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

印象║ Vicious115 页 100.449 KB下载文档
”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
当前文档共115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悦心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docx

题库题目类型全部为单选题,题目内容分为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五类。 从每种内容的题目中挑选 10 道题目组成一套试题。 题库 一、 普通心理学 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 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 A 补偿 B 分离 C 幻想 D 升华 2、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 哪个要素(D) A 家庭 B 职业 C 信仰 D 文化 1 3、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 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表现(A) A 自恋型 B 反社会型 C 偏执型 D 控制型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 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 恐怖症 B 一般性焦虑障碍 C 抑郁症 D 强迫症 5、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 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 刻板印象 B 社会吸引 C 从众 D 服从 6、你认为“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 眠等症状)下列不是产生诱因的是(D) A、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优势地 位的丧失 D、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7、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 B、气质 C、性格 D、行为 2 8、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 最大的是(D)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9、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0、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 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A、 自卑者 B、 自负的人 C、 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11、“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 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的是(A) A、抑郁症 B、 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12、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A) A、 心理健康教育 B、 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C、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 3 13、(C)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 素 A、性格 B、气质 C、 特质 D、智力 14、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 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A 焦虑 B 恐惧 C 情感脆弱 D 情绪低落 15、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A 和解 B 妥协 C 容忍 D 调解 16、(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 选择、维持、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7、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18、与情绪相联系的需要主要是(E) A、生理需要 B、追求真理的需要 C、追求美感的需要 4 D、安全的需要 E、以上都是 19、 下列特征不属于神经衰弱者的表现(D) A 容易疲劳 B 自我压迫 C 睡眠障碍 D 缺乏生活兴趣 2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D)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21.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说明知觉过程受制约于(A)。 A.经验 B.情绪 C.态度 D.定势 22.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D)。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23.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A)。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 (C)再造思维.(D)创造思维 24.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是(A)。 (A)理智感 5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25.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 缺乏(C)。(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26.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A)。 (A)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动摇性 27.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 (A)果断性 6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28.上课时突然有人敲门,我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转向敲门 人,这种注意被称为(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29.基本情绪可分为(B)。 A.心境与激情 B.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C.应激与平静 D.悲伤 与快乐 30.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C)。 A.辨别 B.抽象 C.推理 D.发散 31.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 程或推动力量是指(C)。 A.需要 B.归因 C.动机 D.调节 7 32.心理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观念性、主观性和 C 等 特征。 A.生物性 B.物理性 C.能动性 D.机械性 33.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34.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C) A.幻想 B.空想 C.做梦 D. 理想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的(A) A. 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36.热爱追求真理是哪种情感体验?(C) A. 道德感 B. 美 感 C. 理智感 D. 荣誉感 37.看到红、橙、 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8 A. 感觉对比 B. 感觉后象 C. 感觉适应 D. 联觉 38.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 为(C) A. 后象 B. 假象 C. 表象 D. 想象 39.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 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 它决定着后 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 种现象称为(B) 暗示 B. 定势 C. 定型 D. 期待 40.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 (B) A.网状结构 B. 下丘脑 C. 丘脑 D. 中脑 4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B).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 学生 9 42.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 服因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C).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知、情、意的过程 43.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C). A.自我实现 B.和谐人际关系 C.保持人格完整 D.保持协调情 绪 44.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 防卫方法,称为(B)。 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45.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C)。 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 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 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学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10 46.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 状态 B.对同学、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47.如果一个学生表现为发现自己和过去不一样了,找不到过 去的我,想给自己定位,但又不知道该定在那里。属于自我 认同偏差的哪一种表现呢(B). A 自我图式混乱 B 角色混乱 C 自我挫败 D 焦虑程度高 48.一个学生经常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哀声叹气, 困惑不解,总是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但又不知道忙了什么, 该种表现属于自我认同偏差的哪一种(D) A 自我图式混乱 B 角色混乱 C 自我挫败 D 焦虑程度高 11 49.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 的需要称作(C) A.尊重的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成长的需要 二、生理心理学 1. 联想性学习的共同特点是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 在( D). 上的接近性,造 2. 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 中枢的暂时联系. A.时间 B.空间 C.距离 D.时间和空间 2.复杂时间空间综合学习的脑中枢位于( D). A.联络皮层 B.海马皮层 C.下颞叶皮层 12 D.前额叶皮层 3.程序性学习或熟练技巧性学习模式,其脑机制中最必要的 中枢是( C) . A.锥体外系 B.基层神经节 C.小脑中位核 D.底丘脑 4.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与其对注意、(B ) 和运动等功能 的调节有关. A.思维 B.情绪 C.饮食 D.睡眠 5.海马损伤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3 6.在帕帕兹环路中,( D) 结构是中心环节。 A.乳头体 B.丘脑前核 C.扣带回 D.海马 10.在过去 10 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 了重大变迁,从单- -记忆的脑结构-( D)-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 系统.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海马 7.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也有回忆或提 取信息的功能,而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或提取信息,不 能形成新的( B), 这说明记忆可分离为不同的系统. A.短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工作记忆 D. 所有类型的记忆 8.(B)是表述记忆 A.联想性记忆 14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9.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A ) 有关. A.记忆 B. 空间辨别学习 C. 情绪体验 D.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10 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 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1.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看,人脑的记忆系统不包括(D ) A.资料驱动的系统 B.概念驱动的系统 C. 基于期望的系统 15 D. 基于认知的系统 12、(B )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 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 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 A.随意注意 B.朝向反应 C. 条件反射 D. 上述答案均不对 13.ADHID 的中文名称为(D),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 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 意力.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 C.轻度 脑功能紊乱 D.注意 缺陷多动障碍 14.朝向反应是( B) 的生理基础. A.随意注意 B.非随意注意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5.手术在脑( C)切开称割裂脑. A.丘脑与大脑皮层间 16 B. 延脑与脊髓间 C. 胼胝体间 D.内囊间 16.传导性失语症被认为是(D ) 受损所致. A.布洛卡区 B.维尔尼克区 C.顶下小叶与角回 D.布洛卡区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 17.采用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对正常人所进行 的研究均表明,人脑( A)功能存在大脑两半球不对称的特性. A.言语 B.记忆 C.学习 D.知觉. 18 上世纪 70 年代曾认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生成与功能亢 进是( B) 产生的脑机制,但这一-多巴胺假说不能解释某些 事实。 A.柯萨可夫遗忘症 17 B. 精神分裂症 C. 巴金森氏症 D. 运动障碍 19. 1861 年, ( A)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言语运动中枢”。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0.传统分类法- -般将语 言产生障碍统称为(B)失语症,包括 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 A.感觉性 B.运动性 C.传导性 D.皮间层 21.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字,但却 不能重复别人的话,也不能按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这种 是(A ) A.传导性失语 B. 命名性失语 C. 完全性失语 D. 运动性失语 18 22.与运动性失语症有关的脑结构是(A) A.布洛卡区 B. 维尔尼克区 C. 卵下小叶与角回 D.布洛卡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 23.下列物质中是逆信使物质的是( B) A.去甲肾上腺素 B.一氧化氮 C.多巴胺 D.乙酚胆碱 24.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 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曲率变 大,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这称为( D) A.瞳孔反射 B.分散 C.共钝运动 D.调节反射 25.一些低等哺乳类动物中,存在一种习得行为模式,它仅 仅发生于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其习得行为特征存在于母— 19 幼关系中。它是( D) A.程序性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绪性学习 D.印记式学习 26.经典饥饿中枢是(A )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背侧下丘脑 D.隔区 27.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字,但 却不能重复别人的话,也不能按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 这种是( A) A.传导性失语 B.命名性失语 C.完全性失语 D.运动性失语 28.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的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是 ( A) A.MMN B.顶负波 C.P3 D.P1 20 29.睡眠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最高的时期是(D) A.慢波 1 期 B.慢波 3 朋 C.异相睡眠 D.慢波 4 期 30.锥体外系的神经纤维可来自于许多脑结构,但不包括 (D ) A.大脑皮层 B.纹状体 C.脑干网状结构 D.下丘脑 31.非联想性的学习中,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下降的现象 称( A)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32.在知觉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脑中枢位于( A) A.颞下回联络皮层 B.顶区联络皮层 C.枕区联络皮层 D.前额叶联络皮层 33.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21 A.脊髓腰段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下丘脑腹内侧核 D.颞叶皮层 34.艾森克理论中,包括三个重要的与生理心理学有关的概 念,其中不包括( D) A.驱力 B.皮层兴奋性水平 C.条件反射能力 D.自我 35.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 (C ) A.10 至 50 毫秒 B.10 至 500 毫秒 C.50 至 500 毫秒 D.50 至 1000 毫秒 36.深感觉不包括(B ) A.位置觉 B.振动觉 C.动觉 D.受力的感觉 37.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看,人脑的记忆系统不包括( D) A.资料驱动的系统 B.概念驱动的系统 22 C.基于期望的系统 D.基于认知的系统 38.在液态智力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B) A.大脑左半球 B.大脑右半球 C.额叶 D.颞叶 39.与运动性失语症有关的脑结构是(A ) A.布洛卡区 B.维尔尼克区 C.卵下小叶与角回 D.布洛卡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 40.帕帕兹环路除了与记忆有关以外,还参与了(A ) A.情绪 B.运动 C.知觉 D.注意 41.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同心圆式感受野形成的生理学机制 是( A) A.侧抑制 B 前抑制 C.正反馈 D 负反馈 23 42.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43.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 C )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44.( B )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5.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B )。 A .内负外正 70-90 毫伏 B .内正外负 70-90 毫伏 C .内负 外正 100-110 毫伏 D .内正外负 100-110 毫伏 46.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47.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峰电位 48.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 )。 24 D.神经元单位发放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49. ( )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A.隔核 50.( C.双向传递 B.屏状核 C D.全或无 C.齿状核 D.球状核 )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51.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 A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52. ( C D.大脑皮层顶部 )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 )。 A、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25 B、1883 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 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A、观察法 26 )。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27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28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A、观察法实验 29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 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 B )。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30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 务是( C )。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17、强调榜样和强化作用的学习理论是( B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18、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31 D、布鲁纳 19、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 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20、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 B A、5 类 B、6 类 C、7 类 D、8 类 2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 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32 )。 )。 D、强化 22、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C )。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2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 B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2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A、条件反射 33 C )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25、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26、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 A )。 A、同化 B、顺应 C、建构 D、内化 27、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B A、华生 34 )。 B、布鲁纳 C、巴浦洛夫 D、马斯洛 28、 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 C A、8-9 岁 B、9-10 岁 C、10-11 岁 D、11-12 岁 29、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C )。 A、0-2 岁 B、2-7 岁 C、7-12 岁 D、12 岁以后 30、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 A、接受性 35 )。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31、通俗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B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32、皮亚杰的前运演阶段是在( B A、0-2 岁 B、2-7 岁 C、7-12 岁 D、12 岁以后 3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B )。 A、尝试-错误 36 )。 )。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34、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 B )。 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35、“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D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36、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其中他特别强调 ( D )的重要性。 37 A、闻 B、见 C、知 D、行 3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 B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8、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 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38 D、斯金纳 39、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 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40、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A )。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41、白鼠学习压杠杆,属于( C )。 A、信号学习 39 B、连锁学习 C、刺激——反应学习 D、辨别学习 4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映的是( A ) 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学习理论 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43、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是问题解决理论的( A )。 A、顿悟说 B、信息加工论 C、分析说 D、试误说 44、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 C 的。 40 )过程实现 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4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D )。 A、正确的动机 B、错误的动机 C、没有意识的动机 D、意识到的动机 46、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 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C )。 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41 4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 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B )。 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48、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49、“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D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42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5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 水平的学习任务是( B )的学习任务。 A、比较简单 B、比较复杂 C、比较抽象 D、比较具体 51、强化理论是由( A )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52、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分清( B A、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3 )。 B、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53、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C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 机水平是( B )。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55、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D )。 44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56、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7、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 A )。 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58、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 D )。 45 A、能力 B、难度 C、努力 D、运气 5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 U 性曲线关系 60、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B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46 61、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 C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62、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63、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的心理学家是 ( A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47 D、加涅 64、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65、概念学习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 B )。 A、具体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B、具体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C、具体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 D、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具体水平学习 66、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 B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48 D、加涅 67、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C )。 69、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 C )。 A、规则的发现学习 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C、从范例中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68、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C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A、概念 B、思维 C、规则 49 D、归纳 70、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7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 C )。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72、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 B )。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50 D、系列位置 73、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D )。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74.、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A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75、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C )。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51 )。 D、总括学习 76、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77、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D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7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B )。 A、产生 B、动作 C、概念 52 A )。 D、条件 79、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 D )起重要作用。 A、注意 B、学习 C、信息 D、复述 8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81、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C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53 D、语言 82、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B )。 A、言语命题 B、产生式 C、句子 D、图式 83、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 为( A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8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 C )。 A、皮衣 B、艺术家 54 C、高低 D、铅笔 85、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 B ) A、复述 B、记忆 C、练习 D、反馈 86、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 A ) 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8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55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88、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 C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89、保持信息在 1 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C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90、以下属于合言概念的是( B )。 A、艺术家 B、皮衣 56 C、高低 D、比值 91、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B ) 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92、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D )。 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 93、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 )。 A、产生式 B、单词 57 C、概念 D、条件 94、“无意义音节”是( C )发明的。 A、奥苏泊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95、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 D )。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9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B )。 A、7±1 组块 B、7±2 组块 58 C、7±3 组块 D.7±4 组块 9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9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D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99、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C )。 59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100、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 A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101、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 A )。 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一般性 60 102、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 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B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03、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 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 B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104、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 A、沃尔夫 B、桑代克 61 )。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105、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B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6、“经验泛化说”是( B )提出来的。 A、桑代克 B、贾德 C、詹姆士 D、武德沃斯 107、举一反三属于( B )。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62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108、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 48 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 是( B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109、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 准备状态叫( C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1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C )。 63 A、习行结合 B、教学相长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11、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 )。 A、学生的认知结构 B、学生的智力水平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个性结构 112、“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 ( C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64 113、态度的迁移属于( D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14、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 D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115、强调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C A、武德沃斯 B、沃尔夫 C、贾德 D、桑代克 65 )。 116、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 C )。 A、相同要素 B、共同原理 C、顿悟 D、转换 117、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 A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18、普遍迁移也叫( D )。 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66 11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20、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 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D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2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 D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67 D、普遍迁移 122、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一种( A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23、下述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B )。 A、谐音法 B、群集 C、形象联想 D、尝试背诵法 124、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 这个程度经研究为( C )。 A、100% B、80% 68 C、50% D、200% 125、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 A )。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126、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 学习材料保持于( C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27、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 种( C )。 69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B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29、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 B )。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30、 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是学习策略中的 ( C )。 70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131、较为概括的策略,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经验 的增长而不断得到改善的是( B )。 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专用策略 132、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 加工策略中的( D )。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71 D、形象联想 13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 习方法等,都属于( A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四、 发展心理学 1、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B)。 A、实物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互动游戏 D、规则游戏 2、(B)是指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 72 A、自我提升 B、自我否定 C、自我贬抑 D、自我接纳 3、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 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B)。 A、类比 B、组织 C、归纳 D、复述 4、(B)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A、婴儿早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 73 5、优先注视范式(D)。 A、也称习惯化范式 B、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 C、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 D、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6、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B)。 A、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7、强化说运用(C)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A、模仿学习 B、语言获得装置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74 8、亲社会行为是指(C)。 A、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B、侵犯行为 C、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D、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 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 9、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C)。 A、情感波动越来越大 B、越来越外向 C、越来越成熟 D、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10、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 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 成员的发展过程,叫(C)。 A、个性化 75 B、外化 C、社会化 D、内化 11、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C)。 A、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B、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12、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D)。 A、13 岁~15 岁 B、16 岁~18 岁 C、3 岁~6 岁 D、7 岁~12 岁 13、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C)。 A、借助表象思维 76 B、在动作之外思考 C、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D、对行动结果有预见性 14、体现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游戏主要是(A)。 A、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B、互动游戏、实物游戏、网络游戏 C、互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 D、身体游戏、角色游戏、计算机游戏 15、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D)。 A、在无法实施横断研究或纵向研究后迫不得已选择的 一种研究方式 B、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 C、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缺点 D、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 77 16、(D)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 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 调节。 A、自我意识 B、自我监控 C、记忆状态 D、记忆监控 1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 岁~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 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18、依从性集合关系期的特征是儿童首先依从(C)。 A、父母 78 B、朋友 C、老师 D、同伴 19、(C)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 的社会性联结。 A、情感 B、亲子关系 C、依恋 D、母子关系 20、“男女同化”(androgyny)人格是指(B)。 A、一种变态的人格 B、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C、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D、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21、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为(A)。 79 A、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B、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C、倒 U 型曲线 D、在成人阶段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22、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是(A)。 A、简单发音阶段,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 B、简单发音阶段,有意义的语音,多音节阶段 C、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电报句 D、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完整句子 23、更年期发生的年龄大约在(A)岁左右。 A、50 B、70 C、40 D、60 24、攻击行为是指(A)。 80 A、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B、利他行为 C、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 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 D、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25、“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B)。 A、由欺负人格造成的 B、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C、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 D、由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造成的 26、“最近发展区”是指(C)。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81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 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之间的差异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7、泛灵论是指(A)。 A、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儿童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C、儿童认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D、儿童的思维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 28、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B)。 A、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B、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C、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 D、同化、顺应 29、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A)。 82 A、3 岁~4 岁 B、2 岁 C、13 岁~14 岁 D、7 岁~8 岁 3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 岁~25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是(D)。 A、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31、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D)。 A、8 个月 B、2 岁左右 C、1 岁左右 D、3 岁左右 83 32、(A)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A、人生观 B、信仰 C、世界观 D、价值观 33、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D)。 A、动作形象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表象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34、延迟满足是指(B) A、抑制某些行动 B、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C、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 D、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84 35、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B)。 A、心理的种族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心理的种系发展 D、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 36、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D)。 A、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B、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D、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 37、霍兰德把职业兴趣分为(B)类。 A、7 B、6 C、8 D、5 85 38、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 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C)。 A、抑制 B、去习惯化 C、习惯化 D、兴奋 39、同伴关系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 (D)之间的人际关系。 A、儿童与老师 B、儿童与父母 C、人与人 D、儿童 40、工具型攻击是指(D)。 A、为获得某种工具而对别人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 责 86 B、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 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 C、用器物对别人进行伤害 D、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 41、中年期记忆的变化表现为(A)。 A、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 没有下降 B、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C、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下降,而对表面细节的记忆并 没有下降 D、大幅度下降 42、更年期是指(A)。 A、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 明显改变的时期 87 B、个体在老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 时期 C、仅指女性更年期 D、个体在中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 时期 43、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A)。 A、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B、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C、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D、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44、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 是(D)。 A、知觉 B、动作 88 C、条件反射 D、感觉 45、练习论认为儿童游戏是(C)。 A、通过游戏获得愉快 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 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D、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46、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B)。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47、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 89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形象抽象思维 48、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B)。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 了变化 C、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 D、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49、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 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 化。这种研究方式叫(D)。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90 C、横向研究 D、纵向研究 50、平行性集合关系期的主要特征是(D)。 A、主要与老师交往 B、一起玩的同伴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C、依从父母 D、形成团伙 51、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 岁~4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52、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D)。 A、2 岁 91 B、1 岁 C、3 个月 D、6 个月 53、观察学习是指(D)。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 C、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 的反应 54、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B)。 A、组群研究 B、横断研究 C、纵向研究 D、个案研究 92 55、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56、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A)。 A、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 认识滞后 B、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孩子自己却 不能 C、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父母却不 能 D、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对他们发展的 认识超前 93 57、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B)。 A、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B、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C、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 D、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 58、婴儿恐惧可分为(A)。 A、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 预测性恐惧 B、生理性恐惧和社会性恐惧 C、无条件反射的恐惧和条件反射的恐惧 D、先天恐惧和后天习得的恐惧 59、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C)。 A、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B、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C、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94 D、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五、社会心理学 1、以前甲和乙住同样大小的茅草屋,当有一天乙建起了大 房子,甲就会感到非常的愤怒,这是因为(D) A、心理不平衡 B、心理落差 C、心理失调 D、相对剥夺感 2、证人在陈述证言时条理清晰、滴水不漏比说话连贯、毫 无组织的人的证言(C) A、可信度更高 B、更值得参考 C、可信度更低 D、更具有说服力 3.三个和尚没水吃反映了心理学中的(D)现象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劣势反映强化 D、社会惰性 95 4、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 人们归因倾向属于(B)。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D)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6、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B)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7、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 96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 8、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称为(C)。 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 9、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 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B)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97 D.任务难度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 11、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 12、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 13、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 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 14、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 统。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 15、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 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 98 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 16、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 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 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 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 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 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8、(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 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 19、(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99 A、F.H.奥尔波特B、勒温C、麦独孤D、特里普力特 20、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 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 21、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 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 A、人格B、智力C、能力D、情绪 22、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径中,互动的双方都知 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调整自己的 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A 信息加工B、社交技巧C、情感过程D、影响力 23、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 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B) A.刻板印象B. 首因效应C. 光环效应D. 近因效应 100 24、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 这种行为可以从( A )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A.匿名理论B.还原理论C. 价值累加理论D.紧急规范理论 25、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除(A)外都是正确的。 A狂热B阵热C时髦D时狂 26、除以下哪项,其余都是社会舆论对群体执行着的职能。 (D) A调节B教育C管理D辅助 27、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 看法叫(B)。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印象形成D、总体印象 28、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 呈(C)。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29、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 101 间是(C)的关系。 A、 负相关B、很复杂C、正相关D、无关 30、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 的心理过程,称为(A)。 A、动机B、需要C、注意D、兴趣 31、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 的侵犯性(C)。 A、不确定B、不变C、增加D、减少 32、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 A、社会层面B、个体层面C、人际层面D、群体层面 33、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 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C). A、实验法B、内容分析法C、档案法D、观察法 102 34、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 合倾向(D)。 A、不变B、越低C、难预测D、越高 35、早在公元前 328 年,古希腊哲学家(B)就指出:人在本质 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马基雅维里D、苏格拉底 36、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 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 A、稳定归因B、成败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 37、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 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 (D)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B、控制点C、态度D、社会视角 103 38、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 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 A、社会感染B、暗C、优势反应D、模仿 39、身份的特点不包括(A)。 A、系统性B、稳定性C、主观性D、客观性 40、(B) 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A、外控者 B、内控者 C、行动者 D、观察者 41、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C)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42、“归因”是指(C) A.对客观制激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测的过程 B.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 C.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判断的 104 过程 D.指在事件研究中,向归到来得原因进行推测、判断的过程 43、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D)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44、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分别是(A)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45、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B)。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105 46、“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 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 于考试而非人格。”这是心理归因的(B)。 A.充足理由原则 B.不变性原则 C.协变原则 D.折扣原 则 47、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B)。 A.羞耻感 B.自豪感 C.责任感 D.理智感 48、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D)。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49、个体在成败归因中,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 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C)。 A.社会视角的影响 值保护 B.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 C.自我价 D.动机性归因误差 50、自尊是个体对其(D)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106 D.社会角色 51、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 心理咨询师应该(D)。 A. 不予干预 B. 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C. 表示同情 D. 进行积极 的干预和引导 52、社会行为是由(B)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 统。 A. 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 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53、性别表示男女在(B)。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54、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C) A. 主我 B.客我 C. 镜我 D.超我 107 55、自尊是个体对其(A)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 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 C. 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56、光环效应是一种(D)的现象。 A. 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 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 57、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 (C ) A. 印象输入 B. 印象输出 C. 印象管理 D. 印象形成 58、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 B. 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C. 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 影响 D. 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59、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B)。 108 A. 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B. 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 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 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60、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 是(A)。 A 目光 B 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6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A)的联系。 A. 心理上 B. 认知上 C. 行为上 D. 道德上 62、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 “探测器” 是(A) A. 自我暴露程度 B. 相互评价 C. 情感卷入程度 D. 目光 63、“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 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 守(C)。 109 A. 相互性原则 B. 交换性原则 C.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 平等 性原则 64、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 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A) A. 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 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65、在吃 “大锅饭” 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D) A. 社会促进 B. 社会抑制 C. 平衡理论 D. 社会懈怠 66、个体努力表现,使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这是(B)。 A.光环效应 B.印象控制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67、“测谎仪”是一种(C)仪器。 A.暗示程度测量 B.生物反馈治疗 C.行为反应测量 D.焦虑程度测量 68、外貌好的人往往其他方面也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这种 现象属于(D)。 110 (A)刻板印象 (B)近因效应 (C)第一印象(D)光环效应 69、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C)距离。 (A)公众 (B)社交 (C)个人 (D)亲密 70、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C)。 A、公众 B、个人 C、社交 D、亲密 71、一般情况下,人很难随意控制的身体语言是(B)。 (A)表情 (B)目光 (C)姿势 D)动作 72、信念属于态度的(D)成分。 (A)行为 (B)行为倾向 (C)情感 (D)认知 73、正常情况下,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是(B)。 (A)爱情 (B)喜欢 (C)亲合(D)接近 111 74、一般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B)。 (A)热情 (B)真诚 (C)善良 (D)智慧 75、根据印度学者古普塔的研究,由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婚后 (B)年,彼此爱的 情感开始不断减少。 (A)3 (B)5 (C)7 (D)9 76、一般来说,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是(B)。 (A)友谊 (B)爱情 (C)喜欢 (D)亲情 77、社会促进被定义为(B)的倾向。 A.由于有很强的社会和谐愿望而忽视了批判思维 B.当有他人在场时操作熟练的任务时效率更高 C.在群体情境中失去自我约束 D.由于前面顺从了他人一个小的请求,进而顺从他人更大 的请求 112 78、根据沙赫特(S.Schachter)的实验研究,使人的合群 行为倾向增加的主要因素是(D)。 A.利他 B.权力 C.忧虑 D.恐惧 79、先提出一个小要求,对方接受后不久,再提出一个大要 求,此时大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这种策略是(B)。 A.折扣策略 B.登门槛策略 C.留面子策略 D.滚雪球策略 80、人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即(B)。 A.证实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基本归因偏差 D.自我服务偏差 81、猎人打鹿却打成了人可能是(B)造成 了认知错误。 A、过去的经验 B、期望 C、心理定型 113 D、认知偏差 82、在(C)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虐待俘虏 的行为 A、仇恨俘虏 B、熟悉俘虏 C、俘虏脸上有油彩或面具 D、不认识俘虏 8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强调的是(B) A、群体效应 B、群体思维 C、群体帮助 D、群体力量 84、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 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 114 象称作(C)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85、对所爱的对象,付出强烈的感情,并希望对方以同样的方 式回应,对方稍有疏忽,就会猜疑或嫉妒,这种爱情称为(B) A、游戏式爱情 B、占有式爱情 C、奉献式爱情 D、现实式爱情 86、(C)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A、亲合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亲社会动机 1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