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信息2010-02.pdf
高等教育信息 安徽工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 编 2010 年第 2 期 (总第一五二期) 二〇一〇年三月 政策研究室 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 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 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 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大 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 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 活力。 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 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 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 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 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 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 (摘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3 月 5 日在十一届全 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本 期 要 目 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征求意见稿节选·高等教育部分) 三、教育部为高校科技工作学风建设“建章立制” 四、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 2010 年工作要点 五、代表委员关注高等教育:如何办出高质量 六、代表热议:高教如何走上质量提升之路 七、黄伯云: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 八、上海交大在研究生中推行体验式教育 九、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十、上海交大建立“名师工作室” 十一、山东科技大学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 十二、厦门大学“高等代数”精品课程建设 十三、基于 CDIO 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评估 十四、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征求意见稿节选·高等教育部分)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战略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对办学体制、教学 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 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 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 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 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 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 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 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 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 发展的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 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 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 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 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 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 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 战略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 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 40%。 发展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 2020 年,高等教 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 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 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 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 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 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 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 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 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 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 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9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 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 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 教育创新计划。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 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 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 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 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 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 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 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 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工程。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 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 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 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 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 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 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 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 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 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鼓励东部地区 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 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 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 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 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体制改革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 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 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 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 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 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 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 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 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 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 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 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 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 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 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 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1.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 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 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计划,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高等 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 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985 工程”和优势学科 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 工程”和启动特色重 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2.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 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 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 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 人才培养基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自主录取、推荐 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探索缩小 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完善学校章程, 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 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 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 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非事业编制合同制 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 开制度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公办学校联合办 学、中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验;开展对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建立民 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探索公办高等 学校独立学院管理的有效方式等。 (教育部网站 2 月 28 日) 教育部为高校科技工作 学风建设“建章立制” 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其学风 建设委员会的有关章程,这是这一指导高校科技工 作的高级咨询机构为学风建设“建章立制”的一项 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章程》,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内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 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等建设的指导和咨询机 构。学风建设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 10 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 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 件;密切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和 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学风 建设;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 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完成教育 部科技委交办的其他与学风建设有关的工作。 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由“教育部科技委从各学 部成员中遴选”,“根据工作需要,学风建设委员 会可聘请非委员的专业人士参与相关工作”。委员 应“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高 的学术声望及社会影响”;“为人正派,办事客观 公正”。 (教育部网站 3 月 17 日) 省内重点高校与皖北高校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在学科 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 进行对口支持,帮助皖北高校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 升办学治校水平,加快皖北高等教育发展。 五、进一步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继续 教育发展模式。依据“安徽省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 学管理规范”,严格教学管理,适时开展教学检查, 严格学籍管理和学历电子注册工作,进一步规范办 学行为。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教学点)进 行清理整顿,严格年审制度,继续实行成人高等教 育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 六、继续开展教学评估,逐步建立三级教学质 量监控体系。指导高校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日常与 定期相结合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七、推进高校合作联盟建设,提高高校开放水平 和服务能力。以高校合作联盟为重要平台,大力推动 高校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广泛合作,全面扩大开放, 努力提升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 八、建立健全专家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宏观战 略与政策研究。按专业类成立若干教学指导委员会, 加强对高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健 全高等教育研究所、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高校 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的工作机制,发挥其工作职能。 服务、支持并指导各赛区组委会做好数学建模、电 子设计等科技竞赛的组织工作,加大力度,提升竞 赛水平。通过委托课题等形式,组织部分专家开展 专项研究,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咨 询和服务。 (安徽省教育厅网站 2 月 25 日)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 2010 年工作要点 一、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强省 建设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纲要”精神。筹备召开全省高等教育 2010 年年度工 作会议,动员部署高等教育强省工作,全面启动高 等教育强省建设项目和计划。适时组织学习第四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 “规划纲要”高 等教育有关方面的实施方案。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水平实施质量工程。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坚持以生源为 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配合教育部重点推进的法学教育、工程教育、 医学教育、教师教育等改革,强力推进各类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年度检查,提交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召开全省高校质量工 程建设经验交流大会,推广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 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质 量工程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共建 一批可以在全省高校共享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如 电子图书期刊、精品课程、开放实训基地、核心课 程标准和教材、名师讲堂、精彩一课等。 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高 校专业结构。加强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皖江城市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高层次人才需求状况的研 究,公布 2009 年度本科、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 专业分析报告,提出 2010 年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 总体意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面向市场依法自主设 置和调整专业的新机制,鼓励支持高校增设市场急 需专业,适时调减就业率低专业。根据教育部的统 一部署,安排我省本科、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 的专业设置工作。鼓励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开展 主辅修和双学位制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 励高校与高校、高校与行业资格认定部门合作办学, 实行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四、加强对口支援和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我省高 等教育协调发展。在质量工程实施等方面继续实行倾 斜政策,加强对皖北高校发展的支持力度。督促落实 代表委员关注高等教育: 如何办出高质量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陈骏(南京大学校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核心内容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我们 对南京大学的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有 50%的人从 事非本专业的工作。这就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必须 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培养人才,给学生自主选择 的空间。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我希望我们培养 出来的学生具备这样的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 竞争意识、公民意识。高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一方 面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各种类型的学生以不同 的成长平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类社会的 一些重要问题,给予和允许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陈放(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从社会 需求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分层次、 分类型的。从高校内部改革看,我们的学科、专业 结构也在进行调整,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大 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要以多样化的人才观对 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大学要充分尊重 教师的自主权,人才培养别具有太强的行政性,在 与师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中,随时调整课程设置,充 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11 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不要搞成千校一面 郑功成:对高校而言,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办出个性特色,让学校培养 的人才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应对大学进行分类 管理:职业教育培养合格技工,拼实操能力而不要 去拼文凭;一般大学培养普通劳动者,不要去拼大 楼;专科大学不必削尖脑袋非要升本科;研究型大 学培养拔尖人才,而不要走市场化搞什么函授、大 专。各类学校各归其位,各依其规律办学,整个教 育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教育质量才能得到保 障。 (《人民日报》3 月 8 日) 职。应鼓励大胆探索高等教育多元、多样的招生方 式,形成有利于检验学生潜能的考试制度,选拔出 综合素质好、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3 月 9 日) 黄伯云:为新型工业化 培养卓越工程师 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为我国发展新型 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 才资源,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构 想出一项针对工科高等院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该计划主要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实践。 在招生环节,注重招收那些既具备坚实的学科 基础,又历来注重实践、在中小学时期就积极参与 科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在培养环节,建立产学研联 合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等工程人才的培 养,与学校共同设计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 定培养方案,并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工程实践条 件,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工程实践;在师资方面,建 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高校应优先聘用有工程 经历的优秀教师,鼓励企业专家参与高校教学任务, 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工作,同时,改革 工程型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制度,将对他们的评聘与 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 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按照这个构想,我们培养的卓越工程师,至 少要到实际中去锻炼一年左右,要对工程有真正的 了解,有卓越的工程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一路从学校到学校,不会实际操作只会大讲理论的 学生,是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的。 ”黄伯云强调。 令他振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扩大高校办学自 主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出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 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 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这为高校发 挥能动性、灵活自主培育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因 此,“学校更要珍视并用好这种权力,为培养一流 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3 月 14 日) 代表热议:高教如何走上 质量提升之路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朱鸿民(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之所以出现“千 校一面”的情况,单一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是其中 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常常把“高校质量标准”的 理解单一化,其实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 子衡量所有高校。这种评估指标体系往往使得大学 发展目标趋同、招生专业趋同。要避免这类问题发 生,就要让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甚至不 同的专业也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朱清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目前中国的高校多样性不够,一个现实原因是,只 有走研究型大学的路,学校才能相对容易地申请到 经费,结果造成学校想得到经费,就都往 “研究型 大学”的路上挤。其实,我们不仅需要有研究型大 学,也需要有教学型大学,高校应该各有特色。从 长远来说,需要从制度上来保证,让不走研究型大 学路子的学校也能得到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就不会 出现争办 “研究型大学”的局面。 顾海良(武汉大学校长):要实现“有特色、 高水平”,就要体现出高校在类别上、层次上所应 有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实 现高等学校的多类型化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朱鸿民: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要改 变这种现状,拓宽教育教学的方式非常关键。比如 要从单纯的黑板灌输式变成启发、探究式等多种教 学模式。拿我所了解的工程专业来说:一般大学生 往往在大学三年级学完之后才接触专业训练,这有 些晚,应尽早往前提;此外,要启发学生思路,不 一定要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思索,这也是 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教育 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大 经费投入和设计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 顾海良:从学校角度讲,要有责任心,把培养 大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这 也需要国家在各个环节上加强改革,在人才选拔、 培养和教师素质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些重大的变革。 国家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教师自身也要提高 思想境界,不要总是把教育与钱结合起来,把教师 的劳动和个人收入挂得太紧,专注教育是教师的天 上海交大在研究生中 推行体验式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研究生年龄差距大、组织结 构分散、人际交往面窄、科研学习任务重等特点, 从 2006 年起将国际盛行的“体验教育”理念和做法 引入校园,采取“从做中学,从学中悟,从悟中行” 的模式,强调“体验”和“先行后知”,创新研究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行“四大计 划”的培训——“阳光计划”、“舵手计划”、“星 空计划”、“心灵田园计划”,实现了“体验式教 12 育”在研究生各类群体中的全面覆盖,收到了积极 的教育成效。 以创新理念为先导,推行全新的教育方式 体验式教育也称为拓展训练,是利用一些自然条 件和人工设施来模拟情景进行培训,受教育者在培训 师的带领下完成游戏项目,在共同分析和回顾中结合 生活和工作,从中获得更深入的体会和启发。体验式 教育不单为知识传授,也不仅为提高技能,更关注人 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品格、素质和心里感受等, 是一种特别适合于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方式。上 海交大 2006 年春开办了首届研究生“UTJS 巅峰训练 营”,在这样的培训项目中,受教育者得到了开展团 队合作、提升自身领导力、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如何信 任帮助团队成员等多方面的深层感悟。 以专项经费为保证,完善培训师的培养机制 上海交大从思政教师发展基金里划拨专款用于 体验式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选拔。2005 年 12 月, 选 派 了 13 名 来 自 院 系 和 机 关 的 骨 干 教 师 参 加 了 “TTT”(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专业培训。 2007 年,将美国 PA(Project Adventure Inc.)教育引入 校园,与国际前沿的体验教育课程同步,拓展了国际 视野。三年来共有 39 名骨干教师接受了“TTT”课程 培 训 , 组 建 了 上 海 交 大 “UTJS” ( Understanding Teamwork Job Skills)体验式教育中心,通过不同主 题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外,“UTJS”体验式教育中心还设立专项经费指导 校内学生社团开展体验式培训的自我教育工作。 以学生所需为中心,设立多层级课程体系 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设计培训课程,主要涵盖励 志、使命、规划、素质、学习与休闲等六大主题。 2009 年以来推出了体验式教育的“四大计划”:一 是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群体推出 “阳光计划”,主 题为“团队凝聚”,使新入学的研究生增强对集体、 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针对各级研究生组 织的骨干群体推出“舵手计划”,主题为“领导商 数”,提高研究生骨干的组织、协调以及演讲和沟 通的能力。三是针对在不同学科梯队、实验室的博 士生群体推出“星空计划”,主题为“创新思维管 理”,帮助他们突破传统思维、开拓创新思路,更 好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四是面向在学业、情感、经 济等方面压力较大的研究生群体推出 “心灵田园计 划”,主题为“压力管理”,帮助他们舒缓压力, 更好地投入到学业、生活和工作中去。 (上海市教委网站 3 月 7 日) 生的思想问题,分类整理,为实效性教学提供最鲜 活的素材,同时为每个学生宿舍订阅一份《时事报 告大学生版》,给每个任课教师订阅一份《时事报 告》和《时事》VCD 光盘等相关的参考资料,逐步建 立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学校把形势与政策课、 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 素质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从课 堂阵地的角度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发挥了思想 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与此同时,结合学 生发展特点,学校还设计打造了思想教育第二课堂 精品活动,积极创设了网络学习讨论平台,强化网 络引导和教育,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培养组建 了一支网络监控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成立网络 短信平台,及时进行网上舆情监控和舆情引导工作,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 一、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发挥三支队伍作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校 始终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充分发 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三支队伍功能,基本形成 了“所有教职工都有育人职责、所有岗位都承担育 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阵地 ”的“三全”育人 格局。其中,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 作风正的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实行了以 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相继出台 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具体制度,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和行为,优化了师德 的制度环境。此外,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 管理、服务有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委员 会和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的作用,完善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 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了校领导、机 关部处长建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等,充分发挥关工 委关心下一代的作用,建立起“班级之友”、“社 团之友”,真正实现了德育工作的系统化设计。 强化四项教育,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创 新。学校始终注重强化理想信念、综合素质、知行 创新和安全稳定四项教育。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为 主,把凝练和培育学校精神作为工作重点,充分挖 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使学校精神内化为广大 学生的精神素质,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 精神教育,实施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和 “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依托学生会、研究 生会以及学生科协等社团, 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文化 活动,弘扬求实的学习风气,积极推进了知行创新 教育。实施了“知行·卓越”工程,开展“博学读 书”计划、“创新实践”计划、“学习精英”计划、 党员“一帮一”计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营造了 浓郁的校园学风。同时,学校党委把稳定作为压倒 一切的任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努力扩 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坚持实战演练,每年组织一 次消防逃生实战演习,提高学生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和逃生自救能力。 健全五大服务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学校始终清醒认识到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必须与为学生办实事、解实困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就业、学业、资助、 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推进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两个课堂建设,实现无缝对接。学校把课 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倾力建设思想教育 第一课堂精品课程,组建了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邀请一线授课的 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本人交流,通过 问卷调查、博客、“红色网站”互动讨论,发现学 13 心理教育、生活条件等五个主要方面,不断搭建学 生成长发展平台。其中,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管 理、服务部门有机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 养政策、实施方案。以有效指导为核心,建立了学 业与职业生涯设计立体化的综合就业指导体系;不 断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 “不让一名学生因 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科学;构建了纵向与横向 立体交叉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后 勤改革发展与学校育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推进、 同步提升的“大服务育人”的新路子,真正实现了 五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相互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 量。 (教育部网站 3 月 4 日) 应用背景、相关的教学论文;数学实验方面有 MATLAB 介绍和课程组编写 MATLAB 的练习与解 答。指导考研方面有课程组编写的辅导书稿,全 国 1987—2008 年 ABCD 四类高等数学试卷中线性代数 的全部考研题目,部分大学高等代数考研题,厦门 大学 2000 年以来的高等代数考研题。在师生交流方 面开通 BBS。网站完全开放,可以自由下载,实现 资源的充分共享。网站还设立了“难题解答”栏目, 由课程组解答国内外读者提出的各类问题。 课程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师生交流”、 “难题解答”、网易及 QQ 专用电子邮箱等形式解答 各地提交的数百个高代问题,对于来自全国各个高 校的几十个难题,课程组给出了多种解答。网站成 为学生的学习超市,教师的教学指导库。 二、组织全省研讨,整体示范辐射 课程组倡议并组织了福建省“高等代数”及“线 性代数”课程建设研讨会。每学期选择一个周末, 每次开会 1 天,集中研讨课程的一个章节。系列会 议已召开 11 次。前 8 次已完成高等代数课程全部一 轮的“集体备课”。新一轮的研讨增加了听课、评课 活动,并邀请全国名师专家指导。共有福建省内 31 所高校近 720 人次参加会议,有 78 人次在会上交流。 所有报告都有电子课件,并上传到课程网站,可以 自由下载。 务实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年轻教师,效果突出。 与会学校多,参与人数多,甚至吸引了外省院校教 师专程与会。会议专心致志交流备课体会,传授讲 课经验,探讨课程教学方法,挖掘课程教学内涵。 每次讨论一个章节,实实在在交流。参加会议有收 获,举办会议没负担。 (《中国大学教学》 2009 年第 10 期) 山东科技大学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 山东科技大学全方位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 设。2006 年 6 月,在该校党委第二次党代会上,明 确提出了学习要求,健全了学习制度。 要求每一名 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读一百万字的书,写出、最好 发表一篇所从事工作的论文。要求所有干部认真学 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并精心挑选文章及时汇集成《学习资料》《学 习参考资料》发给大家,同时列出了包括哲学、历 史、管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处级干部必读书目, 发放相关书籍。要求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2008 年,全校党员干部、包括所有校领导提交关于所从 事工作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建议和对策的研 究论文整理汇编成《高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 中、下三册正式出版。 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的带头作 用十分重要。多年来,该校不仅能够坚持和完善校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同时还带头学习学校规 定的书目,承担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论文和专著。 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学校舍得投入。近几年来, 该校每年都拨出 5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干部队伍的 学习培训;每年拿出 200 万元,分别设立“群星计 划”和“春蕾计划”,用以支持教学、科研和管理 共 400 项课题的研究;每年举办处级以上干部和辅 导员培训班,邀请潘懋元、王修智、刘献君等国内 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同时还组织干部 “走出 去”考察学习,选送干部参加中央党校、省委党校 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培训,安排管理干部到国 外知名大学考察学习,选派干部到地方及省外高校 挂职等。 (《光明日报》3 月 23 日) 上海交大建立“名师工作室” 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工作室”自 2008 年成立 以来,已成为上海交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试验田,被誉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 “心灵花 园”。 一、加强工作室建设,提升名师效应。施索华 老师主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东 西方文化概论》广受交大学生好评和追捧。上海交 大成立“施索华工作室”,从而使名师效应具象化, 并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和研究的重要 平台。同时,通过发挥名师的领衔、示范、凝聚和 辐射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传帮带,培养和 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英队伍。 二、加强日常思政教育,拓展育人途径。不同 年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有着 不同的心理和成长需求。一年级同学如何顺利完成 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二、三年级同学存 在着爱情、友谊、兴趣与爱好的困惑;四年级同学 面临的就业压力,研究生群体面临的科研压力等现 实问题,都无法在课堂上解决。成立“名师工作 室”,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日常大学生生活甚 至是毕业后的延伸和拓展,将“第一课堂”与“第 厦门大学“高等代数”精品课程建设 一、建设特色网站,保证资源共享 精心建设精品课程“高等代数”网站,内容丰 富、全面。教学内容方面有全课程教案 245 页、全 课程 2/3 的教学录像和全课程课件 888 页;课后训练 方面有全部作业解答、近 5 年的课程所有试题及讲 评、分类的基础练习训练及解答。拓展知识方面有 14 二课堂”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互相呼应、相得益 彰。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日常生活的延伸,有 利于体现人文关怀,反映生活本质;有利于实现思 想性与指导性、知识性与服务性的统一,从而切实 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载体建设,丰富育人手段。早在 2005 年,施索华老师就开通了网上德育课个人主页,将 课堂上来不及展开的教学内容和资料通过网络传给 学生。成立“施索华工作室”后,她又整合各种资 源,成立了“施索华网上工作室”,开设有家国天 下、爱情婚姻、交往礼仪等八个栏目,风格清新, 内容充实。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来自施索华老师的 原创,生动展现了她与学生心灵交流的过程,富有 启迪意义。借助于网络,使施索华工作室教研团队 拥有了讲台和网页两个课堂,可以与学生贴心交流, 加强互动。此外,“施索华工作室”借助于学生社 团组织、校内网、校园网、BBS、百度贴吧、网络博 客等载体,通过公开讲座、电话咨询、手机短信、 个人访谈、电子信箱等多样化形式与上海交通大学 的学生和家长、上海市各高校和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沟通和交流近万人次,内容涉及大学生人生观、价 值观的疑惑;学习的方法、效率、效果;人际交往、 人际沟通的技巧;健康心态的养成;友情、亲情、 爱情的困惑等,“施索华工作室”成为了大学生成 长、成才、成功的加油站和心灵花园。 (教育部网站 3 月 4 日) 课堂表现、产品审查、记录、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1.笔试和口试。通过笔试和口试可以有效评估学 生对概念的理解,这些测试可以包含在考试、面谈 或与学生的互动当中。笔试在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程度上仍然是卓有成效的手段,可以在同一时间 内对大批学生进行评估。口试要求学生对概念独立 思考和合理理解,而且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概念 的各种误解。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 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对基础问题进行提问,这些 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 促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为后面的讨论 做准备。 2.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诸如口头演讲和团队工 作等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情况,评估学生对技术信息 的理解力,评估学生能否清楚和专业地表达出他们 的想法。按照 CDIO 的教育理念,课程的教学过程始 终围绕着案例展开,课堂讨论案例注重专业知识的 掌握和启发性。案例讲解完毕,学生组成小组,在 小组内部围绕案例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完后小组 成员达成一致,形成整个小组的基本观点,整个讨 论结果要求记录下来,在课后提交给教师。由小组 派出代表陈述本小组的基本观点,如果其他小组持 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来讨论,教师在整个讨论过 程中既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又要适当进行引导,调 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讨论完毕由教师进行总结,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教师的总结,则继续讨论,直到 所有学生同意教师的总结,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情 况和学生提交的讨论记录给学生记录成绩,作为今 后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方式 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让 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 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 创造力,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优势。 3.产品审查。通过检查实际产品进行评估,这些 实际产品可以是实际的应用系统或报告,展示学生 在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产品、过程及系统方面 的能力。实际产品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具有时代特 征的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并研究分析的案例,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了解了案例的外部适用 环境,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已经完成了整个系 统的初步构思和设计,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安排时间 和地点进行案例的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进行 工程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成果需要记录下来 形成报告文档。整个实践案例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 主导,教师充当指导教师和系统用户两种角色,当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给 予指导。在学生实现系统的过程中,教师还作为系 统用户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的要求,让实现的系统 更为友好而且易于使用。在学生完成系统后,教师 根据学生完成的系统情况以及系统的报告文档给学 生记录成绩。通过产品审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反 思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结论是否合理, 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技能,让学生在整 个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 用,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践。 (《高教论坛》2010 年第 2 期) 基于 CDIO 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评估 CDIO 工程教育模式 近年来,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 所大学展开了 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 倡 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 学模式。 CDIO 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主张以产品 研 发 的 CDIO 全 过 程 , 即 构 思 (Conceive) 、 设 计 (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载体, 认为学生在工程教育中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 要掌握集社会、科技、经济、人文为一体的大系统 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终生学 习和团队交流能力,有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有社 会意识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将来能够在工作 的工程团队中发挥作用,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 系统,这些正是我们对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 学生学习评估方法 传统的观点认为评估是独立于教学的,教师认 为评估占用了教学时间,学生通常对评估有所担心 和害怕。但 CDIO 教学模式的评估是以学习为中心 的,它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学 习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是为 了衡量每个学生对规定的学习效果所完成的程度, 有效的学习评估方法要与预期的学习效果相结合, 就是要把希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作 为学生教育经验的结果。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来收集 学生所获得的预期学习效果的证据,如笔试和口试、 15 和突击性,提高师生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和参与 热晴,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覆盖。 第二,在授课人员的选择上,美国大学始终坚持 严格的标准,具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 队伍。康乃尔大学所有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都具备职 业规划设计、职业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的 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并且在职业辅导方面已经工作 10 年以上。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为 学生解决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 第三,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采取多级授课方式, 下属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开设符合学生需 要的职业规划课程。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群体更为普遍 的职业发展需求,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也要定期开设许 多专题课程,与各学院一道建立起内容全面的课程网 络。除了在校内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以外,学校和各学 院还与社会上的相关单位与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在校 外开设实践性强的训练课程,由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士 担任“教师”。对于高年级大学生来说,在工作岗位 上的见习和实习都必须作为职业规划课程的重要内 容,并参加获得学分的正式考核。 (《比较教育研究》2010 年第 1 期) 简讯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市老干部局日前召开 老干部担任高校辅导员工作试点专项工作启动会。 老干部担任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在清华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 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 都医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 9 所高校进行试 点,面向全社会招聘有精力、有经验、有热情的老 同志担任辅导员,主要岗位包括协助做好学生党建、 协助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协助开展大学生深度 辅导、指导年轻辅导员。 (《光明日报》3 月 21 日) ●2010 年开学之初,上海大学率先在材料学院尝 试建立的本科教学改革与学业指导信息平台已正式 开通。该平台由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业指导等若 干模块组成,同时整合了材料学院现有的本科教学成 果与资源,并通过建立网上教学指导与讨论、学生学 业答疑与引导等多渠道方式来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学 院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学院“学 业导师、专业导师、优秀生导师”三类导师并行模式 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成为展示本科生导师风采、创 新实践成果的窗口,同时也在学生与导师、导生之间 建起沟通的桥梁。 (上海市教委网站 3 月 11 日)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我国拟针对互联网、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国家 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校本科 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 域包括: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 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 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 系,新能源汽车等;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 网技术;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 等;农业和医药产业。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药物 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空间、海洋和地球 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 《中国教育报》3 月 12 日) 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 一、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方式 1.案例分析。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普遍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 中,了解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和真实过程。任课教师 经常邀请具有多年职业指导经验的校内专职人员和 社会各界人士开设讲座,向大学生们讲述和分析一个 个生动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故事。运用案例分析开展 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克服传统讲授法的枯燥和抽象,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与迫切 性,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必要技能。 2.团体训练。在讲授职业规划课的过程中,教师 经常按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将他们分成不同 的小组进行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普遍缺乏 的职业准备能力,如运用各种工具开展自我评定的能 力、从多种渠道收集职业信息的能力、判断和决定个 人职业志向的能力、准备求职材料和面试的能力、与 职场人士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等。”与此同时, 教师还向学生强调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职业品德与 素养,如踏实肯干、诚实守信、虚心好学、敢于承担 责任等。团体训练不仅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练 习机会,亲自尝试职业规划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 能够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 和相互帮助,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3.网上支持。利用互联网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帮 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学生能 够从网络中获得许多方面的支持。他们可以在网络课 程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 可以在学校职业指导中心的网站里免费得到所需要 的评定工具,独立开展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自我评价; 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确定与自评结果相匹配的职业; 可以在网上获得大量的就业信息,包括职业发展趋 势、工作特点、技能要求、实习机会、招聘通告和相 关专业团体等。 4.阅读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 行大量的相关阅读,如教科书、职业规划手册、职 业指导通讯、期刊论文、职业分类指南(包括上千 种职业的详细描述)、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样例等。 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不解的问 题和障碍,教师会给予全面的讲解和细心的辅导。 通过认真研读这些资料,学生能够快速提高职业发 展的认知水平,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及早启动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规划。 二、职业规划课程的管理制度 第一,在课程的定位上,学校将该课程列入本 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培养计划之中,无论哪个专业 的学生都必须系统地学习这门必修课。一般情况下, 各校会按照不同年级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 个部分,每个年级开设相应的部分(通常为 8~10 个 星期),并且在一年中重复几次。这样,学生就可以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上课的时间。在参加正式考 试并且合格之后,学生可以获得 1~3 个学分。执行 这样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教学的随意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