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113434112475.docx&filename=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docx
附件 2 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权 重 二级 指标 位势 权 重 政策 规模 效益 2、纳入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年度工作计划 50 3、支持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 40 4、支持集群建设的工作推进体系 60 5、公共服务能力 50 6、创新创业活动 50 7、营业收入* 40 8、实际上缴税费总额* 20 9、集群企业总数* 20 10、集群人员总数* 20 11、产值净利润率 50 12、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50 1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20 1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 30 15、人均拥有知识产权数 30 16、当年形成标准数 20 35 30 产业 创新 50 20 集群 50 1、纳入省级政府或部门产业发展规划 40 环境 社会 权重 40 发展 20 三级指标 35 培育 17、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 60 18、在孵企业数* 40 19、研发机构数* 40 20、创新服务机构数* 30 21、产业联盟组织数* 30 22、金融服务机构数* 60 23、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 40 35 创新 30 技术 40 服务 金融 25 标“*”者为已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火炬统计的统计项,其余定量指标由统计项 计算可得。 指标说明: 1、纳入省级政府或部门产业发展规划 集群建设已经成为省级政府(或其组成部门、直属单位) 经济社会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纳入区域或产业发展规 划。 2、纳入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年度工作计划 集群建设已经成为地市级政府或国家高新区的发展重 点,并纳入评价年度工作计划。 3、支持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 围绕集群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包 括政府采购、土地保障、创新创业、产业链拓展等。 4、支持集群建设的工作推进体系 建立了省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推进、地市级科技主 管部门或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建设推进的工作体系,并有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建设实施单位。 5、公共服务能力 集群所在区域的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主要包括教育、 卫生、交通、休闲、社区等。 6、创新创业活动 与集群发展相关联的创新创业活动规模与频次。主要包 括会议展览、人才培训、双创赛事等。 7、营业收入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千元)。 8、实际上缴税费总额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上缴税费额的总和(千 元)。 9、集群企业总数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数量的总和(家)。 10、集群人员总数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就业人员数量的总和(人)。 11、产值净利润率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净利润占工业总产值的 比值(%)。 12、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以评价年度为基准,近两年集群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 值(%)。计算方法: 1 yt yt1 yt1 yt2 100% 。其中 y:年度 2 yt1 yt2 营业收入;t:评价年度。 1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集群企业总 数的比值(%)。 1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营 业收入的比值(%)。 15、人均拥有知识产权数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与集群人 员总数的比值(项/人)。知识产权包括拥有的有效发明专 利、境外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 种等。 16、当年形成标准数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当年独立承担或参与制定的国 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量(项)。 17、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经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 家备案众创空间总数(个)。 18、在孵企业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数(家)。 19、研发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研发机构的总数(个),包括各类 大学、研究院所、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院 士工作站、外资研发机构等。 20、创新服务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总数(个),包括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产品检 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 21、产业联盟组织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产业联盟组织的总数(个),包括产业 联盟、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协会、产业理事会等。 22、金融服务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金融服务机构的总数(个),包括创业 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金融服务机 构等。 23、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的总额(千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