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新加坡国际大学交流小结.pdf
新加坡国际大学交流随想 2017-06-05 23:01:42 回国已近三月,即将开学。回想起新加坡的生活——那炙热的阳、瓢泼的雨、苍天的数、热情的人——却依旧那么鲜活,恍如昨日。感 谢抓住校申项目第二次交流申请机会的自己,如果没有当时孤注一掷地勇气,可能如今就不会遇到那么多有意思的人,经历那么多有趣 的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 没有秋衣的国家 新加坡是赤道国家,基本全年都是30度出头的夏天,所以植被茂密,花园城市绝不 是浪得虚名。还记得7月28日抵坡时,司机从樟宜机场一路开车去国大。整洁的道路,参天的树木,锦簇的花团……“真漂亮啊!”—— 这样的赞叹不知道说了几遍。 复旦来NUS的同学大部分宿舍都在RVRC(Ridge View Residence College),俗名就是山景房。这个 宿舍依山而建,每个Block中间都有一棵参天大树,配合红砖的宿舍楼,现代化与自然的特点融合得相得益彰。 从整洁环境其实就课管 窥新加坡国家布局的精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楼耸立的市政大厅金融高度发达,车水马龙的乌节路带动国家商业发展,繁华热闹 的牛车水和夜晚滨江的克拉码头游人如梭,海岸繁忙的港口码头连接水运与交通,享誉世界的樟宜机场更是亚洲交通中转中心。新加坡 的飞速发展迅速提高了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新加坡发展的动因更是令我最好奇。 多民族 多文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很多,所以相应风味的食物在学校里都一应俱全,基本上 吃的东西还是很丰富,海南鸡饭、娘惹叻沙、西餐、韩式、日式料理…… 虽然民族很多,但是就我感受来说,新加坡种族矛盾并不明 显,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友善,即使是陌生人,无论是戴头巾的穆斯林阿姨、说Singlish的黄皮肤大叔、还是来自高高瘦瘦的北欧小姑 娘,只要见面都会互相致敬问好,遇见困难也会互相帮助。记得打扫宿舍楼的穆斯林阿姨和学生活动中心食贩的“华二代”local大叔在 得知我离开时眼里真诚的不舍。因为这里的人们,我发自内心地爱这个精致的小国家。 (图片是新加坡米其林一星小贩的叉烧饭) 学习:文献、讨论课与负责的老师 在学习方面,我一共选修了4门课程,在上课模式上,新 国大与国内院校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刚来的时候挺不适应的。 国大的每门课程每个星期都有两个课时的Lecture(以下简称LEC) 和至少一个课时的Tutorial(以下简称TUT)。一般在LEC上,对于人文社科的同学而言都会被要求在每周上课前读完这周的阅读文 献,有的课程老师还会上课会抽查同学们阅读的成果。TUT就像是我们平常上的讨论课,但是更加小班化,老师或者助教与同学之间的 互动更加多,思考的问题也会更加深入,小组之间的组员讨论也很积极。每个TUT分小组还要完成小组作业,包括做调查、写报告,鼓 励同学们培养规范的调查研究规范。老师和助教都很负责,邮件回复非常及时,Office Hour欢迎学生任何提问。个人感受觉得国大的 TUT更加有助于同学们的对于课程的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复旦的讨论课相比之下就流于形式,徒增同学们的课业压力。 大部分课程考试都是闭卷的,好在一般不会有论述题,以选择和简答为主,一般平时功夫花的足够的话,应付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和我在复旦前两年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准备的文科学习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平时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以我一门课Persuasive Communication为例,有两本教科书,分别是Perloff的《The Dynamics of Persuasion》和Cialdini的《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教科书都会比较贵,基本上一本书需要300+RMB左右,所以买不起书的穷学生一般会去图 书馆复印。但是又因为教科书属于稀有资源,同学们都想要借阅,所以图书馆规定教科书类只能借阅两小时,而且不能连续借阅。记得 开学第一周我在过大图书馆呆了整整一个双休日扫描教科书。 (图为NUS Central Library) 一般每周都要读完这周主题的Chapter,另外在TUT上还需要讨论关于本周主题的一篇经典学术论 文。学术论文一般比教科书要更加难懂,至少需要读上三遍左右才能完全理解理论应用与实验设计。这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更何况我们是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交流生。记得第一二周的时候我一天最多就只能读30页的文献,为了应付四门课 程,空余的时间似乎全用来读书都不能完成阅读任务,但到现在逐渐也培养出了一天能看100页的教科书的速度了。国大规定一个学期 其实最多修五门,刚来的时候还雄心勃勃想要体验学术的交流生活,但是四门课程压力已经不小了,五门课也就只能是想想了。 在学习 上,剩余的就是全英文上课,虽然自己英语还算不错,但是四门课里一个印度尼西亚老师、一个韩国老师,再加各个国家的助教口音各 不相同,担心漏上课重点,所以一般更加注重课前的预习。在国大交流学习压力并不小,算是把复旦前两年水掉的知识认真学一遍,但 是同样也学到了很多,甘之如饴。最后每门课的老师都能欣赏我付出的努力,Pro. Julian甚至评价我为他遇到过最好的交换生也是课上 最好的学生之一,我深感荣幸。 东南亚旅行团 新国大开学很早,每个学年第一个Semester一般在8月初就开始,紧接着第二个 Semester是1月份。一个学期一般只有15个教学周,在期中和期末周前还会有Recess Week和Reading Week,其实也就是给学生 放假一周准备考试。 对于交流学生而言,课程压力稍微小一些,所以在平时就会约出去玩,到Recess Week和Reading Week的时 候,就更是成群结队的去马六甲、泰国、巴厘岛。这一学期来NUS复旦校级和院系项目一共加起来大概有40+个同学。我和分别来自 中文、哲学、电工、药学、材料、历史、核物理的同学一块去了斯里兰卡,一个很美丽的有好多大象、孔雀、盛产好喝的红茶、毗邻印 度洋的国度。而后还去了印尼日惹,领略了佛教圣地的婆罗浮屠印度教与印度教的普兰巴南。学期结束后的暹粒吴哥朝圣之旅让我对东 南亚的风土人情流连忘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人,人聚集在一起创造了瑰丽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都熠熠生辉。 其实旅行最大 的收获不在于风景,更在于深入结交的伙伴。即使之前偶尔会在重大节日吃吃水饺做做月饼,但是课上得不一样,相互联系还是比较 少。互相熟悉之后,也会经常约着吃饭玩耍,似乎也就不会太想念处在同一时区的上海,甚至都会越发珍惜每一次一起做饭约饭约自习 的生活。 最后还是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来到新加坡的机会。体验国际生活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根本。走出去领略过才能感受到中国的长处与短 处,相较于新加坡,我们在缓和民族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培养、文化保护等社会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诚地希望自己将来也能 用自己所学,更好地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或者改进,不负学校和祖国的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