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

Emotiona°8 页 358.538 KB下载文档
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
当前文档共8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高等教育信息2010-01.pdf

高等教育信息 安徽工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 编 2010 年第 1 期 (总第一五一期) 二〇一〇年二月 政策研究室 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 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光明日报》1 月 12 日) 本 期 要 目 一、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 话(节选) 二、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摘要) 三、陈希副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摘要) 四、李卫红副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摘要) 五、教育部 2010 年工作要点 六、丘成桐东南大学演讲 把脉高等教育 七、东南大学着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八、浙江工商大学首启校内争议裁决制 九、北京交大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十、山东师大辅导员通过博客为学生解忧 十一、源于国外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方法 十二、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 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关于 2010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考虑 第一,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 第二,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 第三,遵循教育基本规律。 第四,体现规划纲要战略思路。 二、关于 2010 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一,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 性新兴产业需求,特别是针对新能源、节能环保、 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 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和开展科技攻关,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 进产学研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要积极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主动推进文化 传播,参与决策咨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第二,更加积极主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步伐。一要坚持改革,加快改革。二要突出重 点,加大投入。当前,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今年 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完善 考试招生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 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 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加大对重点领域改革 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三要先行先试、 积累经验。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 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要善于发 现新典型,正确对待新探索,及时总结新经验,勇 于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已经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四 要统筹推进、有序改革。 第三,更加积极主动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办好 事办实事。 第四,更加积极主动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 核心任务。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抓紧质 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 与评估,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 抓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一要在改革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整体谋划大中小学教学 改革,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积 极推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 展。二要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在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 奖励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 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 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 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 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 术问题,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 保障水平。 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 造、信息网络、生命科学、空天海洋地球科学等 领域,推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可 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的科技队伍。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 求出发,尊重科技人才成长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规律,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 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为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撑。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 技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资源配置、国外智力引进的法制保障、政策 体系和市场环境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 1 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提高质量,首先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 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 提高质量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三要在促进优 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四要在完善教育质量 监控体系上下功夫。科学确立质量标准,加强质 量监控机构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化 教育督导与评估,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 点进一步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 三、关于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和水平 第一,必须立足大局,明确工作定位。 第二,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比如, 高等教育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教育质 量全面提高。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统筹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 服务三大功能,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高等教 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影响和有 效引领中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 新,营造全社会关心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 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第三,必须科学调研,增强前瞻性、预见性 和针对性。一是深入调研。二是长远谋划。三是 科学决策。 第四,必须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 能力。一要改进管理方式。二要改进工作作风。 三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五,必须善于协调,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 成关心支持教育的合力。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下廉洁自律和维护稳定 两个问题。 全面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努力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国家发展与高等教育 的使命。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发 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也要深化改革、遵循 规律,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建设, 优化结构、突出质量、办出特色。 三是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新需求与高等教 育的使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多样 化的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五个统筹 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好“五个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高 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大学统 筹协调发展;中央所属院校和地方所属院校统筹 协调发展;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统筹协调发展; 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培养统筹协调发展。2010 年, 要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建设:进一步实施 “985 工程”,扩大建设“优势学科平台” ;进一步 实施“211 工程” ,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 设,对非“211 工程”学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给予 支持;进一步支持省部共建、部部共建的地方和 行业特色院校;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大学。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新一轮改革推动新 一轮发展 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 工作: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修订研究生、本 科学科专业目录及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学科 专业结构新机制,构建国家和省级高等学校学科 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二是推动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实施 “研究 生教育创新工程”,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 重点建设 100 个左右研究生培养基地。三是改革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本科质量工程、启 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 教育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 学人才教育计划”和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 生培养计划” 。四是推进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启动 实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2.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改革。 3.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紧密联系社会的新机 制。加强省部共建、部部共建,加强与科研院所 和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获取 政府、行业、社会多方面资源和政策支持;在一 批高等学校探索建立理事会制度,密切高校与社 会各界的联系;在一批高校开展与科研院所、企 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改革试 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增强高校科研创新 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高等教育为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进 一步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 学校在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建立 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最后,要特别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保持高 校稳定两项事关全局的工作。 陈希副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担负新使命 1.关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 标: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未 来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 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改革,促进 高等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特色更 加鲜明,类型更加多样,充满生机活力,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国际影 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快高等教育大国向高 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2.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要担负起新 的三大历史使命。 一是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与高等教育的使 命。我国正在加快由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目标,实 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 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必须敏锐感知, 2 一是要居安思危,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稳定 工作。二是要把有效的超常措施转变成为常态长 效工作机制。三是要认真安排好今年维护高校稳 定的各项工作。 (以上三篇均摘自教育部网站 2 月 8 日) 李卫红副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加强建设 一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今年高校党建工作 要以贯彻落实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 神为主线,以学习、宣传和实施新修订的《中国 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重点, 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抓基层、 打基础,重点抓好高校院系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的贯彻落实和民办高校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深入 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强化党员教育,按 照《2009—2013 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以实施新党员培训工程为切入点,推进大学生党 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将启动实 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和新一轮“高校 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进一步做好做强“长江学 者奖励计划”和“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 引进和汇聚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学术 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 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今年上半年, 将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 行再研究、再部署,推动中发〔2004〕16 号文件 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深入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召开现 场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 设。制定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基 本建设标准》,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 类指导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思 想政治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四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以教 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 学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完成 2010 年版思政课教材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召开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继续做 好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和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四 个重大是非界限”专题教育,总结开展六个“为 什么”教育的试点经验,研究制定研究生层次思 政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修改完善《高校思政课建 设标准》,加强对教学科研机构建设的督促检查。 五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今年将制定实 施 2010—2020 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着 力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设立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专项课题”,启动实 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专项, 围绕建党 90 周年组织开展党史党建研究。同时, 开展基地评估,启动实施新一轮基地建设;改进 学术评价,大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实施 新一轮(2010—2014 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 骨干研修规划。 六是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培训。 确保稳定 教育部 2010 年工作要点 一、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1. 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 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3. 积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新 格局。 5. 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 平 6. 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7.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8.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9.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0.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制定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 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管理办法,推动 高校面向社会需要办学。深入实施 “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开展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试 点。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管理和建设。深入实施研 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 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 工程”、“211 工程” 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启动特色重点学 科建设项目,加强高水平、有特色大学建设。完 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年度招生计划 安排和管理工作,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 生协作计划”。启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 划。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完善以质 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启动实施高校 自主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 产学研用结合。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 荣计划,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提高社 会服务能力。 11.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12.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13.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4.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1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6.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7.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18.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19. 重视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20. 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及试点。 21. 改革义务教育体制。 22. 改革职业教育体制。 23. 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完善以省级政府管理 为主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指导 3 和资源配置作用,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 域布局结构。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指导意见和分类 管理办法。推进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直属 高校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依法进一步落实高校 办学自主权,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直属高校深化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加快推进高校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探索教授治 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 或董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 24. 改革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25.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26. 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27. 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四、进一步转变职能,树立良好作风 28. 坚持科学调研、科学决策、科学执政。 29.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30. 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和学风建设。 31.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32. 切实加强教育部机关建设。 (教育部网站 1 月 29 日) 部分。教学不只可以支援研究,而与年轻人相处 的过程中,往往亦能迸发出新鲜的想法。 七、资深学者行政任务繁重。由于官本位思想 作祟,一些学者在完成出色工作后,往往会被提升 至行政高位。紧张繁重的行政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占 用这些学者的科研时间。很难想象在此重压下这些 学者仍能坚持研究,并发表具原创性的著作。 大学的理念 学者应当坦诚地追求知识,发掘新意,甚至 牺牲个人的利益。我相信只要一位学者心无欲求, 品格高尚,那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获 得成就。 要实现上述所言之大学目标,端赖实践。针对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个人以为,应建立一套 基于东西文化为基础的世界文明。今日的西方文化 发源于古代希腊、埃及、巴比伦等文化,而东方文 化如中国、印度、穆斯林等文化亦同样深厚,影响 至钜。这些文化的共存或融合,除了在经济和政治 上具有深远影响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难以估 量。怎样透过相互的了解和从本身的价值出发,消 弭当今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崇 高任务。 透过科学和艺术使学生懂得欣赏自然的真与 美。年轻学子要培养出对科学艺术中的基本问题 的浓厚兴趣,学术大师要被介绍到国内,而本土 亦要培育出学术大师。这些学术界的领袖会指出 正确的研究方向,找寻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与社会互动。大学固然要为整个社会服务。但 是,应该由大学本身去决定社会需要什么,而非盲 目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大学应该为技术开发提供理 论支持,但不应该从事具体的管理或产品的开发。 事实上,绝大多数技术方面的突破都来自基础科学, 因此大学应该专注于发展跨越基本科学、工程技术、 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综合领域。 近代教育家往往因为大学太过偏重理论教学, 实务教学不足,以为大学应当对产业界负责任,替 产业界全面培养人才。但我认为,在现在中国的研 究型大学里,传统大学的理念比现代大学的理念更 为重要。我个人反对在研究型的大学里,将知识商 业化,其后果是对创新十分不利。 学术自由,建立一个好的学术环境,使创造性 的思维变得可能。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评审制度。 在二十世纪,全世界大量的人才涌入美国,其中一 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社会和美国大学提供了比其他国 家更好的机会,使这些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所长。 这个制度的奠基石乃是完善的评审制度。 还要鼓励激情和梦想。唯有激情奋发,青年 学者才能够在追求真和美的大道上迈进。我们要 教育下一代确立崇高的志向。学懂技术以谋生固 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抱负和梦想。 ( 《解放日报》1 月 25 日) 丘成桐东南大学演讲 把脉高等教育 大学的问题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亟待解决的,有如下 几个问题。 一、学风浅薄,尤其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年轻 学术领袖。由于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海外教 授兼职现象严重,许多教授往往身兼数职,收取 大量的薪金和房屋津贴。一些学校领导为了获取 政绩,亦鼓励这种作风。在此风气影响下,崇高 的学问很难真正受到重视。 二、资助不足。 三、评审制度不健全。当人才或资助不足时, 同行评审制度便漏洞丛生。对从事研究为主的教 授而言,研究基金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从研究基 金取得的资助,往往比薪金收入高出很多。失去 了基金的资助,其结果可想而知。 四、人文培养的缺失。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 浩如烟海,年轻的一代必须学习品尝。我们要建 立一套道德标准,要培养一套为人类服务的情操, 还要具有尊重理性、为寻求真理纯美而探索东西 方哲学、文学和历史的激情。学者的责任,乃是 提供及带领社会去赏识艺术及人文。 五、开放性、普世性不够。古时大学又称 “大 讲堂”,意指一个接待世界各地学者及学生的地 方。在当今大学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教授,其互动往往擦出火花,但这种作用在中国 的大学里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对阅读英文书籍 仍然觉得别扭,而西方的经典,无论是关于文学、 哲学、科学还是工程的书籍,已被翻译为中文的, 数量并不足够。 六、研究与教学脱节。许多教授都认为他们 唯一的任务是从事研究,对教学不屑一顾。其实 教学相长,适量的教学乃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 东南大学着力提升 本科教育质量 一是着力优化与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学校统 筹建设一批高品质公共选修课、大类学科基础平台 课、跨学科(专业)选修课,以适应加强通识基础、 4 拓宽学科基础,进行大类培养的要求。坚持重点建 设以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课程 资源,积极拓展研讨课、双语课、概论课、案例课、 项目课、本硕共享课等新型课程。加快建设校、院 (系)网上课程中心,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教案或讲稿(课件)、习题、课程总结等教学材料 及时上网,建立学生与教师网上教学互动平台。 二是着力强化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切实 提高本科教学基础建设,推进“六要素”管理, 提升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水平。在备课环节,注重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知识讲授的精炼性、教学方 式的启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编写的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讲稿(课件)等材 料有助于实现研究性教学。在讲授环节,做到精 讲多练,杜绝照本宣科现象。在讨论环节,根据 教学特点安排适量的讨论,并将学生的发言情况、 能力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在答疑环节,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安排集中辅导答疑或临时辅导 答疑以满足学生需要。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大 类学科平台课程等由多位教师承担的课程,可以 采用课程组集中辅导方式答疑。主讲教师可以安 排助教协助答疑,或网上辅导答疑。在作业环节, 各课程根据教学要求布置学生作业或课后学习内 容,学生作业应全部批改;对于作业量多的课程, 主讲教师应申请配备助教帮助批改;除传统批改 方式外,可以采用课堂集体批改、网上批改等方 式;主讲教师应至少批改 1/3,及时掌握、记录、 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 的依据。在考核环节,要做好对平时作业、讨论 表现、平时测验及期中和期末考核等方面的考核, 考核方式与具体要求应该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课 程考核结束应认真进行课程总结,找出存在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相关材料及时归入课 程文档。 三是着力加强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加强 教风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 神。当前着重解决部分教师在备课、辅导答疑、 作业批改、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上精力投入不足, 课堂上只教书不育人、只讲课不管纪律等问题。 学校要求各院系及教学单位建立健全教学检查、 听课督导、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并加 强宣传,认真执行,以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完 善课程教学负责人制度,鼓励高水平教授领衔建 设课程教学团队。学校推动组建老中青搭配的教 师梯队,建立课程主讲教师的 A、B 角制度,院 (系)为年轻教师配备导师,首次开课的年轻教 师在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指导实习或设 计、考试阅卷等环节应系统地接受培训与指导。 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重 视教材建设和教材教法研究,经常组织教学观摩、 经验交流等活动,牢固树立课程质量意识和品牌 意识,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在加强现 有师资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选聘一批国内 外高水平教授和校内教学效果优秀的非在(编) 岗教授、副教授,以及企事业单位高水平专家来 校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四是着力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将备 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和考核等课程教学 过程基本要求纳入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开展校、 院(系)两级课程教学评估,学校对列入学校重 点建设的通识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及公共选修课进行评估;院(系)对本院(系) 教师所开设的各类课程进行评估。各院(系)依 据各类课程特点制订评价标准,定期就网上相关 材料、课程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执行情况等开展教 师自评、专家评价与学生评教等教学评价活动。 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作 为评优和晋职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课程教学质量 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将暂停其讲授该课程的资格, 要求其通过观摩学习和接受听课指导等方式提高 教学水平,经院(系)考核合格后才能恢复其讲 授该课程的资格。 (教育部网站 1 月 7 日) 浙江工商大学 首启校内争议裁决制 浙江工商大学大胆创新,建立了国内高校首 个校内争议裁决制度,该校在 2008 年出台了《浙 江工商大学校内争议裁决办法》,并于 200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与之相连接与配套,设立了浙 江工商大学校内争议裁决委员会,由教职工自己 来处理有关的校内争议,实现学校管理中的教职 工自治。 根据《办法》规定,该制度可以裁决所有校 内教职工个人与所属部门之间在管理上发生的争 议,如在教职工职称、科研项目以及评优、评奖 的申报或推荐程序中发生的争议,行政奖惩中发 生的争议,教职工因不服学校所属部门对其作出 的行政决定而形成的其他争议。但下列事项不属 于裁决范围:一是对违法乱纪的控告(适用纪检 程序),二是属于诉讼、复议和仲裁解决的事项 (适用司法程序),三是对党务方面的意见(适 用党章规定程序),四是对学校行政与党委作出 的决定(适用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程序)。 《办法》还明确,校内争议裁决委员会具有 裁决人员的随机性。每一届裁决委员会由通过抽 签产生的学校 7 至 9 名教职工代表组成,而且每 一届只负责裁决一个案件。《办法》规定,裁决 委员会独立对争议事项进行公开裁决,不 受任何 组织和个人的干涉,除非涉及到个人隐私,而且 事先公告,任何人都可旁听。 ( 《中国教育报》1 月 21 日) 北京交大计算机基础 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一、团队建设的基础 在团队建设中,注重师德与团队的文化建设, 提出了以“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精神, 达到照亮学生、升华自己的新时代职业精神。其 主导思想是围绕 21 世纪人才培养需求,造就理论 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教学队 伍。 为全面提高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实现理论教 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成立了计算机基 础教学实验实践基地。首先,进行实验岗位转型, 5 变公共机房为实验室,由专职教师与实验人员共 同搭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实验教学队伍 整体水平及管理能力,形成学科建设与高素质人 才培养的互动。其次,由专业教师与基础教师共 同承担大量的基础课程,这些专业教师大部分获 得了博士学位,其学历高、学识广,又具有工作 热情,他们的参与给基础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基础与专业教师的结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合, 其优势互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再次,聘 请资深教授直接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中来,承担课 程责任教授,进行课程教学、教学研究和学术交 流,这些老教授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深受学生 欢迎,对基础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1.建设基于三层结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 体系 为保证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教 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白皮书“1+X”精神,积 极开展了基于分类分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教 学改革的重心落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 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出发,按照重基础、 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构建了计算 机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计算机基 础教学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实验教学附属 于理论课程的模式,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 相互联系。特点是改变单一知识验证的实验模式, 强调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体优化设计,拓宽知识 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工程 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实践平台 首先,建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实 验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目的一是满足计算机公共 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二是 为学校其他院系相关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 实践平台,如外语实践教学、建筑设计等;三是 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为全校各个专业的学 生提供充足的基础技能训练实践环境和创新研究 平台,如 ACM 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外语实践实 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 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创建了开放结构的多功能硬件实验平 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功能:一是硬件基础 展示实验区,通过按类别分层次展示历代计算机 的硬件典型设备,揭开计算机内部世界,打破了 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二是为硬件基础实验和 网络基础实验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支持大面积 基础教学实验,开设了从基础到高级多种实验, 例如微机组装实验(全部免费开放)、计算机硬 件基础实验、组网实验等;三是自主研发了一批 实验设备支持多种高级实验,为高层次硬件课程 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高级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再次,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为计算机 基础较好、并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 创新型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其特点是由学生自主 管理和设计实验题目,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 导教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满足和实现三层结构的教学体系,开展了 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的重心主要从教师、学生 和教学活动三个角度进行。 研制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用于辅助教师教学 和供学生课后练习、自主学习等,包括教材、授 课教案、资源库(案例、试题、动画)、考试系 统、在线测试、课程网站、网上教学平台等。 所有资源按类别集成在课程网站上,形成整 体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面向社会及高 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中国大学教学》2009 年第 12 期) 山东师大辅导员通过 博客为学生解忧 山东师范大学自 2006 年开始要求全校辅导员 建立自己的网络博客,加强与学生思想沟通,为 学生排忧解难,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 面。学校每位辅导员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博客, 博客内容包括学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成为 名副其实的教育资源库。 近年来,山东师大涌现出了“大学生阳光心 理家园”、“我是快乐的辅导员”等一批深受学 生欢迎的辅导员博客,并 “升级”出“大学来 了”、“数苑采风”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 院、班级博客。由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创建的“镰 刀与锤头”红色主题博客,开通一个月,点击人 数超过了万人。 (《中国教育报》2 月 25 日) 源于国外的工程教育 实践教学方法 一 、 团 队 合 作 、 碰 撞 火 花 、“ 做 中 学 ” — Alexander Slocum 的机械设计课堂教学 Alexander Slocum 教授是 MIT 机械工程专业 的教授,主讲机械设计学。Slocum 教授举例展示了 设计概念在应用中产生方法的教学过程。教学采 用的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 (1)讲解:首先,Slocum 教授讲解了概念草图 工具及使用方法,团队协作方法。 (2)布置项目题目:为一个虚拟大学设计一个 校徽标识(Logo)。 (3)分组:将学生分成 5 组,每组 4-5 名学生,并 强调不设组长。 (4)独立设计:要求学生用 5-8 分钟时间各自使 用草图工具独立设计自己的 Logo。 (5)同级评价:每个学生把自己设计好的 Logo 交给组内右边的同学填写评语。 (6)组内竞争:学生们在组内把所有的 Logo 及 评语展示出来,选出组内最佳方案。 (7)组内协作:学生在组内综合各自意见共同 协作完成代表小组参加组间竞争的方案。 6 学生在国际水准公司工作的能力。大部分题目最 终能切实地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得到公司 的欣赏,同时公司也能利用这一活动从项目中选 拔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年第 6 期) (8)组间竞争:各组把自己的方案通过投影演 讲方式展示给所有学生。 (9)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出胜出的方 案。 (10)胜出方案将送往赞助公司制造出模型。 Slocum 指出,不设组长是重要的细节,这样 可以使组内竞争更加激烈,激发头脑风暴,产生更 强的创新。组内头脑风暴是协作产生创新设计的 一种方法。 二、全职场环境关联—David C. Wisler 的设 计学课堂教学方法 Wisler 博 士 的 教 学 演 示 被 命 名 为 The Skyscraper Exercise(摩天楼练习)。 (1)主讲教师指示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组 , 每组 3~5 人。 (2)宣布工作任务如下:a)使用土地(即正方形 木板)、建造块(即泡沫塑料块)、连接件(竹签)设 计并搭建摩天大楼模型;b)模型的目标有两个:最 高—可获得最高建筑奖,最艺术—可获得最艺术 建筑奖;c)要求控制建筑的造价。建筑不可超过 给定的造价上限,土地、建造块因大小而单价不同, 连接件也有单价;d)要求建筑稳定,其上部要承担 一个装有一定重量水的瓶子,整个建筑应该能在 底部“土地”倾斜 5 度角情况下不至于倒塌。 (3)学生在组内进行角色分工,包括总设计师、 设计师、预算师等。 (4)要求学生首先构思,给出设计草图,摆出理 由说服“审查部门”(即教师)批准后购买材料开 始建造;如果中途更改设计,需要得到审查部门的 再批准。 三、跨国课堂、文化交融—融亦鸣的国际合 作项目课堂教学方法 融亦鸣是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WPI)机械工 程系的讲座教授。融教授的课堂是一个国际化的 项目训练课堂。把 WPI 的本科学生带到中国,与 国内大学的本科学生混合编队成小组,每个小组 做一个项目。项目都由工业界资助或者具有较强 工业背景。项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以与北京交 通大学合作(BJTU)的 IPQ 训练项目为例,项目总 周期为 10 周左右,其中学生在中国的工作时间为 7 周,其教学过程如下。 (1)题目确定阶段:由 WPI 和 BJTU 的教师联 合确定 IPQ 题目及任务书。 (2)双方确认参加的学生:WPI 和 BJTU 通过 报名和面试分别确认参加项目的学生,并确认项 目组。 (3)中美学生通信交流: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和 其他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内容包括:学生相互 自我介绍;介绍对项目的了解;初步确认项目内容 和分工;确认工作目标、工作计划,联合完成开题 报告撰写。 (4)美方学生到中方学校与中方学生一起工作, 日常工作内容包括:比照工作目标和计划,控制工 作进程;每周由老师组织报告会形式的例行检查。 (5)小组作集体参加答辩:多个小组在一起做 竞争答辩,答辩评审委员主要来自工业界。WPI 在 项目目标中非常重视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每 周和最后训练中充分锻炼了正式的英文表达能 力。同时项目非常强调与工业界的结合,一般都是 与跟 WPI 有人脉关系的跨国公司结合,充分训练了 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 一、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的特点 1.严格的入学选拔制度。传统模式培养的工程 师,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培养的工程师 都必须经历严格的选拔考试。这种选拔制度与大 学的入学制度有很大不同:在法国,凡是通过高 中毕业会考的年轻人都可以上大学,毕业会考并 不是筛选考试,而只是资格考试。目前法国毕业 会考通过率大约为 80%,进入大学校却要难得多。 首先要通过选拔性考试进入预科,预科班的学习 强度非常大,很多学生因为不堪重负在学习过程 中会被淘汰掉,最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大学校入学 考试。选拔淘汰现在主要由前两个环节完成,大 学校入学考试筛掉的学生反而不多,但这次考试 要对学生进行排名,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进入 好的大学校,这一机制与中国的高考类似。 2.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法国的工程师 教育还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 具备分析、抽象、把握概念的能力。如在预科学 习中的小测验,题目都是学生从没有见过的问题, 都是一些很复杂的新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之目的 就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着手解决新问题的能 力。在技术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今天,这种教育 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通用工程师。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培养 通用工程师,在法国,只有那些知名的传统大学 校才培养通用人才。它们要求学生学习几乎全部 的工程类学科,从机械到信息、从电子到材料、 从量子物理到热力学,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目 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门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逻 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根据项目的要求快速成为 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在项目中能够与不同领域 的专家对话并协调他们的工作。 4.重视人文和管理科学的学习。工程师不仅掌 握扎实的科技知识而且具有敏捷的推理能力,他 们在企业中常常承担着管理工作。因此工程师的 培养必须包含管理知识:宏观/微观经济学、金融、 组织管理,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 从哲学的、人类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深刻 地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决定。因为工程师在 企业的项目中将扮演“决策者”的角色。他们必 须要分析、预测自己的决策会给企业、员工以及 环境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必须懂得承 担责任。 5.与企业密切结合。法国工程师大都在工业或 服务领域工作,也就是在企业工作。为了能够让 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企业便出现在工程 师教育中的各个维度:首先,企业直接参与工程 师教育。法国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CTI)要求 工程师阶段的教学必须有 20%由“职业人员”承 担,也就是校外的执业工程师来承担。一般情况 下,大学校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邀请企业中的知 名工程师来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可 7 以学到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到项目现场实地观 摩。其次,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工程师文凭认证 委员会要求工程师培养中必须包括至少 28 周的实 习。一些学生会选择在工程师阶段的最后一学期 去国外实习。再次,企业参与校委会。法国大学 校的校内管理主要由三个委员会承担:行政委员 会、学术委员会和研究委员会,这三个委员会中 都有企业代表参加。其中行政委员会负责学校的 重大战略决策。有些大学校还设有改进委员会, 主要是讨论培养工作并交换意见,其成员中也包 括企业代表。通过这些委员会,企业可以直接参 与确定教学内容、讨论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学 生培养和研究政策。 二、法国工程师教育的教学组织 预科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 各类理科问题的数学方法、了解物理和化学的一般 知识、熟悉一些抽象分析的概念、养成高强度的工 作习惯。预科生每周要上 30 多个小时的课程,包 括习题课和实验课,除此之外每周还有 2~3 个小 时的口试,教师会给每个学生或一小组学生现场出 题。工程师阶段的课程也很重,工程师大学校平均 周课时是 25~30 小时,知名的大学校,如中央理 工大学每周则有 30 个小时以上的课程,学生课下 还要完成很多作业。工程师阶段特别强调概念和方 法的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 养,考试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既有笔试也有口 试,内容常常是系列性的问题,答案需要学生独立 思考。工程师阶段的最后一学期是实习,这是工程 师生涯的第一步。大部分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毕业后 都能留在这家企业工作,另每年大约有 10%~15% 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一般选择实 验室或研究所作为实习单位。 不管在预科阶段还是工程师培养阶段,教师 都完全掌握并全权负责他所承担的课程,这一点 与中国大学有些区别。法国的教师没有指定的教 材,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自己编写教学内容、练习 题和考试试卷;预科阶段的大纲由国家编订,工 程师阶段的教学大纲则由各个学校自行制定并接 受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和校行政委员会的双重 监督。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 统一性,但优点却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 责任心,体现出对教师的信任。 (《中国高教研究》2009 年第 12 期) 简讯 ●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110 服务中心” 成立了“诚信银行”,全方位为师生打造高质量 服务的“金色盾牌”。“银行”内设置 24 小时服 务电话,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开展了“满 意服务在后勤”活动,为每个中心员工开设“储 蓄账户”,把每次服务满意度反馈情况“存入行 内”,和工资待遇挂钩。 ( 《中国教育报》1 月 7 日) ●山东大学将在校部机关逐步推行大部制改 革。该校决定先组建学术研究部与合作发展部, 作为学校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的两个试点单位。 学术研究部下设综合办公室、社会科学办公室、 科学技术办公室等。其主要职责是:跟踪国内外 学术前沿,引导学校学术发展方向;负责学校科 研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和工作计 划;组织学校学术审议和评议活动。合作发展部 下设综合办公室、国内合作办公室、校董会与教 育基金会办公室等。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并 落实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与交流的有关政策、计 划和措施,建立合作发展平台和机制等。 ( 《光明日报》1 月 27 日) ●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 没有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风建设委员 会这个完全由资深学者构成的组织,将成为专门 监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的指导、咨询和甄 别机构。 (《中国教育报》1 月 29 日) ●今年开始,中国农大要求导师全程监督指 导研究生论文开题、撰写,严格审查论文以及提 交的原始试验调查数据,导师还需签署《研究生 论文学术道德承诺书》。一旦研究生发生学术道 德失范行为,不仅学生面临着剥夺学位、开除学 籍等处罚,相关导师也将被停止招生资格一至五 年,甚至可能被取消导师资格。 ( 《北京日报》1 月 17 日) ●南开大学于日前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处 分期间”制度,在南开大学新修订的《本科学生 学则》中明确规定:“受处分的期限为:警告,3 个月;严重警告,6 个月;记过,9 个月;留校察 看,12 个月。”让学生有改正的机会,处分不再 一背终身。 (新华网 1 月 7 日) ●《科学时报》评出 2009 年中国高等教育十 大事件:袁贵仁任教育部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问计于民 、高考改革新信号、 “被就业”引发就业率造假风波 、高校腐败再次 引人瞩目、大师相继离去,引发“学术失重” 、 学术不端—高校难言之痛 、朱清时受聘南方科技 大学校长、九校联盟:“中国版常春藤联盟”、大 学生舍己救人:生命的价值无需追问。 ( 《科学时报》1 月 25 日) ●由《学术月刊》编辑部组织的“2009 年度 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揭晓,它们分别是:经 验与模式—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网络舆情的民意表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国际 金融危机与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格局;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的理论回应;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模式转 换;非公有制经济研究的新突破;历史唯物主义 的新阐释;话语研究的多学科关注;基础教育改 革的理论重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现代价值。 ( 《光明日报》1 月 26 日)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1 月 6 日公布了 《关 于干部选拔任免的暂行规定》。该校规定,干部 选拔任免坚持德才兼备和能上能下等原则,破除 干部职务终身制,根据德才表现、岗位需要以及 年龄和身体状况任免,或提升,或降职,或免职。 免职的干部须服从决定,当好一般教职工,真正 做到能官能民、能上能下。因推荐不当而造成重 大失误的,推荐人应负一定的连带责任。 (中国广播网 1 月 6 日)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自 2006 年始实行早间播报。为不断丰富播报信息容量、 营造良好氛围,播报员要提前几天着手准备,对 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加以整合;成立专门的审稿 小组,及时对当日的时事新闻进行筛选补充,努 力在短短的 5 分钟给学生带去最有价值的资讯。 播报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业务知识,并请专门的 老师予以辅导。 (《中国教育报》2 月 21 日) 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