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

第一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4 页 34.5 KB下载文档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
当前文档共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doc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充分 发挥高校在自身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科技体制 改革,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如下 意见: 一、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 1. 强化学校管理责任。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责任。要转 变观念,扭转科研项目管理“重争取、轻管理”的倾向,以保障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作为 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申请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 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涵盖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 理体制;监督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管理规定,提供相应支撑服务,组织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指 导、宣传、培训,加强对各级行政领导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要将科研项目 管理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统筹协调。 2.强化管理部门职责与协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强的工作,涉 及校内多部门。学校要统筹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多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机制, 明确学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档案、纪检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和院(系)以及项目 负责人的权责,强化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等)等二级单位管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责任落到实处,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责 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3. 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的责权。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按照国 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 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 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 监督和检查。 4. 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学校要在严格遵守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和相关 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不同特点和管理要求,强化对纵向和横向各类科 研项目的管理责任。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 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对纵向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各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保障国家、学校、委托方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结合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 点和新要求,逐步完善涉及学校科研活动全过程及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 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协调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有约束力,界限分明、 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纵向横向项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二、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 5. 组织做好项目申报的指导。学校应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自身优 势特色,集成校内、校外优势资源,遴选、推荐基础好、水平高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项目 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要综合考虑申请人和研究团队科研项目执行能力,加强统筹协 调,扭转重申报、轻质量的现象。指导和协助科研人员科学规范地做好项目申请书、经费预 算书、合同(协议)等编制和签订工作,完善和规范项目推荐申报程序,确保申报项目研究 的质量和材料的真实性。 6. 严格合作(外协)项目的审核把关。学校应结合项目研究任务目标的需要,强化对 合作(协议)真实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要对纵向项目的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 行合作(协议)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要严格区分界定 校内科研活动与个人公司业务范围,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员本人及其亲属或有直接利 益关系人员所成立或参与公司承担合作(外协)项目的严格审查,确保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项目负责人要主动申明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提供相关信息,接受监督。严格防止虚假 资源匹配和虚假合作,严禁利用科研项目和国有为参与科研项目的个人及其亲属谋取利益, 坚决杜绝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和社会资源。 7. 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学校要依据项目合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要求, 督促科研人员按进度完成各项研究内容,了解项目执行进度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研 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引导科研人员合理统筹安排科研与教学活动,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加强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 的规范管理和指导,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8. 严肃纵向项目计划任务的调整。纵向项目合同(任务书)一经批复应认真履行,任 务目标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国家规定调整范围的,应依据相关管理要求履行有 关程序。对于涉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和执行期、主要研究人员、 合作单位等重大事项的变更,要组织专家论证,学校严格审核把关,并按照项目组织单位或 计划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程序、要求办理和执行。防止利用任务调整降低研究目标、水平或 造假。对任务调整造成的不良后果,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9. 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学校要将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严格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 项目经费。认真做好转拨和外协经费的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劳务费、间接使用费 用和结存结余经费等的管理,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加强对横向项目经费的规范管理,完善科 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 10. 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学校要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和项目合同(任务书) 要求,及时组织项目负责人做好课题验收准备,认真审核验收材料,保证按期完成结题验收 工作。对纵向项目要防止同一科研成果在不同项目验收中重复使用,对横向项目要按照合同 约定进行验收。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要加强督促与监管,按照有关管理方法履行相 关程序和手续,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11. 加强科研项目涉密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国家相关保密规 定,建立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相关保密工作管理制度,落实保密工作管理责任制,完善 保密防护措施,规范涉密信息系统、载体和设备等的管理,加强对从事涉密科研项目的科研 人员和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在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时,及时提出定密建议。对于泄 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2. 注重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学校要最终成果完成人的贡献,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科 研项目成果的保护、转化、应用及申报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规定以及科研合同的约定确定。学校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申报、转让、使用信息登 记制度,保障学校和研究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 取私利。 13. 发挥科研成果的科学普及功能。学校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项目成果服务社会的 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科研项目成果效益,大力推进学校相关科研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和 共享,鼓励科研人员积极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科学普及及宣传教育活动,为培养学生科学精 神、提升全社会科学素养做出贡献。 三、建立科研服务体系,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14. 提供项目全过程指导服务。建立形成涵盖立项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 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的全方位科研资讯服务体系,指导科研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发展 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分级、 分类的常态化宣传培训制度,是科研人员熟悉掌握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 15. 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强化科研管理队 伍建设。形成结构和规模合理、专职于辅助相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科研服务队伍,组织和 引导院(系)及科研团队设立专职的的科研项目服务岗位,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的 全过程管理。加强科研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科研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16.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 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注重完善各学校信息库的建 设,实现校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方便科研 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 17. 规范科研项目资料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档案管理的是科研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 础性工作,学校要重视科研项目资料的积累,完备归档工作,按规定对各类档案资料(包括 项目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等)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确保科研项目资料档案的完整性、准 确性和系统性。科研项目形成的各类资料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遵守国家相关保密制度、 维护知识产权和保障委托人权益的前提下,建立公共查询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四、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8.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 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改革评价体制,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体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 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潜心研究,为 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 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19. 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学校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将维护科研诚信、弘扬科学道德作 为重要职责,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科研诚信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 督并重的科研诚信体系,建立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档案,引导科研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 守科学道德准则,有效遏制科研不端行为。 20. 强化监督管理职责。学校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校内监督和相互制约,要要根 据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任务要求和研究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 对重大科研项目要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预警和防范,提高监管能力。 逐步建立项目基本信息和绩效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况的公开、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监督。 21. 建立有效奖惩制度。学校要研究建立有效地奖惩制度,对于管理成效好、经费管理 规范、使用效益高的科研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项目申报或经费分配等方面加大 支持力度。对于项目执行不力、出现违规行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处。对于发生学 术造假、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或依法移送司法 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发现的问题,学校有责任组织调查和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 高校主管部门对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现重大管理失误的学校,将会商 国家相关部门,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警示、暂停项目经费拨付、限制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 教育部 2012 年 12 月 18 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