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夏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小结.pdf
UBC暑期项目交流总结 2016-11-14 08:36:42 2016年7月16日至8月16日,我随校其他三十一位同学,在外事处徐若冰老师的带领下,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月 的暑期交流项目。 学习上,我报名的课程是医学课程中的Anatomical Science。其中包括两个子课程,Principle of Body Structure 和 Neuroanatomy。课程时间安排在参加项目前就已经告知了我们,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则是在第一堂绪论课上由教授传 达。每个课程的时间安排都略有不同,我所选择的课程,考虑到信息量大,学生接受度有限,所以只安排了周一至周四上课,每天两个 lecture。上午、下午各一个leture,时长为三小时。 上课的教室在UBC内的一所医院里 授课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据教授说包括了该校学生一学期所学内容的70%。但是和国内的解剖 专业课程相比,内容深度相对来说比较浅。此前我并没有接触过与解剖相关的课程,所以课程设置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介于专业 课程和通识课程之间的授课难度,为我之后的解剖课程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解剖课程,也是第一次学习全英文课程,所 以每次lecture之后自己都会充分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好好看教材、认真复习、仔细预习。总而言之,课程的难度设置对我来说既富 有挑战性,又不会过于深奥。 除了课堂教学,课程内还安排了充足的时间用于在实验室里看标本,认结构。通常一周会有两到三个 lecture,其中的一个半节在实验室里教学。每次去实验室之前都会有小测验以巩固知识,提高在实验室里认结构的效率,到实验室以 后还会发一张清单,标注了此次标本上可以见到的结构,防止我们遗漏。由于UBC四个校区的医学生都是在温哥华校区进行基础医学课 程的学习,所以温哥华校区的解剖实验室非常大,设备非常先进,标本量也很多。在实验室里,标本按照类型分台放置,每个标本台周 围都会有老师轮流为学生讲解。所以我们都是分批轮流到各个标本台听老师的讲解,这样一次能够看到同部位的不同标本,对结构的认 识、分辨、记忆也更加深刻。当时结识了来自北医、中南、西交的学长和学姐,他们都已经学习过或者正在学习解剖课程,每次和他们 一起结成小组认标本,大家相互交流,在探讨中学习,氛围轻松,学习的过程也变得愉悦。 Sulphur Mountain 俯瞰之景 授课是四个教授轮流进行的,其中两个老师是给UBC的医学生上课的老师,另外两个是在UBC的科 研人员。老师都非常nice,特别是前面两位,授课经验丰富,课堂生动有趣。我还记得当时讲到不同部位脊椎背面观的特点,老师打比 方说,胸椎的背面观像长颈鹿,腰椎的背面观像美洲水牛。当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直到现在在系统解剖课上再次学到相同的 知识点,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有趣。每次和老师讨论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给出合理的解答,并帮助我梳理知识结构。 由于今年是UBC 第一次在医学类课程里开设解剖课,所以报名此项目的人并不多。同课程的总人数不到三十个。同学大多数是中国人,有两位来自港大 的同学,一位来自台湾长庚护理专业的同学,一位来自英国的护理专业的同学,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同学。我是课堂中唯一一位来自复旦 的学生,这一定程度上鼓励、促进我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丰富了我对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医学教育和医学生生活的认识。我觉得这是除了 知识的学习以外,我最大的收获。 Moraine Lake美到令人窒息 UBC在暑期课程的开展方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对于课余活动的安排也非常合理。在课余 时间,UBC暑期项目负责人以及每个学院的暑期项目负责人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开始的学校定向、欢迎音乐会,到中期的街舞 教学、校内人类学博物馆参观,到最后的告别晚会,每项活动都办的很用心,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除此之外,UBC方面联系了旅行 社,我们可以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自费报名参加短途旅行项目,项目的最后会有五天的空余时间用于一次长途旅行。周末的旅行为我 的加拿大之行增色不少。 时至夏季,温哥华市内也举办了很多夏季特有的活动。在我们的暑期课程期间,有加拿大的国庆日、同性 恋者彩虹大游行、城市滑道、夏季烟火大会、毕加索画展这些节日和活动。在加拿大的一个月,这些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体验了当地的 文化,感受了当地的风俗。 第一次看到冰川是在Athabasca Glacier 虽然学习任务不轻、学习压力不小,但是总的来说在UBC的生活是相当惬意的。 住宿方面, 有两种房型选择。一种是六人套间,套间内有六个小单间、一个厨房和一个浴室。另一种是两人套间,套间内有两个单间和一个浴室, 每层楼共享一个厨房,但是免费提供自助早餐。我选了第一种房型,当时六人间里一起住的都是复旦的学生。每周都会有三四天,大家 一起采购食材、搭伙做饭,这样的经历是我在复旦没有体验过的。原以为自己会觉得做饭很麻烦,结果最后反而爱上了自己动手下厨。 当地新鲜的食材,加上中式的烹调方法,还有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就感,做出来的菜与当地中餐厅相比便宜也更美味。 学校里有 university village。里面有各式餐厅,风味包括中餐、墨西哥菜、韩餐、日料等等;有文具店和手机运营商门店;有食品杂货店和超 市……基本上不用出校就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上学路上偶遇的小松鼠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UBC真的太美了,不愧是全球最美大学之一。学校以北就是大海,与海边的两处沙滩以及 滨海森林仅以一条马路相隔。学校以南有UBC自己的农场和果园,种植新鲜蔬菜和水果。UBC里的建筑从教学楼、博物馆到实验室, 每幢楼的风格不一,但是都简洁、大方、优美。校园里的绿植数量很多,记得有一天早晨在UBC里晨跑,一路遇见了许许多多不知名的 小花。那天早晨还遇见一只小松鼠,嗖的一下从树干窜到树冠里去了。UBC的天空很蓝、很干净。因为纬度高,所以当地日照时间很 长,早上三四点就日出了,一直到晚上九点太阳才完全落山。我的房间窗户正对大海,因为楼层高,每天晚上在房间里吃完饭的时候, 都能看到落日的余晖将天空渲染成色,从红橙黄的主色调,变成蓝青黄的主色调,不可名状的美丽. UBC校园里的玫瑰园 温哥华校区位于温哥华的富人区,当地的居民非常热爱运动,待人亲切友善。晨跑时遇见笑着打招呼的其他跑 者,烟花大会当晚搭乘公交时遇到免费运载乘客的司机,超市里不小心打碎鸡蛋会反复道歉的收银员,还有健身房里偶遇的同学、短途 旅行时热情的向导。也许是因为福利高、生活压力小,总觉得遇到的加拿大人,大多在彼此相处时都对陌生人带着一种善意。这种善 意,很大程度上在快节奏生活的上海是缺失的。 UBC和温哥华都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没有离开加拿大之前就开始期待与UBC 和温哥华的第二次相遇。期待再次回到那里,再次感受那座城市,那些人带给我的自由、惬意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