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doc
河北省教育厅文件 冀教政体〔2017〕31 号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转发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 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 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 号)。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 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1 - 附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2017 年 12 月 15 日 - 2 - 附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 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 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目标原则 1. 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 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 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 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 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 - 3 - 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 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 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 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 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 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 的获得感。(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 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 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基本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 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 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 体系。 1.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 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 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 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 - 4 - 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 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 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 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 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 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 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 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 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 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 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 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 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 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 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 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 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 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 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 5 - 6. 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 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 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 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 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 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 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 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 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的育人环境。 8. 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 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 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 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 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 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 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 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 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 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 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 6 - 10. 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 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 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 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 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 进师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 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 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 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修订各类专 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 意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 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 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 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 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管理,建立 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 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 - 7 - 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 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 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 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 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 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 体系,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组织编写师生学 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 生中开设相应公选课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 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科学精神 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 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 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 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 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3.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 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 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 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 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 - 8 - 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 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 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 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 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 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 15%,理工农医类 专业不少于 2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 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 类社团。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 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 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 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4.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 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 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 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 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 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 - 9 - 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 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高校师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先进典型。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 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 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 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 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推选 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制作发布 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 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泛开 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5.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 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高校师生网络 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 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 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 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 - 10 - 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 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 批“网络名篇名作”。优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 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 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 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 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 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6.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 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 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 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 等媒体,营造心 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 2 名专业教师。 加强预防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 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 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 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 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 导意见,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 - 11 - 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 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7.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 订教育规章,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 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研究 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 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 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社会主义政 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 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 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 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 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 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 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 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 生。 8.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 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 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 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高校 - 12 - 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 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 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 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 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 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 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 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 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供给能力,建 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 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 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 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9.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 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 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 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 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 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 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 - 13 -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 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 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 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创新资助 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 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 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 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0.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 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 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 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 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 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 程,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开展示范培训。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 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 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 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 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 - 14 - 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 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 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 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 班级、文明宿舍。 四、实施保障 1. 强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部分工 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和高校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 点。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 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 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 面,以《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 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 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 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 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2. 搭建工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依 托部分省(区、市)和高校建设一批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推动 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 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 心,支持各省(区、市)建设本地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 - 15 - 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 网络舆情研究引导、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 生产等工作,统筹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 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建设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以强化理论武装、 提升政治引领为重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 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 培训研修的覆盖面和受益率,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 应用。 3. 建强工作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 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 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 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加强专门力量建设,推动中 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 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 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 养培训力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家示范培训,遴选骨 干队伍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在攻读博士学位。强化项目支持引 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 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 - 16 - 4.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 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 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 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 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 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 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入整 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 17 - 厅内发送:委厅领导 河北省教育厅办公室 - 18 - (主动公开) 2017 年 12 月 15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