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

Alien、外星人4 页 2.099 MB下载文档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8期.pdf

第 328 期 2016 年 1 月 15 日 Zhejiang 中共浙江外国语学院委员会主办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浙内准字(GX)第 001 号 新年献辞 伴着元旦的第一缕曙光,伴着新一年 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 2016 年。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 委、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 广大校友和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 各界人士, 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在过去的 2015 年, 全校师生员工以深 厚的爱校荣校之情,锐意创新,砥砺奋进,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向改革 要动力、 用特色创优势, 进一步推动了学校 的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实现了“十二五” 规划的圆满收官,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学校 60 周年华诞, 为学校“十三五”的发展奠定 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的一年, 新的使命。2016 年是 “十三 五” 规划开局之年, 是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和 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 我 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 察时提出的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 要谋新篇” 的要求, 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 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对学校作出的重要 批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对 接我省新一轮开放发展战略,悉心培养国 际化应用人才,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争取早 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 的知名本科高校, 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 建设 “两富” “两美” 浙江作出新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 作顺利、 学习进步、 身体健康、 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Studies 院长: E-mail:ybbjb@zisu.edu.cn 省委书记夏宝龙作重要批示 鼓励同学们参与 服务世界互联网大会,我校学子开展外媒舆情分析调研活动 本报讯 (记者 樊朝刚)1 月 15 日,室外 多月的努力, 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交上级 学会了正确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朝鲜语专 腊梅怒放,室内温暖如春。省委书记夏宝龙 有关部门,很快就得到了省委书记的批示。 业的元海霞同学如是说。 在我校报送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外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 最后,赵伐总结说,夏宝龙书记的重要批 媒体舆情和话语策略分析及下一届大会外 有的踊跃发言,有的举头倾听,有的低头沉 示是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充分肯定,是对同学 宣工作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鼓励同学 思, 有的不时在笔记本上写着、 记着…… 们的极大鼓舞。我校学生不仅作为国际志愿 们参与。 英语专业的陈程瑶同学说,面对国外媒 者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还 当天下午,校党委副书记赵伐召开师生 体对互联网大会的正反面报道,我们要学会 充分发挥外语特色优势,全方位服务互联网 座谈会,认真学习传达贯彻批示精神。为帮 用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去加以分析,辨别真 大会始终。学校开展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 助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国内外媒体舆情,我校 伪。张英同学则打算把这一次调研作为大学 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家树立 各外语专业共 25 名学生,自主组成项目团 毕业论文的题目,再深一步开展批评话语分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落实 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以“世界互联网大 析的研究。沈忱同学表示通过参加调研了解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提高学生的专业 会”的英、俄、法、德、日、意大利、西班牙、葡 到了更多国外媒体的话语策略。法语专业的 水平, 培养学生传播中国话语的能力,促进中 萄牙、朝鲜、阿拉伯等 10 种文字为关键词, 齐梦竹和金敬玥同学都认为,要正确看待东 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类似 收集了 2015 年 12 月 9 日至 20 日世界互联 西文化差异,不断提高中国话语的传播能力。 的调研活动,围绕今年即将召开的 G20 峰 网大会期间国外媒体相关报道近百篇,并对 “通过参加这次调研,提高了我的翻译水平, 会、以及浙江文化国际传播等课题进行舆情 其内容、态度、话语策略进行分析。经过一个 纠正了我原来‘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让我 调研, 发挥智库作用。 学校举行2015 年度 退休教职工荣休典礼 本报讯 (通讯员 顾小明)近日, 发展奉献了最好的青春,体现了浙外 学校举行 2015 年度退休教职工荣休 人爱岗敬业、尽心履职、艰苦奋斗、甘 典礼。姚成荣、洪岗、骆伯巍、曹仁清 于奉献的精神。他请老同志们放心把 等校领导出席典礼并为 12 位荣休教 教育事业交棒给年轻人,希望大家在 职工颁发了 光荣 退休证 书和 水晶 纪 退休以后,能够继续为学校献计献策。 念奖牌。校长洪岗宣读了 2015 年度 他表示,学校将始终把离退休工作摆 退休教职工名单。副校长曹仁清主持 在重要的位置,尽最大可能为老同志 典礼。 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努力提升退休 典礼上,校党委书记姚成荣对光 后的幸福感。 荣退休的教职工表示祝福,并向他们 陈志超、孟磊分别代表退休教职 多年来为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诚 工和青年教师发言。 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典礼结束后,学校领导和参会的 姚成荣说,退休教职工们经历了 退休教职工合影留念,并深情话别。 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学校 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典礼。 关心天下大势 胸怀家国大事 做有为新青年 浙江省统计局局长李学忠来校作形势政策报告 本报讯 (记者 毕莹)1 月 7 日下午, 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 议提出的一些总体思路,以八八战略为总 文三路校区图书馆四楼的报告厅内座无 机遇期没有变、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期 纲,推进“两富” “两美”建设,高水平地全面 虚席,师生们神情专注,被主讲人深入浅 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 建成小康社会。三要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 出、生动幽默的语言所深深吸引。省统计 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 的重大举措和要求。 局局长李学忠以“‘十三五’规划建议辅导 出; 面临诸多矛盾叠加、 风险隐患增多的严 最后,李学忠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 报告”为题开讲我校 2016 年第一场报告 峻挑战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 历,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要想明白 会。校党委副书记赵伐主持报告会。 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李学忠 人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思考“人生是什 会上举行了聘任仪式,赵伐代表学校 指出,要深入理解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 么” “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修身养性,不 聘请李学忠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 的精神,还要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 断修 炼自 己,使自己 成为“ 不 可或 缺 ”的 教授。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领会“创新” “ 协调” 人。二要专心专注做事,持之不懈去干 “不管是在工作时期还是在学习阶 “绿色” “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领会 事。每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段,对经济形势、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中 建议里提出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李学 不要畏惧起点的高或低,一步一个脚印 央的大政方针,能有个比较清醒的认知, 忠通过列举股市熔断、油价暴跌、雾霾治 踏实前行。三要规矩诚实做人。这是底 这对你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是你的人生都 理、梦想小镇建设等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 线,一定要守住。四要注重身心健康。健 至关重要。” 一开讲, 李学忠便向师生指出 的例子, 把生硬的理论讲活了, 深深地吸引 康的身心是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基本保 了学习“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性。 了听众。 障,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 李学忠首先对中央“十三五”规划建 接着,李学忠对省委“十三五”规划建 主题报告后,李学忠还与在场师生进 议作了解读。他指出要深入理解中央“十 议的要点和内容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一要 行了亲切地交流探讨。李学忠局长情真意 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就要深刻领会未 深刻领会去年五月习总书记来浙江考察时 切地勉励、 妙语连珠地解答,赢得了在场师 来发展形势的“变”与“不变” :和平与发展 的讲话精神。总书记针对浙江的实际提出 生阵阵掌声。 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 了更高的要求,总书记的要求是浙江规划 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全校师生代表近两 的影响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未来的纲领性指导。二要深刻理解规划建 百人一起聆听了报告。 省教育纪工委黄根来副书记来我校检查指导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海波)日前,省教 育纪工委副书记黄根来一行来我校检查 2015 年纪委工作。 校纪委书记陆爱华向检查组汇报了我 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两个责 任” 、推进惩防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 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信办案和问 题线索处置、推进高校 “阳光工程” 建设、 纪 委履行监督责任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六 个方面的基本情况。检查组通过听取纪委 工作报告、 召开纪委委员座谈会、 查阅工作 资料与档案等形式,对我校纪委工作进行 学校官方微信 了全面深入的检查。 反馈会上,黄根来充分肯定了我校纪 委工作,并就如何进一步履行好“两个责 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提出了若干 建议。 本报讯 (通讯员 屈利君) 近日,我校举行教育硕士申报 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全国 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 教授,就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 申报工作进行指导。校党委副 书记赵伐、副校长郑亚莉出席 会议。 张斌贤在听取了教师培训 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外语 学院等单位的学科培养方案汇 报之后,进行了详细地点评和 答疑。他肯定了我校申报教育 硕士学位的优势,分析了当前 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并就申报 方向、需求论证、课程安排、师 资建设和建章立制等方面提出 了意见和建议。 郑亚莉对专家的指导表示 感谢,她指出组织教育硕士学 位申报工作是我校发展的一项 重要战略举措,有助于提升学 科发展水平,推动学校整体发 展。各有关学院要未雨绸缪,精 诚合作,协同创新,根据专家意 见,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 表参加了会议。 申我 报校 专举 家行 论教 证育 会硕 士 学 位 学期末,同学们认真复习,积极备考 本期导读 2016,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全新启航 改版致读者 详见 2 版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编者按: 我们一起 走 过 的 2015 年,是 浙 外 人 “锐意创新,砥 砺奋进”一年。 这一年, 我们凝 心聚力, 爬坡过 坎;这一年, 我 们举办建校 60 周建 系列 纪 念 活动, 集中回顾 了学校 60 年发 展历 程的 光 荣 与梦 想; 这 一 年, 我们深化改 革、开放办学、 实践育人…… 我们一起 走 过 的 2015 年,是充满 “动” 感的一年。“重 要批示、浙外六 十、优势特色、 科学规划、 三严 三实 、对 外 交 流、创业就业、 志愿服务、媒体 关注、唱响校歌 ……” 这些词伴 着浙 外人 坚 实 的步 伐从 2015 迈向 2016。 【 专 版 】 2016 年 1 月 15 日 英语类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宣传到位,确保了“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开 英、法、俄、葡、西等 9 个种语言通过 CCTV 的 实验区、 “双语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实验 展得有形有色,有质有量。广大干部按照 “三严 镜头向全世界的朋友们问好。 区、跨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国际化人才 三实”的要求谋事创业,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学校充分发挥语种优势,组建多语种服务 重要 培养创新实验区等 7 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 树立起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 联盟,做强做大国际志愿者服务品牌。与杭州 实验区。学校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 项、国 市出入境管理局、杭州市 110 指挥中心、杭州 11 月 23 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 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公安外管协会、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 李强分别给我校作了重要批示。 研究项目 5 项……与德国赛德尔 基金会、帕 限公司、义乌市外侨办等单位建立国际志愿者 夏宝龙书记希望我校争取早日全面建成 绍大学合作的“中德环境教育项目”获德国联 对外 服务基地,实现了国际志愿者服务品牌与社会 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 邦经济发展与合作部立项,国际科研合作项 资源的有效嫁接。 校,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富” “ 两 目首次立项。 2015 年,学校积极拓展海外高层次合作 2015 年,我校共有近 800 名国际志愿者 美”浙江作出新贡献。 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师资队伍培养 伙伴。先后与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葡萄牙科 先后服务于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连线浙 李强省长希望我校解放思想、乘势而上, 力度。这一年,学校引进 22 名博士,聘请俄罗 英布拉大学、俄罗斯新大学等 20 所高校签署 江”东欧国家主流媒体走进美丽浙江采访活 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品牌学科专业 斯院士李延龄教授等知名学者为我校的特聘 了合作协议,合作伙伴遍布 18 个国家和地区。 动、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等世界级、国家级大 建设,早日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 教授,成功邀请 2 名外籍教师长期加盟我校。 新增 16 个学生出国(境)项目,涉及 8 个国家 型活动。志愿者们以良好的专业素养、极大的 的知名本科高校。 这一年,学校共派出近 20 位教师留学深造,获 和地区,涵盖学校所有外语类专业。 工作热忱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向世界传递着 书记、省长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省委、 国家资助项目比去年增长了 167%。 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年内,学 浙外正能量。学校被评为浙江志愿者服务优 省政府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支持,对我 校迎来了来自 21 个国家的 27 名外教,共招收 秀集体。 校特色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这既是给浙外人极 留学生 48 名,接待交流短期团组 69 人次,新 大的鼓舞,也是给我们有力的鞭策,对于我们 增摩洛哥、 苏丹、 波兰等 10 个生源国。 科学 做好新形势下学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与赤道几 内亚国立大学合作筹建第一所孔子学院,为 唱响 2015 年 是学 校 推 进 综 合 改革 的 关 键 之 中赤友好和教育人文交流事业不断注入新的 “钱塘 清嘉 ,和 山苍 苍。 译馆方 言,荟 萃 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对承启学 活力。 浙外 一堂……”2015 年, 《浙 外校歌》诞生 了。11 校“十三五”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年,学 月 19 日 , 学 校 举 行 庆 祝 建 校 60 周 年 教 职 校以特色发展为主题,以学科转型为主线,以 “浙外六十”是浙外人 2015 年的主题词, 提高质量为核心,聚焦“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 工校歌合唱比赛。学校领导和全校 教师同台 我们感动于学校 60 年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巨大 质一流”目标,出台《关于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 创业 演唱。 成就。 校歌是对一所学校办学灵魂的吟唱。校歌 意见》。这一年,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现代 全校师生不辞劳苦,顶着炎炎烈日奔赴全 6 月 2 日,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 创作的真正意义是通过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大学制度,完成学校《章程》修订、核准工作。 国各地,寻访近百位杰出校友,集结出版《岁月 我校学子曲春旭的创业项目受到省委书记夏 聚集大家爱校荣校、 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这一年,学校专门成立“十三五”发展规划 如歌》浙外口述史。校史编纂委员会历时一年, 宝龙的关注,并获得了 150 万元天使轮投资。 《浙外校歌》是浙外人共同的智慧结晶。在 纲要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谋划学校“十三 成功出版了近 800 页、130 余万字、全面展示 我校学生创业能力强,多名学子的创新创业事 半年多的时间里,师生共同参与创作校歌初 五” 发展规划。全校上下坚持 “前瞻性与可行性 学校 60 年沧桑变化的 《浙江外国语学院志》。 迹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再次获批 10 稿,先后数易其稿。填词作曲,这是浙外人对浙 相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突 在全国外语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和全国教育学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 外办学历程和办学精神的高度凝练。高歌吟 破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心往 院校长高峰论坛上,各地嘉宾的拳拳真情、款 积极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实施了“大学 唱,人人会唱校歌、人人爱唱校歌、每每听到校 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用美好的 款真意。 生创业引领计划”,设立了首个校大学生创业 歌的旋律都心潮澎湃, 《浙外校歌》牢牢凝聚着 “十三五”规划引起最大共鸣,凝聚思想共识, 我们常常感动于白发苍苍的老校友驻足 孵化(义乌)基地,Newlink 等 4 个学生创业团 浙外人的心。 汇聚磅礴力量。 校史图片展前,追忆逝去的青葱岁月。纪念会 队成为首批入驻成员,成立了首届“互联网 +” 现场,老教授颤颤巍巍的双手接过书记、校长 国际化创新创业实验班,并正在筹建“大学生 颁发的终身荣誉教授奖章。校友会成立大会 创新创业实验中心”。各二级学院也纷纷创建 上,新老校友含着眼泪的深情拥抱;由学生自 三严 创业青年工作室。 媒体 编自导的文艺晚会上,浙外人意气奋发的青春 2015 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 96.81%。全校 7 个学院就业率均超过年初设定的指标。毕业 风采……“浙外六十”是我们永久的记忆,更是 2015 年 ,各 大 媒 体 对 我校 给 予 高 度 关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 我们永远的感动。 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优质就业率高,特别是小 注,一同见证了浙外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新 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 年,学校深入 语种就业成绩突出。学校努力为学生铺设是实 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以及《中国 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全校处 习实践条件,年内新增 16 个学生就业实践基 教 育报》 《浙 江日 报》 《浙 江 教育 报》 《钱江 晚 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地及合作单位。 报》、浙江在线等 40 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对我 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践行 “三严三实”要求。 优势 校在立德树人、深化改 革、实践育人、科学发 查找问题、分析现状、深入调研,针对“不 展等事业发展中的探索和成绩进行了宣传报 2015 年,学校着力做好专业建设的“加减 严不实“问题,学校组织召开了专题党课报告 道,累计近 140 次,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 会, 发放了学习读本, 进行了集中学习, 开展了 志愿 法” , “德语” “科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获教育 影响力和美誉度。在学校建校 60 周年系列纪 部批准,申报了电子商务等四个新专业,创建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高质量的抓好了整 了首届“互联网 +”国际化创新创业实验班,在 改落实和立规执纪。 12 月 14 日,中央电视台采访我校服务第 念 活动 期间,16 家媒 体对 我校进 行 了 20 余 学校通过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狠抓落实、 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者们,同学们用 次集中报道。 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教师发展学校 65 所。建立 批示 交流 规划 校歌 六十 就业 关注 三实 特色 服务 坚守信念 改革创新《浙江外国语学院报》同您一直在路上 —— —改版致读者 打开今天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报》,您会发现有 些不一样。 是的,我们有些变化。您也可以将此称之为改 版。我们盼望着通过对校报形式和内容的调整,能给 各位带来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 校报为什么要改版? 校报作为高校一个重要的主流的宣传思想舆论 阵地,它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动教学科研发展和 传承文化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学校改制转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特 色办学成效逐步显现,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 升。在学校发展的大格局下, 既有的 “四开”小报已经 不足以承载学校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 的海量信息。将“小报”改为 “大报” ,已经成为必然选 择。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校 用。我们将更加旗帜鲜明、主题突出地弘扬社会主 我们追求更“稳重·大气” —— —从“四开”转变为 报要在媒体大变革的传播新格局中,坚守主阵地,拓 义主旋律,更好的肩负起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的重 “对开” ,这是高校校报的发展趋势,更是学校宣传事 宽新天地。我们把校报搬上电子平台,使校报阅读更 要使命。同时,我们将大力推进宣传报道“走转 业发展的需要。更宽广的版面篇幅,更现代感的设计 便捷;我们进一步推动校报和校网、新媒体的融合发 改”,落实“三贴切”,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入耳入脑, 理念,更突出的视觉冲击力,这将使您的阅读变得更 展,使校报阅读更深入。 润物无声。 舒服更享受。 大学是思想荟萃之所,人才集中之地,我们会根 2016 年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报》与您相伴的第 我们追求更“深度·专业” —坚持 —— “内容为王” , 据校报受众特点,不断创新新闻宣传,改进报道质 加强策划,深度挖掘,开设人物、对话、解读、视角等 32 个春秋,她一面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一面又以文 量,在提高指导性的同时,增强服务性和文化性,使 专栏。深度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 化塑造人、引领人。她以人为本、以报为媒,以媒育 校报不仅是一张新闻纸, 更是一张文化纸。 等方面的情况,聚焦浙外人、浙外事、浙外情,讲好 人。 校报的改革,也可以说是一场返本开新的革命。 “浙外故事” 今天她做了全新改版。她坚守信念,改革创新; 。 我们力求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凝聚精品,让 我们追求更“文化·精致”—— — 策划人文专题, 她强化质量意识,打造校报品牌。未来的路,她将与 读者开卷有益, 开编有悟。 开设品牌栏目。“文化”气息始终是一个大学报纸 您一起并肩前行。 校报编辑部 — 作为学校党委机 所区别于其他纸媒的标签所在,我们力争以先进 我们追求更“鲜明·突出”—— 2016 年 1 月 15 日 关报,舆论宣传主阵地,校报在增强广大师生道路 的思想凝聚人心,以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吸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方便发挥着重 要作 引读者。 【 专 2016 年 1 月 15 日 版 】 2015 年, 是让浙外 人铭记的一年。这一年, 省 委书记、省长对我校作出了 重要批示,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 上, 特色办学成效逐步显现…… 2015 年,是让浙外人感动的 一年。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 “浙外六十”的光荣与梦想,我们 站在这一历史时刻,回望过去心 潮澎湃, 展望未来壮志满怀…… 2015 年,是让浙外人骄傲的 一年。这一年, 我们本科生招生进 入省内第一方阵,实践育人结硕 果,毕业生质量倍受赞誉,各项事 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得到社会媒 体广泛关注。 2015 年,历史替浙外人深 深铭记; 2016, 未来由浙外 人奋勇开拓。 ↑2015 年,我校共录取了来自全国 15 省 (自治区)的 2288 名新生,迎来了首批港澳台的学生,并首次录取“专升 本”学生。图为校党委书记姚成荣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我校学子创业项目吸引省委书记夏宝龙关注。2015 年,我校多项 学子创业项目获社会广泛关注,创新创业在浙外校园里掀起新浪潮。学 校为学子创业搭建多种平台,12 月在义乌商贸城建立首个大学生创业孵 化基地。 ↑11 月 26 日,郑继伟副省长来我校视察,希望学校进一步做好“外 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这篇大文章。图为郑继伟副省长考察我校同 声传译实验室。 ↑11 月 28 日,学校举行了建校 60 周年纪念会,场面隆 重而温馨,所有浙外人都被这份浓浓的浙外情深深打动。图 为书记、 校长为终身荣誉教授和浙外第一批建设者颁奖。 ↑2015 年,学校引进了 53 位新教师,近 80%的新 进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历。图为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5 年,我校与全球 20 多所高校签署了备 忘录或合作协议,另与巴西、秘鲁、意大利等 10 个国 家与地区的近 20 所院校明确了合作意愿。图为校长 洪岗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河城校区续签合作协议。 ↑2015 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 《浙外校歌》谱成。人人学校歌、 人人唱校 歌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图为 11 月 19 日,学校举行建校 60 周年校歌合唱 比赛。 →6 月 , 1507 名毕业生走出浙 外校园,迈向社会 大舞台。浙外毕业 生因专业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广受 社会认可。 ↑2015 年,学校共招收长期留学生 48 名,新增摩洛哥、苏丹、 波兰等 10 个生源国;接待短期学生交流团组 69 人次。浙外校园 里,中外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画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为第二届中法文化交流周上法国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礼仪。 ←2015 年 ,我 校三位一体招收翻 译(英汉口译方向) 专业 25 人,报考人 数和参加面试人数 较往年都有了大幅 度的增加。图为考 生在候考。 →第二届世界 互联网大会期间, 我校 9 个语种专业 近 180 名学生为大 会 提 供 了 专 业 、优 质的语言服务。我 校志愿者表现优 异,获得了中央电 视台等多家主流媒 体的关注。 ←2015 年,我校学子 在各类竞赛中 屡获佳绩。图 为英语专业学 生何屺昕等获 省大学生英语 竞赛总冠军。 【 专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蜕变进行时 文 / 胡特 版 】 不平凡的一年 2016 年 1 月 15 日 Nice to Meet ZISU By Bingbing 文 / 万俭 和浙外结缘要从 D 君说起。 D 君和我算是远亲。此君大学毕业后远赴意大利求学,学成后拿到了浙外 的面试邀请, 兴冲冲地跑来杭州求职。他面试后,我们一起去酒旗风吃泡饭,席 间聊起意大利人情风物,感觉甚是投契。我直觉以 D 君的丰神俊朗, 加之扎实 的海外求学经历,拿下浙外应不在话下,但 D 君却并不乐观,直言竞争对手们 除了海归都是博士,自己又有些小失误, 这个 offer,怕是不易拿。后来,浙外果 然把他给拒了。不久后,倍受打击的 D 君就步了三毛的后尘,跑到阿尔及利亚 寻找诗和远方去了。 所以当我拿到浙外的 offer 时,心里真是倍感庆幸,还有一点点见不得人 的沾沾自喜。但彼时的喜悦,更像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考研成绩单时的心 情, 更多是自我实现的满足,而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身份蜕变、承诺、责任等等 沉重的东西。直到入职仪式上周明强老师带着我们宣誓, 校领导们带着我们在 校园里种下了一棵罗汉松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了,从 此, 我将要扎根在浙外的土壤里了。 然而,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更像是一段路程, 而非一个拐点。而如今的我, 正走在这条路上。曾经长达十年的大学生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助力。因为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喜欢什么,排斥什么,更愿意接受什么,更容易被什么 影响。就在上周的课堂上, 我和学生们还在热烈地讨论《太子妃升职记》,讨论 快播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感受新媒体时代,并试图理解其中的种种媒介现 象。而学生们的视角和观点,也在冲击着我,启发着我, 给我惊喜。正如拉美著 名教育学家弗莱雷所言,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之间达成共识的 过程。在我试图影响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时,他们也在改变我,塑造 我, 把我变成一个能够理解他们, 帮助他们的教师。 当然,在转型期,我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在课程结束后, 一个人对着空无一人的教室,沮丧得说不出话来。还好,这一过程,有人能懂。 在浙外最为暖心的事,是只要你需要帮助, 就一定有人在你身边。学校为青年 教师们都安排了导师。这学期每周三早上, 我都会到浙大去听导师李岩老师讲 课。在她的课堂上, 我学会了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如 何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每节课后,李老师都会花时间和我讨论,为我的课 堂教学提出种种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从入职流程, 到教学工作的安排, 到其它各项事宜的处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老师言传身教,一 路提点,帮我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事们总是乐于提 供各种帮助和建议,与他们共进午餐,或是漫步林间时,总是分外愉悦。就连上 课后嗓子哑了, 也有老师敏锐察觉,告诉我,教师是靠嗓子的职业,一定要好好 保护自己的嗓子,要记得去参加学校的护嗓工作坊…… 在浙外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校园里、课堂上的一幕幕,想来不仅温 暖, 更给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在不远的未来里, 我要努力蜕变成自己心 目中优秀教师的样子,如此方能不负学生,不负同仁,不负时光。 (作者系中文学院 2015 年新进博士)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文 / 王航 整个校园里于我而言全是低年级同学了—— —2015 年,我大四了。 入校时的班会我至今记忆犹新,辅导员老师提出在校期间学生所能获得 的三项最高荣誉: “睿达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和 “省(校)优毕业生”。那时候的 我想法很简单—— —一定要拿到,哪怕一个也行。三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 学金和六学期蝉联全班综合素质第一的成绩,终于让我出现在了省优核定名 单上。努力,终究会被看见。大学四年课程至今已结束完毕, 我所做到的也很简 单:预习、复习每一门课—— —即使是公共课,我也会下载三四百页的题库和提 纲,在考试前认真刷完;专业课绝不止于使用教材,任课教师上课提过对学习 有帮助的书都会认真审视;考查课结课论文绝不抄袭,哪怕是通识课和选修课 的论文,也不会轻视。 而前辈的忠告也是推动我向前进的动力之一。辅导员老师曾在班会课上 提过 “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尝试发表学术论文” 。那就去做好了。2015 年上半年, 我写了三篇人文社科类论文, 与台湾大学的教授讨论修改后,最终均发表在了 国家级刊物上。录用通知书那么轻,我捧着那个信封,就好像隔着橱窗看到了 那个整整一个月都熬夜奋笔疾书的少年, 她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能打开下一 个关卡。继在香港大学、台湾大学进行暑校学习后,我又开始了一个人在美国 加州伯克利分校“一个人独居一个月”的生活并成功拿到一张双课程满绩点 的成绩单。 滴滴答答的钟表声都是推动人思考未来的闹铃。我一如大一所坚持的那样, 选择了继续深造。一旦决定就要付出努力。只看考试技巧就进考场当然不会得到 满意的结果;但如果能刷完真题,背完单词那就是满怀信心的去收获预期结果 的。而当正式申请开始之后, 才发现以前的每一张荣誉证书、 每一门主课的认真 听讲和每一次的校外实践, 都能在简历、 成绩单和推荐信上得到体现。 终于,在 2015 年的最后一个月,两所学校推研信和录取信都安全抵达邮 箱。 (作者系 2012 级英语专业学生) 一直在路上 文 / 奚柳青 2015 年, 继续着大二忙碌的学习生活, 将玩手机的时间换成看自己喜欢的 书, 逐渐完成自己初入大学时列出的 “愿望书单” ; 将每个周四的下午献给各类学 生活动, 时而与大使团的同学进行一场素质拓展, 时而是中文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的小编, 时而又跨界成为 “十佳歌手” 的音控师, 算起来围绕自己的都是些感兴趣 之物, 充实也欣喜。这一学期, 荣幸至极, 自己主持的 “挑战杯” 项目拿到了省一等 奖。20 天的备赛之旅中, 我们阅读并摘录省图书馆所有能检索到的相关书目, 整 理前期已有成果,赴舟山拜访相关专家,一遍遍明确深化课题方向、修改论文 ……来自不同专业的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已学学科的基础上多向学习, 开拓 出新的知识天地。我可以骄傲的在分享会上说 “大学, 该有一场难忘的挑战杯” 。 不久后的我便踏上了另一段旅程—— —参与为期 5 个月的国家优秀本科生 公费赴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实习项目。作为初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新人, 我深 刻记得第一节课是在晚上,忐忑的我下午 5 个小时一直在回顾我的备课本,预 想学生会问些什么问题“刁难”我,课上生词、 语法点,有条不紊的讲下来,学生 临走前的一句 “今天的课真有意思啊”令我欣喜万分。之后的日子里, 我告诉他 们中国获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事,他们在墨西哥独立日当天教我当地传统 舞蹈。这是一场新的实践, 我们在互相学习和成长。奇瓦瓦彷佛永远都是晴天, 每天早上 6 点起床迎着朝霞去上课,纯净的空气,触手可及的蓝天,偶尔奔跑 着松鼠的草地: 这一切都让人心情愉悦地坚定踏实奋斗的信念。 2016 已经到来, 大学生活飞速前进。我们都一直在路上,走着。 (作者系 2013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本报编委会主任:赵 伐 副主任: 徐 勇 我是一名普通的美术专业教师,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 着这几十年来对于专业知识的感悟。 教师的角色在我的理解中是具备多样性的。既像学生的父 母,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又像他们的益友, 互相探讨学习方法,且在生活中嘘寒问暖。教师不仅仅担负着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责,还承担着塑造学生的理想和品 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健全 的人格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我始终认为教师是否被学生喜欢 是导致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同样是多种多 样的。要想学生理解上课内容,首先需要吃透教材,根据不同课 程,确定重难点。若想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和 创新能力,则需因人施教,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指导。 课堂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找 出答案,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随着课堂计划的推进,我和学生们 的距离也渐渐拉近,他们觉得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喜欢上 我的课, 主动与我交流探讨遇到的问题。而我则会在课后收集他 们的课后感,解决他们绘画上的难题,和他们一起变为充满热情 的年轻人。我荣幸地在 2015 年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老师”。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是我的另一个教学 理念。我的学生都十分聪慧,理解、 领悟能力非常强, 我积极鼓励 他们参加各种绘画展览, 并给予他们专业上的指导。值得欣慰的 是,有不少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 年,我 的一位学生的中国画作品入选了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也有 学生的作品入选了由中国美术研究协会主办的大学生艺术作品 展。 “学无止境”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时刻保持学习的态 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进步,最终为教学 服务。近日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 中,我的作品《水浒传》 (中国画插图)很荣幸获得其中的最高奖 项: “最佳作品奖”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 的专业技能, 使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得。 (作者系艺术学院教师) 2016 浙外人 在路上 我的 文 / 朱皑璐 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睿达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 学生、非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第一名,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这 些是 2015 我给自己添上的标签。然而标签始终只是标签, 更重 要的是内在真实的感受,是这些经历带给自己的成长。 其实,进入大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同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 着巨大的反差。并没有印象中大学生活的样子:充斥着各种聚 会, 熬夜打游戏,翘课逛街……更多的感受到的则是学校里语言 专业的同学们朗朗的晨读声书声和我们班“娘子军”浓厚的学习 氛围。 我在一个“特殊”的班级里学习,2014 级国商 3 班,一个 38 名女生的“娘子军”班级,但是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有爱的 大家庭。我们一起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提问,一起为了考试埋 头苦读,一起在考场里奋笔疾书……在过去的 2015 年里我所取 得的成绩,和班级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班级里有很多出色的同 学值得我去学习, 并鞭策着我不松懈。 当然在 2015 年里, 我是留有遗憾的。遗憾自己没有加入到 学生组织中去锻炼自己,遗憾自己没有在平时再多努力一点刷 高六级的分数, 遗憾自己……然而我同样坚信,因为有遗憾才会 马不停蹄地去追求更多、 更好。 在崭新的 2016 年里,我列下了在这一年里我想要去通过的 各大考试,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我能做的就是在 2016 年, 和同学,和商学院,和浙外一同成长,一同收获。按照自己的路 线, 脚踏实地地去完成, 去收获,哪怕过程中多走了弯路,终点也 仍是我既定的目标。 (作者系 2014 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 副主编:毕 莹 编辑: 杨秀中 Beginning a new chapter in my life and career on the 10th of September 2015, I remember how anxious I felt when stepping off the airplane and into a golden, glowing late-summer afternoon in Hangzhou. I would prescribe a healthy dose of independence and adventure to every foreign student and teacher who comes to work or study in Hangzhou. I was very lucky to have a close friend and colleague who helped me purchase an electric bike on my third day in Hangzhou. Little did I know how much joy and freedom there is in just zooming through town on my little bike, exploring streets and alleys, getting to see beautiful sights like the tea mountains and sacred sites around West Lake or trying out street food and becoming truly independent of taxis and traff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when teaching started, it was nice to know that after work and on the weekend the city would be mine to explore. I was happy to b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dinner receptions and activities that helped me become part of ZISU's diverse and welcom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is generosity and outreach to new teachers is a unique feature that sets our university apart and makes sure foreign staff can meet their new colleagues and get to appreciate their new academic home. As a teacher I was very positively surprised by the dedication and cu riosity that I witnessed in my students. I wondered in the beginning, whether I would be up to 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in China without speaking Chinese and quite frankly I was worried that I might not be able to connect with my new students over such a vast cultural gap – would the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what I was trying to convey to them? Would I be able to meet their needs? Luckily, I found out very soon that these worries were unfounded. My new students are not only among the most dilligent and attentive that I ever had the privilege to teach they also reward my efforts by showing coperation and appreciation – not only for my teaching but also for stories and jokes. (Faculty from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The Journal of a Foreigner in ZISU By Lina Looking back I see how fast the time flies and how full of new impression is the 2015 year. In spring 2015 we welcomes students from Russia, Mexico, Italy and Spain. Although they are coming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ultures studies at ZISU linked them. Times passes by and summer turns out to come faster than expected. It i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our students and some of the teachers. On their faces I can see a mix of sad and happy feelings – sad because they have to leave and say a farewell to their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but happy because they are returning home and very soon will see their families. In Moldova we have a saying that “in autumn we count the ducks”meaning that in autumn a farmer is counting the result of his work during the whole spring and summer, because in autumn is the harvest time. For our office it is the same, in autumn we see the result for the work in the previous semester. This autumn the harvest was big. It was bigger that other years and it inspired us.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me to study here. Some of them were coming for degree studies, som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tudies, some for short term visits but all of them were curious to experience the life in ZISU an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mysterious country with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here am I facing the New Year of 2016. I am sure it will come with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and as previous year it will be full with joyful moments shared with the close people, here in ZISU. (Staff from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以时光为名 文 / 周诗晖 一转眼,就在小和山待了半年。回忆起入学时的点滴, 仿佛一切都发 生在昨天。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 但幸运的是有着尽心尽 责的老师和能够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一直伴着我。我们会找个安静地方一起 练习语音相互纠正, 不理解的地方会联系老师。期中过后小伙伴们约定了 每日一句法语日常用语。一开始只能说几句见面问候, 现在能够简单地表 达一些看法。没有课的下午我们经常找空教室自习, 也会在阳台上晒着太 阳讨论接下来一周的计划安排。我会安排每个月的书单, 会去剧场听一场 法国乐队的香颂音乐会。在书吧看《洛丽塔》, 书中保留的法语原文让我欣 喜; 看完法国纪录片《人类》, 感动于每张面孔下充满爱的灵魂。我也会背着 相机, 安排好一天的行程, 独自走完二十公里, 收获的不只是无声的相片, 还有对生活的点滴感悟。 军训期间参加校记者团和学院团学干事招新,都如愿进入摄影组, 也因此有机会参与了学校和学院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作为新生干事能 够参加并被选为西语学院二届二次团委委员是我莫大的荣幸。 2015 年的幕布落下,2016 年的钟声响起。我并不想去奢求那些大 的近乎缥缈的理想愿望,只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稳定的学习状态,有不 离不弃的小伙伴相伴, 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以时光为名, 愿能够在浙外遇见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 2015 级法语专业学生)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编辑部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