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统计.doc
授 课 计 划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 课程编码:23A0306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72 (理论:72 学 实验: 0 ) 分:4.0 授课时间:1-4 节/周六 授课地点:1J2108 教 学 班:双政 2013;2014;2015 行政管理 授课教师: 高海虹 许淑华 填报日期:二○一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行政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一般在第 3 学期开课,共 72 学时,4 学分。本课程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对该课程教学的基本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书面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 的概念、特点、功能、由来与历史发展;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范畴与方法,包括了解社会 调查的方法体系,特别是方法论问题,掌握社会调查的操作的一般程序,以及各步骤各环节的技 术问题,了解社会调查不同类型的适用条件,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运用的技巧;能够运用社会调查 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方法、技能指导现实工作,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熟练掌握调查 报告的撰写方法,灵活运用。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说明。通过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社会 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增强学 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本课程具体教学任务是: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对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课 堂讨论、实践教学、书面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功能、由 来与历史发展;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范畴与方法,包括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特别是 方法论问题,掌握社会调查的操作的一般程序,以及各步骤各环节的技术问题,了解社会调查不 同类型的适用条件,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运用的技巧;能够运用社会调查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方法、 技能指导现实工作,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熟练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次考试;(2)组织学生成立调查小 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一次;(3)布置课程作业三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提交社会调 查方案、社会调查问卷、社会调查报告;(4)组织调查方案课堂展示一次,即各调查小组展示 自己的调查方案;(5)课程组教师每年发表课程相关教研论文一篇;(6)课程组教师每学期组 织学习探讨三次;(7)每节课对于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由教师做出概要指导后提问,提问的成绩 计入平时成绩。 本课程改革:本课程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组织学生选择不同的 社会热点问题成立社会调查小组,依据课程讲述进程进行调查选题、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设计、 展开实地调查、调查资料汇总与统计、调查报告及调查总结撰写。使每位同学真正通过实践掌握 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根据本课程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章节理论教学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视频展示、 课堂讨论等;组织学生成立调查小组(每 5-7 人一组),老师指导下选择调查课题,并利用课余 时间进行调查;学生作业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方案、社会调查问卷、社会调查报告等;本课程辅导 答疑定于每周四下午 5、6 节课。 三、成绩考核 介绍成绩考核的方式和组成。包括考试还是考查、百分制还是分级制,以及成绩的构成。 (一)平时成绩:课程平时成绩包括三次考勤成绩、一次作业成绩、一次期中考试检查成 绩合计 100 分。 (1)三次考勤成绩为每次 10 分。成绩分配方法是:优秀(10 分):全勤; 良好( 8 分):缺勤≤课程总学时 1/10;及格:缺勤(5—7 分)<课程总 1/5 学时;不及格(0—5 分): 缺勤>课程总 1/5 学时。 (2)作业成绩为 40 分。成绩分配方法是:优秀(35—40 分):完成且准确;良好(28-35 分):完成但有错误;及格(20—28 分):大部分完成;不及格(0—20 分):大部分未完成。 作业内容:提交社会调查报告一份。作业要求:能够根据调查要求,选择调查题目,通过实地调 查,搜集完整的资料,观点明确,能够提出一定的自己的见解;论述逻辑条理,语言流畅,态度 认真,写作格式规范,符合字数要求 (3)期中考试成绩为 30 分。成绩分配方法是:优秀(25—30 分):完成且准确;良好 (20—25 分):完成但有错误;及格(15—20 分):大部分完成;不及格(0—15 分):大部 分未完成。检查内容:随堂测试。 (二)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平时成绩分值为 30 分,期末考试成绩分值为 70 分。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水延凯著,《社会调查教程》,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二)参考书目: 1、董海军 .《社会调查与统计》(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创新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 社 .2009 2、水延凯.《专题调查与实例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郝大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三)可利用的课程网站: 1、中国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 2、社会调查网:http://www.shdcw.com/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包括教师联系电话、邮箱、课程网址、答疑时间、答疑地点、网上答疑时间等。 高海虹 邮箱:sss_gaohh@ujn.edu.cn,答疑时间:每周四下午 5、6 节课,答疑地点:3J115, 网上答疑时间:每晚 9 点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1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社会调查 2、社会调查的方法论 3、社会调查的发展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了解社会调查的方 法论;了解社会调查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学生进入本课程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并努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课程作业: 1、怎样理解社会调查的涵义? 2、社会调查的基本特点如何? 3、社会调查方法论包括哪些内容? 4、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 2、3 周 学时:8 授课内容: 第二章 社会调查过程及主要环节 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选定调查课题 3、提出研究假设 4、设计调查方案 5、组织调查队伍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了解并掌握如何选定调查课 题;学会如何设计调查方案;了解如何组织调查队伍;并自己动手拟定一份调查方案。 课程作业: 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2、社会调查课题包括哪些种类?社会调查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何设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4、选择调查人员的标准有哪些? 第 4、5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三章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1、普遍调查 2、典型调查 3、个案调查 4、抽样调查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了解并掌握普查特点、以及普 查的步骤和原则;了解并掌握抽查特点、应用以及抽查的步骤;了解并掌握典型调查的特点、步 骤以及选择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典型调查的特点、分类以及一般步骤。 课程作业: 1、什么是普查?普查的应用范围和原则如何? 2、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何? 3、什么是典型调查?具体步骤有哪些? 4、个案调查的分类和适用范围如何? 第 5、6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四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 1、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2、社会测量的尺度 3、社会测量的指标 4、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并掌握社会测量的尺度;了 解并掌握社会测量的指标;了解并掌握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课程作业: 1、什么是社会现象测量? 2、社会测量有哪几种尺度? 3、综合社会指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什么是社会指标体系?建立步骤如何? 5、什么是社会测量的效度与信度?两者的关系如何? 第6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五章 文献调查法 1、文献调查法的概念 2、文献的搜集 3、信息的摘取 4、网络信息的调查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献法的定义与类别;了解并掌握搜集文献的要求 与步骤;掌握信息摘取的程序与方法;了解并掌握网络信息的搜集和摘取;明确文献法的优缺点。 课程作业: 1、什么是文献调查法?有何作用? 2、列举搜集文献的方法? 3、简述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4、如何搜集和摘取网络信息? 5、简述文献法的优缺点。 第7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六章 实地观察法 1、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2、实地观察法的实施 3、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4、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地观察法的定义与类别;了解并掌握实地观察法 的实施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并掌握如何减少观察误差;了解实地观察法的优缺点。 课程作业: 1、什么是实地观察法?有何特点?有哪些种类? 2、实地观察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3、实施实地观察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实地观察法的优缺点。 第8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七章 访问调查法 1、访问调查法概念和种类; 2、访谈过程及其技; 3、访问调查的实施; 4、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5、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解并掌握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并掌握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掌握访问调查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了解并掌握访问调查法的优缺点。 课程作业: 1、什么是访问调查法?如何分类? 2、简述访谈的过程及其技巧。 3、访问调查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简述访问调查法的优缺点? 第9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八章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问卷的设计; 3、问卷调查的实施; 4、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并掌握问卷 的结构和设计原则;掌握问卷调查的实施特点;了解并掌握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并学会自己制 作问卷。 课程作业: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如何分类? 2、简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3、问题设计和问题表述原则有哪些? 4、答案设计的原则如何? 5、实施问卷调查有哪些程序? 6、简述访问调查法的优缺点? 第 10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九章 试验调查法和蹲点调查法 1、实验调查法概念和种类; 2、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3、实验调查的实施; 4、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5、蹲点调查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并掌握试验 调查方案的设计;掌握试验调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并掌握实验调查法的优缺点;并了解 蹲点调查法。 课程作业: 1、什么是实验调查法?如何分类? 2、试验调查方案的设计可分为几种? 3、试验调查实施中应当注意什么? 4、简述实验调查法的优缺点。 5、什么是蹲点调查法?有何类型? 第 11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章 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原则;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原则;理解并掌握文字资 料的整理;理解并掌握数字资料的整理;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课程作业: 1、资料整理有何重要意义?应遵循哪些原则? 2、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如何? 3、数字资料的正确检验有哪些方法? 4、数字资料如何分组? 第 12、13、14 周 学时:12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统计分析 1、统计分析概述 2、单变量统计分析 3、双变量统计分析 4、统计软件简介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分析的含义、作用、原则;了解并掌握 集中量数分析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单变量分析中的统计推断;了解并掌握双变量分析的方法;了 解 SPSS 和 SAS 等常用统计软件。 课程作业: 1、什么是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如何? 2、统计分析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关系。 4、解析相关习题。 第 15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思维加工 1、比较法和分类法 2、分析法和综合法; 3、矛盾分析法; 4、 因果分析法 5、系统分析法; 6、结构-功能分析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思维加工及其意义;了解并掌握几种思维加 工的方法;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这几种思维加工的方法。 课程作业: 1、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比较法和分类法?应用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怎样认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关系?它们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4、什么是因果分析法?形式逻辑探求因果关系有哪些方法? 5、什么是黑箱法?灰箱法?白箱法? 第 16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三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1、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抽样调查 2、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3、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了解并掌握调查报告的构 成要素和撰写程序;了解并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课程作业: 1、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2、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3、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程序如何? 4、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哪几种? 5、调查报告的主体有哪几种结构?各有何特点? 第 17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1、调查报告的评估 2、调查成果的应用 3、调查工作的总结 4、调查工作总结示例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报告评估的意义和内容;了解调查评估的分析 框架;了解并掌握调查成果应用的意义及其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学习如何撰写调查工作的总 结。 课程作业: 1、什么是评估调查报告?有何意义? 2、什么是调查报告的理论模型?什么是评估的分析框架? 3、调查成果的应用中可能存在何种问题? 4、什么是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哪些内容? 第 18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串讲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目的要求:对全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了解和把握,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自学复习。 说明:1、周次:应与校历上的周数相对应,为实际上课的周次; 2、学时:表内学时之和应与封面的计划学时相符; 3、授课方式: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项目撰写,并阐述教学设计、组织、方法、手段等; 4、其它说明:可以撰写学生作业、学生学习的要求、学生应准备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