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

-Emotiona°凉心40 页 1.372 MB下载文档
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
当前文档共40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跨媒体艺术专业审批表.pdf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审批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广州美术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跨媒体艺术 专业代码:130408TK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艺术学/美术学 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 修业年限:4 年 申请时间:2017 年 6 月 专业负责人:冯峰 联系电话:020-39322689 教育部制 1 目 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10.增设专业的区分度 11.增设专业的基本要求 12.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2 填 表 说 明 1.申请表限用 A4 纸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一 式两份。 2.若为申请设臵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以 下简称《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 《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专业类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 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本表由申请学校校长签字报出。 5.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专业代码 130408TK 专业名称 跨媒体艺术 修业年限 学校开始举办本 科教育的年份 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 现有本科专业 (个) 艺术学 1958 年 实验艺术专业于 2011 年 9 月 学校本年度 其他拟增设的 专业名称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 S、兼有 J) 30 本校已设的相 开始招生首届学生 21 人,截 近本、专科专 至目前在校本科生已经六届 业及开设年份 共 135 人;研究生 27 人。 2017 年 25 人 高等学校专业设 臵评议专家组织 审核意见 五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约 150 人 所在院系名称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 院 实验艺术系 学校审批意见 (校长签字) (主任签字) 年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专业 设臵评议专家 组织意见(增设 尚未列入《专业目 录》的新专业填 写) 月 (盖章) 年 月 日 日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审核 (审议)意见 (主任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请填写建议 代码。 4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广州美术学院 学校地址 邮政编码 510006 校园网址 学校办学 □部委院校√地方院校 基本类型 √大学 在校本科生总数 5286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哲学 专任教师 382 人(不包含非编制人 员) 总数(人) □学院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 257 号 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68 号 http://www.gzarts.edu.cn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独立学院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经济学 □理学√工学 □法学 □农学 □教育学 □医学 30 人 □文学√历史学 □管理学√艺术学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 职称教师数及所占比例 50.5%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为广东省省属 高校。其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3 年创建于湖北武昌,其学术 渊源可追溯到广东华南文艺学院、湖北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术专科 学校。1958 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校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 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取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7 年开始招收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学生,2005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艺术硕士(MFA)培养试点单位。 学校简介和 学校现有中国画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历史沿革 工业设计学院、视觉与动漫设计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 (300 字以内, 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8 个学院和 1 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本科教 无需加页) 育设有美术学、绘画、雕塑、中国画、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 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 与科技、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 艺术教育、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工艺美 术等 29 个专业。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3 个一级 学科硕士点和 1 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 5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如 需要可加页) 增设理由: 一、增设专业主要理由 “跨媒体艺术”是以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2012 年 2 月 12 日所表示的进一步加大艺术教育改革力度为客观要求,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 回避地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全方位改革为时代背景而设立的。本专业着 力于探求在学院背景下,以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与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可能性为总体目 标,是一种对教学方法、理论建构与专业特质深入且具体的思考。力求需找在艺术教 育系统中,艺术创作的个人方法论、思维边界拓展性,以及表达方式与媒介的再读解 等方面的新内容。希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将整体教学重点设臵为:以“跨媒 体”作为方法论出发点,以研究性思考作为思维基本构架,以“目的——方法——目 的”流程作为媒介掌控原则,试图借助跨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在原有艺术教育 系统的框架上打开一个缺口,让整个系统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而拓展艺术教育的 整体面貌与领域,达到艺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需要的目的。 二、增设专业主要理由 1、从学科特点来看 “跨媒体艺术”与“美术学”学科中如油画、版画、雕塑等,以媒介决定风格样 式的艺术类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一则,它是一种因为艺术工作方法而确定性质的 专业学科,即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法式与语言 载体承当,最终完成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二则,特别需要强调的 是,从其艺术类型的呈现样式来看,相比传统艺术类型,“跨媒体艺术”更具有媒介 综合性的特征。正是由于其在工作方式与呈现类型上与传统艺术学科的差异,使“跨 媒体艺术”专业具有了鲜明的学科特点。而其内在的跨专业、跨学科性质,必然使得 它在艺术学科整体设臵框架中,将承担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2、从专业定位来看 跨媒体艺术专业,强调超越式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以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为学 6 科基础,以跨学科互动、多领域融合为专业特色,通过打通艺术学科与社会学、文学、 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其他领域的学科分野,形成边界开放、学科交叉、内外打通、 跨界创新的专业发展路径。本专业涉及实验影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交互设计、 动画、空间多媒体、艺术策划、实验戏剧与多媒体表演、视觉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致力于以媒体创意、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跨学科教育格局,培 养当代艺术与新兴媒体产业的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 3、从时代基础上来看 “跨媒体艺术”的产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它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中国 美术教育的现代系统从开始酝酿生长、不断充实、更新实在内涵的过程中,尤其在改 革开放之后三十年期间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多元景观的催生下,逐步形成的。而近十 年来出现在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中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象,其实正是承接了近百年来 中国艺术教育跨媒体性探索发展的脉络,顺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转型 的必然趋势,标志了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与成果。在整体艺术学科的学 术架构上,它改变了原有教学体制写实的现实主义单一的教学模式,开辟了多元化的 专业空间,充分显现出中国当代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原有格局中,走 向更多元更开放的学术思想。为达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准和中国特色的当代专业艺术教 育模式创建,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人才需求预测情况与学科设臵的必要性 在学科的国际影响方面,自 2003 年以来,跨媒体艺术已作为展示国家当代文化 形象的主要手段,频频出现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之中。不仅如此,在国内的 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性展览,也都以跨媒体艺术作品作为主要的选择对象。 在学科的社会影响层面,跨媒体艺术已经进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成为全民美术 教育的普遍性内容;中国美术家协会于 2011 年成立“跨媒体艺术委员会”,标志着跨 媒体艺术将成为全国普遍性的艺术分支机构,每届的全国美展将有跨媒体艺术作品的 专门展场。在当代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美术馆及展览组织策划机构,均亟待优秀的 研究、策划以及创作实践的跨媒体艺术专业人才。 在学科设臵的紧迫性方面,在此之前,中国从事跨媒体艺术工作的人员都可谓“自 学成才”,或者去国外留学、观摩取得的经验,并没有系统性的专业学习。另外,中 国各大美术院校也亟需专业的跨媒体艺术师资、教学人员。近十年来,在强调以西方 7 古典写生技法与写实风格作为基调与主流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结构中, “跨媒体艺术” 的概念逐渐在各美术院校以及专业普遍性地介入,并开辟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专业教 学板块。而办学轰轰烈烈,但缺乏既有学术能力又有创作能力的教学骨干。 四、增设跨媒体艺术专业对我院构建综合型美术学院具有积极意义 申请增设跨媒体艺术专业有助于我院学科建设向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掘进,学科 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成为以开放、包容为办学理念 的综合性美术学院。 申请增设跨媒体艺术专业有助于丰富我院文化艺术氛围,从国际文化交流的视野 和战略发展的高度,用新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整合学院文化艺术资源,强化文化艺 术育人理念,集聚社会文化艺术力量,提升学院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影响力、文 化辐射力和文化创新力。注重发挥学院综合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关注与回应国家文 化发展需求,在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中,挖掘和完善学院的精神文化内涵。 通过拓展视野、内引外联,在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互动中,承载学校 文化及艺术传播交叉领域的研究,形成学术特色,汇聚和培育特色人才,推进大学文 化与艺术传播的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推进我院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五、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 人才培养目标:跨媒体艺术专业,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强调跨界整 合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力求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致力于培养掌 握媒体技术并具有跨界视野、创新思维、研究意识和深厚造型基础的当代艺术与新兴 媒体产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具有媒体艺术创意、媒体技术应用与媒体文化研究兼顾 的复合型媒体艺术创作能力,能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媒体创意策划、新媒体艺术设计 与文创产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专业教学坚持“思想为先、实验为重、课题为引、创作为本”的培养 思路: 思想为先,强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的共通互动;实验为重,强调创新实验,建 设以新媒体技术开发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课题为引,注重创意实践,强调以课题 与研究计划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牵引;创作为本,以推进创作实践为教学之本,以单 元教学成果展作为教学交流与检查的常态模式。 学生主要学习新媒体技术、影像创作、动画设计、空间造型、交互设计、创意策 划、艺术理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美术史、思想史、文化研究 方法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多元创作兼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能力和素质。 8 学生主要就业途径: 1.媒体创意与视觉产品设计,进入大众媒体、创意设计产业与视觉文化产业,从事视 觉生产、媒体创意以及与媒体艺术生产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 2.展览策划与组织,服务于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中心、文化组织等艺术展示、 文化创创意、艺术品经营机构,为各类艺术展览、文化传播、公共艺术项目等开展策 划组织和执行工作。 3.媒体艺术教育,进入艺术教育领域,作为专业教师或实验师。 4.专职从事媒体艺术领域的创作与研究,于国内外各类当代艺术展览中携作品参展, 成为各类艺术机构与艺术组织的合作艺术家等,。 六、增设跨媒体艺术专业的学术内涵 “跨媒体艺术”学科,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艺术实践的重新打造与磨砺, 业已演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概念。“跨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学院化”已 经具备并将继续充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内涵: (1)展开艺术实践中理性验证的方法论建设,强调艺术家学术储备的重要性; (2)探索艺术独立表达立场通向社会性、公众性目标的有效途径; (3)新视觉经验的研究发现与运用,体验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媒介形式语言在当 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4)中国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与未来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深度开掘。 四、教学条件 1.师资条件 (1)专业教师 资质要求:获硕士以上学位,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美术学相关专业学历, 并要求如之前已具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和相应的创作实践积累。 工作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余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包括理论水平、创作水平、 授课能力与项目组织能力) ,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需达到学校对专业教师的课 时量要求;要求在教学之外,每年均参加 1 次以上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专业展览和课 题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媒体技术研发类课程教师,要求具有承担/参与媒体艺术研发项目的经历,具有 较好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 专业结构 在本教学团队中,有专业带头 1 人,7 名骨干教师;同时聘请其他高校相关教师 和国内外艺术家兼职或客座教师,通过学科背景交叉,学术风格相互碰撞,促进了教 学和科研成果的产生。 学历层次: 9 本教学团队中硕士以上学历达到 89%;其中留学人士占 37% (2)实验师 实验教师:具有配合专业教师进行协同授课的能力,要求美术学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 以上学历,并要求具有与其所属实验岗位相适应的较好的新媒体应用和研发能力。 实验技师:具有配合实验课程开展、指导学生进行设备操作、进行试验设备维护和实 验室日常管理的能力;要求具有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或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要 求具备所属实验岗位相适应的较好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3.专业资料 设有本专业的专用资料室/数据库/文献库,要求阅读环境良好、资料使用方便, 配备国内外多种高水平的专业文献、学术图录以及参考书和工具书等图书和影音资 料;并建议设立专业数据库,能方便师生通过网络获取专业资料。 4. 实验条件 1.配有与本专业教学、科研、创作相适应的实验室,能满足各类专业课程、专题工作 坊、项目研究的需求;实验设备和器材配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实验室工作环境、 实验空间和软硬件配置水平良好,并能得到定期维护和更新。 2.实验室及其软硬件条件,能基本满足学生在课程内外以学习、创作和研究为目的的 个人实验需求。 3.配有实验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符合专业要求,能够熟练地管理、维护实验设备,保 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设立相应的实践基地,以具有合作关系的校外机构为主,能为 本专业学生提供培养方案要求的稳定实践环境,以及获得实习实训和基本从业经历、 了解本行业基本状况的条件。 6. 梯队建设 通过教学团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本团队形成了以《专业基础》、 《材料与 装臵》、 《信息与媒介》、 《传播与策划》、 《公共与个性》5 个教学团队为载体,以 1940 年后的西方艺术史为理论基础,以社会考察与机构合作为实践支持,以教授和导师为 带头人建设本团队的梯队格局。 ①课程教学梯队 《专业基础》 课程教学梯队。以副教授为梯队带头人,由高、中、职称教师构 成;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设方案,并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材料与装臵》 课程教学梯队。以教授为梯队带头人,在本校高、中、职称教 师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兼职教师和社会机构负责人组成团队;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 设方案,并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信息与媒介》 课程教学梯队。以教授为梯队带头人,在本校高、中、职称教 师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兼职或客座教师组成团队;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设方案,并 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传播与策划》 课程教学梯队。以教授为梯队带头人,在本校高、中、职称教 10 师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客座教师和社会机构负责人组成团队;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 设方案,并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公共与个性》 课程教学梯队。以教授为梯队带头人,在本校高、中、职称教 师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客座和兼职教师组成团队;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设方案,并 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②学科梯队 利用学院资源,在与校内各种理论研究学者与团队进行横向合作的基础上,以 冯峰教授为梯队带头人,由高、中、低级职称教师构成,组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前瞻 性、研究性的学术研究团队,对本学科内相关专业理论与教学理论进行系统化、理论 化的研究;已制订并实施具体的建设方案,并已与本团队签订建设任务书。 7. 运行机制: ①已设臵本团队建设的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等数人组成,负责对本团队的目标建设、队伍建设、学 科建设、教学改革、成果应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性的指导。 ②已设臵五个课程教学团队和一个学科团队。 实行本团队主持人、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负责负责制。本团队对 所属各团队实行经费包干、账目公开、任务到人的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模式。 ③已设臵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中心。 由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教授、副教授数人组成,负责组织各梯队进行教学研究 和科学研究工作,分工负责,带领梯队成员进行课题攻关,着重在教学研究重点、教 学研究思想上加以把握和引领,将整个教学团队的理论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④已在建一个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时代美术馆、53 美术馆、深圳华美术馆) 和一个专业教学研究网站,并购臵一批图书期刊、音像软件资料,为本团队建设提供 必要的平台和技术支撑。 ⑤已制定本团体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阶段性任务达成、经费使用、时间保障、人员保障、师资培养、设备配臵和 使用、奖罚措施、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规范。尤其加强对优势明显、成果突出的课程 教学梯队和学科梯队实行重点扶持政策。 五、科学、有效、全面的教学体系 打造一支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师资力 量,积极探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并在教学实体架构、课程体系建设 等方面,探寻当代跨媒体艺术教学多元化的路径,使学院教学模式与当代社会需求之 间进行良性互动,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纯艺术的领域,而是立足于实现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具有较强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艺术人才为新时期文化建 设、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1. 明确的教学体系设臵原则 1) 注重创新性的理论教学 重视创新性思维和理论的培养,注重创新的工作方法教学,邀请多位具有丰富 经验的教授、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学工作内。针对于此,实验艺术系开展多层面、多 类型专业学术讲座,开设艺术理论,当下艺术发展现状等理论性课程,目的是拓展学 生的创新性思维。 2) 注重实践教学 11 利用多个模型工作室和跨媒体室进行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以学生为本,确立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重视创作方法培养,在为学生创造 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同时,注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艺术专业基础的认识,提高艺术 思维能力,着重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4) 宽基础的教学内容 “拓宽专业口径、突破技术壁垒、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的整合与协调,打通理论基础相同的几个艺术表现方式,实施“宽基础、强 能力”的新教学思路,并以此为前提,制定全新的教学方案与大纲,以确保教学大纲 的合理性与实操性。 2. 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 1) 首先是必要的社会调研。 秉承“重视社会导向与需求”这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从材料、样式、语言、身 份、观念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跨媒体艺术”的概念逐 渐在各美术院校以及专业普遍性地介入,并开辟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学板块, 我们将做大量的调研与采集工作,为专业的建设寻找充足的支撑材料。 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设计,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体 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改革; 3) 进行短期、长期、短期长期相结合等各层次的对外工作坊交流合作项目。目 前与我们系有交流合作项目的外国院校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匈牙利 ESZTERHAZY KAROLY 学院、荷兰艾恩霍芬设计学院、台湾台北艺术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国外/境外的跨媒体艺术较国内发展成熟,吸收别人的营养精华,有 助于我们迅速成长。 4) 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与空间意识,拓展跨媒体艺术的外延和内涵,通过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交叉研究,培养掌握公共艺术及多媒体艺术创作原则, 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新型艺术观念与价值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12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 跨媒体、教学计划等内容) (如需要可加页) 专业名称:跨媒体艺术 专业代码:130408TK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主干学科:跨媒体艺术基础、跨媒体艺术创作、当代艺术理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立足于创建一个既有造型艺术的基本方法,又能站 在知识前沿,适应当下社会及经济发展需要,在美术学科中起到辐射作用的教学系 统,这个系统,将着力探索培养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艺术观的 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学生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掌握多种形式 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既可以参与当代艺 术的创作实践,又可以从事艺术研究、教学等工作。为社会培养素质较为全面的创 新力量。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跨媒体专业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现当代造型艺术多元化格局为 背景,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研究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语 言构架。以生活艺术为核心,让当代艺术进入生活、进入社会。立足于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梳理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理论及实 践成果,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径,探索跨媒体性艺术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 中的文化价值。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寻找跨专业交叉合作的可能性,并形成有效的 工作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造型艺术”的视野已经逐渐拓 展到多层次、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综合型、跨媒体性的艺术发展。这一发展变化 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本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传统与当下的对话,注重不同学 科知识和综合性方法的研究;注重培养对新观念、新事物的判断和应对的能力;注 重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策略分析的能力,也注重培养 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推进思考的能力,确保学生在抽象分析和实操创造中平衡发 展。 具体内容: 素质结构要求: 1. 培养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艺术观的造型艺术人才,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积蓄骨干力量。 2. 以培养具有独立思想能力、富于建设性和沟通能力的现代公民为基本诉求。 3. 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为职业诉求。 4. 中国跨媒体艺术教育应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和思考当代生活问题,致力于与培养 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艺术的未来培养必要的人才 类型。 13 知识结构要求: 1. 培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完备的艺术理论素质。 2. 有一定研究和批评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既有可能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 实践,又可以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 3. 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 材料媒介。 4. 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系统。 5. 提倡新技术与新媒介的运用,促成新的艺术方式的生成。 6. 灵活多变的的创造性潜能。寻求视觉力量和思想力量的协调。 三、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媒介感与日常感受力: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新媒体创作工 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使学生了解文化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工作思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媒介基础、社会基础两类课程。 媒介基础:包含媒介史和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图形处理、图像编辑等常用软件的基 本操作等基础性内容。 社会基础:包含田野调查、社会互动、社群参与等社会性活动的基本工作思路与实 践方法等基础性内容。 2.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和创意思维;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新媒体 技术进行独立创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脉络,理解并能运用本专 业的创作方法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跨媒体艺术文脉、媒介创作方法论、媒体创作技能练习三类课 程。 跨媒体艺术文脉:包含当代媒体艺术的重要概论、关键概念和基本发展脉络,媒体 艺术的经典作品与艺术家案例解析。学生需要形成对跨媒体艺术专业的整体认知, 掌握专业创作和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媒体创作方法论:包含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手段,创作方案和作品文本 设计,创作观念与创意构思的实践转化;学生需了解媒体艺术创作的基本路径,基 本形成完整的作品意识和独立创作观念,基本具有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 媒体创作技能训练:包含绘画、摄影、影像、编程基础、动画基础、数字图形与图 像处理基础、影像与声音剪辑及其后期处理技术基础、空间造型基础、身体语言表 达基础。学生需了解、掌握及运用相关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能基本解 决创作中的常见技术问题。 3.专业课程方向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训练学生基于某一个专业方向开展研究性创作或创新性表达的 能力。使学生能在某一专业方向中,具备熟练、综合运用相关技能独立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大型综合性项目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须覆盖其相应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应培 14 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该方向中复杂作品创作的能力,或者能够完成新媒体产 业或文创行业相关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专业方向可包括:新媒体类、影像类、空间多媒体类、媒介展演类等。建议在保证 本专业实践型、应用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所属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定位、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生源特征与学生就业方向等进行自主合理设置。 4.专业延展课程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通过对本专业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研究、实践方法的了解,拓 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创作手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调研的经典理论、基本工作思路与实践方法 等基础性内容,与媒体技术研发和媒体作品形态创新等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 技术、机械操作、电子电路设计等工程类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以及与媒体艺术创 作和研究相关的研究相关的其他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 注:此类课程为选修类课程,可根据专业技能培养的侧重方向、专业所属院校的学 科结构与资源优势,选择性适当安排,亦可不安排此类型课程。 5.课程体系设计要求 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能回应培养目标,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能体 现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课程体系设计需有资深教授和行业专家参与。 课程设置要求: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形成回应;课程结构对培养方案形成回应;课 程设计对能力指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依次形成回应。 课程体系应该包括: 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图像表现、常规新媒体软件应用 等相关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0%)。 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造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核 心课、专业方向课)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45%); 造型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能满足出本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包括艺术造型能力训练、媒介观念培养、媒体艺术创作方法及其软硬件工具使用训 练等; 专业主干课程,要求能满足本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包括新媒体技术 综合应用能力、独立作品创作能力、创作观念表达能力、媒体创意与研发能力、创 作资源调度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 15%) 4.毕业创作、毕业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 问题分析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对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指导,建议执行导师/导师组制,考核评价执行教师集 体评议制,以及制定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 4.人文社会科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0%) ,使学生在从事艺术创作 时能具有更好的专业视野、创作思路、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 四专业实践 要求为专业教学配置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媒体实验室,以及配套实验设备和实 验师;建立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专题工作坊、项目 实习。 15 要求学生开展媒介材料试验、独立作品创作、参与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专业 实践:或者,在社会实践课程阶段/实习阶段,到各类艺术机构、艺术家工作室或媒 体设计、文化创意机构实习或参与工作,获得基本从业经验,了解本行业基本状况。 实验课程: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实验师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要求包含一定量的专业创作相关设备操作练习、多种媒 介的创作技能训练、材料实验、新媒体软硬件实验。 专题工作坊:要求学生在修业期间,至少参与两个以作品创作或媒体研发为主题的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实践性工作坊;工作坊结束后,需完成独立个人作品, 或在集体创作项目中能体现出个人成果。 项目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具有一定时间跨度和技术难度的大型集体性、综合性创作 项目或媒体研发项目或学术展览项目。或者,与校外艺术机构、独立艺术家工作室、 媒体实验机构、新媒体产业或文创产业机构等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 学生提供参与业界实习和实践的平台。 四、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和总学时 四年总学时: 2848 学时 公共必修课: 928 学时 专业必修课: 1600 学时 全院选修课: 320 学时 总学分:173 学分:53 学分:100 学分:20 1.专业知识水平 (1)掌握跨媒体艺术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能对本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研 究,并能在创作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创造性回应。 (2)掌握多种媒体表达与空间叙事技能,了解摄影、影像、声音、虚拟世界、互动 装置、多媒体剧场等作品形态结构与创作技巧,并能就某一领域进行个人化的试验 与探索。 (3)了解新兴媒体艺术的创作方法论、应用技术与创作美学。 (4)了解媒体艺术、图像传播、社会媒体理论的发展动态与应用前景。 2.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以下 1 种专业技能) (1)能使用图像处理、影像拍摄与后期制作、声音采集与合成、自动化机械、动画 制作方面的主要应用软件(要求至少掌握上述 1-2 种软件技术),并能基于该软件平 台创作作品(如:影像、动画、声音、装置等) 。 (2)能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简单编程、用户界面设计、影音互动设计、网站页面设 计及其后台维护等基本的新媒体技术。 (3)能基于作品创作需求,运用计算机语言,完成基础性的应用程序设计、系统指 令编写、数字信息处理、数字图形处理等工作。 (4)具备进行多媒体表演、影音互动表演的基本能力,掌握肢体语言、身体媒介作 为艺术创作手段的基本要领。 3.专业创作水平(要求至少具有以下 1 种专业创作能力) 16 (1)独立完成影像叙事短片或纪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并能在影片内容、叙事结 构、视觉造型、表现形态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创作性和思想性。 (2)独立完成一件声音艺术作品或影音动作品的创作,并能在新媒体艺术应用上体 现出一定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 (3)能运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独立创作一部动画短片,并能体现出一定的个人 风格与个性化思考。 (4)独立创作单幅或系列数码摄影及传统摄影作品,并能清晰表达个人创作观念。 (5)运用机械自动化、电子工程等技术,结合空间造型语言,独立创作一件动力装 置、互动装置或影像装置作品。 4.科研写作水平 (1)能对个人创作思路、创作意图及个人作品进行准确清晰的描述与解析。 (2)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相关研究方法,能独立完成结构规范、逻辑清晰、论证 严谨的学术论文。 (3)能参与大型艺术项目,包括集体创作或艺术策展工作,能在集体项目中发挥实 质性作用。 5. 毕业考核要求 跨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在读期间,需修满不低于 50 个学分的专业必修课课程 (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部分专业方向课),不低于 30 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含部分专业方向课、部分专业延展课) ,以及不低于 15 个学分的专业实践;并且 完成学校安排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的学分要求。 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须参加毕业考核,考核形式包括毕业创作的展示和学位 论文答辩,其中,毕业创作水平是毕业考核的主要方面。 1.毕业创作展示 本专业本科学生需参加毕业创作作品展览,要求参展作品必须为学生独立创作 的原创作品,能体现出学生 4 年的本科学习所达到的专业水平,作品主题、形式、 媒介形态均不作特定限制,毕业作品由本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共同评审,并集 体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和分数,以此作为毕业创作成绩。 若经本专业导师集体评审后,认为毕业创作作品质量未达到要求,需进行作品 修改或重做,并进行第二次评审;若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暂缓授予学位。暂缓 授予学位者需进入下一年度毕业创作作品的评审。 2.学位论文答辩 本专业本科学生需在四年修业期间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论文选题要求与专业创 作紧密结合,对本专业的艺术实践或现实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阐释;或者,围 绕本人毕业创作进行阐发与思考。论文写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求不少于 5000 字。 完成学位论文后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质量和现场答辩 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集体评分。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 称的专家 5-7 人组成。 若学位论文答辩未获通过,需根据答辩决议和评审意见于 2 周内完成论文修改, 并进行第二次答辩;若第二次答辩仍未能通过,则暂缓授予学位。暂缓授予学位者 需进入下一年度的论文答辩。 17 6. 质量保障 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 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并且,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 量的评价。 2.建立综合性教学成果评估机制。建立“教学机构+教学技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可采用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学生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对课程教学成果进行评估。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含高等教育系统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 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定期评价。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 要求为专业教学配置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媒体实验室,以及配套实验设备和实 验师;建立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专题工作坊、项目 实习。 要求学生开展媒介材料试验、独立作品创作、参与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专业 实践:或者,在社会实践课程阶段/实习阶段,到各类艺术机构、艺术家工作室或媒 体设计、文化创意机构实习或参与工作,获得基本从业经验,了解本行业基本状况。 实验课程: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实验师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要求包含一定量的专业创作相关设备操作练习、多种媒 介的创作技能训练、材料实验、新媒体软硬件实验。 专题工作坊:要求学生在修业期间,至少参与两个以作品创作或媒体研发为主题的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实践性工作坊;工作坊结束后,需完成独立个人作品, 或在集体创作项目中能体现出个人成果。 项目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具有一定时间跨度和技术难度的大型集体性、综合性创作 项目或媒体研发项目或学术展览项目。或者,与校外艺术机构、独立艺术家工作室、 媒体实验机构、新媒体产业或文创产业机构等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 学生提供参与业界实习和实践的平台。 增设基础: 一、建设“广州 53 美术馆实践教学基地” 1. 目标: 利用广州美术学院高校教学资源帮助建成本科生校外实践实习的教育基地,融 入 53 美术馆实际展览经验与行业趋势导入培训内容,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建成完善 稳定的培训和实习基地;每年接纳 20-30 名毕业生或实习生到基地训练。建立校企 合作网络和基地网站,并且进一步扩大学校培养对象人数。 2. 内容: 1) 实践基地依托 53 美术馆共同建设,并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 人。实践基地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 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2) 加强学院跨媒体艺术学科与美术馆平台的纵深对接、无缝对接。通过基地实 18 习、完善学院毕业前期学生与社会专业艺术机构之间良好的业务评估与竞争 能力检验机制。 3)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跨媒体艺术专业 教师和 53 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策展团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实践基地采 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扩大社会与需求之间的合作空间、在 53 美术馆巨大的行业影响力和业务扩 展力的基础上、以基地为中心形成美术培训中心、艺术考察、开展专业杂志、 艺术网的共同研究跨界合作。 4) 细化学院专业课题研究、课程作业与美术馆展览的系统对接、形成具体的产 学研一体化可行性创作展示窗口。建立基地运作和相关资讯的信息中心、实 施数字化监控、客观分析、总结、评估基地建设、为学院教学改革、美术馆 发展提供跨学科跨边界的反馈资源。 3. 开设课程: 1) 美术馆分析 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如 53 美术馆就是其中 的一种,属于博物馆的一种。此词源于希腊文 ,原为祭祀文艺科学女神缪斯的 神庙。19 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美术品的博物馆。如 18 世纪在梵蒂冈 建立的最早的基督教博物馆,1759 年开馆的英国不列颠博物馆。1893 年法国成 立的卢浮宫博物馆是美术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由于一般博物馆只收存古代美术 作品,20 世纪初产生了主要收藏当代作品的新型博物馆——现代美术馆。1929 年诞生的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印象主义之后的作品,为美术馆史上的又一次变 革。以后 ,巴黎、东京也先后建立了现代美术馆。全世界约有 7000 个美术馆。 中国近代意义的美术馆诞生于辛亥革命后。1925 年在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的基 础上建立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1959 年建成的中国美术馆,是 20 世 纪以后中国美术作品的收藏、展览中心。美术馆的性质和作用可从众多角度划分。 它们可作为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协助艺术教育、为艺术家创作活动提供交流、 借鉴的机会和资料信息的有效手段。故而其功能日趋专门化和向多层次方向发 展,成为多功能综合体。有关美术馆的各种知识,形成美术馆学,成为新型学科。 做好美术馆的分析,提前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作打下坚实的行业理念、自身定位基 础。 2) 工作方法 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在展览氛围下,与艺术家互动,结合艺术史与现场布臵 展览能力训练,使之形成个人独特的工作方法。 技能课程:Indesign, Final Cut, 3Dmax,Sketchup,Coreldraw, Photoshop, 施 工图, 效果图,艺术创作的方案制作及布展形式。 体验课程:艺术项目的管理,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是作为当下艺术家的重要能力, 学生能亲临一线体验和感受,并写出心得体会。 3) 创作训练 依托单位属于专业的艺术机构,每年基地将选拔 20-30 名优秀实习生进行创 作分享与创作训练。 4) 对外交流 设臵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交流课程,给学生创造与著名艺术家交流的机会与平 台,开阔国内外当代艺术创作的视野。 19 二、开设工作坊式教学机制 自跨媒体艺术成立以来,本部门通过积极拓展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外部学术机 构、专家、学者、著名艺术家的教学深度合作,在以教学为目的、以学术拓展为原 则、以加深学科理论深度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开设 “工作坊”的方式,进一步实 现实践性教学的总体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为: 2014-2017 主要教学内容为: 序号 1 2 3 4 5 外教姓名 Stan Wannet Brigitte Jurack 国籍 荷兰 德国 工作坊上 课时间 2014 年 9 月 8 日-10 月 24 日 2015 年 4 月 3-13 日 荷兰 2015 年 1 月 8-12 日 Lucas Maassen 荷兰 2015 年 1 月 8-12 日 Simpson Tse 澳大 利亚 2015 年 1 月 8-12 日 Lonny Elisabeth 工作坊课程名称/内容 备注 机械互动基础与创作 ——科学与艺术 Stan Wannet 为荷兰 当代著名的电子艺 术家,与 V2 有长期 的合作项目。 上课对象:实验艺术 系 2012 级 重力小推车装置创作 Brigitte Jurack 为英 国曼彻斯特艺术学 院雕塑与当代艺术 系负责人。 上课对象:实验艺术 系 2013 级 当代设计的边界、轮 廓及未来中荷论坛 期间的三个短期工 作坊。主 办:广州美术学院、 荷兰埃因霍温设计 Lucas Maassen & 学院 Sons MADE IN 承办: 广州美术学院 CHINA by: (Lucas Maassen 与其 研究生处、实验艺术 儿子工厂,中国制造, 系、国际交流处、科 研创作处 制作者) 上课对象:广美各院 系学生 Mapping Typologies Guangzhou (绘制广州类型学地 图) Design Undesign (设计非设计) 20 6 Brice Leboucq 法国 2015 年 10 月-11 月 漫步巴黎—漫步广州 工作坊课程指导老 师: 实验艺术系张晓静, 法国巴黎国立高等 装饰艺术学院 Brice Leboucq 教授 参与学生: 实验艺术系第二工 作室学生,法国巴黎 国立高等装饰艺术 学院舞台艺术和音 乐美学系 7 名学生 工作坊课程指导老 师: 实验艺术系陈庆老 师,法国巴黎国立高 等装饰艺术学院 Brice Leboucq 教授 参与学生: 实验艺术系 2014 级 学生及部分实验艺 术系研究生,法国巴 黎国立高等装饰艺 术学院动画系 10 名 学生 7 Brice Leboucq 法国 2017 年 3 月 城市动态影像 8 弗朗索瓦. 苏拉热 (Francois SOULAGES) 法国 2017 年 5 月 摄影美学导论 实验艺术系本科生、 研究生参与 9 埃里克·伯 奈(Eric Bonnet) 法国 2017 年 5 月 图像的变形:超现实 主义实验室及其当代 遗产 实验艺术系本科生、 研究生参与 三、工作室制活化机制 以工作室制将跨媒体艺术专业分为“图像型” 、“实体型”——两个方向。 图像型方向——培养学生面在图像、图形、影像等层面的审美修养、独立艺术 观念、多元技术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具有清晰地发展道路。 21 实体型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在空间、物态等层面的审美修养、独立艺术观念、 多元技术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具有清晰地发展道路。 工作室制会使整个专业在一个更为活化、机动的机制下运作,让其达到更有效、 更灵活地运用学校、社会、机构、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实现全面打造宏观 视野下的专业“宽口径”特点。 专题创作课程 专题创作一 在阶段性的训练中,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材料的基本属性与加工工艺,进而演变 为具体形态,将技能和个人见解结合起来,并将其充分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借助 材料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演化为装臵的传达。 专题创作二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在全面掌握媒介理论知识与研究的前提下,鼓励 学生进行新的信息传播跨媒体,拓展学生在艺术表达上的媒介类型与信息的传递方 式。在全面理解与认识媒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前提下,针对信息的类型与内容主动 的对媒介本身进行创新与改造,并对媒介的信息传递效果进行重新的评估,在创作 的过程中探讨媒介和信息的类型与联系,并鼓励学生寻找从属自身的媒介表达手段 与创新的信息形态。 专题创作三 通过实际的展览项目的规划、组织布展,培养学生整体策划能力,并自觉运用 系统的学术观念与推理方法,通过分析,整理,策划,有逻辑地为具体项目提供充 分及周全的学术依据,并形成有说服力的策划方案、作品及相关展览、出版与宣传。 专题创作四 通过跨学科合作,尝试与多学科产生交叉与合作的可能性,并以此反思艺术与 公众的关系与介入方式。学生通过课程了解公共艺术概念内涵与外延,以此载体结 合进行特定空间公共艺术总体策划及创作。 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 作为本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和最后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教学使 同学对四年的专业课程和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创作表达。完成创作开题、材 料调研、自我分析、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创作方案、表达与制作、材料清单、作 品展示等创作过程,充分体现同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和创作能力,体现本科专业学习 阶段的成果。并在形成个人创作工作方法的同时,为未来发展以及和市场合作寻找 可能性。 作为本专业的毕业创作专题,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通过较全面的艺术创作,综 合四年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果,强调学生的个性特点,完成一个具有创意思维,又 有一定深度的个人作品,初步形成个人的创作语言。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材料试验、案 例分析,中外名作欣赏。课堂和课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座,指导学生对该课程 全面研究和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所需的全面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和 论文写作能力。 22 六、主要专业跨媒体 社会考察(人文) 本课程的对象是于实验艺术系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的是力求通过对历史人文 资源的现场体验与考察,形成学生对当下现象、历史脉络、社会资源的自身理解和 认识,同时逐步建立起独立的研究方法。 教学任务是经过充分的文献搜集、实地考察、资料分析的前提下,建立起对各 种现象的系统化与逻辑性理解,并最终形成对考察对象的全新认识。在历史资料文 献的感知过程中思考研究方式、工作方法与个人观点间的联系,本课程鼓励学生建 立尝试个人化的考察角度。 社会考察(产区) 本课程是针对于实验艺术系三年级的学生。教学目的是力求通过对国内传统工 艺及加工业材料产区、省内及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特有的各种生产制造业的调查研 究,一方面使学生形成对生产制造流程的基本认识,为实际创作建立技术与物质条 件;另一方面通过与各门类厂家的近距离合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 变的可能性进行跨媒体性探讨。 教学任务是以与制造商、手工艺人、技术工人的高度合作为前提,建立起对制 造工艺、制造材料,制造流程的深度了解,并最终形成个人方案表达的可能。 七、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观察记录 本课程系针对于新生的基础手绘表达课程,使之与专业有更好的承接关系。观 察记录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二:其一,培养学生以手绘的方式准确而清晰地记录事物 以及生活细节的能力;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其二,借 助手绘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进而传达构思与设计思想。使得学生具备迅速、准确地 记录对象和表达思路的基本技能。 图像与媒介 探讨将一切符号与图像元素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可能性,形成有意义、可沟通的 语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关于图像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进而使用图像语 汇传递思想和观念。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的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 能力。 思维表述 空间形态——以空间和材料作为语言词汇。由空间语言的理解进入转译与表达。 特定的材料作为媒介以承载特定的意义。 (主题:金属,木,竹,水,石,粘土,陶, 树脂,塑料,纸,布……)手工技术——材料的体验与结合(主题:木+金属,石+ 粘土,塑料+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空间与材料语言的基本词汇、语法、结 构,进而使用空间与材料语言,以空间形态来传递思想和观念。 创意表达 检查学全学年以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和帮助学生综合地运用 之前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自主收集、整理、归纳资料,并以资料整 理的结果为基础,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和能力技巧进行具体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 体协作的能力。 23 八、教学进程 课程 性质 课 程 基 础 课 程 名 称 总 学 时 学 周 学 时 分 各 一年 级 学 期 二年 级 数 三年 级 四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观察记录 64 16 4 4 图像语汇 64 16 4 4 空间形态 64 16 4 4 思维表述 64 16 4 专业初步(上) 64 16 4 专业初步(下) 64 16 4 创意表达 96 16 6 32 16 2 32 16 2 2 1940 年后的西方艺术 周 4 4 4 6 2 专 史(上) 业 1940 年后的西方艺术 课 史(下) 必 材料与装置(上) 80 16 4 4 信息与媒介(上) 64 16 4 4 传播与策划(上) 80 16 4 人文社会考察 48 16 4 材料与装置(下) 80 16 5 5 信息与媒介(下) 80 16 5 5 传播与策划(下) 80 16 5 5 公共与个性 64 16 4 4 产区社会考察 48 16 4 课题组专题创作 144 16 8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88 16 4 修 课 毕业教 学 24 4 4 4 9 18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一) 性别 姓 名 冯峰 出生 年月 男 1967 年 10 月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行政职务 系主任 最后学历 研究生 第一学历和最后 第一学历: 1991 年 7 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本科 学历毕业时间、 最后学历:2000 年 7 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 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 跨媒体艺术研究、实验艺术研究 与 研究方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7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6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 2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7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 3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238.5 万元,年均 79.5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304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1 人次。 序号 成果名称 最具代 表性的 教学科 研成果(4 项以内)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 名位次 1 作品《时间中的 宫殿:西安大明 宫国家遗址公 园宣政殿、紫宸 殿设计项目》 / 《保持微笑》 2 省级,2010 年获广东省精品课程, 课程《设计基础 2010 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一 -创意表达》 2013 年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广东省教育厅,2013 年 3 作品《每一个物 省市级,2013 上海艺术设计展——上 体 都 是 有 生 命 海设计奖〃作品类银奖,上海艺术设 第一 的》 计展组委会办公室,2013 年 12 月 国家级,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艺 术设计类优秀奖 / 跨媒体艺术类入 选进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 第一 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 会,2014 年 12 月 25 4 序号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科研项 目(4 项以 内)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第一 本人承 担工作 1 省级资源共享 课“设计基础— 广东省教育厅 —创意表达” 2013 年 8万 主持 2 实验艺术教学 广州美术学院 团队 2014 年 9万 主持 2014 年 15 万 主持 2015 年 20 万 主持 人 数 课程性 质 授课时 间 3 4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工作(5 专著《时间的残 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渣 : 1991-2011 978-7-301-19703-5,2012 年 1 月 艺术创作手记》 实验艺术教材 广州美术学院 编著与出版 实验艺术人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广州美术学院 跨媒体区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1 1940 年后的西 方现代艺术 本科三年级 21 112 专业课 七周 2 专题创作四 本科三年级 21 112 专业课 七周 3 源于生活的艺 术实践 研究生 10 96 专业课 六周 4 创作方法研究 与分析 研究生 10 96 专业课 六周 5 材料的跨媒体 与装臵 研究生 10 96 专业课 六周 项以内)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签章 26 (二) 姓 名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职务 出生年月 1972 年 11 月 行政职务 刘庆元 第一学历和最 后学历毕业时 间、学校、专 业 主要从事工 作与 研究方向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最后学历 研究生 第一学历: 1996 年 7 月、广州美术学院、版画 最后学历:2006 年 7 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 跨媒体艺术研究、实验艺术研究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2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3 项;其中:国家级 2 项,省部级 0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6 万元,年均 5.3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496 学时 序号 最具代 表性的 教学科 研成果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 位次 1 长隆二期艺术设计 国家级,中国室内装饰协会,2012 第一 项目 年 2 国家级,2012 法国第八届国际粘土 《泥中有我——中 与玻璃电影节文化遗产奖、全国教 第一 国海南黎族制陶 育影视大赛一等奖 术》 (4 项以 内) 27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科研项 目(4 项 3 作品《读书》系列 国家级,第三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 小版画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藏 书票研究会 4 专著《匠器——中 国石湾陶塑个案研 究 岭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62-5176-2,2013 年3月 第一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本人承担 工作 起讫时间 经费 第一 1 介入式教学-当代 社会背景下的艺术 广州美术 2013 年 学院 教学研究 3万 主持 2 广美-福建“德化 瓷”实践教学基地 广州美术 学院 2014 年 8万 主持 3 第五届广东画院学 术提名展——复制 的图谋 广东画院 2014 年 5万 主持 4 跨媒体艺术教学团 广州美术 2014 年 队 学院 9万 教学督导 以内) 序号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工作(5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 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专业课 七周 1 思维表述 本科生 21 112 2 创意表达 本科生 21 112 3 素描 本科生 26 160 4 专题创作 本科生 25 144 5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 文 项以内)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七周 十周 九周 专业课 本科生 28 25 244 十四周 教学管理部 门审核意见 签章 (三) 姓 名 冯原 第一学历和 最后学历毕 业时间、学 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 作与 研究方向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出生年 月 1964 年 3 月 行政职务 教授 第一学 历 最后学 历 本科 博士 第一学历:1984 年 7 月、广州美术学院、版画、学士 第二学历:1990 年 7 月、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硕士 最后学历:2004 年 7 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视觉文化批评研究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0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90 万元,年均 30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人次。 序号 最具 代表 性的 教学 科研 成果(4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 署名 位次 1 《 视 觉 文 化 批 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教育部, 主持 评》 2012 年 2 王肇民的遗产 《美术研究》2007 年第 4 期 唯 一 作者 3 图式与话语的 双重性:关于王 《文艺研究》2008 年第 2 期 肇民的画—语 研究 唯 一 作者 项以 内) 29 彩墨之光把现 实照亮:从杨之 4 光 的 成 名 作 看 《文艺研究》2009 年第 12 期 新人物画的诞 生 起讫时 项目来源 经费 序号 项目名称 间 目前 承担 的主 要教 学科 研项 目(4 项以 内) 项以 内) 本 人 承 担 工作 1 海南文昌绿道 规划设计 2010 年- 30 万 主持 2 风动红棉景观 设计 2010 年- 166 万 主持 3 博雅精品课程 2010 年- 1万 主持 4 珠 三 角 地 区 省 1011180-17000-422500 立绿道标识系 9 统设计 2010 年- 7.5 万 主持 序号 课程名称 目前 承担 的主 要教 学工 作(5 唯 一 作者 17000-1162803 授课对象 人 数 学 课程性 授 课 时 质 时间 1 空间社会学 研究生 10 54 专业课 一 学 期 2 综合设计研究 研究生 10 54 专业课 一 学 期 3 视 觉 产 业 与 管 研究生 理 10 36 专业课 一 学 期 4 教学管理部 门审核意见 签章 注:填写三至五人,只填本专业专任教师,每人一表。 30 6.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 姓 性 年 号 名 别 龄 专业 第一学历 最后学历毕业 技术 毕业学校、 学校、 职务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 现从事专业 拟任课程 /兼职 跨媒体 冯 1 峰 男 教 50 刘 2 庆 男 45 教 广州美术学院, 版画,文学学士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 术学,文学硕士 授 杨 义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画,文学学士 副 元 3 授 中央美术学院,中 国画,同等学历研 究生 男 副教 35 飞 授 艺术、实验 艺术 跨媒体 艺术、实验 艺术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史 论,文学硕士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 文学学士 跨媒体 艺术、实验 艺术 跨媒体 4 陈庆 男 38 张 5 晓 女 博士 讲 40 静 师 东华大学,视觉传达,文学 学士 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 术学,造型艺术博士 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 饰艺术学校,艺术专业, 研究生班 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 计,文学学士 艺术、实验 艺术 跨媒体 艺术、实验 艺术 杨 6 小 满 男 讲 35 师 广州美术学院,新媒介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基 文学学士 础教育,文学硕士 跨媒体 艺术、实验 艺术 31 专职 方案与计划、 专题创作四、 毕业论文与 毕业创作 材料与装臵、 专题创作三、 插画与当代 艺术创作、毕 业论文与毕 业创作 传播与策划、 创意表达、时 间的七种类 型实践教学、 毕业论文与 毕业创作 影像、新媒 体、当代艺术 摄影创作 1940 年 后 的 西方艺术史、 专题创作二、 当代艺术与 动漫、艺术与 阴谋、毕业论 文与毕业创 作 图像语汇、图 像与媒介、作 品案例分析 与讲解、毕业 论文与毕业 创作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跨媒体 邓 7 碧 男 讲 35 文 师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 术系,文学硕士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文学 学士 艺术、实验 艺术 跨媒体 仰 8 民 冯 9 原 男 男 助 37 教 教 53 授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 艺术,文学学士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 术系,文学硕士 艺术、实验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文学 学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专 业,博士 跨媒体 艺术 艺术、实验 艺术 10 陈 克 男 52 副 教 授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学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结 业 教学、 科研 11 樊 林 女 47 教 授 中山大学,中文专业,学士 广州美术学院,西方美 术史,硕士 教学、科研 胡 12 斌 39 荣 男 讲 43 李 邦 兼职 景观装臵设计、 新媒介公共艺 专职 术跨媒体 公共艺术概 论 专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学 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 学,博士 厦门大学、美术系、学士 荷兰艺术学院、视觉艺 术与媒体公共艺术方 向、硕士 艺术论文写 作 专职 设计学 满 14 空间社会学、 综合设计研 究、视觉产业 与管理 专职 授 洪 13 教 空间形态、观 察记录、毕业 论文与毕业 创作 专职 美术学 副 男 产区社会考 察、思维表 述、专题创作 当代艺术鉴 赏与微创作、 毕业论文与 毕业创作 男 师 教 62 耀 授 新媒体艺术 专职 美术学 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士 湖北美术学院,绘画, 学士 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建 筑学,工学,硕士 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 院,建筑学,工学,硕 士 专题创作 兼职 中国 国家 何 15 健 男 45 一级 注册 翔 兼职 建筑学 跨媒体性空 间介入 新媒体艺术 跨媒体动画、 影像装臵、声 音艺术 建筑 师 法国南锡国家高等艺术 吴 16 超 女 40 讲师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 学院,造型艺术硕士学 学士 位 32 兼职 艺 17 18 Stan 男 Wannet Brigitte 40 术 家 女 Jurack 教 54 授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igital Systems), [BSc, Cum Laude], ’s-Hertogen bosch Art Academy, (Sculpture and other Media), [BA], MA Fine’s-Hertogenbo Art - Chelsea sc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igital Systems), [BSc, Cum Laude], ’s-Hertogenbosch Art Academy, (Sculpture and other Media), [BA], ’s-Hertogenbosch PG Diploma – School of Art Glasgow 互动艺术 科学与艺术 ——机械装 臵与创作 重力小推车 装臵 胡震 男 53 教 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 博士 湖北艺术学校,戏曲,中专 授 33 兼职 当代艺术 副 19 兼职 美术学 专业翻译 专职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课程 周学时 授课教师 1 实验影像语言研习 64 16 仰民 2 数控技术研习 64 16 杨小满 3 装臵艺术的空间性研习 64 16 刘庆元 4 当代现场艺术基础;前卫戏剧 理论与实践 64 16 张晓静 5 三维基础 64 16 仰民、邓碧文 6 传统摄影与当代艺术摄影 64 16 杨小满、陈庆 96 16 杨义飞 32 16 陈庆 8 当代视觉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性 实现 媒介图像 9 跨媒体联合创作 32 16 全体教师 10 创意编程 80 16 邓碧文 11 电子音乐 80 16 12 身体媒介 64 16 杨小满、刘庆元 13 艺术延展实验 80 16 张晓静 14 叙事工程 80 16 杨义飞 15 社区艺术 80 16 张晓静 16 非叙述影像研习 48 16 陈庆、杨义飞 17 静态的电影;再现的图像 48 16 杨小满 18 活动影像的创作方法研习 64 16 冯峰、 19 装臵艺术中的观念性研习 144 16 全体教师 20 装臵文本与方案 288 16 全体教师 7 34 邓碧文、 Stan Wannet 授课学 期 二年级 上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一年级 上学期 一年级 下学期 三年级 下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二年级 下学期 二年级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二年级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三年级 下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二年级 下学期 三年级 下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四年级 下学期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跨媒体艺术 申报专业副高及 上职称(在岗)人 数 是否具备开办该 专业所必需的图 书资料 4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10 万 册 7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跨媒体设备 (千元以上) 开办经费及 来源 100 万元, 广州美术学院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其中校外 兼职人数 150(台/件) 序 号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 10 项内) 型号 规格 1 数控铣床 XK6325B 2 木工台锯 / 3 激光雕刻机 i.LASER3000 4 数字 Betacam 编辑录象机 DVW-M2000P 5 高清 HDCAM 录像机 HDW-M2000P 6 交直流方波氩弧焊机 WSE-500 7 电动角铁卷圆机 W24Y-400 8 全景数据摄影机 */SPHERONVR、LDR 软件 9 音频系统 * 10 直流弧焊机 ZXS-250 备 注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35 6 总价值 (万元) 台 (件) 6 300 购入时间 1 05 1 05 1 11 1 05 1 05 1 05 1 05 1 05 1 05 1 05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不含本年度)增设专业情况 序号 专业代码 本/专科 专业名称 设臵年度 1 040105 本科 艺术教育 2012 年度 2 130304 本科 戏剧影视文学 2012 年度 3 130306 本科 戏剧影视导演 2012 年度 4 130309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12 年度 5 130507 本科 工艺美术 2012 年度 6 050303 本科 广告学 2013 年度 7 130406T 本科 中国画 2013 年度 8 130101 本科 艺术史论 2013 年度 9 130101 本科 艺术史论 2014 年度 10 050303 本科 广告学 2014 年度 11 130506 本科 公共艺术 2015 年度 12 130407TK 本科 实验艺术 2016 年度 36 10.增设专业的区分度 (包括增设专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所属“专业类”下其他专业的区分,专业名称的规范性等) 增设专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历史合理性: 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其实可以追溯到 1922 年成立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按照时间顺序 来看,它应是我国始创的第二所公立美术学校,奠基人是胡根天。学校成立之初,与国内其 它院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多个当时在国内具有跨媒体先锋精神的艺术团体共同组 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艺术院校。广泛关注现当代跨媒体性艺术面 貌的发展变化是办校之初的核心理念,致使在广州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与以中央美术学院为 核心的北京地区,以中国美术学院为核心浙江地区,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和艺术面貌。从这个 历史学术传统来看, “跨媒体艺术”专业的增设实则是承袭了广州美术学院,乃至广东岭南 艺术派别的学术传统,是广东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新生意识形态理解的集中展现。 2、时代必要性: 当今的艺术形态呈现出一种与以往大相径庭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跨学科合作型工作方法; 2、跨专业媒介使用方式; 3、综合性呈现面貌。 基于如此特点,艺术创作方式也相应产生了差异。具体转变为两个层面: 首先,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 其次,通过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法式与语言载体与主体对接,来实现艺术作 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 “跨媒体艺术”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学科变化,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增设不 但会对整个艺术教育架构的搭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 求。忽略这种学科建设的新面貌、新情况,不仅会导致整个学科的畸形发展,也 将使得广东的艺术教育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发展脱节。 与所属“专业类”下其它专业的区分: 1、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 1)、与 “造型学院”——油画、版画、雕塑相比。 “跨媒体艺术”专业强调对人文环境、历史文脉、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理解能力。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单纯的美术史、艺术理论的讲解已不能满足学科 37 的要求。需要增加便于从事“田野调查” 、 “数据分析” 、 “信息整理”的“类型学” 、 “信息图形设计学” 、 “现象学”等专门知识内容。 2)、与“艺术设计类”学科相比。 首先, “跨媒体艺术”所强调的人文环境、历史文脉、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田野调查”、 “数据分析” 、 “信息整理”的“类型学” 、 “信息图形设计学” 、 “现象学”等专门知识内容的强调,偏重于对“纯艺术类” 的思考,即提出和表现问题性,而非“艺术设计类”强调分析信息以“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思考角度。 其次, “跨媒体艺术”在强调“田野调查”、 “数据分析”、 “信息整理”的“类 型学”、 “信息图形设计学”、 “现象学”等专门知识内容的同时,仍极为偏重“造 型学院”知识系统内,对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视觉性思考方法的掌握,且使 其为其他知识系统的基础和出发点。 2、专业技能的差异性: 1) 、与 “造型学院”——油画、版画、雕塑相比。 首先, “跨媒体艺术”专业因其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所以 对信息资料的梳理与整理软件工具的掌握,必然作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所 以同作为“纯艺术”类学科, “跨媒体艺术”需要掌握诸如“coreldraw”、 “photoshop” 、 “AutoCAD” 、“Sketchup”等软件的操作。 其次由于艺术法式对应主题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对多种艺术方式的运用原理 要有必要的了解,以此才能保证作品面貌“综合性”呈现的特点。所以专业技能 的综合性、原理性是本专业技能的另一特点。 2) 、与“艺术设计类”学科相比。 “跨媒体艺术”虽强调对电脑软件工具的使用,但并非将其一定视为最终表 现媒介,甚至大部分时候并不把它们作为呈现手段。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仍只是整 理资料、梳理思路、制作宣传文本的工具,而非观念媒介和目的。“跨媒体艺术” 最终的综合性表现媒介仍强调以“纯艺术”的视觉媒介范畴为主,而非其它。 3、专业面貌形成的差异性: 1) 、与 “造型学院”——油画、版画、雕塑相比。 首先, “跨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专业面貌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从“意识”到“媒 介”的过程。在“造型学院”内的其它三个专业,其学生专业面貌形成是一个从 “媒介”到“意识”的过程。这两者相比形成艺术面貌的过程是完全相反的。自 38 然在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安排上将具有巨大的差异。 其次, “跨媒体艺术”专业面貌呈现时的一个关键评判标准就是——由跨专 业性工作方式而呈现出的面貌综合性。这与油画与架上绘画方式为主、雕塑以形 态或形象塑造为主、版画以版画与绘画媒介为主的特点具有媒介属性上的差异。 2) 、与“艺术设计类”学科相比。 由于“跨媒体艺术”专业的关注点并非“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 、 “展 现问题” ,所以在根本专业面貌上就会与“艺术设计类”学科形成天地之差。自 然在教学方式、工作方法、思考逻辑、成型原理上都具有本质不同。 专业名称的规范性: 1、名称:跨媒体艺术 2、解释: “跨媒体艺术”是一个合成词语。它包括两个方面: “跨媒体”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讲求的是一种从“目的——方法——目 的”的过程。从方式来看,是一个通过“点——面——点”来达到初衷的方法。 值得强调的是“跨媒体”与“试验”相比,强调对“文化”、 “社会”、“政治”、 “经济” 、 “自然”等问题的关注。而以过程特点出发,其关注的范围是具有“假 设”性质的问题,因此其带有探讨可能性的因素。 “艺术”是指“跨媒体”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所实行的范围。 “跨媒体艺术”是指是以“艺术”的角度对当下“文化”、 “社会”、 “政治”、 “经济” 、 “自然”等问题,以主观观念假设为前提,以“跨媒体”具体媒介观念 对接的合理性为手段,以表达主观观念为目的的特定艺术活动。 3、本科: 场域与媒介研究(文化历史研究、场域艺术研究、社会文化反思研究与当 代艺术语言)观念与艺术表达(观念艺术、消费文化、物象研究与当代艺术语言) 4、硕士: 跨媒体艺术研究 5、说明:专业、年级、班级格式统一如下: 举例:2011 级本科跨媒体艺术(场域与媒介研究)11 级 2 班毕业生的专业 班级写成——跨媒体艺术(场域与媒介)11-2 注:增设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填写,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不需填写。 39 11.增设专业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要求: 教学空间配臵基本要求: 总面积不小于 450 平方米 1、多媒体课室,3 间,单间不小于 80 平方米。 2、系会议室,1 间,不小于 50 平方米。 3、系资料室,1 间,不小于 50 平方米。 4、自修课室,4 间,单间不小于 80 平方米。 5、设备室,1 间,单间不小于 80 平方米。 6、教学成果展示空间,1 间,不小于 80 平方米。 7、教研室,2 间,不小于 50 平方米。 师资配臵基本要求: 教学师资:专业教师人数不少于 7 名,其中教授 2 名,副教授 1 名,讲师 5 名。 聘请其他高校相关教师和国内外艺术家兼职或客座教师 12 人。 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人数不少于 3 名,其中教务管理 1 名,教研管理 1 名,学生及党组织工 作管理 1 名。 管理人员: (可由专业教师兼任) 系主任 1 名,党支部书记 1 名,副系主任 1 名,工作室负责人 2 名 设备配臵基本要求:组建工作室所需的基本设备 数控铣床 XK6325B 1 木工台锯 / 1 激光雕刻机 i.LASER3000 1 数字 Betacam 编辑录象机 DVW-M2000P 1 高清 HDCAM 录像机 HDW-M2000P 1 交直流方波氩弧焊机 WSE-500 1 电动角铁卷圆机 W24Y-400 1 全景数据摄影机 */SPHERONVR、LDR 软件 1 音频系统 * 1 直流弧焊机 ZXS-250 1 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