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6: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考试《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pdf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资格考试《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的定义 二、需求规律与需求曲线 三、需求的变动 四、市场需求曲线 第二节 供给曲线 一、 供给的概念 二、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三、 供给的变动 四、 市场供给曲线 第三节 市场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 一、 均衡的含义 二、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三、 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 弹性的概念 一、 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 需求的其他弹性 三、 供给弹性 第五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二、 税收分担 三、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 第六节 结束语 对供求分析及其相关内容的评价 第二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 效用的概念 二、 基数效用论 三、 序数效用论 1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一、 偏好及其基本假定 二、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一、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二、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变动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一、 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三、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第五节 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一、 收入-消费扩展线 二、 价格-消费扩展线 三、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四、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 二、 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画图加以说明 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七节 结束语 对效用论的分析评论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论 第一节 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一、 生产技术 二、 生产函数 三、 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三、 单一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 等产量曲线 二、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 规模收益的概念 2 第四节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一、 厂商的最优化行为 二、 成本方程 三、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四、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厂商利润最大化 第五节 厂商的生产成本 一、 厂商成本的概念 二、 成本函数的决定 第六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 短期成本的相关概念 二、 短期成本曲线 第七节 长期成本曲线 一、 长期成本函数 二、 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三、 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对生产和成本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市场理论 第一节 市场理论概述 一、厂商的市场行为 二、厂商面临的市场类型 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 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三、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四、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垄断市场 一、 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三、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 五、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3 二、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三、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五节 寡头市场 一、 寡头市场的特征 二、 古诺模型(特征及求解) 三、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四、 寡头勾结和卡特尔模型 五、 博弈论与寡头厂商的竞争 第六节 不同市场的效率比较 一、 生产数量方面 二、 技术使用方面 三、 其他方面 第七节 结束语 对市场理论的总体评价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它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量 二、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及核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 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量 四、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第三节 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 一、价格总水平 二、通货膨胀率 第四节 失业及其衡量 一、 就业与失业 二、 就业率和失业率 三、 第五节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一、核算恒等式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 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4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四、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五、 第三节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加入政府部门后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变动 第四节 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第五节 结束语 对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评论 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资本的边际效率 二、投资函数 第二节 IS 曲线 一、IS 曲线 二、包含政府部门的 IS 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 二、货币的供给 三、利息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 曲线 一、LM 曲线的推导 二、LM 曲线的斜率 三、LM 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一、IS-LM 模型 二、模型的静态分析 三、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变动 第六节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5 总需求决定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对经济萧条的解释 第七节 结束语 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分析的评价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西方财政制度 二、自动稳定器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四、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二、存款创造 三、货币政策手段 第四节 结束语 对西方货币政策的评论 第五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及其推导 一、总需求函数 二、从 IS-LM 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总供给函数 二、总量生产函数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四、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第四节 结束语 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评论 资格考试参考书目: 6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部分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吴易风,刘凤良,吴汉洪.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斯蒂格利茨,沃尔什 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