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

Sorry。我ai你4 页 830.899 KB下载文档
《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高教资讯》2018年第7期(总第247期).pdf

高教资讯 2018 年第 7 期(总第 247 期) 出版日期:2018 年4 月15 日 主管: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济南大学高教研究院 在新工 科 中 ,“ 工 科”是指工 程学科,“新”包含三方面涵义,即新兴、新 型和新生。“新兴”指的是全新出现、前所未 有的学科,这些学科不仅孕育了一批以新能 源、新材料、生物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而且 催生了一批如光伏、锂离子电池和基因工程为 代表的新产业。“新型”指的是对传统的、现 有的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包括对内涵 的拓展、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转变或提高、培养 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等,而形成的新学科。“新 生”指的是由不同学科交叉,包括现有不同工 程学科的交叉复合、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融合等而产生的学科,具有跨行业、跨学科 的跨界特征的学科。新工科具有引领性、交融 性、创新性、跨界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一、新工科的建设目标 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表述为:“主 动布局、设置和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 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工程学科与专业,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 高 素 质 的各 类 交叉 复合 型 卓 越工 程 科技 人 才” 。 “服务国家战略”指的是新工科要主动服 务国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创新驱动 发展、 “一带一路” 、 “中国制造2025”、 “互 联网+”等。“满足产业需求”指的是新工科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和新模式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培养出当前产业 和行业急需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卓越工程科 技人才。“面向未来发展”指的是高等学校要 把握行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预测未来对各种 类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前布局、建设和 发展产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专业,及时 本 期 要 目 面 向 未 来 的 中 国 新 工 科 建 设 ………………1 新工科建 设的五个“突破”…………………2 新 工 科 人 才 的 核 心 素 养 ……………………3 教 育 部 印 发 高 校 人 工 智 能 创 新 行 动 计 划 …4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 培养引领未 来和产业发 展的卓越工 程科技人才。 二、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1.研究及预测未来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 和方向。研究的重点应该在与本校学科专业相 关的产业领域和方向上。2.统筹分析全校资 源,确定待建新工科。一是确定本校能够做什 么;二是回答本校能够做好什么。重点在本校 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上。3.规划、设置和组建 新工科专业。高校要明确新工科建设在学校发 展中的地位;进行学校层面的统筹和协调、相 关院系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树立全局意识 等;以最有利于新工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 为准则决定采取何种模式组建新工科。4.开 展新工科建设和学科研究。建立学科专业与外 部产业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联系;注重从产业部 门、行业企业和研究院所引进或聘请业界专家 充实教师队伍;争取各级政府、产业行业和社 会各界在政策、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支持; 开展新工科的研究。5.搭建新工科专业大类 招生和培养平台。根据新工科专业是源于传统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不同产业的跨界整合的 特点,高校应该将新工科的整个学科作为大 类。提高学生的通识教育素养,结合自身的兴 趣和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专业方 向。6.构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 系。该体系由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结构、保障 主体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构成。质量标准应具 有多维度、多元化、包容性和开放性,而且要 以产业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为导向,建立外部 驱动的持续改进机制。7.建立专业动态调整 机制。因为伴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未完,转下页) 2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接上页)调整和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国 家和产业未来对新工科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 要求变化将成为常态。 三、不同类型高校新工科的建设 1.工科优势高校应该在我国新工科建设 和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中为其他类型高校提供 经验和借鉴,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力求把每 个新工科建成强势学科专业。主要聚焦国家发 展战略、国际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国家战略 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前沿和未来领域。 新工科建设重点应该在“新生”工科。 2.综合性高校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该 做到少而精。应该注重发展那些与学校办学定 位和办学特色适应并能够促进其他门类学科 发展的工程学科。主要聚焦与国家发展战略密 切相关、处于前沿领域的国际新产业和未来技 术的发展和趋势。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应该在 “新兴”工科。 3.行业性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上应该做到 专而深,即新工科建设要凸显学校在行业领域 的专业优势,专门集中在与行业联系紧密的门 2018 年第 7 期 2018 年 4 月 15 日出版 高教资讯 类上,力求把这些新工科建成有深度、有特色 的学科专业。主要聚焦关联行业和产业当前急 需和未来需要的领域,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优势产业等领域。新 工科建设重点应该在“新型”工科。 4.一般地方高校应该做到好而实,即新 工科建设要聚焦在地方行业和产业当前和未 来需要的学科专业上,以满足地方要求为建设 标准,毕业生能够直接在新产业一线就业、实 干务实。主要聚焦本省市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的相关领域、“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等。新工科建设重点 应该在“新型”工科。 四、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重点 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与传统工 科建设不同且需要高度重视之处,主要包括新 工科平台的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工 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专业产学研合作 教育和新工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几方面。 (摘自2017年第2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 者:林健) 新工科着重培养两方面能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 力,即工程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 能力。新工科建设需要提供两个保证,其一为专业认证,这是底线思维,是基本规范和要求; 其二为专业认定或专业评估,这是拔尖思维,这样的认定是面向学生的、特色的、创新的,并 不是面向学科的。新工科建设不应被底线思维的专业认证束缚了手脚。 1.突破学科壁垒。新工科建设,一是必须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二是必须关注产业发展与 趋势;三是必须领悟未来的发展与趋势。中国科学院大学设立的未来技术学院(参阅本刊第232 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必须突破学科壁垒,打破路径依赖,探寻新工科与新经济的呼应之策。 2.突破专业藩篱。目前有必要进入专业开放状态。一是开放课程,设立少而精的专业核心 课程,形成辅修微专业;二是开放环节,包括课堂外、校外、境外环节。跨界融合是发展王道。 3.突破本研隔断。本科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应试教育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但只有本科还 不够,必须适度贯通本研。比如,设置“系列工科本科+管理辅修” ,从管理硕士出口,或设置 “系列外语+ 系列工科”双学位,从系列工科硕士或博士出口。 4.突破师生淡漠。当前,教师“培养自己比培养学生更来劲”,必须解决教师愿意投入的问 题,其切入路径或许是改变薪酬与教学的相关性。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是消除师生淡漠的有效 路径。必须解决学生有兴趣投入的问题,其切入路径或许是改变评奖评优模式。 5.突破校企隔阂。学校与企业应该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学生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框框,或 许就在实习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思维。企业的运行具有相应的规范,让学生切入或许会有意想不 到的效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在组织实施“千生计划”,期望可以扭转实 习虚化、弱化的现象。 (摘自2017年第5期《中国大学教学》,作者:陆国栋) 高教资讯 电话:0531-82765782 E-mail:gjzx@ujn.edu.cn 1. 批 判 性 思 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把“培养批判性和独立态度”视为高等教 育的使命之一(1998)。美国教育委员会也指 出,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怀疑的心态,即不 轻信别人的思想和理论,坚信任何思想都没有 不受质疑的豁免权;也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即 克服个人偏见,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 度;更是一种高度审慎的心态,即在理性判断 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解决问题、采取行动。 2.自拓展的知识结构。作为由多种制约因 素构成的综合系统,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因此,工程师应 突破学科壁垒、超越专业藩篱,将各类知识融 会贯通,形成拓展型的知识结构。“自拓展” 是指学生在深度学习、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根 据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触类旁通其他相关领 域,自主扩展更新知识结构。构建自拓展的知 识结构需要少而精的核心课程体系,培养终身 学习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3.跨界思维与整合能力。跨界思维就是要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3 突破传统惯性思 维的局限,勇于 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工程与人文、 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中寻找创新机会。跨界的 本质实际上是整合和以人为中心的创新,即从 工程师的理性思维切换到用户的感性思维,理 解用户的深度需求,整合各种碎片化信息和资 源,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提供解决方 案。应将这种跨界思维与整合能力融入新工科 的工程教育中。 4.工程伦理与职业操守。随着工程技术的 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质量安全等 负面效应日渐凸显,从而使工程师的工程伦理 与职业操守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美、法、 德等西方国家的工程师协会均制定了工程师 伦理守则。工程伦理与职业操守探讨的是在职 业活动中,工程师对雇主、公众、环境、社会、 未来所负有的责任,以及当各种利益发生冲突 时,工程师应该做出恪守工程伦理准则的选 择。 (摘自 2017 年第 12 期《教育评论》 ,作者: 费翔。文章原标题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 工程人才培养刍论》)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通知,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 工 息、机械等 8 个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 教育司的负责人对相关问题作了回应。 程 1.为什么要调整工程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专业学位现有的设置模式、机制逐步显现出不足和局限,一是工程专业学位 专 领域固化;二是与其他类别专业学位的培养范围存在部分重复;三是部分工程领域设 业 置与工学学科设置较为接近,与工程综合需求距离较大;四是管理机制不适应工程专 业人才培养现实需要。为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学术性与 学 现实性、规定性与自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本土化与国际性等因素,将目前的工程 硕士(共 40 个领域)调整为 8 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博士从目前的 4 个领域调整为 位 与之相对应的 8 种专业学位类别。 2.方案具体怎么实施? 该负责人介绍,一是调整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组成 8 个分指导委员会;二是制 定调整的操作性文件,明确调整的条件要求、申请程序、专家机制等;三是现有工程 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可自主申请调整到相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别,由 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及其 8 个分指导委员会对申请进行核查。最终,将调整结果提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预计 2019 年上半年对外发布调整结果。 3.培养单位是否还能在类别下设置专业领域? 调整后,在取得专业学位类别授权后,培养单位可在类别下自主设置专业领域,如人工智 能、虚拟现实、新能源、网络空间安全等。 (摘自 2018-03-28《中国教育报》,作者:董鲁皖龙) 大 调 整 4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8 年第 7 期 2018 年 4 月 15 日出版 高教资讯 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 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日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 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 2020 年建设 100 个“人工 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 50 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根据《计划》, 到 2030 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 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计划》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关 键技术创新,完善学科布局,加强重点领域应用,推进智能教育发展。根据《计划》,将面向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探索建立以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所承担的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国家级创新平台、省部级创新平台等为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加大向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 (摘自教育部网站,2018-04-10 发布)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名单:山东 13 所院校 20 个项目入选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认定 612 个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此次名单包括了 202 个综合改革类项目和 410 个专业改革 类项目,专业改革类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热门的 19 个项目群。其中,山东 共有 13 所院校的 20 个项目上榜:山东大学 4 个,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各 3 个,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各 1 个。 (摘自教育部网站, 2018-03-21 发布) (“新工科有五新”相关内容参阅本刊第 221 期) 国际新工科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4 月 9 日,主题为“拥抱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教育”的国际新工科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 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天津大学主办,来自欧、美、亚、澳四大洲的 60 所知 名工科大学和一批领先型企业的 150 余名代表参会。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 改革与发展,共同研究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模式。会上形成了《关 于成立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的倡议》。在 2017 新工科元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 京指南”的新工科三部曲开启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征程。目前,新工科已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 广泛共识与积极行动。(摘自新华网,2018-04-10 发布) 山东省教育厅:发布 2017 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 月 11 日,省教育厅发布 2017 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规模和结构情况如下: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 33 处(高校 30、科研机构 3);普通高校 145 所,其中本科院校 67 所(含 11 所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 78 所;独立设置成人高等 学校 11 所。高等教育在校生(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总规模为 248.24 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51.35%。全省普通高校教职工 15.43 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指导教 师 19791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为 4.32 万人(其中正高级 1.10 万人)。 (摘自山东省教育厅网站,2018-04-11 发布) 编辑部人员:王希普 刘里立 初 稿 编 辑:刘里立 邵雪 武航 电话:(0531)82765782 网址:http://ihe.ujn.edu.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