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doc
2011 年第 3 期(总第 199 期) 武汉工业学院教务处编 2011.7.5 第二轮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 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校自 2010 年 9 月启动了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本期简报针对第二轮教学方法改革,将 试点项目负责人的成功经验和相关建议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本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十二五”规划中提高教学质量的 精神相符,改革效果明显,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合理运用课堂讨 论法、案例教学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等启发式和研究性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疑对促进师生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有 很大的推动作用。 《单片机原理》授课教师李晶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反映 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对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够引发学 生个性思考的内容,可为学生列出文献参考资料,根据课程进度 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经过课堂讨论,自 己动手设计完成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每次课程中涉及到开发 设计的内容,由教师先演示完成一个简单的例子,之后深入浅出 第 1 页,共 5 页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从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到各色流 水灯的演示;从一个数码管的显示,到温度计的设计;从一个按 键的中断实验,到矩阵键盘的使用等,都是由浅入深的引导和教 学互动过程。在讨论课堂中,教师还要营造宽松的讨论研讨氛围,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建筑环境心理学》授课教师欧阳昉昕的经验是,首先要求 学生在课前下载并打印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课时学生只 记录课件上没有的内容或对课件内容的说明,学生上课时基本能 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其次,为了使本课程内容生动、有说 服力,课程中多采用大量科研实践成果来表述各章的内容。例如 在介绍“建筑外环境”一章中的建筑风环境时,利用了国外对不 同小区规划形式做的 CFD 模拟三维流场图来向学生说明不同的建 筑布局对小区冬、夏季风环境的影响。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授课教师黄泽元的方法是,教 师采取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讲授基本原理和知识, 并且引导学生就一些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讨论, 采取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学生主 讲 12 学时,将一部分理论课内容交给学生去做 PPT,由学生讲解, 老师听课、参与提问并进行讨论。 《康复功能评定学》授课教师胡翔认为,教学改革中的“给 学生问题”部分可以列表印发给学生进行填写,按问题把学生分 成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老师则是通过提示和建议引导学生按照课 第 2 页,共 5 页 本的知识、原理和技能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同时,也可启发学生 发挥创意,进一步丰富教学改革内容。最后,让学生汇报小组讨 论的结果。讨论中,重点启发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 实际情况。同时强调治疗计划的个性化和具体化,必要时还可让 学生进行临床治疗示范。 《人机工程学》授课教师王娈认为,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必须 做到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时间相对容易控制和管理。大课堂上, 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言,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认真听取别人的阐述, 如果有异议,他们会私下交流,这样课堂相对就比较嘈杂,影响 汇报者的情绪。其次,教师配备力求多样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课 堂讨论的过程需要老师的参与和监督。在授课的不同阶段,对应 有相关教师的辅助讲座和教学。在学生汇报阶段,教师要一起听 取学生的调查和分析,给予指导。这不是一个教师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努力。 《国际市场营销学》授课教师朱亚多认为,教学方法改革首 先要加强教改强度和范围。大多数实验性强的专业课都可采用启 发式互动教学,这不仅仅是激发同学们的思维,创新,更重要是 大面积地形成创新教育的环境,让学生尽早、尽快适应这种学习 习惯和氛围。其次,增加教改课程的课时,以使更多的同学在教 改课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减小课堂教学规模,互动式教 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充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互动,能够保 障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以发挥。课堂规模过大对于教改效 第 3 页,共 5 页 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大学物理》授课教师谢柏林的经验是,1、问题驱动性策略。 教师合理而精妙地设置一系列问题,分阶段地布置给学生并给出 少量关键性的提示及查找资源、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的问题既 要符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能 力水平及知识发展。2、情景呈现性策略。将现象的实验再现和模 拟演示带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将客观形象化的自然模型生动地呈 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 他们的科学观察和思维活动。课堂演示后学生概括现象、陈述结 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等环节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3、合作讨论性策略。在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广,实 践课题的过程环节繁杂,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分工协作往往掌 握不了学习内容的要旨,达不到相互的启发和借鉴。所以,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和体现合作与讨论的 环节,通过问题讨论、分组制作、合作实验、课外课题研究等形 式加以推动,在成绩评定方面给以鼓励。 《生物化学》授课教师丁洪波认为,启发讨论式课堂,要求 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完成下列训练项目:1、自我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的训练,包括(1)书写本章节的知识纲要;(2)本章节的知识 与上下章节知识的联系;(3)本章节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 系。2、思维训练,包括(1)本章节内在的逻辑思维线路;(2) 尝试把其他课程/学科(包括文史哲)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到生物化 第 4 页,共 5 页 学的学习中;(3)尝试把生物化学的学习思维方法运用到其他课 程中去。 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受邀来我校讲学,同时在生物与制 药工程学院做了听课指导。在听课意见反馈会上,从以下几个方 面肯定了《生物化学》的教改效果和教学特色:第一、授课教师 讲课有激情,师生处于陶醉、兴奋的主动学习状态。而激情来源 于对学生的热爱,有激情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讲课有 逻辑,能站在某一制高点上讲出课程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独特的概 念。第三、启发式教育,一种真正引导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 不是简单地问一个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总体上,学生对本次教改非常欢迎。学生普遍反映,新的教 学模式,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收获很多,摆脱了以往繁琐的死 记硬背。在懂得原理的前提下,只要学会灵活运用资料与课本, 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国家教学名师王金发教授来我校讲学时曾指出,真正的课堂 是建构有生命的课堂,要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如通过故 事讲道理,通过哲理谈科学,通过趣味调侃,通过回味引导。课 堂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可以是,70%的科学知识,30%的调味品。 教学是责任、教学更是艺术。教师要求有博学的素质,能传承文 化与创新、能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能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 之中。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