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701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701).doc
培养方案编号:20142701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 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 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 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艰 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比 较宽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系统学习并掌握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系统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 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 以及专业系统分析、调查研究、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具有从事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 及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3、熟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行 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 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马克 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 初步能力。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树立 效率、创新、服务、竞争、民主、法治等现代行政理念。 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 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包括: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处 理行政事务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政策问题能力;组织和策划能力; 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从事专业的外文阅读、笔译、 听、说能力等。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学生毕业应修学分不少于 165.5 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达到学院规定 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1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 史、普通逻辑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管理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课程群、学分学时及比例 课程平台 学时与学分 课程群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学分 % 学时 % 道德素质课程 17.5 10.57 218 9.54 专业普适课程 24 14.50 438 19.17 素质拓展课程 12 7.25 180 7.88 学科基础课程 20 12.08 320 14.00 专业核心课程 53 32.02 896 39.21 专业方向课程 12 7.25 192 8.40 综合实践课程 27 16.31 41 1.79 165.5 100 2221 100 合 计 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单位:周) 学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课堂教学 15 16 16 16 16 0 16 0 111 考 2 2 2 2 2 2 0 0 0 10 2 教学环节 试 军事技能训练 公益劳动 1 社会实践 (1) 1 (1) 1 专业见习 1 (2) 1 3 15 专业实习 15 专业考察 2 2 学年论文 (2) (2) 毕业论文 12 12 社会服务 创新实践 与科技活动 机 动 2 2 * * * * * * * * * 1 1 1 1 0 5 1 5 16 教育周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19 159(86) 2 寒暑假 12 12 12 6 0 42 总周数 52 52 52 26 19 201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 课 修 程 读 类 形 别 式 道 德 必 素 修 质 课 课 程 学 开课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分 必 修 课 讲 时 授 考核 实验 周学 方式 (践) 时 271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5 30 15 2 考试 2 271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5 30 15 2 考查 3 2710000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4 考试 4 27100004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32 2 401000020 公益劳动 0.5 1 周 考查 1-8 271000050 形势与政策 2 考查 2,4 401000030 社会实践 1 2 考查 2周 17.5 218 156 62 30 2 考试 1 221000010 信息技术基础 4 60 30 1 141000010 大学英语(一) 4 60 60 4 考试 1 121000010 大学体育(一) 1 30 30 2 考查 2 141000020 大学英语(二) 4 64 64 4 考试 2 121000020 大学体育(二) 1 32 32 2 考查 3 141000030 大学英语(三) 4 64 64 4 考试 3 121000030 大学体育(三) 1 32 32 2 考查 4 141000040 大学英语(四) 4 64 64 4 考试 4 121000040 大学体育(四) 1 32 32 2 考查 24 438 408 小计(专业普适课程) 素 质 拓 展 课 程 总 学 1 小计(道德素质课程) 专 业 必 普 修 适 课 课 程 学时分配 30 考查 1 43100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2周 1 431000010 军事理论 2 36 36 2 考查 2 401000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6 2 考查 2 511000010 大学生职业规划 1.5 24 16 8 1 考查 3 511000020 大学生就业指导 1.5 24 16 8 1 考查 4 511000030 大学生创业基础 1 16 16 小计 8 116 100 3 1 考查 16 任 教师教育类专业该类课程选修要求为 4 学分(具 修 ) 。 课 体要求参见后面“有关说明” 4 64 12 180 164 16 39.5 618 572 46 小计 合 计 (通识教育平台) 64 考查 (二) 专业教育平台 1.学科基础课程 学 课程 修读 开课 课程编码 类别 形式 学期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必 修 课 课程名称 分 学时分配 总 学 讲 时 授 考核 实验 周学 方式 (践) 时 1 271800010 政治学原理 4 64 64 4 考试 1 271800020 行政学概论 4 64 64 4 考试 1 271800030 管理学原理 4 64 64 4 考查 1 271800040 哲学概论 4 64 64 4 考试 2 271800050 法学概论 4 64 64 4 考试 2 271800060 社会学概论 4 64 64 4 考试 2 271800070 人力资源管理 4 64 64 4 考查 20 320 320 小计(学科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课 程 修 读 类 别 形 式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必 修 课 开 课 学 期 课程编码 3 271800080 中国政府与政治 3 271800090 3 学 学时分配 考核 实验 周学 方式 (践) 时 总 学 讲 时 授 3 48 48 3 考查 现代国际关系 3 48 48 3 考查 271800100 组织行为学 3 48 48 3 考试 3 271800110 比较政治制度 4 64 64 4 考试 3 271800120 普通逻辑学 2 32 32 2 考查 4 271800130 中国政治制度史 3 48 48 3 考查 4 271800140 中国政治思想史 3 48 48 3 考查 4 271800150 政府经济学 4 64 64 4 考试 4 271800160 公共政治概论 4 64 64 4 考试 4 271800170 行政法学 4 64 64 4 考试 5 271800180 领导科学 3 48 48 3 考试 课程名称 分 4 5 271800190 西方政治思想史 3 48 48 3 考查 5 271800200 行政组织学 4 64 64 4 考试 5 271800210 社会调查与统计 4 96 32 4 考查 5 271800220 行政伦理学 3 48 48 5 271800230 公文写作与处理 3 64 32 32 53 896 800 96 小计(专业核心课程) 64 考试 3 考查 3.专业方向课程 课 程 修读 类 形式 别 模 块 一 ( 限 选 课 ) 模 块 二 ( 限 选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程 模 块 三 ( 限 选 课 ) 开 课 学 期 课程编码 7 271810240 地方政府学 7 271810250 7 学 考核 实验 周学 方式 (践) 时 总 学 讲 时 授 2 32 32 2 考查 公共财政学 2 32 32 2 考查 271810260 公共政策 2 32 32 2 考查 271810270 公务员理论与实务 2 32 32 2 考查 小 计 8 128 128 课程名称 分 7 271810280 社会工作概论 2 32 32 2 考查 7 271810290 公共组织行为 2 32 32 2 考查 7 271810300 机关事务管理 2 32 32 2 考查 271810310 街道与社区管理 2 32 32 2 考查 8 128 128 小 计 7 271810320 信息资源与档案管理 2 32 32 2 考查 7 271810330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2 32 32 2 考查 7 271810340 秘书理论与实务 2 32 32 2 考查 7 271810350 公共关系学 2 32 32 2 考查 小 计 8 128 128 8 128 128 小计(每生应至少选修 1 个模块课程) 任 选 课 学时分配 7 271820360 专业英语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370 行政文秘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380 市政规划与管理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390 中国文化概论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00 西方文化概论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10 公共伦理学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20 公共事业管理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30 政府预算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40 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2 32 32 2 考查 7 271820450 政治与行政伦理 271820460 政治学与行政学名著选读 2 32 32 2 考查 2 32 32 2 考查 7 5 7 271820470 生态政治学 小计(每生在剩余方向课中至少修读 4 学分) 小计(专业方向课程) 2 32 32 4 64 64 12 192 192 2 考查 4.综合实践课程 课 程 修 读 类 别 形 式 综 合 实 践 课 程 必 修 课 开 课 学 期 学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分配 总 学 讲 时 授 考核 实验 周学 方式 (践) 时 1-4 271900010 专业见习 1 (8) (8) 考查 6 271900090 专业实习 10 15 15 考查 7 271900100 专业考察 2 2 2 考查 7 271900110 学年论文 1 (2) (2) 考查 8 271900120 毕业论文 8 12 2 考查 8 271900130 社会服务 2 2 2 考查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 3 * * 考查 27 31(10) 1-8 271900140 小计(综合实践课程) * 31(10) 九、有关说明 (一)素质拓展课程修读要求 素质拓展课程是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组织开设,全校学生选修。素质拓展课划 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类、艺术体育美学类等 3 大类。 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须至少修读 6 个以上学分的素质拓展课、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须至少 修读 4 个以上学分的素质拓展课,方可获得毕业资格。非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须在艺术体 育美学类课程中至少修读 2 学分;理工类专业学生须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至少修读 2 学 分;人文类专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技术类课程中至少修读 2 学分;艺体类专业学生须在人文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类课程中分别至少修读 2 学分。 注:学生不得选修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素质拓展课程。 教师技能任选课程由本部门和其它教学单位开设。本专业学生至少修读 4 学分教师技能 任选课程(包括本专业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 。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 1.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在第 1 学期初进行, 《学生手册》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必须合格; 2.军训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初进行,于课堂教学前完成,一般为 2 周,计 1 学分; 3.公益劳动安排一周(第 2 学期) ,计 0.5 学分,学校统一组织,劳动鉴定成绩须合格; ④4.社会实践为假期进行,一般安排在第 4 学期的暑假进行,不占学期教学活动时间, 由本部门集中或分散组织实施。每名学生至少参加 1 次,累计时间不少于 2 周,需要提交社 会实践(调查)报告,计 1 学分; 5.专业实习、专业见习是本专业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训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 要实践环节。主要方式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训 6 练)结合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由本专业开设,安排在第 3、4、5 学期进行,共 3 周,计 1.5 学分 ; 教育实习由学院统一安排。教育实习包括校内试讲和实习点实习,为 1 学期,其中下点 15 周。教育实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担任一定的班主任工作,计 10 学分; 7.专业考察安排在第 7 学期,集中统一进行 2 周,必须参加,计 2 学分; 8.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是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重要方式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安排在第 7 和第 8 学期 进行,集中时间不少于 12 周;学年论文安排在第 7 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课程论文随课 程进度完成,一般安排在第 2、3 学年,不单独安排时间。根据学习进程,学生必须完成指导 教师布置完成的相关书籍并通过考核,计 1 学分。 9.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 参加全国性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竞赛获奖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 论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统考通过者,可取得课外学分,该类学分可抵冲选修课学分,或作 为同类大型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的学分。课外学分的具体认定将依据学院相关的学分制 实施细则进行。本专业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得分不计算在内。 (三)学生应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及《规 范字书写》课程凡考核通过者可以免修,未通过者应参加该门课程的修读。 (四)本专业学生须修读专业方向课程 12 学分。其中,须修读 1 个完整模块 8 学分。然 后,在剩余模块课程和任选课程以及其它专业选修课程中再选修 4 学分,共计 12 学分。具体 操作在前一学期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 7 唐山师范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项目及赋予学分一览表 类型 科技 创新 活动 及成 果 各种 职业 技能 培训 社会 实践 和校 园文 化活 动 体育 艺术 (非专 业学 生) 序 号 学 分 项目 备注 1 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8/6/3/2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其他作者 2 其它正式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6/5/2/1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其他作者 3 公开出版专著、专辑 3-8 4 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 8/7/6/3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直接参与 5 省级学科竞赛获奖 6/5/4/2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直接参与 6 校级学科竞赛获奖 2/1.5/1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7 系级学科竞赛获奖 1.5/1/0.5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8 获取发明专利证书 5 10 主持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10/8/3 国家级/省级/校级 11 参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3/2/1 国家级/省级/校级 12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 1-5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3 工程实践、工程训练 0.5-4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4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0.5-4 满两次计 0.5 分 15 参与组织大型科技创新活动 5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6 参加学术报告会 0.5-4 满两次计 0.5 分 17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获计算机类证书 3/2/1 三级/二级/一级 18 非外语专业学生获外语类证书 3/1/ 六级/四级 19 国家级注册水平(资格)证书 3/2/1 高级/中级/初级 20 行业操作技能证书 5/3/2 高级/中级/初级 21 获奖 1-3 根据名次和等级每项 1-3 分 22 公开发表文章作品 23 0.5-10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与组织大型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1-3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4 主持组织系级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1-3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5 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0.5-3 满两次计 0.5 分 26 独立组织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0.5-4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7 国家级奖 3-8 根据名次和等级确定 28 省级奖 1-6 根据名次和等级确定 29 校级奖 1-3 根据名次和等级确定 30 获体育裁判证 3/2/1 一级/二级/三级 31 参与院运动队 2-4 队员每期 2 分 32 参与院艺术团 2-4 团员每期 2 分 33 参与大型文艺汇演 0.5-4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4 参与美术作品展 5/3/1 全国/全省/全校 注: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 3 学分方可毕业;此类学分每学年认定一次,由系组织 核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