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pdf
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 年 3 月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中西医结合学科是由中西医结合开拓者和创始人吴咸中院士于 1963年创立,1984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点,2000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由 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首批重点学科,并列入了国家“九五”、“十 五” 、“十一五”、 “十二五”及“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和 2010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进入天津市“重 中之重”一期、二期重点学科建设和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 五”、“十二五”综合投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天津医科大学“十 三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 本学位点历史悠久,汇聚了包括吴咸中院士、王鹏志教授、郑 显理教授、鲁焕章教授、崔乃强教授、秦鸣放教授、刘彤教授等在 内的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吴咸中院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疾 病体系的开拓者和建立者,他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疾病 的临床地位,并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理论体系和 治疗体系,是中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本学位授权点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为主要 依托,经过近60 年的建设与积淀,学科优势与特色日益凸显,现为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 外科依托单位,拥有国中局中药药理(急腹症)三级实验室、全国 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医疗中心、天津市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市中 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临床医学中心、 天津市急腹症器官损伤与中西医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 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 二、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史和现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 具备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的高层 次人才。具体包括:(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 作风,积极为国家医疗事业建设做贡献;(2)系统掌握中西医结合医 学知识,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宽泛的人文、社科及相关自 然科学知识;深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对于与自己研 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3) 有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 行理论和知识创新,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在临床医 学科学和(或)专科技术上有创新性成果;(4)有娴熟的专科技能, 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本专业的一般疑难疾病;(5)具有独 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能力;(6)精通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第二门 外国语;(7)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8)忠诚学术, 淡泊名利,认真治学,牢固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恪守学术规范。 (二)学位标准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学术能力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 际情况,学位申请人完成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环节要 求,通过博士、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及其他规定的各种考核,通过学位 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 位。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遵循“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指导思想,学科积极开展基于循 证医学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机理探讨和按治则归类进行药物研发等 工作,目前学科的主要建设方向包括: 1.中西医结合急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研究:基于六经辨 证研究胰腺炎的自然病程演进中的临床特征,脏器功能障碍特点,死亡 相关因素和证候传变规律,探索建立中药、内镜、微创手术等有机结合 诊疗体系,具有具有鲜明中西医结合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疗效。 2.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与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针对消化道常见恶 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病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包括 结直肠癌的表观遗传特征、探索 mirRNA 等参与胰腺癌发病机制等、软 坚散结中药及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效应分子机制等研究方向。 3.腹部外科危重症和多脏器损伤机制与中西结合防治研究:针对腹 部外科重症患者合并的脏器损害,探索以促炎症消退为核心的内源性保 护系统的作用,探索基于电针等与中药结合的中西医综合防治策略;以 及基因修饰干细胞等手段对脏器损害等的保护作用等。 4.腹部外科免疫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深入研究调节性 T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参与腹腔感染、炎症性肠病、移植免疫等免疫相 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中药及有效成分如绿原酸、雷公藤多苷等发挥 治疗效应的作用机理。 5.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中药治则与方药基础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 则与方药”中的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开郁四大板块的 治则涉及方药进行中药的开发、剂型的改革和药理学研究,揭示中药方 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理论,开展经典名方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创新 平台建设。 (二)师资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 资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 12 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本学科点拥有中国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医大师 1 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 老师 3 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4 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 1 人,天 津市授衔专家 2 名,天津市“千人计划”专家 5 名,天津市特聘(讲座) 教授 3 人,天津市青年特聘教授 1 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 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8 名。 (三)科学研究 2022 年度,学科总计立项科研项目 15 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专项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天津市科技局科研项目 3 项,天津市 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 9 项, 总计获得科研经费 501 万元; 总计发表学术论文 142 篇,其中 SCI 收录 78 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17 篇。 以唯一完成单位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 项。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授权点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为主要依 托,经过近 60 年的建设与积淀,学科优势与特色日益凸显,现为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 依托单位,拥有国中局中药药理(急腹症)三级实验室、全国中西医 结合胆胰疾病医疗中心、天津市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临床医学中心、天津市急腹 症器官损伤与中西医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教学科 研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天津医科大学校本部有充足的公共教室、 机房、多媒体教室,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的教学需求。学位点依托单 位也具备充足的教室、多媒体教室、示教室、会议室等,能够为研究 生培养提供必备的硬件支持。 (五)奖助体系 为激励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文件 精神,和学校制定的《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等,结合本专业实际,进一步完善研究 生教育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按照学校规定和学科的安排,所有研 究生均给予学业奖学金资助,发放助研津贴。 下表中的三项构成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奖助金来源,且基本实 现全覆盖。 序号 类别 1 国家助学金 2 助研津贴 3 博士标准 硕士标准 1500 元/月 600 元/月 (每年按 10 个月发放) (每年按 10 个月发放) 不低于 500 元/月 不低于 240 元/月 学术学位 10000 元/年 6000 元/年 奖学金 专业学位 8000 元/年 4000 元/年 学业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按照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坚持“按需招生、德智 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本学科制定研究生招生 复试方案,加强复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群体在 复试选拔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改善博士生源结构, 不断探索招生模式,推进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加大硕博连读选拔力度, 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经过学校初审,复试组考核等方式选取 优秀的申请人进入博士阶段进行培养。 2022 年,本学位点招收中西医结合学术型研究生 9 人,其中博 士 3 人,硕士 6 人;授予学术型博士学位 2 人,授予硕士学位 14 人。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 10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85.7%。 (二)思政教育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培养目标,建立健全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平台建设 学科坚持弘扬主旋律、建设主阵地,打造高素质的思政队伍,确 保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健 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依托力量。学科将提升教师品德修养融 入思政队伍建设,选择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集中备课和院长 讲党课的方式把关课程专业内容,通过教师座谈、院长讲党课、树立 先进典型的方式,提升教师品德修养,树立教师正确的思政观点观念。 2022 年天津市南开医院进一步整合院士展览馆、天津市中西医 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和技能实训中心,申报并获批国家教育部、国家卫 健委“大思政课”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着力为加强学科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平台。 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 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 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重构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优评奖方面改变以往突 出文章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思想道德修养,将德 育摆在第一位。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 3.校园文化建设 学科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 讲座、社会调研、公益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教育内容迅速传达给 受教育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道德认知通 过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内化为优秀品质和人格素质。将“大思政”、 “全方位”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润物无声”地深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入每一个青年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启发学 生思考,助力青年的成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 题,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国家。 4.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学科努力推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学生需要相契合,注重学生思 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实现就业指导与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融合,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 选择就业,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三)课程教学 参照国际、国内医学院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设置情况,重点建设研究生核心课程;积极推进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引 领示范效用。结合本学位授权点特色和培养要求,秉承“学贯中西、 和谐进取”的教学理念,设立《经方验方系列培训课程》 、 《中西医结 合高级研究班》等,合理构建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知识培养框 架。课程内容兼顾宽广度、前沿性和实用性。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 力与创新能力。健全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和导师三级管理制度,建立 听课督导制度,采用专家评课、教师听课等形式,严把课堂质量,借 助研究生课程评教系统,充分发挥研究生在课程建设中的监督、评价 作用。 (四)导师指导 根据学校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相关规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充分发挥相应的职能和监管责任,规范导师和研究生双方权利和义务。 对新聘导师开展岗前培训,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定期举办导师交流培训,聘请专家做报告,传授、交流培养研究生的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经验。鼓励导师参加“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 “国家留学基 金委资助计划” 、访问学者、专业进修等项目,提升导师队伍素质。 定期对导师招生资格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当年招生资 格,且连续 3 年未招生的导师需重新参加遴选。设置研究生导师指导 委员会制度,负责对研究生从开题到答辩的各环节进行指导督促。本 年度对所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展了《2022 年度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 《“导学学术诚信”专题谈心谈话指导培训会》 、 《关于学习全国高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暨 2022 年第二次研究生导师培训 会》、《医学科研诚信专项教育整治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 式,针对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学术道德规范、学位论文造假、 研究生投稿流程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五)学术训练 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追踪学科前沿和 学术交流能力,拓宽研究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活 跃学术研究氛围,制定《天津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 行规定》 ,鼓励并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积极 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定期组织各种学术报告和研究进展研讨会,给学 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督促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组的课题研 究,通过文献讨论、组会汇报、科室病例讨论等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完 整的、系统的科研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六)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学校讲学,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活动。由于疫情因素的影响,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线上的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学科前沿、 激发创新积极性。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公派研究生建设项目申报, 并与国内外先进研究机构拓展合作,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拓展学 术研究等创造良好条件。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七)论文质量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每年全部博士学位论文 及 20%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阅。答辩前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 测,论文重复率超过 30%的取消本次答辩资格。通过建立研究生导师 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论文主审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学位 授予质量的监控体系。 本年度毕业博士研究生 2 名参加论文匿名评阅,毕业硕士研究生 14 名中参加论文匿名评阅 4 名,所有匿名评阅的学位论文均顺利通 过检查。1 人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 文。 (八)质量保证 根据《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 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定期对研 究生培养情况开展审查,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 学位课程成绩、课题进展情况、科研能力等,严格执行分流淘汰制 度。2022 年未有分流淘汰学生。 (九)学风建设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的部署要求, 进一步落实《关于开展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整治活 动的通知》 (国卫科教函[2021]193 号)文件要求,加强诚信体系建 设,规范医学科研行为,促进医学研究健康发展。集中开展全员科研 诚信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文件、相关部门关于科研诚信规范性文件和近 期科研诚信案件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以全员培训、科室培训、主 题研讨、案例宣讲、科研人员自学等方式,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实现 专项活动对医学科研人员全员覆盖。 (十) 管理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 《天津医科大学章程》以及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依法 享有应有的权利。学科努力推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学生需要相契合,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实现就业指导与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 特点和兴趣选择就业,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十一)就业发展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和优化分类指导、有效帮扶,采 取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优化服务等措施,积极助推毕业生更高质量 和更充分就业。建立就业督导、通报制度,持续指导培养单位完善“一 生一策”,定期对就业进度慢的培养单位、导师进行通报、督导。积 极稳步推进 2022 届研究生就业工作。 四、服务贡献 (一)科技进步 学科点依托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担当实施健 康中国战略中的责任,坚持“四个服务”宗旨,提供高水平医疗和公 共卫生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满足日益增 长的患者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集聚优势学科与科研资源, 建立资源开放、联合、协同、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以转化为导向的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制定发布科研人 员科技成果转化有关事项规范指引,提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法律 规范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作用,并通过召开 主题需求对接活动,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打破医院与企业之间信 息壁垒。本年度学科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二)经济发展 学科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科技、卫生健康重大战略需求,贯彻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参与行业政策法 规标准的规划与制定、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转化、践行脱贫攻坚、“一 带一路”国家战略等方面做出贡献。2022 年,先后派出多批次医护人 员支援上海、海河医院、水西医院等支持新冠疫情诊疗工作,支援和 平区、河东区、南开区等全市核酸大筛工作。派出 1 名专家赴非洲参 与援非任务,派出多人次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甘南地区等。 (三)文化建设 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发展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弘扬 “德高医粹”的医院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 合起来,融入科研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人民 至上、生命至上,发扬“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的优良传统,自 觉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健康中国” 的责任使命。注重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建设一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 以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有步骤、有力度、有深度地助 推文化建设工作落地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 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