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

ZeRo、禁灭5 页 91.5 KB下载文档
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
当前文档共5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doc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 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 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 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 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2、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 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 力; (4)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 对象主要为国民教育系列应届和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本科同等学 力)。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实行学分制,最长不超过 3 年。攻读本专业领 域的研究生须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 34 学分。培养方 式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高等学校与农业主管 部门、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 四、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实行学分制,采 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顶岗实践等 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 1 年。 2、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 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 1、课程设置 全学程安排 34 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26 学分(共 424 学时),包括 公共课 10 学分、领域主干课 10 学分、选修课 6 学分。专业技术实践 8 学 分,要求结合本专业工作,申报并实施 1 项具体的科技研发或技术推广项目, 并完成学位论文。 2、教学安排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语 必 修 课 开课 学 学 任课 考核 学期 时 分 教师 方式 1-2 64 4 陈德用等 考试 2 32 2 王有炜 考试 公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共 研究 课 现代农业推广学 1 32 2 刘正等 考试 农业科技创新方法 1 32 2 刘正等 考试 专 食品加工新技术 1 32 2 李先保等 考试 业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 1 32 2 王丽等 考试 及 食品品质控制学 2 32 2 郭元新等 考试 领 食品营养与化学 1 32 2 杜传来等 考试 域 专业综合课(专题报告、案 1-2 40 2 课 例讨论与分析) 食品药品 考查 学院 备 注 选 修 课 食品物性学 2 32 2 郭元新等 考查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2 32 2 郭元新等 考查 现代食品分离技术 2 32 2 杨剑婷等 考查 食品标准与法规 2 32 2 叶华等 考查 现代企业管理 2 32 2 朱礼龙等 考查 农业信息化技术 2 32 2 詹秋文等 考查 现代市场营销学 2 32 2 焦立新等 考查 自然辩证法 2 32 2 王有炜等 考查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 2 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必修 实践环节(实地调研、技术研发实践、专 环节 业技术实践、技术创新实践;技术推广项 1年 8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 1-4 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 目;学位论文) 总结。 其他 同等学 食品工艺学 不计学分 食品院 考查 力补修 食品微生物 不计学分 食品院 考查 课程 3、实践研究 学期 项 目 内 容 学分 周数 考核 实践要求 安排 单位 深入基层,独立完 实地调研 了解食品企业生产一线及企业 (开题报告) 技术需求。 0.5 5 1 成项目申报书的填 学校 写。 技术研发实践 参加指导教师的在研项目。 0.5 (15) 1-2 1 10 1-2 写出工作总结 学校 调研 3—5 个食品企业生产情况, 进入校企合作建立的生产实习 专业技术实践 基地学习,掌握食品加工与质量 安全控制技术。 完成实践总结或调 企业 研报告。 至少完成一类食品 畜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果 技术创新实践 2 15 3-4 的生产加工及安全 企业 蔬加工新技术等。 控制技术岗位工作。 学位论文 论文撰写、答辩(实践成果认定) 4 (15) 8 60 4 独立完成 校企 (实践成果) 合 计 注:表中( )内的数字为在校内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周内的实践。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报告(或 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 七、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类型:项目设计、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实践成果(获奖, 品种,专利,标准)等。 2、选题要求:论文选题能密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食品工业、食品 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 研成果的转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为目的;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 性和工作量;体现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经校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论证后开题实施。 3、包括环节 (1)培养计划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 内制定培养计划,提交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一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 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 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4)中期检查 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由各领域组织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情况及硕士论文 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工作参照《安徽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中 期考核规定》进行。 (5)评审与答辩 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 答辩。同时要求提交开题报告(或研发、推广项目申报书)、中期报告、毕 业论文(或结题总结)。 成立由学校、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企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农业推广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学位论文先由 2 名非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审, 经修改后,由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推荐,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安排答辩。 实践研究的考核以成果的形成过程为主,强调自主创新,注重个人贡 献。所获得的标志性实践成果可视同学位论文,经学生申请,答辩委员会 审核同意后可以免于答辩。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完成 1 项科技研发或技术推广项目, 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各项考核环节符合要求的研究生,由安徽科技学院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准予毕业并授予农业推广硕 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统一印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