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版).doc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211)(2017 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 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业务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强 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新闻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 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前沿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具有创新意识、国际 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拥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 4.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较熟练运用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 5.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 事、管理以及其它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理论语言学 学习和研究国外语言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开展句法 学、语用学、音系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等方面的研究。 2.应用语言学 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外 语教学方法、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测试、外语学习策略与动机等方面的研究。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 3 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 最长不得超过 6 年。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 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 与研究计划。 2.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帮助 1 学生选择发展方向;成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指导小组,原则上由 3-5 人组成,配合导师工作。 3.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研究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研究生 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研究生,提出阅读和考 核要求;要求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 2 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 献阅读报告。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 均为必修;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或必选)。具体如下: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数不得低于 31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 19 学分,非学位课不 少于 9 学分,实践环节 3 学分,其中学术活动 1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教学实践 1 学分。 2.学位课程必须以考试形式考核,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 分制记分。成绩 60 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3.补修课程:补修课程是指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领域 大学本科主要课程 2-3 门。补修课程为《英语语言学概论》、《高级英语语言学》、《高级英语》。 补修课程由学院根据本科生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 六、专业实践 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实践环节要求研究生 面向本科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工作量约折合 16 个讲课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 践以“合格”为通过,计 1 学分。应届考取的研究生和在职考取的研究生都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2.社会实践:学院及研究生导师应为研究生安排不少于 2 个月的社会体验或社会服务,一般安 排在第一学年末的 8 月至 10 月份。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安排研究生到“研 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服务性工作。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就业需要自己安 排社会实践(包括短期打工),目的是锻炼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该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写出不少于 3000 字的实践心得体会。实践单位签字盖章、导师签字后即可 获得 1 学分。 3.学术活动: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与范 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 1 次;听取学术报告 10 次以上,且有听报告记录;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 将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给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 1 学分。 七、中期筛选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12 月 31 日之前)进行中期筛 选,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 行的一次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其学业,并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考核合格者,进 入论文撰写阶段,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训练。具体操作参照《济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 八、学位论文 2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应在导 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与开题报告。研究生修满学分后,即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 目并拟定提纲,在此基础上外出调研,收集资料、研究问题、请教专家,然后对提纲进行必要的修 改并着手撰写论文初稿。初稿完成后送指导教师审阅并根据其意见修改定稿。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 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止)不得少于一年。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用英文撰写, 字数不少于 3 万个英语单词。 论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开题报告:研究生最迟应在第三学期末(12 月 31 日之前)开题。开题报告内容、开题程序 及成绩评定等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2.阶段性成果汇报:在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研究生应向导师或导师组汇报论文研究和写作 的阶段性成果,一般不少于 2 次。 3.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末(12 月 31 日之前) ,导师组就论文研究和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提出建议。具体规定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论文答辩未通过者, 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 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 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 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 培养计划。 4.此培养方案适用于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 2017 级开始实行。 十一、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目 [1]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 Brown, P. and S.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Cheng, X. Selected Readings in West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M]. Dalian: LNUP, 2006. [4] 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5] Cook G.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6]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Fromkin,V., R. Rodman & N. Hyam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8th ed.) [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8]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9] Hatim, B.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0] Mitchell, R. & F. Myl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M]. London: Arnold, 2004. [11] Nunan. D.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2] Robins, R. H. General Linguistics (4th 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 Scollon, R. & S. W.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4]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6. [15]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6] Yule, G. Pragma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二) 选读书目 [1] Aronoff, M. & Janie Rees-Miller.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Doughty, C. J. & M. H. Long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3]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 Eliasson, S. The Cognitive Calculus and its Function in Language[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7. [5] Heine, B.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7]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8] Ha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4 Edward Arnold, 2004. [9] Lantolf, J. P. & S. L. Thorne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0] Larsen-Freeman, D. & M. Long.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 [11] Ly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2] Martin, J. R. & P.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13] Pool, S.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4]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5] Yule, G. Th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6]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 金立鑫. 语言研究方法导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8] 文秋芳等.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拟稿人(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5 附: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性质 学 位 课 非 学 位 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36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1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论 18 1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021007(A) 日语(上) SS021007(B) 日语(下) 128 6 秋/春 外国语学院 SS021008(A) 法语(上) SS021008(B) 法语(下) 128 6 秋/春 外国语学院 SS021009 句法学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1010 理论语言学 32 2 秋1 外国语学院 SS021004 应用语言学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1011 文体概论 32 2 秋1 外国语学院 SS021006 语言研究方法论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3001 英语教学流派与英语教学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02 语用学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03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3005 现代语言学流派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3006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07 社会语言学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08 语篇分析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14 翻译概论 32 2 秋1 外国语学院 SS023010 文学欣赏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11 语言与文化 32 2 秋2 外国语学院 SS023012 西方文艺理论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023013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32 2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4001 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范 24 1 春 政法学院 社会实践 ≥2 个月 1 教学实践 16 1 学术活动 ≥11 1 实践环节 必修 任选 一门 必修 选修 必修 备注: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主要课程 2-3 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方向提出建议, 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