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名单.xls
附件3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复旦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潘伟杰、郭建、侯健、王蔚、史大晓、涂云新 复旦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德业双修的卓越师范生开放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童世骏、周傲英、雷启立、丁旵明、周忠良、吴 华东师范大学 成领、吴薇、周彬、刘俭珍 3 上海师范大学 砥砺求索35年——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 卢家楣、刘伟、贺雯、王俊山、陈宁 上海师范大学 4 复旦大学 卓越为公:政治学高峰学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周旺、陈志敏、郑宇、郑磊、郑长忠、 扶松茂、沈逸、李辉、张骥、方明 复旦大学 5 同济大学 学术与职业高度统一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 践 陈以一、赵宪忠、张伟平、杨坪、陈素文、 陈清军、阮欣、钱建固、单伽锃、武贵 同济大学 6 华东理工大学 以ABET认证为契机 提升化工高等教育质量 增强中国模 式自信 辛忠、郭旭虹、司忠业、赫崇衡、许志美、 徐益升、徐菊美、乐清华、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交叉复合型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奚立峰、陈璐、郭为忠、邵华、盛鑫军、 王彤、姚振强、顾希垚、吴艳琼、徐凯 上海交通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以“交叉-融合”为导向,创建IEEE试点班,探索大电类 毛军发、王新兵、俞勇、程帆、高晓沨、 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少远、马艺馨、高怡祯 上海交通大学 9 上海财经大学 智能化环境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 上海财经大学 10 同济大学 深度变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 新与实践 乐云、马国丰、李永奎、何清华、胡毅、 阮青松、郑弦、刘明强 同济大学 11 复旦大学 基于健康中国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汪玲、桂永浩、钱睿哲、吴海鸣、金力、 葛均波、袁正宏、陆昉、包江波、尤小芳 复旦大学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 “经验到理论,传承与创新”之沿革——中医推拿教育 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房敏、严隽陶、沈国权、龚利、赵毅、孙武权、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琴明、李征宇、刘鲲鹏、冯燕华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上 沙军、忻平、张智强、胡宝国、姜峰、刘淑慧、 海中医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 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 曹荣瑞、曹文泽、李江、宗爱东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实践 14 复旦大学 面向学习需求和质量提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 索 刘承功、徐蓉、顾钰民、肖巍、杜艳华、 高国希、刘学礼、张济琳、王涛、张奇峰 复旦大学 15 复旦大学 二十年磨一剑—以古代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世界古代文明 课程体系建设 黄洋、张巍、吴晓群、夏洞奇、欧阳晓莉、 刘震、郑方磊、王忠孝、冼若冰 复旦大学 16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德业兼修的“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 杨力、姜智彬、王会花、金慧、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17 复旦大学 有根、有魂、有效——创建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体 系 许宁生、秦绍德、蔡达峰、孙向晨、吴晓明、徐 复旦大学 雷、王德峰、彭裕文、徐瑾、徐珂 18 上海交通大学 全链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林忠钦、朱健、付宇卓、赵旭、方曦、林立涛、 上海交通大学 张志刚、俞勇、曹其新、田夏 19 上海理工大学 “三结合、三递进、三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 探索与实践 吴松、孙跃东、宇振盛、郝润科、朱坚民、 牛翔宇、李臣学、黄志强、李川、吴满琳 20 上海大学 绿色·共享·安全的智慧实验室建设与精细化管理,为 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吴明红、楚丹琪、高洪皓、许华虎、耿在斌、李 上海大学、上海上大海润信息系统有限 凯、花永盛、王彬、张义邴、陈新 公司、上海彩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1 上海音乐学院 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俞丽拿、廖昌永、吴强、李坚、徐惟聆、 方琼、陈春园、唐哲、唐俊乔、郁音嘉 上海音乐学院 22 上海交通大学 深化医教协同,校院联动构建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 才培养体系 陈国强、郭晓奎、胡翊群、钮晓音、邵莉、 唐华、梅文瀚、朱海燕、郁松、苏懿 上海交通大学 23 华东师范大学 以“五个一百”为抓手,创新育人模式,培养未来教育 引领者 袁振国、汪海萍、韩春红、黄瑾、沈玉顺、 沈晔、杨光富、代蕊华、周彬、柯政 华东师范大学 24 东华大学 构建艺术与工科专业共生发展命运体,多维协同培育国 际化时尚创意设计人才 李俊、周洪雷、王朝晖、于晓坤、肖平、 夏雅琴、李敏、张向辉、汪芳、彭波 东华大学 25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核心能力素养SCIL九要素模型的卓越教师培养—— 十年实践与创新 柯勤飞、高湘萍、陈宇飞、卓德保、张益、 王龚、王健、夏人青、蒋成香、纪昌和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6 上海大学 为大时代 开大课程 育大学生——“大国方略”系列课 探索与实践 顾晓英、顾骏、聂永有、刘寅斌、忻平、 李友梅、许春明、王海松、狄其安、肖俊杰 2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基于“矩阵式”校企多维协同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与实践 夏建国、鲁嘉华、沈勤、易丽、徐阳、方宇、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蓓、冯洁、金峥杰 28 上海戏剧学院 以培养有情怀的剧作家为己任——编剧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创新 陆军、叶长海、孙惠柱、姚扣根、孙祖平、 黄溪、刘艳卉、赵韫颖、刘庆、徐煜 上海戏剧学院 29 上海体育学院 对接国家体育教育改革需求,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体育人 才—中乒院教育创新实践 施之皓、任杰、李汶凯、章建成、王艳、 佘竞妍、李楠、顾楠、肖毅、朱玲 上海体育学院 30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顶级香精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肖作兵、王化田、易封萍、王伟、冯涛、 张洁、牛云蔚、俞根发、许建营、吴关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1 同济大学 基于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的输出型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体 系 伍江、李风亭、黄一如、黄宏伟、廖振良、 李振宇、周俭、谭洪卫、王信、叶为民 同济大学 32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 索与实践 唐海燕、顾晓敏、赵迎春、张志谦、王品玲、邵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军、王楚明、许文新、贾莉莉、许伟 33 上海电力学院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培养祖国最需要的复合型新电力人 符杨、韦钢、唐忠、高亮、薛花、何西培、 朱兰、吴文军、诸俊、王忠华 上海电力学院 34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领域“大类招生、平台培养、特色发展”人才 培养新体系的创立与实践 李少远、张峰、高怡祯、张焰、邹卫文、 黄林鹏、周越、王祉月 上海交通大学 35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 上海财经大学 36 上海开放大学 沟通衔接各类教育,创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上海 市学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袁雯、王宏、孙耀庭、薛伟、王晓军、郭翠、严 上海开放大学 宁、周晶晶、唐楚杰、慈龙玉 37 上海交通大学 立德树人:构建价值引领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相结合的 “一体多维”思政课教学模式 姜斯宪、朱健、黄伟力、洪梅、陈鹏、陈锡喜、 上海交通大学 施索华、王岩、陈华栋、史宏波 38 华东师范大学 打造活力校园 提升健康素养---普通大学生公共体育俱 乐部个性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汪晓赞、李世昌、李群、倪刚、尹志华、 梁志勤、邵名丽、陈泷、虞轶群、杨伟堂 39 上海电机学院 智能制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杨若凡、史铭之、陈国初、王廷军、刘晓保、刘 上海电机学院 军、刘俊、何倩、李晓军、刘智英 上海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0 华东理工大学 树立OBE理念,构建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黄婕、倪炜、沈文君、司忠业、耿胥、栾伟玲、 华东理工大学 姚磊、邓自洋、胡兵、郑东 41 上海理工大学 构建“六位一体”学士导师制全员育人模式 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促进材料 杨俊和、冯慧春、蒲莹莹、牛翔宇、王平、 刘芳、王新学、沈悦、施冰心 上海理工大学 42 同济大学 基于文化与技术整合的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及传承特型人 才培养体系 常青、周俭、戴仕炳、张鹏、邵甬、韩锋、 陆地、李浈、王红军、汤众 同济大学 43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十年探索 丁光宏、郑方贤、徐宏波、王阳、朱晓超、 宋可即、游畅、何鑫、黄晓平、陈昶安 复旦大学 44 上海财经大学 以“国际化”为抓手,培养一流的财经法律人才 郑少华、周杰普、葛伟军、胡凌、徐继强 上海财经大学 45 上海交通大学 对接国家需求,培育行业情怀,构建材料工程专业硕士 全过程合力育人新体系 王敏、李明、王俊、单爱党、王国祥、朱君、徐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 亦斌、蔡艳、谢尉慧、叶定剑 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6 东华大学 材料类专业人才多维度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美芳、马敬红、吴文华、王燕萍、韩克清、张 东华大学 青红、戴蓉、张清华、龚静华、丁怡 47 同济大学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联动改革课程内涵,构建多元化学 习模式 杨志强、龚沛曾、朱君波、丛培盛、李湘梅、高 同济大学 枚、肖杨、孙丽君 48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类创新人才“一结三促”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坚民、钱炜、施小明、李郝林、吴恩启、 范开国、王新华、孙涛、孙福佳、朱文博 4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聂清、金泉、沈克华、舒红、龙江、章丽群、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伟、张琳、王磊 50 东华大学 互联网+ 创新创业决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宋福根、张科静、董平军、马彪、晏爱敏、 王扶东、魏红芹、黄基诞、曹文斌 东华大学 5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执业能力驱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婉丽、殷枫、程安林、张天舒、王如燕、 李琳、鲁瑛均、吴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52 复旦大学 为培养一流数学专业人才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 楼红卫、应坚刚、姚一隽、王志强、杨翎 践 复旦大学 53 复旦大学 创新驱动,开启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演示实验 教学新模式 复旦大学 吕景林、乐永康、冀敏、魏心源、白翠琴、 岑剡、李爱萍 上海理工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54 上海大学 依托数学实践工作站构建大学中学数学素养培育的立交 桥 王卿文、丛玉豪、杨建生、姚奕荣、王远弟、何 上海大学 幼桦、许新建、应时辉、吴强、刘爱国 55 上海交通大学 铺设高端人才成长双通道:创建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教 学“1+2+3”人才培养新体系 彭青龙、陶庆、王同顺、郭鸿杰、都岚岚、 朱一凡、张鸿刚、吴宝华 56 复旦大学 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哲学全球化——复旦大学中 国哲学英文硕士项目 白彤东、才清华、张子立、Benoit Vermander、 复旦大学 李天纲、刘宇光、陈佳、Eberhard Guhe、 于明志、徐波 57 上海财经大学 培植“双创”生态,推进国家财经素质教育和“服务+” 刘兰娟、刘志阳、朱红军、应望江、陈红梅、彭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 创新人才培养 曦、江晓东、李怡文、杨丹、徐颖 行 58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叶青、唐波、王月明、刘宪权、洪冬英、吴弘、 华东政法大学 李伟芳 59 上海海事大学 中外合作培养航运物流高端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施欣、顾伟红、胡方方、马硕、陆梦 上海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 60 上海海洋大学 远洋渔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陈新军、钱卫国、沙锋、邹晓荣、宋利明、 许柳雄、易倩、杨光辉、唐文华、黄宝善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总公司、上海 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61 上海政法学院 发挥中国上合基地优势,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 系 刘晓红、王丽华、石其宝、袁胜育、戴元光、胡 上海政法学院 戎恩、汪伟民、欧阳美和、杨华、刘宪 62 上海交通大学 覆盖卓越法科人才培养全周期过程“专精特色”课堂立 体化改革模 杨力、季卫东、王先林、徐向华、刘永沛、 吴越、蒋宏、董明 上海交通大学 63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 革与实践 周傲英、唐玉光、华春燕、陈佳、张文、 马爱民、李海生、刘勇、肖李敏、李坤 华东师范大学 64 复旦大学 大气化学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探索-中欧大气化 陈建民、杨新、张士成 学研修班教学实践 65 同济大学 面向学科发展与信息技术进步的环境实验教学持续提升 体系 徐竟成、刘佳、盛力、刘涛、张娴、施鼎方、沈 同济大学 洪、唐贤春、陈玲、陈皓 66 同济大学 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轨道交通工程创新人才“三阶” 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顺华、叶霞飞、肖军华、王治、洪玲、白玉、 同济大学 王炳龙、宫全美、许玉德、周宇 67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新工科教育理念,本研卓越创新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周岱、陈锦剑、王建华、滕念管、董石麟、 黄真、孙健、陶昉敏、周香莲、朱本华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68 东华大学 协同•融合•创新:工程硕士“三全程”培养模式改革与 实践 舒慧生、俞昊、骆轶姝、陆嵘、丁明利、 徐广标、张清华、徐效丽、单丹、张翔 东华大学 6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BET能力要求与过程化管理的本科人才质量保障体 系 郑刚、Kwee-Yan Teh、黄佩森、陈谦斌、 杨艳春、缪瑛艳 上海交通大学 70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综合能力提升的卓越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何积丰、姜宁康、王长波、赵慧、朱惠彪、 曹桂涛、全红艳、郭建、毛宏燕、李恒超 华东师范大学 7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汽车类本科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王岩松、陈浩、罗素云、郭辉、马其华、 刘新田、马建立、邢彦锋、黄孝慈、张缓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72 上海理工大学 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点面结合、科教 协同、双向循环 庄松林、彭滟、朱亦鸣、谢静雅、谷付星、 郑继红、孙伟卿、徐伯庆 上海理工大学 73 上海交通大学 充分发挥国际大师效应,培养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俞勇、汪小帆、李冰、John Hopcroft、梁阿磊 、翁惠玉、洪梅、汪燕、范文芳、吴海燕 上海交通大学 74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能源动力类基础课程国际化教学体系与特色化教学 平台 杜朝辉、吴静怡、王丽伟、王平阳、黄永华、章 上海交通大学 俊良、赵长颖、欧阳华、李勇、洪芳军 75 上海大学 面向一流计算机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沈云付、李卫民、张博锋、李青、沈文枫、 彭俊杰、李晓强、钱文馨、沈俊、陈小鸥 上海大学 76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一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潘煜、王风华、李茜、范徵、苏宗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77 上海师范大学 专业素养与人文气质并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兼具的 经济类人才培养 茆训诚、刘江会、李刚、王周伟、林燕、 黄国妍、鲍晓晔、李慧、李国、胡春燕 上海师范大学 78 海军军医大学 基于北斗的核化生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综合训练模式 、器材创新与实践 刘晓荣、刘斌、张鹭鹭、陈国良、顾洪、 齐亮、刘文宝、吴耀民、陈千、刘源 海军军医大学 79 上海交通大学 多重并举的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 周林、唐宁玉、张晓丽、钱军辉、郑兴山、 康聪娟、汪海徽、史苗、辛玉芳 上海交通大学 80 复旦大学 我国量化交易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陈学彬、张金清、刘庆富、蒋祥林、宋军 复旦大学 81 华东理工大学 面向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管理科学 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范体军、常香云、李英、齐国友、夏卫红、 程岩、李淑霞、刘建香、李琳、吴一帆 华东理工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82 复旦大学 创新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构筑多功能示范基地 钱睿哲、汤其群、左伋、程训佳、严钰锋、 刘晔、刘雯、梁进、邵红霞、陆超 83 复旦大学 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何纳、汪玲、何更生、陈文、葛慧、姜庆五、周 复旦大学 志俊、陈兆君、谢静波、包江波 84 复旦大学 基于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胡雁、汪玲、王君俏、包江波、夏海鸥、 卢洪洲、梁燕、徐建鸣、蒋红、陈文 复旦大学 85 复旦大学 以遗传学科学思想为核心,三维一体的遗传学人才培养 模式的创新实践 吴燕华、乔守怡、皮妍、林娟、卢大儒、郭滨 复旦大学 86 上海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黄金分割教学模式、闭路反馈评价系统”的 研究与实践 董占海、袁晓忠、李铜忠、王宇兴、高景 上海交通大学 87 上海交通大学 以强化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与实践 陈峰、张雪洪、蒋群、张霞、曹阳、丛峰松、何 上海交通大学 丽明、谭晶、秦敏君、林志新 88 同济大学 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育人 张伟平、赵宪忠、张艳丽、严长征、石雪珺、陈 同济大学 建兵、孙利民、熊海贝、张雨、苏静 89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宋宝儒、吴沛东、刘文、王永章、郭根、 张冬冬、陈敏俐、经晓峰、常小勇、苏勇 90 复旦大学 建构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解疑释惑 高国希、张奇峰、徐蓉、陈果、张会峰、 价值引领的创新探索 张晓燕、董雅华、潘伟杰、王贤卿、王艳 91 同济大学 “立体T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娄永琪、马谨、杨皓、范斐、张雪青、孙效华、 同济大学 徐江、丁峻峰、王丹妮、蒋丹 92 上海师范大学 卅年磨一剑——以强化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引领 的抗战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苏智良、吴俊范、姚霏、蒋杰、高红霞、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 陈丽菲、岳钦韬、周育民、薛理禹 93 复旦大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质量标准与测评体 系的构建与实践 季佩英、徐雷、范劲松、范烨、周向峰、吴晶、 复旦大学 宋梅、肖英、景志剑 94 华东师范大学 “1+1+1”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魏劭农、朱小明、倪志琪、戴云亭、陈澜、 陈金明、王锋、江宏庆、魏勇、陈文皓 95 华东师范大学 学者型中文专业师范生培养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2007—2017) 谭帆、朱国华、吕志峰、徐默凡、文贵良、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 、刘阳、凤媛、王志、徐燕婷 复旦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96 华东师范大学 能力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建设 朱晓映、周小勇、魏葆霖、王珏、苏俊玲、 严文庆、桑紫林、陈家刚 华东师范大学 97 上海大学 以大类招生为突破口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叶志明、陈方泉、叶红、辛明军、顾晓英、 张基涛、何幼桦、王光东、林海霞、黄欢 上海大学 98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型大学三位一体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雷启立、王玉琼、王晓红、艾东升、黄欣、 林德龙、徐幻、周珏 华东师范大学 99 复旦大学 立德、立学、立能:教师教学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陆昉、王颖、丁妍、蒋玉龙、范慧慧、曾勇、乔 复旦大学 守怡、张成洪、张双利、程能能 100 上海理工大学 以“三个面向”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创新实践 孙跃东、姚俭、宇振盛、李琴、朱坚民、 马晓婷、沈建琪、徐伯庆、宋丹萍、徐琳 101 华东师范大学 立德树人新途径:现代大学书院制创新师范生培养的实 践探索 王建磐、吴薇、杨艳红、苏振兴、王和、李桦、 华东师范大学 黄虞婷、沙炜娟、王莉萍 102 华东师范大学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心理学创新人才训练 和孵化梯次体系 郭秀艳、李林、王岩、郑丽、李先春、刘晓陵、 华东师范大学 王艳梅、李凌、张亚飞、朱腊梅 103 上海公安学院 凸显“德智体”特色的警察职业体能课程改革与教学实 践(本科) 冯玉梁、张军、章闻、方奇应、朱斌翔、 张景超、施展、周厚建、陈晓、何叶鑫 104 上海交通大学 “三基双促多模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 施 高捷、邢磊、梁竹梅、王竹筠、谢艳梅、马莹、 上海交通大学 邢海娜、邢雯婷、邱意弘、林志新 105 上海商学院 上海商学院“四者”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实践 朱国宏、陈敏、杨荣昌、熊平安、侯立玉、 王庆辉、刘晋波、许瑛瑛、虞玉华、张冰 上海商学院 106 华东政法大学 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创新与实践 唐波、刘宪权、洪冬英、金可可 华东政法大学 1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OBE体系架构与实践 鲁嘉华、匡江红、方宇、谢红、饶品华、顾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李霞、缪琳、张航、顾嘉 10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环境育人“大课堂”的探索与实 践 吴旦、张安胜、徐国权、沈丽丹、吴刚、姚仁忠 上海交通大学 、蒋宏、刘宇空、苏卓君、沈宏兴 109 复旦大学 贴近审判的司法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章武生、王志强、杜宇、杨严炎、熊浩、 张永彬、班天可、金绍奇、成谦、丁朋超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公安学院 复旦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10 华东师范大学 学做人师:上海地方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创新与实践 梅兵、黄健、胡国勇、童康、陈昌来、张斌、徐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雄伟、苟健 111 上海师范大学 创新驱动,能力为本--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成功实践 惠中、丁炜、叶勤、钟文芳、沈嘉祺、李学斌、 上海师范大学 吴忠豪、杨庆余 112 上海政法学院 应用型人民调解、社区矫正专业人才“零距离”交替化 培养模式探索 关保英、杨向东、张西恒、侯怀霞、蔡一军、张 上海政法学院 进德、武玉红、李光勇、孙哲 113 复旦大学 对分课堂:促进主动学习、变革传统课堂的本土教学模 式创新与实践 张学新、刘明秋、陈侃、陈瑞丰、何玲、 张榉文、何坚、高山川、杨锦绵 114 上海建桥学院 “卓越建桥”引领改革发展 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 周健儿、陈洁、周荣玲、李小波、朱霞、李平、 上海建桥学院 养质量 张巍、刘立华、徐磊、徐皓刚 115 同济大学 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建筑规划景观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改革 黄一如、李振宇、吴长福、孙彤宇、王一、 耿慧志、金云峰、姚栋、贺永、冯昕 同济大学 11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业导师贯穿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十年实践及 全校推广 谢华清、徐海萍、于伟、邴乃慈、朱路平、 解丽丽、刘慧娟、黎阳、王利军、王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17 同济大学 基于个性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 践 赵宪忠、熊海贝、张伟平、陈清军、顾祥林、阮 同济大学 欣、钱建固、刘春彦、单伽锃、苏静 118 华东理工大学 多方位构建系统性、创新性和工程化的高分子科学理论 和实践课程体系 庄启昕、唐颂超、李欣欣、钱军、张德震、 滕鑫、周权、刘小云 华东理工大学 119 上海交通大学 借鉴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之探索与 实践 俞进、钟圣怡、欧亚飞、牛一帅、袁怡佳、 邵凌翾、陆佳亮、魏光华、李真珍、高晓楠 上海交通大学 1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OBE教育理念引领下民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何法江、史健勇、姚红光、匡江红、贾慈力、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旭、李程、顾莹、陆文华、虞蓉 121 东华大学 面向产业升级的纺织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 践 郭建生、邱夷平、王府梅、王璐、章倩、沈为、 东华大学 劳继红、关国平、张瑞云、袁海源 122 同济大学 服务国家战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 彭震伟、耿慧志、张尚武、栾峰、李京生、 杨贵庆、张立 同济大学 123 上海海洋大学 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 与实践 包海蓉、金银哲、谢晶、王锡昌、王易芬、 李燕、卢瑛、刘克海、陶宁萍、邱伟强 上海海洋大学 复旦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24 华东理工大学 依托一流团队,聚集精品资源,开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 向的课程建设之路 彭昌军、刘洪来、尚亚卓、熊焰、胡军、 徐首红、胡英 125 上海大学 “互联网+”土木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叶志明、汪德江、朱杰江、陈玲俐、姚文娟、杨 上海大学 骁、张孟喜、欧阳煜、刘绍峰、杜晓庆 126 同济大学 国际学科竞赛牵引航空卓越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李岩、沈海军、李军、袁国青、朱延娟、 金哲岩、董国华、陈硕、温建明、范武 同济大学 127 上海大学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 践 王小静、刘丽兰、蔡红霞、沈南燕、李静、 田应仲、汪地、杨浩、傅燕鸣、李桂琴 上海大学 128 上海大学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挑战性课程项目教学模式 彭章友、张之江、方勇、冯玉田、王瑞、 胡乾源、陆小锋、方针、陆亨立、王廷云 上海大学 129 复旦大学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技术大类本科数学课程体系建 设与实践 阚海斌、赵一鸣、谢锡麟、张巍、张建国、 章忠志、孙未未、吴永辉、倪卫明、冯辉 复旦大学 130 上海电机学院 十年磨一剑——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 培养探索与实践 于忠海、辛绍杰、黄金、刘加亮、张晓峰、 张晓青、邵兵、侯培红、李荣斌、尚海龙 上海电机学院 13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带着想法来,获得成果走”——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 钱平、吴梦初、宗剑、孙国琴、胡婷、徐兵、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文蓓、陈岚、丁肇红、马向华 132 上海海洋大学 以人工智能鱼为抓手探索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创新 实践 袁红春、杨蒙召、周应祺、谢霞冰、孔祥洪、钱 上海海洋大学 卫国、鲍宝龙、张帆、康吟 133 东华大学 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本硕博先进制造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与实践 李蓓智、杨建国、王庆霞、项前、周亚勤、 吕志军、闫如忠、庞静珠、吴喜如、陈晓川 134 华东理工大学 课内外融合的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 究与实践 郭卫斌、王占全、罗勇军、何高奇、虞慧群、李 华东理工大学 建华、杨建国、赵敏 135 同济大学 多方协同,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国际顶级汽车产业卓越创 新人才培养体系 杨志刚、贾青、李彦龙 136 华东理工大学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侍洪波、刘漫丹、孙自强、王华忠、孙京诰、顾 华东理工大学 幸生、叶西宁、谭帅 137 上海电力学院 开展四维度培养,践行三层次教学,全面提升大学生编 程思维和能力 顾春华、陈章进、叶文珺、高枚、陈莲君、 文欣秀、黄小瑜、闫红漫、王淮亭、胡庆春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 上海建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 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华 东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38 上海理工大学 “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开展大学生人 才培养的机制与实践 张华、武卫东、程旺、赵志军、刘业凤、 祁影霞、王子龙、赵明、陆威、陈曦 上海理工大学 139 上海海事大学 基于《微机》类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与 成效 王天真、张秋荣、薛士龙、姚刚、虞旦、 刘以建、陈巨涛、郭燚、燕存良、高迪驹 上海海事大学 140 上海师范大学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的共建共享立体创新平台 高建华、陈志云、夏耘、徐方勤 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 工大学、上海建桥学院 141 同济大学 “仿工厂”——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电子工程专 业的探索与成效 陈明、王玉、于颖、张文娟、冯晓 同济大学 142 上海大学 国际视野 本土行动 中外学生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探 索与实践 龚思怡、胡笑寒、方慧、吕康娟、徐晓红、 顾海悦、刘红霞、毛雅萍、孟瑞琼 上海大学 143 上海财经大学 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姚玲珍、郑少华、应望江、曹黎娟、朱红军、张 上海财经大学 锦华、钱淑萍、林芳、吴云香、郑策 144 上海海关学院 基于世界海关组织标准的海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 践 陈晖、王菲易、胡蓉、高翔、程海东 上海海关学院 145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会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与探索 顾晓敏、解丹阳、汪生才、陈志军、张玉、 郭大伟、孙佩骏、胡萍、王燕、涂丽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46 上海海事大学 基于PDP和胜任力的三类型航运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瞿群臻、劳知雷、魏忠、曲林迟、汪传旭、 张芳芳、高涛、卢长利、姚荻琳 上海海事大学 147 上海交通大学 服务需求,对接行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项 目培养体系建设 冯芸、吴文锋、唐宗明、张晓丽、宋月琴 上海交通大学 148 复旦大学 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沟通的探索:中国与比较公共管 理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 敬乂嘉、张平、Evan Berman、Graham Hassall 复旦大学 14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创新实践 史健勇、汪泓、孟勇、刘颖、李义敏、鄢雪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王静、康博宇 150 上海财经大学 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探索 刘小兵、樊丽明、姚玲珍、温娇秀、张锦华 15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模式推广 上海财经大学 邵军、邵丽丽、林振兴、杜莉、张奇峰、曹中、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王丹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52 上海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熊励、戴德宝、钱颖、邹宗峰、李勤、朱宏涛、 上海大学 与实践路径 徐学良、于晓宇、刘寅斌、王宁 153 华东师范大学 具有初步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 郑伟安、吴述金、张日权、金丽君、周迎春、许 华东师范大学 忠好、孙蕾、贺思辉、毕俊娜、徐方军 154 华东师范大学 创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MBA实践训练体系 蓝发钦、杨勇、欧丽慧、杨蓉、王红岩 华东师范大学 155 上海海事大学 服务“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的航运管理特色专业 教学改革与实践 殷明、王学锋、孙明、陈扬、朱墨、章强、 陈舜、万征、陈莉、郑剑 上海海事大学 156 上海财经大学 供需双方无缝对接目标下金融硕士培养的创新模式探索 与实践 王能、刘莉亚、柳永明、李曜、陈选娟 上海财经大学 157 同济大学 面向科学素养教育的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 践——以大学物理为例 羊亚平、王祖源、方恺、赵敏、顾牡、吴天刚、 同济大学 倪晨、倪忠强、张睿、宋志怀 158 上海交通大学 创新能力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志愿、沈国芳、冯希平、郑家伟、张建中、朱 上海交通大学 亚琴、张丽莉、曹霞、孙韫、张伟 159 上海中医药大学 虚实结合,梯度联通,中药新药创新研究实验教学课程 群的构建与实践 张彤、可燕、王冰、丁越、李俊松、李福凤、沈 上海中医药大学 岚、侯剑伟、干仲元、洪芳 160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4"国际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 邵莉、李卫平、胡翊群、陈芳源、郦忆、陆勤、 上海交通大学 践 周密、王婷 161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两校区办学的“五位二体、三阶递进”的创新实践 体系的构建和理论探索 张文清、徐志珍、夏玮、王燕、胡坪、徐首红、 华东理工大学 蔡良珍、孙学芹、刘金库 162 华东师范大学 系统设计,构建“多维融合”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刘敏、余柏蒗、王军、吴健平、徐建华、李治洪 华东师范大学 、唐曦、吕红华、张昆 163 海军军医大学 把关爱镶嵌在学生的灵魂里—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 品质培养的系列研究 姜安丽、刘霖、于海容、沈洁、张静、叶旭春、 海军军医大学 李芳芳、吴菁、高晨晨、刘于皛 164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机制改革探索 童善保、殷卫海、莫亮金、沈琴、古宏晨、 梁培基、赵俊、魏勋斌、邵志峰、杨国源 165 华东理工大学 智能型、个性化、多层次高等数学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 践 殷锡鸣、江志松、李红英、苏纯洁、杨勤民、陆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应 海湖、孙玉芹、安玉莲、贺秀霞、朱焱 用技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66 复旦大学 强化医学人文,构建新时期医学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阎作勤、高虹、杨震、陈华、石虹、钱睿哲、黄 复旦大学 一沁、白浩鸣、郑玉英、祝墡珠 167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陈火英、龚强、左开井、张荻、刘杨、周选围、 上海交通大学 葛海燕、蔡润、唐克轩、张利达 168 上海财经大学 创新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周勇、吴纯杰、李涛、陈艳、黄涛、尤进红、姚 上海财经大学 黎明 169 同济大学 灾难医学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刘中民、赵中辛、陈雁西、罗轶玮、徐增光、李 同济大学 静、白建文、王瑛、韩庆辉、李昕 170 复旦大学 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体 系建设 汤其群、钱睿哲、程训佳、左伋、刘晔 复旦大学 171 上海理工大学 打造大学数学创新型优秀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张卫国、刘锡平、章国庆、魏连鑫、贾高、 宇振盛、刘凌 上海理工大学 172 上海健康医学院 突出全科医学特色的临床医学早临床教学体系建设 蔡巧玲、叶熊、唐红梅、高静、李晨蕾、徐婷、 上海健康医学院 杜望春、于波 173 海军军医大学 大学生学习风格现状与教学对策 鲁娟、刘斌、张殿勇、谢长勇、黄天慧、孟萌萌 海军军医大学 、倪海莱、邱慧颖、陈海燕、钟懿隽 174 上海交通大学 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数学实验课程”深化 和改革 乐经良、陈贤峰、刘小军、黄建国、咸进国 175 海军军医大学 基于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 践 孙颖浩、刘斌、姜北、刘文庸、蔡行健、万辉、 海军军医大学 郝璐、黄鹏飞、马砥、关默 176 上海中医药大学 立体化中药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杨柏灿、何文忠、祝建龙、王又闻、晋永、陆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娟、蒋建伟、周华、陶建生 科技大学 177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同向同行、融合融通——医学院校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 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张智强、张黎声、朱惠蓉、舒静、陈怡、 陶思亮、尚力、文小平、刘庆宇 17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365青年成长计划”——地方高校思 张艳萍、袁翔、牛亏环、王真、陈雷、杨雪、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静、王晓琳、陈静、张化 17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艺术设计类专业“艺工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与实践 高瞩、许传宏、李光安、刘珂艳、刘剑伟、 刘小燕、朱翔、吕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80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多语种网络育人平台建设 王静、衣永刚、顾忆青、许宏、陈虹嫣、 王文新、曹羽菲、徐旻、沈贇璐、刘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181 上海音乐学院 国际一流打击乐演奏人才的培养 杨茹文、罗天琪、周雄、褚伟明、Chris Trzcinski、杨怡萍 上海音乐学院、里昂国立高等音乐舞蹈 学院 182 上海大学 依托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促进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陶飞亚、宁镇疆、张寅彭、谢维扬、徐有威、董 上海大学 乃斌、邵炳军、曾军、杨位俭、舒健 183 上海大学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应用 马欢春、谢璞、梁海燕、李晓溪、李敏 上海大学 184 上海戏剧学院 以“文教结合”、“中本贯通”为特色的中国戏曲人才 培养新模式 郭宇、田蔓莎、谷好好、钱惠丽、黄暾炜、 王立军、顾兆琳、张承好、王士杰、刘春友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 院 185 华东政法大学 卓越法律英语人才培养途径与创新:站在国内法律英语 教育前沿的十年实践 屈文生、余素青、沈跃瑛、陈逸琴、王文 华东政法大学 18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一规格 三融合 一把尺”,艺术与设计专业应用型本 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俞振伟、朱玮、朱曦、贡建英、蒋岚、闫金丽、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刘侃、闵洁、徐静、谢晓凌 187 复旦大学 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 张涛甫、张殿元、朱佳、陈良飞、陆柳、陈建云 复旦大学 、廖圣清、章平、顾铮、杨敏 188 上海师范大学 面向卓越教师英语语音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 卜友红、蔡龙权、宋学东、庄木齐、钱敦炜 上海师范大学 189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成果 赵维平、洛秦、陈应时、戴微、于韵菲 上海音乐学院 190 上海戏剧学院 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纪实故事――《纪录片创作》教学 改革与创新 方方、雷雯、廖媌婧、詹新、沙扬、肖湘宁、露 上海戏剧学院、瑞士outreach gmbh公司 西·巴德、杨帆、黄瀛灏、韩真 、上海科技馆、上海电视台 19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目标大学英语教程系列(教材) 束定芳、刘正光、庄智象、徐锦芬 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 大学 192 上海交通大学 创新设计教育提升创新设计能力路线图研究 韩挺、孔繁强、董占勋、李鹏程、苏晓静、 席涛 上海交通大学 193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人才培养 陈沛芹、郭可、严怡宁、向丽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94 华东师范大学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课程综合改革与 实践 邹为诚、金衡山、陈芳、程晓、陈俊松、 桑紫林、杨延宁、高惠蓉、张吉生、侯敏跃 华东师范大学 195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大学高水平声乐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石春轩子、施忠、张薇、邬眉、陆蓉、苏帆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196 复旦大学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建构 陈思和、郜元宝、张新颖、段怀清、栾梅健、张 复旦大学 业松、倪伟、金理 197 上海师范大学 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拓展与创新实践 李照国、朱伊革、卢敏、李志强、王惠萍、 丁大刚、刘霁 198 上海电力学院 “三跨”协同,电力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 养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翁培奋、江晓花、陶莹、肖勇、陈观福、翟永明 上海电力学院、中国电建集团、亚洲开 、Tống Thuỳ Vân、朱群志、徐信艳、淡淑恒 发银行、越南电力大学 199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刘兰娟、朱红军、江晓东、林芳、毛佳韵 200 同济大学 以促进教育各阶段有效衔接和招生制度改革为目标的“ 苗圃计划”探索与实践 廖宗廷、王群、王洋、朱崇志、王伯瑛、王梓力 同济大学 、陈明、陈洁 2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校院协同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吴静怡、付宇卓、丛峰、郑刚、胡洁、刘昭、张 上海交通大学 瑞、吴益锋、朱申敏、王丽伟 202 上海大学 跨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联合大作业平台构建与实践 罗宏杰、丛玉豪、万旺根、彭章友、马欢春、严 上海大学 壮志、曾军、王小静、聂永有、徐学良 20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 刘宇陆、周小理、姜超、李国娟、魏拴成、 特色建构与创新实践 沈伟、徐兵、邱杰、欧阳晶晶、王青 204 华东理工大学 加强信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创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 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张先梅、夏春明、范圣法、骆华锋、乐清华、裴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喆思电子技术有限 小琴、刘冬梅、张正清、房一泉、王源远 公司 205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学生卓越综合素质培养的创新与探索 鲁雄刚、鲁雄刚、张明胜、周华、汤飞龙、 竺丽丽、李真珍、陈维雯、张雯莹、缪园 上海科技大学 206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胜任力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王亚光、杨升荣、孔令体、杨大伟、许敏、 彭志科、唐宁玉、李亚纯、殷卫海、林赫 上海交通大学 207 上海大学 基于知识产权重大问题的同步实战教学法——以“著名 商标制度存废”教学过程为例 陶鑫良、袁真富、许春明、李红、徐静琳、 王勉青、陈琦华、贡小妹、贺斌、詹宏海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08 上海师范大学 构建海内外联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实 践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 俞钢、刘兰英、李稚勇、冯杰、陈晖、陆祺、徐 上海师范大学 红、严一平 209 上海体育学院 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才专门培养新模式—精英运动员 高等教育创新实践 毛丽娟、杨烨、李力、丁海勇、吴瑛、朱学雷、 上海体育学院 赵荣善、陈兰英、李昌炜、赵璨 210 上海电力学院 科研反哺教学—能源电力特色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 改革与实践 徐群杰、李和兴、李巧霞、赖春艳、闵宇霖、刘 上海电力学院 海梅、任平、姚伟峰、范金辰、沈喜训 21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工程导入”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俞涛、王景伟、郑世良、解丽丽、关杰、 白建峰、于伟、高桂兰、李丹、徐玲 212 同济大学 引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校际交流平台 的创建与实践 李国强、熊海贝、何敏娟、沈水明、陈俊岭、武 同济大学 贵、周桂平、李征 213 复旦大学 信号类课程教学新体系在卓越信息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 实践 汪源源、迟楠、吴晓峰、易婷、郭翌、陈赟、周 复旦大学 小林、曾晓洋、杨涛、胡蝶 214 上海电力学院 适应电力行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建设与 实践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 任建兴、郑莆燕、李芳芹、吴懋亮、冯伟忠、沈 限责任公司、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 坤全、陈士良、王军、吴江、仇中柱 司、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谏壁发电厂 215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领域卓越研发工程师的培育创新与实践 褚君浩、刘一清、劳五一、田应洪、丰颖、 石艳玲、刁盛锡 华东师范大学 21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金融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立信海集方”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楚明、程丽萍、黄波、张利兵、张德崴、 王东明、苏振军、陶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东海期货有限 责任公司、上海亦冉投资有限公司 217 上海理工大学 对接行业、共享资源——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建设探索 杨坚争、郝润科、于明亮、赵庚升、项培军、张 上海理工大学 宝明、冯岑明、李森、黄烨 21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基于案例开发及应用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培养体系建 设 奚红妹、龙江、朱龙艳、谢佩洪、郭洪仙、 王朝晖、吴志艳、史楠 219 上海电力学院 大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改 革与实践 孙玉芹、李康弟、谈蓓月、邓化宇、邓芸萍、竺 上海电力学院 筱晶、吴泉军、徐丽、孙园、朱威 220 复旦大学 以临床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循证医学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实 践 王吉耀、施鹏、王小钦、陈世耀、朱畴文、 王艺、张博恒、刘天舒、姜林娣、白浩鸣 复旦大学 2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基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专业分化教育 模式 严隽陶、胡军、褚立希、周强峰、刘晓丹、 吴绪波、万萍、张宏、沈宇弘、姜淑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22 上海外国语大学 从传统课程到国际慕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塑及 应用 张红玲、迟若冰、Steve Kulich、索格飞、 翁立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23 上海戏剧学院 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 陈家年、李海霞、张麟、赵丽、余霄 上海戏剧学院 224 华东师范大学 引领·创新·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汪荣明、黄美旭、陈灵犀、王素斌、华春燕、谭 华东师范大学 与实践 红岩、葛蓓、曹晓颖 225 上海师范大学 广谱施教、实践先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葛卫华、史佳华、韩刚、朱惠军、吴亮、何潇、 上海师范大学 何佳、张慧之 226 上海大学 面向国际学生教育的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以“中国研究 ”全英文项目为载体 郭长刚、曾桂娥、姚喜明、张勇安、刘玉照、聂 上海大学 永有 227 上海理工大学 多元驱动,构建“差别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刘平、金晶、刘宝林、孙跃东、何炉进、田野、 上海理工大学 林佳、王张琦、伏天、王娜 228 上海建桥学院 用新时代雷锋精神构筑思政格局 提升民办高校整体育人 江彦桥、夏雨、陈伟、宋艳华、陈洁、张宁、张 上海建桥学院 针对性有效性 巍、桑正、王邦永、何羽 229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立足“专通雅”,全程全覆盖,课内外联动的民办本科 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 龚春蕾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30 华东师范大学 服务学习视角下“学校-机构-社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与实践 韩晓燕、文军、郭娟、黄晨熹、罗国振、 田兆元、黄燕、安秋玲、吴同、何姗姗 华东师范大学 231 华东理工大学 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 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 罗晓燕、宋恭华、邓卫平、任福正、赵建宏、刘 华东理工大学 宏伟、马红梅、任国宾 232 上海交通大学 立足精品与共享,打造独具特色的自动控制原理优质课 程群 杨明、翁正新、陈彩莲、李少远、杨博、 王冰、王伟、李柠、鲍其莲、赖晓阳 上海交通大学 233 东华大学 融合共享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淑珍、姚洪心、吉余峰、贺卫、顾海峰、 王海侠、李勇、宫汝凯、王满、吴筱菲 东华大学 234 复旦大学 推进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教学共享与实践 刘雯、杨玲、左伋、陈莉、朱顺、郭锋、 王勇波、David Saffen 复旦大学 235 上海师范大学 创新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强 师工程”教师培训项目 张民选、刘晓敏、徐雄伟、夏惠贤、高耀明 上海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36 上海商学院 搭建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大平台,创新高校服务“一 带一路”倡议模式 237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城市化时代的全球城市史教学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 陈恒、洪庆明、李文硕、陆伟芳、戴冰 践 上海师范大学 238 华东政法大学 德法兼修,同向同行:重塑政法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曹文泽、何益忠、赵庆寺、阮博、花勇 华东政法大学 23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四位一体”本科人才质量观的实践探索 陈洁、宋彩萍、严大龙、朱龙艳、郝永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40 上海海事大学 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化平台架构探索与实践 张秋荣、李文佩、唐金良、苏伟、陈满霞 上海海事大学 241 上海海关学院 模块化的复合式涉关法学特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朱秋沅、杨辛、王丽英、娄万锁、吴展 上海海关学院 242 东华大学 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复合材料专业“多元协同”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孙宝忠、韩哲宇、黄朝阳、余木火、潘利剑 东华大学 243 上海理工大学 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践行工科专业课教学过程的 创新模式 王丽慧、黄晨、陈剑波、翁文兵、于国清 上海理工大学 244 上海海洋大学 交叉复合型海洋信息紧缺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 与实践 黄冬梅、贺琪、赵丹枫、王建、何盛琪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 设计研究院、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 中心 245 华东师范大学 双创型嵌入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沈建华、王慈、魏同权、吕钊、贺樑 华东师范大学 246 华东理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惠虎、周邵萍、马新玲、张洪波、涂善东 华东理工大学 24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面向高端制造业的“一平台五要素双驱动”工业工程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胡斌、杨坤、夏志杰、吴莹、李永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48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基于税务师行业背景构建“三级四方”专业实践综合体 探索 杨光焰、赵迎春、王亭、罗秦、闫锐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49 上海大学 建构多元、开放、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培育适应时代 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胡珉、周丽、牟立峰、卞亦文、喻钢 上海大学 贺瑛、陈巍、周德江、何晓明、尹世康 上海商学院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5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科研反哺教学,商科人才数学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 践 刘永辉、朱建明、袁明生、张澍轶、周晓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51 复旦大学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谢启鸿、朱胜林、姚慕生 复旦大学 252 同济大学 知行合一,培育仁心仁术的未来医者—口腔医学贯通型 实践育人体系的改革实践 王佐林、张磊、华咏梅、苏俭生、王鹏 同济大学 253 复旦大学 基于国家重大需求的优秀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与实践 黄国英、周文浩、徐虹、陈超、吴静燕 复旦大学 254 复旦大学 多层次“中国通史”教学体系的构建 章清、戴鞍钢、金光耀、张海英、余蔚 复旦大学 255 上海交通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在线课程的建设与 李康化 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256 上海财经大学 卓越财经新闻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林晖、王学成、张谦、周晓红、唐齐昉 上海财经大学 257 华东理工大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理工特色院校基于 外语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 高攀、颜静兰、杨慧敏、贾卉、华静 华东理工大学 258 同济大学 好机制、好教师、好学生--“三箭齐发”推进试点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顾祥林、黄雨、赵宪忠、熊海贝、黄宏伟 同济大学 259 上海财经大学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通专结合——财经类高校的通识 教育改革与实践 刘兰娟、傅川、江晓东、陈启杰、章忠民 上海财经大学 260 上海财经大学 “举校体制”与上财MBA教育二十六年改革创新 骆玉鼎、薛丽萍、孙铮、戴国强、王少飞 上海财经大学 261 上海海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董玉来、陈艳红、孔维刚、邹晓昇、祝启忠 上海海洋大学 262 华东理工大学 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新探索 徐国民、邱卫东、卢杨、奚建武、叶敏 华东理工大学 263 上海商学院 以法律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与实践 段宝玫、林沈节、刘建民、王红珊、何爱华 上海商学院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64 华东理工大学 大数据背景下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周晓燕、韩骏、吴婷、曾理、叶心明 华东理工大学 265 华东政法大学 构建有效反馈、动态发展、持续提升的法学人才培养新 机制--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群建设 王月明、鲁慧、张丽君、牛敏、顾诗佳 华东政法大学 266 同济大学 基于科教结合与国际协同的研究生全英语研究型设计教 学体系建设 孙彤宇、王一、王桢栋、袁烽、许凯 同济大学 267 东华大学 跨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集团管控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 探索 赵晓康、张科静、马彪、张丹、董平军 东华大学 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以中医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针灸推拿学课程群建设 沈雪勇、赵琛、蒯乐、赵玲、李征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69 华东师范大学 游戏闯关和阅读分享: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激发学生主动 学习潜能 姜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 270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 “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济人文学院 徐征、王科、李全玲、赵德全、季萍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271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关键控制点、多维监控、持续提升、基于网络的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叶才福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72 华东理工大学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大学生劳动就业法 刘金祥、刘汉伟、刘源、储琰、岳海洋 律问题解读》的开发和运行 华东理工大学 273 上海体育学院 紧扣体育产业发展脉搏,引领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 探索与实践 张林、杨倩、沈佳、张峰筠、熊静 上海体育学院 27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体医结合、教赛相融、学训并举——“三位一体”体育 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谢敏、葛耀君、褚昕宇、王磊、刘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75 华东政法大学 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为依托,创新国际法人才培养的理 念与模式 张磊、于南、李晶、杨玲、夏草 华东政法大学 276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种子教师”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 张建民、马国彦、丁安琪、周勇、高慧宜 华东师范大学 277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学科深度融合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研究与 实践 闫寒冰、魏非、刘名卓、李宝敏、万明霞 华东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78 复旦大学 国际合作与冲突解决的多学科教学体系建设 梁咏、秦倩、卢华、叶波、卢强 复旦大学 279 同济大学 通识教育创新:核心价值引领下英语讲授本土中国学课 程体系实践 吕培明、程妤、黄立鹤、张韬略、刘丹东 同济大学 280 复旦大学 体验、参与、探究、个性化教与学的探索--研讨型大学 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陈建强、孔斌、魏琳、张振、王震 复旦大学 281 上海交通大学 经典阅读课程中融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黄琪轩、陈慧荣、魏英杰、吕守军、杜江勤 上海交通大学 282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多媒体互动教学辅助设施的研发 与应用 王茹、伍勰、黄睿、于新凯、任杰 上海体育学院 283 上海财经大学 凝练体育精神,培养运动自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 实践 吕季东、李洪斌、杜富华、顾德平、张燕 上海财经大学 284 上海外国语大学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海斌、王海镇、谢晓河、王伟臣、刘海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85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与 创新 李世昌、徐波、孙朋、刘微娜 华东师范大学 28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 与实践 崔树林、张波、李永华、倪京帅、文海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87 华东政法大学 对接需要、特色培养、追求卓越--卓越律师人才培养的 探索与实践 唐波、丁绍宽、吴松强、周丽、黄婧娴 华东政法大学 28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着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体系构建 与实践 王若文、邵君、张晓贤、陈军、余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89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级”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赵迎春、王品玲、张蕾、叶丽华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90 上海海事大学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应用型卓越船舶工程师培养创 新与实践 郭佳民、张宝吉、熊志鑫、吴恭兴、战翌婷 上海海事大学 291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互联网慕课平台的环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及应 用 张勇、周天舒、杨凯、谢冰、赵雅萍 华东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92 上海交通大学 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构建材料创新人才培 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朱申敏、肖国芳、唐新华、张澜庭、陈科 上海交通大学 293 上海理工大学 以国际合作为引领多方位提升环境岩土工程创新型人才 培养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田蔚风、陈有亮、马晓婷、邵俐、倪静 上海理工大学 29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荟聚-重构-优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人才 周小理、周一鸣、肖瀛、张赟彬、冯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95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OBE理念,构建《化工原理》课程群的教学模式探索 潘鹤林、黄婕、齐鸣斋、叶启亮、张秋香 与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 296 上海交通大学 建设国际航运本科全英文课程体系,培养一流交通运输 人才 胡昊、孙健、尹静波、谢驰、陆林军 上海交通大学 297 上海交通大学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与实践 曹心德、孙承兴、邵嘉慧、晏乃强、李春杰 上海交通大学 29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产业转型升级中建筑材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徐家跃、贾润萍、章冬云、高群、田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9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创新“知识-能力”双元评价模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土 丁文胜、武田艳、赵娟、彭亚萍、王国林 木工程人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00 同济大学 枢纽型毕业设计模式重构与实践 同济大学 301 东华大学 适应新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B+X”实验教学体系的构 吴文华、史同娜、马敬红、朱冰洁、施镇江 建与实践 东华大学 302 上海理工大学 多学科交叉媒体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与实践 王晓红、徐敏、张明西、王文举、严美芳 上海理工大学 3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与前沿结合,跨学科互动,校内外互补,构建研究 型建筑学本科教学新体系 范文兵、黄建云、赵冬梅、宋晓冰、曹永康 上海交通大学 304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OBE理念探索“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材料专 朱钰方、赵斌、王现英、杨俊和、刘芳 业工程人才培养 上海理工大学 305 上海交通大学 细胞工程立体化教材与研究型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 吴娇蓉、李晔、惠英、孙剑、杨超 李志勇、钟建江、吴际、蒋群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黄宏伟、蒋欢军、赵程、熊海贝、沈佳君 主要完成单位 306 同济大学 全覆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与实践 同济大学 3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基于OBE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 徐菁利、任新锋、刘宇虹、王晗、殷昊 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08 同济大学 研究型大学工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道路的求 索与引领 廖振良、雷星晖、吴志军、陈峥、黄雨 同济大学 309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熊振华、习俊通、莫锦秋、蔡小春、刘英翠 上海交通大学 310 上海交通大学 建设数字化云课程群,践行“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 培养新模式 张峰、殳国华、张士文、郑益慧、许少伦 上海交通大学 311 上海建桥学院 政校园企合作培养创新型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应用人才的 模式研究与实践 徐方勤、陈莲君、谷伟、陈伟、矫桂娥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 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校企协同深度合作培养卓越计划车辆工程人才 吴训成、费菊芳、黄孝慈、吴禹德、罗素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汽车变速器有 限公司 313 上海电力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亮、赵璐、李晓华、罗萍萍、符杨 314 华东理工大学 夯实基础、融合专业、强化实践,推进理工科计算机基 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占全、文欣秀、虞慧群、刘江、赵双良 上海电力学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培 训中心、国电投人才学院、华东电网有 限公司、江西省能源研究会、上海市退 (离)休高级专家协会机电委 华东理工大学 315 同济大学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建设与成效 奚鹰、朱美华、李峥嵘、卜王辉、李梦如 同济大学 316 复旦大学 全程任务驱动式原位翻转课堂的大学教学实践 蒋玉龙、秦波涛 复旦大学 317 东华大学 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专业全覆盖--卓越软件人才培 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石秀金、夏小玲、孙莉、乐嘉锦、李锋 东华大学 318 华东理工大学 融合先进成图技术,构建工程制图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的改革与实践 郭慧、马惠仙、刘晶、赵菊娣、张明忠 华东理工大学 319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 系 邹卫文、刘兴钊、蒋乐天、解蓉、熊红凯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320 复旦大学 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戴开宇、郑骁庆、李景涛、徐迎晓 复旦大学 3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机械类本科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张春燕、茅健、张立强、张美华、卢晨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22 上海交通大学 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振动力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蔡国平、余征跃、刘延柱、于洪洁、孙峰 上海交通大学 323 上海电机学院 能力导向、校企融通: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国初、高羽、陆丽、王芳、刘军 上海电机学院 324 上海电机学院 创新创业视角下校企深度合作的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淮亭、计春雷、沈学东、连志刚、吕品 上海电机学院 325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人才能力驱动培养模式探索 丁晓红、张永亮、吴恩启、王新华、杜宝江 上海理工大学 326 东华大学 理论、实践与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直杰、白恩健、齐洁、林惠英、张义红 东华大学 327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云翔、李文举、王辉、肖立中、陈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共赢理念的校企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 张慧敏、尚慧琳、郑刚、张而耕、胡大超 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29 上海交通大学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扩展全球视野,助推面向国家战略 需求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 陈卫东、王景川、周越、张丽清、黄林鹏 上海交通大学 330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 李鲁群、马燕、张波、陈军华、蒋培 上海师范大学 331 上海大学 以“创新课程体系”和“多元导师制”为核心的课内外 协同机制 聂永有、尹应凯、陆甦颖、李钰、郁丽洁 上海大学 332 上海财经大学 基于“通识、交叉与个性化”培养的工商管理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劲松、江晓东、靳玉英、薛亮、刘志阳 上海财经大学 33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三个融合,二个协同”良好科教生态的构筑与现代信 息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升、李旭芳、夏志杰、汪明艳、李跃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334 华东理工大学 三维一体的定量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汪冬华、盛宝莲、钱丽霞、蒋志强、郑庆寰 华东理工大学 335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刘勤、刘梅玲、吴忠生、黄长胤、宋振超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336 上海财经大学 大数据时代面向经管类专业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韩冬梅、李艳红、曾庆丰、郝晓玲、郑大庆 上海财经大学 337 上海杉达学院 因材施教,错位发展,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 实践 牛淑珍、潘彦、邹富、梁辉、俞毓 上海杉达学院、RFP学会中国中心、中民 未来控股集团 338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基于中美英三国高校比较的金融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 养探索和实践 徐小龙、朱捍华、周茂涛、杨敬舒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339 上海海关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口岸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 践 孙浩、廖日卿、凌定成、罗军、高翔 上海海关学院 340 上海海关学院 基于“关校合作”的关税特色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李九领、钟昌元、毛道根、宗慧民、张磊 上海海关学院 341 上海海洋大学 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谭春兰、陈璇、王严、陈岳 上海海洋大学 342 同济大学 后金融危机时代本硕贯通式新型数理金融人才多元培养 体系构建与机制改革 阮青松、李永、雷星晖、李少华、潘烜 同济大学 343 上海海洋大学 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人才的产创融合培养模式的探 索与实践 张丽珍、陈雷雷、李俊、曹守启、胡庆松 上海海洋大学 344 上海电机学院 “基础会计学与实务”课程互联网+新形态教材建设的 探索实践(教材) 李占国、靳磊、杨德利、王子军、顾凌燕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洋大学 345 上海外国语大学 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强化协同性教学模式——金融研究 章玉贵、李蕊、孙海霞 生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 346 上海师范大学 本科生大创协同教学-硕士生创刊反哺教学:培育文化自 陶庆、王礼鑫、王晓灵、荣鹏飞、朱新光 信的共享型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 34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利用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基于《财务报表 分析》在线课程的实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张铁铸、张玮倩、张强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许峰、刘伟、王颖 主要完成单位 348 华东政法大学 法经结合的《财政学》课程建设 华东政法大学 349 上海杉达学院 产教融合导向的电子商务“22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 朱志强、虞佳、刘敏、陈楠生、陆兴荣 践 350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产学研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开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新局面 陈云、杨鲁、刘睿洁、肖琳、郭思永 351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商科国内师资国际化教学与研究能 力提升的实践创新 赵红军、杨宝华、张元庆、黄国妍、鲍晓晔 上海师范大学 35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情景式”健康类慕课的立体交互式教学体系建设 与实践 章雅青、袁晓玲、陆斌杰、吴觉敏、王彩凤 上海交通大学 353 同济大学 宝石学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廖宗廷、周征宇、马婷婷、杨如增、倪世一 同济大学 354 上海师范大学 “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善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辉、余锡宾、杨海峰、杨仕平、刘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 355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教协同、六纬融合,优化中医临床育人体系的探索与 实践 刘萍、肖臻、吴晓莉、舒静、陈湘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356 华东师范大学 传承与创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建设六十年 束炯、乐群、张超、李朝颐、高炜 华东师范大学 357 复旦大学 数字时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在《改变生活的 吕红、林娟、余垚、刘明秋、刘建平 生物技术》中的实践 复旦大学 358 复旦大学 立足“卓越医师”的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 郑玉英、汪玲、余情、陈旻敏、白浩鸣 复旦大学 359 上海海洋大学 多层次国际化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旭雄、林海悦、吕为群、谭洪新、钟俊生 上海海洋大学 360 上海健康医学院 应用型本科的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应用 杨智昉、李志宏、黄钢、鲍建瑛、包辉英 上海健康医学院 361 复旦大学 老年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俞卓伟、保志军、王姣锋、张艳、黄一沁 复旦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 公司、上海特思尔大宇宙商务咨询有限 公司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出版 社、立信会计事务所、上海市电力会计 学会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362 同济大学 扎根理学、聚焦工科—通过《数学分析》培养具有扎实 数学基础的创新人才 潘生亮、贺群、李雨生、张弢、颜启明 同济大学 363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化学课程系列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陈虹锦、韩莉、马荔、章烨、张卫 上海交通大学 364 上海交通大学 “4+4”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胡翊群、朱海燕、邵莉、梅文瀚、张美娇 上海交通大学 365 上海交通大学 以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微积分教学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 梁进、朱佐农、李为民 上海交通大学 366 上海杉达学院 “五式一体”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徐燕、陆玮新、杨艳、赵爱平、王志红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 济医院 367 复旦大学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侯爱君、蔡卫民、马国、吕迁洲、钟明康 复旦大学 368 华东理工大学 以多工科专业为背景的物理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 钟菊花、房毅、顾英俊、陆慧、章登宏 华东理工大学 369 上海交通大学 全面二孩政策形势下儿科医学生培养体系的重构和探索 孙锟、钱继红、朱建幸、赵鹏军、薛海虹 上海交通大学 370 同济大学 转化医学背景下生命科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 与实践 张敬、康九红、高绍荣、冷晔、张梦杰 同济大学 371 上海师范大学 问题主导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韩茂安、丁玮、邢业朋、田云 上海师范大学 372 上海健康医学院 瞄准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康养结合物理治 疗人才 王红、翟华、曹艳杰、许萍、蔡明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373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顾鸣敏、李稻、冯雪梅、胡优敏、赵蔚 上海交通大学 374 东华大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和翻转课堂 教学 胡良剑、吴笑千、尤苏蓉、孙晓君、陈敏 东华大学 375 上海中医药大学 “石氏伤科流派”传承与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 实践探索 詹红生、张琥、林勋、石瑛、王翔 上海中医药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376 复旦大学 教学与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的四问法 郑耿锋 复旦大学 377 上海师范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 石书臣、周中之、周书俊、李亮、孙叶青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378 东华大学 基于援疆实践的“三全"模式高校思政工作探索 邱夷平、周岭、夏鑫、古丽斯坦.伊格穆、蒋秋 冉 东华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 379 华东师范大学 着力推进“三全育人”培育学生“飞翔潜能” 褚君浩、郑正奇、石艳玲、崔海英、蒋旭 华东师范大学 38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 李江、刘志欣、于凯、孙晓艳、吴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81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多语种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实践 赵鸣歧、蒙象飞、宫维明、门小军、孙志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38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国际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周晓鸣、CHAI LI WEI、郭家琳、谢青、姚佳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83 复旦大学 言语听觉科学系列课程建设 陈忠敏、李华伟、蒋家琪、龚群虎、平悦铃 复旦大学 384 复旦大学 基于学科内容的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和 创新 范烨、季佩英、蔡基刚、王建伟、曾建彬 复旦大学 385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包装创意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张展、罗兵、高德荣、钱原平、张桂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386 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视野下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构:“对外汉语 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创新 徐子亮、刘弘、叶军、刘承峰、陈流芳 华东师范大学 387 东华大学 中英合作时尚创意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峻、Helena Hyvönen、Juliette Macdonald、 东华大学 Tapani Hyvönen、钟宏 388 同济大学 以学术英语和输出能力为核心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 革 宋缨、蒋琴芳、朱锡明 同济大学 389 上海交通大学 马新观主导、新媒体定位、学研创并举的新闻传播创新 实践育人模式 薛可、李本乾、李晓静、李武、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390 上海大学 “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改革与实践 夏小曹、叶志明、卿扬、阳军、纪晔晔 上海大学 39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创新实践 杨翠萍、郑维勇、李国华、方玲、孟娇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392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传承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吕志峰、杨焄、赵厚均、刘晓军 华东师范大学 39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会展设计特色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许传宏、朱炜、晋洁芳、顾艺、何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94 上海体育学院 国际化-应用型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杜友君、陈丽江、张盛、唐建军、朱俊河 上海体育学院 395 复旦大学 以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为导向的本科阶段同传课程教学 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管玉华、王炎强、冯超 复旦大学 39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艺术植入医疗空间的专业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 王红江、李悦、刘毅、朱健、陈月浩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397 上海大学 高校中文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葛红兵、许道军、陈鸣、吕永林、任丽青 上海大学 398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Can-do”理念的教材开发~《新界标日本语综合 教程》1-4册(教材) 徐敏民、丸山千歌 华东师范大学、日本立教大学 399 东华大学 标准引领,协同共进,持续创新MFA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刘晓刚、冯信群、丁明利、宫宝荣、张晨初 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 学 400 复旦大学 基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微电影系列课程 建设与改革 许肖潇、龚金平 复旦大学 401 东华大学 应用能力提升导向下的本硕博一体化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赵晓临、黄培希、任再新、杨唐峰、张琳 东华大学 40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基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应用型人才 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蒋道银、许健、潘坤容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403 上海师范大学 化“学理”为“践行”:《美学》课的教学改革 刘旭光、潘黎勇、王宏超、陈研 上海师范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04 上海师范大学 “教演并举,德艺兼优”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 施忠、明虹、李嘉栋、郭聘婷、杨巧云 上海师范大学 405 上海外国语大学 以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于漫、陆经生、曹羽菲、李戈、李碧芸 上海外国语大学 406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献研读系列课程建设与本科生史学研究核心能力 培养 黄爱梅、李磊、胡逢祥、孟钟捷、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 407 复旦大学 “七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姚凯、胡君辰、包季鸣、孙金云、李思志 复旦大学 40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地方工科院校“产业、学科、质量、特色”四位一体专 业改革与实践 谢红、鲁嘉华、李霞、钱宇彬、缪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09 上海电力学院 “全程导师制”打造全员育人平台,构建新型师生共同 体 李巧霞、李和兴、刘莉、徐群杰、涂莹亮 上海电力学院 410 上海交通大学 好奇心驱动的荣誉培养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叶曦、王维克、郑杭、孙淮、何士刚 上海交通大学 411 上海财经大学 对接战略需求,“交叉、复合、国际”三位一体高端财 经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姚玲珍、郑少华、李劲松、徐龙炳、应望江、 上海财经大学 412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模式 丁晓萍、王骏、汪雨申、刘元春、郭恋东 上海交通大学 413 上海电机学院 三步法·三模式·三平台: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 探索与实践 刘军、付晓培、吉文斌、刘俊、吕小亮 上海电机学院 414 华东师范大学 三中心联动协同促进师生共成长 戴立益、丁旵明、陆蓉蓉、苟健、赵健 华东师范大学 415 华东政法大学 基于项目制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邵军、史红光、危红波 华东政法大学 416 同济大学 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水 平 叶为民、李振宇、潘慧斌、王国民、单烨 同济大学 417 上海理工大学 全阶段、多维度、精细化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构建与实践 单彦广、姚俭、朱坚民、魏芬、周瑞宏 上海理工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18 华东理工大学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中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 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慧锋、刘敏、毛庆峰、胡欣敏、张正清 华东理工大学 419 华东理工大学 “点面线结合,四位一体”的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 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雪芹、许学敏、黄婕、陈德庆、董小芹 华东理工大学 420 上海师范大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 李丹、李正云、刘世宏、蔡丹、周圆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21 上海开放大学 大学进大墙,刑期成学期:教育改造的新模式——基于 上海开放大学普晟分校的实践 薛伟、张瑾、蒋红、杨华达、朱城 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422 上海师范大学 法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效性机制构建 蒋传光、胡志民、马英娟、环建芬、程兰兰 上海师范大学 423 上海海事大学 面向国家建设需求的海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 究及创新性实践 韩皓、梁承姬、王岑屹、袁群、任乐 上海海事大学 424 上海师范大学 师范教育新型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应用——《小学语文课 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王荣生、高晶、丁炜、于龙、李重 上海师范大学 425 复旦大学 《中国人口与发展》全英语课程建设——多学科交叉与 国际化视野并重 沈可、王丰、彭希哲 复旦大学 426 上海体育学院 标准引领 聚焦能力——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探 唐炎、张晓玲、李世宏、王丽娟、蔡玉军 索与实践 上海体育学院 427 复旦大学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七性”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特 点与实践 杨振国、蒋益明、胡新华、张群、胡林峰 复旦大学 428 上海海事大学 以科研实验室为载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提升 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刘伟、高志军、李文娟、孙领、许欢 上海海事大学 429 华东理工大学 依托实验中心,多维度一站式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体 系构建 庄英萍、常雅宁、魏东芝、王启要、彭钰珂 华东理工大学 430 同济大学 强化实践认知、拓宽国际视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 人才培养改革和实践 邓慧萍、隋铭皓、李树平、唐玉霖、李攀 同济大学 431 同济大学 “历史、理论、评论”三位一体的建筑理论教学体系建 设 郑时龄、常青、卢永毅、章明、李翔宁 同济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32 上海大学 短学制下,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化工专业核心 课程及系列化教材建设 张彰、郭晓亚、鄢浩、刘红、朱宪 上海大学 433 上海大学 全覆盖实施研讨教学,实现学生知识及能力的自主构建 李青、沈俊、沈文枫、吕卫强、刘颖群 上海大学 434 上海海事大学 打造一流教材,强化学科特色,“港口机械”系列专业 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董达善、梅潇、滕媛媛、乔榛、刘海洋 上海海事大学 435 上海大学 专业兴趣与学科竞赛牵引,提升自动化与电气类学生三 大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费敏锐、陈万米、徐昱琳、杜大军、杨傲雷 上海大学 436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自主可控软件的研究生国际协同培养创新实践 王长波、张敏、陈仪香、杜德慧、陈铭松 华东师范大学 437 华东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的长期教学改革与完善 安琦、王建文、陈琴珠、王小芳、夏守浩 华东理工大学 438 上海大学 理事会制下三维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模 式探索与实践 王廷云、黄素娟、方针、徐群、胡乾源 上海大学 439 同济大学 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 实践 向阳、王晓国、丁志军、卫志华、董变林 同济大学 440 上海商学院 基于产教融合的酒店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姜红、钟伟、席宇斌、裘亦书、赵丽丽 上海商学院 441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整合实践的经管类人才商业分析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许鑫、蔚海燕、姚占雷、王仁武、阮光册 华东师范大学 442 复旦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应用 创新研究 郭英之、沈祖祥、后智钢、翁瑾、沈涵 复旦大学 443 同济大学 基于四轮驱动共生平台的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阮青松、唐伟、黄一如、王莉、魏峰 同济大学 444 华东政法大学 基于Tuckman模型的工商管理多层次协作教学体系构建与 甄杰、任浩、朱莺、马利君、王芳 实施 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 445 上海财经大学 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 何玉长、马艳、冒佩华、张沁悦、陈波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46 上海海关学院 走进海关、深入一线,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吴慧、梁大忠、王轶凡、辛一、杜婷婷 上海海关学院 447 上海海事大学 立足本土、借鉴国际,提高管理学科教育质量──基于 CBIT模式的创新实践 湛军、劳知雷、甘胜军、王淑兰、马晗璐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448 上海交通大学 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的慕课课程教学实践 彭崇胜、傅磊、黄震、徐蓉、孙海英 上海交通大学 449 上海海洋大学 以现代渔业需求为导向的水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 实践 谭洪新、黄旭雄、陈再忠、白志毅、何珊 上海海洋大学 450 同济大学 技术进步和产学交流引领的化学实验教学新思维新实践 王晓岗、许新华、刘金库、范丽岩、吴梅芬 同济大学 45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校内观赏植物园的“不教之教”园林园艺类专业教 学模式构建 张志国、赵杨、刘静怡、白露、贺坤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452 上海师范大学 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园艺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王全喜、戴绍军、曹建国、陈佳瀛、邵琳 上海师范大学 453 复旦大学 强化妇产专科特色人文教育与临床胜任力,构建新型妇 产科学教学体系 徐丛剑、鹿欣、张菲菲、李大金、李笑天 复旦大学 454 华东师范大学 混沌动力学与复杂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刘宗华、管曙光、邹勇、周杰 华东师范大学 455 复旦大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 储以微、陆青、何睿、高波、张伟娟 复旦大学 456 华东师范大学 十年磨一剑——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方平、宋进、王建新、龚咏梅、余玉花 华东师范大学 457 上海政法学院 学生自主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的成功探索 杨俊一、徐世甫、吴强、刘会强、张远新 上海政法学院 458 海军军医大学 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王芳、杨威、印言蹊、邱影悦、常运立 海军军医大学 459 上海交通大学 多师联动,文化传承,构筑培养“大医”的全景式育人 体系 唐华、李剑、胡翊群、周栋、郭莹莹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460 华东理工大学 以《设计原理》为导向的专业认知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建设 程建新、丁伟、于炜、叶俊男、章彰 华东理工大学 461 上海理工大学 三维一体理工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芹、顾定兰、于金红、邬晓丽、陈养桃 上海理工大学 462 上海体育学院 体艺融合、一专多能、创新探索——复合型体育舞蹈编 导人才培养模式 杨珏、刘少博、刘欣、刘亚娟、马古兰丹姆 上海体育学院 463 上海大学 MFA艺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研究:以设计学科环 程雪松、董春欣、刘森林、董卫星、仇凤发 境设计专业为例 上海大学 464 华东师范大学 全媒体环境下综合性高校艺术表演类课程教学的理论与 实践 沈嘉熠、冯果、罗薇、蔡菁、何莹 华东师范大学 465 上海音乐学院 一流高层次人才的艺术实践与课程体系建设 张巍、邓佳、孙宁宁、欧阳佳沁、王佳月 上海音乐学院 466 上海财经大学 以创新学习为引领、以语言输出驱动的财经类院校大学 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赵珂、张洁、王晓群、李健、卢静 上海财经大学 467 华东政法大学 以提升法科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为中心的全人教育改革 与实践 范玉吉、侯迎华、彭桂兵、欧阳红玉、吴桥 华东政法大学 468 华东师范大学 启迪理性,融盐入汤-《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通识课的 杜震宇、张美玲、劳勋、乔芳、李东亮 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 469 上海电机学院 标准·数据·评价: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董雪静、贾欣歌、刘军、胡翠芳、孙英剑 上海电机学院 47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商科类学生国际化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平台构建 祁明、严大龙、陈颖辉、欧阳君、高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471 同济大学 以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导师能力建设体系创新 与实践 雷星晖、陈以一、李兰、李庆、谢永生 同济大学 47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慕课的中国高校学分制优质教学共享体系建设与实 践 江志斌、蒋建伟、余建波、张锋、蒋丹 上海交通大学 473 东华大学 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刘淑慧、任晓杰、姚卫新、李锋、王继龙 东华大学 序号 474 单位名称 上海商学院 成果名称 创新驱动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熊平安、杨荣昌、马豫婷、池丽华、姜红 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商学院 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名单 获奖等级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获奖等级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获奖等级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上海海关学院2017年度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1 基于世界海关组织标准的海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陈晖、王菲易、胡蓉、高翔、程海东 2 模块化的复合式涉关法学特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朱秋沅、杨辛、王丽英、娄万锁、吴展 3 物流管理专业“口岸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孙浩、廖日卿、凌定成、罗军、高翔 4 基于“关校合作”的关税特色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九领、钟昌元、毛道根、宗慧民、张磊 5 走进海关、深入一线,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吴慧、梁大忠、王轶凡、辛一、杜婷婷 单 主要完成 位 单 获奖等级 上海海关学院 一等奖 上海海关学院 二等奖 上海海关学院 二等奖 上海海关学院 二等奖 上海海关学院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