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秋台湾大学NTU交流小结.pdf

再也没有你的消息1 页 169.825 KB下载文档
2017秋台湾大学NTU交流小结.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秋台湾大学NTU交流小结.pdf

NTU台湾大学交流小结 2018-05-24 14:58:35 很幸运也很感激,能够作为中文系唯一的本科生参加2017-2018秋季学期复旦大学跟台湾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四五个 月的时间,但是对我的影响却十分深远。我想用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变化等几个方面的感悟对我此次的台湾之行作一个回顾,为我的 台湾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课业学习 台大有很多很棒的老师,他们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里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无论是在上 课时还是在同老师的课余交流中我都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学有所精。不过由于中文系的学科 性质、在复旦学业竞争压力以及大一大二较为闲散的学习态度,我一直流于“感觉”而忽视学术专业性,现在都大三了都还没有正式进 入“专业状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考研究所继续专业的学习。可在台大我实现了自己心意的转变,发掘了自己做 学术的潜力和意志,通过跟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了在某一领域达到专业水平时的那种成就感,也终于坚定了我考研究所的决心和信 心。 由于我选的课不多,所以相对来说在台大的课业压力并不是很重。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好多大陆学校考试制度(但复旦并 不是)与台湾大学考试制度有所不同。在台大,不仅有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很多的报告和讨论。学生们几乎从一开学就感觉到考试的 压力,所以台大学生们熬夜的次数也高的惊人。相对来说,大陆学生考试的压力就比较集中在放假前的一个月里,即俗称的“考试 月”了。但是作为来自复旦的学生,我们早就受到考试、开卷、报告、技术展示、讨论、论文各方面的训练,因此相比同行的同学,我 的学业压力并不大,反而觉得得心应手。 不过也有让我感到和复旦不同的地方。我个人感觉台大很多老师上课时气氛很轻松,甚至放松 到似乎都没有上课的感觉,譬如某次3课时的韩文课,老师在用一个“韩流文化”的话题和我们聊天,不借助媒体而全程和同学互动,之 间穿插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又一次昆曲课,老师展示了各种身段唱法,随心地联想式地讲解了很多经典段子;讲授台湾现代小说的柯文 哲教授总是侃侃而谈,每次都把教训现场活活变成500人讲座,还是极其意识流、饱含哲学思考和各种名家有趣段落的那种类型,引人 深思,我总是在这门课上灵感迸发。等等。诚然,一开始,这让初来炸到的我很不适应,连笔记都无从做起,一向在“应试系统“摸爬滚 打的我很没有”课堂安全感“,但是久而久之不仅习惯了,反而每节课都带着一颗清空的大脑和好奇的神奇满心期待地等着接受老师们的 训诲。可能我的学术兴趣也是从这里启程的吧。现在回到复旦,更能积极地把握机会,利用我校上好的教学资源,也敢于亲近老师寻求 帮助和请求解惑。 因此台大之行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涯是一个转折,从被动到主动,从迷惑从众到自信自洽,我很感谢这次机会,让我感 受到自己(既高考后)久违的学业上进心和自我建设能力。 二、生活出行 1.校园生活 黄昏时分走在整修后的舟山路上,看着生态池边 觅食的水鸟,石头上叠罗汉一样的乌龟,水里争抢面包屑的鱼儿,真想时间可以变慢好让我可以多看几眼。每早在拉亚汉堡吃同样的早 餐——花生蔬菜蛋堡和热豆浆,在如来素食自选餐厅吃午饭,118后街,小福等等成为了日常生活的花絮。 台大有很多充满美好回忆的 地方,日式的大门,椰林大道,傅园,洞洞馆,校史馆,鹿鸣堂,傅钟,总图,小椰林道,醉月湖,综体馆,大操场,总会有熟悉的身 影。庆幸的是,还赶上了几次难得的活动:一年一度的台北“白昼之夜”、开学汇演、椰林大道社团招新、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都 激增了对台大的亲昵。台大也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人,中文系的导师,国际处的各位老师,心理所的心理师,图书馆的工读生,每个人都 是那么的热情。但对我来说最最重要的,一是我的室友J,一是同从大陆学校来台交流的各位好朋友。J是极优秀极聪慧且努力的医学生 (不同于大陆,医学系在台湾地位很高),是一位极热心社会事业的基督教徒,也是在我的心性启发、爱好共享和生活陪伴上,让我深 感相见恨晚的好朋友。她对我的影响很难诉诸语言,而只能混合进对台大的感激、对此次交流的感激里,当然,还有想念;至于同去的 好朋友们,我们一起出游,一起经历从“人生地不熟“的探索到对点点滴滴的依依不舍,都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尤其是几位同在上海 的朋友,让我感觉分外珍贵,彼此成为了对方的见证,承担一部分记忆来陪伴成长。 2.校外出行 很小的时候听过孟庭苇的一首歌—— 《冬天到台北来看雨》,果真穿过太平洋的风,走过夜色下的新店溪后,更理解了台北冬天的漫漫细雨。待了近五个月,走访了许许多 多的地方,认识了各式各样的台湾人,也开始熟悉台湾的风土人情。一个人走遍了台北的大街小巷,见识了繁华都市的一面,也慢慢穿 过了五分埔商圈等等残破隐忍的一面;庙会夜市,名胜古迹,感受台湾的历史变迁,尽量少的留下遗憾。爬了三次阳明山,每次爬都可 以感受不同的风景;参观了三次故宫,每次参观都觉得东西太多,眼睛不够看;去了七八次淡水,每次去都会走过那条热闹的老街,在 码头感受日落一寸一寸的变暗和变静,在红毛城见过了最好看的下午,在富贵角吹海风淋暴雨抱住大树抱到怀疑人生,和朋友搭高铁去 高雄西子湾吹海风,去基隆港口去感受岛城的气味,去新北耶诞城看偶像的演出,去livehouse听歌放松,在台师大下课后穿过师大夜 市逛街听歌,没想到后来周杰伦唱了《等你下课》,去了无数次诚品书店从日出到日落地喝茶看书——一幕幕回看,我只想感谢这五个 月的深度旅行——其实我已经不把自己当成客人了,待着某种执着的自我理解,和别人眼里的台湾不同;也不是主人,没有那种放肆和 理所应当,我仍然像初来时一样的诚谦——这也是台北给我的,感谢。 二、思想观念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只 能用“不虚此行”四个字来形容。的确,风水催熟,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 变。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找自己”的过程。庆幸的是我得到了满意的 答案,所以我用“满足感”形容我对我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收获。 具体说来体现在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变上。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在确立 我的人生观(其实一直因为这个词语过于庞统而总是避之不提)上,我也由以前的模模糊糊渐渐走向清晰。新的环境,不同的面孔让我更 加明白了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让我真正了解到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我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每个人都不知道他一生中有多少惊 喜在等着他,就像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能走在复旦吹着光华妖风,想起来台大入梦而去的生活却觉得近在咫尺。我不知道未来的日子 里还有哪些惊喜在等着我,但我懂得了要以一份感恩的心态和加倍的努力来对待你所得到的。 以前的我是一个大悲大喜,很有中文系气 质的学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台湾的气质磨合了我。在这五个月里,我在极煎熬的过程里与自己全方位地重新 相处——从害怕跑步拒绝体测800米,到连续三个月每天坚持在跑步机跑6公里;从天天打游戏刷微博,到连续三个月用app背专八单 词打卡不间断;从大鱼大肉夜宵甜点不断,到在台连续三个月吃素,一直到现在都坚持戒荤(除了鱼肉),并找到了最舒适、适宜的生 活方式;从犀利激进、情绪波动到现在的收敛合群,宠辱不惊,我越来越爱自己、接受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或者说 重新去接受和回报他们,以一个更好的自己。 其实,每一个交流的同学都深有体会——对新的环境越发依赖,就让离开越发惰怠和撕 裂。走前的几个礼拜,很多同学都沉浸在一种“抓不住”、“来不及”的郁闷里,我也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的真正释怀经历了一个过 程,有自己转换时空的探索,也有来自家人朋友的点拨。概述起来是这三个词吧:满足,明白和期待。 先说满足。满足,是对什么呢? 对给我宝贵机会的母校,对我带回来的牛扎糖和凤梨酥、便宜的AJ球鞋和好看衣服;对我没法带回来的室友J,以及她给我的所有感动 和影响;对一起去又一起回来的好朋友,来日还可以一起回看“哇塞你还记得咱们在台湾xxxxxx”;对以上的每一字每句的收获,以上 所有关于台湾此行的回顾和更多更多潜藏在我脑海不可化成言语的部分、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可能这就是交流的意义,有勇气和契机 淘汰掉陈旧的部分,看到一个新的我。现在我回了复旦,仍然是走前的环境,经常让我想起大一大二泡在拖延症和惯性里的自己,这让 我时刻警醒。再说明白。很意外的,离开台湾我没有强烈的不舍感,反而开心地收拾着包裹、开心地到处去吃散伙饭,这跟之前种种显 得矛盾,我自己都始料未及。因此冥冥中一直觉得和台湾没有好好告别而感到不完整。直到过年时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用自己随性的 特质,和极其普通的话点明了我,也跟各位分享。“台湾需要的不是一个深情的吻别,而是你已经给予的,半年的陪伴和熟悉,它给了 你很多改变,你给了它更好的你,彼此陪伴的过程已经是那么好,又何需一个吻别呢?” 最后说期待。从新开始,见识了更新、丰富、 暖心、潜力和努力的力量之后,自己要更好才是。最后再次感谢母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