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6期(全文).pdf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七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犜犺犲 犛犲狏犲狀狋犺 犈犱犻狋狅狉犻犪犾 犆狅犿犿犻狋狋犲犲 狅犳 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犎狌犪狇犻犪狅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 (犖犪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 ) 主 任 ( 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吴季怀 (WUJ i hua i) 副主任 ( 犞犻 犮 犲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陈国华 ( 黄仲一 (HUANGZhongy CHEN Guohua) i) 编 委 (犕犲犿犫 犲 狉 狊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按姓氏笔画为序) 刁 勇 ( 王士斌 (WANGSh DIAO Yong) i b i n) 刘 ? ( 江开勇 ( LIU Gong) J IANG Ka i yong) 孙 涛 ( 肖美添 ( SUN Tao) XIAO Me i t i an) 吴季怀 (WUJ 宋秋玲 ( i hua i) SONG Qi u l i ng) 张认成 ( ZHANG Rencheng) 陈国华 ( CHEN Guohua) 苑宝玲 ( 周树峰 ( YUAN Bao l i ng) ZHOUShu f eng) 郑力新 ( 徐西鹏 ( ZHENGL i x i n) XU Xi peng) 郭子雄 ( 黄仲一 (HUANGZhongy GUOZ i x i ong) i) 黄华林 (HUANG Hua 葛悦禾 ( l i n) GE Yuehe) 蒲继雄 ( 蔡绍滨 ( PUJ i x i ong) CAIShaob i n) 主 编 (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黄仲一 (HUANGZhongy i)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2018 年 11 月 然 科 学 版 ) 总第 164 期 (卷终) 目 第 39 卷 第 6 期 次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 王国权,庞素秋,林俊生,刁勇 ( 787) 含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 !!!!!!!!!!!!!!!!!!!!!!!!!!!!!!!!!!! 郑亚青 ( 794) 鼠标上盖流动平衡数值模拟分析 !!!!!!!!!!!!!!!!!!!!!!!!!!!! 许建文,刘斌,骆灿彬 ( 801) 五轴端铣锥形摆线齿轮齿形的数值模拟与试验(英文) !!!!!!!!!!!!!!!!!!!!!!!!!!!!!!! 许建民,顾立志 ( 807) 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 金煜皓,韩立军,孟庆彬,王帅,刘振军,杨灵 ( 816) 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 刘小鸣,陈士海 ( 826)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 张亦林,严捍东,钟国才,全志龙 ( 832) 梁挠曲线方程的精确推导 !!!!!!!!!!!!!!!!!!!!!!!!!!! 刘海波,刘玉丽,石祥锋 ( 840) 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Fe3O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 马翠,刘亚琦,张寒旭,袁鹏飞,何争光 ( 844) 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及磷吸附效果 !!!!!!!!!!!!!!!!!!!!!! 敖涵婷,曹威,阚晋,邓彩军,魏琳 ( 851) 亭壁蒸发器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及仿真 !!!!!!!!!!!!!!!!!!!!!!!!! 李宗北,田琦,董旭,秦成君 ( 859) 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 王世杰,宋罛芳,雷勇刚,景胜蓝,秦成君,刘治廷 ( 865) 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叶俊辉,王森林,黎辉常,梁维俊,张燕秀 ( 872) 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 杜慷慨,郑好英 ( 879) 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性能与反应机制 !!!!!!!!!!!!!!!!!!!!!!!!!!!! 胡鹏程,钟丽娟,江伟 ( 885) 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Hey 和 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 李旭丹,林志灿,李煊,郑志忠,明艳林 ( 892) 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 !!!!!!!!!!!!!!!!!!!!!!!!!! 陈远杰,余劲松弟,佟瑞菊 ( 899) 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 余乐,郑力新,杜永兆,黄璇 ( 906) 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及其电场分析 !!!!!!!!!!!!!!!!!!!!!!!!!! 许超,尚荣艳,艾春,毛恒 ( 913) 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 夏蓓鑫,简铮,高雅,陶宁蓉 ( 920) 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图像超分重建 !!!!!!!!!!!!!!!!!!! 黄炜钦,黄德天,顾培婷,柳培忠,骆炎民 ( 926) 采用多叉树模型数据迁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宋春红,王佳斌,郑力新 ( 932) 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图像检索 !!!!!!!!!!!!!!!!!!!!!!!!!!!! 聂一亮,杜吉祥,杨麟 ( 937) 采用负相关学习的 SVM 集成算法 !!!!!!!!!!!!!!!!!!!!!!!! 洪铭,汪鸿翔,刘晓芳,柳培忠 ( 942) 第 39 卷总目次 !!!!!!!!!!!!!!!!!!!!!!!!!!!!!!!!!!!! (Ⅰ~Ⅻ ) 期刊基本参数: CN35 1079/N1980bA4160zhP ¥10. 001000242018 11n 犑犗犝犚犖犃犔 犗犉 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 SCIENCE ) 犞狅 犾. 39犖狅. 6 犛狌犿164 (犞狅 犾 狌犿犲犈狀犱 ) 犖狅 狏.2018 犆犗犖犜犈犖犜犛 Re s e a r chPr og r e s so fGr apheneandI t sDe r i va t i ve si nB i omed i c i neF i e l d !!!!!!!!!! WANG Guoquan,PANGSuq i u,LINJunsheng,DIAO Yong ( 787) Dynami c sandEndTr a e c t o r t r o lo f2 l e i venPa r a l l e lMe chan i sm ?Cab ?Dr j yCon Wi t hEl a s t i cCab l e !!!!!!!!!!!!!!!!!!!!!!!!!!!!!! ZHENG Yaq i ng ( 794)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a l i so fFl owBa l anc eo fMous eUppe rCove r ys !!!!!!!!!!!!!!!!!!!!! XUJ i anwen,LIU B i n,LUO Canb i n( 801)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Pr o f i l ei nFa c e Mi l l i ngonF i ve i sMi l l i ng Ma ch i neToo l ?Ax !!!!!!!!!!!!!!!!!!!!!!!!!!! XUJ i anmi n,GU L i zh i( 807) Me chan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De f o rma t i onCon t r o lo fSu r r ound i ngRo ckf o r Be i l gushanTunne !!!!!!!!!!!!!!!!!!! J IN Yuhao,HAN L i un,MENG Qi ngb i n, j WANGShua i,LIU Zhen un,YANG L i ng ( 816) j Pr ed i c t i ono fVi br a t i on Wave f o rmonGr oundCaus edbyEl a s t i cSemi spa c eSphe r i c a l Cha r a s t i ng geBl !!!!!!!!!!!!!!!!!!!!!!!! LIU Xi aomi ng,CHENSh i ha i( 826) I n f l uenc eo fCl ayPowde rt oRheo l og i c a lBehav i ouro fCemen tPa s t e Wi t hPo l a rboxy l a t e yc Supe rp l a s t i c i z e r !!!!!!!! ZHANG Yi l i n,YAN Handong,ZHONG Guo c a i,QUANZh i l ong ( 832) Pr e c i s eDe r i va t i ono fBe am De f l e c t i onEqua t i on !!!!!!!!!!!!!!!!!!!! LIU Ha i bo,LIU Yu l i,SHIXi ang f eng ( 840) Fen t on i kePr oc e s sonTr e a t i ngS t ab i l i z edo l dLand f i l lLe a cha t eby Nano ?L ?Fe3O4 De co r a t edZr i l l a r edBen t on i t ea sCa t a l t ?P ys !!!!!! MA Cu i,LIU Yaq i,ZHANG Hanxu,YUAN Peng f e i,HEZhengguang ( 844) S t ruc t ur a l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Phospho rusAdso rp t i ono fZ i r c on i um?LoadedCo rn S t a l kB i ocha r !!!!!!!!!!! AO Han t i ng,CAO We i,KANJ i n,DENG Ca i un,WEIL i n( 851) j Theo r e t i c a lAna l i sandS imu l a t i ono fHe a tTr ans f e rPe r f o rmanc eo fKi o sk Wa l l ys Evapo r a t o r !!!!!!!!!!!!!!! LIZongbe i,TIAN Qi,DONG Xu,QIN Cheng un ( 859) j De s i t imi z a t i ono fNon i f o rm Po r o s i t r ousFenc e s ?Un gnOp yPo !!!!!!!!!!!!!!! WANGSh i i e,SONG Chong f ang,LEIYonggang, j J INGSheng l an,QIN Cheng un,LIU Zh i t i ng ( 865) j Pr epa r a t i onandE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o fPbO2/Gr apheneEl e c t r ode !!!! YEJunhu i,WANGSen l i n,LIHu i chang,LIANG We i un,ZHANG Yanx i u( 872) j Func t i ona l i z a t i ono fCh l o r ome t hy lPo l t r ene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S t udy i ngi n ys y Es t e r i f i c a t i on !!!!!!!!!!!!!!!!!!!!!!! DU Kangka i,ZHENG Haoy i ng ( 879) CO2 Abso r t i onPe r f o rmanc eandRe a c t i on Me chan i smo f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 p qu !!!!!!!!!!!!!!!!! HU Pengcheng,ZHONG L i uan,J IANG We i( 885) j Sens i t i z a t i onEf f e c to fCo r i l ag i nonC i sp l a t i nAga i ns tOva r i anCanc e rHeyand SKOV3Ce l l s !!!!!!! LIXudan,LINZh i c an,LIXuan,ZHENGZh i zhong,MING Yan l i n( 892) Remo t eSens i ng Time r i e sDa t a WebI n t e r ope r ab i l i t i ngCove r ageMode l ?Se y Us !!!!!!!!!!!!!!!!! CHEN Yuan i e,YUJ i nsongd i,TONG Ru i u( 899) j j ImageRe cogn i t i on Me t hodo fCoa landCoa lGangueBa s edonPa r t i a lGr ays c a l e Comp r e s s i onEx t endedCoex i s t enc eMa t r i x !!!!!!!!!!!!! YU Le,ZHENG L i x i n,DU Yongzhao,HUANG Xuan ( 906) Ai r s cha r landEl e c t r i cF i e l dAna l i so fHi l t ageSwi t chge a r ?GapDi ?Vo geMode ys gh !!!!!!!!!!!!!! XU Chao,SHANG Rongyan,AIChun,MAO Heng ( 913) 犇 Con t r o lCha r tf o rMu l t i va r i ab l ePr oc e s sMon i t o r i ng !!!!!!!!!!!!!! XIA Be i x i n,J IANZheng,GAO Ya,TAO Ni ng r ong ( 920) ImageSupe r so l u t i onRe cons t ruc t i onBa s edonNon a lS imi l a r i t i l a t e r a l ?Re ?Loc yandB F i l t e r !!! HUANG We i i n,HUANG De t i an,GU Pe i t i ng,LIU Pe i zhong,LUO Yanmi n( 926) q De s i l emen t a t i ono fDa t a Mi r a t i onAl r i t hm Us i ng Mu l t iFo rkTr e e gnandImp g go !!!!!!!!!!!!!!!! SONG Chunhong,WANGJ i ab i n,ZHENG L i x i n( 932) ImageRe t r i eva lBa s edonConvo l u t i onFe a t ur eMapFus i onandSa l i encyDe t e c t i on !!!!!!!!!!!!!!!!!!!!! NIE Yi l i ang,DUJ i x i ang,YANG L i n( 937) SVM Ens emb l e sAl r i t hm Us i ng Nega t i veCo r r e l a t i onLe a rn i ng go !!!!!!!!! HONG Mi ng,WANG Hongx i ang,LIU Xi ao f ang,LIU Pe i zhong ( 942) To t a lCon t en t so fVo l.39 !!!!!!!!!!!!!!!!!!!!!!!!!!!!!!!!!!!! (Ⅰ~Ⅻ ) 犛 犲 狉 犻 犪 犾犘犪 狉 犪犿犲 狋 犲 狉 狊:CN35 1079/N1980bA4160zhP ¥10. 001000242018 11n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5036 ?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 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国权1,2,庞素秋3,林俊生1,2,刁勇1,2 ( 1.华侨大学 生物医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医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80 医院 临床药学科,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综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 化 石 墨 烯 和 功 能 化 石 墨 烯 的 结 构 特 性、生 物 学 特 性,以 及 其 在 生 物 传 感 器、药物载体、光线疗法、生物成像和组织工程材料等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特殊的结构、优异的性能为疾病诊断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可能,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材料;功能化;生物医药 中图分类号: R3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787 07 ? ? ? 犚犲 狊 犲 犪 狉 犮犺犘狉 狅犵 狉 犲 狊 狊狅 犳犌狉 犪狆犺犲 狀犲犪狀犱犐 狋 狊犇犲 狉 犻 狏 犪 狋 犻 狏 犲 狊 犅 犻 狅犿犲 犱 犻 犮 犻 狀犲犉 犻 犲 犾 犱 , , , WANG Guoquan1 2,PANGSuq i u3,LINJunsheng1 2,DIAO Yong1 2 ( 1.Schoo lo fB i omed i c a lSc i enc e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Schoo lo fMed i c i n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3.Depa r tmen to fC l i n i c a lPha rma c t h Ho sp i t a lPeop l e ′ sL i be r a t i onArmy,Quanzhou362000,Ch i na) y,The180 r apheneandf 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t h i spape r,wer e v i ewedg r apheneandi t sde r i va t i ve s,ox i de ?g nc l ud i ngt he i rs t r uc t u r e s,b i o l og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app l i c a t i onsi nb i omed i c i nef i e l dssucha sb i o phene,i s ens o r s,d r ugc a r r i e r,l i tt he r apy,b i o l og i c a limag i ng,t i s sueeng i ne e r i ng ma t e r i a l s,ands oon.Ther e su l t s gh showst ha tg r apheneandi t sde r i va t i ve shavespe c i a ls t r uc t u r eandou t s t and i ngpe r f o rmanc et op r ov i denewpo s venhaveg r e a tapp l i c a t i onp r o spe c t si nb i omed i c i ne. s i b i l i t i e sf o rd i s e a s ed i agno s i sandc l i n i c a lmed i c i ne,e 犓犲 狉 犱 狊: g r aphene;nanoma t e r i a l s;f unc t i ona l;b i omed i c i ne 狔狑狅 石墨烯属于富勒烯,是迄今为止发现最薄的纳米材料 .它以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为基本结 构单元,具有二维蜂窝状片层结构,厚度仅有 0. 335nm.因其具有独特且优良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电 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较高的比表面积,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电 子传感 器及 生 物 医 学 等 诸 多 领 域 的 应 用 备 受关注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 新 型 无 机 纳 米 载 体 材 料,拥 有 水 溶 性 好、载 药 量 高、易 于 修 饰 等 特 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崭露头角,其相关研究日趋活跃 .本文 综 述了近 几年 来 这 类 新 型 材 料 在 生 物 医 药 领 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收稿日期: 2017 05 18 ? ? 通信作者: 庞素秋( 1972 E?ma i l: ?),女,副主任药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医 院 药 学、临 床 药 学 和 天 然 药 物 的 研 究 . pangsu i u@hqu. edu. cn . q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371669,U1405215);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0712Z) 78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1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包括单层石墨烯、多层石墨烯、氧化石墨 烯 和 功 能 化 石 墨 烯,每 种 材 料 都 具 有 不 同的氧化中心和表面化学特性,由于单层石墨烯的化 学稳定 性不高、不 易 制 备 且 很 难 悬 浮 在 溶 液 中 .因 此,相对单层石墨稀,氧化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 1. 1 石墨烯 石墨烯是由单原子层构成的二维原子晶体,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 .石墨 烯既是最薄的材料,又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 200 倍;同时,它又具有良好的弹 性,拉伸 幅度 达 到自 身 尺寸的 20%.从 结构 上来看,石墨烯经 包裹成球可以 得到零维 富勒烯,沿 固 定 轴 旋转可以形成一维碳纳米管,多层石墨烯堆叠组装在一起,可形成三维石墨片 .因此,石墨烯可以看作是 富勒烯、碳纳米管及石墨等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 .石墨烯独特的结构赋予其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 质,如高热导性、高机械强度、室温下的量子霍尔效应,双极性电场效应等 . 1. 2 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如图 1 所示 .由石墨烯氧化制 备而来 的 氧 化 石 墨 烯 两 面 均 具 有 芳 香 结 构, 具有更大的 比 表 面 积 和 层 状 结 构,且 含 有 大 量 的 含 氧活性基团,如 羰 基、羟 基、羧 基 和 环 氧 基 团 等 [1?2], 环氧基与羟 基 主 要 位 于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基 面 上,而 羰 基、羧基则通常分布 于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边 缘 处,易 于 修 饰与功能化,拥有良 好 的 水 溶 性 和 稳 定 性 [3].氧 化 石 墨烯是一种 两 亲 性 的 片 状 分 子,从 石 墨 烯 薄 片 边 缘 到中央呈现 亲 水 至 疏 水 的 性 质 分 布,可 在 水 溶 液 中 作为表面活性剂,稳定疏水性分子 [4?5]. 1. 3 功能化石墨烯 对氧化石 墨 烯 进 行 修 饰,以 具 有 高 反 应 活 性 表 图 1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结构 F i 1 Chemi c a ls t r uc t u r eo fg r apheneox i de g. 面官能团的氧化石墨烯为原材料,进行化学修饰等不同的加 工处 理手 段,在 提 高 水 溶 性 的 同 时,加 强 其 分散稳定性 .通过在氧化石墨烯上引入不同官能团进 行修饰,可以 赋予 其 新 的 特 性,制 备 出 多 种 功 能 的 氧化石墨烯,既能保持石墨烯本身良好的性能,又能使官能团因修饰而赋予其新的特性,如分散性、亲水 性、与聚合物的兼容性等 . 2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一些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突出性能,与其他碳纳米材料相比,这些性能使其在 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更具潜在优势 . 2. 1 比表面积大 单层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为 2630m2 ·g-1 ,比大多数 纳米材 料的比 表面 积大 1 个 数 量 级 以 上, 两个 表 面与边 缘均 可 与生物分子 进行相 互作用 .巨大的比 表面 积使石墨 烯具 有较高 的载 药能力 . Yang 等 [6]利用氢键作用实现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 DOX)在氧化石墨烯上的高效负 载,其 负载量 可达 235% , 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药物载体 . 2. 2 良好的亲水性 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基团使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由于羟基和羧基在水中发生电离,分散在 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带有负电荷,负电荷具有电子排斥力,使氧化石墨烯能够在水中稳定分散 . 2. 3 独特的表面特性 氧化石墨烯的疏水性表面含有氧活性基团,使化学药物通 过 π-π 共轭相 互作用、离子 键 和 氢 键 等 非共价键固定在氧化石墨烯上 .将小分子药物中的部分 基团 通过共 价键与 氧 化 石 墨 烯 边 缘 的 酸 性 官 能 团连接起来,可以使氧化石墨烯带上具有不同特性的功能基团,从而使氧化石墨烯成为一种多功能的药 物载体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王国权,等: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789 2. 4 优良的光学性能 氧化石墨烯因具有近红外光致发光现象,可用于活细 胞 成像 研 究 .其 优 良 的 光 学 性 能 表 现 为:可 以 允许直接跟踪氧化石墨烯粒子在细胞内的位置,而不需要外来的共轭荧光基团;由于在近红外区域最小 细胞的自发荧光,在成像过程中,将受到最小化的干扰;此外,氧化石墨烯可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和非 辐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有效淬灭荧光体荧光,可用于开发各种荧光生物传感器 . 2. 5 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应用于临床,对 其 吸 收、分 布、代 谢、排 泄 及 其 生 物 相 容 性 的 研 究 是 当 前 首 要 任 [] 务. Zhang 等 7 使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和一系列生 物 技 术,研 究 氧 化 石 墨 烯 静 脉 注 射 后,在 小 鼠 体 内 的 分 布和生物相容性,连续 14d 注射后,小鼠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学改变,但如果发生氧化石墨烯 高度的 累积 和长时间的滞留,则小鼠器官将出现显著的病理学改变 .赵媛媛等 [8]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修饰氧化石 [] 墨烯,增强石墨烯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可相应提高其生 物安全性 . Tan 等 9 将 羟丙 基? β?环 糊 精 修 饰 的 氧化石墨烯羧化物( GO-COOH)负载抗癌药物紫杉醇( PTX),与未修饰的 PTX 相比,载药纳米微球具 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其水溶性和稳定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 2. 6 低细胞毒性 氧化石墨烯富含的羟基、羧基、环氧基等含氧活性基团都会增强其水溶性,因此,氧化石墨烯的安全 性高于石墨烯,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 .采用亲水 性 高分子 材料 修 饰 氧 化 石 墨 烯,可 以 进 一 步 提 高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 . 3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前,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 集 中在 生 物 传 感 器、药 物 载 体、光 线 疗 法 及 生 物成像等方面 . 3. 1 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材料是应用于下一代生物传感器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 .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 的导电、导热性能而备受关注 .在生物体内,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及对特 定生物分子的亲和性,通过对石墨烯表面特定分子的 修饰,既可以 实现 电 子 的 快 速 传 递,又 可 以 对 生 物 分子进行选择性检测 . 3. 1.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具有快速转移电子的能力,既可以有效促进电极附近氧化还原反应 的进程,又 可 以 作为 新 型的电极修饰材料,提 高传 感器的重现 性、选择性和 灵敏 度 .刘艳等 [10]制备 石 墨 烯?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混合,构建基于石墨烯?壳聚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 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过氧化 氢 响 应 灵 敏 度 高,检 测 范 围 宽,并 且 表 现 出 高 选 择 性 和 良 好 的 稳 定 性 .王丹丹等 [11]以多巴胺印记聚合物为特异性识别材料,以石墨烯为电极增 敏材料,制备石 墨烯 修饰电 极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可以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的测定 . 3. 1. 2 光学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光致 发光的 特性,同 时,氧 化 石 墨 烯 的 荧 光 淬 灭 特 性 与其氧化的程度相关 .氧化石墨烯可作为荧光淬灭剂用于荧光共 振能 量转移( FRET)传感器 中,与传统 淬灭剂相比,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 更 高 的 淬 灭 效 率,使 FRET 传 感 器 具 有 背 景 干 扰 小、灵 敏 度 高、可 多 [ ] 重检测的显著特点 . Zhang 等 12 构建免标记的石墨烯 FRET 传感器,可用于 DNA 特定序列的检测 . L i u 等 [13]以金纳米粒子作为荧光受体,氧化石墨烯作为供体,以 DNA 杂交的免 疫反 应构建 FRET 传感器, 检测特定的 DNA 序列,该方法可广泛用于 DNA、离子及蛋白质小分子的检测 . 3. 2 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药物负载量高、靶向运输和控制释 放 等优 点,在 生 物 医 学 领 域 应 用 前 景 广 泛 .氧 化石墨烯作为单层的氧化石墨,平面上富含的羧基、羟基、环 氧基等 官能 团 可 改 善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分 散 性 和亲水性 .文献[ 14 15]研究发 现,化 学 药 物, DNA, RNA 等 均 能 通 过 π-π 共 轭、静 电 作 用 等 非 共 价 键 ? 作用,有效地固定在氧化石墨烯上,从而实现高效运载药物的功能,包括负载小分子药物和基因药物等 . 3. 2. 1 负载小分子药物 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具有更 大的比 表面积,更 强 的 吸 附 能 力,对 小 分 子 药 物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79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的负载能力也大大提高,可用来构 建 高 效 靶 向 运 输 体 系 .利 用 壳 聚 糖( CS)修 饰 后 的 氧 化 石 墨 烯 负 载 抗 [ ] 癌药物喜树碱( CPT)可以用来治疗肿瘤 16 . 引入含氧官能团,使氧化石墨烯和分子药物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结合或氢键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载, [ ] 亲水性的提高,拓宽了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适用范围 . Yang 等 17 利用氢键作用,实现 DOX 在 氧化石 墨烯上的高效负载,其 负 载 量 可 达 235% ,远 远 高 于 其 他 传 统 药 物 载 体 . DOX 的 负 载 量 及 释 放 行 为 呈 pH 依赖性,通过调节 pH 值,改变石墨烯与 DOX 的氢键作用,可以实现 DOX 的可控 负载 和释放 .在此 [ ] 基础上, Yang 等 18 研制 pH 敏感型的氧化石墨烯多重靶向和 控释载药系统 .由于 肿瘤细胞 环境显 酸性 ( pH<6),该体系在癌细胞释药量将高于正常细胞,从 而 形 成 三 重 靶 向 效 果 .药 物 和 石 墨 烯 衍 生 物 之 间 [ ] 还可以通过共价键连接 . Zhang 等 19 通过化学法将氧化 石墨 烯与磺 酸基及 叶 酸( FA)偶 联,在 提 高 氧 化 石墨烯生理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抗癌 药 物 DOX 与 CPT 的 可 控 联 合 载 药 和 生 物 靶 向 运 输,具 有 比 单 一 载药更高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Ma 等 [20]利用氧化石墨烯诱导 DOX 形成原位凝胶,在细胞中持续释放抗 癌药物,并保持抗癌活性 .二硫键在谷胱甘肽的作用下会 发 生断键 反应,而 谷 胱 甘 肽 在 肿 瘤 细 胞 内 的 浓 度要比其在血浆中的浓度高 1000 倍以上 .因 此,载 体 可 通 过 二 硫 键 共 价 负 载 药 物,实 现 药 物 在 体 内 循 [ ] 环中而不释放,直到进入肿瘤细胞后 才 释 放 出 药 物 . Chen 等 21 利 用 二 硫 键 将 DOX 连 接 到 负 载 银 纳 米 粒的氧化石墨烯表面,使该体系具 有 还 原 敏 感 性 .基 于 肿 瘤 细 胞 中 强 还 原 性 谷 胱 甘 肽 ( GSH)浓 度 远 高 于正常细胞,使该给药体系能在肿瘤细胞中释放药物,同时,减少 氧化石 墨 烯 多 功 能 化 后 所 形 成 的 表 面 扩散屏障,促进药物释放 . 3. 2. 2 负载基因药物 随着现代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药物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的重 视,如何高效地负载,并靶向运输基因药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 个方 向 . s iRNA 是 肿瘤治疗 中一种 常用 的基因药 物,Yang 等 [22]使 用 聚 乙 二 醇 ( PEG), FA 和 1?芘 甲 胺 盐 酸 盐 ( PyNH2 )修 饰 的 氧 化 石 墨 烯 [ ] ( PEG?FA?PyNH2?GO)递送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基因 s iRNA. Zhang 等 23 以聚乙 烯亚胺( PEI) 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作为载体,同时负载 s iRNA 和 DOX,该 载 药 系 统 不 仅 毒 性 低,而 且 在 最 佳 N/P 值时,所负载的 s iRNA 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细胞中 Bc l 2 蛋白的表达,协同增强 DOX ?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疗效 . 除了负载多种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外,用两种材料共同修饰氧化石墨烯也可以提高其多方面的性能, 共同发挥效果 .曹秀芬等 [24]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乳糖酸和 CS 作为修饰氧化石墨烯的材料,制备出 乳糖酰化壳聚糖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可同时运载基因药物和抗肿瘤药物 DOX,发 挥协同效果 . 由于乳糖酰化壳聚糖可以模拟去唾液酸糖蛋白,具有肝靶向性,使载体能够肝靶向运输基因和抗肿瘤药 物,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 . 3. 3 光线疗法 在非药物治疗法中,利用各种光线来防治人类的各种疾病已经普遍地在临床中使用 .光线疗法包括 光动力疗法( PDT)和光热疗法( PTT),可 通 过 特 定 的 光 辐 射 摧 毁 肿 瘤 细 胞,克 服 化 疗 和 放 疗 对 正 常 细 胞和器官产生的毒 副 作 用 [25].其 中, PDT 是 利 用 光 敏 剂 在 光 照 射 下 产 生 的 活 性 氧 杀 死 肿 瘤 细 胞;而 [ ] PTT 是利用其经激光照射发生光热转 化 而 产 生 的 超 高 热 致 肿 瘤 细 胞 热 损 伤 并 凋 亡 26?27 .一 方 面,石 墨 烯衍生物生物相容性好,且毒性较低,可以作为光敏剂的载体;另一方面,石墨烯衍生物在近红外区存在 光吸收性,具有光热效应,可以作为光线疗法的辅助 .因此,石墨烯衍生物在光线疗法治疗肿瘤领域具有 极高的应用价值 . 3. 3. 1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可以吸收光子并将能量传 递给不 能吸收光 子 的 分 子,促 其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而本身则不参与化学反应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作为光敏剂的载体,有较好的生物 [ ] 相容性,提高了光敏剂在细胞内的流通性 . Ti an 等 28 通过超分子 π-π 作用,将光 敏性分子 Ce 6 负载于 PEG 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上,得到的 PEG?Ce 6 ?GO 表现出良 好 的 水 溶 性 .氧 化 石 墨 烯 作 为 载 体 单 元 负 载 抗癌药物 DOX.氧化石墨烯和卟啉均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纳米超级分 子切 割恶性 肿瘤 DNA 的效率高于氧化石墨烯,其效率分别为 80% 和 69%. 3. 3. 2 光热疗法 光热治疗法利用具有较高光热转换 效率的 材料,将 其 注 射 到 人 体 内 部,利 用 靶 向 性 识别技术聚集在肿瘤组织附近,并在外部光源(一般 是近红 外光)的照射 下,将 光 能 转 化 为 热 能,进 行 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王国权,等: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791 死癌细胞 .修饰后的石墨烯拥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和 较高的 负载力,且 能 产 生 更 多 的 热 量,这 为 光 热 疗 [ ] 法的进 一步 研 究提供 了方 向 . Yang 等 29 研 究氧化 石墨 烯表 面化学结构及 尺寸 大小对 肿瘤光热 治疗 的 [ ] 影响 . Ka l l uru 等 30 以 PFG?FA?GO 为 载 体 材 料 负 载 DOX,在 NIR 光 照 射 下,对 小 鼠 黑 色 素 瘤 B16F0 细胞兼具光动力和光热治疗效果,小鼠寿命是单独给予 DOX 的 1. 8 倍,说明 功能 化的氧化 石墨烯 对肿 瘤的光线疗法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李勇等 [31]分别从细胞层面和机体层面研究纳米氧化石墨烯( NGO) 联合 805nm 近红外激光对肿瘤的杀伤和免疫刺激作用 .该 体 系不仅 能够有 效杀伤 肿瘤 细胞,还 能够刺 激巨噬细胞产生 TNF 6,增强激光杀伤的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免疫 刺激效 应,通 过该 机制可 ? α 及IL? 以达到抑制远隔肿瘤生长的效果 . 3. 4 生物成像 生物成像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技术,要求其核心部分荧光探针在缓冲液、细胞培养液或体液中有良好 的溶解性、光稳定性和特异性 .传统的生物荧光探针含有 重金属元 素,在 体 内 通 过 生 物 降 解 或 光 降 解 可 释放出重金属离子,从而产生毒性 .而氧化石墨烯具有大量含氧官能团,易于功能化修饰,其衍生物还具 有负载荧光分子的能力,作为荧光探针具有稳定的光 致发光、良好 的水 溶 性 和 生 物 相 容 性,应 用 于 以 生 [ ] 物成像为基础的癌症诊断及定位领 域 前 景 广 阔 . Peng 等 32 通 过 PEG 连 接 氧 化 石 墨 烯 和 荧 光 染 料,并 [ ] 将其用于细胞内成像 . Hu 等 33 利用量子点( QD)标记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形成具 有强 烈荧光、无毒 的 QD? rGO 纳米复合物,并在肿瘤细胞内进行生物成像实验 . 3. 5 组织工程材料 组织工程材料是组织再生的支架与模板,目前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包括源自于生 物体的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等 .近 年来,石 墨烯 材 料 已 被 成 功 地 用 于 创 伤 愈 合、 再生医学、干细胞工程及组织工程学中 .支架材料的表面 性质可调 节细 胞 黏 附 和 分 化 行 为,石 墨 烯 具 有 的高弹性、高强度和灵活性等优良特性,使其非常适用于 组织工程 支架,能 够 显 著 地 增 强 现 有 支 架 材 料 的生物相容性,并促进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 [34].石墨烯材料能够促进骨 髓间 充质干细 胞向成 骨方 向分化 [35?37].石墨烯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被应用于促进干细胞向心肌方向分化与心肌细胞增殖 [ ] 的支架材料中 .由于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与人心脏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相似 度高, S t ou t等 38 将碳纳 米管与聚乳酸?羟基乙酸( PLGA)材料结合,探究该支架对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了碳 纳米管 支架的心肌细胞的密度是没有结合支架的 5 倍,说明该支架可以有效促进心肌细胞的增殖 . 4 研究展望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总 体而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低 的 细胞毒 性、优 良 的 载 药 性 能 和 生 物 成 像 等 特 性,在纳米药物运输系统、肿瘤治疗、细胞成像、组织工程材料 等方面 的 应 用 中,填 补 了 部 分 生 物 医 药 技 术的空白,为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关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还处在 早期 阶 段,目 前 仍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亟 待 解 决 .例如,石墨烯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理想,导致在一定程 度 上限 制了进 一步 的应用 [39].首先, 功能化的石墨烯虽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化学试剂 对生物分子活性和生物体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其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载药种类少 且多为小分子药物,而对大分子或蛋白类药物的靶向 递送的 研究较 少 .今 后,可 将 石 墨 烯 衍 生 物 的 应 用 拓展到基因和蛋白药物靶向运输和治疗方面,同时,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与肿瘤细胞 特异性结合的 FA 分子等,未来可尝试针对不同肿瘤细胞采用不同的特异性分子 .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特殊的结构、优异的性能为疾病诊断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可能,在生物医药方面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此,进一步研究石墨烯的作用机理意义重大 . 参考文献: [ 1] GAO Yuan, ZOU Xi n, ZHAO Xi ao un, 犲 狋犪 犾.Gr apheneox i de s ed magne t i cf l uo r e s c en thyb r i dsf o rd r ugde l i ve r ?ba j y andc e l l u l a rimag i ng[ c o l su r f b. 2013. 07. 020. J]. Co l l o i dsSu r fBB i o i n t e r f a c e s, 2013, 112: 128 133. DOI: 10. 1016/ ?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792 2018 年 [ / 2] XU Cheng, YANG Da r ong,MEIL i n, 犲 狋犪 犾. Ta r t i ngchemopho t o t he rma lt he r apyo fhepa t omabygo l dnano r ods ge /she r apheneox i dec o r e l lnano c ompo s i t e s[ J].ACS App l Ma t e rI n t e r f a c e s, 2013, 5( 24): 12911?12920.DOI: 10. g 1021/am404714w. [ 3] KIMJ, COTELJ, KIM F, 犲 狋犪 犾. Gr apheneox i deshe e t sa ti n t e r f a c e s[ J]. JAmChemSo c, 2010, 132( 23): 8180 8186. ? DOI: 10. 1021/ a 102777p. j [ 4] GUOFe i, KIM F, HAN T H, 犲 狋犪 犾.Hydr a t i on r e spons i vef o l d i ngandun f o l d i ngi ng r apheneox i del i i dc r s t a lpha ? qu y s e s[ J]. ACSNano, 2011, 5( 10): 8019 8025. DOI: 10. 1021/nn2025644. ? [ 5] KIM F, COTELJ, HUANGJ i ax i ng. Gr apheneox i de:Su r f a c ea c t i v i t imens i ona la s s emb l J]. Adv Ma ?d yandtwo y[ 2010, 22( 17): 1954 1958. DOI: 10. 1002/adma. 200903932. t e r, ? [ 6] YANGXi aoy i ng, ZHANGXi aoyan, LIUZun f eng, 犲 狋犪 犾.Hi e f f i c i encyl oad i ngandc on t r o l l edr e l e a s eo fdoxo r ub i c i n ? gh hyd r o ch l o r i deong r apheneox i de[ J]. JPhy sChem C, 2008, 112( 45): 17554 17558. DOI: 10. 1021/ ? j p806751k. [ 7] ZHANGXi aoyong, YINJ i l e i, PENGCheng, 犲 狋犪 犾. Di s t r i bu t i onandb i o c ompa t i b i l i t t ud i e so fg r apheneox i dei nmi c e ys J]. Ca r bon, 2011, 49( 3): 986 995. DOI: 10. 1016/ a f t e ri n t r avenousadmi n i s t r a t i on[ c a r bon. 2010. 11. 005. ? j. [ 8] 赵媛媛,殷婷婕,霍美蓉,等 .石 墨 烯 及 其 衍 生 物 氧 化 石 墨 烯 作 为 新 型 药 物 载 体 材 料 在 肿 瘤 治 疗 领 域 的 应 用 研 究 [ J].药学进展, 2015, 39( 1): 32 39. ? [ 9] TANJ i ng t i ng,MENG Na, FAN Yun t i ng, 犲 狋犪 犾.Hydr oxyp r opy l cy c l odex t r i n r r i e r s r apheneox i dec on uga t e s:Ca ? ?g j β? f o ran t i c anc e rd r ugs[ J].Ma t e rSc iEngC, 2016, 61: 681 687. DOI: 10. 1016/ ms e c. 2015. 12. 098. ? ? j. [ 10] 刘艳,牛卫芬 .基于石墨烯壳 聚 糖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的 H2O2 生 物 传 感 器 的 研 制 [ J].分 析 试 验 室, 2012, 31( 8): 79 ? 82. DOI: 10. 13595/ 0720. 2012. 0236. cnk i. i s sn1000 ? j. [ 11] 王丹丹,曾延波,刘海清,等 .石墨烯修饰电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多巴 胺 的 测 定[ J].分 析 测 试 学 报, 2013, 32( 5): 581 585. ? [ 12] ZHANG Yan, LIU Yue, ZHEN Shu un, 犲 狋犪 犾.Gr apheneox i dea sane f f i c i en ts i l o?ba ckg r oundenhanc e rf o r ?t j gna DNAde t e c t i onwi t hal ongr anger e s onanc eene r r ans f e rs t r a t egy[ J]. Chem Commun, 2011, 47( 42): 11718? gyt 11720. DOI: 10. 1039/C1CC14491J. [ 13] LIU Fe i, CHOIJY, SEOTS. Gr apheneox i dea r r ay sf o rde t e c t i ngspe c i f i cDNAhyb r i d i z a t i onbyf l uo r e s c enc er e s o J]. B i o s ensB i oe l e c t r on, 2010, 25( 10): 2361 2365. DOI: 10. 1016/ b i o s. 2010. 02. 022. nanc eene r r ans f e r[ ? j. gyt [ 14] LIMi ng, LIU Qi an, J IA Zhao un,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pho r e t i cdepo s i t i onand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behav i o ro fnove lg r aphene j l u r on i ca c i d r oxyapa t i t enano c ompo s i t ec oa t i ngs[ J]. App lSu r fSc i, 2013, 284( 11): 804 DOI: 10. ox i de ?hya ?hyd ?810. 1016/ apsus c. 2013. 08. 012. j. [ 15] ZHOU Ti ng, ZHOU Xi aomi ng, XING Da. Con t r o l l edr e l e a s eo fdoxo r ub i c i nf r om g r apheneox i deba s edcha r r e ? ge ve r s a lnano c a r r i e r[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4. 01. 044. J].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4, 35( 13): 4185 4194. DOI: 10. 1016/ ? j. [ 16] BAO Hongq i an, PAN Yong zheng, PING Yuan, 犲 狋犪 犾. Ch i t o s an f 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pheneox i dea sanano c a r r i e rf o r ? d r ugandgenede l i ve r J]. Sma l l, 2011, 7( 11): 1569 1578. DOI: 10. 1002/sml l. 201100191. ? y[ [ 17] YANG Xi aoy i ng, ZHANG Xi aoyan, LIUZun f eng, 犲 狋犪 犾.Hi e f f i c i encyl oad i ngandc on t r o l l edr e l e a s eo fdoxo r ub i ? gh c i nhyd r o ch l o r i deong r apheneox i de[ J]. JPhy sChem C, 2008, 112( 45): 17554 17558. DOI: 10. 1021/ ? j p806751k. [ 18] YANG Xi aoy i ng,WANG Yi ns ong,HUANG Xi n, 犲 狋犪 犾.Mu l t i f 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pheneox i deba s edan t i c anc e rd r ug t a r t i ngf unc t i onandpH? s ens i t i v i t J]. JMa t e rChem, 2010, 21( 10): 3448 3454. DOI: 10. 1039/ c a r r i e rwi t hdua l ? ? ge y[ C0JM02494E. [ 19] ZHANGL imi ng, XIAJ i ngguang, ZHAO Qi nghuan, 犲 狋犪 犾. Func t i ona lg r apheneox i dea snano c a r r i e r sf o rc on t r o l l ed l oad i ngandt a r t edde l i ve r f mi xedan t i c anc e rd r ugs[ J].Sma l l, 2010, 6( 4): 537?544.DOI: 10. 1002/sml l. ge yo 200901680. [ 20] MA Dong, LINJ i an t ao, CHEN Yuyun, 犲 狋犪 犾. I ns i t uge l a t i onandsus t a i nedr e l e a s eo fanan t i t umo rd r ugbyg r a J]. Ca r bon, 2012, 50( 8): 3001 3007. DOI: 10. 1016/ c a r bon. 2012. 02. 083. i denano she e t s[ ? j. pheneox [ 21] CHEN Hu i,WANGZhuyuan, ZONGShen f e i, 犲 狋犪 犾. SERS f l uo r e s c enc emon i t o r edd r ugr e l e a s eo far edox r e spon ? ? s i venano c a r r i e rba s edong r apheneox i dei nt umo rc e l l s[ J]. ACSApp lMa t e rI n t e r f a c e s, 2014, 6( 20): 17526 17533. ? DOI: 10. 1021/am505160v. [ 22] YANG Xi aoy i ng, NIU Gao l i, CAO Xi u f en, 犲 狋犪 犾. Thep r epa r a t i ono ff 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pheneox i def o rt a r t edi n ge J]. JMa t e rChem, 2012, 22( 14): 6649 6654. DOI: 10. 1039/C2JM14718A. t r a c e l l u l a rde l i ve r fs iRNA [ ? yo [ 23] ZHANGL imi ng, LU Zhuoxuan, ZHAO Qi nghuan, 犲 狋犪 犾. Enhanc edchemo t he r apye f f i c a cybys e t i a lde l i ve r f quen yo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王国权,等: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793 s iRNAandan t i c anc e rd r ugsus i ngPEI r a f t edg r apheneox i de [ J]. Sma l l, 2011, 7( 4): 460 464. DOI: 10. 1002/sml l. ? ? g 201001522. [ 24] 曹秀芬,冯福立,杨晓英,等 .功能化氧化石墨 烯 作 为 基 因 和 抗 肿 瘤 药 物 纳 米 载 体 的 制 备 及 性 能 研 究 [ J].天 津 医 科大学学报, 2013, 19( 3): 178 181. ? [ 25] SHANMUGAM V, SELVAKUMARS, YEH CS.Ne a r i n f r a r edl i t e spons i venanoma t e r i a l si nc anc e rt he r a ? ?r gh J]. ChemSo cRe v, 2014, 43( 17): 6254 6287. DOI: 10. 1039/C4CS00011K. t i c s[ ? peu [ 26] ZHOU L i n, ZHOU L i n,WEIShaohua, 犲 狋犪 犾. Comb i na t i ono fchemo t he r apyandpho t odynami ct he r apyus i ngg r a t ob i o l. i dea sd r ugde l i ve r s t em[ J]. JPho t o chem Pho t ob i o lB, 2014, 135( 3): 7 16. DOI: 10. 1016/ ? j. j pho pheneox ysy 2014. 04. 010. [ 27] CHEN Yuwe i, SU Yu l i n,HU S H, 犲 狋犪 犾. F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phenenano c ompo s i t e sf o renhanc i nngpho t o t he rma l J]. AdvDr ugDe l i ve rRe v, 2016, 105: 190 204. DOI: 10. 1016/ add r. 2016. 05. 022. t he r apyi nt umo rt r e a tmen t[ ? j. [ 28] TIAN Bo,WANGChao, ZHANGShua i, 犲 狋犪 犾. Pho t o t he rma l l edpho t odynami ct he r apyde l i ve r edbynano ? yenhanc r apheneox i de[ J]. ACSNano, 2011, 5( 9): 7000 7009. DOI:10. 1021/nn201560b. ? g [ 29] YANG Ka i,WANJ i anme i, ZHANGShua i, 犲 狋犪 犾. Thei n f l uenc eo fsu r f a c echemi s t r i z eo fnano s c a l eg r aphene yands ox i deonpho t o t he rma lt he r apyo fc anc e rus i ngu l t r a l owl a s e rpowe r[ J].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2, 33( 7): 2206?2214. ? DOI: 10. 1016/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1. 11. 064. j. [ 30] KALLURU P, VANKAYALA R, CHIANGCS, 犲 狋犪 犾. Nano i a t edi nv i vof l uo r e s c enc eimag i ng r apheneox i de ? ?med g andb imoda lpho t odynami candpho t ot he rma lde s t r uc t i ono ft umo r s[ J].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6, 95: 1 10. DOI: 10. 1016/ ? b i oma t e r i a l s. 2016. 04. 006. j. [ 31] 李勇,周非凡,陈伟 .氧化石墨烯 介 导 的 光 热 免 疫 疗 法 治 疗 转 移 性 小 鼠 乳 腺 肿 瘤 [ J].生 物 化 学 与 生 物 物 理 进 展, 2017, 44( 12): 1095 1102. ? [ 32] PENGCheng,HU Wenb i ng, ZHOU Yun t ao, 犲 狋犪 犾.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imag i ng wi t hag r aphene s edf l uo r e s c en tp r obe ?ba [ J]. Sma l l, 2010, 6( 15): 1686 1692. DOI: 10. 1002/sml l. 201000560. ? [ 33] HUShanghs i u, CHEN Yuwe i, HUNG We i t i ng, 犲 狋犪 犾. Quan t um? do t t aggedr educ edg r apheneox i denano c ompo s i t e s ? f o rb r i tf l uo r e s c enc eb i o imag i ngandpho t o t he rma lt he r apy mon i t o r edi ns i t u[ J]. Adv Ma t e r, 2012, 24( 13): 1748 ? gh 1754. DOI: 10. 1002/adma. 201104070. [ 34] GUPTA A,WOODS M D, LLLINGWORTH K D, 犲 狋犪 犾. S i ng l ewa l l edc a r bonnano t ubec ompo s i t e sf o rbonet i s sue J]. JOr t hopRe s, 2013, 31( 9): 1374 1381. DOI: 10. 1002/ eng i ne e r i ng[ o r. 22379. ? j [ /po 35] PAN Lan l an, PEIXi bo, HERu i, 犲 狋犪 犾.Mu l t iwa l lc a r bonnano t ube s l c ap r o l a c t onec ompo s i t e sf o rbonet i s sueen y J]. Co l l o i dsSu r fBB i o i n t e r f a c e s, 2012, 93( 1): 226?234. DOI: 10. 1016/ c o l su r f b. 2012. 01. i ne e r i ngapp l i c a t i on[ j. g 011. [ 36] CROWDERS W, PRASAID, RATH R, 犲 狋犪 犾. Thr e e imens i ona lg r aphenef oamsp r omo t eo s t e ogen i cd i f f e r en t i a ?d t i ono fhumanme s enchyma ls t emc e l l s[ J]. Nano s c a l e, 2013, 5( 10): 4171 4176. DOI: 10. 1039/C3NR00803G. ? [ 37] LA W G, PARKS, YOON H H, 犲 狋犪 犾. De l i ve r fat he r apeu t i cp r o t e i nf o rboner egene r a t i onf r omasubs t r a t ec oa yo t edwi t hg r apheneox i de[ J]. Sma l l, 2013, 9( 23): 4051 4060. DOI: 10. 1002/sml l. 201300571. ? [ l c o l i ca c i d):Ca 38] STOUT D A, BASUB,WEBSTERTJ. Po l l a c t i c c o r bonnano f i be rc ompo s i t e sf o rmyo c a r d i a l ? ? y( g y t i s sueeng i ne e r i ngapp l i c a t i ons[ J].Ac t aB i oma t e r i a l i a, 2011, 7( 8): 3101?3112.DOI: 10. 1016/ a c t b i o. 2011. 04. j. 028. [ 39] 熊兴泉,徐林建 .碳纳米材料的无铜点击功能 化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5, 36( 6): 677 682. DOI: 10. ?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5. 06. 0677.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01 ? 含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 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 郑亚青1,2 ( 1.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拉瓦尔大学 机械工程系,魁北克省 魁北克市 G1V0A6) 摘要: 为了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机构构型选择及更有效地研究机构动力学和轨迹控制问题,以 2 索(一 索为弹性索;另一索为普通无质量无弹性刚性索)牵引末端执行器实现 2 个 方 向 平 动 运 动 的 2T 机 构 为 例,研 究其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问题 .首先,在末端执行器 运 动 方 程 的 基 础 上,推 导 机 构 系 统 的 逆 动 力 学 公 式,给 出机构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及体现其具有微分平 坦 性 的 非 正 式 表 达;接 着,利 用 非 线 性 控 制 理 论 的 线 性化过程严格证明该微分平坦性,并获得微分平坦输出量和微分同胚于机构动力学系统的拥有 Br unov sky 正 则形式的线性化和解耦化的等价系统;最后,通过针对该等价系统设计外环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末端执 行器的渐近稳定轨迹跟踪,并进行实例控制仿真研究 .结 果 表 明:控 制 仿 真 可 实 现 末 端 轨 迹 渐 近 稳 定 跟 踪,稳 定之后的跟踪误差值为 0;但在稳定之前存在轨迹跟 踪 误 差 和 振 荡 时 间,这 可 通 过 优 化 反 馈 控 制 增 益 或 修 正 反馈控制器来改善 . 关键词: 绳牵引;并联机构;弹性索;动力学;微分平坦性;轨迹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794 07 ? ? ? 犇狔狀犪犿犻 犮 狊犪狀犱犈狀犱犜狉 犪 犲 犮 狋 狅 狉 狋 狉 狅 犾狅 犳2 犾 犲 犻 狏 犲 狀 ?犆犪犫 ?犇狉 犼 狔犆狅狀 犘犪 狉 犪 犾 犾 犲 犾犕犲 犮犺犪狀 犻 狊犿 犠犻 狋 犺犈 犾 犪 狊 狋 犻 犮犆犪犫 犾 犲 , ZHENG Yaq i ng1 2 ( 1.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Depa r tmen t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Lava lUn i ve r s i t cG1V0A6,Canada) y,Quebe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p r ov i demo r echo i c e sf o rme chan i smt si np r a c t i c a lapp l i c a t i onsa swe l la smo r ee f f i ype c i encyt os o l vet hep r ob l emo fdynami c sandt r a e c t o r on t r o l,ak i ndo f2Tc ab l e r i venpa r a l l e lme chan i sm ?d j yc wi t honee l a s t i cc ab l eandonema s s l e s sr i i ds t r u twa sp r e s en t edwh i chc anmaket heend e f f e c t o rimp l emen t2 ? g d i r e c t i ona lt r ans l a t i ons.Atf i r s tt hei nve r s edynami c sf o rmu l a t i onwa sde r i vedba s edont hemo t i one t i onso f qua e f f e c t o r,andt hes t a t e spa c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dynami c ssy s t ema swe l la st hei n f o rma l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t heend ? ? o fi t sd i f f e r en t i a lf l a t ne s swa sg i ven.Thent hep r oo fo fd i f f e r en t i a lf l a t ne s swa ss t r i c t l r ovenbyus i ngt hel i n yp e a r i z a t i ono fnon l i ne a rc on t r o lt he o r hef l a tou t t swe r eob t a i ned.Thel i ne a r i z edandde c oup l edsy s t em yandt pu i nBr unov skyc anc on i c a lf o rmd i f f e omo r i ct ot hep r e v i oussy s t em wa sa l s oa ch i e ved.Anou t e rl i ne a r i z edf e ed ph ba ckc on t r o l l e rwa sde s i oimp l emen tt hea symp t o t i c a l l t ab l et r a e c t o r r a ck i ngo ft heend?e f f e c t o r. gnedt ys j yt on t r o l Ther e su l t so fc on t r o ls imu l a t i onhavei nd i c a t edt ha tt hea symp t o t i c a ls t ab i l i t anber e a l i z edbyc yc 收稿日期: 2018 08 01 ? ? 通信作者: 郑亚青( 1974 E i l: edu. cn.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研究 . ?ma yqzheng@hqu.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Z1725057);福 建 省 出 国 留 学 奖 学 金 资 助 项 目 ( 2016 年 度);福 建 省 泉 州 市科学技术协会人才培养培育项目( Z1724087) 第6期 郑亚青:含有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和轨迹控制 795 s imu l a t i onandt het r a ck i nge r r o rwa s0a f t e rs t ab i l i t ve rt het r a ck i nge r r o rando s c i l l a t i ont imebe f o r e y.Howe t hes t ab i l i t l dbeimp r ovedbyop t imi z i ngt hec on t r o lf e edba ckga i nso rc o r r e c t i ngf e edba ckc on t r o l l e r. yshou 犓犲 狉 犱 狊: wi r e d r i ven;pa l a s t i cc ab l e;dynami c s;d i f f e r en t i a lf l a t ne s s;t r a e c t o r on t r o l r a l l e lme chan i sm;e ? j yc 狔狑狅 虽然,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具有一些令人满意的特性,包括具 有 潜 在 的 大 工 作 空 间,容 易 进 行 重 组 和 使用,可实现高速运动和高质量负荷比 [1].然而,绳牵引并联机器人也存有一些特别的缺陷,最主要的缺 陷是绳索只能承受拉力,即绳索必须被绷紧以产生作用在末端执行器上的力和力矩 .但由于绳索的柔性 有时不能被忽略(如在绳悬挂并联机器人等一些应用场合中),在弹性索、末端执行器和驱动器这 3 者的 动力学之间存在非平凡耦合,机构系统的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问题将变得非常复杂 [2].为逐步解决此 类问题, Gos s e l i n 教授替代性地提出一种 2 索牵 引 的 平 面 并 联 机 构,在 该 机 构 里,每 根 绳 索 被 看 成 是 由 [] 一个无质量的刚性杆和一个线性弹 簧 组 成 . Zheng3 证 明 该 平 面 并 联 机 构 的 若 干 个 机 构 具 有 微 分 平 坦 性,并研究基于微分平坦性的末端执行器轨迹控制问题 .由 于可 简化其 动 力 学 和 轨 迹 控 制 问 题,该 类 型 绳牵引并联机构在相应的实际应用中是 合 适 的、有 希 望 的 .具 有 狀 自 由 度 的狀 根 绳 索 牵 引 的 并 联 机 构 (绳索为无质量、无弹性的直线索,机构 类型包 括 2T 机构, 3T 机构, 1R2T 机构和 3R3T 机 构),其 动 力 学方程具有微分平坦性 [4].本文以 2 索(一索为弹性 索;另一 索为 普 通 无 质 量、无 弹 性 刚 性 索)牵 引 末 端 执行器实现 2 个方向平动运动的 2T 机构为例,研究其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问题 . 1 含有 1 弹性索的 2犜 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含有 1 弹性索的 2T 绳牵引并联 机 构 的 机 构 简 图,以 及 末 端 执 行 器 的 受 力 分 析,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τ1 , τ2 分别为第一根绳索和第二根绳索的 拉 力 值; ρ1 , ρ2 分 别 为 第 一 根 绳 索 和 第 二 根 绳 索 的 长 度 .由 图 1( a)可知: 2 索并联机器人机构中,末端执行器被绳 1 和绳 2 牵 引在 狓狅狔 平面,沿 狓 和狔 方向 进行平 动运动;绳 1 由一个无质量而长度为ρ1 的刚性索和一个长度为狊1 而刚度为 犽 的线性弹簧组成(绳拉力 值τ1 =犽 狊1 ,方向沿矢量 犘犅1 的方向);绳 2 是无 质 量 而 长 度 为ρ2 的 刚 性 索 (绳 拉 力 值τ2 =狋2 ,方 向 沿 矢 量 犘犅2 的方向).由图 1( b)可知:末端执行器在 3 个力( τ1 , τ2 和 犌)的作用下,在 狓狅狔 平面内实现沿狓 和 狓, 狓̈,̈ 狔; 狔. 狔 方向的平动运动,包含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可表示为 狓, 狔; ( a)机构简图 ( b)末端执行器的受力图 图 1 机构简图及末端执行器的受力分析 F i 1 Me chan i smc on f i r a t i onandmo t i onana l s i so fend e f f e c t o r ? g. gu y 绳 1 和绳 2 分别绕过滑轮 1 和滑轮 2 与各自的绞盘和驱 动器相 连,机 器 人 控 制 系 统 将 控 制 信 号 发 送到驱动器后,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绞盘改 变绳索的 长度 值 或 绳 拉 力 值 .若 伺 服 驱 动 器 采 用位置控制模式,则控制的是绳索长度值( ρ1 和ρ2);若伺服 驱动器 采用力 矩控制模 式,则控 制的 是绳索 的绳拉力值( b)的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τ1 和τ2).图 1( 狊1 , τ2 =狋2 . τ1 = 犽 ( 1) -狓 -狓 烌 烄 烌 2 2 2 狓 +( 狓 +( 狓̈ 狔 +犾) 狔 -犾) 犵 槡 槡 +τ2 +犿 =犿 ¨ . τ1 犾-狔 0 -犾-狔 狔 2 2 2 2 ) ( ) 狓 +( 犾 狓 犾 烆槡 烎 烆 烎 狔+ 槡 + 狔- 烄 2 (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796 2 狊1 +ρ1 = 槡 狓2 + ( 狔 +犾) , 2018 年 狓 +( 狔 -犾) . ρ2 = 槡 2 ( 3) 2 根据式( 1)~ ( 3),可得 2 /( 烌 犾+犵狔 +狓 狓2 + ( 1+ 犿( 犾-狓̈狔 -犵 2 犽狓犾)), 狓̈ 狔 +犾) · ( 狔̈) ρ1 = 槡 烍 2 2 ( ) 烎 狓 犾 . = + - 狔 2 槡 ρ ( 4) 2 /( 烌 狓2 + ( 犾-狓̈狔 -犵 犾), 狓̈ 犾+犵狔 +狓 -2狓 τ1 = 犿 槡 狔̈) 狔 +犾) · ( ( 5) 烍 2 2 ( ) ( ) / ( ) · 烎 狓 + 狔 -犾 犾+犵 犾-狓̈狔 +犵狔 +狓 犾 . τ2 = 犿 槡 -狓̈ 狔̈ 2狓 在给定末端执行器的期望运动( 狓, 狓̈,̈ 狓, 狔; 狔)时,可 获 得 唯 一 一 组 的 绳 索 长 度 值 ( 狔; ρ1 , ρ2 )、拉 力 值 ( 狓, 狓,̈ 狓; 1)~ ( 5)计算得到绳索的长度值 τ1 , τ2)及线性弹簧的长度狊1 .即对于给定的一组( 狔, 狔,̈ 狔),由式( ( 2根绳索的拉力值 ρ1 , ρ2),并将其转化成 伺 服 电 机 的 输 出 转 角 以 控 制 末 端 执 行 器 的 运 动 控 制,此 时, ( 1)~ ( 5)计算而得到的那些值;若采用控制伺服电机的驱动力 矩(由τ1 , τ1 , τ2)将自动满足通过式( τ2 值 可换算得到)以实现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控制 .此时,绳索的长度值( 1)~ ( 5)计 ρ1 , ρ2)将自 动满 足通过 式( 算得到的那些值 . 在末端执行器的轨迹控制中,需要研究机构的逆动力学问题 .逆动力学问题可描述为已知末端执行 器的运动 狓, 狓,̈ 狓 和狔, τ1 , τ2). 狔,̈ 狔 的值,分别求绳索长度值( ρ1 , ρ2)和绳拉力值( 2 机构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及微分平坦性的非正式表达 τ1烌 烄 烄 烄狔1烌 狓 ρ1烌 4 2 2 设状态变量 狓= ( 狓, = 狓, ∈犚 和 ρ= ∈犚 ,输 出量 狔= ∈ 狔, 狔)∈犚 ,输入 量 狌= τ2烎 烆 烆 烆狔2烎 狔 ρ2烎 犚2 ,状态方程用 狓, 狌)表示,由式( 1)~ ( 3)可得 狓=犳( () 狓1 = 犳1( 狓, 狌)= 狓( 2) 狓( 1), 狓( 3), 狓, 狌)= τ1 , τ2)= 犳2( 犳2( 1) 1) -狓( -狓( τ1 + τ2 +犵 2 2 2 2 犿 槡 狓( 1) + ( 狓( 3)+犾) 犿 槡 狓( 1) + ( 狓( 3)-犾) 烄 狓烌 烄狓1 = 狓= 狓2 =狓̈ = 狓3 = 狔 = 狓3 = 犳3( 狓, 狌)= 狓( 4) 狔烎 烆狓4 =¨ 狓( 1), 狓( 3), 狓, 狌)= τ1 , τ2)= 犳4( 犳4( (-狓犿(2)- 犿犾 )× τ1 τ2 2) 犾 · -狓( + + 2 2 2 犿 犿 狓( 1) + ( 狓( 3)+犾) 狓( 1) + ( 狓( 3)-犾) 烆槡 烎 槡 ( , ) 狓1 = 犳1 狓 狌 烌 2 烄 烌 ( ) ) 狓( 1), 狓( 3), 狓, 狌)= 犪1( 狓( 1), 狓( 3)) 狓( 1), 狓( 3)) τ1 , τ2)= 犳2( τ1 +犪2( τ2 +犵 犳2( . ( , ) 狓3 = 犳3 狓 狌 ( 6) 狓( 1), 狓( 3), 狓, 狌)=犫1( 狓( 1), 狓( 3)) 狓( 1), 狓( 3)) τ1 , τ2)= 犳4( τ1 +犫2( τ2 烎 烆 犳4( 烄狔1烌 狓 2 由式( 4),( 5)和 狔= = ∈犚 ,可得 烆狔2烎 狔 狓)烌 烄 烌 ρ1烌 烄 1( 2 , 狊1 = 槡 狓2 + ( 狓)= Φ( 狓), = 狔 +犾) -1( ρ= ( , ) 烆 ρ2烎 烆2 狓 狓 烎 烍 狓, 狓) 狓) 狓 τ1烌 烄ψ1( 烄 烌 烄犺1( 烌 , 狔= . = = τ= 狓, 狓) 狓) τ2烎 烆ψ2( 烎 狔 烆 烎 烆犺2( 烎 取平坦输出为 狔,将式( 7)中的各个式子用 狔 及其有限阶导数进行表达,可得 狔, 狔)烌 狔,̈ 狔) 烄 1( 烄ψ1( 烌 烌 ( ,̈ ) , ( ,̈ ) , 狊 Φ τ = = = = ψ( 狔 狔 狔 狔 狔,̈ 狔), 1 ρ= ( , ,̈ ) ( ,̈ ) 狔 狔 狔 狔 狔 2 2 烆 烎 烆ψ 烎 烍 T ( ) , ( , ) , ( ) , ( , ) ( , ) 烎 狓= ( θ1 狔 θ2 狔 狔 θ3 狔 θ4 狔 狔 ) =θ 狔 狔 . () () [ ] 式( 8)即为机构动力学系统具有微分平坦性的非正式表达 46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7) ( 8) 第6期 郑亚青:含有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和轨迹控制 797 3 机构动力学系统具有微分平坦性的证明 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线性化过程,证明机构动力学系统具有微分平坦性,并推导出微分平坦输出 量,以及与机构动力 学 系 统 微 分 同 胚 的 等 价 系 统 (具 有 Brunov sky 正 则 形 式 的 线 性 化 和 解 耦 化 的 系 统)[7?9],具体有如下 3 个主要步骤 . i e导数,输出函数及 L i e导数关于输入量 狌 的偏微分表达,即 1)输出函数关于状态量 狓 的 L 狓( 1) 0 ; 犔f 犺( 狓, 狌)= 犺( 狓)= 狓( 3) ( ) 烄狓1烌 狓( 1) 0 1 0 0 0 犳2 烄狓1烌 狓, 狌) ( , ) 犔f犺( 狓( 3) ( , ) 1 ; 犔f 犺( 狓, 狌)= = 犳 狓狌 = 犳 狓狌 = 狓 狓 0 0 1 0 狓3 烆狓3烎 ( ) [ ] 烆犳4烎 烄狓1烌 烄狓1烌 1 0 1 0 0 犳2 烄犳2烌 狓, 狌) ( , ) 犔f犺( 烆狓3烎 ( , ) 2 ; 犔f 犺( 狓, 狌)= = 犳 狓狌 = 犳 狓狌 = 狓 狓 0 0 0 1 狓3 烆犳4烎 [ ] 烆犳4烎 T 狓, 狌) ( , ) 犳2 犳2 犳4 犳4 犔 犺( 狓1 ( )+狓3 ( ) ; 犳 狓 狌 = 狓1 ( )+狓3 ( ), 狓 1 狓 3 狓 1 狓 3 狓 狓) 犺1( 狓) 犺1( 狓) 犺1( 狓) 熿犺1( 燄 ( ) ( ) ( ) ( ) 狓 1 狓 2 狓 3 狓 4 1 0 0 0 狓) 犺( ; = = 狓 狓) 犺2( 狓) 犺2( 狓) 犺2( 狓) 0 0 1 0 犺2( 1) 狓( 2) 狓( 3) 狓( 4)燅 燀狓( 3 犔f 犺( 狓, 狌)= 2 f [ ] [ ] 烄狓1烌 0 0 狓3 ( 1 ( , )) ; 犔f犺 狓 狌 = 烆 烎 = 狌 狌 0 0 T ( 犳2 , 犳4 ) ( 2 犔f 犺( 狓, 狌))= ≠ 0. 狌 狌 1) 0 0 ( 0 ( , )) 狓( ; 犔f犺 狓 狌 = = 狌 狌 狓( 3) 0 0 [ ] [ ] [ ] 烄 ξ1烌 4 =φ( 狓),其 中, ∈犚 , ξ= η= η 烆 ξ2烎 狓( 1) 狓 烄η1烌 4 1-1 0 , 7 9]的步骤求解 .如ξ1 =φ1( 狓)=犔f 犺( 狓)=犔f 犺( 狓)= = 狓)= ∈犚 ,据文献[ ? ξ2 =φ2 ( 狓( 3) 狔 烆η2烎 狓 狓̈ 犳2 烄狓1烌 2-1 2 犔f 犺( 狓)=犔f犺( 狓)= = ,即ξ= [ 狓 狔 狓 狓)=φ3 ( 狓)=犔f 狓( 狓)= =¨ , 狔]; η1 =φ2+1 ( 犳4 狔 烆狓3烎 狔 2)寻找 机 构 系 统 状 态 方 程 的 微 分 同 胚 表 达 .设 微 分 同 胚 为 () ξ [ ] () () [ ] () 烄 狓̈ 烌 狔̈ 烄狓 犳2 +狓 犳2 烌 1 3 ( ) ( ) 狓 1 狓 3 3 ,即 η= 狓1 犳2 +狓3 犳2 . 狓)=犔f 狓( 狓)= η2 =φ3+1( 1) 3) 犳4 犳4 狓( 狓( 狓1 ( )+狓3 ( ) 烆 狓 1 狓 3 烎 犳4 犳4 +狓3 烆狓1 狓( 烎 1) 3) 狓( 用新坐标ξ 表示的新系 统 为ξ1 = 狓 () 狔 狓 狓̈ 犳2 , =犕 ( 狌), ξ1 =ξ2 , ξ狉 = ¨ = ξ, η1 , ξ2 = 狔 狔 犳4 () () , 狔=ξ1 = () [ ] 狓 烄犳2烌 狓̈ 2 -1 狀-狉 2 -1 , ( , )=犔f ( ( , , )= 犕 狌 狓 狌 = ¨ =狏, Φ Φ ( 狇∈犚 (=犚 ), 狇犓 ( 1, 1) ξ η ξ η ξ, η1 )=犔fΦ狉+犓 ( ξ, 狔 烆犳4烎 狔 () 狀=4, 狉=2, 1≤犓 ≤狉. η1)), 烄犳2烌 烄犪1τ1 +犪2τ2 +犵烌 2 有 犕( 狌)=狏( ),若方程( )是可 解 的,则 犔f 犺( 狓, 狌)=狏, 狏= = ξ, η1 , ξ狉 =狏, 烆犳4烎 烆 犫1τ1 +犫2τ2 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798 2018 年 2 2 解析解 .由于 犔f 犺( 狓0 , 狌0)≠0,则 狌=Φ( 狓, 狏)或狏=犔f 犺( 狓, 狓, 狏)). Φ( 烄 烄狏1 =狓̈烌 ξ1烌 4 作为微分平坦输出,则 ξ= , 狏= ∈犚 , 狔 狔烎 烆 ξ2烎 烆狏2 =¨ [ ] 存在有用 Brunov sky 正则形式表示的线性化和解耦化的系统 10?12 ,即 烌 ξ = 犃·ξ+犅·狏, 3)微分平坦输出量的确定 .若考虑 狔=ξ1 = 狓 () 狓燄 熿0 0 1 0燄熿狓燄 熿 0 0 0 1 狔 0 0 0 0 狏1 烄 狔 ξ1烌 , = = + 0 0 0 0 狓 0 0 0 0 狏2 烆 ξ2烎 狓̈ ¨ 燀 狔燅 燀0 0 0 0燅燀 狔燅 烍 [ ][ ] ( 9) 熿1 0 0 0燄熿狓燄 0 1 0 0 狔 . 狔 =犮·ξ = 0 0 0 0 狓 燀0 0 0 0燅燀 狔燅 烎 4 通过外环线性状态反馈实现末端执行器的渐近稳定轨迹跟踪 狓- 狓犱 )-α0( 狓-狓犱 ), 烄狏1 =狓̈犱 -α1( 烄狏1 =狓̈, 其 中, 由 于烅 末端 狏1 和 狏2 的 选 择 为烅 α 0 和α 1 为 控 制 增 益. 狔- 狔犱 )-β0( 狔-狔犱 ). 烆狏2 =狔̈犱 -β1( 烆狏2 =狔̈, 执 行 器 的 轨 迹 跟 踪 误 差 系 统 为 犲̈1 +α1 犲1 +α0犲1 =0, 烄 轨迹跟踪误差系统的控 烅 犲̈2 +β1 犲2 +β0犲2 =0. 烆 制框图,如 图 2 所 示 .图 2 中: 狓d, 狔d 分 别 为 期 望轨迹的 狓, 狔 坐标值 . 为保证误差系统的稳定性, α0 , α1 , β0 , β1 应 烄 α1 ≥2槡 α0 >0, 满足烅 为达 到 优 化 控 制 效 果,可 烆 2 0 . β1 ≥ 槡 β0 > 通过线 性 二 次 优 化 ( LQR)求 解 代 数 Ri c c a t i 方程以获得合适的控制增 益值,或 者通过 极点 图 2 轨迹跟踪误差系统控制框图 F i 2 Tr a e c t o r r a ck i nge r r o rsy s t em g. j yt 配置来获得 [1314]. c on t r o lb l o ckd i ag r am 1)ξ(微 分 平 坦 输 出 狔 和 它 的 有 限 阶 导 数)可通过一个状态反馈被定义成新的状态变量;新的状态变量ξ 的准静态状 态反馈,导致 一个 精确线 性状态空间线性化和解耦化的系统,即 犃, 犅)为 Brunovsky 对 . ξ=犃·ξ+犅·狏,其中,( 2)渐近稳定跟踪行为通过一个外环线性 状 态 反 馈 达 到,实 时 状 态 变 量 ξ 应 该 可 被 测 量,而 且 反 馈 增益应该可被实时调整 . 5 实例控制仿真分析 针对图 1 的 2 索并联机构选择一组机构参数,即末端执行器的质 量 犿 =1kg,线 性弹簧 的刚 度 犽= 1. 571×105 N·m-1 ,犾=10 m, α0 =4, α1 =10, β0 =4, β1 =10.选 择 一 个 直 线 作 为 末 端 执 行 器 的 期 望 轨 迹,即 狓d=10m, 5-0. 5×狋)m, 狋=0~20s.根 据 文 中 推 导 出 的 理 论 结 果,在 Ma t l ab 编 程 中 获 得 狔d= ( 控制仿真结果,如图 3~6 所示 [15].图 3~6 中: 狋 为时间; 狓, 狓s, 狔 分别为狓, 狔 方向; 狔s 分别为实际轨迹的 狓, 犲 为误差值; 犲狓 , 犲狔 分别为狓, 狔 坐标值; 狔 方向上的误差值 . 由图 3, 6 可知:末端执行器的期望轨迹和实际轨迹沿 狓 方向的误差值较小(小于 0. 5m),而沿 狔 方 向的误差值较大(在 5m 以内),但二者均在狋=10s以后 为 0,即基 于 微 分 平 坦 性 的 末 端 轨 迹 跟 踪 可 实 现渐近稳定跟踪,稳定之后跟踪误差值为 0;但在稳定之前,存在轨迹 跟踪误 差和振荡 时间,这可 通过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郑亚青:含有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和轨迹控制 ( a)狓 方向 799 ( b)狔 方向 图 3 期望轨迹和实际轨迹沿 狓, 狔 方向的坐标值随时间变化 F i 3 Coo r d i na t eva l ue so fde s i r edt r a e c t o r c t ua lt r a e c t o r l ong狓,狔d i r e c t i onschangewi t ht ime g. j yanda j ya ( a)第一根绳索 ( b)第二根绳索 图 4 不同绳索的拉力值随时间变化 F i 4 Tens i onva l ueo fd i f f e r en tc ab l e schange swi t ht ime g. 图 5 2 根绳索的长度随时间变化 图 6 不同轨迹沿 狓, 狔 方向的误差值随时间变化 F i 5 Leng t ho f2c ab l e swi t ht ime g. F i 6 Er r o r sva l uebe twe end i f f e r en tt r a e c t o r i e s g. j a l ong狓,狔d i r e c t i onschange swi t ht ime 线性二次优化( LQR)求解代数 Ri c c a t i方程或通过极 点 配 置 以 获 得 更 优 增 益 值 来 改 善,若 优 化 控 制 增 益尚无法满足控制目标要求,可修正反馈控制律 .由图 3, 6 还可知:如何 优 化 控 制 增 益 以 满 足 既 定 的 末 端执行器运动及其精度要求是机构能否得到实际应用 的重 要问题;此 外,对 某 一 组 给 定 的 控 制 增 益,确 定末端执行器的动力学工作空间(在驱动器满足一定的 输入条 件,如绳 拉 力 介 于 一 定 的 正 值 范 围 内,末 端执行器所能达到的运动范围),以及其运动精度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由图 4 可知:绳 1 的拉力值远小于绳 2 的拉力值,即在轨迹跟踪控制过程中,绳 1 远比绳 2 软 . 6 结论 1)仅有一根绳索具有线性弹性,而其他绳索满足无质量、无弹性的情况,该绳 牵引并联 机构是 一种 特殊的机构 .可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线性化过程严格证明该类型机构系统具有微分平坦性,并获得微 分平坦输出量和微分同胚于机构动力学系统拥有 Brunov sky 正则形式的线性化和解耦化的等价系统 . 2)可通过针对该等价系统设计外环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末端执行器的渐近 稳定 轨迹跟 踪,可 通过用线性二次优化( LQR)求解代数 Ri c c a t i方程以获得合适的控制增益值或者通过极点配置 来获得 更优增益值,以及修正反馈控制器以达到优化控制效果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00 2018 年 参考文献: [ 1] TANG Xi aoq i ang. Anove r v i ewo ft hede ve l opmen tf o rc ab l e d r i venpa r a l l e lman i l a t o r[ J]. Advanc e si n Me chan i c a l ? pu Eng i ne e r i ng, 2014( 1): 1 9. DOI: 10. 1155/2014/823028. ? [ 2] LEET, LEOK M,MCCLAMROCH N H. Compu t a t i ona ldynami c so fa3De l a s t i cs t r i ngpendu l uma t t a chedt oar i g i dbodyandani ne r t i a l l i xedr e e lme chan i sm[ J]. Non l i ne a rDynami c s, 2011, 64( 1/2): 97 115. ? yf [ 3] ZHENG Yaq i ng. Dynami c sandf l a t ne s s s edc on t r o lo fc ab l e r i venpa r a l l e lme chan i smswi t he l a s t i cc ab l e s[ R]. ?ba ?d Lava lUn i ve r s i t 2018: 1 90. Quebe c: ? y, [ 4] 江晓玲,郑亚青 .不完全约束绳牵引并联机器人 的 微 分 平 坦 性 分 析 [ J].机 械 设 计 与 研 究, 2010, 26( 3): 19 22. DOI: ? 10. 13952/ cnk i. o fmd r. 2010. 03. 029. j. j [ 5] 于兰,郑亚青 . 3 种构型的 6 自由 度 绳 牵 引 门 式 起 重 机 器 人 的 运 动 学 位 置 逆 解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2, 33( 2): 125 12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2. 02. 0125. ? ? [ 6] 郑亚青 .大型造船门 式 绳 牵 引 并 联 起 重 机 器 人 的 机 构 设 计 与 运 动 学 位 置 逆 解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0( 4): 366 370.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09. 04. 0366. ? ? [ 7] I S IDORIA. Non l i ne a rc on t r o lsy s t ems[M]. 3r ded. London: Sp r i nge r r l ag, 1995: 1 549. ?Ve ? [ 8] RUDOLPHJ, ROTHFUSSR, POMETJB. A gene r a l i z edc on t r o l l e rf o rmf o rl i ne a r i z a t i onbyqua s i s t a t i cf e edba ck ? [ C]∥IFACSy s t emS t r uc t u r eandCon t r o l .Nan t e s:[ s. n.], 1995: 139 144. DOI: 10. 1016/S1474 6670( 17) 45451 6. ? ? ? [ 9] ZHENG Yaq i ng.Fe edba ckl i ne a r i z a t i onc on t r o lo fawi r e d r i venpa r a l l e lsuppo r tsy s t emi nwi ndt unne l s[ C]∥Pr o ? e s s, 2006: c e ed i ngso fS i x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I n t e l l i tSy s t em De s i l i c a t i ons.J i nan:IEEEPr gen gnandApp 9 13. DOI: 10. 1109/ I SDA. 2006. 27. ? [ 10] RUDOLPH J.We l l f o rmeddynami c sunde rqua s i t a t i cs t a t ef e edba ck[M].[ S. l.]: Bana chCen t e rPub l i c a t i ons, ? ?s 1995: 349 360. ? [ 11] FLIESS M. Somer ema r ksont heBr unov skyc anon i c a lf o rm[ J]. Kybe r ne t i ka ( Pr aha), 1993, 29( 5): 417 422. ? [ 12] BRUNOVSKP. A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o fl i ne a rc on t r o l l ab l esy s t ems[ J]. Kybe r ne t i ka ( Pr aha), 1970, 6( 3): 173 188. ? [ 13] MILLERDE, ROSS IM. S imu l t ane ouss t ab i l i z a t i onwi t hne a rop t ima lLQRpe r f o rmanc e[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 Au t oma t i cCon t r o l, 2001, 46( 10): 1543 1555. DOI: 10. 1109/CDC. 2000. 914217. ? [ 14] TUNASE. LQR?ba s edc oup l i ngga i nf o rsynchr on i z a t i ono fl i ne a rsy s t ems[ J].Ma t hema t i c s, 2008( 1): 1 8. ? [ 15] 苏金明,阮沈勇 .MATLAB 实用教程[M]. 2 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 381.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16 ? 鼠标上盖流动平衡数值模拟分析 许建文,刘斌,骆灿彬 (华侨大学 福建省特种能场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非平衡式浇 注 系 统 的 鼠 标 上 盖 注 塑 模,容 易 导 致 熔 体 流 动 不 平 衡,需 要 进 行 浇 注 系 统 优 化 .运 用 Mo l d f l ow 软件模拟浇口位置设计、熔体的填充及流动 平 衡 过 程,初 步 优 化 浇 注 系 统,并 得 到 流 动 平 衡 分 析 的 结果 .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调整浇注系统设计后,进行填 充 及 流 动 平 衡 模 拟 分 析 .结 果 表 明:浇 注 系 统 优 化 后, 型腔间的填充时间不平衡率低于 5% ,压力不平衡值小于 5 MPa,有效改善熔体的流动平衡性 . 关键词: 浇注系统;鼠标上盖;流动平衡;熔体;填充;Mo l d f l ow 软件 中图分类号: TQ320. 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01 06 ? ? ? 犖狌犿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犉 犾 狅狑犅犪 犾 犪狀犮 犲 狔 狅 犳犕狅狌 狊 犲犝狆狆犲 狉犆狅狏 犲 狉 XUJ i anwen,LIU B i n,LUO Canb i n ( Fu i anPr ov i nc i a lKeyLabo r a t o r fSpe c i a lEne r f a c t u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j yo gy Manu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S i nc ei n e c t i on mo l do fmous euppe rc ove rwi t himba l anc er unne rsy s t em c ane a s i l e adt o me l t j yl her unne rsy s t emshou l dbeop t imi z ed.Thr oughs imu l a t i onsi nc l ud i ngga t epo s i t i onde s i f l owimba l anc e,t gn, me l tf i l l i ngandf l ow ba l anc ep r o c e s sbyus i ng Mo l d f l ows o f twa r e,t her unne rsy s t em wa sp r e l imi na r i l t i yop mi z edandp r e l imi na r l owba l anc eana l s i sr e su l t swe r eob t a i ned.Ba s edont ho s eana l s i sr e su l t s,t hes imu l a yf y y t i onana l s i si nc l ud i ngf i l l i ngandf l owba l anc ewe r ec onduc t eda f t e rt her unne rsy s t em wa sad us t ed.Wi t hop y j t imi z a t i ono fr unne rsy s t em,t hef i l l i ngt imeo fc av i t i e simba l anc er a t ei sunde r5% andt hep r e s su r eimba l anc e va l uei sunde r5 MPa.Re su l t sshowt ha tt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me l tf l owba l anc ei simp r ovede f f e c t i ve l y. 犓犲 狉 犱 狊: r unne rsy s t em;mous euppe rc ove r;f l owba l anc e;me l t;f i l l i ng;Mo l d f l ows o f twa r e 狔狑狅 在一模多腔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同时到达各型腔的终端,则流动是平衡的;否则,流动不平 衡 [ 1] .流动不平衡很难保证不同型腔内产品质量的一 致 性,容 易 导 致 飞 边、短 射、产 品 密 度 不 均 匀、气 穴 和过多熔接痕等缺陷 [2?4].为使塑料熔体能平衡填充,在模具设计时,需对型腔和浇注系统进行流 动平衡 分析,优化浇注系统设计 [5?7].传统的多型腔注塑模设计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产品,通常依靠经 验,在试 模阶段,不断修改流道与浇口来调整流动不平衡问题,致使生产周期 较长,成本 较高 [8?9].利用 Mo l d f l ow 软件,对模具浇注系统设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熔体 流 动不平 衡的 原 因,经 过 优 化 可 以 得 到 理 想 的 浇注系统设计方案,缩短了生产周期 [10?14].在注塑模多型腔浇注系 统的 设 计 过 程 中,非 平 衡 式 布 局 具 有 缩短 分 流 道 长 度、减 少 注 射 压 力 损 失、缩 短 充 模 时 间 及 减 小 模 具 总 体 尺 寸 等 优 点,具 有 一 定 的 应 用 优 势 [15?16].因此,本文针对非平衡式浇注系统,以鼠标上盖为例,以填充时间不平衡率和压力不平衡值为评 收稿日期: 2018 08 15 ? ? 通信作者: 许建文( 1984 E?ma i l: x i anwen@hqu. ?),男,实验师,博 士 研 究 生,主 要 从 事 聚 合 物 材 料 模 塑 成 型 的 研 究 . j edu. 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工业引导性基金资助项目( 2016H002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02 2018 年 价指标,运用 Mo l d f l ow 软件进行一模八腔的流动平衡分析,优化浇注系统设计 . 1 浇注系统的创建与填充分析 1. 1 浇注系统的创建 运用 PRO/E 软件进行鼠标上盖的 三 维 建 模,长 × 宽 × 高 为 118 mm×62 mm×38 mm.选 用 GE Eu r ope)公司、牌号为 Cyco l a cT 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塑料 . P l a s t i c s( 运用 Mo l d f l ow 软件进行浇口位置分析,模 具 及 熔 体 温 度 设 置 分 别 为 60, 240 ℃ ,最 大 注 射 压 力 及 锁模力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结果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数值接近 1 是浇口位置较为理想的区域;接近 0 则 是浇口位置较差的区域 .考虑到模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熔体在型腔内流动的平衡性,将浇口位置设在鼠 标上盖尾端位置(图 1 圆圈处). 在运用 Mo l d f l ow 分析过程中,为提高效率,设置模型及浇注系统出现次数为 4,即可实 现一 模八腔 分析,第一个型腔、第二个型腔及浇注系统初步设计,如图 2 所示 . 图 1 浇口位置分析结果 图 2 浇注系统设计 F i 1 Re su l to fga t el o c a t i onana l s i s g. y F i 2 De s i fr unne rsy s t em g. gno 1. 2 填充分析 浇注系统创建后,进行填充分析,模 具 及 熔 体 温 度 分 别 设 置 为 60, 240 ℃ ,采 用 自 动 的 填 充 控 制 方 式,为得 到 最 大 注 射 压 力 值,设 置 充 填 体 积 为 100% 时 进 行 速 度/压 力 ( V/P)切 换,模 拟 结 果 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 犉 为注射位置压力; 狋 为时间 . ( a)填充时间 ( b)V/P 转换点压力 ( c)注射位置压力曲线 图 3 初步的填充分析结果 F i 3 Re su l t so fo r i i na lf i l l i ngana l s i s g. g y 由图 3( a)可知:整个型腔填充时间为 1. 1310s,当填充 时间为 0. 9691s 时,第一个型 腔刚好 完全 充满,第二个型腔尚未充满,时间差异为 0. 1619s,则 时 间 不 平 衡 率 为 0. 1619/1. 1310,即 14. 3%.因 此,型腔间的时间不平衡率较高,流动较为不平衡,容易造成型腔间的压力分布不均衡 . 由图 3( b)可知: V/P 转换点浇口位置压力,即最大注射压力为 118. 30 MPa.一方面,第一个型腔填 充结束时,末端压力达到了 76. 25 MPa,较高的压力易引起过 保压,使产 品出现 质 量 缺 陷;另 一 方 面,第 二个型腔填充结束时,末端压力接近 0 MPa,型腔间的压力分布较不均衡,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不均一 . 由图 3( c)可知:注射位置压力在 0. 9691s时,熔体充满第一个型腔时仅有 97. 52 MPa,此 后,以较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许建文,等:鼠标上盖流动平衡数值模拟分析 803 快的压力上升速度填充第二个型腔,填充完成时压力为 118. 30 MPa.分析其原因,熔体充满第一个型腔 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不断增大的浇注系统及型腔壁的阻 力与仅剩 下第 二 个 型 腔 末 端 的 排 气 空 间,需 要 更快的压力上升速度才能将熔体注入型腔,致使压力上升的速度较之前快,出现突变 . 综上,由初步的填充分析可知,型 腔 间 的 填 充 时 间 不 平 衡 率 为 14. 3% ,压 力 分 布 较 为 不 均 衡,注 射 位置压力曲线存在突变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流动平衡分析,改善熔体的流动平衡性 . 2 流动平衡分析 2. 1 初步的流动平衡分析 流动平衡的约束条件设置为:目 标 压 力 通 常 小 于 最 大 注 射 压 力 值,由 初 步 的 填 充 分 析 可 知 其 值 为 118. 30 MPa,故设置为 115 MPa;迭代计算中,流道截面直径的改变步长为 0. 1mm;最大的迭代计算次 数为 30 步;时间收敛精度为 5% ;压力收敛精度为 5 MPa;流道尺寸约束条件设置为不限制 .运用 Mo l d f l ow 软件进行流动平衡分析,填充分析界面设置同前述填充分析,结果如图 4 所示 . ( a)迭代结果 ( b)流道优化结果 图 4 流动平衡分析结果 F i 4 Re su l t so ff l owba l anc eana l s i s g. y 由图 4 可知:时间不平衡率为 1. 4177% ,压力不平衡值为 4. 84 MPa,均在设置的约束条件之内;但 第一个型腔的二级分流道直径仅有 2. 8mm,小 于 潜 伏 式 浇 口 的 大 端 直 径 3. 0 mm,说 明 初 始 浇 注 系 统 的设计有问题,需要重新设计 . 2. 2 优化的流动平衡分析 由初步的流动平衡分析结果可知,初始时间不平衡率为14. 2883% ,较高的时间不平衡率使迭代后 分流道尺寸变换较大 .因此,考虑减小初始时间不平衡率,即增加第一个型腔的填充时间,将其二级分流 道及浇口尺寸减小,如图 5( a)所示 .由图 5( a)可 知:一 级 分 流 道 直 径 均 保 持 不 变;第 一 个 型 腔 二 级 分 流 道 直径由 6mm 减小为 4mm,浇口大端和小端直径分别由 3. 0, 1. 2mm 减小为 2. 1, 1. 0mm;第二个型 腔二级分流道及浇口尺寸保持不变 .浇注系统修改会导致 最 大注射 压 力 变 化,因 此 进 行 填 充 分 析,参 数 设置同初步的填充分析,结果如图 5( b)所示 .由图 5( b)可知: V/P 转换点 浇口 位置的压 力为 126 MPa, 因此,设置平衡约束条件中目标压力为 120 MPa. ( a)浇注系统尺寸 ( b)V/P 转换点压力 图 5 修改的填充分析 F i 5 Mod i f i edf i l l i ngana l s i s g. y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04 2018 年 为了更好地 优 化浇注 系统,比较 2 种方案 .方案 1 为分 流道直 径约束 条件 均设置 为不限制;方 案 2 为一级分流道直径约束条件设置为固定,二级分流道 则为不 限制,其他 则 同 初 步 的 流 动 平 衡 分 析 .运 用 Mo l d f l ow 软件进行流动平衡分析,其他参数设置同初步的流动平衡分析,结果如图 6~9 所示 . ( a)方案 1 ( b)方案 2 图 6 迭代结果对比 F i 6 I t e r a t i ver e su l tc ompa r i s on g. ( a)方案 1 ( b)方案 2 图 7 填充时间对比 F i 7 F i l l i ngt imec ompa r i s on g. ( a)方案 1 ( b)方案 2 图 8 V/P 转换点压力对比 F i 8 Pr e s su r ec ompa r i s ona tV/Pswi t chove r g. ( a)方案 1 ( b)方案 2 图 9 注射位置压力曲线对比 F i 9 Pr e s su r ec ompa r i s onp l o ta ti n e c t i onl o c a t i on g.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许建文,等:鼠标上盖流动平衡数值模拟分析 805 由图 6 可知:初始时间不平衡率和压力不平衡值分别为 9. 7400% 和 14. 20 MPa,较浇注系统调整 前的 14. 2883% 和 18. 53 MPa,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流动平衡分析以后,对于时间不平衡率和压力不平 衡值,方案 1 为 0. 0066% 和 4. 70 MPa;方案 2 为 0. 0159% 和 4. 68 MPa,均在设置的约束条件之内 . 由图 7 可知:对于方案 1,当填充时间为 1. 078s时,第一个 型 腔 未 充 满 部 分 较 第 二 个 型 腔 多,当 填 充时间为 1. 082s,则充满整个型腔;对于方案 2,当填充时间为 1. 078s时,第一个型腔未充满部分较第 二个型腔多,当填充时间为 1. 081s,则充满整个型腔;两种 方案 均能大 致 实 现 同 一 时 间 充 满 整 个 型 腔, 实现流动平衡 . 由图 8 可 知:方 案 1, 2 的 V/P 转 换 点 的 压 力 均 为 115. 30 MPa,小 于 约 束 条 件 中 目 标 压 力 120 MPa;型腔间的压力大致相同,分布较均匀,流动较为平衡,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均一 . 由图 9 可知:在注 塑成型过程中, 2 种方案 浇口位置的 压力 均能稳 定上 升,特 别是在 熔体 填 充 的 后 期变化较为均匀,没有出现压力突变问题 .这是由于流动平衡优化的结果,且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浇口 位置压力曲线差别不大 . 2. 3 优化后的浇注系统 优化后的浇注系统,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a),( b)可知:对于 方 案 1,一 级 分 流 道 第 一 段、第 二 段 的 体积分别变化了 -9. 75% ,-21. 97% ,第一个型腔的二级分流道不变,第二个型腔的二级分流道变化了 -30. 56% ;对于方案 2,因一级分流道直径约束条件设置为固定,所以直 径没有 变化,第一 个、第 二个型 腔的二级分流道分别变化了 -9. 75% ,-55. 56%.由图 10( c),( d)可 知:对 于 方 案 1,第 一 段、第 二 段 的 一级分流道直径分别为 5. 7, 5. 3mm,第一个、第二个型腔的二级分流道直径分别为 4. 0, 5. 0 mm;对于 方案 2,第一个、第二个型腔的二级分流道直径分别为 3. 8, 4. 0mm. ( a)方案 1 分流道的尺寸变化 ( b)方案 2 分流道的尺寸变化 ( c)方案 1 优化后的浇注系统尺寸 ( d)方案 2 优化后的浇注系统尺寸 图 10 优化后的浇注系统 F i 10 Op t imi z edr unne rsy s t em g. 综上所述,方案 1 的时间不平衡率小于方案 2,相差为 0. 093% ,差异较小,都能保证流动的平衡;方 案 1 的压力不平衡值大于方案 2,相差为 0. 02 MPa,差 异 不 大,都 能 保 证 型 腔 间 压 力 分 布 均 衡;整 个 注 塑过程中,方案 1, 2 均能实现浇口位置压力稳定上升;方案 1 浇注系统优化后,一级分流道有 2 种尺寸, 后续的加工则更为复杂,加工时间相对较长 .因此,在流 动平 衡效果 相 差 不 大 的 情 况 下,为 了 便 于 加 工、 提高效率,方案 2 的优化结果更为合理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06 2018 年 3 结束语 对于非平衡浇注系统的设计,在运用 Mo l d f l ow 软件分析 前,不同型腔 的流道 及浇 口设 计 的 相 同 尺 寸,由此进行流动平衡分析 .流动平衡分析过程中,根据时 间 不平衡 率及 压 力 不 平 衡 值 评 价 浇 注 系 统 的 结构合理性,对流道及浇口设计尺寸进行反复调整,可以 得 到几种 优化 的 浇 注 系 统 设 计 结 果 .对 结 构 优 化后的几种浇注系统需进行工艺性评估,得出工艺可靠、成本效益好的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 参考文献: [ 1] 何柏海 .汽车前保左右加强件注塑流动平衡优化研究[ J].塑料工业, 2018, 46( 6): 52 57. ? [ 2] 孙庆东,杜晋,王传红 . CAE 技术在 GPS 壳体注塑模缺陷分析中的应用[ J].塑料科技, 2009, 37( 6): 55 58. DOI: 10. ? cnk i. i s sn1005 15925/ 3360. 2009. 06. 016. ? j. [ 3] 赵亚穷,韩健,张鸿洲,等 .基于 CAE 技术的注塑模组合型腔流动平衡设计及工艺分 析[ J].计 算 机 辅 助 工 程, 2013, 22( 4): 62 66. DOI: 10. 3969/ 0871. 2013. 04. 013. i s sn. 1006 ? ? j. [ 4] 王波,王震,田志飞,等 .组合型腔注塑模浇注系统的平衡设计与优化[ J].塑料工业, 2011, 39( 8): 62 64. ? [ 5] 陈为国,李和平 .非平衡浇注系统的人工平衡 设 计 与 数 值 仿 真[ J].模 具 工 业, 2006, 32( 5): 38 43. DOI: 10. 16787/ ? j. cnk i. 1001 2168. dmi. 2006. 05. 011. ? [ 6] 王振飞,陈静波,刘春太,等 .基于流动模拟的注射模流动平衡设计[ J].模具工业, 2000( 8): 13 16. DOI: 10. 16787/ ? j. 2168. dmi. 2000. 08. 004. cnk i. 1001 ? [ 7] 王艳萍 .多 腔 注 塑 模 具 浇 注 系 统 的 平 衡 研 究 [ J].塑 料 科 技, 2010, 38( 6): 77?79. DOI: 10. 15925/ cnk i. i s sn1005? j. 3360. 2010. 06. 013. [ 8] 姜开宇,横井秀俊 .注射成型过程熔体前沿 充 填 不 平 衡 现 象 的 试 验 研 究 [ J].机 械 工 程 学 报, 2009, 45( 2): 294 ?300. DOI: 10. 3901/JME. 2009. 02. 294. [ 9] 袁根华 .基于 CAE 鼠 标 多 腔 异 件 模 具 与 流 动 平 衡 性 设 计 [ J].中 国 塑 料, 2014, 28( 7): 100?104. DOI: 10. 19491/ j. i s sn. 1001 9278. 2014. 07. 020. ? [ 10] 陈开源,程国飞 .基于 Mo l d f l ow 的手电筒注塑模组合型腔流动平衡优化设计[ J].塑料, 2017, 46( 1): 68 71. ? [ 11] 时虹 .Mo l d f l ow 在不对称薄壳注塑件浇注系统中的平衡优化[ 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4, 26( 5): 45 48. DOI: 10. ? 3055. 2014. 05. 013. 3969/ i s sn. 1004 ? j. [ 12] 王传洋,沈剑 .薄 板 注 塑 成 型 浇 注 系 统 的 设 计 与 优 化 [ J].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2013( 9): 131?133. DOI: 10. 19356/ j. 3997. 2013. 09. 040. cnk i. 1001 ? [ 13] 曾喜生,林启 权 .基 于 Mo l d f l ow 软 件 的 多 腔 注 塑 模 浇 注 系 统 设 计 [ J].现 代 机 械, 2010( 6): 33?34, 52. DOI: 10. 13667/ cnk i. 52 1046/ t h. 2010. 06. 006. ? j. [ 14] 尤芳怡,戴秋莲,刘晶峰 .Mo l d f l ow 辅助壳形注塑件变形分析及其加强筋的优化设计[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13, 34( 4): 376 37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3. 04. 0376. ? ? [ 15] 申开智 .塑料成型模具[M]. 2 版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 16] 唐明真,胡青春,姜晓平 .多 型 腔 注 塑 模 浇 注 系 统 设 计 及 CAE 分 析 [ J].塑 料 工 业, 2009, 37( 6): 32?35. DOI: 10. i s sn: 3321/ 1005 5770. 2009. 06. 009.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90 ? 犖狌犿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 犪 犾 犛 狋 狌犱狔狅 犳犆狅狀 犻 犮 犪 犾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犌犲 犪 狉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犻 狀 犻 狊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 犕犪 犮犺 犻 狀犲犜狅狅 犾 犉犪 犮 犲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狅狀犉 犻 狏 犲 ?犃狓 XUJ i anmi n1,GU L i zh i2 ( 1.Schoo lo fMe chan i c a landAu t omo t i veEng i ne e r i ng,Xi ame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Xi amen361024,Ch i na; yo 2.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imp r ovep r o c e s s i ngsu r f a c equa l i t f f i c i encyo ft hec on i c a lcy c l o i da lge a r,t het e ch yande l l i ngc on i c a lcy c l o i da lge a r swe r ep r e s en t ed.Thema t hema t i c a lmode lo f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 n i so ff a c e ?mi que e l l i eo ft hef a c emi l lwa se s t ab l i shed.Thef r on t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andt i l tang l ewe r eemp l oyedt os o l vet he ps r ob l emso fl o c a li n t e r f e r enc eandg l oba li n t e r f e r enc er e spe c t i ve l ome t r i c a lmode landf i ve ax i snume r i ? p y.Thege NC)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f a c e l l i ngc 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we r et hene s t ab l i sheda c c o r d i ng l c a lc on t r o l( ?mi y,and t heop t ima lt oo lpa t hwa sob t a i ned.NCs imu l a t i onshowst ha tt hepa r ame t e r sa r es e tr e a s onab l hema ch i y,t he r ei snoi n t e r f e r enc e.F i na l l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wa sus edt or e a l i z e n i ngt r a cki se venandsmoo t h,andt y,t ( ) t hema ch i n i ngo ft hep r e c i s i onc on i c a lcy c l o i da lge a ront hef i ve a x i s c o m u t e rn u m e r i c a l c o n t r o l C N C m i l l i n ? p g wh i chha sve r i f i edt hef e a s i b i l i t f f e c t i vene s so ft he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mi l l i ngc on i c a lcy ma ch i net oo l, yande c l o i da lge a rwi t hf a c emi l l. : 犓犲 狉 犱 狊 c 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f a c emi l l i ng;f r on t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andt i l tang l e;expe r imen t a lve r i f i c a t i on 狔狑狅 犆犔犆犖狌犿犫 犲 狉: U491. 17 犇狅 犮 狌犿犲狀 狋犆狅犱 犲: A 犃狉 狋 犻 犮 犾 犲犖狌犿犫 犲 狉: 1000 5013( 2018) 06 0807 09 ? ? ? 五轴端铣锥形摆线齿轮齿形的数值模拟与试验(英文) 许建民1,顾立志2 ( 1.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2.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了提高锥形摆线齿轮齿面的加工质量和效率,提出端铣锥形摆线齿轮 的 工 艺 技 术 .建 立 端 铣 刀 有 效 切 削 椭圆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前倾角和侧倾角分别解决 端 铣 刀 局 部 干 涉 与 刀 杆 碰 撞 干 涉 问 题 的 方 法 .建 立 端 铣 锥 形 摆线齿轮的几何模型和五轴数控仿真模型,获得其 刀 具 轨 迹 .数 控 仿 真 结 果 表 明:各 参 数 设 置 合 理,加 工 轨 迹 均 匀 顺畅,无加工干涉 .在五轴数控铣床上利用端面铣刀实现精密锥形摆线齿轮的无 过 切 加 工,验 证 端 铣 锥 形 摆 线 齿 轮 的加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锥形摆线齿轮;端铣;前倾角和侧倾角;试验验证 Cyc l o i dr educ e rha smanyadvan t age s,sucha sh i f f i c i enc ove r90% ),h i edr a t i o( a ghe y( ghspe i a r i ngc apa c i t c ts t ruc t u r e,andsoon.I tha sawi der angeo fapp l i c a t i ons bove80% ),h ghbe y,compa i ni ndus t r r,duet ot hep r e c i s i onma ch i n i ngpr ob l emo ft hecyc l o i da lge a rt oo t hsur f a c e, i ti s y.Howeve 收稿日期: 2018 04 28 ? ? 通信作者: 顾立志( 1956 E i l: l i zh i 888@163. c om.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研究 . ?ma g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5411);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重点项 目( 2017H0034);福 建 省 中 青 年 教师教育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JT180445);厦门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 YKJ 16029R) 80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impos s i b l ef o rust opr oduc eh i l i t l o i dr educ e r,al a r ro fh i r adecyc l o i dr educ ? ghqua yc yc genumbe gh g e r sa l lr e l r t s.Thema i nde f e c t so ft hedome s t i ccyc l o i dr educ e ra r epoo rt r ansmi s s i ona c cur a yonimpo t ab l emo t i on,l owbe a r i ngc apa c i t ows e r v i c el i f e.The s epr ob l emsa r i s ef r omt hef i n i sh cy,uns yandl i ngp r o c e s so fcyc l o i da lge a rpr o f i l e .I nr e c en tye a r s,s eve r a ls cho l a r sf r omhomeandab r oadhavec a r r i edou tex t ens i ver e s e a r choncu t t i ngandg r i nd i ng me t hods,t r ansmi s s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dynami c [ ] opo s edt heme t hodo fpr oc e s s i ngt hec onvexsu r f a c e 犲 狋犪 犾12 pr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yc l o i da lge a r.Wang, [ 3] o ft hecyc l o i dus i ngendf a c ehobb i ng me t hod.L i u,犲 狋犪 犾 s t ud i edt hep r oc e s sme t hodo fr o l lcu t t i ng [] c l o i dge a rpr o f i l e.J i ang4 pr CNC)ma ch i n i ngs t em o fc opos edacompu t e rnume r i c a lc on t r o l( yc ys y [ ] 5 狋犪 犾 deve l opedaCNC ma ch i n i ngs t emf o rcyc l o i dge a r.Qi, c l o i da lge a rg r i nd i ng ma ch i ne.Chen,犲 ys [] 犲 狋犪 犾6 e s t ab l i shedt hemi l l i ngf o r c emode lo fr i i dt oo t hpr o f i l eande l a s t i ct oo t hpr o f i l ef o rc l o i da l g yc [ 7] a r.L i u,犲 狋犪 犾 i nve s t i t edt he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i nne r t r ans l a t i ona landa l l cyc l o i dge a r sba s ed ? ? ge ga ont hes t udyo fge a rme sh i ngme chan i smandt heba s 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yc l o i da lpr o f i l ecu r ve.Wang, [] 犲 狋犪 犾8 ana l edt heme chan i sman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i nge r t on i c a lenve l op i ngcu t t i ng.Chen,犲 狋 ? yz ypec [] [ ] 犪 犾9 r e s e a r chedt hecu t t i ngandg r i nd i ng me chan i sm o ft hecon i c a lge a rt oo t hpr o f i l e.S t ephen10 de ( ) i snume r i c a lcon t r o l NC ma ch i n i ngi n t ot hr e e compos edt hecomp l ext oo l t hp r ob l em o fmu l t i ?pa ?ax [ ] ob l ems:l opo s edat oo ls e l e c sub oc a l,r eg i ona landg l oba lt r a e c t o r r a t i on.J ens en,犲 狋犪 犾11 pr ? pr j ygene [ 12] t i onme t hodba s edont hep r i nc i l eo fcu r va t u r ema t ch i ng.L i, 犲 狋犪 犾 conduc t edat oo lg l oba li n t e r f e r p enc ede t e c t i oni nf i ve ax i snume r i c a lcon t r o lma ch i net oo lba s edont hep r i nc i l eo fc oo rd i na t et r ans f o r ? p ma t i oni no rde rt or educ et heamoun to fc a l cu l a t i onandimpr ovet heNCma ch i n i nge f f i c i ency.Thec a l cu l a t i onme t hodo ft hec ompens a t i onve c t o ro fe a cht fcu t t e rwa ss t ud i edba s edont heex i s t i ng ypeo [ [ 13] 14] ( ) , compu t e ra i dedmanu f a c t ur i ng CAM s o f twa r eUG .Wang 犲 狋犪 犾 e l imi na t edt hel imi tphenome nono fc ompens a t i onve c t o rbyr o t a t i ngt her ad i uscompens a t i onve c t o rpo s i t i ona tt hei n t e rpo l a t i on [ 15] 狋犪 犾 pu tf o rwa r danimp r oved mi l l i nga l r i t hmf o rend mi l l i ngimpe l l e rrunne rbo t i n t.Fan,犲 go po [ ] t om.Zhao,犲 狋犪 犾16 pr opos edanimpr ovedequa l r e s i dua lhe i ta l r i t hmf o rt oo lpa t hgene r a t i ono f ? gh go [ 17] f r e e f o rmsur f a c e s.Qi,犲 狋犪 犾 pr opos edane f f i c i en tt oo lax i sve c t o rad us tmen ta l r i t hmba s edon ? j go [ ] 犓?犇 t r e eandt oo ld i s c r e t ene s s.Xu,犲 狋犪 犾18 pr opos edt he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f a c emi l l i ngt het oo t h o f i l eo fc l o i da lge a rwi t hf a c emi l li ns t e ado fba l lendmi l l. pr yc Atp r e s en t,t het oo t hsur f a c eo ft hecyc l o i da lge a ri sf i n i shedbyus i ngt he “ he “ f i n r i nde r”andt g rb l adecu t t e r”.Be c aus eo ft heg r i nd i nghe a tands i demi l l i ngf l u t t e rando t he rr e a sons,t het oo t h ge o f i l ea c cur a c r f a c equa l i t fc l o i dge a ra r epoo r.Thet r ansmi s s i ona c cu r a cy,t r ansmi s s i on pr yandsu yo yc h i spape rpr e s s t ab i l i t hel i f eo ft her educ e ro fcyc l o i dr educ e ra r eg r e a t l educ ed.The r e f o r e,t yandt yr en t st he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f a c e l l i ngcon i c a lc l o i da lge a r sbyf a c emi l l.Ba s edont henume r i c a l ?mi yc , s imu l a t i ono ft hef a c emi l l i ngpa t ho ft hec on i c a lc l o i dge a rt hef a c emi l l i ngo ft hec on i c a lcyc l o i d yc a ri scomp l e t edbyus i ngt hef i ve ax i sNCma ch i net oo l.Ther e s e a r chwi l lpr ov i deanew wayf o rt he ? ge ma ch i n i ngo ft henewva r i ab l es e c t i oncyc l o i da lge a r s. 1 犇犲 狊 犻 犳犆狅狀 犻 犮 犪 犾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犌犲 犪 狉 犵狀狅 Con i c a lcyc l o i da lp l ane t a r r ansmi s s i oni sat i c a lva r i ab l ec r os s s e c t i oncyc l o i dd r i ve,wh i chbe ? yt yp l ongst oal e s st oo t hd i f f e r enc ep l ane t a r r ansmi s s i on.I t sba s i cc omponen ti sac on i c a lcyc l o i dne ed l e yt whe e l,acon i c a lcyc l o i dwhe e landanou t tme chan i sm,e t c.Theanyc r o s ss e c t i ono ft henewt r ans pu mi s s i oni se s s en t i a l l l o i dwhe e ld r i ve,t ha ti s,anyc r o s ss e c t i on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 yacommoncyc l ane t a r r ansmi s s i onme e t st hel awo fengagemen t. p yt hecon t a c ta r e abe twe ent heva r i ab l es e c t i on I nt hec a s eo ft hes amecyc l o i da lwhe e lt h i ckne s s,t c l o i da lge a randt hep i nt e e t hi sl a rge rt hant ha to ft hec onven t i ona lcyc l o i da lge a r s.The r e f o r e,t h i s yc news t ruc t ur eha st hef o l l owi ngadvan t age s:un i f o rmf o r c e,sma l lwe a randt e a r,c ompa c ts t ruc t u r 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XUJ i anmi n,犲 狋犪 犾: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 809 h i r ansmi s s i one f f i c i ency,l ongs e r v i c el i f e.F i e1shows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f a c e l l i ngcon i ?mi ght gur c a lc l o i da lge a r sbyf a c emi l l,f i e2shows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a lge a randt hep i nwhe e l sandf i r e yc gur gu 3showst hec on i c a lc l o i da lge a r. yc F i 1 Fa c emi l l i ngo f g. F i 2 Ma t eo fc on i c a l g. F i 3 Con i c a l g. cy c l o i da lge a rp r o f i l e cy c l o i da lge a r s cy c l o i da lge a r 图 1 摆线轮廓的面铣 图 2 锥形摆线齿轮的配合 图 3 锥形摆线齿轮 2 犉 犻 狏 犲 犻 狊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 犕犲 狋 犺狅犱 ?犃狓 Ba s edont hegeome t r i ce l emen t so ft het oo li ncon t a c twi t ht hewo rkp i e c edur i ng ma ch i n i ng,t he f i ve ax i smi l l i ngi sd i v i dedi n t of a c emi l l i ngands i demi l l i ng.Su r f a c ei sma ch i nedt hr oughpo i n tcon t a c t ? i chi sde f i neda sf a c emi l l i ng.I nf a c emi l l i ng,t hecur va t ur eo f wi t ht heedgeo f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wh t hec r os s s e c t i ona lshapeo ft het oo lenve l opec anbeva r i edwi t h i nawi der ange,andt hecur va t ur eo f ? t het oo lc anbeadap t edt ot hecur va t u r eo ft hecur vedsu r f a c e,andt hema ch i n i ngpe r f o rmanc ei sgood. Su r f a c ei sma ch i nedt hr oughl i necon t a c twi t ht hecu t t i ngedgeont hec i r cumf e r enc eo fami l l i ngcu t t e r,wh i chi sde f i neda ss i demi l l i ng. het oo lc anex t endi n t ot hesur f a c echanne l so fsomepa r t st oso l veanumbe ro f I ns i demi l l i ng,t oc e s s i ngpr ob l emst ha ta r eno te a syt oso l vewi t hf a c emi l l.S i demi l l i ngi smo s tsu i t ab l ef o rt hep r o pr het oo li nt he pr oc e s s i ng c e s s i ngo fru l edsu r f a c epa r t s.Bu tt hecu t t i ngf o r c ei sr e l a t i ve l a r yl ge,t oc e s si sve r a syt od i s t o r t. pr ye 3 犜犺犲 狅 狉 犲 狋 犻 犮 犪 犾犚犲 狊 犲 犪 狉 犮犺狅狀犜狅狅 犾犘犪 狋 犺犘 犾 犪狀狀 犻 狀犵狅 犳犉 犻 狏 犲 犻 狊犉犪 犮 犲 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狅 犳 ?犃狓 犆狅狀 犻 犮 犪 犾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犌犲 犪 狉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 I nt hef i ve i sma ch i n i ng,t hegeome t r i c a lme sh i ng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t hef a c e mi l landt he ?ax pbe ma ch i nedsur f a c ei sve r l ex.Thede t e rmi na t i ono f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wi d t handt oo lpos t u r ei s ycomp t heba s i so ft oo lpa t hp l ann i ng,andi ti sne c e s s a r os t udyi tde ep l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c an yt y.Thee ps s imp l i f hecomp l i c a t ed3Dgeome t r i c a lme sh i ng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t hef a c emi l landt hewo rkp i e c e yt pbe sur f a c ei n t oatwo imens i ona lp r ob l em,s o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ha sawi deapp l i c a t i oni nt he ?d ps f i ve ax i sendmi l l i ng.Atpr e s en t,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i soneo ft hemos te f f e c t i veme t hodst o ? ps s t udyt hef i ve ax i sf a c emi l l i ng. ? 3. 1 犈狊 狋 犪犫 犾 犻 狊 犺犿犲狀 狋狅 犳犈犳 犳 犲 犮 狋 犻 狏 犲犆狌 狋 狋 犻 狀犵犈 犾 犾 犻 狊 犲 犕犪 狋 犺犲犿犪 狋 犻 犮 犪 犾 狆 犕狅犱犲 犾狅 犳犉犪 犮 犲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犆狌 狋 狋 犲 狉 Al oc a lcoo rd i na t es t em 狓l 狕li se s t ab l i sheda tt he ys 狔l cu t t e rcon t a c tpo i n t犆cont het oo lcon t a c tt r a e c t o r i chi s j y,wh showni nf i e4.Whe r e狓li st het angen t i a ld i r e c t i ono ft he gur t oo lcon t a c tt r a e c t o r 狕li st heno rma ld i r e c t i ono ft hede s i j y, gn 4 Es t ab l i shmen to fc oo r d i na t esy s t em g. su r f a c e,狔l=狕l狓l,and狔li st hema ch i n i ngr owd i r e c t i on.The Fi 图 4 坐标系的建立 t oo lc oo rd i na t es t em 狓c 狕c i se s t ab l i shed ont het oo l, ys 狔c whe r e犗ci st hec en t e rpo i n to ft hebo t t omc i r c l eo ft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狓ci st hed i r e c t i ono ft h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10 2018 年 t oo lcon t a c t,and狕ci st het oo lax i s.Thepos i t i ono ft het oo lr e l a t i vet ot hel oc a lcoo r d i na t es t em狓l ys 狕lc anbeexpr e s s edbyi t st oo l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 r eλi st hef o rwa r 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i s λ, ω),whe 狔l t heang l eo ft het oo lr o t a t i ngcoun t e r c l ockwi s ea l ongt heax i s.Whent he狕l ax i sc o i nc i de swi t ht he狕c ax i sωi sde f i neda sz e r o.Theva l uer angeo fωi sf r om0 °t o -90 °.I nt hepr oc e s so ff i ve ax i sma ch i ? n i ng,t hecu t t i ngedgeo ft hef a c emi l li sl oc a t eda tt hebo t t omo ft hemi l l i ngcu t t e r,andt hec en t e ro f t het oo lha snocu t t i ngedgeandi t st heo r e t i c a ll i ne a rve l o c i t sz e r o.I no rde rt oavo i dcon t a c t i ngo f yi t hecu t t e rc en t e rand wo rkp i e c eandl oc a li n t e r f e r enc ebe twe ent hecu t t i ngedgeandt hewo rkp i e c e, 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i so f t enr o t a t edanang l eλa r oundt he狔ax i s.On l h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λi s y whent wi t h i nt heappr opr i a t eang l er ange,c ant het oo lve c t o rbei nc l i nedt ot hep r o c e s s i ngd i r e c t i on,soa st o r e a l i z et he “ d r agkn i f e”mi l l i ngi nt hef a c emi l l i ngp r o c e s s.Ot he rwi s e,t he “ t opkn i f e”mi l l i ngwi l loc cu r.ωi sc a l l edt her o l lang l e,wh i chi st heang l eo ft het oo lr o t a t e s coun t e r c l ockwi s ea l ongax i s狕l.When狕ci si np l ane狓l狕l, i ti sde f i neda s i chi si nt her angeo f-90 °t o90 °.When ma ch i n i ngc omp l ex z e r o,wh su r f a c e s,t her o l lang l eωi sus edt oavo i dco l l i s i onandi n t e r f e r enc ebe twe ent het oo landt hewo rkp i e c e.Thepr o e c t i ono ft hebo t t omedge j o ft heend mi l l i ngcu t t e rt ot hes e c t i on狔l 狕li sane l l i e,wh i chi s ps c a l l edan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a sshowni nf i e5. ps gur F i 5 E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 g. hebo t t om edgeo ft heend mi l l Thecoo r d i na t e so fapo i n t犆 ont e l l i e sf o rf a c emi l l i ng ps wi t hr ad i us狉c anbeexp r e s s edi nt het oo lcoo rd i na t esys t em狓c 狕ci n 狔c T 狉s i nθ -狉s i nθ 0) ,whe r eθi st heang l ef r omt he t e rmso f犆c= ( 图 5 用于端面铣削的 有效切削椭圆 nega t i ved i r e c t i ono ft he狔c ax i sve c t o rt ot hepo i n t犆ont hebo t t omedgeo ft het oo l.Fo rf a c emi l l i ng cu t t e r,t hecu t t e rl oc a t e si nt hec en t e ro ft hecu t t e rc oo r d i na t e s.I nt hewo rkp i e c ec oo r d i na t esys t em, t het oo ll o c a t i onpo i n tc anbeexpr e s s edi nt hef o l l owi ng sλ·co sω) 犻+ ( osλ·s i nω) 狉s i nλ) 犽 . -狉co -狉c 犙 = 犆c + ( 犼+ ( ( 1) I nt hel oc a lcoo rd i na t es t em,t hecoo rd i na t e so ft hepo i n t犆 ont hebo t t omedgeo ft heendmi l l ys 狕li nt e rmso f a r eexpr e s s edi nt hel oc a lcoo rd i na t es t em狓l ys 狔l osω s i nω 0燄熿cosλ 熿狓l燄 熿c 犆 = 狔l = -s i nω c osω 0 0 燀 狕1燅 燀 0 0 0 s i nλ燄 1 0 ( 犗c +犆c)= 1燅燀-s i nλ λ osω s i nω 0燄熿cosλ 熿c i nω cosω 0 0 -s 0 燅 0 s i nλ燄烄熿-狉燄 熿 狉s i nθ 燄烌 1 0 0 + -狉s i nθ = 燀 0 0 1燅燀-s i nλ 0 c osλ燅烆燀0 燅 燀0 co sλ·co sω· ( 1-s i nθ)+s i nω·c o sθ] 熿-狉[ 燄 燅烎 狉[ co sλ·s i nω· ( 1-s i nθ)-c osω·c o sθ] . 燀 燅 狉s i nλ· ( 1-s i nθ) ( 2) Thet oo lcu t t i nge l l i eob t a i nedbypr o e c t i ngt heendmi l lcu t t i ngedget oap l ane狔l 犆 狕lpe rpen ps j d i cu l a rt ot het oo lf e edd i r e c t i on狓li s 熿 犈( θ)= 0 燄 · 狉 s i n 狉 s i n c o s . - λ+ λ θ 燀 狉cosλ·s i nω -狉co sλ·s i nω·c o sθ-狉co sω·s i nθ燅 ( 3) Theequa t i ono fcu t t i nge l l i ec anbeob t a i nedf r omequa t i on ps 2 2 2 2 2 2 i n λ+狕 ( c os ω +s i n ω·cos λ)+2狔 狕cosλ·s i nλ·s i nω +2 狉 狕s i nλ·co s2ω = 0. ( 4) 狔s Thema o randmi no rr ad i uso fe l l i e犈( r et ho s er e spe c t i ve l s犪=狉and犫=狉|s i nλco sω|. θ)a j ps ya I nt hel o c a lcoo rd i na t es t em狓l 狕l,t hec en t e rcoo rd i na t e so ft hee l l i e犈( r e狔0 =狉c osλs i nω, θ)a ys ps 狔l 狕0 =-狉s i nλ.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XUJ i anmi n,犲 狋犪 犾: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 811 Thec oo rd i na t esys t em狅 狕′i se s t ab l i shedbyt ak i ngt hema o rax i so ft hee l l i ea s狔′,t hemi ? ? j ps 狔′ no rax i sa s狕 ′,andt hecoo rd i na t eo r i i n狅( 狕0)a st heo r i i n.Thes t anda r dequa t i onsf o rt hee f f e c g g 狔0 ,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 so ft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i nt hec oo rd i na t e s狅 狕′a r ea sf o l l ows. ? ? ps 狔′ ′) 狕 ′ 狔 2 2 ( ( ) = 1, 狉 狉s i nλ·c o sω 狕-狉cosλ·s i nω) co s + ( i nλ) s i n, ′= ( 狔 狔 +狉s 狕 ′ =- ( 狕-狉cosλ·s i nω) s i n + ( i nλ) co s. 狔 +狉s Whent het oo lr ad i us狉=3mm,t hes i deang l eω=0 °,t heshapeandpos i t i ono f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 e l l i ef o rt heendmi l lchangewi t ht hef o rwa r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λ,wh i chi sshowni nf i r e6.Thea ps gu na l i sshowst ha t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t hef o rwa r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λ,t hel ongax i s犪o ft hee f f e c t i ve ys cu t t i nge l l i ei sf i xedandt hel eng t ho ft hemi no rax i s犫i si nc r e a s ed.Sot hecu t t i nga r e aandt hee f f e c ps he t i vecu t t i ngr ad i uso ft hecu t t e rde c r e a s e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t hef o rwa r 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λ.Whent t oo lr ad i us狉=3mm,t hef o rwa r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λ=-5 °,t heshapeandpo s i t i ono f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 i chi sshowni nf i e7 ( °,15 °, e l l i ef o rt heendmi l lchangewi t h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wh ω=0 gur ps 30 °,45 °,60 °).Thei nc r e a s eo ft he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 wi l lmovet hec en t e ro ft hee l l i e犈( o θ)t ps t her i ts i deo ft heax i s狔.S imu l t aneous l heang l ebe twe enl ongax i so ft hee l l i eandt heax i s狔′ gh yt ps hesho r tax i sl eng t hbwi l lber educ ed.Asar e su l t,t hee l l i ebe come smo r eand be come sl a r r,andt ge ps mo r es l ende r,l e ad i ngt ot her educ t i ono fa c t ua lcu t t i nga r e a. F i 6 Re l a t i onbe twe en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 g. F i 7 Re l a t i onbe twe ene f f e c t i ve g. e l l i eandr akeang l eλ ps e l l i eand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 ps 图 6 有效切削椭圆与前倾角λ 间的关系 图 7 有效椭圆与侧倾角 ω 间的关系 3. 2 犑狌犱犵犿犲狀 狋犪狀犱犃狏 狅 犻 犱犪狀犮 犲狅 犳犐 狀 狋 犲 狉 犳 犲 狉 犲狀犮 犲犻 狀犉犪 犮 犲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狅 犳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犪 犾犌犲 犪 狉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 Thef i ve ax i sCNC mi l l i ng ma ch i neha stwor o t a r si nadd i t i ont ot hr e e i r e c t i ont r ans l a t i on ? ?d yaxe axe s,s ot hec apab i l i t fcon t r o l l i ngmi l l i ngcu t t e rve c t o ri sve r t r ong.Be c aus et het oo lve c t o ro f t en yo ys change s,sot ha tt het oo li sve r a syt oi n t e r f e r ewi t ht hema ch i n i ngsu r f a c e.The r e f o r e,i n t e r f e r enc e ye de t e c t i oni sr equ i r eddur i ngt oo lpa t hp l ann i ng.Loc a lpr oc e s s i ngi n t e r f e r enc ei sa l soknowna st hecu t t e rhe adi n t e r f e r enc eo rove r t t i ngi n t e r f e r enc e.Too lcur va t ur ei n t e r f e r enc er e f e r st ot hei n t e r f e r ?cu enc ewhent her ad i uso ft hecu t t e ri sg r e a t e rt hant her ad i uso ft hesu r f a c ecu r va t ur e.Ove r cu t t i ngap ? i chi sknowna st oo love r cu t t i ngi n t e r f e r enc e. a r sbe twe ent het oo landt hewo rkp i e c esur f a c e,wh ? pe I n t e r f e r enc ebe twe enmi l l i ngcu t t e randnon r oc e s s i ngpa r t ssucha sf i x t u r eandmi l l i ng ma ch i net oo l ? p i chi sa l soknowna sc o l l i s i oni n t e r f e r enc e.Th i s pape rpr e s en t sa i sc a l l ed g l oba li n t e r f e r enc e,wh me t hodt oavo i dt oo li n t e r f e r enc ebyad us t i ngt het oo lr akeang l eand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Atf i r s t j s e tt her ange:t oo lr akeang l eω=0 °,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 -2 °≤λ≤ -5 °.Thent hecu r va t u r eo ft he sur f a c ei sc a l cu l a t edandt hei n t e r f e r enc ei sde t e rmi ned.I fi n t e r f e r enc eoc cu r s,c a l cu l a t eandad us tt he j r akeang l eλa c co rd i ngt ot hesu r f a c eshapeandt oo ls i z e.I ft hei n t e r f e r enc eoc cur sa f t e rad us t i ngt oo l j r akeang l e,t he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ne edst oad us t.Thea c t ua lpr o c e s s i ngshowst ha tt heva l ueo f j st ool a rge,wh i chno ton l l lr educ et hemi l l i nge f f i c i ency,bu ta l s owi l lde t e r i o r a t et hecu t λandωi ywi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12 2018 年 t i ngt oo lc ond i t i ons. I nmi l l i ngt hecyc l o i dge a r swi t hendmi l l sona f i ve ax i sma ch i ne,t het oo lax i si n t e r f e r enc e( l oba l ? g i n t e r f e r enc e)mayappe a rwhent hes i dei nc l i na t i on ang l eωi sno ts e l e c t edp r ope r l i chi sshowni n y,wh f i r e8.I ft het oo lr ad i usr andt oo lax i sr akeang l e gu 8 I n t e r f e r enc eo f r es e l e c t edimp r ope r l het oo lt i n t e r f e r enc e Fig. λa y,t pi cu t t e rsha f t s ( l o c a li n t e r f e r enc e)wi l lo c cur,wh i chi sshowni n F i 9 Lo c a li n t e r f e r enc e g. i nf a c emi l l i ng 图 9 面铣中的局部干涉 f i r e9.Socons i de r i ngt hecu t t e rsha f ti n t e r f e r 图 8 刀轴的干涉 gu enc eandcu t t i nge f f i c i ency,t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i sus edt op r o c e s st hecyc l o i dge a ri nt hef i veax i s he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ωo ft hecu t t e rsha f ti st akent obe0 °.I no r de rt oavo i dt he ma ch i net oo l,andt i n t e r f e r enc eo fcu t t e rcur va t ur e,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r ad i uso ft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shou l dbel e s s t hant hemi n imumr ad i uso fc l o i dge a rpr o f i l ecur va t u r e. yc 4 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犞犲 狉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犉犪 犮 犲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狅 犳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犪 犾犌犲 犪 狉 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 狊 4. 1 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犈狇狌 犻 狋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犈狇狌 犻 狋 狆犿犲狀 狆犿犲狀 I nt h i spape r,anume r i c a lc on t r o lma ch i nemode lwi t hr o t a r s犅 and犆i se s t ab l i shedi nso f t yaxe wa r epowe rmi l l,wh i chi sus edt os imu l a t et he ma ch i n i ngo fc on i c a lcyc l o i d ge a rp r o f i l e s.The NC mode li se s t ab l i shedba s edont hef i ve ax i sl i nkageve r t i c a lma ch i n i ngc en t e r( Ge rmanDMG DMU40 ? monoBLOCK).The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f i ve ax i sNCmi l l i ngma ch i newi t hr o t a r s犅and犆e s t ab ? yaxe l i shedi nso f twa r epowe rmi l li sshowni nf i e10.Andt her o t a t i ond i r e c t i ono ft her o t a r f ti sa gur ysha s,r e spe c t i ve l no rde rt oensu r et heau t hen t i c i t c cur a cyo fs imu l a t i on, r oundt he狔and狕axe y.I yanda t he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f i x t u r ei sa l s oe s t ab l i shed.F i e11showst heGe rmanDMGf i ve ax i sve r t i ? gur c a lma ch i n i ngc en t e rus edi nt h i sexpe r imen t.Thenume r i c a lc on t r o lsys t em o ft he ma ch i net oo li s He i denha i n iTNC530.Thema ch i net oo lf u l l e t st hepr o c e s s i ngr equ i r emen t so ft hec on i c a lc l o i d yme yc a r. ge F i 10 F i veax i smi l l i ng ma ch i nemode l g. F i 11 F i veax i sma ch i n i ngc en t e r g. 图 10 五轴铣床模型 图 11 五轴加工中心 4. 2 犖狌犿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 犪 犾犞犲 狉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犔犪 犲 狉 犲 犱 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 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犪 犾犌犲 犪 狉( 犚狅狌犵犺 狔 犕犪 犮犺 犻 狀 犻 狀犵) Whent hecy l i nd r i c a lmi l l i ngcu t t e ri sus edt oma ch i net hec l o i dge a r,t hemi l l i ngcu t t e rwi l lbe yc hede f o rma t i ono ft hemi l l i ngcu t t e ri sl a r i chs e r i ous l f sub e c t edt ol a r ad i a lf o r c e,andt ge,wh ya j ger f e c t st hema ch i n i nga c cur a cy.I no rde rt or educ et hede f o rma t i ono ft hecu t t e randimp r ovet hema ch i n i ngpr e c i s i on,anew me t hodo fma ch i n i ngcyc l o i da lge a rpr o f i l e swi t hl aye r ed mi l l i ngi spr opo s edi n t h i spape r.Thep r i nc i l eo fl aye r eds i demi l l i ngi sshowni nf i r e12.Whenus i ngt hel aye r ed mi l l p gu i ng,t hec on t a c ta r e abe twe ent hecu t t e rb l adeandt heb l anki sr e l a t i ve l l l,t hemi l l i ngf o r c eand ysma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XUJ i anmi n,犲 狋犪 犾: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 813 t hemi l l i ngde f o rma t i oni ssma l l.Ther aw ma t e r i a lus edf o rc l o i da lge a r si nt hemi l l i ngexpe r imen ti s yc ha rda l umi num.Theho l e sa r e ma ch i nedont hed r i l l i ng ma ch i neandl a t hebe f o r e ma ch i n i ngcyc l o i d t oo t hpr o f i l e.F i e13showst het oo lpa t ho ff a c emi l l i ngt hec l o i da lge a r.Ther oughp r o c e s spa gur yc r ame t e r s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a lge a ri sshowst ab l e1.F i e14showst her oughma ch i n i ngo fc on i c a l gur cyc l o i dge a r.F i e15showst hecyc l o i dge a ra f t e rr oughma ch i n i ng. gur F i 12 Laye r eds i demi l l i ng g. F i 13 Too lpa t ho fs i demi l l i ng g. 图 12 分层侧铣 图 13 侧铣刀具路径 F i 14 Roughmi l l i ng g. F i 15 Cy c l o i dge a ra f t e rr oughmi l l i ng g. 图 14 粗铣 图 15 粗铣后的摆线齿轮 4. 3 犖狌犿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 狀 狋 犪 犾犞犲 狉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犉 犻 狀 犻 狊 犺犉犪 犮 犲 犕犻 犾 犾 犻 狀犵狅 犳犆狅狀 犻 犮 犪 犾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犪 犾 犌犲 犪 狉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 Thecu t t e ri saf l a t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wi t haha rda l l oyt ungs t enc a rb i deandad i ame t e ro f6mm. Thema ch i n i ngpa r ame t e r so ff a c emi l l i ng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i sshownt ab l e1 . Tab. 1 Pr o c e s spa r ame t e r so fc on i c a lcy c l o i da lge a r 表 1 圆锥摆线齿轮的加工工艺参数 Pr o c e s sname Too l Roughma ch i n i ng 8f l a tbo t t omedcy l i n o ft oo t hp r o f i l e d r i c a lmi l l i ngcu t t e r F i n i sh i ng t oo t hp r o f i l e l a tbo t t omedcy l i n 6f d r i c a lmi l l i ngcu t t e r / Downmi Sp i nd l espe ed/ Fe edr a t e l l i ng Ma ch i n i ng Cu t t i ng /mm l l i ng dep l l owanc e t h/mm a r·mi n-1 mm·mi n-1 andup mi 3500 1000 Downmi l l i ng 0. 2 0. 1 8000 800 Downmi l l i ng 0. 1 0 I nt hef a c emi l l i ngpr oc e s s,t hecu t t e ri si nc l i nedt oanang l ewi t hr e spe c tt ot heendf a c eo ft hecy c l o i da lge a r.T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make sas t r a i tr e c i r o c a t i ng mo t i ona l ongt heou t l i neo ft hecy gh p spe edr o t a t i on.Theendcu t t i ngedgeo ft hecu t t e ri sus edt ocu tt he c l o i dge a ri nadd i t i ont oi t sh i ? gh t oo t hpr o f i l et of o rmat oo lpa t hs imi l a rt ot hel i necu t t i ngp r oc e s s.F i r e16showst het oo lpa t ho f gu f a c emi l l i ng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Thecompa r i s onbe twe ent her e su l t so ft hes imu l a t i onbes e en i nf i e17.F i e18showsf a c emi l l i ng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ont hef i veax i smi l l i ng ma ch i ne.F i r e gur gur gu 19shows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pr o t o t f t e rp r e c i s i onf a c emi l l i ng.Thea c t ua lp r o c e s s i ngr e su l t s ypea 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c anbes e eni nf i r e19.I ti spr ovedt ha tt het oo lpa t hp l ann i ng me t hodo f gu t hef a c emi l l i ngo fcyc l o i da lge a rt oo t hp r o f i l ei sco r r e c tandf e a s i b l 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14 F i 16 Too lpa t ho ff a c emi l l i ngo f g. F i 17 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p r e c i s i onf a c e g. c 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 mi l l i ngo fc 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p r o f i l e 图 16 面铣锥形摆线齿轮刀具路径 图 17 圆锥摆线齿轮精密端面铣削仿真模型 F i 18 Fa c emi l l i ngo fc on i c a l g. 2018 年 F i 19 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p r o t o t g. ype cy c l o i dt oo t h a f t e rp r e c i s i onf a c emi l l i ng 图 18 面铣锥形摆线齿轮 图 19 精密端面铣削后的摆线齿轮样机 4. 4 犚狅狌犵犺狀犲 狊 狊犕犲 犪 狊 狌 狉 犲犿犲狀 狋犚犲 狊 狌 犾 狋 狊狅 犳犆狔 犮 犾 狅 犻 犱犌犲 犪 狉犘狉 狅 犳 犻 犾 犲 Theave r ageva l ueo ft heme a sur edsur f a c er oughne s si s犚a=0. 5377μm,wh i chha sr e a chedt he 8μm.The r e f o r e, r equ i r emen to ft heconven t i ona lg r i nd i ng me t hodwi t har oughne s sva l ueo f犚a=0. t her oughne s so ft het oo t hpr o f i l eo ft hepr oc e s s i ngs amp l ec anr e a cht hes t anda r d. 5 犆狅狀犮 犾 狌 狊 犻 狅狀 狊 1)A me t hodo fnon i n t e r f e r enc et oo lpa t hgene r a t i onf o rf a c emi l l i ngo fcon i c a lcyc l o i da lge a rpr o ? f i l ei spr opos edonf i ve ax i sNC ma ch i net oo l.Cons i de r i ngt hema ch i n i ng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econ i c a l ? cyc l o i dge a rpr o f i l e,t hema t hema t i c a lmode lo f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e l l i eo f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i se s t ab ps l i shedba s edont her akeang l eandt he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o ft hecu t t e r.Thee f f e c to ft oo lr akeang l e and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ont hee f f e c t i vecu t t i ngr ad i usi ss t ud i ed.A me t hodi sp r opos edt oso l vet he ob l emso fl oc a li n t e r f e r enc eandt heco l l i s i oni n t e r f e r enc eo ff a c emi l lbyus i ngt het oo lr akeang l e pr ands i dei nc l i na t i onang l er e spe c t i ve l y. s edont heana l i so ft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a l lend mi l l i ngcu t t e rand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 2)Ba ys t hema ch i n i ng me t hodo ft het oo t hpr o f i l eo ft hec l o i da lge a ronf i veax i sCNC mi l l i ng ma ch i nei s yc e s en t edba s edont hecompa r i sono ft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e r i r a lmi l l i ngandf a c e mi l l i ng.The pr phe ax i sNCs imu l a t i on mode lo ff a c e l l i ngc l o i da lge a ra r ee s t ab l i shed.I n t r i cmode landf i ve ? ?mi yc geome 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i si nc l i nedt oanang l ewi t hr e spe c tt ot heendf a c eo f t hef a c emi l l i ngp r oc e s s,t t hecyc l o i da lge a r.Thef a c emi l l i ngcu t t e rmake sas t r a i tr e c i o c a t i ng mo t i ona l ongt heou t l i neo f gh pr t hec l o i dge a ri nadd i t i ont oi t sh i spe edr o t a t i on.Theendcu t t i ngedgeo ft hecu t t e ri sus edt ocu t ? yc gh t het oo t hp r o f i l et of o rm at oo lpa t hs imi l a rt ot hel i necu t t i ngpr oc e s s.The me t hodi n t eg r a t e st he me r i t so ft hes i de mi l l i ngandp l unge mi l l i ngc l o i da lt oo t h pr o f i l e,wh i chno ton l r come st he yc yove sho r t comi ngso fl a r i a lpr o f i l ede f o rma t i onand poo rsu r f a c equa l i t fp l unge mi l l i ngc l o i da l geax yo yc ta l soso l ve st hepr ob l em o fl a r ad i a lde f o rma t i onandr ad i a lrunou to ft hemi l l i ng a rpr o f i l e,bu ger ge cu t t e ri ns i demi l l i n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XUJ i anmi n,犲 狋犪 犾: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 815 3)I ti sf e a s i b l et or e a l i z et hepr o c e s s i ng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ge a rbyt headop t i ono ft hepe r i ph e r a lr oughmi l l i ngandt hep r e c i s i onf a c emi l l i ng.Theave r ageva l ueo ft heme a su r edsur f a c er oughne s s i s犚a=0. 5377 μm,wh i chha sr e a chedt her equ i r emen to ft heconven t i ona lg r i nd i ng me t hod wi t ha r oughne s sva l ueo f犚a=0. 8μmandt het o l e r anc eva l uei s0. 169mm.Ther e s e a r chha sl a i danimpo r t an tf ounda t i onf o rt hepr oduc t i onandeng i ne e r i ngapp l i c a t i ono ft hecon i c a lcyc l o i dd r i ve,andha sc e r t a i nr e f e r enc eva l uet ot hes imi l a rpa r t spr oc e s s i ng. 犚犲 犳 犲 狉 犲狀犮 犲 狊: [ 1] WANG We i sh i ang, FONG Zhanghua.A dua lf a c e i ng me t hodf o rt hecy c l o i da lc r own i ngo fspu rge a r s[ J]. ?hobb Me chan i smand Ma ch i neThe o r 2008, 43( 11): 1416 1430. DOI: 10. 1016/ me chma ch t he o r 2007. 11. 007. ? y, j. y. [ 2] WANG We i sh i ang, FONG Zhanghua.Unde r cu t t i ngandc on t a c t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ong i t ud i na lcy c l o i da lspu rge a r s i ng me t hod[ J].Me chan i sm and Ma ch i neThe o r 2011, 46( 4): 399?411.DOI: 10. r a t edbyt hedua lf a c e ?hobb y, gene 1016/ me chma ch t he o r 2010. 12. 005. j. y. [ 3] 刘殿忠,田嘉 .用少齿差 行 星 传 动 机 构 实 现 短 幅 外 摆 线 齿 形 的 范 成 磨 削 装 置 [ J].煤 矿 机 械, 2004, 25( 8): 72?74. DOI: mk x. 2004. 08. 036. 10. 13436/ j. j [ 4] 蒋旭君 .新型锥形摆线轮行星传动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 2005. DOI: 10. 7666/d. d021637. [ 5] 陈兵奎,胡俊章,李朝阳 .基于双圆弧法的摆线针轮数控编程系统设计[ J].重庆大学学报, 2009, 32( 11): 1246 1251. ? [ 6] 戚厚军,吕利辉,张大卫,等 .摆线轮结构件高速铣削 过 程 中 铣 削 力 的 有 限 元 仿 真 分 析 [ J].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2010, 29( 1): 17 23. DOI: 10. 13433/ 8728. 2010. 01. 003. cnk i. 1003 ? ? j. [ 7] 刘令涛,焦永和,张春林 .范 成 法 加 工 内 平 动 全 摆 线 齿 轮 分 析 [ J].机 械 设 计, 2010, 27( 4): 65 DOI: 10. 13841/ ?68. j. cnk i. xs 2010. 04. 010. j j. [ 8] 王淑妍,周可可,陈兵奎,等 .锥形摆线轮磨削 加 工 方 法 研 究[ J].现 代 制 造 工 程, 2011( 5): 101 104. DOI: 10. 3969/ ? j. 3133. 2011. 05. 027. i s sn. 1671 ? [ 9] 陈兵奎,王淑妍,蒋旭君,等 .锥 形 摆 线 啮 合 副 加 工 方 法 [ J].机 械 工 程 学 报, 2007, 43( 1): 147 DOI: 10. 3321/ ?151. j. 0577 6686. 2007. 01. 024. i s sn: ? [ t hgene r a t i onf o rs cu l t u r edsu r f a c ema 10] STEPHEN PR. Ac l o s ed f o rms o l u t i ont ot hep r ob l emo fop t ima lt oo l ? ?pa p ch i n i ngon mu l t i i sNC ma ch i ne[ J].Ma t hema t i c a landCompu t e r Mode l i ng, 2006, 43( 3/4): 222?243. DOI: 10. ?ax mcm. 2004. 08. 014. 1016/ j. [ 11] JENSEN C G, RED W E, PIJ. Too ls e l e c t i onf o rf i ve i scu r va t u r ema t ched ma ch i n i ng[ J]. Compu t e r dedDe ?ax ?Ai s i 2001, 34( 3): 251 266. DOI: 10. 1016/S0010 4485( 01) 00086 0. ? ? ? gn, [ 12] 李万军,赵东标,牛 敏,等 .五 轴 加 工 全 局 干 涉 检 查 及 其 避 免 [ J].计 算 机 集 成 制 造 系 统, 2011, 17( 5): 1011?1016. c ims. 2011. 05. 117. l iwj. 012. 10. 13196/ DOI: j. [ 13] 洪海涛,于东,张立先,等 .五轴端铣加工中 3D 刀具半径补偿研究[ J].中国机械工程, 2009, 20( 15): 1770 1774. ? [ 14] 王峰,林浒,郑額默,等 .五轴端铣 3D 刀补中运 动 突 变 的 处 理[ J].机 械 工 程 学 报, 2013, 49( 13): 108 115. DOI: 10. ? 3901/JME. 2013. 13. 108. [ 15] 樊宏周,席光 .基于平底刀端铣的叶轮流道底面精铣算法研究[ J].机械 工 程 学 报, 2011, 47( 11): 148 154. DOI: 10. ? 3901/JME. 2011. 11. 148. [ 16] 赵世田,赵东标,付莹莹,等 .改 进 的 等 残 余 高 度 加 工 自 由 曲 面 刀 具 路 径 生 成 算 法 [ J].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2012, 44( 2): 240 245. DOI: 10. 3969/ 2615. 2012. 02. 017. i s sn. 1005 ? ? j. [ 17] 祁杨停,黄常标,林俊锋 .三角网格模型五轴加工 刀 轴 矢 量 调 整 及 优 化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4, 35 ( 5): 481 486.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5. 0481. ? ? [ 18] 许建民,罗善明,廖龙兴 .五轴端铣摆线齿轮 刀 具 轨 迹 规 划 及 试 验 研 究 [ J].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2017, 36( 1): 74 ?82. DOI: 10. 13433/ cnk i. 1003 8728. 2017. 0111.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39 No. 6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60 ? 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 围岩变形控制 金煜皓1,2,韩立军1,2,孟庆彬2,王帅2,刘振军3,杨灵1 ( 1.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3.中铁十四局集团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兖州 272100) 摘要: 基于 ANSYS 软件,采用有限元法和 BP 神经网络 建 立 数 值 分 析 模 型,并 确 定 围 岩 的 力 学 参 数 .首 先, 考虑隧道开挖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围岩的位移场和应 力 场 .然 后,阐 述 围 岩 和 边 坡 的 破 坏 机 理,从 而 进 一 步 表 明围岩的牵引作用对边坡和隧道稳定性的重要性 .最后,应用所得破坏机理对北固山隧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考虑边坡稳定性和围岩变形的技术方案是合理、有效的 . 关键词: 空间效应;偏压小净距隧道;隧道洞口?边坡体系;滑移?拉裂变形破坏;围岩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16 10 ? ? ? 犕犲 犮犺犪狀 犻 犮 犪 犾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犪狀犱犇犲 犳 狅 狉犿犪 狋 犻 狅狀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狅 犳 犛狌 狉 狉 狅狌狀犱 犻 狀犵犚狅 犮犽犳 狅 狉犅犲 犻 狊 犺犪狀犜狌狀狀犲 犾 犵狌 , , J IN Yuhao1 2,HAN L i un1 2,MENG Qi ngb i n2, j WANGShua i2,LIU Zhen un3,YANGL i ng1 j ( 1.Schoo lo fMe chan i c sand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Ch i naUn i ve r s i t fMi n i ngandTe chno l ogy,Xuzhou221116,Ch i na; yo 2.S t a t eKeyLabo r a t o r o rGeome chan i c sandDe epUnde r r oundEng i ne e r i ng, yf g Ch i naUn i ve r s i t fMi n i ngandTe chno l ogy,Xuzhou221116,Ch i na; yo 3.TheF i f t hEng i ne e r i ngCompanyL imi t ed,Ch i naRa i lway14 t hCons t r uc t i onBur e auGr oup,Yanzhou272100,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a s edonANS I Ss o f twa r e,t hef i n i t ee l emen tme t hodandBPneu r a lne two r ka r eus edt obu i l dba ck ode t e rmi net heme chan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 F i r s t l hed i sp l a c emen tand ana l s i smode l,andt y,t y s t r e s sf i e l ds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a r eana l z ed,c ons i de r i ngt hespa c ee f f e c to ft unne lexc ava t i on. Then,t hef a i l y u r eme chan i sm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ands l opei sp r e s en t ed,wh i chi nd i c a t e st ha tt het r a c t i one f f e c t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i sc r i t i c a lf o rt hes t ab i l i t fs l opeandt unne l. F i na l l i ngt hef a i l u r eme chan i sm,t heana l s i so fde yo y,us y f o rma t i on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i nBe i unne lshowst ha tt het e chn i c a lSchemec ons i de r i ngbo t hs l opes t a gushant b i l i t r r ound i ngr o ckde f o rma t i oni sr e a s onab l eande f f e c t i ve. yandsu 犓犲 狉 犱 狊: spa c ee f f e c t;b i a st unne lwi t hsma l li n t e r va ld i s t anc e;sy s t emo ft unne lpo r t a l s l ope;de f o rma t i on 狔狑狅 f a i l u r eo fs l i d i ng f r a c t u r i ng;de f o rma t i onc on t r o l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 受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偏压 小 净 距 隧 道 出 现 在 实 际 工 程 中 [1?3].然 而,此 类 隧 道 的 收稿日期: 2018 05 29 ? ? 通信作者: 韩立军( 1966 E?ma i l: han l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稳定、岩土工程加固方面的研究 . j@ cumt.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04280,515742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7T100420) 第6期 金煜皓,等: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817 大规模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4?6].与传统隧道相较,偏压小净距 隧道地 形结构更加复杂、荷载分布严重不均,且双洞开挖过程中 相互影响 导致 施 工 安 全 难 以 保 证 .因 此 对 其 施 工力学特征及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成为保障此类 隧 道 施 工 稳 定 的 关 键 所 在 [7].张 业 民 等 [8]针 对 偏 压 小 净距隧道复杂的受力状态,模拟开挖前、后围岩与支护结构应 力,位 移 变 化 规 律,结 果 表 明,控 制 中 间 岩 柱稳定可以有效减小隧道整体变形;祁寒等 [9]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力学特征, 分析围岩塑性区发展规律,结果表明,任一地质条件下,靠近 倾斜边 坡一 侧 隧 道 洞 口 塑 性 区 均 与 边 坡 塑 性区发生贯通现象 .晏启祥等 [10]研 究 小 净 距 软 岩 隧 道 施 工 力 学 特 征,分 析 锚 杆、喷 射 混 凝 土 层 受 力 特 点,并给出围岩特征点应力和变形值,结果表明,先行洞受力状态受后行洞开挖方式影响较大 .在围岩变 [ ] 形控制方面, Gr e c o 等 11 使用旋喷桩、锚杆挡土墙对岩质隧道洞口边坡进行加固,结果表明,边坡加固效 果良好 .陶志平等 [12]研究滑坡地段隧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坡体滑面与隧道 洞口 相对位置 关系是 影响 隧道变形的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将此类 偏 压小净 距隧 道 简 化 为 二 维 平 面 模 型,或 针 对 三维模型的某一特定截面进行围岩力学特征分析,原因 是隧 道在长 度方向 上 的 尺 寸 比 横 截 面 的 尺 寸 大 的多,将隧道开挖支护作用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具有一定 的 合理性 .然 而,此 类 二 维 平 面 假 设 无 法 考 虑 隧道掘进空间效应对其施工力学特性的影响,即无法考虑在隧道施工中,围岩监测点位移场随掌子面推 进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围岩应力场受先、后行洞开挖扰动的影响 .此外,针对隧道边坡或洞口变形破坏 单一研究较为充分,而对隧道洞口?边坡协同体系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仍十分欠缺 .因此,本 文以 江苏连 云港北固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动态施工 过程,并结合 现场 监 测 和 围 岩 变 形 现 场 加 固 试 验, 开展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 1 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分析 1. 1 工程概况 江苏连云港 北固 山隧道 是连云 港疏港 道 路的重要 组 成部分,隧道的洞 径为 17 m,洞 高 为 12 m,两 洞之间的净距离为 10m,左右两隧道的埋深距地表约为 8~20 m,地形的 偏压角度 约为 30 °~60 °.围岩 综合评定为 V 级,稳 定性较差,施工 时易 坍 塌 .隧 道的断 面 大、埋深小、偏 压、小净 距,且 靠近安 置 小 区, 施工难度极大 . 1. 2 计算模型 隧道支护的结构 设 计,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犚1 ~犚4 分别表示为以 犗1 ~犗4 为 圆心的 多 心拱的 不同半径 .施工现场隧道初 期 支 护 拟 采 用 厚 为 26 cm 的 C20 早 强 喷 射 混 凝 土,HPB235 型 双 层 钢 筋网( 8mm,间距为 20cm×20cm), I 22b 型工 字 钢支架作为初期 支 护 的 加 劲 措 施,其 纵 向 间 距 为 0. 6m.初期支护锚杆采用 D25 中空注 浆锚 杆,长 度 犔 为 4. 0m,纵环向间距 100cm×80cm(纵 × 环),梅花形布置 .二 次 衬 砌 设 计 厚 度 为 60cm 的 C35 模筑钢筋混凝土 . 为了保证计 算 的 准 确 性,数 值 模 型 的 整 体 建 图 1 北固山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图 模严格按照施 工 图 纸 建 立,包 括 隧 道 断 面 形 状 尺 F i 1 De s i fsuppo r t i ngs t r uc t u r eo f g. gno 寸、锚杆类型,以 及 间 排 距 等 (图 1).模 型 尺 寸 如 Be i unne l gushant 下:沿隧道轴线方向取 60m;隧道横坡为实际地形情况;模型左、右侧 边界 为 3 倍 洞径,约 为 50 m;模型 总宽约为 120m;模型下边界取 3 倍的洞高,约为 40m.模型左边界、右边界 和后边界 施加法 向约 束,底 部边界施加 3 个方向的约束,隧道开挖断面以上直至地表及洞口处正面为自由边界,如图 2 所示 . 1. 3 计算参数 参照隧道实际状况,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中,隧道围岩材 料特性 按均质 弹塑性考 虑 .采用 Druck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18 2018 年 Pr age r屈服准则,根据 隧 道 开 挖 及 支 护 工 艺,围 岩 体 采 用 三 维 实 体单元( So i l d45)模拟;套拱导向墙及 管 棚利 用 刚 度 等 效 原 则,选 取相应实体 单 元 模 拟;初 支 网 喷 混 凝 土 及 拱 架 利 用 刚 度 等 效 原 则,采用壳单元模拟;二次 衬 砌 采 用 So i l d45,锚 杆 体 采 用 三 维 杆 单元( L i nk8)模拟 .为准确求解,在隧道结构的附近和所分析的研 究面附近采用细密 单 元 .因 隧 道 埋 深 较 浅,地 应 力 场 按 自 质 量 应 力场考虑 [13]. 为保证数值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整 体建 模严格 按 照 施 工 图 纸 图 2 围岩?边坡联合体系计算模型 及现场工况建立,并基于正交设计 法和有限 元法 构建神 经 网 络 样 F i 2 Ca l cu l a t i onmode lo fc omb i ned g. 本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包含变形模量( 犈o)、粘 聚 力( 犮)、泊 松比( μ) sy s t em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 s l ope ? 及内摩擦角( 犮, ).其中: 值通过室内试验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 结果; 犈, μ 值对围岩位移场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且二者通过现场试验不易获得,故需对其进行反演 .根 据规范中围岩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 [14]和《北固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部 分围岩物 理力学 参数 的取值范围,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犈 为 弹 性 模 量; 犇 为 外 径; 犔 为 长 度; γ 为重度; σ 为 喷 射 砼 厚 度 .正 演 分析数据模型,如图 3 所示 . 表 1 围岩力学参数取值范围 Tab. 1 Rangeo fme chan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 围岩参数 犈o/GPa 数值 0. 5~2. 5 犈/GPa 锚杆参数 数值 喷射砼参数 210 犈/GPa 数值 26 μ 0. 36~0. 40 μ 0. 30 μ 0. 20 犮/MPa °) /( 25 犇/mm -3 γ/kN·m 4. 0 γ/kN·m 25 σ/m 25 0. 26 0. 20 -3 γ/kN·m 78 -3 ( a)围岩及工法局部细化图 20 犔/m ( b)初期支护结构 图 3 正演分析数值模型 F i 3 Nume r i c a lmode lo ff o rwa r dana l s i s g. y 表 2 各参数水平划分 通过 正 分 析 计 算 隧 道 开 挖 后 累 计 水 平 收 敛 μA , μB 和拱顶 下 沉νM 以 反 演 围 岩 物 理 力 学 参 数 犈o, μ 值,按照 2 因 素 5 水 平 进 行 样 本 构 造,各 参 数水平划分,如表 2 所示 . 通过设计出的每组数据值对应的围岩物理力 学参数 犈o, μ,建 立 ANSYS 参 数 化 分 析 命 令 流 . Tab. 2 Ho r i z on t a ld i v i s i ono fpa r ame t e r s 水平 参数 1 2 犈o/GPa 0. 5 1. 0 μ 0. 36 0. 37 3 4 5 1. 5 2. 0 2. 5 0. 38 0. 39 0. 40 将 25 组隧道开挖及监测命令流代入 ANSYS 模型中计算,得出相应的 μA , 25 组 BP 神经网 μB 和νM 值( 络输入样本).将这些数值作为输入值代入 BP 神经网络进 行样本训 练,神 经 网 络 模 型 中,取 犽=25, 狀= 3, 犿=2,即网络输出层为 2 个节点,对应围 岩 2 个 物 理 力 学 参 数;输 入 层 为 3 个 节 点,对 应 正 分 析 得 到 的 μA , μB 和νM 值 .经过反复调试,当 隐 含层节 点数 为 9 时,网络 收敛性最好,继 而训练得到 BP 神 经 网 络模型,即用于围岩参数的反演计算 [1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金煜皓,等: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819 首先,根据北固山隧道先行施工 隧 道 YK3+400 断 面 监 测 的 拱 顶 下 沉 终 值 和 水 平 收 敛 终 值 ( νM = 13. 23mm, 73mm, 55mm),作为样本输入到 已经 训练好的 BP 神 经 网 络 模 型 中,得 到 物 μA =5. μB =4. 理力学参数反分析结果,即变形模量为 0. 7026GPa,泊松比为 0. 3677.然后,利用反分析得到的力学 参数值进行 ANSYS 有限元正分析计算,得出隧道 围 岩 的 拱 顶 下 沉 值 和 水 平 收 敛 值 .最 后,将 计 算 结 果 与实测结果对比,检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具体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Δm ,Δc 分别为实测位移 值和计算位移值; ε 为误差值; μA , μB 均为水平收敛值. 表 3 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结果 由 表 3 可 知:北 固 山 隧 道 右 线 Tab. 3 Ba ckana l s i sr e su l t so fme chan i c spa r ame t e r s y YK3+400 断面 的监 测拱顶下沉实 测 值与 计 算 值 之 间 的 误 差 为 4. 5% ,而 项目 围岩反演参数 Δm/mm 犈o/GPa 水平收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为 3. 5% ,由 此 可 知,反 演 得 到 的 隧 道 围 岩参数基本是合理的 . Δc/mm ε/% 12. 63 -4. 53 νM/mm 狌A/mm 13. 23 0. 7026 μ 0. 3677 5. 73 0. 7026 0. 3677 5. 56 -3. 15 狌B/mm 4. 55 0. 7026 0. 3677 4. 37 -3. 96 上述运用有 限 元 法 和 BP 神 经 网 络构建参数反分析模型,对北固山隧道先行洞施工过程中典型断面位移监测进行反演,从而确立围岩物 理力学参数 .隧道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按隧道设计规范取值,围岩参数取值是综合参照室内试验和现 场地质勘察结果、国家现行规范及反演分析等确定的,最终确定数值模拟的具体地层、初期支护、二次衬 砌结构尺寸和力学参数,如表 4 所示 . 表 4 数值模拟材料力学参数 Tab. 4 Me chan i c spa r ame t e r so fma t e r i a l si n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 围岩参数 犈/GPa 数值 0. 7026 犈/GPa 锚杆参数 数值 喷射砼参数 数值 210 / 犈 GPa 模铸砼参数 26 犈/GPa 数值 31. 50 μ 0. 3677 μ 0. 30 μ 0. 20 μ 0. 20 -3 γ/kN·m 犮/MPa 20 0. 20 犇/mm -3 γ/kN·m 78 -3 γ/kN·m 25 25 犺/m γ/kN·m 0. 26 σ/m 25 0. 60 -3 °) /( 25 犔/m 4 1. 4 动态施工过程 通过 Ki l l和 Al i ve模块分别模拟隧道分步开挖 及 初 期 支 护 .为 研 究 开 挖 产 生 的 空 间 效 应 对 围 岩 结 构的位移、应力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设定每次循环 开 挖 的 进 尺 为 3 m,并 将 隧 道 沿 纵 向 分 成 20 段,共 60m.为减小边界效应,将 隧 道 沿 纵 向 犣=30 m 断 面 作 为 目 标 面 .为 了 研究地表沉降随开挖步演化特征,取 测 线 犔 进行 地表 沉 降 监 测,测 线 沿 着大、小埋深方向对称取 8 个监测点 .其中,深埋侧 0~6 个测点、浅埋侧 9~14 个测点 .选取 犔0 ~犔4 为代表性测线,用以描述测线水 平 位移 随深 度的变化特征,如图 4 所示 . 2 计算结果分析 图 4 监测曲线布置 F i 4 Mon i t o r i ngcu r vel ayou t g. 2. 1 双洞位移场演化特征 1)为考虑开挖扰动空间效应的影响,应重点分析位移场随隧道开挖过程的演化 规律 .先行洞、后行 洞地表沉降随着掌子面推进演化曲线,如图 5 所 示 .图 5 中: 犆 为 地 表 沉 降 监 测 点 坐 标;犎 为 沉 降 量; 狕 为沿开挖方向,掌子面推进距离 . 由图 5( a)可知:受地形偏压等因素的影响,深埋侧先行洞开 挖后,地 表沉降 呈现 中间大、两 头小、且 不对称 V 形分布,最大沉降量为 6. 531mm.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受开挖扰动及荷载分布的影响,地表沉 降多集中在隧道轴线 10m 的范围内,且 拱 顶 沉 降 量 最 大,为 相 对 最 薄 弱 部 位,监 测 面 地 表 沉 降 增 量 随 掌子面靠近逐渐增大;掌子面离开监测面,沉降增量减小,说 明监测 面地 表 沉 降 受 开 挖 扰 动 空 间 效 应 影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20 2018 年 响较大 . 由图 5( b)可知:后行洞开挖时,沉降曲线由 V 形 演化为不 对称 W 形,右 侧 隧 洞 沉 降 峰 值 向 左 偏 移 近 5m.分析认为,由于先行洞受后行洞开挖二次扰 动 及 偏 压 效 应 的 共 同 作 用,可 能 在 右 洞 (先 行 洞)靠 近左洞一侧 产生新 的边 坡滑裂面,从 而加剧右 洞 向左横向 移 动 .双洞 贯通后,左 洞沉降最大 值为 6. 494 mm,右洞为 8. 748mm,较原先增幅近 30% ,这表明先行洞位移场受后行洞开挖扰动效应影响较大 . ( a)先行洞施工 ( b)后行洞施工 图 5 地表沉降随掌子面推进演化曲线 F i 5 Gr ounds e t t l emen te vo l u t i oncu r vewi t hadvanc eo fwo r k i ngf a c e g. 2)先行洞、后行洞开挖水平位移随掌子面推进演化曲线,如图 6 所示 .图 6 中: 犛0 为测线 犔0 水平位 移; 犛2 为测线 犔2 水平位移; 犛 为水平位移; 犺 为深度 . 由图 6( a)可知:先行洞开挖后, 犔0 , 犔2 测 线 均 明 显 向 隧 道 临 空 面 发 展,且 越 靠 近 隧 道 位 移 越 大,最 大值分别为 3. 10, 5. 81mm.分析可知,这 是 由 于 隧 道 开 挖 产 生 空 间 效 应,使 中 间 岩 柱 及 洞 周 围 岩 有 向 临空面收缩移动的趋势 .监测面水平位移增量随掌子面临近不断增大,说明监测面水平位移变化受开挖 扰动空间效应的影响较大 . 由图 6( b)可知:后行洞开挖过程中, 犔4 演化规律与上述 犔2 规律类似,均向临空面偏移; 犔0 , 犔2 向后 行洞临空面演化明显,其中,中墙( 犔0)最终 表 现 为 向 左 偏 移,偏 移 量 为 2. 2 mm,导 致 墙 身 向 左 倾 斜,这 表明后行洞开挖过程中受地形偏压、先行洞开挖及后行洞自身开挖三重效应扰动的影响,其空间效应较 之前先行洞开挖更加显著,导致中岩柱最终向左偏移 .值得注 意 的 是,图 6( a),( b)在 犺=2 m 附 近 均 出 现潜在突变 .分析可知,这可能是由于潜在滑移面的出现 导 致位移 曲线 的 突 变,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验 证 节 2. 1 提到的边坡滑裂面 . ( a)先行洞开挖 犔0 , 犔2 演化曲线 ( b)后行洞开挖 犔4 , 犔0 和 犔2 演化曲线 图 6 水平位移随深度演化曲线 F i 6 Ho r i z on t a ld i sp l a c emen te vo l u t i oncu r vewi t hdep t h g. 3)先行洞、后行洞开挖位移场分布,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a),( b)可知:先行洞开 挖对后 行 洞 所 处 部 位的位移场产生影响,且对水平位移场影响较大;先行洞 开 挖整体 位移 量 值 较 后 行 洞 开 挖 小,表 明 后 行 洞开挖加剧坡体的破坏 . 由图 7( c),( d)可知:竖向整体位移大于水平位移,表明在位移演化中沉降占主导地位 .图 7( c)的右 侧位移比左侧大,这是由于右侧埋深较大,且位于拱顶上 方沉降值 最大,这 与 图 5 沉 降 曲 线 所 得 规 律 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金煜皓,等: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821 致;从等值线形状看,开挖面附近竖向位移场呈沿纵向“半 弯 " ”分布,这是 由 于 受 隧 洞 断 面 形 式 及 围 岩 所处开挖平面位置的影响,即 距 离 隧 洞 越 远,竖 向 位 移 越 小 .图 7( d)的 水 平 位 移 较 大 值 发 生 在 双 洞 拱 腰、边墙和墙角等部位,这是由于二次开挖扰动的影响,使围 岩向临 空 面 偏 移;此 外,二 次 开 挖 扰 动 加 剧 地形偏压效应,使围岩沿坡体向下蠕滑,产生滑移推力,导致 水平位 移 的 变 化,甚 至 产 生 贯 通 区,严 重 威 胁围岩的稳定 . ( a)先行洞开挖竖向位移 ( b)先行洞开挖水平位移 ( c)后行洞开挖竖向位移 ( d)后行洞开挖水平位移 图 7 隧道开挖位移场分布特征(单位: mm) F i 7 D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sp l a c emen tf i e l ddu r i ngt unne lexc ava t i on ( un i t: mm) g. 2. 2 双洞应力场演化特征 先行洞、后行洞围 岩应 力分 布特征,如图 8 所 示 .由图 8( a),( b)可知:先 行洞开 挖过 程中,拱 顶、边 墙及底部应力变化较大,拱顶和底处最大主应力σ1 表现为拉应力集中,边墙?墙脚处最小主应力σ3 表现 为压应力集中;从应 力数 值上分析,先行洞 右侧 应 力值(压 应力)较左 侧大 .另外,图 8( a)左 侧拱 肩向上 一直延伸至坡面形成一条拉应力贯通区,这是由于在地形偏压和开挖扰动双重耦合效应下,洞周岩体内 挤诱发坡体产生蠕滑效应,出现拉应力现象,将严重影响 即 将开挖 的后 行 洞 施 工 安 全,该 处 坡 体 拉 应 力 贯通区再一次验证边坡滑移面 .因此,在施工时,应对这些部位予以重视,防止开挖诱发洞内塌方和边坡 变形失稳 . 由图 8( c),( d)的最大主应力σ1 分布可知:后行洞的开挖加剧了围岩扰动,使先行洞在拱顶、底处所 受拉应力变大,受拉区增加;后行洞自身拱顶、拱肩及拱底处出现显著的拉应力区,在两侧拱肩处存在拉 应力贯通区 .从整体来看,中墙附近的拉应力贯通区、左洞与坡体连接形成的贯通区为受力最薄弱区域, ( a)先行洞开挖最大主应力 ( b)先行洞开挖最小主应力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22 ( c)后行洞开挖最大主应力 2018 年 ( d)后行洞开挖最小主应力 图 8 隧道开挖应力场分布特征(单位: Pa) F i 8 D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t r e s sf i e l ddu r i ngt unne lexc ava t i on ( un i t:Pa) g. 这些贯通区极易引起中墙失稳及沿坡体的滑动破裂,从而造 成围 岩失 稳 变 形 .分 析 表 明,上 述 贯 通 区 是 由于受到二次开挖扰动及隧道偏压双重效应的影响,因此相较于传统隧道,小净距偏压隧道更容易产生 贯通区 .从最小主应力σ3 分布特征来看,后 行 洞 开 挖 加 剧 先 行 洞 两 侧 拱 脚、墙 脚 处 的 压 应 力 集 中,先 行 洞应力演化特征受到明显的地形偏压、自身及后行洞开挖扰动的三重效应影响 . 2. 3 隧道围岩边坡变形破坏机制 在偏压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中,由围岩结构位移、应力场演 化规律(尤 其 是 洞 口 与 边 坡 之 间 的 拉 应 力贯通区)可知:围岩变形控制取决于对洞口围岩与边坡 变形 的 双重 控制,即 应 将 洞 口 围 岩 与 边 坡 二 者 的变形破坏特征综合考量,表现为二者变形破坏的协 同模式 .这一 模式 可 进 一 步 表 述 为,偏 压 隧 道 边 坡 结构内存在潜在滑动破裂面,在施工过程中,该破裂面向下发展成剪应变增高带,如图 9 所示 . 在围岩先后洞开挖扰动及偏压效应耦合作用影响下,洞周岩体变形“牵引”上覆坡体滑移和下陷,使 剪切面断裂,从而导致洞口边坡失稳破坏;反之,边坡结构的变形又会对下方洞口结构造成应力集中,进 而引发衬砌裂损,严重时,可能导致洞口隧道围岩崩塌破坏 .因此,隧道洞口与边坡之间的变形破坏是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基于以上分析,偏 压 小 净 距 隧 道 洞 口 破 坏 机 制 为 洞 口?边 坡 联 合 体 系 的 滑 移?拉 裂 变形破坏 . ( a)先行洞开挖剪应变 ( b)后行洞开挖剪应变 图 9 围岩?边坡体系剪应变分布特征 F i 9 She a rs t r a i nd 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 s l opesy s t em g. 3 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监测 为验证数值分析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对北固山隧道施 工 过程 中 围 岩 应 力、钢 支 撑 内 力 进 行 监 测 .以 先行洞为例,选取隧道进洞后 30m 处 YK3+340 典型断面进行分析,分别于该断面左右拱肩、左右边墙 及拱顶位置布设 5 个压力盒,监测到的围岩?支护接触应力近似压力场,如图 10 所示 .图 10 中: 犜1~犜5 为压力盒布设位置处的压力监测值 .由图 10 可知:由于 偏压 存在,该 压 力 场 呈 现 较 为 明 显 的 偏 压 现 象, 且右侧压力值较大,这与先行洞受偏压效应影响导致其右侧压应力较大的应力分布特征(图 8)一致 . 钢支撑内力监测时程曲线,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中: 犉 为钢拱架内力; 狋 为监测时间 .由图 11 可知:钢 支撑受力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钢 拱 架 外 侧 受 力 均 为 压 力,其 中,边 墙 及 拱 肩 受 力 较 大,拱 顶 受 力 最 小,这也同图 8 先行洞应力分布特征,即与拱肩、边墙及 墙脚 处应力 值 较 大,拱 顶 应 力 值 较 小 一 致,从 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金煜皓,等: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823 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 图 10 YK3+340 断面围岩近似压力场 图 11 YK3+340 断面钢支撑内力时程 F i 10 App r ox ima t ep r e s su r ef i e l do f g. F i 11 I n t e r na lf o r c et imeh i s t o r r veo f g. ycu su r r ound i ngr o cko fYK3+340s e c t i on s t e e lsuppo r tYK3+340s e c t i on 4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 基于所提出的隧道洞口?边坡联合体系滑移?拉裂变形破坏 机制,结合北 固山 隧道工 程,对施 工过程 中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合理的变形控制技术方案 . 4. 1 围岩变形破坏 在没有对山体边坡进行预处理的情况下,先 对 隧 道 右 洞 进 行 开 挖 .隧 道 围 岩?边 坡 联 合 体 系 扰 动 随 着掌子面的推进而明显加剧,隧道洞口衬砌外侧发现较多受拉裂缝,与洞口关联的上部边坡结构发现多 处弧形裂缝,这些部位裂缝具有贯通性,严重时,诱发坡体滑动,导致隧道破坏 . 实际工程的破坏特征符合提出的“滑移?拉裂”破坏机制 .早期施工中,先行洞上方 地表 沉降不 收敛 . 当施工进行到 YK3+361~YK3+367 区段,掌子面发生较大范围坍塌,为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隧道当 即停止开挖 . 4. 2 变形控制措施 针对围岩变形及其产生机理,结合数值分析,提出“以稳 定边 坡 为 先 导,洞 内 外 综 合 整 治,确 保 隧 道 左线安全平稳进洞”的治理方针,即 对 于 稳 定 边 坡,采 用 锚 杆 挡 墙 与 锚 索 抗 滑 桩 联 合 加 固 的 方 式,如 图 12 所示 . ( a)边坡锚杆挡墙 ( b)边坡锚索抗滑桩 图 12 锚杆挡墙与锚索抗滑桩联合加固边坡 F i 12 Comb i nedr e i n f o r c emen tf o rs l opewi t hancho rr e t a i n i ng wa l landancho rc ab l ean t i s l i dep i l e g. 同时,采用小导管注浆与钢管桩联合加固坡体,在两洞 间施 作 钢 管 桩,除 了 起 到 进 一 步 加 固 坡 体 的 作用外,还可以将双洞隔开,从而减小在施工过程中,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围岩?边坡 体系的稳定, 如图 13 所示 . 对于洞身加固,采用大管棚注浆方式加固塌方段洞身,并快 速 施 作 仰 拱 封 闭 支 护 以 控 制 围 岩 变 形, 如图 14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24 ( a)小导管注浆加固坡体 2018 年 ( b)钢管桩 + 冠梁加固坡体 图 13 小导管注浆与钢管桩联合加固坡体 F i 13 Comb i nedr e i n f o r c emen tf o rs l opewi t hsma l lp i r ou t i ngands t e e lp i i l e g. peg pep ( a)大管棚注浆加固洞身 ( b)仰拱浇筑控制洞身变形 图 14 大管棚与仰拱联合加固塌方段洞身 F i 14 Comb i nedr e i n f o r c emen ti nt unne lc o l l aps es e c t i onwi t hl a r i nve r ta r ch g. gep peshedandi 4. 3 控制效果分析 施工现场围岩变 形地表沉降的 控制 效 果,由 图 15 所 示 .由图 15( a),( b)对比 可知:经过 治理,先 行 洞上方地表沉降渐趋收 敛 .由图 15( c)可知: 犇6, 犇7, 犇8 测点分 别位 于后行洞 轴线上 方及 其左 侧,曲 线 收敛,表明后行洞施工过程中围岩状态良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破坏,围岩?边坡 体系变形 破坏现 象得 到有效遏制 . ( a)围岩变形控制前先行洞上方 ( b)变形控制后先行洞上方 ( c)变形控制后后行洞上方 图 15 施工现场围岩变形控制前、后地表沉降 F i 15 Gr ounds e t t l emen tbe f o r eanda f t e rde f o rma t i onc on t r o lo fsu r r ound i ngr o cki nc ons t r uc t i ons i t e g. 5 结论 通过对偏压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特征及工程现场围 岩变形 控制 技 术 的 研 究,基 于 隧 洞 开 挖 扰 动 下 的空间效应,提出隧道洞口?边坡联合变形体系,得出以下 3 点结论 . 1)隧道围岩位移、应力场随掌子面推进变化明显 .监测面监测点竖向、水平位 移增量均 随着掌 子面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金煜皓,等: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825 的临近而增大;围岩应力场受到先、后行洞开挖的扰动作用,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重分布,且后行洞开挖 扰动使先行洞力学特征发生较大改变,这表明此类隧道施工力学特征明显地受开挖空间效应的影响 . 2)隧道洞口到上方坡体拉应力贯通区及潜在坡体滑裂面,说明隧道洞口失稳 与坡体变 形破坏 不是 单独发生的,而是两者之间具有变形协同性 . 3)结合工程实际围岩变形破坏特点,给 出 隧 道 围 岩 控 制 技 术 方 案,结 果 表 明,控 制 效 果 良 好,进 一 步验证文中提出的隧道洞口?边坡联合体系及其滑移?拉裂变形破坏机制的合理性 . 参考文献: [ 1] 王飞飞,江学良,杨慧,等 .浅 埋 偏 压 小 净 距 隧 道 加 速 度 响 应 规 律 试 验 与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J].振 动 与 冲 击, 2017, 36 ( 17): 239 247. DOI: 10. 13465/ cnk i. v s. 2017. 17. 035 . ? j. j [ 2] 李林,何川,耿萍,等 .浅埋偏压洞口段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11, 30( 12): 2540 2548. ? [ 3] 雷明锋,彭立敏,施成华,等 .浅埋 偏 压 隧 道 衬 砌 受 力 特 征 及 破 坏 机 制 试 验 研 究 [ J].中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44( 8): 3317 3325. ? [ 4] 赵杰,刘历胜,王桂萱,等 .大连地铁暗挖隧道 变 形 监 测 及 参 数 智 能 反 演 [ J].防 灾 减 灾 工 程 学 报, 2016, 36( 4): 641 ? cnk i. dpme. 2016. 04. 019 . 645. DOI: 10. 13409/ j. j [ 5] 左清军,吴立,陆中#,等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软 弱 围 岩 失 稳 突 变 理 论 分 析 [ J].岩 土 力 学, 2015, 36(增 刊 2): 425 ? 430. DOI: 10. 16285/ r sm. 2015. S2. 060 . j. [ 6] 黄清祥,林从谋,黄逸群,等 .考虑中间主应力与约束损失的深埋圆形隧道围岩特征曲线分 析[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科学版), 2014, 35( 5): 587 59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5. 0587 . ? ? [ 7] 唐明明,王芝银,李云鹏 .穿越公路偏压小净 距 隧 道 施 工 方 法 探 讨 [ J].岩 土 力 学, 2011, 32( 4): 1164 1168. DOI: 10. ? i s sn. 1000 3969/ 7598. 2011. 04. 035 . ? j. [ 8] 张业民,李文剑,李进才 .深埋偏 压 小 净 距 隧 道 施 工 力 学 特 征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J].力 学 与 实 践, 2011, 33( 2): 47?51. DOI: 10. 6052/1000 0992 l xy s 2010 428. ? ? ? j [ 9] 祁寒,高波,王帅帅,等 .不同地质条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J].现代隧道技术, 2014, 51( 4): 108 ? cnk i. mt t. 2014. 04. 016 . 112. DOI: 10. 13807/ j. [ 10] 晏启祥,何川,姚勇,等 .软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 1( 5): 694 697. ? [ 11] GRECO O D, OGGERIC. Re i n f o r c emen tde s i on t r o lo fr o cks l ope sabovet unne lpo r t a l si nno r t he r nI t a l gnandc y [ i rmm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Ro ck Me chan i c sand Mi n i ngSc i enc e s, 2004, 41( 3): 515 515. DOI: 10. 1016/ ? j. j 2003. 12. 094 . [ 12] 陶志平,周德培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型及工程防止措施[ J].铁道工程学报, 2006, 2( 1): 62 66. ? [ 13] 郑强,林从谋,孟凡兵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的锚喷 支 护 围 岩 弹 塑 性 统 一 解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1, 32( 3): 326 33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1. 03. 0326 . ? ? [ 14]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 设 计 院 有 限 公 司 .公 路 隧 道 设 计 规 范 (第 2 册 )交 通 工 程 与 附 属 设 施:JTG D70/2-2014 [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 15] 林大炜,林从谋,黄逸群,等 .小净 距 2 扩 4 隧 道 变 形 规 律 的 BP 小 波 神 经 预 测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4, 35( 2): 207 21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2. 0207 . ?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88 ? 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 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刘小鸣1,陈士海1,2 ( 1.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对球形爆源在弹性半空间内爆破引起地表质点的振动波形预测进行研究 .利用等效孔穴理论,将球形 药包的爆破简化为 球 腔 压 力 源 的 作 用,推 导 出 球 腔 压 力 源 狆( 狋)作 用 下 的 等 效 震 源 强 度 函 数;然 后 对 Hoop 点 源理论的位移解进行修改,得到在球腔压力源 狆( 狋)的作用下地表质点的振 动 位 移 和 速 度 函 数;最 后 画 出 地 表 质点振动速度函数波形,并对波形进行拟合 .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和等效爆源强度函数,构造一个与装药量直 接相关且更为简洁的质点振动速度函数 .结果表明:构造函数与理论解得到的波形非常吻合,且验证了构造函 数的适用性,实现爆破振动波形预测 . 关键词: 球形药包;等效震源;地表运动;速度函数;曲线拟合 中图分类号: TD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26 06 ? ? ? 犘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狀狅 犳犞犻 犫 狉 犪 狋 犻 狅狀 犠犪狏 犲 犳 狅 狉犿狅狀犌狉 狅狌狀犱犆犪狌 狊 犲 犱犫狔 犈 犾 犪 狊 狋 犻 犮犛 犲犿犻 狊 犮 犲犛狆犺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犆犺犪 狉 犲犅 犾 犪 狊 狋 犻 狀犵 狆犪 犵 , LIU Xi aomi ng1,CHENSh i ha i1 2 ( 1.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Fu i anRe s e a r chCen t e rf o rTunne l i ngandUr banUnde r r oundSpa c eEng i ne e r i ng, j g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p r ed i c t i ono fv i b r a t i onwave f o rmo fsu r f a c epa r t i c l e sc aus edbysphe r i c a lb l a s t i ngs ou r c eb l a s t i ngi ss t ud i edi ne l a s t i cha l fspa c e.Thee i va l en tc av i t he o r sus edt os imp l i f heb l a s t i ngo fsphe r i c a l qu yt yi yt cha r ot hea c t i ono fsphe r i c a lc av i t r e s su r es ou r c e,andt hee i va l en ts ou r c ei n t ens i t unc t i onunde rt he get yp qu yf a c t i ono fsphe r i c a lc av i t r e s su r es ou r c e狆( 狋)i sdeduc ed.Thed i sp l a c emen ts o l u t i ono fHooppo i n ts ou r c et he yp o r smod i f i edt oob t a i nt hev i b r a t i ond i sp l a c emen tandve l o c i t unc t i ono fsu r f a c epa r t i c l e sunde rt hea c t i ono f yi yf sphe r i c a lc av i t r e s su r es ou r c e狆( 狋).Thewave f o rmo fsu r f a c epa r t i c l ev i b r a t i onve l o c i t unc t i oni sd r awnand yp yf f i t t ed.Ac c o r d i ngt ot hes adov skyf o rmu l aandt hee i va l en texp l o s i ves ou r c es t r eng t hf unc t i on,amo r ec on qu c i s epa r t i c l ev i b r a t i onve l o c i t unc t i ond i r e c t l e l a t edt ot heexp l o s i vecha r sc ons t r uc t ed.Ther e su l t sa r e yf yr gei c ons i s t en twe l lwi t ht hewave f o rmob t a i nedbyt he o r e t i c a ls o l u t i on.Theapp l i c ab i l i t fc onc i s ef unc t i oni sve r i yo f i ed,t hep r ed i c t i ono f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wave f o rmi sr e a l i z ed. 犓犲 狉 犱 狊: sphe r i c a lcha r i va l en ts ou r c e;su r f a c emo t i on;ve l o c i t unc t i on;cu r vef i t t i ng ge;e qu yf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8 04 27 ? ? 通信作者: 陈士海( 1964 E i l: c shb l a s t@163. c om.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672112);中央高校基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 13BS402);华 侨 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17013086024) 第6期 刘小鸣,等: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827 在工程爆破中,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不可能被完全利用,还有相当部分能量以振动波的形式在岩 体中传播,造成周围岩体和地下结构的破坏 .当振动波传播到地表时,还会对地表的建筑物造成破坏,这 是造成爆破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虽然国家对此制定了相关的爆破安全规程,但大多都是经验性或半经 验性的,而且计算参数也非常单一 .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 可知,现有 的爆 破 地 表 振 动 安 全 预 测 是 不 完 全 可靠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由于爆破振动时程波形蕴含丰富的爆破振 动信号特征,爆破振动波形预测近些年来开始发展 .实现 了 爆破振 动波 形 的 预 测,就 可 以 通 过 技 术 手 段 [ 1] 改变振动波形,进而根据预测与控制结果优 化 爆 破 参 数,实 现 爆 破 安 全 作 业 . Sha r pe 提 出 均 匀 弹 性 介 质中爆炸震源等效孔穴模型,将爆破问题简化为弹性介质中的扰动问题;加拿大的 Fav r e an 弹性 波理论 模型 [2]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给出质点速度关于时间 和距离 的 函 数 .而 在 实 际 的 工 程 中,自 由 面 对 爆 破 波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 [3].对于半空间问题,最早 的理论 结果为 Lamb[4]提 出的各 向同 性均匀 弹 性 半 [] 空间表面突加荷载时的位移解 . Achenba ch5 在 1973 年得出平 面 波在 自由面 反射的性质 .目前,平 面 波 的反射性质已经相当成熟了,而球面波在自由面的反 射性质 比较复 杂,理 论 还 不 是 很 成 熟,但 也 有 部 分 [ 6] 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 De ?Hoop 对弹性半空间的点源进行研究,得到 点源 作用下 自由面上质点的振动波形函数,即 Hoop 点源理论 .舍米亚金 [7]用不完全分离变量法 得到在 球腔 压力作 [] 用下自由表面上质点的运动时程曲线 . J i ang 等 8 使 用 数 值 方 法 研 究 反 射 球 面 波 的 偏 振 与 振 幅 特 性 .同 [] 时, J i ang 等 9 还利用 Hoop 点源理论的无量纲化,将点源修改成球腔压力源,从而 研究半空 间中掩 埋球 形震源的动力响应 .而近些年,研究爆破振动都是依托实 际工程,对 某一 特 定 工 况 进 行 动 力 学 模 拟 或 直 接对工程监测得到的波形进 行 分 析 [10?13],或 者 对 速 度 峰 值 或 频 率 单 一 参 数 进 行 研 究 [14?15],很 少 有 学 者 对波形函数理论进行研究 .本文根据 Hoop 点源理论,推导球形药包等效震源函数和等效震 源作 用下的 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函数,构造一个更为简洁的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函数 . 1 球形药包等效震源强度函数 虽然研究的重点是自由面上质 点 的 爆 炸 振 动 效 应,但 爆 源 是 位 于 半 空 间 介 质 内 的,单 独 考 虑 爆 源 时,可以不考虑自由面边界的影响,故可以在无限介质讨论震源函数 . 球形药包在岩石中爆破后,根据周围岩石破坏的程 度,形 成 空 腔 区、破 碎 区、径 向 裂 隙 区 和 弹 性 区 . 根据等效孔穴模型,将球形药包的爆破等效为半径为 犪、压力 为 狆( 狋)的 球腔压力源的作用,等效球腔压力源,如图 1 所示 . [ 16] De 狋)与 介 质 中 质 点 的 位 移 函 数 ?Hoop 推出的点源 强 度 函 数 犳( 狌r( 狓, 狕, 狋)的关系为 狔, 犚 狓, 狕, 狋). = 4π犚狌r( 犳 狋- 狔, 狏P 式( 1)中: 狏P 为 P 波的传播速度 . ( ) ( 1) [] 对于半径为 犪 的球腔压力源, Achenba ch5 根据点源的关系式推 出 图 1 等效球腔压力源 球形药包爆源强度函数 犳( 狋)与介质 中质 点 的 位 移 函 数 狌r( 狓, 狕, 狋)的 狔, F i 1 Equ i va l en tp r e s su r e g. 关系式为 s ou r c eo fsphe r i c a lc av i t y ( 犚狏-犪)= 4π犚狌 (狓,狔,狕,狋). 犳 狋- r ( 2) P 根据林大超等 [17]的爆炸地震效应可知,球腔压力源产生的地震波的强迫振动方程为 犺 ″( 狋)+2 ′( 狋)+ω2 狋)=ζ狆( 狋). ω0犺 0犺( ξ ( 3) 2 狏S ; 狏S ; 犪 为球腔半径, 为介质密度 式( 3)中: = =- , 犪 . ω0 = ρ 犪 ξ 狏P ζ ρ 取球腔压力 狆( 狋)=犎 ( 狋) 犎( 狋)为 He av i s i de单位阶跃 函数,将 压力 函数 狆( 狋)代 狆0exp(-α0狋),其中, 入强迫振动方程中,可得 犪狆0exp( -α0狋) 犺( 狋)= exp( 犃cos( i n( . -ξ ω0狋)[ ωd狋)+犅s ωd狋)]- (2 2 ω0 -2 ω0α0 +α0) ξ ρ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28 2018 年 根据波前的条件,当 犚≥犪+狏P狋 时,位移函数和位移都为 0.由于位移及 位移函数 的连续 性要 求,当 狋= ( 犚-犪)时,位移函数和位移也应为 ,即 0 狏P 犺( 0) 犚, 狋)= = 0, ( 犚 ( 5) ( 狋) 犺 ′( 0) 犺( 0) 狌( 犚, 狋)= =- - 2 = 0. 狏P犚 犚 犚 ( 6) 犪狆0 烌 , 2 2 ( ω0 -2 ω0α0 +α0) ξ ρ 烍 (ω0 -α0) 犅 =犃 ξ . 烎 ωd ( 7) 由式( 4)~ ( 6)可得 犃= 犚 -犪 ω0 -α0 ( ) s i n ωdτ1 -犃exp( 犺( 8) ωdτ1)+ξ = 犃exp( -ξ -α0τ1). ( τ1)= 犺 狋- ω0τ1)cos( 狏P ωd ( 犚-犪); 式( 8)中: 1-ξ2 . τ1 =狋- ωd=ω0 槡 狏P 球形药包等效震源强度函数为 ( ) [ ] ( 犚狏-犪)= 4π犚[-狏1犚犺(犚τ )-犺犚(τ )]. 犳 狋- 1 P P 1 2 ( 9) 2 自由面质点振动效应 半空间介质的密度为ρ,杨氏模量为 犈,泊松比为υ.自由面位于狕=0 平面上,球形药包位于狕 轴上, 震源在狋=0 时开始作用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内,自由 面以下深 犺 处有一个球形药包,根据节 1,可将球形药包爆破等效 为球腔压力源 作 用 .半 空 间 中 的 球 腔 压 力 源,如 图 2 所 示 .图 2 中: 狉, 犚 分别为地表质点 犅 ( 狓, 0)到原点,震源的距离 . 狔, [ 6] De 狓, 0)的 位 ?Hoop 推导出在点源作用下自由面 上质点( 狔, 移函数 狌( 狓, 0, 狋),根据点源与球腔压力源能量传播到自由面质 狔, ( ) 点的时间、源函数的不 同,将 球 腔 压 力 源 用 犚-犪 代 替 犚 的 点 爆 狏P 狏P 源解法求解,并将点源强度函数改 为节 1 得 到球形药 包 等 效 的 震 图 2 半空间中的球腔压力源 源函数 . sphe r i c a lc av i t ns emi spa c e yi F i 2 Pr e s su r es ou r c eo f g. 在球腔压力源作用下,地表质点振动的位移函数为 狋 狌r( 狓, 0, 狋)= 狔, ∫ 犳″(狋-τ)犵 (狓,狔,0,τ)dτ, ( 犚-犪) 狏P r 狋 狌z( 狓, 0, 狋)= 狔, ∫ 犳″(狋-τ)犵 (狓,狔,0,τ)dτ, ( 犚-犪) 狏P z 犚 -犪 烌 ≤狋 ≤ ∞ , 狏P 烍 犚 -犪 ≤狋 ≤ ∞ . 烎 狏P ( 10) 式( 10)中: 狋)为节 1 所求的球形药包等效震源强度函数; 狓, 0, 狋)为格林函数,其分量的表达式为 犳( 犵( 狔, π 1 2 ( 烌 狓, 0, Re 狑rγP) dΨ , τ)= 2 犵r( 狔, π犚 0 烍 π 2 1 狓, 0, Re( 狑zγP) dΨ. τ)= 2 犵z( 狔, 烎 π犚 0 ∫ ( 11) ∫ 1 2 2 狆 -( 狇 + 2) 2 狏S ; [2 1 狆γS 2 2 2 2 2 式( 11)中: 狑r= 2 , 狑z = -狆2 ] +( γPγS; γP,S = [ 狆 -狇 ) 狇 +1/狏P,S - 2 η= 狇 +2狏2 2 狏Sη 2 狏Sη S 1 2 2 犚-犪) 狉 犺 1 2 ( 2 1/2 2 ] ; ( ) , ( ) ReγP,S ≥0 狇 Ψ = s i n Ψ, 0≤ Ψ ≤π/2; τ- Ψ )= ( 2 ) τ+犻( 2 )( τ- 狆 狆( 犚 狏2P 犚 犚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刘小鸣,等: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829 2 ( 犚-犪) 1/2 ) cosΨ , 0≤Ψ ≤π/2. 2 狏P / P 波的传播速度 狏P = 槡( S 波的传播速度 狏S= 槡 λ+2μ) ρ; μ/ ρ.故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质点的 速度分量为 狋 ∫ 犳(狋-τ)犵 (τ)dτ,烌 ″( 狏r( 狋)= 犳 0) 狋)+ 犵r( r ( 犚-犪) 狏P ″( 狏z( 狋)= 犳 0) 狋)+ 犵z( ( 12) 烍 狋 ∫ 犳(狋-τ)犵 (τ)dτ.烎 z ( 犚-犪) 狏P 3 波形拟合及函数构造 假设一个装药量为 0. 42kg,药包半径为 0. 045m 的球形药包在埋深 2m 的岩石中爆 破 .岩 石的密 [ ] 度为 2350kg·m-3 ,弹性模量为 18GPa,泊松比为 0. 25.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18 :较硬岩石空腔区、 破碎区、径向裂隙区半径分别为装药半径的 1. 33, 2. 97 和 22. 7 倍 .因爆破地震波是经过破碎区、径向裂 隙区滤波后的波的传播,故球腔压力源半径为爆破形成 的非弹 性区半径,即 为药包 半径( 犱)的 22. 7 倍. 因此,球形非弹性区的半径 犪=22. 7×犱,即球腔压力源半径为 1. 0215m. 球腔压力为 狆( 狋)=犎 ( 狋) 狆0exp(-α0狋),其 中: 狆0 为 非 弹 性 与 弹 性 界 面 的 峰 值 压 力;而 α0 为 衰 减 系 数 .峰值压力可由 狆0 =狆狀m 计算得出,其中: 犽 为透 射系 数, 犽= 狆m 为岩石与炸药界面处的压 力, 狆m =犽狆h, 狉 珔 犮P , , 分别为岩石密度与声速,, 分别为炸药密度和爆轰速度, 为爆轰压力, ρ犇2 ; 0 2 ρ 狉 珔 狆h 狆h= ρ0 犮P ρ犇 4 ρ0犮P+ρ犇 犚 为相对距离, 狉 犚 为爆源距离, 犚0 为装药半径; 狀 为衰减指数 . 珔= , 犚0 爆破时使用的炸药为乳化炸药,密度为 1100kg·m-3 ,爆速为 3600m·s-1 .对破裂 区,裂 隙性发 育,同时考虑粉碎区的强衰减,可取 狀=2. 2.故可得球腔压力峰值 狆0 =5. 6 MPa,取衰减系 数α=2000. 已知压力 狆( 狋)后,可根据式( 9)得到等效震源函数 犳( 狋). 选取距药包水平距离狉=10m 处的 B 点,根据 得 到 的 等 效 震 源 函 数 犳( 狋)和 式( 10)~ ( 12),可 计 算 出地表质点 犅 点处水平、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波形,分别如图 3, 4 所示 . 图 3 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波形 图 4 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波形 F i 3 Ve l o c i t f o rmo fho r i z on t a lc omponen t g. y wave F i 4 Ve l o c i t f o rmo fve r t i c a lc omponen t g. y wave 根据式( 8)的形式,对于地表振动波形的拟合式为 狏( 狋)= 犪1e-犫1狋[ co s( 犮1狋)+犱1s i n( 犮1狋)]. ( 13) 表 1 函数拟合系数 式( 13)中: 犪1 , 犫1 , 犮1 和 犱1 为 需 要 拟 合 的 系 数 .分 别 对 垂 直 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波形进行拟合,系数如表 1 所示 . Tab. 1 Func t i onf i t t i ngc oe f f i c i en t 再将理论解得到的速度波形与拟合得到的速度波形进行对 速度 犪1 犫1 犮1 犱1 比,拟合效果相当吻合 .水平、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波形,分别 狏r 1. 32 2381 3326 -0. 89 狏z 0. 72 2336 3513 -0. 93 如图 5, 6 所示 .由图 5, 6 可知:拟合函数的形式(式( 13))是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30 2018 年 正确的 .分别对狉=5, 15m 处的波形进行拟合,根据拟 合系 数变化 的规律,可以将 式( 13)中 系 数 与 萨 道 夫斯基公式和等效震源函数式( 8)中的系数联系起来,函数构造为 3 α ( ) ω0 +α0 )[ ( ) 犙 ex ( ξ 狏( 狋)= 犽 槡 狋 cosω0狋 -s i n( ω0狋)]. p- 2 犚 图 5 水平方向的速度对比图 ( 14) 图 6 垂直方向的速度对比图 F i 5 Compa r i s ono fve l o c i t fho r i z on t a lc omponen t F i 6 Compa r i s ono fve l o c i t fve r t i c a lc omponen t g. yo g. yo 式( 14)中: 犙 为装药量, kg; 犽, 犽=30~70, α 为与岩土特性有关的系数, α=1~2. 取犽=50, 4,由式( 14),得出在狉=10m 处的波形图 .因为爆破安全 规程 中的质点 允许振 速为 α=1. 水平和垂直方向中的较大值,故将构造函数得到的波形与速度振幅较大的速度波形进行对比,对比图如 图 7( a)所示 . 由图 7( a)可知:由构造的速度函数得到的波形与由理论解 得到的波 形较为 一致,峰值、频率 比较接 近 .为验证构造函数适用性,对比不 同 性 质 的 岩 石 对 理 论 解 和 构 造 函 数 .假 设 一 个 装 药 量 为 0. 576kg, 药包半径为 0. 05m 的球形药包在埋深 3m 的岩石中 爆 破 .岩石 的 密 度 为 3000kg· m-3 ,弹 性 模 量 为 38GPa,泊松比为 0. 2.爆破使用的炸药为乳化炸药,密度为 1100kg·m-3 ,爆速为 3600m·s-1 .对破 裂区,裂隙性发育,同时考虑粉碎区的强衰减,可取 狀=2. 2.故 可 得 球 腔 压 力 峰 值 狆0 =5. 68 MPa,取 衰 减系数α=2000. 取犽=45, 5,得出在狉=10m 处 的 构 造 函 数 波 形 图 .因 爆 破 安 全 规 程 中 的 质 点 允 许 振 速 为 水 α=1. 平和垂直方向中的较大值,故将构造函数得到的波形与振幅较大的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波形进行对比,对 比图如图 7( b)所示 .由图 7( b)可知:构造的速度函数得到的波形与理论解波形较为相似;构造函数具有 一定的适应性 . ( a)犽=50, 4, 狉=10m α=1. ( b)犽=45, 5, 狉=10m α=1. 图 7 理论解与构造函数速度波形对比图 F i 7 Compa r i s onbe twe ent he o r e t i c a ls o l u t i onandc ons t r uc t edf unc t i onve l o c i t f o rm g. y wave 4 结束语 根据等效震源强度函数和 Hoop 点源理论,推导出在球 腔压力 源 狆( 狋)作用下 弹性 介质 中 球 形 药 包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刘小鸣,等: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831 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函数,并根据震源强度函数形式构造拟合函数形式,再对不同爆心距处的理论 解波形进行拟合 .将拟合系数与萨道夫斯基公式和等效震源强度函数中的系数建立联系,构造一个更为 简洁的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函数,用不同岩性的岩石,对构 造 函数的 适用 性 进 行 验 证 .由 于 研 究 的 是 弹 性 介质,与实际介质有所差别,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达到运用到实际工程的要求 . 参考文献: [ 1] SHARPEJA. Thep r oduc t i ono fe l a s t i cwave sbyexp l o s i onp r e s su r e[ J]. Ge ophy s i c s, 1942( S2): 144 154. DOI: 10. ? 1190/1. 1445002. [ 2] 杨军,金乾坤,黄风雷 .岩石爆破理论模型及数值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 3] BLAIR DP. Thef r e esu r f a c ei n f l uenc eonb l a s t v i b r a t i on [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Ro ck Me chan i c sand Mi n i ng Sc i enc e s, 2015, 77: 182 191. DOI: 10. 1016/ i rmms. 2015. 04. 006. ? j. j [ 4] LAMB H. Ont hep r opaga t i ono ft r emo r sove rt hesu r f a c eo fane l a s t i cs o l i d[ J]. Pr o c e ed i ngso ft heRoya lSo c i e t f yo London, 1904, 72( 477 486): 128 130. DOI: 10. 1098/r sp l. 1903. 0029. ? ? [ 5] ACHENBACHJD.Wavep r opaga t i oni ne l a s t i cs o l i d[M]. Ams t e r dam: No r t h l l and, 1973. ?Ho [ 6] DE The o r e t i c a lde t e rmi na t i ono ft hesu r f a c emo t i ono faun i f o rme l a s t i cha l f spa c ep r od i c edbyad i l t ?HOOP A T. ? a t i ona l,impu l s i ve,po i n ts ou r c e[ C]∥LaPr opaga t i onde sEb r an l emen t sDansLe s Mi l i eux Hé t é r ogène s.Ma r s e i l l e: Co l l oque sI n t e r na t i onauxduCNRS, 1961: 21 32. ? [ 7] 舍米亚金 E И.弹塑性理论的动力学问题[M].戚承志,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 8] J IANGJ i n un, BAIRD G, BLAIR D. Po l a r i z a t i onandamp l i t udea t t r i bu t eo fr e f l e c t edp l aneandsphe r i c a lwave s[ J]. j 1998, 132: 577 583. DOI: 10. 1046/ 246X. 1998. 00479. x. Ge ophy, 1365 ? ? j. [ 9] J IANGJ i n un, BAIRDG, BLAIRD. Dynami cr e spons eo faha l f spa c et oabu r i edsphe r i c a ls ou r c e[ J]. Ge ophy, 1994, ? j 1365 119: 753 765. DOI: 10. 1111/ 246X. 1994. t b04014. x. ? ? j. [ 10] 楼矗云,刘军,蓝 鹏 .基 于 样 条 插 值 的 爆 破 振 动 时 域 波 形 预 测 方 法 [ J].工 程 爆 破, 2017, 23( 2): 24?31. DOI: 10. i s sn. 1006 7051. 2017. 02. 005. 3969/ ? j. [ 11] 李洪梅,王小委,耿大新 .爆破振动下地表建筑物 振 动 位 移 研 究 [ J].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2017, 34( 6): 38 44. DOI: ? 10. 16749/ cnk i. e c t u. 2017. 06. 004. j. j j [ 12] 张震,周传波,路世伟,等 .超浅埋地铁站通道爆破 暗 挖 地 表 振 动 传 播 特 征 [ J].中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 8): 2119 2125. DOI: 10. 11817/ i s sn. 1672 7207. 2017. 08. 020. ? ? j. [ 13] 张在晨,林从谋,黄志波,等 .爆破振动特征参量的 BP 小波预测[ J].华侨大学学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3, 34( 1): 77 ? 81. DOI: 1000 5013( 2013) 01 0077 05. ? ? ? [ 14] 张晏,郭连军,张大宁 .不同岩体条件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J].矿业研究 与 开 发, 2015, 35( 9): 97 99. DOI: 10. ? 13827/ cnk i. kyyk. 2015. 09. 023. j. [ 15] 卢文波,周俊汝,陈明,等 .爆破振动主频衰减公 式 研 究[ J].工 程 爆 破, 2015, 21( 6): 1 6. DOI: 1006 7051( 2015) 06 ? ? ? 0001 06. ? [ 16] DE A mod i f i c a t i ono fc agn i a r d ′ sme t hodf o rs o l v i ngs e i smi cpu l s ep r ob l ems[ J]. App lSc iRe s, 1960, 8 ?HOOP A T. ( 1): 349 356. DOI: 10. 1007/BF02920068. ? [ 17] 林大超,白春华 .爆炸地震效应[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7: 131 132. ? [ 18] 陈士海,逄焕东 .爆破灾害预测与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6 12.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30 ?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 流变性的影响 张亦林1,严捍东1,钟国才2,3,全志龙3 ( 1.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101; 3.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探究泥粉和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 影 响,在 掺 入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母 液 和 两 种 复 配 助 剂 的 基础上,分别外掺 1% , 2% , 3% 的高岭土型和蒙脱土型泥粉,并采用 B i ngham 流变模型系统地 研 究 泥 粉 掺 量、 种类和聚羧酸减水剂助剂对水泥净浆屈服应力及塑性粘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 X 射 线( XRD)小 角 度 衍 射、总 有 机碳( TOC)、 Ze t a电位对宏观试验结果进 行 验 证 .结 果 表 明:增 大 泥 粉 掺 量 可 降 低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水 泥 净 浆 的 流变性;高岭土型普通黏土对降低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 流 变 性 的 程 度 小 于 蒙 脱 土 型 膨 润 土;异 戊 烯 基 聚 氧 乙烯醚( TPEG 类)保坍型助剂 F1 对 水 泥 净 浆 流 变 性 的 促 进 作 用 大 于 异 丁 烯 基 聚 氧 乙 烯 醚 (HPEG 类)减 水 型助剂 F2. 关键词: 泥粉;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 中图分类号: TU528. 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32 08 ? ? ? 犐 狀 犳 犾 狌 犲狀犮 犲狅 犳犆 犾 犪狔犘狅狑犱 犲 狉狋 狅犚犺犲 狅 犾 狅犵 犻 犮 犪 犾犅犲 犺犪 狏 犻 狅狌 狉狅 犳 犆犲犿犲 狀 狋犘犪 狊 狋 犲犠犻 狋 犺犘狅 犾 犮 犪 狉 犫狅狓狔 犾 犪 狋 犲犛狌狆犲 狉 犾 犪 狊 狋 犻 犮 犻 狕 犲 狉 狔 狆 ZHANG Yi l i n1,YAN Handong1, , ZHONG Guo c a i2 3,QUANZh i l ong3 ( 1.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KZJNew Ma t e r i a l sGr oupCompanyL imi t ed,Xi amen361101,Ch i na; 3.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exp l o r et hee f f e c to fc l aypowde rand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onr he o l og i c a lbe y p hav i ou ro fc emen tpa s t e,i nadd i t i ono ft hemo t he rl i ro f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andtwok i ndso f quo y p c ompoundadd i t i ve,t hec l aypowde rwi t hp r opo r t i ono f1% ,2% ,3%i sa l s oadded.Us i ngB i nghamr he o l og i hee f f e c to fquan t i t fc l aypowde randc ompoundadd i t i veo f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on c a lmode l,t yo y p i e l ds t r e s sandp l a s t i cv i s c o s i t ftwor he o l og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c emen tpa s t ei ssy s t ema t i c a l l i s cus s ed,and y yo yd ve r i f i edbyt hema c r o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by Xr ay ( XRD)ana l s i so fsma l lang l ed i f f r a c t i on,t o t a lo r i c y gan c a r bon ( TOC)andZe t apo t en t i a lt e s t i ng. 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i nc r e a s i ngadmi x i ngquan t i t fc l aypow yo i c a lb de rde c r e a s e st her he o l og i c a lbehav i o ro fc emen tpa s t ewi t h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 Ther he o l og y p 收稿日期: 2017 03 29 ? ? 通信作者: 严捍东( 1968 Ema i l: hdyan@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研究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2016H0021, 20170018);福 建 省 泉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2014Z126);华 侨 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611304040) 第6期 张亦林,等: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833 av i ou rde c r e a s eo fc emen tpa s t ewi t h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duet okao l i nc l ayi smo r et hant hebehav y p i ou rde c r e a s eduet omon tmo r i l l on i t ec l aypowde r,andt her he o l og i c a lbehav i o ri nc r e a s eo fc emen tpa s t ewi t h TPEG)c ompoundadd i t i veo fF1wi t h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duet oi s op r enepo l t hy l enee t he r( po y p yoxye s l umpl o s sr e s i s t anc ei s mo r et hant hebehav i o ri nc r e a s eduet oi s obu t l enepo l t hy l enee t he r (HPEG) y yoxye c ompoundadd i t i veo fF2wi t hwa t e rr educ i ngr a t i 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c 犓犲 狉 犱 狊: c l aypowde r;po emen tpa s t e;r he o l og i c a lbehav i ou r y p 狔狑狅 聚羧酸类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收缩小等特点,不仅能与水泥较好的相容,还能大幅度提高 混凝土的早期、后期强度,并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1?3].但 随 着 优 质 砂 石 资 源 的 短 缺,劣 质 砂 石 对 聚 羧 酸 减水剂的效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泥粉产 生 的 负 面 影 响 尤 为 突 出 .研 究 表 明 [4?5],泥 粉 对 减 水 剂 有吸附作用,可降低浆体中减水剂浓度,使浆体稠度增大,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增大 .由于泥粉引起水 [] 泥净浆流变性变化的因素较多、作用机理较复 杂,现阶段 还找 不到有 效的解决 方 法 [6]. Svens son 等 7 研 [] 究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及和易 性的影响 . Saka i等 8 研 究 对 比 蒙 脱 土、高 岭 土 对 掺 聚 羧酸减水剂水泥浆体流动度和粘度 的 影 响 .何 正 恋 [9]采 用 Langmu i r 等 温 吸 附 模 型,研 究 蒙 脱 土、高 岭 土和伊利土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 响 .王 林 [10]采用 X 射线( XRD)测试 方 法,研 究 不 同 掺 量下,蒙脱土、高岭土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砂浆流变 性的影 响 .程 勋 [11]研 究 掺 量 为 1% 的 膨 润 土 对 聚 羧 酸减水剂水泥净浆初始扩展度及 2h 经时扩展度的影响 .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就泥粉种类及 掺量 对水泥 净浆和砂浆的流变性展开了诸多研究,但较少有人通过调整聚羧酸减水剂助剂种类,系统地研究泥粉种 类和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试验测试分析泥粉种类、掺量,以及聚羧酸减水剂助 剂种类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 1 试验原材料 1. 1 水泥 水泥采用符合 GB8076-2008《混凝土 外 加 剂》[12]规 定 的 基 准 水 泥 .水 泥 物 理 性 能 为:初 凝 时 间 为 146 mi n;终 凝 时 间 为 210 mi n;密 度 为 3. 18 g· -3 2 -1 cm ;比表面积为 353m ·kg . 1. 2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及助剂 福建泉 州 中 实 新 型 建 材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母 液,用 M 表示 .依据规范 JG/T223-2017《聚羧酸系 高性能减水 剂》,母 液 主 要 性 能 指 标 有:固 体 质 量 分 数 为 50. 1% ;pH 值 为 5. 34;密 度 为 1. 107 g· mL-1 ;水 泥 净 浆 流 动 度 为 314 mm;砂 浆 减 水 率 为 32. 1% ;混凝土减水率为 34. 0% ;母液掺 量为水泥用 量的 0. 9%.福建厦门科之杰新材料集团 有限公司提 供助剂,保 坍 型 助 剂 ( TPEG 类,异 戊 烯 基 聚 氧 乙 烯 醚)用 F1 表示,固 体 质 量 分 数 为 39. 27% ,其 主 要 性 能指标见文 献 [ 13];减 水 型 助 剂 (HPEG 类,异 丁 烯 图 1 减水剂母液和助剂的红外光谱 F i 1 I n f r a r edspe c t r umo fwa t e r r educ i ng ? g. agen tmo t he rl i i dandaux i l i a r i e s qu 基聚氧乙烯醚)用 F2 表示,固体质量分数为 50. 37% ,其主要性能指标见文献[ 14]. 减水剂母液和助剂的红外光谱,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σ 为波数 .由图 1 可知:样品 M、样 η 为发光率; 品 F1 和样品 F2 红外谱图的特征吸收峰相似度 很 高,即 2878cm-1 处 为 次 甲 基 (-CH- )的 伸 缩 振 动 峰; 1718cm-1 处的特征 峰 说明羧酯 基(-COO- 和/或 -COOH)存在; 1105cm-1 处的 强吸 收 峰 归 属 于 -CO- 的伸缩振动峰 .由图 1 还可知:样品 F2 在 1575cm-1 处,有一个明显的讯号峰,这可能是使用 了与母液和样品 F1 不同的共聚合单体 . 1. 3 泥粉 泥粉采用的普通黏土( S)取自福建省泉州市中泰混凝土发展 有 限公 司洛江 搅拌 站,膨润土( P)取自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34 2018 年 浙江省湖州市高禹鼎丰膨润土厂 . S 的表观密度为 2. 46g·cm-3 ,比表面 积为 351 m2 ·kg-1 ; P 的表观 [ ,由 密度为 2. 04g·cm-3 ,比表面积为 227m2 ·kg-1 . S 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 Al4[ S i OH] 4O10 ] 8) 硅氧 4 面 体 和 铝 氧 8 面 体 相 间 组 成,层 状 结 构 为 1∶1 型; P 的 主 要 矿 物 成 分 为 蒙 脱 土 (( Al1.67 Mg0.33 ) [ ,由两个硅氧 4 面体与一个铝氧 8 面体构成,层状结构为 2∶1 型 . [ S i OH] 4O10 ] 2 ·狀H2O) 两种泥粉的化学 成 分,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狑 为 质 量 分 数 .采 用 Ri r t l ab 型 粉 末 衍 射 仪 gakuSma (日本理学公司)分析泥粉 XRD 矿物成分,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中: t t e r s i z e2000 型 θ 为入射角 .采用 Be 激光粒度分布仪(辽宁丹东百特仪器 有 限 公 司)对 泥 粉 粒 度 分 布 进 行 测 试,结 果 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 ζ 为累计筛余百分率; 犱 为 粒 径; D10 代 表 累 计 筛 余 百 分 率 为 10% 时,对 应 的 粒 径 ψ 为分计 筛 余 百 分 率; 值; D50 代表累计筛余百分率为 50% 时,对应的 粒 径 值; D90 代 表 累 计 筛 余 百 分 率 为 90% 时,对 应 的 粒 径值 .由图 3 可知: P 的粒径颗粒激光粒度分布( D50)小于 S. 表 1 泥粉的化学成分 Tab. 1 Chemi c a lc omponen t so fc l aypowde r 种类 % 狑( S iO2 ) 狑( Al Fe2O3 ) 狑( TiO2 ) 狑( K2O) 狑( Na2O) 狑( CaO) 狑(MgO) 狑( LOI) 2O3 ) 狑( 普通黏土 47. 49 27. 39 5. 39 0. 65 3. 17 2. 14 1. 49 0. 54 11. 70 膨润土 59. 80 13. 52 2. 50 0. 30 2. 64 3. 31 4. 93 2. 15 10. 64 ( a)普通黏土 ( b)膨润土 图 2 泥粉 XRD 矿物成分测试 F i 2 XRD mi ne r a lc omponen tt e s to fc l aypowde r g. ( a)普通黏土 ( b)膨润土 图 3 泥粉激光粒度分布测试 F i 3 La s e rc r s t a ls i z ed i s t r i bu t i ono fc l aypowde r g. y 2 试验方法 2. 1 犡犚犇 小角度衍射 在 掺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M 及助剂 F1 时,利用 Ri r t l ab 型粉末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的 X gakuSma 射线小角度衍射分析 S, P 层间间距的变化,若泥粉层间发生吸附作用,则层间间距增大 . 2. 2 犅 犻 狀犵犺犪犿 流变模型 采用 NJ 160A 型水泥净浆搅拌机(江苏无锡建仪仪器机械有限公司)制备水泥净浆,采用 NXS 11B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张亦林,等: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835 型旋转粘度计(四川成都仪器厂)测试水泥净浆在不同剪切速 率下的 剪切应 力 .根据 B i ngham 流 变模型 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屈服应力、塑性粘度参数 .拟合直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屈服应力( τ0 ),斜 率为 塑性粘 度( B i ngham 线性拟合方程为 ηpl). ( . 1) τ =τ0 +ηpl·γ 式( 1)中: τ0 为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 τ 为水泥净浆的剪切应力; γ 为水泥净浆 ηpl为水泥净浆的塑性粘度; 搅拌机的剪切速率 . 2. 3 总有机碳测试 采用 TOC?Vwp 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分析 总 有机碳( TOC).先计 算已知 溶 液 中 聚 羧 酸减水剂的质量比,当泥粉吸附减水剂后,再将初始减水 剂的质量 比减 去 溶 液 中 减 水 剂 剩 余 质 量 比,从 而测定泥粉颗粒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 .首先,分别称取 S, P 各 5g,加入 50mL 聚羧酸减水剂 M, F1 和 F2,搅拌 10mi n 后,静置 5mi n;然后,将 10mL 上层悬浊液倒入离心管,保持 25 ℃ 恒温,在 6000 r·mi n-1 转速下离心 5mi n 后,取上层清液 3mL 稀释 100 倍;最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泥粉颗粒对聚羧 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其计算公式为 犞×( 犆0 -犆1) ( . 2) 犿 式( 2)中: 犙 为 颗 粒 对聚羧酸减水 剂分子 的 吸附量; 犞 为聚 羧酸减 水剂溶 液的体积; 犆0 为吸 附前聚 羧 酸 犙= 减水剂的质量浓度; 犆1 为吸附后聚羧酸减水剂的质量浓度; 犿 为加入的泥粉或水泥颗粒质量 . 2. 4 犣犲 狋 犪 电位测试 在保持聚羧酸减水剂含固质量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JS94K2 型微电 泳仪(上海 中晨数字 技术设 备有 限公司)进行电动电位( Ze t a)测试 .由于,掺入 的 泥 粉 会 吸 附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分 子,导 致 电 位 变 化,从 而 测 得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 . 3 试验方案 由于砂石带入的泥,将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经时坍落度 损 失 .为 满 足 预 拌 混 凝 土 施 工 要 求,搅 拌 站 一 般会适当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初始坍 落 度 .为 与 工 程 中 大 流 动 性 混 凝 土 相 适 应,试 验 设 定 净 浆 水 灰 比 为 0. 35,聚羧酸减水剂 M 掺量为 0. 39%.为使减水剂固体质量分数保持不变,M 与 F1 复配减水剂 的掺量 为 1. 44% ,M 与 F2 复配减水剂的掺量为 1. 34%.泥 粉 分 别 按 水 泥 用 量 的 1% , 2% 和 3% 掺 入 净 浆 中, 分别用 S1, S2, S3 和 P1, P2, P3 表示 .初始流变性测试后,将 样 品 放 置 于 恒 温 水 箱( 35 ℃ ),每 隔 30 mi n 重新搅拌均匀,再重新取样测试,测试至 120mi n.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 1 流变参数的线性拟合 B i ngham 流变模型线性拟合得到的流变参数,如图 4~6 所 示 .图 4~6 中: 狋 为 时 间 .通 过 对 比 研 究 泥粉掺量、泥粉种类和减水剂种类,研究其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 .拟合过程中,出 现少 量测 试 点的屈 服 应力为负值,原 因 是在 某些剪切 速率 范围 内水泥净 浆不稳 定 [15],这些 负值 点不作 为实际参考,仅观察相对变化趋势 . 4. 2 泥粉掺量的影响 由图 4~6 可知:在泥粉、聚羧酸减水剂种类均相同时,掺 S1, P1 时,聚羧 酸减 水剂水泥 净浆屈 服应 力、塑性粘度相对较小,流变参数大致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 2h 经时基本达到最大值;增加 泥粉掺 量至 2% 和 3% 时,两种泥粉的初始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相较掺量 为 1% 时,皆 有大幅 度增 加,不 仅经时 流变参数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而且参数数值始终大于同一时刻掺量 为 1% 的 泥粉 .出现这 一现 象的机 理为:泥粉颗粒为松散多孔的层状结构,使其吸水性优于水泥;同时,泥 粉 颗 粒 对 减 水 剂 吸 附 性 较 强,在 有限的减水剂掺量下,水泥颗粒缺乏足够的减水剂,导致净浆颗粒分散,故随着泥粉掺入量的增加,净浆 流变性大幅下降 [16?17].这充分表明增大泥粉掺量显著降低了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 浆的流 变性 .根据 JG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36 2018 年 [ ]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18 规定,以及结合试验 现象分析,为最 大程 度减小 泥粉掺量的不利影响,控制泥粉掺量在 1% 左右比较合适 . ( a)屈服应力 ( b)塑性粘度 图 4 泥粉种类和掺量对 M 净浆流变参数影响曲线 F i 4 I n f l uenc ecu r veo fspe c i e sandadmi x i ngquan t i t fc l aypowde rt or he o l og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M pa s t e g. yo ( a)屈服应力 ( b)塑性粘度 图 5 泥粉种类和掺量对 F1 净浆流变参数影响曲线 F i 5 I n f l uenc ecu r veo fspe c i e sandadmi x i ngquan t i t fc l aypowde rt or he o l og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F1pa s t e g. yo ( a)屈服应力 ( b)塑性粘度 图 6 泥粉种类和掺量对 F2 净浆流变参数影响曲线 F i 6 I n f l uenc ecu r veo fspe c i e sandadmi x i ngquan t i t fc l aypowde rt or he o l og i c a lpa r ame t e r so fF2pa s t e g. yo 4. 3 泥粉种类的影响 由图 4~6 可知:在泥粉掺量、聚羧酸减水剂种类均相同时,掺 P 时,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 屈服应 力、塑性粘度皆大于 S.其中,泥粉掺量为 1% ,掺 S, P 时,流变参数均随着时 间的增长 而增大,且 在参数 数值上两者差异较小;泥粉掺量为 2% , 3% ,掺 S, P 时,流变参数同样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 大,但 二者的 参数数 值 存 在 明 显 差 异,且 随 着 时 间 的 增 长,数 值 差 异 越 来 越 大 .从 宏 观 角 度 分 析, P 颗粒堆积较为疏 [ ] 松,且颗粒间空隙较大,吸水性较强; S 颗粒堆积相对紧密,且颗粒间空隙较小,故吸水性弱于 P19 . 4. 4 减水剂种类的影响 由图 4~6 可知:在 泥粉掺量和 种 类相 同的条件 下,复掺 F1 或 F2 时,聚 羧酸 减水剂 水 泥 净 浆 初 始 屈服应力、塑性粘度明显小于单掺 M;复配时,流变参数大致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 2h 经时基本达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张亦林,等: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837 到最大值,且参数数值始终小于单掺 M 的水泥净浆,这说明复 配能促进 水泥净浆 的流变 性 .对比 图 5, 6 可知:除个别时间点外,掺 F2 时,聚 羧 酸 减 水 剂 水 泥 净 浆 屈 服 应 力、塑 性 粘 度 皆 大 于 F1,这 充 分 说 明 TPEG 类保坍型助剂 F1 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促进作用大于 HPEG 类减水型助剂 F2. 5 试验结果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采用 XRD 小角度衍射分 析、总 有 机 碳 TOC 和 Ze t a电 位 测 试 对 上 述 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 5. 1 犡犚犇 小角度衍射测试结果 两种泥粉层间间距测试结果,如图 7 所 示 .图 7 中: S, S+ M, S+F1, S+F2 分 别 为 单 掺 S,掺 S 和 M,掺 S 和 F1,掺 S 和 F2; P, P+M, P+F1, P+F2 分别为单掺 P,掺 P 和 M,掺 P 和 F1,掺 P 和 F2.由 图 7 可知:与未 经减 水剂处理 的 S 相 比,经聚羧 酸 减水剂 M, F1, F2 处理 后的 S 层间 间距增 加不明 显,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明聚羧酸减水剂 M, F1, F2 没 有 进 入 S 层 间;与 未 经 减 水 剂 处 理 的 P 相 比,经 聚 羧酸减水剂 M, F1, F2 处理后的 P 层间间距明显增加,说明聚羧酸减水剂分子进入 P 层间 .从微 观角度 分析, P 为分子间作用力,键能较弱,故分子吸水 后 体 积 膨 胀,晶 层 间 距 增 大,聚 羧 酸 减 水 剂 分 子 易 被 吸 入 P 分子层间,因此,水泥净浆中具 有 功 能 作 用 的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分 子 减 少;而 S 晶 层 两 侧 由 氢 键 连 接, 键能远强于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不易渗入层间 [2025].这充分表明高岭土型普通黏土对降低聚羧酸减水 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程度小于蒙脱土型膨润土 . ( a)普通黏土 ( b)膨润土 图 7 泥粉层间间距测试 F i 7 I n t e r l aye rspa c i ngt e s to fc l aypowde r g. 5. 2 总有机碳 犜犗犆 测试结果 泥粉对 聚羧 酸减 水剂的吸附量 的影响,如 图 8 所 示 .由 图 8 可知:掺 M 时, S 吸附量约为水泥的 2 倍, P 吸附量约 为水 泥 的 2. 5 倍;掺 F1, F2 时, S 吸附量约为水泥的 2 倍, P 吸附量 则 达到水泥的 3 倍 以 上 .故 无 论 是 单 掺 M,还 是 复 掺 F1 或 F2,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均 为 犙( P)>犙( S)>犙(水 泥).因 此, S降低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程度小于 P,与水泥净浆流变性的试验一致 .同时,掺 F2 时,泥粉 对聚 羧 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大于掺 F1,即保坍型助剂 F1 对水泥净 图 8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 浆流变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减水型助剂 F2. 5. 3 犣犲 狋 犪 电位测试结果 两种 泥 粉 对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分 子 Ze t a 电 位 测 试 结 果,如 表 吸附量的影响曲线 F i 8 I n f l uenc ecu r veo fc l aypowde rt o g. ads o r t i ono f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 p y p 2 所示 .表 2 中: 为掺量 .由表 2 可 知:掺 S 时,单 掺 及 复 掺 水 泥 净浆 Ze t a电位值相对较低,电位绝对值不超过8. 2mV;掺 P 时, Ze t a 电位绝对值比掺 S 时有所增大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38 2018 年 结合泥粉特性分析, P 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 度 大于 S,由于 减水 剂分子与 水泥颗 粒呈 齿形吸附,此吸附方式将对水泥颗粒起排斥分散作用,从而 增强 水泥浆 体 的 流 变 性,而 泥 粉 对 聚 羧 酸 减 水剂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和 吸附 速度将 极大地 影 响 减 水 剂 分 子 与 水 泥 颗 粒 之间的结合 [26?30].因此, Ze t a 电位绝对值越 大,且 达 到 最 大 绝 对 值 的 时 间 越 短 时,泥 粉 对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水泥净浆的流变性能的抑制作用越强,故 P 对降低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程度大于 S,这与节 4. 2 的结论相契合 . 仅对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及助剂 进 行 研 究 .掺 M 时, Ze t a 电 位 绝 对 值 在 外 掺 S, P 时,其 电 位 绝 对 值 在 30mi n 和 90mi n 分别达到最大值, 7. 48, 13. 68;掺 F1 时, Ze t a 电位绝 对值在外 掺 S, P 时,其 电位绝 对值在 90mi n 分别达到 最大值, 5. 89, 11. 78;掺 F2 时, Ze t a 电位绝对值在 外掺 S, P 时,其 电位绝 对 值 在 30mi n 分别达到最大值, 8. 29, 12. 35.由于掺 F2 时, Ze t a 电 位 绝 对 值 大 于 F1,且 达 到 绝 对 值 最 大 时 间长于 F1,即 F2 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和吸附速度大于 F1.结合文献[ 26 30]可知,保 坍型 助 剂 F1 对 ? 水泥净浆流变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减水型助剂 F2. 表 2 Ze t a电位测试 Tab. 2 Te s to fZe t apo t en t i a l 聚羧酸 减水剂 /g M 1. 1700 F1 4. 3277 F2 4. 0309 泥粉 /g Ze t a电位/mV 初始 30mi n 60mi n 90mi n 120mi n S 3 -3. 35 -7. 48 -6. 52 -6. 21 -6. 03 P 3 -10. 50 -11. 86 -12. 95 -13. 68 -12. 72 S 3 -4. 30 -5. 12 -5. 53 -5. 89 -5. 63 P 3 -9. 53 -10. 89 -11. 15 -11. 78 -10. 32 S 3 -4. 37 -8. 29 -7. 45 -6. 73 -6. 16 P 3 -9. 12 -12. 35 -9. 82 -6. 43 -4. 21 6 结论 1)泥粉的物理性能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 净 浆 的 流 变 性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泥 粉 的 比 表 面 积 大,需 水 性 强,导致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增强,从而对水泥净浆 的流变性 产生 不 利 影 响 .为 最 大 程 度 降 低 泥 粉 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不利影响,泥粉掺量宜控制在 1% 左右 . 2)不同泥粉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 流 变 性 的 影 响 不 同 .泥 粉 颗 粒 间 空 隙 越 大、颗 粒 堆 积 越 紧 密、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不利影响越 小 .故高 岭土型 普 通 黏 土 对 降 低 聚 羧 酸 减 水 剂 水泥净浆流变性的程度小于蒙脱土型膨润土 . 3)加入助剂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复配,可以使水泥净浆流变性有 较大的提升,其中, TPEG 类保坍 型助剂 F1 对水泥净浆流变性的促进作用大于 HPEG 类减水型助剂 F2. 参考文献: [ 1] 王玲 .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C]∥ 中国硅酸盐学会 2013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 .武 汉: 中国硅酸盐学会 . 2013: 9 14. ? [ 2] 缪昌文,冉千平,洪锦祥,等 .聚羧酸系高性能 减 水 剂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J].中 国 材 料 进 展, 2009, 28( 11): 36 ? 45. [ 3] 宋家乐,周智密,李禅禅,等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材料导报, 2014, 28( 24): 280 285. ? [ 4] TOPCUIB, DEMIR A.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me t hy l eneb l ueva l ue so fc onc r e t eagg r ega t ef i ne sands omec onc r e t e pbe r ope r t i e s[ J]. CanadaJ ou r na l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2008, 35( 4): 379 383. DOI: 10. 1139/L07 111. ? p [ 5] ZHANG Dong f ang, JU Ben zh i, ZHANGShu f en, 犲 狋犪 犾. Thes t udyont hed i spe r s i ng me chan i smo fs t a r chsu l f ona t ea s c a r bpo l. awa t e r r educ i ngagen tf o rc emen t[ J]. Cemen tConc r e t eRe s e a r ch, 2007, 70( 4): 187?198. DOI: 10. 1016/ ? j. 2007. 04. 024. [ 6] MOHAMMEED H K,MOHAMEDS Y,AHMED E. Da t aone f f e c to far educ e ro fwa t e randr e t a r de ro fs e t t i ng J]. Da t ai nBr i e f. 2018, 18: 454 462. DOI: 10. 1016/ t imeadmi x t u r e so fc emen tpa s t e sandmo r t a ri nha r deneds t a t[ ?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张亦林,等: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839 d i b. 2018. 03. 050. [ 7] SVENSSON P D,HANSEN S. I n t e r c a l a t i ono fsme c t i t ewi t hl i i de t hy l eneg l c o lr e s o l vedi nt imeandspa c eby qu y ay d i f f r a c t i on[ J].Cl ay sand Cl ay Mi ne r a l s, 2016, 64( 4): 488 502.DOI: 10. 1346/c cmn. 2016. synchr o t r onX?r 0640411. [ 8] SAKAIE, ATARASHID, DAIMON M. I n t e r a c t i onbe twe en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 sandc l aymi ne r a l s[ C]∥ 第六届水泥与 p 混凝土国际会议暨 CANMET/ACI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西安:中国硅酸盐学会 . 2006: 654 655. [ 9] 何正恋 .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性能的机理研究[ 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2015. [ 10] 王林 .粘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13. [ 11] 程勋 .混凝土原材料对聚羧酸减水剂应用性能的影响[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0. [ 1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13] 官梦芹,方云辉,蒋卓君,等 .一种新型聚羧酸保坍 剂 的 合 成 及 性 能 研 究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17( 5): 25 28. DOI: ? i s sn. 1001 702X. 2017. 05. 007. 10. 3969/ j. [ 14] 柯余良 .高和易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开发及其 评 价 方 法 的 建 立[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16( 9): 84 86. DOI: 10. 3969/ ? j. i s sn. 1001 702X. 2016. 09. 024. [ 15] MARTIN C, CLAUDEL,MICHEL M. S t udyo ft heshe a rt h i cken i nge f f e c to f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 sont her he o l og i c a l p behav i ou ro fc emen tpa s t e sc on t a i n i ngo rno tmi ne r a ladd i t i ve s[ J]. Cemen tandConc r e t eRe s e a r ch, 2000( 30): 1477 ? 1483. DOI: 10. 1016/S0008 8846( 00) 00330 6. ? ? [ 16] 李国新,曾志英,陈畅,等 .泥粉对掺高效减水剂水泥浆体流动性的影响及对策 研 究[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3, 32( 7): 1340 1345. DOI: 10. 16552/ 1625. 2013. 07. 003. cnk i. i s sn1001 ? ? j. [ 17] 腾爱国,杨海成,范志宏,等 .泥粉对砂岩机制 砂 MB 值 及 砂 浆 性 能 的 影 响 [ J].水 运 工 程, 2017, 9: 48 52. DOI: 10. ? cnk i. i s sn1002 16233/ 4972. 2017. 09. 010. ? j. [ 1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S].北 京: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2007. [ 19] 亓欣,匡亚莉 .黏土矿物对 煤 泥 表 面 性 质 的 影 响 [ J].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013, 41( 7): 126?128. DOI: 10. 13199/ c s t. j. 2013. 07. 132. i x. 033. q [ 20] ZAGHOUANEB H, BOUTAHALA M. Pr epa r a t i onand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o r tmo r i l l on i t e sapp l i c a t i oni n ?mon gano ads o r t i ono ft he2,4,5 t r i ch l o r opheno lf r omaque ouss o l u t i on[ J]. Advanc edPowde rTe chno l ogy, 2011, 22( 6): ? p 735 740. DOI: 10. 1016/ ap t. 2010. 10. 014. ? j. [ 21] WU Qi ng f eng, LIZhaohu i, HONG Han l i e. Ads o r t i ono ft hequ i no l onean t i b i o t i cna l i d i x i ca c i don t omon tmo r i l l on p i t eandkao l i n i t e[ J]. App l i edCl aySc i enc e, 2013, 74( 4): 66 73. DOI: 10. 1016/ c l ay. 2012. 09. 026. ? j. [ 22] 马保国,杨虎,谭洪波,等 .水泥和黏土矿物对不同减水剂的吸附特性[ J].硅 酸 盐 学 报, 2013, 41( 3): 328 333. DOI: ? i s sn. 0454 10. 7521/ 5648. 2013. 03. 09. ? j. [ 23] 黄周强,毛永琳 .高岭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 J].商品混凝土, 2013( 4): 38 40. ? [ 24] 王智,胡倩文,王应,等 .蒙脱石对聚 羧 酸 减 水 剂 的 层 间 吸 附 特 性 [ J].硅 酸 盐 学 报, 2013, 41( 8): 1100?1104. DOI: 10. 7521/ i s sn. 0454 5648. 2013. 08. 12. ? j. [ 25] 陈常亮,郭丽萍,杜小弟,等 .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 究[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7, 36( 1): 214 218. DOI: 10. 16552/ cnk i. i s sn1001 1625. 2017. 01. 036. ? ? j. [ 26] 李建伟 .聚羧酸减水剂的改性和性能研究[ 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7. [ 27] 巨浩波,吕生华,刘晶晶 .砂石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3, 32( 12): 2538 2543. DOI: ? 10. 16552/ cnk i. i s sn1001 1625. 2013. 12. 019. j. [ 28] 王志林 .含泥量对应用复合型脂肪族减水剂水 泥 净 浆 流 动 性 的 影 响 研 究 [ J].混 凝 土, 2012( 3): 103 107. DOI: 10. ? 3969/ i s sn. 1002 3550. 2012. 03. 031. ? j. [ 29] OUYANG XINp i ng,QIU Xue i n, CHEN Pu, 犲 狋犪 犾. Phy s i c o chem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c a l c i uml i su l f ona t e ?A q gno t en t i a l l e f u lwa t e rr educ e r[ J]. Co l l o i dsandSu r f a c eA Phy s i c o chemi c a landEng i ne e r i ng Aspe c t s, 2006, 282: po yus c o l su r f a. 2005. 12. 020. 489 497. DOI: 10. 1016/ ? j. [ 30] 周明,陈锡芹,温小栋,等 .泥粉下主链长度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J].施工技术, 2018( 10): 122 126.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58 ? 梁挠曲线方程的精确推导 刘海波1,2,刘玉丽3,石祥锋2 ( 1.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华北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1601; 3.华北科技学院 理学院,北京 101601) 摘要: 采用数学工具,在不忽略任何高阶微量的基础上,修改原有近似的挠曲线方程,推导出更精确、更符合 实际的方程式 .通过有限元法验证该方程的可靠性,结 果 表 明:传 统 的 计 算 方 法 误 差 较 大,且 误 差 随 着 梁 的 跨 度、横截面、荷载大小、抗弯刚度变化而变化;文中方法得到的误差较小 . 关键词: 挠曲线;挠度;弯矩;曲率;有限元法 中图分类号: TU31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40 04 ? ? ? 犘狉 犲 犮 犻 狊 犲犇犲 狉 犻 狏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犅犲 犪犿 犇犲 犳 犾 犲 犮 狋 犻 狅狀犈狇狌犪 狋 犻 狅狀 , LIU Ha i bo1 2,LIU Yu l i3,SHIXi ang f eng2 ( 1.Schoo lo fC i v i landEnv i r onmen t a lEng i ne e r i ng,Un i ve r s i t f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Be i i ng,Be i i ng100083,Ch i na; yo j j 2.Ar ch i t e c t ur a lEng i ne e r i ngCo l l ege,Ch i naI ns t i t u t eo f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Be i i ng101601,Ch i na; j 3.Co l l egeo fSc i enc e,No r t hCh i naI ns t i t u t eo f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Be i i ng101601,Ch i na)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Us i ng ma t hema t i c a lt oo l s,wi t hou tneg l e c t i nganyh i r de ri n f i n i t e s ima l s,t heex i s t edapp r ox i gh?o ma t ede f l e c t i one t i oni smod i f i ed,amo r ea c cu r a t eandr e a l i s t i ce t i oni sde r i ved.Ther e l i ab i l i t ft hee qua qua yo t i oni sve r i f i edbyf i n i t ee l emen tme t ho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t r ad i t i ona lc a l cu l a t i one r r o ri sobv i ous, qua t hee r r o rva r i e sf o rd i f f e r en tt hebe amspans,c r o s ss e c t i ons,t heva l ue so ft hel oadandbend i ngs t i f f ne s s,t he e r r o ro fp r e s en t edme t hodi ssma l l. 犓犲 狉 犱 狊: de f l e c t i oncu r ve;de f l e c t i on;bend i ng momen t;cu r va t u r e;f i n i t ee l emen tme t hod 狔狑狅 结构设计最主要的原则是安全性,结构的安全性由 其组 成的各 个 构 件(如 梁、柱)体 现,构 件 的 安 全 主要包括强度和刚度 [1?2].设计者往往会重视强度的设计,而对刚度的关注度不足 .传统的刚度公 式是在 忽略一些因素基础上得到的近似公式,因此,国内学者做 了 一 些 改 进 研 究 .刘 明 超 等 [3]推 导 了 拉 氏 变 换 求解梁的挠曲线方程;李自林 [4]推导了用积分法求变截面梁的挠曲线方程;何斌等 [5]用直接定义 法推导 梁的挠曲线微分方 程 .这 些 新 方 程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提 高 了 计 算 精 度,但 也 存 在 忽 略 一 些 高 阶 微 量 的 情 况 [6?8].基于此,本文在不忽略任何高阶微量的基础上,对梁的挠曲线方程进行精确推导 . 1 梁刚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刚度设计主要考虑挠度和转角两部分 .传统力学教材中给出了受弯构件挠曲线方程式 [9?11],即 /( ″( 狓)=- 犕 ( 狓) 犈犐Z). 犳 收稿日期: 2018 04 18 ? ? 通信作者: 刘海波( 1978 E i l: l hb97@126. c om.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1781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3142014019) ( 1) 第6期 刘海波,等:梁挠曲线方程的精确推导 841 式( 1)中: 狓)为挠曲线方程; 犕( 狓)弯矩; 犈 为弹性模量; 犐Z 为惯性矩 . 犳( 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 [12]为 犈犐Zθ = 犈犐Z犳( 狓) ′= ∫- 犕(狓)d狓+犆. ( 2) 式( 2)中: 犆 为常数项 . θ 为转角, [ ] 在式( 2)的基础上,再积分一次,得挠度方程 13?14 为 犈犐Z犳( 狓)= - 犕(狓)d狓d狓+犆狓 +犇. ( 3) 式( 3)中: 犇 为常数项 . 传统方法在推导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时忽略了 很多 因素 [15?16],这 种 近 似 虽 然 可 以 满 足 工 程 精 度 的 要求 [17?18],但仍有必要对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方程进行研究 . 2 精确推导过程 悬臂梁受弯变形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一矩形截面悬臂梁 犃犅 左端为固定端约束,右端 悬挑;右端受一个垂直向下的荷载 犉 作用;水平向右为 犡 轴正向,垂直向下为犢 轴正向 .为了说明问题, 任取一个形心为 犆 的截面,在 外 荷 载 作 用 下,梁 的 挠 曲 线 如 图 1 虚 线 所 示, 犆 从 原 来 位 置 移 动 到 犆′位 置,截面转过的角度为θ,挠度为 狔. 挠曲线是 狓 的函数,可 以 写 成 狔=犳( 狓).由 几 何 关 系 及 导数定义可知, ′( ′( 狓)=t anθ 或θ=a r c t an犳 狓).又 知 曲 率 犳 1 与抗弯刚度及弯矩 犕 的关系,则有 ρ 1 犕 . = ρ 犈犐Z 式( 4)中: ρ 为曲率半径 . ( 4) 图 1 悬臂梁受弯变形示意图 在非纯弯曲情况下,弯 矩 和 曲 率 随 狓 的 变 化 而 变 化,因 F i 1 Bend i ngde f o rma t i ono fc an t i l e ve rbe am g. 此,弯矩和曲率都是 狓 的函数,式( 4)可以写成一般函数表达式,即 1 犕( 狓) . = ( ) 犈犐Z ρ狓 从几何上考虑,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公式为 ( 5) 1 ″( 狓) 犳 =± 3 . 2 狓) [ ρ( ′( 1+犳 狓)]2 ( 6) 对犳 ′( ″( 狓)=t anθ 左右两次各求一次导,可得 犳 狓)=s e c2θ.将其代入式( 6),并考虑式( 5),有 1 s e c2θ 犕( 狓) . =± 3 =± 狓) 犈犐Z ( ρ( 1+t an2θ)2 ( 7) 因为 1+t an2θ=s e c2θ,故式( 7)可以简化为 1 犕( 狓) . =± s e cθ 犈犐Z ( 8) 犕( 狓) 对 ( ) 即c ′ 狓 =t o sθ=± . 犳 anθ 进行积分,可得 犳( 狓)= t anθd 8)等价于 θ.经过数学变换,式( 犈犐Z ∫ 1 狓)=- 犳( ∫cosθdcosθ. ( 9) 狓)=-l nc osθ+犆. 犳( ( 10) 积分的结果为 () 把 cosθ=±犕 狓 代入式( 10),可得 犈犐Z 犕( 狓) 狓)=-l n± +犆. 犳( 犈犐Z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1)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42 2018 年 式( 11)中:当弯矩 犕 ( 狓)为负值时,正负号取负号;当 犕 ( 狓)为正值时,取正号 . 式( 11)就是精确的挠曲线方程表达 式,结 合 几 何 关 系 和 导 数 定 义 可 以 求 出 转 角,把 狓 位 置 代 入 式 ( 11)就可以求出任意位置的挠度 .式( 11)相对于传统 求转 角和挠 度的 式( 2),( 3)而 言,不 仅 仅 去 掉 了 双 重积分,成功地简化了公式,而且推导过程中没有忽略高阶微量项,故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 3 有限元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方程的可靠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传统公式和文中公式进行对比分析 . 利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 2 所 示 .边 界 条 件 为 模 型 左 侧 完 全 约 束,右 侧 杆 状 结构可看作一个悬臂梁 .为了便于阐述,以期达到较大变形,采用矩形截面钢梁进行对比分析 .悬臂梁的 几何及物理力学参数如下:梁宽犫 为 0. 3m;梁宽 犺 为 0. 6m;弹性模量 犈 为 210GPa;泊松比υ 为 0. 3; 梁长 犔 为6m;计算得到的惯性矩犐Z 为 0. 0054m4 ;右端垂直轴线集中荷载 犉 为1000kN.梁最右端受 到一个垂直梁轴线的集中荷载 . 选择轴对称矩形悬臂梁,为了节省计算资源,采 用 二 维 模 型 进 行 计 算 .程 序 中,对 适 合 梁 的 Be am3 单元进行模拟,并定义了相关实常数,划分网格后加载求解 .梁 变形 后 的 位 移 图,如 图 3 所 示 .关 键 各 节 点运动矢量图,如图 4 所示 .该梁的弯矩图,如图 5 所示 .有限元计算的各节点挠度值,如表 1 所示 . 图 2 悬臂梁有限元模型 图 3 梁变形后位移图 F i 2 F i n i t ee l emen tmode lo fc an t i l e ve rbe am g. F i 3 Di sp l a c emen ta f t e rbe amde f o rma t i on g. 图 4 关键各节点运动矢量图 图 5 梁的弯矩图 F i 4 Mo t i onve c t o rd i ag r amo fkeynode s g. F i 5 Be ambend i ng momen td i ag r am g. 表 1 有限元计算的各节点挠度值 Tab. 1 Ea chnodede f l e c t i onva l uebyf i n i t ee l emen tc a l cu l a t i on 节点号 挠度/m 节点号 挠度/m 1 0 8 2 3 4 -2 0. 66667 0. 67515×10 9 0. 20833 0. 27411 5 -1 0. 26235×10 6 -1 0. 57292×10 7 -1 0. 98765×10 10 11 12 13 0. 34568 0. 42188 0. 50154 0. 58353 0. 14950 由图 3, 4 和表 1 可知:最大挠度发生在节点编号为 2 的位置,最大挠度为 0. 66667m.由图 5 可知: 最大弯矩为 6000kN·m,发生在 1 节点位置,这个结 果和理 论计 算结 果完 全 一 致,足 以 说 明 有 限 元 计 算的可靠性 .采用传统方法,利用式( 3)计算各个节点的挠度,最大误差接近 10% ,且误差随 着 狓 的变化 而变化;而采用文中方法,利用式( 11)计算的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 果非常接 近,最大误 差不 到 3% ,最小 误差不到 1%.为节省篇幅,具体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刘海波,等:梁挠曲线方程的精确推导 843 上述分析以悬臂梁为例,其他形式的梁经文中方法计 算 后,发 现 都 与 悬 臂 梁 呈 现 一 样 的 规 律,且 当 梁的跨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抗弯刚度越小时,传统计算方法的误差越大 . 4 结论 1)经过精确推导,得到了挠曲线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不需要计算二重积分,外形简单,便于计算 . 2)通过有限元方法和室内实验分别验证了传统公式和文中公式的精确度,发 现利用文 中公式 计算 出的结果精确度高,误差较小 . 3)梁在弯曲变形过程中,严格从数学角度上 分 析,轴 向(对 于 梁 来 说 一 般 指 水 平 方 向)也 会 有 一 定 微小的变形,该部分研究将会在后续继续开展 . 参考文献: [ 1] 王文静,衣启青 .带腰绳臂架的挠曲线分析[ J].中 国 工 程 机 械 学 报, 2013, 11( 1): 46 50. DOI: 10. 3969/ i s sn. 1672 ? ? j. 5581. 2013. 01. 009. [ 2] 喻晓今 .挠曲线 复 位 的 微 分 方 程 解 法 求 梁 的 位 移 [ J].华 东 地 质 学 院 学 报, 2003, 26( 3): 271?273. DOI: 10. 3969/ j. i s sn. 1674 3504. 2003. 03. 014. ? [ 3] 刘明超,丁晓燕 .拉 氏 变 换 求 解 梁 的 挠 曲 线 方 程 [ J].力 学 与 实 践, 2012, 34( 2): 78?80. DOI: 10. 6052/1000?0992? 20120219. [ 4] 李自林 .用积分法求变截面梁的挠曲线方程[ 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 3): 69 72. ? [ 5] 何斌,唐静静,范钦珊 .直接定义法推导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J].力学与实践, 2009, 31( 4): 78 79. ? [ 6] 刘巍,张永顺 . GMF 双层膜几何非线性变形模 型 及 实 验 研 究 [ J].大 连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7, 41( 1): 34 38. DOI: 10. ? 1000 8608. 2007. 01. 008. 3321/ i s sn: ? j. [ 7] 刘正兴,孙雁,王国庆 .计算固体力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 8] 朱定国 .基于最 小 二 乘 法 的 LabVIEW 拟 合 桥 梁 挠 曲 线 研 究 [ J].城 市 道 桥 与 防 洪, 2011( 12): 139?142. DOI: 10. 3969/ i s sn. 1009 7716. 2011. 12. 054. ? j. [ 9] 张劲夫 .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挠曲线[ J].力学与实践, 2018, 40( 1): 96 97. ? [ 10] 沈建华,高轩能,周期源 .滑移对薄壁 U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挠 度 的 影 响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0 ( 5): 557 562.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09. 05. 0557. ? ? [ 11] 金泊含,王立彬,王鸿,等 .基于挠度理论的三塔四跨 悬 索 桥 静 力 特 性 分 析 [ J].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6, 40( 3): 143 148.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2006. 2016. 03. 024. ? ? j. [ 12] 吴晓 .静不定梁在热状态下的弯曲[ J].空 间 结 构, 2017, 23( 2): 84 89. DOI: 10. 13849/ i s sn. 1006 6578. 2017. 02. ? ? j. 084. [ 13] TIMMERSR, LENER G. Co l l aps eme chan i smsandl oad de f l e c t i oncu r ve so funs t i f f enedands t i f f enedp l a t eds t r uc ? t u r e sf r omb r i dgede s i J]. Th i n l l edS t r uc t u r e s, 2016, 106: 448 458. DOI: 10. 1016/ tws. 2016. 05. 020. ?Wa ? gn[ j. [ 14] 杨小森,闫维明,陈彦江,等 .基 于 倾 角 仪 的 桥 梁 挠 度 测 试 方 法 研 究 [ J].土 木 工 程 学 报, 2010(增 刊 2): 106?111. tmgcxb. 2010. s 2. 011. DOI: 10. 15951/ j. [ 15] 王帅,田磊,李捷,等 .中小跨径桥梁结构挠度监测技术试验研究[ J].青岛理工 大 学 学 报, 2014, 35( 4): 40 45. DOI: ? i s sn. 1673 10. 3969/ 4602. 2014. 04. 008. ? j. [ 16] 王全凤,刘凤谊,杨勇新,等 .HRB500 级 钢 筋 混 凝 土 简 支 梁 受 弯 试 验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7, 28 ( i s sn. 1000 3): 300 303. DOI: 10. 3969/ 5013. 2007. 03. 020. ? ? j. [ 17] PATELB N, PANDIT D, SRINIVASANS M. As imp l i f i edmomen t cu r va t u r eba s edapp r oa chf o rl a r f l e c t i on ? gede ana l s i so fmi c r o amsus i ngt hec ons i s t en tc oup l es t r e s st he o r J]. Eu r ope anJ ou r na lo f Me chan i c s l i ds, ?be ?A/So y y[ 2017, 66: 45 54. ? [ 18] 张欣禹 .桥梁挠度测试仪检测结果分析[ J].世界桥梁, 2012, 40( 3): 42 45.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44 ? 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犉犲3犗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马翠,刘亚琦,张寒旭,袁鹏飞,何争光 (郑州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 米 Fe3O4 ( Fe3O4/Zr ?B)磁 性 催 化 剂,并 将 其 应 用 于 多 相 类 芬 顿 反应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浓度为 1. 0mg·L-1 ,初始 pH 值为 2,过氧化氢浓 度为 0. 1mmo l·L-1 时,化学需氧量( COD)去除率提高到 68% , 5 日生化需氧量( BOD5 )与化学需氧量( COD) 的比值达到 0. 27.由气相色谱?质谱( GC ?MS)分 析 可 知,催 化 反 应 对 杂 环 化 合 物 和 醚 化 合 物 均 具 有 良 好 的 去 除效果;同时,酚类化合物的比例从 50. 00% 下降到 19. 68% ,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芳香性化程度 .由三维荧 光 光 谱( 3D?EEM)分析可知,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物质在催化降解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 . 关键词: Fe3O4/Zr ?B;老龄垃圾渗滤液;非均相催化剂;类芬顿;共沉淀法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44 07 ? ? ? 犉犲 狀 狋 狅狀 犻 犽犲犘狉 狅 犮 犲 狊 狊狅狀犜狉 犲 犪 狋 犻 狀犵犛 狋 犪犫 犻 犾 犻 狕 犲 犱 ?犔 犗犾 犱犔犪狀犱 犳 犻 犾 犾犔犲 犪 犮犺犪 狋 犲犫狔犖犪狀狅 犮 狅 狉 犪 狋 犲 犱 ?犉犲3犗4 犇犲 犻 犾 犾 犪 狉 犲 犱犅犲狀 狋 狅狀 犻 狋 犲犪 狊犆犪 狋 犪 犾 狊 狋 犣狉 ?犘 狔 MA Cu i,LIU Yaq i,ZHANG Hanxu, YUANPeng f e i,HEZhengguang ( Schoo lo fWa t e rRe s our c e sandEnv i r onmen t,Zheng zhouUn i ve r s i t zhou450001,Ch i na) y,Zheng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nove lmagne t i cc a t a l s tc ompo s edo fnano c o r a t edZrp i l l a r edben t on i t e( Fe3O4/Zr ?Fe3O4 de ?B) y wa ssuc c e s s f u l l r epa r edbyc op r e c i i t a t i onandt heni nve s t i t edi nt heFen t on l i kep r o c e s st r e a t i ngt hes t ab i ? yp p ga COD)i n l i z ed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Ther e s e a r chsugge s t st ha tt her emova le f f i c i encyo fchemi c a loxygendemand ( c r e a s edt o68% andBOD5/COD wa s0. 27wi t ht hec a t a l s tdo s ageo f1. 0mg·L-1 ,i n i t i a lpHva l ueo f2and y r ox i dec onc en t r a t i ono f0. 1mg·L-1 .Ac c o r d i ngt oga schr oma t og r aphy s sspe c t r ome t e r( GC ?ma ?MS),Fen pe t on l i ker e a c t i onwi t hFe3O4/Zr t on i t ehadanexc e l l en tr emova lpe r f o rmanc ef o ra lmo s ta l lt hehe t e r o cy c l i c ? ?Ben c ompoundsandt hee t he rc ompounds.Me anwh i l e,t hep r o r a t i ono ft hepheno l i cc ompoundsde c r e a s edg r e a t l y l l us t r a t i ngl owe r i ngt hea r oma t i c i t f f i c i en t l l uo r e s c enc espe c t r ao ft hr e e f r om50. 00% t o19. 68% ,i ye y.Thef d imens i ona l exc i t a t i onemi s s i onma t r i xf l uo r e s c enc espe c t r o s c opy ( 3D?EEM)i nd i c a t edt ha tt hef l uo r e s c enc ei n ? t ens i t c r e a s edd r ama t i c a l l heUVhumi c l i keandf u l v i c l i kesubs t anc e swe r er emovede f f e c t i ve l r ? ? yde yandt ydu i ngt hec a t a l t i cdeg r ada t i on. y 收稿日期: 2018 05 24 ? ? 通信作者: 何争光( 1963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 处 理 高 级 氧 化 技 术,以 及 新 技 术、新 工 艺 和新材料的开发的研究 . E i l: he zhengguang163@163. c om. ?ma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三五水专项( 2017ZX07602 001 002) ? ? 第6期 马翠,等: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Fe3O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845 犓犲 狉 犱 狊: Fe3O4/Zr l d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he t e r ogene ousc a t a l s t;Fen t on l i ke;c op r e c i i t a t i on ?B;o ? y p 狔狑狅 均相芬顿和类芬顿方法均能有效降解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但是二者均存在一些缺点,如出水中含 有大量的铁离子,造成色度增加、产泥量增大、催化 剂 无 法 回 收 与 利 用 等 问 题 [1?2],而 多 相 类 芬 顿 反 应 能 够克服上述缺点 .目前,用磁性 Fe3O4 纳米颗粒作为催化 剂的非 均相 Fen t on 方法 已经广 泛 地 应 用 于 废 水处理之中 [3].磁性纳米 Fe3O4 不仅能吸 附 和 催 化 降 解 污 染 物,而 且 在 外 加 磁 场 的 作 用 下 可 以 分 离 回 收 [4],因而在环境工程中,被广泛应 用 于 处 理 难 降 解 有 机 物 [5?10].但 是,由 于 纳 米 Fe3O4 的 团 聚 作 用,导 致其有效比表面积大大减少,进一步使其反应活性 也降低 .因此,如何解 决纳米 Fe3O4 的团 聚 问 题 是 目 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膨润土由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 而具有 极强的 吸 附 性、交 换 性 和 高 比 表 面 积 [11?12],因 此,适合作为纳米 Fe3O4 的载体材料 . Zr4+ 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水解作用进入膨润土层间,形成较大 的表面积和孔隙体积 .但目前仍缺乏有关使用锆柱撑膨 润土负 载 Fe3O4 纳米颗 粒处理实 际渗滤 液 的 相 关研究,而 老 龄 垃圾 渗 滤液因成分复杂、重 金 属含 量较 高 [13]、难 降解 物质浓度 高 [14]、 5 日 生化 需 氧 量 与 [ ] [ ] 化学需氧量的比值( BOD5/COD)极低(<0. 01)、可生 化性差 15 及具有 生 物 毒 害 性 16 ,是 常 规 生 物 工 艺 难处理的废水之一 [17].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 纳 米 Fe3O4 负 载 锆 柱 撑 膨 润 土 催 化 降 解 老 龄 垃 圾 渗 滤 液 的降解效率 .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原料 七水合硫酸亚铁( FeSO4 ·7H2O)、氢 氧 化 钠( NaOH)、硝 酸 钠 ( NaNO3 )、无 水 乙 醇、八 水 合 氧 氯 化 锆( ZrOCl2 ·8H2O),以上实验原料均为分析纯( AR). 1. 2 锆柱撑膨润土的制备 在 阳离子交换过程中,将 Zr4+ 柱撑到自然膨润土里以制备锆柱撑膨润土 [18].取5. 0gZr ?B 加到1L 的蒸馏瓶中,再在蒸馏瓶中加入 750mL 蒸馏水,搅拌;用 N2 气流吹脱 20mi n,以去除蒸馏瓶中的空气, 再将蒸馏瓶置于 90 ℃ 的 水 浴 装 置 中,接 着 取 27. 801g 的 FeSO4 ·7H2O 加 入 到 蒸 馏 瓶 中 .取 8. 0g 0g NaNO3 溶于 250mL 的蒸馏水中,用蠕动泵缓慢( 15mL·mi n-1)将二者混合溶液加入 NaOH 和 8. 到蒸馏瓶中,同时用超声波搅拌;蒸馏瓶水浴加热 1h 后,冷却到室温,在整 个过 程中始 终保持通 入 N2 . 蒸馏瓶中的沉积物用磁铁吸附分离,并在超声波的处理下,用去离 子水 和 乙 醇 反 复 交 替 冲 洗 5 遍 .将 制 备好的 Fe3O4/Zr ?B 在 60 ℃ 的真空烘箱中干燥 12h. 1. 3 样品的表征 采用 D8Advanc e i nc iDe s i r公司)进行 X 射 ?X 型射线衍射仪和 Dav ?X 型射线衍射仪(德国 Bruke gn 线衍射( XRD)测试( Cu 靶, 犓α , 1541nm, 犝 =40kV, 犐=30mA).采用 NovaNanoSEM 型场发射 λ=0. 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 FEI公司)观察样品形貌 . 1. 4 垃圾渗滤液的非均相催化实验 实验垃圾渗滤液取自河南省郑州市某填埋时间超过 10a的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的特性有: pH 值为 7. 9~8. 2; COD 值为 1582~1679 mg·L-1 ; BOD5 值 为 40~75 mg·L-1 ; NH3?N 质量 浓度为 702~ 785mg·L-1 ; NO3?N 质 量 浓 度 为 232~268 mg·L-1 ; NO2?N 质 量 浓 度 为 2. 5~8. 2 mg·L-1 ;总 氮 ( TN)质量浓度为 802~1099mg·L-1 . 催化反应采取序批式实验,在室温( 25±1)℃ 下,取 6 个 250mL 烧瓶,分别编号为 1~6.具 体有如 下 3 个操作步骤 . 1)在 6 个烧瓶中分别加入 1mo l·L-1 的 H2SO4 ,并将 100mL 渗滤液的 pH 值调节至 3. 2)加入一定量( 0, 0. 25, 0. 50, 0. 75, 1. 00, 2. 00mg·L-1)的固体催化剂,以及加入过量的 H2O2 启 动降解反应,反应时间为 4h,确定最佳催化剂投加量 .在 最经 济催化剂投加 量的条 件下,按 照上 述实验 步骤,分别将 100mL 渗滤液的 pH 值调至不同水平( 2, 4, 5, 7, 8, 9),考察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3)在催化剂 和 pH 值 最 佳 的 条 件 下,加 入 不 同 浓 度 的 H2O2 ( 0. 025, 0. 050, 0. 100, 0. 150, 0. 20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46 2018 年 mmo l·L-1),考察其对渗滤液化学需氧量( COD)及可生化性的影响 . 传统芬顿实验条件与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一致 . 2 结果与讨论 2. 1 犡犚犇 表征分析 样品的 XRD 谱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曲 线 a, b, c, d 分别 代表膨 润土( Ben t), Zr ?B,纳 米 Fe3O4 , Fe3O4/Zr ?B.由图 1 可 知:曲 线 a 中,膨 润 土 的 犱001 特 征 峰出现在 2 5 °处,根据布拉格公 式得 出自然 膨 润 土 θ=7. 的层间距为 1. 58nm;曲线 b 中,锆柱撑膨润土的 犱001 特 征峰出现在 2 8 °处,经 过 柱 撑 之 后,层 间 距 增 大 为 θ=6. 1. 88nm;曲线 c, d 中,纯 Fe3O4 的 8 个特征峰分别出现 在2 5 °, 30. 7 °, 35. 6 °, 37. 8 °, 43. 6 °, 53. 8 °, 58. 7 ° θ 为 18. 和 62. 6 °时,与晶面衍射( JCPDSNo. 3 863)的 Fe3O4 标 ? 准谱峰吻 合,说 明 制 备 的 纳 米 Fe3O4 颗 粒 结 晶 形 态 良 好;曲线 d 中, Fe3O4/Zr ?B 的 XRD 谱 图 为 锆 柱 撑 膨 润 土和 Fe3O4 的相互 叠 加,并 没 有 出 现 新 的 衍 射 峰,表 明 膨润土结合的铁是以 Fe3O4 的形式存 在,没 有生 成其 他 物质,计算得到的 Fe3O4/Zr 71mm.这 可 ?B 层间距为 1. 图 1 样品的 XRD 谱图 F i 1 XRDspe c t r ao fs amp l e s g. 能是因为部分 Fe进入膨润土层间,使 Fe3O4/Zr ?B 的层间距较锆柱撑膨润土略有降低 . 2. 2 犛犈犕 表征分析 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图,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a)可知:自然状态下的 膨润土呈 现出明 显的 层状结构,表面没有显著的孔隙结构,光滑平整 .由图 2( b)可知:经过锆柱撑 后,膨 润土表面 变得粗 糙且 ( a)Ben t(膨润土) ( b)Zr ?B ( c)纳米 Fe3O4 ( d)Fe3O4/Zr ?B 图 2 样品的 SEM 照片 F i 2 SEM pho t og r aphso fs amp l e s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马翠,等: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Fe3O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847 多孔,但仍具有一定的层状结构 .实验制备的纯纳米 Fe3O4 大 部分呈 现为球状,并且 出现严 重 的 团 聚 现 象,但使用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 米 Fe3O4 之 后(图 2( d)), Fe3O4 颗 粒 较 均 匀 地 负 载 在 锆 柱 撑 膨 润 土 表 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 .由图 2( c),( d)可 知:纯 Fe3O4 颗 粒 粒 径 与 Fe3O4/Zr ?B 中 的 Fe3O4 颗 粒粒径相差不大,均为 30nm 左右 . 2. 3 催化剂质量浓度对 犆犗犇 去除率的影响 催化剂质量浓度( ρ)对其可生化性及 COD 去 除 率( η)的 影 响,如 图 3 所 示 .由 图 3 可 知:当 Fe3O4/ Zr 25mg·L-1 增加到 2. 00mg·L-1 时, COD 去除率从 38. 2% 增加到 52. 7%. ?B 催化剂质量浓度从 0. -1 -1 实际上,当 Fe3O4/Zr 25mg·L 增加到 1. 00mg·L 时, COD 去除率从 38. 2% 增加 ?B 质量浓度从 0. 到 52. 7%.此外,加入氧化剂 H2O2 时,催化剂 质量浓度 越高就可以 为 H2O2 提 供 越 多 的 金 属 活 性 位 点;但 是, 当 Fe3O4/Zr 00 mg·L-1 增 加 到 2. 00 ?B 质量浓 度 从 1. COD 的去除率没有变化 . mg·L-1 时, 由图 3 还可 知:经 过 处 理 的 出 水 (即 无 催 化 剂 添 加 时)的可生化性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均 有 所 提 高,随 着 催 化 剂 质量浓度的增加, BOD5/COD 比 值 也 随 之 提 高 .当 催 化 剂投加量为1. 00mg·L-1 时, BOD5/COD 比值最大 .综 合 COD 的去除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催化 剂的最 经济投 加量为 1. 00mg·L-1 . 2. 4 初始 狆犎 值对 犆犗犇 去除率的影响 图 3 催化剂质量浓度对其可生化性 初始 pH 值对 可 生 化 性 及 COD 去 除 率 的 影 响,如 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当垃圾渗滤液初始 pH 值为 2. 0 和 COD 去除率的影响 F i 3 Ef f e c to fc a t a l s tl oad i ngon g. y b i odeg r adab i l i t r ovemen tandCODr emova l yimp 时, COD 去 除 率 达 到 最 高;随 着 pH 值 的 升 高, COD 去 除率随之降低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 pH 值(如 pH=2)时,处 于酸 性 环 境 中,促 进 H2O2 分 解 成 ·OH,随 着·OH 生成速率的增加,提高了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相反,在较高的 pH 值(如 pH=9)时,处 于碱性 环境中,抑制 H2O2 分解产生·OH,减缓·OH 的生 成 速 率 .同 时,较 高 的 pH 值 (如 pH=9)有 利 于 碳 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存在,因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会消除 羟基自 由基 [19];而 较低的 pH 值 时, BOD5/COD 值将略高 .这可能是在酸性环境中,产生更多的 ·OH 降 解 渗 滤 液 中 的 有 机 物,导 致 有 机 物 的 种 类 发 生 改变,·OH 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最终氧化成 CO2 和 H2O. 2. 5 犎2犗2 浓度对 犆犗犇 去除率的影响 H2O2 浓度( 犮)对其可生化性,以及 COD 去除率的影 响,如 图 5 所 示 .由 图 5 可 知:当 H2O2 浓 度 从 0. 025mmo l·L-1 增加到 0. 100 mmo l·L-1 时, COD 去除率 从 32. 0% 增 加到 68. 5%.H2O2 浓 度 高 于 0. 100mmo l·L-1 时, COD 去除率反而降低,分析其原因是 当 H2O2 浓 度过 量 时,会 产 生 过 氧 化 氢 自 由 图 4 初始 pH 值对其可生化性及 COD 去除率的影响 图 5 H2O2 浓度对其可生化性及 COD 去除率的影响 F i 4 Ef f e c to fi n i t i a lpHonb i odeg r adab i l i t g. y F i 5 Ef f e c to fH2O2 c onc en t r a t i ononb i odeg r adab i l i t g. y imp r ovemen tandCODr emova l imp r ovemen tandCODr emova l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48 2018 年 基· HO2 ,由于·HO2 的活性比·OH 活性低,所 以, COD 去 除 率 降 低 .因 此,在 一 定 的 浓 度 范 围 内,随 着 H2O2 浓度的增加, COD 去除率也随之增加 . 当 H2O2 溶度升高时, BOD5/COD 值也随之提升,即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提高 .例如,当 H2O2 浓度从 0. 025mmo l·L-1 增加到 0. 100mmo l·L-1 时, BOD5/COD 值 从 0. 08 上 升 到 0. 27.该 现 象 可 以 通 过 [ ] Lu 等 20 提出的 Fen t on 降解有机物三阶段 理 论 来 解 释 .第 一 阶 段,改 变 有 机 物 的 结 构 性 质 以 提 升 废 水 的可生化性;第二阶段,部分降解以减少毒性;第三阶段,彻底把有机物 氧化分 解成 为 H2O 和 CO2 等其 他无机物 .因此,提高 H2O2 浓度,有利于改善渗滤 液 的 可 生 化 性 .在 0. 025~0. 100 mmo l·L-1 的 浓 度 范围内,可生化性一直提升 .但是,当 H2O2 溶度高于 0. 100 mmo l·L-1 时,并 没 有 提 高 COD 的 去 除 效 率和改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因此,可选择浓度为 0. 100mmo l·L-1 的 H2O2 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 3 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变化 3. 1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 实验所用的垃圾渗滤液中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如表 1 所 示 .由 表 1 可 知:原 始 垃 圾 渗 滤 液 中 含 有 一 系列有机化合物 .为便于分析,将这 些 检 测 到 的 有 机 化 合 物 分 为 杂 环 化 合 物、酚 类 化 合 物、硅 氧 烷 化 合 物、醚类化合物、烷烃类、烷烃衍生物、脂类、羧酸类和烯烃类等 9 类 . 表 1 实验所用的垃圾渗滤液中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及所占比例 Tab. 1 Type sandp r opo r t i onso fo r i cc ompoundsc on t a i nedi nt he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us edi nt heexpe r imen t gan 有机化合物 原始值 最终值 类型 比例/% 类型 比例/% 杂环化合物 4 28. 60 0 0 硅氧烷化合物 2 14. 28 2 烷烃类 0 0 5 原始值 有机化合物 最终值 类型 比例/% 类型 比例/% 酚类化合物 7 50. 00 5 19. 68 18. 35 醚类化合物 1 7. 14 0 0 26. 27 烷烃衍生物 0 0 2 3. 50 羧酸类 0 0 2 22. 74 脂类 0 0 5 6. 18 烯烃类 0 0 1 2. 67 由表 1 还可知:类芬顿反应对于垃圾渗滤液中的杂环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性能; 此外,反应前后酚类化合物的比例从 50. 00% 下降到 19. 68% ,说 明 类 芬 顿 反 应 对 酚 类 化 合 物 有 较 高 的 去除率 .在类芬顿反应后,检测到一些新的有机物,如烷烃类、烷烃衍生物、脂类、羧酸类、烯烃类等,这进 一步表明,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OH 的 攻 击 后,转 化 为 一 些 结 构 简 单 的 有 机 化 合 物 .这 也 证实 Fe3O4/Zr t在催化氧化过 程 中 可 以 快 速 催 化 H2O2 生 成 · OH,从 而 使 垃 圾 渗 滤 液 中 的 大 分 ?Ben 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结构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后续进一步处理 . 3. 2 3犇?犈犈犕 荧光光谱分析 三维荧光 光谱( 3D?EEM)可 以用来 追踪 垃 圾渗滤 液中有 机化合物的 化学变化 过程 .所 测得 的三维 荧光光谱( 3D?EEM)可分为 5 个主要区域,分 别 是 芳 香 族 蛋 白 质 Ⅰ (Ⅰ )、芳 香 族 蛋 白 质 Ⅱ (Ⅱ )、富 里 酸 类(Ⅲ )、腐殖酸类(Ⅳ )和可溶性微生物副 产 物(Ⅴ )[21].样 品 的 3D?EEM 荧 光 光 谱 图,如 图 6 所 示 .图 6 ( a)未经处理 ( b)经催化反应处理 图 6 3D?EEM 荧光光谱 F i 6 3D?EEMf l uo r e s c enc espe c t r a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马翠,等: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Fe3O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849 中: 犈x 为激发波长; 犈m 为发射波长 . 由图 6( a)可知: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垃圾渗滤液样品中的 3D?EEM 荧光 光谱可 以清 楚地辨 别出 2 个峰 .峰 1 在 犈x/犈m =250nm/450nm 处,为富里酸类( FA)物质;峰 2 在 犈x/犈m =270nm/415nm 处, 为腐殖酸类(HA)物质 .由图 6( a)还可知:富里酸类、腐殖酸类 物质的荧 光强度比芳 香族 蛋 白质 Ⅰ 的荧 光强度强一些,这 表 明 腐 殖 酸 物 质、富 里 酸 物 质 是 原 始 垃圾渗滤液 中 天 然 溶 解 的 有 机 物 ( DOM)的 主 要 组 分 . 由图 6( b)可知:峰 3 在 犈x/犈m =320nm/380nm 处,为 腐殖酸类化合物,该物质可能由不可降 解 的腐殖 酸 积 累 产生 .图 6( a)主 要 吸 收 峰 1, 2 在 Fe3O4/Zr ?B 催 化 反 应 结束后消失,表明富里酸类物质和 腐殖 酸 类物质 被 有 效 去除 . 3. 3 传统均相芬顿与多相类芬顿的对比分析 传统铁盐 FeSO4 ·7H2O 和 Fe3O4/Zr t对老龄 ?Ben 垃圾渗 滤 液 的 处 理 效 果,如 图 7 所 示 .由 图 7 可 知:以 图 7 传统均相芬顿与多相类芬顿 FeSO4 ·7H2O 为 铁 盐 的 芬 顿 反 应 对 COD 的 去 除 率 仅 为 28. 0% 左右,远低 于 以 Fe3O4/Zr ?B 为 催 化 剂 的 类 芬 对其可生化性及 COD 去除率的影响 F i 7 Ef f e c to fhomogene ousFen t on g. 顿反应的处理效果( 68. 0% 左右),可生化 性提高 也 明 显 低于类芬顿反应处理后的值 . andFen t on l i keonb i odeg r adab i l i t ? y imp r ovemen tandCODr emova l 由此可见,多相类芬顿对 COD 的去除率和可生化性的 提高均 优于传 统均 相芬顿 反 应,这 主 要 是 由 类芬顿反应的机理决定的 . Fe3O4/Zr ?B 固体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为 Ⅱ Ⅱ ≡ Fe + H2O2 → ≡ Fe (H2O2), - Ⅱ Ⅲ ≡ Fe (H2O2)→ ≡ Fe + OH +·OH, Ⅲ Ⅲ ≡ Fe + H2O2 → ≡ Fe (H2O2), + Ⅲ Ⅱ ≡ Fe (H2O2)→ ≡ Fe + H +·OOH, ≡ Fe +·OOH →≡ Fe + O2 + H , ·OH +Zr?B (有机物)→ Zr?B+ 中间产物 → CO2 + H2O, Ⅲ Ⅱ + ·OH + (有机物)→ 中间产物 → CO2 + H2O. Fe3O4/Zr ?B 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其表面能与 H2O2 和有机物相结合,二价 Fe 催化 H2O2 可产 生·OH,而·OH 在表面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 CO2 和 H2O. 4 结束语 Fe3O4/Zr t on 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一种高效 非均相催 化剂 .在类 Fen t on 反应 ?B 可以作为类 Fen -1 -1 中,当初始 pH 值为 2, Fe3O4/Zr 0mg·L ,H2O2 浓 度为 0. 100 mmo l·L 时, COD ?B 质量浓度为 1. 的去除效率达到 68. 0% , BOD5/COD 比值 从 0. 036 增 加 到 0. 270.经 催 化 反 应 处 理 后,难 处 理 的、结 构 复杂的、分子量大的有机物被转变成易处理的、结构简单的、分子量小的有机物,特别是对不可被生物降 解的有机物,如富里酸类化合物,其去除效果明显 . 参考文献: [ 1] FERNANDEZJ, BANDARAJ, LOPEZA, 犲 狋犪 犾. Pho t oa s s i s t edFen t ondeg r ada t i ono fnonb i odeg r adab l ea z odye ( o r nFe f r e es o l u t i onsmed i a t edbyc a t i ont r ans f e rmemb r ane s[ J]. Langmu i r, 1999, 15( 1): 185 192. DOI: 10. ange Ⅱ )i ? ? 1021/ l a 980382a . [ /goe 2] ANDREOZZIR, D′APUZZO A,MAROTTA R. Ox i da t i ono fa r oma t i csubs t r a t e si nwa t e r t h i t es l u r r ans ybyme o fhyd r ogenpe r ox i de[ J].Wa t e rRe s e a r ch, 2002, 36( 19): 4691 4698. DOI: 10. 1016/S0043 1354( 02) 00204 . ? ? ?X [ 3] LIU Zhanmeng,LIXi an,RAO Zh iwe i, 犲 狋犪 犾.Tr e a tmen to f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b i o chemi c a le f f l uen tus i ngt henano? Fe3O4/Na2S2O8 sy s t em:Ox i da t i onpe r f o rmanc e,wa s t ewa t e rspe c t r a lana l s i s,anda c t i va t o r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 J]. y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50 2018 年 J ou r na lo fEnv i r onmen t a lManagemen t, 2018, 208: 159 168. DOI: 10. 1016/ envman. 2017. 12. 023 . ? j. j [ 4] 邓景衡,文湘华,李佳喜 .碳纳米管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多相类芬顿降解亚甲基蓝[ J].环 境 科 学 学 报, 2014, 34( 6): 1436 1442. DOI: 10. 13671/ h kxxb. 2014. 0514 . ? j. j [ /Fe3O4 magne 5] QUJ i any i ng, DONG Yi ng,WANG Yong, 犲 狋犪 犾. Anove lnano f i lms ens o rba s edonpo l a l i z a r i nr ed) t ?( y i cnanopa r t i c l e s l t iwa l l edc a r bonnano t ube sc 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f o rde t e rmi na t i ono fn i t r i t e[ J]. J ou r na lo fNano ?mu 2016, 16( 3): 2731 2736. DOI: 10. 1166/ nn. 2016. 10763 . s c i enc eandNano t e chno l ogy, ? j [ 6] J IANGSheng t ao, ZHUJ i an zhong, DING Yi ng, 犲 狋犪 犾. Deg r ada t i one f f e c tandme chan i smo fd i n i t r o t o l uenewa s t ewa t e r by magne t i cnano t on? l i ke[ J].Oz oneSc iEng, 2016, 38( 3): 225?232.DOI: 10. 1080/01919512. ?Fe3O4/H2O2 Fen 2015. 1115716 . [ 7] AHMADIM, RAHMANIH, TAKDASTAN A, 犲 狋犪 犾. Anove lc a t a l t i cp r o c e s sf o rdeg r ada t i ono fb i spheno laf r om y r i s t i ce f f e c to fnano J]. Pr o c e s sSa f e t i r onmen t a l aque ouss o l u t i ons:Asyne ?Fe3O4 @Al ?FeonO3/H2O2 [ g g yandEnv Pr o t e c t i on, ep. 2016. 09. 008 . 2016, 104: 413 421. DOI: 10. 1016/ ? j. ps [ 8] ZAHRA Z,ARSHAD M, RAFIQUE R, 犲 狋犪 犾.Me t a l l i cnanopa r t i c l e( TiO2 andFe3O4 )app l i c a t i on mod i f i e sr h i z o sphe r epho spho r usava i l ab i l i t t akebyl a c t uc as a t i va[ J]. J ou r na lo fAg r i cu l t u r a landFoodChemi s t r 2015, 63 yandup y, ( 31): 6876 6882. DOI: 10. 1021/a c s. a f c. 5b01611 . ? j [ 9] LIWe i IRINIA.Ef f e c to fpHandH2O2 do s ageonc a t e cho lox i da t i oni nnano a t a l z i ng ?Fe3O4c guang,WANG Yong, y t onandi den t i f i c a t i ono fr e a c t i veoxygenspe c i e s[ J]. Chem EngJ, 2014, 244( 2): 1?8. DOI: 10. 1016/ c e UV?Fen j. j. 2014. 01. 011 . [ 10] 邱会东,秦正山,王侨,等 .磁性纳米 颗 粒 去 除 饮 用 水 中 铬 和 镉 离 子 性 能 的 初 步 研 究 [ J].应 用 化 工, 2018, 47( 5): 933 936. DOI: 10. 16581/ cnk i. i s sn1671 3206. 20180330. 060. ? ? j. [ 11] 于瑞莲,胡恭任 .焙烧改性膨润土处 理 垃 圾 渗 滤 液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4, 25( 4): 423?425. DOI: i s sn. 1000 10. 3969/ 5013. 2004. 04. 020 . ? j. [ i l l a r edben t on 12] CHENJ i anx i n, ZHU L i zhong .Ca t a l t i cdeg r ada t i ono fo r angeⅡ by UV?Fen t onwi t hhyd r oxy l ?Fe ?p y i t ei nwa t e r[ J]. Chemo sphe r e, 2006, 65( 7): 1249 1255. DOI: 10. 1016/ chemo sphe r e. 2006. 04. 016 . ? j. [ 13] YUAN Qi uyan, J IA Hu i un, POVEDA M. S t udyont hee f f e c to f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onnu t r i en tr emova lf r om mun i c i j e s. 2015. 10. 023. J]. J ou r na lo f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 s, 2016, 43( 5): 153 158. DOI: 10. 1016/ lwa s t ewa t e r[ ? j. j pa [ 14] BUTT T E, GOUDA H M, BALOCH MI, 犲 狋犪 犾. 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wo fba s e l i nes t udyf o rr i skana l s i s:Thel and f i l l y J]. Env i r onmen tI n t e r na t i ona l, 2014, 63( 3): 149 162. DOI: 10. 1016/ l e a cha t ec a s e[ env i n t. 2013. 09. 015 . ? j. [ 15] 唐 .浅谈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进 展[ J].化 学 工 程 与 装 备, 2018( 5): 310 312. DOI: 10. 19566/ cnk i. cn35 ? ? j. 1285/ t 2018. 05. 112 . q. [ 16] 仇爱锋,赵远,诸寅,等 .电化学组合工艺削减垃圾渗滤液毒性的综合评价[ 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 17( 6): 2301 ? i s sn. 1009 2305. DOI: 10. 13637/ 6094. 2017. 06. 049 . ? j. [ 17] LIZhang, XU Ke chen, PENG Yong zhen. Compo s i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t r ans f o rma t i onme chan i smo fr e f r a c t o r y d i s s o l vedo r i cma t t e rf r omanANAMMOXr e a c t o rf edwi t hma t u r el and f i l ll e a cha t e[ J]. B i o r e s ou r c eTe chno l o gan 2017, 250: 413 421. DOI: 10. 1016/ b i o r t e ch. 2017. 11. 007. ? j. gy, [ i l l a r ed mon tmo r i l l on i t esuppo r t edc oba l tnanopa r t i c l e s 18] AHMAD N,HUSSAIN ST,MUHAMMAD B, 犲 狋犪 犾. Zr ?p f o rF i s che r ops chsyn t he s i s[ J]. Pr og r e s si nNa t u r a lSc i enc e:Ma t e r i a l sI n t e r na t i ona l, 2013, 23( 4): 374 381. DOI: ?Tr ? 10. 1016/ c. 2013. 06. 010 . j. pns [ 19] LIWenb i ng,WANG Dong,WANG Guanghua, 犲 狋犪 犾.He t e r ogene ousFen t ondeg r ada t i ono fo r ange Ⅱ byimmob i l i z a t i ono fFe3O4 nanopa r t i c l e son t oAl i l l a r edben t on i t e[ J]. Ko r e anJ ou r na l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 2016, 33 ?Fep ( 5): 1557 1564. ? [ 20] LU L i chun, PETERSJ, LYMAN M D, 犲 狋犪 犾. I nv i t r odeg r ada t i ono fpo r ouspo l 犔? l a c t i ca c i d)f oams[ J]. B i oma y( 2000, 21( 15): 1595 1605. DOI: 10. 1016/S0142 9612( 00) 00048 . t e r i a l s, ? ? ?X [ 21] CHEN Wen,WESTERHOFFP, LEENHEERJA, 犲 狋犪 犾. F l uo r e s c enc eexc i t a t i on emi s s i onma t r i xr eg i ona li n t eg r a ? t i ont oquan t i f c t r af o rd i s s o l vedo r i cma t t e r[ J]. Env i r onSc iTe chno l, 2003, 37( 24): 5701?5710. DOI: 10. yspe gan s 034354c . 1021/e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39 No. 6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7029 ? 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 及磷吸附效果 敖涵婷,曹威,阚晋,邓彩军,魏琳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氧氯化锆浸渍?限氧热 解 法 制 备 一 种 新 型 的 载 锆 生 物 炭 阴 离 子 吸 附 剂 .采 用 场发射扫描电镜( FE FT? IR)、 X 射 线 光 电 子 能 谱( XPS)和 比 表 面 积 测 定 ( BET? ?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N2 )等手段,对空白生物炭( BC)及载锆生物炭( Zr ?BC)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热解后 的 生 物 炭表面形貌粗糙,均发育有裂纹和蜂窝状大孔结构;与 BC 相比, Zr ?BC 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有降低,且表面 元素含 C 量大幅降低,含 O 量显著增加, Zr质量分数达到 15. 7% ; Zr ?BC 表 面 主 要 官 能 团 有 羟 基(-OH)、羧 基(-COOH)、锆羟基氧化物等,构成 吸 附 性 能 的 结 构 基 础;当 pH 值 为 2 时, Zr ?BC 对 磷 酸 盐 吸 附 效 果 最 显 著,符合 Fr eund l i ch 等 温 吸 附 线 模 型 .通 过 多 种 阴 离 子 混 合 吸 附 测 试 发 现, Zr ?BC 对 水 中 磷 酸 盐 有 较 高 吸 附 量,且选择性较高 .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炭;锆氧化物;结构表征;磷酸盐吸附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51 08 ? ? ? 犛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犪 犾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犘犺狅 狊 狉 狌 狊犃犱 狊 狅 狉 狋 犻 狅狀狅 犳 狆犺狅 狆 犲 犱犆狅 狉 狀犛 狋 犪 犾 犽犅 犻 狅 犮犺犪 狉 犣 犻 狉 犮 狅狀 犻 狌犿?犔狅犪犱 AO Han t i ng,CAO We i,KANJ i n,DENGCa i un,WEIL i n j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nove lan i onads o r ben t,z i r c on i um? imp r egna t edb i o cha r( Zr sp r epa r edf r omc o r ns t a l k ?BC),wa byus i ngz i r c on i um oxy ch l o r i deimp r egna t i on l imi t edoxygenpy r o l s i sme t hod.F i e l demi s s i ons c ann i nge l e c ? y FE r i e rt r ans f o rmi n f r a r edspe c t r o s c opy ( FT? IR),X? r aypho t oe l e c t r onspe c t r o s t r onmi c r o s c opy ( ?SEM),Fou XPS),andBET?N2 spe c i f i csu r f a c e we r eemp l oyedt ocha r a c t e r i z et hesu r f a c e mo r l ogy,e l emen t c opy ( pho c ompo s i t i onands t r uc t u r eo ft hez i r c on i um? imp r egna t edb i o cha r( Zr heb l ankb i o cha r( BC).Ther e ?BC)andt su l t sshowedt ha tZr oughsu r f a c ewi t hp l en t fc r a cksandma c r opo r es t r uc t u r e,andi t sspe c i f i csu r ?BChadr yo f a c ea r e aand med i um po r es i z ewe r ebo t hde c r e a s edi nc on t r a s tt oBC.Mo r e ove r,Zr r f a c ec on t a i ned ?BCsu muchmo r eOandl e s sCe l emen tt hant ha to fBC,andZrc on t en tr e a ched15. 7%.Ma o rsu r f a c ef unc t i ona l j r oupso fZr nc l udedhyd r oxy l(-OH),c a r boxy l(-COOH),andpa r t i cu l a r l i r c on i umoxyhyd r ox i de, ?BCi g yz unde r l i ngt hes t r uc t u r a lba s i sf o ran i onads o r t i on.Theads o r t i ono fpho spha t ebyZr sh i l ?BCwa y p p gh ydepend en tonpHva l ue,andt heop t imumpHva l uewa s2.Thee i l i b r i umi s o t he rmda t ao fpho spha t eonZr r e ?BCwe qu t we l lf i t t edt ot heFr eund l i chi s o t he rm mode l s.Ads o r t i onexpe r imen t swi t hmi xedan i onss o l u t i onshowedt ha p 收稿日期: 2018 07 19 ? ? 通信作者: 曹威( 1984 E i l: we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低成本高效水处理吸附剂的研制与应用的研究 . ?ma i c ao@hqu.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4082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6J 01193,2015J 01015) 85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Zr i rads o r t i onc apa c i t o rpho spha t eandexh i b i t edh i e l e c t i v i t ?BChadah ghe p yf ghs y. spha t eads o r t i on 犓犲 狉 犱 狊: c o r ns t a l k;b i o cha r;z i r c on i umox i de;s t r uc t u r e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pho p 狔狑狅 磷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过量的磷酸盐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 系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去除水中磷酸盐的方 法 包 括 生 物 处 理 法、化 学 沉 淀 法 和 吸 附 法 等 [13].中 国 是农业大 国,秸 秆 资 源 丰 富,从 20 世 纪 中 期 起 每 年 的 秸 秆 产 量 就 在 7 亿 t以 上,约 占 世 界 秸 秆 资 源 的 [] 25% 4 .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秸秆一般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多孔结构、来源广、可 [] 再生、可降解、低污染等特点 [5],在限 氧 条 件 下 热 解 可 得 到 生 物 炭 ( b i ocha r)6 .由 于 生 物 炭 具 有 结 构 稳 定、孔隙发达、表面官能团丰富、成本低等优点,在环境治 理、废物 管 理、农 业 土 壤 改 良、气 候 变 化 减 缓 方 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7].生物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吸附容量,可用于去除水体或土壤中 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89].但是,生物炭的阴离子吸附容量小,对砷、磷酸盐等吸附效果 差 [1011],一 般需要通过改性来提升其阴离子吸附能力 .近期研究发 现,负 载镁、铁、锌 等 金 属 氧 化 物 后,能 提 高 生 物 炭对水中阴离子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1214].锆氧化物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性,锆氧化物或氢氧化锆对水中 的阴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1516].目前,国内外关于锆改性多孔 材料 的 报 道,主 要 包 括 锆 改 性 沸 石 提 高对磷酸盐的吸附量 [17],锆改性纤维素去除水中氟离子 [18],锆负载交 联壳 聚糖吸 附硫 酸盐 [19]等 .但是, 将锆负载于秸秆生物炭的研究还鲜有报道,负载金属锆对秸秆生物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还不清楚 .本文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氧氯化锆 溶 液 浸 渍 后 限 氧 热 解 的 方 法,制 备 一 种 载 锆 生 物 炭 ( Zr ?BC),探 讨 负 载 Zr对生物炭形貌、组成、结构的影响,并测试生物炭 Zr ?BC 对磷酸盐的吸附潜力 . 1 实验方法 1. 1 材料与试剂 实验所用玉米秸秆来自湖北十 堰 .新 鲜 的 玉 米 秸 秆 用 水 洗 净 后 自 然 风 干,用 FZ102 型 微 型 植 物 试 样粉碎机(上海科恒公司)粉碎后过筛(娥江牌标准筛,浙 江省 上 虞市纱 筛厂),留 下 20~80 目的秸 秆 粉 末封袋保存 .实验所用试剂:氧氯化锆( ZrOCl2 ·8H2O)、硫 酸钾( K2SO4)、硝酸 钾( KNO3 )、磷 酸 二 氢 钾 ( KH2PO4)均为分析纯,由上海国药集团生产 .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 1. 2 载锆生物炭的制备 取 40g 的八水氧氯化锆( ZrOCl2 ·8H2O)溶于 60mL 去离子水中,称 量 2g 玉 米 秸 秆 粉 末 加 入 氧 氯化锆溶液中,置于摇床中振荡 3. 5h,设置摇床温度为 298K,转速为 150r·mi n-1 .过滤分离后,将浸 渍 Zr的秸秆置于烘箱中 80 ℃ 烘干过夜 .将烘干的载 Zr玉米秸秆置于 NBD?O1200 50 IT 型管式炉(河 ? 南郑州诺巴迪公司)中,在氮气氛围中,于 600 ℃ 热解玉米秸秆 1h(管式炉升温速率 为 10 ℃ ·mi n-1 ),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生物炭 .用去离子水清洗生物炭 3 次,洗净 的生物炭置 于烘箱中 80 ℃ 烘 干 一 夜,装 袋备用 .将载 Zr生物炭记为 Zr ZrOCl2 ·8H2O)换 成 40g 去 离 子 ?BC.此 外,将 40g 的 八 水 氧 氯 化 锆 ( 水,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空白生物炭,记空白生物炭为 BC. 1. 3 生物炭的表征 1)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采 用 ZEI SSS i gmaFE?SEM 型 场 发 射 扫 描 电 镜(德 国 卡 尔 蔡 司 公 司)对生物炭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 .取适量于样品盘上进行 镀 金操 作,放 入 场 发 射 扫 描 电 镜 样 品 室 中 并抽真空,选择合适的倍数放大生物炭 . FT? IR).采 用 Ni co l e ti S50 型 傅 里 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美 国 热 电 公 司)对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材料表面基团进行分析 .将生物炭与干燥的溴化钾按 质量比 约 1∶100 的 比 例 混 合 研 磨,取 适 量 研 磨 后 的混合物通过压片机制成薄片状样品,再放入傅里叶 红外光 谱仪中 进 行 分 析,得 到 相 应 的 红 外 谱 图 .其 分辨率为 1cm-1 ,扫描范围为 400~4000cm-1 . 3)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采用 The rmoSc i en t i f i cEs c a l ab250Xi型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 赛默飞公司)对材料表面元素及结 构、价 态 等 进 行 分 析 . XPS 分 析 所 用 的 X 射 线 源 为 Al 单 色 源, K? a l 7nPa,全谱 扫描 和高分 辨扫 描 的电压 分别 为 150, 50eV,样 品 扫 描 pha阳极靶,分析 室残留压 力为 66.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敖涵婷,等: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及磷吸附效果 853 深度约 0. 5~7. 5nm.采用 XPS XPS 高 分 辨 率 图 谱 通 过 C1s ak4. 0 软 件 对 高 分 辨 率 图 谱 进 行 分 峰, ? pe 轨道在 284. 8eV 处进行校准 . 4)比表面积测定( BET?N2).在77. 3K 条件下,采用 NOVA2000e型氮气物理吸附仪(美国康塔公 司)进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定比表面积,而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分布的计算由仪器自 带软 件完成 .比表 面积选点区为 0. 05~0. 30,比表面积测定选用 BET 法,介孔分布选用 BJH 模型,微孔分布选用狋 ?图法 . 1. 4 生物炭的吸附性能 -1 1)不同 pH 值下的磷吸附实验 .取 0. 1g 的 Zr ?BC 于锥形瓶中,加入 50mL100mg·L 不同 pH 值的磷酸盐溶液 .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中,设置温度为 298K,转速为 150r·mi n-1 ,振荡 24h 后,取出过 滤溶液 .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质量浓度,以探究 pH 值对磷酸盐吸附的影响 . 2)磷吸附等温线测试 .取 50mL 初始质量浓度为 5~100mg·L-1 的磷酸盐溶液置于锥形瓶中,调 节 溶液 pH 值, Zr 1g,于298K 下恒温振荡 24h 后,取出过滤,转速为150r·mi n-1 .测 ?BC 投加量为0. 定溶液中磷酸盐的质量浓度,探究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磷酸盐吸附量的影响 . 1gZr 3)混合阴离子溶液吸附实验 .在两组锥形瓶中分别投加 0. ?BC 和 BC,每组锥 形瓶中 加入 50 mL0. 5mmo l·L-1 的磷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混合溶液,置于摇床中,在 298K,转速 150r·mi n-1 下振 荡, 24h 后取出过滤 .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硫酸盐、硝酸 盐的 质 量 浓 度,研 究 Zr ?BC 及 BC 在 共 存 阴 离 子 条件下对磷酸盐的吸附情况 .磷酸盐质量浓度用 ICS 3000 型 离 子 色 谱 仪(美 国 戴 安 公 司)测 定 .吸 附 容 ? 量狇e( mg·g-1)的计算公式为 ( 犆0 -犆e) 犞/犿. 1) 狇e = ( 式( 1)中: 犆0 为初始溶 液 的 离 子 质 量 浓 度 (mg·L-1 ); 犆e 为 平 衡 时 溶 液 中 剩 余 的 离 子 质 量 浓 度 (mg· L-1); 犞 为溶液体积( L); 犿 为加入的吸附剂的质量( g). 2 结果与讨论 2. 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原玉米秸秆( RCS)、空白生物炭( BC)及载锆生物炭( Zr ?BC)的 FE?SEM 图,如图 1 所示 . ( a)RCS ( 500× ) ( c)Zr 500× ) ?BC ( ( b)BC ( 500× ) ( d)BC ( 1000× ) ( e)Zr 1000× ) ?BC ( 图 1 RCS, BC 及 Zr ?BC 微观形貌的 FE ?SEM 图 F i 1 FE so fRCS,BCandZr ?SEMimage ?BC g. 由图 1( a)可知:原玉米秸秆表面相对光滑,纤维 结 构 完整;而经 过 600 ℃ 热 解 1h 后, BC 和 Zr ?BC 表面的孔道明显出现大量不规则的裂纹和孔隙结构 .其中,孔的结构类似于蜂窝状,孔壁结构较薄,孔径 相对均匀,从几微米到 10μm 左右,属于大孔(图 1( b)~ ( e)).在碳化过程中,秸秆植物细胞壁的 纤维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85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构被高温烧蚀,导致孔壁变薄甚至坍塌,出现孔隙结构;由于秸秆受热分解,产生的能量在释放过程中冲 击原本碳化的孔道,使孔道产生大量裂纹 [5].对比图 1( a),( b),( c)可以发现, Zr ?BC 表面最粗糙,表面存 在较多团聚物,可能有锆氧化物负载在 Zr ?BC 表面 . 2.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空白生 物炭 及载 锆生物炭的红 外光谱 图,如图 2 所 示 .图 2 中: BC 及 Zr σ 为波数 .由图 2 可知: ?BC 在 波数 为 622~853, 1460, 1600~1628, 2889~2916, 3000~3700cm-1 处皆有 吸收峰;波数为 622~853cm-1 处的吸收峰对应芳香 族碳氢 键 [ ] ( C-H)的平面外变形 20 ;波数为 1460cm-1 处的吸收 峰是 由 羧基(-COOH)伸 缩 振 动 产 生 的 [21];波 数 为 3000~3700 [ ] cm-1 处的宽峰 则 是 羟 基 (-OH)伸 缩 振 动 产 生 的 22 .生 物 炭 在波数为 1600~1628cm-1 处 的 吸 收 峰,被 认 为 是 由 芳 香 族 图 2 BC 及 Zr IR 图 ?BC 的 FT? F i 2 FT? IRspe c t r ao fBCandZr ?BC g. [ ] 的 羰基( C=O)伸缩振动产生 22 ,而波数为2889~2916cm-1 -1 处是甲基(-CH3)和亚甲基(-CH2)的吸收峰 [23]. Zr ?BC 在波数为 2889~2916cm 处的 吸收 峰非常 微弱,这表明碳链在高温热解中逐 渐 分 解,生 物 炭 的 芳 香 化 程 度 增 加 [24]. Zr ?BC 表 面 存 在 波 数 为 1338 [ ] cm-1 处的吸收峰,其对应的是金属表面 羟 基 (-OH)的 伸 缩 振 动 25 ,此 处 的 官 能 团 应 为 锆 的 羟 基 氧 化 物,这与 Chen 等 [26]制备的 La BC 的 FT? IR 图中没有发现这个吸收峰, ?Zr磁性复合材料分析所得一致 . 从而说明 Zr确实是在制备过程负载到生物炭上的 . 2. 3 犡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 射线光电 子能 谱能定 性和半 定 量地 分析材料 表 面元素 及 基团 组成 . BC 和 Zr ?BC 的 X 射线 光 电 子能谱分析,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犈b 为结合能 . ( a)XPS 元素调查谱图 ( b)XPSC1s高分辨率图谱 ( c)Zr ?BC 的 O1s高分辨率图谱 ( d)Zr 3d 高分辨率图谱 ?BC 中 Zr 图 3 BC 及 Zr ?BC 的 XPS 图谱 F i 3 XPSspe c t r ao fBCandZr ?BC g. 由图 3( a)各峰面积可计算得到除 H 外的主要元素的相对质 量分数( ω),如 表 1 所 示 .由表 1 可知: BC 表面含 C 量超过 90% ,另外还含 6. 7% 的 O 元素及少量的 Cl元素和 N 元素; Zr ?BC 表面元素 与 BC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敖涵婷,等: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及磷吸附效果 855 相比变化显著,含 C 量大幅减少,含 O 量大量增加,含 Cl量 略 有增长,同时 出现质 量 分 数 为 15. 72% 的 Zr. Cl质量分数的增加是因为秸秆浸 渍 采 用 的 是 氧 氯 化 锆,热 解 后 可 能 形 成 氯 化 物 残 留 .负 载 Zr 的 同 时增加了 O 的质量分数,这暗示增加的 Zr以氧化锆、羟基氧化锆等氧化物形式存在 . 表 1 BC 及 Zr ?BC 的 XPS 全谱扫描数据 由图 3( b)可 知: BC 和 Zr ?BC 的 C1s 轨 道 特征 峰 经 高 斯 拟 合 后 可 以 分 为 3 个 峰, 284. 8 Tab. 1 XPSf u l lspe c t r ums c anda t ao fBCandZr ?BC eV 对应 C-C, 286. 3eV 对应 C-O, 289. 2eV [ 13] 对应 COO- .对 比 可 知,负 载 Zr 后, C-C 生物炭 键增加, COO- 键 减 少, C-O 键 变 化 不 大 .由 图 3( c)可 拟 合 出 3 个 不 同 的 能 量 峰 533. 9, ω/% BC Zr ?BC C O Zr Cl N 90. 38 6. 70 - 2. 16 2. 16 15. 72 7. 98 0. 78 33. 35 41. 90 [ ] 532. 5, 530. 6eV.其中, 533. 9eV 处的峰为表面吸附氧 27 , 532. 5eV 分配给 O-C 键, 530. 6eV 分配给 [ ] 基团 Zr-OH 2 ;与 BC 对比可知 Zr ?BC 表面有锆氧连接,而 BC 表面不存在,可能是由于秸秆浸 泡过程 中负载了锆离子,热解后形成羟基氧化锆 .由图 3( d)可 知: 2 个 轨 道 特 征 峰 结 合 能 分 别 为 182. 7, 185. 0 [] [ 28] 3d5/2 和 Zr 3d3/2 电子轨道 2 , Zr Zr eV,对应的是 Zr ?BC 表面锆的主要存在价态为 +4 价 .由此推测, ?BC 表 和 的比表面积、 孔容及孔径 表面锆的存在形式为金属羟基氧化物 . 2 BC Zr ?BC Tab. 2 Spe c i f i csu r f a c ea r e a,po r evo l ume 2. 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比表面积和孔径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有极 andpo r es i z eo fBCandZr ?BC 大的影响 .通过 氮 气 吸 附?脱 附 法 ( BET?N2 )测 生物炭 犛BET/m2 ·g-1 犞g/mL·g-1 狉k/nm 试生物炭的 比 表 面 积 和 孔 径 分 布,结 果 如 表 2 BC 254. 37 0. 33 1. 96 Zr ?BC 54. 38 0. 07 0. 86 所示 .表 2 中: 犛BET , 犞g 和 狉k 分 别 表 示 比 表 面 积、孔容和平均孔径 .由表 2 可知:与 BC 相比较, Zr 37 m2 ·g-1 降 低 ?BC 的 比 表 面 积 大 幅 降 低,从 254. 到 54. 38m2 ·g-1 ;孔容也从 0. 33 mL·g-1 降低到 0. 07 mL·g-1 ;平 均 孔 径 从 1. 96nm 降 低 到 0. 86 nm.究其原因可能是氧氯化锆浸泡秸秆后,热解过程中堵塞了生物炭的部分孔结构,导致 Zr ?BC 的比表 面积和孔体积的减小 .这与 Wang 等 [29]研究的载 La 生 物炭 和 [ ] L i等 30 研究的 Mn 负载生物炭所得结论一致 . 2. 5 溶液 狆犎 值对生物炭吸附磷酸根的影响 溶液 pH 值会影响吸附质的形态和吸附剂的表面电荷 .不 同 pH 值条件下, Zr ?BC 对磷 的吸附 能 力,如图 4 所示 .由 图 4 可知:当 pH 值 由 2 增 大 到 4 时, Zr ?BC 对 水 中 磷 酸 盐 的 吸 附 能力明显下 降;当 pH 值 为 6~12 时, Zr ?BC 对 磷 酸 盐 的 吸 附 能力缓 慢 下 降 .磷 酸 盐 在 不 同 pH 值 条 件 下 存 在 H3PO4 , H2PO4- , HPO42- 和 PO43- 4 种 不 同 形 态,对 应 的 平 衡 常 数 [ ] 15, 7. 20, 12. 3316 . p犓1 , p犓2 , p犓3 分别为 2. 当 pH 值较低时, Zr ?BC 材料表面发生质子化作用而带正 电,能通过静电 作 用 吸 附 带 负 电 的 磷 酸 盐;同 时,因 为 锆 氧 化 图 4 pH 值对 Zr ?BC 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F i 4 Ef f e c to fpHva l ueon g. spha t eads o r t i onbyZr ?BC pho p 物或氢氧化锆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为阴离 子 配 位 体 交 换 [16?17,31],故 Zr ?BC 表 面 羟 基 可 通 过 阴 离 子配位体交 换与 水中 的磷酸盐形成 配合物,实 现 对磷酸盐 的去除 .当 pH 值逐 渐升高, Zr ?BC 表 面 正 电 荷量逐渐减少,对磷酸盐静电吸引能力减弱;而当 pH 值高于零电荷点 [12], Zr ?BC 表面电荷由正转负,高 质量浓度的 OH- 和磷酸盐竞争 Zr ?BC 表面吸附位点,导致吸附量减少 .因此,酸性条件更有利于 Zr ?BC 吸附磷酸盐, pH 值越低,静电吸引和离子配位体交换作用越强,磷酸盐去除效果更好 . 2. 6 生物炭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能够反映水中吸附 剂 与 吸 附 质 之 间 的 吸 附 过 程,以 及 得 到 吸 附 剂 的 最 大 吸 附 容 量 .在 犆0 为 5~100mg·L-1 条件下, Zr ?BC 对磷酸盐的吸附等 温线,如图 5 所示 . pH=2,反应温度为 298K, 由图 5 可知:当平衡质量浓度低时, Zr ?BC 平 衡 时 的 单 位 吸 附 量 随 初 始 质 量 浓 度 的 增 大 而 快 速 增 长;当 平衡质量浓度进一步增大,单位吸附量增长速度 减 慢 .这 是 因 为 生 物 炭 表 面 的 羟 基 数 量 一 定,当 pH 值 为 2 时,通过配位体交换作用吸附磷酸盐 .当溶液中的磷 酸盐增加 到一 定 质 量 浓 度 时,吸 附 位 点 趋 于 饱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56 2018 年 和,而通过静电 作 用 吸 附 的 磷 酸 盐 有 限,因 此,磷 酸 盐 质 量 浓 度高时单位吸附量增长缓慢 . 分别 用 Langmu i r 模 型 和 Fr eund l i ch 模 型 拟 合 实 验 数 据 [ 32] ,拟合结果如图 5 和表 3 所示 . 1)Langmu i r模型的计算式为 1+ 犓犆e). 狇e =狇m犓L犆e/( ( 2) 2)Fr eund l i ch 模型的计算式为 1/狀 ( 3) 狇e = 犓F犆e . 式( 2),( 3)中: 狇e 和 狇m 分 别 为 吸 附 平 衡 时 单 位 吸 附 量 和 最 大 吸附量( mg·g-1); 犆e 为 吸 附 质 的 平 衡 质 量 浓 度(mg·L-1 ); 图 5 Zr ?BC 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 F i 5 Ads o r t i oni s o t he rm g. p 犓L 为 Langmu i r常数; 犓F 和 狀 均为 Fr eund l i ch 常数 . 由图 5,表 3 可 知: Fr eund l i ch 模 型 的 拟 合 效 果 ( 犚2 =0. o fpho spha t eonZr ?BC 86)比 Langmu i r模型更好,更符合 Zr ?BC 吸附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因此,推 测 Zr ?BC 对 磷酸 盐的吸 附过程主要为不规则的多分子层吸附 [12].经计算得到的 1/狀 大于 0 且小于 1,表明 Zr ?BC 吸附磷酸盐的 过程为优惠吸附 [17]. 表 3 Zr ?BC 吸附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模型参数值和拟合相关系数 Tab. 3 I s o t he rm mode lpa r ame t e r sandc o r r e l a t i onc oe f f i c i en t sf o rpho spha t eads o r t i onon t oZr ?BC p 负离子 磷酸盐 狇m/mg·g Langmu i r等温线 犓L/L·mg-1 犚 11. 098 0. 307 0. 76 -1 2 犓F/mg·g Fr eund l i ch 等温线 1/狀 犚2 4. 040 0. 248 0. 86 -1 2. 7 生物炭的混合阴离子吸附性能 实际废水中 存 在 多 种 阴 离 子,竞 争 吸 附 性 能 会 显 著 影 响 生物炭材料的应用效果 .考察在混合溶液中 Zr ?BC 和 BC 对 不 同阴离子硫酸 盐、磷酸盐、硝酸盐 的吸附效果,如 图 6 所示 .由 图 6 可知:混合溶液中, Zr ?BC 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 最好,吸 附 量为 12. 17 mg·g-1 ,优 于 对 硫 酸 盐 和 硝 酸 盐 的 吸 附;与 BC 相比, Zr BC 对 硝 酸 盐 的 ?BC 对磷酸盐 的 吸 附 提 高 了 4~5 倍; 去除能力强于硫酸盐和磷酸盐,吸附量为 10. 26mg·g-1 . 由表征分析可知, Zr ?BC 表 面 存 在 大 量 羟 基 氧 化 锆 结 构, 可能通过静电 吸 引 作 用 吸 附 硝 酸 盐、硫 酸 盐 和 磷 酸 盐,因 此, 硝酸盐和硫酸 盐 的 存 在 会 对 磷 酸 盐 的 吸 附 形 成 抑 制 .但 静 电 吸引作用和离子 大 小 及 所 带 电 荷 有 关,且 Zr-OH 基 团 可 通 图 6 BC 及 Zr ?BC 的混合阴离子吸附 F i 6 Mi xedan i onads o r t i on g. p e f f e c to fBCandZr ?BC 过阴离子配位体交换作用吸附水中的磷酸盐 [1,31],故 Zr ?BC 对磷酸盐的选择性更好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BC 对硝酸盐的去除能力 强 于 硫 酸 盐 和 磷 酸 盐,吸 附 量 为 10. 26 mg·g-1 .有 研究表明,高温热解后,生物炭产生的表面碱性官能团和生物炭丰富的比表面积对硝酸盐表现出较高的 吸附效果 [33?34].综合来看, Zr ?BC 对磷酸盐效果较好,吸附量高且选择性也高,具有应用潜力 . 3 结论 1)采用氧氯化锆浸渍?限氧热 解 法 方 法,制 备 一 种 新 型 载 锆 生 物 炭 阴 离 子 吸 附 材 料 .经 FE?SEM, FT? IR, XPS, BET?N2 等表征分析可知, Zr ?BC 表面粗糙,均发育有裂纹 和孔 隙结构,其中,载 Zr后生物 炭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均有降低,分 别 为 54 m2 ·g-1 和 0. 86nm.此 外, Zr ?BC 表 面 含 C 量 减 少,含 O 量大幅增加, Zr的质量分数达到 15. 7% ;表面具有羟基、羧基及锆氧化物,特别是 Zr-OH 结构,构成了 吸附水中阴离子的结构基础 . 2)Zr Zr ?BC 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在酸性条件下较好,吸附量随着 pH 值的增大而减少 . ?BC 对磷酸 盐的吸附等温线更贴合 Fr eund l i ch 模型,属于多分子层吸 附 .通过多离 子混合 溶液吸 附 性 能 测 试 发 现,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敖涵婷,等: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及磷吸附效果 857 与 BC 相比, Zr ?BC 的磷酸盐吸附量提高 4~5 倍,且表现出对磷酸盐较高的选择性,具有应用潜力 . 参考文献: [ 1] YAO Yi ng, GAOB i n, CHENJ i an un, 犲 狋犪 犾. Eng i ne e r edb i o cha rr e c l a imi ngpho spha t ef r omaque ouss o l u t i ons:Me ch j e l e a s ef e r t i l i z e r[ J].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 Te chno l ogy, 2013, 47 an i smsand po t en t i a lapp l i c a t i ona sas l ow?r ( 15): 8700 8708. DOI: 10. 1021/e s 4012977. ? [ 2] ZHAOFeng l i ang, YANG We i dong, ZENGZheng, 犲 狋犪 犾. Nu t r i en tr emova le f f i c i encyandb i oma s sp r oduc t i ono fd i f f e r en tb i oene r l an t si nhype r eu t r oph i cwa t e r[ J]. B i oma s sandB i oene r 2012, 42( 7): 212 218. DOI: 10. 1016/ ? gyp j. gy, b i omb i oe. 2012. 04. 003. [ 3] MAZuohao, LIQi an, YUE Qi nyan, 犲 狋犪 犾. Ads o r t i onr emova lo fammon i umandpho spha t ef r om wa t e rbyf e r t i l i z e r p c on t r o l l edr e l e a s eagen tp r epa r edf r om whe a ts t r aw[ J].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1, 171( 3): 1209?1217. 10. 1016/ DOI: c e 2011. 05. 027. j. j. [ 4]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J].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7): 173 179. ? DOI: 10. 3969/ 6819. 2009. 07. 032. i s sn. 1002 ? j. [ 5] 张继义,蒲丽君,李根 .秸秆生 物 碳 质 吸 附 剂 的 制 备 及 其 吸 附 性 能 [ J].农 业 工 程 学 报, 2011, 27(增 刊 2): 104 ?109.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6819. 2011. z 2. 021. ? j. [ 6] LEHMANNJ, JOSEPHS. B i o cha rf o renv i r onmen t a lmanagemen t:Ani n t r oduc t i on[M]∥B i o cha rf o renv i r onmen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 London: Ea r t hs c anLt d, 2009: 1 10. t a lmanagemen t:Sc ? [ / 7] CUIXi aoq i ang, DAIXi, KHAN K Y, 犲 狋犪 犾. Remova lo fpho spha t ef r omaque ouss o l u t i onus i ng magne s i um? a l i na t e g ch i t o s anmod i f i edb i o cha rmi c r o sphe r e sde r i vedf r om 犜犺犪 犾 犻 犪犱犲犪 犾 犫犪 狋 犪[ J]. B i o r e s ou r c eTe chno l ogy, 2016, 218: 1123 ? 1132. DOI: 10. 1016/ b i o r t e ch. 2016. 07. 072. j. [ 8] CHEN Bao l i ang, CHENZa imi ng. So r t i ono fnaph t ha l eneand1 t ho lbyb i o cha r so fo r angepe e l swi t hd i f f e r en t ?naph p chemo sphe r e. 2009. 02. 004. J]. Chemo sphe r e, 2009, 76( 1): 127 133. DOI: 10. 1016/ r o l t i ct empe r a t u r e s[ ? j. py y [ 9] UCHIMIYA M,WARTELLEL H, KLASSON K T, 犲 狋犪 犾. I n f l uenc eo fpy r o l s i st empe r a t u r eonb i o cha rp r ope r t y y andf unc t i ona sahe avy me t a ls o r ben ti ns o i l[ J]. J ou r na lo fAg r i cu l t u r a landFoodChemi s t r 2011, 59( 6): 2501? y, 2510. DOI: 10. 1021/ f 104206c. j [ 10] HOLLI STERCC, BI SOGNIJJ, LEHMANNJ. Ammon i um,n i t r a t e,andpho spha t es o r t i ont oands o l u t el e a c p h i ngf r omb i o cha r sp r epa r edf r omc o r ns t ove r( 犣犲犪犿犪狔狊 L.)andoakwood ( 犙狌犲 狉 犮狌 狊spp.)[ J]. J ou r na lo fEnv i e 0033. 2013, 42( 1): 137 144. DOI: 10. 2134/ r onmen t a lQua l i t ? j q2012. y, [ 11] YAO Yi ng, GAOB i n, ZHANG Mi ng, 犲 狋犪 犾. Ef f e c to fb i o cha ramendmen tons o r t i onandl e a ch i ngo fn i t r a t e,am p mon i um,andpho spha t ei nas andys o i l[ J]. Chemo sphe r e, 2012, 89( 11): 1467 1471. DOI: 10. 1016/ chemo sphe r e. ? j. 2012. 06. 002. [ 12] 万霞,梅昌艮,何俐臻,等 .磁 性 生 物 炭 的 制 备、表 征 及 对 磷 的 吸 附 特 性 [ J].安 全 与 环 境 学 报, 2017, 17( 3): 1069? i s sn. 1009 1075. DOI: 10. 13637/ 6094. 2017. 03. 050. ? j. [ 13] GAN Chao, LIU Yunguo, TAN Xi ao f e i, 犲 狋犪 犾. Ef f e c to fpo r ousz i nc i o cha rnano c ompo s i t e sonCr(Ⅵ )ads o r t i on ?b p f r omaque ouss o l u t i on[ J]. Rs cAdvanc e s, 2015, 5( 44): 35107 35115. DOI: 10. 1039/c 5r a 04416b. ? [ 14] XUEL i hong, GAOB i n,WAN Yongshan, 犲 狋犪 犾.Hi f f i c i encyands e l e c t i v i t fMgFe i f i edwhe a t s t r aw ?LDH mod ? ghe yo J]. J ou r na lo ft heTa iwanI ns t i t u t e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s, b i o cha ri nt her emova lo fn i t r a t ef r omaque ouss o l u t i ons[ t i c e. 2016. 03. 021. 2016, 63: 312 317. DOI: 10. 1016/ ? j. j [ 15] LIU Hong l e i, SUN Xi ao f e i, YIN Chengq i ng, 犲 狋犪 犾. Remova lo fpho spha t eby me s opo r ousZrO2 [ J]. J ou r na lo fHa z ha zma t. 2007. 06. 033. a r dousMa t e r i a l s, 2008, 151( 2): 616 622. DOI: 10. 1016/ ? j. j [ 16] CHITRAKARR, TEZUKAS, SONODA A, 犲 狋犪 犾. Se l e c t i veads o r t i ono fpho spha t ef r oms e awa t e randwa s t ewa t e r p J]. J ou r na lo fCo l l o i dandI n t e r f a c eSc i enc e, 2006, 297( 2): 426?433. DOI: 10. byamo r i r c on i umhyd r ox i de[ phousz c i s. 2005. 11. 011. 1016/ j. j [ 17] 林建伟,詹艳慧,陆 霞 .锆 改 性 沸 石 对 水 中 磷 酸 盐 和 铵 的 吸 附 特 性 [ J].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012, 32( 11): 2023?2031.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6923. 2012. 11. 015. ? j. [ 18] YU Zh i chao,XU Chonghe,YUAN Kangkang, 犲 狋犪 犾.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ads o r t i on me chan i sm o fZrO2 me s o p r ousf i be r sf o rhe a l t h z a r dousf l uo r i der emova l[ J]. J ou r na lo fHa z a r dousMa t e r i a l s, 2017, 346: 82 92. DOI: 10. ?ha ? po ha zma t. 2017. 12. 024. 1016/ j.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58 2018 年 [ 19] 薛娟琴,党龙涛,刘 瑶,等 .锆 负 载 交 联 壳 聚 糖 树 脂 的 制 备 及 硫 酸 根 吸 附 性 能 [ J].环 境 化 学, 2014, 33( 9): 1553? 1557. DOI: 10. 7524/ i s sn. 0254 6108. 2014. 09. 004. ? j. [ 20] KEILUWEIT M, NICO PS, JOHNSON M G, 犲 狋犪 犾. Dynami cmo l e cu l a rs t r uc t u r eo fp l an tb i oma s s r i vedb l a ck ?de c a r bon ( b i o cha r)[ J]. 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2010, 44( 4): 1247 1253. DOI: 10. 1021/e s 9031419. ? [ 21] 谢奕明,吴季怀 .膨润土/聚丙烯酸钠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表征[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 3): 282 ? 286. DOI: 10. 3969/ 5013. 2007. 03. 016. i s sn. 1000 ? j. [ 22] CHENBao l i ang, ZHOU Dandan, ZHUL i zhong. Tans i t i ona lads o r t i onandpa r t i t i ono fnonpo l a randpo l a ra r oma t i c p c on t ami nan t sby b i o cha r so fp i nene ed l e s wi t hd i f f e r en tpy r o l t i ct empe r a t u r e s[ J].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 y 2008, 42( 14): 5137 5143. DOI: 10. 1021/e s 8002684. Te chno l ogy, ? [ 23] ?ZIMEN D, ERSOY?MERIBOYU A.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b i o cha randb i o i ls amp l e sob t a i nedf r omc a r bon i z a ?o J]. Renewab l eEne r 2010, 35( 6): 1319 1324. DOI: 10. 1016/ r enene. 2009. 11. t i ono fva r i ousb i oma s sma t e r i a l s[ ? gy, j. 042. [ 24] 俞花美,陈淼,邓惠,等 .蔗渣基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 J].热带 作 物 学 报, 2014, 35( 3): 595 602. DOI: 10. ? i s sn. 1000 3969/ 2561. 2014. 03. 029. ? j. [ 25] CUIHang, LIQi, GAOSh i ′ an, 犲 狋犪 犾. S t r ongads o r t i ono fa r s en i cspe c i e sbyamo r i r c on i umox i denanopa r t i p phousz c l e s[ J]. J ou r na lo fI ndus t r i a landEng i ne e r i ng Chemi s t r 2012, 18( 4): 1418?1427. DOI: 10. 1016/ i e c. 2012. 01. y, j. j 045. [ 26] CHEN P i nghua, ZHANG We i bo, LIMeng l i n, 犲 狋犪 犾. Fa c i l esyn t he s i so fmagne t i cLa ompo s i t ea sh i f f e c t i ve ?Zrc ghe J]. Rs cAdvanc e s, 2016, 6( 42): 35859 35867. DOI: 10. 1039/C5RA27929A. ads o r ben tf o rf l uo r i der emova l[ ? [ 27] 梅燕,阎建平,聂祚仁 .焙烧条件对 Ce离子态影响的 XPS 研究[ 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 1): 270 273. DOI: ? i s sn. 1000 10. 3964/ 0593( 2010) 01 0270 04. ? ? ? j. [ 28] 王秀荣 .纳米复合材料 ZrO2? rGO 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5. [ 29] WANGZhanghong, SHEN Deku i, SHENFe i, 犲 狋犪 犾. Pho spha t eads o r t i ononl an t hanuml oadedb i o cha r[ J]. Chemo p 2016, 150: 1 7. DOI: 10. 1016/ chemo sphe r e. 2016. 02. 004. sphe r e, ? j. [ 30] LIGuo l i ang, SHEN Box i ong, LIFukuan, 犲 狋犪 犾. El emen t a lme r cu r emova lus i ngb i o cha rpy r o l z edf r om mun i c i l yr y pa f up r o c. 2014. 12. 042. J]. Fue lPr o c e s s i ngTe chno l ogy, 2015, 133: 43 50. DOI: 10. 1016/ s o l i dwa s t e[ ? j. [ 31] 郑雯婧,林建伟,詹艳慧,等 .锆?十六烷基三甲 基 氯 化 铵 改 性 活 性 炭 对 水 中 硝 酸 盐 和 磷 酸 盐 的 吸 附 特 性 [ J].环 境 科学, 2015( 6): 2185 2194. DOI: 10. 13227/ h kx. 2015. 06. 036. ? j. j [ 32] HUANG We i i ng, 犲 狋犪 犾.Ki ne t i c s,i s o t he rm,t he rmodynami c,andads o r t i on me chan i sm ya,LIDan,LIU Zhaoq p s t ud i e so fLa( OH) mod i f i edex f o l i a t edve rmi cu l i t e sa sh i l f f i c i en tpho spha t eads o r ben t s[ J]. Chemi c a lEng i gh ye 3?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4, 236( 2): 191 201. DOI: 10. 1016/ c e 2013. 09. 077. ? j. j. [ 33] 王章鸿,郭海艳,沈飞,等 .热解条件对生物炭性质和氮、磷吸附性 能 的 影 响 [ J].环 境 科 学 学 报, 2015, 35( 9): 2805 ? h kxxb. 2014. 1062. 2812. DOI: 10. 13671/ j. j [ 34] OHE K,NAGAE Y,NAKAMURA S, 犲 狋犪 犾.Remova lo fn i t r a t ean i onbyc a r bona c e ous ma t e r i a l sp r epa r edf r om bambooandc o c onu tshe l l[ J]. J ou r na l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o fJ apan, 2003, 36( 4): 511 515. DOI: 10. 1252/ c e ? j j. 36. 511.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2018 年 11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02 ? 亭壁蒸发器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及仿真 李宗北,田琦,董旭,秦成君 (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 为解决岗亭空调占地及冬季空气源热泵适应低温 环 境 差 的 问 题,提 出 一 种 在 外 壁 面 涂 有 太 阳 能 选 择 性吸收材料的亭壁蒸发器,以吸收太阳能和室内外空气的热量的策略 .应用制冷系统热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亭 壁蒸发器数学模型,提出复合对流换热系数的概念 .基 于 Ma t l ab 软 件 对 亭 壁 蒸 发 器 建 立 仿 真 程 序,进 行 实 验 验证,并分析太阳能辐射照度、环境温度及结构参数对 亭 壁 蒸 发 器 运 行 状 况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该 模 型 能 有效预测亭壁蒸发器的运行工况;太阳辐射照度对亭壁蒸发器的影响最大 . 关键词: 亭壁蒸发器;太阳能吸收材料;热动力学;复合对流换热系数;仿真模拟 中图分类号: TK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59 06 ? ? ? 犜犺犲 狅 狉 犲 狋 犻 犮 犪 犾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犪狀犱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犎犲 犪 狋犜狉 犪狀 狊 犳 犲 狉 狔 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犓犻 狅 狊 犽 犠犪 犾 犾犈狏 犪狆狅 狉 犪 狋 狅 狉 LIZongbe i,TIAN Qi,DONG Xu,QIN Cheng un j ( Co l l egeo f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Ta i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J i nzhong030600,Ch i na) yuanUn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o l vet hep r ob l emso fa i rc ond i t i on i ngo c cup i edbypo s tanda i rs ou r c ehe a tpumpi nwi n hepav i l i onwa l le vapo r a t o rc oa t edwi t hs o l a rs e l e c t i veabs o r b i ng ma t e r i a lont heou t e rwa l lsu r f a c ei sp r o t e r,t s ed,wh i chc anabs o r bt hehe a to fs o l a rene r ndoo randou t doo ra i r. Byapp l i ngt het he rmodynami c s po gyandi y t he o r fr e f r i r a t i onsy s t em,ama t hema t i c a lmode lo ft hek i o ske vapo r a t o ri se s t ab l i shed,andt hec onc ep to f yo ge c ompo s i t ec onve c t i onhe a tt r ans f e rc oe f f i c i en ti sp r opo s ed.Fu r t he rmo r e,as imu l a t i onp r og r ami se s t ab l i shed ba s edonma t l abf o rt hek i o ske vapo r a t o r,andt heexpe r imen t a lve r i f i c a t i oni sc onduc t edt os t udyt hee f f e c to f i en tt empe r a t u r e,ands t r uc t u r epa r ame t e r sont heope r a t i ngc ond i t i onso ft he s o l a rr ad i a t i oni l l umi na t i on,amb k i o skwa l le vapo r a t o r.Ther e s e a r chshowst ha tt h i s mode lc anp r ed i c tt heope r a t i ngc ond i t i onso ft hek i o sk wa l le vapo r a t o re f f e c t i ve l hes o l a rr ad i a t i oni l l umi na t i onha st heg r e a t e s timpa c tont hek i o skwa l le vapo y,andt r a t o r. 犓犲 狉 犱 狊: k i o skwa l le vapo r a t o r;s o l a rene r o r t i on ma t e r i a l;t he rmodynami c s;c ompo s i t ec onve c t i on gyabs p 狔狑狅 he a tt r ans f e rc oe f f i c i en t;s imu l a t i on 岗亭常见于小区、物业、交通等执勤场所,用来为安保人员 遮 风 挡 雨 .岗 亭 一 般 空 间 狭 小,大 多 安 装 常规风冷热泵空调 .常规风冷蒸发器 在 蒸 发 器 管 外 布 置 与 制 冷 剂 流 动 方 向 垂 直 的 多 层 翅 片,空 气 流 过 时,与翅片对流换热,热量传给翅片,再传递给制冷剂 [1].北 方 冬 季 室 外 温 度 低,空 气 源 热 泵 的 运 行 存 在 [ ] [] 性能系数( COP)低、结霜、排气温度高等问题 2?4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5 ,近年来,国内对太 阳能 与空气 源热泵耦合利用系统的研究增多 [6].文献[ 4, 7 8]均 提 出 一 种 与 空 气 源 结 合 的 太 阳 能 采 暖 系 统,测 试 表 ? 收稿日期: 2018 05 02 ? ? 通信作者: 田琦( 1966 E?ma i l: 412559908@ ?),男,教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及 建 筑 节 能 新 技 术 的 研 究 . c om. qq.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12BAJ 04B02);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 2013DFA6158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60 2018 年 明,空气源与太阳能的组合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与稳定 .邢琳等 [9]提出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柔 性设计方案,通过仿真与验证得到影响 COP 的环境因素权重,即辐射照度占比最大,其次是环境温度和 [ ] 风速,并得到最优工况点组 合; Dong 等 10 提 出 在 常 规 风 冷 蒸 发 器 的 结 构 上 涂 上 太 阳 能 选 择 性 吸 收 材 料,研究表明,该结构可吸收太阳辐 射 能,并 与 室 外 空 气 对 流 换 热,可 提 高 蒸 发 温 度,抑 制 结 霜, COP 值 提高 8. 1% ,平均热力学完善度提高 5. 4%.上述研究内容都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与空气能,提高蒸发温度 与饱和压力,从而解决北方地区冬季空气源热泵 COP 值低 和结 霜 等 问 题,但 由 于 其 设 备 复 杂,占 地 大, 对于岗亭这类空间狭小的建筑,没有合适的放置空间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岗亭的亭壁蒸发器,并 对亭壁蒸发器的传热进行理论分析,讨论蒸发器结构对得热量的影响 . 1 亭壁蒸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与风冷蒸发器不同,亭壁蒸发器 是 将 蒸 发 器 与 亭 壁 一 体 化 .一 体 化 亭 壁 从 外 到 内 依 次 是 太 阳 能 涂 料、不锈钢板、蒸发管、绝热材料、铝 塑 板 .蒸 发 器 铜 管 安 装 在 薄 铝 板 凹 槽 内,薄 铝 板 下 采 用 绝 热 材 料 包 敷,上面粘贴不锈钢板,并在不锈钢板表面涂有太阳能选 择性 吸 收 材 料,其 结 构 剖 面 图,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犠 为相邻蒸发管管间距; 犇 为蒸发管直径 . 因为蒸发温度( 犜e)< 室外温度( 犜w )< 室 内 温 度 ( 犜n),亭 壁 蒸 发 器 将 同 时 吸 收 亭 壁 两 侧 的 空 气 热 量 .又因为在亭壁外侧涂有太阳能吸收材料,亭壁蒸发器 将 增大吸 收太 阳 能 辐 射 能 量,制 冷 剂 吸 热 后 蒸 发,变成过热气体流入压缩机 .增加制冷剂的饱和压力 与温 度,系 统 运 行 的 COP 值 将 提 高 .以 太 原 地 区 某应用亭壁蒸发器岗亭为例,环境温度在 -12~ -8 ℃ 波动,其 COP 值变化,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 COP 最大值为 4. 64,最小值为 1. 83,平均值为 3. 55,高于常规风冷热泵的 COP 值 . 图 1 亭壁蒸发器结构剖面图 图 2 太原某岗亭热泵系统的 COP 变化情况 F i 1 S t r uc t u r es e c t i ona lv i ewo f g. F i 2 Change so fCOPo fs t a t i onboo t h g. i l i onwa l le vapo r a t o r pav he a tpumpsy s t emi nTa i yuan 2 亭壁蒸发器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 对亭壁蒸发器的传热分析建立在以下 4 个假设的基础上 . 1)制冷剂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小,忽略管壁在流动方向 上的 导热,且为湍 流状态 . 2)太阳能吸收涂料吸收的太阳辐射在其表面分布均匀 . 3)太阳能吸收涂料、不锈钢板、绝热材 料、铝 塑 板 间 接 触 良 好,忽 略 接 触 热 阻 .由 于 涂 料、蒸 发 管 管 壁薄,使用材料导热系数高,忽略其导热热阻 . 4)吸收室内与外界能量的蒸发管管壁面积各占蒸发管换热面积的一半 . 薄铝板在垂直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看作是肋片的导 热过程,能 量转移 过程,如图 3 所 示 .图 3 中: 狓 为制冷剂流动方向; 狕 为 亭 壁 内 外 空 气 及 太 阳 能 向 薄 铝 板 传 热 方 向,两 两 相 狔 为肋片中能量传 递 方 向; 互垂直; 犛 为上层 狇1 为室外空气向薄铝板传递的热流密度; 狇2 为室 内空气 与向薄铝 板传递的 热流密 度; 太阳能涂料传递来的热流密度; 狇狓,in, 狇狓,out, 狇狔,in, 狇狔,out分 别 为 肋 片 微 元 沿 狓, 狔 方向上的导热进出热流密 度,满足傅里叶导热定理,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李宗北,等:亭壁蒸发器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及仿真 犜, 犜 . 狇狓 =-λ 狇狔 =-λ 狓 狔 式( 1)中: λ 为薄铝板的导热系数 . 861 ( 1) 室外空气向薄铝板传热过程经过不锈钢,其导热微分方程为 λs ·2犜 犜, ( 狋 > 0, 0 < 狓 <δs. 2) 2 = 狋 ρs犮s 狓 式( 2)中: 犮s 为不 锈钢的 图 3 不锈钢板肋片微元导热分析 λs 为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ρs 为不锈钢的密度; 比热 . F i 3 The rma lc onduc t i v i t l s i s g. yana y o ff i nson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p l a t e 边界条件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即 犜 犜w -犜狘狓=0), 狋 > 0. -λs· 狘狓=0 = 犺1( 狓 式( 3)中: 犺1 为室外空气与亭壁的对流换热系数; 犜w 为室外温度 . ( 3) 室内空气向薄铝板的传热过程需经过铝塑板与绝热材料,其导热微分方程为 λl ·2犜 犜, λc ·2犜 犜, ( 狋 > 0, 0 < 狓 <δc. 4) 2 = 2 = 狋 狋 ρl犮l 狓 ρc犮c 狓 式( 4)中: 犮l, 犮c 分别 λl, λc 分别为铝塑板和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ρl, ρc 分别为 铝塑板 和绝热材 料的密 度; 为铝塑板和绝热材料的比热 . 边界条件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即 犜 ( 犜n -犜狘狓= (δl+δc)). 5) -λl· 狘狓=0 = 犺2( 狓 式( 5)中: 犺2 为室内空气与亭壁的对流换热系数; 犜n 为室内温度 . 犺1 , δl 为铝塑板厚度; δc 为绝热层厚度; [ ] 犺2 满足 犺=2. 8+3. 0狌wind 11 ,其中: 狌wind为风速 . 上层太阳能涂料传递的热流密度( 犛)计算式为 ( 犛 =α 犐 +ε 犜4w -犜4 . 6) σ( p) 式( 6)中: 犐 为 太 阳 辐 射 照 度; α 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 吸 收 率; ε 为 太 阳 能 涂 层 的 发 射 率; σ为斯蒂 芬波尔兹曼常数, 67×10-8 ; 犜p 为太阳能涂层表面温度 . σ=5. 建立肋片微元的能量平衡方程,并推导出导热微分方程,即 2 2 犜 狇2 犜 犜 犛 +狇1 犮p . + =ρ λ 2 +λ 2 + 狋 狓 δ δc +δl 狔 式( 7)中: 犮p 为定压比热 .相应的初始条件为 犜|狓=0 =犜e. δ 为薄铝板厚度; ρ 为薄铝板的密度; ( 7) 亭壁蒸发器的制冷剂模型分析与常规风冷空调类似,制冷剂在蒸发管内是一个沸腾换热过程,模型 如图 4 所 示 .图 4 中: 犺in, 犺out分 别 为 制 冷 剂 进、出 口 焓 值; 狇 为蒸发管管 壁向单位制冷剂传递热量,满足 1 ( ( 犜o -犜r). 8) 狇= / 1 犺i +1/犺1 式( 8)中: 犺i 为 制 冷 剂 与 管 壁 间 对 流 系 数; 犜o 为 蒸 发 管 壁 温; 犜r 为 制 冷 剂温度 . 制冷剂在蒸发管中流动过程经历两相区和过热区,在计算制冷剂与 管壁间的换热系数时,二者所 选 用 的 公 式 不 同 .制 冷 剂 两 相 区 换 热 系 数 采用 Gungo r n t e r t on 关 联 式 ?Wi [ 12] 图 4 亭壁蒸发器 制冷剂传热微元模型 计 算,制 冷 剂 单 相 区 换 热 系 数 采 用 F i 4 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mode l g. Gn i e l i nsk i关 联 式 计 算 .制 冷 剂 传 热 微 元 满 足 的 能 量 方 程、连 续 性 方 程及动量方程分别为 o fr e f r i r an the a tt r ans f e r ge [ 13] 犺) ( (犺) π犱i·犺 ( ρ , +狌 ρ = i 犜w -犜r) 狋 犃i 狓 狌) ρ+( ρ = 0, 狋 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i npav i l i onwa l le vapo r a t o r ( 9) ( 1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62 2018 年 狌) d犘 ( (狌) ρ ( . 11) +狌 ρ = 犡 - 狋 d狓 狓 式( 9)~ ( 11)中: 犡 为单位体积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 犃i 为蒸 发器管 内截 面积; 犱i 为内 径; 狌 为 制冷剂 流动方向上的流速; 犘 为压力 . 整理式( 7),( 9),可得 犉 犙 =ξ( 犺out -犺in)= ∑ ( 犛 +狇1 +狇2)= 2 犜w -犜0 犜n -犜0 烄 烌 犉 / /犺i +1/犺s + . 1 犺 ( δ 1 +1 12) ∑2 1/犺2 +1/犺i + ∑ λ烎 烆 犜4w -犜4 α犐+ε σ( o) 式( 为太阳能 换 热 系 数,表 示 太 阳 能 传 递 到 蒸 发 管 的 热 量 换 算 为 对 流 换 热 12)中: 犺s= 犜w -犜o 1 1 量的等价对流换热的系数; 为外对流换热系数; 为内 对流换 犺w = / 犺n= / / / 1 犺1 +1 犺i+1 犺s 1 犺2 +1/犺i+δ/ λ /2 为复合对流换热系数; 热系数; 犺a= ( 犺w +犺n) 犉 为蒸发器换热面积. ξ 为制冷剂质量流量; 换热理论中的换热系数应取作用在全管换热面积上的换热系数,但在假设条件中,蒸发管与室内外 的换热面积分别取半管,故取 犺w , 犺n 的平均值作为全 管的换热 系 数 .可 兼 顾 全 管 换 热 的 均 匀 性,同 时 提 高蒸发管得热量计算的准确性 .由上述分析可知,影响亭 壁 蒸发器 得热 量 的 因 素 有 太 阳 辐 射 照 度、室 内 外温度等气候条件及亭壁自身结构 .此外,复合对 流换热 系 数 犺a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述因素对亭壁传热的影响 . 分别将 犺w , 犺n, 犺a 计算式代入式( 12),可得亭壁蒸发器 得热量,即 /2. ( 犜w -犜o)+犺n( 犜n -犜w ) 13) 狇 = 犺a( 基于上述数学模型应用于 Ma t l ab 软件编写程序,对 亭 壁蒸发器进行仿真计 算,制 冷 剂 性 质 从 REFPROP 软 件 中 调取 [14].亭壁蒸发器的仿真流程 [15],如图 5 所示 . 3 实验验证 3. 1 实验装置 选取太原地区的某岗亭,供暖原理是以低位能源(太 阳 能与空气能)为热源,制 冷 剂 直 接 采 用 地 板 辐 射 采 暖 .岗 亭 中的制冷剂在亭壁蒸 发 器 内,可 同 时 吸 收 太 阳 辐 射 能 和 室 内外两侧空气热量,将吸收的热量变成过热气体,经压缩 机 流入地板结构里的冷凝管;在冷凝管中,冷凝放热 以加热 室 内空气,经热力膨胀 阀 节 流 降 压 后,返 回 亭 壁 蒸 发 器 中 .至 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 图 5 亭壁蒸发器仿真流程 F i 5 S imu l a t i onp r o c e s so f g. i l i onwa l le vapo r a t o r pav 亭壁蒸发器的结构参数如下:蒸发管管长 犔 为 40m;管间距 犠 为 50mm;管内径 犇i、外径 犇o 分别 为 9, 10mm;薄铝板厚度δAl为0. 5mm;不锈钢板厚度δs 为1mm;太阳能发射率取0. 11;太阳能涂层厚 度在 5~7μm 之间,黑色光滑,以 丙 烯 酸 树 脂 为 基 础 材 料,以 Al PO4 及 Ni SO4 ·6H2O 为 功 能 成 分;吸 热系数取0. 97;绝热材料导热系数λc 为0. 02 W ·m-2 ;厚度δc 为100mm;铝塑板厚度为3mm.在实验 工况下,制冷剂( R134a)流量为 0. 015kg·s-1 ,过热度 为 8 ℃.实验 测 试 时 间 段 选 10: 00-17: 00,每 隔 30mi n 记录一组数据 . 得热量与复合对流换热系数为亭壁蒸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在亭壁蒸发器进出口,设置商用冷媒压 力表和 Pt 100 型热电偶温度探测器(精度为0. 1 ℃ ),依据制冷剂的压力值和温度,通过 REFPROP 查取 制冷剂进出口焓值,两者差值为亭 壁 蒸 发 器 的 得 热 量;用 ETH?P 型 环 境 试 验 设 备 智 能 多 路 巡 检 仪 (精 度为 ±0. 2 ℃ )测量室外温度;用天空辐射表和辐射电流表(精度为1 W·m-2)测量室外太阳辐射照度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李宗北,等:亭壁蒸发器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及仿真 863 3.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当天的室外温度( 犜w )与太阳辐射照度( 犐),如图 6 所示 .由图 6 可 知:室 外温 度在 -0. 5~5. 0 ℃间 波动,在 15: 00 时达到最大值;太阳辐射照度在 100~500 W·m-2 间波动,在 13: 00 时达到最大值 . 亭壁蒸发器的得热量( 犙)与复合对流换热系数( 犺a)随时间的变化,如图7 所示 .由图7 可知:随着太 阳辐射照度的增强,亭壁蒸发器的得热量逐渐增 大,在 13: 00 时 达 到 最 大 值 ( 0. 4kW ),随 后 逐 渐 降 低 . 对亭壁蒸发器的分析可知,对于特定结构的亭壁蒸发器,影响其得热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照度和 环境温度等气 候 参 数 .在 10: 00-13: 00 时,太 阳 辐 射 照 度 及 环 境 温 度 均 升 高,蒸 发 器 得 热 量 升 高;在 13: 00-15: 00 时,环境温 度升高,但 太 阳辐 射照度下降,亭壁得 热量 下降,说明 太阳辐射 照度对 蒸 发 器 得热量的影响比环境温度大;在 15: 00-17: 00 时,环境温 度 下降,蒸 发 器 得 热 量 下 降 .太 阳 辐 射 照 度 增 大,太阳能传递到制冷剂的热量从而增大,蒸发器制冷剂得热量增大;当太阳辐射照度增大至最大值时, 蒸发器得热量则最大 .蒸发器的得热量模拟结果与实 验数据 较吻合,仅 在开 始 时 段 误 差 较 大(最 大 相 对 误差小于 5. 00% ),证 明仿真 模型的 准确性 较 高 .通 过与 常规风 冷热 泵的得 热量比较 可知,亭 壁 蒸 发 器 的得热量平均提高 47. 42%. 图 6 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照度的变化情况 图 7 蒸发器的得热量和复合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情况 F i 6 Change so famb i en tt empe r a t u r eand g. s o l a ri r r ad i anc e F i 7 Change so fhe a tga i no fpav i l i onwa l l g. e vapo r a t o randc ompo s i t ec onve c t i onhe a tt r ans f e rc oe f f i c i en t 复合对流换热系数( 犺a)与太阳辐射照度、环境 温 度、室 内 温 度 等 条 件 有 关,其 变 化 趋 势 与 亭 壁 蒸 发 器得热量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太阳辐 射 照 度 的 增 强 (减 弱)而 增 大 (减 小).在 13: 00 时 达 到 了 最 大 值 8. 32 W·( m2 ·K)-1 ,说明太阳辐射照度对其影响最大 . 除气候条件外,亭壁蒸发器的自身结构对得热量有一定的影响,如蒸发管管长、管间距、绝热层厚度 等 .为便于分析比较,假定环境温度为 5 ℃ ,太阳辐射照度为 400 W ·m2 .假设 管间距 等条 件不变,蒸发 管管长( 犔)对蒸发器得热量( 犙)的影响,如图 8 所 示 .由 图 8 可 知:随 着 蒸 发 管 管 长 的 增 加,蒸 发 器 的 面 积随之增大,蒸发器的得热量也随之增大,但趋势趋于平缓 .这是因为受到环境温度与太阳辐射的影响, 使蒸发器的得热量增大,同时,由于蒸发器表面与室外空气的温差减小,导致蒸发器得热量的增幅减小 . 亭壁蒸发器与常规风冷蒸发器相比,得热量平均提高 35. 22%. 假设管长等不变,管间距( 犠 )对 蒸 发 器 得 热( 犙)的 影 响,如 图 9 所 示 .由 图 9 可 知:管 间 距 增 大,意 味着单位管射面积增大,蒸发器得热量从而增加;而蒸发器表面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加,使得热量增速放 缓,并趋于稳定 .亭壁蒸发器与常规风冷蒸发器相比,得热量平均提高 28. 50%. 图 8 蒸发器管长对得热量的影响 F i 8 Ef f e c to fe vapo r a t o rt ubel eng t honhe a tga i n g. 图 9 蒸发器管间距对得热量的影响 F i 9 Ef f e c to fe vapo r a t o rt ubespa c i ngonhe a tga i n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64 2018 年 长的太阳辐假设管间距等条件不变,绝热 层厚度( δc)对 蒸 发器得热( 犙)的影响,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可知:随着绝热层 厚度的增加,室内空气与 制 冷 剂 之 间 的 热 阻 增 大,使 室 内 空 气 对蒸发管的传热量减小,从 而 减 小 蒸 发 器 的 得 热 量;当 绝 热 层 厚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蒸发管的得热量趋于稳定 . 4 结论 1)在亭壁蒸发器 传 热 分 析 中,提 出 复 合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概 念,构建亭壁蒸发器数学 模 型 .亭 壁 蒸 发 器 得 热 量 的 模 拟 值 与 实验值的误差在 5. 00% 之内,数据吻合较好 . 图 10 蒸发器绝热层厚度对得热量影响 F i 10 Ef f e c to fe vapo r a t o ri nsu l a t i on g. l aye rt h i ckne s sonhe a tga i n 2)亭壁蒸发器的得热量与复合对流换热系数受太 阳辐 射 照度的影响较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蒸发器得热量、复合 对流换 热系 数 随 太 阳 辐 射 照 度 的 增 强 而 增 大,随太阳辐射照度的减弱而减小 . 3)随着亭壁蒸发器的管长增加,得热量 增 大;随 着 亭 壁 蒸 发 器 的 管 间 距 增 加,得 热 量 增 大;随 着 亭 壁蒸发器的绝热层厚度增加,得热量减小 . 参考文献: [ 1] 杜彦,田琦,杨晋明,等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 供 暖 系 统 优 化 运 行 方 式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5, 36( 2): 199 204.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5. 02. 0199 . ? ? [ 2] 李先庭,宋鹏远,石文星,等 .实现冬夏季均高效运行的新型热泵 系 统:柔 性 热 泵 系 统 [ J].暖 通 空 调, 2016, 46( 12): 1 7. ? [ 3] 王伟,刘景东,孙育英,等 .空气源热泵在北京地区 全 工 况 运 行 的 关 键 问 题 及 应 对 策 路 [ J].暖 通 空 调, 2017, 47( 1): 20 27. ? [ 4] 黎珍,田琦,董旭 .太原 地 区 太 阳 能 耦 合 空 气 源 热 泵 一 体 化 热 水 系 统 性 能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38( 5): 670 67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2014 . ? ? [ 5] CAPPELC, STREICHER W, LICHTBLAU F, 犲 狋犪 犾. Ba r r i e r st ot hema r ke tpene t r a t i ono ff a c ade i n t eg r a t eds o l a r ? egyp r o. 2014. 02. 151. t he rma lsy s t ems[ J]. Ene r o c ed i a, 2014, 48: 1336 1344. DOI: 10. 1016/ ? j. gyPr [ 6] 季杰,刘可亮,裴 刚,等 .对 太 阳 能 热 泵 PV 蒸 发 器 的 理 论 研 究 及 基 于 分 布 参 数 法 的 数 值 模 拟 [ J].太 阳 能 学 报, i s sn: 2006, 27( 12): 1202 1207. DOI: 10. 3321/ 0254 0096. 2006. 12. 004 . ? ? j. [ 7] 张井山,许道金,魏加杰,等 .一种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分析[ J].太阳能, 2017( 6): 46 48. ? [ 8] 杜海存,马立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直接采暖系统[ 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5( 2): 155 158. DOI: 10. 3969/ ? j. 0456. 2015. 02. 012. i s sn. 1006 ? [ 9] 邢琳,闫金州,汪坤海,等 .直 膨 式 太 阳 能 热 泵 柔 性 设 计 [ J].制 冷 学 报, 2018( 2): 31 DOI: 10. 3969/ i s sn. 0253 ?38. ? j. 4339. 2018. 02. 031. [ 10] DONGXu, TIAN Qi, LIZhen. Ene r r l s i so fs o l a ri n t eg r a t eda i rs ou r c ehe a tpumpf o rr ad i an tf l oo r gyandexe gyana y he a t i ng wi t hou twa t e r[ J]. Ene r i l d i ngs, 2017, 142: 128 138. DOI: 10. 1016/ enbu i l d. 2017. 03. 015 . ? gyandBu j. [ 11] DUFFIEJA, BECKMAN W A. So l a reng i ne e r i ngo ft he rma lp r o c e s s e ss e c onded i t i on[ J]. Ed i t i on ohn Wi l eyand j 1980, 81( 4): 16591. DOI: 10. 1119/1. 14178 . Sons, [ 12] GUNGOR K E,WINTERTON R H S. A gene r a lc o r r e l a t i onf o rf l owbo i l i ngi nt ube sandannu l i[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 J ou r na lo fHe a tand Ma s sTr ans f e r, 1986, 29( 3): 351 358. DOI: 10. 1016/0017 9310( 86) 90205 . ? ? ?X [ 13] 石文星,王宝龙,邵双全 .小型空调热泵装置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96 100. ? [ 14] WHITMAN W C, JOHNSON W M, TOMCZYKJA, 犲 狋犪 犾. Re f r i r a t i onanda i rc ond i t i on i ngt e chno l ogy[M]. 6 t h ge ed .De lma r: CengageLe a r n i ng, 2008. [ 15] 丁国良,张春路 .制冷空调装置仿真与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31 36, 50 55. ?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2018 年 11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39 No. 6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70 ? 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王世杰,宋罛芳,雷勇刚,景胜蓝,秦成君,刘治廷 (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 基于均匀孔隙率抑尘网后呈现贴附涡旋贴附的流 动 状 态,提 出 将 抑 尘 网 从 下 到 上 划 分 为 孔 隙 率 不 同 的三部分,建立非均匀孔隙率下,露天堆场周围 空 气 流 场 的 数 学 模 型 .运 用 F l uen t6. 3,模 拟 9 种 非 均 匀 孔 隙 率组合下网后的空气流动和堆面受力 .结果表明:三层非 均 匀 抑 尘 网 的 设 置 可 人 为 引 导 网 后 空 气 运 动 的 微 环 境;网的上、下部孔隙率( 3 增 至 0. 6 时,料 堆 的 迎 风 面 流 场 先 减 弱 后 增 强, εH , εL )不变,中部孔隙率( εM )从 0. 4 时,获最佳减速效果;上部孔隙率从 0 增至 0. 2 时, 1 时最优;调整网下部孔隙率, 2 时最 εM =0. εH =0. εL =0. 佳;孔隙率组合εH ∶εM ∶εL =0. 1∶0. 4∶0. 2 以最大 限 度 地 虚 弱 迎 风 面 受 力 而 获 最 小 剪 切 力,与 均 匀 空 隙 率 ( 3)网相比减小 66. 1% ,与上、下两层非均匀网( 1∶0. 3)相比减小 31. 2% ,抑尘效果最佳 . ε=0. εH ∶εL =0. 关键词: 露天堆场;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65 07 ? ? ? 犇犲 狊 犻 狋 犻犿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犖狅狀 犻 犳 狅 狉犿犘狅 狉 狅 狊 犻 狋 狉 狅狌 狊犉犲 狀犮 犲 狊 ?犝狀 犵狀犗狆 狔犘狅 WANGSh i i e,SONGChong f ang,LEIYonggang, j J INGSheng l an,QIN Cheng un,LIU Zh i t i ng j ( Co l l egeo f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Ta i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Ta i i na) yuanUn yo yuan030024,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a s edont hef l ows t a t eo fadhe r enc e r t ex t t a chmen ta f t e rt heun i f o rm po r o s i t h i swo r kd i ?vo ?a y,t v i de st hepo r ousf enc ei n t ot hr e epa r t swi t hd i f f e r en tpo r o s i t i e sf r omt hebo t t omt ot het opandaphy s i c a land ma t hema t i c a lmode lo ft hea i rf l owf i e l da r oundt heopens t o r ageya r dunde rnon?un i f o rm po r o s i t se s t ab yi l i shed.F l uen t6. 3i sus edt os imu l a t et hea i rf l owbeh i ndt hepo r ousf enc eandt hef o r c eapp l i edt ot hep i l ef a c e unde rn i nec omb i na t i onso fnon i f o rmf enc ewi t hd i f f e r en tpo r o s i t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t hr e e l aye r ?un ? y.Ther i f o rmf enc ec ana r t i f i c i a l l i det hemi c r oenv i r onmen to fa i rmovemen tbeh i ndt hef enc e.Theuppe rpo non ?un ygu r o s i t hel owe rpo r o s i t r eunchanged,andt hec en t r a lpo r o s i t nc r e a s e sf r om0. 3t o0. 6. εH , εL )a εM )i yandt y( y( Thef l owf i e l da tt hewi ndwa r ds i deo ft hep i l er educ e sf i r s tandt heni nc r e a s e s,andt hebe s tde c e l e r a t i one f f e c t i sob t a i neda tεM =0. 4.Whent heuppe rpo r o s i t nc r e a s e sf r om0t o0. 2,εH =0. 1i sop t ima l.Byad us tt he yi j r o s i t ft hel owe rpa r to ft hef enc e, 2i st hebe s t.Compa r edwi t ht heun i f o rmpo r o s i t 3)and εL =0. ε=0. po yo y( t hetwo l aye rnon i f o rmne two r k( 1∶0. 3),t hef o r c ei sr educ edby66. 1% and31. 2% r e spe c ? ?un εH ∶εL =0. t i ve l i ngt hepo r o s i t omb i na t i ono fεH ∶εM ∶εL =0. 1∶0. 4∶0. 2,wh i chc an max imi z et hewe ak y whenus yc wi ndwa r df a c et oob t a i nt hemi n imumshe a rf o r c eandt he r e f o r eshowst hebe s tf enc ee f f e c t. r ousf enc e;nume 犓犲 狉 犱 狊: opens t o r agep i l e;non i f o rm po r o s i t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 ?un y;po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8 04 21 ? ? 通信作者: 宋罛芳( 1974 CFD 数 值 模 拟 在 空 气 流 动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空气污染控制、 和污染物扩散的研究 . E i l: s ongchong f ang@t t. edu. cn. ?ma y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10829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66 2018 年 大气中的固体颗粒是城市污染物的重要组成 部 分 [1?2],也 是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中 的 重 要 指 标 .工 矿 企 业 中,大型露天料堆形成的扬尘颗粒物已成为大气污 染 颗 粒 物 的 主 要 来 源 [3?4].防 风 抑 尘 网 作 为 一 种 有 效 的抑尘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5?7].国内外研究人员认为,孔隙率对防风抑尘网的抑尘效 果影响 最为显著 [8?11].凌裕泉等 [12]对沙坡头铁路北侧进行现场试验,发现当孔隙率为 0. 3~0. 4 时,防护效果最 [ ] 好. Dong 等 13 等通过缩尺风洞模拟不同来流风速、不同孔隙率下,网后的气 流结构,发现不 同来 流风速 下平均速度场相似,网后会出现 7 个典型流动区域,随着孔隙率的增加,网后流动区域数量会减少,但气 [ ] 流结构会更加复杂,得出最佳孔隙度为 0. 2 或 0. 3. San t i ago 等 14 对比 6 种不同孔隙率对平 均风 速和湍 [ ] 流脉动的影响,得出孔隙率为 0. 35 时,网后较长距离内流线平稳,防护效果最好 . Huang 等 15 研 究网上 部孔隙率( 3 时,保 护效果 εu)和网下部孔隙率( εL)的 5 种组合,以 PI值为评价指 标,得出εu∶εL =0∶0. [ 16] 最佳 .陈延国等 对孔隙率为 0% , 30% , 40% 的蝶形网和平 板 网 的 流 场 结 构 进 行 数 值 模 拟,结 果 显 示, 孔隙率为 40% 的蝶形网性能最优 .张立群等 [17]用计算流体 动 力 学( CFD)数 值 模 拟 发 现,网 板 底 部 孔 隙 率为 0. 3, 0. 4, 0. 5 时,导沙效果较好 .目前,对于防风抑尘网最优孔隙率的研究多集中于均匀网,且最优 孔隙率的数值不尽相同 .但对均匀网不同孔隙率下,抑尘 网 后料堆 周围 风 场 的 微 观 特 性 研 究 发 现,网 后 料堆不同高度处的风场结构和散尘特性不同 .本文基于 露天 堆场防 风抑尘 网 设 置 后 空 气 流 动 规 律 的 不 均匀性,将抑 尘 网设置为 上、中、下不同 孔隙率 的形式,应用标 准 犽? ε 湍流模型,模 拟料堆 周围 空 气 运 动 规律和料堆表面剪切力特性,以期获得抑尘网的一些优化设计 . 1 数值模拟 1. 1 几何模型 选取风洞实验中一棱台型料堆为模拟对象,料堆尺 寸 参 数 [18]如 下:棱 台 下 表 面 长 154 m,宽 51 m; 棱台上表面长 113m,宽 10m;料堆高 17m.张 奕 君 等 [19]研 究 表 明,防 风 抑 尘 网 的 高 度、宽 度 和 与 料 堆 距离的选取对网的庇护效果至关重要,当网高为料堆高 1. 1~1. 3 倍时,网的抑尘效果最佳 .综合经济性 考虑,取网高为堆高的 1. 3 倍,即 22m;网与料堆间距在 1. 0~1. 5 倍堆 高为最佳 范围,故取 间距 为 1. 0 倍堆高,即 17m;网长度的选取至少与料堆下表面长度相等,故网长 取 1. 0 倍 堆长,即 154 m.数 值模拟 中,计算区域的选取对模拟结果至关重要 .堆场对周围流 场的影响 是以 其 为 中 心 向 周 围 扩 散 产 生,宋 罛 芳等 [20?21]以料堆为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步扩大计算区域,选 取 7 种 计算 模 型,以 料 堆 平 顶 面 剪 切 力 为 考 查指标,发现 料 堆 平 顶 面 剪 切 力 随 计 算 区域的增加 而 逐 渐 降 低,计 算 区 域 高 取 7 倍堆 高,长 取 14 倍 堆 高,宽 取 2 倍 堆 高时,剪切力变化 仅 为 0. 04%.因 此,选 取以上区域为计算区域,如图1 所示 .图 1 中:料堆下表面中心 位 置 为 坐 标 原 点; 犡 轴正向为 来 流 方 向; 犢 轴正向为沿料 图 1 计算区域图(单位: m) 堆高度; 犣 轴正向为沿堆长方向 . 1. 2 数学模型 F i 1 Compu t a t i ona ldoma i n( un i t:m) g. 露天堆场周围空气可视为理想牛顿流体,密度为常数,周围无热量传递 . 1)质量守恒方程,即 狌犻/狓犻 = 0. ( 1) 2)动量守恒方程,即 d 狌犻 犽2 狌犻 狌犼 2 狌犻 狆 犆μ 犽δ犻,犼 +犛犻. 狌犼 + +ρ - ρ =- + μ ρ 狓 狓 3 d狓犼 ε 犼 犻 狓犼 狓犼 狓犼 3)犽 ? ε 两方程,即 ( [ [( ) ] ) 犽 t 犽 狌犼 = μ+μ +犌k +犌b -ρ ε. ρ σk 狓犼 狓犼 狓犻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 2) ( 3) 第6期 王世杰,等: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867 2 ε ε ε( ε . μt ) , , , 狌 犆 犌 犆 犌 犆 + = + + - 1 k 3 b 2 ε ε ε 犼 ρ 狓 ρ犽 犽 狓犻 μ σε 狓犼 犼 [( ) ] ( 4) 模拟防风网多孔介质,源 项 犛犻 由 粘 性 损 失 和 惯 性 损 失 两 部 分 组 成,即 犛犻 = - μ +犆2 1ρ|狌|狌犻 , 2 α 2 犃p/犃f)-1 其中: 为多孔介质的渗透性, · ; 为惯 性 阻 力 因 子, -1 ; 为 网 孔 总 面 积, 1( 犆2 = 2 . m s 犆2 m 犃f α 狋 犆 ( ) m2 ; 犃p 为网板总面积 m2 ; 狋 为网厚度,取 0. 002m; 犆 近似为 0. 98; N·S·m-2 . μt 为湍流粘性系数,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犌b=0;当主流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时, 犆3,ε=0;系数 犆1,ε, 犆2,ε, 犆μ, σk 和σε 根据 文献[ 22 23]分别取值为 1. 44, 1. 92, 0. 09, 1. 0 和 1. 3;空气动力粘性系数μ 取 1. 79×10-5 N·S·m-2 . ? 1. 3 网格的划分 对计算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时,采 用 分 区 划 分,用 狔=1. 5犺( 犺 为 料 堆 高 度)将 计 算 区 域 划 分 为 两 部 分,再对网前 3m 和堆后 1m 作切平面划分,共得到 6 个子 区域 .料堆和网所在区域为加密区域,以此区域为 中心向 四 周进行网格划分,比例因子 取 1. 02.由 此 得 出,网 和 料 堆 所 在区域网格最密,此区域向四周网格渐渐变疏,网 格划分的 疏密符合流场梯度变化情况,网格划分如图 2 所示 . 图 2 网格划分 网格独立性考核 是 数 值 模 拟 的 重 要 一 步,对 模 型 网 格 F i 2 Me shgene r a t i on g. 数量从小到大进行了 5 种 划 分,以 料 堆 迎 风 面 剪 切 力 为 判 别指标进行网格独立性考核,计算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犖 为网格数量; 犉 为迎风面剪切力 . 表 1 网格独立性考核 Tab. 1 As s e s smen to fg r i di ndependenc e 参数 4 犖/×10 犉/N 网格 1 网格 2 网格 3 网格 4 网格 5 83. 0456 92. 8564 120. 1489 155. 5218 221. 7865 53. 89 53. 52 53. 29 53. 24 53. 28 由表 1 可知:网格数量从 830456 增加到 2217865 时,剪切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剪切力减小程 度逐渐降低;网格数量从 1555218 增加到 2217865 时,剪切力变化率为 0. 07% ,对网格进一步做加密 处理不会影响模拟结果 .因此,数值模拟网格数取 1555218. 边界条件如下:防风抑尘网设为 Po r ous Jump 边界条件;出口 边界设 为压力 出 口;入 口 边 界 条 件 设 ? 为速度入口,风速为 6m·s-1 ;料堆表面 和 地 面 为 无 滑 移 壁 面;计 算 区 域 前、后 及 上 表 面 设 为 对 称 边 界 条件;压力、动量、湍 流 动 能 和 耗 散 项 均 采 用 二 阶 迎 风 格 式 进 行模拟 . 1. 4 数值模拟验证 [ ] 对 Pa rk 等 24 风洞实验的工况进行数 值模 拟,压力 系数 模 拟结果和 实 验 结 果 的 对 比,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 犆p 为 压 力 系 数; 犡/犅 为位置, 犡 是数 值 模 拟 中 狓 方 向 的 尺 寸, 犅 是风洞实 验中狓 方向的尺 寸 .由 图 3 可 知:模 拟 结 果 和 实 验 结 果 中,来 流风在防风抑 尘 网 前 后 的 压 力 变 化 规 律 相 同,通 过 数 据 对 比 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6. 21% ,此误 差在 可 接受范围内,验证了 Po r ous Jump 边界条件的可行性 . ? 图 3 压力系数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 F i 3 Compa r i s ono fnume r i c a l g. 2 结果与讨论 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p r e s su r e c oe f f i c i en tf o rpo r ousf enc e 2. 1 非均匀防风抑尘网后料堆周围速度场 已有研究表明,均匀孔隙率抑尘网后呈现比例不同的贴附流、涡 漩流、贴附 流三种 形态 [25].因此,将 防风抑尘网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取均匀网某工况的模拟结果,迎风面前涡旋处于网高 1/3~2/3 处,将 三部分网高从下到上设为 7, 7, 8m,各层孔隙率表示 为εL ∶εM ∶εH .研 究 结 果 表 明,低 孔 隙 率 ( 3) ε<0. [ 26] 网后料堆上部扬尘得到明显抑制,而 高 孔 隙 率( 3)的 抑 尘 作 用 主 要 体 现 在 料 堆 迎 风 面 中 下 部 . ε≥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68 2018 年 所以,将网上部设置较小孔隙率,以削弱来流风对迎风面 上 部和平 顶面 的 动 力 影 响;为 减 小 近 地 层 贴 附 流穿过抑尘网后对料堆迎风面下部的剪切作用,取下部 孔隙 率为 0. 1~0. 4 进 行 模 拟 .基 于 上 部 和 下 部 孔隙率的设置范围均较小,会因其渗流风比例小而引起网后中部区域压力甚小,在垂直压差作用下形成 较强的涡旋,导致迎风面物料被 卷 吸 扬 起,故 中 部 孔 隙 率 设 置 为 0. 3~0. 6,以 通 过 适 量 的 来 流 风 .上、 中、下部孔隙率设置的工况,如表 2 所示 . 表 2 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孔隙率表 Tab. 2 Po r o s i t ab l eunde rd i f f e r en ts imu l a t i onc ond i t i ons yt 模拟工况 εM εL εH 模拟工况 εM εL εH 模拟工况 εM εL εH 工况 1 0. 3 0. 2 0 工况 4 0. 6 0. 2 0 工况 7 0. 4 0. 4 0 0 工况 5 0 工况 8 0. 4 0. 2 0. 1 0 工况 6 0 工况 9 0. 4 0. 2 0. 2 工况 2 工况 3 0. 4 0. 5 0. 2 0. 2 0. 4 0. 4 0. 1 0. 3 对上述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料堆周围速度矢量分布,如图 4 所示 . ( a)εH ∶εM ∶εL =0∶0. 3∶0. 2 ( b)εH ∶εM ∶εL =0∶0. 4∶0. 2 ( c)εH ∶εM ∶εL =0∶0. 5∶0. 2 ( d)εH ∶εM ∶εL =0∶0. 4∶0. 1 ( e)εH ∶εM ∶εL =0∶0. 4∶0. 3 ( f)εH ∶εM ∶εL =0. 1∶0. 4∶0. 2 ( 2∶0. 4∶0. 2 g)εH ∶εM ∶εL =0. 图 4 不同孔隙率组合下料堆周围速度矢量场 F i 4 Ve l o c i t c t o rf i e l dsove rp i l ewi t hd i f f e r en tpo r o s i t omb i na t i ons g. yve yc 当防风抑尘网上部孔隙率εH 为 0,下部孔隙率εL 为 0. 2 时,料堆 周围速 度矢 量场,如图 4( a)~ ( c) 所示 .由于εH 为 0,网上部无气 流 渗 入,来 流 风 绕 过 抑 尘 网 在 上 部 形 成 强 剪 切 层,网 后 中、上 部 压 差 较 大;较小的下部孔隙率εL 为 0. 2 时,对近地层 来 流 风 的 阻 碍 作 用 较 强,来 流 风 通 过 网 后 风 速 骤 降,在 粘 性力作用下,料堆迎风面中、下部形成低流速的贴附流 .受网后上部压差作用,网中部渗流空气一部分在 网后形成逆时针漩涡,另一部分气流沿料堆向上运动,在料 堆顶 部受强 剪 切 层 的 作 用 向 下 游 流 动 .中 部 孔隙率大小决定渗流风的比例,当εM =0. 3 时,渗流风较小,受垂直压差作用涡旋较强,随着εM 的增加, 渗流风量渐多,呈现衰减的贴附流,近壁面风速较小;当εM =0. 4 时 达 到最 小, εM 继续 增大,贴附 作用渐 强,强烈的剪切力会在迎风面底部产生涡旋,使散尘量增加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王世杰,等: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869 当防风抑尘网上部孔隙率εH 为 0,中部孔隙率εM 为 0. 4 时,料堆周围速度矢量场,如图 4( b),( d), ( e)所示 .当网下部孔隙为 0. 1 时,网后中、下部竖向压差增大,在网后出现大尺度涡旋,整个迎风 面处于 涡旋影响范围,气流扰动较大,抑尘效果较差;当网下部 孔隙 从 0. 1 增 加 到 0. 2 时,网 后 竖 向 压 差 减 小, 料堆迎风面由涡旋流变为微弱贴附流,抑尘效果较好;当网 下部 孔隙率 从 0. 2 增 加 到 0. 3, 0. 4 时,料 堆 迎风面贴附流强度增加,气流紧贴料堆表面运动,料堆壁 面空 气 运 动 剧 烈,扬 尘 加 剧 .因 此,网 下 部 孔 隙 率εL 为 0. 2 时,料堆近壁面空气流速较小,抑尘效果明显 . 当防风抑尘网中部孔隙率为 0. 4,下部孔隙率为 0. 2 时,料 堆 周 围 速 度 矢 量 场,如 图 4( b),( f),( g) 所示 .网中部和下部孔隙率不变, 1,渗 入 的 空 气 量 增 加,网 后 竖 向 压 差 减 小,网 后 上 部 εH 从 0 增加到 0. 漩涡消失,料堆迎风面和平顶面为微弱贴附流,近壁面 风 速 较 小;当εH 从 0. 1 增 加 到 0. 2 时,网 中 部 的 高速气流会到达料堆迎风面上部,使迎风面上部和平顶面贴 附流 强度 增 加,近 壁 面 风 速 增 加,抑 尘 效 果 减弱 .综合考虑防风抑尘网后气流运动规律和湍流结构,抑尘网 孔隙率 为εH ∶εM ∶εL =0. 1∶0. 4∶0. 2 时,防风抑尘效果最佳 . 2. 2 非均匀抑尘网后料堆表面动力特性 影响露天堆场散尘的因素很复杂,从剪切力角度,可以分辨 绕 流 和 水 平 贴 附 流 的 区 别,更 加 准 确 地 反映防风网的防护特性 .在料堆各表面中,迎风面的扬尘最为严重,因此,抑制迎风面的扬尘显得尤为重 要 .不同孔隙率组合下,料堆迎风面受力情况,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犉迎 风 为迎风面剪切力 . ( a)工况组合 1 ( b)工况组合 2 ( c)工况组合 3 图 5 不同孔隙率组合下料堆迎风面剪切力 F i 5 She a rf o r c ed i s t r i bu t i ononsu r f a c e so fp i l ewi t hd i f f e r en tpo r o s i t omb i na t i ons g. yc 由图 5( a)可知:网上部和下部孔隙率分别为 0 和 0. 2 时,网 中 部 孔 隙 率 从 0. 3 增 加 到 0. 6,料 堆 迎 风面剪切力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εM 为 0. 4 时,剪切力较εM 为 0. 3 时减小了 49. 3% ,较εM 为 0. 5 时减小了 65. 7%.因此,网中部孔隙率εM 为 0. 4,即 工 况 2 时,料 堆 迎 风 面 为 微 弱 贴 附 流,近 壁 面 风 速 小,料堆迎风面剪切力最小,为 8. 6N. 依据上述结论,确定网中部孔隙率为 0. 4,保持上部孔隙率为 0 不变,料堆 迎风面 的受 力情况,如图 5( b)所示 .当网下部孔隙率εL 从 0. 1 增加到 0. 4 时,料堆迎风面剪切力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εL 为 0. 2 时,剪切力较εL 为 0. 1,减小了 81. 9% ,较εM 为 0. 3 时减小了 87. 3%.因此,网中部孔隙率εM 为 0. 2,即工况 2 时,料堆迎风面剪切力最小 . 确定网中部孔隙率为 0. 4,下部孔隙率为 0. 2 时,料堆迎风面受力情况,如图 5( c)所示 .当网 上部孔 隙率εH 从 0 增加到 0. 2 时,料堆迎风面剪切力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εH 为 0. 1 时,剪切力 较εH 为 0 时减小了 13. 9% ,较εH 为 0. 2 时减小了 69. 5%.因 此,网 上 部 孔 隙 率εH 为 0. 1,即 工 况 8 时,料 堆 迎 风面剪切力最小,为 7. 4N.综上所述,工况 8 时,料堆迎风面剪切力最小,料堆迎风面 抑尘 效果最 佳,剪 切力的变化趋势也与前述流动形态相吻合 . 9 种工况料堆各表面剪切力绝对 值 之 和( 犉tot),如 图 6 所 示 .由 图 6 可 知:工 况 8 时,各 表 面 剪 切 力 绝对值之和最小,整体抑尘效果最好;工况 2 和工况 3 时,各表面剪切力绝对值之和较工况 8 相差不大, 抑尘效果较好 . 为了进一步量化三层非均匀网的抑尘效果,以最优 工 况εH ∶εM ∶εL =0. 1∶0. 4∶0. 2与均匀网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70 2018 年 优孔隙率 0. 3 和两层非均匀网最优工况εH ∶εL =0. 1∶0. 3 进行对比,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 犉 为剪切力 . 由表 3 可知:三层非均匀网 迎 风 面、背 风 面 剪 切 力 在 3 种工况中最小,迎风面 剪 切 力 相 较 于 两 层 非 均 匀 网 减 小 了 80. 6% ,较均匀 网 减 少 了 89. 6% ;背 风 面 剪 切 力 较 两 层 非 均匀网 减 少 了 19. 2% ,较 均 匀 网 减 小 了 23. 3% ;但 平 顶 面 剪切力较两层非均匀网略有增加,较均匀网减小了 .在 抑制 料堆整体扬尘上,三层非均匀网效果最佳,各表面 剪切力 绝 对值总和较两层非均匀网 减 少 了 31. 2% ,较 均 匀 网 减 小 了 66. 1%.从 上 述 分 析 可 知,与 均 匀 孔 隙 率 0. 3,两 层 非 均 匀 图 6 不同孔隙率组合下料堆各表面剪切力之和 孔隙率εH ∶εL =0. F i 6 She a rf o r c esumonsu r f a c e so fp i l e g. 1∶0. 3 相比,三层非均匀孔 隙 率εH ∶εM ∶εL =0. 1∶0. 4∶0. 2 的抑尘效果最出众 . wi t hd i f f e r en tpo r o s i t omb i na t i ons yc 表 3 不同孔隙率下料堆各表面剪切力值 Tab. 3 She a rf o r c eva l ue sone a chsu r f a c eo fp i l e 工况 犉/N 迎风面 平顶面 背风面 各表面总和 3 ε=0. 71. 18 86. 22 31. 82 189. 22 1∶0. 3 εH ∶εL =0. 38. 08 24. 90 30. 20 93. 18 1∶0. 4∶0. 2 εH ∶εM ∶εL =0. 7. 40 32. 32 24. 40 64. 12 3 结论 1)孔隙率大小决定着料堆周围流场及表面受力 .三层非均匀抑尘网的设置可 以充分利 用不同 孔隙 率下渗流风与绕流风的比例,人为创造料堆周围风场环境,获得料堆表面最弱受力 . 2)网上部和网下部孔隙率不变, 3 增加到 0. 6 时,料堆迎风面由贴附漩涡流变为贴附流,再 εM 从 0. 由贴附流变为漩涡贴附流的混合流动,当εM 为 0. 4 时气流扰动较小;网上部和网中部孔隙率不变, εL 从 0. 1 增加到 0. 2 时,料堆迎风面由漩涡流变为微 弱 贴 附 流, 2 时 扰 动 最 小;网 中 部 和 下 部 孔 隙 率 εL 为 0. 不变, 2 时,料堆上部表面气流运动先减弱,在εH 为 时 0. 1 气流 运动 达到最 小 .综合流 εH 从 0 增加到 0. 场规律,得到孔隙率组合εH ∶εM ∶εL =0. 1∶0. 4∶0. 2 的抑尘效果最佳 . 3)比较三层非均匀网最优工况( 1∶0. 4∶0. 2)、两 层 非 均 匀 网 最 优 工 况( εH ∶εM ∶εL =0. εH ∶εL = 0. 1∶0. 3)和均匀网最优工况( 3)各表面的 受 力 情 况 .结 果 表 明:三 层 非 均 匀 网 可 大 幅 减 小 料 堆 迎 ε=0. 风面扬尘,迎风面剪切力较两层非均匀网减小了 80. 6% ,较均匀网减少了 89. 6% ;各表面剪切力绝对值 总和较两层非均匀网减少了 31. 2% ,较均匀网减小了 66. 1% ;综合受力特性,孔隙率组合εH ∶εM ∶εL = 0. 1∶0. 4∶0. 2 时,抑尘效果最佳 . 参考文献: [ 1] 杨周 .城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研究:以成都市、贵阳市为例[ 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 2] 文宇博,杨忠芳,夏学齐,等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 大 气 颗 粒 物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来 源 解 析 [ J].现 代 地 质, 2010, 24 ( i s sn. 1000 4): 807 815. DOI: 10. 3969/ 8527. 2010. 04. 022. ? ? j. [ 3] 黄玉虎,曲松,宋光武,等 .扬尘源粒度组成筛分方法比较[ J].环境 科 学 研 究, 2013, 26( 5): 522 526. DOI: 10. 13198/ ? r e s. 2013. 05. 61. huangyh. 010. j. [ 4] 冯鑫媛,王式功,程一帆,等 .中国北方中西部沙尘暴气候特征[ J].中国沙漠, 2010, 30( 2): 394 399. ? [ 5] LEESJ, PARK C W. Theshe l t e re f f e c to fpo r ouswi ndf enc e sonc oa lp i l e si nPOSCOopens t o r ageya r d[ J]. J ou r na l o fWi ndEng i ne e r i ngandI ndus t r i a lAe r odynami c s, 2000, 84( 1): 101 118. DOI: 10. 1016/S0167 6105( 99) 00046 ? ? ?X. [ 6] 孙昌峰,陈光辉,范军领,等 .防风抑尘网研究进展[ J].化工进展, 2011, 30( 4): 871 877. DOI: 10. 16085/ i s sn. 1000 ? ? j. 6613. 2011. 04. 035. [ 7] CONG Xi ao chun, CAOSh i i ng, CHEN Zh i l ong, 犲 狋犪 犾. Impa c to ft hei ns t a l l a t i ons c ena r i oo fpo r ousf enc e sonwi nd ? q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王世杰,等: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871 b l ownpa r t i c l eemi s s i oni nopenc oa lya r ds[ J]. Atmo sphe r i cEnv i r onmen t, 2011, 45( 30): 5247 5253. DOI: 10. 1016/ ? j. a tmo s env. 2011. 07. 005. [ 8] DONGZh i bao, LUO Wany i n, QIAN Guangq i ang, 犲 狋犪 犾. A wi ndt unne ls imu l a t i ono ft het u r bu l enc ef i e l dsbeh i ndup r i tpo r ouswi ndf enc e s[ J]. J ou r na lo fAr i dEnv i r onmen t s, 2010, 74( 2): 193?207. DOI: 10. 1016/ a r i denv. 2009. gh j. j 03. 015. [ 9] MOHAMED A MI, ALAMELDEIN A, SAIFA. Nume r i c a ls t udyo fa e o l i ans andpa r t i c l e sbehav i o rbeh i ndc ons t an t andva r i ab l epo r o s i t ndf enc e s[ C]∥El e ven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 fF l u i dDynami c s.Al exand r i a: ICFD11, y wi 2013: 1 11. ? [ 10] SHIXi ao f e i, XIP i ng,WUJ i an un.Al a t t i c eBo l t zmann?Sa l t a t i on mode landi t ss imu l a t i ono fa e o l i ans a l t a t i ona t j r ousf enc e s[ J]. The o r e t i c a landCompu t a t i ona lF l u i dDynami c s, 2015, 29( 1/2): 1 20. DOI: 10. 1007/s 00162 014 ? ? ? po 0338 1. ? [ 11] TIAN L i hu i,WU Wangyang, ZHANG Dengshan, 犲 狋犪 犾.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r o s i onanddepo s i t i ono fs t r awche cke r J]. Env i r onmen t a lEa r t hSc i enc e s, 2015, 74( 1): 573 584. DOI: 10. 1007/s 12665 boa r dba r r i e r si na l i nes andyl and[ ? ? p 015 4059 6. ? ? [ 12] 凌裕泉,金炯,邹本功,等 .栅栏在防止前沿积沙中的作用:以沙坡头地区为例[ J].中国沙漠, 1984, 4( 3): 16 25. ? [ 13] DONGZh i bao, LUO Wany i, QIAN Guangq i ang, 犲 狋犪 犾. Eva l ua t i ngt heop t ima lpo r o s i t ff enc e sf o rr educ i ng wi nd yo J]. Sc i enc e si nCo l dandAr i dReg i ons, 2011( 1): 1 12. DOI: 10. 3724/SP. J. 1226. 2011. 00001. e r o s i on[ ? [ 14] SANTIAGOJL,MARTIN F, CUERVA A, 犲 狋犪 犾. Expe r imen t a landnume r i c a ls t udyo fwi ndf l ow beh i nd wi nd J]. Atmo sphe r i cEnv i r onmen t, 2007, 41( 30): 6406 6420. DOI: 10. 1016/ b r e aks[ a tmo s env. 2007. 01. 014. ? j. [ 15] HUANGLongmi ng, CHAN H C, LEEJT. Anume r i c a ls t udyonf l owa r oundnonun i f o rm po r ousf enc e s[ J].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 2012, 2012( 1/2): 203 222. DOI: 10. 1155/2012/268371. ? [ 16] 陈廷国,马思明 .不同截面形式防风网流场 的 3D 数 值 仿 真[ J].计 算 机 仿 真, 2014, 31( 1): 258 263. DOI: 10. 3969/ ? i s sn. 1006 9348. 2014. 01. 058. ? j. [ 17] 张立群,许振海,董捷,等 .防风抑尘 网 应 用 于 沙 漠 铁 路 风 沙 防 治 的 数 值 分 析 [ J].铁 道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17, 14 ( 5): 957 963. DOI: 10. 3969/ i s sn. 1672 7029. 2017. 05. 011. ? ? j. [ 18] 丛晓春,陈志龙,詹水芬 .露天煤场静态起尘量的实验研究[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39( 6): 849 853. ? [ 19] 张奕君,邹声华,黄寿元 .露天料场防风抑尘 网 作 用 效 果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J].环 境 科 学 与 管 理, 2011, 36( 4): 61 ?64. 10. 3969/ 1212. 2011. 04. 016. DOI: i s sn. 1673 ? j. [ 20] 宋罛芳,彭林,白慧玲,等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的动力学数值模拟[ J].环境 科 学 研 究, 2014, 27( 7): 775 781. DOI: ? 10. 13198/ i s sn. 1001 6929. 2014. 07. 14. ? j. [ 21] 宋罛芳,彭林,白慧玲,等 .露天堆场 防 风 抑 尘 网 后 湍 流 结 构 及 抑 尘 效 率 的 数 值 模 拟 [ J].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014, 34 ( 7): 1690 1695. ? [ 22] LAUNDERB, SPALDING DB. Thenume r i c a lc ompu t a t i ono ft u r bu l en tf l ows[ J]. Compu t e r Me t hodsi nApp l i ed Me chan i c sandEng i ne e r i ng, 1990, 3( 2): 269 289. DOI: 10. 1016/0045 7825( 74) 90029 2. ? ? ? [ 23] FAROUK B, GUCERISI. Lami na randt u r bu l en tna t u r a lc onve c t i oni nt heannu l usbe twe enho r i z on t a lc onc en t r i c cy l i nde r s[ J]. J ou r na lo fHe a tTr ans f e r, 1982, 104( 4): 631 636. DOI: 10. 1115/1. 3245178. ? [ 24] PARK C W, LEESJ. 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nsu r f a c ep r e s su r eandf l ows t r uc t u r ea r oundat r i angu l a rp r i sml o c a t ed beh i ndapo r ousf enc e[ J]. J ou r na lo fWi ndEng i ne e r i ngandI ndus t r i a lAe r odynami c s, 2003, 91( 1/2): 165 184. DOI: ? 10. 1016/S0167 6105( 02) 00343 4. ? ? [ 25] 潘武轩,何鸿展,宋罛芳,等 .露天堆场防风 抑 尘 网 临 界 孔 隙 率 的 数 值 模 拟 [ J].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015, 35( 6): 1638 ? 1644.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6923. 2015. 06. 005. ? j. [ 26] 何鸿展,宋罛芳,潘武轩,等 .基于 CFD 的防风 抑 尘 网 非 均 匀 孔 隙 率 的 优 化 研 究 [ J].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016, 36( 6): i s sn. 1000 1697 1704. DOI: 10. 3969/ 6923. 2016. 06. 014. ?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38 ? 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 及其电化学性能 叶俊辉,王森林,黎辉常,梁维俊,张燕秀 (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采用沉淀结合法,制备二氧化铅/石墨烯( XRD)、场 ?PbO2/rGO)复合 材 料 .通 过 X?射 线 粉 末 衍 射 仪( β 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 FESEM)、高分辨率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HRTEM)和 比 表 面 积 分 析 仪 研 究 该 复 合 材 料 的 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β ?PbO2/rGO 复 合 电 极 和 纯 β ?PbO2 电 极 的 电 化 学 性 能 .结 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纳米β ?PbO2 较均匀地分散在 rGO 片表面, ?PbO2/rGO 复合材料比纯β ?PbO2 具 有 更 β 大的比表面积;复合电极因具有更多 的 反 应 活 性 位 点,电 化 学 反 应 速 度 较 快;在 不 同 的 电 流 密 度 下, β?PbO2/ rGO 电极的质量比容量比纯β ?PbO2 电极高,证明复合电极具有比纯β ?PbO2 电极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关键词: β ?PbO2 ;石墨烯;铅酸电池;复合正极;电化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72 07 ? ? ? 犘狉 犲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犈 犾 犲 犮 狋 狉 狅 犮犺犲犿犻 犮 犪 犾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 狆犪 犘犫犗2/犌狉 犪狆犺犲 狀犲犈 犾 犲 犮 狋 狉 狅犱 犲 YEJunhu i,WANGSen l i n,LIHu i chang, LIANG We i un,ZHANG Yanx i u j ( 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β 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wa sp r epa r edbyp r e c i i t a t i onc omb i nedwi t htwo s t ephyd r o ?PbO2/rGOc ? p t he rma lme t hod.Thes t r uc t u r eand mo r l ogyo ft hec 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 swe r es t ud i edby X? r ayd i f f r a c t i on pho ( XRD),f i e l demi s s i ons c ann i nge l e c t r onmi c r o s c opy ( FESEM),h i e s o l u t i ont r ansmi s s i one l e c t r onmi c r o s ghr c i f i csu r f a c eana l z e r.The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 so ft heβ ompo s c opy (HRTEM)andspe ?PbO2/rGOc y l e c t r odewe r es t ud i edus i ng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t e s t i ngt e chno l ogy.Asar e su l t,i nc om i t ee l e c t r odeandβ ?PbO2 e s i t ema t e r i a l s,β r t i c l e sd i s t r i bu t ede ven l hesu r f a c eo frGOshe e t,andt heβ?PbO2/rGO ?PbO2 nanopa po yont c ompo s i t ehadal a r rspe c i f i csu r f a c ea r e at hant hepu r eβ ompo s i t ee l e c t r odehadmo r ea c t i ver e ?PbO2 .Thec ge a c t i ons i t e s,a c c o r d i ng l he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r e a c t i onr a t ewa sf a s t e r.Atd i f f e r en tcu r r en tdens i t i e s,t hema s s yt spe c i f i cc apa c i t fβ?PbO2/rGO e l e c t r ode s wa sa lway sh i rt hant ha to fpu r eβ?PbO2 e l e c t r ode s,wh i ch yo ghe r ove st ha tt hec ompo s i t ee l e c t r odeha sbe t t e r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t hant hep r i s t i nee l e c t r ode. p r aphene;l 犓犲 狉 犱 狊: β e ad a c i dc e l l;c ompo s i t epo s i t i vee l e c t r ode;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 ?PbO2 ;g ? 狔狑狅 随着人们对全球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储存迫在 眉 睫 .铅 酸 电 池 作 为 二 次 电 池 的 主 要 类 型,占 全球电池市场销售量的 45% 以上,但存有许多不足 .铅碳电池技术被 认为是 铅酸电池 的创新,可 极大地 [] 提高铅酸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但该技术主要集 中 在 负 极 板 上 [1?3]. Yang 等 4 研 究 表 明,铅 酸 电 池 的 循 环 收稿日期: 2018 04 12 ? ? 通信作者: 王森林( 1962 E i l: s lwang@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611302059) 第6期 叶俊辉,等: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73 寿命受 PbO2 的 软 化、脱落 和钝化等 限制 .在 放 电过程 中,二 氧化 铅 还原 成硫酸铅;在充电过 程中,只 有 部分硫酸铅可以转变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状态 .在充、放电 的反 复过程 中,硫 酸 铅 将 进 一 步 覆 盖 二 氧 化 铅的表面,使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小,最终导致电池容量下降 .因此,提高材料的表面积和反应活性 位点,可以使形成的硫酸铅更加均匀 地 分 布,减 少 堆 积,使 其 在 充 电 过 程 中,尽 可 能 多 的 转 变 为 二 氧 化 [ ] 铅 .故改进正极活性材料事关重要 . PbO2 具有高化 学 稳 定 性、易 于 制 备、价 格 低 廉 等 优 点 5?7 .作 为 界 面 [ 8] 反应, PbO2 的氧化还原活性与形态、结构( α ?PbO2 或β ?PbO2)有关 , ?PbO2 与α ?PbO2 相比,具有较高 β [ ] 的电导率值 [9].同时, PbO2 颗粒的尺寸与比表面积可影响电化学行为 10?11 .二氧化铅电极主要运用在能 源和催化两个领域 .Wong 等 [12]利用硝酸铅,在碱性条件下,先合成前驱体 PbO,再在恒定电压下,电化 学氧化成纳米枝晶型 PbO2 ,结 果 表 明,纳 米 枝 晶 PbO2 结 构 可 以 在 高 放 电 率 下,获 得 更 好 的 材 料 利 用 [ ] 率. Duan 等 13 结 合 电 泳 沉 积 和 电 沉 积,制 备 一 种 新 型 的 石 墨 烯 纳 米 片 层 间 PbO2 复 合 电 极 ( GNS? PbO2),结果表明, GNS GNS ?PbO2 电极具有的晶粒尺寸远小于传统的 PbO2 电极, ?PbO2 电极上的 2 ?氯 [ ] 苯酚电化学降解速率常数远高于 PbO2 电极,使用 寿 命 是 传 统 PbO2 电 极 的 1. 93 倍 . L i等 14 将β?PbO 和过硫酸铵利用简单水热法制备 PbO2 纳米颗粒,并与还原氧 化石墨 烯( rGO)复 合之 后,作 为电 催化剂 降解废水中的阳离子红 X?GRL.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 [15],且与之结合而成的 复合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高化学稳 定 性 等 性 能 [16?17].因 此,本 文 将 片 状 结 构 的 石 墨 烯 与 β?PbO2 复 合, 作为铅酸电池正极,运用石墨烯高导电率和大的比表 面积,提高复 合材 料 的 导 电 性 能 和 比 表 面 积,从 而 提高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1 实验方法 1. 1 β ?犘犫犗2/狉犌犗 的制备 3gNaOH 和 1gPb( NO3) ?PbO2 的制备如下:取 2 个装有 20mL 二次水的烧杯,分别加入 0. 2 溶 β 解均匀,将 Pb( NO3) aOH 溶液 中,剧 烈 搅 拌 30 mi n,直 至 溶 液 变 浑 浊,产 生 白 色 沉 2 溶液缓慢滴加到 N 淀,随着搅拌的进行,白色沉淀逐渐变成翠绿色沉淀 .静置,吸出上清液,再加入二次水,搅拌,静置,吸出 上清液 .多次重 复 以 上 步 骤 后,在 60 ℃ 的 环 境 中,干 燥 12h,得 到 前 驱 体 PbO.取 0. 5gPbO,加 入 20 mL 二次水并搅拌 10mi n,超声15mi n 后,加入8mLNaClO,搅拌5mi n,转移至50mL 高压反应釜中, 放入 120 ℃ 烘箱中,烘干 2h.取出产物,用二次水多次洗涤,过滤,烘干备用 . [ ] r s方法 18 制备 GO 溶液(稀释成 2g·L-1 ), ?PbO2/rGO 的制备:由改进的 Humme ?PbO2 与 GO β β 的质量比为 23∶5.首先,取 25mLGO 溶液,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 0. 23gβ ?PbO2 和 13mg 十二烷基硫 酸 钠,超声20mi n,搅拌3h;然后,加入 200mg 抗坏血酸,将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中, 90 ℃ 油浴并搅拌, 反应 2h;最后,将产物用二次水多次洗涤,冷干备用 . 1. 2 作为集流体的铜网表面镀覆 犘犫 犛犫 的制备 ? 以铜网为基体,电镀铅锑合金,可以极大地减小集流体的质量,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并且可以保护 铜网不被腐蚀 . 电镀液的配置如下:首先,取 30g 柠檬酸溶解于 30 mL 水 中,加 入 0. 4g 三 氧 化 二 锑,搅 拌 直 至 完 全溶解;然后,加入 40mL 质量分数为 70% 的甲磺酸和 90mL 质量分数为 53% 的甲磺酸铅;最后,依次 加 入 2. 5g 聚乙烯醇、 0. 8g 丁炔二醇和4 滴 OP 乳化剂,余量加水,配置成500mL 镀液 .取 2cm×2cm 铜网,经过碱洗、酸洗作为阴极,取两块铅块放置于电镀 槽的 两侧作 为 阳 极,利 用 双 脉 冲 电 源 进 行 电 镀 . 电源设置的参数如下:正向脉冲占空比为 20% ,工作时间为 100ms,平均电流为 0. 03A;反 向脉 冲占空 比为 30% ,工作时间为 30ms,平均电流为 0. 01A;总电镀 时 间为 2h.电 镀 完 成 之 后,将 其 用 二 次 水 洗 涤,烘干备用 . 1. 3 β ?犘犫犗2/狉犌犗 电极的制备 首先,将β 60% 聚四氟乙烯乳液( PTFE)按照质量比 为 8∶1∶1 依 次加 入含少 ?PbO2/rGO,乙炔黑, 量无水乙醇的小烧杯中,再用玻璃 棒 搅 拌 均 匀 后,超 声 15 mi n;然 后,用 玻 璃 棒 将 涂 料 均 匀 地 涂 抹 在 上 述制备的集流体的两面,将电极放入鼓风干燥 箱( 60 ℃ )中 干 燥,称 质 量,并 记 录 其 质 量 .多 次 重 复 以 上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74 2018 年 步骤,直至质量达到 6~8mg,再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干燥 12h. 1. 4 结构表征 采用 X?射线粉末 衍 射 仪 ( XRD)、场 发 射 电 子 扫 描 显 微 镜 ( FESEM )和 高 分 辨 率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HRTEM)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 .采 用 显 微 共 焦 拉 曼 光 谱 仪( Raman)对 材 料 的 谱 学 特 征 进 行 表征 .采用全自动物理与化学吸附仪( BET)对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进行表征 . 1. 5 电化学性能测试 以 5. 3mo l·L-1 H2SO4 为电解液,硫酸亚汞电极 为 参 比 电 极,铂 电 极 ( 2cm×3cm)为 对 电 极 .以 样品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三电极体 系,在 CHI 660E 型 电 化 学 工 作 站 上 进 行 电 化 学 阻 抗 测 试 ( EI S)、循 环伏安( CV)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GCD),以评估该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a)可知: ?PbO2/rGO 的 FESEM 图,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PbO2 是由 β?PbO2 和不同放大倍率下的β β 大量的小颗粒堆积在一起,形成一 个 类 球 型,颗 粒 大 小 在 500~700nm 之 间,颗 粒 间 有 轻 微 的 团 聚 .由 图 1( b)~ ( d)可知:大量粒径约为 50~100nm 的β ?PbO2 较 均 匀 地 分 布 在 rGO 表 面,可 清 晰 地 观 察 到 rGO 存在大量的褶皱和孔隙,并且厚度非常薄,这有利于扩大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促进离子的扩 散,并且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PbO2 经过复合 过后,粒径明 显减小,表明 β 将β ?PbO2 与石墨烯进行复合,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在β ?PbO2 表面,可以 看到很 多 丝 状 的 线 条将其包裹在内,可以防止β ?PbO2 与 rGO 脱离 . ( a)β 50000× ) ?PbO2 ( ( b)β 10000× ) ?PbO2/rGO ( ( c)β 20000× ) ?PbO2/rGO ( ( d)β 50000× ) ?PbO2/rGO ( 图 1 材料的 FESEM 图 F i 1 FESEMimage so fma t e r i a l s g. TEM)图像,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放大 倍 数 为 2000 倍;插 图 为 TEM 和 ?PbO2/rGO 的透射电镜( β 电子衍射图,放大倍数为 8×105 倍 .由图 2 可知: rGO 片层 厚度 比较薄,并 且 可 以 看 到 典 型 的 还 原 氧 化 石墨烯的褶皱结构;在 rGO 片层表面分布着β ?PbO2 粒 子,大 小 不 一,超 声 使 其 原 本 团 聚 的 大 颗 粒 分 散 开 .由图 2 插图可知:相邻两条晶格条纹的间距为 0. 279nm,对 应 于β 101)晶 面,这 证 明 所 制 ?PbO2 的( 备的复合材料为β ?PbO2/rGO. 样品的 XRD 谱图和拉曼光谱图,如图 3, 4 所示 .图 3, 4 中: θ 衍射角; σ 为拉曼位移 .由图 3 可知:纯 4 °, 32. 0 °, 36. 2 °, 49. 0 °, 52. 1 °, 54. 1 °, 58. 9 °, 60. 7 °, 62. 5 °, 66. 8 °, 69. 8 °, ?PbO2 的衍射峰在 2 θ 角为 24. β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叶俊辉,等: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75 76. 9 °和 78. 5 °处 分 别 对 应 ( 110),( 101),( 200),( 211), ( 220),( 002),( 310),( 112),( 301),( 202),( 321),( 400) 和( 222)晶 面,这 与 标 准 PDF 卡 片 ( JCPDS41 ?1492)相 符合,说明合成产物为β ?PbO2 ,并且结晶 性良好 .由图 3 还可知: ?PbO2/rGO 的衍射峰并不明显,只能够看到在 β 23. 3 °的位置有一个小型的馒头峰与 rGO 相对应 .于是, 借助β ?PbO2/rGO, β?PbO2 和 rGO 的 Raman 图 谱 进 一 步分析复合物的组成 . 由图 4 可知:在 137. 5, 279. 9cm-1 处, ?PbO2/rGO β 的两 个 特 征 峰 正 好 与 纯 β?PbO2 的 两 个 特 征 峰 相 互 对 应;在 1200~1700cm-1 的 范 围 内, β?PbO2/rGO 出 现 两个强的宽吸收 峰 ( D 峰 出 现 在 1351cm-1 , G 峰出现 在 1594cm-1),分 别对应 于 rGO 的 D 峰和 G 峰, D峰 图2 β ?PbO2/rGO 的 TEM 图像 F i 2 TEMimage so fβ ?PbO2/rGO g. 与结构的缺陷和无序有关, G 峰与石墨烯表面官能团的伸缩振动相一致 .由 于β ?PbO2/rGO 谱图 上的 D 峰略高于 G 峰,可以进一步判断 GO 已经还原成 rGO,这证明β ?PbO2 和 rGO 存在复合物中 . 图 3 样品的 XRD 谱图 图 4 样品的拉曼光谱图 F i 3 XRDspe c t r umo fs amp l e g. F i 4 Ramanspe c t r umo fs amp l e g. 犙 为体积 ?PbO2/rGO 和纯β ?PbO2 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狆/狆0 为相对压力; β 吸附量; 犱 为孔 径; 犞 为每 g 待测物质 单 位纳米 所占 的孔体积;插图为相 应的 孔径分 布,由 Ba r r e t t Joy ? [ ] ne r l enda 计 算 方 法 19 所 得 .由 图 5 可 知:两 种 样 品 材 料 的 等 温 曲 线 并 未 出 现 明 显 的 滞 后 环,按 照 ?Ha BDDT 分类属于 Ⅲ 型等温曲线 . ( a)β ?PbO2 ( b)β ?PbO2/rGO 图 5 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 F i 5 Ni t r ogenads o r t i on de s o r t i oni s o t he rmso fma t e r i a l s ? g. p p 26, 1. 29 m2 ·g-1 ,平 均 孔 径 分 别 ?PbO2/rGO 和纯β ?PbO2 两种材料的 BET 比 表 面 积 分 别 为 28. β 为 3. 83, 3. 82nm.由此可知:纯β ?PbO2 的比表面积小,当与石墨烯形成复合材料后,其比表面积增加到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76 2018 年 28. 26m2 ·g-1 .复合材料比表面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石墨烯较大的比表面积的贡献;另一方面是由 于β ?PbO2 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负载 在 石 墨 烯 上,可 有 效 地 阻 止 石 墨 烯 之 间 的 团 聚 . β?PbO2/rGO 复 合 材 料大的表面积,在发生电化学反应时,可为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提供更多的通道,出现更多的活性位点,从 而提高反应速度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如图 6 所示 .图 6 中: 犝 为电位(参比电极为 Hg2SO4/Hg); 犐 为 电流; 狋 为时间; 犑 为电流密度; 犆m 为质 量比容量 .由 图 6( a)可 知:当β ?PbO2 电 极 和β ?PbO2/rGO 电 极 在 扫 描 速 率 为 5 -1 8~1. 5V 的范围内出现明 显的氧 化还 原 峰,说 明活 性物质 在 这 两 处 发 生 mV·s 时,在电位窗口为 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峰对应 PbSO4 →PbO2 的转变过程,也对应电极的充电过程;而还原峰对应 PbO2 → [ ] [ ] PbSO4 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对应电极的放电过程 20 .其反应机理 21 为 PbSO4 +2H2OPbO2 + HSO4-+3H++2e- . ( a)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 ( b)不同扫描速度的β ?PbO2/rGO 的 CV 曲线 ( c)电流密度为 1A·g-1 时的放电曲线 ( d)β ?PbO2 在不同电流密度的充放电曲线 ( e)β ?PbO2/rGO 在不同电流密度的充放电曲线 ( f)不同放电电流密度的质量比容量 图 6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F i 6 E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o fma t e r i a l s g. 由图 6( a)还可知: ?PbO2 或β ?PbO2/rGO 电极的氧化峰与还原峰不对称,且峰电位相 距较大,表明 β 样品电极的可逆程度较低 .其原因是存在不可逆的硫 酸盐化,当形 成结 晶 状 的 硫 酸 铅 时,它 会 使 活 性 物 质减少,并且阻挡活性物质与溶液接触,导致容量下降,内 阻增加;此外,与纯β ?PbO2 电 极 相 比,复 合 电 极拥有更大的循环伏安曲线包围面积,表明加入 rGO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化学性能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叶俊辉,等: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77 由图 6( b)可知: CV 曲线上对应的氧化 ?PbO2/rGO 电极在进行 CV 测试时,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 β 还原峰的位置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 .这 是 由 极 化 引 起 的,当 扫 描 速 率 增 大,极 化 增 强 时,偏 移 也 将 增 大 (氧化峰正向偏移,而还原峰相反偏移). -1 由图 6( c)可知: ?PbO2 和β ?PbO2/rGO 电极在电流密度为 1A·g 时,复合 电极的放 电时间 比纯 β 电极长,这意味着复合电极的质量比容量高于纯β /犿 计算,在 电流密 犻·狋) ?PbO2 电极 .根据公式 犆m = ( -1 度为 1A·g-1 的情况下, 873C·g-1 ) ?PbO2/rGO 的质量比容量为 1116C·g ,与纯β ?PbO2 电 极( β 相比,提高了 27. 8% ,这与图 6( a)的结果一致 . 由图 6( d),( e)可知: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充、放电平台逐 渐减小;随着 电流密度 的加大,质 量比容 量随之下降 .这是由于增大电流密度,导致电极电解液界面吸附大量的电解质离子,从而增大极化;而维 持高的电流密度,需要更高的极化电压,但是界面电荷数 却没有增 加,导 致 比 电 容 随 着 电 流 密 度 的 增 加 而降低 .由图 6( d),( e)还可知:充 电 曲 线 和 放 电 曲 线 对 称 性 差,放 电 平 台 电 压 比 充 电 平 台 低 很 多,且 随 着电流密度的增加,两平台电压相距增大,这也说明了样品在大电流密度时,充、放电的可逆性较差 . 由图 6( f)可知:在不同的电流密度时, ?PbO2/rGO 电极的质量比容量始终 比纯β ?PbO2 电 极高,这 β 说明由于 rGO 的加入,减少了β ?PbO2 原本的团聚 现 象,并 且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比 表 面 积,为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 . 在 频率为 0. 01~1. 00×105 Hz范围时, ?PbO2 和β ?PbO2/rGO 电极的奈奎斯特图,如图 7 所示 .测 β 试所用电极的表观面积一致 .图 7 中: 犚实 为实部电阻; 犚虚 为虚部电阻;圆弧对应的圆的直径表示电荷转 移电阻( 犚ct);低频区斜线表示扩散的阻抗( 犠 );插 图 为 等 效 电 路; L 为 电 感; Q 常 相 位 元 件; 犠 为 阻 抗. 由图 7 可知:两图谱都 是 由 高 频 区 的 圆 弧 和 低 频 区 的 斜 线 组成 . 将图 7 的数据 通 过 ZS impWi n 软 件 进 行 拟 合,拟 合 结 果表明: 犚e) ?PbO2 和β ?PbO2/rGO 电 极 的 界 面 接 触 电 阻( β 分别为 1. 81, 1. 80 Ω;电 荷 转 移 电 阻 ( 犚ct)分 别 为 689. 30, 493. 00 Ω;扩散的 阻 抗 分 别 为 0. 57, 0. 55 Ω.由 此 可 知, 犚e 与 犠 的 阻 抗 值 非 常 接 近,而 电 荷 转 移 电 阻 差 距 很 大,说 明 由于 rGO 的加入,可 以 大 大 提 高 电 荷 的 转 移 能 力,加 快 电 化学反应速度,这与图 6 的结论相符合 . 图7 β ?PbO2 和β ?PbO2/rGO 的奈奎斯特图 F i 7 Nyqu i s tcha r to fβ ?PbO2 g. 4 结论 andβ ?PbO2/rGO 1)采用沉淀结合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β ?PbO2/rGO 复合材料,结构表征证 明纳 米β ?PbO2 较均匀 地分散在 rGO 片表面 . 2)比表面积测试表明, ?PbO2/rGO 复合材料比纯的β ?PbO2 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 β 3)β ?PbO2/rGO 复合电极比纯的β ?PbO2 有更高的比容量,特别是 倍 率 性 能,这 是 由 于 复 合 电 极 具 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此,具有较快的电化学反应速度 . 参考文献: [ 1] SARAVANAN M, GANESAN M, AMBALAVANANS. Ani ns i t ugene r a t edc a r bona si n t eg r a t edc onduc t i veadd i t i vef o rh i e r a r ch i c a lnega t i vep l a t eo fl e ad a c i dba t t e r J]. J ou r na lo fPowe rSou r c e s, 2014, 251( C): 20 29. DOI: 10. ? ? y[ ou r. 2013. 10. 143. 1016/ j. j pows [ 2] SWOGGERS W, EVERILLP, DUBEY D P, 犲 狋犪 犾. Di s c r e t ec a r bonnano t ube si nc r e a s el e ada c i dba t t e r r c ycha gea c ep t anc eandpe r f o rmanc e[ ou r. 2014. 03. 049. J]. J ou r na lo fPowe rSou r c e s, 2014, 261: 55 63. DOI: 10. 1016/ ? j. j pows [ 3] PAVLOV D, NIKOLOV P, ROGACHEV T. I n f l uenc eo fc a r bonsont hes t r uc t u r eo ft henega t i vea c t i vema t e r i a lo f l e ad a c i dba t t e r i e sandonba t t e r r f o rmanc e[ J]. J ou r na lo fPowe rSou r c e s, 2011, 196( 11): 5155?5167. DOI: 10. ? ype 1016/ ou r. 2011. 02. 014. j. j pows [ 4] YANGShaoq i ang, LIRuhong, CAIXi anyu, 犲 狋犪 犾. I n f l uenc eo fhyd r a t edPbO2 c on t en tont hecy c l i ngpe r f o rmanc eo f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78 2018 年 l e ad a c i dba t t e r i e s[ J]. J ou r na lo ft heEl e c t r o chemi c a lSo c i e t 2017, 164( 9): A2007 DOI: 10. 1149/2. 126170 ? ?A2011. y, 9 e s. j [ /Tie 5] LIXi ao l i n, LIXuemi ng, YANG Wen i ng, 犲 狋犪 犾. Pr epa r a t i ono f3D PbO2 nano sphe r e s@SnO2 nanowi r e s l e c t r ode j 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i n me t hy lo r angedeg r ada t i on[ J]. El e c t r o ch imi c a Ac t a, 2014, 146( 37): 15?22. DOI: 10. 1016/ j. e l e c t a c t a. 2014. 08. 150. [ 6] KOPCZYSKIK, KOLANOWSKI, BARANIAK M, 犲 狋犪 犾.Hi l r sane l e c t r odei nhyb r i de l e c gh yamo phousPbO2a c ap. 2016. 10. 021. t r o chemi c a lc apa c i t o r s[ J]. Cu r r en tApp l i edPhy s i c s, 2016, 17( 1): 66 71. DOI: 10. 1016/ ? j. [ 7] 郑一雄 .石 墨 基 二 氧 化 铅 阳 极 的 制 备 和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1998, 19( 4): 358?361. DOI: 10. I SSN. 1000 5013. 1998. 04. 0358. 11830/ ? [ 8] WANGFax i ng, XIAOSh i i ng, HOU Yuyang,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dema t e r i a l sf o raque ousa symme t r i csupe r c apa c i t o r s[ J]. y 2013, 3( 32): 13059 13084. DOI: 10. 1039/c 3r a 23466e. Rs cAdvanc e s, ? [ 9] LIXi aohong, PLETCHER D,WALSH F C. El e c t r odepo s i t edl e add i ox i dec oa t i ngs[ J]. Chemi c a lSo c i e t v i ews, y Re 2011, 40: 3879 3894. DOI: 10. 1039/c 0c s 00213e. ? [ 10] WU Hao r an, LIAN K. Vanad i umox i dee l e c t r odesyn t he s i z edbye l e c t r o l e s sdepo s i t i onf o r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c apa c i t o r s[ ou r. 2014. 08. 034. J]. J ou r na lo fPowe rSou r c e s, 2014, 271: 534 537. DOI: 10. 1016/ ? j. j pows [ 11] J INJE, J IN D, SHIM J, 犲 狋犪 犾. Enhanc i ngr e ve r s i b l esu l f a t i ono fPbO2 nanopa r t i c l e sf o rex t endedl i f e t imei nl e ad ? a c i dba t t e r i e s[ J]. J ou r na lo ft heEl e c t r o chemi c a lSo c i e t 2017, 164( 7): A1628 DOI: 10. 1149/2. 1291707 e s. ?A1634. y, j [ 12] WONG K N, KHIEW PS, I SA D, 犲 狋犪 犾. Fa c i l esyn t he s i so ff l owe r l i kePbOa sap r e cu r s o rt of o rm nanodend r i t i c ? o rpo s i t i vea c t i vema t e r i a l( PAM)o fl e ad a c i d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s t o r agede v i c e s[ J].Ma t e r i a l sLe t t e r s, 2014, PbO2f ? 128( 8): 97 100. DOI: 10. 1016/ ma t l e t. 2014. 04. 122. ? j. [ 13] DUAN Xi aoyue, ZHAO Cu ime i, LIU We i, 犲 狋犪 犾. Fab r i c a t i ono fanove lPbO2 e l e c t r odewi t hag r aphenenano she e t i n t e r l aye rf o r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ox i da t i ono f2?ch l o r opheno l[ J]. El e c t r o ch imi c a Ac t a, 2017, 240: 424?436. DOI: 10. e l e c t a c t a. 2017. 04. 114. 1016/ j. [ 14] LI We i dong,YANG Huayun, LIU Qi.Hyd r o t he rma lsyn t he s i so fPbO2/RGO nano c ompo s i t ef o re l e c t r o c a t a l t i c y deg r ada t i ono fc a t i on i cr edX?GRL[ J]. J ou r na lo fNanoma t e r i a l s, 2017, 2017: 1 7. DOI: 10. 1155/2017/1798706. ? [ 15] GORGOLI SG, GALIOTI SC. Gr aphenea e r oge l s:Ar e v i ew[ J]. 2D Ma t e r i a l s, 2017, 4( 3): 032001. DOI: 10. 1088/ 2053 1583/a a 7883. ? [ 16] PEIGNEY A, LAURENTC, FLAHAUT E, 犲 狋犪 犾. Spe c i f i csu r f a c ea r e ao fc a r bonnano t ube sandbund l e so fc a r bon nano t ube s[ J]. Ca r bon, 2001, 39( 4): 507 514. DOI: 10. 1016/s 0008 6223( 00) 00155 ? ? ?x. [ 17] RAMANATHAN T, ABDALA A A, STANKOVICH S, 犲 狋犪 犾. Func t i ona l i z edg r apheneshe e t sf o rpo l rnano yme c ompo s i t e s.[ J]. Na t u r eNano t e chno l ogy, 2008, 3( 6): 327 331. DOI: 10. 1038/nnano. 2008. 96. ? [ 18] AUNKOR M T H,MAHBUBULI M, SAIDUR R, 犲 狋犪 犾. Theg r e enr educ t i ono fg r apheneox i de[ J]. RSC Adv, 2016, 6( 33): 27807 27828. DOI: 10. 1039/c 6r a 03189g. ? [ 19] HUANGZongchuan,WANGSen l i n,WANGJ i anpeng, 犲 狋犪 犾. Ex f o l i a t i on r e s t a ck i ngsyn t he s i so fc oa l l aye r eddoub l e ? ? /r hyd r ox i denano she e t s educ edg r apheneox i dec ompo s i t ef o rh i r f o rmanc esupe r c apa c i t o r s[ J]. El e c t r o ch imi c a ghpe e l e c t a c t a. 2014. 11. 085. Ac t a, 2015, 152: 117 125. DOI: 10. 1016/ ? j. [ 20] 刘波 .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4. α ?PbO2 和β ?PbO2 的制备及其循环伏安性能研究[ [ 21] ZHANG Wen l i, LIN Ha i bo, KONG Ha i shen, 犲 狋犪 犾.Hi r i t c t i va t edc a r bona symme t r i ce l e c t r o ghene gydens yPbO2/a chemi c a lc apa c i t o rba s edonl e add i ox i dee l e c t r odewi t ht hr e e d imens i ona lpo r oust i t an i umsubs t r a t e[ J]. I n t e r na t i on ? a lJ ou r na lo fHyd r ogenEne r 2014, 39( 30): 17153 17161. DOI: 10. 1016/ i hydene. 2014. 08. 039. ? gy, j. j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20 ? 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 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杜慷慨,郑好英 (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以 聚 氯 甲 基 苯 乙 烯 为 载 体,通 过 键 合 法 连 接 磺 酸 丙 基 咪 唑,制 备 固 载 化 离 子 液 体 [ PS?Im+ ? - C3H6SO3H][ FT? IR)和热重( TG)对其进行表征 .以对甲基 苯 磺 狆?CH3C6H4SO3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酸根为阴离子,将固载化离子液体作为水杨酸丁酯合 成 的 催 化 剂,通 过 正 交 法 实 验,研 究 酯 化 反 应 的 温 度、时 间、催化剂加入量及醇酸摩尔比反应条件对酯化产率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反 应 温 度 为 120 ℃ 、反 应 时 间 为 1. 5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6% 、醇酸摩尔比为 2∶1 是合成水杨酸丁酯的最优工 艺 条 件;催 化 剂 重 复 使 用 6 次后,酯化仍有较高的产率 . 关键词: 聚氯甲基苯乙烯;功能化;离子液体;咪唑;水杨酸丁酯 中图分类号: TQ4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79 06 ? ? ? 犉狌狀犮 狋 犻 狅狀犪 犾 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犆犺 犾 狅 狉 狅犿犲 狋 犺狔 犾犘狅 犾 狊 狋 狉 犲 狀犲犪狀犱 狔 狔 犐 狋 狊犃狆狆 犾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犻 狀犈狊 狋 犲 狉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 DU Kangka i,ZHENG Haoy i ng ( 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s [ PS Im+?C3H6SO3H][ r ep r epa r edus i ngch l o ? qu 狆?CH3C6H4SO3 ]we r ome t hy lpo l s t r enea ssuppo r t i ng ma t e r i a landt hep r opy lsu l f o s a t eimi da z o l ebondedont her e s i n.Thep r od y y uc t swe r echa r a c t e r i z edbye l emen t a lana l s i s,f ou r i e rt r ans f o rmi n f r a r edspe c t r o s c opy ( FT? IR)andt he rmo y TG).Fu r t he r,t he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swe r eus eda s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c a t a l s ton狀 t l r av ime t r i cana l s i s( ?bu qu y y g y s a l i cy l a t ewi t hs a l i cy l i ca c i dand狀?bu t la l c oho l,us i ng狆?me t hy lpheny lsu l f ona t ea san i on.Thei n f l uenc eo f y /s t her e a c t i ont empe r a t u r e,r e a c t i ont ime,t hedo s ageo fc a t a l s t,andt hei n i t i a lmo l a rr a t i o( bu t ano l a l i cy l i c y a c i d)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wa ss t ud i edt hr ougho r t hogona lands i ng l ef a c t o rexpe r imen t.Theop t imumc ond i t i onswe r ea sf o l l ows:t her e a c t i ont empe r a t u r ewa s120 ℃ ,t het imewa s1. 5h,t hedo s ageo fc a t a l s twa s y 6% ba s edont hema s so fs a l i cy l i ca c i dand狀 t la l c oho l,andt hemo l a rr a t i owa s2∶1.I nadd i t i on,t hee s ?bu y t e r i f i c a t i ons t i l lhadh i ry i e l dwhent hec a t a l s twa sr eus edf o r6t ime s. ghe y 犓犲 狉 犱 狊: ch l o r ome t hy lpo l s t r ene;f unc t i ona l i z a t i on;i on i cl i i ds;imi da z o l e;狀 t ls a l i cy l a t e ?bu y y qu y 狔狑狅 离子液体由于对环境友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备受关注 [1?2].离子液体的结构具有可设计性,因此, 可将离子液体称为“绿色可设计溶剂”[3?4],其 在 电 化 学、分 离 过 程、聚 合、加 成、缩 合 及 Fr i ede l a f t s等 ?Cr 反应中是优良的溶剂和催化剂 [5?13].然 而,离 子 液 体 存 在 价 格 较 高、不 容 易 与 产 品 分 离 等 缺 点,因 此,研 收稿日期: 2018 05 29 ? ? 通信作者: 杜慷慨( 1963 E?ma i l: dukang@hqu. ?),男,副 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高 分 子 材 料 改 性 及 有 机 合 成 的 研 究 .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124600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6J 0106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80 2018 年 究者将离子液体固载到固体材料表面上 [14?17].固载化有活性炭吸附法、浸渍嫁接法、硅胶载体键合法,以 及高聚物载体键合法等 [18?25].水杨酸丁酯在日用化工和食品添加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 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水杨酸丁酯,但副反应多、选择性 差,且 浓硫 酸 易 腐 蚀 设 备,废 液 污 染 环 境 .近 年 来,研究者积极探寻水杨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新型催化 剂,并取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26?30].在 高 分 子 材 料 中,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较好,易于健合,常被用作载体 而功能 化 [23?26].本 文 用 正 交 法 实 验,研 究 催 化 剂 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因素对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的影响,并考察固载 化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实验试剂及装置 实验试剂 .聚氯甲基苯乙烯(氯球, PS ?CH2Cl)的交 联度 为 1% ,粒径 大小为 100~200 目(天 津 南 开 和成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未进一 步纯化 .实 验 装 置 . FTIR? 84 型 傅 里 叶 红 外 光 谱 仪(日本岛津公司); Va r i oEL Ⅲ 型元素分析仪德国( El emen t a r公司); Ag i l en t6890N 型气相色谱仪(美 国 Ag i l en t 公司); DTG? 60H 型热重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 1. 2 聚苯乙烯的功能化 氯球的功能化,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案 [31]分 3 步 . PS Im]的制备 .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原理,使氯球与咪唑进行反 应,使 咪唑的 一个 N 原子 1)前驱体[ ? 取代 Cl原子,在咪唑过量的情况下,使反应接近完全 .将 5g 氯 球置于 装有 磁力搅 拌 的 100 mL 圆 底 烧 瓶中,加入 50 mL 甲 苯,再 加 入 过 量 的 咪 唑,回 流 反 应 24h.反 应 结 束 后,静 置、冷 却,抽 滤 并 用 丙 酮 洗 涤, 60 ℃ 真空干燥一夜,得到前驱体[ PS Im]. ? PS Im+?C3H6SO3- ]的制备 .在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前驱体[ PS Im]和 50 2)固载化离子液体[ ? ? mL 甲苯,室温搅拌下,缓慢加入与氯甲基等物质的 量 的 1, 3 ?丙 磺 酸 内 酯,回 流 反 应 24h.反 应 结 束 后, 静置、冷 却,抽 滤 并 用 丙 酮 洗 涤, 60 ℃ 真 空 干 燥 一 夜,得 到 功 能 化 聚 苯 乙 烯,即 固 载 化 的 离 子 液 体 [ PS? Im+?C3H6SO3- ]. - PS Im+?C3H6SO3H][ 3)酯化反应催化剂[ ? 狆?CH3C6H4SO3 ]的制备 .在 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功能化的聚苯乙烯[ PS Im+?C3H6SO3 - ]和 50 mL 甲 苯,剧 烈 搅 拌 下,缓 慢 滴 加 对 甲 基 苯 磺 酸,室 温 搅 ? 拌 30mi n 后,反应回流2h.反应结束后,静置、冷却,用 40 ℃ 的温水浸泡10mi n,抽滤并用蒸馏水洗涤, - 60 ℃ 真空干燥一夜,得到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 PS Im+?C3H6SO3H][ ? 狆?CH3C6H4SO3 ]. 1. 3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表征 1. 3. 1 元素分析 用 Va r i oEL Ⅲ 型元素分析仪 测 定 C,H, N 的 质 量 分 数( 狑),结 果 如 表 1 所 示 .表 1 -1 中: 犔 为催化剂的负载量, mmo l·g ; 狑( N)为 氮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由 氮 质 量 分 数 可 计 算 出 固 载 化 离 子 液体催化剂的负载量,即 犔=1000×狑( /28. N) 表 1 催化剂元素分析结果 Tab. 1 El emen t a lana l s i sr e su l t so fc a t a l s t y y 项目 /% 狑( C) /% 狑(H) /% 狑( N) 犔/mmo l·g-1 催化剂 56. 63030 5. 93176 5. 46672 1. 9524 反应 6 次后 57. 16510 6. 04172 5. 15310 1. 8404 1. 3. 2 红外光谱分析 将一定量样品和适量的溴化钾粉末混合,放在玛瑙研钵体中进行研磨;然后,置 于不锈钢膜片中压片成型;最后,在红外光谱( FT? IR)仪上进行红外扫描,波长范围 4000~400cm-1 . 1. 3. 3 热稳定性分析 用 TGA?50H 型 热 重 分 析 仪 进 行 热 稳 定 性 分 析,称 量 前 对 样 品 进 行 充 分 的 干 燥 .在 N2 气氛下保护,升温速率为 10 ℃ ·mi n-1 ,升温至 800 ℃. 1. 4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的水杨酸正丁酯 向 100mL 的三颈烧瓶加入不同比例的水杨酸、正丁醇,以及相应比 例的 催化剂、分水 剂、分 水器分 水,按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分离催化剂,将滤液依次用蒸馏水、质 量分数为 5% 的 碳 酸 氢钠溶液 及饱 和氯 化钠溶 液 洗涤,并 用无水 硫 酸镁 干燥后,减 压蒸馏,用气相 色 谱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杜慷慨,等: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881 法分析反应产率 . 1. 5 气相色谱分析及产率的换算 采用 Ag i l en t6890N 型 气 相 色 谱 仪 对 产 物 进 行 分 析 .气 相 色 谱 检 测 条 件 为:高 纯 H2 为 燃 气;高 纯 N2 为载气;进样口温度为 200 ℃ ;柱温为 250 ℃. 将反应产物与标准样品的气相色谱进行比较,反应的 主 产物 为 水 杨 酸 丁 酯 .同 时,存 在 少 量 副 产 物 苯酚 .用气相色谱峰面积法计算水杨酸的转化率和水杨酸丁酯的选择性 .气相色谱产率的换算式为 (水杨酸丁酯)+犮(苯酚) 水杨酸转化率 =犮 ×100% ; 犮(水杨酸) 犮(水杨酸丁酯) 水杨酸丁酯选择性 = ×100% ; 犮(水杨酸丁酯)+犮(苯酚) 水杨酸丁酯产率 = 水杨酸转化率 × 水杨酸丁酯选择性 . 2 结果与讨论 2. 1 反应温度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在醇酸摩尔比为 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 量 的 6% 、反 应 时 间 为 1. 5h 的 条 件 下,酯 化 反 应 温 度( θ)对水杨酸丁酯的产率影响,如图 1 所示 . 由图 1 可知:催化剂在 120 ℃ 时具有最高的产率;温度升高,能加快酯化反应的进行,但对平衡产率 的提高没有贡献 .因为当反应温度进一步升高时,氯球因受热,使氯球内的孔道发生坍塌,造成表面结构 的破坏而减弱催化作用 .因此,反应温度在 120 ℃ 时具有最高的产率 . 2. 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 120 ℃ 、醇酸摩尔比为 2∶1、反应时 间为 1. 5h 的 条 件 下,催 化 剂 用 量( 犿)对 水 杨 酸 丁酯的产率影响,如图 2 所示 . 图 1 反应温度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图 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F i 1 I n f l uenc eo ft empe r a t u r er e f l ex g. F i 2 I n f l uenc eo fc a t a l s tamoun t g. y 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 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 由图 2 可知:水杨酸丁酯的产率 随 着 催 化 剂 用 量 的 增 加 而 增 加,当 催 化 剂 用 量 达 到 反 应 物 质 量 的 6% 时,产率最高;当继续增大催化剂用量,酯化产率并没有增加,反而有些许降低 .可能是因为催化剂对 酸或醇的表面作用,并吸附产品而使收率略有降低 .因此,选择用量为反应物质量 6% 的催化剂 . 2. 3 反应时间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 120 ℃ 、醇酸摩尔比为 2∶1、催化剂 用量 为反应 物质量 的 6% 的条 件 下,不 同 反 应 时 间( 狋)对水杨酸丁酯产率的影响,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可知:酯化产率随着酯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反应时间达到 1. 5h 时,产 率最大;延长 反应时间,酯化反应的产率并没有继续增加 .这是因为进一步延长反应时间,正反应基本平衡,而副反应 也同时增加,并不能使酯化反应产率增加 .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 1. 5h. 2. 4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在 反应温度为 120 ℃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6% 、反应时间为1. 5h 的条件下,不同醇酸摩尔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82 2018 年 比( 狀)对水杨酸丁酯产率的影响,如图 4 所示 . 图 3 反应时间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图 4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F i 3 I n f l uenc eo fr e a c t i ont ime g. F i 4 I n f l uenc eo fa l kydmo l a rr a t i o g. 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 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 由图 4 可知:随着醇加入量的增加,酯化产率明显增加,当醇酸摩尔比为 2∶1 时,产率最高;继续增 加醇的量,产率反而下降 .这是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加 醇酸 摩 尔 比,使 正 丁 醇 过 量,可 促 使 水 杨 酸转化为水杨酸丁酯,所以酯化产率增加;但当醇酸摩尔比过大时,正丁醇过量太多,反而造成体系中水 杨酸物质量的浓度过低,不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酯化产率反而下降 .因此,选择醇酸摩尔比为 2∶1. 2. 5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功能化聚苯乙烯催化剂经过简单的过滤和无 水乙醇 洗 涤,干燥后便可直接 用 于 下 一 次 酯 化 反 应 中 .在 最 优 条 件, 即反应温度为 120 ℃ 、醇 酸 摩 尔 比 为 2∶1、催 化 剂 用 量 为 反应物质量的 6% 、反 应时间为 1. 5h 的条件 下,酯 化 产 率 最高可达 86. 6%.催化剂对水 杨 酸 丁 酯 合 成 反 应 的 重 复 使 用性能,结果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犽 为重复使用的次数 . 由图 5 可知:催 化 剂 重 复 6 次 时,其 酯 化 产 率 有 所 降 低,但还可以继续使用 .这是因为固载化离子液体 催化剂在 图 5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 使用过程中,因氯球表 面 的 孔 道 受 热 发 生 变 型 或 孔 道 被 副 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产物阻断,使得催化中心数量减少,从而使酯化产 率随着 催 F i 5 I n f l uenc eo fc a t a l s tr eus i ng g. y 化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 t ime so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y i e l d 2. 6 红外光谱分析 - 固载化离子液体[ PS Im+?C3H6SO3H][ FT? IR),如 图 6 所 示 .图 6 ? 狆?CH3C6H4SO3 ]的 红外 光谱( 中: σ 为波数 . 由图 6 可知:在 3162cm-1 和 2920cm-1 处的吸收峰 为咪唑环上 C-H 和 -CH2 峰; 1572cm-1 和 1445cm-1 处为咪唑环上的 C=C, C=N 伸 缩 振 动 峰; 1152cm-1 处 为 -SO3H 和 -SO3- 上的 S=O 的伸缩振动共同产生 的, 因而该 吸 收 峰 强 度 较 大; 1037cm-1 处 为 -SO3H 和 - 864cm-1 和 762cm-1 处 SO3 - 上的 S-O 的 伸 缩 振 动 峰; 分别为 C-H 对二取代和间二取代面外弯曲振动峰 . 2. 7 犜犌 分析 对合成的固载化 离 子 液 体 [ PS? Im+?C3H6SO3H][ 狆? CH3C6H4SO3- ]进行热重( TG)分析,结果如图 7 所示 . 由图 7 可知:从室 温 到 100 ℃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失 重(不 图 6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图 F i 6 I n f r a r edspe c t r a lo fc a t a l s t g. y 超过 4% 的质量分数),这是催化剂在空气中 吸 附 水 份 引 起 的;在 100~220 ℃ 范 围 内,催 化 剂 基 本 没 有 变化;在 220~460 ℃ 有一段很明显的分解温度平台,这是 因为固 载化离 子液体催 化剂从 氯 球 表 面 断 裂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杜慷慨,等: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883 而脱离,同时,聚 苯 乙 烯 骨 架 也 被 破 坏,并 发 生 分 解 .因 此,在温度低于 220 ℃ 时,固 载 化 离 子 液 体 催 化 剂 的 结 构是比较稳定,一 般 的 酯 化 反 应 温 度 都 低 于 220 ℃ ,催 化剂可用于酯化反应 中 .虽 然 催 化 剂 的 分 解 温 度 在 220 ℃ 以 上,但 因 为 其 骨 架 是 大 孔 型 聚 苯 乙 烯,在 不 到 220 ℃ 时,氯球表面 及 内 部 孔 道 会 受 热 发 生 变 形,使 其 催 化 中心锐减,导致催化活性减弱 . 3 结论 将聚氯甲基化苯乙烯功能化,制备固 载化 离 子 液 体 图 7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热重曲线图 - 催化剂[ PS Im+?C3H6SO3H][ ? 狆?CH3C6H4SO3 ],并用 作酯化反应催化 剂;然 后,以 正 交 实 验 和 单 因 素 实 验 探 F i 7 TGcu r ve so f g. 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s qu 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工艺的影响规律 . 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佳的工艺合成条件为:反应温 度 120 ℃ 、反应时间 为 1. 5h、催 化剂用 量为反应物质量 的 6% 、醇酸 摩尔比 为 2∶1.在最 佳的酯合 成 条件下,酯化 产率可 达 86. 6%.固 载 化 离 - 子液体[ PS Im+?C3H6SO3H][ ? 狆?CH3C6H4SO3 ]经 重 复 使 用 6 次,酯 化 产 率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降 低,但 仍 能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 参考文献: [ 1] HOLBREYJD, SEDDON K R. I on i cl i i ds [ J]. Cl e anPr oduc t sandPr o c e s s e s, 1999, 1( 4): 223 236. DOI: 10. 1007/ ? qu s 100980050036. [ 2] BRENNECKEJF,MAGINN EJ. I on i cl i i ds:I nnova t i vef l u i dsf o rchemi c a lp r o c e s s i ng [ J].AICHEJ ou r na l, qu 2001, 47( 11): 2384 2389. DOI: 10. 1002/a i c. 690471102. ? [ 3] BONHOTEP, DIASAP, PAPAGEORGIOU N, 犲 狋犪 犾.Hydr ophob i c,h i l onduc t i veamb i en t t empe r a t u r emo l t en ? gh yc s a l t s[ J]. I no r i cChemi c a l, 1996, 35( 5): 1168 1178. DOI: 10. 1021/ i c 951325x. ? gan [ 4] KOCH V R, NANJUNDIAH C, APPETECCHIGB, 犲 狋犪 犾. Thei n t e r r a c i a ls t ab i l i t fl iwi t htwonews o l ven t f l e ei ? yo on i cl i i ds:l, 2 d ime t hy l 3 J]. El e c t r o chemSo c, 1995, 142( 7): 116 118. DOI: r opy l imi da z o l i umimi deandme t h i de[ ? ? ?p ? qu 10. 1149/1. 2044332. [ 5] YANG Hong zhou, GU Yan l ong, DENG Youquan,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 chemi c a la c t i va t i ono fc a r bond i ox i dei ni on i cl i i d: qu Syn t he s i so fcy c l i cc a r bona t e sa tmi l dr e a c t i onc ond i t i ons[ J]. Chemi c a lCommun i c a t i ons, 2002( 3): 274 275. DOI: 10. ? 1039/B108451H. [ 6] SONGC E, ROH EJ. Pr a c t i c a lme t hodt or e cy c l each i r a l( s a l en)mnepox i da t i onc a t a l s tbyus i ngani on i cl i i d y qu [ J]. Chemi c a lCommun i c a t i ons, 2000, 27( 10): 837 838. DOI: 10. 1039/B001403F. ? [ 7] KIM KS, DEMBERELNYAMBA D, LEE H. S i z e s e l e c t i vesyn t he s i so fgo l dandp l a t i numnanopa r t i c l e sus i ngnove l ? t h i o l f unc t i ona l i z edi on i cl i i ds [ J]. Langmu i r, 2004, 20( 3): 556 560. DOI: 10. 1021/ l a 0355848. ? ? qu [ 8] WASSERSCHEIDP, GOEDON C M, HILGERSC, 犲 狋犪 犾. I on i cl i i ds:Po l a r,bu twe ak l oo r d i na t i ngs o l ven t sf o r qu yc t hef i r s tb i s i co l i r i s a t i ono fe t henet oh i r l e f i nswi t hc a t i on i c Nic omp l exe s[ J]. Chem Commun, 2001 ?o pha gome ghe ( 13): 1186 1187. DOI: 10. 1039/B101400P. ? [ 9] TANGLong, DINGL i, CHANG We i x i ng, 犲 狋犪 犾. SnCl i a t edc a r bony la l l l a t i ono fa l dehyde sandke t one si ni on i c ?med y 2 t e t l e t. 2005. 11. 022. l i i d[ J]. Te t r ahed r onLe t t e r s, 2006, 47( 3): 303 306. DOI: 10. 1016/ ? j. qu [ 10] 郝苏霞,王桂荣,栾艳勤,等 .离子液体在 Fr i ede l a f t s反应中应用进展[ J].化工进展, 2009, 28( 6): 953 957. DOI: ?Cr ? i s sn. 1000 10. 16085/ 6613. 2009. 06. 001. ? j. [ 11] 赵强,林金清 .磺酸基功能化季铵 盐 离 子 液 体 催 化 油 酸 制 备 生 物 柴 油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34 ( 6): 662 666.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3. 06. 0662. ? ? [ 12] 刘晔,李敏,路勇,等 .功能离子液体复合体 系 中 钯 催 化 的 He ck 偶 联 反 应 [ J].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2007,28( 4): 723 726. DOI: 10. 3321/ i s sn: 0251 0790. 2007. 04. 02. 3. ? ? j. [ 13] 孙晓杰、邢钧、翟毓秀,等 .离 子 液 体 在 气 相 色 谱 固 定 相 中 的 应 用 [ J].化 学 进 展, 2014, 26( 4): 647?656. DOI: 10. 7536/PC130847.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84 2018 年 [ 14] CHRI STIANP,MEHNERTD. 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pha s e s[ J]. Chemi s t r r ope anJ ou r na l, 2005, 11( 1): 50 56. ? qu yEu DOI: 10. 1002/chem. 200400683. [ 15] LIDongme i, SHIFeng, GUOShu, 犲 狋犪 犾. One f e c t i ve tsyn t he s i so fs i l i c age lc on f i nedf unc t i ona li on i cl i i ds:Ef ?po qu c a t a l s t sf o rde ox ima t i onunde rmi l dc ond i t i ons[ J]. Te t r ahed r onLe t t, 2004, 45( 2): 265?268. DOI: 10. 1002/ch i n. y 200415062. [ 16] 崔露丹,马磊 .功能化活性炭固载离子液体 催 化 剂[ J].浙 江 化 工, 2012, 43( 10): 12 15. DOI: 10. 3969/ i s sn. 1006 ? ? j. 4184. 2012. 10. 004. [ 17] 孙亚飞,林金清,左霜,等 .功 能 化 季 铵 盐 离 子 液 体 在 制 备 生 物 柴 油 中 的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1, 32( 6): 657 662.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1. 06. 0657. ? ? [ 18] 曹渊,文毅,徐彦琴,等 .介孔分子筛固载离子液体及其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J].化学通报, 2012, 75( 10): 879 ? 885. DOI: 10. 14159/ cnk i. 0441 3776. 2012. 10. 010. ? j. [ 19] 汤小芳,冯雷,祁贵国 .硅 胶 固 载 [HSO3?Pmim]HSO4 催 化 合 成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乙 酯 [ J].日 用 化 学 工 业, 2013, 43 ( 6): 441 444. DOI: 10. 13218/ cnk i. c sdc. 2013. 06. 008. ? j. [ 20] 余加,王明章,张秀玲,等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J].大 连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08, 27( 2): cnk i. d l 2008. 02. 008. 123 128. DOI: 10. 19670/ ? j. gydxxb. [ 21] 郑好英,杜慷慨 .氯球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 在 乙 酸 异 戊 酯 合 成 中 的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38( 6): 824 82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 06089. ? ? [ 22] ZHANG Qi ang, LUOJun,WEIYunyang. As i l i c age lsuppo r t eddua la c i d i ci on i cl i i d:Ane f f i c i en tandr e cy c l ab l e qu J]. Gr e enChemi s t r 2010, 12( 12): 2246 he t e r ogene ousc a t a l s tf o rt heone tsyn t he s i so fami doa l ky lnaph t ho l s[ ?po ? y, y 2254. DOI: 10. 1039/C0GC00472C. [ 23] XUZhen i n,WAN Hu i,MIAOJ i nme i, 犲 狋犪 犾. Reus ab l eande f f i c i en tpo l s t r ene suppo r t eda c i d i ci on i cl i i dc a t a l s t ? j y y qu y mo l c a f o r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s[ J]. J ou r na lo fMo l e cu l a rCa t a l s i sA Chemi c a l, 2010, 332( 1/2): 152 157. DOI: 10. 1016/ ? j. y t a. 2010. 09. 011. [ 24] MIAOJ i nme i,WAN Hu i, SHAO Yanb i ng, 犲 狋犪 犾. Ac e t a l i z a t i ono fc a r bony lc ompoundsc a t a l z edbya c i d i ci on i cl i y q u i dimmob i l i z edons i l i c age l[ J]. J ou r na lo fMo l e cu l a rCa t a l s i sA Chemi c a l, 2011, 348( 1/2): 77 82. DOI: 10. 1016/ ? y mo l c a t a. 2011. 08. 005. j. [ 25] FIRDOVS IST, YAGOUB M, PARVIN A E. Tr ans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r e a c t i ono fd ime t hy lt e r eph t ha l a t eby2 e t hy l hex ? r e ec ond i t i on[ J].Ch i ne s eJ ou r na lo fChemi s t r ano li nt hep r e s enc eo fhe t e r ogene ousc a t a l s t sunde rs o l ven t ?f y, y 2007, 25( 2): 246 249. DOI: 10. 1002/c o c. 200790049. ? j [ 26] 孟 启,戎 志 峰,肖 网 琴,等 . Cy c l en 型 聚 苯 乙 烯 树 脂 的 结 构 与 吸 附 性 能 [ J].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2014, 31( 4): 13 ?16.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1396. 2014. 04. 005. ? j. [ 27] J IANG Yi ngy i ng,WU You t i ng,WANG Wen t i ng, 犲 狋犪 犾. Pe rme ab i l i t e l e c t i v i t fsu l f u rd i ox i deandc a r bond i yands yo ox i dei n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 memb r ane s[ J]. Ch i ne s eJ ou r na l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 2009, 17( 4): 594?601. qu DOI: 10. 1016/S1004 9541( 08) 60249 9. ? ? [ 28] 魏作君,李艳,李斐瑾,等 .固 定 化 Br ns t ed 酸 性 离 子 液 体 催 化 酯 化 反 应 [ J].化 工 学 报, 2009, 60( 6): 1452?1458. i s sn: DOI: 10. 3321/ 0438 1157. 2009. 06. 018. ? j. [ 29] MIAOJ i nme i,WAN Hu i, GUAN Guo f eng. Syn t he s i so fimmob i l i z edBr t eda c i d i ci on i cl i i dons i l i c age la she t ns qu e r ogene ousc a t a l s tf o r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 J]. Ca t a l s i sCommun i c a t i ons, 2011, 12( 5): 353 356. DOI: 10. 1016/ c a t c om. ? y y j. 2010. 10. 014. [ 30] 杨雨林,肖明,王跃川 . SO3H-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 及 用 于 催 化 酯 化 反 应 的 研 究[ J].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2013, 25 ( 7): 1055 1059. DOI: 10. 3969/ i s sn. 1004 1656. 2013. 07. 026. ? ? j. [ 31] YANGJ i nbe i, ZHOU L i hua,GUO Xi ao t i ng, 犲 狋犪 犾. S t udyont he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nf o re t hy l eneg l c o ld i a c e t a t eus i ng y r o c e s s[ t a l s t sp r epa r a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r e a c t i onk i ne t i c s,p J]. suppo r t edi on i cl i i dsa sc a t a l s t:Ca y qu y c e 2015. 05. 096.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5, 280: 147 157. DOI: 10. 1016/ ? j.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39 No. 6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12025 ? 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犆犗2 性能与反应机制 胡鹏程,钟丽娟,江伟 (华侨大学 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以有机超强碱和氟代醇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 4 种可调性离子液体,用 于 CO2 的 吸 收 .采 用 在 线 红 外光谱和13C 核磁光谱分析可调性离子液体 与 CO2 的 反 应 机 制,并 对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的 CO2 吸 收 性 能 及 物 性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常压下,可调性离子 液 体 的 CO2 摩 尔 吸 收 量 最 高 可 达 0. 97 mo l· mo l-1 ,降 低 吸 收温度和增加吸收压力有利于 CO2 的吸收,阴离子的结构对 CO2 摩尔吸收量的影响强于阳离子; CO2 与阴 离子反应的同时,伴随着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结构从氢键离 子 对 向 自 由 离 子 转 变; CO2 的 吸 收 促 进 可 调 性 离 子 液体极性和离子强度的增加,导致低极性的正庚烷在可调性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发生变化 . 关键词: 可调性离子液体;CO2 ;吸收性能;反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 O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85 07 ? ? ? 犆犗2 犃犫 狊 狅 狉狆 狋 犻 狅狀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犪狀犱犚犲 犪 犮 狋 犻 狅狀 犕犲 犮犺犪狀 犻 狊犿 狅 犳犛狑犻 狋 犮犺犪犫 犾 犲犐 狅狀 犻 犮犔 犻 犻 犱 狊 狇狌 HU Pengcheng,ZHONGL i uan,J IANG We i j ( Co l l ege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Fou r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 ( ILs)we r esyn t he s i z edv i aaone s t ep me t hodbyus i ngo r i csupe r ? qu gan ba s e sandf l uo r oa l c oho l,andwe r eapp l i edt oCO2 abs o r t i on.Ther e a c t i onme chan i smo fswi t chab l eILswi t h p 13 CO2 wa ss t ud i edv i ai n?s i t uIRspe c t r opho t ome t r c t r o s c opy.Me anwh i l e,CO2 abs o r t i on yand C NMRspe p r f o rmanc eandt hechangeo fphy s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o fswi t chab l eILswe r ei nve s t i t ed.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 pe ga l a rabs o r t i onc apa c i t fswi t chab l eILsr e a chedupt o0. 97 mo l· mo l-1 a tamb i en tp r e s su r e.Low CO2 mo p yo t empe r a t u r eandh i r e s su r ef avo r edCO2 abs o r t i on.Thei n f l uenc eo fan i on i cs t r uc t u r eonCO2 mo l a rab ghp p s o r t i onc apa c i t ss t r onge rt hant ha to fc a t i on i cs t r uc t u r e.Fu r t he rmo r e,t hes t r uc t u r eo fswi t chab l eILs p y wa r e s en t edi nt hef o rmo fhyd r ogenbondi onpa i r shadchanget of r e ei onsa tt hes amet imei nt her e a c t i ono f p swi t chab l eILsandCO2 .I nadd i t i on,CO2 p r omo t edt hei nc r e a s eo fpo l a r i t on i cs t r eng t h,wh i chr e su l t ed yandi i nt hemi s c i b i l i t fn t anewi t hl ow po l a r i t nt heswi t chab l eILshadchangedd r a s t i c a l l ?hep yo yi y. 犓犲 狉 犱 狊: 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CO2 ;abs o r t i onpe r f o rmanc e;r e a c t i onme chan i sm qu p 狔狑狅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将导致温室 效 应 和 酸 雨 问 题 [1].天 然 气 液 化 加 工 工 艺 中,要 求 [ ] CO2 质量浓 度 不 得 大 于 50 mg·L-1 23 .因 此,炼 厂 气、天 然 气 的 脱 碳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加 工 处 理 过 程 .目 前,工业上主要采取醇胺法进行脱碳,但整个工艺 能 耗 较 大,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4 个 方 面: 1)解 吸 温 度 在 [ ] 115 ℃ 左右,解吸过程占整个工艺约 60% 的能耗 45 ; 2)吸收 剂中 水的质量 分数超 过 70% ,水 的 大 量 存 收稿日期: 2017 12 14 ? ? 通信作者: 胡鹏程( 1987 E i l: hupc 1987@hqu. edu. cn.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工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华侨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600005 ?Z17Y0073) 88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 在是解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3)解吸 CO2 过程中,大 量 有 机 醇 胺 的 挥 发 增 加 了 能 耗 和 成 本 6 ; 4)水 蒸 发到脱碳气体中,使脱碳气体需要额外的干燥过程 [7].因此,开发吸收 性能优良 且解析 能耗 低的 CO2 吸 收剂具有重要意义 .离子液体具有挥发性低、热稳 定 性 好、溶 解 性 能 强 等 特 点 [8?9],被 广 泛 用 于 气 体 的 分 离 .文献[ 10 12]测定 CO2 在常规离子液体[ Bmim][ PF6]中的摩尔吸收量只有 0. 035mo l·mo l-1 ,且以 ? [] 物理吸收为主 . Ba t e s等 4 首次报 道 一 种 阳 离 子 含 -NH2 的 功 能 化 离 子 液 体 [ NH2?Bmim][ BF4 ]吸 收 [ ] CO2 ,阳离子胺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与 CO2 按摩尔比 2∶1 进行反 应,生成氨基 甲酸铵盐 . Gurkan 等 13 使 用蛋氨酸、脯氨酸分别合成两种含胺基的功能 化 离子液体[ P66614][Me t]和[ P66614 ][ Pr o]的 阴 离 子,用 于 CO2 的吸收,发 现 该 离 子 液 体 的 摩 尔 吸 收 量 高 达 0. 9 mo l· mo l-1 .胺 基 功 能 化 离 子 液 体 通 过 引 入 与 CO2 高效键合的胺基,提高 CO2 摩尔吸收量,但高粘度及解吸过程中胺基的氧 化问题 限制 了它的 应用 . [ ] J e s s op 等 14 首次研究等摩尔比的有 机 超 强 碱 1, 8 a z ab i c l o[ 5. 4. 0] unde c 7 ene( DBU)与 脂 肪 醇 形 ?Di ? ? yc 成的可调性溶剂,用于 CO2 吸收 .研究表明,形 成 的 产 物 烷 基 碳 酸 盐[ DBUH]+ [ ROCO2 ]- 具 有 热 不 稳 定性,大大降低解吸温度(仅 55 ℃ ), CO2 摩尔吸收量理论上可达到 1 mo l· mo l-1 .文 献[ 15 18]研发耐 ? [ ] 水性较好的有机超强碱/脂肪伯胺可调性溶剂,其解吸温度只有 50 ℃. He l deb r an t等 19 研究发 现,可调 性溶剂吸收与解析 CO2 更加有效,主要体现在可调性溶剂的 CO2 质量吸收 容量高达 19% ,体积 吸收容 -1 量 为147g·L-1 ,比热容为1. 2~2. 0J·( g·K) ,其解析能耗低 .可调性溶剂尽管具有 CO2 吸收容量 高和解析温度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的缺点,例如,对 水分的 要求 苛 刻、脂 肪 醇 和 脂 肪 胺 的 挥 发 性 高、 体系 反 应前后 粘度 变 化大等 [20].为此,本 文 考虑结合离子 液体 挥发性低 和可调 性溶 剂解析 温度低的优 点,合成可调性离子液体用于吸收 CO2 ,考察可调性离子液体对 CO2 的吸收规 律,研究可调 性离子 液体 吸收 CO2 的反应机制,探讨吸收前后体系电导率与极性的变化 .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试剂 . 2, 2, 2 TFE), 2, 2, 3, 3 1 TFP), 1, 1, 3, 3 TMG), 1, 8 ?三氟乙醇( ?四氟? ?丙醇( ?四甲 基胍( ?二 氮杂二环十一碳? 7 DBU)(上 海 阿 拉 丁 生 化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CO2 (北 京 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烯 ( 司).以上试剂纯度均达到 99% 以上 . 仪器 . 1)Bruke rAvanc e型核磁共振仪(德国 布 鲁 克 公 司),其 照 射 频 率 为 400 MHz,以 TMS 为 内 标,以 CDCl3 为溶剂; 2)UNICO Mode lUV? 2102PCS 型 紫 外 可 见 光 光 谱 仪 (美 国 尤 尼 克 斯 公 司); 3) Re a c t IRTM 型红外光谱分析 仪 (瑞 士 梅 特 勒托 勒 多 公 司),其 分 辨 率 为 16cm-1 ,每 分 钟 扫 描 次 数 256 次,扫描波数范围 650~4000cm-1 ; 4)STA409PC 型同步 热 分析仪(德国 耐弛公 司),样 品 在 氩 气 和 氧 气的混合气流下升温,升温速率为 10 ℃ ·mi n-1 ,气流量为 135 mL·mi n-1 ; 5)TP320 型电导率仪(北 京时代新维设备有限公司). 1. 2 可调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有机超强碱和氟代醇通过质子转移反应得到可调性 离子液 体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的 阳 离 子 由 超 强 碱 1, 8 5. 4. 0]十一碳? 7 DBU)和四甲基胍( TMG)提供,阴离子 由氟 代醇 2, 2, 2 ?二氮杂二环[ ?烯( ?三 氟乙醇 和 2, 2, 3, 3 DBUH][ TFE],[ DBUH][ TFP],[ TMGH][ TFE],[ TMGH][ TFP] 4 ?四氟丙醇提供,合成[ 种可调离子液体,其反应方程式,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R 为 CF3CH2 或 CHF2CF2CH2 基团 . [ ] 以极性可调离子液体[ TMGH][ TFP]为例,表示由 TMG 夺 取 TFP 中 羟基 上 的质 子形成 21 ,其合 成方法如下: 1)准确称取 57. 59g ( 0. 5mo l)的 TMG 加入烧瓶中,开动搅拌,设定转速为 150r·mi n-1 并通入 N2 保护; 2)在搅拌过程中,将 68. 65g ( 0. 52mo l)的 TFP 缓慢滴加到反应釜中; 3)维持温度不 超过 5 ℃ ,滴加完 TFP 后停止冷却,继续搅拌 3h,以保证 TMG 完全质子化; 4)反应结束 后,将 混合液 放入真空干燥箱内,设定真空干燥箱的温度为 60 ℃ ,真 空 度 为 99. 32kPa,真 空 干 燥 24h,脱 除 过 量 的 TFP,留下的无色油状液体即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 TMGH][ TFP]. 利用卡尔费休水分仪,对上述 4 种可调性离子液体中水的质量比进行测定,所测得质量比的值均在 1050~1350μg·g-1 之间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胡鹏程,等: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性能与反应机制 887 图 1 可调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与 CO2 的反应过程 F i 1 Syn t he s i sp r o c e s sandr e a c t i ono f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wi t hCO2 g. qu 1. 3 犆犗2 吸收装置及实验步骤 利用体积 法原理在 搭建的实 验装置 上 对可调性离 子 液体吸 收 CO2 的过 程进行 测量,如 图 2 所 示 . 图 2 中: 1 为吸收器; 2 为储罐; 3 为 CO2 ; 4 为缓冲罐; 5 为真空 泵; 6, 7, 8 为 针状阀; 9, 10 为球阀; 11, 12 为压力传感器; 13 为压力表 .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将质量为 犿0 ,相对分子量为 犕 ,体积为 犞1 的可调性离子液体加入体 积为 犞0 的吸收 器中密封,再把 吸 收 器 和 体 积 为 犞2 的 储 罐 放 入 恒 温 油 浴中; 2)打 开 阀 门 8 和 9,并 启 动 真 空 泵,将 吸 收 器、储 罐和缓 冲 罐 抽 真 空,之 后 关 闭 阀 门 8 和 9; 3)设 置 恒 温 油浴的温度为θ,并保温 10 mi n; 4)打 开 阀 门 7,向 储 罐 内通入适量的 CO2 ,使储罐内的压力为 犘1 ,关 闭 阀门 7; 5)调 节 球 阀 9 的 大 小,让 储 罐 内 的 CO2 缓 慢 进 入 吸 收 器,关闭球阀 9,开启 磁 力 搅 拌 器 .为 保 证 吸 收 器 内 CO2 的压力达到 实 验 设 定 的 测 定 压 力 犘2 ,多 次 调 节 球 阀 9 向吸 收 器 内 导 入 气 体 .当 吸 收 器 内 CO2 的 压 力 保 持 在 图 2 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的实验装置 F i 2 Expe r imen t a lappa r a t uso fCO2 g. abs o r t i oni n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 p qu 犘2 不 再 变 化 时,则 表 示 此 压 力 下 的 CO2 在 可 调 性 离 子 液体中的溶解达到平衡 .此时,记录下储罐内的气体压力为 犘3 . 在实验温度为θ,测试平衡压力为 犘2 的条件下, CO2 的摩尔吸收量( 犛)为 犛 = [( 犘1 -犘3) 犞2 -犘2( 犞0 -犞1)] 犕/( 犿0犚θ). ( 1) 2 结果与讨论 2. 1 可调性离子液体的 犆犗2 吸收性能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 [ TMGH][ TFP]与 CO2 反 应 平 衡 的 2 个 重 要 因 素 .不 同 温 度 和 不 同 压 力 下, [ TMGH][ TFP]可调性离子液体的 CO2 摩尔吸收量,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可知:随 着 温 度 的 增 加 和 压 力 的 下 降,[ TMGH][ TFP]的 CO2 摩 尔 吸 收 量 也 随 之 降 低 . [ TMGH][ TFP]与 CO2 的是一个放热,且体积压缩的反应过程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和降低压 力将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较于压力而言,温度对 CO2 吸收变化量的影响更大 些,这主要是 因为反 应生 成的 RfC-O-C 键能低, CO2 解析温度低( 60 ℃ ).在测定的温度 范围下,升 高温 度容易 使 RfC-O-C 键更加活泼,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19].当 CO2 的摩尔吸收量超过理论的 1. 00mo l·mo l-1 之后,增加压力 将很大程度上影响 CO2 在[ TMGH][ TFP]中的物理溶解 . 当压力为 0kPa,温度为 10~30 ℃ 时,考察可调性离子液 体的阴阳离子 结 构 对 CO2 摩 尔 吸 收 量 的 影响,结果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 知:当 阳 离 子 相 同 时,以 TFP 为 原 料 合 成 的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中, CO2 摩 尔 吸 收 量 高 于 以 TFE 为原料合成的 可 调性离子液体,如当 温度 为 20 ℃ 时,[ DBUH][ TFP]的 CO2 摩 尔吸收量 为 0. 76 -1 -1 mo l·mo l ,[ DBUH][ TFE]的 CO2 摩尔吸收量为 0. 65 mo l·mo l ,这主 要是 因 为 TFP 中 吸 电 子 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88 2018 年 氟原子数量多于 TFE,有利于 TFP 中羟基上的 H 被 超 强碱 DBU 或 TMG 夺 走,形 成 阴 离 子 上 更 强 的 电荷密度,因此更加容易与 CO2 结合;当阴离子相同时,以 TMG 为原料合成的可调性离子液体 中, CO2 摩尔吸收量仅略高于以 DBU 为原料合成的可调 性 离 子 液 体,如 当 温 度 为 20 ℃ 时,[ TMGH][ TFP]的 CO2 摩尔吸收量为 0. 78mo l·mo l-1 ,[ DBUH][ TFP]的 CO2 摩尔吸 收量为 0. 76 mo l·mo l-1 ,这说明 阴离子结构对 CO2 摩尔吸收量的影响强于 阳 离 子 .尽 管 DBU 的 碱 度( 33)高 于 TMG( p犓a=24. p犓a= [ ] 23. 30)22 ,但在相同的氟代醇下,二者都能将氟代醇中羟基上的氢夺走,进而对阴离子与 CO2 的反应影 响不大 .在常压下,可调性离子液体的 CO2 摩尔吸收量介于 0. 52~0. 97 mo l·mo l-1 之间 .理论 上, CO2 与阴离子上 O 的 负离 子结合,可调 性离 子液体 最 高的 CO2 摩尔 吸收量 为 1. 00 mo l· mo l-1 ,但 受 到 粘 度及传质的影响,实际的 CO2 摩尔吸收量小于 1. 00mo l·mo l-1 . 图 3 不同表压下[ TMGH][ TFP]的 图 4 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离子结构对 CO2 摩尔吸收量与温度关系 CO2 摩尔吸收量的影响 F i 3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CO2 mo l a r g. pbe F i 4 Ef f e c to fi ons t r uc t u r eo f g. abs o r t i onc apa c i t n[ TMGH][ TFP]and p yi 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onCO2 qu t empe r a t u r ea td i f f e r en tgaugep r e s su r e s mo l a rabs o r t i onc apa c i t p y 2. 2 可调性离子液体与 犆犗2 的反应机制 选取吸收性能最好的[ TMGH][ TFP]为 研 究 对 象,以 在 线 红 外 和 核 磁 为 表 征 手 段,考 察 可 调 性 离 子液体与 CO2 的反应机理 .[ TMGH][ TFP]与 CO2 反应的红外光谱图,如图 5 所 示 .图 5 中: 犃 为吸光 度; σ 为波数 . 由图 5 可知:当 CO2 通入[ TMGH][ TFP]后,在 1694, 1571cm-1 处出现 2 个新的红 外吸收峰,且 峰强度随着 CO2 通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当 CO2 吸收达到饱和 时,峰强度保 持不变; 1694, 1571cm-1 两处的新峰分别归属于与 CO2 反 应 后 新 生 成 的 阴 离 子[ CHF2CF2CH2OCOO]- 中 的 伸 缩 振 动( C=O) 和自由阳离子[ TMGH]+ 中的伸缩 振 动 ( C=NH+ ).这 些 峰 可 以 与 离 子 液 体 [ TMGH][ CF3COO]- 的 [ ] 伸缩振动( C=O)( 1683cm-1)和伸缩振 动( C=NH+ )( 1571cm-1 )相 类 比 2324 . 1593cm-1 处 的 红 外 吸收峰归属于[ TMGH]+ …[ TFP]- 氢键离子对中的伸缩振动( C=NH),另外, 1593cm-1 处的 吸光度 随着 1694, 1571cm-1 两处吸光度的增加而下降 . [ TMGH][ TFP]与 CO2 反应前、后的13C 核 磁 谱 图,如 图 6 所 示 .图 6 中: δ 为 化 学 位 移 .由 图 6 可 图5 [ TMGH][ TFP]与 CO2 反应的红外光谱变化 F i 5 Va r i a t i ono fIRspe c t r af o r g. 图6 [ TMGH][ TFP]吸收 CO2 前、后的13C NMR 图 F i 6 g. r e a c t i ono f[ TMGH][ TFP]wi t hCO2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13 C NMRspe c t r ao f[ TMGH][ TFP] be f o r eanda f t e rCO2 abs o r t i on p 第6期 胡鹏程,等: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性能与反应机制 889 知:[ TMGH][TFP]与 CO2 反 应 后,在 161. 12 处 发 现 新 的13 C 核 磁 峰,这 归 属 于 新 生 成 阴 离 子 [ CHF2CF2CH2OCOO]- 上的羰基碳,该峰可与离子液体[ DBUH][ CH3CH2OCOO]- 的 羰基碳 158. 60 相类比 [25].[ TMGH][ TFP]与 CO2 反应后,阳 离 子 [ TMGH]+ 上 夺 氢 质 子 的 化 学 位 移 从 7. 26 向 低 场 7. 61 移动,说 明 阳 离 子 的 去 屏 蔽 作 用 增 强,阳 离 子 正 电 荷 密 度 增 加 .综 合 CO2 吸 收 前、后 的 红 外 光 谱 与13C NMR 变化发现, CO2 不仅与[ TMGH][ TFP]反应生成[ TMGH][ TFPCO2 ],而且 CO2 促 进可调 性离子液体的结构从氢键离子对向自由离子转变 . 2. 3 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物性变化 CO2 吸收前后,正庚烷在[ TMGH][ TFP]中的溶解度变化,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知: CO2 吸收前, 低极性的正庚 烷 能 完 全 溶 解 在 [ TMGH][ TFP]中 . 当 CO2 以 30mL·mo l-1 的流速通入 5mi n 后,混 合 体系发生 分 相 .顶 相 是 低 极 性 的 正 庚 烷,底 相 是 与 CO2 反应后的[ TMGH][ TFP].针对 这个现 象,进 一 步考察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前后的极 性与电导 率变化 . 以荧光致 色 染 料 尼 罗 红 为 极 性 指 示 剂,利 用 紫 外光谱测定可调 性 离 子 液 体 吸 收 CO2 前、后 的 极 性 ( a)吸收前 变化 .当尼罗红溶解 在 高 极 性 的 介 质 中,它 的 紫 外 最 图 7 25 ℃ 时, CO2 吸收前、后正庚烷 大吸收峰会向高波 数 移 动 [26?29]. CO2 吸 收 前 后,尼 罗 红在 4 种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中 的 紫 外 最 大 吸 收 峰 ( λmax),以及在 25 ℃ 时,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前 后的电导率,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γ 为电导率 . ( b)吸收后 在[ TMGH][ TFP]中的溶解变化 F i 7 So l ub i l i t fhep t anei n[ TMGH][ TFP] g. yo be f o r eanda f t e rCO2 abs o r t i ona t25 ℃ p 由表 1 可知:可调性离 子 液 体 的 极 性 与 阳 离 子 有 直 接 的 影 响 关 系,阴 离 子 对 极 性 的 影 响 不 大 .如 [ TMGH][ TFE]和[ TMGH][ TFP]的极性低于[ DBUH][ TFE]和[ DBUH][ TFP],具有相同阳离子的 表 1 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前后的电导率和极性变化 可调性离子 液 体 极 性 相 似 .由 于 离 子 液 体 中 氢键的存在,有 效 中 和 了 氟 代 醇 的 氢 键 给 予 Tab. 1 Conduc t i v i t i e sandpo l a r i t i e so fswi t chab l ei on i c 能力和 超 强 碱 ( DBU,TMG)的 氢 键 接 受 能 l i i dsbe f o r eanda f t e rCO2 abs o r t i on qu p 力,因而,可调性离子液体的极性要低于纯的 氟代 醇 和 纯 的 超 强 碱 .在 与 CO2 作 用 前,可 调性离 子 液 体 的 极 性 大 致 介 于 丙 酮 ( λmax = 529. 7 nm)和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 4 λmax =541. [ 30] nm)之 间 ;与 CO2 作 用 后,尼 罗 红 的 λmax 吸收剂 -1 γ/μS·cm 吸收前 吸收后 λmax/nm 吸收前 吸收后 406 541. 1 552. 2 91 188 541. 5 548. 2 411 811 536. 1 543. 8 582 536. 7 543. 3 [ DBUH][ TFE] [ DBUH][ TFP] 148 [ TMGH][ TFE] [ TMGH][ TFP] 432 向高波数移 动,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的 极 性 大 致 [ ] 介于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 7nm)之间 31 ,这表明吸收 CO2 增加了可调性离子液体的极性 . λmax=548. 由表 1 还可知: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电导率也与阳离子 有 直接 关 系,阴 离 子 对 电 导 率 的 影 响 不 大 .如 [ TMGH][ TFE]和[ TMGH][ TFP]的电导率高于[ DBUH][ TFE]和[ DBUH][ TFP],具有 相同 阳离子 的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电导率接近 .与 CO2 反应后,可调性离子液体的电导率 均有一定 程度的 增加,这进 一步说明吸收 CO2 促进了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从 氢 键 离 子 对 向 自 由 离 子 的 转 变,增 加 了 可 导 电 离 子 的 数 量,进而带来的是体系离子强度的 增 大 .[ TMGH][ TFP]吸 收 CO2 前 后,[ TMGH][ TFP]的 极 性 和 离 子强度增加,这是导致低极性的正庚烷从[ TMGH][ TFP]中分相出来的主要原因 . 3 结论 1)常压下,可调性离子液体的 CO2 摩尔吸收量最高可达 0. 97mo l·mo l-1 ,其中,阴离 子的 结构对 CO2 摩尔吸收量的影响强于阳离子 . 2)温度和压力是影响 CO2 摩尔吸收量的 2 个 主 要 因 素,但 温 度 对 CO2 摩 尔 吸 收 变 化 量 的 影 响 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90 2018 年 于压力 . 3)CO2 不仅与阴离子反应,生成烷基碳酸盐,而 且 也 促 进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的 结 构 从 氢 键 离 子 对 向 自由离子转变 . 4)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后,体 系 的 极 性 和 离 子 强 度 的 增 加 将 导 致 溶 解 在 可 调 性 离 子 液 体 中 的低极性物质被分离 . 参考文献: [ 1] MATHIASP M, AFSHAR K, ZHENGFeng, 犲 狋犪 犾. Imp r ov i ngt her egene r a t i ono fCO2?b i nd i ngo r i cl i i dswi t h gan qu apo l a r i t J]. Ene r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 2013, 6( 7): 2233 2242. DOI: 10. 1039/C3EE41016A. ? ychange[ gyandEnv [ 2] HASHIM H, DOUGLASP, ELKAMELA, 犲 狋犪 犾. Op t imi z a t i onmode lf o rene r l ann i ngwi t hCO2emi s s i onc ons i d gyp e r a t i ons[ J]. I ndus t r i a landEng i ne e r i ngChemi s t r s e a r ch, 2005, 44( 4): 879 890. DOI: 10. 1021/ i e 049766o. ? yRe [ /a 3] YANGZhen zhen, ZHAO Yanan, HEL i angn i an. CO2 chemi s t r sk spe c i f i ci on i cl i i dsf o rCO2 c ap t u r e c t i va ? y:Ta qu t i onandsubs e tc onve r s i on[ J]. RSC Advanc e s, 2011, 1( 4): 545 567. DOI: 10. 1039/C1RA00307K. ? quen [ 4] BATESED,MAYTON R D, NTAII, 犲 狋犪 犾. CO2 c ap t u r ebyat a sk spe c i f i ci on i cl i i d[ J]. JAm Chem So c, 2002, ? qu a 017593d. 124( 6): 926 927. DOI: 10. 1021/ ? j [ 5] CAMPER D, BARAJE, GIN DL, 犲 狋犪 犾. Room? t empe r a t u r ei on i cl i i d ami nes o l u t i ons:Tunab l es o l ven t sf o re f f i ? qu c i en tandr e ve r s i b l ec ap t u r eo fCO2 [ J]. I ndus t r i a landEng i ne e r i ng Chemi s t r s e a r ch, 2008, 47( 21): 8496?8498. y Re 10. 1021/ i e 801002m. DOI: [ 6] ZHANGSuo i ang, CHEN Yuhuan, LIFuwe i, 犲 狋犪 犾. F i xa t i onandc onve r s i ono fCO2 us i ngi on i cl i i ds[ J]. Ca t a lTo j qu 2006, 115( 1/2/3/4): 61 69. DOI: 10. 1016/ day, c a t t od. 2006. 02. 021. ? j. [ 7] HAS IB BOUTELDJA H, FONGARLANDP, 犲 狋犪 犾. Co r r o s i onbehav i o ro fc a r bons t e e li na l kano ?UR?RAHMAN M, /r oom?t empe r a t u r ei on i cl i i dba s ed CO2 c ap t u r esy s t ems[ J]. I ndus t r i a land Eng i ne e r i ng Chemi s t r l ami ne qu y Re s e a r ch, 2012, 51( 26): 8711 8718. DOI: 10. 1021/ i e 2019849. ? [ 8] 孙亚飞,林金清,左 霜,等 .功 能 化 季 铵 盐 离 子 液 体 在 制 备 生 物 柴 油 中 的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1, 32( 6): 657 662.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1. 06. 0657. ? ? [ 9] 赵强,林金清 .磺酸基 功 能 化 季 铵 盐 离 子 液 体 催 化 油 酸 制 备 生 物 柴 油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34 ( 6): 662 666.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3. 06. 0662. ? ? [ 10] BLANCHARDL A, HANCU D, BECKMAN EJ, 犲 狋犪 犾. Gr e enp r o c e s s i ngus i ngi on i cl i i dsandCO2 [ J]. Na t u r e, qu 1999, 399( 6731): 28 29. DOI: 10. 1038/19887. ? [ 11] KAZARIANSG, BRI SCOEBJ,WELTON T. Comb i n i ngi on i cl i i dsandsupe r c r i t i c a lf l u i ds:ATR? IRs t udyo f qu COd i s s o l vedi ntwoi on i cl i i dsa th i r e s su r e s[ J]. Chem Commun, 2000, 2( 20): 2047?2048. DOI: 10. 1039/ qu ghp B005514J. [ 12] CADENA C, ANTHONYJL, SHAHJK, 犲 狋犪 犾.Whyi sCO2s os o l ub l ei nimi da z o l i um?ba s edi on i cl i i ds[ J]. JAm qu a 039615x. ChemSo c, 2004, 126( 16): 5300 5308. DOI: 10. 1021/ ? j [ 13] GURKAN BE, DELAFUENTEJC,MINDRUPE M, 犲 狋犪 犾. Equ imo l a rCO2abs o r t i onbyan i on f unc t i ona l i z edi on ? p a 909305 t. i cl i i ds[ J]. JAm ChemSo c, 2010, 132( 7): 2116 2117. DOI: 10. 1021/ ? j qu [ 14] JESSOPPG, HELDEBRANT DJ, LIXi aowang, 犲 狋犪 犾. Gr e enchemi s t r ve r s i b l enonpo l a r t o l a rs o l ven t[ J]. ? ?po y:Re 2005, 436( 7054): 1102. DOI: 10. 1038/4361102a. Na t u r e, [ 15] YAMADA T, LUKACPJ, GEORGE M, 犲 狋犪 犾. Re ve r s i b l e,r oom? t empe r a t u r ei on i cl i i ds:Ami d i n i umc a r bama t e s qu de r i vedf r omami d i ne sanda l i t i cp r ima r ne swi t hc a r bond i ox i de[ J]. Chem Ma t e r, 2007, 19( 5): 967?969. pha yami 10. 1021/cm062622a. DOI: [ 16] YAMADA T, LUKAC PJ, YU Tao, 犲 狋犪 犾. Re ve r s i b l e,r oom? t empe r a t u r e,h i r a li on i cl i i ds:Ami d i n i umc a r ba qu a c i de s t e r swi t hc a r bond i ox i de[ J]. Chem Ma t e r, 2007, 19( 19): 4761 4768. ma t e sde r i vedf r omami d i ne sandami no ? ? DOI: 10. 1021/cm0713531. [ 17] YU Tao, YAMADA T, GAVIOLA GC, 犲 狋犪 犾. Ca r bond i ox i deandmo l e cu l a rn i t r ogena sswi t che sbe twe eni on i cand uncha r oom?t empe r a t u r el i i dsc omp r i s edo fami d i ne sandch i r a lami noa l c oho l s[ J]. Chem Ma t e r, 2008, 20 gedr qu ( 16): 5337 5344. DOI: 10. 1021/cm801169c. ? [ 18] YU Tao, YAMADA T,WEI SSRG. I ns i t uf o rma t i ono ft he rma l l t ab l e,r oom? t empe r a t u r ei on i cl i i dsf r omCS2 ys qu /ami andami d i ne nemi x t u r e s[ J]. Chem Ma t e r, 2010, 22( 19): 5492 5499. DOI: 10. 1021/cm101316h.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胡鹏程,等: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性能与反应机制 891 [ 19] HELDEBRANT DJ, YONKERCR, JESSOPPG, 犲 狋犪 犾. Or i cl i i dCO2 c ap t u r eagen t swi t hh i r av ime t r i c gan qu ghg CO2 c apa c i t J]. Ene r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 2008, 1( 4): 487 493. DOI: 10. 1039/B809533G. ? y[ gyandEnv [ 20] WANGCongmi n, LUO Hu imi n, J IANG De ′ en, 犲 狋犪 犾. Ca r bond i ox i dec ap t u r ebysupe r ba s e r i vedp r o t i ci on i cl i ?de q u i ds[ J]. Angew ChemI n tEd, 2010, 49( 34): 5978 5981. DOI: 10. 1002/an i e. 201002641. ? [ 21] LIU Zh i chang, HU Pengcheng,MENG Xi aoha i, 犲 狋犪 犾. Syn t he s i sandp r ope r t i e so fswi t chab l epo l a r i t on i cl i i ds yi qu J]. Chem EngSc i, 2014, 108( 17): 176?182. DOI: 10. 1016/ c e s. ba s edono r i csupe r ba s e sandf l uo r oa l c oho l s[ j. gan 2013. 12. 040. [ spha z ene sandr e l a t edo r c a t a l s t s 22] TSUTOMUI. Supe r ba s e sf o ro r i csyn t he s i s:Guan i d i ne s,ami d i ne s,pho gano y gan [M].We s tSus s ex: J ohn Wi l eyandSonsLt d, 2007. [ 23] CORSETJ, FROMENTF. Pr o t ona t i ono fimi ne sby wa t e ri nt hep r e s enc eo fs a l t s:Ro l eo fc oope r a t i vee f f e c t si n sha r edi on i r s[ J]. TheJ ou r na lo fPhy s i c a lChemi s t r 1990, 94( 17): 6908?6911. DOI: 10. 1021/ 100380a wa t e r ? ?pa y, j 068. [ 24] HELDEBRANT DJ, JESSOPP G, THOMASC A, 犲 狋犪 犾. Ther e a c t i ono f1, 8?d i a z ab i cy c l o[ 5. 4. 0] unde c ?7?ene ( o050 DBU)wi t hc a r bond i ox i de[ J]. TheJ ou r na lo fOr i cChemi s t r 2005, 70( 13): 5335 DOI: 10. 1021/ ?5338. j gan y, 3759. [ 25] JESSOPP G, ECKERT C A, LIOTTA C L. Swi t chab l es o l ven t sand me t hodso fus et he r e o f:US,8513464[ P]. 03 13. 2007 ? ? [ 26] MELLEIN BR, AKIS, LADEWSKIRL, 犲 狋犪 犾. So l va t o chr omi cs t ud i e so fi on i cl i i d/o r i cmi x t u r e s[ J]. J ou r na l qu gan 2006, 111( 1): 131 138. DOI: 10. 1021/ o fPhy s i c a lChemi s t r ? yB, j p0653353. [ 27] REICHARDTC. So l va t o chr omi cdye sa ss o l ven tpo l a r i t nd i c a t o r s[ J]. Chem Re v, 1994, 94( 8): 2319 DOI: ?2358. yi 10. 1021/c r 00032a 005. [ 28] RICHTER?EGGER DL, TESFAIA, FLAMMSJ, 犲 狋犪 犾. Syn t he s i sandana l s i so fas o l va t o chr omi cdye,1 d im ?( ? p y e t hy l ami nopheny l) 2 i t r oe t hy l ene[ J]. JChem Educ, 2001, 78( 10): 1375 1378. DOI: 10. 1021/ed078p1375. ? ?n ? [ 29] ZHANGSh i QIXi u uan,MA Xi angyuan, 犲 狋犪 犾.Hydr oxy li on i cl i i ds:Thed i f f e r en t i a t i nge f f e c to fhyd r oxy l guo, j qu onpo l a r i t oi on i chyd r ogenbondsbe twe enhyd r oxy landan i ons[ J]. J ou r na lo fPhy s i c a lChemi s t r 2010, yduet yB, t. 114( 11): 3912 3920. DOI: 10. 1021/ ? j p911430 [ 30] DEYEJF, BERGER T A, ANDERSON A G. Ni l eReda sas o l va t o chr omi cdyef o rme a su r i ngs o l ven ts t r eng t hi n J].Ana lChem, 1990, 62 no rma ll i i dsandmi x t u r e so fno rma ll i i dswi t hsupe r c r i t i c a landne a rc r i t i c a lf l u i ds[ qu qu ( 6): 615 622. DOI: 10. 1021/a c 00205a 015. ? [ 31] CARMICHAELAJ, SEDDON KR. Po l a r i t t udyo fs ome1 a l ky l 3 t hy l imi da z o l i umamb i en t t empe r a t u r ei on i c ? ? ?me ? ys l i i dswi t ht hes o l va t o chr omi cdyeNi l eRed[ J]. JPhy sOr 2000, 13( 10): 591 595. ? qu gChem,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11 ? 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犎犲 狔和 犛犓犗犞3 细胞的增敏作用 李旭丹1,2,林志灿2,李煊1,2,郑志忠2,明艳林1,2 ( 1.华侨大学 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 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2) 摘要: 探讨柯里拉 京 ( c o r i l ag i n)与 羟 基 喜 树 碱 (HCPT)、顺 铂 ( cDDP)单 独 及 联 合 用 药,体 外 抗 卵 巢 癌 细 胞 Hey, SKOV3 的活 性 及 与 cDDP 联 用 机 制 的 初 步 研 究 .利 用 四 唑 盐 (MTT)比 色 法 检 测 柯 里 拉 京,HCPT, cD 犙), DP 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 胞 的 增 殖 抑 制 率,并 根 据 金 氏 公 式 计 算 其 协 同 指 数 ( 进而评价两药联用的增敏效果 .通过形态学观察吖啶橙( /溴化乙啶( AO) EB)和 Hoe chs t33258 染色及线粒体 膜电位 变 化,探 究 其 诱 导 机 制 .结 果 表 明:柯 里 拉 京 对 卵 巢 细 胞 Hey, SKOV3 的 半 抑 制 浓 度 ( IC50 值)分 别 为 19. 20, 17. 17μmo l·L-1 ;柯里拉京与cDDP 联合作用对于 SKOV3, Hey 两种细胞均有协同作用,与 HCPT 联 用只对 SKOV3 细胞有协同作用,对 Hey 细胞仅是相加效应;联 合 用 药 组 对 卵 巢 癌 细 胞 的 抑 制 效 果 显 著 高 于 单独用药组;柯里拉京与 cDDP 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 关键词: 柯里拉京;顺铂;卵巢癌;增敏作用;细胞凋亡;四唑盐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92 07 ? ? ? 犛 犲狀 狊 犻 狋 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犈犳 犳 犲 犮 狋狅 犳犆狅 狉 犻 犾 犪 犻 狀狅狀犆 犻 狊 犾 犪 狋 犻 狀犃犵 犪 犻 狀 狊 狋 犵 狆 犗狏 犪 狉 犻 犪狀犆犪狀犮 犲 狉犎犲 犾 犾 狊 狔犪狀犱犛犓犗犞3犆犲 , , LIXudan1 2,LINZh i c an2,LIXuan1 2, , ZHENGZh i zhong2,MING Yan l i n1 2 ( 1.Co l l ege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KeyLabo r a t o r fP l an tI n t r oduc t i onandQua r an t i neandP l an tSour c ePr oduc t so fXi amen, yo Xi amenOve r s e a sCh i ne s eSub t r op i c a lP l an tI n t r oduc t i onPa rk,Xi amen361002,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a c t i v i t i ns tova r i anc anc e rc e l l s (Hey,SKOV3)wa si nve s t i t edi nv i t r ous i ngc o r i l ag i n, yaga ga hyd r oxyc amp t o t he c i ne (HCPT),andc i sp l a t i n( 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andt hec omb i na t i on me cha n i smo fc o r i l ag i nwi t hcDDPwa sp r e l imi na r i l t ud i ed.Thei nh i b i t o r a t eo fc o r i l ag i n,HCPTandcDDPa l one ys yr o ri nc omb i na t i onwi t hd i f f e r en tc onc en t r a t i onsonova r i anc anc e rc e l l swa sa l s ode t e rmi nedby me t hy lt h i a z o l l y t e t r a z o l i um (MTT)me t hod.Andt hesyne r i s t i ci ndex ( 犙)wh i cha s s e s s e st hes ens i t i z a t i one f f e c to fc o l i l ag i n g r l og i c a lobs e r va t i onand f o rHCPTandcDDP wa sc a l cu l a t eda c c o r d i ngt oKim′sf o rmu l a.I nadd i t i on,mo pho /e apop t o s i ss t a i n i ngi nc l ud i nga c r i d i neo r ange ( AO) t h i d i umb r omi de ( EB)and Hoe chs t33258and mi t o chon d r i a lmemb r anepo t en t i a ls t a i n i ng we r eus edt oexp l o r ei t spo t en t i a li nduc t i onme chan i sm.Ther e su l t sshow 收稿日期: 2018 05 04 ? ? 通信作者: 明艳林( 1972 E i l: xmyan l i n@gma i l. ?),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抗癌药用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 . ?ma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274149) 第6期 李旭丹,等: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Hey 和 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893 t ha tt heha l fmax ima li nh i b i t o r onc en t r a t i on ( IC50 va l ue s)o fc o r i l ag i nont heova r i anc e l l sHeyandSKOV3 yc we r e19. 20and17. 17μmo l·L-1 ,r e spe c t i ve l omb i na t i ono fc o r i l ag i nandcDDPhadsyne r i s t i ce f f e c t s y.Thec g i l et hec omb i na t i ono fc o l i l ag i nandHCPTon l r i s t i ce f f e c tonSK onbo t hSKOV3andHeyc e l l s,wh yhadsyne g OV3andadd i t i vee f f e c tonHey.Thei nh i b i t o r f f e c to fc omb i na t i ont he r apyg r ouponova r i anc anc e rc e l l swa s ye s i i f i c an t l i rt hant ha to ft hec on t r o lg r oup.Mo r e ove r,t hek i l l i nge f f e c to fc o r i l ag i ni nc omb i na t i onwi t h gn yh ghe c i sp l a t i nonova r i anc anc e rc e l l smayber e a l i z edt hr ought hei nduc t i ono fc e l lapop t o s i s. 犓犲 狉 犱 狊: c o r i l ag i n;c i sp l a t i n;ova r i anc anc e r;s ens i t i z a t i on;apop t o s i s;me t hy lt h i a z o l lt e t r a z o l i um me t hod y 狔狑狅 柯里拉 京 ( co r i l ag i n),分 子 式 为 C27 H22O18 ,是 一 种 鞣 质、多 酚 类 化 合 物,易 溶 于 甲 醇、二 甲 基 亚 砜 ( DMSO)等有机溶剂,在 植 物 中,特 别 是 大 戟 科 植 物 中 分 布 广 泛 .药 理 研 究 表 明,柯 里 拉 京 具 有 抗 肿 瘤 [1]、抗氧化 [2]、抗炎 [3]、保护肝脏 [4]、保护 神 经 细 胞 [5]、保 护 心 血 管 [6]和 辅 助 治 疗 2 型 糖 尿 病 [7]等 多 种 生物活性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柯里拉京具有显 著 的 抗 肿 瘤 活 性,在 体 外 可 抑 制 人 肝 癌 [8]、卵 巢 癌 [9]、喉 癌 [10]、胆管癌 [11]等多种癌细胞株的生长,在体内也可显著抑制卵巢癌和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且对正常卵 巢上皮细胞毒性非常低 .近年来,本实 验 室 对 柯 里 拉 京 的 提 取 制 备 及 其 抗 肿 瘤 活 性 进 行 了 较 深 入 的 研 究,并已申请柯里拉京作为抗癌植物新药的国家发明专利 [12].在前期研究的 基础上,本文选 择合 适的柯 里拉京和顺铂( c i sp l a t i n, cDDP)浓度进行联合用药,初步探讨柯里拉京对顺铂增敏的药理药效学 .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材料 柯里拉 京 由 本 实 验 室 提 取 所 得 [13],纯 度 达 96. 2% ;顺 铂 ( cDDP)、吖 啶 橙 ( AO)购 自 美 国 S i gma 公 司;羟基喜树碱( hyd r oxyc amp t o t he c i ne,HCPT)购 自 成 都 瑞 芬 思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Hoe chs t33258, JC 1 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RPMI1640,新 生 胎 牛 血 清 ( FBS)购 自 美 国 Hyc l one 公 司;溴 化 ? 乙锭( EB)、胰蛋白酶、双抗、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购自生工 生物工 程(上海)股 份有 限公司;二 甲基亚 砜( DMSO)购自北京吉泰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人卵巢癌细胞 SKOV3 和 Hey 由复 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郁茵华教授赠送 . 1. 2 实验方法 1. 2. 1 细胞培养 SKOV3, Hey 细胞采用含体积 分数 为 10% 新 生 牛 血 清 的 RPMI1640 完 全 培 养 液, ChangL i ve r采 用 含 体 积 分 数 为 10% 新 生 牛 血 清 的 DMEM 完 全 培 养 液,于 37 ℃ ,体 积 分 数 为 5% 的 CO2 和饱和湿度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进行实验 . Hey, ChangL i ve r细胞,按每孔 5×104 个 1. 2. 2 MTT 法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取对数期的 SKOV3, 细胞培养约 24h,使细胞贴壁完全 .根据 预 试 验 的 结 果,加 入 200μL 药 液 继 续 培 养 24h 后,吸 掉 上 清 液,每孔加入 200μL 的 MTT( 500μg·mL-1)后,置 于 37 ℃ 温 育 4h,弃 上 清;然 后,每 孔 加 入 200μL 的 DMSO,用微孔板快速振荡器振荡20mi n.在波长492nm 处测定吸光值( 犃),每个质量浓度设4 个复 孔,重复 3 遍 .生长抑制率 犈 的计算式为 犃(对照组)-犃(用药组) ×100%. 犃(对照组)-犃(空白组) 体外两药联合应用时,用金正均法(即金氏公式法)求协同指数( 犙),再进 行判断 拮抗、相加、协同效 犈= 果 .协同指数计算式为 犈ab . 犈a +犈b -犈a ×犈b 上式中: 犈ab为联合用药的抑制率,即实测合并效应; 犈a和 犈b为单独用药时的抑制率;( 犈a+犈b-犈a×犈b) 犙= 为期望合并效应 .当 犙<0. 85 时,为拮抗;当 犙 值 在 0. 85~1. 15 时,两 药 合 并 效 应 为 相 加;当 犙>1. 15 时,为协同 . /溴乙锭( 1. 2. 3 吖啶橙( AO) EB)染 色 实 验 取 对 数 生 长 期 的 SKOV3,Hey, ChangL i ve r 细 胞,按 每 孔 5×104 个细胞接种于 96 孔培养板中,在37 ℃ ,体积分数为5% CO2 的条件下培养24h.药物处理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94 2018 年 柯里拉京( 17μmo l·L-1)和cDDP( 10μmo l·L-1)单独及联合作用 24h 后,每孔加入100μL 荧光染色 液(含 50μmo l·L-1 的 AO 和 EB,即将 AO 和 EB 按体积比 1∶1 混合,混合 液再 与培养液 按相应 的体 积比混合成荧光染色液)染色 5mi n.将 96 孔板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 5 个视野观察拍照 . 1. 2. 4 Hoe chs t33258 染色 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 同 上,每 孔 加 入 100μL 荧 光 染 色 液 (含 50μmo l· -1 L 的 Hoe chs t33258,即将 Hoe chs t33258 和 体积分 数为 75% 的 冷乙 醇按体 积比 1∶2 混合配成 荧 光 染色液),避光孵育 10mi n.染色完成后,将 96 孔板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 5 个视野观察拍照 . 1 染 色 工 作 液 后,放 1. 2. 5 线粒体跨膜电位测定 细胞培养及药物处 理 同 上,每 孔 加 入 100μL 的 JC? 在体积分数为 5% 的 CO2 , 37 ℃ 培养箱中,孵育 20mi n.孵育完成后,吸去上清液,用JC 1 染色缓冲液洗 ? 2 遍,加入 200μL 细胞培养液;然后,将 96 孔板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 5 个视野观察拍照 . 2 实验结果 2. 1 柯里拉京单独作用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果 采用 MTT 法测定柯里拉京单独作用于卵巢癌细胞 SKOV3, Hey24h 后 的抑制率,结 果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犮 为 卵 巢 癌 细 胞 SKOV3,Hey 的 浓 度 .由 图 1 可 知:柯 里 拉 京 对 卵 巢 癌 细 胞 η 表示存活率; Hey, SKOV3 的半抑制浓度( IC50)值分别为 19. 20, 17. 17μmo l·L-1 . ( a)SKOV3 细胞 ( b)Hey 细胞 图 1 柯里拉京单独作用后 SKOV3 和 Hey 细胞的存活率 F i 1 Su r v i va lr a t eo fSKOV3and Heyc e l l sa f t e rs i ng l ea c t i ono fc o r i l ag i n g. 2. 2 柯里拉京与羟基喜树碱和顺铂联合作用效果 柯里拉京联合 HCPT 及 cDDP 对 SKOV3 和 Hey 细 胞的抑 制率及 犙 值,如 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犈ab 为联合用药的抑制率; 犮( co r i l ag i n), 犮(HCPT), 犮( cDDP)分别为柯里拉京, HCPT 和 cDDP 的浓度 . 表 1 柯里拉京联合 HCPT 及 cDDP 对 SKOV3 和 Hey 细胞的抑制率及 犙 值( 狓±狊, 狀=4) Tab. 1 I nh i b i t i onr a t eand犙 va l ueo fc o r i l ag i nc omb i nedwi t h HCPTandcDDPonSKOV3and Heyc e l l s( 狓±狊,狀=4) 细胞株 SKOV3 Hey 柯里拉京与 HCPT 联合作用 / 犮( c o r i l ag i n) -1 · m o l L ( /μmo μ 犈ab/% 犙值 犮 HCPT) l·L-1 17 15 柯里拉京与 cDDP 联合作用 /μmo 犮( cDDP) l·L-1 犈ab/% 犙值 0. 10 46. 95±6. 27 1. 40 10 61. 70±2. 49 1. 43 0. 20 51. 20±2. 39 1. 36 15 75. 26±0. 96 1. 37 0. 40 52. 86±12. 76 1. 38 20 79. 16±3. 63 1. 38 0. 80 59. 30±7. 03 1. 30 40 83. 36±2. 47 1. 24 1. 60 59. 31±4. 45 1. 16 60 78. 69±1. 76 1. 06 0. 01 48. 32±2. 90 1. 43 5 70. 80±9. 26 1. 67 0. 02 48. 76±2. 45 0. 98 10 79. 97±3. 09 1. 61 0. 04 53. 40±1. 76 1. 13 15 77. 91±4. 79 1. 57 0. 08 60. 76±6. 43 1. 06 20 78. 36±2. 42 1. 25 0. 16 62. 76±0. 58 0. 89 25 80. 75±3. 55 0. 92 由表 1 可知:将柯里拉京分别与 HCPT, cDDP 联 合作用于 SKOV3 细 胞、Hey 细 胞,与 HCPT, cD DP 单独作用时进行对比,联合作用能够明显降低细胞的IC50 值,且在所选取的用药浓度中,均有合适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李旭丹,等: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Hey 和 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895 度的组合 犙 值( 犙>1. 15);柯里拉京与 HCPT 联用,对于 SKOV3 细胞二者具有协同效应,而对于 Hey 细胞二者仅是相加效应;与 cDDP 联用对于 SKOV3, Hey 两种细胞均有协同作用 . 2. 3 柯里拉京与顺铂联用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SKOV3 细胞、 Hey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如图 2, 3 所示 .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2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SKOV3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F i 2 Mo r l og i c a lchange so fSKOV3c e l l st r e a t edwi t h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g. pho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3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Hey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F i 3 Mo r l og i c a lchange so fHeyc e l l st r e a t edwi t h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g. pho 由图 2 可知:对于 SKOV3 细胞,对照组细胞贴壁舒展均匀,长势良好;柯里拉 京与 cDDP 单 独用药 组,细胞数量略为减少,部分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紧缩变圆,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联合用药组 的细胞减少量较单独用药组多,且几乎全部细胞呈现 出典型 的凋亡 形 态 .所 有 用 药 组 与 对 照 组 相 比,细 胞形态都 有 明 显 变 化,且 联 合 用 药 组 的 变 化 比 单 独 用 药 组 的 变 化 更 为 明 显 .由 图 3 可 知:柯 里 拉 京 与 cDDP 单独和联合作用对 Hey 细胞的抑制效果与对 SKOV3 的抑制效果相似 . 2. 4 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 采用 AO/EB 双染色法,观察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SKOV3, Hey 的细胞 凋亡情况,如 图 4, 5 所示 .图 4, 5 中:箭头所指为凋亡细胞 . 由图 4 可知:对于 SKOV3 细胞,对照组 细 胞 核 发 出 均 匀 弥 散 绿 色 荧 光;柯 里 拉 京 与 cDDP 单 独 用 药组,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核体积变小,发出橘红色 荧光;联合用 药 组 细 胞 数 量 减 少,几 乎 全 部 细 胞 核体积变小发出橘红色荧光 .即联合用药组呈橘红色细胞的比例比单独 用药 组的有 显著的提高 .由 图 5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4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SKOV3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F i 4 Mo r l og i c a lobs e r va t i ono fapop t o s i si nSKOV3c e l l si nduc edby g. pho 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96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2018 年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5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 Hey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F i 5 Mo r l og i c a lobs e r va t i ono fapop t o s i si n Heyc e l l si nduc edby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g. pho 可知: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和联合作用对 Hey 细胞的抑制效果与对 SKOV3 的抑制效果相似 . 2. 5 犎狅 犲 犮犺 狊 狋33258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采用 Hoe chs t33258 染色法,观察柯里拉京与顺 铂 单 独 或 联 合 作 用 诱 导 SKOV3,Hey 的 细 胞 凋 亡 情况,如图 6, 7 所示 .图 6, 7 中:箭头所指为凋亡细胞 .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6 柯里拉京与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诱导 SKOV3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F i 6 Mo r l og i c a lobs e r va t i ono fapop t o s i si nSKOV3c e l l si nduc edby g. pho 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7 柯里拉京与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诱导 Hey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F i 7 Mo r l og i c a lobs e r va t i ono fapop t o s i si n Heyc e l l si nduc edby g. pho c o r i l ag i nandcDDP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由图 6 可知:对于 SKOV3 细胞,对照组细胞核发出的蓝色荧光呈均匀弥散且较弱;柯里拉京与 cD DP 单独用药组,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核发出明亮 的 蓝色荧 光;联 合 用药 组细胞 数量 减 少,几 乎 全 部 细胞核都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 .即联合用药组呈明亮蓝色荧光细胞的比例比单独用药组的有显著提高 . 由图 7 可知: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和联合作用诱导 Hey 细胞凋亡的效果与对 SKOV3 的效果相似 . 2. 6 犑犆 1 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采用 JC? 1 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如图 8, 9 所示 . 由图 8 可知:对照组细胞均发出红色荧光;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用药组,细胞数量减少,部 分细胞 呈绿色荧光;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减少,几乎全部细胞都 发出绿色 荧光 .即 联 合 用 药 组 呈 绿 色 荧 光 的 细 胞的比例比单独用药组的有显著 的 提 高 .由 图 9 可 知:柯 里 拉 京 与 cDDP 单 独 和 联 合 作 用 诱 导 Hey 细 胞凋亡的效果与对 SKOV3 的效果相似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李旭丹,等: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Hey 和 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897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8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 SKOV3 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 F i 8 Change so ft r ansmemb r anepo t en t i a lo fSKOV3c e l l sc aus ed g. byc o r i l ag i nandc i sp l a t i n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 a)对照组 ( b)c o r i l ag i n ( c)cDDP ( d)c o r i l ag i n+cDDP 图 9 柯里拉京与 cDDP 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 Hey 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 F i 9 Change so ft r ansmemb r anepo t en t i a lo fHeyc e l l sc aus edbyc o r i l ag i nandc i sp l a t i na l oneo ri nc omb i na t i on g. 3 分析与讨论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14].柯里拉京是一 种具 有多种药 理活性 的天 然产物 [15],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活性,是一个 极 具 开 发 潜 力 的 单 宁 类 物 质 .日 本 学 者 Okabe 等 从 传统中草药中筛选肿瘤预防剂的研究中发现,柯里拉京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α)的 分泌,从而对 [ ] 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化学预防作用 . Gamba r i等 16 研 究 发 现,柯 里 拉 京 能 够 抑 制 小 鼠 体 内 的 人 肝 癌 细 胞 [] (Hep3B)的生长,而且 不 会 对 小 鼠 的 肝 功 能 造 成 损 伤 . J i a 等 9 发 现,柯 里 拉 京 可 以 引 起 卵 巢 癌 ( SK OV3, Hey)细胞周期 G2/M 的阻滞,并且能通过下调 p t, ?Ak ?ERK, ?Smad 等凋 亡相关蛋 白引起 卵巢 p p 癌细胞的凋亡,但对正常卵巢上皮细胞( NOE01, NOE02, NOE03)的毒性作用却非常低 . 研究结果显示,柯里拉京单独作用 对 卵 巢 癌 细 胞 Hey, SKOV3 有 明 显 的 抑 制 作 用,表 明 柯 里 拉 京 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当浓度为 17μmo l·L-1 的柯里拉京与不同 浓度 的 HCPT 和 cDDP 联合用药后,作用于 SKOV3 的抑制率 随 着 联 合 用 药 的 浓 度 增 大 而 不 断 增 加;当 浓 度 为 15μmo l·L-1 的柯里拉京与不同浓度的 HCPT 和 cDDP 联合用药后,作用于 Hey 的抑制率随着联合用药浓度的增大 也不断增加 .说明柯里拉京可增强 cDDP 对卵巢癌细胞 SKOV3, Hey 的增殖抑制作用,提高两种细胞对 cDDP 的敏感性,且柯里拉京与 cDDP 联用对于 SKOV3,Hey 细 胞 二 者 联 用 均 有 协 同 作 用 ( 犙>1. 15). 另外,柯里拉京与 HCPT 联合用药对于 SKOV3 细胞,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犙>1. 15),虽然对于 Hey 细 胞不产生协同效果,但有相加效应,这表明柯里拉京具有 化疗协同 或相 加 作 用,且 具 有 一 定 的 抗 卵 巢 癌 广谱性 . 柯里拉京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为其抗肿瘤的 研 究 提 供 了 更 多 的 实 验 依 据,其 与 cDDP 的 联 合 应 用 也为肿瘤的临床联合用药拓宽了思路 .抑制形态学观察实验表明,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 单独用药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 JC 1 线 粒 体 膜 电 位 检 测 联 合 用 药 组 较 多 细 胞 膜 电 位 发 生 下 降,表 明 柯 里 ? 拉京可以促进线粒体膜电位发生变化,推测其有可能 引起凋 亡相关 因 子 的 释 放,促 进 细 胞 凋 亡 .这 为 柯 里拉京与铂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由于文中研究是体外细胞学实验,与体内药物学实 验有一定的差距,化疗增敏的机制尚不清楚,真正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898 2018 年 参考文献: [ 1] ZHOUJ i e, ZHANGC i ′ an, SUN Yuanyuan, 犲 狋犪 犾. Co r i l ag i na t t enua t e sa l l e r l a c t i cr e a c t i onbyi nh i b i t i ng gyandanaphy deg r anu l a t i ono fma s tc e l l s[ J].Med i c a lSc i enc e Mon i t o rI n t e r na t i ona lMed i c a lJ ou r na lo fExpe r imen t a landCl i n i c a l 2018, 24: 891 896. DOI: 10. 12659/MSM. 906098. Re s e a r ch, ? [ 2] KINOSHITAS, INOUEY, NAKAMAS, 犲 狋犪 犾. An t i ox i dan tandhepa t op r o t e c t i vea c t i onso fmed i c i na lhe r b,犜犲 狉犿犻 狀犪 犾 犻 犪犮犪 狋 犪狆狆犪 L.f r om Ok i nawaI s l andandi t st ann i nc o r i l ag i n[ J]. Phy t omed i c i ne, 2007, 14( 11): 755 762. DOI: 10. ? 2006. 12. 012. 1016/ j. phymed. [ 3] GUO Yuan i n, ZHAO Le i, LIXi ao f eng, 犲 狋犪 犾. Ef f e c to fc o r i l ag i nonan t i i n f l amma t i oni n HSV?1enc epha l i t i sand ? j 1i n f e c t edmi c r og l i a s[ J]. Eu r ope anJ ou r na lo fPha rma c o l ogy, 2010, 635( 1/2/3): 79 86. DOI: 10. 1016/ e r. HSV? ? j. j pha 2010. 02. 049. [ 4] DENG Yuan, LIXudan, LIXuan, 犲 狋犪 犾. Co r i l ag i ni nduc e st heapop t o s i so fhep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omac e l l st hr ought he mi t o chond r i a lapop t o t i candde a t hr e c ep t o rpa t hway s[ J]. Onc o l ogyRepo r t s, 2018, 39( 6): 2545 2552. DOI: 10. 3892/ ? o r. 2018. 6396. [ 5] SAS IDHARANI, SUNDARESAN A,NI SHA V M, 犲 狋犪 犾. I nh i b i t o r f f e c to f犜犲 狉犿犻 狀犪 犾 犻 犪犮犺犲 犫狌 犾 犪 Re t z.f r u i tex ye t r a c t sond i s t i veen z e l a t edt od i abe t e sandox i da t i ves t r e s s[ J]. J ou r na lo fEn z nh i b i t i onand Med i c i na l ge ymer ymeI 2012, 27( 4): 578 586. DOI: 10. 3109/14756366. 2011. 603130. Chemi s t r ? y, [ 6] 刘朝阳,王$昌,陈玉武,等 .柯里拉京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J].肿瘤防治研究, 2002, 29( 5): 356 358. DOI: 10. 3971/ ? j. 8578. 2002. 05. 003. i s sn. 1000 ? [ 7] HONMA A, KOYAMA T, YAZAWA K. An t i hype r l c emi ce f f e c t so fJ apane s emap l e犃犮 犲 狉犪犿狅 犲狀狌犿 ,l e a fex t r a c t g y J]. J ou r na lo fWoodSc i enc e, 2010, 56( 6): 507 512. DOI: 10. 1007/s 10086 010 1130 5. andi t sc ons t i t uen tc o r i l ag i n[ ? ? ? ? [ 8] MING Yan l i n, ZHENG Zh i zhong, CHEN L i anghua, 犲 狋犪 犾. Co r i l ag i ni nh i b i t shep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omac e l lp r o l i f e r a t i onbyi nduc i ng G2/M pha s ea r r e s t[ J]. Ce l lB i o l ogyI n t e r na t i ona l, 2013, 37( 10): 1046?1054. DOI: 10. 1002/cb i n. 10132. [ 9] J IALuoq i, J IN Hongyan, ZHOUJ i ay i, 犲 狋犪 犾. Apo t en t i a lan t i t umo rhe r bmed i c i ne,c o r i l ag i n,i nh i b i t sova r i anc anc e r ? c e l lg r owt hbyb l o ckageo fTGF i l i ngpa t hway s[ J]. BMCComp l emen t a r t e r na t i veMed i ? gna yandAl β/AKT/ERKs 2013, 13( 1): 33 44. DOI: 10. 1186/1472 6882 13 33. c i ne, ? ? ? ? [ 10] 康健,张岩岩,陈冬,等 .柯里拉京对人喉癌 Hep 2 细胞生长的研究[ 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28( 6): 24 27. DOI: ? ? cnk i. z l. 2012. 06. 010. 10. 13412/ j. yy [ 11] GU Yue, XIAO L i n f eng,MING Yan l i n, 犲 狋犪 犾. Co r i l ag i nsupp r e s s e scho l ang i o c a r c i nomap r og r e s s i ont hr ough No t ch s i l i ngpa t hway犻 狀狏 犻 狋 狉 狅 and犻 狀狏 犻 狏狅[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Onc o l ogy, 2016, 48( 5): 1868?1876.DOI: 10. gna 3892/ i o. 2016. 3413. j [ 12] 明艳林,郁茵华,陈良华,等 .柯里拉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中国, CN101879173A[ P]. 2010 11 10. ? ? [ 13] 童宇星 . Co r i l ag i n 的提取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D].厦门:华侨大学, 2012. [ 14] 徐韬,许瑞安 .中药及其有效成 分 抗 肿 瘤 作 用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9, 30( 4): 359? 36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09. 04. 0359. ? [ 15] 陈一燕,陈崇宏 .柯 里 拉 京 药 理 活 性 研 究 进 展 [ J].中 国 现 代 应 用 药 学, 2010, 27( 5): 390?394. DOI: 10. 13748/ j. cnk i. i s sn1007 7693. 2010. 05. 005. ? [ 16] GAMBARIR, HAU DK,WONG W Y, 犲 狋犪 犾. Sens i t i z a t i ono fHep3Bhepa t omac e l l st oc i sp l a t i nanddoxo r ub i c i nby t r. 5049. J]. Phy t o t he r apyRe s e a r ch, 2014, 28( 5): 781 783. DOI: 10. 1002/p c o r i l ag i n[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11019 ? 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 数据 犠犲 犫 互操作 陈远杰1,2,余劲松弟1,2,佟瑞菊3 ( 1.福州大学 空间数据挖掘和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2.福州大学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3.福建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摘要: 提出从概念、逻辑、物理三个层次实现遥感时序数据覆盖 模 型( RSTSDCM),并 补 充 遥 感 影 像 元 数 据, 使其能被有效解析 .该模型遵循覆盖标准,支 持 基 于 Web 覆 盖 服 务 (WCS) /Web 覆 盖 处 理 服 务 (WCPS)的 互 操作挖掘应用 .为实现此应用,设计基于该模型的快速原型,通过中间件 连 接 Ra sdaman 覆 盖 数 据 处 理 引 擎 和 Rs e r ve服务,耦合二者特性,在 WCPS 计算基础上,利用 R 建立数据挖掘模型,使遥感信息互操作挖掘能力提 升到更高层次 .进行郑州市主城区遥感生态指数( RSEI)互 操 作 计 算 的 试 验 .结 果 表 明:该 模 型 不 仅 支 持 遥 感 时序数据互操作,更能挖掘出隐含的时空动态变化信息及专题时态数据相关关系 . 关键词: 覆盖模型;遥感时序数据;互操作;数据挖掘;遥感生态指数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899 07 ? ? ? 犚犲犿狅 狋 犲犛 犲狀 狊 犻 狀犵犜 犻犿犲 犛 犲 狉 犻 犲 狊犇犪 狋 犪 犠犲 犫 ? 犐 狀 狋 犲 狉 狅狆犲 狉 犪犫 犻 犾 犻 狋 犻 狀犵犆狅 狏 犲 狉 犪 犲犕狅犱 犲 犾 狔犝狊 犵 , , CHEN Yuan i e1 2,YUJ i nsongd i1 2,TONG Ru i u3 j j ( 1.KeyLabo r a t o r fSpa t i a lDa t a Mi n i ngandI n f o rma t i onSha r i ngo fMi n i s t r fEduc a t i on, yo yo FuzhouUn i ve r s i t i na; y,Fuzhou350003,Ch 2.Spa t i a lI n f o rma t i onRe s e a r chCen t e ro fFu i anPr ov i nc e,FuzhouUn i ve r s i t i na; j y,Fuzhou350003,Ch 3.Tr anspo r t a t i onCo l l ege,Fu i a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Fuzhou350118,Ch i na) j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r emo t es ens i ngt ime s e r i e sda t ac ove r agemode l( RSTSDCM)i sp r opo s edandimp l emen t edf r om ? t het hr e el e ve l so fc onc ep t,l og i c,andphy s i c s,andt heme t ada t ao fr emo t es ens i ngimagei ssupp l emen t eds o t ha ti tc anbee f f e c t i ve l e s o l ved.RSTSDCMf o l l owsc ove r ages t anda r d,suppo r t si n t e r ope r ab l emi n i ngapp l i yr /Webp r o c e s s i ngc ove r ages e r v i c e (WCPS).Toimp l emen tt he c a t i onsba s edon Webc ove r ages e r v i c e (WCS) dd l ewa r eapp l i c a t i on p r o t o t s edon RSTSDCM i sde s i oc onne c tRa sdamanand app l i c a t i on,a mi ypeba gnedt Rs e r ve.Ont heba s i so fWCPSc ompu t i ng,ada t ami n i ng mode li se s t ab l i shedby R.I nt h i sway,i n t e r ope r a b i l i t fl o c a lr emo t es ens i ngi n f o rma t i onmi n i ngi sp r omo t edt oah i rl e ve l.F i na l l n t e r ope r ab i l i t yo ghe y,ani yex r imen to fZheng zhouc i t emo t es ens i nge c o l og i c a li ndex ( RSEI)c a l cu l a t i onshowsRSTSDCMno ton l ysup pe yr ta l s or e ve a l simp l i c i tspa t i o t empo r a ldy ci n f o rma r t s Webi n t e r ope r a t i ono fr emo t es ens i ngda t a,bu ? ?nami ? po 收稿日期: 2017 11 05 ? ? 通信作者: 余劲松弟( 1984 ?),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标准化、数 字 化 对 地 观 测、空 间 数 据 库 和 长 期 科 学数据保存的研究 . E i l: c om. ?ma yyx350@1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40145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5M582029);福 建 省 教 育 厅 科技项目( JAT160323)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00 2018 年 t i onandc o r r e l a t i ono ft hema t i ct empo r a lda t a. 犓犲 狉 犱 狊: c ove r agemode l;r emo t es ens i ng ( t ime s e r i e s)da t a ;i n t e r ope r ab i l i t t ami n i ng;r emo t es ens ? y;da 狔狑狅 i nge c o l og i c a li ndex 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我国核心竞争 力具有重大意义 .其研究核心是解决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服务中的基础理论问题 [1].随着遥 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呈现海量、多元、异构等特征,如何有 效集成 这 些 数 据,提 取 出 其 中 隐 含 但 又 具 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是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应用服 务 的关 键 问 题 之 一 [2].遥 感 时 序 数 据 蕴 含 丰 富 的 历 史信息,在水体面积变化监测、地物信息特征提取、精 准 农 业 产 量 预 估 等 领 域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3?5].为 了 深 入挖掘遥感时序信息,学者们开展了遥感时序数据建模 研 究 [6],可 有 效 解 决 领 域 内 问 题,但 未 涉 及 分 布 式异构遥感时序数据互操作 问 题 .开 放 地 理 空 间 信 息 联 盟 ( opengeo spa t i a lc onso r t i um, OGC)和 ISO/ TC211 推 出 了 一 系 列 面 向 Web 服 务 的 地 理 信 息 共 享 和 互 操 作 规 范 .其 中, OGC Web 覆 盖 服 务 (Web [ 7] c ove r ages e r v i c e,WCS)规范 基于覆盖模型反映地理现象的 真实状态,保 持 了 地 理 数 据 原 始 语 义 并 支 持机器解译和判读 [8].文献[ 9]研 究 了 基 于 覆 盖 模 型 的 遥 感 时 序 信 息 表 达,并 通 过 Web 覆 盖 处 理 服 务 [ ] (Webcove r agepr o c e s s i ngs e r v i c e,WCPS)10 进行互操作挖掘,但 遥 感 数 据 的 描 述 未 完 全 涉 及,不 利 于 互操作的解析 .因此,本文构建了可满足遥感时序数据互 操作解析 的遥 感 时 序 数 据 覆 盖 模 型,并 设 计 了 相应快速原型,实现遥感时序数据互操作挖掘,为区域时空大数据互操作挖掘研究提供新思路 . 1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 1. 1 概念模型 [ ] 概念层次上, ISO1912311 将覆盖模型定 义 为:在 给 定 时 空 范 围 内,任 意 位 置 到 该 位 置 上 相 关 地 理 现象属性值的映射,即空间和/或时间到属性值的映射 .主要涉及覆盖模型索引域、值域和值域类型的定 义 .索引域实现覆盖模型的时空定位;值域存储了该位置 上的属性 值;值 域 类 型 描 述 了 属 性 值 代 表 的 含 义 .覆盖模型以映射方式建模,契合遥感时序信息的表达 .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除了具备索引域、值域和值域 类 型信 息 外,还 需 相 应 元 数 据,使 该 模 型 能 被 [ ] 有效解析 . ISO/TC211 提出了ISO19163 112 影像和 格 网 内 容 模 型 标 准 .该 标 准 对 影 像 和 格 网 数 据 进 ? 行分类,分析了类别间的继承关系,并指出此类数据继承于覆盖模型 .同时,以最低需求制定此类数据的 基础元数据,使元数据冗余较少 .其中,针对影像数据 类,定 义了 获 取 时 间、影 像 描 述、镶 嵌 情 况、波 段 信 息、卫星平台、传感器等元数据项 .针对影像数据类的子类,如光学影像等,则在基础元数据上,又定义了 光学影像类型、光学传感器类型元数据项 . 遥感影像应用前,通常需要进行 2 次预处理,分别是地 面接 收 站 获 取 遥 感 影 像 时 所 做 预 处 理,以 及 用户使用遥感影像前所做二次预处理 . ISO19163 1 缺 乏相应 的元数据 记录 这 两次 预处 理 信 息,欧 洲 航 ? [ ] 空航天局归档格式标准 SAFE 定义的“ ovenanc e”13 支持遥 感影像 历史处理 信息的 记录,可 弥 补 这 一 pr 不足 .此外,为了反映研究对象的作用域,还需感兴趣区域的范围信息 . OGC Web 覆盖服务对地观测应 [ ] 用(Webc ove r ages e r v i c ee a r t hobs e r va t i on,WCSEO)14 定义的“ f oo t i n t”支 持 这 一 信 息 的 记 录 .综 上 pr 所述,即可构建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的元数据集,使该模型能被有效解析,如表 1 所示 . 表 1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元数据 Tab. 1 Remo t es ens i ngt ime s e r i e sda t ac ove r agemode lme t ada t a ? 遥感数据描述需求 互操作元素 相关标准 必要性说明 获取时间 a c i s i t i onTime qu 1, I SO19163 ? 引用自 I SO19108 影像获取时间,便于影像的检索和查询 影像描述 imageDe s c r i t i on p I SO19163 1, ? 引用自 I SO19115 1 ? 影像的相关情况,如数据产品级别、 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等信息 镶嵌情况 / i sMo s a i c IE_ Mo s a i cEl emen t 1 I SO19163 ? 影像镶嵌信息,若是,则记录各镶嵌影像相应 信息等,可进一步校验感兴趣区范围的有效性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陈远杰,等: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 901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遥感数据描述需求 互操作元素 相关标准 波段信息 /MI_ numbe r o fBands Band 卫星平台信息 l a t f o rmI n f o p 传感器信息 s ens o r I n f o 必要性说明 I SO19163 1, ? 引用自 I SO19115 2 ? , 1 I SO19163 ? 引用自 I SO19115 2 ? , I SO19163 1 ? 引用自 I SO19115 2 ? 影像成像的传感器,如 TM 传感器,可推断 该传感器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 判定影像波段是否满足应用需求 影像成像的载体信息,如 Lands a t系列 卫星,便于影像的检索和查询 光学影像类型 op t i c a l ImageType I SO19163 1 ? 光学影像类型信息,如多光谱影像 光学传感器类型 op t i c a l Sens o rType I SO19163 1 ? 光学影像的成像方式,如摆扫式 感兴趣区域 f oo t r i n t p OGC10 140r 1 ? 感兴趣区域边界点坐标, 便于影像的检索和定位 r ovenanc e p ESA PGS I ?GSEG? EOPG?FS 05 0001 ? ? i s sue2r e v i s i on4 数据存储、处理流程及有关负责人信息 等信息 .其中 p r o c e s s i ng 元素记录遥感数据 历史处理信息,包括地面接收站的处理、 用户的二次处理,用于判定影像进行的 预处理是否达到应用的要求 影像处理信息 1. 2 逻辑模型 逻辑层次上,主要涉及了 遥 感 时 序 数 据 覆 盖 模 型 的 编 码 .该 编 码 的 实 现 是 基 于 OGC GMLc ove r [ ] GMLcove r age是ISO19123 覆盖模型 age15 编码标准进行的,能通过 WCS/WCPS 互操作一致性检验 . 的标准编码实现,定义了 XMLSchema,使覆盖模型的各个地 理要素以结 构化信 息 树 的 形 式 组 织 起 来 . 主要包括 4 个模块:索引域 ( Doma i nSe t)、值 域 ( RangeSe t)、值 域 类 型 ( RangeType)及 元 数 据 (Me t aDa t a).其中,元数据模块通过使用〈 any〉元素,允许自定义扩展 . 对 于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而言,也具备 GMLc ove r age4 个模块 .各模块记录信息如下:索引域记 录了时空混合坐标系下的遥感影像各像元位置坐标;值域记录了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亮度值,并允许同 时存储多个波段;值域类型记录了每个波段的含义;元数据记录了遥感时序数据元数据信息 .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的逻辑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Abs t r a c tRSTSDCMMe t ada t a”对象作为 抽象元数据类,遵循影像数据类的继承关系,且包含了相 应 元数据 的编 码 元 素 .该 对 象 可 分 为 共 有 特 征 元数据和独有特征元数据两大类 . 图 1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 F i 1 Remo t es ens i ngt ime s e r i e sda t ac ove r agemode l ? g. 共有特征元数据记录了影像数据集相同的特征信息,包括影像处理级别、卫星平台、传感器信息、影 像范围、历史处理信息、影像波段等 .独有特征元数据记录了每幅影像不同的特征,主要涉及各个影像的 获取时间、镶嵌信息等 .实际编码时,“ Abs t r a c tRSTSDCMMe t ada t a”需 要 被 实 例 化 为 具 体 的 影 像 类,并 补充 该 类 别 的 元 数 据 .以 光 学 影 像 为 例,需 被 实 例 化 为 光 学 影 像 类 遥 感 时 序 数 据 覆 盖 模 型 元 数 据,即 “ Op t i c a lRSTSDCMMe t ada t a”,并补充“ op t i c a l ImageType”和“ op t i c a l Senso rTyp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02 2018 年 1. 3 物理模型 物理层次上,主要涉及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 XML 数据的数据库存储 .基于 模板驱动 的映射 规则 算法进行 XML 数 据 的关系数据库 存储,其 映射规 则算 法为:复 杂元素 映射为 数据 表,当其子元素 为 简 单元素时,则直接构成该数据表的列;当其子元素为复杂元素,则映 射 为 新 数 据 表,并 以 外 键 进 行 关 联 . 但是,有的复杂元素嵌套引用其他复杂元素,存在多层子 节点,且部 分 子 节 点 没 有 实 值 .这 种 情 况 下,上 述算法规则下建表存在大量空表,形成冗余 .因此,文中以基于模板驱动的映射规则算法为指导思想,结 合实例化的 XML 数据,仅对有实值的元素进行存储,实现 XML 数据的关系数据库存储 .遥感时序数据 覆盖模型的索引域、值域、值 域 类 型 及 元 数 据 信 息 分 别 由“ doma i ns e t”“ r ange s e t”“ r ange t r s t sdcm ype”“ me t ada t a”表记录,并通过外键“ r s cmi d”与主表“ r s t sdcm”进行关联,如图 2 及表 2 所示 . 图 2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物理结构 F i 2 Phy s i c a ls t r uc t u r eo fr emo t es ens i ngt ime s e r i e sda t ac ove r agemode l ? g. 表 2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数据库建表情况 Tab. 2 Da t aba s et ab l eo fr emo t es ens i ngt ime s e r i e sda t ac ove r agemode l ? 项目 索引域 数据库表名 doma i ns e t, r i dax i s, g c oe f f i c i en t s, c r s 记录内容 值域 r ange s e t 值域类型 元数据 r ange t ype image r t t i n f o, r s t sdcmme t ada t a, y ype, ype imagede s c r i t i on, r ovenanc e, p p f e a t u r e o f i n t e r e s t, bands i n f o, a c i s i t i on t ime, qu i smo s a i c, mo s a i c i n f o, mo s a i c e l emen t 索引域时空混合坐标系、 二进制遥感 遥感影像 原点坐标、各轴步进、 数据存储信息 各波段信息 不规则时间轴时间点信息 遥感影像的元数据信息, 具体对应于表 1 由图 2 及表 2 可知:“ doma i ns e t”表记 录 了 时 空 混 合 坐 标 系 和 该 坐 标 系 表 示 的 原 点 坐 标,其 关 联 对 象“ r i dax i s”及“ coe f f i c i en t s”表记录了索引域每个轴的步进信息和不规则时间轴上时间点 信息;“ r ange g s e t”表记录了二进 制 遥 感 数 据 存 储 信 息;“ r ange t ype”表 记 录 了 值 域 类 型 信 息,即 遥 感 影 像 波 段 信 息; “ r s t sdcmme t ada t a”表记录了波段数、影像类别、卫星平台、传感器信息 .其中,影像类别信息由“ image r y t ovenanc e”表 记 录 影 像 历 imagede s c r i t i on”表 记 录 影 像 的 处 理 级 别 等 信 息;“ ype”及其关联表记录;“ pr p 史处理信息;“ f e a t ur eo f i n t e r e s t”表记录研究区域 4 个边界点坐标信息;“ bands i n f o”表记录各波段信息; “ a cqu i s i t i on t ime”表记录每幅影像的获取时间;“ i smos a i c”记 录 每 幅 影 像 是 否 经 过 镶 嵌 处 理,若 是,则 以 其关联表记录具体镶嵌信息 .这些表均由外键“ r s cmmi d”与元数据主表“ r s t sdcmme t ada t a”相关联 . 2 犠犲 犫 互操作快速原型 Ra sdaman( h t t r a sdaman. o r sdaman 公司 合 作 开 发 的 覆 盖 数 p:∥www. g/)是德国不莱梅大学和 Ra 据处理引擎,较为全面地实现 了 OGC 的 WCS 和 WCPS 服 务 .其 中:WCPS 是 覆 盖 数 据 互 操 作 查 询 语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陈远杰,等: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 903 言,支持覆盖数据的信息提取、处理、分析等操作 .WCPS 的语法结构为 f o r$ci n( c ove r ageL i s t) n( cove r ageL i s t)) (,$di [ whe r eboo l e anSc a l a rExpr] r e t urnencode( cove r ageExpr, f o rma tName) 为了提升覆盖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在 WCPS 计算基 础上,提出 WCPS 和 R 语言协同计算 方 法,并 构 建 相 应 快速原型,其原型架 构 如 图 3 所 示 .WCPS 计 算 和 R 语 言计算分别 是 由 覆 盖 数 据 处 理 引 擎 Ra sdaman 和 Web 环境 下 R 平 台 Fa /Fa s tRWeb( h t t f o rge. ne t s tR p:∥r a t服 务 器 Web/)实现 .该快 速 原 型 以 一 个 部 署 在 Tomc 的 Web 应用连接 Ra sdaman 和 Fa s tRWeb 的中间件 .用 图 3 快速原型架构 F i 3 Ar ch i t e c t u r eo fr ap i dp r o t o t i ng g. yp 户通过浏览器向该中间件发送访问请求,Web 服务器 动 态返回服务器中可用 的 覆 盖 数 据 .用 户 发 送 覆 盖 数 据 WCPS 计 算 请 求,Web 服 务 器 将 该 请 求 发 送 至 Ra sdaman,并将返回的计算结果 写 入 数 据 库 中 .用 户 通 过 与 Fa s tRWeb 动 态 交 互,调 用 部 署 在 Fa s tR Web 服务器上 R 脚本即可实现这些数据的更深层次计算 . 3 犠犲 犫 互操作应用案例 为检验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 Web 互操作计算,深层次挖掘遥感时序信息的能 力,以 Web 互操作 快速原型为实验平台,实现遥感生态指 数( RSEI)互 操 作 计 算 . RSEI利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技 术 集 成 了 绿 度、 湿度、热度和干度 4 个评价指标,是较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快速评价的指标 [16?17]. 实验数据源可通过 USGS 下载,产品级别为 L1T 的 Lands a t5 影像,研究区 域介于 东经 113. 48 °~ 113. 85 °,北纬 34. 62 °~34. 87 °,日期分别为 1999 年 5 月 13 日, 2006 年 5 月 16 日, 2011 年 5 月 14 日 .这 些遥感影像建模前进行相关预处理 .由于计算不同指标的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不相同,计算湿度指标的影 像是表观反射率定标;计算绿度和干度指标的影像是 辐亮度 定标,且进 行 了 大 气 校 正;计 算 热 度 指 标 的 热红外波段影像并未进行辐射定标 .因此,需对这 3 种预 处 理后的 遥感 影 像 数 据 集 分 别 建 模,实 现 遥 感 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的 3 种实例化,并将预处理信息记录在元数据“ ovenanc e”中予以 区分 .通过 这 3 种 pr 覆盖数据,即可计算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 .热度指 标 公式 各 参 数 含 义 可 参 见 文 献[ 17],以 热 度 指 标为例,介绍 WCPS 语句语法规则,即 f o rci n( ZhengzhouMu l), di n( ZhengzhouTem) /( r e t urnencode(( K2/ l n( K1/( i nd[ x, t]+b i a s)+1)) 1+λK2/ l n( K1/ ga y, ( /ρl /( x, t]+b i a s)+1) n( f(( c. 3[ x, t]-c. 2[ x, t]) c. 3[ x, t]+ i nd[ ga y, y, y, y, c. 2[ x, t])))), ″ c sv ″) y, 该 WCPS 语句中, ZhengzhouMu l, ZhengzhouTem 表示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的 2 种实 例化; c. 2, c. 3 分别表示用于计算 NDVI的红色和近红外 波 段, NDVI是 计 算 地 表 比 辐 射 率 的 参 数; d表示热红外 波段;[ x, t]是该模型 索 引 域 的 子 集,表 示 在 该 时 空 范 围 内 计 算 目 标 对 象,其 表 示 方 法 如 [ La t( i: y, j), Long( m: n), ans i( t)].其 中,经 纬 度 应 位 于 元 数 据 f oo t r i n t坐 标 区 间 内,时 间 应 与 元 数 据 a c i s i t i on p qu Time相一致 .通过该 WCPS 语句可计算出目标时空域各位置点上的热度值 .其他 3 个指标 计算 与此类 似,不再赘述 . 通过 Fa s tRWeb 读取 WCPS 数据库中的上述 4 个指标数据,并构成了 4×狀 的矩阵,利用 R 语言可 进行下述计算 .首先,对上述 4 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 pr i nc omp 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 0, 1],从 而 r ed i c t函数获得第一主成分 PC1;最后,以 1 减 去 PC1,并 对 结 果 归 一 化,使 其 取 值 区 间 为 [ p 计算出 RSEI.其中: RSEI的计算公式为 ( RSEI= 1- { PC1[ f(WET, NDVI, NDS I, LST)]}. 1) Web 互操作快 速原型界面,如 图 4 所 示 .计 算后 RSEI的统 计数据 及可视化 结 果,如 表 3 及 图 5, 6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04 2018 年 所示 . RSEI变化统计是将 各年份的 RSEI以 0. 2 为间隔 分成 5 级,分别代 表差、较差、中等、良、优 5 个 等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面积统计和差值变化检测所得 . 图 4 中间件 Web 界面 F i 4 WebUIo fmi dd l ewa r e g. 表 3 指标主成分分析及 RSEI均值统计 F i 3 Pr i nc i lc omponen tana l s i sandt heme anso fRSEI g. pa y 年份 项目 WET NDVI NDS I LST RSEI均值 1999 -0. 366 -0. 491 0. 607 0. 506 0. 525 2006 PC1 载荷值 PC1 载荷值 -0. 416 -0. 319 0. 649 0. 552 0. 489 2011 PC1 载荷值 -0. 277 -0. 683 0. 598 0. 316 0. 479 ( a)1999 年 ( b)2006 年 ( c)2011 年 图 5 RSEI可视化结果 F i 5 Vi sua lr e su l t so fRSEI g. 由 表 3 及 图 5, 6 可 知:在 研 究 时 间 内,郑州市主 城 区 的 生 态 环 境 呈 恶 化 趋 势 .从空 间 上 看,生 态 环 境 变 化 具 有 空 间差异性,由 RSEI变化 图 可 知,生 态 环 境恶化区域 主 要 集 中 于 城 市 周 边 地 区 . 由指标对第 一 主 成 分 载 荷 值 可 知,干 度 指标代 表 的 建 筑 用 地 对 RSEI 影 响 最 大,绿度 指 标 代 表 的 植 被 用 地 次 之,建 ( a)1999-2006 年 筑用地 的 增 加 和 植 被 用 地 的 减 少 会 对 ( b)2006-2011 年 图 6 RSEI变化可视化结果 F i 6 Vi sua lr e su l t so fRSEIchange g. 城市生态环 境 产 生 一 定 消 极 影 响,这 是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应 参考生态 环境 各 指 标 的 影 响 度,合 理 规 划 土 地 利用,因地制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有效支持 Web 互操作计算,挖掘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 信息及 其原因,有助于决策者制定适宜的城市发展政策 . 4 结论 在分析遥感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从概念、逻辑、物 理三个 层 次 对 遥 感 时 序 数 据 覆 盖 模 型 进 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陈远杰,等: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 905 实现 .同时,针对遥感时序数据覆盖模型的解析需求,构建基于 I SO19163 影像数据类标准的元数据集 . 利用覆盖模型元数据模块的可扩展性,对该元数据集进行集成,使遥感时序覆盖模型能较好地支持遥感 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应用 .应用案例表明,该模型 可 充 分 发 挥 WCPS 和 R 语 言 的 优 势,实 现 遥 感 时 序 数据的互操作挖掘,提取出遥感影像专题信息和时序影像间隐含动态关联信息 . 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影像和格网数据类的继承关系及其元数据表达,以期完成基于影像和 格网数据类的时序数据覆盖建模 .此外,该模型编码数据入库需结合 XMLSchema 实例化 数据,而如何 基于 XMLSchema实现自动化数据库建库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参考文献: [ 1] 李德仁 .论空天地一体化对地 观 测 网 络 [ J].地 球 信 息 科 学 学 报, 2012, 14( 4): 419?425. DOI: 10. 3724/SP. J. 1047. 2012. 00419. [ 2] 李德仁,张良培,夏桂松 .遥感大数据自动分析与数据挖掘[ J].测 绘 学 报, 2014, 43( 12): 1211 1216. DOI: 10. 13485/ ? cnk i. 11 2089. 2014. 0187. ? j. [ 3] 孔美美,陈锻生 .采用混合像元分解的水库面积提取及变化监测[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 3): 385 ? 390.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3018. ? [ 4] 王乾坤,于信芳,舒清态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 的 森 林 火 烧 迹 地 提 取 [ J].自 然 灾 害 学 报, 2017, 26( 1): 1 10. DOI: ? nd. 2017. 0101. 10. 13577/ j. j [ 5] 刘焕军,康苒, USTIN S,等 .基 于 时 间 序 列 高 光 谱 遥 感 影 像 的 田 块 尺 度 作 物 产 量 预 测 [ J].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i s sn. 1000 2016, 36( 8): 2585 2589. DOI: 10. 3964/ 0593( 2016) 08 2585 05. ? ? ? ? j. [ 6] 李寅超,李建松 .一种 基 于 对 象 和 快 照 的 混 合 地 表 覆 盖 时 空 数 据 存 储 模 型 [ J].测 绘 学 报, 2016, 45( 7): 858?865. DOI: 10. 11947/ AGCS. 2016. 20150176. j. R [ 7] BAUMANN P. 09 110r 4OGC○ WCS2. 0i n t e r f a c es t anda r d c o r e:Co r r i S].[ S. l.]: OGC, 2012. ? ? gendum[ [ 8] 龚健雅,高文秀 .地理信息共 享 与 互 操 作 技 术 及 标 准 [ J].地 理 信 息 世 界, 2006, 4( 3): 18?27. DOI: 10. 3969/ i s sn. j. 1672 1586. 2006. 03. 003. ? [ 9] CAMPALANIP, BECCATIA,MANTOVANIS, 犲 狋犪 犾. Tempo r a lana l s i so fa tmo sphe r i cda t aus i ngopens t anda r ds y [ C]∥I SPRSTe chn i c a lCommi s s i on Ⅳ onGe o spa t i a lDa t aba s e sandLo c a t i onBa s edSe r v i c e s. Su zhou:[ s. n.], 2014: 21 27. DOI: 10. 5194/ i sp r s anna l s I I 4 21 2014. ? ? ? ? ? R [ 10] BAUMANN P, YUJ i ns ongd i. 08 4 OGC○ Webc ove r ages e r v i c e WCSi n t e r f a c es t anda r d:Pr o c e s s i ngex t en ?059r s i on[ S].[ S. l.]: OGC, 2014. [ 11] I SO Copy r i tOf f i c e. 19123Ge og r aph i ci n f o rma t i on:Schemaf o rc ove r agege ome t r unc t i ons:I SO/TC211N gh yandf 1475[ S].[ S. l.]: I SO Copy r i tOf f i c e, 2003. gh [ 12] I SO Copy r i tOf f i c e. 19163?1 Ge og r aph i ci n f o rma t i on:Con t en tc omponen t sandenc od i ngr u l e sf o rimage r gh yand r i ddedda t a( Pa r t1):Con t en tmode l[ S].[ S. l.]: I SO Copy r i tOf f i c e, 2015. g gh [ 13] ESA, GMV. S t anda r da r ch i vef o rma tf o rEu r ope:PGS I 05 0001[ S].[ S. l.]: ESA, 2015. ?GSEG?EOPG?FS ? ? R [ 14] BAUMANNP,MSLS, EI SYUJ i ns ongd i. 10 140r 1OGC○ Webc ove r ages e r v i c e2. 0i n t e r f a c es t anda r d:Ea r t hob ? S].[ S. l.]: OGC, 2014. s e r va t i onapp l i c a t i onp r o f i l e[ R [ 15] BAUMANN P. 09 146r 2OGC○imp l emen t a t i ons chemaf o rc ove r age s[ S].[ S. l.]: OGC, 2012. ? [ 16] 余劲松弟,承达瑜,吴升 .WCPS 与 Web 传 输 协 议 的 地 理 格 网 互 操 作 耦 合 模 型 及 应 用 研 究 [ J].地 球 信 息 科 学 学 报, 2015, 17( 2): 191 196. DOI: 10. 3724/SP. J. 1047. 2015. 00191. ? [ 17] 徐涵秋 .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 J].生态学报, 2013, 33( 24): 7853 7862. DOI: 10. 5846/s t xb201208301 ? 223.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0012 ? 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 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余乐1,2,郑力新1,2,杜永兆1,2,黄璇1,2 ( 1.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工业智能化技术与系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的 煤 和 煤 矸 石 图 像 识 别 方 法 .首 先,对 煤 和 煤 矸 石 0~255 级灰度图像的前部分灰度信息作灰度级压缩和灰度矩阵 扩 阶 处 理,对 剩 余 灰 度 级 部 分 保 持 原 灰 度 级 不 变;然 后,根据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分析理论,分别计算压 缩 扩 阶 后 的 煤 和 煤 矸 石 灰 度 图 像 的 能 量、熵、惯 性 矩 及 相关性 .最后,对煤和煤矸石各 100 张样本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并依据特征参数分类识别 .结果表明:基于部分 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特征参数能够很好地对煤和煤矸石图像进行有效识别,总的正确率达到 93. 5%. 关键词: 煤;煤矸石;图像识别;特征提取;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06 07 ? ? ? 犐犿犪犵 犲犚犲 犮 狅 犻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狅 犳犆狅犪 犾犪狀犱犆狅 犪 犾犌犪狀犵狌 犲 犵狀 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犘犪 狉 狋 犻 犪 犾犌狉 犪 狊 犮 犪 犾 犲犆狅犿狆狉 犲 狊 狊 犻 狅狀 狔 犈狓 狋 犲狀犱 犲 犱犆狅 犲 狓 犻 狊 狋 犲 狀犮 犲犕犪 狋 狉 犻 狓 , , , , YU Le1 2,ZHENGL i x i n1 2,DU Yongzhao1 2,HUANG Xuan1 2 ( 1.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o fFu i anPr ov i nc eI ndus t r i a lI n t e l l i tTe chno l ogyandSys t em, j gen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c oa landc oa lgangueimager e c ogn i t i onme t hodba s edonpa r t i a lg r ay s c a l ec omp r e s s i onex t ended c oex i s t enc ema t r i xi sp r e s en t ed.F i r s t l he0?255g r ay s c a l eimage so fc oa landc oa lganguea r ec omp r e s s ed y,t r t l t ht hef r on tpa r tg r ay s c a l e,wh i l et heo t he rpa r t so fg r ay s c a l ea r er ema i nedt hes amewi t ht heo r i i na l pa y wi g r ay s c a l e.Then,a c c o r d i ngt ot ex t u r eana l s i st he o r fg r ay l e ve lc o o c cu r r enc ema t r i x( GLCM),t heene r ? ? g y yo gy, en t r opy,momen to fi ne r t i aandt hec o r r e l a t i onc oe f f i c i en to ft hec oa landc oa lganguea f t e rc omp r e s s i onandex o r de ra r ec a l cu l a t ed, r e spe c t i ve l r imen t sa r ec a r r i edou twi t ht het e s ts amp l e so f100c oa lim t ens i on ? y.Theexpe age sand100c oa lgangueimage s,andt hepe r f o rmanc e so ft hep r opo s edr e c ogn i t i onme t hoda r edemons t r a t ed wi t ht hec a l cu l a t e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pa r ame t e r s.The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i nd i c a t edt ha tt hec oa landc oa lgangue image sc anber e c ogn i z ede f f e c t i ve l r a l la c cu r a cyupt o93. 5%i sa ch i e vab l ewi t ht hep r opo s edex y,andanove o r de rGLCM me t hod. ? panded 收稿日期: 2016 10 09 ? ? 通信作者: 郑力新 ( 1967?),男,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运 动 控 制、机 器 视 觉、图 像 处 理 与 模 式 识 别 的 研 究 . E?ma i l: 1275373176@qq. c om. 基金项目: 福 建 省 科 技 厅 科 研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2013H2002);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育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1511422005) 第6期 余乐,等: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907 oa l;c oa lgangue; imager e c ogn i t i on;f e a t u r eex t r a c t i on;g t endedc oex i s r ay s c a l ec omp r e s s i on;ex 犓犲 狉 犱 狊: c 狔狑狅 t enc ema t r i x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经过分选的煤炭可以大大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 .煤和煤矸石的识别是实现自 动选矿技术的关键,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环节 .传统煤和煤矸石的识别主要有 人工手 选法、机 选法、 γ 射线 透射法 .人工手选法效率低下,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机选法需要将原矿石破碎,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浓 缩煤的损失 [1];双能 γ 射线对混合物中矸石的混 合 度 进 行 判 定 [2],射 线 对 人 体 有 害 [3].随 着 图 像 处 理 与 模式识别的快速发展,采用该技术的煤矸识别研究 逐 渐 深 入,主 要 是 针 对 煤 和 煤 矸 石 灰 度 和 纹 理 等 [4?6] 表面特征的不同对二者进行识别,已 取 得 相 关 成 果 [7?12].本 文 基 于 煤 和 煤 矸 石 纹 理 特 征 差 异,提 出 一 种 用于煤矸识别的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图像特征参数提取的理论模型 . 1 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理论分析 1. 1 灰度共生矩阵 [ ] 图像灰度共生矩阵( GLCM)理论由 Ha r a l i ck 于 1973 首 先 提 出 13 ,描 述 的 是 某 方 向 上 间 隔 一 定 距 离的一对像素点灰度出现的统计规律,其数学定 义 为:灰 度 共 生 矩 阵 是 从 图 像 灰 度 为犻 的 像 元 (位 置 为 ( 狓, 狓+犇狓, 犻, 犱, θ), θ 为 共生 矩阵的 狔))出发,统计与其距离为 犱,灰度为犼 的像元( 狔+犇狔)的频度 犘( 犼, 生成方向,通常取 0 °, 45 °, 90 °, 135 °方向 . Ha r a l i ck 提出了用于分析灰度共生矩阵的 14 个特征 值,其 中,有 4 个(能 量、熵、惯 性 矩 及 相 关 性) 是不相关的 [14],这 4 个特征既便于计算,又能给出较高的分类精度 [15]. 能量表征图像灰度分布与纹理粗细,其定义公式为 犔-1 犔-1 2 犈 = ∑∑[ 犘( 犻, 犱, θ)]. 犼, ( 1) 犻=0 犼=0 2)熵表征图像纹理复杂程度,它是图像信息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定义公式为 犔-1 犔-1 犎 = ∑ ∑犘( 犻, 犱, l og犘( 犻, 犱, θ) θ). 犼, 犼, ( 2) 犻=0 犼=0 3)惯性矩表征图像清晰程度与纹理沟纹深浅,其定义公式为 犔-1 犔-1 2 犐 = ∑∑( 犻-犼) 犘( 犻, 犱, θ). 犼, ( 3) 犻=0 犼=0 4)相关性表征图像纹理的主方向 .度量灰度共生矩阵在行或列方向上的相似度,其计算式为 犔-1 犔-1 犻, 犱, θ)-μμ 犼, ∑ ∑犻犼犘 ( 1 2 犆= 犔-1 犔-1 犻=0 犼=0 2 2 σ1σ2 犔-1 犔-1 ( 4) . 犔-1 犔-1 2 2 式( 1)~ ( 4)中:μ1 = ∑犻∑犘( 犻, 犱, 犻, 犱, 犻-μ1) 犻, 犱, θ); θ); σ1 = ∑ ( θ); 犼, 犼, 犼, μ2 = ∑犼∑犘( ∑犘( 犻=0 犼=0 犔-1 犻=0 犼=0 犻=0 犼=0 犔-1 2 2 犻-μ2) 犻, 犱, σ2 = ∑ ( θ). 犼, ∑犘( 犻=0 犼=0 1. 2 部分灰度压缩处理 通常地,在进行共生矩阵相关特征值计算时,为减小计算量,需对图像灰度级进行压缩 .常规灰度压 缩是对全局灰度级(比如 0~255)进行 灰 度 压 缩,把 灰 度 范 围 等 分 成 若 干 段,把 同 段 灰 度 映 射 为 同 一 灰 度值,而此种压缩方法没有考虑灰度值下的像素数,会造成图像中较大的结 构差异 被丢 失 [16].部 分灰度 压缩方法考虑了绝大部分灰度分布,仅对有价值灰度信息 进 行灰度 压 缩,其 他 灰 度 级 则 不 作 处 理,对 图 像感兴趣灰度信息保留较完整,其实现流程如下 . 1)求出煤与煤矸石图像中灰度均值的最大值 犔max和最小值 犔min,大部分灰度信息分布于其间; 2)扩展灰度分布区间为 [ 犔 ′min, 犔 ′max],使 得 更 多 有 价 值 信 息 分 布 于 该 区 间,其 中, 0<犔 ′min <犔min, 犔max<犔 ′max<犔, 犔=2狀 , 狀 为图像位数,取 犔m ∈ [ 犔 ′min, 犔 ′max]为灰度压缩最大灰度级;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08 2018 年 3)犌 为该图像中像素点( 狓, 犔m 级灰度压缩为 犔p( 犔p<犔m )级公式,即 狔)的灰度值, ( 狀-1, 狀-1) 犔m/犔p ≤ 犌 ≤ 狀犔m/犔p -狌, 犌= 其他 . 犌, 式( 5)中: 狌 的取值范围为I n t([ 1, 犔m/犔p]); 狀 的取值范围为( 1, 犔p). { ( 5) 经过上面灰度压缩处理之后图像的灰度级变为 犔p 级,按 照灰度共生 矩阵计 算式( 1)~ ( 4),相 应 的 犔 均应更换为犔p.扩阶,即在已压缩灰度级 犔p 的基础上进行级数扩展,扩展后的灰度级为 犔q.目的就是 为了融合进行灰度级压缩时部分未进行压缩的那部分高灰度级信息 [12].那么,此时 的灰度 级上 限 犔q 所 处范围为( 犔p, 犔m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样本采集及图像预处理 实验煤和 煤 矸 石 样 本 采 集 环 境 为:室 内, S t i ng r ay F504C 型 工 业 相 机,Compu t a r M3514 ?MP 型镜头,沃德普环形 高亮型无 影 光 ( a)煤 源 HBD? 150 W,光 源 高 度、光 照 强 度 保 持 一 致 .图 1 为 煤 和 煤 矸 石 的 图 像 .由 于 煤 和 煤 矸 石样本有限,实 验 采 集 煤 图 片 207 张,煤 矸 石 ( b)煤矸石 图 1 煤和煤矸石采样图片 F i 1 Samp l i ngp i c t u r e so fc oa landc oa lgangue g. 图片 181 张 .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从这 207 张煤图片和 181 张煤矸石图片随机各抽取 100 张作 为数据分析的样本来源,样本图片分辨率大小为 1280px×960px. [ ] 图像预处理首先对采样图片进行灰度化 .然后,采 用最大 类间 方差 法( OTSU)自 动 阈 值 算 法 11 ,通 过自适应阈值将图像分为背景和目标两部分,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开闭运算等 .最后,将二值化图像与 原灰度图进行匹配,以此作为灰度和纹理分析的图片样本,如图 2 所示 . ( a)灰度图 ( b)处理前的二值图像 ( c)处理后的二值图像 ( d)匹配后的图像 图 2 样本预处理 F i 2 Samp l ep r e t r e a tmen t g. 2. 2 灰度分析 由于煤和煤矸石的灰度方差关系不易确定 [12],而灰度均值较 方差更具比较性,灰度分析针对的 是对灰度 均值 进行灰 度 数 据 分 析. 100 张煤和 100 张煤矸石灰度均值分布,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平行于水平轴的实线为煤和煤矸石灰度均值分割阈 . 由图 3 可知:将灰度信息作为煤 和 煤矸 石图像 识 别 特 征 值 的 效果很一般;灰度均值 作 为 特 征 值 的 煤 矸 识 别 率 只 有 68. 5% (其 中,煤为 68. 0% ,煤矸石为 69. 0% ).经计 算 可 得 煤 样 本 的 灰 度 均 值分布范围为( 43. 8441, 85. 3677),煤矸石样本的灰度均 值分布 范围为( 45. 9849, 120. 0276),其中,煤样本灰度均值的平 均值为 60. 9315,煤矸石为 70. 2185. 2. 3 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分析 图 3 煤与煤矸石灰度均值分布图 F i 3 Me and i s t r i bu t i ong r aph g. o fc oa landc oa lgangue 灰度共生矩阵分析针对能量均值、熵均值、惯性矩均值 及相 关 性 均 值 4 个 特 征 参 数,进 而 用 数 据 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余乐,等: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909 布情况来正确识别煤和煤矸石 .对于 100 张煤和 100 张煤矸石样本分别计算各自的常规共生矩阵、间隔 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12],以及提出的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 3 种方法的上述 4 个特征参数的分布,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煤与煤矸石的常规灰度共生矩阵 4 个特征分布显得十分凌乱,识别率很低;文献[ 12]所使用的方法对煤与煤矸石的正确分布有了很大程度 上提升,利用常规灰度共生矩阵不能识别的利用文献 [ 12]的 方 法 也 能 正 确 识 别 (图 4( k)),此 算 法 用 相 关性作为特征值识别率最高,而利用其他 3 个作为特征值的识别率则相对而言低一些;文中方法中煤和 ( a)常规灰度共生矩阵能量 ( c)文中算法能量 ( b)文献[ 12]算法能量 ( d)常规灰度共生矩阵熵 ( e)文献[ 12]算法熵 ( f)文中算法熵 ( g)常规灰度共生矩阵惯性矩 ( h)文献[ 12]算法惯性矩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10 ( i)文中算法惯性矩 2018 年 ( j)常规灰度共生矩阵相关性 ( k)文献[ 12]算法相关性 ( l)文中算法相关性 图 4 4 特征参数结果对比 F i 4 Compa r i s ono f4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pa r ame t e rr e su l t s g. 煤矸石的上述 4 个参数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图 4( a)~ ( l)),出现煤和煤矸石共生矩阵特征参数交叉错 乱的情况相对较少,因而文中方法利用 4 个灰度共生矩阵参数作为特征值的识别率均很高 . 由图 4 还可知:常规灰度共生矩的煤矸识别率最高为 75. 0% (其中,煤 93. 0% ,煤矸石 57. 0% ),此 时,灰度共生矩阵处理从 256 级 压 缩 到 16 级, 狌=8,未 扩 阶,以 相 关 性 均 值 作 为 识 别 的 特 征 参 数 (图 4 [ 12] ( 0% (其中,煤 95. 0% ,煤矸石 79. 0% ),间 j));间隔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的煤矸识别率最高为 87. 隔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处理从 256 级压缩到 16 级, 狌=8,扩 阶为 32 级,以相 关 性 均 值 作 为 识 别 的 特 征参数(图 4( k));部分灰 度 压 缩 扩 阶 共 生 矩 阵 的 煤 矸 识 别 率 最 高 为 93. 5% (其 中,煤 95. 0% ,煤 矸 石 92. 0% ),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处理从 0~63 级压 缩 到 16 级, 狌=1,扩 阶 为 32 级,以 熵 作 为 识 别 的特征参数(图 4( f)). 2. 4 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分析 在 灰度分析中,煤和煤矸石图像的灰度均值最大值为120. 0276、最小值为43. 8441,说明大部分灰 度信息介于[ 43. 8441, 120. 0276]之间 .为了提取更多有用灰 度信息,在进行 部分 灰度压缩 之前先 将灰 度区间扩展[ 犔a, 犔b],选择灰度压缩最大灰度级 犔m 在此区间内,其中 0<犔a<43. 8441 且 120. 0276< 犔b<255.为了计算方便、提 高 运 算 实 时 性,选 择 犔m 为 128, 64;压 缩 等 级 分 为 8, 16 级;扩 阶 等 级 分 为 16, 32 级; 狌 分为 1, 4, 8 三种 方 法 共 生 矩 阵 特 征 参 数 的 识 别 率,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犔m =256 且 犔q = “- ”为常规 灰度 共生 矩阵 4 个特征 参数的 煤矸 识别率; /”为间 隔灰 度压缩 扩阶共 生 犔m =256 且 犔q≠ “ 矩阵 [12]4 个特征参数的煤矸识别率;其余部分为文中算法 4 特征参数的煤矸识别率 . 由表 1 可知:在 犔m , 犔p 及 狌 三者分别保持一样,而 犔q 不同时,识别率保持 一致;常规灰 度共 生矩阵 识别结果表明,相关性作为特征值的煤矸识别效果最好,惯性矩次之,能量识别率较低;文献[ 12]采用上 述 4 个特征值的整体识别结果表明,惯性矩作为特征值得 煤 矸识别 效 果 最 好,相 关 性 次 之,能 量 识 别 率 最低;当部分灰度压缩的最大灰度级为 63,即 犔m =64 时,煤和煤矸石整体识别率高低依次是熵 均值、能 量均值、惯性矩均值、相关性均值 .综合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部分灰度压缩 扩阶 共生矩 阵的最大灰 度取 64 时的煤矸整体识别率远高于最大灰度级取 128 时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余乐,等: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911 表 1 不同方法的共生矩阵特征参数的煤矸识别率 Tab. 1 Re c ogn i t i onr a t eo fc oa lgangueo fc o o c cu r r enc ema t r i x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pa r ame t e r so fd i f f e r en tme t hod ? 犔m 犔p 犔q 狌 256 16 - 1 256 16 - 4 256 16 - 8 256 8 16 1 256 8 16 4 256 8 16 8 256 8 32 1 256 8 32 4 256 8 32 8 256 16 32 1 256 16 32 4 256 16 32 8 128 8 16 1 128 8 16 4 128 8 16 8 128 8 32 1 128 8 32 4 128 8 32 8 128 16 32 1 128 16 32 4 128 16 32 8 64 8 16 1 64 8 16 4 能量均值/% 80. 0/63. 0) 71. 5( 71. 5( 80. 0/63. 0) ( / 69. 5 83. 0 56. 0) 53. 5( 59. 0/48. 0) 56. 5( 64. 0/49. 0) 60. 5( 64. 0/57. 0) ( / 53. 5 59. 0 48. 0) 60. 5( 72. 0/49. 0) 67. 0( 77. 0/57. 0) 71. 5( 80. 0/63. 0) ( / 74. 0 83. 0 65. 0) 74. 5( 83. 0/66. 0) 73. 0( 80. 0/66. 0) 72. 5( 79. 0/66. 0) ( / 69. 5 78. 0 61. 0) 73. 0( 80. 0/66. 0) 76. 0( 84. 0/68. 0) 75. 0( 80. 0/70. 0) 71. 5( 74. 0/69. 0) 74. 5( 78. 0/71. 0) 82. 5( 69. 0/96. 0) 92. 5( 96. 0/89. 0) 93. 0( 94. 0/92. 0) 64 8 32 1 64 8 32 4 92. 5( 96. 0/89. 0) 92. 0( 93. 0/92. 0) 64 16 32 1 93. 0( 93. 0/93. 0) 熵均值/% 73. 0( 79. 0/67. 0) 72. 0( 77. 0/67. 0) 72. 0( 81. 0/63. 0) 61. 5( 56. 0/67. 0) 62. 5( 57. 0/68. 0) 65. 5( 56. 0/75. 0) 61. 5( 56. 0/67. 0) 69. 5( 72. 0/67. 0) 76. 5( 79. 0/74. 0) 73. 0( 79. 0/67. 0) 78. 0( 88. 0/68. 0) 78. 0( 89. 0/67. 0) 75. 5( 73. 0/83. 0) 75. 0( 85. 0/65. 0) 72. 5( 81. 0/64. 0) 75. 5( 84. 0/67. 0) 81. 0( 88. 0/74. 0) 81. 0( 80. 0/82. 0) 74. 0( 76. 0/72. 0) ( / 80. 0 88. 0 72. 0) 87. 5( 80. 0/95. 0) 93. 0( 97. 0/89. 0) 92. 5( 95. 0/90. 0) ( / 93. 0 97. 0 89. 0) 92. 5( 96. 0/89. 0) 93. 5( 95. 0/92. 0) 惯性矩均值/% 74. 0( 82. 0/66. 0) 相关性均值/% 74. 0( 85. 0/63. 0) 74. 5( 81. 0/68. 0) ( / 74. 0 76. 0 72. 0) 74. 0( 89. 0/59. 0) ( / 75. 0 93. 0 57. 0) 66. 0( 57. 0/75. 0) 70. 0( 81. 0/59. 0) 67. 0( 71. 0/63. 0) 67. 5( 70. 0/65. 0) 74. 5( 81. 0/68. 0) ( / 66. 0 57. 0 75. 0) 68. 5( 69. 0/68. 0) ( / 67. 0 71. 0 63. 0) 85. 0( 91. 0/79. 0) 86. 0( 88. 0/84. 0) 85. 5( 91. 0/80. 0) 86. 5( 88. 0/85. 0) 74. 0( 82. 0/66. 0) ( / 86. 0 88. 0 84. 0) 74. 0( 85. 0/63. 0) ( / 86. 0 87. 0 85. 0) 86. 0( 89. 0/83. 0) 78. 0( 73. 0/83. 0) 87. 0( 95. 0/79. 0) 78. 0( 90. 0/66. 0) 77. 5( 74. 0/81. 0) ( / 77. 0 75. 0 79. 0) 76. 5( 84. 0/69. 0) ( / 76. 0 86. 0 66. 0) 78. 0( 73. 0/83. 0) 86. 0( 88. 0/84. 0) 78. 0( 90. 0/66. 0) 85. 5( 87. 0/84. 0) 86. 0( 89. 0/83. 0) 78. 0( 73. 0/83. 0) 86. 5( 94. 0/79. 0) 78. 5( 93. 0/64. 0) 86. 0( 86. 0/86. 0) 85. 5( 94. 0/77. 0) 87. 0( 95. 0/79. 0) 85. 5( 86. 0/85. 0) 92. 5( 97. 0/88. 0) 91. 0( 80. 0/92. 0) 89. 5( 95. 0/84. 0) 90. 5( 95. 0/86. 0) 92. 5( 97. 0/88. 0) 85. 0( 93. 0/77. 0) 89. 5( 95. 0/84. 0) 84. 5( 82. 0/87. 0) 91. 0( 93. 0/89. 0) 89. 0( 97. 0/81. 0) 2. 5 结果与讨论 不同方法的煤矸整体最优识别率( ρ1),如 表 2 所 示 .为 了 进 一 步 验 证 文 中 方 法 的 可 行 性 及 鲁 棒 性, 在原 207 张煤和 181 张煤矸石照片中随机抽取各 100 张图片,以 3 种 煤 矸 整 体 最 优 识 别 率 情 况 下 的 共 生矩阵处理方法为准则,并在这些处理方法下重新处理此 100 张煤和 100 张煤矸石图片,得到能量、熵、 惯性矩、相关性 4 个参数均值的识别率 . 表 2 不同方法的煤矸整体最优识别率 Tab. 2 Ove r a l lop t imumr e c ogn i t i onr a t eo fc oa lganguewi t hd i f f e r en tme t hods 常规 GLCM 算法 ρ1/% 文献[ 12]算法 文中算法 68. 5 75. 0 87. 0 93. 5 68. 0 93. 0 95. 0 95. 0 69. 0 57. 0 79. 0 92. 0 形态 灰度 整体 煤 煤矸石 由表 2 可知:对于随机抽取的 100 张煤和 100 张煤矸 石 照片,在 同 样 的 处 理 方 法 下,虽 然 在 4 个 特 征值下的识别率会有所波动,且最优识别率不一定是在原特征值下取得,但煤和煤矸石整体最优识别率 高低还是会呈现: 12]算 法)<ρ1 (文 中 算 法).因 此,文 中 算 法 是 可 行 的 且 具 ρ1(常规 GLCM)<ρ1 (文 献[ 有很好的鲁棒性 .不同方法的共生矩阵特征参数的煤矸识别率( ρ2),如表 3 所示 . 由表 1, 2, 3 可知:常规灰度共生矩阵、文献[ 12]的煤 和煤矸 石整 体 识 别 率 最 高 时,煤 和 煤 矸 石 各 自 的识别率并不能都保证很高,但文中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整体识别率很高,而且煤和煤矸石单独的识别率 也很高,说明文中算法的可行性 .但 是 此 识 别 率 是 在 最 大 灰 度 级 犔m =63 时 得 出 的,并 不 一 定 是 所 有 满 足条件的 犔m 的最优识别率,通过多次对 犔m 的取 值 计 算,得 出 识 别 率 高 于 常 规 灰 度 共 生 矩 阵 识 别 率 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12 2018 年 文献[ 12]算法识别率的 犔m . 表 3 不同方法的共生矩阵特征参数的煤矸识别率 Tab. 3 Re c ogn i t i onr a t eo fc oa lgangueo fc o o c cu r r enc ema t r i x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pa r ame t e r so fd i f f e r en tme t hod ? 犔m 犔p 犔q 狌 256 16 - 8 256 16 32 8 64 16 32 1 ① 256 16 - 1 128① 16 32 4 /% ρ2 (能量均值) 60. 0/70. 0) 65. 0( /% ρ2 (熵均值) 66. 5( 67. 0/66. 0) ρ2 (惯性矩均值)/% 78. 0( 76. 0/80. 0) /% ρ2 (相关性均值) 72. 5( 82. 0/63. 0) 74. 0( 79. 0/69. 0) 94. 5( 95. 0/94. 0) 80. 5( 84. 0/77. 0) 95. 0( 95. 0/95. 0) 91. 0( 94. 0/88. 0) 91. 0( 91. 0/91. 0) 90. 5( 90. 0/91. 0) 89. 5( 95. 0/84. 0) 66. 5( 64. 0/69. 0) 70. 0( 66. 0/74. 0) 68. 0( 58. 0/78. 0) 78. 5( 85. 0/72. 0) 75. 0( 72. 0/78. 0) 90. 0( 89. 0/91. 0) 72. 0( 83. 0/61. 0) 90. 5( 91. 0/90. 0) 注:① 为随机测试 . 3 结束语 在综合几种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大 量的实验数据证明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识别率的高效 性 .但 该方 法还有 很 多 不 足,比 如 样 本 在 强 光 照 下 采集,没有考虑在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数据的影响;没有结合支持向量机( SVM)、神经网络 等进行 进一 步深入研究,实现煤和煤矸石的自动分选等 .在以 后 的 研 究 中 将 会 选 择 更 多 的 最 大 灰 度 级 犔m ,并 对 犔m 的最优化进行分析,使用更多的图片作为样本来源,完善该方法在煤和矸石识别与分类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1] ZHANGChen, ZHANGCheng l i an. Coa lgangues epa r a t i onsy s t emba s edondens i t a su r emen t[ C]∥IEEEI n t e r y me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Sc i enc eandAu t oma t i onEng i ne e r i ng.[ S. l.]: IEEEPr e s s, 2012: 216 218. ? [ 2] 张宁波,鲁岩,刘长友,等 .综放开采煤矸自动识别基础研究[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 31( 4): 532 536. ? [ 3] 曾翰林 .基于图像处理的煤矸识别技术研究[ 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 2015: 5. [ 4] HOBSON D M, CARTER R M, YAN Yong, 犲 狋犪 犾. Di f f e r en t i a t i onbe twe enc oa lands t onet hr oughimageana l s i so f y t ex t u r ef e a t u r e s[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 Wo r kshoponImag i ng Sy s t emsand Te chn i s.Kr akow: IEEE Pr e s s, que 2007: 1 4. ? [ 5] WANGRenbao, LIANGZhe. Au t oma t i cs epa r a t i onsy s t emo fc oa lgangueba s edonDSPandd i i t a limagep r o c e s s i ng g [ C]∥Pho t on i c sandOp t oe l e c t r on i c s.Wuhan: IEEEPr e s s, 2011: 1 3. ? [ 6] LIL i u, FIEGUTH P. Tex t u r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f r omr andomf e a t u r e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Ana l s i samd y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12, 34( 3): 574 586. DOI: 10. 1109/TPAMI. 2011. 145. ? genc [ 7] 刘富强,钱建生,王新红,等 .基于图像处理 与 识 别 技 术 的 煤 矿 矸 石 自 动 分 选 [ J].煤 炭 学 报, 2000, 25( 5): 534 ?537. DOI: 10. 3321/ i s sn: 0253 9993. 2000. 05. 020. ? j. [ 8] RAGHAVENDRA K G, TROPATHYDP. Sepa r a t i ono fganguef r omc oa lba s edonh i s t og r amt hr e sho l d i ng[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Te chno l ogyEnhanc emen t sandEme r i ng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 2013, 1( 4): 31 34. ? g [ 9] 张万枝,王增才 .基于视 觉 技 术 的 煤 岩 特 征 分 析 与 识 别 [ J].煤 炭 技 术, 2014, 33( 10): 272?274. DOI: 10. 13301/ j. cnk i. c t. 2014. 10. 107. [ 10] 赵小杰,种劲松,王宏琦 .合成孔径 雷 达 图 像 的 特 征 选 择 [ J].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2001, 16( 3): 190?194. 10. 3969/ j. i s sn. 1004-0323. 2001. 03. 011. [ 11] 何敏,王培培,蒋慧慧 .基于 SVM 和纹理的煤和煤矸石自动识别[ 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 33( 3): 1117 1121. ? [ 12] 于国防 .煤矸区分中的间隔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 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2, 17( 8): 966 970. ? [ 13] HARALICK R M, SHANMUGAM K. Tex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f o rImag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Sy s r ne t i c s, 1973, 3( 6): 610 621. DOI: 10. 1109/TSMC. 1973. 4309314. t ems,Man,andCybe ? [ 14] 于国防,邹士威,秦聪 .图像灰度信息在煤矸石自动分选中的应用研究[ J].工矿自动化, 2012, 38( 2): 36 39. ? [ 15] 高程程,惠晓威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提取[ 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 19( 6): 195 198. ? [ 16] 杜俊俐,郭清宇 .互信息医学图像配准的实时性研究[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28): 162 165.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2005 ? 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 及其电场分析 许超1,尚荣艳1,艾春2,毛恒2 ( 1.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 针对高压开关柜中典型的内部气隙放电,建立 内 部 气 隙 放 电 有 限 元 分 析 模 型 .通 过 气 隙 处 电 场 分 析, 得到该模型的电晕起始电压和电晕层厚度,并研究气隙模 型 参 数 对 内 部 气 隙 处 电 场 分 布 变 化 的 规 律 .在 此 基 础上,研制出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实物,并搭建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模拟试验平台,测量内部气隙放电模型的电 晕起始电压 .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近,证明模型有限元分析及实物研制的一致性 . 关键词: 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电场分析;绝缘缺陷;局部放电 中图分类号: TM835;TM8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13 07 ? ? ? 犃犻 狉 狊 犮犺犪 狉 犲犕狅犱 犲 犾犪狀犱犈 犾 犲 犮 狋 狉 犻 犮犉 犻 犲 犾 犱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 ?犌犪狆犇犻 犵 狔 犾 狋 犪 犲犛狑犻 狋 犮犺犵 犲 犪 狉 犎犻 ?犞狅 犵 犵犺 XU Chao1,SHANG Rongyan1,AIChun2,MAO Heng2 ( 1.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Re s e a r chandDeve l opmen tCen t e r,Xi amenRedPha s eI ns t r umn t sI nc o r r a t i on,Xi amen361000,Ch i na) p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imi nga tt het i c a la i r vo l t ageswi t chge a r,t hef i n i t ee l emen tana l s i smod i s cha r nh i ? ? yp y gapd gei gh e lo ft hea i r i s cha r se s t ab l i shed,t hec o r onai nc ep t i onvo l t ageandc o r onal aye rt h i ckne s so ft hemode l ? gapd gewa we r eob t a i nedbyt hee l e c t r i cf i e l dana l s i sa tt hea i r l,me anwh i l e,t heimpa c tandt heva r i a t i ono ft he ? y gapmode e l e c t r i cf i e l dd i s t r i bu t i ona tt hea i r i r ss t ud i edbyt hemode lpa r ame t e r.Ont h i sf ounda t i on,a i s ?gap wa ?gapd cha r li sde ve l oped.F i na l l imu l a t i ont e s tp l a t f o rmo ft heh i vo l t ageswi t che rpa r t i a ld i s cha r s ? gemode y,s gh gewa i s cha r l.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expe r i bu i l tt ome a su r et hec o r onai nc ep t i onvo l t ageo ft hea i r ? gapd gemode men t a lr e su l t sa r ei ngoodag r e emen twi t ht 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wh i chp r ove st hec ons i s t encyo ft hemode lf i n i t ee l emen tana l s i sandt hede ve l opedmode l. y i s cha r r t i a ld i s 犓犲 狉 犱 狊: h i vo l t ageswi t chge a r;a i r l e c t r i cf i e l dana l s i s;i nsu l a t i onde f e c t;pa ? ?gapd gh ge;e y 狔狑狅 cha r ge 高压开关柜作为电力系统中典型的配电设备,发生局部放电现象是导致绝缘老化或劣化甚至损坏, 从而引发设备损坏及电力系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3].目前,利用脉 冲电流法、超高 频法(UHF)、超声 [ ] 波( AE)或暂态地电压检测法( TEV)等局部放电检测 技术 4?6 ,可 以带电 检测 高 压 开 关 柜 的 局 部 放 电 特 征 .检测不必嵌入设备,且不必停电,是预防开关柜故障 的一种 好方 法 .然 而,局 部 放 电 检 测 技 术 发 展 并 收稿日期: 2016 12 02 ? ? 通信作者: 尚荣艳( 1975 E?ma i l: 261756758@163. ?),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电气装置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 研 究 .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51477058);福建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3502720153029)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14 2018 年 不完善,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 [7?14].检测方法是否准确有效,检测仪器质量是 否可靠,都需通 过功 能性与 有效性验证试验进行验证 .设计局部放电缺陷模型,仿真 放 电过程,分析 放 电 机 理 和 预 测 放 电 参 数 是 实 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因此,本文以内部气隙放电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 结构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其电场特性 . 1 内部气隙放电模型的设计 1. 1 高压开关柜的内部气隙放电机理 内部气隙放电是开关柜局部放电 类型 中 最 常 见,也 是最典型的一种放电类型 .开关柜内部 气 隙放电 情 形 与 ( a)放电情形 ( b)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如图 1 所示 .气 泡 厚 度 为 δ,整 个 绝 缘 介 质 的 图 1 内部气隙放电情形与等效电路 厚度为 犱,通 过 该 等 效 电 路 可 进 行 气 隙 放 电 机 理 研 究 . i s cha r F i 1 Ca s eo fa i r ? gapd ge g. 图 1 中:设置绝缘介质中的气泡为 c,其电阻与电容分别 ande i va l en tc i r cu i t qu 为 犚c, 犆c;与气泡串联的介质部分为 b,其电阻与电容分别为 犚b, 犆b;其余介质为a,其电阻与电容分别为 [ ] 犚a, 犆a 15 .通过平板电极向绝缘介质施加电压,根据电路理论,可得 2 2 ( 狌c 1/犚b) 狑犆b) 狑犆b +( εbδ ( . 1) = (/ ) = 2 ≈ 狌b 狑犆c εc( 犱 -δ) 1 犚c 2 + ( 狑犆c) 由于气泡内的放电频率可达吉赫( GHz),所以电阻对放电脉冲的阻抗将远远大于容性阻抗,则电阻 槡 的倒数将远小于容性阻抗的倒数,电阻部分在计算时可略去不计,得到式( 1)结果,从而可得气泡 c和绝 缘介质 b 上的场强关系为 犈c 狌c/ δ εb ( 2) = /( = . 犈b 狌b 犱 -δ) εc 式( 2)中: εb, εc 分别表示绝缘介质 b 与气泡 c的相对介电常数 . 由式( 1),( 2)可知:在同 样 的 电 场 环 境 下,绝 缘 气 隙 中 的 电 场 强 度 是 绝 缘 介 质 中 电 场 强 度 的εb/ εc 倍;由于εb/ εc,则 犈c>犈b;由于气隙很小,其击穿电压将小于绝缘介质中的击穿电压 .因此,对含有气隙 的绝缘介质施加高压时,气隙将先于绝缘介质被击穿,但由 于绝 缘介质 其 他 部 位 未 击 穿,致 使 两 电 极 间 没有形成固定的放电通道,从而发生 局 部 放 电 [1618].由 DL/T417-2006《电 力 设 备 局 部 放 电 现 场 测 量 导则》可知:气隙放电的相位一般集中在 0 °~90 °及 180 °~270 °上对称分布 .这可作 为开关柜 发生内 部气 隙放电的判据 . 此外,内部气隙放电具有极 不 均 匀 电 场 特 征,如 内 部 气 隙 长 度、气 隙宽度、气隙厚度、气 隙 的 边 缘 倒 角 等 因 素 都 会 对 内 部 气 隙 放 电 起 始 电压产生影响 .此外,开关柜内部 气 隙 部 位 结 构 复 杂,进 行 电 场 计 算 分 析非常困难 .因此,有必要建立简单的电场有限元分析模型 . 1. 2 内部气隙放电有限元分析模型 借鉴其他研究者使用的内部气隙放电 实验装置 [18],设计的 内部 气 隙放电模型结构,如图 2 所示 . 内部气隙放电区域用有机玻 璃 密 封,可 减 小 空 气 湿 度 及 流 动 速 度 的影响 .根据内部气隙放电 模 型 结 构,采 用 ANSYS 的 Maxwe l l模 块, 搭建内部气隙放电 3D 模型,如图 3 所示 . 内部 气 隙 放 电 仿 真 模 型,如 图 4 所 示 .环 氧 树 脂 圆 板 模 型 (图 4 ( a)),厚度为3mm,宽度为20mm,长度为40mm.气泡为扁平状(图4 ( b)),内嵌于环氧树脂圆板模型中,宽度为 犔,长度为 2犔,厚度为 犎 ,边 图 2 内部气隙放电 模型结构(单位: mm) F i 2 S t r uc t u r eo fa i r ? gap g. d i s cha r l( un i t:mm) gemode 沿倒角为 犚1(调节 犔, 犎, 犚1 的参数值,改变气隙形状,探究不同 形状对 气隙场强的影响).实验过程,逐步加载电压,直至气隙出现放电 . 电晕起始场强 犈c 与电源频率无关,且 直 流 电 压 下 的 犈c 的 极 性 效 应 不 大 (负 极 性 下 的 稍 低 于 正 极 性),数值和工频电压下的基本相同 [19].因此,求解器选用静电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许超,等: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及其电场分析 ( a)环氧树脂内嵌气泡模型 图 3 内部气隙放电有限元分析 3D 模型 915 ( b)气泡模型 图 4 内部气隙放电仿真模型 i s cha r i s cha r imu l a t i onmode l F i 3 3D mode lo ff i n i t ee l emen tana l s i sf o ra i r i 4 Ai r ? ? gapd ge F gapd ges g. y g. 激励源和边界条件: /SF6 作为空间介质,建立 长方体空 气外围,将 外 表 面 电 势 值 设 0 1)以空气 Ai r V 作为参考点,模拟无限远大地; 2)高压电极加载 5kV 作为参考值进行仿真计算,下端铜板电极接地; 3)接地电极电势值设为 0V. 2 内部气隙放电模型的电场分析 2. 1 非内部气隙处电场分析 为了保证模型只在内部气隙处发生放电,其他地方不 发 生放 电,必 须 消 除 内 部 气 隙 放 电 模 型 棱 角、 毛刺及其他可能导致放电的凸起 .而有限元也可以仿真非内部气隙处电场,减小非内部气隙处放电引起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误判的可能性 . 对上、下两块电极板及气隙模型( 犔=1mm, 犎 =0. 5 mm, 犚1 =0. 25 mm)进 行 电 场 分 析,电 极 倒 角 犚=2mm,模型上端板加载 5kV 作为参考值进行仿真计算,下端接地 .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场强分布,如 图 5 所示 .由图5 可知: 1)场强最大处出现在高压电极倒角与环氧树脂板间的倒角气隙,最大处为 7. 26 kV·mm-1 ,按理想空气的判据,可计算出起始放 电 电 压 为 2. 07kV;气 泡 处 场 强 为 3. 41kV· mm-1 , 按理想空气的判据,可计算出起始放电电压为 4. 39kV; 2)加压过程中,高压电极 与环氧树 脂板的 倒角 气隙先发生电晕放电; 3)为避免非 内 部 气 隙 处 放 电 引 起 局 部 放 电 检 测 技 术 误 判,此 模 型 需 放 于 SF6 环 境下,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犈50% 为导 体 在 雷 电 冲 击 负 极 性 电 压 下 的 50% 击 穿 场 强; 犈B 为 耐 受 场 强; 犈1 为允许雷电冲击的合理场强值 .以 SF6 相对压力为 4 个大气压( SF6 表计气 压为 0. 4 MPa)作为 试验环 境,按 4 个大气压 SF6 的判据,可计算出倒角气隙处电晕起 始放电 电压为 9. 6kV.因 此,文 中 所 有 的 仿 真,起始放电电压都应在 9. 6kV 以下才有意义 . ( a)模型 ( b)气隙处 图 5 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场强分布 i s cha r l F i 5 F i e l dd i s t r i bu t i ono fa i r ? gapd gemode g. 表 1 不同 SF6 气压时光洁导体场强设计基准值 r e s su r e Tab. 1 F i e l ds t r eng t hde s i t anda r do fc l e anc onduc t o ra td i f f e r en tSF6 p gns SF6 表计气压/MPa 犈50%/kV·mm-1 犈B/kV·mm-1 犈1/kV·mm-1 0 8. 7 7. 4 6. 3 0. 1 15. 0 12. 8 11. 0 0. 2 21. 3 18. 1 15. 5 0. 3 27. 6 23. 6 20. 0 0. 4 33. 9 28. 8 24. 0 0. 5 40. 2 34. 2 29. 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91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 2 不同参数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2. 2. 1 不同长度/宽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2018 年 以气 隙模 型 厚度 犎 =0. 3mm,倒角 犎/2=0. 15mm 为定量,探究不同长度/宽 度(垂直 电 力 线 方 向)时,气 泡 处 的 场 强 分 布 .输 入 电 压 为 5 kV,以 0. 5mm 为宽度步 长,设 置 9 组 气 隙 模 型 .模 型 宽 度 犔 分别为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10. 0 mm.仿 真 得出气 泡 处 的 场 强 分 布,如 图 6 所 示 .图 6 中:横 轴 坐 标 是 沿 电力线方向,以气隙正上方 2. 5 mm 为起点,气隙正下方 2. 5 mm 为终点的直线场强分布 .由图 6 可知:在气隙厚度不变的 时候,垂直于电力线方向面积 犛 足够小时,气 隙长度、宽度越 图 6 不同宽度 犔 气隙处场强分布折线图 大,气 隙 处 的 场 强 畸 变 越 严 重,气 隙 内 电 场 强 度 越 来 越 大;垂 a i r la td i f f e r en twi d t hs犔 ? gap mode F i 6 L i nei n t ens i t i s t r i bu t i ono f g. yd 直于电力线方向面积 犛 足够大时,气 隙 长 度、宽 度 越 大,气 隙 内 电 场 强 度 基 本 不 再 变 化;相 对 于 其 他 介 质电容,当前模型物理结构尺寸的设定,建模气隙等效分 布电容不 够大,随 着 气 隙 垂 直 电 场 线 的 面 积 增 大,呈现气隙场强变大 的 趋 势;当 气 隙 面 积 增 大 到 一 定 程 度,气 隙 电 容 远 大 于 其 他 介 质 电 容 后, 犈气 隙/ 犈环 氧 树 脂 =ε环 氧 树 脂ε气 隙 ,满足理论分析结果,其中, ε环 氧 树 脂 , ε气 隙 表示环氧树脂与气隙的相对介电常数 . 2. 2. 2 不同厚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气隙长度 2犔=8mm,宽度 犔=4mm,倒角为 犎/2,探究厚度 (垂 直电力线方向)不同时,气隙处的场强分布 .输入电压为 5kV,以 0. 1mm 为厚度步长,设置 9 组 气隙模 型,模型厚度 犎 分别为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1. 0 mm.仿真得出气隙处的场 强分布,如 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知:在气隙长度和宽度一定的时候(气隙电容远大于其他介质电容),厚度越薄,气隙 处的场强畸变越严重,气隙的起始放 电 电 压 越 低;当 气 隙 越 来 越 厚,场 强 畸 变 减 弱,气 隙 的 场 强 趋 近 于 犈气 隙/犈环 氧 树 脂 =ε环 氧 树 脂/ ε气 隙 ,满足理论分析结果 . 2. 2. 3 不同边沿倒角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气隙长度 2犔=8mm,宽度 犔=4 mm,厚 度 犎 =0. 5 mm,探 究边沿倒角 犚1 不同时,气隙处的场强分布 .加载 5kV 输入电压,以 0. 05mm 为倒角步长设置 6 组气隙 模型,边沿倒角 犚1 分别为 0, 0. 05, 0. 10, 0. 15, 0. 20, 0. 25 mm.仿真得 出气隙 处的 场强分 布,如 图 8 所 示 .由图 8 可知:气隙模型的场强主要取决于电力线方向 的厚度大 小和 垂 直 于 电 力 方 向 长 度、宽 度 的 大 小,其长度宽度厚度一定时,不同边缘倒角对其气隙场强影响并不是很大 . 图 7 不同厚度 犎 气隙处场强分布折线图 图 8 不同边沿倒角 犚1 气隙处场强分布折线图 F i 7 L i nei n t ens i t i s t r i bu t i ono fa i r ? g. yd gap F i 8 L i nei n t ens i t i s t r i bu t i ono fa i r ? g. yd gap mode la td i f f e r en tt h i ckne s s犎 mode la td i f f e r en tedgechamf e r犚1 2. 3 内部气隙处电场分析 产生电晕的主要原因 是 内 部 气 隙 局 部 区 域 的 电 场 强 度 超 过 了 电 介 质 的 耐 电 强 度 .在 气 压 为 0. 4 MPa 下,理想 SF6 气体的击穿强度为 2. 4×107 V·m-1 ,不妨令其作 为有限 元分析时 发生电 晕的 条件, 电场强度大于 2. 4×107 V·m-1 的区域为放电区域 .内部气隙模型采用环氧树脂板内嵌气泡进行试验 . 为满足气隙放电模型理论分析结果,以气泡长度、宽度、倒角及厚度为单一变量,研究其对气隙处电场分 布变化的规律 .设置气隙模型厚度 犎 =1mm,宽度 犔=4mm,长度 2犔=8mm,边缘倒角 犚1 =0. 5mm. 通过向模型高压电极加载电压,可得到不同电压时内部气隙的场强分布情况,如图 9 所示 . 改变高压电极的电压 犝e,得到内部气隙(气泡)及 倒 角 气 隙 处 的 最 大 场 强 犈max 及 电 晕 层 厚 度 δc,如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许超,等: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及其电场分析 ( a)电晕起始 ( b)电晕发展 917 ( c)倒角气隙电晕放电时 图 9 内部气隙的场强分布 F i 9 F i e l di n t ens i t i s t r i bu t i ono fa i r l ? g. yd gap mode 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知:内部气隙及倒角气隙处的最大场强与施加电压成线性,随着电压的增大,最大场 强越大;在相同施加电压下,倒角气隙处最大场强大于内部气隙处 . 最大场强与施加电压的关系,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可知:内 部 气 隙 及 倒 角 气 隙 处 的 电 晕 层 厚 度 随 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 电晕层厚度与施加电压的关系,如图 11 所示 .由图 11 可知:在加压过程中,内部气隙放电将产生伴 生现象,即在一定施加电压下,内部气隙较倒角气隙放电 明显,检测 结 果 可 靠,超 过 一 定 施 加 电 压 时,倒 角气隙处电晕放电将覆盖内部气隙放电,检测结果误 差较大 .因此,试验 中 需 将 施 加 电 压 控 制 在 一 定 范 围内进行才有意义 . 表 2 最大场强及电晕层厚度 Tab. 2 Max imume l e c t r i cf i e l ds t r eng t handc o r onal aye rt h i ckne s s 放电位置 内部气隙 (气泡)处 犝e/kV 犈max/V·m-1 4. 00 2. 47 δc/mm 不放电 犝e/kV 犈max/V·m-1 4. 40 11. 29 δc/mm 不放电 4. 40 2. 72 极小 5. 00 12. 83 不放电 4. 70 2. 91 极小 9. 60 24. 63 极小 7. 00 4. 33 极小 10. 00 25. 61 0. 2 9. 60 5. 95 0. 2 14. 04 36. 02 1. 8 12. 50 7. 74 0. 6 15. 00 38. 49 14. 04 8. 70 0. 8 20. 00 51. 23 2. 4 击穿 15. 00 9. 29 0. 9 20. 00 18. 59 1. 5 放电位置 倒角 气隙处 图 10 最大场强与施加电压的关系 图 11 电晕层厚度与施加电压的关系 F i 10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max imum g. pbe F i 11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t h i ckne s s g. pbe e l e c t r i cf i e l ds t r eng t handapp l i edvo l t age o fc o r onal aye randapp l i edvo l t age 3 电晕起始电压验证 3. 1 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实物的研制 根据内部气隙放电有限元分析模型,研制出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实物,内部气隙模型内嵌于环氧树脂 圆板中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18 2018 年 3. 2 试验平台的搭建 选择测量电晕起始电压验证仿 真 结 果 .搭 建 的 高 压 开 关 柜 局 部 放 电 模 拟 试 验 平 台,如 图 12 所 示 . 图 12 中:交流电源为 380V 三相工频交流电源;调压器采用接触式电动调压器,调压范围为 0~430V; 试验变压器为工频无局放高压试验变压器,其额定电压为 150kV/0. 38kV,额定容量为 15kW;保护电 阻的额定电压为 150kV,额定电流为 0. 1A,标称阻值为 5kΩ,其作用是限制变压器负载短路电流,以 免因耦合电容器短路或放电模型击穿而烧坏变压器,并 可改善 负载短路时 产 生 的 过 电 压 和 变 压 器 绕 组 上的电位分布,避免损坏变压器;电容分压器的额定电压为 150kV,额定电容为 300pF;试验高压开关 柜的电压等级为 10kV. 试验采用具有 UHF 检测技术连接通道的局部放电检测仪 .通过 UHF 传感器对试验开关柜局部放 电时产生的超高频电磁波信号进行检测,从而获得局部放电的相关信息 . 图 12 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模拟试验平台接线图 F i 12 Wi r i ngd i ag r amo ft hepa r t i a ld i s cha r imu l a t i ont e s tp l a t f o rmf o rh i l t ageswi t chge a r g. ges ghvo 3. 3 电晕起始电压测量 试验加压通过工频高电压试验手动控制台实现,具有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测量精确、操作方便等优 点 .从 0V 开始加 压,步长为 0. 5~1. 0kV 可调,加 载工 频电压,直至发生 电晕 为止 .改变 施加 电 压,进 行 8 组试验,测得内部气隙电晕起始电压 犝s,如表 3 所示 . 表 3 电晕起始电压测量值 Tab. 3 Co r onai n i t i a lvo l t ageme a su r emen t 试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犝s/kV 3. 7 4. 6 4. 2 4. 8 5. 3 6. 1 5. 0 4. 2 由表 3 可知: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近,电晕起始电压的仿真结果为 4. 4kV,而实验结 果平 均值为 4. 7kV.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仅仅 选 择 测 量 电 晕 起 始 电 压 进 行 实 验 验 证,然 而,实 验 结 果 与 仿 真 结 果 高度相近,大大提高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证明了 有 限元分析模型及研制的模型实物的正确性 . 此外,发生内部气隙放电时,局部放电检测仪 采集的放 电点分布,如图 13 所 示 .由 图 13 可 知:放 电 相 位 分 布 基 本 对称,主要集中在 0 °~90 °及 180 °~270 °上,基本符合 DL/T 417-2006《电力设备 局 部 放 电 现 场 测 量 导 则》所 指 定 的 内 部气隙放电标准图谱,这 也 间 接 验 证 了 有 限 元 分 析 模 型 及 图 13 内部气隙放电点分布 研制的模型实物的正确性 . F i 13 Di s cha r i n td i s t r i bu t i on g. gepo l o fa i r ? gap mode 4 结论 1)根据高压开关柜的内部气隙放电机理,设 计 出 内 部 气 隙 放 电 有 限 元 分 析 模 型 .在 电 场 分 析 的 基 础上,研制出准确、实用的内部气隙放电实物模型 . 4 MPa的 SF6 环境下,对内部气隙放电有限元分析模型 进行电场 分析,得到 该模型 2)在气压为 0. 的电晕起始电压和电晕层厚度,并分析其随施加电压变化的规律及气隙模型参数 . 3)分析模型的非内部气隙处电场可知,加压过程中,模型的内部气隙放电产生伴 生现 象,为 确保检 测结果可靠,需将试验电压控制在 11kV 以下,保证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有效性及验证结论的准确性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许超,等: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及其电场分析 919 参考文献: [ 1] 叶海峰,钱勇,王红斌,等 .开关柜表 面 暂 态 地 电 压 信 号 频 谱 特 征 [ J].高 电 压 技 术, 2015, 41( 11): 3849?3857. DOI: 10. 13336/ 6520. hve. 2015. 11. 045. 1003 ? j. [ 2] 陈攀,姚陈果,廖瑞金,等 .分频段 能 量 谱 及 马 氏 聚 类 算 法 在 开 关 柜 局 部 放 电 模 式 识 别 中 的 应 用 [ J].高 电 压 技 术, 1003 2015, 41( 10): 3332 3341. DOI: 10. 13336/ 6520. hve. 2015. 10. 020. ? ? j. [ 3] 周沙,景亮 .基于矩特征与概率神经网络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J].电力系统保护 与 控 制, 2016, 44( 3): 98 102. DOI: ? 10. 7667/PSPC150708. [ 4] 陈金祥 .基于介质窗口和 UHF 传感器的变压器 局 部 放 电 检 测 与 定 位 方 法 [ J].电 网 技 术, 2014, 38( 6): 1676 1680. ? 1000 DOI: 10. 13335/ 3673. t. 2014. 06. 040. ? j. ps [ 5] 汪可,廖瑞金,王季宇,等 .局部 放 电 UHF 脉 冲 的 时 频 特 征 提 取 与 聚 类 分 析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5, 30( 2): 211 ? 219. DOI: 10. 19595/ cnk i. 1000 6753. t c e s. 2015. 02. 028. ? j. [ 6] 李军浩,韩旭涛,刘泽辉,等 .电气设 备 局 部 放 电 检 测 技 术 述 评 [ J].高 电 压 技 术, 2015, 41( 8): 2583?2601. DOI: 10. 1003 6520. hve. 2015. 08. 011. 13336/ ? j. [ 7] DINGYu i an, LUFangchen, ZHANGZe, 犲 狋犪 犾. Di s cha r imu l a t i ono ft i c a la i rgapc ons i de r i ngdynami cbounda r j ges yp y andcha r c cumu l a t i on[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P l a smaSc i enc e, 2016, 44( 11): 2615?2621. DOI: 10. 1109/TPS. gea 2016. 2600179. [ 8] XIEBo, CHEN We i ZHOU Qu, 犲 狋犪 犾. Pa r t i t i ono ft hede ve l opmen ts t ageo fa i r i s cha r no i l ri nsu l a ? ?pape gen, gapd gei t i onba s edonwave l e tpa cke tene r t r opy[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Di e l e c t r i c sandEl e c t r i c a lI nsu l a t i on, 2016, 23 gyen ( 2): 866 872. DOI: 10. 1109/TDEI. 2015. 005430. ? [ 9] ZHU Zhengguo, HUANGChao, YU Yi ng, 犲 狋犪 犾. Re s e a r chonpa r t i a ld i s cha r chan i sman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o r10 geme kVc ab l ej o i n twi t ha i rgapde f e c t[ C]∥2014Ch i na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El e c t r i c i t s t r i bu t i on ( CICED). y Di s. n.], 2014: 1246 1250. DOI: 10. 1109/CICED. 2014. 6991906. Shen zhen:[ ? [ 10] 覃宇 .高压开关柜局放特性的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5. [ 11] 陈希 .开关柜内部绝缘缺陷的检测与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12] 王琪,李秋香,王 晓 健,等 .开 关 柜 放 电 原 因 分 析 与 治 理 [ J].山 东 电 力 技 术, 2014, 41( 3): 40?43. DOI: 10. 3969/ j. 9904. 2014. 03. 010. i s sn. 1007 ? [ 13] 王峰 . 252kV GI S 五种绝缘故障诱发因素的模拟计算及试验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 2015. [ 14] 赵信华 .变电站一次设备高电压放电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 2015. [ 15] 叶培霖 .基于地电波原理的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系统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4. [ 16] 陈曦,陶霰韬,潘成,等 .固体绝缘材料内部气隙局部放电物理模型概述[ J].绝 缘 材 料, 2015, 12( 2): 6 11. DOI: 10. ? 16790/ cnk i. 1009 9239. im. 2015. 12. 002. ? j. [ 17] 乔胜亚,周文俊,唐念,等 .不同吸附剂对 GI S 局部放电特征气体变化规律的影响[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6, 31( 3): 113 120. DOI: 10. 19595/ cnk i. 1000 6753. t c e s. 2016. 03. 015. ? ? j. [ 18] 陈伟根,杜杰,凌云,等 .变压器油纸绝缘气隙 放 电 能 量?小 波 矩 特 征 及 放 电 过 程 划 分 [ J].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2014, 34( 6): 89 95. DOI: 10. 3969/ i s sn. 1006 6047. 2014. 06. 016. ? ? j. [ 19] 严璋,朱德恒 .高电压绝缘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7056 ? 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夏蓓鑫1,简铮2,高雅2,陶宁蓉3 ( 1.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2.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 200072; 3.上海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 针对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的多元控制图相结合,以获得一个具有自学习性的控制图的问题,以支 持向量数据描述( SVDD)为构建基础,提出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 述 的 犇 控 制 图 .该 犇 控 制 图 通 过 对 在 控 数据的学习,自适应地构建出自己的监控模型 .仿真实验及工业实例表明: 犇 控制图在多变量制造过程中的表 现优于 犜2 控制图,是一个理想的监控模型 . 关键词: 犇 控制图;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平均运行链长 中图分类号: TP206. 3;O213. 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 5013( 2018) 06 920 06 ? ? ? 犇 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犆犺犪 狉 狋犳 狅 狉犕狌 犾 狋 犻 狏 犪 狉 犻 犪犫 犾 犲犘狉 狅 犮 犲 狊 狊犕狅狀 犻 狋 狅 狉 犻 狀犵 XIA Be i x i n1,J IANZheng2,GAO Ya2,TAO Ni ng r ong3 ( 1.Schoo lo fManagemen t,Shangha iUn i ve r s i t i200444,Ch i na; y,Shangha 2.Schoo lo fMe cha t r on i c s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Shangha iUn i ve r s i t i200072,Ch i na; y,Shangha 3.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Shangha iOc e anUn i ve r s i t i201306,Ch i na) y,Shangh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Fo rt hei s sueo fhowt oc omb i net heb i t at e chno l ogy wi t ht het r ad i t i ona lmu l t i va r i a t ec on t r o l gda cha r tt oge tac on t r o lcha r twi t hs e l f l e a r n i ng.Ba s edonsuppo r tve c t o rda t ade s c r i t i on ( SVDD),a犇 c on t r o l p cha r twi t hSVDDi sp r opo s edi nt h i spape r.The犇 c on t r o lcha r tc anadap t i ve l ons t r uc ti t sown mon i t o r i ng yc mode lt hr oughbe i ngt r a i nedbyt hei n c on t r o lda t a.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andi ndus t r i a lexamp l e sshowt ha tt he犇 c on t r o lcha r tha sabe t t e rpe r f o rmanc ec ompa r edwi t ht he犜2 c on t r o lcha r tf o rt hemu l t i va r i ab l emanu f a c t u r i ng r o c e s s,andi ti sap r omi s i ng mon i t o r i ng mode l. p 犓犲 狉 犱 狊: 犇 c on t r o lcha r t;mu l t i va r i a t es t a t i s t i c a lp r o c e s sc on t r o l;suppo r tve c t o rda t ade s c r i t i on;ave r age p 狔狑狅 r unl eng t h 在现代化工业制造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制造单元常由多个相关变量组成,如果分别使用单变量控制 图进行监控往往效果不好 [1].因此,针对具有互相关性 的多变 量 制 造,提 出 相 应 的 多 变 量 控 制 图 尤 为 重 [] 要. Ho t e l l i ng 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提出 犜2 控制图监控 多变量 制 造 过 程 2 .之 后,由 于 犜2 控 制 图 对 小幅度异常的不敏感性 [3],研究人员又提出多元累积和控制图 [4]及多元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 图 [5].这 些控制图基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缺乏自学习性 .随着 传 感器技 术的 进 步,越 来 越 多 的 传 感 器 被 安 装 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收集制造过程的多方位信 息 .随 着人 工智能 技 术 的 进 步,许 多 具 有 自 学 习 性 [] [ ] 的机器学习算法被提出 .例如,支持向量机( SVM)6 、支持向 量 数据描 述( SVDD)78 、反向传 播( BP)神 收稿日期: 2017 07 22 ? ? 通信作者: 夏蓓鑫( 1984 E i l: bxx i a@shu. edu. cn.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可靠性工程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401098);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ZZSD15047) 第6期 夏蓓鑫,等: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921 [ ] 经网络 [9]、自组织特征映射( SOM)神经网络 10 等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将一些机器学习算法 与传统 控制理论相结合,以克服传统多元控制图的缺陷,使新的控制图具有 自学 习 [11].文献[ 12]将 无监 督学习 的 SOM 神经网络作为学习器,学习在控数据分布,基于训练好的 SOM 神经网络结构,构建最小 量化误 差(MQE)控制图 .这样的构建方式使 MQE 控制图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性 .但其构建的 基础为 SOM 神经 网络,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是 一 个 更 好 的 选 择 .因 此,本 文 提 出 一 个 基 于 支 持 向 量 数 据 描 述 的 犇 控 制 图,用于监控多变量制造过程 . 1 犜2 控制图 在化学工业和过程工业生产中,往往需要同时监测多个质量特性,且这些质量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 性 .假设观测值 犡= [ 狓1 , 狓2 ,…, 狓狆 ] ′服从狆 元正态分布 犖 ( 犜2 控制图的统计量定义为 Σ), μ0 , 狉 -1 ( 犜2 = ( 犡 -μ0) 犡 -μ0). 1) Σ ( 犜2 控制图的控制限 犺 是由在控平均运行链长( ARL)决 定 的 .当 统 计 量 犜2 >犺,可 认 为 该 制 造 过 程 失控;否则,认为过程受控 . 2 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 犇 控制图 2. 1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是一种一类分 类器,能 解 决 一 分 类问题 .它的目 标 是 找 到 一 个 最 小 的 超 球 体,把 大 部 分 目标集的数据包含在里面 .一个典型的描述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狓1 , 狓2 为样本对应的坐标位置值 . 当给定一 个 训 练 的 目 标 集 犜 = { 狓犻 ∈犚犱 , 犻=1,…, 图 1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数据描述过程 犖}, 犖 为 目 标 集 的 数 量, 狓犻 为 一 个 犱 维 的 向 量 .构 建 包 F i 1 Da t ade s c r i t i onp r o c e s so fSVDD g. p 含目标集的最小超球体的数学过程,有 max犔 = ∑犪犻犓 ( 狓犻·狓犻)- ∑犪犻犪犼犓 ( 狓犻·狓犼) . ( 2) 犻, 犼 犻 式( 2)中: 犓( 狓犻·狓犼)为核函数;∑犪犻=1, 0≤犪犻≤犆, 犻, 犖. 犼=1,…, 犻 一般主要使用的核函数有 2 种: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 .由于高斯核函数在数据描述方面具有 更好的表现 [13],故采用高斯核函数进行控制图的构建,即 2 ( ‖狓 狊-狓 ‖ ). 犓( 狓犻, 狓犼)= exp - 犻 犼 2 ( 3) 式( 3)中: 狊 为核函数 . [ ] 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中,惩罚参数 犆、核函数狊 是 2 个重要的参数,分别选取 犆 为 5, 狊 为 11415 . 2. 2 犇 控制图 2. 2. 1 犇 统计值 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 犇 控制图的监控统计量为 犇 ,其计算公式为 犇 = ‖狋-犪‖2 = 犓( 狋·狋)-2∑犪犻犓 ( 狋·狓犻)+ ∑犪犻犪犼犓 ( 狓犻·狓犼). 犻 ( 4) 犻, 犼 式( 4)中: 狋 为输入的向量数据,输入数据是通过 移 动 窗 口 法 得 到 的 数 据; 犪 为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学习到 的超空间的中心 . 2. 2. 2 移动窗口分析法 采用移动窗口的方法获得监控数据,一个简 单的应 用过 程,如 图 2 所示 .图 2 中: 犖 为观测的个体 .因为不同的窗口大小会使控制图 获得不 同的监控 性能,所以 窗口大 小的选择 需 要 进一步分析 . 2. 2. 3 基于 犇 控制图的监控模型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在离线过程通过对在 控目 标数据集 进行离 线学 习,学习到在控数据的空间分布 .在在线监控阶段,可以利用 犇 值判断当前制造过程的状态 . 如果 犇>犺,则控制图发出报警,表示当前制造过程超控, 犺 可 以通 过给定的 在控 ARL 调整 得到 . 犇 控制图的一个典型的监控模型,如图 3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22 2018 年 图 2 移动窗口 图 3 犇 控制图的监控模型 F i 2 Mov i ng wi ndow g. F i 3 Mon i t o r i ng mode lo f犇 c on t r o lcha r t s g. 3 仿真实验 3. 1 窗口大小的影响 为了研究窗口大小对 犇 控制图监控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 25, 16, 12, 4 的 窗口进 行仿 真实验,以选 择合适的窗口大小 .离线学习数据集 不 是 原 始 二 维 正 态 分 布 数 据,而 是 犜2 统 计 值 [2].前 期 基 础 性 的 实 验证明这样的构建方法能够使控制图有更好的监控性能 . 首先,产生二维正态分布(均值为 0 1. 0 0. 8 ,协方差矩阵为 [ [] ])的在控仿真数 据 .同 时,计 算每个 0 0. 8 1. 0 数据点的 犜2 统计值 .然后,通过移动窗口法采集 1000 组 狀 维 的 在 控 学 习 数 据 集, 狀 为 移 动 窗 口 大 小, 将 1000 组数据集输入 SVDD 进行离线学习 .完成离线学习后,通过调节控制限 犺,使在控 ARL 大约等 于设定值 .本次实验中,设定值为 380.获得控制限 犺 后,生成超控数据,即 犡狋 =犢狋 +δ, ( 5) 狋 ≥ 狀. 式( 5)中: 犢狋 为狋 时刻的在控数据; 犡狋 为狋 时刻的超控数据; δ 为阶跃向量, δ= [δδ ];狀 为窗口大小 . 1 2 计算每个数 据 点 的 犜 统 计 值 .同 样 采 用 移 动 窗 口 的 方 法 获 得 1000 组 狀 维 超 控 数 据,计 算 超 控 2 [ ] ARL.用马氏距离λ 表示阶跃幅度的大小 16 ,即 T ( 6) 1 λ= 槡 δ Σ - δ. 式( 6)中: Σ 为协方差矩阵 . 一般而言,一个大的阶跃幅度会得到一 个 小 的 在 控 ARL.因 此,根 据 λ 对 结 果 进 行 排 序,以 获 得 更 好的展示效果 .选取 7 个不同程度的阶跃 幅 度向量 δ 作 75 1. 00 1. 50 1. 50 ,[ ,[ ,[ [0. ] ] ] ], 00 25 50 50 0. 0. 1. 0. 50 2. 00 2. 50 ,[ ,[ [1. ] ] ]. 0. 00 0. 25 0. 25 为 实 验 对 象, δ = 在控 ARL 及超控 ARL 都是通过 10000 次实验得 出的结果,实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由 图 4 可知:窗 口 大 小 为 4 的情况下,相 较 于 其 他 窗 口,其 整 体 的 监 控 性 能 明 显较差;虽然在小的阶跃幅度时,窗 口 25 的 监控 性 能 最 图 4 不同窗口大小仿真结果 4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d i f f e r en twi ndows i z e s 好,但在大 的 阶 跃 幅 度 时,窗 口 4 的 监 控 性 能 最 好 .因 Fig. 此,窗口 16 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获得整体最优的监控性能 . 3. 2 性能分析 对仿真实验进行对比,验证 犇 控制图的监控性能 .实验假设数据集都服从均值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0 ,协方差矩阵 [] 0 第6期 为 夏蓓鑫,等: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923 0 0. 8 [1. ]的二维正态分布 . 0. 8 1. 0 在离线学习阶段,将采集到的 1000 组 16 维在控数据集的 犜2 统计值输入 SVDD 进行离线训练,获 得训练后的 SVDD 结构 .调节控制限 犺,使在 控 ARL 大 约 等 于 设 定 值 370.在 在 线 监 控 过 程 中,通 过 不 同的阶跃向量δ 生成不同超控程度的超控数据,并计算相应的超控 ARL.同时,用表示阶跃幅度的λ 进 行排序 . 犇 控制图( 犺=1. 03726)和 犜2 控制图( 犺=11. 8315)的 ARL 性能,如表 1 所示 . 表 1 控制图的 ARL 性能仿真结果 Tab. 1 ARLpe r f o rmanc 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f o rc on t r o lcha r t s 实验序号 λ 0 0 1 0. 2635 2 0. 4167 3 0. 5270 4 0. 5590 5 0. 7683 6 0. 7906 7 0. 8333 8 0. 9501 9 1. 0035 10 1. 0541 11 1. 1180 12 1. 2500 13 1. 3566 14 1. 5366 15 1. 5811 16 1. 6667 17 1. 6771 18 1. 9003 19 2. 0069 20 2. 1082 21 2. 1810 22 2. 2361 23 2. 4509 24 2. 5000 25 2. 5000 26 2. 6352 δ ( 0, 0) 超控 ARL( 犇 控制图) 超控 ARL( 犜2 控制图) 373. 6138 370. 8374 ( 0. 25, 0. 25) ( , 0. 25 0. 00) 271. 8732 290. 0434 193. 3101 233. 8620 ( 0. 50, 0. 50) ( 0. 50, 0. 25) 143. 2423 192. 1791 129. 9114 176. 8702 ( 0. 75, 0. 50) ( 0. 75, 0. 75) 68. 9730 114. 1316 64. 3158 106. 9889 ( 0. 50, 0) ( 0. 75, 0. 25) 56. 3652 97. 6437 40. 2144 76. 5065 ( 1. 00, 0. 75) ( 1. 00, 1. 00) 34. 7786 67. 8538 30. 5708 59. 8355 ( 1. 00, 0. 50) ( 0. 75, 0) 26. 1331 53. 0391 19. 1465 39. 3362 ( 1. 00, 0. 25) ( 1. 50, 1. 00) 15. 3150 31. 0322 11. 0132 21. 6872 ( 1. 50, 1. 50) ( 1. 00, 0) 10. 5533 20. 1815 9. 0340 16. 6743 ( 1. 50, 0. 75) ( 1. 50, 0. 50) 8. 9124 16. 5893 6. 5821 11. 0257 ( 2. 00, 1. 50) ( 2. 00, 2. 00) 5. 9274 9. 1808 5. 2106 7. 8348 ( 1. 50, 0. 25) ( 2. 00, 1. 00) 4. 8178 7. 0245 4. 5750 6. 5259 ( 2. 00, 0. 75) ( 1. 50, 0) 3. 7313 4. 8785 3. 6039 4. 5205 ( 2. 50, 2. 00) ( 2. 50, 1. 50) 3. 5573 4. 5524 3. 1697 3. 8681 ( 2. 50, 2. 50) ( 2. 00, 0. 50) 3. 1637 3. 7686 3. 0085 3. 5140 ( 2. 50, 1. 00) ( 3. 00, 2. 50) 2. 3770 2. 5388 2. 3983 2. 5650 ( 2. 00, 0. 25) ( , 3. 00 2. 00) 2. 3691 2. 5317 2. 2715 2. 4211 ( 3. 00, 3. 00) ( 2. 50, 0. 75) 2. 1822 2. 2179 2. 0385 2. 0317 ( 2. 00, 0) ( , 3. 00 1. 50) ( 2. 50, 0. 50) 1. 9393 1. 9625 1. 9250 1. 9074 1. 7436 1. 6723 1. 5309 1. 4297 1. 5124 1. 4144 1. 3826 1. 2867 27 2. 6352 28 2. 7131 29 3. 0046 30 3. 0046 31 3. 0104 32 3. 0732 33 3. 1623 34 3. 2543 35 3. 3333 36 3. 3541 37 3. 5355 38 3. 8006 39 3. 8415 ( 3. 00, 1. 00) ( 2. 50, 0. 25) 4. 0697 ( 3. 00, 0. 75) 4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24 2018 年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实验序号 λ δ 超控 ARL( 犇 控制图) 超控 ARL( 犜2 控制图) 41 4. 1667 1. 3350 1. 2365 42 4. 3621 ( 2. 50, 0) ( 3. 00, 0. 50) 1. 2580 1. 1742 ( 3. 00, 0. 25) ( 3. 00, 0) 1. 1599 1. 0970 1. 0978 1. 0484 43 4. 6734 44 5. 0000 分别选取表 1 中序号 1, 2, 4, 5, 8, 11, 13, 14, 17, 18, 20, 23, 28, 29, 33, 35, 37, 39, 40, 42, 43, 44 进 行 实验,仿真结果如图 5 所示 .所有在控 ARL 及 超 控 ARL 都 是 通 过 10000 次 实 验 得 出 的 .由 于 犇 控 制 图与 犜2 控制图的监控统计量不一样 .因此,它们所调整计算出的控制限 犺 也不一样 . 由表1 与图5 可知:相较于 犜2 控制图,提出的 犇 控 制图具有几乎一 样,甚 至 更 好 的 监 控 性 能,特 别 是 在 中 小阶跃幅度时,其 具 有 明 显 更 优 的 监 控 性 能 .这 是 因 为 传统的 犜2 控制图 是 基 于 数 理 统 计 的 方 法 构 建 的,而 犇 控制图是在机器学习方法基础上构建的 . 因此, 犇 控制图能够通过对制造过程历 史数 据 的 学 习,调整自身结构,实现对当前制造过 程更好 的 监 控 .比 较结果也说明 犇 控 制 图 在 多 变 量 制 造 过 程 中 是 一 个 更 理想的监控模型 . 图 5 不同控制图的仿真结果 F i 5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 g. 4 应用实例 d i f f e r en tc on t r o lcha r t s 通过 犇 控制图和 犜2 控制图监控一个木材加工厂的制造过程 [17],以说明 犇 控制图在实际应 用的优 越性 .木材加工厂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两变量过程,木材的硬度和弯曲应力是该制造过程的 2 个质 量特性 .在进行在线监控之前,首先,将采集到的在控数据的 犜2 统计值以 16 维移动窗口向量的形式输 入 SVDD 进行离线训练 .然后,利用在控数据,调节控制限犺,使在控 ARL 大约为 370.分别用 犇 控制图 和 犜2 控制图监控 115 组观测数据,制造过程在第 55 组数据开始出现过程失控 .监控结果如图 6 所示 . 由图 6 可知: 犇 控制图在第 61 组观察点的 犇 值超过了控制限犺,而 犜2 控制 图在第 96 组观 察点 才发出 警报信号 . ( b)犜2 控制图 ( a)犇 控制图 图 6 监控木材加工过程实例 F i 6 Examp l e sf o rmon i t o r i ngl umbe rmanu f a c t u r i ng g. 进一步对表现结果进行分析, 犇 控制图有更好的 监 控 性 能 主 要 有 以 下 2 点 原 因 . 1)犇 控 制 图 是 在 机器学习方法基础上构建的监控模型 .因此, 犇 控制图能够 通 过对制造 过程 历 史 数 据 的 学 习,调 整 自 身 结构,实现对当前制造过程更好的 监 控 .而 犜2 控 制 图 是 基 于 数 理 统 计 的 方 法 建 立 的,不 能 对 制 造 过 程 的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结构 . 2)犇 控制图是将采 集 到 的 数 据 以 移 动 窗 口 向 量 的 形 式 输 入,所 以 更 多 的 异 常特 征 可 以 输 入 监 控 模 型 中,这 样 的 监 控 模 型 可 以 更 容 易 超 过 它 的 控 制 限,更 快 地 监 控 到 异 常 .而 犜2 控制图只能监控当前观测值的信息,因此,更难超过它的控制限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夏蓓鑫,等: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925 5 结束语 提出基 于支 持向 量数据描述的 犇 控制 图,克服传统 控制图 不具 备自学习 的特点,能够根据不 同 的 制造过程,通过学习不断改进自身 结 构 .因 此, 犇 控 制 图 具 有 更 好 的 应 用 性 .由 于 SVDD 是 一 种 无 监 督 学习算法,所以, 犇 控制图的学习只需要 在 控 数 据,这 样 可 进 一 步 减 少 在 数 据 收 集 方 面 的 消 耗 . 犇 控制 图具有应用性和经济性两大特点 .仿真实验及应用实例证明, 犇 控制图在多变量制造过程中是一个理想 的监控工具 . 参考文献: [ 1] 张鹏伟,苏秦,李乘龙 .面向小批量生产过程的多变量贝叶斯控制图[ J].系 统 工 程 学 报, 2013, 28( 3): 387 393.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5781. 2012. 01. 013. j. [ 2] 汪洋,陈向东,闪四清 .基于 ARL 的 犜2 控 制 图 多 元 质 量 特 性 统 计 设 计 经 济 模 型 [ J].工 业 工 程, 2013, 16( 4): 133 139. [ 3] LIANG Wen uan, PU Xi ao l ong, XIANG Dongdong. Ad i s t r i bu t i on f r e emu l t i va r i a t eCUSUMc on t r o lcha r tus i ngdy j nami cc on t r o ll imi t s[ J].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S t a t i s t i c s, 2017, 44( 11): 1 19. DOI: 10. 1080/02664763. 2016. 1247784. [ 4] WOODALL W H, NCUBE M M.Mu l t i va r i a t eCUSUM qua l i t c on t r o lp r o c edu r e s[ J]. Te chnome t r i c s, 1985, 27( 3): y 285 292. DOI: 10. 2307/1269710. [ 5] LOWRYCA,WOODALL W H, CHAMPC W, 犲 狋犪 犾. A mu l t i va r i a t eexponen t i a l l i t edmov i ngave r agec on t r o l ywe gh cha r t[ J]. Te chnome t r i c s, 1992, 34( 1): 46 53. DOI: 10. 2307/1269551. [ a a s. 2000. 01. 005. 6] 张学工 .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 J].自动化学报, 2000, 26( 1): 32 42. DOI: 10. 16383/ j. [ 7] TAX D MJ, DUIN RP W. Suppo r tve c t o rdoma i nde s c r i t i on[ J]. 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Le t t e r s, 1999, 20( 11): 1191 p 10. 1016/S0167 8655( 99) 00087 2. 1199. DOI: [ 8] TAX D M J, DUIN R P W. Suppo r tve c t o rda t ade s c r i t i on[ J].Ma ch i neLe a r n i ng, 2004, 54( 1): 45 66. DOI: 10. p 1023/B:MACH. 0000008084. 60811. 49. [ 9] BUSCEMA M. Ba ckp r opaga t i onneu r a lne two r ks[ J]. Subs t anc eUs eand Mi sus e, 1998, 33( 2): 233 270. [ ne 10] KOHONEN T. Es s en t i a l so ft hes e l f o r i z i ng map[ J]. Neu r a lNe two r ks, 2013, 37( 1): 52 65. DOI: 10. 1016/ j. gan une t. 2012. 09. 018. [ 11] SHIDong f eng, GINDY N N. Too lwe a rp r ed i c t i vemode lba s edonl e a s ts r e ssuppo r tve c t o rma ch i ne s[ J].Me qua 2007, 21( 4): 1799 1814. DOI: 10. 1016/ sp. 2006. 07. 016. chan i c a lSy s t emsandS i lPr o c e s s i ng, j. yms gna [ 12] XIL i f eng. Us i nganMQEcha r tba s edonas e l f o r i z i ngmapNNt omon i t o rou t o f c on t r o ls i l si nmanu f a c t u r gan gna i ngp r o c e s s e 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Pr oduc t i onRe s e a r ch, 2008, 46( 21): 5907 5933. DOI: 10. 1080/002075407 01358729. [ 13] LAZZARETTIA E, TAX D MJ, NETO H V, 犲 狋犪 犾. Nove l t t e c t i onandmu l t i c l a s s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i npowe rd i s yde t r i bu t i onvo l t agewave f o rms[ J]. Expe r tSy s t emswi t h App l i c a t i ons, 2016, 45( C): 322 330. DOI: 10. 1016/ e swa. j. 2015. 09. 048. [ 14] 王佼,刘艳春 .应用 灰 关 联 分 析 的 PSOSVR 工 程 造 价 预 测 模 型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6, 37( 6): 708 713.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06010. [ 15] 邹心遥,陈敬伟,姚若河 .采用粒 子 群 优 化 的 SVM 算 法 在 数 据 分 类 中 的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6, 37( 2): 171 174.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 02. 0171. [ 16] GARC?AESCUDERO L A, DUQUE PEREZO, FERNANDEZ TEMPRANO M, 犲 狋犪 犾. Robus tde t e c t i ono fi nc i i p en tf au l t si n VS I f edi nduc t i on mo t o r sus i ngqua l i t on t r o lcha r t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l i c a yc y App t i ons, 2017, 53( 3): 3076 3085. DOI: 10. 1109/TIA. 2016. 2617300. [ 17] MOVAFFAGH A,AMIRIA.Mono t on i cchangepo i n te s t ima t i oni nt he me anve c t o ro fa mu l t i va r i a t eno rma l r o c e s 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Advanc ed Manu f a c t u r i ngTe chno l ogy, 2013, 69( 5/6/7/8): 1895 1906. p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2043 ? 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 图像超分重建 黄炜钦1,黄德天1,2,顾培婷1,柳培忠1,骆炎民2 ( 1.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 了 提 高 重 建 图 像 的 分 辨 率,提 出 一 种 改 进 的 稀 疏 表 示 超 分 重 建 算 法 .在 稀 疏 编 码 阶 段,引 入 非 局 部 相似正则化以改进稀疏编码目标函数,并通过非局部相似正则化获得图像非局部冗余,以保持图像边缘信息 . 为了进一步恢复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 双 边 滤 波 的 全 局 误 差 补 偿 模 型,以 实 现 重 建 图 像 的 误差补偿 .实验结果表明:与 B i cub i c, L1SR, S I SR, ANR, NE+LS, NE+NNLS, NE+LLE 和 A+ ( 16a t oms) 等算法相比,无论在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标上,所提算法都有显著的提高 . 关键词: 图像处理;超分辨率;稀疏表示;非局部相似性;双边滤波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26 06 ? ? ? 犐犿犪 犲犛狌狆犲 狉 狊 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犚犲 犮 狅狀 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犻 狅狀犅犪 狊 犲 犱狅狀 ?犚犲 犵 犮 犪 犾犛 犻犿犻 犾 犪 狉 犻 狋 犻 犾 犪 狋 犲 狉 犪 犾犉 犻 犾 狋 犲 狉 犖狅狀 ?犔狅 狔犪狀犱犅 , HUANG We i i n1,HUANG De t i an1 2,GU Pe i t i ng1, q LIU Pe i zhong1,LUO Yanmi n2 ( 1.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enhanc et her e s o l u t i ono fr e c ons t r uc t edimage s,animp r oved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r e ? c ons t r uc t i ona l r i t hmba s edon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i sp r opo s ed.I nt hespa r s ec od i ngs t age,t henon l o c a l ? go ( NL)s imi l a r i t egu l a r i z a t i oni si n t r oduc edt oimp r ovet hespa r s ec od i ngob e c t i vef unc t i on.TheNLr edundan yr j cyi sob t a i nedbyt heNLs imi l a r i t egu l a r i z a t i ont op r e s e r vet heedgei n f o rma t i ono ft heimage.Tor e s t o r e yr l oba le r r o rc ompens a t i onmode lba s edonimp r ovedb i l a t e r a lf i l t e ri sp r opo s edt or e a l i z e edgede t a i l sf u r t he r,ag t hee r r o rc ompens a t i ono ft her e c ons t r uc t edimage s.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va l i da t et ha tc ompa r edwi t hB i cub i c, L1SR,S I SR,ANR,NE+LS,NE+NNLS,NE+LLEand A+ ( 16a t oms)a l r i t hms,t hep r opo s edap go r oa chha sar ema r kab l eimp r ovemen ti npe aks i l t o i s er a t i o,s t r uc t u r a ls imi l a r i t e c t i vev i sua l ? ?no p gna yandsub j e f f e c t s. 犓犲 狉 犱 狊: imagep r o c e s s i ng;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non l o c a ls imi l a r i t i l a t e r a lf i l t e r ? ? y;b 狔狑狅 图像超分辨率 ( SR)重 建 技 术 通 过 一 些 相 关 算 法 将 低 分 辨 率 ( LR)图 像 重 建 为 清 晰 的 高 分 辨 率 (HR)图像,突破现有成像器件的固有限制,是一种较为经济而 有效的手段 .近年 来,由 Yang 等 [1?2]开创 收稿日期: 2017 02 22 ? ? 通信作者: 黄德天( 1985 E?ma i l: huangde t i an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嵌入式系统的研 究 . edu. cn. @hq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203242);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 资 助 项 目( JAT170053);华 侨 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511422002) 第6期 黄炜钦,等: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图像超分重建 927 的基于稀疏表示的方法是超分辨率 算 法 研 究 的 热 点 方 向 [3],是 基 于 学 习 SR 方 法 中 最 为 突 出 的 重 建 算 法之一. 图像的非局部相似性有助于保持边缘细节,与稀疏编码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重建图像的性能 . 丁静等 [4]将双边滤波引入图像超分重建中,利用双边滤波的双重异性加权机制,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边缘 保持特性 .本文将图像的非局部相似性融入到稀疏编码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局部相似正则化的稀 疏编码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双边滤波的全 局 误 差 补 偿 模 型,通 过 提 出 的 误 差 补 偿 模 型 对 重 建 后 的 HR 图像进行误差补偿,恢复更多的边缘细节信息 . 1 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重建与双边滤波理论 1. 1 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重建模型 [] 设 犡∈犚犖 为 HR 图像, 犢∈犚犕 为 LR 图像, HR 图像到 LR 图像的下采样模型 1 可定义为 ( 犢 = 犇犅犡 +狀 . 1) 式( 1)中: 犇 为下采样算子; 犅 为模 糊 矩 阵; 狀 为 随 机 加 性 噪 声 .式( 1)表 明:图 像 的 超 分 重 建 是 一 个 病 态 的反问题,由给定的 LR 图像犢,可重建出多幅满足上述重建条件的 HR 图像 犡. 在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重建模型中,采用文献[ 2]中的 字典 训练算 法 分 别 对 高、低 分 辨 率 样 本 图 像 块进行字典训练,得到 HR 字典 犇H 和 LR 字典 犇L .通过 犇L 为每一个 LR 图像 块 狔 找到一 个稀 疏表示 系数α,假设 HR 和 LR 图像块具有相同稀疏表示,则 HR 图像块可以由 犇H 与α 线性组合重建得到 .求 解 LR 图像块 狔 的稀疏表示系数的问题为 2 mi n‖α‖0 , s. t.‖犉犇L -犉狔α‖2 ≤ε . 式( 2)中: 犉 是一个线性特征提取操作,详见文献[ 1]. ( 2) 通常,式( 2)的优化问题是一个 NP 难问题,文献[ 5]的 结 果 表 明 只 要 稀 疏 表 示 系 数 α 足 够 稀 疏 .那 么,可采用最小化犾1范数来代替犾0范数,并采用拉格朗日乘数进行等价转换,可得稀疏编码的函数为 1 2 mi n 犉‖犇Lα -狔‖2 +λ‖α‖1 . 2 式( 3)中: λ 是用于平衡解的稀疏度和图像块狔 保真度的参数 . ( 3) 1. 2 双边滤波理论 高斯低通滤波是邻域内像素值的加权平均,但这种滤波方式会造成图像的一些边缘被平均掉,从而 导致图像出现模糊 .双边滤波 [6]的核函数是由空间域滤波核函数和灰度域滤波核函数相乘构造得到,同 时考虑了像素间的距离因素和灰度值因素 .对于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点,双边滤波器用空间相邻且灰度相 近的像素的平均值代替原来的灰度值 .在图像变化平 缓的区 域,由 于邻 域 内 的 所 有 像 素 灰 度 十 分 近 似, 通过求平均值消除由噪声造成的相关度较弱的像素值之差;在图像变化剧烈的区域,对于边缘同侧的像 素点使其灰度值相似度因子趋近 1,而对于边缘异侧的 像素点 趋 近 0,用边 缘 点 邻 域 内 灰 度 相 似 的 像 素 点灰度平均值代替原灰度值 .所以,双边滤波器在去噪的 同时能够 保护 图 像 边 缘 不 模 糊 受 损,达 到 保 持 边缘的效果 .因此,双边滤波对空间域和灰度域都进行平滑 [6]. 设 犳( 狓)为待滤波的 HR 图像, 犺( 狓)为滤波后的图像 .双边滤波的传递函数定义为 犺( 狓)= 犽-1( 狓) ∞ ∞ -∞ -∞ ∫∫ 犳(ξ)犮(ξ,狓)狊(犳(ξ),犳(狓))dξ. ( 4) 式( 4)中: 犮( 狓)为邻域中心 狓 与相近点ξ 的距离; 狊( 狓))为 犳( 狓)的 亮度相 似性; 犽( 狓)为 犳( 犳( ξ, ξ), ξ)与 犳( 归一化常数, 犽( 狓)= ∞ ∞ -∞ -∞ ∫∫ 犮(ξ,狓)狊(犳(ξ),犳(狓))dξ. 2 图像超分重建算法 2. 1 非局部相似正则化 图像在高度冗余的字典上进行稀疏表示会产生人为伪影 .根据图像结构内容和纹理信息的相似,即 图像的非局部相似性,在稀疏编码阶段引入了一个非局部相似正则化项 .该非局部相似可以将非局部冗 余贯穿在图像中,消除伪影并保持边缘,从而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7].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28 2018 年 1)寻找相似图像块 .对于每一个局部图像块 犡犻,在 整 个图像 中根 据欧氏 距离 最小的 准则 来 寻 找 其 即满足条 件 ‖犡犻-犡犾 所有相似的图像块 犡犾 狋, 狋 为 预设阈 值 .设 狓犻 是 图像块 犡犻 的中 间像素, 狓犾 犻, 犻‖ ≤ 犻 是 犔 犾 图像块 犡犻 的中间像素,利用 狓犾 犻 的加权平均值 犾 犾 犻 犻 犾 犻 犾 犻 ∑狑狓 来预测狓 ,为 狓 分配的权重 狑 可表示为 犻 犾=1 犔 犾 犾 狑犻 /∑exp(- ‖犡犻 -犡犾犼‖2/犺), = exp( - ‖犡犻 -犡犼‖2/犺) 2 2 犾 = 1, 2,…, 犔. ( 5) 犾=1 式( 5)中: 犺 是权重调节因子 . 犔 2 犾 2)构造非局部相似正则化项 .为了使加入的非局部信 息更加 准确,预测误差 ‖狓犻 - ∑狑犾 狓犻 ‖2 应 犻 犾=1 2 2 犾 该尽可能小 .通过处理,可将误差表达式改写为 ∑ ‖狓犻 -狑β ‖ ,其中,狑犻 为包含所有权重 狑犻 的列 狓犻∈狓 T 犻 犻 犾 向量, β犻 为 包 含 所 有 狓犻 的 列 向 量 .最 后,将 最 小 化 预 测 误 差 作 为 非 局 部 相 似 正 则 化 项 加 入 稀 疏 编 码 阶 段,即式( 3),从而得到新的目标函数为 1 2 2 mi n 犉‖犇Lα -狔‖2 +γ· ∑ ‖狓犻 -狑犻Tβ犻‖2 +λ‖α‖1 . 2 狓犻∈狓 式( 6)中: 6)可以改写为 γ 是一个用于调整非局部正则化项的常数 .式( ( 6) 1 2 2 mi n 犉‖犇Lα -狔‖2 +γ· ‖ ( 犐-犛) 狓‖2 +λ‖α‖1 . 2 犾 犾 犾 式( 7)中: 犐 是单位矩阵;当 狓犻 犛( 犻, 犾)=狑犾 狑犻 犛( 犻, 犾)=0. ∈β犻 时, ∈狑犻,而当 狓犻β犻 时, 犻, ( 7) 2. 2 基于改进双边滤波的全局误差补偿模型 为了进一步恢复图像的细节边缘信息,引入迭代式全局误差补偿模型 [8].由于双边滤波不仅考虑到 几何空间上的邻近关系,也考虑到灰度上的相似性,二者 非 线性组 合既 可 有 效 降 低 图 像 加 性 噪 声,又 可 保持图像边缘细节信息 .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边滤 波的全局 误差 补 偿 模 型,并 利 用 该 模 型 对 重 建 后的 HR 图像实现全局误差补偿,恢复重建图像更多的边缘细节,从而提高重建质量 . 设 犚 为输入函数, 犚 ′为输出函数,双边滤波的离散形式可以表示为 狆 狆 犚 ′[ 犽, 犾]= ∑ ∑犆[ 犿, 狀, 犽, 犾]·犚[ 犽- 犿, 犾-狀]. ( 8) 犿 =-狆 狀=-狆 2 犿2 +狀2 ( 犚[ 犽, 犾]-犚[ 犽-犿, 犾-狀]) /犣[犽, 式( ) 8)中: 犆[ 犿, 狀, 犽, 犾]为核函数, 犆[ 犿, 狀, 犽, 犾]=exp(- - 犾], 2 2 2 2 σs σr 2 /2 犿2 +狀2) 犣[ 犽, 犾]为正 规化常 σs 为空间域滤波参数, σr 为灰度域滤波参数,( σs 为几何接近 程度的 度量, 2 2 数,( /2 犚[ 犽, 犾]-犚[ 犽-犿, 犾-狀]) 犽, 犾)表 示 位 置( 犿, 狀)的 邻 域 像 素 点; σr 为光度相似程 度 的 度 量;( 狆表 示图像的行和列的数目 . 在传统双边滤波 中,上述参 数σs 和σr 是按照经验给定,通 常难 以保证其 最优设 置 .为了 实现σs 的 自适应调整,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尺度的参数调整方法,利用目标尺度具有明显反应空间结构特征的特点 取参数σs 的值 .即在平滑区域,取较大σs 以更好地平滑噪声;而在细节丰富区 域,取 较小σs 以保 留更多 的边缘细节特征 .另一方面,考虑到文中实验没有对图像进行加噪, σr 变动不大,按经验设定即可 . 设( 狓, 犻, 狓, 犖狓,狔 ( 犗)表 示 其 邻 域, 犞狓,狔 ( 犗)表 示 其 边 狔)为图像的像素点,( 犼)表 示( 狔)的 邻 域 像 素 点, [ ] 界区域 9 , 犗( 犗≥0, 犗∈犣)为邻域大小, 犖狓,狔 ( 犗)与 犞狓,狔 ( 犗)的相似度计算式为 犝狓,狔 ( 犗)= 狓, 犻, 犳( 狔)-犳( 犼)] exp[ /狘犞狓,狔(犗)狘. - 2 2 σ u ( ( ) 犻, 犗 犼)∈犞狓, 狔 ∑ ( 9) 式( 9)中: 犗) 犗)中像素点的数目; |犞狓,狔 ( |为 犞狓,狔 ( σu 表示 图 像 梯 度 分 布 的 统 计 参 数, 犳 为待滤 波的图 像; 设置方法见文献[ 10].通过式( 9)可得目标尺度 犗狓,狔 为 犗狓,狔 = a rg max{ 犝狓,狔 ( 狉)≥ 犜s}, ( 10) s. t.犗 ∈ 犣( 0 ≤ 犗 ≤ 犗狓,狔 -1), 犝狓,狔 ( 狉-犗)≥ 犜s. 式( 10)中: 犜s 为文献[ 11]定义的阈值函数 . 结合高斯函数性质,令σs=犗狓,狔/2,从而可实现参数σs 的 自 适 应 调 整 .由 此 构 造 出 空 间 域 参 数 自 适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黄炜钦,等: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图像超分重建 929 应调整的双边滤波器 G.基于改进双边滤波的全局误差补偿有如下 4 个主要步骤 . 步骤 1 输入:待重建的 LR 图像 狔,稀疏表示重建后的 HR 图像 狓,最大迭代次数 犜. 步骤 2 构造改进的双边滤波器 犌. 步骤 3 Fo r犻=1, 2,…, 犜. 将 狓 下采样,得到图像 狓down;求出待重建 LR 图 像 狔 和狓down 的 差 值 图 像,即 犱=狔-狓down;采 用 双 三 次插值法对差值图像 犱 进行上采样,得到图像 犱 ′;采用 改进 双 边 滤 波 犌 对 图 像犱 ′进 行 噪 声 滤 除 和 细 节 边缘保持,得到图像 犱 ″;将 犱 ″与狓 叠加,即 狓=狓+犱 ″. End 步骤 4 输出: HR 图像 狓H =狓. 2. 3 超分重建算法的整体流程 综合以上分析,文中所提超分重建算法流程有如下 6 个具体步骤 . 输入: LR 图像 狔,用于字典训练的样本图像 犡. 步骤 1 对 HR 图像 犡 下采样,得 LR 图像犢,并通过 犡, 犢 训练出 HR 字典 犇H 和 LR 字典 犇L . 步骤 2 采用特征表征搜索算法求解图像块 狔犻 在 LR 字典下的稀疏表示系数α犻. 步骤 3 通过 狓犻=犇H ·α犻 重建出 HR 图像块 狓犻,最后将 HR 图像块组合为 HR 图像 狓. 步骤 4 引入非局部相似正则化项( 犐-犛) 狓,构 造 新 的 稀 疏 编 码 目 标 函 数,即 式 ( 7),对 狓 进 行 非 局 部相似约束重建,最后得到 HR 图像^ 狓. 步骤 5 利用目标尺度理论改进传统双边滤波,实现空间域参数 的自适 应调整,得到改 进的 双边滤 波器 犌. 步骤 6 采用基于改进双边滤波的全局误差补偿模型来对^ 狓 进行误差补偿,得到优化图像 狌. 输出:优化的 HR 图像 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定量地评价重建图像质量,将原图像作为 HR 参 考 图 像,通 过 降 采 样 获 取 待 处 理 的 LR 图 像 . 实验所用的字典训练库和方法与文献[ 2 3]相同 .为了 保 证实验 的客观 性,测 试 图 像 来 自 Se t 5, Se t 14 和 ? [ 12] B100 三个测试图像集 .实验采用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 来评 价图像超分重 建的效 果,客观评价指 标 包 括峰值信噪比( 犚PSN )和结构相 似 性 度 量( SS IM). 犚PSN 值 越 高,表 示 重 构 的 图 像 质 量 越 好; SS IM 值 越 接 近于 1,表明重构图像与原始图像越相似,重建效果越好 . [] [ ] 为了验证 文 中 所 提 算 法 的 有 效 性,将 其 与 B i cub i c, L1SR 1 , S I SR 13 ,文 献 [ 14]中 的 ANR,NE+ [ ] LS, NE+NNLS, NE+LLE,以 及 A+ ( 16a t oms)12 等 8 种 SR 算 法 在 犚PSN 和 SS IM 两 个 方 面 进 行 比 较,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粗体标出的数值在相应图像质 量评 价指标 下 最 优 .由 表 1 可 知:无 论 是 在 单 一 数值上还是总体平均值上,所提算法在两个评价指标下的超分重建效果均优于其他 8 种 SR 算法 . 表 1 不同 SR 算法的 犚PSN 和 SS IM 值的比较 Tab. 1 Compa r i s ono f犚PSN andSS IMf o rd i f f e r en tSRa l r i t hms go 图像 Baby B i r d Bu t t e r f l y He ad Br i dge 评价指标 B i cub i c L1SR S I SR ANR NE+ LS NE+ NNLS NE+ LLE A+ ( 16 文中算法 a t oms) 犚PSN 33. 91 34. 29 35. 08 35. 13 34. 96 34. 77 35. 06 35. 13 35. 25 SS IM 0. 924 0. 923 0. 940 0. 942 0. 939 0. 937 0. 940 0. 941 0. 943 犚PSN 32. 58 34. 11 34. 57 34. 60 34. 36 34. 26 34. 56 34. 83 35. 26 SS IM 0. 942 0. 953 0. 962 0. 962 0. 960 0. 958 0. 962 0. 963 0. 967 犚PSN 24. 04 25. 59 25. 94 25. 90 25. 83 25. 61 25. 75 26. 17 26. 82 SS IM 0. 859 0. 893 0. 905 0. 902 0. 905 0. 897 0. 901 0. 906 0. 921 犚PSN 32. 88 33. 17 33. 56 33. 63 33. 53 33. 45 33. 60 33. 65 33. 76 SS IM 0. 839 0. 838 0. 857 0. 860 0. 857 0. 855 0. 859 0. 861 0. 863 犚PSN 24. 40 24. 82 25. 02 25. 01 24. 92 24. 86 24. 98 25. 04 25. 12 SS IM 0. 713 0. 755 0. 759 0. 763 0. 756 0. 753 0. 761 0. 764 0. 77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30 2018 年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图像 评价指标 B i cub i c L1SR S I SR ANR NE+ LS NE+ NNLS NE+ LLE 16 文中算法 A+ ( a t oms) Coa s t r d gua Lena Man Pp t 3 Zeb r a 平均值 犚PSN 26. 55 27. 02 27. 15 27. 08 27. 05 27. 00 27. 07 27. 03 27. 24 SS IM 0. 661 0. 686 0. 702 0. 706 0. 700 0. 697 0. 704 0. 705 0. 713 犚PSN 31. 68 32. 64 33. 00 33. 08 32. 98 32. 82 33. 01 33. 17 33. 38 SS IM 0. 882 0. 885 0. 900 0. 902 0. 900 0. 898 0. 901 0. 903 0. 905 犚PSN 27. 01 27. 76 27. 90 27. 92 27. 85 27. 72 27. 87 28. 00 28. 14 SS IM 0. 791 0. 813 0. 826 0. 828 0. 825 0. 821 0. 827 0. 830 0. 835 犚PSN 23. 71 24. 98 25. 23 25. 03 25. 15 24. 81 24. 94 25. 22 25. 63 SS IM 0. 887 0. 902 0. 920 0. 912 0. 919 0. 908 0. 911 0. 915 0. 929 犚PSN 26. 63 27. 95 28. 49 28. 43 28. 26 28. 12 28. 31 28. 64 28. 80 SS IM 0. 836 0. 865 0. 878 0. 879 0. 875 0. 872 0. 878 0. 881 0. 886 犚PSN 28. 27 29. 23 29. 59 29. 57 29. 48 29. 31 29. 50 29. 69 29. 95 SS IM 0. 845 0. 863 0. 875 0. 876 0. 874 0. 8704 0. 875 0. 877 0. 883 以 Lena的帽檐和 Bu t t e r f l 2 所 示 .图 1 y 的翅膀为 例,对 几 种 算 法 图 像 重 建 进 行 比 较,分 别 如 图 1, ( a)和图 2( a)是 HR 测试图像 Lena和 Bu t t e r f l y,矩形框为所选择的细节放大区域 . ( a)Lena ( b)Re f e r enc e ( g)NE+LS ( c)B i cub i c ( h)NE+NNLS ( d)L1SR ( i)NE+LLE ( e)S I SR ( f)ANR ( 16a t oms) ( k)文中算法 j)A+ ( 图 1 不同 SR 算法下 Lena帽檐细节放大图像的比较 F i 1 Compa r i s ono fen l a r so fLenaha tunde rd i f f e r en tSRa l r i t hms g. gedimage go ( a)Lena ( b)Re f e r enc e ( g)NE+LS ( c)B i cub i c ( h)NE+NNLS ( d)L1SR ( i)NE+LLE ( e)S I SR ( f)ANR ( 16a t oms) ( k)文中算法 j)A+ ( 图 2 不同 SR 算法下 Bu t t e r f l y 翅膀细节放大图像的比较 F i 2 Compa r i s ono fen l a r so fBu t t e r f l ngunde rd i f f e r en tSRa l r i t hms g. gedimage y wi go 由图 1, 2 可知:视觉直观上, L1SR 算 法 虽 然 恢 复 了 部 分 细 节,但 重 建 图 像 仍 然 比 较 模 糊; S I SR 算 法的边缘锐化效果明显,但是在重建图像中出现了很多虚假细节;其他算法重建结果略优于前面提及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黄炜钦,等: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图像超分重建 931 几种方法;文中所提方法优于其他 8 种方法,恢复了更多的边缘和纹理的细节且没有引入过多的虚假细 节,重建图像更加清晰 . 在不同 SR 算法下, B100 中 100 张图像的 犚PSN 和 SS IM 的平均值,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知:文中所 提算法在这两个评价指标下的平均值都是最高的 . 表 2 不同 SR 算法下 B100 的 犚PSN ( dB)和 SS IM 平均值的比较 Tab. 2 Compa r i s ono f犚PSN ( dB)andSS IMf o rd i f f e r en tSRa l r i t hmsf o rB100 go 评价指标 B i cub i c L1SR S I SR ANR NE+LS NE+NNLS NE+LLE A+ ( 16a t oms) 文中算法 珚PSN 犚 27. 15 27. 72 27. 87 27. 89 27. 83 27. 73 27. 85 27. 94 28. 08 SS IM 0. 778 0. 800 0. 809 0. 812 0. 809 0. 806 0. 811 0. 814 0. 819 4 结束语 为了提高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 相似正 则 化 和 改 进 双 边 滤 波 的 稀 疏 表 示 超分重建算法 .一方面,构造了基于非局部相似正则化的 稀 疏编码 目标 函 数,通 过 非 局 部 相 似 正 则 化 获 得图像非局部冗余以保持图像边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提出的基于双边滤波的全局误差补偿模型对重 建后的图像进行误差补偿,恢复更多边缘细节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超分重建算法相比,文中所提 算法不论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客观评价指标上,都具有更好的超分重建效果 . 参考文献: [ 1] YANGJ,WRIGHTJ, HUANGT,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a s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r awimagepa t che s[ C]∥ ? IEEE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Al a ska: IEEEPr e s s, 2008: 1 8. ? [ 2] YANGJ,WRIGHTJ, HUANG TS,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v i a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 ? 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0, 19( 11): 2861 2873. ? [ 3] YANGS,WANG M, CHEN Y, 犲 狋犪 犾. S i ng l e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r e c ons t r uc t i onv i al e a r nedge ome t r i cd i c t i ona r i e s ? ? andc l us t e r edspa r s ec od i ng[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2, 21( 9): 4016 4028. ? [ 4] 丁静,王培康 . 犕?估计耦合双边滤波的正则化超分辨率重建[ J].计算机应用, 2010, 30( 11): 3005 3007. ? [ 5] DONOHO DL. Fo rmo s tl a r r de t e rmi nedsy s t emso fe t i ons,t hemi n ima l1 rm ne a r s o l u t i onapp r ox i ?no ? geunde qua s o l u t i on[ J]. Commun i c a t i onsonPu r eand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 2006, 59( 7): 907 934. ma t e st hespa r s e s tne a r ? ? [ 6] 沈丰,赵宇明 .基于实时 Re t i nex 与双边滤波的图像增强算法[ 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26( 11): 234 238. ? [ 7] MAIRALJ, BACH F, PONCEJ, 犲 狋犪 犾. Non l o c a lspa r s emode l sf o rimager e s t o r a t i on[ J]. 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2009, 30( 2): 2272 2279. ? [ 8] CHA Y, KIMS. Thee r r o r amendedsha r EASE)s chemef o rimagez oomi ng[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 ? pedge( Pr o c e s s i ngaPub l i c a t i ono ft heIEEES i lPr o c e s s i ngSo c i e t 2007, 16( 6): 1496 1505. ? gna y, [ 9] 余博,郭雷,钱晓亮,等 .一种新的自适应双边滤波算法[ J].应用科学学报, 2012, 30( 5): 517 523. ? [ 10] CHEN K. Adap t i vesmoo t h i ngv i ac on t ex t ua landl o c a ld i s c on t i nu i t i e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Ana l s i s y and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05, 27( 10): 1552 1567. ? genc [ 11] QIAN Xi ao l i ang, GUO Le i, YU Bo. Sc a l e s edadap t i vesmoo t h i ng[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Fu t u r eCom ?ba t e randCommun i c a t i on.Wuhan: IEEEPr e s s, 2010: V2( 40 44). DOI: 10. 1109/ ICFCC. 2010. 5497294. ? pu [ 12] TIMOFTER, SMET V D, GOOLL V. A+ :Ad us t edancho r edne i r hoodr eg r e s s i onf o rf a s t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 ? j ghbo [ C]∥As i an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S. l.]: Sp r i nge r, 2014: 111 126. DOI: 10. 1007/978 3 319 16817 3_ 8. ? ? ? ? ? [ 13] ZEYDER, ELAD M, PROTTER M. Ons i ng l eimages c a l e i ngspa r s e r ep r e s en t a t i ons[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upus ? Sp r i nge r, 2010: 711 730. DOI: 10. 1007/978 3 642 27413 8_ 47. f e r enc eonCu r ve sandSu r f a c e s. Be r l i n: ? ? ? ? ? [ 14] TIMOFTER, DE V, GOOLLV. Ancho r edne i r hoodr eg r e s s i onf o rf a s texamp l e s ed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 C]∥ ?ba ? ghbo 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Sydney: IEEE Pr e s s, 2013: 1920?1927. DOI: 10. 1109/ ICCV. 2013. 241.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0016 ? 采用多叉树模型数据迁移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宋春红1,王佳斌1,郑力新2 ( 1.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工业智能化技术与系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针对目前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向非关 系 型 数 据 库 迁 移 的 低 效 率 问 题,提 出 利 用 多 叉 树 模 型对历史数 据 存 储 模 式 进 行 重 构 .基 于 4 种 模 式 迁 移 规 则 对 各 表 节 点 之 间 的 关 联 关 系 进 行 分 析,推 导 算 法 完 成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模式和历史数据的自动化迁 移 .该 算 法 不 受 源 数 据 库 存 储 模 式 的 限 制,具 有 一 定 的通用性 .数据迁移实验表明:在查询性能上,基于多叉树的迁移算法比官方迁移工具 Sqoop 有较大的提高 . 关键词: 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迁移;多叉树模型;Sqoop 中图分类号: TP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32 05 ? ? ? 犇犲 狊 犻 犾 犲犿犲狀 狋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犇犪 狋 犪犕犻 狉 犪 狋 犻 狅狀 犵狀犪狀犱犐犿狆 犵 犃犾 狅 狉 犻 狋 犺犿 犝狊 犻 狀犵 犕狌 犾 狋 犻犉狅 狉 犽犜狉 犲 犲 犵 SONGChunhong1,WANGJ i ab i n1,ZHENGL i x i n2 ( 1.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I ndus t r i a lI n t e l l i tTe chno l ogyandSys t em 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o fFu i anPr ov i nc eCo l l ege s gen j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andUn i ve r s i t i e s,Huaq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o l vet hei s sue sono fl ow mi r a t i one f f i c i encyabou tt heh i s t o r i c a lda t af r omt r ad i t i ona l g r e l a t i onda t aba s et ono s lda t aba s e,t he mu l t i f o r kt r e e mode li sp r opo s edt or e c ons t r uc tt heh i s t o r i c a lda t a ? q s t o r agemode l.Thenana l z edt he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e a cht ab l enodeba s edonf ou rmi r a t i onr u l e s.F i na l l y pbe g y t hemi r a t i ona l r i t hmi sde r i vedt oc omp l e t et heau t oma t i cmi r a t i ono ft hes t o r agemode landh i s t o r i c a lda t a g go g i nt her e l a t i ona lda t aba s e.Thea l r i t hmha sac e r t a i nve r s a t i l i t ha ti sno tr e s t r i c t edbyt hes t o r agemodeo f go yt f o r kt r e e s ou r c eda t aba s e.Da t ami r a t i onexpe r imen t sve r i f ha tt hemi r a t i ona l r i t hm ba s edont hemu l t i ? g yt g go ha sg r e a t l r ovedt heque r r f o rmanc ec ompa r edwi t ht heapa cheo f f i c i a lt oo lSqoop. yimp ype 犓犲 狉 犱 狊: r e l a t i ona lda t aba s e;no s lda t aba s e;da t ami r a t i on;mu l t i f o r kt r e emode l;Sqoop ? q g 狔狑狅 传统的 Web 应用系统通常基于 MySQL 和 Or a c l e等传统 关系型 数据 库 .然 而,大 数 据 和 云 计 算 技 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考虑到海量数据的高并发访问等特性,关系型数据库不再适用 [1?2],而非关 系型数 据库凭借其可拓展性、高可用性、对大量数据的快速查询 能 力,以及 对非 结 构 数 据 的 支 持 而 呈 现 出 更 大 的优势 [3?4].另外,因为 MySQL 中的历史数据对于企业的业务研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 现实 和指导 意义, 所以,将传统数据模式和数据转换迁移到适合大数据平 台的非 关系 型数据 库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应 用 价 值 .随着 Hadoop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5?6],相关的技术支持越来越丰富,并且出 现了很多 数据迁 移工 收稿日期: 2016 10 12 ? ? 通信作者: 王佳斌( 1974 E?ma i l: f a twang@hqu. ?),男,副教 授,主 要 从 事 大 数 据、物 联 网 和 嵌 入 式 系 统 开 发 的 研 究 .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505059);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3Z12) 第6期 宋春红,等:采用多叉树模型数据迁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933 具和应用 [7],如 Apa che的官方应用 Sqoop 和 Ke t t l e 等,不 足 之 处 是 它 们 只 能 机 械 化 地 完 成 数 据 的 迁 移,而无法进行数据库中众多表模式的转换和迁移 .但是,对 关系型 数据 库 到 大 数 据 的 转 换 设 计 往 往 需 要考虑到一些实际需求和平台特性的因素 .所以,相关工作的完成存在很大的难度 . NoSQL 数据库元素 众多,也使 NoSQL 没能形成一个统一 的 标 准 .本 文 从 应 用 广 度 和 应 用 技 术 等 多 角 度 出 发,选 择 HBa s e 数据库 [8],针对文献[ 9]提出的几种模式转换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叉树模型的迁移算法 . 1 数据库模式迁移思想 [ ]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基于文献[ 9]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关系范式 10 ,将这 4 种转 换模型进 一步划 分为 两类,即单表模式的转换和多表模式的转换 . 单表模式的转换较为简单,即完成单个表的转换 .这种表与源数据库中的其他表之间不存在任何关 联关系,当应用程序对这些表进行操作时也不会涉及到其他表 . 多表模式即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表节点,各表之间通过主键和外键 的方式 进行 关联 . 4 种转 换模型 的分类,如图 1 所示 . 将 4 种模式转换中基本表的转换归为单表模 式,将内 嵌转换、递 归转换和分割转换划分为 多 表 模 式 的 转 换 .在 对 多 表 模 式 进 行 转 换 时,借助多叉树结 构 [11?12].多 叉 树 是 节 点 的 有 限 集 合,当 节 点 数 为 0 时,该多叉树为空树;当节点 数 大 于 0 时,该 多 叉 树 由 一 个 根 节 点 和 它的子树构成 .树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个子节点,且子 节点之 间没有严格的排列顺序 . 图 1 4 种转换模型的分类 2 多叉树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F i 1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nonf ou rk i nds g. o ft r ans f o rma t i onmode l 进行数据模式的转换和迁移时,首先,从源数据库中获取描述数据库模式的信息并存储到多叉树结 构中;然后,通过对树种各节点的遍历等操作完成模式的转换和迁移 [13].用多 叉树 的节点表 示源数 据库 中的数据表 .节点设计包含:用于存储表名的节点 名、列属 性 名、主/外 键 属 性 名、父 节 点 链 表、孩 子 结 点 链表、标记信息等 . 多叉树节点有 8 种 成 员 函 数 . 1)无 参 构 造 函 数 Tr e eNode(),实 现 表 节 点 的 初 始 化; 2)s e tNode 3)addpa r en tNode( Tr e eNodet r e enode)为 表 节 点 添 加 父 节 点 (当 根 据 各 Name()为表节点设置节点名; 表之间的关系构造多叉树时); 4)addCh i l dNode( Tr e eNodet r e enode)为表节点添加孩子节点(当根据各 表之间的 关 系 构 造 多 叉 树 时 ); 5)ge i s t; 6)ge tCh i l dL i s t()返 回 当 前 节 点 的 孩 子 节 点 组 成 的 L t i s t; 7)ge 8)i sLe a f() Pa r en tL i s t()返回当前节点的父节点组成的 L tEl de r s()返回当前 节 点的 父辈节 点;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叶子节点 通过构造表节点 的 属 性 和 成 员 函 数,存 储 表 的 各 属 性,通 过 调用各节点 的 成 员 函 数 灵 活 地 实 现 表 与 表 之 间 关 系 的 描 述 .因 此,可以通过构造 多 叉 树,较 为 容 易 地 实 现 源 数 据 库 中 表 模 式 的 获取和转换 . 3 数据库的迁移算法 3. 1 表模式迁移算法实现 1)单表 模 式的 迁移 .首先,寻 找单表;然 后,按照基本表 的 转 [ ] 换方法创建相应的 HBa s e表 .该算法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11 . 2)多表模式的迁移 .多表模式的迁移相对单表模式的迁移较 为复杂,并且要在单表模式的迁移 完成 之 后进行 .首 先,对 剩 余 的 图 2 单表模式迁移图 表节点构造多叉树;然后,对多叉树分 情 况进行 内嵌 变 换、递 归 变 F i 2 S i ng l et ab l es chemami r a t i on g.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93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换和分割变换 .算法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 分割变换的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1 为 webs i t e 节点创建新的副本节点 webs i t e ′; 2 为依次删 除 webs i t e 节点中首个父节点之后的所有父节点; 3 为 依 次将 web s i t e ′的父节点 设 置 为 webs i t e 节 点 删 除 的 父 节 点,并 将 相应父节点的 ch i l dL i s t中 的 webs i t e 节 点 更 改 为 web s i t e ′. 多表模式的 递 归 变 换 可 以 简 单 地 看 作 是 多 个 嵌 套 变换的组合,因 此,在 对 多 表 模 式 进 行 转 换 时 可 以 同 时 完成嵌套和 递 归 变 换 .具 体 方 法 为:首 先,获 取 叶 子 节 点;然后,利 用 节 点 的 ge tEl de r s()方 法 返 回,整 个 路 径 上的表节点作为一个列族迁移到 HBa s e表中 . 图 3 多表模式迁移 3. 2 数据库的迁移过程 在数 据 库 迁 移 的 过 程 中,需 要 在 线 连 接 MySQL, F i 3 Mu l t i t ab l es chemami r a t i on ? g. g HBa s e数据库,获取所有关系型数据表模式 .然后,根据表 与 表之 间的关 系决定对 表 模 式 进 行 怎 样 的 转 换 .总的迁移过程的流程图,如图 5 所示 . 图 4 多表模式中的分割变换 图 5 迁移过程流程图 F i 4 Segmen t a t i oni nmu l t i t ab l emode l ? g. F i 5 Mi r a t i onp r o c e s sf l owcha r t g. g 4 迁移算法在 犎犅犪 狊 犲的具体实现 以在 线 商 品 比 价 系 统 为 例,对 文 中 提 到 的 迁 移 算 法 进 行 测 试 [14].将 现 有 历 史 数 据 和 平 台 迁 移 到 HBa s e分布式数据平台上,并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在线商品比价系统在原有 MySQL 数据 库中包 含了 pr br and 和 webs i t e等表,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如图 6 所示 . oduc t ur l, r oduc t, p 图 6 MySQL 数据库实例 F i 6 MySQLda t aba s ei ns t anc e g. 由上面的数据库实例模型可以对数据库中的表模式进行转换分析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宋春红,等:采用多叉树模型数据迁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935 1)单表模式转换 .由图 6 可知:在线商品比价系统的数据库中 qua l i t y 表的属 性与其他 表之间 不存 在任何互联关系,并且 qua l i t y 表与其他表之间不存在 任 何 连 接 查 询 .根 据 上 面 的 算 法 将 该 表 判 定 为 单 表,直接将 qua l i t s e 中 表 的 表 名,将 qua l i t s e中 相 应 表 的 y 的表名作为迁移之后 HBa y 的 主 键 作 为 HBa l i t RowKey,且只存在一个名为 qua y 的列族 . 2)分割变换 .按照上面的 算 法,可 以 将 实 例 中 相 互 关 联 的 表 构 建 成 一 棵 多 叉 树 .将 会 有 两 个 父 节 点,因此,要对该节点进行分割 变 换,即 创 建 webs i t e 的 一 个 副 本 节 点 webs i t e ′.将 webs i t e的 第 2 个 父 节点在 webs i t e的 pa i t e ′的 pa r en tL i s t中删除,并赋值 给 webs r en tL i s t.修 改 相 应 的 pa r en t节 点 的 孩 子 节点,完成表模式的分割变换 . [ ] 3)嵌套变换和递归变换 . HBa s e数据库不能对多表进行j o i n 查询 15?16 ,因此,不能像传统关系型数 据库,为了满足关系范式把相互关联的信息存储在多个表 中来减 少数据 的 冗 余 .相 反 地,HBa s e牺 牲 空 间存储率,将相 互关 联的多个 表存储 在 一个大 表中,实现了 巨 量数据的 高效查询 [17].因此,要将 图 6 中 所有表构 造 成 图 4 所 示 的 多 叉 树;然 后,依 次 从 叶 子 节 点 开 始 通 过 嵌 套 和 递 归 变 换,将 每 个 分 支 作 为 HBa s e表的一个列族成员存储到 HBa s e数据库 中 .迁 移后的 qua Name= > ‘ l i l i t r o y 描 述为{ qua y’}; p Name= > ‘ oduc t’},{ Name= > ‘ oduc t’}.完 成 上 述 表 模 式 的 转 换 和 迁 移,按 照 相 duc t ur l描述为{ pr pr 应的列族和列的关系进行数据的批量迁移 . 5 性能测试与分析 实验测试环境,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犮 为容量 . 犳 为频率; 表 1 实验测试环境 Tab. 1 Te s tenv i r onmen t 主/从配置 IP /GHz CPU) 犳( /GB 犮( RAM) /GB 犮( ROM) Ma s t e r 192. 168. 1. 2 3. 6 4 500 S l ave 1 192. 168. 1. 3 3. 6 4 500 S l ave 2 192. 168. 1. 4 3. 6 4 500 S l ave 3 192. 168. 1. 5 3. 6 4 500 分别用文中的迁移算法、 Sqoop 对关系型数据库 Goods进 行 迁 移,对 比 结 果 分 析 可 知:在 自 动 化 方 面, Sqoop 迁移工具需要手动指定数据库名、数据表名、数 据类型 和迁移 后在 HBa s e 端的 列族名及 列 名 等参数,且这些参数都需要一一对应,否则,很难实现迁 移后 应用的 正 确 运 行 .所 以,在 迁 移 的 时 候 就 会 比较繁琐 .而文中提到的迁移算法,在执行的 时 候 能 够 自 动 获 取 MySQL 端 源 数 据 库 的 表 模 式,并 转 换 为相应的 HBa s e表模式,确定 HBa s e端的表名、列族名和列名等,自动化程度很高 . 在存储空间上,因为文中工具通过内嵌、递归和分割变 换规 则 对 原 始 表 中 的 数 据 进 行 了 冗 余 复 制, 因此,同 Sqoop 相比,迁移后的数据需要更大一些的存储空间 .数据存储容 量对比,如 图 7 所 示 .测 试 查 询性能对比,如图 8 所示 . 图 7 数据存储容量对比 图 8 测试查询性能对比 F i 7 Da t as t o r agec apa c i t on t r a s t g. yc F i 8 Te s tque r r f o rmanc ec on t r a s t g. ype 在查询性能上,由于 HBa s e数据库不支持表间的j o i n 操作, Sqoop 迁 移 的 数 据 结 果 在 对“ SELECT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36 2018 年 Imgur l, br andNamewhe r ep r oduc t. b r and ID=b r and. b r and ID”这 样 的 SQL 语 句 的 执 行 r oduc tName, p [ 18] 时效率会非常低 ,而文中的算 法,利 用 4 种 模 式 转 换 规 则 对 源 数 据 表 的 模 型 进 行 了 转 换,将 表 间 的 o i n 操作转换为了同表内不同列族、不同列的查询操作 .依据 HBa s e 表内快速查询的特性,以及图 8 所 j 示的测试结果可知:文中的算法更胜一筹 . 6 结论 对大数据迁移工具的研究背景和现状进行了阐述 .然后,基 于 文献[ 9]中 的 4 种 模 式 转 换 模 型 提 出 了一种基于多叉树模型的迁移算法,并进一步阐述了该算 法 实现的 具 体 原 理 .最 后,以 在 线 商 品 比 价 系 统的迁移为例,实现了传统关系数据库 Goods中表模式和历史数据向 HBa s e数据库的自动迁移 . 相对于大多数现有迁移工具而言,该算法一方面提高 了 自动 化 程 度,另 一 方 面,在 尽 量 保 证 数 据 完 整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迁移后的数据查询性能 .但是,在对 MySQL 的源数据表进行分割变 换时,采用了 完全备份的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据的存 储空间 .所以,后续 工 作 中 还 应 加 入 对 业 务 日 志 的 分析模块,更细腻地完成表模式分割转换,达到优化存储空间占用率的目的 . 参考文献: [ 1] HEJ i anke.大并发 大 数 量 中 的 MYSQL 瓶 颈 与 NOSQL 介 绍 [ EB/OL].[ 2013?06?09]. h t t i anke 83. b l og. p:∥he j /. 163. c om/b l og/s t a t i c 05/. [ 2] 张华强 .关系型数据库与 NoSQL 数据库[ 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0( 7): 4802 4804. ? [ 3] 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 .大数据分析:RDBMS 与 MapReduc e的竞争与共生[ J].软件学报, 2012, 23( 1): 32 45. ? [ 4] 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 .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 J].计算机学报, 2011, 34( 10): 1741 1752. ? [ 5] VORA M N. Hadoop s ef o rl a r s c a l eda t a[ C]∥I n t e r na t i ona l 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Sc i enc eandNe two r k ?HBa ? ge Te chno l ogy.[ S. l.]: IEEEPr e s s, 2011. [ 6] NAHEMAN W,WEIJ. Re v i ewo fNoSQLda t aba s e sandpe r f o rmanc et e s t i ngon HBa s e[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 c t r i cEng i ne e r i ngandCompu t e r.[ S. l.]: IEEEPr e s s, 2013. enc eon Me cha t r on i cSc i enc e s,El [ 7] Sqoop 官网 . Apa ches o f twa r ef ounda t i on[ EB/OL].[ 2016 11 23]. h t t apa che. o r ? ? p:∥s qoop. g/. [ 8] RODEK L, POULSEN H F. As t o r agemode lo fe i tda t aba s edonHBa s e[ J]. App l i edMe chan i c sandMa t e r i qu pmen a l s, 2015, 713/714/715( 2): 2418 2422. ? [ 9] 宋春红,王佳斌,郑力新 .一种 MySQL 到 HBa s e的迁移策略的研究与实现[ J].微型机与应用, 2016, 35( 13): 83 85. ? [ /4367825 10] 百度百科 .数据库范式[ EB/OL].[ 2016 09 16]. h t t i ke. s o. c om/do c 4573590. h tml. ? ? ? p:∥ba [ 11] 刘小晶,杜选 .数据结构:J ava语言描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49 189. ? [ 12] 刘增杰,张少君 .MySQL5. 5 从零开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40 402. ? [ 13] 罗林球,孟琦,李 晓,等 .异 构 数 据 库 迁 移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 J].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2006, 23( 12): 233?235. DOI: 10. i s sn. 1001 3969/ 3695. 2006. 12. 077. ? j. [ 14] 方英兰,陈兵辉,唐苗 .基于 JDBC 的 优 购 数 据 库 迁 移 系 统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 J].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13, 25( 1): 5 ? i s sn. 1001 10. DOI: 10. 3969/ 5477. 2013. 01. 002 ? j. [ 15] XUJunwu, LIANGJun l i ng. Re s e a r chonad i s t r i bu t eds t o r ageapp l i c a t i onwi t h HBa s e[ J]. Advanc ed Ma t e r i a l sRe /AMR. s e a r ch, 2013, 631 632: 1265 1269. DOI: 10. 4028/www. s c i en t i f i c. ne t 631 632. 1265 ? ? ? [ 16] DIMIDUK N, KAURANA A,谢磊 . HBa s e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 4, 29 31. ? ? [ 17] 蒋邁峰 . HBa s e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3: 82 85. ? [ 18] 代志远,刘佳,蒋杰 . HBa s e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39 364.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2018 年 11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6028 ? 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 检测的图像检索 聂一亮,杜吉祥,杨麟 (华侨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索提取特征往往包含 了 复 杂 的 背 景 噪 声,导 致 图 像 检 索 的 精 确 率 并 不 高 的问题,提出一种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方法 .首先,训练用于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然后,并将 图像卷积之后的特征图谱进行融合,得到图像的显著性区域 .最后,通过计算图像显著性特征的余弦距离来进 行检索 .实验结果证明:相比目前主流的方法,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精度,且鲁棒性较高 . 关键词: 图像检索;特征图融合;显著性检测;卷积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37 05 ? ? ? 犐犿犪犵 犲犚犲 狋 狉 犻 犲 狏 犪 犾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犆狅狀狏 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犉犲 犪 狋 狌 狉 犲犕犪狆 犉狌 狊 犻 狅狀犪狀犱犛犪 犾 犻 犲 狀犮 狋 犲 犮 狋 犻 狅狀 狔犇犲 NIE Yi l i ang,DUJ i x i ang,YANGL i n ( Co l l egeo fCompu t e r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a s edonani n dep t hl e a r n i ngo fimager e t r i e va l,t hef e a t u r e sex t r a c t edusua l l on t a i nedt hec om ? yc l i c a t edba ckg r oundno i s e s,wh i chr e su l t edi nal owl e ve lo fa c cu r a cyi nimager e t r i e va l.Theme t hodso ff e a p t u r emapf us i onands a l i encyde t e c t i ona r ep r opo s edi nt h i spape r.Theme t hodf i r s t l r a i nedde epc onvo l u t i on yt a lneu r a lne two r kmode lus edi nimag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andt henf us edt hef e a t u r e so fmapsa f t e rimagec onvo l u t i oni no r de rt oob t a i nt hes a l i en tr eg i ono fr e t r i e vedimage s.F i na l l her e t r i e vedimage sa r ec a l cu l a t edus i ng y,t t hec o s i ned i s t anc eo ft hes a l i en tf e a t u r e s.Theexpe r imen tshowst ha tt hep r opo s edme t hodsa r eab l et oe f f e c ompa r edt ot hecu r r en tma t i ve l r ovet hea c cu r a cyo fr e t r i e va landt ha tt her obus t ne s si sr e l a t i ve l i yimp yh gh,c i ns t r e am me t hods. 犓犲 狉 犱 狊: imager e t r i e va l;f e a t u r emapf us i on;s a l i encyde t e c t i on;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 狔狑狅 近些年,深度学习在各种计算机 视 觉 任 务 中 都 取 得 了 重 大 的 突 破,其 中 包 括 基 于 内 容 的 图 像 检 索 [] ( CBIR)1 任务,目的是通过分析图像内容检索图像 .在检索任务中,图像的特征表 达与相似 性度量 成为 了图像检索中的关键任务,尽管有很多手工描述子用于提取图像特征,如具有尺度和旋转不变性的尺度 [] [] 不变特征变换( S IFT)2 算法、在人脸 识 别 广 泛 应 用 的 局 部 二 值 模 式 ( LBP)高 效 算 子 3 、行 人 检 测 中 的 [] 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描述子 [4],以及基于全局特征的 GI ST( i s to ft hes c ene)5 描述子 等,但它 g 们是浅层特征,视觉特征的描述能力十分有限 .针对大规 模 图像检 索,许 多 研 究 旨 在 解 决 如 何 快 速 和 有 收稿日期: 2017 06 28 ? ? 通信作者: 杜吉祥( xdu@hqu. 1977 Ema i l: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及图像处理研究 . j 基金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61673186,61370006,61502183);福 建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2013J 06014,2014J 01237);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资助计划项目( ZQN?YX108);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科研创新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511314007)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38 2018 年 效地在大规模数据中检索相似图像 [6?7],而在大规模图像集中仅仅检索出语义相似的图像并不能 满足用 户日常的检索需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更希望检索出 实例级别 的相 似 图 像,而 不 仅 仅 是 语 义 相 似 的 同类图像 .传统的方法是基于视觉词袋模型( BOVW)的图 像检索,但由 于 BOVW 最初提取 的特征 是传 统手工描述子,抽取的特征比较低级,无法很好地描述图像的高层语义信息,因此,本文利用融合网络深 层特征图谱来获取图像的显著性区域,从而筛去背景干扰信息,并结合阈值分割与局部特征向量编码方 法进行实验 . 1 图像检索方法 根据卷积神经网络的特性,网络浅层提取的是一些细 节 特征,深 层 才 开 始 学 习 到 一 些 总 体 特 征,并 提炼出某些语义信息 .文中算法采用 GoogLeNe t网络 模 型进行 微 调, GoogLeNe t网 络 最 核 心 的 地 方 在 于其I nc ep t i on 结构,这类结构具有强大的局部细节表征 能 力 .由 于 图 像 通 常 具 有 总 体 表 征 和 局 部 细 节 这两种特征,只采用一种尺度的卷积核就不能充分捕捉到这两种特征的信息 . 基于深度学习的 图 像 检 索 一 般 都 是 提 取 最 后 一 个 卷 积 层 或 全 连 接 层 的 特 征 直 接 进 行 相 似 度 计 算 [ 8] ,导致最后检索出的结果虽然是语义同类的图像,但是图像间的局部细节并不相似 .例如,在电商平 台进行纹饰服装或箱包图像搜索时,不同的服装或箱包可 能 会因为 局部 的 某 一 个 细 节(如 衣 服 的 纹 理、 领口和袖口)而区分 [9],使用户检索不到相同款型的 服装和 箱 包 .因 此,在 高 层 语 义 保 持 一 致 的 情 况 下, 尽可能多地让特征包含局部细节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卷积特征图融合概要图,如图 1 所示 . 图1 特征图融合概要图 F i 1 Ove r v i ewimageo ff e a t u r emapf us i on g. 首先,将 GoogLeNe t网络中经过前向运算得到的 I nc ep t i on 结构的输出特征图谱进行 叠加融合,其 计算过程表示为 犓 e a t ur e犻. 犳add = ∑ f ( 1) 犻=1 式( 1)中: 犓 为I nc ep t i on 结构输出的特征图谱的 个 数; f e a t ur e犻 为 一 个 平 面 二 维 向 量,大 小 为 犎 ×犠 ,它 表示输出的第犻 个特征图谱; 犳add为 这 犓 个 特 征 图 谱 叠 加 的 结 果,由 于 每 个 特 征 图 谱 的 大 小 是 相 同 的, 所以最终得到一个大小为 犎 ×犠 的二维平面 向 量 . 犳add 特 征 图 谱 中 值 越 大 的 区 域,网 络 的 激 励 越 高,说 明此区域有网络学习到的对象 . 为了得到特征图谱中高响应区 域 的 具 体 位 置,筛 去 干 扰 的 背 景 信 息,利 用 图 谱 的 均 值 进 行 阈 值 分 割,计算过程可表示为 犿, 狀)= 犳mask( 1, i f犳add( 犿, 狀)≥ me an( 犳add), { 0, o t he rwi s e. ( 2) 式( 2)中: 犿, 狀)为特征图谱中的对应的每一个像素点; me an( 犳add( 犳add)为整个特征图谱的均值,将小于均 值的位置取 0,反之,取 1,从而得到整个特征图中激励比较大的区域; 犳mask为阈值分割后的 标记图谱,它 的大小与 犳add相同 . 对标记图谱使用双线性插值将其变换到原图大小,双线 性插 值 可 以 使 区 域 边 缘 更 加 地 圆 滑 .然 后, 将标记图谱映射到原图上显示,实验发现需要检索的实例对象几乎都在区域里面 .为了进一步得到原图 的显著性区域,提取出标记图谱的最大连通域,这样做可 以 除去其 他小 面 积 非 显 著 性 区 域 的 影 响 .为 了 方便观察,在实验中将得到的显著性区域用蓝绿色进行渲染,并用红色虚线矩形框标记出来 . 最终只需提取出图像显著性区域对应的特征,再将其 编 码生 成 最 终 的 特 征 向 量 进 行 检 索 .首 先,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聂一亮,等: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图像检索 939 标记图谱 犳mask依次与 犓 个f e a t ur e犻 取交集,得到 犓 个显著性特征图犛( 犛1 , 犛2 ,…, 犛犽),其计算过程为 ( 犛犻 = 犳mask ∩f e a t u r e犻. 3) 由于每张图像的显著性区域大小不一,故采用文献[ 10]聚合处理可以消除大小影响,使得每张图像 最后的向量维度都一致 .这种局部向量聚合方法不仅 计算简 便,而 且使 融 合 后 的 特 征 表 达 效 果 更 好,其 计算可表示为 犪 犫 狏犻 = ∑ ∑犛犻( 狓, 狔). ( 4) 狔=1 狓=1 式( 4)中: 犛犻 为上一步得到的显著性特征图; 犪, 犫 分别为显著性特征图的高度与宽度; 狓, 狔 为犛犻 上的空间 坐标 .文献[ 10]实际上是对得到的每一个显著性特征图 犛犻 上 的所有 元素 进行累 加求 和,这里有 犓 个特 征图,最终会生成一个 犓 ×1×1 的向量犞( 狏1 , 狏2 ,…, 狏犽),即得到图像检索需要的特征向量 . 图像显著性检测结果的 好 坏 直 接 影 响 图 像 分 类 与 检 索 任 务 的 性 能 [11],在 实 验 中 选 择 GoogLeNe t 网络中哪一 层 I nc ep t i on 结 构 输 出 的 特 征 图 融 合 成 为 了 需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为 了 便 于 观 察,实 验 将 GoogLeNe t网络中的 11 个卷积层生成的特征图谱分别进行 融 合,可 视 化 GoogLeNe t网 络 中 融 合 各 个 卷积层之后所得的标记图谱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 知:浅层 的特 征 更 加 侧 重 于 一 些 角 点 和 边 缘 信息,并且随着层数的增加,网络高响应的区域往往是实例对象存在的区域 [12],使 得提取的 深层特 征更 加具有针对性,便于更好地 检 索 .在 经 过 大 量 的 显 著 性 检 测 后 发 现, I nc ep t i on4d 与 I nc ep t i on4e 两 个 层 生成的特征图谱进行融合之后的效果都比较好,并且 有互补 的效果 .所 以,实 验 将 这 两 个 层 阈 值 分 割 之 后的特征图谱 犳mask?4d与 犳mask?4e取交集,得到 犳mask,然后,再提取交集的最大连通域,得到更加 准确 的标记 图谱,其计算可表示为 ( 5) 犳mask = 犳mask?4d ∩ 犳mask?4e. 图 2 标记图谱示意图 F i 2 Imageo fma r ke rmap g.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评估标准 为评估图像 的检索性 能,采用平均 精度均 值(MAP)度 量 方法,计 算过程 分为 两步 .第一 步,计算平 均准确度( AP),对不同召回率上的准确度进行平均 .假设检索有 犖 个结果, 犓 个相关 图像,返回 的排序 /犓 . 位置分别为 狓1 , 狓2 ,…, 狓犓 ,则单个类别的平均准确度 AP犻 表示为 AP犻 = ( 1/狓1 +2/狓2 + … +犓/狓犓 ) 犕 第二步,对 AP 进行算术平均,假设检索总次数为 犕 ,则平均精度均值 MAP 表示为 MAP= 1 AP犻. ∑ 犕犻 =1 2. 2 数据集 为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分别在 CUB200 2011 和 S t an f o r dDogs两个细粒度数据集上进行 . ? CUB200 2011 鸟类数据集含 200 类,共 11788 张 图 像,其 中,训 练 集 有 5994 张,测 试 集 有 5794 张 . ? S t an f o rdDogs狗类数据集含 120 类,共 20580 张图像,其中,训练集有 12000 张,测试集有 8580 张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40 2018 年 2. 3 实验配置 [ ] 在 GPU 为 Te s l aK40c 且内存大小为 16GB 的 机 器 上,使 用 开 源 的 Ca f f e13 深 度 学 习 框 架 搭 建 网 络,并采用随机梯度下降进行微调训练,设置 初 始 学 习 率 为 0. 01,批 大 小 为 50,共 迭 代 50000 次 .数 据 预 处理阶段,在输入层使用 Cr op 对图像进行裁剪,并将每个图像的大小统一重置为 224px×224px.微 调之后,提取 GoogLeNe t中I nc ep t i on4d 与I nc ep t i on4e 层 的 特 征 并 进 行 融 合,将 融 合 后 特 征 图 谱 的 均 值 me an( 犳add)作为分割阈值,在提取显著性区域特征之后,使用 拓 展 查 询 进 行 检 索,拓 展 查 询 是 对 返 回 的前 犕 个结果,包括查询样本本身,对它们的特征求和取平均,再做一次查询,实验中取 犕 值为 10. 2. 4 结果分析 在 CUB200 2011 和 S t an f o rdDogs数据集上 Top10 的显著性检 测,以 及 图 像 检 索 结 果,如 图 3 所 ? 示 .图 3 中:第 1 栏为检索输入的原图 像;第 2 栏 为 原 图 像 的 显 著 性 检 测 结 果;最 后 1 栏 为 检 索 返 回 的 Top10 图像 .由图 3 可知:在对 两 个 数 据 集 图 像 进 行 检 索 时,算 法 不 仅 可 以 检 测 出 同 属 类 别 的 相 关 图 像,包含颜色相近、外形相似的鸟与狗,并且检索返回鸟与狗的图像在姿态上更加相似 . ( a)CUB200 2011 ? ( b)S t an f o r dDogs 图3 显著性检测以及图像检索结果 F i 3 S i i f i c anc ede t e c t i onandimager e t r i e va lr e su l t s g. gn 为验证算法的高效性,将实验结果与其他主流图像检索方法在 CUB200 2011 和 S t an f o rdDogs数 ? 表 1 MAP 值对比 据集上进行比较,包 括 SPoC( sum poo l i ng [ ] Tab. 1 MAPva l ue sc ompa r i s ons o fc onvo l u t i on)10 ,Cr oW ( c r o s s?d imen [ 14] s i ona l we i t i ng) 及 SCDA ( s e l e c t i ve gh [ ] convo l u t i ona lde s c r i t o ragg r ega t i on)12 p 方法 等 .CUB200?2011 和 S t an f o r d Dogs 数据集上 MAP 值对比,如表 1 所示 . 方法 维度 f c 8_ im f c 8_ tBBox g 4096 0. 481 0. 727 4096 0. 553 0. 766 f c 8_ r edBBox p 4096 0. 531 0. 741 256 0. 425 0. 559 SPoC 由表 1 可知:与其他方法相比,文中算 法的优点在于检索的同时能检测出图像的 显著性区域,筛去了背景干扰信息,使得图 像特 征 的 表 达 能 力 更 突 出,而 f c 8_ im, [ 10] ( w/oc en.) ( wi t hc en.) [ 10] SPoC MAP( CUB) MAP( Dogs) 256 0. 473 0. 557 [ ] 256 0. 597 0. 684 [ 12] 1024 0. 658 0. 752 528 0. 683 0. 772 Cr oW 14 SCDA 文中算法 SPoC 等方法都是直接提取整张图 像 特 征 进 行 检 索;实 验 得 到 的 MAP 值 在 CUB200 2011 和 S t an f o r d ? Dogs数据集上分别为 0. 683 与 0. 772,相较于无监督方法 SPoC, Cr oW 与有 监督 方 法 SCDA 上 表 现 最 优 .算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提特征之前需要进行有监督微调,让网络 学习 出 图 像 的 语 义 特 征,从 而 找 出 图 像的显著性 区 域 .实验 最后提取的特 征 维度 为 528,该参 数由特 征提取 层的通 道数 决定,虽然在检 索 精 度上比其他方法高,但在特征维度上相较于 SPoC 与 Cr oW 方法的 256 维存在 一定劣 势,未 来的 工作将 从网络结构与维度缩减上进行优化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聂一亮,等: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图像检索 941 3 结束语 提出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图像检索方法,相较于主流算法,其优点在于检 索的同时能检测出图像的显著性区域 .筛去了背景干 扰信息,可有 效提 高 检 索 的 精 确 度 .在 算 法 复 杂 度 方面,较之前方法,仅增加特征图谱的矩阵线性相加计算,使得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性能 .通过有监督的 分类标签将图像准确分类,网络模型 中 响 应 值 较 大 的 区 域 即 为 类 别 实 例 区 域 .与 直 接 提 取 整 图 特 征 相 比,计算实例区域的特征相似度有助于提高检索精度与速度 .算法不足之处是没有实现端到端的训练出 特征,而是对卷积特征重新进行编码,得到比较 好 的 效 果 .实 验 结 果 表 明:文 中 算 法 在 CUB200 2011 和 ? S t an f o r dDogs细粒度数据集上具有良好的性能与检索精度,优于现有大多数图像检索方法 . 参考文献: [ 1] LEW M S, SEBE N, DJERABA C, 犲 狋犪 犾. Con t en t s edmu l t imed i ai n f o rma t i onr e t r i e va l:S t a t eo ft hea r tandcha l ?ba l enge s[ J]. ACM Tr ansMu l t imed i aCompu tCommunApp l, 2006, 2( 1): 1 19. DOI: 10. 1145/1126004. 1126005. ? [ 2] LOWED G. Ob e c tr e c ogn i t i onf r oml o c a ls c a l e i nva r i an tf e a t u r e s[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 ? j Vi s i on. Ke r ky r a: IEEEPr e s s, 1999: 1150. DOI: 10. 1109/ ICCV. 1999. 790410. [ 3] OJALA T, PIETIKAINEN M,MAENPAA T. Gr ays c a l eandr o t a t i oni nva r i an tt ex t u r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wi t hl o c a lb i na r t t e r ns[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Ana l s i sand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02, 24( 7): 971 987. DOI: 10. ? ypa y genc 2002. 1017623. 1109/TPAMI. [ 4] DALAL N, TRIGGSB. Hi s t og r amso fo r i en t edg r ad i en t sf o rhumande t e c t i on[ C]∥IEEE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 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SanDi ego: IEEEPr e s s, 2005: 886 893. DOI: 10. 1109/CVPR. 2005. 177. ? [ 5] OLIVA A, TORRALBA A.Mode l i ngt heshapeo ft hes c ene:Aho l i s t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t hespa t i a lenve l ope[ J]. I n t lJo fCompu t e rVi s i on, 2001, 42( 3): 145 175. DOI: 10. 1023/A: 1011139631724. ? [ 6] LIN K, YANG H F, HS IAOJH, 犲 狋犪 犾. De epl e a r n i ngo fb i na r shc ode sf o rf a s timager e t r i e va l[ C]∥IEEECon yha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Wo r kshops. Bo s t on: IEEE Pr e s s, 2015: 27?35. DOI: 10. 1109/ CVPRW. 2015. 7301269. [ 7] NIE Yi l i ang, DUJ i x i ang, FAN Wen t ao, 犲 狋犪 犾. Vi sua lc a t ego r i z a t i onwi t hbagso fkeypo i n t s[ C]∥Wo r kshoponS t a t i s Sp r i nge r, 2004: 1 22. DOI: 10. 1007/978 3 319 63309 1_ 19. t i c a lLe a r n i ngi nCompu t e rVi s i onEc c v. L i ve r l: ? ? ? ? ? poo [ 8] NG Y H, YANG F, DAVI SLS. Exp l o i t i ngl o c a lf e a t u r e sf r om de epne two r ksf o rimager e t r i e va l[ C]∥Compu t e r 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Wo r kshops. Bo s t on: IEEEPr e s s, 2015: 53 61. DOI: 10. 1109/c vp rw. 2015. 7301272. ? [ 9] LIU Z iwe i, LUOP i ng, QIUSh i, 犲 狋犪 犾. De ep f a sh i on:Powe r i ngr obus tc l o t he sr e c ogn i t i onandr e t r i e va lwi t hr i chan no t a t i ons[ C]∥ TheIEEE Con f e r enc eon Compu t e r Vi s i onand Pa t t e r n Re c ogn i t i on ( CVPR).La s Vega s: IEEE Pr e s s, 2016: 1096 1104. DOI: 10. 1109/c vp r. 2016. 124. ? [ 10] BABENKO A, LEMPITSKY V. Agg r ega t i ngde epc onvo l u t i ona lf e a t u r e sf o rimager e t r i e va l[ C]∥The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Compu t e r Vi s i on ( ICCV). San t i ago: IEEE Pr e s s, 2015: 2380?7504.DOI: 10. 1109/ i c c v. 2015. 150. [ 11] 祝军,赵杰煜,董振宇 .融合显 著 信 息 的 层 次 特 征 学 习 图 像 分 类 [ J].计 算 机 研 究 与 发 展, 2014, 51( 9): 1919 ?1928. DOI: 10. 7544/ i s sn1000 1239. 2014. 20140138. ? [ 12] WEIXi ushen, LUOJ i anhao,WUJ i anx i n. Se l e c t i vec onvo l u t i ona lde s c r i t o ragg r ega t i onf o rf i ne r a i nedimager e ?g p t r i e va l[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7, 26( 6): 2868. DOI: 10. 1109/ t i 2017. 2688133. p. [ 13] J IA Y, SHELHAMERE, DONAHUEJ, 犲 狋犪 犾. Ca f f e:Convo l u t i ona la r ch i t e c t u r ef o rf a s tf e a t u r eembedd i ng[ C]∥ ACM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Mu l t imed i a. F l o r i da: ACM, 2014: 675 678. ? [ 14] KALANTIDI S Y,MELLINA C,OS INDERO S. Cr o s s imens i ona lwe i t i ngf o ragg r ega t edde epc onvo l u t i ona l ?d gh f e a t u r e s[ C]∥Eu r ope an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Ams t e r dam: Sp r i nge r,2016: 685 701. DOI: 10. 1007/978 ? ? 3 319 46604 0_ 48. ? ?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年 11 月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1103 ? 采用负相关学习的 犛犞犕 集成算法 洪铭,汪鸿翔,刘晓芳,柳培忠 (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为了平衡集成学习中多样性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决策分类器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负相 关学习和 AdaBoo s t算法的支持向量机( SVM)集成学习方法 .将负相关学习理 论 融 合 到 AdaBoo s t ?SVM 的 训 练过程中,利用负相关学习理论计算基分类器间的相关性,并根据相关性的值自适应调整基分类器的权重,进 而得到加权后的决策分类 器 .在 UCI 数 据 集 中 进 行 仿 真,结 果 表 明:相 较 于 传 统 的 负 相 关 集 成 学 习 算 法 和 AdaBoo s t ?SVM 算法,所提出的方法分类准确率更高,泛化能力更好 . 关键词: 负相关学习;误差?分歧分解;AdaBoo s t ?SVM;集成学习;分类器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8) 06 0942 05 ? ? ? 犛犞犕 犈狀 狊 犲犿犫 犾 犲 狊犃犾 狅 狉 犻 狋 犺犿 犝狊 犻 狀犵犖犲 犪 狋 犻 狏 犲犆狅 狉 狉 犲 犾 犪 狋 犻 狅狀犔犲 犪 狉 狀 犻 狀犵 犵 犵 HONG Mi ng,WANG Hongx i ang,LIU Xi ao f ang,LIU Pe i zhong ( 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ba l anc et he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d i ve r s i t c cu r a cyi n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andim pbe yanda r tve c t o rma ch i ne ( SVM)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 r ovet hegene r a l i z a t i onab i l i t fde c i s i onc l a s s i f i e r,anewsuppo p yo me t hodba s edon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l e a r n i ngand AdaBoo s ta l r i t hmi sp r opo s ed.The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 go l e a r n i ngt he o r si n t eg r a t edi n t ot het r a i n i ngp r o c e s so fAdaBoo s t SVM,andt hec o r r e l a t i onbe twe ent heba s e yi c l a s s i f i e r si sc a l cu l a t edbyus i ngt he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l e a r n i ngt he o r r t he rmo r e,t hewe i to ft heba s e y.Fu gh c l a s s i f i e ri sad us t edadap t i ve l c c o r d i ngt ot hec o r r e l a t i onva l ue.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UCIda t a s e tshow j ya t ha tc ompa r edwi t ht het r ad i t i ona l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a l r i t hmand AdaBoo s t SVM a l go go hep r opo s edme t hodc ange th i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a c cu r a cyandbe t t e rgene r a l i z a t i onab i l i t r i t hm,t ghe y. 犓犲 狉 犱 狊: 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l e a r n i ng;e r r o r i i l t c ompo s i t i on;AdaBoo s t emb l el e a r n ?amb ?SVM;ens gu yde 狔狑狅 i ng;c l a s s i f i e r 集成学习是通过构建并结合多个学习器来完成学习任务 [1].随着集成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集 成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生物、医学、图像处 理 和 计 算 机 视 觉 等 领 域 [2?5].虽 然 集 成 学 习 器 的 预 测 效果显著优于单个学习器,但随着基学习器数目增多,所需 的计 算和存 储 开 销 也 逐 渐 增 加,基 学 习 器 之 [] 间的差异性难以保证 [6?9]. Zhou 等 2 提出了选择性集成的概念,剔除一些精度不高 和作用不 大的基 分类 器进行集成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0]. AdaBoos t是一种有效的集成学习方法 .它使用权重更新的方法对难 训练的样本赋予更高的权 重 以 训 练 出 一 系 列 基 学 习 器 [11],即 基 学 习 器 的 差 异 性 主 要 通 过 样 本 扰 动 实 现 .但是,将稳定的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 ( SVM),作 为 AdaBoos t的 基 分 类 器 时,基 分 类 器 之 间 通 常 收稿日期: 2016 11 03 ? ? 通信作者: 柳培忠( 1976 E?ma i l: z l i u@hqu.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计 算 机 视 觉、机 器 学 习、嵌 入 式 系 统 的 研 究 . p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203242);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4Z113,2014Z103);华 侨 大 学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400422003) 第6期 洪铭,等:采用负相关学习的 SVM 集成算法 943 存在 较 大的相 关性 和 冗余性,融合后 的决策 分类 器容易造 成过 拟合 [11].而集 成学 习器的分 类精度 主要 由基分类器的 准 确性和多样性决 定,基分 类器 的准确 性越 高、多样 性越大,则 集成效 果越 好 [12].因 而 有 必要使用 SVM 等稳定的分类器作为基 分 类 器 [13?14].针 对 AdaBoos t算 法 的 上 述 缺 陷,本 文 将 基 于 负 相 关学习( NCL)的相关性惩罚项引入 SVM 的集成学习过程中,以提高集成系统的精确度和泛化能力 . 1 负相关学习 负相关学习最早应用于神经网络集成 [15],它的理论 来源 于误差?方差 分解 和分歧 分 解 [16?18],它 对 每 一个基分类器显式地添加一个相关性惩罚项,保证集成系统的多样性 . 犜 1 犖 给定训练集{ 狓犻, NCL 融合 犜 个基分类器犺狋( 狓)构建集成系统 犎 ( 狓)= ∑犺犻( 狓犻). 狔犻} 犻=1 , 犜 狋=1 每一个基学习器的误差犲狋 定义为 犖 2 犲狋 = ∑ ( 犺狋( 狓犻)-狔犻) +λ 狆狋. ( 1) 犻=1 式( 1)中: 犲狋 为第狋 个基学习器的训练误差; λ 为惩 罚项狆狋 的 权 重 参 数,用 于 协 调 狆狋 为相关性 惩罚 函数; 训练误差与惩罚项之间的关系 . 由式( 1)可知:当λ=0 时,相关性惩罚项都是0,每个基分类器都是独立地训练;随着λ 的增大,集成 系统越来越多地偏重于惩罚项,基分类器相互之间并不完全独立,每个基分类器的误差都要受到自身和 其他分类器分类结果的影响 .由于这种影响是负相关的,从而可以训练出一些差异性较大的分类器 . 相关性惩罚函数 狆狋 为 犖 犜 犺狋( 狓犻)- 犎 ( 狓犻))∑ ( 犺犽( 狓犻)- 犎 ( 狓犻))}= 狆狋 = ∑ {( 犻=1 犽≠狋 犖 犜 ∑ {(犺狋(狓犻)- 犎 (狓犻))(∑犺犽(狓犻)- (犜 -1)× 犎 (狓犻))}= 犻=1 犽≠狋 犖 ∑ {(犺 (狓 )- 犎 (狓 ))(犜 × 犎 (狓 )-犺 (狓 )- (犜 -1)× 犎 (狓 ))}= 狋 犻 犻 犻 狋 犻 犻 犻=1 犖 犺狋( 狓犻)- 犎 ( 狓犻)). - ∑( 2 ( 2) 犻=1 由式( 2)可知: 狆狋 的幅值|狆狋|越小,表明第狋 个 基 学 习 器 与 集 成 系 统 的 差 异 性 越 小 .因 而,采 用|狆狋| 计算相关性惩罚值 . 2 犖犆犃犅 犛犞犕 算法 集成系统的性能主要由基学习器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决定,其泛化误差与多样性、准确性的关系为 珚 - 犇. ( 犈 =犈 3) 珚 为基分类器的平均错误率; 式( 3)中: 犈 为集成系统的泛化误差; 犈 犇 为基分类器之间的多 样性 .因此,在 提高基分类器准确性的同时,保证分类器间的多样性,便可减小集成系统的泛化误差 .然而,多样性和准 确性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即增加多样性的同时,准确性一 般 会降低,如何 在 二 者 之 间 找 到 一 个 平 衡 是 集 成学习研究的重点 . 文中基于负相关学习理论与 AdaBoos t算 法 提 出 一 种 新 的 SVM 集 成 学 习 算 法 ( NCAB?SVM).通 过在 AdaBoos t中引入负相关 学 习 的 惩 罚 项,协 调 集 成 系 统 的 多 样 性 和 准 确 性,并 选 用 RBF 核 SVM ( RBFSVM)作为 AdaBoos t的基分类器 . RBFSVM 主要包含 犆, σ 两个参数 .其中,参数 犆 控制模型的复 [ 14] 杂度和训练误差; RBFSVM 的性 能主要 σ 为高斯核的带宽 .由 RBFSVM 的性能分析 可知:相对于 犆, 由核参数σ 决定 .对于一个给定范围的 犆 值, RBFSVM 的 性 能 仅 随 着σ 的 改 变 而 改 变 .当σ 值 很 大 时, RBFSVM 的分类精度通常小于 50% ;当σ 值很小时,分类 精度较 高,但 是分 类结果 与高 度 相 关,很 难 得 到好的集成效果 .因此,通过固定参数 犆,使用步长σ狊 更 新σ,以 获 得 一 系 列 不 同 性 能 的 RBFSVM 基 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44 2018 年 类器 . NCAB ?SVM 算法的主要流程如下 . 输入:给定训练数据集{( 狓1 , 狓犻, 狓犿 , 狔1),…,( 狔犻),…,( 狔犿 )}; 过程: 步 骤 1 初始化数据权重 犇1( 狓犻)=1/犿,惩罚项 狆1( 狓犻)=1,初始化σ=σ犿 , σ 的最小值σmin, σ 的更新 步长σ狊,惩罚项阈值 DIV,迭代次数狋=2; 步骤 2 根据输入样本训练一个 RBFSVM,记作 犺1 ,则有 犎 ( 狓)=犺1 ; 步骤 3 dowh i l e( σ>σmin); 步骤 4 根据输入样本训练一个 RBFSVM,记作 犺狋; 犿 步骤 5 计算训练误差: 狓犻), 狓犻); ε狋 = ∑犇狋( 狔犻 ≠ 犺狋( 犻=1 犖 步骤 6 计算每一个样本 狓犻 的惩罚值: 狓犻)= 狆狋( ∑ (犺 (狓 )- 犎 (狓 )); 2 狋 犻 犻 犻=1 犿 步骤 7 i f1/犿 con t i nue; σ =σ-σ ; ∑狆 (狓 )< DIV‖ε > 0.5; 狋 犻 狋 狊 犻=1 犿 步骤 8 ∑ (狆 (狓 ))犇 (狓 ),狔 = 犺 (狓 ) 犻=1 根据误差和惩罚项计算 犺犻 的权重α = 1l g 犿 2 狋 犻 λ 狋 犻 犻 狋 犻 ; ∑ (狆狋(狓犻))犇狋(狓犻),狔犻 ≠ 犺狋(狓犻) λ 犻=1 步骤 9 犇狋( 狓犻) exp( 狓犻) -α狋犺狋( 狔犻); 更新权重 犇狋,得到新的权重 犇狋+1( 狓犻)= 犣狋 步骤 10 更新集成分类器 犎 ( 狓)= s i gn 犜 ∑α犺 (狓); 狋 狋 狋=1 步骤 11 更新迭代次数 狋 =狋+1; 犜 输出:决策分类器 犎 ( 狓)= s i gn ∑α犺 (狓). 狋 狋 狋=1 由此可知: NCAB ?SVM 算法在集成时进 行 权 重 更 新,而 不 是 在 数 据 层 或 算 法 层 进 行 .原 始 的 Bag i ng 或 Boo s t i ng 方法,仅通过数据扰动或参 数 扰 动 实 现 多 样 性,但 这 并 不 能 保 证 生 成 的 基 分 类 器 彼 此 g 不相关 .提 出 的 NCAB?SVM 算 法 通 过 设 置 阈 值 的 方 式 自 动 删 除 相 关 性 和 误 差 太 大 的 基 分 类 器 (步 骤 7).同时,对具有不同相关性和训练误差的分类器赋予不同的权重 .最后,集成得到的决策分类器的输出 将由这个权重值决定 . NCAB ?SVM 算法在步骤 8 中同时使用相 关 性 惩 罚 项 和 精 确 度 计 算 分 类 器 的 权 重 .其 中, λ 控制惩 罚项的强度,以协调多样性和精确性 .由步骤 9 可知,当基 分 类器与 集成 系 统 的 差 异 很 小 或 准 确 率 较 低 时,该基分类器被赋予的权重将很小,对集成系统的影响也很小 . 综 上所述, NCAB 1)使用 RBFSVM 作为基分类器,通过自动调整核 ?SVM 算法具有以下2 个优点: 参数获取一系列准确率较高的基分类器; 2)算 法 基 于 分 类 器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和 准 确 性 进 行 加 权,在 增 加 多样性的同时,能保证基分类器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集成系统的性能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9] 为了验证 NCAB ?SVM 算法的性能,使用 UCI数据库 的 10 个数据集进行试验,并与集成 学习方 [ [ ] 16] 法 SVM, AdaBoos t Bagg i ng 和基于 负 相 关 学 习 的 相 关 性 数 据 修 正 学 习 ( NCCD)算 法 20 进 行 ?SVM , 比较 .从收敛性分析、分类误差和多样性等 3 个角度对文中算法进行验证 .对于 NCAB?SVM 算 法,设置 相关参数: DIV 为 0. 8. σini为 20; σmin为 -20; 3. 1 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由于文中算法的迭代次数主要由 RBFSVM 的高斯核宽度σ 的更新步长σ狊 决 定 .因此,通过调 整σ狊 来调整迭代次数 . I onosphe r e和 Soybe an 两个数据集的训练精度与迭代次数( 狀)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由 图 1 可知: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训练精度逐渐提高,最后趋于稳定;当迭代次数等于 20 时,精度已经达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洪铭,等:采用负相关学习的 SVM 集成算法 945 到稳定 .因此,试验中步长σ狊 设为 2. ( a)I ono sphe r e数据集 ( b)Soybe an 数据集 图 1 不同数据集上迭代次数与训练精度的关系 F i 1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numbe ro fi t e r a t i onsandt r a i n i nga c cu r a cyi nd i f f e r en tda t as e t s g. pbe 3. 2 泛化误差的比较 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估计泛化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分类器的训练误差 . AdaBoos t ?SVM 算 法和 Bagg i ng 算法的迭代次数均为 50 次, NCCD 算法的迭代次数为 20.实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 由表 1 可知:相比其他算法, NCAB ?SVM 算 法 在 大 部 分 数 据 集 都 获 得 了 最 小 的 分 类 误 差,表 明 文 中算法不仅改进了 AdaBoo s t ?SVM 算法的性能,而且相比其他负相关学习算法,其引入 SVM 作为集成 系统的基分类器可以提高集成系统 的 性 能;基 于 样 本 扰 动 的 Bagg i ng 方 法 相 对 于 纯 SVM 的 分 类 精 度 没有显著改善 .因此,对存在冗余或无用信息的基分类器进行选择性裁剪是有必要的 . 表 1 不同算法分类误差的比较 Tab. 1 Compa r i s on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e r r o r so fd i f f e r en ta l r i t hms go 数据集 SVM AdaBoo s t ?SVM Bagg i ng NCCD NCAB ?SVM Pr omo t e r 27. 454±4. 815 23. 905±3. 801 321 24. 091±4. 15. 000±9. 103 17. 727±4. 520 Sona r 14. 227±1. 106 12. 250±1. 103 12. 381±3. 241 22. 857±15. 681 10. 952±2. 300 I ono sphe r e 6. 250±0. 235 4. 580±1. 706 5. 211±0. 950 4. 584±2. 523 4. 047±0. 950 Hous e vo t e s 84 ? ? 3. 007±0. 935 2. 965±0. 647 3. 218±0. 726 4. 023±1. 817 2. 528±0. 484 Br e a s t ?w 21. 270±2. 002 12. 666±2. 542 19. 055±1. 502 18. 358±1. 454 15. 671±0. 853 P ima 29. 780±2. 143 26. 592±2. 143 26. 900±1. 744 25. 071±2. 081 24. 025±1. 960 Ge rman 26. 189±2. 351 23. 780±1. 544 25. 130±1. 437 49. 221±17. 987 24. 900±1. 776 Hypo t hy r o i d 29. 780±2. 143 15. 235±0. 862 26. 900±1. 744 18. 673±2. 064 12. 270±0. 157 Soybe an l a r ? ge 11. 244±1. 795 8. 316±1. 250 10. 665±1. 281 7. 952±0. 714 4. 080±1. 124 I nsu r anc e 16. 067±0. 435 9. 828±0. 935 912 13. 240±0. 7. 219±2. 391 6. 450±0. 177 3. 3 多样性比较 为 验 证 文 中 算 法 相 对 于 AdaBoos t? SVM 算法引入相关性惩罚项后,集成系统 基分类器的多样性的改变,使用 Kappa ?Er [ ] r o r图 21 分析基分类器间的差异性 .对 Ad aBoos t ono ?SVM 和 NCAB?SVM 使 用 I r o r 图,如 sphe r e数 据 集 训 练 的 Kappa?Er 图 2 所示 . 由图 2 可 知:相 比 于 AdaBoo s t ?SVM, ( a)AdaBoo s t ?SVM 算法 ( b)NCAB ?SVM 算法 图2 I ono sphe r e数据集上的 Kappa r o r图 ?Er F i 2 Kappa r o rf i r eonI ono sphe r eda t a s e t ?Er g. gu NCAB?SVM 具 有 较 低 的 分 类 误 差 和 较 高 的差异性 .为 更 明 确 地 表 示 NCAB?SVM 与 AdaBoo s t ?SVM 算 法 的 差 异,使 用 计 算 各 个 基 分 类 器 的 Kappa统计值和平均分类错误率之积求和再平均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两种算法对 I onosphe r e 数据集 的计算结果分别为 0. 3204, 0. 3376,可得 NCAB ?SVM 算法的分类效果更好 . 4 结束语 提出一种基于负相关学习和 AdaBoos t算法的 SVM 集成学习方法 .将负相 关学习 理论 融合到 Ad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946 2018 年 aBoo s t ?SVM 的训练过程中,利用负相关学习理论计算基分类器间的 相关性,并根 据相关性 的值自 适应 调整基分类器的权重,进而得到加 权 后 的 决 策 分 类 器 .算 法 使 用 RBFSVM 作 为 基 分 类 器,通 过 自 动 调 整核参数获取一系列准确率较高的基分类器 .同时,基于 分 类器之 间的 相 关 性 和 准 确 性 进 行 加 权,在 增 加多样性的同时,不降低基分类器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集成系统的性能 . 参考文献: [ 1] LEBANON G, LAFFERTYJ. Boo s t i ngand max imuml i ke l i hoodf o rexponen t i a lmode l s[ C]∥Advanc e si n Neu r a l Neu r a l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Sy s t ems, 2002: 447 454. 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Sy s t ems. Vanc ouve r: ? [ 2] ZHOU Zh i hua,WUJ i anx i n, TANG We i. Ens emb l i ngneu r a lne two r ks:Manyc ou l dbebe t t e rt hana l l[ J]. A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e, 2002, 137( 1/2): 239 263. ? genc [ 3] 倪志伟,张琛,倪丽萍 .基于萤火虫群优化算法的选择性集成雾霾天气预测方法[ J].模 式 识 别 与 人 工 智 能, 2016, 29 ( 2): 143 153. DOI: 10. 16451/ 6059. 201602006. cnk i. i s sn1003 ? ? j. [ 4] TRAN V T, TEMPELS, ZERATH B, 犲 狋犪 犾.MiRBoos t:Boo s t i ngsuppo r tve c t o rma ch i ne sf o rmi c r oRNA p r e cu r s o r J]. RNA, 2015, 21( 5): 775 785. DOI: 10. 1261/r na. 043612. 113.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 [ 5] XUJ i an, TANGL i ang, LITao. Sy s t ems i t ua t i ont i cke ti den t i f i c a t i onus i ngSVMsens emb l e[ J]. Expe r tSy s t emswi t h App l i c a t i ons, 2016, 60: 130 140. DOI: 10. 1016/ e swa. 2016. 04. 017. ? j. [ 6] 张春霞,张讲社 .选择性集成学习算法综述[ J].计算机学报, 2011, 34( 8): 1399 1410. ? [ 7] MAOSha sha, J IAOL i cheng, XIONGL i n, 犲 狋犪 犾. Gr e edyop t imi z a t i onc l a s s i f i e r sens emb l eba s edd i ve r s i t J]. Pa t t e r n y[ 2011, 44( 6): 1245 1261. DOI: 10. 1016/ Re c ogn i t i on, t c og. 2010. 11. 007. ? j. pa [ 8] LAZAREVIC A, OBRADOVICZ. Ef f e c t i vep r un i ngo fneu r a lne two r kc l a s s i f i e rens emb l e 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 IEEEPr e s s, 2001: 796 801. DOI: 10. 1109/ I JCNN. 2001. 939461. Con f e r enc eonNeu r a lNe two r ks.Wa sh i ng t onDC: ? [ 9] MARTINEZ?MUNEZ G, SUAREZ A, 犲 狋犪 犾.Us i ngboo s t i ngt op r unebagg i ngens emb l e s[ J]. Pa t t e r n Re c ogn i t i on Le t t e r s, 2007, 28( 1): 156 165. ? [ 10] FREUND Y, SCHAPIRERE. Expe r imen t swi t hanewboo s t i nga l r i t hm[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Th i r t e en t hI n go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SanFr anc i s c o:Mo r fmannPub gan Kau 1996: 148 156. l i she r sI nc, ? [ 11] 曹莹,苗启广,刘家辰,等 . AdaBoo s t算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J].自动化学报, 2013, 39( 6): 745 758. ? [ 12] 姚旭,王晓丹,张玉玺,等 .基于 AdaBoo s t和匹配追踪的选择性集成算法[ J].控制 与 决 策, 2014( 2): 208 214. DOI: ? 10. 13195/ kz c. 2012. 1472. j. y j [ ] , 13 CHANG Ti an t i an LIU Hongwe i, ZHOU Shu i sheng. La r c a l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wi t hl o c a ld i ve r s i t s tSVM ges y AdaBoo J]. J ou r na lo fSy s t emsEng i ne e r i ngandEl e c t r on i c s, 2009, 20( 6): 1344 1350. a l r i t hm[ ? go [ 14] LIXuchun,WANG Le i, SUNG E. AdaBoo s twi t hSVM?ba s edc omponen tc l a s s i f i e r s[ J]. Eng i ne e r i ng App l i c a t i ons o fA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e, 2008, 21( 5): 785 795. DOI: 10. 1016/ engappa i. 2007. 07. 001. ? genc j. [ 15] LILe i un, ZOU Bo, HU Qi nghua, 犲 狋犪 犾. Dynami cc l a s s i f i e rens emb l eus i ng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c on f i denc e[ J]. Neu r o c om j t i ng, 2013, 99( 99): 581 591. ? pu [ 16] MARGINEANTU D D, DIETTERICH T G. Pr un i ngadap t i veboo s t i ng[ C]∥Fou r t e en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 r fmannPub l i she r sI nc, 1997: 211 218. on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SanFr anc i s c o:Mo ? ganKau [ 17] VALENTINIG, DIETTERICH T G. B i a s r i anc eana l s i so fsuppo r tve c t o r ma ch i ne sf o rt hede ve l opmen to f ?va y SVM?ba s edens emb l eme t hods[ J]. J ou r na lo fMa ch i neLe a r n i ngRe s e a r ch, 2004, 5( 3): 725 775. ? [ 18] UEDA N, NAKANOR. Gene r a l i z a t i one r r o ro fens emb l ee s t ima t o r s[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Neu r a l Ne two r ks.Wa sh i ng t onDC: IEEEPr e s s, 1996: 90 95. DOI: 10. 1109/ ICNN. 1996. 548872. ? [ 19] ASUNCION A, NEWMAN D. UCIma ch i nel e a r n i ngr epo s i t o r EB/OL].[ 2016 h t t r ch i ve. i c s. uc i. ?11 ?03]. y[ p:∥a / i ndex. edu/ml php. [ 20] CHAN ZS H, KASABPV N.A p r e l imi na r t udyonnega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l e a r n i ngv i ac o r r e l a t i on o r r e c t edda t a ?c ys ( NCCD)[ J]. Neu r a lPr o c e s s i ngLe t t e r s, 2005, 21( 3): 207 214. DOI: 10. 1007/s 11063 005 1084 6. ? ? ? ? [ 21] KUNCHEVA LI,WHITAKER CJ.Me a su r e so fd i ve r s i t nc l a s s i f i e rens emb l e sandt he i rr e l a t i onsh i t ht he yi p wi ens emb l ea c cu r a cy[ J].Ma ch i neLe a r n i ng, 2003, 51( 2): 181 207. DOI: 10. 1023/A: 1022859003006. ?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39 卷 第6期 2018 年 11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39 No. 6 Nov.2018 第 39 卷总目次 第1期 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 AA4032 铝合金试验 !!!!!!!!!!!!!!!!!!! 余凯峰,陈世隐,黄国钦 ( 1) 采用 EEMD 算法与互信息法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 李军,李佳,张世义,束海波 ( 7)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除尘的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 !!!!!!!!!!!!! 宋意,杨建红,房怀英,陈俊龙 ( 14) 坐姿状态下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水平振动特性 !!!!!!!!!!!!!!!!! 王丰磊,叶茂,付明科 ( 20) 高雷诺数下二维长方形截面柱绕流数值模拟 !!!!!!!!!!!!! 王珊珊,董毓利,段进涛,王冬晔 ( 24) 统一强度理论下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新解 !!!!!!!!!!!!!!!!! 舒忠磊,常方强,林从谋 ( 31) 业主方 BIM 技术风险网络的构建与评价 !!!!!!!!!!!!!!!!!!!!! 谢祥,秦旋,王付海 ( 37) 景观构筑物功能需求的层级构成响应 !!!!!!!!!!!!!!!!!!!!!!!!!! 王瑜,陈震 ( 43) 煅烧改性净水厂污泥制备除磷材料工艺参数优化 !!!!!!!!!!!!!!!!!!! 刘"迪,周真明,张红忠,费霞丽,谢保金,李书文,苑宝玲 ( 51) 太阳能喷射?压缩复迭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 !!!!!!!!!!!!!!!!!!!!! 乔夏莹,李风雷 ( 57) 熊果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H9c 2 细胞的保护作用(英文) !!!!!!!!!!!!!!!!!!!!!!!!! 王国权,庞素秋,邱飞,成文召,杨会勇,刁勇 ( 62) 采用原研制剂制备米诺膦酸片及体外溶出度的一致性考察 !!!!!!!!!!!!!!!!!!!!!!!! 宋伟杰,曾皓月,龙莎,王立强,乔凤敏,方美娟 ( 70) 超级电容器一致性制备及性能分析 !!!!!!!!!!!!!!!!!! 焦琛,张卫珂,杨艳青,蔡慧中 ( 75) 非线性准 PR 双模逆变器的设计 !!!!!!!!!!!!!!!!! 赵熙临,明航,吴胧胧,何晶晶,汤倩 ( 81) 采用动态劣化度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实时评估 !!!!!!!!!!!!! 江顺辉,方瑞明,尚荣艳,王黎 ( 86) 格值自动机的产生式推理建模方法 !!!!!!!!!!!!!!!!!!!!!!! 戴茵茵,彭翔,王飞 ( 92) 采用代表点插值的道路网提取方法 !!!!!!!!!!!!!!!!!!!!!!!!!! 林杰,陈崇成 ( 98) 采用粒子群优化和 B 样条曲线的改进可视图路径规划算法 !!!!!!!!!!!! 吕太之,周武,赵春霞 ( 103) 采用矩阵分解模型的托攻击防御算法 !!!!!!!!!!!!!!!!!!!!!!!! 方楷强,王靖 ( 109) 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的多故障诊断 !!!!!!!!!!!!!!!!!!! 刘清兰,王飞,张波业,郭忠宝 ( 115) HEVC 帧间编码的快速 CU 尺寸和 PU 模式决策算法 !!!!!!!!!!!!!!!!!! 吴良堤,冯桂 ( 121) 深度学习与一致性表示空间学习的跨媒体检索 !!!!!!!!!!!!!! 邹辉,杜吉祥,翟传敏,王靖 ( 127) 结合天空分割修正的快速去雾方法 !!!!!!!!!!!!!!!!!!!!!!!! 刘子兵,戴声奎 ( 1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时定子阻抗不对称故障模型 !!!!!!!!!!!!!! 李利,李平,金福江,彭艳 ( 139) 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与卷积的图像分类模型 !!!!!!!!!!!!!!! 王改华,李涛,吕朦,袁国亮 ( 146) 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评价与地域差异分析 !!!!!!!!!!!! 王成军,徐伟铭,罗星,董小帅,翁谦 ( 15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Ⅱ 2018 年 第2期 机械臂加工花岗岩的力和工具磨损特性 !!!!!!!!!!!! 黄吉祥,刘舒颖,黄辉,黄身桂,徐西鹏 ( 159) 采用 C# 的多轴联动石材桥切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 邵辉,王磊,胡伟石,晏来成,黄吉祥 ( 166) 采用叠加图像的浅浮雕生成算法及实现 !!!!!!!!!!!!!!!!!!!! 朱钰恒,刘斌,张凌搏 ( 172) 带脱空的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 王兰,叶勇,郭子雄,王海峰 ( 179) 预压比对预应力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 RC 板受弯性能的影响 !!!! 张世江,陈海,刘阳,叶勇,柴振岭 ( 186) 改进 H?B 准则的层状岩体隧洞塑性区半径与应力场分析 !! 余振兴,俞缙,张建智,刘士雨,张玉,张大山 ( 192) 计及组织氛围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机理模型的构建 !!!!!!!!!!!!! 祁神军,成家磊,张云波 ( 198) 玻璃棉等温吸湿曲线测试及其最适拟合分析 !!!!!!!!!!! 张婷婷,冉茂宇,任晶,王波,徐佳蕙 ( 205) MOCVD 原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徐龙权,许冬,刘新卫,方颂 ( 210) 应用残基相互作用探讨嗜热和嗜冷酶稳定机制 !!!!!!!!!!!!!!!! 葛慧华,蔡征文,张光亚 ( 214) 快速简单组织定位甘蔗 RSD 致病菌 Lxx 的原位 PCR 方法 !!!!! 胡敏,汪文华,何恩铭,孟红岩,郭莺 ( 221) 喷射式热泵系统的能量分析及 " ! 分析 !!!!!!!!!!!!!!!!!!!!!!!! 常?,李风雷 ( 227) 采用矩阵建模方式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优化 !!!!!!!!!!! 常雨芳,王豪,谢昊,张力,刘光裕 ( 233) 低压开关触头压降取样电路的设计 !!!!!!!!!!!!!!!!!!!!! 彭长青,尚荣艳,方瑞明 ( 240) 大气光幕融合的去雾新方法 !!!!!!!!!!!!!!!!!!!!!!!!!!! 刘子兵,戴声奎 ( 246) 采用循环神经网络的情感分析注意力模型 !!!!!!!!!!!!!!!!!!!!! 李松如,陈锻生 ( 252) 采用邻域关联性的非监督流形对齐算法 !!!!!!!!!!!!!!!!!!!!! 徐猛,王靖,杜吉祥 ( 256) 双策略高效视频编码帧间模式快速决策算法 !!!!!!!!!!!!!!!!!!!!! 罗志伟,冯桂 ( 262) 采用共享空间稀疏表示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方法 !!!!!!!!!!!!!!!! 张建,彭佳林,杜吉祥 ( 268) 应用叶片图像分割与特征融合的复杂背景植物识别方法 !!!!!!!!!! 赵熙临,单治磊,付波,杨章 ( 274) KPCA?LSSVM 方法在视频时间序列预测中应用 !!!!!!!!!!!!!!!!!!!! 张观东,李军 ( 281) DE ICA 优化算法在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应用 !!!!!!!!!!!!!!! 雷宇翔,缑锦,王成,罗伟 ( 286) Z i e室内定位算法中数据预处理 !!!!!!!!!!!!!!!!!!!!! 樊晓冬,王佳斌,蔡灿辉 ( 293) gBe 采用人群搜索算法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参数整定方法 !!!!!!!!!!!!! 何莉,肖茗方,张威亚 ( 299) 四阶常微分方程的 B i r kho f f配点法 !!!!!!!!!!!!!!!!!!!!!!!! 庄清渠,王金平 ( 306) 利用模函数估计拟共形映照的偏差函数 !!!!!!!!!!!!!!!!!!!!!!!!!! 王朝祥 ( 312) 第3期 LMC 在机器人交互操作应用领域新进展 !!!!!!!!!!!!! 张国亮,王展妮,刘勇,张泽,丁培 ( 317) 虚拟现实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进展 !!!!!!!!!!!!!!!!!!!!!! 魏三强,孙彦景 ( 324) 采用 ARMAX 模型的精磨非线性振动系统辨识 !!!!!!!!!!!!! 陈勇,黄国钦,罗光华,柯翔敏 ( 332) 采用 PARAFAC 的欠定盲分离中机械振源数估计方法 !!!!!!!!!!!!!!!!! 杨诚,李志农 ( 337) 轨道客运车辆山区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 张云飞,李军 ( 343) 应用 Kano 模型的闭环产品聚类配置方法 !!!!!!!!!!!!!!!!! 乔虎,冯帆,杜江,李存良 ( 349) 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轨迹自动生成方法仿真与实现 !!!!!!!!!!!! 余乐,李庆,郑力新,朱建清 ( 35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Ⅲ PSJ加固 T 形 RC 梁钢板箍有效预应力的计算方法 !!!!!!!!! 王超,刘阳,陈海,郭子雄,陈大? ( 360) 不同剪跨比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 金凌志,王龙,张毅,周家亮 ( 365) 钢板笼约束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分析 !!!!!!!!!!! 余文茂,曾志兴,林强,刘祥 ( 371) 干湿盐渍耦合对夯土材料劣化性能的影响 !!!!!!!!!!!!!! 曾伟龙,彭兴黔,刘士雨,叶俊捷 ( 376)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指标及重要度分析 !!!!!!!!!!!!!!!!!!! 赵振宇,于英姿 ( 382) 改性蒙脱石的电动性质及吸附直接大红染料性能 !!!!!!!!!!!!!!!! 叶玲,张敬阳,肖子敬 ( 389) 四阶耦合能对半无限液晶界面特性的影响 !!!!!!!!!!!!!!!!!!!!!! 曾明颖,王星 ( 396) KPCA?KPLS 方法在 pH 中和过程建模中的应用 !!!!!!!!!!!!!!!!!!!! 朱瑞鹤,李军 ( 401) 采用金属热强度性能指标的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优化设计 !!!!! 管梦雪,田琦,董旭,王洋涛,梁春喜 ( 408) 蝌蚪状类弹性蛋白多肽相变特性分析 !!!!!!!!! 邱岳,张丹丹,吴姝羽,蔡征文,林源清,张光亚 ( 414) 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 !!!!!!!!!!!!!!!!!!!!! 王立强,王凤玲,周癑莹,李赞,高源,吴振,方美娟 ( 420) 采用互补特征的核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 谢维波,夏远祥,刘文 ( 429) 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的自适应层次聚类方法 !!!!!!!!!!!!!!!!! 姜代红,尹洪胜,张三友 ( 435) 考虑区域间互联电网时延差异性的分布式 AGC 方法 !!!!!!! 赵熙临,何晶晶,付波,单治磊,汤倩 ( 439) 块聚类的协同显著性检测 !!!!!!!!!!!!!!!!!!!!!!!!!! 杨麟,杜吉祥,聂一亮 ( 445) 离散事件系统的故障一次可修复性诊断 !!!!!!!!!!!!!!!! 郭忠宝,王飞,刘清兰,张波业 ( 451) 应用于锁相环中的锁定检测电路设计 !!!!!!!!!!!!!!!!!! 崔冰,杨骁,娄付军,邱伟彬 ( 457) 结合特征点匹配的在线目标跟踪算法 采用在线评论的景点个性化推荐 !!!!!!!!!!!!!!!!!!!!!!! 刘兴云,戴声奎 ( 461) !!!!!!!!!!!!!!!!!!!!!!!!!! 王少兵,吴升 ( 467) 第4期 焦散光束产生方法研究进展 !!!!!!!!!!!!!!!!!!!!!!!!!!! 杨艳飞,吴逢铁 ( 473) 金刚石砂轮表面二维形貌全场测量和分析 !!!!!!!!!!!!!!!!!! 杨栖凤,崔长彩,黄国钦 ( 479) 石材桥切机自动化加工过程的图形分析与路径优化 !!!! 林宇,邵辉,胡伟石,罗继亮,晏来成,黄吉祥 ( 485) 轮径差对轨道客车山区小半径曲线通过的影响 !!!!!!!!!!!!!!!!!!!! 张云飞,李军 ( 489) 折叠电动车主折叠机架的轻量化设计 !!!!!!!!!!!!!!!!!!! 邓援超,周杨,刘艺,周升 ( 496) 重卡半挂系统在虚拟试验场的平顺性仿真分析 !!!!!!!!!!!!!!!!!!!! 张功学,陈宁 ( 502) 应用 GA?BP 神经网络优化平摆复合振动筛的振动参数 !!!!!!!!!!!!! 沈国浪,童昕,李占福 ( 509) 橡胶扭转减振器性能的试验与仿真分析 !!!!!!!!!!!!!!!!! 盛精,贺梦达,王方,肖祖玉 ( 514) 应用 DG 方法的新型局部变差间断监测器(英文) !!!!!!!!!!! 黄日鑫,谭永华,吴宝元,李光熙 ( 520) 融合装配信息的三维装配模型检索方法 !!!!!!!!!!!!!!!!!! 乔虎,吴庆云,杜江,白蠫 ( 526) 扶壁式挡土墙在坡地建筑中的应用 !!!!!!!!!!!!!!!!!!! 林强,曾志兴,余文茂,刘祥 ( 532) 水力耦合条件下预制节理砂岩裂纹扩展和能量演化细观数值模拟 !!! 林春,俞缙,陈旭,蔡燕燕,文志杰 ( 538) 突水突泥影响下隧道围岩松动圈变化测试与分析 !!!!!!!! 舒忠磊,林从谋,常方强,张强,王海涛 ( 54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Ⅳ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非贯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刘超,刘远明 ( 551) 夏热冬暖地区开窗通风与壁体遮阳对集装箱房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王玉琳,冉茂宇,池佩富 ( 556)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关系下的常规公交优化方法 !!!!!!!!!!!!!!!! 徐泽达,姚敏峰 ( 562) 空气源热泵换热器与岗亭壁体一体化供暖性能 !!!!!!!!!! 李宗北,田琦,董旭,段兰兰,秦成君 ( 569) 太阳能喷射与间接蒸发耦合制冷系统在兰州地区的性能分析 !!!!!!!!!! 李蓉蓉,李风雷,韩瑞春 ( 577) 单环刺!纤溶酶的季节积累及初步药效学 !!!!!!!!!!! 龙莎,吕卓伦,李小红,宋伟杰,王立强 ( 583) 采用逆系统方法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逐步反推滑模控制 !!!!!!!!!!!!!!! #玲英,王胡 ( 589) 采用亮通道先验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 贾存坤,戴声奎,卫志敏 ( 595) 动静结合的二阶 SQL 注入漏洞检测技术 !!!!!!!!!!!!!!!!!!! 李鑫,张维纬,郑力新 ( 600) 采用有色 Pe t r i网的等级转换场景概念建模 !!!!!!!!!!!!!!!!! 宋丽梅,朱爱红,马欣宇 ( 606) 抗遮挡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 顾培婷,黄德天,黄炜钦,柳培忠 ( 611) 高速低功耗 CMOS 动态锁存比较器的设计 !!!!!!!!!!! 李靖坤,杨骁,陈国晏,娄付军,邱伟彬 ( 618) 结合情感词典的主动贝叶斯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 张敏,陈锻生 ( 623) 第5期 硅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 许军凯,辛梅华,李明春,刘旭光 ( 627) 平板类塑件翘曲变形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 !!!!!!!!!!!!!!!!!!!!!! 许建文,刘斌 ( 636) 新型嵌入式灶具燃烧器设计与优化 !!!!!!!!!! 安文旗,肖桂菀,徐德明,苏慧玲,舒畅,高乃平 ( 642) 应用 Pa r e t o 分布的 POT 模型分析车辆荷载效应极大值 !!!!!!!!! 张晋豪,刘均利,余文成,王雷 ( 649) 高速电梯提升系统纵向振动建模与分析 !!!!!!!!!!!!!!!!!!!! 吴虎城,张德坤,程琼 ( 654) 2, 6 659) ?二叔丁基对甲酚对 SBS 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 张文刚,丁龙亭,袁中玉 ( 考虑刚度劣化影响的岩石峰后应变软化模型 !!!!!! 杨哲豪,俞缙,涂兵雄,刘士雨,周建烽,蔡燕燕 ( 664) 安全态度、安全能力、不安全动机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 祁神军,成家磊,黄芹芹,张云波 ( 669) 考虑路径相关度的 PERT 网络进度风险的改进算法 !!!!!!!!!!!!!!!!!! 刘迅,毕远志 ( 675) 运用 AHP 682) ?DEMATEL 的 PPP 项目 VFM 驱动因素重要性分析 !!!!!! 崔彩云,王建平,刘勇,李会联 ( 被动蒸发与架空遮阳不同组合对屋面防热降温的影响 !!!!!!!!!!!!!!!!! 王波,冉茂宇 ( 689) 硅衬底上多层 Ge /ZnO 纳米晶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 潘书万,庄琼云,郑力新 ( 696) 软锰矿浸出液有机物对锰电解电流效率的影响 !!!!! 周泽广,明宪权,卢国贤,袁爱群,钟磊,郭雨桐 ( 701) 制备焙烧 Mg/Al水滑石及同时去除水中氟和硬度 !!!!!!! 许昶雯,王国英,刘吉明,岳秀萍,宁舒怡 ( 706) 城市高架桥街谷空气环境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 秦成君,宋罛芳,王世杰,赵敬源 ( 714) 改性活性炭纤维催化碳酰肼去除给水中的溶解氧 !!!!!!!!!!!!!!!! 王洁,梁美生,叶翠平 ( 720) 灰色关联理论在城市污水处理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 张文杰,袁红平 ( 726) 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抗氧化活性及抗凝活性分析 !!!!!!! 周癑莹,龙莎,方美娟,王立强 ( 732) 角向偏振螺旋贝塞尔光束的传输特性 !!!!!!!!!!!!!!!!! 胡汉青,吴逢铁,胡润,杨艳飞 ( 738)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Ⅴ 新型变形开口方环频率选择表面圆极化器的分析与仿真 !!!!!!!!!!!!! 汤炜,袁良昊,谢姣皎 ( 744) 采用特征识别技术的 MBD 模型自动语义标注方法 !!!!!!!!!!!!!!!!! 乔虎,周源,白蠫 ( 750) 数字对讲机语音加密方法及实现 !!!!!!!!!!!!!!!!!!! 龚雪,张育钊,庄铭杰,唐加能 ( 756) 结合高斯核函数的卷积神经网络跟踪算法 !!!!!!!!!!!!!!!!!! 郑凌云,柳培忠,汪鸿翔 ( 762) 采用 HOG 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人检测方法 !!!!!!!!!!!!!!!!! 陈丽枫,王佳斌,郑力新 ( 768) 采用 BP 算法和深度 SAE 网络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法 !!!!!!!!!!!!! 张永梅,付昊天,张睿 ( 774) 福建沙县船山组 ! " 类生物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 !!!!!!!! 李建成,况代智,洪祖寅,张祖辉 ( 781) 第6期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 王国权,庞素秋,林俊生,刁勇 ( 787) 含弹性索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 !!!!!!!!!!!!!!!!!!!! 郑亚青 ( 794) 鼠标上盖流动平衡数值模拟分析 !!!!!!!!!!!!!!!!!!!!!!! 许建文,刘斌,骆灿彬 ( 801) 五轴端铣锥形摆线齿轮齿形的数值模拟与试验(英文) !!!!!!!!!!!!!!!! 许建民,顾立志 ( 807) 北固山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及围岩变形控制 !!!!!!!! 金煜皓,韩立军,孟庆彬,王帅,刘振军,杨灵 ( 816) 弹性半空间球形药包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波形预测 !!!!!!!!!!!!!!!!! 刘小鸣,陈士海 ( 826)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 张亦林,严捍东,钟国才,全志龙 ( 832) 梁挠曲线方程的精确推导 !!!!!!!!!!!!!!!!!!!!!!!!! 刘海波,刘玉丽,石祥锋 ( 840) 锆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 Fe3O4 多相类芬顿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 马翠,刘亚琦,张寒旭,袁鹏飞,何争光 ( 844) 载锆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及磷吸附效果 !!!!!!!!!!! 敖涵婷,曹威,阚晋,邓彩军,魏琳 ( 851) 亭壁蒸发器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及仿真 !!!!!!!!!!!!!!!!! 李宗北,田琦,董旭,秦成君 ( 859) 非均匀孔隙率防风抑尘网优化设计 !!!!!!!!! 王世杰,宋罛芳,雷勇刚,景胜蓝,秦成君,刘治廷 ( 865) 二氧化铅/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叶俊辉,王森林,黎辉常,梁维俊,张燕秀 ( 872) 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可调性离子液体吸收 CO2 性能与反应机制 !!!!!!!!!!!!!!!!! 杜慷慨,郑好英 ( 879) !!!!!!!!!!!!!!!!!! 胡鹏程,钟丽娟,江伟 ( 885) 柯里拉京对顺铂抗卵巢癌 Hey 和 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 李旭丹,林志灿,李煊,郑志忠,明艳林 ( 892) 运用覆盖模型的遥感时序数据 Web 互操作 !!!!!!!!!!!!!!!! 陈远杰,余劲松弟,佟瑞菊 ( 899) 采用部分灰度压缩扩阶共生矩阵的煤和煤矸石图像识别 !!!!!!!!!! 余乐,郑力新,杜永兆,黄璇 ( 906) 高压开关柜内部气隙放电模型及其电场分析 !!!!!!!!!!!!!!!! 许超,尚荣艳,艾春,毛恒 ( 913) 多变量过程监控的 犇 控制图 !!!!!!!!!!!!!!!!!!!!!! 夏蓓鑫,简铮,高雅,陶宁蓉 ( 920) 非局部相似和双边滤波的图像超分重建 !!!!!!!!!!! 黄炜钦,黄德天,顾培婷,柳培忠,骆炎民 ( 926) 采用多叉树模型数据迁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宋春红,王佳斌,郑力新 ( 932) 卷积特征图融合与显著性检测的图像检索 !!!!!!!!!!!!!!!!!!! 聂一亮,杜吉祥,杨麟 ( 937) 采用负相关学习的 SVM 集成算法 !!!!!!!!!!!!!!!!!! 洪铭,汪鸿翔,刘晓芳,柳培忠 ( 942) 第 39 卷总目次 !!!!!!!!!!!!!!!!!!!!!!!!!!!!!!!!!!!!!!! (Ⅰ~Ⅻ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 39 卷 第6期 2018 年 11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l. 39 No. 6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Nov.2018 犜狅 狋 犪 犾犆狅狀 狋 犲狀 狋 狊狅 犳犞狅 犾. 39 犖狅. 1 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nGr i nd i ng4032Al umi num Al l oy Wi t hBr a z edDi amond Whe e l """""""""""""""""""""""""" YU Ka i f eng,CHENSh i i n,HUANG Guoq i n( 1) y Me chan i c a lFau l tDi agno s i sMe t hodUs i ngEEMD Al r i t hmand Mu t ua lI n f o rma t i on Me t hod go """"""""""""""""""""""""""" LIJun,LIJ i a,ZHANGSh i i,SHU Ha i bo ( 7) y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S imu l a t i onAna l s i sonDus tRemova lo fVe r t i c a lImpa c tCr ushe r y """""""""""""""""" SONG Yi,YANGJ i anhong,FANG Hua i i ng,CHENJun l ong ( 14) y Ho r i z on t a lVi b r a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uman t r u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nSy s t emi nS i t t i ngPo s t u r e ?S """""""""""""""""""""""""""" WANGFeng l e i,YE Mao,FU Mi ngke ( 20)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o fF l ow Ar oundTwoDimens i ona lRe c t angu l a rCo l umna tHi l dsNumbe r ghReyno """""""""""""""""" WANGShanshan,DONG Yu l i,DUANJ i n t ao,WANG Dongye ( 24) NewSo l u t i ono fSma l lSpa c i ngTunne l s ′P l a s t i cZoneUnde rUn i f i edS t r eng t hThe o r y """"""""""""""""""""""" SHU Zhong l e i,CHANGFangq i ang,LIN Congmou ( 31) S t udyonEs t ab l i shmen tandEva l ua t i ono fRi skNe two r ki nBIM Te chno l ogyBa s edonOwne r s ′S i de """"""""""""""""""""""""""""" XIEXi ang,QIN Xuan,WANGFuha i( 37) Re spons et oFunc t i ona lRe i r emen to fLands c apeAr ch i t e c t u r ev i aHi e r a r chyo fFo r c e qu """""""""""""""""""""""""""""""""" WANG Yu,CHENZhen ( 43) Pa r ame t e rOp t imi z a t i ono fPr epa r i ngPho spho r usRemova lMa t e r i a lby Us i ngCa l c i ned Wa t e rTr e a tmen t P l an tS l udge """""""""""" LIU Qi d i,ZHOU Zhenmi ng,ZHANG Hong zhong,FEIXi a l i, XIEBao i n,LIShuwen,YUAN Bao l i ng ( 51) j Pe r f o rmanc eAna l s i so fSo l a rE e c t o r r e s s i onRe f r i r a t i onSy s t em ?Comp y j ge """" QIAO Xi ay i ng,LIFeng l e i( 57) /Repe Pr o t e c t i ono fUr s o l i cAc i don Myo c a r d i a lI s chemi a r f us i onI n u r n H9c 2Ce l l s j yi """"" WANG Guoquan,PANGSuq i u,QIU Fe i,CHENG Wen zhao,YANG Hu i 62) yong,DIAO Yong ( Pr epa r a t i ono fMi nod r on i cAc i dTab l e t sUs i ngI nnova t o rPr oduc t sand犐狀犞犻 狋 狉 狅 Cons i s t encyI nve s t i t i on ga o fThe i rDi s s o l ub i l i t y """"" SONG We i i e,ZENG Haoyue,LONGSha,WANGL i i ang,QIAOFengmi n,FANG Me i uan ( 70) j q j Ana l s i so fCons i s t en tPr epa r a t i onandPe r f o rmanc eo fSupe r c apa c i t o r s y """""""""""""""""" J IAO Chen,ZHANG We i ke,YANG Yanq i ng,CHUA Hu i t ong ( 75) De s i lMode sI nve r t e rBa s edonNon l i ne a rQua s iPR gnonDua """"""""""""""" ZHAO Xi l i n,MING Hang,WU Long l ong,HEJ i ng i ng,TANG Qi an ( 81) j Re a l ndTu r b i neOpe r a t i ng As s e s smen tUs i ngDynami cI n f e r i o rDeg r e e ?Time Wi """"""""""""""""" J IANGShunhu i,FANG Ru imi ng,SHANG Rongyan,WANGL i( 86) Mode l i ngo fPr oduc t i onI n f e r enc eBa s edonLa t t i c eAu t oma t a """" DAIYi ny i n,PENG Xi ang,WANGFe i( 92) RoadNe two r kEx t r a c t i on Me t hodUs i ngRep r e s en t a t i vePo i n t sI n t e r l a t i on "" LINJ i e,CHEN Chongcheng ( 98) po Imp r ovedVi s i b i l i t aph Me t hodUs i ngPa r t i c l eSwa rm Op t imi z a t i onandB l i neCu r vef o rPa t hP l ann i ng ?Sp yGr """"""""""""""""""""""""""" L Ta i zh i,ZHOU Wu,ZHAO Chunx i a( 103) Sh i l l i ng At t a ckDe f ens eAl r i t hm Us i ng Ma t r i xFa c t o r i z a t i on Mode l """" FANG Ka i i ang,WANGJ i ng ( 109) go q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Ⅶ Mu l t i l eFa i l u r e sDi agno s ab i l i t fFu z z s c r e t eEven tSy s t ems p yo yDi """"""""""""""""""" LIU Qi ng l an,WANGFe i,ZHANGBoye,GUOZhongbao ( 115) Fa s tCUS i z eandPU ModeDe c i s i onAl r i t hmf o rHEVCI n t e rCod i ng """"" WU L i angd i,FENG Gu i( 121) go Cr o s s lMu l t imed i aRe t r i e va lBa s edDe epLe a r n i ngandSha r edRep r e s en t a t i onSpa c eLe a r n i ng ?Moda """"""""""""""""""""" ZOU Hu i,DUJ i x i ang,ZHAIChuanmi n,WANGJ i ng ( 127) Fa s tDeha z eAl r i t hm Ba s edonSkyReg i onSegmen t a t i onand Mod i f i c a t i on go "" LIU Z i b i ng,DAIShengku i( 133) Mode l i ngS t udyonImpedanc eAsymme t r l to fS t a t o rf o rThr e ePha s eAsynchr onousMo t o ri nI d l eLoad yFau """"""""""""""""""""""""""" LIL i,LIP i ng,J IN Fu i ang,PENG Yan ( 139) j ImageC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Mode lUs i ng Unsupe r v i s edLe a r n i ng Al r i t hmandConvo l u t i on go """"""""""""""""""""" WANG Ga i hua,LITao,L Meng,YUAN Guo l i ang ( 146) Eva l ua t i onandReg i ona lDi f f e r enc e sAna l s i sonEf f e c to fCu l t i va t edLandPr o t e c t i oni nFu i anPr ov i nc e y j """"""""""" WANGCheng un,XU We imi ng,LUO Xi ng,DONG Xi ao shua i,WENG Qi an ( 152) j 犖狅. 2 Fo r c e sandToo lWe a r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Gr an i t eGr i nd i ngbyRobo t i c """""""""" HUANGJ i x i ang,LIUShuy i ng,HUANG Hu i,HUANGShengu i,XU Xi 159) peng ( Con t r o lSy s t em De s i imu l a t i onAna l s i sf o rMu l t i i sBr i dgeS t oneCu t t i ng Ma ch i neBa s edonC# ?Ax gnandS y """"""""""""" SHAO Hu i,WANGLe i,HU We i sh i,YAN La i cheng,HUANGJ i x i ang ( 166) Al r i t hmandI t sImp l emen t a t i ono fBa s l i e fGene r a t i onUs i ngImageOve r l ay ?Re go """"""""""""""""""""""""""" ZHU Yuheng,LIU B i n,ZHANGL i ngbo ( 172) I n f l uenc eo fGapon Me chan i c a lPe r f o rmanc eo fCFST Membe r sSub e c t edt oComb i nedAx i a lComp r e s s i on j andShe a rFo r c e """"""""""""" WANGLan,YE Yong,GUOZ i x i ong,WANG Ha i f eng ( 179) S t udyonPr e l oad i ngRa t i oonF l exu r a lBehav i o ro fRCS l absS t r eng t hened Wi t hPr e s t r e s s edS t r andand Po l rMo r t a r """"""" ZHANGSh i i ang,CHEN Ha i,LIU Yang,YE Yong,CHAIZhen l i ng ( 186) yme j P l a s t i cZoneRad i usandS t r e s sAna l s i so fTunne li nLaye r edRo ckBa s edonImp r oved H?BCr i t e r i on y """""""" YU Zhenx i ng,YUJ i n,ZHANGJ i an zh i,LIUSh i shan ( 192) yu,ZHANG Yu,ZHANG Da Cons t r uc t i ono fMode lo fUns a f eBehav i o ro fCons t r uc t i on Wo r ke r sCons i de r i ng Or i z a t i ona lCl ima t e gan """"""""""""""""""""""""" QIShen un,CHENGJ i a l e i,ZHANG Yunbo ( 198) j Me a su r emen tandOp t ima lF i t t i ngo fI s o t he rma l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Cu r vef o rF i be r l a s s p g """"""""""""""" ZHANG Ti ng t i ng,RAN Maoyu,RENJ i ng,WANGBo,XUJ i ahu i( 205) l emen t a t i ono fMOCVD犐狀犛犻 s t em De s i 狋 狌 Mon i t o r i ngSy gnandImp """""""""""""""""""""" XU Longquan,XU Dong,LIU Xi nwe i,FANGSong ( 210) I ns i ti n t oS t ab i l i t chan i smo fThe rmoph i l i candPsy chr oph i l i cEn z sUs i ngRe s i dueI n t e r a c t i on gh y Me yme Ne two r ks """""""""""""""""""" GE Hu i hua,CAIZhengwen,ZHANG Guangya ( 214) Fa s tandS imp l e犐狀犛犻 狋 狌 PCR Me t hodf o rLo c a l i z i ngRSDPa t hogenLxxi nSuga r c aneTi s sue """""""""""""" HU Mi n,WANG Wenhua,HEEnmi ng,MENG Hongyan,GUO Yi ng ( 221) Ene r r l s e so fE e c t o rHe a tPumpCy c l e gyandExe gy Ana y j """""""""" CHANGZhao,LIFeng l e i( 227) Ope r a t i onOp t imi z a t i ono fComb i nedCoo l i ng He a t i ngandPowe rSy s t emsUs i ng Ma t r i x Mode l i ng App r oa ch """""""""""""" CHANG Yu f ang,WANG Hao,XIE Hao,ZHANGL i,LIU Guangyu ( 233) De s i fSamp l i ngC i r cu i tf o rMe a su r i ngCon t a c tVo l t ageDr opo fLow Vo l t ageSwi t ch gno """"""""""""""""""""" PENGChangq i ng,SHANG Rongyan,FANG Ru imi n( 240) Nove lHa z eRemova lMe t hodBa s edonAtmo sphe r i cVe i lFus i on """"""" LIU Z i b i ng,DAIShengku i( 246) Re cu r r en tNeu r a lNe two r kUs i ng At t en t i on Mode lf o rSen t imen tAna l s i s "" LISong r u,CHEN Duansheng ( 252) y Unsupe r v i s ed Man i f o l dAl i tAl r i t hm Us i ng Ne i r hoodCo r r e l a t i on gnmen go ghbo """"""""""""""""""""""""""""" XU Meng,WANGJ i ng,DUJ i x i ang ( 256)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Ⅷ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Fa s tDe c i s i onAl r i t hmo fI n t e r Fr ameModeUs i ngDoub l eMe t hodsf o rHi f i c i en tVi de oCod i ng go ghEf """""""""""""""""""""""""""""""""" LUOZh iwe i,FENG Gu i( 262) S i ng l eImageSupe r s o l u t i onAl r i t hm Us i ngSpa r s eRep r e s en t a t i oni nCommonSpa c e ?Re go """"""""""""""""""""""""""" ZHANGJ i an,PENGJ i a l i n,DUJ i x i ang ( 268) Re s e a r cho fP l an tRe c ogn i t i onUs i ngSegmen t a t i onandFe a t u r eFus i on """""""""""""""""""""" ZHAO Xi l i n,SHANZh i l e i,FU Bo,YANGZhang ( 274) App l i c a t i ono fKPCA?LSSVMi nVi de oTr a c eandTimeSe r i e sPr ed i c t i on """ ZHANG Guandong,LIJun ( 281) App l i c a t i ono fDE ICA Op t imi z a t i onAl r i t hmi nOpe r a t i ng Moda lo fPa r ame t e rI den t i f i c a t i on ? go """""""""""""""""""""" LEIYux i ang,GOUJ i n,WANGCheng,LUO We i( 286) Da t aPr ep r o c e s s i ngi nZ i eI ndoo rLo c a l i z a t i onAl r i t hm "" FAN Xi aodong,WANGJ i ab i n,CAICanhu i( 293) gBe go Pa r ame t e rAd us t i ng Me t hodo fRad i a lBa s i sFunc t i onNeu r a lNe two r kUs i ngSe eke rOp t imi z a t i onAl r i t hm j go """"""""""""""""""""""""""" HEL i,XIAO Mi ng f ang,ZHANG We i 299) ya ( B i r kho f fCo l l o c a t i on Me t hodf o rFou r t h de rOr d i na r f f e r en t i a lEqua t i ons ?Or yDi """"""""""""""""""""""""""""" ZHUANG Qi ngqu,WANGJ i np i ng ( 306) Es t ima t eo fQua s i c on f o rma lDi s t o r t i onFunc t i onby Modu l eFunc t i on """"""""" WANGChaox i ang ( 312) 犖狅. 3 NewPr og r e s si nApp l i c a t i ono fLMCon Human tI n t e r a c t i veOpe r a t i on ?Robo """""""""""""" ZHANG Guo l i ang,WANGZhann i,LIU Yong,ZHANGZe,DINGPe i( 317) Re s e a r chPr og r e s son Wi r e l e s sNe two r kTr ansmi s s i onTe chno l ogyi nVi r t ua lRe a l i t y """""""""""""""""""""""""""""""" WEISanq i ang,SUN Yan i ng ( 324) j Sy s t emi cI den t i f i c a t i onRe s e a r chonNon l i ne a rVi b r a t i onSy s t emi nPr e c i s i onGr i nd i ngPr o c e s s Wi t h ARMAX Mode l """""""""" CHEN Yong,HUANG Guoq i n,LUO Guanghua,KEXi angmi n( 332) Me chan i c a lVi b r a t i onSou r c eNumbe rEs t ima t i ono fUnde r de t e rmi nedB l i ndSou r c eSepa r a t i onUs i ng PARAFAC """""""""""""""""""""""""""" YANGCheng,LIZh i nong ( 337) Pe r f o rmanc eAna l s i so fPa s s enge rTr a i nsPa s s i ng Moun t a i nAr e a Wi t hSma l lRad i usCu r ve y """""""""""""""""""""""""""""""""" ZHANG Yun f e i,LIJun ( 343) Me t hodo fCl o s ed oduc t sCl us t e rCon f i r a t i onUs i ng Kano Mode l ?LoopPr gu """""""""""""""""""""""" QIAO Hu,FENGFan,DUJ i ang,LICun l i ang ( 349) S imu l a t i onandRe l i z a t i ono fMo t i onTr a e c t o r t oma t i cGene r a t i on Me t hodo fS i xDeg r e e so f j y Au Fr e edom Me chan i c a lArm """"""""""""" YU Le,LIQi ng,ZHENGL i x i n,ZHUJ i anq i ng ( 355) Ca l cu l a t i on Me t hodf o rEf f e c t i vePr e s t r e s so fPSJS t r eng t hen i ngTShapedRCBe ams """"""""""""""" WANGChao,LIU Yang,CHEN Ha i,GUOZ i x i ong,CHEN Da l ang ( 360) Ana l s i so fShe a rCapa c i t fPr e s t r e s s edRe a c t i vePowde rConc r e t eBe ams Wi t hDi f f e r en tShe a rSpanRa t i o s y yo """""""""""""""""""" J IN L i ng zh i,WANGLong,ZHANG Yi,ZHOUJ i a l i ang ( 365) No rma lSe c t i onBe a r i ngCapa c i t s e a r cho fPCSConc r e t eCo l umnsUnde rEc c en t r i cComp r e s s i onLoad yRe """"""""""""""""""""" YU Wenmao,ZENGZh i x i ng,LIN Qi ang,LIU Xi ang ( 371) I n f l uenc eo fDr tSa l t i ngCoup l i ngonDe t e r i o r a t i onPe r f o rmanc eo fRammedSo i lMa t e r i a l s y We """""""""""""""""""" ZENG We i l ong,PENG Xi ngq i an,LIUSh i i e( 376) yu,YEJun j I nd i c a t o rAna l s i sandImpo r t anc eDeg r e eo fDynami cCapab i l i t i e sf o rI n t e r na t i ona lEng i ne e r i ngCon t r a c t i ng y En t e r r i s e s """""""""""""""""""""""""""" ZHAOZhenyu,YU Yi ng z i( 382) p Ze t a t en t i a lo fMod i f i ed Mon tmo r i l l on i t eandI t sEf f e c tonAds o r t i onCapa c i t o rDi r e c tRedDyeFr om ?Po p yf Aque ousSo l u t i ons """""""""""""""""" YEL i ng,ZHANGJ i ngyang,XIAOZ i i ng ( 389) j Ef f e c to fQua r t i cCoup l i ngEne r t t i ngBehav i o r si nNema t i cL i i dCr s t a l gyon We qu y """"""""""""""""""""""""""""""" ZENG Mi ngy i ng,WANG Xi ng ( 396) Re s e a r chon Mode l i ng Me t hodf o rpH Neu t r a l i z a t i onPr o c e s sUs i ng KPCA?KPLS """ ZHU Ru i he,LIJun ( 40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Ⅸ Op t imi z a t i onDe s i fCo r r uga t edBoa r dSk i r t i ngBoa r dRad i a t o rUs i ng Me t a lThe rma lI n t ens i t r f o rmanc e gno yPe """""""""""" GUAN Mengxue,TIAN Qi,DONG Xu,WANG Yang t ao,LIANGChunx i( 408) Pha s eTr ans i t i onBehav i o ro fTadpo l e i keEl a s t i n i kePo l t i de s ?L ?L ypep """"" QIU Yue,ZHANG Dandan,WUShuyu,CAIZhengwen,LIN Yuanq i ng,ZHANG Guangya ( 414) Fr agmen t a t i onPa t hway so fThr e eTy r o s i neKi na s eI nh i b i t o r s Wi t hAn i l i noqu i na z o l i neMo i e t e c t r o sp r ay ybyEl I on i z a t i on Ma s sSpe c t r ome t r i i ang,WANGFeng l i ng,ZHOU Yuey i ng,LIZhan, y """"" WANGL q GAO Yuan,WU Zhen,FANG Me i uan ( 420) j Ta r tTr a ck i ng Al r i t hm Us i ngComp l emen t a r a t u r e so fKe r ne l i z edCo r r e l a t i onF i l t e r ge go yFe """"""""""""""""""""""""""" XIE We i bo,XIA Yuanx i ang,LIU Wen ( 429) Se l f t i veHi e r a r ch i c a lCl us t e r i ng Al r i t hm Us i ng GeneExp r e s s i onPr og r ammi ng ?Adap go """""""""""""""""""""" J IANG Da i hong,YIN Hongsheng,ZHANGSanyou ( 435) Di s t r i bu t edAGC Me t hodCons i de r i ngDi f f e r enc eo fTimeDe l ayBe twe enReg i ona lI n t e r c onne c t edPowe rGr i ds """"""""""""""""" ZHAO Xi l i n,HEJ i ng i ng,FU Bo,SHANZh i l e i,TANG Qi an ( 439) j Co l i encyDe t e c t i onUs i ngPa t ch us t e r """""""""""" YANGL i n,DUJ i x i ang,NIE Yi l i ang ( 445) ?Sa ?Cl Di agno s i so fDi spo s ab l eRe c ove r ab i l i t s edonDi s c r e t eEven tSy s t ems Wi t hFau l t s yBa """"""""""""""""""" GUOZhongbao,WANGFe i,LIU Qi ng l an,ZHANGBoye ( 451) De s i fLo ckDe t e c t i onC i r cu i tf o rPha s e ckedLoop App l i c a t i ons ?Lo gno """"""""""""""""""""""" CUIB i ng,YANG Xi ao,LOU Fu un,QIU We i b i n( 457) j On l i neTa r tTr a ck i ng Al r i t hm Ba s edonFe a t u r ePo i n tMa t ch i ng """"" LIU Xi ngyun,DAIShengku i( 461) ge go At t r a c t i onsPe r s ona l i z edRe c ommenda t i onsUs i ng On l i neRe v i ews """""" WANGShaob i ng,WUSheng ( 467) 犖狅. 4 Re s e a r chPr og r e s sonCaus t i cBe am """"""""""""""""""" YANG Yan f e i,WU Feng t i e( 473) Me a su r emen tandAna l s i so fTwo i ona lSu r f a c eTopog r aphyo fWho l eGr i nd i ng Whe e l ?Dimens y """""""""""""""""""""""" YANG Qi f eng,CUIChangc a i,HUANG Guoq i n( 479) Gr aph i cAna l z i ngandPa t hOp t imi z a t i ono fAu t oma t i cMa ch i n i ngPr o c e s si nS t oneBr i dgeCu t t i ng Ma ch i ne y """"""""" LIN Yu,SHAO Hu i,HU We i sh i,LUOJ i l i ang,YAN La i cheng,HUANGJ i x i ang ( 485) Ef f e c to fWhe e lDi ame t e rDi f f e r enc eonPa s s i ngo fSma l lRad i usCu r vei n Moun t a i nousTr a ckPa s s enge rTr a i n """""""""""""""""""""""""""""""""" ZHANG Yun f e i,LIJun ( 489) L i twe i tDe s i fMa i nFo l d i ngFr amef o rFo l dab l eEl e c t r i cVeh i c l e gh gh gno """"""""""""""""""""" DENG Yuanchao,ZHOU Yang,LIU Yi,ZHOUShen ( 496) S imu l a t i onAna l s i sonRi deComf o r to fHe avySemi t r a i l e rSy s t em Us i ng Vi r t ua lPr ov i ng Gr ound y """"""""""""""""""""""""""""""" ZHANG Gongxue,CHEN Ni ng ( 502) App l i c a t i ono fGA?BPt oOp t imi z eVi b r a t i onPa r ame t e r so fVi b r a t i ngSc r e eno fTr ans l a t i on ng ?Swi Compo s i t eMo t i on """"""""""""""""""" SHEN Guo l ang,TONG Xi n,LIZhan f u( 509) 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nPe r f o rmanc eo fRubbe r r s i ona lVi b r a t i onDampe r ?TypeTo """"""""""""""""""""" SHENGJ i ng,HE Mengda,WANGFang,XIAOZuyu ( 514) New Di s c on t i nu i t nd i c a t o rf o rDG Me t hodUs i ngLo c a lVa r i a t i on yI """"""""""""""""""" HUANG Ri x i n,TAN Yonghua,WU Baoyuan,LIGuangx i( 520) 3D As s emb l lRe t r i e va lMe t hodUs i ng As s emb l n f o rma t i on y Mode yI """"""""""""""""""""""""" QIAO Hu,WU Qi ngyun,DUJ i ang,BAIYu ( 526) App l i c a t i ono fCoun t e r f o r tRe t a i n i ng Wa l li nS l opeBu i l d i ng """"""""""""""""""""" LIN Qi ang,ZENGZh i x i ng,YU Wenmao,LIU Xi ang ( 532) Me s o s c op i c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onCr a ckExpans i onandEne r l u t i ono fSands t one Wi t hPr e f ab r i c a t ed gyEvo J o i n tUnde rHyd r o chan i c a lCoup l i ngCond i t i on ?Me """"""""""""""""""" LIN Chun,YUJ i n,CHEN Xu,CAIYanyan,WENZh i i e( 538)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Ⅹ 2018 年 Te s tandAna l s i sonVa r i a t i ono fl oo s eZoneo fSu r r ound i ngRo cki nTunne lUnde rI n f l uenc eo fWa t e r y and MudI n r ush """""""" SHU Zhong l e i,LIN Congmou,CHANGFangq i ang,ZHANG Qi ang,WANG Ha i t ao ( 545) Ana l s i so fI n f l uenc eFa c t o r sonShe a rS t r eng t ho fNon t r a t i onJ o i n t edRo ck Ma s s ?Pene y """"""""""""""""""""""""""""""""" LIU Chao,LIU Yuanmi ng ( 551) I n f l uenc eo fWi ndow OpenVen t i l a t i onand Wa l lShad i ngonI ndoo rThe rma lEnv i r onmen to fCon t a i ne r Roomi n Ho tSumme rand Wa rm Wi n t e rAr e a s """"""" WANG Yu l i n,RAN Maoyu,CHIPe i f u( 556) BusOp t imi z a t i on Me t hodBa s edonCo l l i ne a rRe l a t i ono fRa i lTr ans i tandBus """ XU Zeda,YAO Mi n f eng ( 562) Re s e a r chon He a t i ngPe r f o rmanc eo fBoo t h Wi t hAi r r c eHe a tPump He a tExchange randPav i l i on ?Sou Wa l lI n t eg r a t ed """"""""" LIZongbe i,TIAN Qi,DONG Xu,DUAN Lan l an,QIN Cheng un ( 569) j So l a rE e c t o randI nd i r e c tEvapo r a t i onCoup l edCoo l i ngSy s t em Pe r f o rmanc eAna l s i sBa s edonLan zhou j y Reg i on """""""""""""""""""""""" LIRong r ong,LIFeng l e i,HAN Ru i chun ( 577) Se a s ona lAc cumu l a t i ono fMono cy c l i cThr i i b r i no l t i cEn z e l imi na r rma c odynami c psF y ymeUFEandPr yPha S t udyo fUFE """""""" LONGSha,L Zhuo l un,LIXi aohong,SONG We i i e,WANGL i i ang ( 583) j q Ba cks t epp i ngS l i d i ng ModeCon t r o lo fSHAPF Us i ngI nve r s eSy s t em Me t hod "" TU L i ngy i ng,WANG Hu ( 589) Low L i tImageEnhanc emen tAl r i t hm Ba s edonBr i tChanne lPr i o r gh go gh """""""""""""""""""""""""" J IA Cunkun,DAIShengku i,WEIZh imi n( 595) Vu l ne r ab i l i t t e c t i onUs i ngSe c ond Or de rSQLI n e c t i onComb i n i ngDynami candS t a t i cAna l s i s yDe j y """"""""""""""""""""""""""" LIXi n,ZHANG We iwe i,ZHENGL i x i n( 600) Conc ep tMode lf o rLe ve lTr a s i t i onSc eneUs i ngCo l o r edPe t r iNe t " SONGL ime i,ZHU Ai hong,MA Xi nyu ( 606) An t i c l us i onOb e c tTr a ck i ng Al r i t hm Ba s edonKe r ne l i z edCo r r e l a t i onF i l t e r s ?Oc j go """"""""""""""""" GU Pe i t i ng,HUANG De t i an,HUANG We i i n,LIU Pe i zhong ( 611) q De s i fHi edLow?Powe rCMOSDynami cLa t chedCompa r a t o r ?Spe gno gh """"""""""""""" LIJ i ngkun,YANG Xi ao,CHEN Guoyan,LOU Fu un,QIU We i b i n( 618) j Tex tSen t imen tCl a s s i f i c a t i onBa s edonSeman t i cLex i c onandAc t i veBaye s i an """""""""""""""""""""""""""""" ZHANG Mi n,CHEN Duansheng ( 623) 犖狅. 5 Re s e a r chPr og r e s son Wa t e r bo r nePo l r e t haneMod i f i edbyS i l i c on Ma t e r i a l s yu """"""""""""""""""""" XUJunka i,XIN Me i hua,LIMi ngchun,LIU Xuguang ( 627)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Ana l s i so fF l a tP l a s t i cPr oduc t s ′Wa r y page " XUJ i anwen,LIU B i n( 636) De s i t imi z a t i ono fNewBu i l t I nGa sS t oveBu r ne r ? gnandOp """"""""" AN Wenq i,XIAO Gu iwan,XU Demi ng,SU Hu i l i ng,SHU Chang,GAO Na i i ng ( 642) p Ca l cu l a t i ono fEx t r emeVa l ueo fVeh i c l eLoadEf f e c tbyPOT Mode lUs i ngPa r e t oDi s t r i bu t i on """""""""""""""""""" ZHANGJ i nhao,LIUJun l i,YU Wencheng,WANGLe i( 649) Mode l i ngandAna l s i so fLong i t ud i na lVi b r a t i ono fHi l o c i t e va t o rHo i s t i ngSy s t em ?Ve y gh yEl """""""""""""""""""""""" WU Hucheng,ZHANG Dekun,CHENG Qi ong ( 654) Ef f e c to fBHTonAg i ngPr ope r t i e so fSBS Mod i f i edAspha l t """"""""""""""""""""" ZHANG Wengang,DINGLong t i ng,YUANZhongyu ( 659) Po s t akS t r a i nSo f t en i ng Mode lo fRo ckCons i de r i ngS t i f f ne s sDeg r ada t i onEf f e c t ?Pe """"""""" YANGZhehao,YUJ i n,TU B i ngx i ong,LIUSh i i an f eng,CAIYanyan ( 664) yu,ZHOUJ Oc cu r r enc eMe chan i smo fSa f e t t i t ude,Sa f e t i l i t a f e t t i va t i ont oUns a f eBehav i o r y At yCapab yandUns y Mo f o rCons t r uc t i on Wo r ke r s """""" QIShen un,CHENGJ i a l e i,HUANG Qi nq i n,ZHANG Yunbo ( 669) j Imp r ovedAl r i t hmf o rSchedu l i ngRi sko fPERT Ne two r ksCons i de r i ngPa t hCo r r e l a t i on go """"""""""""""""""""""""""""""""""" LIU Xun,BIYuan zh i( 67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Ⅺ Impo r t anc eo fVFM Dr i ve r si nPPPPr o e c t sUs i ng AHP ?DEMATEL j """"""""""""""""""""" CUICa i i anp i ng,LIU Yong,LIHu i l i an ( 682) yun,WANGJ Ef f e c to fDi f f e r en tComb i na t i onso fPa s s i veEvapo r a t i onandVen t i i ngonThe rma lPr o t e c t i onand ?Shad Tempe r a t u r eReduc t i ono fRoo f """""""""""""""""""" WANGBo,RAN Maoyu ( 689) /ZnO Nano Pr epa r a t i onandOp t i c a lPr ope r t i e so fMu l t i l aye rGe c r s t a l l i neF i lmonS i l i c onSubs t r a t e y """""""""""""""""""""" PANShuwan,ZHUANG Qi ongyun,ZHENGL i x i n( 696) Ef f e c to fOr i c si nPy r o l us i t eLe a ch i ngSo l u t i onson Mangane s eEl e c t r o l s i sCu r r en tEf f i c i ency gan y """"" ZHOU Zeguang,MING Xi anquan,LU Guox i an,YUAN Ai i,GUO Yu t ong ( 701) qun,ZHONGLe Pr epa r a t i ono fCa l c i ned Mg/AlHyd r o t a l c i t eandS imu l t ane ousRemova lo fF l uo r i neI onsand Ha r dne s s i n Wa t e r """"""""" XU Changwen,WANG Guoy i ng,LIUJ imi ng, YUEXi up i ng,NINGShuy i( 706)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o fAi rEnv i r onmen tandPo l l u t an tDi f f us i oni nUr banVi aduc tS t r e e tCanyon """""""""""""""" QIN Cheng un,SONGChong f ang,WANGSh i i e,ZHAOJ i ngyuan ( 714) j j Reduc t i ono fDi s s o l vedOxygeni nFe ed Wa t e rbyCa r bohyd r a z i de Wi t h Mod i f i edAc t i va t edCa r bon F i be rCa t a l s t s """"""""""""""""""" WANGJ i e,LIANG Me i sheng,YECu i i ng ( 720) y p App l i c a t i ono fGr eyCo r r e l a t i onThe o r nAna l z i ngFa c t o r sI n f l uenc i ng Ur banSewageTr e a tmen t yi y """"""""""""""""""""""""""""" ZHANG Wen i e,YUAN Hongp i ng ( 726) j An t i ox i dan tAc t i v i t t i c oagu l an tAc t i v i t l s i so fRe c omb i nan tHumanTi s sueKa l l i s t a t i n yandAn y Ana y B i nd i ngPr o t e i n """"""""""" ZHOU Yuey i ng,LONGSha,FANG Me i uan,WANGL i i ang ( 732) j q Pr opaga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z imu t ha l l l a r i z edSp i r a lBe s s e lBe am yPo """"""""""""""""""""" HU Hanq i ng,WU Feng t i e,HU Run,YANG Yan f e i( 738) Ana l s i sandS imu l a t i ono fNove lC i r cu l a rPo l a r i z a t i onConve r t e ri nSp l i t c t ang l e ngFr e ?Re ?Ri y quency Se l e c t i veSu r f a c e """""""""""""""""" TANG We i,YUAN L i anghao,XIEJ i ao i ao ( 744) j Au t oma t i cSeman t i cTagg i ngo fMBD Mode lUs i ngFe a t u r eRe c ogn i t i on " QIAO Hu,ZHOU Yuan,BAIYu ( 750) Me t hodandImp l emen t i ono fVo i c eEnc r t i oni nDi i t a lI n t e r yp g phone """""""""""""""" GONG Xue,ZHANG Yu zhao,ZHUANG Mi ng i e,TANGJ i aneng ( 756) j Convo l u t i onNeu r a lNe two r ksTr a ck i ng Al r i t hm Comb i ned Wi t hGaus s i anKe r ne lFunc t i on go """"""""""""""""""""" ZHENGL i ngyun,LIU Pe i zhong,WANG Hongx i ang ( 762) Pede s t r i anDe t e c t i onUs i ng HOGFe a t u r eand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 CHEN L i f eng,WANGJ i ab i n,ZHENGL i x i n( 768) Eva l ua t i on Me t hodf o rS t uden t s ′Comp r ehens i veAb i l i t i e sUs i ngDe epSAE Ne two r ksandBP Al r i t hm go """""""""""""""""""""""" ZHANG Yongme i,FU Hao t i an,ZHANG Ru i( 774) Coup l i ngRe l a t i onsh i twe enFusu l i n i dsEvo l u t i onFo rm ChuanshanFo rma t i onandSe a Le ve lChange pBe i nShaCoun t i anPr ov i nc e """" LIJ i ancheng,KUANG Da i zh i,HONGZuy i n,ZHANGZuhu i( 781) y,Fu j 犖狅. 6 Re s e a r chPr og r e s so fGr apheneandI t sDe r i va t i ve si nB i omed i c i neF i e l d """""""""""""""""" WANG Guoquan,PANGSuq i u,LINJunsheng,DIAO Yong ( 787) Dynami c sandEndTr a e c t o r t r o lo f2 l e i venPa r a l l e lMe chan i sm Wi t hEl a s t i cCab l e ?Cab ?Dr j yCon """""""""""""""""""""""""""""""""""""" ZHENG Yaq i ng ( 794)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a l s i so fF l owBa l anc eo fMous eUppe rCove r y """"""""""""""""""""""""""""" XUJ i anwen,LIU B i n,LUO Canb i n( 80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Ⅻ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年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Con i c a lCy c l o i dGe a rPr o f i l ei nFa c eMi l l i ngonF i ve i s ?Ax Mi l l i ng Ma ch i neToo l """"""""""""""""""""""""" XUJ i anmi n,GU L i zh i( 807) Me chan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De f o rma t i onCon t r o lo fSu r r ound i ngRo ckf o rBe i l gushanTunne """""""" J IN Yuhao,HAN L i un,MENG Qi ngb i n,WANGShua i,LIU Zhen un,YANGL i ng ( 816) j j Pr ed i c t i ono fVi b r a t i on Wave f o rmonGr oundCaus edbyEl a s t i cSemi spa c eSphe r i c a lCha r l a s t i ng geB """""""""""""""""""""""""""""""" LIU Xi aomi ng,CHENSh i ha i( 826) I n f l uenc eo fCl ayPowde rt oRhe o l og i c a lBehav i ou ro fCemen tPa s t e Wi t hPo l c a r boxy l a t eSupe r l a s t i c i z e r y p """""""""""""""" ZHANG Yi l i n,YAN Handong,ZHONG Guo c a i,QUANZh i l ong ( 832) Pr e c i s eDe r i va t i ono fBe am De f l e c t i onEqua t i on """""""""" LIU Ha i bo,LIU Yu l i,SHIXi ang f eng ( 840) Fen t on i kePr o c e s sonTr e a t i ngS t ab i l i z edo l dLand f i l lLe a cha t eby Nano c o r a t edZr i l l a r ed ?L ?Fe3O4 De ?P Ben t on i t ea sCa t a l s t """" MA Cu i,LIU Yaq i,ZHANG Hanxu,YUAN Peng f e i,HEZhengguang ( 844) y S t r uc t u r a l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Pho spho r usAds o r t i ono fZ i r c on i um?LoadedCo r nS t a l kB i o cha r p """"""""""""""""""" AO Han t i ng,CAO We i,KANJ i n,DENGCa i un,WEIL i n( 851) j The o r e t i c a lAna l s i sandS imu l a t i ono fHe a tTr ans f e rPe r f o rmanc eo fKi o sk Wa l lEvapo r a t o r y """"""""""""""""""""""" LIZongbe i,TIAN Qi,DONG Xu,QIN Cheng un ( 859) j De s i t imi z a t i ono fNon i f o rm Po r o s i t r ousFenc e s ?Un gnOp yPo """ WANGSh i i e,SONGChong f ang,LEIYonggang,J INGSheng l an,QIN Cheng un,LIU Zh i t i ng ( 865) j j Pr epa r a t i onandE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o fPbO2/Gr apheneEl e c t r ode """""""""""" YEJunhu i,WANGSen l i n,LIHu i chang,LIANG We i un,ZHANG Yanx i u( 872) j Func t i ona l i z a t i ono fCh l o r ome t hy lPo l s t r ene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S t udy i ngi nEs t e r i f i c a t i on y y """"""""""""""""""""""""""""""" DU Kangka i,ZHENG Haoy i ng ( 879) CO2 Abs o r t i onPe r f o rmanc eandRe a c t i on Me chan i smo fSwi t chab l eI on i cL i i ds p qu """"""""""""""""""""""""" HU Pengcheng,ZHONGL i uan,J IANG We i( 885) j Sens i t i z a t i onEf f e c to fCo r i l ag i nonC i sp l a t i nAga i ns tOva r i anCanc e rHeyandSKOV3Ce l l s """"""""""""""" LIXudan,LINZh i c an,LIXuan,ZHENGZh i zhong,MING Yan l i n( 892) Remo t eSens i ngTime r i e sDa t a WebI n t e r ope r ab i l i t i ngCove r ageMode l ?Se y Us """"""""""""""""""""""""" CHEN Yuan i e,YUJ i ns ongd i,TONG Ru i u( 899) j j ImageRe c ogn i t i on Me t hodo fCoa landCoa lGangueBa s edonPa r t i a lGr ay s c a l eComp r e s s i onEx t ended Coex i s t enc eMa t r i x """""""""""" YU Le,ZHENGL i x i n,DU Yong zhao,HUANG Xuan ( 906) Ai r s cha r landEl e c t r i cF i e l dAna l s i so fHi l t ageSwi t chge a r ?GapDi ?Vo geMode y gh """""""""""""""""""""" XU Chao,SHANG Rongyan,AIChun,MAO Heng ( 913) 犇 Con t r o lCha r tf o rMu l t i va r i ab l ePr o c e s sMon i t o r i ng """""""""""""""""""""" XIA Be i x i n,J IANZheng,GAO Ya,TAO Ni ng r ong ( 920) ImageSupe r s o l u t i onRe c ons t r uc t i onBa s edonNon c a lS imi l a r i t i l a t e r a lF i l t e r ?Re ?Lo yandB """"""""""" HUANG We i i n,HUANG De t i an,GU Pe i t i ng,LIU Pe i zhong,LUO Yanmi n( 926) q De s i l emen t a t i ono fDa t a Mi r a t i onAl r i t hm Us i ng Mu l t iFo r kTr e e gnandImp g go """"""""""""""""""""""" SONGChunhong,WANGJ i ab i n,ZHENGL i x i n( 932) ImageRe t r i e va lBa s edonConvo l u t i onFe a t u r eMapFus i onandSa l i encyDe t e c t i on """""""""""""""""""""""""""" NIE Yi l i ang,DUJ i x i ang,YANGL i n( 937) SVM Ens emb l e sAl r i t hm Us i ng Nega t i veCo r r e l a t i onLe a r n i ng go """"""""""""""""" HONG Mi ng,WANG Hongx i ang,LIU Xi ao f ang,LIU Pe i zhong ( 942) To t a lCon t en t so fVo l.39 """""""""""""""""""""""""""""""""" (Ⅰ~Ⅻ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6期 第 39 卷总目次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华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 然科学综 合性学 术刊 物. 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和理 论与实 践相 结 合 的 方 针,广 泛 联 系 海 外 华 侨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华侨大 学等高 等 学 府 在 基 础 研 究、应 用 研 究 和 开 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华侨高等教育和繁荣 社会 主义科 技事业 服 务. 本 刊 主 要 刊 登 机 械 工 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 机 技术、应 用 化 学、材 料 与 环 境 工 程、化 工 与 生 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数学和管理工程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 结,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的论述,以及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论等内容. 1 投稿约定 1. 1 作者应保证文稿为首发稿及文稿的合法性;署名作者对文稿均应有实质性贡献,署名正确,顺序无 争议;文稿中所有事实均应是真实的和准确的,引 用他 人 成 果 时,应 作 必 要 的 标 注;不 违 反 与 其 他 出版机构的版权协议及与其他合作机构的保密协议;无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数据伪造及一稿两 投等不良行为 .如由上述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由作者本人负全部责任 . 1. 2 自投稿日期起 2 个月之内,作者 不 得 另 投 他 刊 . 2 个 月 之 后,作 者 若 没 有 收 到 反 馈 意 见,可 与 编 辑 部联系 .无论何种原因,要求撤回所投稿件,或者变更作 者 署 名 及 顺 序,需 由 第 一 作 者 以 书 面 形 式 通知编辑部并经编辑部同意 . 1. 3 作者同意将该文稿的发表权,汇编权,纸型版、网络 版 及其他 电子 版 的 发 行 权、传 播 权 和 复 制 权 交 本刊独家使用,并同意由编辑部统一纳入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 . 1. 4 来稿一经刊用,作者须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同时编辑部按篇一次性付给稿酬并赠送该期刊物 .本刊 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收录刊源,对此特别声明不另收费用,也不再付给稿酬 . 1. 5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 1 来稿务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 2. 2 论文题名字数一般不超过 18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 .文中各级层次 标题要 简短 明确,一般不超 过 15 字,且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 2. 3 署名作者应对选题、研究、撰稿等作出主要贡献 并能文 责自负,一 般 以 不 超 过 3 名 为 宜 .作 者 单 位 应标明单位、所在城市、省份及邮政编码 . 2. 4 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和引出的结论等,应写成独立性短文且不含图表 和引用参考文献序号等 .其篇幅一般以 150~250 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 4~8 个为宜 . 2. 5 量和单位符号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2. 6 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画成曲线图的数据,不宜再列表 .图表应有中英文标题 . 2. 7 参考文献仅选最主要的,且已公开发表的,按规范的内容、顺序、标点书写列入,并按其在文中出现 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和标注. 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引用 . 2. 8 英文摘要尽可能与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 姓名、作 者 单 位、摘 要、关 键 词 .用 过 去 时 态 叙 述 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并符合英文写作规范 . 2. 9 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收稿日期;通信作 者为可 联系 作 者 的 姓 名、出 生 年、性 别、职 称、学 历、研 究方向、电子邮件地址;基金项目为课题资助背景及编号,可几项依次排列 . 2. 10 投稿请直接登陆本刊唯一官方网站( www. hdxb. hqu. edu. cn)在线投稿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犚犆犆犛犈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犐 犛犜犐犆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刊被以下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刊源 ·美国《化学文摘》( CAS) ·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 STN 国际”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力学文摘 ·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数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VINITI)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copus) ·德国《数学文摘》( Zb lMATH)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中国物理文摘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SCIENCE ) Huaq i aoDaxueXuebao (Z i r anKexueBan ) (双月刊,1980 年创刊 ) 第 39 卷 第 6 期 (总第 164 期) 2018 年 11 月 20 日 主管单位: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主办单位: 华 侨 大 学 ( 中 国 福 建 泉 州 362021 ) ( 中 国 福 建 厦 门 361021 ) 编辑出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话:0595 22692545 烄电 烌 电子信箱:j ourna l@hqu. edu. cn 址:www. hdxb. hqu. edu. cn烎 烆网 主 编: 黄 仲 一 印 刷: 泉 州 晚 报 印 刷 厂 国内发行: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邮 政 局 订 购 处: 全 国 各 地 邮 政 局 (所 ) 国外发行: 中 国 出 版 对 外 贸 易 总 公 司 (北京 782 信箱,邮政编码 100011) 5013 号:ISSN1000 CN35 1079/N 00 元/册 国内定价:10. 60. 00 元/套 刊 代 (B imon t h l t a r t edi n1980 ) y,S Vo l. 39No. 6 ( Sum164) Nov.20,2018 犆狅犿狆犲 狋 犲 狀 狋犃狌 狋 犺狅 狉 犻 狋 a t i on 狔: TheEduc Depa r tmen to fFu i a nP r o v i n c e j 犛狆狅狀 狊 狅 狉: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y ( , Quanzhou362021 Fu i an,Ch i na) j ( Xi amen361021,Fu i an,Ch i na) j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 HUANGZhongy i 犈犱 犻 狋 犲 犱犪狀犱犘狌犫 犾 犻 狊 犺犲 犱犫狔 Ed i t o r i a l Depa r tmen to fJ ou rna lo f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r a lSc i enc e) y( l:0595 22692545 烄 Te 烌 Ema i l:j edu. cn ou rna l@hqu. //www. t hdxb. hqu. edu. cn烎 p: 烆 Ht 犇犻 狊 狋 狉 犻 犫狌 狋 犲 犱犫狔 Ch i naPub l i c a t i onFo r e i gn Tr ad i ngCo rpo r a t i on ( , P. O. Box782 Be i i ng,100011,Ch i na) j 国内邮发 34 41 号: 国外 NTZ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