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教学大纲样本.doc

Sunshine.?7 页 72.5 KB下载文档
教学大纲样本.doc教学大纲样本.doc教学大纲样本.doc教学大纲样本.doc教学大纲样本.doc教学大纲样本.doc
当前文档共7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教学大纲样本.doc

《养老保险学》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 ************** 答疑时间:周三:12:00—14:00 或事先预约 办公室: E-mail: 课程类别: ************** 课程对象: ************** 课程安排说明: xx 年 x 月 x 日—x 月 x 日 周一上午 10:05—11:45 教室: 课程调整:10 月 3 日(国庆节休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终考试时间:1 月 2 日—1 月 13 日之间。 教学课时数: 2 × 16 = 32 课时 教学学分: 2 学分 课件网址: http://ww.shufe.edu.cn/xxxxxxx.htm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Pension Economics》, David Blake,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6 《养老金经济学》,David Blake 著,王莉莉、肖明智、尹银译,机械工业出 版社 2014 年出版 参考书目:《养老保险经济学》 ,袁志刚著,世纪出版集团,2005 年出版 《社会保险经济学》,杨俊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谁都离不开社会保障》 ,刘钧,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年出版 先修课程: **************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历史、国际比较和我国 的政策改革问题。课程讨论的问题涵盖了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三个支柱, 涉及的知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政治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内 容,立足于当前各国养老金改革热点问题和养老金研究学术前沿。此外,鉴于我院和我校许 多本科生未来可能主要在社会保障部门工作,本课程也结合理论阐述了养老保险知识在实践 领域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在相关工作岗位上的专业技能功底,也便于学生更深的理解和运 用理论知识。 1 课程考核形式 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一般在学完各章基本内容之后,用 15 分钟的时间结 合课程重点,展开讨论。另外,为加深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留一定的课后作业。 课程最终考核方法如下: 课后习题 **%(每次*分×*次) 考 勤 **% 课堂参与 **%(每次*分×*次)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试卷结构 填空题 选择题 是非判断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 **% **% **% **% **% **% **% 学术诚实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 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 0 分。其它的惩 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教学要点 第一章 养老保障简史和类型 本章介绍养老保障的历史以及养老保险的各种类型:第一节讲述养老保障的起源和早期 的发展历史;第二节讲述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各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调整与改革;第三节介绍 养老保障中养老救助和养老保险的各种类型,如现收现付和积累制、确定待遇和确定缴费等。 最后课程根据养老保险类型的不同设计一个辩论环节,组织学生对社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 养老、家庭养老进行比较。 第一节 养老保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养老保障的调整与改革 第三节 养老保障的类型 辩论:我的钱该不该给别人用? 第二章 长寿风险与信息不对称 本章承接上一章关于养老保障历史的介绍,第一节主要讨论长寿风险的含义,引起的后 果,各种应对长寿风险的工具,并从亚耶尔模型证明年金化的价值;第二节分析商业年金市 场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引出有必要通过社会养老保险来纠正商业年金市场失灵 问题,证明社会养老保险的价值。 2 第一节 长寿风险 第二节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三章 公共养老金与宏观经济 本章承接上一章内容,继续讨论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价值,第一节阐述动态无效、艾隆 条件和庞氏游戏等概念,并引起学生讨论养老金是不是一个庞氏游戏,进而分析养老金和宏 观经济学中最优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阐述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 系;第三节分析养老保险代际风险分散功能;第四节讨论养老保险代际和代内再分配功能。 第一节 最优资本存量 第二节 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和波动 第三节 代际风险分散 第四节 代际和代内再分配 讨论:养老金是庞氏游戏吗? 第四章 人口的老龄化 本章开始分析养老金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即人口的老龄化。第一节阐述人口老龄化的 概念,如何定义老年人和老龄化,以及老龄化是如何产生的;第二节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测度 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冲击;第三节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和特点,并 引出关于中国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的讨论。 第一节 老龄化及其成因 第二节 老龄化的测度及其冲击 第三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讨论:中国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 第五章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 本章介绍我国养老金制度,第一节介绍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简要发展和改革历史;第二节 介绍最重要的养老金制度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账户管理方式;第三节介绍职工 养老保险的待遇领取方法和相关政策规定;第四节介绍公共部门退休金制度;第五节介绍居 民养老保险制度;第六节分析养老金指数化的理论和我国指数化的现状。最后,引导学生们 思考当前我国养老金并轨带来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简史 第二节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管理 第三节 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 第四节 公共部门退休金 第五节 居民养老保险 第六节 养老金增长政策 讨论:养老金该不该走向统一? 第六章 公共养老金改革 本章在上一节介绍中国养老金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公共养老金改革理论和我国养老 金改革实践。第一节介绍系统性改革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养老保险转型经济学;第二节介 绍参数改革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紧缩政治学;第三节介绍管理改革和权益改革的运用。 3 第一节 系统性养老金改革 第二节 参数式养老金改革 第三节 管理改革和权益改革 第七章 公共养老基金管理 本章探讨公共养老基金管理问题。第一节介绍公共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国际经验,以及 我国公共养老基金发展和管理的简要情况;第二节分析公共养老基金投资国债的社会福利效 果;第三节讨论公共养老基金投资私营部门、海外市场的利弊;最后,引导学生们讨论养老 金是否该入市。 第一节 公共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国际经验 第二节 公共养老基金投资公共部门 第三节 公共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 讨论:养老金该入市吗? 第八章 企业年金 本章分析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计划的相关理论和问题。第一节介绍企业年金相关理论, 包括利他理论、延期收入理论、税盾理论、特定人力资本理论等;第二节,介绍中国企业年 金制度,包括缴费、投资、管理和待遇领取等环节;第三节,分析如何通过价格干预和行为 干预引导员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并分析如何运用各种干预手段推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 第一节 企业年金理论 第二节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 第三节 如何激励企业年金参与 第九章 行为养老经济学 本章承接上一章激励企业年金参与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进一步引出完整的关于行为 养老经济学的讨论。分别用三节讨论在养老储蓄阶段、养老资产投资阶段、养老金领取阶段 的各种行为养老金现象和干预手段。最后,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一些行为经 济学现象,培养学生对于行为养老经济学的兴趣。 第一节 行为养老经济学Ⅰ:储蓄阶段 第二节 行为养老经济学Ⅱ:投资阶段 第三节 行为养老经济学Ⅲ:领取阶段 头脑风暴:分享身边的行为经济学 第十章 退休和新型养老方式 本章分析人们的退休行为、退休年龄改革以及一些新型养老方式。第一节介绍个人退 休决策理论、模型和实证发现,以及养老金和退休决策的关系;第二节分析各国延迟退休改 革问题;第三节介绍以房养老、时间银行等新型养老方式;第四节,介绍老年护理保险。 第一节 个人退休决策 第二节 延迟退休改革 第三节 新型养老方式 第四节 老年护理保险 4 教学进度安排 序号 内 容 课时数 进度 1 第一章 养老保障简史和类型 2 第1周 2 第二章 长寿风险与信息不对称 2 第2周 3 第三章 公共养老金与宏观经济 4 第 3-4 周 4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 3 第 4-5 周 5 第五章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 6 第 5-9 周 6 第六章 公共养老金改革 3 第 9-10 周 7 第七章 公共养老基金管理 2 第 11 周 8 第八章 企业年金 4 第 12-13 周 9 第九章 行为养老经济学 2 第 14 周 10 第十章 退休决策和新型养老方式 4 第 15-16 周 32 合计 《养老保险学》教学设计 课程总体特色 目前国内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视角单一,课程乏味。社会保障学是一个多领域综合的交叉学科,然 而目前课程多数仅从单一的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出发,导致学生视野受到束缚,课 程也因此变得单调乏味。 第二,理论介绍少,制度介绍多。社会保障学作为社会保障专业最重要的基 础课程,应以理论介绍为主,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科背景。但是,目前国内社会 保障课程多以制度介绍为主,学生盲目的记忆了大量有关制度的知识,却缺乏对 社会保障的深层次理解。这也造成多数内容仅凭学生阅读自学即可了解,教师和 教学价值无法体现,诱发厌学情绪。 第三,知识性多,运用性少。目前,国内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性、介绍性内 容偏多,鲜有计算性、应用性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直观感受,认为课程抽 象而脱离实践,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甚至认为只要期末突击复习就能获得好成绩, 因而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本课程拟通过教学创新,克服上述问题,实现如下目标: 第一,根据我校的财经类特色,以经济学为主体,结合管理学、政治学、社 会学、人口学、历史学等学科,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地论述养老保险基础问题,拓 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第二,加大对基础理论,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阐述,使学生能够运用深层次 的理论看待养老金问题,体现出教学和教师的价值。并且,尝试将近二十年来产 生的社会保障学术前沿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来,让本科生也能接触到最新的学术观 点; 第三,增加运用性和计算性问题,适度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并加强对学生 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养老金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节段 1:养老保障的起源与发展 1. 教学目的 本学时的教学目的包括:第一,学生能够在学习后指出养老保障产生和发展 的代表性法律文件,如伊丽莎白政府《旧济贫法》、俾斯麦政府《老年和残疾社 会保险法》以及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法》;第二,学生能够说明养老现象产生 的原因;第三,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需要政府介入到养老保障过程中,以及社会养 老保险相对于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的优势;第四,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一些考古发 现对养老保障起源的启示,以及前沿的理论对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动力的解释。 2. 教学思想 教学总体思想:养老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性课时,在一开始 就必须引起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兴趣。为此,本课程设计抛弃了过去直接按时间顺 序介绍课程内容的方式,而是以《旧济贫法》 、《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为关键 里程碑事件,首先向前追溯养老保障的起源,让学生跟着教师追索养老保障产生 的原因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优势。随后,在从两个里程碑事件出发,向后 论述养老保障的发展,从而引出养老保障发展动力和为什么政府要介入养老保障 的问题。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先抛出两个里程碑的文件(旧济贫法以及老年和残疾 社会保险法),然后向前回溯养老保障的起源,引出养老保障产生原因和养老保 障的功能,最后从两个里程碑文件向后展开对养老保障历史的介绍,并从中发掘 出养老保障的功能。 3. 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 6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介绍正式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起源的两个代 表性法律文件,即《旧济贫法》、《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第二,介绍古代的 弃老俗,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从弃老转向养老;第三,详细通过史料传说、 文学作品和最新的考古发现,说明养老保障产生的原因;第四,比较家庭养老、 储蓄养老和社会养老,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五,介 绍《旧济贫法》 、 《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以及罗斯福政府《社会保障法》出台 的背景,引出社会养老保障的功能;第六,阐述二战前后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保 险的发展及其背后的推动力,为后续介绍养老保障的调整与改革奠定基础。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有两个:第一,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养老保障;第 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政府介入到养老保障中;这对于学生后续课程学习 非常重要,也构成整门课程的一条主线,即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 本学时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养老保险的存在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程设计中以 1 页 PPT 作为转折点,承前启后。以这页 PPT 为界,学时前部从若干考古发现和史料导入,引出关于社会风险这一核心问题, 并在后续的关于养老保障历史的分析中,自然嵌入对养老保障各项功能的介绍,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4.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学时的教学方法包括:第一,讲授法,即通过教师讲述使学生了解养老 保障发展过程;第二,提问法,即在若干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如 让同学们思考家庭养老、储蓄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等;第三,习题练 习的方法,在讲到罗斯福《社会保障法案》关于凯恩斯理论时,通过数学习题让 学生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如何通过再分配扩大内需。 本学时的教学策略包括:第一,历史回顾。通过对历史的介绍可以增强课 程的趣味性,能够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引入到养老保障功能的认识中来;第二,图 文并茂。图文并茂可以从多感官增强对学生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知 识;第三,多视角多学科交叉。通过融合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 各种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学作为交叉学科 的特色和魅力。 5. 教学安排 本学时的教学安排如下:养老保障的起源约用时 20 分钟,对养老保障两个 关键法律文件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老年和残疾保险法》以及美国《社会 保障法案》的背景介绍用时 15 分钟,对养老保障的战后发展阐述用时 10 分钟, 合计 45 分钟。 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