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

爱不会停留。4 页 897.06 KB下载文档
《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高教资讯》2018年第10期(总第250期).pdf

高教资讯 2018 年第 10 期(总第 250 期) 出版日期:2018 年5 月30 日 主管: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济南大学高教研究院 本 期 要 目 大 学 生 就 业 力 测 度 评 价 及 其 提 升 路 径 ………1 高 等 教 育 结 构 与 产 业 结 构 的 关 系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关注“三商”…3 高 等 教 育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国 际 经 验 …3 大 培养的 学生就 大学生 测 度 评 价 及 其 提 升 路 径 政策联 业,用 动。政 人单位接收的主要依据是其就业力。基于人才 府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职能,高校主管部门 筛选标准构建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有利于 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的预测预警机制;高 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围绕大学 校优化专业规模和结构,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 生就业力的关键增值点,设计其提升路径。 指导课程建设;大学生调整自身就业力结构和 一、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择业心态。需求联动: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拓 我们基于问卷调查,梳理出23个人才筛选 宽学生就业渠道;企业发挥吸纳毕业生就业的 标准:学校背景、家庭背景、专业类型、学业 主体作用。市场调节联动:人保部门加强员工 成绩、外在形象、个人气质、职业认证、获奖 权益保障,政府加快户籍改革,促进服务。 情况、社会实践经历、求职目标、创业精神、 2.“前移、后延”: 呼应式就业培训体系 敬业精神、工作忠诚度、实践动手能力、解决 构建。就业培训前移,是指在准确把握就业市 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规划能 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未来就 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 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考虑,调整高 队协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等。同时,采用SPSS 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就业技能系统培训,提 聚类分析,构建以显性指标、隐性指标为一级 高学生求职技能和工作能力。就业培训后延, 指标,基础情况、求职优势、择业观念、职业 是针对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基本的 素养、专业技能、求职技能、工作能力为二级 就业技能培训,增强社会适应和工作能力,促 指标,23个主要影响因素为三级指标的大学生 进其尽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获得就业。 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 3.“培养、孵化”: 全程式创业扶植模式 考虑到各子元素之间的非独立性,我们采 设计。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 取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其重要性加以区 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结合专业领域和职业兴 分,对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进行1- 9级打分, 趣,从产业断裂带介入创业。政府应制定全方 利用Super Decision 软件为各指标赋予权重, 位的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搭建创业孵化平 以便操作。然后,引入物元分析法对大学生就 台,加强保障。用人单位要提供见习机会,给 业力进行测试,将其在各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分 予实践指导,帮助大学生评价创业项目。大学 为五个评价等级:无效、基本无效、一般、有 生应发掘创业原动力,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效、很有效,采用百分制记分。测试结果显示, 储备创业基本知识、能力、素质。 反映大学生就业力的基础情况、求职优势、择 4.“人员、职位”: 无缝式就业信息平台 业观念、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的评价结果位于 搭建。政府加强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基本无效或一般等级,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建设,高校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进 的路径索引;而职业素养,其关联度属于有效 行信息化就业手段培训。大学生充分利用用人 等级,但该维度下的创业精神却评价为基本无 单 位 的 信 息 招 聘 平 效,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突破点。 台。 (摘自 2016 年第 二、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路径 1 期《山东社会科 1.“供求、市场”: 联动式就业力提升政 学》,作者:李光红 策制定。供给联动:政府宏观指导与高校人才 孙丽丽 彭伟华) 就业力 2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8 年第 10 期 2018 年 5 月 30 日出版 高教资讯 教育部: 《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2017 年 12 月 29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 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 制的指导意见》 。 1.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高等教育招 生计划宏观调控,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 求,解决重大战略问题,储备战略人才。进一 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 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的多元录取机制。2.建立动态适应机制,提高 专业建设质量。建设一流专业,把专业作为人 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把专业建设作为立校之 本。切实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提高 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提高质量 保障运行的有效度,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 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国家调控、省级 统筹、高校自律。完善专业人才预测、预警系 统,动态调整高校间招生规模。3.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建 好高校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示范高校。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目标协同、 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机制协同。 加强实践育人机制,注重按照社会需求塑造学 生能力;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推动 高校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4. 健全就业反馈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科学合理 制定报告编制规则和统计指标,规范毕业生就 业数据来源。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 馈机制,把反馈结果与专业设置、 招生计划、经费安排等适度挂钩。 强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 (摘自教 育部网站,2017-12-29 发布) 1. 我 国 经 济 发展 阶 段 对 毕业 生 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金融业就 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这与第 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 升的趋势一致。2.存在显著的专业不匹配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成半的毕业生工作与专 业不对口。3.存在过度教育现象。调查显示, 超过两成的毕业生存在过度教育情况。追求更 高学历的教育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 多学生不在乎专业兴趣和职业偏好,过多的以 就业为目的而升学。过度教育的成本对于社会 而言无疑是一种浪费。4.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 “孔雀东南飞”的现象。2015 年,高校毕业 生选择在京津沪和东部就业的比例合计为 57.5%,超过一半。从跨省流动看,东部学生 主要流向京津沪,而中部和西部的学生主要流 向京津沪和东部。5.我国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与市场需求有错位。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外 语、对复杂系统的了解、计算机、国际视野、 创新等能力素质低。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 化、移动互 联网、知识 经济交织的 时代,对上述5项能力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高校的人才培养恰恰在这些方面短板,呈现 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结构错位” 。 上述结论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与 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程度较为 显著。高等教育在招生、培养、就业三个阶段 的市场化程度差异明显:就业的市场化程度最 高,招生的计划色彩最浓,学生培养过程中远 离市场、闭门造车的现象还很普遍。高校毕业 生就业难的问题虽有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原因, 也有高等教育供给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应根 据经济发展阶段确定招生规模,根据产业结构 状况及时地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在教育资源有 限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办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当然,高等教育不但要适应经济发展,还应该 引领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谁主动、谁 被动的问题,关键在于寻找平衡点,使得两者 能够协调发展。 (摘自2017年第7期《中国高教 研究》,作者:岳昌君)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高教资讯 电话:0531-82765782 E-mail:gjzx@ujn.edu.cn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3 高 校 毕业生 就 业质量 报告 : 关注 “ 三 商 ” 教育部从 2013 年起,要求各高校发布高 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 年,21 世 纪教育研究院对教育部属 75 所高校历年所发 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了合规性 评估,发现其指标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 类是客观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就业率、签约单 位等级、地域、行业乃至薪酬水平等;第二类 是主观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母校 满意度、期待吻合度乃至宣传与捐赠意愿等。 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其称为“硬指标”与“软 指标”。从表面来看,这些指标几乎已经涵盖 了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的主要维度,但是它们 是否可以实现教育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 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 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 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 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 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的 初衷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在本质上是一个市场问题:高校是“供给侧”, 用人单位是“需求侧” 。信索教育咨询以 2016 年度全国 60 所余所高校的 20 余万次毕业生为 对象,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研 究。该项调查最大的特色在于引入了“就业 力”这一概念。信索教育根据数据调研结果, 结合国际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了以“三商” (职 商、研商、创商)为核心的就业质量软指标评 估体系。 所谓职商,即“就业力”,是指个人能获 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 业的能力。大多研究者倾向于将就业力视作一 种混合了知识、技能与态度等的复合心理特 征,与通过专业学习所获得的专业技能不同, 就业力更被视作一种普适性、一般化的人才素 养。职商具体包含职业认同、人力资本、社会 资本与适应性四个维度。所谓研商,是指学术 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量化标准,代表着个体在科 学研究活动中的一般性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 预测个体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潜力。研商主 要涉及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专业储备支持。 所谓创商,是指个体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的一 般性能力,包含思维能力、开放能力、创新能 力和创造能力等,能够预测个体在创业活动中 的前途。具体包含创业意向、人力资本、社会 资本与创业特质。 “三商”模型的意义在于:第一,该模型 将评估重心聚焦于供给侧,立足高校现实培养 环境,测量指标能够反映培养环境塑造的直接 效果,因此有利于学校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 推进,实现为校方提供更加精准确切的培养效 果反馈。第二,该模型的核心关注点“三商” 本身并非一个单纯教育结果变量,而是一个凸 显在学生培养全过程(入学、在校、毕业)的发 展性变量。对这一指标加以考察,能够有效落 实“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第三,该 模型可以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 将过去各自为战的招生处、就业处、教务处、 学生处等部门联为一体,对相关教育教学决策 的制定与执行提供统一指标。因此,“三商” 模型将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全过 程全环节的精准反馈,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 结构性矛盾。 (摘自搜狐网,2017-12-13 发布)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经验 1.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出发提高供给效 率。第一,清除低效供给,合理整合高等教育 资源。20世纪90年代,日本“远山计划”将耗 资巨大、运行机制僵化、办学效益不高的一些 国立大学进行重组与合并,提高了大学的办学 活力,也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第二, 实行优势互通,提高供给效率。欧洲“博洛尼 亚进程”推行毕业证书补充说明、学分转换系 统、教育联合学位制度等,这是欧洲调整高教 结构、提高供给效率的举措。第三,鼓励私立 大学发展,与公立大学并举。美国、日本、韩 国、印度等国家都鼓励私人(未完,转下页) 4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8 年第 10 期 2018 年 5 月 30 日出版 (接上页)投资高等教育,私立高教比重都达 到30%以上。第四,分层办学,保持高等教育 发展的多样性。德国将大学分为七个不同层级 的办学类型,各层之间资源互补,提升资源配 置效率。2.从供给需求着手提高办学质量。第 一,迎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力求教育投资的 多元化。如美国社区学院的产教合作。第二, 面向全球,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英国 的开放大学、美国的虚拟大学、日本的短期大 学都是为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及不同社 会背景群体的教育需要。第三,多元化的高等 教育筹资。目前,世界各国大学除了政府拨款、 购买债券、社会捐赠,还拓展了其他的筹资方 式。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等地区 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筹集大量基金用于学校建 高教资讯 设、科研经费和奖学金资助。3.以制度供给立 足带动高等教育创新。第一,变更结构供给模 式,通过调整结构中的要素来推动创新。美国 马里兰大学为促进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 养能力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建立了“全球环 境变化”等大批交叉学科。华威大学启动了“知 识中心”,整理五大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敏锐捕捉前沿信息,启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政府主导的供给模 式。该模式包括政策法案的推动以及专项资金 的扶持。芬兰国家技术局的企业资助项目明确 规定,企业必须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合作 伙伴,才能得到资助,同时大学或科研机构想 获得更多的资助也要与企业合作。(摘自2018 年第1期《黑龙江高教研究》 ,作者:于东超) QS 排名:2018 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 QS 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第三届 QS 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斯坦福大学位居榜首,紧 随其后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排在第六和第八,悉尼 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排名第四和第七,清华大学排名第十。中国 37 所大学进入世界 500 强。“就 业力”着重关注的是,学生持续胜任工作能力和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力。相较就业率的指标, 就业力能够更加全面地衡量学生对职场的适应能力和高校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从就业 率到就业力的视角变化,是从量到质的变化。此次排名的五个评估指标(占比)分别是:雇主 声誉 30%,校友成就 25%,与雇主的合作关系 25%,雇主 -学生连接程度 10%,毕业生就业率 10%。 此次考察的大学数量由去年的 300 所扩大到 600 所,对外公布的大学数量由 200 所扩大到 500 所。(摘自新浪网,2018-05-11 发布) 中国知网:中国高校“高被引”论文数量排行榜 高校发表论文的数量与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不等同。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高校的科研能力, 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将“全国高校高被引论文数量”指标纳入到《高校 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中。高被引论文是国际通行的评价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最 著名的当属科睿唯安的 ESI 高被引论文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科研机构和国家地区的科研 能力排名。我国是非英语类国家,不宜简单照搬 ESI 数据库进行科研成果统计,需要其他恰当 工具来统计国内期刊高质量成果。中国知网填补了这一空白。 中国知网将各年各学科国内期刊论文进行分类后,在同一学科类别同一年度发表的论文 中,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遴选出前 0.1%、前 1%、前 10%、前 20%的文献为不同级别的高被 引论文。高校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就表示该校在这一学科领域越具有领先性和引领作用。结 果显示,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摘自一读 EDU 微信公众号,2018-05-21 发布) 编辑部人员:王希普 刘里立 初 稿 编 辑:刘里立 邵雪 武航 电话:(0531)82765782 网址:http://ihe.ujn.edu.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