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美国纽约实习项目交流小结——开眼见世界·赴美二三事.pdf
开眼见世界·赴美二三事 ——暑假纽约实习项目小结 2017-12-12 09:09:14 初入象牙塔,有幸在一岁春秋后即独自走出国门开眼见世界,对于一个懵懂少年而言,有此起点,开拓眼界,甚是感激。这次在 海外而远离校园生活的最初试水,短短40天,体验二三,感悟二三,在此应老师之约,记录下一点不成熟的感想。 既是严格意义上的 小结报告,便不拘套路格式,开门见山,提纲挈领的回忆一下在美主要的事迹。 一、纽约实习 Ø 案头研究(Desk Research——公 司信息归纳) Ø 文件格式编辑及简单内容修改 Ø 文件草拟(股权转让合同、访谈模板) Ø 领导远程实习生(代为发布任务) Ø 旁 听电话会议 Ø 面见客户并整理会面记录 Ø 草拟、翻译邮件 Ø 随行出席茶话会 二、语言课程 Ø 学习美式当地谚语 Ø 话题讨论 Ø 当地相关报道的阅读或听力 三、旅行 Ø 纽约深度游 Ø 芝加哥城市游 Ø 波士顿名校游 Ø 洛杉矶度假游 此次出行,与未来可能的留 学生活也有所不同,离开校园,似半分姿态在美国社会生活,对我而言实属一段特别的经历。与其说是实习交流,对于全无专业底蕴的 我而言倒不如说是体验,回顾此行,也算勉强如初心所设,一是加强英语水平,二是勾勒职业框架,正如题而言,开眼见世界。 在纽约 五周的实习项目磕磕绊绊,对于项目本身的各项情况在此我稍加赘述,希望同学们依此考量项目提供的机遇是否与个人需求相符合,以 供未来选择本项目时作为参考。 首先,实习方面我被安排到的是一家规模很小的私募,主要工作不需太多专业背景,更倾向于秘书类工 作,较多与老板直接交流的机会,办公环境是在老板家中,没有正式的办公室。个人感觉如果更注重实习履历含金量或专业能力培养的 高年级同学是不太合适的,项目更能提供的是与老外直接交流的机会,语言也比较生活化,仅偶有涉及专业词汇的运用。其次,语言课 程方面的定位并不太适合多数国内大学生,所安排的晚间课程受众主要是赴美新移民,注重简单日常英语,虽然而后课程也稍作调整, 专为同行学生开设当地文化类工作坊性质课程,但也缺失了完全的英语语境机会。最后,关于住宿起居,虽在项目开始予以挑选的机 会,但最终都统一安排在了当地的青年会公寓,房间较为狭小,安排与同行小伙伴上下铺,同样的,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在海外全英语 环境的机会。坦白讲,无论与学校合作的中方或美方对于企业及课程设计都未进行足够的了解,而后的相应措施也让人更觉捉襟见肘, 项目本身的含金量及性价比而言实在不尽如人意。当然了,这也与个人最初的期待值有关,正如我开始所说的,希望以后的小伙伴能针 对真实反馈,真实看重项目更有意义的海外自主生活体验才做出选择。 诚然,最初是有些许失望的,但考虑到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对 专业尚未有所认知的情况下,与同行的高年级同学相比时间成本也较低,通过此行我也明白了学习心态的重要性,相信学习与锻炼来源 于多方面,于是也在及时调整心态后发掘和感悟,最终得以不虚此行了。 从最初的无所适从起,逐渐半独立的在异国他乡生活,个人从 这五周的生活与旅程中体会到了美国的多元性,区域性,阶级性。实习过程中老板虽然没有授予我实际的业界知识,也没有专业的同事 与环境,但某种程度上也领略了微小型企业的一些运作模式及意识,通过日常的沟通也锻炼了口语,了解了当地人的一些用语习惯甚至 对一些问题的想法。 ——美国或许是资本的天堂,纽约犹甚,但了解的华尔街腥风血雨与叱咤风云的光鲜下依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这 里踽踽前行,而这又岂是大洋彼岸的人能了解到的商业故事呢。 我的老板是一位慈祥的奶奶,在NY居家实习的时光,得以听闻Susan 老师的故事,于我而言不失为励志向上与坚持初心的范本,明白人生每一次抉择都是全然岔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便要选择向上,走入 上流。此行也确实更直观的看到了美国社会的阶级观念之强,财富积累,教养底蕴,甚至更直接的肤色种族,这些阶级区别直接体现在 居住区域和工作岗位的划分之上,若不由内而外的提升自己,提升谈吐修养,培养专业气场,锻炼强健体魄,尤其是在美国作为一个黄 种人,注定无从进入资源竞争激烈的上流社会。现实的美国社会并不是注重平等的,即使完善的法律保护下无真才实学依旧被人歧视; 美国人民也并不是不拘小节的,商务礼仪与委婉用语都有他们的美式思维…… 最后记一点作为旅行者的感受吧,此行也算打卡了美国的 几大城市,自东向西,与国内大城市的大同小异大相径庭,每到一处尽是不同的感受。纽约更多的是过气大城市之感,波士顿却更像是 一座宜居的城市;芝加哥城坐拥湖畔清风,天使之城则满是西岸的风情。对求学路上的我而言,唯一串联起来的是各地令人神往的名 校,Columbia、Harvard、MIT、UChicago、CalTech、UCLA——各具特色而独当一面,各领风骚而独树一帜。在异国他乡,新 奇的感叹随处在,哪怕是在机场逗留的数个小时,走遍6个航站楼也能有有所发现,美国还是值得再来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庆 幸有亲朋挚友互相照应,也更明白人与人之间有所相连的重要,意义非凡,心存感激,感谢学校给予这样的机会,感谢父母对我的支 持。最后的最后,回想此行也确实花销不少,可知若想提升生活和旅行的质量,必然少不了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要好好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