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 - 通知公告 - 化学与化工学院.pdf
目 录 一、总体概况..............................................................................................1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简介............................................................. 2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4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5 (三)研究生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 6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13 (一)师资队伍........................................................................................13 (二)课程教学........................................................................................16 (三)导师指导........................................................................................19 (四)学术训练........................................................................................20 (五)学术交流........................................................................................21 (六)论文质量........................................................................................23 (七)质量保证........................................................................................24 (八)学风建设........................................................................................25 (九)就业发展........................................................................................26 四、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 27 (一)科学研究........................................................................................27 (二)支撑平台........................................................................................32 (三)奖助体系........................................................................................33 (四)管理服务........................................................................................35 五、学位点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36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7 (一)存在的问题................................................................................... 37 (二)改进措施........................................................................................37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是海南省优势学科之一,一直获得海南省 重点学科建设支持,2016 年获得海南省特色学科建设 A 类资助,2021 年再次获得海南省特色学科建设 A 类资助。化学学科于 2007 年开始 招收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 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予权,2013 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 年招收了 首届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有 20 名博士研究生以优异的成绩 顺利毕业。至此,化学学科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 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取得博士学位授权后,化学学科在人才队伍、 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 自己的学科特色。 化学学科为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我校的特色学科,在热带 药用植物化学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海南省独特的区域 优势和化学学科前沿及热点开展创新性研究,凝练出天然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四个二级学科方 向。拥有教育部热带药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 化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海 南省激光技术与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电化学储能与能量 转换重点实验室(筹)和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教 学平台。其中热带药用植物化学与药理活性研究团队为教育部创新团 1 队发展计划团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简介 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 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独 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并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 研工作,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 创造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 流。 2、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培养,必须掌握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身心健康。必须掌握坚实 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化学学科基 础,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 有关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根据 各个研究方向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 及实验技能和方法,并使其能准确地把握本学科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 前沿动态,具有从事化学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力求科研成果达 到学术前沿。 培养方向简介: 2 1、天然有机化学:本方向主要针对肿瘤、艾滋病等严重威胁人 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 为手段,从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共生微生物中快速发现高活性、新结构 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为热带药用植物创新药物的 研发提供新资源和结构新颖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2、有机合成化学:本方向主要面向有机功能分子、生物活性分 子以及重要的医药或功能分子中间体的合成,同时重视新反应、新试 剂和新催化剂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以绿色、高效、高选择性和高原子 经济性为目的导向的(不对称)有机合成方法学、功能分子与生物活 性的分子设计与构筑、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主要着眼于光化 学、机械化学及微波化学方法研究;含磷化合物和吲哚骨架衍生物的 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基于手性金属模板配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方法学 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研究;有机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合成 与研究。 3、材料物理化学:本方向以现代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为基础, 以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为主体,结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应用 的问题,以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为手段,在纳米复合材料、新型光 电转换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催化材料、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有 机电致发光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4、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本方向主要开展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 及尺寸、形态调控方法研究;无机功能材料的表面结构、形貌表征及 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无机功能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基础研 3 究。 (三)研究生规模及结构(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毕业和学位授 予) 2021 年度,本学位点共招收化学博士研究生 21 人,其中包含 15 名国内博士生和 6 名国际博士生;招收硕士研究生 40 人,其中包括 学术型硕士 27 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本学位点现有在校 研究生 150 名。 2021 年度,本学位点共毕业博士研究生 6 人,学位授予 6 人; 毕业硕士研究生 22 人,学位授予 21 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2021 年,学院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硕士研究生培养 方案,如期展开思政课程教育,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 《自然辩证法概论》等思政课程。 学院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上下 功夫,要求全体研究生导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 渠道,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 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 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良好局面(图 1)。学院根据不同专业 的特点,分类推进、突出特色,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4 并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学院在涉及教师职务 (职称)晋升和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均将课程思政增列为条件之一。 不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 孙元 元老师在海南师范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 1) 。 图 1 研究生思政教育会议及思政课程获奖名单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院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队伍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主管 研究生副院长、研究生秘书和研究生班主任组成,具体由学院副书记 负责。学院配备兼职研究生秘书 1 名和研究生班主任 2 名,研究生秘 书负责日常教学、科研和实践等管理。研究生班主任重点抓研究生思 想政治教育,协助做好日常事务。 5 (三)研究生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德育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扎实推进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 建设,将党建工作与思想引领,学术卓越及创新创业工作有效结合。 学院现有研究生党支部 1 个,共有研究生党员 48 名,占研究生 总数的 32%,其中,正式党员 34 人,预备党员 14 人。支部班子健全、 届满能够及时改选、进行成员增补并更新党员信息库。现支部委员会 由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组成。 目前,我院研究生党支部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工作 (1)思想建设 支部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员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和不断完善 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领导和表率作 用,使政治理论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有保障。紧密结合学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中的学习专题,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第三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 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和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专题学 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 、 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海南历 6 史》 (第一卷、第二卷)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海南百年历史大事记 (1921—2021) 》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 100 年海南百件大事纪略》、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 100 年海南百名历史人物传略》、专题学习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建设理论知识、深入学习领会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学习领会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需要的业务知识 等。支部全年组织专题学习 8 场;全体党员学习笔记人均 8 篇;支部 党员响应学院党委号召,先后组织收看了《榜样 5》 、 《榜样 6》 (建党 100 周年特别节目)、《建党伟业》爱国电影、《共产党百年述职》短 片、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节目、 《恰是百年风华,总书记 这样讲述党史》纪录片、《党课开讲啦》系列节目等(图 2) 。 图 2 思想建设系列活动 7 (2)组织建设 认真履行支委会职责,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总结工作经验, 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认真规划全年工作,共开展支委会 12 次, 制定了全年的党支部工作、理论学习计划、党员教育计划以及党员发 展计划并逐一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组织 发展、评优评奖等重要活动由党支部组织研究生党员集体讨论、集体 决策,共开展党员大会 4 次;严把研究生党员发展关,充分听取教师 和研究生意见,2021 年度发展中共预备党员 14 人,预备党员按期转 正 6 人,培训发展对象 14 人。 (3)作风建设 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坚持优良作风,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 求自己,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2021 年度,有 1 名硕士研究生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有 3 名硕士研究生党员考取了博 士研究生;教育全体研究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并保持发挥党员的先 进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图 3) ,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图 3 组织生活会 (4)制度建设 8 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及时完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工作;完善落实党内民主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研究生党员队伍思想 状况定期汇报;坚持联系学院党委委员为研究生党员讲党课,推动研 究生党员不断学习发展。 2、工作亮点 (1)广泛的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支部党员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秀,能够积极的将理论学 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始终坚持为学生服务、为 群众服务的原则,积极协助实验室中的本科生进行创新科研实验,积 极带头参加迎新生志愿者等活动。2021 年度,有 2 名研究生党员荣 获海南师范大学“优秀党员”荣誉称号,1 名研究生党员荣获海南师 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有 2 名研究生党员荣获海南师 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图 4),有 1 名研究生党员荣 获海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图 4)。在学习和生 活中均起到了广泛的模范带头作用。 图 4 优秀毕业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 (2)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研究生支部党员奉公守法,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明辨 9 是非,坚持原则;在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中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维护 校园稳定。 (3)优良的群众基础 研究生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班级、学院管理与建设,能密切联系同 学,向同学宣传党的主张,并且都能够带头做好联系和服务同学的工 作,尊重和关心同学,积极帮助同学解难题、办实事。在学院、班级 的各项活动组织中,党员们献计献策,并且能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有益 活动。研究生党员带头组织举办了“四海‘琼’聚,炫丽‘化’章” 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新老生见面会活动、“青春为伴,可研可甜” 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第三届趣味运动会活动(图 5),既丰富了同 学们的业余生活,又促进了班级以及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的工作 得到同学的大力好评。 图 5 研究生系列活动 3、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校园 10 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学院组织研究生进行了以下方面工作: (1)实验室建设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院研究生生的消防 安全意识、火灾防控和自防自救能力。学院每一年都会定期组织实验 室安全防治及消防培训工作(图6)。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危机四伏、意外 频发的场所。消防员针对校园日常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特 别是实验室的易发安全事故问题,分析了学校火灾的特点和形成的原 因,通过许多火灾案例,使研究生掌握具体的消防知识,营造了人人 “关心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图6 实验室安全防治及消防培训 (2)加强研究生创新文化教育 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社会实践为纽 带,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 园文化建设中来。 学院加强对研究生创新创业管理的培训,充分发 挥研究生在创新创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海南 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11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等,营造学院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充分 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鼓励有创业想法的研究生投入创业实践中。 (3)营造严谨勤奋的学术氛围 学院传承学校“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营造崇尚科 学、严谨治学、勤奋刻苦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院风教风学风建设, 加强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教育,推进研究生学术创新水平。学院组织 开展学术道德与规范专题教育活动: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学术道德与规 范”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在研究生新生入学 教育中对学术不端行为问题进行讲解,鼓励研究生合理安排规划研究 生生涯,强调论文开题、外审及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重要性 (图7)。让师生牢固树立自尊自律和珍惜学术声誉的意识,恪守学 术道德和规范。 图7 研究生及其研究生导师学术道德与规范专题教育会 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 党建文化为引领,以校园环境育人为抓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 学风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 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 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师资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主要师资队伍情况。 学院共有博士生导师 12 名,硕士生导师 24 名,其中教授人数达 到 13 名,副教授 10 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96%,博士 24 人,比例 为 100%,已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非常合理的师资队伍(图 8) 。 图8 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年龄分布情况 学科骨干成员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 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6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海南省 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人,海南省五四青年奖获得者2人,海南省515 人才工程人才8人,南海名家7人,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2人,“领 军人才”3人,“拔尖人才”8人,“其他类人才”8人,海南省三八 红旗手1名,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1名,中国化学会电化学 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 13 有机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各1名,化学教育(核心期刊)编委1 名。另外,柔性引进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11名, 2个院士工作站 和1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研究”团队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 分与药理活性研究”,“功能化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化学 性能研究”和“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控精确制备聚离子液体及 超深度氧化脱硫研究”团队入选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情况 学科方向 1:热带药用植物化学 项目 带头 人 学术 骨干 学术 骨干 姓名 陈光英 何文英 郑彩娟 年 龄 50 52 38 专业 技术 职务 教授 教授 教授 导师 类别 博导 博导 博导 最高 学位 博士 博士 博士 研究方向 重要学术组织任职及荣誉称号 天然有机化 学;天然药物 化学;海洋天 然产物;天然 产物研究与 开发 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 会委员、海南省化学会和药学会 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 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学 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 任、海南省高层次杰出人才、海 南省南海名家、海南省515人才 第一层次 小分子与生 物大分子的 相互作用;金 属离子荧光 探针的合成 及应用;蛋白 质组学;量子 化学 天然有机化 学;天然药物 化学;海洋天 然药物化学; 14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海南省 “三八红旗手”、海南省“515 工 程”第二层次人选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海南 省南海名家(青年)、海南省高 层次拔尖人才 学术 骨干 付艳辉 41 研究 员 学术 骨干 陈文豪 41 教授 学术 骨干 刘艳萍 43 研究 员 带头 人 吴明书 57 教授 学术 骨干 王恩举 51 教授 学术 骨干 朱林华 40 副教 授 学术 骨干 吴禄勇 42 副教 授 学术 骨干 郑超 34 讲师 带头 人 孙伟 46 教授 学术 骨干 史载锋 52 教授 学术 骨干 雷炳新 45 教授 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 天然有机化 学;天然药物 化学;中药药 效物质基础; 植物化学 省级工程中心主任、海南省高层 次拔尖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 博导 博士 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草药” 青年编委、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 项目、海南省 515 人才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海南师 天然有机化 博导 博士 范大学优秀教师、“515人才工 学 程”、“南海名家”青年项目 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项目、海 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海南省科 硕士 药理学 协“青年科技英才创新计划”入 选者 学科方向 2: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合成;有 硕导 博士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机磷化学 荧光探针的 海南省“515 人才”、海南省高层 硕导 博士 设计、合成及 次拔尖人才 应用 高分子精确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博导 博士 制备;聚离子 University of Warwick 访问学者 液体制备 有机合成化 硕导 博士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学 天然产物合 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执 成;合成方法 行委员、 广东省纳米技术标准 博士 学;诊断药物 化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耶鲁 合成应用;诊 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断探针开发 学科方向 3:材料物理化学 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 员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 博导 博士 材料电化学 专家、海南省南海名家、海南省 领军人才、海南省515第一层次 人才、省优专家、省优秀教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优 水环境污染 专家、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 博导 博士 治理 省南海名家,海南省领军人才、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染料敏化太 阳能电池;功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获学校 博导 博士 能纳米材料; 园丁奖 光电催化 15 学术 骨干 学术 骨干 学术 骨干 张小朋 35 副教 授 博导 博士 冯华杰 40 副教 授 硕导 博士 张晓萍 35 讲师 带头 人 王崇太 59 学术 骨干 华英杰 55 学术 骨干 李高楠 38 马健 35 熊雯婧 32 学术 骨干 学术 骨干 博士 新型发光材 料及多功能 螯合吸附剂 的制备 理论与计算 化学 光谱电化学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学科方向 4: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无机合成与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 制备化学;电 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海南新 教授 博导 博士 化学储能;光 能源协会副理事长、省重点实验 能转换;光电 室主任、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催化 《化学教育》杂志编委、海南省 光催化;电催 教授 博导 博士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海南省高层 化;光电转换 次拔尖人才。 光电功能配 副教 硕导 博士 合物;荧光探 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授 针 光催化;光电 讲师 博士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转换 有机光电材 讲师 博士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料 (二)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 机制,教材建设情况等。 除校级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外,本学位授权点开设根据研究方向 研究生核心课程 17 门,其中学科必修课 7 门,学科选修课 10 门(见 表 2)。 表 2 研究生课程列表 (一)博士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人 学分 1 纳米材料化学 必修课 孙伟 3 16 陈光英、付艳 辉 孙振范、陈光 必修课 英、王崇太、 孙伟等 3 药物设计与合成 选修课 吴明书、宁锐 2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选修课 孙伟、黄玉豪 2 2 天然有机化学 3 化学发展前沿 4 5 必修课 3 (二)硕士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人 学分 1 高等有机化学 必修课 吴明书、宁锐 2 高等无机化学 必修课 3 高等分析化学 4 现代化学发展前沿及实验技术 5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 选修课 陈文豪、惠阳 2 6 高等有机结构分析 选修课 2 7 现代化学进展 8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9 量子化学原理与应用 10 纳米科学与技术 陈光英 郑彩 娟 孙振范、陈光 选修课 英、王崇太、 孙伟等 华英杰、王崇 选修课 太 刘艳玲、冯华 选修课 杰 华英杰、 雷炳 选修课 新 11 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 选修课 孙伟 1 12 固体化学原理 选修课 孙振范 1 4 华英杰、王崇 4 太 孙伟、何文英、 4 必修课 李高楠、张小 朋 孙振范、陈光 2 必修课 英、王崇太、 孙伟等 2 2 2 1 本学位授权点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安排了以教授和副教授为 主、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开设研究生 课程。 17 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相结合,课程体系完善。围绕培养目标,设 置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结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夯实基础课程,设置 “纳米材料化学”等凸显专业属性的学科通开课;优化方向课程,开 设“天然产物化学”等体现专业特点的学科方向课;突出创新课程, 创设“化学发展前沿”等聚焦热点的学科前沿课。探索双语教学,开 设双语课程《高等分析化学》和《电化学原理与应用》。形成了富有 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团队聚合和传帮带相结合,课程实效提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全面推进团队授课。例如, 《化学发展前沿》由全体博士生导师授课, 根据各导师研究方向设置授课内容,做到科教融合。建立老中青相结 合的专业授课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课、合作授课等方式,确 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授课质量稳步提升。例如,《天然有机化学》、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 《高等有机结构分析》、 《高等有机化学》建立 了传帮带团队,保证了课程质量的持续性。 内容优化和方法创新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注重课程内容建设, 将创新理论和学科前沿等融入课程教学;强化经典教材学习,按研究 方向制定文献阅读要求与考核办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普遍实施专 题教学,深入推进研讨教学,通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等形式带动学 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术意识和研究能力。 教学督导和评教改革相结合,保障教学质量。建立教学督察制度, 强化研究生日常教学巡查,督促教师按时开课授课,确保教学活动正 常开展。例如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分别成立教学督导小 18 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督导,督促授课 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学生评教 加强教学效果反馈,通过量表调查、座谈交流、个别反馈等渠道畅通 教评互动,分析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提高。形成以督促教、以评促 改的教学督导评教体系 (三)导师指导 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与执行 情况。 学院导师队伍的选拔和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导师 选拔根据“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进行遴选,根据 研究生学院相关办法,审核指导教师招生资格。依据学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行管理,建立导师的激励与问 责制,加强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导师管理的评价机制,发挥导 师对研究生全培养过程的示范教育作用,把师德师风和研究生培养质 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点。对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导 师,取消招生资格。2021 年 10 月 11 日-30 日,学位点组织研究生导 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主办的线上课程“科 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训。2021 年, 学院硕士生导师招生从导师的师风师德、学术成果、在研项目等填写 申请表,再根据学生意向进行双向选择。 19 (四)学术训练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及科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 证、经费支持等。 学院始终注重强化学生学术训练,制定了较高的科研标准,修订 完善了《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建立了支持研究 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保障机制,在学院业务费中,每年有一定比例支持 研究生科研项目,用一定比例的化学学科建设经费鼓励研究生从事科 研创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注重团 队培养。2021 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立项共立项 14 项,其中省级 项目 7 项,校级项目 7 项,院级研究生项目 8 项,资助经费共 4.45 万元。 表 3 2021 年度化工学院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立项汇总表 项目编号 课题 申请人 申请课题名称 资助金额 (元) 类别 Qhyb2021-42 艾益静 基于铋-石墨炔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及其再重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 5000 省级 Qhyb2021-43 魏艳梅 一种海洋细菌 Serration ureilytica 次级代谢 产物及其抗清枯病菌活性的研究 5000 省级 Qhyb2021-44 周秀悄 新型桉烷型倍半萜内脂胺加成物设计合成 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5000 省级 Qhys2021-274 何海欣 二硫化钼-石墨烯层层交替结构的构建及 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2000 省级 Qhys2021-275 任卓一 杂多酸咪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脱硫性 能研究 2000 省级 Qhys2021-276 李岳 基于 Darzen 反应构建螺环氧丙烷氧化吲哚 2000 省级 20 Qhys2021-277 宋媛 hsyx2021-4 叶青美 hsyx2021-5 张泽俊 hsyx2021-72 黄 丹 hsyx2021-73 蔡 瑾 hsyx2021-74 徐 嘉 hsyx2021-75 张筱斌 hsyx2021-76 符 蓉 海南红树植物不同木榄的蛋白指纹图谱建 立及主要功能蛋白的鉴定分析 2000 省级 中药丹参和蟾酥的协同抗心衰作用初步研 究 基于 MOFs 衍生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 化学传感器用于酚类化合物检测 一株珍稀药用植物蓝花黄芩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terreus HQ100X-1 次级代谢产 物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激活沉默基因挖掘海洋真菌 Eupenicillium sp. HJ002 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 多功能生物炭材料制备及吸附/催化降解 偶氮染料性能研究 几种三齿 C^N^C 型金属铱(III)配合物的设 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蔡加尼克效应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 3000 校级 3000 校级 1500 校级 1500 校级 1500 校级 1500 校级 1500 校级 (五)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 学院对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 “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参加学术交流,关注科 技前沿。2021 年学院共资助施璠、张花红、李邦森、徐嘉、任卓一、 覃玉月等同学赴岛外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墙报 6 篇,其中 1 篇为优秀 墙报奖(图 9)。同时学院积极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崔 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梅文莉等校内外专家 来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26 多次(表 4) 。学院还作为主办方承办了全国 高师第二十三届物理化学(含实验)教学研讨会和第一届热带药用资 源化学学术论坛。这些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 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了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 21 力。 表 4 学术报告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讲座名称 地表水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与微生物菌群 特征研究 工业级 3D 打印系统、材料的应用、前景 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 高效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分析 应用 预浓缩器促进低成本微流控诊断及其在智能医 疗中的潜在应用 年轻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论文写作及国基申报 去氧花青素衍生物系列分子质谱碎裂机理研究 分子拥挤电解质水系超级电容器的模拟研究 Ag 负载多孔缺陷态 TiO2 光催化材料的构筑及 其光催化还原 CO2 性能研究 药用植物及其内生真菌中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高效定向转化 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船舶及其关键材料 多功能组合型微波化学仪器最新研究进展 有机微波化学 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表面引发开环易位聚合设计制备新型功能 材料的研究 制药工程漫谈 高效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机理研究 锂离子电池及双离子电池相关材料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对对苯二酚氧化反 应的研究 Organic Materials for Photoelectric Application 海南黎药白叶瓜馥木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成分 研究 讲座日期 2021-01-06 石建军 2021-03-26 肖力平 2021-04-09 郑彩娟 2021-04-27 崔华 2021-04-27 魏熹 2021-05-14 吴军 2021-06-08 刘艳春 2021-06-08 冯华杰 2021-06-08 孙元元 2021-06-30 2021-06-30 2021-06-30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12 梅文莉 邓培林 钟胜奎 胡曌玺 胡文祥 熊雯婧 2021-07-12 石建军 2021-07-13 杨慧 2021-07-13 王贝 2021-07-13 黄玉豪 2021-07-13 张晓萍 2021-07-14 吴恒 2021-07-18 周学明 23 2021 年海南省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2021-10-16 24 25 26 认知突围,“化”平凡为精彩 近红外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空气加工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初探 2021-11-11 2021-12-16 2021-12-17 22 主讲人 孙伟、郑 彩娟,钮 智刚 张定 熊雯婧 王贝 图 9 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论文质量 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 执行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 质量分析。 为一步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向社会 输送优质毕业生,学校制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检测暂行办法,研 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暂行办法等制度,对学位论文的查重、盲审、 抽查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制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 暂行办法,表彰激励优秀论文撰写者。本学科授予点按照学校文件规 定,严格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查重、抽查工作,全部博硕论文参加盲 审,并组织专家针对论文创新性、原创性、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等方 23 面进行全面逐一评审。2021 年,本学位授权点博士生论文查重检测 通过率 100%,论文匿名评审通过率 100%、优良率 88.5%,论文质量 位于学校前列。 (七)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 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1.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建设,针对研究生招生、 培养、学位论文质量、奖学金评定等,先后制定了多个管理文件,确 保了管理的规范化。 2.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了研究生导师、学院联合监 控体系,并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导师具体落实研究生培养问题, 负责研究生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学位论文质量等。学院负责对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监控,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组织专家对论 文进行预审,提出修改意见,筛选不合格论文。学院对研究生课程、 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监控,组织各系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外送盲 审。学院制定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为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监控提供 依据。 3.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 为了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学院从招生宣传、政策引导、严格选 24 拔标准等方面,采取措施,提供保障。在招生宣传方面,积极组织校 内校外宣传,提高学院、学科以及导师的影响力,多层次、多角度吸 引优秀生源。在招生复试中,严格复试程序,重点考查考生的科研素 质和发展潜力,把有潜质的考生选拔出来,确保招收学生的质量。 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1)网络平台宣传。利用学院网站平台, 全面介绍我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导师团队等情况。及 时充实学院网站信息,不断更新全体研究生导师信息,加强网站对外 宣传功能。 (2)制作招生宣传彩页,举行线上宣讲会。制作硕士研究 生招生宣传彩页,详细介绍各专业情况,重点介绍学院学科建设、科 学研究、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及导师基本情况。 (3)进行校内招生宣 传。为努力挖掘本院优质生源,组织召开应届学生考研动员会和经验 交流会,动员本院优秀学生继续留校攻读研究生,了解本院考研学生 的有关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动员会内容包括:学 校招生政策介绍,学科优势与研究方向介绍,优秀导师介绍,本院学 生考研经验介绍等。 (八)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 情况等。 2021 年学院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课堂教学体系。 学院通过学术诚信讲座、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风建设 宣传活动 25 本学位授权点依照学风建设实施意见规定,通过组织入学教育、 知名教授谈为学讲座、诚信承诺签名、学术道德报告、奖学金和论文 答辩观摩、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促进研究生 学术道德水平提升,教育活动覆盖全体研究生,同时通过党团活动促 进学生自我约束和诚实守信。 学校制定《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对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和 重复发表、虚开或篡改发表学术论文的接受函、抄袭、剽窃他人的学 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采取暂缓授予其学位或不授予其学位的处 分,2021 年,本学位授予点的研究生没有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九)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 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就业状况良好,是海南省化学类人才 培养的摇篮和基地。2021 年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 4 人,毕业并授予 硕士学位 13 人。博士毕业生部分入职于海南大学等高校,部分入职 党委政府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其中就业去向为高等教育单位 75%、行 政机关 25%。硕士就业去向为高等教育单位 7.7%、中初等教育 7.7%、 企事业单位 23.1%,升学为 53.8%。20%以上毕业生均就业于中西部地 区,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6 四、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 (一)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近 5 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以及在研项目情况。 学院推进科研体系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度互动,探索以高水平科 研支撑高质量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尽早进入大 项目、大团队、大平台进行科研工作,开展前沿学术问题研究。 近 5 年来,学院签订各类科研项目 111 项,经费为 1981.98 万元, 创历史新高。纵向项目立项 106 项,经费为 1919.38 万元;横向合作 项目 5 项,经费 62.6 万元。部分项目及经费情况见表 5。 表 5 近 5 年部分项目列表(十万以上)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来源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海南省 重大科 技计划 子课题 广东博 汇新材 料科技 有限公 司 项目 编号 负责人 起讫 时间 合同 经费 三株尖瓣海莲内生真菌抗肿瘤 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机 制研究 抗真菌低毒 1, 2, 3-三氮唑的构 效关系及其与血液蛋白相关的 靶标发现 分等级锐钛矿 TiO2 多孔纳米 管阵列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214620 15 郑彩娟 201501-201812 50 215620 19 何文英 201601-201912 40 215610 10 雷炳新 201601-201912 47 红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 光电性能研究 215010 37 李高楠 201601-201812 20 用于水处理的膜污染高效控制 与恢复技术和超滤膜材料的研 究 zdkj201 6022 史载锋 201607-201812 100 新型超长风电叶片灌注环氧树 脂体系的开发 HSHX2 016-03 朱林华 201601-201812 10 项目(课题)名称 2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海南省 大孔硫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催 科学技 201507 化还原 CO2 性能研究 术协会 中国热 带农业 抗真菌低毒 1,2,3-三氮唑的构 科学院 HSHX2 效关系及其与血液蛋白相关的 热带生 016-05 靶标发现 物技术 研究所 海 南 省 基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的 HAST2 科 学 技 小黄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 01636 术协会 现 海 南 省 基于共轭含氧化合物的锂离子 HAST2 科 学 技 电池正极材料的多尺度模拟研 01621 术协会 究 海南省 海南青梅中抗骨质疏松作用的 ZDYF2 重点项 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016139 目 海 南 省 两种海南特有三宝木属植物中 ZDYF2 重 点 项 抗 HIV 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其作 016221 用机制研究 目 海 南 省 海藻酸钠/壳聚糖负载辣根素制 ZDYF2 重 点 项 备可食性复合膜在水果保鲜中 016095 目 的应用研究 4 海南省 2016C 科 技 创 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 XTD00 新团队 药理活性研究 7 项目 国家自 基于铂配合物的环境响应光电 216010 然科学 功能薄膜 43 基金 国 家 自 基于吡啶聚合物的高效碳基非 216060 然 科 学 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 61 基金 制备及性能研究 国家自 五种海南夹竹桃科植物中新颖 216620 然科学 双吲哚生物碱的快速发现及其 11 抗肿瘤活性研究 基金 国家自 三株药用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 216620 然科学 抗弧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作 12 基金 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 碱金属盐作为电极界面材料的 216630 然科学 机理及性能改进的理论研究 11 基金 28 孙元元 201601-201812 10 何文英 201601-201812 40 刘艳萍 201601-201812 10 冯华杰 201601-201812 10 宋小平 201601-201812 25 付艳辉 201601-201812 20 王向辉 201601-201712 30 陈光英 201601-201912 50 张小朋 201701-201912 20 游诚航 201701-201912 20 付艳辉 201701-202012 41 陈光英 201701-202012 40 吴水星 201701-202012 3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教育部 创新团 队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自 然科学 基金创 新团队 项目 海口市 水务局 武汉逸 和雅格 文化传 播有限 公司 海口市 重点科 技项目 清华大 学技术 多维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电 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海洋致 病细菌的研究 海南黄皮属植物中多靶点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的发现及其作用 机制研究 功能化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可控 制备及活化分子氧催化脱硫研 究 海南药用红树木果楝内生真菌 多样性及农用生物活性代谢产 物研究 氧化重排构建环戊烯二酮 (CPD)结构及其在含 CPD 骨架 天然产物仿生全合成中的应用 216650 07 孙伟 201701-202012 42 316600 97 刘艳萍 201701-202012 39 217660 07 朱林华 201701-202012 40 317600 93 郑彩娟 201701-202012 38 217020 39 郑超 201701-201912 25 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 药理活性研究 IRT-16 R19 陈光英 201701-201912 300 膜分离协同太阳能光催化技术 用于高位养虾池水循环利用 ZDYF2 017011 史载锋 201701-201812 50 PW11M@Si 有序纳晶材料的仿 ZDYF2 生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017083 华英杰 201701-201812 50 海藻酸钠生物碳磁性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 附行为和应用研究 ZDYF2 017102 林强 201701-201812 50 功能化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 备与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7C XTD00 7 孙伟 201701-201812 30 海口市内河(湖)疏浚底泥资 源化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201704 20 王向辉 201704-201804 38 化学与化工硕士论文复制比与 创新能力关联研究 / 李小宝 201710-201806 20 海口市功能材料与光电化学重 点实验室 201704 2 孙伟 201706-201906 20 石墨烯基芯片电容器加工 / 孙伟 201711-201912 15 29 服务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科技计 划重点 研发项 目 海南省 科技计 划重点 研发项 目 海南省 科技计 划重点 研发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来源于濒危红树红榄李的三株 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 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 418660 05 陈光英 201809-202212 40 离子液体修饰多孔聚合物微球 及其活化分子氧催化脱硫研究 ZDYF2 018013 朱林华 201803-201912 40 MnO2@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纤 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在超级电 容器中的应用 ZDYF2 018005 王崇太 201801-201912 55 以 Runx2 和 PPARγ为双重靶标 ZDYF2 筛选大果榕抗骨质疏松的活性 018160 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戴春燕 201802-202002 20 城市内河(湖)疏浚底泥资源化 利用研究及其风险评价 ZDYF2 018170 刘艳玲 201802-202002 20 两种泽兰属入侵植物中植物源 农药先导分子的精准筛选关键 技术研究 ZDYF2 018086 陈文豪 201802-202002 25 诺丽发酵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 立及综合开发应用 ZDYF2 019116 陈光英 201904-202104 70 基于互穿网络技术构筑的海藻 酸盐医用复合型均相支架及其 结构与性能研究 海南特色热带水果菠萝蜜中抗 肿瘤的功能性成分的发现及其 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海洋生物质制备 N 杂化吸 附材料及其在畜禽养殖废水中 的应用 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桉烷 型倍半萜内酯的结构优化、构 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ZDYF2 019018 林强 201904-202104 60 ZDYF2 019049 刘艳萍 201904-202104 41 ZDYF2 019140 张小朋 201904-202104 41 ZDYF2 019151 陈文豪 201904-202104 30 牛大力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 用研究 ZDYF2 019165 纪明慧 201904-202104 30 30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海南省 重点项 目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54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55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56 57 58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海南省 级重点 科技计 划项目 二氧化碳和若干大气污染气体 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模拟研究 ZDYF2 019160 冯华杰 201904-202104 30 钯催化烷基羧酸的分子间脱羧 胺化反应发展及胺类药物分子 合成研究 海南药用红树老鼠簕内生真菌 多样性及抗农业病虫害活性次 级代谢产物研究 基于 JAK-STAT 信号通路抑制 的海南雪花属植物中抗 RA 活 性成分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 究 基于二维黑磷及其纳米复合材 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与应 用研究 组织工程用氧化海藻酸盐/聚丙 烯酰胺互穿网络均相凝胶的构 建、结构与性能研究 活性炭基单原子磁性对电极的 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池中的应用 ZDYF2 019155 郑超 201904-202104 30 ZDYF2 019183 郑彩娟 201904-202104 21 219670 08 刘艳萍 202009-202312 40 219640 07 孙伟 202009-202312 40 519630 09 林强 202001-202312 41 219650 13 雷炳新 202001-202312 40 高不对称因子(glum)圆偏振 磷光铂配合物的合成 219610 09 张小朋 202001-202312 40 320703 90 刘艳萍 202101-202412 58 220670 05 付艳辉 202101-202412 41 220610 16 李高楠 202101-202412 40 二氧化碳和若干小分子气体置 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多尺度模拟 220630 03 冯华杰 202101-202412 34.5 黎药蜂窝草改善胰岛素抵抗药 效物质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 究 ZDYF2 021SH FZ072 李小宝 2021.09-2023.0 9 海南水锦树属植物中 BTK 抑制 剂的发现及其基于 BCR 信号通 路抑制的抗 MCL 作用机制研 究 三种海南腺萼木属植物中选择 性 JAK 抑制剂的发现及其基于 JAK-STAT 信号通路抑制的抗 UC 作用机制研究 深红、近红外金属铱配合物的 设计、合成及其在光动力学治 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31 40 59 60 61 62 63 64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面 上项目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青 年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地 区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地 区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地 区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地 区基金 基于沉默基因激活红树内生真 菌次级代谢产物分子多样性与 抗弧菌活性研究 221770 23 陈光英 2022.01-2025.1 2 60 基于石墨炔复合材料薄膜电极 和定量氢谱的原位高分辨 EC-NMR 联用新方法及应用 221020 43 张晓萍 2022.01-2024.1 2 30 激活沉默基因挖掘药用红树内 生真菌中杀根结线虫混源萜及 作用机制研究 321601 08 郑彩娟 2022.01-2025.1 2 35 基于 STAT3 信号通路倍半萜内 酯差向异构体抗肝细胞癌活性 分子的设计、合成及作用机制 比较研究 221670 13 陈文豪 2022.01-2025.1 2 35 光化学接枝调控氧化石墨烯/天 然橡胶聚合物拓扑结构及其老 化自修复机制研究 221680 17 史载锋 2022.01-2025.1 2 35 氮掺杂铁系金属硫化物的构筑 及其析氧性能研究 521620 27 游诚航 2022.1-2025.12 35 (二)支撑平台 2021 年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了热带药用资源化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年评估,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和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分别被评为优秀和 良好重点实验室。获批海口市重点实验室 1 个。截止到目前,学院有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 4 个,海南省工程中心 1 个,海口市重点实验室 8 个,为研究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提供了 平台。 学院省部级科研平台基本情况见表 3。 32 表 3 省部级科研平台情况 批准 年度 参与 单 位情 况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 热带药用资源化学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2013 1(1) 2013 1(1)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重 点实验室 2005 1(1) 1(100% ) 优秀 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 源化重点实验室 2012 1(1) 1(100% ) 良好 海南省电化学储能与能量转 换重点实验室(筹) 2018 1(1) 1(100% ) 未评 估 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光电功能 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8 2(2) 2(100% ) 良好 南药资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 究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2019 1(1) 1(100% ) 未评 估 序号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1 国家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 室 (海南省) 省级重点实验 室 (海南省) 省级重点实验 室 (海南省) 省级重点实验 室 (海南省) 省级工程中心 (海南省) 2 3 4 5 6 7 参与学 科情况 评估 情况 1(100% ) 1(100% ) 未评 估 合格 (三)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1.国家助学贷款 学院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确有困难不能缴纳学费的全日制 研究生,符合国家规定的,协助其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国家拨款 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国家及学校的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奖学金、 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奖学金的评定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立奖学 33 金评定小组,认真落实通知,公正审核评定,并及时公示和上报。具 体情况如下: (1)国家奖学金 2021 年,学院研究生共有 2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生 1 人,硕士生 1 人。奖金:博士生 20000 元/人;硕士生 20000 元/人。 (2)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覆盖全体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其中,博士生 13000 元/年;硕士生 6000 元/年。 (3)学业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的获奖人数为总人数的 100%。其中,一等奖 9000 元 /年,比例为获奖总人数的 35%;二等奖 7000 元/年,比例为获奖总 人数的 65%。 新入学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获奖人数为总人数的 100%,一等 奖 6000 元/年,二等奖 4000 元/年,获奖等级参照评选量化标准。二、 三年级硕士研究生的获奖人数为总人数的 80%,其中,一等奖 6000 元/年,比例为获奖总人数的 35%;二等奖 4000 元/年,比例为获奖 总人数的 65%。 2021 年学院硕士研究生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共 34 人,二等学业 奖学金共 44 人;博士研究生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共 14 人,二等 26 人。 3.助研津贴 学院实行“助研”岗位津贴政策,规定为全日制硕士生提供“助 34 研”岗位,津贴不少于 300 元/月。2021 年学院实际发放“助研”岗 位津贴共计 8 人,金额共计 2.4 万元。 4.社会个人、团体资助 在学院设有“海南柒彩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供研究生申请。2021 年学院有 1 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 (四)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 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我院研究生管理团队由学院全体导师、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 研究生工作分管副院长、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会构成。 其中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研究生日常教育管 理与思想引导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全方位关注研究生成长情况。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研究生思想 动态、个人表现、学习和生活状况,对特殊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对心 理困难、学习困难及家庭经济困难做到“一人一策”,让学生顺利完 成学业。 2、多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2021 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落实的重要时期,学院开展防疫知识教育, 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工作的开展,切实保障了学院研究生的生命 健康安全,顺利完成本年度复学复课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等形式,多 次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多渠道宣传电信诈骗 35 知识,组织研究生签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倡议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 意识。 3、加强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建设舒适安全和谐寝室。坚持开展 文明宿舍创建工作,加强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学生宿舍卫生 及安全情况,使学生有温暖舒适的寝室。 此外,本学位点还设立化院座谈会,为研究生提供师生面对面交 流的平台,提出研究生的诉求,保障研究生的权益;目前本学位点研 究生权益保障制度运行良好,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 五、学位点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本学位点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 发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 1-2 个典型案例。 本学位点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热带药用资源,开展南药(黎药) 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团队加强重大品种南药(黎药) 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建立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提高产品的质量内涵和附加值,提升南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水平,积 极引导海南特色资源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向应用研究和 发展研究延伸。 此外,依托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聚焦国 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基于学科科研成果 和大数据分析,积极参与南渡江流域、滨海湿地和近海水环境的保护 利用,为海南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咨询服务。 36 大力提高全民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意识,传播“绿色发展”理念。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历扎实稳步的发展,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总结成绩的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本学位授权点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 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总体水平与国内外著名大学 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偏少,青 年骨干力量不够壮大;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化水平不够等方面。 (二)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措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学科发展要求。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积极选留优秀博士毕业生,争取引进 1 名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每个学科方向上形成 1-2 个科研团 队,提升整体科研能力。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学科辐射力 和引领力。 聚焦凝练学科方向。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重大理论 与现实问题,在重大选题的团队攻关中凝练学科方向,明确研究领域, 深化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水平。 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拓宽招生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 吸引优秀大学生,扩大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招生比例,实现人才培养 的连续性。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格培养环节管理,加强培养过程监管, 37 促使学术研讨活动制度化、周期化。修订完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探索完善导师组培养与导师负责 制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落实导师的培养责任,规范导师培养行为。建 立监督激励机制,提高导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