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

Agoni°▍べ[小时光]14 页 909.5 KB下载文档
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
当前文档共1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数理科学系2005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doc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核心基础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 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一定的信息 分析与处理方面技能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 才,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受到一定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面技能的训练,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 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 学、数学模型、数值分析;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信号与系统、数据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运筹学、最优化方法、信息与计算 机安全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 学制:4 年 修业年限:3-6 年; 毕业学分要求:修满 199.5 学分。其中:通识课 47 学分、学科基础课 74.5 学分、专业 课 27.5 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 38.5 学分。全校性公选课 12 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理学学士 五、培养措施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增加前沿知识 的教学,对本专业课程,力争 85%以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内优秀教材(包括经典教材的 修订版、面向 21 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某些专业课程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使学生知识、能力、 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和质量。规范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一 、 二 年 级 学 生 加 强 基 础 理 论 、 英 语 与 计 算 机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三 、 四 年 级 学 生 加 强 专 业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结 合 , 专 业 主 要课程安排上机实习。 3、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相关课程。指导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 跨学科大类辅修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4、探讨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与考核内容、考核手段,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和双语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 结合的教学方式;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内容特点,积极鼓励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应 用现代教学技术,引进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教学的授课信息量,拓展教学空间,改 进课堂教学效果。 5、对于专业基础课,选聘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上课,对于专业 课,尽可能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也将适时地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 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逐步实现由应试性考试向综合性、 创造性考试转变。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 6、实施 3 至 6 年的弹性修业年限和学籍预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个 性发展空间。 7、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指导并参与专业 建设,积极组织和筹办与专业培养方向相适合的学术报告会。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及科技 (应用)工作,采取具体措施活跃学生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 调作用和综合优势,重视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足球大赛”、 “广告大赛” 、“英语演讲比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参与创新科技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 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六、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一) 七、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二) 八、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三) 九、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附表四) 十、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五) 十一、时间分配及比例表(附表六) 附表一 课 课 课 程 程 程 类 性 代 别 质 码 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学 课 程 名 称 分 总 计 理 论 实验/ 上机/ 实践 (训) 核 方 式 备注 1 2 1.5 (24) (24) 05190103 C 程序设计 4 64 48 16 考试 05190111 计算机导论 3.5 56 42 14 考试 3.5 64 56 (8) 考试 09120103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36 考查 0913010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48 48 考试 0913010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5 42 36 09150103 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1.5 28 28 考查 2 1.5 28 28 考查 2 2 (128) (128) 考查 10110101 大学英语 1 4 64 64 考试 10110102 大学英语 2 4 64 64 考试 10110103 大学英语 3 4 64 64 考试 10110104 大学英语 4 4 64 64 考试 31110301 大学体育 1 1.5 28 28 考查 31110302 大学体育 2 1.5 32 32 考查 31110303 大学体育 3 1.5 32 32 考查 31110304 大学体育 4 1.5 32 32 考查 必修课小计 47 746 702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 MK-1 MK-1 通 必 09150105 法律基础 识 修 ( 课 课 识 ( 课 09150109 形势与政策 ) 学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00000102 军事理论 09120102 ) 时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12 240 3 4 5 6 7 8 考查 +2.5 (6) 30 4 4 4 课外实践 8 2 3 2 考试 课外实践 6 安排在周四 下午 4 4 4 4 2 2 2 2 12 14 12 9 计入校选课 学分,不足 学分在校选 课中选修 附表二 课 课 课 程 程 程 类 性 代 别 质 码 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学 课 程 名 称 时 学 分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理 论 实验/ 上机/ 实践 (训) 试 总 计 16 考试 方 备注 1 2 3 4 5 式 05110126 数据结构 4 64 48 12120102 大学物理 I1 3.5 56 56 考试 12120103 大学物理 I2 3.5 56 56 考试 4 12120107 大学物理实验 I1 2 30 30 考查 2 12120108 大学物理实验 I2 2 30 30 考查 1213011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60 60 考试 12130114 高等代数 1 4 60 60 考试 12130115 高等代数 2 4 60 60 考试 必 修 12130117 空间解析几何 课 3 48 48 考试 12130118 离散数学 4 64 64 考试 12130121 数学分析 1 5.5 88 88 考试 12130122 数学分析 2 5.5 88 88 考试 12130123 数学分析 3 5 76 76 考试 12130133 信号与系统 4 60 52 8 考试 12130138 运筹学 4 64 56 8 考试 1213031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I 3.5 54 54 必修小计 61.5 958 866 05120114 数据库系统概论 3 64 64 12110109 数值分析 3 60 52 12130109 常微分方程 3 60 60 修 12130320 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 2.5 52 40 12 考试 12130324 数学建模 2.5 48 40 8 考查 12130335 信息科学专业英语 1.5 32 32 13 260 MK-2 学 科 基 础 课 ( ) 选 课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6 考试 4 4 2 4 4 4 3 4 6 6 5 4 4 4 92 8 考试 4 考试 3 考试 考查 4 3 3 2 7 8 附表三 课 课 课 程 程 程 类 性 代 别 质 码 必 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学 课 程 名 称 时 学 分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总 计 理 论 实验/ 上机/ 实践 (训) 核 方 式 备注 1 2 3 4 5 6 7 05110118 计算机图形学 3.0 48 40 8 考试 3 12130130 算法分析 4 60 44 16 考试 12130136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4 60 50 10 考试 12130139 最优化方法 3.0 52 36 16 考试 4 14 220 170 50 4 修 课 必修小计 MK-3 专 业 课 ( ) 选 4 05110130 微机原理 2.5 48 48 考查 3 05110361 人工智能 1.5 32 32 考查 2 05120330 计算机信息安全 1.5 32 32 考查 2 05130105 软件工程学 2.5 48 48 考查 3 05130508 软件基础 2.5 48 48 考查 3 05140109 计算机通讯与接口 1.5 32 32 考查 2 05140112 网络技术 1.5 32 32 考查 2 08130350 信息经济学 1.5 32 32 考查 2 12130129 数字信号处理 3 60 50 10 考试 12130427 数字图像处理 2.5 48 38 10 考查 13.5 270 修 课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4 3 8 附表四 学期 1 一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教 学周数 备注 16 二 — — — — — — — — — — — — — — — — — K K │ │ 17 三 — — — — — — — — — — — — — — — — Q Q │ │ │ 16 Q 表示计算机 技能培训 四 — — — — — — — — — — — — — — — — Q Q │ │ │ 16 Q 表示数学实验 五 — — — — — — — — — — — — — — — — K K K │ │ 17 六 — — — — — — — — — — — — — — — — K K K │ │ 16 七 — — — — — — — — — — — — — — — — K K K │ │ 16 八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0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假期;“|”期末考试;“△”毕业教育;“★”军事理论与军训;“0”入学教 育;“J”金工实习;“D”电工实习;“K”课程设计;“Z”专业实习;“S”生产实习;“C”制图测绘实习;“B”毕 业实习与设计;“Q”其它实习,并在备注中标明。 附表五 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名 称 周数 学分 执行学期 1 军事技能训练 2.5 2.5 1 2 C 语言程序课设 2 2 2 3 计算机技能培训 2 2 3 4 社会实践 2 2 3 5 数学实验 1.5 1.5 4 6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1.5 1.5 5 7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1.5 1.5 5 8 信息与编码课程设计 1.5 1.5 6 9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1.5 1.5 6 10 信息与计算专业实践训练 3 3 6 11 算法分析课程设计 1.5 1.5 7 12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 1.5 1.5 7 13 毕业实习 4 4 8 14 毕业论文 12.5 12.5 8 38.5 38.5 合 计 附表六 备注 暑假 暑假 时间分配及比例表 项 基础课与专业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 理论课与实验课 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 目 时(周)、学分数 百分比 通识课 746 38.8% 学科基础课 958 50.0% 专业课 220 11.2% 必修课 1924 71.4% 选修课 770 28.6% 理论课 1738 91% 实验课 172 9% 课堂教学 161 80.7% 实践环节 38.5 19.3% 备注 指必修课 与总学时之比 指必修课 按学分计算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基础物理科学和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是属于注重应用能 力培养的理科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能初步掌握电子信息处理和 现代光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理 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训练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领域和 部门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初步掌握电子信息处理和现代光电子技术应用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 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计算机语言和信息处理专用软件的应用)的能力, 熟悉计算机硬件和模块部件的电路原理; 4、光信息处理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能基本具备解决光电检测、光信号处理以及激光技术 应用方面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信号传输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能基本具备解决电子通信系统的终 端设备和传输设备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5、 了解和跟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新理论、新进展和前沿发展动态,初步 具备在该专业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6、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 三、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光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与电子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和数理方法、物理学、应用光学、 激光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信号与系统、数字信 号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原理、现代通信原理、光电子技术 基础、光电测量仪器、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学位类别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 年; 毕业学分要求:修满 197 学分。其中:通识课 49.5 学分、学科基础课 78.5 学分、专业 课 31 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 38 学分。全校性公选课 12 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理学学士 五、培养措施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前沿知识的教学,对本专 业课程,力争 85%以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内优秀教材(包括经典教材的修订版、21 世纪 高等教学教材),力争 10%的专业课程选用国外原版(较新)教材。使学生知识、能力、素 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扩大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 12 个以上全校 性选修课学分,其中至少选修 4 个学分的社会科学类课程。指导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 科大类辅修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内容、考核手段。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 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开发和应 用现代教学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教学的授课信息量,拓展教学空间,改进课堂 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三年内,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专业必修课课时的 30%,双语授课达到专业授课的 15-20%。考核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 式灵活多样。 5、实施 3 至 6 年的弹性修业年限和学籍预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个 性发展空间。根据本专业具有“光信息检测与处理”和“信号传输与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培 养计划的特点,将于学生的第二学年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培养专业兴趣和选修相关课程。 6、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指导并参与专业 建设,积极组织和筹办与专业培养方向相适合的学术报告会。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 采取具体措施活跃学生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调作用和综合优 势,重视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 赛”、“机器人足球大赛” 、“广告大赛” 、“英语演讲比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参与科技 创新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六、通识课模块教学安排(附表一) 七、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安排(附表二) 八、专业课模块安排表(附表三) 九、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附表四) 十、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五) 十一、时间分配及比例表(附表六) 附表一 课 课 课 堂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通识课模块教学安排 学时 课 程 名 称 代 学 分 码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实验/ 核 总 理 上机/ 方 计 论 实践 式 1 2 3 4 5 6 备注 7 8 (训) 00000102 军事理论 1.5 (24) 05190103 C 程序设计 4 64 44 20 考试 05190108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32 12 20 考查 3.5 64 56 (8) 考试 09120103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36 考查 0913010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48 48 考试 2.5 42 36 09150103 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1.5 28 28 考查 2 09150105 法律基础 1.5 28 28 考查 2 09150109 形势与政治 2 (128) 10110101 大学英语 1 4 64 64 考试 10110102 大学英语 2 4 64 64 考试 10110103 大学英语 3 4 64 64 考试 10110104 大学英语 4 4 64 64 考试 31110301 大学体育 1 1.5 28 28 考查 31110302 大学体育 2 1.5 32 32 考查 31110303 大学体育 3 1.5 32 32 考查 31110304 大学体育 4 1.5 32 32 考查 必修课小计 45.5 722 668 08130342 经济学概论 1.5 30 30 考查 2 08110102 管理概论 1.5 30 30 考查 2 03110101 工程制图 1.5 30 30 考查 0912010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5 30 30 考查 2 09130512 社会心理学 1.5 30 30 考查 2 09140105 大学语文 2 40 40 考查 12 240 09120102 0913010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理 考查 (6) 4 3 4 课外实践 8 2 3 3 考试 课外实践 6 必 修 课 MK-1 通 识 课 ( ) 选 安排在周四 考查 下午 4 4 4 4 2 2 2 2 40 2 修 课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3 计入校选课 学分,不足 学分在校选 课中选修。 附表二 课 课 课 堂 程 程 类 性 代 别 质 码 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安排 学时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实验/ 总 理 上机/ 计 论 实践 (训)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核 方 1 2 3 4 5 6 2 3 式 04120122 电路分析 4 64 64 考试 04130110 模拟电子技术 3.5 56 56 考试 04130111 数字电子技术 3.5 56 56 考试 4 04210106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7 112 112 考查 2 05110123 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设计 3.5 56 24 32 考试 4 12110103 高等数学 1 5.5 88 88 考试 12110104 高等数学 2 5 80 80 考试 5 12120102 大学物理 I1 3.5 56 56 考试 4 12120103 大学物理 I2 3.5 56 56 考试 4 12120107 大学物理实验 I1 2 30 30 考查 2 12120108 大学物理实验 I2 2 30 30 考查 12130113 概率统计 II 3 48 48 考查 12130126 数学物理方法 4 64 64 考试 12130132 线性代数 2 32 32 考试 MK-2 12130134 信号与系统 II 4.5 72 60 ) 12140105 电磁场与电磁波 4 64 64 12140108 近代物理基础与实验 4 64 32 12140111 信息科学导论 2.5 40 40 67 1068 820 248 12140421 电子设计自动化 1.5 32 16 16 考试 2 04130409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 1.5 32 16 16 考查 2 04140105 通信原理 4 64 64 0511035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1.5 32 16 12140103 应用光学 3 48 12140513 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2 04110111 自动控制原理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必 7 4 3 6 修 课 学 科 基 础 课 ( 必修课小计 选 修 课 12 32 2 3 4 2 5 考试 考试 4 考试 4 考查 3 考试 4 考查 2 48 考试 3 40 40 考查 3 2 40 40 考查 3 11.5 230 16 8 备注 附表三 课 课 课 堂 程 程 类 性 代 别 质 码 必 专业课模块教学安排 学时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实验/ 总 理 上机/ 计 论 实践 (训)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核 方 1 2 3 4 5 6 7 备注 8 式 0412040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 48 40 8 考试 3 12130108 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 3 48 32 16 考试 12140102 激光原理与应用 3.5 56 56 4 64 必修课小计 13.5 216 128 88 04110414 传感器及其应用 3 56 46 10 考试 12140316 光电测量仪器 2.5 48 24 24 考试 3 12140317 光电子技术基础 2.5 48 48 考试 3 12140319 信息光学 1.5 32 32 考试 12140422 现代通信技术 1.5 32 32 考试 04140103 高频电子技术 3) 56 46 10 考试 04140410 光纤通信原理 2.5 48 24 24 考试 12140318 微波原理与天线 2.5 48 40 8 考试 05140113 网络设备及应用 1.5 30 30 考查 2 05110118 计算机图形学 1.5 30 30 考查 2 10140320 科技英语 1.5 30 30 考查 12140514 红外物理及应用 2 40 40 考查 3 12140515 数字语音处理 1.5 30 30 考查 2 12140520 信息论与编码 2 40 40 考查 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9.5 190 3 修 课 12140107 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 验 4 考试 64 4 考查 4 光信息检测 与处理方向 MK-3 专 业 课 ( ) 选课 2 2 信号传输与 4 处理方向选 选 3 修 课 3 2 3 课 附表四 学 期 1 一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课堂教 学周数 0 ★ ★ ★ — — — — — — — — — — — — — — | | 14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18 三 — — — — — — — — — — — — — — — — — [J] [J] | | 17 四 — — — — — — — — — — — — — — — — K K | | × 16 五 — — — — — — — — — — — — — — — — K K K | | 17 六 — — — — — — — — — — — — — — — — K K | | × 16 七 — — — — — — — — — — — — — — — — Z Z Z | | 16 八 B1 B1 B1 B1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B2 △ △ △ × 备注 金工实习二周 时间待定 符号说明:“—”课堂教学;“×”假期;“|”期末考试;“△”毕业教育;“★”军事理论与军训;“0”入学教 育;“J”金工实习;“K”课程设计;“Z”专业实习;“B1”毕业实习;“B2”毕业论文 附表五 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名称 周数 学分 执行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 2.5 2.5 1 第一学期 03—05 周 2 社会实践 2 2 2 第二学期暑假 3 金工实习 2 2 3 第几周待定 4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1.5 1.5 4 第四学期 17—18 周 5 公益劳动 1.5 1.5 4 第四学期暑假 6 计算机技能培训 1.5 1.5 4 第四学期暑假 7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3 3 5 第五学期 17—19 周 8 DSP 课程设计 2 2 6 第六学期 17—18 周 9 实践训练 3 3 6 第六学期暑假 10 专业实习 3 3 7 第七学期 17—19 周 11 毕业实习 4 4 8 第八学期 01—04 周 12 毕业论文 12 12 8 第八学期 05—17 周 合计 38 38 附表六 时间分配及比例表 项 基础课与专业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 理论课与实验/上机/实践 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践环节 目 时(周)、学分数 百分比 通识课 722 36.0% 学科基础课 1068 53.2% 专业课 216 10.8% 必修课 2006 75.2% 选修课 660 24.8% 课堂理论学时 1616 81.1% 实验/上机/实践 376 18.9% 课堂教学 159 80.7% 集中实践环节 38 19.3% 备注 指必修课 与总学时之比 指必修课 按学分计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