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信息2015-25.pdf
高等教育信息 2015 年第 25 期(高教信息总 236 期) 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2015 年 9 月 10 日 【本期特稿】 高校教育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今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5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 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 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 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 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也是当代大学进一 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要务。而笔者认为,厚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实现这 一教育要务的核心与关键。 一、创新创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 据,201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 10 万亿美元大关,达到 10.385 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 GDP 为 16.197 万亿美元,单就 GDP 而言,中美似乎已 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基数约为美国的 4 倍。其 实,决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是人均经济产值,美国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5 万美元,而我国刚刚超过 5000 美元,而且这是经过价格差异调整后的数据。这 样来看,美国是遥遥领先的,中国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才 可能赶上美国。 美国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就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并且经久不衰,许多学 者将此归因于美国深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官员戴维·卡普斯 曾表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 75%来自产业 创新和技术革新。据福布斯网近期发布的一项由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名为“全球 创业观察”的研究表明,美国在 2014 年,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 国总人口的 14%,其中,在 25 至 34 岁的人群当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 例达到 18%,这两项数据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二、高校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高校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不仅自己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文化互 动。与政治、经济等相比,文化与高等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如果说教 育最基本的社会任务是文化传承,那么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具有更重要的 意义。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不断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如果说普通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文化传递、传播,那么,高等教育在文化的选择与 传递过程中则不断地批判旧的文化,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演进。批判与创造文化 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自觉与必然的选择与强化。高校教育在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 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大学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是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 文化的发源地,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有人才和知识上的有利条件。人才培养是 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生是支撑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生力军,大学生也是 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大学引领社会创新 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竭动力。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是大学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特征就是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1998 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 108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8%。2010 年 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 2385 万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是 3105 万人,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达 26.5%。截至 2014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3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至 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 40%,高等教育在 学总规模将扩大至 3550 万人。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带来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如何持续提升教育 质量的问题,一个是保证大学毕业生高效就业的问题。当今的高校教育,单纯强 调培养掌握高级知识的专业人才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更需要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 机结合,品行与素质的协同提升,把握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与鼓励个性化发展相协 调。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 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调动蕴藏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无限潜力,造就 一大批新兴初创公司,既是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又是高等教 育自身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比如长沙 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加强创业政 策、创业实践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成效。长沙理工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阿迪力等 3 人创办的“梦想起航商务电子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时间,带动了 110 多人就 业,2015 年预计产值达 1 亿元;学校 108 名学生通过众筹方式创办的“无树时 光餐厅”,亦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的创业故事都受到了国 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四、创新创业文化需要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培育 高校教育培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本途径亦无外乎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1991 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 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 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其特殊性,传统高校教育侧重于 知识的发现与传递,创新创业教育却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侧重于知识的 综合应用和对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敏锐把握,对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 其有效实施面临的挑战性更大。 一是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目前,很多国内大学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建设 了类似于初创公司孵化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或者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同时,要搭配相应的服务、扶持、奖 励、资助和管理制度体系,即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二是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不要尝试去教会鱼儿游泳,大学在创新 创业教育中应到位而不越位,鼓励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要积极 发挥学生社团的广泛带动和发动作用,让兴趣相投、目标相近的人凝聚起来,形 成一种交流、互助、启发的合力。 三是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大学科研活动中也强调创新,但更主要的还是知 识创新。换言之,大学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不具有经验的优势。因此,在进 一步加强大学教师国际化、工程化的同时,要积极联系发掘知名校友、成功企业 等社会资源,特别是联系更具有话语权的、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成绩的人士, 通过创业讲座、实地考察、企业实践等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四是正确理解创新的适度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言,片面强调技术的创 新和领先性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苹果电脑并非电脑的发明者,却是让电脑更具 人文艺术气质的领先者。阿里巴巴并非互联网的创建者,却是让中国互联网更商 业化的领先者。某种程度上说,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更是 初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作者:长沙理工大学校长赖明勇)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9 月 7 日) 【高校动态】 宁波大学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近期,宁波大学校党委在浙江省内高校中率先出台了《宁波大学关于进一步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满足社会发展 对创新、创造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现宁波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战略目 标和浙江省重点大学建设目标。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宁波大学适 时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基金,构建 实践平台。积极探索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创新 创业人才培养特区,自 2015 年起设立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阳明创新班和面向 高层次创业人才培养的创业特色班。 为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自 2007 年起实施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 4 个创新创业学分的要 求。人文素质提高计划、科技竞赛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和职业技 能培养计划的 300 多个项目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滚动开设,学生可以根据 个人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参加,确保其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训练四年不断 线、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同时,为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的指导,营造师生 “互信、互动、互助”的校园育人文化,2012 年起宁波大学全面推行本科生导 师制,本科生进研究所、教授带本科生做课题渐成风气。 学生科技竞赛是创新创业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宁波大学在确保竞赛学生参与 性、受益面的基础上兼顾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帮助特长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 效带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2014 年度共有 6100 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 的培训与比赛,参与率接近 38%。近五年,学生获得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 计、电子商务、结构设计和服务外包等全国性学生科技竞赛的一等奖在内的国家 级奖项 80 余项。与此同时,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内外联动,学科竞赛训练和学 生科研活动已发展为专业教学的课外延伸,并逐渐纳入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推 动了项目式、自主式、探究式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成为专 业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一种新途径。 (摘编自《浙江日报》2015 年 6 月 16 日) 【地方教育动态】 辽宁学生“创新创业力”纳入高校考核指标 大学办得怎么样,创新创业是道“杠”。日前印发的《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 校办学水平、考核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以此引导高校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 神、勇于投身实践、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 该《方案》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强化了全 省高校、全体大学生、全过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出了“九大举措”,包括建 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省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各类 “精品开放课程”和“重点规划教材”等。 为了确保这一方案实施,辽宁省推出了一份具体的保障措施,措施明确责任 主体,要求省、校两级组织机构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8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