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实务课程设计.pdf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武汉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实施方案刚要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二、课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操作指导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n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 应用型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 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学习。 n 课程设计共12学时,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 后,此实践教学环节为必修课程。 n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模拟制定 一个小区域的旅游规划,熟悉旅游规划编制的基 本流程、方法与内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知 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该课程设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n 将学生分为6-7人一组,每30人配备指导老师一名。 n 首先,通过对市内或近郊旅游景区(如黄陂木兰 山、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江滩等)的参观 调查,采集旅游规划编制所需的资料; n 然后,进入市内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各小组成员 分工,完成旅游规划PPT的编制; n 最后,各小组分别演示和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 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和评定分数。 二、课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室内资料准备 1、收集规划区基础资料 2、熟悉交通线路与 3、准备调研表格 组织实地调研 1、旅游资源调查 2、旅游市场调查 3、相关资料收集与获取 编制设计方案 1、资料的分析与数据处理 2、规划思路的确立 3、规划文本与图件 汇报点评成果 1、多媒体材料制作 2、规划方案汇报 3、指导教师点评 活动组织流程图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及操作指导 1、规划总论 明确规划对象的地理位置、边界范围以及与规划性质。 2、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可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3、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家旅游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进行。 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可采用问卷设计的方法进行客源市场现状、游客消费行为特征 的调查,并使用定量方法预测未来市场规模与速度。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及操作指导 5、旅游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地空间结构的地脉和文脉关系,明确当前的旅游功 能分区与布局,对此提出优化方案或重新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6、旅游形象设计与营销推广 根据资源特色设计规划区的CI系统,策划创意规划区的旅游 形象标志及口号。 7、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意 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创意设计满足消费需求的旅游项目;同 时,对已有的旅游项目进行分析改进,从而形成规划地完善的 产品项目体系。 8、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从政策、资金、市场、技术、人力等方面分析规划得以实施 的保障体系。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及操作指导 示例 蔡甸区“大好河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综合 开发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现状 “ 《 蔡 甸 区 大 好 河 山 生 态 休 闲 旅 游 区 综 合 开 发 总 体 规 划 》 旅游开发背景分析 旅游资源特色与分类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内 容 体 系 发展战略目标 旅游开发指导思想 旅游开发目标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与营销推广 旅游空间分区与功能定位 开发支撑体系 旅游项目(产品)体系开发规 划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实施保障体系 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综合评价 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翠山绵亘,层峦起伏 沟壑纵横,绿水如珠 植被茂密,生物多样 道风佛音,意境悠长 民风淳朴,民俗独特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综合评价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质量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功能结构评价 游客与专家感知评价 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 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第三章 二、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积聚扩散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以向江汉平原扩散为主 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武汉市又以开发区最为集中 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二、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旅游目的及动机突出 需求淡旺季不明显 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旅游内容趋向综合度假 夏季避暑需求强烈 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求新与从众心理较强 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二、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对价格敏感 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出游距离有限 旅游形式以自助式为主 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基本消费为主,但存在两极分 化 第三章 旅 游 客 源 市 场 定 位 三、客源市场定位及规模预测 基本本体市 场 武汉市近郊旅游市场,武汉市周边、 距武汉市中心区半径100公里范围 内和京珠、沪蓉沿线300公里范围 内市场 重点开发市 场 武汉新区和沌口开发区 选择开发市 场 华中地区及全国来汉中转游 客 三、客源市场定位及规模预测 第三章 “大好河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市场规模预测 (万人次) 200 150 正常 乐观 消极 100 50 0 2004—2007年 2008—2010年 2011—2014年 第四章 四、旅游区开发战略目标的确 立 全国较高知名度的“文 化·生态”型旅游示范区 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华中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 武汉城市经济圈“公共后花 园” 本我 经济 社会 兼具文化风景区和生 态旅游区特征的经济 实体 具有时代活力的相对 独立社会单元 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 蔡甸区精神文明和对 外开放展示的窗口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主题形象 总主题 梦 幻 山 河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主题形象 分主题 九 真 嵩 阳 索 河 水 木 九 真 唐 风 楚 韵 碧 野 晴 川 康 体 乐 园 嵩 阳 佛 音 梦 里 索 河 第五章 旅游区形象定位与营销推广 一、旅游形象基础分析 “原草原木原生态” 旅游本底形象分析 旅游延伸形象分析 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绿色宝库、 天然氧吧” 第五章 旅游区形象定位与营销推广 一、旅游形象基础分析 旅游本底形象分析 旅游延伸形象分析 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佛、道文化 第五章 旅游区形象定位与营销推广 一、旅游形象基础分析 旅游本底形象分析 旅游延伸形象分析 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灰度区 光环区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支撑形象 九真山旅游风景区 飘渺的九真道观、曼妙的飞天传说 秀美的湖光山色、迷人的世外桃园 迷幻的丛林野径、广袤的休闲绿坪 刺激的汽车体验、灵趣的高奏奇石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支撑形象 嵩阳山旅游风景区 清幽的嵩阳古寺、神秘的佛音仙洞 静谧的礼佛禅院、圣洁的出水观音 奇特的湿地草甸、多彩的九寨风情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支撑形象 索河旅游风景区 澈缓的索子长河、亮绿的生态走廊 丰茂的观光农业、质朴的村落民风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口号 华中地区的休闲地标 江汉平原的香格里拉 武汉新区的生态良港 第五章 二、旅游形象系统构成 旅游吉祥物 牛 第七章 旅游项目(产品)概念设计与规划 二、旅游项目创意 总指导原 则 嵩阳 山 动 静 结 合 九真 山 山 水 相 济 索 河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根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一般集中安排在第17或18周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在为期一周的 课程设计中的实际表现并 结合规划设计方案的制作 水平给予成绩。 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平时 表现分数、设计方案分数 和演示汇报分数三部分组 成,具体的分数分配依次 是10分、60分和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