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物理学 一、培养目标 二级类:物理学 专业代码:070201) 本专业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师德、深厚的 教育情怀、较强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物理教学实践 能力,富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应能达到以下发展预期: 1. 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 “四有”老师。 2. 具备系统的物理专业知识,掌握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物理教学设 计,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教学风格和特色明显,教学效果良好;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实 施教育教学评价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有能力成为任职学校的教学骨干。 3.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能熟练运用德育原理与方法,有效开展德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作 用,能够有机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具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能较好地组织管理班级, 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4.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积极了解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前沿,并将其融入教学 过程;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 通过反思和实践实现个人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与沟通,共同提高。 二、毕业要求及支撑矩阵 (一)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 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对教学 育人工作有端正奋发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具有人文底蕴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关爱尊重 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育人工作中耐心细致,立志做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和教具制作能力;建立 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接受物理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了解物理学与 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联系,了解物理学相关学科在现代技术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 教学能力: 熟悉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能够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物理学科认知特点, 运 用物理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在见习、 实习和研习等教育实践中获得教学体验,掌握教学基本技能, 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 学研究能力。 1 5.班级指导: 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学习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 参与德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育人作用,能够有机结合物理学 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参与组 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不断提升物理专业素质和能力。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 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和实施可行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 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通过教学反思,发现物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运用批判性思 维方法分析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并解决问题。 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方法和技能,具有小组互 助和合作学习体验,乐于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表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指标分解 1-1 理想信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践 行立德树人理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 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2 践行师德: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 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并转化为 师德行为。 2-1 职业认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 意义和价值,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具有爱岗敬业 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 2-2 积极向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 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2-3 关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关注尊重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 和责任心,对工作耐心和细心。积极引导学生完善品格、学习知识并提 升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担当责任, 积极奉献祖国和社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3-1理论基础:建立以普通物理为基础,四大力学为主线的完整物理 专业知识体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物理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处理物 理问题。 3-2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技能,能运用所掌握的物理实验 方法完成物理实验探索和物理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制 作简单教具。 3-3知识整合:能够运用计算机编程和科学软件等对物理问题做数值 计算和模拟,能将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实践, 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技术原理,并具备一定的 实践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1 能力基础:熟悉中学物理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教材的编 2 毕业要求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指标分解 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针对中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和物理学科认知特点,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和 学科教学知识,适度结合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设计。 4-2 实践能力:具备基本教学技能,能结合所完成的教学设计实施中 学物理教学;参加教育实践并获得教学体验;能完成教学评价,具备初 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5-1 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能够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 规律和个性特征,运用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 德育工作。 5-2 班级管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习掌握的班级组织与 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 参与德育和心理 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有效的体验。 6-1 育人基础: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中学生人格塑造、行为 习惯养成的教育过程及方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有 针对性地应用。 6-2 育人实践:重视物理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能通过物理学蕴含的 丰富哲学、美学思想和物理学在人类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物理学家 献身科学,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的事迹和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科认同感。重视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作 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根据主题教育和社团育人的原则和策略,设 计并组织开展活动项目,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7-1 学会反思:初步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应用于学习过程。 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对教育 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开展教学研究。 7-2 职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 学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了解物理学科国内外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制定教 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8-1 沟通技能: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 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 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8-2 共同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 了解中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 经验。 3 (二)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熟悉中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和 具备系统的物 学习特点,能熟 理专业知识,掌 练运用德育原 具有较强社会 握中学物理教 理与方法,有效 责任感,忠诚党 学方法和技能; 开展德育和心 的教育事业,自 能够熟练地开 理健康教育活 觉践行社会主 展物理教学设 动,帮助学生在 义核心价值观, 计,创新教学方 实践过程中树 严格遵守教师 法,实施课堂教 立正确的人生 职业道德规范, 学,教学效果良 观和价值观。善 师德高尚,具有 好,教学风格和 于发挥物理学 深厚教育情怀, 特色明显;能够 科的育人作用, 热爱教育事业, 运用科学方法 能够有机结合 关爱学生,努力 实施教育教学 物理教学进行 成为新时代“四 评价并开展教 育人活动。具有 有”老师。 育教学研究;成 一定的班主任 为任职学校的 工作经验,能较 教学骨干。 好地组织管理 班级,引导学生 实现自我管理。 具有终身学习 和专业发展意 识,积极了解物 理学科课程与 教学改革前沿, 并将其融入教 学过程;能够适 应时代和教育 发展需求, 通 过反思和实践 实现个人教学 能力与水平的 持续提升;具有 团队意识与合 作能力,善于与 他人交流、合作 与沟通,共同提 高。 师德规范 H M H M 教育情怀 H H H H 学科素养 M H M H 教学能力 M H M H 班级指导 H M H M 综合育人 H M H M 学会反思 M H H H 沟通合作 H H H H 4 (三)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与课程对应的关联矩阵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H H H H H M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 想 H M M M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程政 H M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治 M M 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H M M M 论 论体系概论 课 H M M M M 形势与政策 H H 大学英/日/俄语 1 M 交 H H 大学英/日/俄语 2 M 流 工 H H 大学英/日/俄语 3 M 具 H H 大学英/日/俄语 4 M 类 课 H 大学计算机基础 H 程 M M M 大学语文 H H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16) 42 健 康 程教 育 类 课 (5) 学 分 ) (13.5) 通 识 必 修 课 ( (7.5) 素 质 意 识 类 课 程 大学体育 1 大学体育 2 H H M M 大学体育 3 H M 大学体育 4 H H M 大学生健康教育 M 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 军事理论 军事技能 国家安全教育 M M H 大学生劳动教育 H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创业基础 就业指导 H M M M M H H H H M H 5 M H M M M 课程类别 (15) 专 业 基 础 课 专 业 必 修 课 (45) (61 ) 学 分 专 业 核 心 课 专业限 专 定选修 业 课(6) 发 展 课 ( 专业任 12 意选修 ) 课(6) 课程名称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高等数学(一) H 高等数学(二) H 线性代数 H C 语言程序设计 H 力学 H M M M M 热学 H M M M M 电磁学 H M M M M 光学 H M M M M 原子物理学 H M M M M 普通物理实验(一) H M M 普通物理实验(二) H M M 普通物理实验(三) H M M 理论力学 H M M M M 电动力学 H M M M M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H M M M M 量子力学 H M M M M 数学物理方法 H M M M 近代物理实验 M 矢量分析与场论 H 计算物理基础 H M M M H M 固体物理 H M 广义相对论 H M M H M 计算物理实验 量子力学进阶 H 6 M M M M M M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普通物理专题 (16) 必 修 课 教 师 教 育 课 ( H 科技文献检索 H 科技英语 H 心理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 中学班级管理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教师口语 三笔字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与教材研究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H H H M H H H H M H H 19 中学生心理辅导 H H H M H H M H M H H H M M H M M M M H H H M H H M H H H H H H (3) H M H 物理课程设计与评价 课 M H 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研究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M M M 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 物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M H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选 修 课 M M H H H H 中学物理教法实验 学 分 ) M M H 中学物理 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 教师综合素质 自 M H M H H 物理教学案例解读 H M 高中物理力学习题分析 H M 7 H H H 课程类别 8 (主 块模程 (课展发 )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高中物理热电习题分析 H M 高中物理光原子习题分析 H M 1 8 分学 ) 课程名称 课 程 模 块 模拟电子技术 H 数字电子技术 H 电子技术实验 H 2 8 ( ) 6 (第 二 学课 分堂 ) 实 践 环 节 ( 14 ) 电路原理 H 电路实验 H 创新创业实践 H H H 社会实践(调查) M M H H H H M M H M M 劳动周 素质拓展 教育见习(2 周) H 教育实习(16 周) M 教育研习(2 周) 毕业论文 M H M M M H M M M M M H H H H H H H M M H H H M H H M M M H M H H H H H M 8 M H H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本专业毕业应修最低总学分为169学分。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所有教学环节,修满应修最低总学分,且符合《鞍山师范学院学士 学位授予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 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近代物理实验。 六、实践教学学分设置表 包括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内的教学实验、训练与实践、课程 设计、设计方案或论文写作、专业(或教育)见习、专业实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教育研习、 社会实践(调查)、毕业(或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本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为46.5 学分,占培养方案修读要求总学分的27.5%。 各学期实践教学学分分配 课 程 类 型 通识课 专业课 教师教育 课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第 一 学 期 第 二 学 期 第 三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5 2.5 2 3 2 2 第 五 学 期 第 六 学 期 第 七 学 期 第 占总学 八 合计 分比例 学 (%) 期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1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2 1 0.5 1 2.5 1 选修课程 12.5 7.3 8 5.3 5 3.0 实践环节 1 6 7 14 8.3 第二课堂 2 2 2 6 3.6 7 8 9 46.5 27.5 合计 5.5 5.5 4 9 5.5 2 七、学分、学时设置表 学时、学分分配 理论 学时 学分 实验(践) 学时 学分 学时占总 学分占总 合计 学时比例 学分比例 学时 学分 必修 492 29.5 495 12.5 987 42 选修 96 7 16 0 112 7 必修 856 54 224 7 1080 61 选修 306 19 30 1 336 20 必修 200 11 178 5 378 16 选修 48 3 6 0 54 3 课程类型 通识课 专业课 教师教育 课 35.6 29.0 49.2 47.9 15.2 11.2 实践环节 14 14 8.3 第二课堂 6 6 3.6 合计 100% 八、主要课程简介 1.力学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0521 本课程讲授: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功与能、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等。通过本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处理简单的 力学问题,且能分析一些自然界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如此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素养。 2.热学 学分:3;总学时:48;课程编码:151030731 主要讲授:平衡态与温度、分子动理学的平衡态理论、分子动理学的非平衡态理论、热力学 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和思想方法,并能够应用其解决一些典型的热学问题。通过对宏观热现象的逻辑推理和演绎 来研究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热学的宏观理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 统计方法研究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所遵从的规律,揭示各种热现象的微观机制,形成热学的 微观理论。 3.电磁学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0831 《电磁学》是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为: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导体周围 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电介质、恒定电流和电路、恒定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磁介质、时变电 磁场和电磁波等。 《电磁学》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和《力学》之后开设的,为后续课程《电动力 学》和《电子技术基础》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为学生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提供了一定高度, 使学生毕业后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素养;能将教育学、心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物理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具备从事物理及相关学 科教学或研究所需要的电磁学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4.光学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1041 本课程主要讲授:几何光学、 波动光学以及现代光学三部分。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直到 X 射线和γ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电磁辐射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与物 10 质相互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物理及相关学科教学或研究所需要的光学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5.原子物理学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1251 主要讲授:原子的位形、原子的量子态、量子力学导论、原子精细结构、多电子原子、X 射 线的产生机制、原子核物理概论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和掌握原子的基本 概念、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学生可以解决一些微观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6.普通物理实验(一) 学分:1;总学时:37;课程编码:151030621 开设了12个实验题目: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惯性秤,速度、加速度的 测量,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声速的测量,三线摆,弹性模量的测定,阻尼振动,弦 振动的研究,复摆振动的研究,转动惯量的测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实验仪器 的使用方法,学会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观察、测量与分析 中,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学习实验的物理思想,增强用实验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以适应学生各种可能的发展。 7.普通物理实验(二) 学分:2;总学时:55学时;课程编号:151030931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热学和电磁学内容相关的基本实验原理,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基本仪 器的使用、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数据处理及误差和不确定度分析的基础知识;其中热学部分实验 开设有6个题目: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液体黏度的测量、水的汽化热的 测定、良导体热导率的测定、海伦喷泉的设计。电磁学部分实验开设12题目等内容,是物理专业 基础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在观察、测量与分析中,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 8.普通物理实验(三) 学分:1;总学时:36;课程编码:151031351 开设了11个实验题目: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用透射光栅测光波 波长、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光栅单色仪的调整与应用、分光计的调节及使用、自组投 影仪、旋光仪的调节及液体浓度的测定、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物质的折射率、全息照相、全息 光栅的制作。包含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信息光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实验 方法和操作技能,在观察、测量与分析中,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学习实验的物理思想,增强用 实验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 以适应学生各种可能的发展。 9.数学物理方法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1141 主要讲授:复变函数及其积分、幂级数展开、留数定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学 物理定解问题、分离变数法、二阶常微分方程级数解法、球函数、柱函数、积分变换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复变函数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将复变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及洛朗 级数,能运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物理定解问题,并会应 用分离变数法、傅里叶级数法、冲量定理法、积分变换法等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物理定解问 题;了解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并能对球坐标和柱坐标系下的数学物理定解问题进行 求解。 10.理论力学 学分:4;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1451 主要讲授:质点静力学、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力学、刚体力学、转动参考系及分析力学等 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机械运动的规律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 11 般方法;能理解分析力学的思维方法;能运用高等数学工具解决力学问题。并在深入掌握力学理 论的基础上,能初步分析一些现代工程技术和生活中的力学问题,为学生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 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1.电动力学 学分:3;总学时48;课程编码:151031551 课程内容包括:电磁场的普遍规律;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及其解法;稳恒磁场的微分方程及求 解;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散射;经典模型下电磁波的产生;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框架;带 电粒子和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磁场问题的基本求解和计 算方法;理解电荷电流与电磁场之间的互动过程;了解电磁场理论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光学之间的 联系,能够利用电磁场理论分析光学问题;了解狭义相对论基本框架,理解近代物理的时空观。 1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简介 学分5,学时80,课程编码:151031661 课程内容包括:均匀物质、单元系和多元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基本定律;统计物理学中包括等 概率原理、近独立粒子系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玻色-爱因斯坦和费米-狄拉克三种统计分布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的微积分计算方法、技巧和 问题分析能力。本课程鼓励学生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注重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 观打下良好基础。 13.量子力学 学分:5;总学时:80;课程编码:151031761 主要讲授: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 阱、动量算符本征值方程、厄米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表象理论、微扰 论相关知识、电子自旋相关知识,角动量耦合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和掌 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用学过的数学方法(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数理方程、 复变理论等)解决一些微观世界中的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4.近代物理实验 学分:2;总学时:64;课程编码:151031861 开设实验:油滴法测元电荷、光电效应、逸出功的测量、电子衍射、弗兰克-赫兹实验、拉 曼光谱、塞曼效应、法拉第效应、闪烁探测器及 γ 能谱测量、核磁共振、半导体激光器特性、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虚拟设备、原子光谱、光纤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特性等。通过学习本课程, 学生可以掌握物理学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实验方法,进一步综合掌握物理学严谨的基本概念 和实验思想,提高运用并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 12 九、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 物理学专业(师范)培养进程表 课程类别 (16) 思 想 程政 治 理 论 课 42 健 康 程教 育 类 课 (5) 学 分 ) (13.5) 通 识 必 修 课 ( 交 流 工 具 类 课 程 (7.5) 素 质 意 识 类 课 程 7 学 分 ) (2) 通 识 选 修 课 ( 通 识 美 育 类 课 程 业专 业专 周平均 讲授 课时数 开课 考核 学期 方式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1101011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40 8 10 周*4 1 查 110102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40 8 10 周*4 2 查 110103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48 12 周*4 3 试 5 80 64 16 周*4+16 4 试 1101051-81 形势与政策 2 64 每学期安排 8 学时 1-8 查 13010711 13010821 13010931 13011041 25011111 大学英/日/俄语 1 大学英/日/俄语 2 大学英/日/俄语 3 大学英/日/俄语 4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2 2 1.5 60 64 48 48 45 30 32 16 16 30 32 32 32 45 4 4 3 3 3 1 2 3 4 1 试 试 试 试 试 12011521 大学语文 2 32 26 6 2 2 查 21011611 21011721 大学体育 1 大学体育 2 1 1 30 32 30 32 2 2 1 2 查 查 21011831 大学体育 3 1 32 32 2 3 查 21011941 大学体育 4 1 32 32 2 4 查 21012021 大学生健康教育 1 16 8 周*2 2 查 15011311 入学教育与新生导读 1 1 周(含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文献利用与检索) 查 27011411 军事理论 1 36 1 查 27011511 23011611 23011711 23011821 军事技能 大学生劳动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创业基础 1 1 0.5 1.5 112 32 16 32 查 查 查 查 23011961 就业指导 0.5 28012021 国家安全教育 1 2002013-61 11010441 3 16 16 36 16 8 16 112 16 8 16 2 8 周*2 2 1 1 1 2 16 8 8 8 周*2 6 查 16 16 2周 2 查 美术基础知识 16 8 8 8 周*2 3-6 查 2002023-61 书法鉴赏 16 8 8 8 周*2 3-6 查 1902033-61 音乐基础知识 8 8 8 周*2 3-6 查 1902043-61 乐器基础知识 8 8 8 周*2 3-6 查 1902053-61 舞蹈鉴赏 8 8 8 周*2 3-6 查 1902063-61 戏曲鉴赏 8 8 8 周*2 3-6 查 1902073-61 戏剧鉴赏 每门 16 课程 16 1 学分,16 限选 16 2 学分 16 8 8 8 周*2 3-6 查 1202083-61 影视鉴赏 16 8 8 8 周*2 1202093-61 艺术导论 16 8 8 11021031 四史 (中共党史、改革 开放史) 1 16 16 人文素养系列课程 2 32 32 151030111 高等数学(一) 5 75 151030221 高等数学(二) 5 80 (5) 类通 课识 程拓 展 学时分配 计划 课内 学分 合计 实践(验) 讲授 13 3-6 查 8 周*2 3-6 8 周*2,除历史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3 外,其他专业必修 查 理工类学生必修 2 门 3-6 查 75 5 1 试 80 5 2 试 查 课程类别 ( 6 1 分学 课修必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151030311 线性代数 3 45 45 151030421 C 语言程序设计 2 48 16 151030521 力学 4 64 64 151030621 普通物理实验(一) 1 37 151030731 热学 3 48 151030831 电磁学 4 64 专 业 核 心 课 151030931 普通物理实验(二) 2 55 151031041 光学 4 64 151031141 数学物理方法 4 151031251 原子物理学 学 分 151031351 试 3 2 试 4 2 试 2 2 查 48 3 3 试 64 4 3 试 3 3 查 64 4 4 试 64 64 4 4 试 4 64 64 4 5 试 普通物理实验(三) 1 36 2 5 查 151031451 理论力学 4 64 64 4 5 试 151031551 电动力学 3 48 48 3 5 试 15103166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5 80 80 5 6 试 151031761 量子力学 5 80 80 5 6 试 151031861 近代物理实验 2 64 4 6 查 151040151 课定专 选业 151040251 修限 151040371 矢量分析与场论 计算物理基础 1 2 16 32 16 32 1 2 5 5 查 试 固体物理 3 48 48 3 7 试 151050131 广义相对论 1 16 16 1 3 查 151050261 计算物理实验 1 32 2 2 6 查 151050371 量子力学进阶 2 32 32 3 7 查 151050471 普通物理专题 2 32 32 3 7 查 151050571 科技文献检索 2 32 32 2 7 查 151050661 科技英语 2 32 32 3 7 查 24060131 心理学基础 3 54 48 6 3 试 24060231 教育学基础 2 36 32 4 3 试 24060341 中学班级管理 1 18 16 2 4 试 ) (6) 专 业 任 意 选 修 课 (6) 19 学 分 ) 必 修 课 32 37 55 36 64 30 1 18 16 2 3 试 24060511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 法规 教师口语 0.5 18 4 14 1 试 24060621 三笔字 1 36 6 30 2 试 2406074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5 54 6 48 4 试 15060841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与教材研究 2 36 36 4 试 15060951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2 36 36 5 试 15061051 中学物理 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 1 36 36 5 试 15061141 中学物理教法实验 1 36 36 4 查 24060431 (16) 教 师 教 育 课 ( 开课 考核 学期 方式 1 (46 12 学 分 ) 周平均 讲授 课时数 3 课基 础 (15) 专 业 发 展 课 ( 学时分配 计划 课内 学分 合计 实践(验) 讲授 14 课程类别 (3) 选 修 课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24070131 24070261 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4070361 中学生心理辅导 151070461 8 1 8 课 (程 模 )块 8 学 分 ) 2 6 (第 学二 分课 )堂 14 (实 践 学环 分节 ) 开课 考核 学期 方式 16 16 2 2 3 6 查 查 16 2 6 查 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 18 16 2 6 查 151070561 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每门 18 16 2 6 查 151070661 物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1 学分,18 物理课程设计与评价 限选 18 2 学分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18 16 2 6 查 16 2 6 查 16 2 6 查 18 16 2 6 查 151070961 自 主 发 展 课 ( 周平均 讲授 课时数 三选 18 一,每 18 门1 18 学分 151070861 课 (程 模 )块 学时分配 计划 课内 学分 合计 实践(验) 讲授 151071061 物理教学案例解读 151080131 高中物理力学习题分析 3 48 48 3 3 查 151080241 高中物理热电习题分析 3 48 48 3 4 查 151080351 高中物理光原子习题分 析 2 32 32 2 5 查 151080461 模拟电子技术 3 48 48 3 6 查 151080561 数字电子技术 1 16 16 1 6 查 151080661 电子技术实验 1 32 2 2 6 查 151080751 电路原理 2.5 40 40 2 5 查 151080851 电路实验 0.5 16 1 2 5 查 15109011-81 创新创业实践 2 大学期间至少修得 2 学分 1-8 查 15109022-61 社会实践(调查) 1 4周 2-6 查 15109032-61 劳动周 1 1 周/学年,4 周 2-6 查 15109041-71 素质拓展 2 查 15110015-61 教育见习(2 周) 1 每学期进行,毕业所在学期记入成绩,合 1-7 格者获得 2 学分 5-6 151100271 教育实习(16 周) 6 7 查 151100381 教育研习(2 周) 1 8 查 15110047-81 毕业论文 6 修完主要核心课后,申请开题。从开题到 7-8 参加答辩不少于 20 周 查 30 15 查 说明: 1.师范生除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外,还应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技能考核,考 核结果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具体方案学校另行制定。 2.毕业论文属于专业课程,其 6 学分加入到专业课程学分。 15 十、周数分配及学期开课情况统计表 学期分布 第 一 学 期 第 二 学 期 第 三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第 五 学 期 第 六 学 期 第 七 学 期 第 八 学 期 总周数 25 26 26 26 26 26 26 18 学期教学周数 15 16 16 16 16 16 16 0 学期寒暑假周数 6 6 6 6 6 6 6 0 学期考试周数 2 2 2 2 2 2 2 0 学期机动周数 2 2 2 2 1 1 1 0 集中实践周数 0 0 0 0 1 1 17 2 学期授课门数合计 12 12 12 10 9 10 3 1 21. 5 34. 4 25. 5 31. 6 20. 5 22. 8 25 16 10 30. 2 24. 5 27. 3 26. 3 7 0 5 5 7 7 6 2 1 0 周数 学期 学期学分合计 学期平均周授课学时 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26 专业总学时数 2947 专业总学分 169 备注 十一、修读指导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需修读169学分,其中通识课必须修满49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必修 课,且必须修满61学分。专业选修课要按照规定修满20学分,学生应给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方向, 合理选择课程模块并修读相关课程,第二课堂和实践环节课程学生须修满20学分。为了合理安排 学业,建议学生第一学期应该修读达到21.5学分的课程;第二学期应该达到25.5学分的课程;第 三学期应该修读达到26学分的课程;第四学期应该达到24.5学分的课程;第五学期应该修读达到 20.5学分的课程;第六学期应该修读达到25学分的课程;第七学期应该读达到16学分的课程,并 开始专业(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第八学期应该读达到10学分的课程。 专业负责人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签字: 学院(盖章):2021年9月7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