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9年第2期(全文).pdf

In you me heat你在我记忆148 页 28.426 MB下载文档
2019年第2期(全文).pdf2019年第2期(全文).pdf2019年第2期(全文).pdf2019年第2期(全文).pdf2019年第2期(全文).pdf2019年第2期(全文).pdf
当前文档共148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9年第2期(全文).pdf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七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犜犺犲 犛犲狏犲狀狋犺 犈犱犻狋狅狉犻犪犾 犆狅犿犿犻狋狋犲犲 狅犳 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犎狌犪狇犻犪狅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 (犖犪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 ) 主 任 ( 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吴季怀 (WUJ i hua i) 副主任 ( 犞犻 犮 犲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陈国华 ( 黄仲一 (HUANGZhongy CHEN Guohua) i) 编 委 (犕犲犿犫 犲 狉 狊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按姓氏笔画为序) 刁 勇 ( 王士斌 (WANGSh DIAO Yong) i b i n) 刘 ? ( 江开勇 ( LIU Gong) J IANG Ka i yong) 孙 涛 ( 肖美添 ( SUN Tao) XIAO Me i t i an) 吴季怀 (WUJ 宋秋玲 ( i hua i) SONG Qi u l i ng) 张认成 ( ZHANG Rencheng) 陈国华 ( CHEN Guohua) 苑宝玲 ( 周树峰 ( YUAN Bao l i ng) ZHOUShu f eng) 郑力新 ( 徐西鹏 ( ZHENGL i x i n) XU Xi peng) 郭子雄 ( 黄仲一 (HUANGZhongy GUOZ i x i ong) i) 黄华林 (HUANG Hua 葛悦禾 ( l i n) GE Yuehe) 蒲继雄 ( 蔡绍滨 ( PUJ i x i ong) CAIShaob i n) 主 编 (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黄仲一 (HUANGZhongy i)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2019 年 3 月 科 学 版 ) 总第 166 期 目 第 40 卷 第 2 期 次 闭环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身高度与姿态控制 !!!!!!!!!!!!!!!!!!!!!!!!! 李海燕,张锋,汪涵,罗顺安 ( 141) 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和鲁棒性分析 !!!!!!!!!!!!!!!!!!!! 孙军艳,牛亚儒,吴冰莹,都成明,韩雯 ( 148) 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 张建春,张大山,董毓利,王卫华,卢鑫 ( 156) 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 王海峰,郭钟瀚 ( 164) 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的确定 !!!!!!!!!!!!!!!!!!!!!!!!!!! 刘小鸣,陈士海,胡帅伟 ( 172) 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 !!!!!!!!!!!!!!!! 黄泳水,张继承,饶玉龙,李勇,申兴月,吕宇莎 ( 179) 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分析 !!!!!!!!!!!!!!!!!!!!!!!!!!!!! 李翔,蔡旭,肖天佑 ( 186) 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 苗福生,李媛,李星 ( 192) 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对偶氮染料酸橙 7 的降解性能 !!!!!!!!!!!!!!!! 刘淑坡,王黛瑶,王梦云,邹景,杨志敏,周真明 ( 201) 不同散热末端耦合运行调节方法 !!!!!!!!!!!!!!!!!!!!!!!!!!!! 马佳慧,王美萍,田琦 ( 209) 抗癌药物马赛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 !!!!!!!!!!!!!!!!!!!! 张嘉颖,裘京晓,黄程勇,吴振,王立强 ( 215) 利用干涉测量技术的染液均匀性方法 !!!!!!!!!!!!!!!!!!!!!!!! 梅小华,李平,金福江,李扬森 ( 221) LCL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 潘健,李坤,廖冬初 ( 226) 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抑制与损耗计算 !!!!!!!!!!!!!!!!!!!!!! 邵鹏飞,徐锡烽,李勇,陈浩,肖华 ( 232) 有限状态机的多 AGV 路径优化策略 !!!!!!!!!!!!!!!!!!!!!!!!!!! 王淑青,毛月祥,袁晓辉 ( 239) 采用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 !!!!!!!!!!!!!!!!!!!!!!! 张圣祥,郑力新,朱建清,潘书万 ( 245) 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 党莉,陈锻生,张洪博 ( 251) 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 涂平,赵唯为,梁娟珠 ( 257) Spa rk 平台下 KNN?ALS 模型推荐算法 !!!!!!!!!!!!!!!!!!!!!!!!!!!! 邹小波,王佳斌,詹敏 ( 264) 变步长 BLSTM 集成学习股票预测 !!!!!!!!!!!!!!!!!!!!!!!!!!!! 王子癑,谢维波,李斌 ( 269) 上半平面的带权 Be r l o ch 空间 gman 投影与 B !!!!!!!!!!!!!!!!!!!!!!!!!!!! 李西振,陈行堤,王洁 ( 277) 期刊基本参数: 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212019  03n 犑犗犝犚犖犃犔 犗犉 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 SCIENCE ) 犞狅 犾. 40犖狅. 2 犛狌犿166 犕犪 狉.2019 犆犗犖犜犈犖犜犛 He i tandLeve l i ngCon t r o lo fCl os ed rSuspens i onSys t em ?Loop Ai gh !!!!!!!!!!!!! LIHa i ′ an ( 141) yan,ZHANGFeng,WANG Han,LUOShun Re s e a r chonComp l exNe two rk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Robus t ne s so fXi ′ anC i t l i c yPub Tr anspo r tSys t em !!!!!!! SUNJunyan,NIU Ya ru,WU B i ngy i ng,DU Chengmi ng,HAN Wen ( 148) Acous t i cEmi s s i on Mon i t o r i ngandAna l i so fS t e e l r e t eCompo s i t eF l oo rUnde rF i r e ?Conc ys !!!! ZHANGJ i anchun,ZHANG Da shan,DONG Yu l i,WANG We i hua,LU Xi n( 156) De s i r f o rmanc eo fEco l og i c a lPe rme ab l eBr i ck Wi t hCompo s i t eS t ruc t ur e gnandPe !!!!!!!!!!!!!!!!!!!!!!! WANG Ha i f eng,GUOZhonghan ( 164) De t e rmi na t i ono fBl a s t i ng Vi br a t i onSou r c eLoadFunc t i on !!!!!!!!!!!!!!!!!! LIU Xi aomi ng,CHENSh i ha i,HU Shua iwe i( 172) 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nEc c en t r i c a l l e s s edPe r f o rmanc eo fHi t r eng t h ?Compr ?S y gh Co l d rmedRe c t angu l a r c t i onCFST Co l umns ?Fo ?Se !!!!!!!!!!!!!! HUANG Yongshu i,ZHANGJ i cheng,RAO Yu l ong, LIYong,SHEN Xi ngyue,L Yusha ( 179) Ana l i so fConne c t edVo i dEf f e c tonDr a i nagePavemen tAspha l tMi x t u r e ys !!!!!!!!!!!!!!!!!!!!!! LIXi ang,CAIXu,XIAO Ti anyou ( 186) I n f l uenc eo fMu l t i c t o r sonFl exur a lS t r eng t ho fPo l rCemen t s edConc r e t e ?Fa ?Ba yme !!!!!!!!!!!!!!!!!!!!!! MIAOFusheng,LIYuan,LIXi ng ( 192) Ef f e c t i veDeg r ada t i ono fAc i dOr ange7by Al ka l i t a l ed Hyd r ogenPe r ox i de ?Ca yz !!!!!!!!!!!!!!!! LIU Shupo,WANG Da i yao,WANG Mengyun, ZOUJ i ng,YANGZh imi n,ZHOU Zhenmi ng ( 201) Coup l i ng Ope r a t i onRegu l a t i on Me t hodo fMu l t i l i ngTe rmi na l ?Coo !!!!!!!!!!!!!!!!!!!! MAJ i ahu i,WANG Me i i ng,TIAN Qi( 209) p Impr ovedSyn t he s i so fAn t i e rDrug Ma s i t i n i b ?Canc !!!!!!!!!!!!! ZHANGJ i ay i ng,QIUJ i ngx i ao,HUANG Chengyong, WU Zhen,WANG L i i ang ( 215) q Homogene i t s t i ngo fUn i f o rm Deg r e eo fDye i ngSo l u t i onUs i ng Me a su r emen t yTe I n t e r f e r enc e !!!!!!!!!!!!!!!! MEIXi aohua,LIP i ng,J IN Fu i ang,LIYangs en ( 221) j Adap t i veSwi t ch i ngFr equenc t r o lo fLCLGr i d c t edI nve r t e r ?Conne yCon !!!!!!!!!!!!!!!!!!!!!! PANJ i an,LIKun,LIAO Dongchu ( 226) Compu t a t i ono fSupp r e s s i onandLos so fCo r eHa rmon i cMagne t i cFl uxo fNew Conve r t e rTr ans f o rme r !!!!!!!!! SHAOPeng f e i,XU Xi f eng,LIYong,CHEN Hao,XIAO Hua ( 232) Mu l t i t hOp t imi z a t i onS t r a t egyBa s edonF i n i t eS t a t eMa ch i ne s ?AGV Pa !!!!!!!!!!!!!!! WANGShuq i ng,MAO Yuex i ang,YUAN Xi aohu i( 239) Fa s tSupe r so l u t i onImageRe cons t ruc t i on Me t hodUs i ngDe epLe a rn i ng ?Re !!!!!!!! ZHANGShengx i ang,ZHENG L i x i n,ZHUJ i anq i ng,PANShuwan ( 245) Cr os s i ngua lSen t imen tC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Me t hodBa s edonAdve r s a r i a lLongSho r tTe rm ?L Memo r two rka l y Ne !!!!!!!!!!!!!!!! DANG L i,CHEN Duansheng,ZHANG Hongbo ( 251) Ana l i so fSpa c e ans f e randI n f l uenc eFa c t o r so fHi chI ndus t r nFu i an ?TimeTr ?Te ys gh yi j Pr ov i nc eFr om Pe r spe c t i veo fAgg l ome r a t i onandDi f f us i on !!!!!!!!!!!!!!!!!! TU P i ng,ZHAO We iwe i,LIANGJuanzhu ( 257) Re commenda t i onAl r i t hmo fKNN?ALS Mode lBa s edonSpa rkP l a t f o rm go !!!!!!!!!!!!!!!!!!! ZOU Xi aobo,WANGJ i ab i n,ZHAN Mi n( 264) Va r i ab l eS t epBLSTM Ens emb l eLe a rn i ngf o rS t ockPr ed i c t i on !!!!!!!!!!!!!!!!!!!!!! WANGZ i i bo,LIB i n( 269) yue,XIE We B l ochSpa c eandNo rmo fBe r o e c t i ononUppe rHa l fP l ane gmanPr j !!!!!!!!!!!!!!!!!!!! LIXi zhen,CHEN Xi ngd i,WANGJ i e( 277) 犛 犲 狉 犻 犪 犾犘犪 狉 犪犿犲 狋 犲 狉 狊: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212019  03n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07 ? 闭环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身 高度与姿态控制 李海燕,张锋,汪涵,罗顺安 (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传统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导致的闭环空气悬架 系 统 较 大 俯 仰 角 问 题,提 出 两 种 不 同 车 身 步 进 控 制 算法,得到各个空气弹簧的目标高度 .利 用 比 例?积 分?微 分 ( PID)控 制 器 对 电 磁 阀 的 电 流 信 号 占 空 比 进 行 调 节 .将提出的两种控制算法在 MATLAB/S imu l i nk 进行实现,并与 AMES im 平台上建立的空气悬 架 模 型 进 行 联合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都能减小车身高度控制过程中造成的俯仰角,且第二种步进控制方法的效 果更优 . 关键词: 空气悬架;步进控制;车高控制;姿态控制;AMES im 中图分类号: U463. 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41 07 ? ? ? 犎犲 犻 狋犪狀犱犔犲 狏 犲 犾 犻 狀犵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狅 犳犆 犾 狅 狊 犲 犱 狅狆 ?犔狅 犵犺 犃犻 狉犛狌 狊 狀 狊 犻 狅狀犛狔 狊 狋 犲犿 狆犲 LIHa i ′ an yan,ZHANGFeng,WANG Han,LUOShun ( 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ode a lwi t ht hep r ob l emabou tal a r i t chang l ec aus edbyus i ngt hec onven t i ona lhe i tad us t  gep gh j l oopa i rsuspens i onsy s t em,twod i f f e r en ts t epc on t r o la l r i t hmswe r ep r e s en t edt o men tme t hodi nac l o s ed ? go de t e rmi net het a r the i to fe ve r i rsp r i ng,andt henap r opo r t i ona l i n t eg r a l de r i va t i ve( PID)c on t r o l l e rwa s ? ? ge gh ya us edt oad us tt hedu t a t i oo fva l ve s ′e l e c t r i ccu r r en ts i l s.Thep r opo s eda l r i t hmswe r eimp l emen t edi n j yr gna go t heMATLAB/S imu l i nkandt henc o s imu l a t edwi t ht hea i rsuspens i onmode lbu i l tont heAMES im p l a t f o rm. ? 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i nd i c a t et ha tbo t ho ftwoa l r i t hmshaveanobv i ouse f f e c tont her educ t i ono fp i t chan  go l e,andt hes e c onds t epc on t r o la l r i t hm pe r f o rmsbe t t e r. g go 犓犲 狉 犱 狊: a i rsuspens i on;s t epc on t r o l;he i tc on t r o l;l e ve l i ngc on t r o l;AMES im gh 狔狑狅 空气弹簧具有质量轻、噪声小、固有频率低、自带阻尼、高度 可 调 等 一 系 列 优 点,因 此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汽车行业中,同时,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ECAS)车高调节的控制 理论和控 制性 能的仿 真分析也是 国内外 [] [] 学者关注的焦点 . Sanka r ana r ayanan 等 1 提 出 一 种 适 应 汽 车 载 荷 的 车 身 高 度 变 化 系 统 .Hi r o s e等 2 在 丰田车上实现车身高度、空气弹簧和阻尼的集成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还改 [] 善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 Tan i i等 3 提出使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 ADAMS)对车身 高度 自适应 guch 仿真模拟 .于 微 波 等 [4] 采 用 模 糊 控 制 调 节 空 气 悬 架 车 身 高 度,实 验 表 明 模 糊 控 制 方 法 具 有 良 好 收稿日期: 2018 08 08 ? ? 通信作者: 张 锋 ( 1979?),男,讲 师,博 士,主 要 从 事 齿 轮 动 力 学、振 动 主 动 控 制、压 电 智 能 材 料 的 研 究 . E?ma i l: a l  way s i ng@126. c om. q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40516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2015J 01636);华 侨 大 学 研 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1701308001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42 2019 年 [] 系统进行的稳定性 . Sun 等 5 提出一种混合逻辑动态控制方法调节 ECAS 的车身高度和姿态,实验表明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闭环控制空气系统为了节省成本和减小布置空间,往往采用较小的压缩机 和储气罐 [6?7],因此,不能同时对 4 个空气弹簧同时进行充气 .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先对前轮两个空 气弹簧 进行充气,当实际高度到达目标高度时,再对后轮两个空气弹簧进行充气 [8?9],但是这会导致在车 高调节 [ ] 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俯仰角 . Kim 等 10 采用滑 模 控 制 算 法 实 现 车 身 高 度 的 控 制,并 且 采 用 步 进 控 制 对 车 [ ] 身高度调整过程 中 俯 仰 角 的 变 化 进 行 控 制 . ECAS 系 统 涉 及 到 机、电、气 等 多 种 领 域 11?13 ,目 前 针 对 [ ] ECAS 的建模大都采用 MATLAB 等数学软 件 进 行,对 于 ECAS 系 统 中 存 在 的 充 放 气 时 滞 后 性 14 、气 [ ] 流流动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都不能较好地 模 拟 .本 文 在 AMES im 软 件 上 搭 建 空 气 悬 架 的 模 型 15?16 ,针 对车高控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俯仰角问题,提出两种步进控制方法,以得到每一步的各个空气弹簧的目 标高度 . 1 空气悬架系统建模 车高控制的空气 悬 架 系 统 分 为 开 环 空 气 悬 架 系 统和闭环空 气 悬 架 系 统,文 中 所 研 究 的 是 闭 环 空 气 悬架系统,其 车 高 调 节 系 统,如 图 1 所 示 .该 系 统 主 要包 括 储 气 罐、压 缩 机、空 气 弹 簧 和 电 磁 阀 等 .图 1 中: 犣s,犻( 犻=1, 2, 3, 4)分别为 4 个车辆悬架 角的位移; 犿s,犻( 犻=1, 2, 3, 4)分 别 为 4 个 车 辆 悬 架 角 的 质 量; 犿u,犻( 犻=1, 2, 3, 4)分别为 4 个轮胎的质量; 犣u,犻( 犻=1, 2, 3, 4)分别为 4 个 轮 胎 的 位 移; 犘p 为 充 放 气 换 向 阀 到空气弹簧电磁阀之间 管 道 的 压 力; 犘H 为 充 气 源 的 图 1 车高调节原理图 压力; 犘L 为放气源的压 力; s 为 换 向 阀 的 开 启 大 小, F i 1 Veh i c l ehe i tad us tmen ts chema t i c g. gh j 当s>0 时,充气电磁阀打开,当s<0 时,放气 电 磁 阀 打 开; 犻=1, 2, 3, 4)分 别 为 4 个 空 气 弹 簧 电 磁 s,犻( 阀的开启大小 . 为便于实验研究,文中做出 4 点假设: 1)各个电磁阀的特性 相同; 2)气体为 理想 气体,其流 动过程 中产生的动能可以忽略不计; 3)空气弹簧在车身高度变化过程中,其有效面积的变化 可忽 略不计,因此 可简化为一个可变容积的气室和一个可移动缸 体 的 组 合; 4)研 究 的 是 空 气 悬 架 高 度 控 制,因 此 将 轮 胎 看成一个刚体,可忽略轮胎的变形 .综合以上假设,可得到空气悬架在车高调节过程中的动态方程为 狀犚犜 狆s,犻犃s,犻狕s,犻 ,  犘s,犻 = s,犻狇s,犻 - 犚犜 犞s,犻 ( ) ( 1) 狀犚犜  犘p = (s狇p - ∑s,犻狇s,犻 ), 犞p 犻=1 ( 2) 4 狕̈ = 1( 犉s,1 +犉s,2 +犉s,3 +犉s,4), 犕s ( 3) θ̈ = 犫( 犉s,1 -犉s,2 +犉s,3 -犉s,4), 犐θ ( 4) ¨ = 1( φ 犐 犉s,1犔a +犉s,2犔a -犉s,3犔b -犉s,4犔b). ( 5) φ 式( 1)~ ( 5)中: 犫 为左 狇p 为通过充放气电磁阀进入到充放气换向阀到空气弹簧电磁 阀之间管 道的流 量; 右车轮的距离; 犔a 为车辆质心到前轴的距离; 犔b 为车 辆 质 心 到 后 轴 的 距 离; 犞s,犻( 犻=1, 2, 3, 4)分 别 为 空 气弹簧的体积; 犘s,犻( 犻=1, 2, 3, 4)分别为 4 个空气弹簧 的 压力; 犻=1, 2, 3, 4)分 别 为 进 入 4 个 空 气 弹 狇s,犻( 簧的气体的流量; 犉s,犻( 犻=1, 2, 3, 4)分别为 4 个空气弹簧的垂直力 .各个空气弹簧的体积为 犞s,犻 = 犃s,犻( 狕as0,犻 +狕as,犻). ( 6) 式( 6)中: 犃s,犻为空气弹簧的有效面积,其变化忽 略 不 计; 狕as0,犻为 空 气 弹 簧 的 初 始 高 度; 狕as,犻为 空 气 弹 簧 的 变化高度, 狕as,犻= ( 狕s,犻-狕u,犻), 狕u,犻为车轮的垂直位移 .通过电磁阀的流量( 犳q)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海燕,等:闭环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身高度与姿态控制 狀+1 烄 犘u 2 狀-1 , 狀 狊 狀+1 犚犜 犘u, 犘d)= 烅 槡 犳q( 2 犘d( 狊 犘d -犘u), 烆 犚犜 槡 式( 7)中: 狊 为电磁阀的有效面积; 犫 为临界压力比 . 槡( ) 槡 0< 犫< 143 犘d ≤犫, 犘u ( 7) 犘d < 1. 犘u 进入空气弹簧的流量( 狇s,犻)和气源到空气弹簧管道的流量( 狇p)分别为 烄犳q( 犘p, 犘s,犻), 狇s,犻 = 烅 犘s,犻, 犘p), -犳q( 烆 犘p > 1, 犘s,犻 犘p ≤ 1; 犘s,犻 狇p = 犘H , 犘p), 犳q( 犘p, 犘L), -犳q( { s > 0, ( 8) s < 0. 2 控制器的设计 2. 1 车高控制器 当实际高度值大于目标高度值时,系统就对空气弹簧 进 行放 气;当 实 际 高 度 值 小 于 目 标 高 度 值 时, 系统就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 .电磁阀将会频繁动作,车身 高 度也不 稳定,这 对 电 磁 阀 的 使 用 寿 命 和 汽 车 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 性有极大 的 不利 .因 此,为了解决车身高度在控制过 程中的超调 现 象和电磁阀频繁动作问题,采用 鲁棒性较 好 的 比例?积分?微 分( opo r t i ona l i n t eg r a l r i va  ? ?de pr PID)控制对车 身 高 度 对 电 磁 阀 控 制 电 流 t i ve, 信号的占 空 比 进 行 控 制 .该 PID 控 制 的 原 理 图,如图 2 所示 . 图 2 车身高度 PID 控制原理图 设各个空 气弹 簧电磁阀占空 比为δs,犻( 犻= F i 2 Veh i c l ehe i tPIDc on t r o ls chema t i c g. gh 1, 2, 3, 4),充气换向阀的电流信号 占 空 比 为δs,其 中, δs>0 表 示 充 气 电 磁 阀 打 开, δs<0 表 示 放 气 电 磁 阀打开 .该 PID 的控制算法为 狌( 狋)= 犓p犲( 狋)+ 犓i 犲( 狋)+ 犓d 犲( 狋). ( 9) ∫ 式( 9)中: 狌( 狋)是 PID 控制器输出的占空比信号; 犲( 狋)为目标 高 度与实际 高度的差 值; 犓p, 犓i, 犓d 分 别 是 PID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 2. 2 车身俯仰角控制器 为了节省闭环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成本和减小尺寸,使用的 是较小 功 率 的 压 缩 机 和 较 小 容 量 的 储 气 罐 .因此,在汽车高度上升中,一次只能对两个空气弹簧进行充气 .很多地方采用先对前轮两个空气弹簧 进行充气,使其到达目标高度后,再对后轮进行充气的方 法,但这 样会导 致 在 高 度 控 制 过 程 中 产 生 较 大 的俯仰角,大大降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文中采用两种步进控制,如图 3 所示 . 第一种步进控制方法是先对后轮升高 Δ 狋,等到后轮高度达到目标高度时,再对前轮升高 Δ 狋,等到前 轮达到目 标 高度 时,再对后轮升高 Δ 狋,一直 循环进 行,直 至前轮 和后轮 都到达 目标 高度 犜.此时理 论 的 俯仰角幅值( θ)为 狋 Δ ( . 10) 犔a +犔b 定义状态逻辑变量犪犻( 犻=1,…, 6)和与第犼 步目标高度有关的逻辑变量犫犻( 犻=1,…, 6),它们的值分 0 ≤θ ≤ 别为 [ 犪1 = 1] [ 狕s,狉 < 犜R,犼], [ 犪2 = 1] [ 狕s,犳 < 犜F,犼],烌 [ 犪3 = 1] [ 犜F,犼 < 犜R,犼], [ 犪4 = 1] [ 犜R,犼 < 犜F,犼], 烍 ( 11) [ [ 犪5 = 1] [ 犜R,犼 < 犜1], 犪6 = 1] [ 犜F,犼 < 犜1]. 烎 [ 犫1 = 1] [ 犜R,犼 = 犜R,(犼-1)],[ 犫2 = 1] [ 犜R,犼 = 犜R,(犼-1) +Δ 狋],[ 犫3 = 1] [ 犜R,犼 = 犜], } [ 犫4 = 1] [ 犜F,犼 = 犜F,(犼-1)],[ 犫5 = 1] [ 犜F,犼 = 犜F,(犼-1) +Δ 狋],[ 犫6 = 1] [ 犜F,犼 = 犜].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44 ( a)第一种步进控制 2019 年 ( b)第二种步进控制 图 3 不同步进控制原理图 F i 3 Di f f e r en ts t epc on t r o lp r i nc i l es chema t i c g. p 式( 11),( 12)中: 犜F,犼为第犼 步前轮的目标高度; 犜R,犼为第犼 步后轮的目标 高度; 狕s,犳 为前轮悬 架实际 高度 1 1 的算术平均和, 狕s,犳 = ( 狕s,1 +狕s,2); 狕s,狉为后轮 悬 架 实 际 高 度 的 算 术 平 均 和, 狕s,狉 = ( 狕s,3 +狕s,4 ); 犜1 为 2 2 目标高度与步长 Δ 狋 的差值, 犜1=犜-Δ 狋. 定义辅助逻辑变量犪7 =犫2 ∨犫3 , 犪8 =犫5 ∨犫6 ,则可得到与电磁阀控制有关的逻辑变量值: 犫1 =犪7 , 犫2 = 犪 犫3 =犪 犫4 =犪8 , 犫5 =犪 犫6 =犪 珔1 ∧犪 珔2 ∧犪 珔3 ∧犪 珔4 ∧犪5 , 珔1 ∧犪 珔2 ∧犪 珔3 ∧犪 珔4 ∧犪 珔5 , 珔1 ∧犪 珔2 ∧犪3 ∧犪 珔4 ∧犪6 , 珔1 ∧犪 珔2 ∧犪3 ∧犪 珔4 ∧ 犪 狋,等到后轮高度到达目标高度时,再对前轮升高 2Δ 狋,等 到后轮 珔6 .第二种步进控制方法先对后轮升高 Δ 到达目标高度时,再对前轮升高 Δ 狋,一直循环进行,直至前轮和后轮都到达目标高度 .理论俯仰角为 狋 狋 Δ Δ . - ≤θ ≤ 犔a +犔b 犔a +犔b ( 13) 定义与第犼 步状态逻辑变量犪9 , 犪10 和与前后轮目标高度有关的逻辑变量 犱犻( 犻=1,…, 7),有 [ [ 犪9 = 1] [ 犜R,犼 < 犜2], 犪10 = 1] [ 犜F,犼 < 犜2], [ 犱1 = 1] [ 犜R,犼 = 犜R,(犼-1)], [ 犱2 = 1] [ 犜R,犼 = 犜R,(犼-1) +Δ 狋],烌 [ 犱3 = 1] [ 犜R,犼 = 犜 +2Δ 狋], [ 犱4 = 1] [ 犜R,犼 = 犜], [ 犱5 = 1] [ 犜F,犼 = 犜F,(犼-1)], ( 14) 烍 [ 犱6 = 1] [ 犜F,犼 = 犜F,(犼-1) +2Δ 狋], [ 犱7 = 1] [ 犜F,犼 = 犜]. 烎 定义辅助逻辑变量 犪11 =犱2 ∨犱3 ∨犱4 , 犪12 =犱7 ∨犱8 ,则可得到与电磁阀控制有关的逻辑变量值为 犫1 = 犪11 , 犫2 =犪 珔 ∧1犪 珔2 ∧犪 珔3 ∧犪 珔4 ∧ 犪9 , 犫4 =犪 珔1 ∧犪 珔2 ∧ 犪3 ∧犪 珔4 ∧犪 珔9 , 犫5 = 犪12 , 犫3 =犪 珔1 ∧犪 珔2 ∧ 犪3 ∧犪 珔4 ∧ 犪9 ,烌 犫6 =犪 珔1 ∧犪 珔2 ∧犪 珔3 ∧ 犪4 ∧ 犪10 , 烍 犫7 =犪 珔1 ∧犪 珔2 ∧犪 珔3 ∧ 犪4 ∧犪 珔10 . ( 15) 烎 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 1 仿真实验 为了更好地模拟空气悬架充放气的动态过程,采 用 AMES im 对 汽 车 悬 架 进 行 建 模 分 析 .在 搭 建 模 型时,选 择 一个 可 变 容积气室 和可移 动缸体 表示 一个 空气 弹簧 [17].空 气弹簧 在仿 真时忽略 其横截 面积 的变化,其位移通过可移动缸体的缸体位移来表示,压强 通 过可变 移动 缸 体 的 压 强 表 示,空 气 弹 簧 的 初 始压强用一个恒压源表示 .充放气电磁阀由换向阀表示,当控制器输出的电流超过正的电磁阀接通电流 时,气源变为充气源;否则,气源变为放气源 .空气弹簧的充放 气状态 则 由 空 气 弹 簧 电 磁 阀 决 定 .将 以 上 几个部分连接,即可组成空气悬架系统 . 汽车的质心的垂直位移( 狕),俯仰角和侧倾 角( im 平 台 输 出 的 悬 架 位 移 狕s,犻( 犻=1, 2, 3, )用 AMES 4)可表示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海燕,等:闭环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身高度与姿态控制 狕= 犔犫( 狕s,1 +狕s,2)+犔a( 狕s,3 +狕s,4), 烌 犔a +犔b θ= -狕s,1 -狕s,2 +狕s,3 +狕s,4 , 2( 犔a +犔b) 145 ( 16) 烍 狕s,1 -狕s,2 +狕s,3 -狕s,4 . 4 犫 烎 式( 16)中:俯仰角为前倾时取正值;侧倾角为右倾时取正值 . 将在 AMES im 平台上建好的空气悬架 模 型 和 在 S imu l i nk 平 台 上 写 好 的 控 制 算 法 进 行 联 合 仿 真, = 在 AMES im 平台上的联合仿真结构,如图 4 所示 . 图 4 联合仿真结构 F i 4 Co s imu l a t i ons t r uc t u r e ? g. 仿真时空气悬架系统的参数取值,如表 1 所示 . 表 1 联合仿真主要参数 Tab. 1 参数 汽车簧载质量/kg 汽车后轴距离/mm 数值 1760 1638 空气弹簧初始压力/Pa 50000 换向阀有效面积/mm2 20 储气罐初始压力/Pa 100000 Ma i nc o s imu l a t i onpa r ame t e r s ? 参数 -1 单组悬架减振器阻尼系数/N·( m·s) 汽车轮距/mm 数值 参数 数值 8000 汽车前轴距离/mm 空气弹簧气缸直径/mm 1062 空气弹簧电磁阀有效面积/mm2 换向阀阀流动系数 1555 100 空气弹簧电磁阀流动系数 20 0. 05 储气罐容积/ 0. 08 L 6 压缩机工作时转速/r·mi n-1 2300 3. 2 仿真结果分析 为验证两种步进控制方法下的控制效果,假设汽车以速度为 60m·s-1 在 C 级路面上行驶,按照表 1 进行参数设置 .然后,利用 MATLAB/S imu l i nk 软 件 对 AMES im 平 台 建 立 的 闭 环 空 气 悬 架 进 行 联 合 仿真 .设置目标高度为 0. 1m,分别采用第一种步进控制和第二 种步进 控制方 法,步长 Δ 狋 分别为 0. 10, 0. 05, 0. 03m,可得到不同步进控制的质心高度,俯仰角,分别如图 5, 6 所示 . ( a)第一种步进控制 ( b)第二种步进控制 图 5 不同步进控制质心高度 F i 5 Veh i c l ehe i tunde rd i f f e r en ts t epc on t r o l g. gh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46 ( a)第一种步进控制 2019 年 ( b)第二种步进控制 图 6 不同步进控制的俯仰角 F i 6 P i t chang l eunde rd i f f e r en ts t epc on t r o l g. 由图 5, 6 可知:在步进控制时, 狋 越小,控制精度越高,车高控制过程中 造成的俯 仰角数 值也 小,但 Δ 是相对应的,达到目标高度需要的时间也越久,相对 步 长 为 0. 1 m.即 传 统 的 方 法 先 使 汽 车 后 轮 的 空 气 悬架高度上升到目标高度时,再对另一端空气弹簧进 行充气,使其 高度 上 升,步 进 控 制 后 的 车 身 高 度 达 到目标高度所需的时间变长,但高度调节过程中俯仰 角的幅 值却大 大 下 降 .在 文 中 仿 真 实 验 中,传 统 控 制俯仰角幅值为 2. 24 °,进行第一种步进控制时,步长设置 为 0. 05 m,俯 仰角 幅 值 降 为 1. 21 °,步 长 设 置 为 0. 03m,俯仰角幅值降为 0. 68 °.仿真实验证明,两种步进 控 制 对 于 车 高 调 节 过 程 中 俯 仰 角 的 控 制 有 一定作用 . 两种步进控制的质心高度及俯仰角对比图,如图 7, 8 所示 .图 7, 8 中:步长 Δ 狋 为 0. 03 m.由图 7, 8 可知:在步长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种步进控制和第二种步 进控 制 的俯 仰角幅值 相差 不 大,大 致 为 0. 60 °; 第一种步进控制俯仰角在车高调节过程中全为正,第二种步进控制俯仰角有正有负;第二种步进控制到 达目标高度的时间为第 18s,第一种步进控制则为 32s,时间明显长于第一种步进控制时间 .综上分析, 应选择步长 Δ 狋 为 0. 03m 的第二种步进控制作为控制俯仰角的控制方法 . 图 7 两种步进控制的质心高度对比 图 8 两种步进控制的俯仰角对比 F i 7 Compa r i s ono fc en t r o i dhe i t s g. gh F i 8 Compa r i s ono fp i t chang l e g. unde rc on t r o lo ftwome t hods unde rc on t r o lo ftwome t hods 4 结论 针对带有较小压缩机和储气罐的闭环空气悬架系统 传统车 身高 度 调 节 存 在 的 俯 仰 角 过 大 问 题,提 出两种车身俯仰角步进控制方法,通 过 建 立 带 有 空 气 悬 架 的 整 车 模 型 的 两 个 非 线 性 数 学 模 型,然 后 在 AMES im 平台上建立空气悬架模型 .将 S imu l i nk 编写好的控制算法与搭建好的空气悬架模型进行联合 仿真 . 1)提出的两种步进控制算法相比于传统控制算法,俯仰角的幅值有降低,且步长 越小,控制 精度越 高,造成的俯仰角幅值越小,但相应的到达目标高度的时间也越长 . 2)在相同步长情况下,两种步进控制算 法 在 车 高 调 节 过 程 中 造 成 的 俯 仰 角 幅 值 基 本 相 同,但 第 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海燕,等:闭环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身高度与姿态控制 147 种步进控制中实际高度到达目标高度的时间比第一种步进控制时间短 . 参考文献: [ 1] SANKARANARAYANAN V, EMEKLIM E, GILVENCB A, 犲 狋犪 犾. Semi a c t i vesuspens i onc on t r o lo fal i tc om gh me r c i a lVeh i c l e[ J]. IEEE/ASMETr ans a c t i onson Me cha t r on i c s, 2008, 13( 5): 598 604. DOI: 10. 1109/ ICCAS. 2007. ? 4406971. [ 2] HIROSE M,MATSUSHIGES, BUMA S, 犲 狋犪 犾.Toyo t ae l e c t r on i c modu l a t eda i rsuspens i onsy s t emf o rt he1986 s oa r e r[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i a lEl e c t r on i c s, 1988, 35( 2): 193 200. DOI: 10. 1109/41. 192649. ? [ 3] TANIGUCHIS, YORIFUJ IT, HAMADA T. Ana l s i sandop t imi z a t i ono ff r on tsuspens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a s edon y 1365 ADAMS[ J].Mode r n Manu f a c t u r i ngEng i ne e r i ng, 2013, 32( 3): 43 47. DOI: 10. 1111/ 2230. 1994. t b02689. x ? ? j. [ 4] 于微波,张立柱,李楠 .基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 车 高 模 糊 控 制 研 究 [ J].仪 器 仪 表 用 户, 2006, 13( 2): 6 8. DOI: 10. ? i s sn. 1671 1041. 2006. 02. 004. 3969/ ? j. [ 5] SUN Xi aoq i ang, CAIYi ng f eng, CHAO Chunyuan, 犲 狋犪 犾.Veh i c l ehe i tandl e ve l i ngc on t r o lo fe l e c t r on i c a l l on  gh yc t r o l l eda i rsuspens i onus i ng mi xedl og i c a ldynami c a lapp r oa ch[ J]. Sc i enc eCh i na Te chno l og i c a lSc i enc e s, 2016, 59 ( 12): 1 11. DOI: 10. 1007/s 11431 015 0984 ? ? ? ? y. [ 6] 江洪,钱宽,邱亚东,等 .气路闭环空气悬架系统 能 量 损 耗 建 模 及 分 析[ J].中 国 机 械 工 程, 2014, 25( 23): 3239 3244. ? DOI:0. i s sn. 1004 3969/ 132X. 2014. 23. 022. ? j. [ 7] 何二宝,杜群贵 .闭环空气悬架系统车高调节建模与能耗分析[ J].机械设计 与 制 造, 2012( 5): 45 47. DOI: 10. 3969/ ? 3997. 2012. 05. 017. i s sn. 1001 ? j. [ 8] 江洪,杨勇福,王 玉 杰,等 .气 路 闭 环 互 联 空 气 悬 架 车 高 控 制 与 能 耗 特 性 试 验 [ J].中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48( 1): 270 276. DOI: 10. 11817/ 7207. 2017. 01. 036. i s sn. 1672 ? ? j. [ 9] 杨阳阳 .气路闭 环 空 气 悬 架 系 统 车 身 高 度 调 节 系 统 研 究 [ J].现 代 经 济 信 息, 2016( 12): 349?350.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1 828X. 2016. 18. 289. ? [ 10] KIM H, LEE H. Fau l t t o l e r an tc on t r o la l r i t hmf o raf ou r o r ne rc l o s ed? l oopa i rsuspens i onsy s t em[ J]. IEEE ? ?c go 2011, 58( 10): 4866 4879. DOI: 10. 1109/TIE. 2011. 2123852. 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i a lEl e c t r on i c s, ? [ 11] 林添良,杨杰,刘强,等 .新型液 压 挖 掘 机 回 转 驱 动 系 统 仿 真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34( 3): 247? 252.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3. 03. 0247. ? [ 12] 宋意,杨建红,房怀英,等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除尘的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1): 14 1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4048. ? ? [ 13] 陈 黎 卿,林 建 飞,汤 池 潜,等 .电 控 空 气 悬 架 系 统 参 数 的 多 目 标 优 化 [ J].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2017, 36( 3): 462 ?468. DOI: 10. 13433/ 8728. 2017. 0322. cnk i. 1003 ? j. [ 14] 严天一,李聪聪, CHO X H,等 .基于模型的电 控 空 气 悬 架 系 统 控 制 策 略 与 实 车 试 验 [ J].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017, 48 ( i s sn. 1000 5): 385 389. DOI: 10. 6041/ 1298. 2017. 05. 049. ? ? j. [ 15] 李元鹏,郭疆,孙继明 .基 于 AMES im 的 整 车 主 动 悬 架 建 模 仿 真 研 究 [ J].液 压 气 动 与 密 封, 2017, 37( 7): 16?19. 10. 3969/ 0813. 2017. 07. 005. i s sn. 1008 DOI: ? j. [ 16] 张昆,习文辉,邓文华,等 .基于 Ca rS im?S imu l i nk 联合仿真 的 整 车 半 主 动 悬 架 模 糊 控 制 仿 真 研 究 [ J].昆 明 理 工 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nk i. 53 2015( 1): 39 44. DOI: 10. 16112/ 1223/n. 2015. 01. 008. ? ? j. [ 17] 戚壮,李芾,黄运华,等 .基于 AMES im 平台的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气 动 力 学 仿 真 模 型 研 究[ J].中 国 铁 道 科 学, i s sn. 1001 2013, 34( 3): 79 86. DOI: 10. 3969/ 4632. 2013. 03. 13. ? ?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83 ? 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 和鲁棒性分析 孙军艳1,牛亚儒1,吴冰莹1,都成明1,韩雯2 ( 1.陕西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2.西安思源学院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基 于 复 杂 网 络 理 论,构 建 西 安 市 公 交、地 铁 及 两 者 综 合 构 成 的 复 合 网 络 的 Spa c e犔 模 型,对 比 分 析 3 类网络的统计特性,并从蓄意攻击和随机攻击两方面对 3 类网络的鲁棒性进行对 比 评 价 .结 果 表 明: 3类网络 均不属于小世界网络,网络效率较低;地铁网的度近似 服 从 泊 松 分 布,公 交 网 和 复 合 网 络 的 度 服 从 幂 律 分 布; 地铁网的度和介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公交网则基本没有相关性,复合网络具有 较 弱 的 相 关 性; 3类网络对 随机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蓄意攻击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 . 关键词: 公共交通系统;复杂网络;鲁棒性;Spa c e犔 模型;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 U491. 17( 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48 08 ? ? ? 犚犲 狊 犲 犪 狉 犮犺狅狀犆狅犿狆 犾 犲 狓犖犲 狋狑狅 狉 犽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犪狀犱 犚狅犫狌 狊 狋 狀犲 狊 狊狅 犳犡犻 ′ 犪狀犆 犻 狋 犾 犻 犮犜狉 犪狀 狊 狉 狋犛狔 狊 狋 犲犿 狔犘狌犫 狆狅 SUNJunyan1,NIU Ya ru1,WU B i ngy i ng1, DU Chengmi ng1,HAN Wen2 ( 1.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andEl e c t r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Sha anx iUn i ve r s i t f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Xi ′ an710021,Ch i na; yo 2.Schoo lo fBus i ne s s,Xi ′ anS i i ve r s i t ′ an710038,Ch i na) yuanUn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Spa c e犔 mode lo fsubwayne two r k,busne two r kandbus n t e r dependen tne two r ko f ?subwayi Xi ′ anC i t r ee s t ab l i shedba s edont hec omp l exne two r kt he o r t a t i s t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r e ene t  y we y.Thes wo r kswe r eana l z ed.Ther obus t ne s so ft hr e ene two r kswe r ec ompa r edande va l ua t edf r omtwoa spe c t s:de l i b  y e r a t ea t t a ckandr andoma t t a ck.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e f f i c i encyo ft hr e ene two r ksi sl owandt heydon ′ t be l ongt osma l l r l dne two r k.Thedeg r e eo fsubwayne two r ki sapp r ox ima t e l i s s ond i s t r i bu t i on,andt he ?wo ypo l awd i s t r i bu t i on.Thec o r r e l a t i onbe twe en deg r e eo fbusne two r kandi n t e r dependen tne two r kc on f o rmt opowe r ? deg r e eandbe twe enne s so ft hesubwayne two r kha sas t r ongpo s i t i vec o r r e l a t i on,t hei n t e r dependen tne two r k ha sawe akc o r r e l a t i on,andt hebusne two r ki sba s i c a l l o r r e l a t i on.Thr e ene two r kshavegoodr obus t ne s s ynoc t or andoma t t a cks,andshows e r i ousvu l ne r ab i l i t ode l i be r a t ea t t a cks. yt l i ct r anspo r tsy s t em;c 犓犲 狉 犱 狊: pub omp l exne two r k;r obus t ne s s;Spa c e犔 mode l;Xi ′ anC i t y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8 04 25 ? ? 通信作者: 孙军艳 ( 1978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系统的规划与优化、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以 及物流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 . E i l: sun unyan@sus t. edu. cn. ?ma j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072192);陕 西 省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2013K07 08);陕 西 省 工 业 科 技 攻 关 项 ? 目( 2018GY? 026);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 目 ( 2018BJ 12);国 家 级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 计划项目( 12145) 第2期 孙军艳,等: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和鲁棒性分析 149 公共交通系统是由大量的停靠 站 点、运 营 线 路 构 成 的 复 杂 网 络 .公 共 交 通 网 络 站 点 间 的 连 接 密 度 (度分布)、站点间的运行时间(网络效率)、枢纽站 点的影 响评 估(介 数)等网 络 特 性,以 及 站 点 因 突 发 事 件停止工作后系统的运行能力(鲁棒性)同人们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 关,是 人们 关 注 和 研 究 公 共 交 通 的 热 [] 点. De r r i b l e等 1 分析了世界上 33 个城市地铁的网络特性,指出小 规模网络 建立换 乘站,大 规模 网络在 城市外围建设中转站可有效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Wang 等 [2]设计 10 个 指标综 合评 价地铁网 络的整 体鲁 [] 棒性,研究表明东京地铁网的鲁棒性最好 . Yang 等 3 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探讨随机故障和恶意攻击时 地铁网络的鲁棒性 .曾小舟等 [4]对中国国内航空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航空网络是一个小世 界网络,在介数与度的分布呈正相关趋势下,会出现较大 的 波 动 性 .叶 彭 姚 [5]研 究 发 现 我 国 城 市 道 路 网 的拓扑结构具有较小的平均距离和较大的聚类系数,其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 网络的特性 .余 曼等 [6]基于 Spa c e犔 和 Spa c e犘 研究 地铁网络 的小世界、无标度 及指 数分布 特性 .鲍登 等 [7]研究地铁?公交复合网络的鲁棒性 .目前的公共交通网络 研究 [1?10]多是 针对 某 一 类 网 络(如 公 交 网、 地铁网、航空网)进行分析,却鲜有对各类网络进行综合比对分析 .西安市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一带 一路”重要门户和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建设的现代化生态 化国 际 化大 都市,未 来 将 在 国 家 发 展 中 担 负 更 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西安 的公 共交通 系 统 进 行 分 析,提 出 改 善 思 路,以 适 应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调研西安市内 154 条公交线路和 6 条地铁 线路( 2020 年规划线 路)的运营 情况,构建西安市公交网( busne two rk, BN)、地 铁 网 ( subwayne two rk, SN)及 两 者 综 合 构 成 的 复 合 网 络( i n t e rdependen tne two rk, IN) 3 类网络模型,并对3 类网络的静态网络特性、度与介数的相关性,以及 网络的鲁棒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西安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科学管理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1 模型的构建 采用 Spa c e犔 建模方法,将公共交通网络的站点定义为网络的节点,若相邻的两个站点 间有 一条线 路经过,则这两个节点间就存在一条连边 .通过调研西安市的 154 条公交线路及其 1004 个站点、 6 条地 铁线路及其 129 个站点,绘制地铁网络、公交网络及公共交通网 络的线路 图,如 图 1~3 所示. 通 过 Pa  ek 软件绘出 3 类网络的拓扑图,如图 4~6 所示 . j 图 1 地铁网线路图 图 2 公交网线路图 图 3 复合网络线路图 F i 1 Di ag r amo fSN g. F i 2 Di ag r amo fBN g. F i 3 Di ag r amo fIN g. 图 4 地铁网拓扑 图 5 公交网拓扑图 图 6 复合网络拓扑图 F i 4 Topo l ogyo fSN g. F i 5 Topo l ogyo fBN g. F i 6 Topo l ogyo fIN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50 2019 年 2 网络特性 2. 1 交通网络统计特性 通过 Pa ek 软件和 R 软件编程 计算 复 合网络及其网 的 统计特 性,如表 1 所示 .由 表 1 可 知: 3类网 j 络均有较大的平均路径长度、较大的网络直径、较低的网 络 效率和 非常 小 的 平 均 集 聚 系 数,说 明 3 类 网 络均不属于小世界网络 . 表 1 3 类公共交通网络的统计特性 Tab. 1 S t a t i s t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r e ene two r ks 网络类型 节点数 边数 平均度 介数 集聚系数 平均 路径长度 直径 网络效率 度分布 地铁网络 129 270 2. 155 0. 082 0 11. 418 35 0. 133 近似 泊松分布 公交网络 1004 2338 2. 653 0. 018 0. 090 19. 358 60 0. 073 幂律分布 复合网络 1041 2491 2. 782 0. 105 0. 105 14. 588 49 0. 090 幂律分布 2. 2 度或累积度分布 网络中节点 的度 值反映 的是节 点在网 络 中的重要 程 度, 3 类网 络的度或 累计 度 分布,如 图 7~9 所 示 .图 7~9 中: 犽 为节点; 犘犽 为概率 .由图 7~9 可知:地铁网的度分布非常稀疏,近似于泊松分布形态 . 公交网及复合网络的 累 积 度 分 布 ( cumu l a t i vedeg r e ed i s t r i bu t i on, CDD)近 似 为 一 条 直 线,符 合 幂 律 分 ∞ 布,即 犘犽 = -( γ-1) ∑犘 (狓)∝犽 ,幂指数 γ 分别等于 3. 079, 2. 708,属于无标度网络 . 狓=犽 图 7 地铁网络度分布 图 8 公交网络累积度分布 图 9 复合网络累积度分布图 F i 7 Deg r e ed i s t r i bu t i ono fSN g. F i 8 CDDo fBN g. F i 9 CDDo fIN g. 2. 3 介数分布 节点介数反映节点在整 个网络 的 作用 和影响力,介 数 分布( BD)如图 10~12 所示 .图 10~12 中: 犼 为节点; 犅 为节点介数 . 图 10 地铁网介数分布 图 11 公交网介数分布 图 12 复合网络介数分布 F i 10 BDo fSN g. F i 11 BDo fBN g. F i 12 BDo fIN g. 由图 10~12 可知:地铁网节点的介数分布较分散,大多 分布在 区间[ 0, 0. 2)范 围 内,节 点 的 重 要 性 相对比较均匀;公交网和复合网介数分布则较集中,且数值偏小,多数节点介数分布在[ 0, 0. 05)之间,这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孙军艳,等: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和鲁棒性分析 151 主要是因为公交网和复合网的规模较大,累积度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介数较大的少数节点对网络有重 要的影响 . 2. 4 集聚系数分析 集聚系数描述的是网络局部的社团结构,因地铁网中相邻站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线路经过,故地铁网 的平均集聚系数为 0.公交网与复合网络平均集聚系数分别为 0. 090 和 0. 105,数值均很小(表 1).公交 网、复合网络集聚,如图 13, 14 所示 .图 13, 14 中: 犻 为节点; 犆 是集聚系数 .由图 13, 14 可知:公交网和复 合网络的多数节点集聚系数很小,个别节点拥有较大的聚集系数,具有较少的社团结构 . 图 13 公交网集聚系数分布 图 14 复合网络集聚系数分布 F i 13 Cl us t e rc oe f f i c i en td i s t r i bu t i ono fBN g. F i 14 Cl us t e rc oe f f i c i en td i s t r i bu t i ono fIN g. 2. 5 网络最短路径和效率分析 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犔)是网络中 所 有 节 点 对 之 间 最 短 路 径 长 度 的 平 均 值,它 描 述 了 网 络 中 节 点 间 的平均分离程度 .通过 R 软件编程计算,结合表 1 可知: 3 类网络的最短路径基本符合泊松分布 .网络中 大部分节点路径较长,网络效率较低,其直方图如图 15~17 所示 .图 15~17 中: 犳 为频数 . 图 15 地铁网 犔 分布图 图 16 公交网 犔 分布图 F i 15 犔 d i s t r i bu t i ono fSN g. F i 16 犔 d i s t r i bu t i ono fBN g. 图 17 复合网络 犔 分布图 F i 17 犔 d i s t r i bu t i ono fIN g. 由图 15~17 可知:地铁网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 11. 42,即一个 乘客乘 坐地铁平 均需要 坐 11 站左 右才能到达目的地,且最大直径 犇 为 35;公交网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为 19. 36,即 一个乘客 乘坐公 交车 平均需要乘坐 19 站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最大直径为 60;复合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 14. 59,即一 个乘客以地铁?公交混合交通方式出行时,平均需要乘坐 14 站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最大直径为49. 00. 相对而言,地铁网的平均最短距离最小,复合网次之,公交网最大 .这是因为公交网比地铁网的覆盖范围 更大,节点更加密集所致 .在两个站点之间,复合网络在公交网的基础上增加了地铁网络,比公交网络拥 有更多的路径选择,平均最短路径缩短,效率有 表 2 地铁网度值前 10 的节点 所提升 . Tab. 2 Top10deg r e eo fSN 3 节点度介数相关性 3. 1 地铁网度介数相关性 地铁网度和介数较大 的 节 点 统 计,如 表 2, 3 所示 .由表 2, 3 可 知:度 值 最 高 的 10 个 节 点 排序 站名 1 北大街 2 五路口 3 排序 站名 度值 4 6 南稍门 4 4 7 小寨 4 金花路 4 8 大雁塔 4 4 行政中心 4 9 李家村 4 5 钟楼 10 大差市 4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度值 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52 2019 年 的度值均为 4,且 这 10 个节点均是 换乘 节点,因此,它们 在地铁 网络中 具有较 高的 重要性;介数较 大 的 节点,其度值往往也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铁网络中节点介数与度值呈正相关性,度较大,经 过该节点的线路多,介数大,经过该点的最短路径多,地铁网换乘节点的设置较合理 .北大街节点的度和 介数都最大,说明此节点在地铁网络中重要性最高 . 表 3 地铁网中介数前 10 的节点 Tab. 3 Top10be twe enne s so fSN 排序 站名 度值 介数 排序 站名 度值 介数 1 北大街 4 0. 344 6 小寨 4 0. 256 2 钟楼 4 0. 295 7 金花路 4 0. 247 3 大雁塔 4 0. 270 8 咸宁路 4 0. 221 4 五路口 4 0. 260 9 青龙寺 4 0. 220 5 高新路 10 大差市 4 0. 201 4 0. 257 表 4 公交网中度值前 10 的节点 3. 2 公交网度介数相关性 公交网度和介数较大 的 节 点 统 计,如 表 4, Tab. 4 Top10deg r e eo fBN 5 所示 .由表 4, 5 可 知:排 名 前 10 的 度 与 介 数 中,仅有两个节点相同,说明公交网的度和介数 排序 站名 度值 排序 站名 度值 1 火车站 11 6 万寿路 7 基本没有相关性;度?介数的非相 关性说 明度 大 2 北门 8 7 西门 7 3 民乐园 8 8 韩森寨 7 4 东门 9 沙坡 7 5 文艺路 10 沣惠南路 7 的 节 点 没 有 充 分 被 应 用,经 过 该 节 点 的 线 路 可 以适 当 的 减 少,而 需 增 加 介 数 大 的 节 点 的 经 过 8 8 线路;另外,公 交 网 中,火 车 站 节 点 度 和 介 数 值 都最大,说明了火车站节点在公交网中的重要程度 . 表 5 公交网节点介数前 10 的节点 Tab. 5 Top10be twe enne s so fBN 排序 站名 1 火车站 度值 2 南稍门 4 3 朝阳门 6 4 黄雁村 5 5 大差市 11 6 介数 排序 站名 度值 介数 6 小雁塔 5 0. 1506 0. 1930 7 南门 6 0. 1466 0. 1638 8 西站 4 0. 1359 0. 1618 9 大华 4 0. 1344 10 北门 8 0. 1249 0. 2303 0. 1544 3. 3 复合网络度介数相关性 复合网络度和介排名前 10 的节点的统计,如表 6, 7 所示 .由表 6, 7 可知:排名前 10 的度与介数中, 有 5 个节点相同,且介数大的度值也较大,度 表 6 复合网络度排名前 10 的节点 和介数有一 定 的 相 关 性,说 明 复 合 网 络 可 以 Tab. 6 Top10deg r e eo fIN 部分解决公交网中存在的部分度值大的节点 排序 站名 度值 排序 站名 度值 利用率不高、而 部 分 介 数 大 的 节 点 超 载 的 问 1 火车站 12 6 青龙寺 9 题;复合网络 中 介 数 和 度 均 比 较 大 的 节 点 是 2 北大街 9 7 大雁塔 9 3 万寿路 9 8 公交六公司 8 4 劳动南路 9 北门 8 5 沣惠南路 10 金花路 8 北大街,说明经过北大街站的路径最多、最短 路径数目也 最 多,北 大 街 站 潜 在 客 流 密 度 最 9 9 大,重要性最高 . 表 7 复合网络中介数排名前 10 的节点 Tab. 7 Top10o fbe twe enne s so fIN 排序 站名 度值 介数 排序 站名 度值 介数 1 北大街 9 0. 2778 6 北关 6 0. 1948 2 3 4 5 小寨 高新路 钟楼 大雁塔 8 8 7 9 0. 2498 0. 2414 0. 2295 0. 2048 7 8 9 10 龙首村 金花路 公交六公司 青龙寺 6 8 8 9 0. 1935 0. 1910 0. 1867 0. 179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孙军艳,等: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和鲁棒性分析 153 4 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模式下网络的鲁棒性 鲁棒性是指网络在发生意外或受到攻击时,网络维持 原 功能 的 能 力,即 网 络 抵 抗 故 障 的 能 力 .采 用 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两种方式分析网络的鲁棒性能 .随机攻击是指随机删除网络中的节点,且与其相邻 节点之间的连边一起被删除;蓄意攻击是将网络中度 值较大 的节点,按 比 例 依 次 删 除,且 与 其 相 邻 节 点 之间的连边同样被删除 . 4. 1 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率的变化 网络的连通率 犛 表示网络受到 攻 击 后,最 大 连 通 子 图 的 节 点 数 占 原 始 网 络 节 点 数 的 比 例 .即 犛= 犖′/犖 .其中: 犖 表示原始网络的总节点数; 犖′表示网络受到攻击后的最大连通子图的节点数 . 3 类网络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下 犛 的 变 化 情 况,如 图 18, 19 所 示 .图 18, 19 中: η 为攻击节点比 例 .由图18, 19 可知:随机攻击模式下,公共交通网络及其网络的 犛 下降情况比较缓和,当攻击比例达到 50% 时,公共交通网络及其网络的 犛 值分别为 7. 5% , 4. 5% , 6. 5% ,相 对 较 小,网 络 整 体 分 解 成 了 很 多 很小规模的网络或离散节点,基本完全瘫痪;蓄意攻击模式下 3 类网络的 犛 值呈急剧下降状态,仅攻击 节点比例为 10% 时, 犛 值分别为 11. 7% , 28. 9% , 29. 4% ,基 本 接 近 瘫 痪;攻 击 节 点 比 例 为 20% 时, 犛值 分别为 8. 4% , 5. 7% , 4. 3% ,基本完全瘫痪 .以 犛 作为衡量指标, 3 类网络的鲁棒性能相当 . 图 18 随机攻击下 犛 的变化 图 19 蓄意攻击下 犛 的变化 F i 18 Changeo f犛 unde rr andoma t t a ck g. F i 19 Changeo f犛 unde rde l i be r a t ea t t a ck g. 4. 2 最大连通子图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 对于受攻击后的整个网络,在不考虑孤立节点和其他 连 通子 图,仅 考 虑 最 大 连 通 子 图,将 所 有 节 点 对的最短路径取平均值,求其变化,网络平均路径长度表达式为 犖 犔= 犖 1 · ∑ ∑犱犻,犼. 犖( 犖 -1) 犻 =1 犼=1 3 类网络最大连通子图平均距离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模式下的变 化情 况,如 图 20, 21 所 示 .由图 20, 21 可知:在随机攻击模式下,当攻击节点数量少于 20% 时, 3 类网络的 犔 值的变化比较 缓和,当攻击 节点数量介 于 20% ~60% 之 间 时, 犔 值 迅 速 下 降,当 攻 击 节 点 数 量 大 于 60% 时,最 大 连 通 子 图 规 模 锐 减, 犔 值达到最小值 5~6 之间;在蓄意攻击模式下,复合网络和公交网的鲁棒性相似,当攻击节点数量 图 20 随机攻击下 犔 的变化 F i 20 Changeo f犔 unde rr andoma t t a ck g. 图 21 蓄意攻击下 犔 的变化 F i 21 Changeo f犔 unde rde l i be r a t ea t t a ck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54 2019 年 少于 10% 时, 犔 值 反而增 大,当 攻击节 点数量介 于 10% ~20% 之间时, 犔 值迅速 下降,当攻 击节 点数量 大于 20% 之间时, 犔 值在 6~7 左右;对于地铁网,当攻击节点小于 20% 时, 犔 值迅速下降,大于 20% 时, 最大连通子图规模大大减小, 犔 值从 3. 0 到 1. 9 缓慢下降 .因此,以 犔 作为衡量指标,地铁网络的鲁棒性 较强,复合网络次之,公交网较弱 . 4. 3 网络全局效率的变化 网络全局效率指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距离 的倒数 的平 均 值 .网 络 中 孤 立 节 点 与 其 他 节 点 的效率为 0.全局效率表达式为 犖 犖 1 · ∑ ∑ (1/犱犻,犼). ( 犖 犖 -1) 犻 =1 犼=1 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下 3 类网络 犈 的变化情况,如图 22, 23 所示 .由图 22, 23 可知:在随 机攻击 犈= 模式下, 3 类网络的 犈 呈缓慢下降的状态,当攻击比例为 50% 时, 犈 分别为 2. 7% , 0. 7% , 0. 8% ,数值非 常小,表明公共交通网络及其网络效率非常低,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蓄意攻击模式下,公共交通网络及 其 犈 随攻击比例骤降,当攻击比例为 20% 时,其 犈 分别为 2. 3% , 0. 5% , 0. 4% ,网络已经瘫痪 . 图 22 随机攻击下 犈 的变化 图 23 蓄意攻击下网络 犈 的变化 F i 22 Changeo f犈 unde rr andoma t t a ck g. F i 23 Changeo f犈 unde rde l i be r a t ea t t a ck g. 对 3 类网络 的 鲁棒性 进行比较,如 表 8 所 示 .由表 8 可知: 3 类网络对 于随 机攻击 都具有较 好 的 鲁 棒性;对于蓄意攻击表现出了较大的脆弱性,地铁网的鲁棒性较强,复合网络次之,公交网较弱 . 表 8 两种攻击模式下网络的鲁棒性比较 Tab. 8 Compa r i s ono fr obus t ne s spa r ame t e r si ntwoa t t a ckmode s 网络类型 最大连通子图率 犛 平均路径长度 犔 全局效率 犈 随机攻击排序 蓄意攻击排序 随机攻击排序 蓄意攻击排序 随机攻击排序 蓄意攻击排序 地铁网络 3 相当 1 1 1 1 公交网络 2 相当 3 3 3 3 公共交通网络 1 相当 2 2 2 2 5 结论 基于 Spa c e犔 建模方法,对比分析了西安市地 铁、公 交 及 其 综 合 构 成 的 复 合 网 络 的 统 计 特 性,以 及 度和介数的相关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了 3 类网络的鲁棒性能,得到以下 3 个结论 1)3 类网络都具有较大的平均路 径 长 度 与 极 小 的 集 聚 系 数,不 符 合 小 世 界 特 征 .这 表 明 西 安 公 共 交通系统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的站点和外围环线,以改善网络的运行效率 . 2)地铁网介数和度值呈正相关性,转乘站的设计较合理 .公交网的介数和度值基 本没 有相关 性,应 优化网络结构,增加介数大且度小节点的途径线路,避免线路紧张和拥挤 .对度大而介数小的节点,可适 当的减少公交线路,提高站点的利用率 .该结论为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线路的合理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 . 3)西安地铁网的度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公 交 网 和 复 合 网 络 的 累 积 度 分 布 符 合 幂 律 分 布,属 于 无 标度网络 . 3 类网络对于随机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蓄意攻击表现出 明显的 脆弱 性 .相 对而言,地铁 网鲁棒性较强,复合网络次之,公交网较弱 .建议新增或 调整 公交线 路 时,加 强 度 小 节 点 的 建 设,改 变 网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孙军艳,等: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特性和鲁棒性分析 155 络节点的度分布形态,或尽量减少幂指数,以提高蓄意攻击时西安公共交通系统的鲁棒性 . 参考文献: [ 1] DERRIBLES, KENNEDYC. Thec omp l ex i t obus t ne s so fme t r one two r k[ J]. Phy s i c aA:S t a t i s t i c a lMe chan i c s yandr 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s, 2010, 389( 17): 3678 3691. DOI: 10. 1016/ s a. 2010. 04. 008. ? j. phy [ 2] WANG Xi ang r ong, KOC Y, De r r i b l eS, 犲 狋犪 犾.Mu l t i r i t e r i ar obus t ne s sana l s i so fme t r one two r ks[ J]. Phy s i c aA: ?c y S t a t i s t i c a lMe chan i c s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s, 2017, 474( 15): 19 31. DOI: 10. 1016/ s a. 2017. 01. 072. ? j. phy [ 3] YANG Yuhao, LIU Yongxue, ZHOU Mi nx i, 犲 狋犪 犾.Robus t ne s sa s s e s smen to fu r banr a i lt r ans i tba s edonc omp l ex ne two r kt he o r a s es t udyo ft heBe i i ngsubway[ J]. Sa f e t i enc e, 2015, 79: 149?162. DOI: 10. 1016/ s s c i. y:Ac j ySc j. 2015. 06. 006. [ 4] 曾小舟,唐笑笑,江可申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航空网络结构实证研究[ J].交 通 运 输 系 统 工 程 与 信 息, 2011, 11 ( i s sn. 1009 6): 175 181. DOI: 10. 3969/ 6744. 2011. 06. 027. ? ? j. [ 5] 叶彭姚 .城市道路网拓 扑 结 构 的 复 杂 网 络 特 性 研 究 [ J].交 通 运 输 工 程 与 信 息 学 报, 2012, 10( 1): 13?19. DOI: 10. i s sn. 1009 3969/ 6744. 2011. 06. 027. ? j. [ 6] 余曼,王高峡,李亮 .基于 NodeXL 的 城 市 地 铁 网 络 仿 真 与 结 构 分 析 [ J].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研 究, 2016, 19( 10): 91 ?96, 1007 109. DOI: 10. 16037/ 869x. 2016. 10. 020. ? j. [ 7] 鲍登,高超,张自力 .基于复杂网络的公交?地 铁 复 合 网 络 鲁 棒 性 分 析 [ J].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42( 5): 22 27. DOI: 10. 13718/ cnk i. xsxb. 2017. 05. 004. ? j. [ 8] 何胜学,范炳权 .从公交线网的生成 机 理 看 复 杂 网 络 的 多 样 性 [ J].系 统 工 程 学 报, 2007, 22( 6): 599?606. DOI: 10. 5781. 2007. 06. 007. i s sn. 1000 3969/ ? j. [ 9] 李英,周伟,郭世进 .上海公 共 交 通 网 络 复 杂 性 分 析 [ J].系 统 工 程, 2007, 25( 1): 38 DOI: 10. 3969/ i s sn. 1001 ?41. ? j. 4098. 2007. 01. 007. [ i s sn. 10] 汪 涛,方 志 耕,吴 卉 .城 市 地 铁 网 络 的 复 杂 性 分 析 [ J].军 事 交 通 学 院 学 报, 2008( 3): 24 DOI: 10. 3969/ ?28. j. 1674 2192. 2008. 02. 006. ? [ 11] 张建华 .地铁复杂网络的连通脆弱性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12] 王云琴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 13] 周晓炯 .南京市区公交地铁加权复合网络模型及鲁棒性分析[ 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2016. [ 14] 徐凤,朱金福,苗建军 .基于复杂网络的空铁复合网络的鲁棒性研究[ J].复 杂 系 统 与 复 杂 性 科 学, 2015, 12( 1): 26 ? 31. DOI: 10. 13306/ 1672 3813. 2015. 01. 006. ? j. [ 15] 杜斐,黄宏伟,张东明,等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及鲁棒性研究[ J].武 汉 大 学 学 报(工 学 版), 2016, 49 ( 5): 701 707. DOI: 10. 14188/ 8844. 2016 05 010. 1671 ? ? ? ? j. [ 16] 赵国锋,苑少伟,慈玉生 .城市路网的复杂网络 特 性 和 鲁 棒 性 研 究 [ J].公 路 交 通 科 技, 2016, 33( 1): 119 124. DOI: ? i s sn. 1002 10. 3969/ 0268. 2016. 01. 018. ?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9041 ? 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 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张建春,张大山,董毓利,王卫华,卢鑫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研究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损伤机理,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组合楼盖不同位置处 的 声 发 射 信 号 进行监测 .通过声发射系统采集的振铃计数、幅值、能量和持续时间等基本参数,结合试验宏观现象,对声发射 进行振铃计数分析、 RA?AF 关联分析和犫 值?能 量 分 析 .研 究 表 明:根 据 振 铃 计 数 信 号,可 判 断 构 件 的 裂 缝 开 展密集程度及内力变化,在降温阶段,次梁会对钢筋混凝土板产生剪切裂缝,使结构产生二次破 坏; RA?AF 关 联分析能准确地判断出组合楼盖的失效模式,可根据其失效模式 进 行 相 应 的 内 力 分 析; 犫 值?能 量 分 析 可 反 映 出试件破坏时的能量变化及试件的损伤程度,并推断出构件是否达到相应的破坏状态 . 关键词: 组合楼盖;声发射;损伤监测;火灾试验;RA?AF 分析;犫 值?能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75.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56 08 ? ? ? 犃犮 狅狌 狊 狋 犻 犮犈犿犻 狊 狊 犻 狅狀 犕狅狀 犻 狋 狅 狉 犻 狀犵犪狀犱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 狔 犛 狋 犲 犲 犾 狉 犲 狋 犲犆狅犿狆狅 狊 犻 狋 犲犉 犾 狅狅 狉犝狀犱 犲 狉犉 犻 狉 犲 ?犆狅狀犮 ZHANGJ i anchun,ZHANG Da shan,DONG Yu l i, WANG We i hua,LU Xi n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os t udyt hedamageme chan i smo fs t e e l c onc r e t ec ompo s i t ef l oo runde rf i r e,an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 ? t e chno l ogy wa sus edt omon i t o rt he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s i l sa td i f f e r en tpo s i t i onso ft hec ompo s i t ef l oo r.The gna ba s i cpa r ame t e r ssucha sr i ng i ngc oun t,amp l i t ude,ene r r a t i onc o l l e c t edbyt he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sy s  gyanddu t em,c omb i nedwi t ht heexpe r imen t a lma c r o s c op i cphenomenon,r i ng i ngc oun tana l s i s,RA?AFc o r r e l a t i ona  y na l s i sand犫va l ue ene r l s i swe r ec onduc t edf o r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Ther e s e a r chshowst ha ta c c o r d i ngt o ? y gyana y t her i ng i ngc oun ts i l,t hec r a ckso ft hemembe r sandi n t e r na lf o r c echange sc anbej udged;i nt hec oo l i ng gna s t age,t hes e c onda r amsp r oduc e sshe a rc r a cksont he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s l abs,c aus i ngs e c onda r ybe ydamage t ot hes t r uc t u r e;RA?AFc o r r e l a t i onana l s i sc ana c cu r a t e l t e rmi net hef a i l u r emodeo ft hec ompo s i t ef l oo r, y yde andt hec o r r e spond i ngi n t e r na lf o r c ec anbeana l z eda c c o r d i ngt ot hef a i l u r emode;t he犫va l ue ene r l s i s ? y gyana y c anr e f l e c tt heene r ft hespe c imenandt hedamagedeg r e eo ft hespe c imen,andi n f e rwhe t he rt hem gychangeo 收稿日期: 2018 09 22 ? ? 通信作者: 张大山( 1981 E?ma i l: zhangds@hqu.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极端条件下 力 学 性 能 的 研 究 . edu. c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08233,51778250);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7T002);华 侨 大 学 科研基金资 助 项 目 ( 2014KJTD05, ZQNPY314);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育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17011086007) 第2期 张建春,等: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157 embe rha sr e a chedt hec o r r e spond i ngdamages t a t us. 犓犲 狉 犱 狊: c omb i na t i onf l oo r;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damagemon i t o r i ng;f i r et e s t;RA?AFana l s i s;犫va l ue ene r  ? y gya 狔狑狅 na l s i s y [] 由于声发射( AE)1 信号随着力、温度等变化而变化,且声发射信号来自于材料或构件 缺陷本身,因 此,根据声发射信号可判断构件破坏的严重性 [2].通过对声 发 射 基 本 参 数 的 分 析,可 以 对 试 验 过 程 进 行 监测和对构件极限承载状态进行判定 .根据声发射信 号的特 性,可 以评 价 缺 陷 的 危 害 程 度、结 构 的 完 整 性和残余变形程度 .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领域,国内外学者已对声发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 [] 研究 . Al i r e z a3 通过研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并验证自 动损伤 评 估 的 监 测 系 统,根 据 声 发 射 和 有 效 算法判定结构的安全性 .张瑞等 [4]阐述采用声发射监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为在锈 蚀过程中,各声发射源的特征是混凝土中钢筋锈损定量评估的基础 .葛若东等 [5]对足尺钢筋混凝土简支 梁进行声发射试验研究,根据声发射信号 的 特 点 和 能 量平 均 频 率 关 联 图,分 析 简 支 梁 破 坏 过 程 中 的 平 均频率分布范围及变化特点 .门进杰等 [6]利用声发射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进行定量检测,阐述基 于矩张量理论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原理,利用矩张量理论推导反演裂缝机制(裂缝位置、类型和走向)的定 量表达式 .张美琴等 [7]通过对花岗岩 进 行 锯 切 试 验,将 声 发 射 均 方 值 ( AERMS)作 为 特 征 值,并 对 实 验 [] 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岗石 的 抗 压 强 度 越 高, AERMS 值 越 大 .李 彬 等 8 对 Q345R 型 进 行 钢 蠕 变 声发射监测实验,得出蠕变损伤过程的声发射活动与蠕变曲线相类似的阶段性特征 .胡国华等 [9]利用数 理统计学,分析计数率数据变化规律,采用声发射计数率 的离散系 数对 疲 劳 裂 纹 扩 展 过 程 进 行 识 别,并 [ ] 得出 Q345B 型钢材声发射计数率的离散系数与应力强度 因子 幅值的 关系 . Oz awa 等 10 在 火灾发生时, 研究声发射对高强度混 凝 土 爆 炸 性 剥 落 的 机 理,并 分 析 内 部 温 度 和 蒸 气 压 的 测 量 值 与 微 裂 纹 产 生 的 AE 事件之间的关系,发现在 AE 事件中,爆 炸 性 失 效 过 程 的 状 态 可 用 犫 值 分 析 来 研 究 破 坏 过 程 .文 献 [ 11  13]利用声发射技术对整体结构中钢筋混 凝 土 双 向 板 进 行 损 伤 监 测,探 讨 受 火 过 程 中,板 的 声 发 射 事件数、能量率和犫 值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个参数与板的裂缝开展、炉温及竖向位移的对应关 系 .综上 所述,声发射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 用 大 多 局 限 于 常 温 环 境 下,而 对 于 火 灾 高 温 环 境 下 的 结 构 工 作 性 能、失效模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较少 .在建筑结构中,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不但自身 有相对较 高的承 载力 和弯曲刚度,对结构的整体性与侧 向 刚 度 也 有 较 大 贡 献 [14].因 此,本 文 基 于 声 发 射 技 术 开 展 钢混 凝 土 组合楼盖火灾试验研究,将试验宏观现象与声发射信号相结合,进行声发射基本参数分析、 RAAF 关联 分析和犫 值能量分析,并对组合楼盖破坏过程中的相应规律与联系进行研究 . 1 试验概况 1. 1 试件设计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5]《组合楼板设计与 施 工规范》[16]和实际 使 用 到 的 楼 板 的 轴 线 尺 寸 情 况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设计 .组合楼盖板底沿长向跨中处设置次梁(钢梁),与短向 边梁 焊接连 接,钢 柱之间设置框架 梁进行 约束,模拟出 的 整体结构实际 受力状 态,如图 1 所示 .图 1( a)中:构 件轴线 尺 寸 为 5600mm×3600 mm;板 厚 为 150 mm;钢 筋 布 置 为 双 层 双 向;HRB400 型 热 轧 带 肋 钢 筋 直 径 为 8 mm;间距为 150mm;组合楼盖的钢筋混凝土板采用 C30 商品 混凝土;混凝 土的 保 护 层 厚 度 为 30 mm; 试件钢柱型号为 HW250mm×250mm×9mm×14mm;主梁和次梁型号为 HN250mm×125mm×6 b)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犳cu,m 为 42. 51 MPa;混凝土含水率 狑 为 1. 94% ;钢筋抗 mm×9mm.图 1( 拉强度 犳st为 595 MPa;钢 筋 伸 长 率 δ 为 19. 10% ;钢 筋 弹 性 模 量 犈s为 0. 205TPa;钢 筋 屈 服 强 度 犳y 为 430 MPa. 1. 2 加载制度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6],对钢筋混凝土板施加 2. 0kPa 的均布荷载,放置质量为 20kg 的铸铁加 载块进行模拟 .千斤顶位于柱角顶端,千斤顶加载为板角处固定约束荷载( 犣b=300kN)(图 1( b)).为模 拟实际结构中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受力性能,在 各 柱 端 使 用 千 斤 顶 施 加 恒 定 荷 载 值,该 荷 载 值 由 上 部 结构所传递的荷载设计值确定 .文中只有次梁受火,且未做防火处理,边梁和钢柱未受火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58 ( a)组合楼盖尺寸及配筋图(单位: mm) 2019 年 ( b)组合楼盖试验加载图 图 1 组合楼盖尺寸、配筋及加载图 F i 1 Comb i na t i onf l oo rs i z e,r e i n f o r c emen tandl oad i ngd i ag r am g. 1. 3 升温曲线 炉温采用 I SO834 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其表达式为θg-θg( 0)=345l 8 狋+1),试验升 温系统,如图 g( 2 所示 .图 2 中: 狋 为时间;炉内四周均布置 S 型 铠 装 热 电 偶,温 度 测 量 范 围 为 0~1200 ℃.由 θ 为炉温; 图 2( a)可知:实际升温曲线与 ISO834 标准升温曲线拟合良好 . ( a)炉温?时间曲线 ( b)火灾试验炉 图 2 试验升温系统 F i 2 He a t i ngsy s t emo ft e s t g. 1. 4 声发射仪器及传感器布置 声发射监测系统为 Mi c r o ?Ⅱ 型多通 道 数 字 声 发 射 系 统,采 集 卡 为 PCI ?E 采 集 卡,声 发 射 系 统 参 数 设置如下:传感器为 R6 ?A 谐振式;采样频率为 20~100kHz;门槛为 40dB;前置放大器为 40dB;波形 的采样率(MSPS)为1;波形点数为1024;传感器个数为15.在火灾的作用下,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板的开 裂、钢与混凝土间的相互作用等均会对声发射信号的产生、传播等造成影响,故板面布置 15 个声发射传 感器,用来记录不同位置的声发射信号,声发射测点布置及工作原理,如图 3 所示 . ( a)声发射测点布置图 ( b)声发射工作原理 图 3 声发射测点布置及工作原理 F i 3 Ac ous t i cemi s s i onme a su r i ngpo i n ta r r angemen tandwo r k i ngp r i nc i l e g. p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建春,等: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159 2 试验现象 组合楼盖破坏图,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b)可 知:升 温 试 验 过 程 中,在 板 角 处 出 现 的 斜 裂 缝 与 板 边 约 呈 45 °;随着试验的进行,挠度不断增大,材料性能逐渐降低,斜裂 缝不断出 现,间 距约 为 150 mm;同时, 板角区域混凝土在短边和长边支承钢梁向外翘曲过程中,对板角区域混凝土产生拉裂破坏,形成明显的 主 裂缝,与板中区域椭圆形裂缝形成经典屈服线模式 .由图 4( c)可知:钢梁所受最高温度为 1181 ℃ ,受 火时间为 300mi n,钢梁表面形成炭黑色四氧化三铁,并出现剥落 现象,在实 际工 程中,应对 钢梁 采取防 火措施,提高组合楼盖的极限承载能力;钢梁跨中处残余的变形较小,未出现屈曲现象,仅在梁端受火边 缘出现下翼缘屈曲 . 钢梁与组合楼盖在整个试验阶段(升温段和降温段)出 现轻 微相对 滑 移 现 象,说 明 两 者 基 本 能 够 协 同工作,共同提高组合楼盖的承载能力;同时,楼盖边梁(短向)随挠度的增加而出现扭转时,对钢梁产生 受拉作用,减缓楼盖挠度下降,延长内力重分布时间,从而提高极限承载能力 . ( a)板面裂缝实景图 ( b)板面裂缝分布 ( c)钢梁破坏图 图 4 组合楼盖破坏图(单位: mm) F i 4 Damageo fc omb i na t i onf l oo rdamagemap ( un i t:mm) g. 3 振铃计数分析 1)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为复合材 料 构 件,结 构 形 式 复 杂,为 各 向 异 性 介 质 .声 发 射 波 形 在 组 合 结 构 内传播时,会发生能量减弱、模式转换等,加之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模式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所以, 在时差定位时,其准确性受到许多限制 . 2)钢 筋 混 凝 土 板 内 裂 缝 开 展 多 为 突 发 型 信 号,持 续 时 间 较 短, 数据处理较繁琐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声源定位采用区域定位法 [1]. 振铃计数( 狀)表征参数分析法是描述和报告声发射数量 的常用方法,可 反 映 构 件 性 能 的 变 化 .根 据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得知,组合楼盖在相同位置不同测点处,破坏现象基本相 同 .故 选取板 角(测点 1)、 长边跨中(测点 7)、跨中(测点 8)和短边跨中(测点 14)典型测点进行分析(图 3( a)),从而可全面 分析组 合楼盖的损伤机理,如图 5 所示 . 测点 1 处,裂缝以斜裂缝为主,是板面的主要裂缝区 .由图 5( a)可知:试件 升温初 期,由 于混 凝土的 热 " 性,钢梁与混凝土板存在较大 的 温 度 梯 度,加 之 此 处 负 弯 矩 较 大, 7 mi n 时,振 铃 计 数 便 达 到 峰 值, 此阶段裂缝开展最密集; 125mi n 后,振铃计数保持不变, Ka i s e r 效 应较明显,说明 此处无新 的裂缝 出现 或已出现的裂缝停止扩展,截面内力处于平衡阶段 . 由图 5( b)可知:振铃计数在试验过程中出现 3 个峰值点,分别为 犃, 犅 和 犆,且峰值依次减小; 犃点 时,计数值较高,说明在预加载阶段,此处裂缝正在形成; 犅 点处出现的峰值阶段对应于平面外位 移增速 减缓阶段,此时,板内钢筋受拉,板面混凝土开裂,形成塑性绞模式;由于边梁倾斜角度逐 渐减小,带动 犆 点处横向裂缝形成,使计数值继续升高 . 由图 5( c)可知:试验过程中,板 面 跨 中 处 无 明 显 裂 缝 出 现,板 底 出 现 密 集 网 格 状 裂 缝;与 其 他 3 处 的测点不同,升温初期板面无明 显 裂 缝,计 数 峰 值 较 低( 犃 点); 100 mi n 左 右 时,计 数 达 到 峰 值( 犅 点), 此时,板底钢梁和混凝土温度较高,材料性能迅速降低,同时,在正弯矩作用下,混凝土受拉破坏,形成密 集微裂缝;停火后,炉内温度和板底次梁(钢梁)温度 迅速降 低,混 凝土 由 于 热 惰 性,温 度 继 续 上 升;次 梁 在收缩时,板内栓钉对混凝土和钢筋产生剪切破坏,使振铃计数再次升高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60 2019 年 测点 14 位于组合楼盖短边跨中,此处为板面斜裂缝和横向裂缝交接处,受火阶段振 铃计数?时间曲 线与图 5( a)类似 .由图5( d)可知:计数峰值为测点 1 的71. 5% ,这是由于在测点14 处,板底裂缝几乎未 出现,而测点 1 处在跨中钢梁和短边支 承 梁 相 互 作 用 下,板 底 裂 缝 开 展 较 为 密 集,与 短 边 基 本 呈 90 °分 布,间距约为 150mm. ( a)测点 1 ( b)测点 7 ( c)测点 8 ( d)测点 14 图 5 振铃计数?时间曲线图 F i 5 Ri ng i ngc oun t t imecu r ve ? g. 综上所述,根据振铃计数的峰值变化和试验 宏 观 现 象,钢?混 凝 土 组 合 楼 盖 在 不 同 部 位 的 内 力 变 化 差异较大;在跨中和长边跨中处,内力变化较丰富,温度 效应 较明显;在 升 温 初 期,内 力 在 板 角 和 短 跨 跨 中处较大 . 4 犚犃?犃犉 关联分析 声发射信号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内传播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通过一个声发 射参 数进行 分析, 因此,需要通过多个声发射参数或多个参数关联分析,以准确判定组合楼盖的破坏状态和损伤模式 . 在混凝 土 的 失 效 模 式 中,声 发 射 参 数 RA?AF 关 联 分 析 已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17?19].通 过 对 参 数 RA 与 AF 关联分析,可定性判断结构损伤失效模式 .参数 AF 定义为声发射撞击振铃计数与持续时间的比值, 参数 RA 定义为声发射事件上升时间与幅值的比值 [20], RA?AF 关联分析 包括整个试 验阶段(升 温段和 降温段).通过振铃计数分析,可以确定裂缝开展的密 集程度,但不 能确 定 结 构 损 伤 失 效 模 式,如 是 否 为 剪切破坏还是张拉破坏,通过 RA?AF 关联分析可得出其失效模式 . RA?AF 关联分析,如图 6 所示 . 根据组合楼盖受力分析可知,测点 1 处的板面主要承 受 负弯 矩,混 凝 土 主 要 出 现 拉 裂 破 坏 .结 合 试 验宏观现象,由图 6( a)可知:板面主要为张拉裂缝,此时, AF 值多集 中在 0. 0200~0. 0325kHz之间, 张拉裂缝出现时间早于剪切裂缝,后期出现零星剪切裂缝是因为降温段在次梁和边梁共同作用下,板面 出现垂直于斜裂缝的剪切裂缝(图 4( b)). 由图 6( b)可知:前期主要承受张拉破坏, AF 值主要在 0. 0200~0. 0400kHz之间,后 期主 要承受 剪切破坏, RA 值主要集中在 2~7μs·V-1 之间;随着构 件挠度 逐渐增大,板角 处 的 斜 裂 缝 逐 渐 往 板 内 扩展,纵向钢筋拉力逐渐增大,使混凝土产生剪切破坏,从而出现平行于次梁的横向裂缝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建春,等: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161 由图 6( c)可知: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区分较为明显, RA 值集中在 0~175μs·V-1 之 间,说 明此处 受到的剪切力较大,升温初期,跨中挠度增长较快,在外荷载产生的正弯矩作用下,板底混凝土产生受拉 破坏;随着试验的进行,跨中挠度进一步增大,次梁上剪力连接件(栓 钉)对混凝 土产生剪 切破 坏, RA 值 进一步增大 . 由图 6( d)可知:在张拉阶段,变化 趋 势 较 为 集 中,斜 裂 缝 基 本 为 贯 穿 斜 裂 缝,剪 切 区 域 声 发 射 信 号 较弱,栓钉对混凝土的剪切破坏不明显 . ( a)测点 1 ( b)测点 7 ( c)测点 8 ( d)测点 14 图 6 RA?AF 关联分析图 F i 6 RA?AFc o r r e l a t i onana l s i scha r t g. y 通过 RA?AF 关联分析可知:不同位 置 处 的 钢 筋 混 凝 土 板 面,其 失 效 模 式 不 同,在 板 角 和 短 跨 跨 中 处,易发生张拉破坏;在长跨跨中处,易产生剪切破坏;在跨中处,易形成不利于试件承载的拉剪破坏 .根 据其失效模式可大致判定组合楼盖的内力变化,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5 犫 值能量分析 犫 值最初是表征地震频度与震级关系的重要参数,在地震分析 中起到重 要作用 .随着声 发射 技术的 进步与推广,目前犫 值也广泛应用于火灾下建筑结构声发射信号的分析 [21].其事件数( 犖 )与幅 值( 犃)的 关系式为 ( l 1) g犖 = 犪-犫·l g犃. 式( 1)中: 犪 为常数; 犫 值为在火灾作用下,钢?混 凝 土 组 合 楼 盖 混 凝 土 板 面 裂 缝 的 扩 展 程 度 .当 板 面 裂 缝 开裂幅度较大时,幅度较大的信号成分比例较大,声发射犫 值较小;当板面裂缝开裂幅度较小时,幅度较 小的信号成分比例较大,则声发射犫 值较大 . 声发射能量分析可评价和衡量裂缝开裂和混凝土 内 部 损 伤 的 程 度 .结 合 犫 值 分 析 和 能 量 分 析 的 各 自优点,能够准确地判断试件破坏 时 的 能 量 变 化 及 开 裂 幅 度,从 而 可 进 一 步 研 究 试 件 极 限 破 坏 状 态 . 犫 值与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犈 为能量 . 由图 7( a)可知:在升温初期,测点 1 处犫 值 迅 速 下 降,主 要 裂 缝 出 现 时,释 放 较 大 的 能 量, 犫值转折 处为新裂缝出现或大裂缝开展; 100mi n 后, 犫 值 逐 渐 增 大,说 明 此 处 组 合 楼 盖 截 面 内 力 趋 于 平 衡;偶 尔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62 2019 年 有新裂缝出现,但能量值较低;临近停火时,钢柱处出现贯通裂缝, 犫 值又迅速下降 . 由图 7( b)可知:测点 7 与测点 1 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测点 7 升温前期, 犫 值变化幅度较小,说明 柱角处内力变化比边梁处复杂 . 由图 7( c)可知:测点 8 在跨中处受次梁影响较 大,升 温 初 期,裂 缝 开 展 释 放 的 能 量 大 于 测 点 1 和 7 处的裂缝开展释放的能量 .这是由于跨中处温度梯度 最大,在附加 弯矩 和 正 弯 矩 共 同 作 用 下,使 板 底 产 生张拉裂缝 . 由图 7( d)可知:测点 14 在升温初期, 犫 值变化较小,但能量较高,说明在次梁和边梁共同作用下,内 力变化产生的能量值较大,应引起重视 . 由图 7( a)~ ( d)还可知:在降温段,由于混凝土板荷载不变,截面平均温 度继续升 高,弹 性模 量继续 下降,但仍有新裂缝出现;测点 1, 7, 14 处的犫 值变化相对较大,变 化幅 度为 74% ~81% ,产 生的 能量较 小;测点 8 处的犫 值变化相对较小,为 15% ,但 产 生 的 能 量 较 大 .说 明 次 梁 对 火 灾 后 组 合 楼 盖 的 截 面 内 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在降温段,往往会出现结构的破坏 . ( a)测点 1 ( b)测点 7 ( c)测点 8 ( d)测点 14 图 7 犫 值?能量?时间曲线 F i 7 犫va l ue ene r t imecu r ve ? ? g. gy 综上所述, 犫 值?能量分析能够准确地判定试件裂缝开展的能量变化,组合楼盖周边负弯矩区在升温 初期损伤最严重;跨中处正弯矩区在降温段损伤最严 重;板 周边 形成塑 性 绞 线 模 式 后,产 生 受 拉 薄 膜 效 应 .由于受拉薄膜效应有助于提高组合楼盖的极限承载能 力,导致 挠度 下 降 减 缓,以 及 板 面 新 裂 缝 和 裂 缝开展较缓慢,从而使犫 值较平缓,能量值较低 . 6 结论 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 楼 盖 进 行 损 伤 监 测,通 过 对 声 发 射 信 号 采 集 和 分 析,结 合 试验结果对火灾下组合楼盖的失效模式和破坏状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 3 点主要结论 . 1)利用声发射技术可准确对火灾 下 钢?混 凝 土 组 合 楼 盖 进 行 损 伤 监 测,根 据 声 发 射 参 数 中 的 振 铃 计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构件的裂缝开展密集程度及内力变化,确定应力集中区域 . 2)由 RA?AF 关联分析可知,不同位置的钢筋混凝土板 面,其失效 模 式 不 同,跨 中 处 次 梁 对 火 灾 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建春,等: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声发射监测及分析 163 组合楼盖的截面内力变化影响较大,产生的剪切破坏对构 件 的承载 影 响 不 利 .在 工 程 实 践 中,性 能 化 的 设计应考虑此影响 . 3)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在外部荷载影响下,通过犫 值?能 量 分 析 能 够 反 映 出 组 合 楼 盖 破 坏 时 的 局 部 能量变化,推断出构件是否达到相应的破坏状态,这对防止结构失稳、内部损伤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参考文献: [ 1] 阳能军,姚春江,袁晓静,等 .基于声发射的材料损伤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6. [ 2] 秦四清,李造鼎,张倬元,等 .岩石声发射计数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 [ 3] ALIREZA F. Ac ous t i cemi s s i onmon i t o r i ngo fa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she a rwa l lby犫 va l ue:Ba s edou t l i e rana l s i s[ J]. ? y S t r uc t u r a lHe a l t h Mon i t o r i ng, 2012, 12( 1): 3 13. DOI: 10. 1177/1475921712461162. ? [ 4] 张瑞,徐港,蒋赏,等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锈 损 状 态 的 声 发 射 监 测 [ J].混 凝 土, 2017, 10( 1): 34?39.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2 3550. 2017. 01. 010. ? [ 5] 葛若东,刘茂军,吕海波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试 验 研 究 [ J].广 西 大 学 学 报, 2011, 36( 1): 160 165. ? 10. 13624/ cnk i. i s sn. 1001 7445. 2011. 01. 018. DOI: ? j. [ 6] 门进杰,赵茜,朱乐,等 .基于矩张量的钢筋混凝土 构 件 损 伤 声 发 射 检 测 方 法 [ J].防 灾 减 灾 工 程 学 报, 2017, 37( 5): 822 828. DOI: 10. 13409/ cnk i. dpme. 2017. 05. 019. ? j. j [ 7] 张美琴,高振,吴海融,等 .花岗石锯切过程声发射 信 号 特 征 的 实 验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5, 36( 6): 615 61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5. 06. 0615. ? ? [ 8] 李彬,张颖,温泽 明,等 .Q345R 钢 蠕 变 过 程 声 发 射 特 性 实 验 研 究 [ J].实 验 力 学, 2017, 32( 2): 232?238. DOI: 10. 7520/1001 4888 16 121. ? ? ? [ 9] 胡国华,丁真真,朱泉水,等 .基于声发射的 Q345B 钢失稳断裂模式识别[ J].无损检测, 2018, 40( 2): 15 19. DOI: 10. ? c 201802004. 11973/ws j [ 10] OZAWA M, UCHIDAS, KAMADA T, 犲 狋犪 犾. S t udyo fme chan i smso fexp l o s i vespa l l i ngi nh i s t r eng t hc onc r e t e ? gh J]. Cons t r uc t i onandBu i l d i ng Ma t e r i a l s, 2012, 37( 6): 621 628. DOI: a th i empe r a t u r e sus i ng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 ? ght 10. 1016/ c onbu i l dma t. 2012. 06. 070. j. [ 11] 杨志年 .不同边界约束条件的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 12] 朱崇绩 .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 13] ZHU Chong i, DONG Yu l i, XIE Qun. Re a l t imemon i t o r i ngo ft hef u l l s c a l ef l a t e l a t ef l oo rsub e c t edt of i r ebya  ? ? ?p j j J]. Tr anspo r t a t i onandEnv i r onmen t, 2016( 31): 229 234. DOI: 10. 2991/ c ous t i cemi s s i onandene r a t eana l s i s[ ? gyr y i c c t e 16. 2016. 38. ? [ 14] 潘立 .混凝土梁板楼盖中次梁设计 方 法 研 究 [ J].建 筑 结 构, 2010, 40( 10): 82?85. DOI: 10. 19701/ z 2010. 10. j. j j g. 021. [ 15]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73-2010[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建筑结构荷载 规 范:GB50009-2012[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 17] SOULIOTID, BARKOULA N M, PAIPETI SA, 犲 狋犪 犾. Ac ous t i cemi s s i onbehav i o ro fs t e e lf i b r e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 J]. Cons t r uc t i onandBu i l d i ng Ma t e r i a l s, 2009, 23( 12): 3532?3536.DOI: 10. 1016/ c onbu i l dma t. unde rbend i ng[ j. 2009. 06. 042. [ 18] AGGELI SD G.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no fc r a ch i ng modei nc onc r e t eby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 pa r ame t e r s[ J].Me chan i c sRe  s e a r chCommun i c a t i ons, 2011, 38( 3): 153 157. DOI: 10. 1016/ me chr e s c om. 2011. 01. 011. ? j. [ 19] SHAHIDANS, PULIN R, BUNNORIN M, 犲 狋犪 犾. Damag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i n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be ambya c ous t i ce  c onbu i l dma t. mi s s i ons i lana l s i s[ J]. Cons t r uc t i onandBu i l d i ng Ma t e r i a l s, 2013, 45( 13): 78 86. DOI: 10. 1016/ ? j. gna y 3013. 03. 095. [ 20] 李冬生,杨凯舜,喻言 .土木工程结构损伤声发射监测及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 21] FARHIDZADEH A, DEHGHAN?NIRIE, SALAMONES, 犲 狋犪 犾.Mon i t o r i ngc r a ckp r opaga t i oni nr e i n f o r c edc on  c r e t eshe a rwa l l sbya c ous t i cemi s s i on [ J]. J ou r na lo fS t r uc t u r a lEng i ne e r i ng, 2013, 139( 12): 1 DOI: 10. 1061/ ?10. ( ASCE) ST. 1943 541X. 0000781. ?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6015 ? 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王海峰,郭钟瀚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以 水 泥 细 石 透 水 混 凝 土 为 基 层 材 料、树 脂 砂 基 混 合 料 为 面 层 材 料,制 备 复 合 结 构 生 态 透 水 砖 ( EP BCS).通过分析树脂、水泥、有机物 X 及石英粉对复合结 构 砂 基 透 水 砖 的 抗 折 强 度、抗 压 强 度,以 及 透 水 系 数 的影响规律,确定透水砖的基本结构和组分,并对 其 透 水 机 理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表 明:掺 入 4% 石 英 粉 作 为 矿 物 外掺料,可以在保证树脂砂基混合料强度的基础 上 有 效 改 善 材 料 的 透 水 性 能;当 树 脂 掺 量 为 3% ~5% 时,有 利于面层砂基混合料力学性能的改善;当树脂掺量为 5% ,石英粉掺 量 为 4% ,以 及 体 积 分 数 10% 的 有 机 物 X 掺量为 2% ,基层透水混凝土的主要组分掺量为细石 ∶ 水泥 ∶ 水 =3. 0∶0. 8∶0. 3 时,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 的 抗压强度高于 25. 0 MPa,且透水系数均高于 2. 3×10-2 cm·s-1 ,满足相关规范对一般透水砖的性能要求 . 关键词: 生态透水砖;树脂;复合结构;透水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5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64 08 ? ? ? 犇犲 狊 犻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犈犮 狅 犾 狅 犻 犮 犪 犾犘犲 狉犿犲 犪犫 犾 犲 犵狀犪狀犱犘犲 犵 犅狉 犻 犮犽 犠犻 狋 犺犆狅犿狆狅 狊 犻 狋 犲犛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 WANG Ha i f eng,GUOZhonghan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ak i ngc emen tpe r v i ousc onc r e t ewi t hf i nes t onea sba s ema t e r i a l,and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a ssu r f a c e ? ma t e r i a l,t he s etwok i ndso f ma t e r i a l s we r eus edt op r epa r et hee c o l og i c a lpe rme ab l eb r i ck wi t hc ompo s i t e s t r uc t u r e( EPBCS).Theba s i cs t r uc t u r eandc ompo s i t i ono fEPBCS we r ede s i l z i ngt hee f f e c to f gnedbyana y emen t,o r i c r t zpowde ront he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c omp r e s s i ves t r eng t handpe rme ab i l i t r e s i n,c ?Xandqua gan y c oe f f i c i en to fEPBCS;andt hepe rme ab i l i t chan i sm wa ss t ud i ed.I ti sshownt ha t:ont heba s i so fgua r an  y me t e e i ngt heba s i cme chan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add i ng4% qua r t zpowde rimp r ove se f f e c t i ve l hewa t e rpe rme ab i l i t f yt yo 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add i ng3%?5% r e s i nimp r ove st heme chan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o fr e s i n and mi x t u r e.Add i ng ? ?s r t zpowde r,2% o r i c t h10% c onc en t r a t i on,andr a t i oo ft hema i nc omponen t so f 5% r e s i n,4% qua ?X wi gan ba s epe rme ab l ec onc r e t ei st ha tf i nes t one∶c emen t∶wa t e r=3. 0∶0. 8∶0. 3,t hec omp r e s s i ves t r eng t ho fa l l he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 sa r eh i rt han2. 3×10-2cm· t hespe c imenso fEPBCSexc e eds25. 0 MPa,andt yc ghe s-1 ,wh i chme e t st her e i r emen t so fr e l e van tspe c i f i c a t i ons. qu 犓犲 狉 犱 狊: e c o l og i c a lpe rme ab l eb r i ck;r e s i n;c ompo s i t es t r uc t u r e;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 yc 狔狑狅 透水砖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铺 装 材 料,具 有 较 高 的 孔 隙 率 和 较 好 的 透 水 性,能 够 对 地 下 水 进 行 补 给,减小地基下沉,缓解城市抗洪排涝系统的压力;同时,地下 水 可通 过 透 水 砖 孔 洞 蒸 发,减 少 城 市 地 面 热能吸收和“热岛效应”,对降低城市噪声污染也有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阻水型地面铺装材 收稿日期: 2018 06 06 ? ? 通信作者: 王海峰( 1980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 绿 色 环 保 建 材、功 能 型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和 建 筑 材 料 资 源 化 再 生 利 用的研究 . E i l: wangha i f engdo c@hqu. edu. cn . ?ma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2016J 01241) 第2期 王海峰,等: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165 料的缺陷 [1?3].为解决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造成地基下沉的问题,日本推行“雨水渗透计划”,将研 发的透 水性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和透水性混凝土铺装材料应用于公 园广场、停 车 场、运 动 场 等 城 市 道 路 .据 统 [ ] 计,东京使用透水路面铺装材料后,城市对雨水资源的有效保 持量 从 48. 2% 增长到 94. 6% 4?6 . 20 世纪 [ ] 80 年代,日本投放市场的INAX 陶瓷透水砖也产生了 良好 的社 会 和经 济效 益 7?10 .目 前,国 内 对 透 水 砖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能方面 .文献[ 11 14]利 用 碱 激 发 体 系 及 建 筑 垃 圾 固 废 利 用 等 体 系 研 究 透 水 砖,获 ? 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 .传统透水砖主要通过设 计大 孔洞和 高孔隙 率 的 铺 装 材 料 实 现 快 速 透 水 的功能 [15?17].但是,这种结构的透水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因孔洞太大而容易堵塞,且难以疏通,造成地 表积水,难以发挥透水砖应有的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 以 普通砂 和细 石 分 别 作 为 透 水 砖 的 面 层 和 基 层骨料,以树脂和水泥基作为胶凝 材 料,设 计 一 种 复 合 结 构 生 态 透 水 砖 ( EPBCS),研 究 胶 凝 材 料 用 量、 矿物外掺料用量及透水系数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材料 研究用的细集料为沿海城市易取的普通海 砂,过 筛,选 用 粒 径 范 围 0. 15~0. 60 mm 的 砂 料 作 为 面 层骨料;基层透水混凝土骨料为 细 石,粒 径 为 2. 5~7. 0 mm;树 脂 固 化 剂 采 用 低 粘 度 环 氧 树 脂 和 固 化 剂;试验用水泥为 P. O42. 5 水泥;天然石英粉通过 120 目筛子过 筛 .低粘度 环氧 树脂主 要参 数:密度为 1. 13~1. 17g·cm-3 ;粘度为 700~1100mPa·s;摩尔浓度为 166~185g·mo l-1 ;环氧值 0. 54~0. 60 mo l·g-1 ;耐火指数为 1548~1552.固化剂参数:密度为 0. 93~0. 98g·cm-3 ;粘 度为 10~50 mPa· s;胺值(中和 1g 碱性胺所需要氢氧化钾的质量)为 400~600mg·g-1 ;耐火指数值为 1460~1463. 1. 2 树脂砂基面层材料的制备 透水通道易堵塞、难清 理 等 问 题 缩 短 了 大 多 数 传 统 透 水 砖 的 使 用 寿 命 .为 克 服 这 个 缺 陷,设 计 的 EPBCS 以树脂砂基混合料作为面层材料,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从分子尺度实现面 层树脂砂 基混合 料的 透水功能 .由于透水砖为路面铺装材料,实际使用过程中多以压力为外载荷,因此,将抗压强度和透水性 作为材料性能研究的首要性能指标,将抗折强度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 将经过筛分的海砂分为两组:一组为 A( 0. 15 mm<Φ<0. 60 mm);另 一 组 为 B( 60 mm).两 Φ≤0. 组砂料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石英粉,石英粉的掺量(质量分数)拟定 为 0% , 2% , 4% , 6% , 8%.利用 可调速 搅拌机将 掺 入 石 英 粉 的 砂 料 均 匀 混 合 并 持 续 搅 拌,然 后,将低粘度环 氧 树 脂 和 固 化 剂 按 比 例 充 分 混 合 后,匀 速加入搅拌机中搅拌 3~5 mi n,直 至 树 脂、砂 子 及 石 英 粉之间形 成 良 好 的 裹 覆 .混 合 好 的 材 料 取 出 装 入 模 具 内,高频低幅震压 15~30s 后 成 型,作 为 面 层 透 水 砖 待 用 .震压后的材料作为 EPBCS 的面层 材料,参 考贺 图升 等 [18]的研究方法,自制 简 单 实 用 的 装 置,对 树 脂 砂 基 混 合料的透水系数进行测试,实验仪器如图 1 所示. 透水系数的计算式为 犙犔 ( . 1) 犃犎狋 式( 1)中: 犓θ 为水温θ ℃ 时材料的透水系数( cm·s-1 ); 犓θ = 图 1 透水系数实验仪器示意图 F i 1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expe r imen t a l g. i ns t r umen tf o r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 yc 犙 为时间狋 内的渗出水量(mL); 犔 为式样厚度( cm); 犃 为式样的上表面面积( cm2 );犎 为 固 定 水 位 差 ( cm); 狋 为渗透时间( s). 1. 3 基层透水混凝土及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的设计 双层透水砖的下层部分以水泥基作为基本胶凝材料,对筛分好的细石(粒径为 2. 5~7. 0 mm)进行 固化处理,制成混凝土透 水 层 . EPBCS 的 基 本 结 构 件,如 图 2 所 示 .混 凝 土 透 水 层 材 料 (细 石 ∶ 水 泥 ∶ 水)的拟定配比分别为 3. 0∶1. 0∶0. 5, 3. 0∶1. 0∶0. 3, 3. 0∶0. 8∶0. 3, 3. 0∶0. 6∶0. 2. 制作双层透水砖时,上、下层材料的体积比约为 1∶3(图 2).首先,将下层混凝土透水层搅拌均匀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66 2019 年 装入模具 3/4 处;然后,把树脂固化的砂浆装入模具剩余 的 1/4 容 积 内,将 模 具 填 满;最 后,通 过 微 型 振 动器震实并完成试件成型 . 根据 JG/T376-2012 《砂 基 透 水 砖》的 要 求,砂 基 透 水砖面层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25. 0 MPa;透水速率大于 等 于 1. 5mL·( mi n·cm2)-1 ;当透水砖长/厚 ≥5 时,抗 折强 度不小于 2. 4 MPa,当长/厚 <5 时,抗 折 强 度 不 做 要 求 .根 据 DBJ13 104-2008 《透水砖路面(地面)设计与 施工 技术 ? 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路面砖强度的规定,透 水路面砖 的抗压强度不低于 25. 0 MPa,透 水 系 数 不 低 于 1. 0×10-2 cm·s-1 .为方 便 实 验 和 计 算,文 中 设 计 的 EPBCS 的 透 水 性能以《规范》对砂基透水砖的要求为参照 . 图 2 EPBCS 的结构特征 F i 2 Pr ope r t i e so fEPBCSs t r uc t u r e g.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树脂和石英粉对砂基混合料基本性能的影响 拟定树脂掺量(质量 分 数, 狑 (树 脂))为 0% ~14% ,考 察 砂 基 混 合 料 的 抗 压 强 度 ( 犳c)和 透 水 系 数 ( 犓),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增加树脂掺量可有效提高砂基混合料的抗压性 能,但却降低 了其透 水性 能;当树脂掺 量 为 1% ~2% 时,随着 树脂 掺 量的增加,树脂 砂基混 合 料的 透水性 能呈明显的 降 低 趋 势; 当树脂掺量超过 2% 后,砂基混合料均不具备透水性能 .因此,在确保 基本抗 压强度的 基础上,提 高混合 ( a)抗压强度 ( b)透水系数 图 3 树脂掺量对树脂砂基混合料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无有机物 X) F i 3 Ef f e c to fr e s i nonc omp r e s s i ves t r eng t hand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 g. yc o f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 wi t hou to r i cma t t e r ? ?X) gan 料的透水性能是改善砂基透水砖性能的关键 . 树脂类固化剂在砂 粒 的 外 表 面 形 成 一 层 裹 覆 将 砂 子粘 结 在 一 起,随 着 树 脂 的 固 化,混 合 料 产 生 强 度,由 于固化剂 具 有 明 显 的 憎 水 性,且 砂 粒 粒 径 都 较 小,因 此,砂粒之间有限的 空 隙 很 容 易 被 树 脂 填 充,从 而 导 致 混合料整 体 透 水 性 较 差 甚 至 不 透 水 [19?22].为 改 善 砂 粒 之间的结构 分 布,将 石 英 粉 作 为 矿 物 外 掺 料 加 入 树 脂 砂基混合料中,调整 树 脂 与 砂 粒 之 间 的 有 效 空 隙 率,提 高砂 基 混 合 料 的 透 水 性 能 [23?25].拟 定 树 脂 掺 量 为 1% , 3% , 5% , 7% , 9% ,与之对应的石英 粉 掺量 分 别 为 0% , 1% , 3% , 5% , 7% ,分别测 试 砂 基 混 合 料 的 抗 压 强 度 和 透水系数,结果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知:当树脂掺量为 1% ~7% ,对应 石 英 粉 掺量为 0% ~5% 时,随着树脂和石英粉掺量的增大,砂 图 4 石英粉和树脂掺量对砂基混合料 透水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F i 4 Ef f e c to fr e s i nandqua r t zpowde ron g. c omp r e s s i ves t r eng t handpe rme ab i l i t y c oe f f i c i en to f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海峰,等: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167 基混合料的 抗 压强 度呈连续增大 的 趋势;当树脂掺量 大于 7% 时,抗压 强度 随之降 低;随着石英粉 和 树 脂掺量的继续增大,砂基混合料的透水系数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透水系数曲线与抗压强度曲线的 交集为该体系中树脂和石英粉的最优掺量,即树脂掺量为 4% ~6% 时对应的组分 . 在实验过程中,当树脂和石英粉掺量为 6% 时,粘膜现象较严重,给实际 生产操作 带来一 定的 困难 . 因此,拟定石英粉的掺量为 4% ,树脂掺量为 1% ~8% ,该体 系中树 脂 掺 量 对 树 脂 砂 基 混 合 料 抗 压 强 度 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如图 5 所示 . ( a)抗压强度 ( b)透水系数 图 5 树脂对砂基混合料性能影响(不掺有机物 X) 图 5 Ef f e c to fr e s i nont hepe r f o rmanc eo f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 wi t hou to r i cma t t e r ? ?X) gan 由图 5 可知:掺入 4% 石英粉能够有效改善砂基混 合 料 的 透 水 性 能,当 树 脂 掺 量 为 0% ~4% 时,砂 基混合料试件均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但抗压强度低于 30 MPa;而当树脂掺量高 于 5% 时,抗 压强 度均高 于 30 MPa,但混合料几乎失去透水性,需做进一步调整 . 2. 2 有机物 犡 对砂基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树脂虽然可以对砂料实现较好的固化效果,但因其典型的憎水性,固化后单一组分的树脂砂基混合 料几乎不具有透水性能 .因此,选择增加有机物 X 作为混合料透水性能的调控组分 .该有机物 X 主要应 用于印染领域,参考体积分数为 2% ~10% ,考虑到透水砂基混合料体系 的特殊 性,结合前 期初试工作, 认为有机物 X 体积分数为 10% 对混合料透水性 能 的 改 善 最 好 .当 体 积 分 数 为 10% 的 有 机 物 X 掺 量 为 3% 时,树脂砂基混合料的透水性能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考虑到有机物 X 可能对树脂材料的固化产生不 表 1 有机物 X 对树脂砂基混合料透水系数的影响 良影响,拟定体积分数 10% 的有机物 X 的 掺量 为 0% ~2% ,树脂 掺 量 为 3% ~6% ,石 英 粉 掺 Tab. 1 Ef f e c to fo r i cma t e r i a l s ?X gan 量为 4% ,测 得 砂 基 混 合 料 的 透 水 系 数,如 表 1 on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 ? 所示 .表 1 中: 狑 为质量分数 . /% 狑(树脂) 由表 1 可知:当石英 粉 掺 量 为 4% 时,树 脂 砂基混合料的透水性 随 有 机 物 X 掺 量 的 增 大, 表现出持续增强的趋 势;当 有 机 物 X 掺 量 一 定 时,随着树脂掺量的增大,树脂砂基混合料的透 3 4 5 6 10-2 cm·s-1 /% 狑(有机物 X) 0 0. 5 1. 0 1. 5 2. 0 0. 14 0 0 0 0. 26 0. 11 0 0 1. 25 1. 33 0. 85 0. 10 2. 77 2. 17 1. 62 1. 45 3. 10 2. 90 2. 60 2. 01 水性逐渐降低;有机物 X 的添加并未对树脂砂基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 综合上述的实验结果,拟定砂基 混 合 料 中 有 机 物 X 的 掺 量 为 2% ,树 脂 掺 量 为 5% ,石 英 粉 掺 量 为 0% ~8% ,砂基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如图 6 所示 . 由图 6 可知:随着石英粉掺量从 0% 增加到 8% ,树脂砂基混合料的透水系数从 1. 8×10-2cm·s-1 增加到 3. 1×10-2 cm·s-1 ;当石英粉掺量为 0% ~2% 时,试 件 的 抗 压 强 度 随 着 石 英 粉 掺 量 的 增 加,从 1. 58 MPa上升至 12. 35 MPa,在此过程中,试件抗压强度增长相对较缓慢;当石英粉添加量 从 2% 增加 至 4% 时,试件的抗压强度从 12. 35 MPa 增加到 38. 78 MPa,且 该过 程中强度 增长的 速率 较 大;当 石 英 粉的掺量大于 4% 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拟定石英粉的掺量为 4% ,树 脂 掺 量 为 5% ,体 积 分 数 10% 的 有 机 物 X 掺 量 为 2% ,制得透水砖的面层抗压强度达到25. 0MPa,透水系数高于2. 5×10-2cm·s-1 .按照此配比制备得 到不同尺寸的砂基面层透水砖,如图 7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68 ( a)抗压强度 2019 年 ( b)透水系数 图 6 有机物 X 和石英粉掺量对树脂砂基混合料性能影响 F i 6 Ef f e c to fo r i cma t e r i a l s r t zpowde ronp r ope r t i e so fr e s i n s andmi x t u r e ?Xandqua ? g. gan ( a)面层样品 1 ( b)面层样品 2 图 7 砂基透水砖样品 F i 7 Samp l e so fpe rme ab l er e s i n s andb r i ck ? g. 2. 3 基层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分析 作为 EPBCS 的下部基层结构,在初试 阶 段,透 水 混 凝 土 使 用 的 骨 料 粒 径 为 10. 0~15. 0 mm,细 石 ( 狑G )∶ 水泥( 狑C)∶ 水( 狑W )=3. 0∶1. 0∶0. 55.由于新拌混合料的和易性较差,骨料粒径过 于单 一且粗 大,因此,拟用透水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为 2. 5~7. 0 mm.拟 定 4 种 配 比,即 狑G ∶狑C ∶狑W 分 别 为 3. 0∶ 0. 6∶0. 2, 3. 0∶0. 8∶0. 3, 3. 0∶1. 0∶0. 3, 3. 0∶1. 0∶0. 5,水 泥为普 通的 P. O42. 5 水泥(少量 矿物掺 合料暂不列出).基层透水混凝土在标准养护箱中养护 28d 后取出,对成型后材料的抗压强 度和透 水性 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 8 所示 . ( a)抗压强度 ( b)透水性能 图 8 水泥基混合料强度 F i 8 S t r eng t ho fc emen t s edmi x t u r e ?ba g. 由图 8 可知:当 狑G ∶狑C ∶狑W =3. 0∶0. 8∶0. 3 时,水 泥 基 混 合 料 的 抗 压 强 度 均 高 于 16. 71 MPa; 当 狑G ∶狑C ∶狑W =3. 0∶0. 6∶0. 2, 3. 0∶0. 8∶0. 3 时,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 .结合 材料 的抗压 强度特性,拟定 狑G ∶狑C ∶狑W =3. 0∶0. 8∶0. 3 为 透 水 混 凝 土 的 基 本 配 比,在 满 足 抗 压 强 度 的 基 础 上, 测得 6 个相同配比样品的抗折强度( 犳cf),如图 9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海峰,等: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169 实验结果表 明:设 计 的 EPBCS 的 基 层 透 水 混 凝 土 的 性 能满足《规范》对 路 面 砖 抗 折、抗 压 及 透 水 性 能 的 基 本 要 求 . 因此,将这部分混合料配比 狑G ∶狑C ∶狑W =3. 0∶0. 8∶0. 3, 作为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的基层配比 . 2. 4 复合结构透水砖的性能 根据上述结 果,以 树 脂 砂 基 混 合 料 为 面 层、透 水 混 凝 土 为基 层,制 备 EPBCS 样 品,如 图 10 所 示 . EPBCS 的 抗 压 强 度、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如图 11 所示 . 由图 11 可知:养护 28d 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均 高 于 25. 0 MPa,抗折强度均超过 2. 5 MPa,且平 均 透 水 系 数 均 高于 2. 5×10-2 cm·s-1 ,说 明 设 计 的 透 水 砖 EPBCS 满 足 《规范》的要求 . ( a)样品 图 9 基层透水混凝土抗折强度 F i 9 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o fpe rme ab l e g. c onc r e t ea tba s el aye r ( b)成品 图 10 EPBCS 样品 F i 10 Samp l e so fEPBCS g. ( a)力学性能 ( b)透水性能 图 11 EPBCS 性能 F i 11 Pr ope r t i e so fEPBCS g. 3 树脂砂基混合料透水机理分析 树脂材料能够对砂粒混合料进行有效地固化,但是,实验选 用 的 树 脂 材 料 为 典 型 的 憎 水 性 材 料,在 固化过程中对混合料的透水性能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协调树脂、石英粉及砂粒三者在混合料中的结构特 征,使其形成较多的透水通道,是改善面层砂基混合料透水性能的关键 [26?27].随着各物料掺量的调整,石 英粉在树脂砂基混合料中的状态,如图 12 所示. 当树脂和石英粉相对掺量较少时,树脂砂基混合料以表面具有树脂裹覆层的微粒为主,且这层树脂 裹覆层本身属于憎水性材料,在混合 料 的 成 型 过 程 中,外 力 的 震 压 作 用 使 微 粒 之 间 的 有 效 空 间 体 积 较 小,且被大量的树脂材料填充,因此,混合料内部透水通道变得非常 稀 少 .由图 12( a)可知:在此状态下, 虽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较好,但是透水性能却较差,即使利用有机 物 X 改善 了透水性 能,但 因为 胶凝材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70 ( a)树脂过量 ( b)级配良好 2019 年 ( c)石英粉过量(掺量大于 4% ) 图 12 石英粉在树脂砂基混合料中的分布状态 F i 12 Di s t r i bu t i ono fqua r t zpowde ri nr e s i n s andmi xu r e ? g. 料过少,整体的力学性能也不能满足要求 .由图 12( b)可知:随着混合料中石英 粉和树 脂掺 量的增 大,具 有树脂裹覆层结构的微粒外表粘附了大量的石英粉颗粒,从而 使填充在微 粒 之 间 树 脂 的 有 效 接 触 面 积 相对减小,微粒间的空隙得到了石英粉颗粒的有效填 充,由 此增 加了微 粒 间 的 有 效 通 道,使 混 合 料 的 整 体透水性能得到增强;同时,随着体系中树脂和石英粉掺 量 的增大,相对 较 多 的 树 脂 组 分 导 致 部 分 石 英 粉颗粒表面粘附一层树脂,而这部分微粒在体系中的有效分散形成相互粘接的网状结构,对维护混合料 整体的力学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加 之 有 机 物 X 对 混 合 料 透 水 性 能 的 改 善,混 合 料 在 此 状 态 下 既 能 表 现出较好的透水性能,又能具有较 好 的 力 学 性 能 .由 图 12( c)可 知:当 混 合 料 中 石 英 粉 的 掺 量 大 于 4% 时,微粒间存在过量的石英粉颗粒,导致混合料颗粒间有 效的通道 数量 增 加,混 合 料 整 体 的 透 水 性 能 明 显增强,但是微粒间因能够有效接触的树脂量减少而导致 混 合料整 体 的 粘 结 性 能 降 低,因 此,整 体 强 度 出现降低趋势 . 4 结论 1)掺入适量的石英粉能够在保持树脂砂基混合料的基本抗压、抗折性能的基 础上适当 改善其 透水 性能,但效果不明显 . 2)掺入有机物 X 能够在较高树脂掺量的条件下对树 脂砂基混 合料的 透水性 能 产 生 显 著 的 改 善 效 果,并且暂未发现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 3)面层树脂砂基混合料中,树脂掺量为 5% ,石英粉掺量为 4% ,体积 分数为 10% 的 有机 物 X 的掺 量为 2% ;基层透水混凝土基本组分为 狑G ∶狑C ∶狑W =3. 0∶0. 8∶0. 3(少 量 矿 物 掺 合 料 暂 不 列 出);以 上述树脂砂基混合料和透水混凝土 作 为 EPBCS 的 面 层 和 基 层,所 制 得 的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和 透 水 性 能 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 参考文献: [ 1] 张丽,刘梁森,吴晓青,等 .含涤废弃织物增强水泥基透水砖的制备及表征[ J].复合材料学报, 2016, 33( 4): 866 874. ? 10. 13801/ cnk i. f hc l xb. 20160102. 002. DOI: j. [ 2] 王奕仁,李春萍,王爱勤,等 .垃圾衍 生 燃 料 气 化 后 的 无 机 底 渣 制 备 透 水 砖 试 验 研 究 [ J].环 境 工 程, 2014, 32(增 刊 1): 619 622. ? [ 3] ZONGLan, FEIZhengyue, ZHANGSh i i ng, 犲 狋犪 犾. Pe rme ab i l i t fr e cy c l edagg r ega t ec onc r e t ec on t a i n i ngf l shand p yo ya c l ep r o. 2014. 02. 040. c l ayb r i ckwa s t e[ J]. J ou r na lo fCl e ane rPr oduc t i on, 2014, 70: 175 182. DOI: 10. 1016/ ? j. j [ 4] 吕淑珍,顾幸勇 .利用萤石尾矿和珍珠岩废矿粉研制陶瓷透水砖[ J].新型建 筑 材 料, 2009( 8): 31 34. DOI: 10. 3969/ ? 702X. 2009. 08. 011. i s sn. 1001 ? j. [ 5] NI SHIGAKIM. Pr oduc i ngpe rme ab l eb l o cksandpavemen tb r i cksf r om mo l t ens l ag[ J].Wa s t e Managemen t, 2000, 20( 2/3): 185 192. DOI: 10. 1016/S0956 053X( 99) 00323 2. ? ? ? [ 6] 马养志 .透水砖的生产工艺与发展前景[ J].砖瓦, 2004( 7): 47 49. DOI: 10. 16001/ 6945. 2004. 07. 017. cnk i. 1001 ? ? j. [ 7] J IAN Quan i, LU Yue sh i, LIU Yu i a, 犲 狋犪 犾. App l i c a t i ono fwa s t ebambooma t e r i a l sonp r oduc ede c o r i ck[ J]. J ou r na l ?b j j o fShangha iJ i ao t ong Un i ve r s i t Sc i enc e), 2012, 17( 3): 380 384. DOI: 10. 1007/s 12204 012 1292 ? ? ? ? y. y( [ 8] 赵耀芳 .碱激发固硫灰地聚物制备透水砖的工艺研究[ J].商品混凝土, 2017( 9): 40 43. ? [ 9] 苏有文,聊若寒,周良峥,等 .聚合物改善透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J].混凝土与水 泥 制 品, 2018( 6): 7 10, 34. DOI: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海峰,等:复合结构生态透水砖设计及性能分析 171 10. 19761/ 1000 4637. 2018. 06. 002. ? j. [ 10] 刘璐 .混凝土基透水砖制备与铺装设计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4: 19 39. ? [ 11] LIYi ng, YANGJ i an r ong, GUO Ti ng t i ng. Thes t udyo fc onve r t i b i l i t fwa t e rc emen tr a t i oi nr e cy c l edwa t e rpe r  yo me ab l ec onc r e t e[ J]. Advanc ed Ma t e r i a l sRe s e a r ch, 2011, 250/251/252/253: 218 221. DOI: 10. 4028/www. s c i en t i f  ? /AMR. i c. ne t 250 253. 218. ? [ 12] 蔡润泽,满都拉,陈思晗 .砂基透水混凝土路面砖胶结料试验研究[ J].硅酸盐通报, 2018, 37( 6): 1995 2001. ? [ 13] LEIPARD A R, KEVERNJT, RICHARDSONJR.Hyd r au l i c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de s i fpe rme ab l ei n t e r l o c  gno k i ngc onc r e t epavemen t[ C]∥ Wo r l dEnv i r onmen t a land Wa t e rRe s ou r c e sCong r e s s.Aus t i n:Ame r i c anSo c i e t f yo 2015: 292 301. DOI: 10. 1061/9780784479162. 028. C i v i lEng i ne e r s, ? [ 14] LUCKET,WHITER, NICHOLSP, 犲 狋犪 犾. As imp l ef i e l dt e s tt oe va l ua t et hema i n t enanc er e i r emen t so fpe rme a  qu J].Wa t e r, 2015, 7( 6): 2542 2554. DOI: 10. 3390/w7062542. b l ei n t e r l o ck i ngc onc r e t epavemen t s[ ? [ rme ab l epavemen t 15] STARKEP, G?BELP, COLDEWEY W G. Ef f e c t sone vapo r a t i onr a t e sf r omd i f f e r en twa t e r ?pe de s i J].Wa t e r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2011, 63( 11): 2619 2627. DOI: 10. 2166/ws t. 2011. 168. ? gns[ [ 16] 黄展魏,陈伟,李秋,等 .水 性 环 氧 树 脂 改 性 水 泥 砂 浆 力 学 性 能 基 微 观 结 构 [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7, 36( 8): 2530? cnk i. i s sn1001 2535. DOI: 10. 16552/ 1625. 2017. 08. 003. ? j. [ 17] BERLINEANU A,王学智 .新型生态环保透水砂浆的制备和应用[ J].化工新型材料, 2005, 33( 3): 66 68. DOI: 10. ? 3536. 2005. 03. 020. 3969/ i s sn. 1006 ? j. [ 18] 贺图升,赵旭光,赵三银,等 .复合结构 透 水 砖 配 合 比 参 数 研 究 [ J].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14, 36( 1): 34?38. DOI: 10. 3963/ 4431. 2014. 01. 006. i s sn. 1671 ? j. [ 19] 王 萍 萍,徐 向 舟 .砂 基 透 水 砖 的 制 备 及 性 能 优 化 研 究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13( 8): 44?47. DOI: 10. 3969/ i s sn. j. 1001 702X. 2013. 08. 013. ? [ 20] 许军凯,辛梅华,李明春,等 .硅材料 改 性 水 性 聚 氨 酯 的 研 究 进 展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5): 627 63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6002. ? ? [ 21] 曾宪沂,彭红涛,卞立波,等 .砂基多孔隙透水材料探析[ J].施工技术, 2018, 47( 6): 1278 1279. ? [ 22] 蔡润泽,满都拉,沉思晗 .砂基透水混凝土路 面 砖 胶 结 料 试 验 研 究 [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8, 37( 6): 1995 2001. DOI: ? cnk i. i s sn1001 10. 16552/ 1625. 2018. 06. 033. ? j. [ 23] 杨三强,黄士周 .水胶比、级配对砂基透水砖透水 系 数 及 强 度 的 影 响 [ J].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14( 4): 30 35. ? [ 24] 汪俊松,韩雪颖,张 玉 .透 水 铺 装 材 料 湿 物 理 性 质 测 定 [ J].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2018, 40( 4): 20?26. DOI: 10. 11835/ i s sn. 1674 4764. 2018. 04. 004. ? j. [ 25] 李鹏 .聚合物改性再生骨 料 透 水 砖 的 性 能 研 究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18( 2): 137 DOI: 10. 3969/ i s sn. 1001 ?140. ? j. 702X. 2018. 02. 036. [ i s sn. 1000?4637. 26] 许静贤 .砂基透水砖的 黏 模 问 题 研 究 [ J].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2018( 2): 77?81. DOI: 10. 3969/ j. 2018. 02. 017. [ 27] 王萍萍 .树脂砂基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3: 6 28.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2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9005 ? 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的确定 刘小鸣1,陈士海1,2,胡帅伟1 ( 1.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研究集中装药爆炸作用下的爆破振动的震源荷 载 函 数,提 出 确 定 装 药 爆 破 破 坏 区 发 展 的 动 力 学 计 算简图 .通过爆破振动震源荷载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炸药类型、岩石性质对震源荷载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炸药类型和岩石性质的震源荷载曲线形状差别不大,在相同的装药条件下,对于同一种岩石,岩石震源荷 载峰值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内摩擦角和黏聚 力 的 增 大 而 增 大;震 源 荷 载 作 用 的 衰 减 速 度 随 着 黏 聚力的增大而加快,但内摩擦角对震源荷载的衰减影响较 小;常 见 的 指 数 衰 减 型 函 数 能 很 好 地 拟 合 理 论 计 算 结果,证明文中震源荷载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关键词: 爆破振动;爆破;震源荷载;破坏区 中图分类号: TD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72 07 ? ? ? 犇犲 狋 犲 狉犿犻 狀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犅 犾 犪 狊 狋 犻 狀犵犞犻 犫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犛狅狌 狉 犮 犲犔狅犪犱犉狌狀犮 狋 犻 狅狀 , LIU Xi aomi ng1,CHENSh i ha i1 2,HUShua iwe i1 ( 1.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Fu i anRe s e a r chCen t e rf o rTunne l i ngandUr banUnde r r oundSpa c eEng i ne e r i ng, j g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t udyt hes ou r c el oadf unc t i ono f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c aus edbyc onc en t r a t edcha r l o  geexp s i on,as imp l i f i eddynami cc a l cu l a t i ond i ag r am wa sp r e s en t edt ode t e rmet hede ve l opmen to ft heb l a s t i ngdam agez one.Ba s edont het he o r e t i c a lc a l cu l a t i onf o rmu l ao ft he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s ou r c el oad,andt hei n f l uenc eo f exp l o s i vet sandr o ckp r ope r t i e sont he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s ou r c el oa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a sd i s cus s ed.Thec a l  ype c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shape so ft hes ou r c el oadcu r ve so fd i f f e r en texp l o s i vet sandr o ckp r ope r t i e s ype a r es imi l a r.Unde rt hes amecha r i ngc ond i t i ons,f o rt hes amer o ck,t hepe akva l ueo fs ou r c el oadde c r e a s e sa s g t hee l a s t i cmodu l uso fr o cki nc r e a s e s,bu ti nc r e a s e sa st hei n t e r na lf r i c t i onang l eandc ohe s i ono fr o cki nc r e a s e; t hea t t enua t i ono fs ou r c el oadi nc r e a s e sa st hec ohe s i oni nc r e a s e s,bu tt hei n t e r na lf r i c t i onang l eha sl i t t l ee f f e c t ont hea t t enua t i ono fs ou r c el oad.Thec ommonexponen t i a lde c ayf unc t i onc anf i tt hec a l cu l a t i onr e su l t swe l l, wh i chp r ove st her e l i ab i l i t ft hec a l c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t hes ou r c el oad. yo 犓犲 狉 犱 狊: 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b l a s t i ng;v i b r a t i ons ou r c el oad;damagez one 狔狑狅 工程爆破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在岩土开挖工程中,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已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城 镇改扩建工程、城市地铁建设、隧道工程等众多重大工程建设领域中 .但随着爆破环境的复杂化、人们环 收稿日期: 2018 09 05 ? ? 通信作者: 陈士海( 1964 E?ma i l: c shb l a s t@163. ?),男,教 授,博 士,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从 事 岩 土 与 地 下 工 程 的 研 究 . c om.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11672112);爆 炸 冲 击 防 灾 减 灾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课 题 资 助 项 目 ( DPMEIKF201307);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13BS402) 第2期 刘小鸣,等: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的确定 173 保和法制意识的增强,爆破振动造成的结构损坏事件及周围居民的投诉事件屡有发生,损失惨重 .因此, 在实施爆破作业时,爆破振动安全的控制成为突出 问 题 [12].为 充 分 研 究 爆 破 地 震 的 预 测 与 爆 破 振 动 的 [ 3] 响应,需明确爆破振动震源的物理特征 . Sha r pe 研 究 无 限 大、均 匀 且 弹 性 介 质 中 的 球 形 空 腔 受 爆 炸 压 [] 力作用的问题 . Duva l l4 研究粘弹性介质 的 球 形 空 穴 爆 炸 振 动,得 到 与 实 验 记 录 波 形 吻 合 较 好 的 结 果 . [] Bl ake5 研究在无限介质中,点源爆炸对脉冲压力、球面波的传播和介质结构的影响,指出爆 炸产 生的应 力脉冲在记录中是一个高阻尼振荡波列,它的特征与 介质的 物理性 质、空 穴 大 小 和 炸 药 特 性 密 切 相 关 . [] [] DeHoop6 研究在半无限空间中的临近地表的脉冲式点源,并提出相关的 点源理 论 .丁 桦等 7 利 用点源 矩和等效孔穴理论研究爆破震源等效模型,认为爆破振 动主 要来源 于爆破 后 的 爆 破 区 邻 近 范 围 内 的 地 质结构的自振 .陈士海等 [8]建立岩石 介 质 的 爆 炸 变 形 与 破 坏 模 型,研 究 岩 石 爆 破 破 坏 界 面 上 的 应 力 时 程 .许红涛等 [9]在 C J爆轰条件的基础上,讨论并得到不同不耦合系数下的爆破荷载峰值的 压力 计算公 ? [ ] [ ] 式. Tr i v i o 等 10 在不同爆轰方向上,研究爆破振动波 的 速 度 与 频 率 衰 减 关 系 . B l a i r11 从 柱 状 炸 药 的 长 度、爆轰速度及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导等方面对柱状药包 爆破展开研究 .此外, Rod r í z r t í ne z ?ma gue 等 [12]建立球形空 腔扩 张的数 值模拟 模型,并引入 Hube r e s e s 准则,系 统地研 究在 无限介 质 中,复 杂 ?Mi [ ] 本构关系下的冲击波响应 . Ka t z i r等 13 在 可 压 缩 理 想 弹 塑 性 介 质 中,研 究 得 到 球 形 空 腔 扩 张 的 动 力 近 似解 .高 富强 等 [14]采 用量纲分析,建 立爆 破 振动主频 与爆心距、药量等主 要影响因素 的函数关 系 式 .刘 小鸣等 [15]利用等效孔穴理论和 Hoop 点源 理 论,研 究 球 形 空 腔 压 力 作 用 下 的 地 表 振 动 响 应 .由 于 上 述 研究成果大多是将爆破震源等效为时间关系荷载,在等效 荷载的 基础 上,研 究 爆 破 振 动 的 传 播,并 没 有 直接建立炸药爆炸与其围岩介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缺乏研究炸药量、炸药类型及岩石性质对震源 荷载和振动特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采用岩石动力学、爆炸动力学理论,结合现有岩石爆炸动力学的试 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炸药爆炸与其围岩介质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定岩石介质在爆炸作用下产生 的破坏区、弹性振动区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并建立球状装 药爆破破 坏区 发 展 的 动 力 学 计 算 模 型;通 过 给 出与装药量、岩石性质等有关的球状装药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讨论炸药类型和岩石性质对震源荷载 特性的影响 . 1 装药爆破破坏区分区模型 根据装药围岩破坏的程度,装药爆炸对岩石作用后,将形 成 空 腔 区、破 碎 区 和 弹 性 区,其 中,弹 性 区 又分为径向裂隙区和弹 性 振 动 区,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犪, 犫, 犮 分别为空腔区与破碎区交界面的半径,破碎区与径向裂 隙区交界面的半径,径 向 裂 隙 区 与 弹 性 振 动 区 交 界 面 的 半 径, 犪, 犫, 犮 均为关于时间狋 的函数 . 破碎区的特征是 介 质 受 到 爆 炸 的 挤 压 形 成 松 散 材 料; 径向裂纹区的特征是 介 质 受 到 裂 缝 的 破 坏,形 成 类 似 径 向 柱杆,丧失环向承载力,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破碎带 传来的压 力过渡到弹性区介质 中 去;弹 性 振 动 区 的 特 征 是 具 有 原 始 性质的弹性 介 质 .在 爆 破 时,地 震 波 的 传 播 是 先 经 过 破 碎 图 1 爆破破坏分区 区,再传到径向裂隙区 . 在震源的研究中,应 涉 及 炸 药 爆 炸 产 物 高 压 膨 胀 与 岩 F i 1 Pa r t i t i ono fb l a s t i ngdamagez one s g. 体的相互作用、空腔壁在爆生气体的作用下不断膨胀与收缩的脉冲过程、破坏区范围大小及破坏与弹性 振动区交界面上的应力时程等问题的分析,而震源荷载的确定是爆破振动效应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 . 2 震源荷载的确定 2. 1 空腔区 假设在无限弹性介质中,在半径为 犪0 的球形空 腔 中 装 药 爆 炸,爆 炸 腔 室 内 的 气 体 压 力 按 照 变 性 的 [ ] Jons e l l e r绝热曲线计算 16 ,即 ?Mi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74 烄狆0 犪 犪0 犪)= 烅 狆( 犪 狆0 烆 犪0 -3γ1 2019 年 犪 ≤犪 , () , ( ) (犪犪 ) , 犪 ≤犪 .  -3γ2 -3γ1 ( 1)   式( 1)中: 犪 为临界膨胀半径; 犪0 为装药的半径; 犪 为 膨 胀 空 腔 半 径; 狆0 为 炸 药 爆 炸 压 力,对 于 一 种 烈 性  犪 炸药( TNT)而言, 27; =1. 53. γ1 =3; γ2 =1. 狆0 =10GPa; 犪0 2. 2 破碎区 在靠近装药的破碎区中,采用松散介质的运动方程式,对于中心对称的一维情况 [17],可得 犞 犞 犞  σ狉 2( σ狉 -σθ) + . = + ρ  狋 狉  狉 狉  ( ) ( 2) 式( 2)中: 犞 为径向质点速度; σ狉, σθ 分别为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 . ρ 为介质的密度; 在破坏区内,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满足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即 σ狉 -σθ σ狉 +σθ s + s i n. = 犆·co 2 2 式( 3)中: 犆,  分别为介质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 ( 3) 当爆炸腔室膨胀时,中心对称问题的主应力中有 ( 1+α) σθ -σ狉 -犢 = 0. ( 4) 2犆·cos; 2s i n 式( 4)中: 犢= . α= 1-s i n 1-s i n 介质体积变形与剪切变形间的简单关系 [18]为 .  =ψ ε χ  式( 5)中:  为体积变形 . ε ψ 为膨胀系数; χ 为剪切变形; ( 5) 由此得出膨胀的条件为 犞 犞 犞 2犞 ( - . 6) + = 狉 狉 狉 ψ狉   考虑介质密度ρ 的变化对解答的影响很小,可认为ρ 是一个常数 .根据破坏区的膨胀条 件和球 腔膨 ( ) 胀的边界条件可以得出 犞( 狉, 狋)= ( 犪 狋) 犪狀 . 狀 狉 ( 7) 2- 式( 7)中: 犪 为空腔表面的膨胀速度;  狀= ψ.球腔膨胀的边界条件为 犞|狉=犪,狋= 犪( 狋). 1+ψ 将式( 4)中的σθ 代入式( 2)中,并对狉 进行积分,结合式( 7)得到破坏区的通解为 2 -2 α 犛1( 犪犪狀 )  ′狋 狀犛2( 犪犪狀 )  犢 狋) 狉1+α . - +ρ +犌( σ狉 = 狀-1 2狀 狉 狉 α [ ] ( 8) 1+α 1+α 式( ; ; 8)中: 犛1 = ( 犛2 = ( 犌( 狋)为任意时间函数 . 3-狀) 1-狀) 2 α+ ( α 1-狀)-2狀 破碎区在空腔壁上的应力边界条件为狉=犪( 狋), 犪)= -狆( 犪),其 初 始 条 件 为狋=0, 狉= σ狉( σ狉 = -狆0 , 犪0 .带入边界条件,并求解式( 8),可得 2 α 犛1( 犪犪狀 )  ′狋 犢 犪2 犪1+α . 犌( 狋)= -狆( 犪)- -ρ -狀犛2 狀-1 犪 α 联立式( 8),( 9),则破碎区内径向应力为 [ ( )] ( 9) 犪̈犪狀 +狀 犪狀-1 犪 犪2犪2狀  犢 狀 犛 - 2 σ狉 = +ρ 犛1 - 狉狀-1 狉2狀 α ( ) 2 α 犢 犪 1+α 犪)+ +ρ( 犛1( 犪̈犪 +狀 犪2)-狀犛2  犪2) . 狆( 狉 α ]( ) [ ( 10) 2. 3 径向裂隙区 径向裂隙区的特点是介质受到径向裂缝破坏,失去环向承载能力( σθ =0),但径向 仍具 有弹性 .由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刘小鸣,等: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的确定 175 径向裂缝区的精确动力条件对解的影响不大,径向裂缝区介质的惯性效应可不作考虑,所以可用准静力 的方法研究径向裂隙区 . 平衡微分方程可以简化为 d σ狉 2 σ狉 ( 11) + = 0. d 狉 狉 由式( 11)可得, 狉2 ,其中, 犆0 为解中带常数 .在径 向 裂 隙 区 内 边 界 上 满 足 式( 4),由 边 界 条 件 σ狉=犆0/ 犫)=-犢 可得, 犆0 =-犢犫 ,则径向裂隙区应力为 σ狉( 2 犫2 σ狉 =-犢 2 . 狉 根据爆炸破碎区与径向裂隙区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σ狉( 犫-0)=σ狉( 犫+0),可得 ( 12) 犪)=ρ犚1犪̈犪 +ρ( 犚1 -犚2) 狀 犪 +犚3 .  狆( ( 13) 2 1 犛1 1 犛2 2 α 1+α 犫 犫 犢 犫 犢 式( ; ; +犢 13)中: 犚1 =-犛1 1- 犚2 =-犛2 1- 犚3 =- + . 犪 犪 犪 α α 3 在爆炸过程中,破碎区内和径向裂隙区内的位移,可由介质不可压缩条件狉3 -犪3 狉-狌狉) -犪3 来 0= ( [ ( )] [ ( )] ( )( ) 获得 .在 狌狉狉 时,破碎区位移有近似解,即 狌狉 = 犪3 . 3 狉2 ( 14) 2. 4 弹性震动区 采用准静力的方法研究弹性区,可采用弹性力学 进 行 求 解 .在 球 对 称 情 况 下,半 径 为犮 的 径 向 裂 隙 [ ] 区与弹性区交界面上压力狇=犢犫2/ 狉2 的作用下,弹性区解 19 为 犫2犮 σ狉 =-犢 3 , 狉 犫2犮 σθ = 犢 3 . 2 狉 ( 15) 弹性震动区位移为 犢( 1+ν) 犫2犮 ( . 16) 2犈 狉2 根据在弹性震动区与径向裂隙区交界面上的 位 移 连 续 条 件 狌狉 ( 犮-0)=狌狉 ( 犮+0),可 得 空 腔 区 与 破 狌狉 = 碎区交界面的半径( 犪)与径向裂隙区与弹性振动区交界面的半径( 犮)的关系为 3 犪 犢( 1+ν)2 犫. = 3 犮 2犈 式( 17)中: 犈 为弹性模量 . ν 为泊松比; ( 17) 在弹性震动区与径向裂隙区交界面上,环向应力达到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即σθ( 犮)=σ狋,可得 σ狋 犫2 . 2 =2 犢 犮 ( 18) 根据式( 17),( 18),可得 犪3 犢( 1+ν) 犢 ( . 19) =3 2犈 2 犫3 σ狋 联立式( 13),( 18),( 19),可计算得 到 犪, 犫, 犮 和 狆犫 , 狆犮.其 中, 狆犫 为 破 碎 区 与 径 向 裂 隙 区 交 界 面 上 的 槡 压力; 狆犮 为径向裂隙区与弹性区交界面上的压力 . 3 实例与分析 3. 1 界面压力时程曲线 假设装药半 径 为 0. 05 m 的 球 形 TNT 在 花 岗 岩 中 爆 炸,取 如 下 岩 石 基 本 参 数 值:弹 性 模 量 为 62 GPa;密度为2600kg·m-3 ;泊松比为0. 22;岩石动态单轴抗拉强度为20MPa;内聚力为30MPa;内摩 擦角为 50 °. 取界面 Ⅰ 为破碎区与径向裂隙区的交界面,界面 Ⅱ 为径向裂隙区与弹性振动区的交界面,绘制出的 界面压力时程曲线,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狋 为时间; 狆 为界面压力 .由图 2 可知:界面 Ⅰ ,Ⅱ 的应力 迅速上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76 2019 年 升到最大值,然后单调地减小到最小值,但界面 Ⅰ 上的应力衰减得更快 . 3. 2 震源荷载函数的合理性分析 目前,在国内外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震源荷载多半采用 半理论 半 经 验 的 指 数 衰 减 型 荷 载、三 角 形 荷 载 [34],或者采取与弦函数组合的形式 [20],这 些 荷 载 形 式 大 多 基 于 现 场 试 验 和 数 值 模 拟,且 已 被 工 程 爆 破界广泛认可 . 在爆炸过程中,大部分的爆炸能被消耗在非弹性变形 区 .因 此,文 中 将 炮 孔 破 碎 区 和 裂 隙 区 视 为 爆 破振动源,径向裂隙区与弹性振动区分界面上的压力 视为震 源荷载 .对 上 述 的 理 论 计 算 结 果,采 用 已 被 广泛认可的指数衰减函数、弦函数等 3 种形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分界面上压力时程曲线,如图 3 所示 . 图 2 界面压力时程 图 3 拟合波形曲线 F i 2 Timeh i s t o r r veo fp r e s su r eoni n t e r f a c e g. ycu F i 3 F i t t edcu r veo fb l a s twave f o rm g. 1)拟合曲线 1 的理论计算式为 狋)= 犃0exp( 84×107exp( 74 狋). α0狋)= 4. -6442. 狆犮( ( 20) 2)拟合曲线 2 的理论计算式为 狋)= 犃0cos( 狋) exp( 81×10co s( 狋) exp( 狋). -14687 -24013 ω α0狋)= 4. 狆犮( 3)拟合曲线 3 的理论计算式为 7 狀 ( 21) ( 狋)= 犃0狋exp( 82×10狋 exp( 狋). 22) -3246 α0狋)= 5. 狆犮( 由图 3 可知:在理论计算的时程压力曲线中,界面压力突然上升到最大值,然后,按指数衰减到零; 3 7 0. 008237 条拟合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文 中爆 炸震源 荷载计 算 理 论 的 可 靠 性 和 简 单 方 便 性,同时,也揭示爆破震源的机制 . 3. 3 主要爆源参数对震源荷载的影响分析 为探索不同炸药类型、岩石性质等对震源荷载峰值、荷载作 用 上 升 和 下 降 时 间 等 规 律 的 影 响,取 不 同爆源参数进行计算,得到爆破径向裂隙区与弹性振 动区分 界面上 的 震 源 荷 载 时 程 曲 线,如 图 4 所 示 . 图 4 中: 犈 弹性模量; 犆 为黏聚力;  为内摩擦角 . 2 3. 3. 1 不同炸药类型的影响 不同的炸药类 型 表 现 为 爆 破 孔 壁 压 力 峰 值( 犇分 狆0 =ρ0犇 /8)不 同, ρ0 , 别为炸药密度和爆速 .取相同装药量的乳化炸药、硝铵炸药 分别 进 行计 算,并与 TNT 炸药 比较 .乳化炸 药和硝铵炸药的密度分别取 1400, 1000kg·m-3 ,炸药爆速分别取 4200, 3200m·s-1 . 由图 4( a)可知:炸药类型对荷载 峰 值 的 影 响 较 为 明 显,对 峰 值 荷 载 作 用 上 升 和 下 降 时 间 的 影 响 较 小 .这是由于炸药密度和炸药爆速越大,炸药烈性越强,导致炸药在不同部位的能量释放时间越集中,荷 载峰值越大 . 3. 3. 2 岩石性质的影响 为研究岩石性质对震源荷载 峰值、荷 载作用 时 间 等 规 律 的 影 响,改 变 岩 石 的 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计算爆破震源荷载 时 程 .由 图 4( b)~ ( d)可 知:岩 石 性 质 对 荷 载 峰 值 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岩石的黏聚力影响最大 . 在装药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同一种岩石,岩石弹性模量越大,其荷载峰值越小 .根据弹性模量的定义 分析,岩石的弹性模量越大,岩石越难被破坏,故需要更多的能量用来破坏岩石,从而传播到径向裂隙区 与弹性振动区分界面的能量越少,导致荷载峰值越小 . 在装药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同一种岩石,岩石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越大,震源荷载峰值越大 .由于岩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刘小鸣,等:爆破振动震源荷载函数的确定 177 黏聚力对峰值荷载作用下降时间影响巨大,黏聚力越 大,峰 值荷 载下降 得 越 快;而 岩 石 内 摩 擦 角 对 震 源 荷载的衰减影响较小 .这是因为文中是依据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进行计 算的,由 于岩 石的抗 剪切强度τ= 犮+σ·t an 直接决定界面压力,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越大,岩石的剪切强度越大,故 内摩擦角 和黏聚 力越 大,其荷载峰值越大;强度较大的岩石聚集的能量较多,岩石破碎时,释放能量的速率也较快;此外,相对 于内摩擦角,岩石的粘聚力对岩石的剪切强度影响更大,故黏聚力越大,峰值荷载下降得越快,而内摩擦 角则对震源荷载的衰减影响较小 . ( a)炸药类型 ( b)弹性模量 ( c)黏聚力 ( d)内摩擦角 图 4 不同爆源参数下的震源荷载时程 F i 4 Timeh i s t o r r veo fv i b r a t i ons ou r c el oadf o rd i f f e r en texp l o s i ons ou r c epa r ame t e r s g. ycu 4 结论 根据岩石爆破变形与破坏特征,利用空腔膨胀理论,结合岩 石 准 静 力 的 破 坏 条 件,推 导 集 中 装 药 爆 破条件下的爆破破碎区、径向裂隙区和弹性震动区半 径的计 算公式,给 出 爆 破 振 动 震 源 荷 载 函 数,并 讨 论炸药类型和岩石性质对震源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 3 点主要结论 . 1)将炮孔破碎区和裂隙区视为爆破振动源,径向裂隙区与弹性振动区分界面 上的压力 视为震 源荷 载 .爆破震源荷载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单调地减小到最小值 . 2)采用常见的指数衰减型函数和弦函数曲线可以很好地拟合出震源荷载曲线,证明文 中计 算爆炸 震源荷载的方法是可靠的 . 3)炸药类型和岩石性质对震源荷载特性 的 影 响 分 析 表 明:炸 药 类 型 对 荷 载 峰 值 影 响 较 为 明 显,密 度和炸药爆速越大,炸药烈性越强,相同装药量爆炸时的震源荷载越大;岩石弹性模量越大,其荷载峰值 越小,岩石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越大,其荷载峰值越大;黏聚力对峰值荷载作用下降时间影响很大,黏聚力 越大,峰值荷载下降得越快 . 参考文献: [ 1] 魏荣丰,郭子雄,黄群贤 .闽南地区农村石结构房屋的爆破振动损伤特点[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0 ( 5): 568 57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09. 05. 0568.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78 2019 年 [ 2] 郑强,林从谋,林丽群,等 .小净距隧道爆破山顶石 房 楼 层 振 动 效 应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1, 32( 1): 81 86.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1. 01. 0081. ? ? [ 3] SHARPEJA. Thep r oduc t i ono fe l a s t i cwave sbyexp l o s i onp r e s su r e s;Ⅰ ,t he o r i r i c a lf i e l dobs e r va t i ons yandemp [ J]. Ge ophy s i c s, 1942, 7( 2): 144 154. DOI: 10. 1190/1. 1445002. ? [ 4] DUVALL WI. S t r a i nwaveshapei nr o ckne a rexp l o s i ons[ J]. Ge ophy s i c s, 1953, 18( 2): 310 323. DOI: o r 1190/ ? g/10. 1. 1437875. [ 5] BLAKEFG. Sphe r i c a lwavep r opaga t i oni ns o l i d med i a[ J]. J ou r na lo ft heAc ous t i c a lSo c i e t fAme r i c a, 1952, 24 yo ( 2): 211 215. DOI: o r 1121/1. 1906882. ? g/10. [ 6] DE HOOPA T. The o r e t i c a lde t e rmi na t i ono ft hesu r f a c emo t i ono faun i f o rme l a s t i cha l f spa c ep r oduc edbyad i l a t a  ? i n ts ou r c e[ t i ona l,impu l s i ve,po C]∥LaPr opaga t i onDe sb r an l emen t sDansLe s Mi l i eux H t r og ne s.Ma r s e i l l e:   Co l l oque sI n t e r na t i onauxduCen t r eNa t i ona ldel aRe che r cheSc i en t i f i 1961: 21 30. ? que, [ i s sn. 1674 7] 丁桦,郑哲敏 .爆破震动等效载荷模型[ J].中国科学( E 辑), 2003( 1): 82 90. DOI: 10. 3969/ 7259. 2003. ? ? j. 01. 011. [ 8] 陈士海,王明洋,钱七虎,等 .岩石爆破破坏 界 面 上 的 应 力 时 程 研 究 [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03, 22( 11): 1784 ? 1788. DOI: o r I 11/1784. g/CN/Y2003/V22/ [ 9] 许红涛,卢文波,周小 恒 .爆 破 震 动 场 动 力 有 限 元 模 拟 中 爆 破 荷 载 的 等 效 施 加 方 法 [ J].武 汉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 2008, 41( 1): 67 71. ? [ 10] TRIVIO L F,MOHANTY B,MILKEREIT B. Se i smi cwave f o rmsf r om exp l o s i ves ou r c e sl o c a t edi nbo r eho l e s J].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Ge ophy s i c s, 2012, 87( 12): 81?93. DOI: o r 1016/ andi n i t i a t edi nd i f f e r en td i r e c t i ons[ g/10. j. appge o. 2012. 09. 004. j [ 11] BLAIRDP. B l a s tv i b r a t i ondependenc eoncha r eng t h,ve l o c i t fde t ona t i onandl aye r edmed i a[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 gel yo i rmms. 2013. 11. 007. J ou r na lo fRo ck Me chan i c sand Mi n i ngSc i enc e s, 2014, 65( 1): 29 39. DOI: o r 1016/ ? j. j g/10. [ 12] RODR?GUEZ COHEN T, ZAERA R. App r oa ch i ngs t e adyc av i t a t i on:Thet imes c a l ei nhype r ve  ?MART?NEZJA,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Impa c t l o c i t av i t i oni nwo r kha r den i ngandt r ans f o rma t i onha r den i ngs o l i ds[ yc yexpans Eng i ne e r i ng, 2014, 73( 11): 43 55. DOI: o r 1016/ i impeng. 2014. 06. 005. ? g/10. j. j [ 13] KATZIRZ, RUBIN M B. As imp l ef o rmu l af o rdynami csphe r i c a lc av i t i oni nac omp r e s s i b l ee l a s t i cpe r f e c t  yexpans l l a s t i cma t e r i a lwi t hl a r f o rma t i ons[ J].Ma t hema t i c sand Me chan i c so fSo l i ds, 2011, 16( 7): 665?681. DOI: yp gede o r 1177/1081286510387723. g/10. [ 14] 高富强,侯爱军,杨小林,等 .基于量纲理论的爆破振动频率分析[ J].爆 破, 2010, 27( 3): 1 3. DOI: 10. 3963/ i s sn. ? j. 1001 487X. 2010. 03. 001. ? [ 15] 刘小鸣,陈士海 .弹性半空间球形 药 包 爆 破 引 起 的 地 表 振 动 波 形 预 测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 6): 826 83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88. ? ? [ 16] SHER Y N, ALEKSANDROVA NI. Dynami c so fb r e ak i ngz onede ve l opmen tdu r i ngexp l o s i ono fac onc en t r a t ed cha r nab r i t t l emed i um[ J]. J ou r na lo fMi n i ngSc i enc e, 2000, 36( 5): 462 475. DOI: o r 1023/A: 10166167. ? gei g/10. [ 17] 陈士海,魏海霞,杜荣强,等 .建筑结构爆破地震效应[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 [ 18] 戚承志,钱七虎 .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的基本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 19] 戴宏亮 .弹性动力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4. [ 20] BLAIRD,MINCHINTON A. Ont hedamagez onesu r r ound i ngas i ng l eb l a s t ho l e[ J]. Fr agb l a s t, 1997, 1( 1): 59 72. ? DOI: 10. 1080/13855149709408390.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1015 ? 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偏压性能试验 黄泳水1,2,张继承1,2,饶玉龙1,2,李勇1,2,申兴月1,2,3,吕宇莎4 ( 1.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长江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湖北 荆州 434023; 3.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4.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为研究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CFST)在偏心受压荷载 作 用 下 的 力 学 性 能,对 Q420 型 高 强 冷弯钢设计制作的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压 试 验,获 得 试 件 在 偏 压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破 坏 形 态、跨 中 挠度及应变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参数对试件偏心受压承载能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 管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受长细比、偏心率和宽厚 比 等 参 数 影 响 较 为 明 显,长 细 比、偏 心 率 和 宽 厚 比 越 大, 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承载能力越小 . 关键词: 高强冷弯钢管;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U392. 3;TU317.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79 07 ? ? ? 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 犪 犾犛 狋 狌犱狔狅狀犈犮 犮 犲 狀 狋 狉 犻 犮 犪 犾 犾 犲 狊 狊 犲 犱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 ?犆狅犿狆狉 狔 犎犻 犛 狋 狉 犲 狀犵 狋 犺犆狅 犾 犱 狉犿犲 犱犚犲 犮 狋 犪狀犵狌 犾 犪 狉 犛 犲 犮 狋 犻 狅狀犆犉犛犜犆狅 犾 狌犿狀 狊 ? ?犉狅 ? 犵犺 , , , HUANG Yongshu i1 2,ZHANGJ i cheng1 2,RAO Yu l ong1 2, , ,, LIYong1 2,SHEN Xi ngyue1 2 3,L Yusha4 ( 1.Schoo lo fUr banCons t r uc t i on,Yang t z eUn i ve r s i t i ng zhou434023,Ch i na; y,J 2.Re s e a r chI ns t i t u t eo fS t r uc t ur a lEng i ne e r i ngandDi s a s t e rReduc t i on,Yang t z eUn i ve r s i t i ng zhou434023,Ch i na; y,J 3.WuhanCons t r uc t i onEng i ne e r i ngCompanyL imi t ed,Wuhan430000,Ch i na; 4.Hebe iI ns t i t u t eo fBu i l d i ngAr ch i t e c t ur a lDe s i imi t edCompany,Sh i i a zhuang050000,Ch i na) gnL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i nve s t i t et heme chan i c a lpe r f o rmanc eo fh i s t r eng t hc o l d de f o rmedr e c t angu l a r s e c  ? ? ? ga gh f i l l eds t e e lt ubu l a r( CFST)c o l umnsunde re c c en t r i cc omp r e s s i onl oad i ng,t hespe c imenswe r ede  t i onc onc r e t e ? s i f a c t u r edus i ng Q420h i t r eng t hc o l d f o rmeds t e e l,t hee c c en t r i cc omp r e s s i onexpe r imen t s ?s ? gnedandmanu gh we r ec onduc t edt oob t a i nt hef a i l u r emode,mi d spande f l e c t i on,s t r a i nd i s t r i bu t i on.Thee 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n tpa  ? r ame t e r sont hee c c en t r i cc omp r e s s i vebe a r i ngc apa c i t ft hespe c imenswe r ei nve s t i t ed.Theexpe r imen t a l yo ga 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e c c en t r i c a l l c omp r e s s edpe r f o rmanc eo fh i t r eng t hc o l d f o rmedr e c t angu l a r s e c t i on ? ? ? y ghs CFSTc o l umnsi ss i i f i c an t l f f e c t edbyt hes l ende r ne s sr a t i o,e c c en t r i c i t a t i oand wi d t h? t h i ckne s sr a t i o. gn ya yr c c en t r i c i t a t i oandwi d t h t h i ckne s sr a t i oi nc r e a s e,t hee c c en t r i cc omp r e s s i vebe a r Ast hes l ende r ne s sr a t i o,e ? ? yr 收稿日期: 2018 11 09 ? ? 通信作者: 张继承( 1976 E?ma i l: zhang c 1976@ho tma i l. ? ),男,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钢 管 混 凝 土 组 合 结 构 的 研 究 . j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78065);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D20151304) 18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i ngc apa c i t fh i t r eng t hc o l d f o rmedr e c t angu l a rs e c t i onCFSTc o l umnsde c r e a s e s. ? yo ghs 犓犲 狉 犱 狊: h i t r eng t hc o l d? f o rmeds t e e l;c onc r e t e f i l l eds t e e lt ubu l a rc o l umn;e c c en t r i c a l l omp r e s s ed ? gh?s y?c 狔狑狅 a r i ngc apa c i t r f o rmanc e;be y pe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及抗震性 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等工程,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高强冷弯钢 管混凝土结构除了具有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焊缝少、焊接量小、焊接质量高、施工工期 节省等特点,冷弯钢管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小的残余应 力和残 余变形,有 利 于 构 件 的 力 学 性 能,具 有 广 阔 的应用前景 .目前,大多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强度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1?4],对高强钢管混 凝土的 力学性能研究较少 [5?13].对普通冷弯钢管 混 凝 土 构 件 的 偏 压 性 能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以 薄 壁 型 钢 和 冷 弯 型 [ ] 钢为主要组成的钢管混凝土构件 . Shanmugam 等 14 研究在柱顶施 加轴力与 双向弯 矩下,长 宽比 和宽厚 比对冷弯矩形截面型钢制作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 犕?犖 曲线 .曹 宝珠 [15]对 薄壁 钢管混 凝土柱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在轴压和偏压荷载作 用下 宽厚 比、长 细 比、偏 心 率 及 混 凝 土 强 度 等参数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陈勇 [16]对 42 个短柱和 27 根长柱的冷弯薄壁钢 管混 凝土柱进 行偏心 受压 试验研究与 数值模拟,给出冷弯薄壁 钢管 混 凝土柱极 限承载 力的计 算方法 .陶忠等 [17]通过 试验 和数值 模拟,验证冷弯钢管混凝土柱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提出 不 同受力 方式 下 该 类 柱 承 载 力 的 计 算 方 法 .王 静峰等 [18]开展多影响因素下冷弯薄壁 方 形 截 面 钢 管 混 凝 土 组 合 柱 的 力 学 性 能 试 验 研 究 和 进 行 非 线 性 分析 .王兰等 [19]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带脱空的钢 管混凝 土短柱 的 抗 剪 性 能 .申 兴 月 等 [20]对 高 强 冷 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分析,论证其具有较好的偏压性能 .鉴于目前 国内外对内填高强混凝土的高强冷弯钢管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对 9 根高强冷弯矩形 表 1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 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压试验 . Tab. 1 Ma i nde s i r ame t e r so fspe c imens gnpa 1 试验概况 1. 1 试件设计 试验设计制作 9 根矩形截面的高强冷 试件编号 /mm 犲/mm 犔/mm 犃/mm 犅/mm 狋 犅/ 狋 犔/ 犻 CFST?Z1 1300 200 150 4 50 37. 5 30. 0 CFST?Z2 1300 200 150 5 50 30. 0 30. 0 CFST?Z3 1300 200 150 6 50 25. 0 30. 0 弯钢管混凝 土 柱,长 度 均 为 1300 mm,柱 CFST?Z4 1300 200 100 5 30 20. 0 45. 0 截面 长 度 方 向 尺 寸 均 为 200 mm,宽 度 方 CFST?Z5 1300 200 100 5 50 20. 0 45. 0 向尺寸按比例变化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如 CFST?Z6 1300 200 100 5 80 20. 0 45. 0 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犔, 犃, 犅, 狋分别为试件 CFST?Z7 1300 200 100 5 50 20. 0 45. 0 CFST?Z8 1300 200 150 5 50 30. 0 30. 0 CFST?Z9 1300 200 200 5 50 40. 0 22. 5 柱长,截面长度,截 面 宽 度,截 面 厚 度; 犲为 偏心距; 犅/ 狋 为宽厚比; 犔/ 犻 为长细比 . 为保证试件加载过程中柱端受力均匀,在试件顶 部 和 底 部 分 别 设 置 15 mm 厚 矩 形 端 板,依 据 不 同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尺寸,端 板 尺 寸 分 别 设 计 为 240 mm×240 mm, 240 mm×190 mm, 240 mm× 140mm.在混凝土浇筑前,将一端端板与钢管焊接;在浇筑混凝土时,竖起钢管进行混凝土分段浇灌,浇 表 2 钢材主要材料性能参数 灌高为 0. 5m.采用振捣棒将混凝土 振捣密实,待 Tab. 2 Ma i nma t e r i a lp r ope r t i e so fs t e e l 混凝土浇灌完成养护 28d 后,将另 一端混 凝土 打 磨平整光滑并将端板与钢管焊接 . /mm 犳y/MPa 犳u/MPa 犈s/TPa δ/% 犃/mm 犅/mm 狋 1. 2 材料性能 Q420 型高强冷弯钢主要材料性能参数,如表 200 100 5 432 583 0. 194 3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200 4 5 6 5 365 427 468 481 481 578 629 627 0. 182 0. 182 0. 201 0. 189 33 29 31 33 2 所示 .表 2 中: 犃, 犅, 狋 分 别 为 试 件 截 面 长 度、截 面宽度、截 面 厚 度; 犳y 为 屈 服 强 度; 犳u 为 极 限 强 度; 犈s 为弹性模量; δ 为伸长率 .核心混凝土采用 C40,通 过 标 准 压 缩 试 验,得 到 标 准 混 凝 土 立 方 体 的 抗 压强度平均值 犳cu为 38. 9 MPa. 1. 3 试验加载与加载制度 试验采用量程为 5000kN 的液压伺服压剪试验机 对 试 件 进 行 偏 压 加 载,如 图 1 所 示 .在 柱 上 下 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黄泳水,等: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 181 端设置柱铰,并调整偏心力的施加位置,利用压剪试验机控制偏心力的加载大小,实现偏压加载 .柱铰为 300mm×145mm 钢垫块开圆弧槽并与圆柱体芯咬合的装置,柱铰可绕圆柱体芯旋转,保证柱端加载端 板受压均匀 . 试验前,在试件底部和中部粘贴应变片、受压侧均匀 布置 5 个 位 移 传 感 器,选 用 DH3816 型 应 变 采 集箱采集钢管表面应变和位移变化情况 .试件应变片布置,如图 2 所示 .试验加载过程中,当初始试件顶 端的柱铰即将接触到加载顶板时,采用位移加载;之后,停止 位移加 载,采 用 力 控 制 加 载 .为 确 保 加 载 装 置和采集系统正常工作,按照 1/10 的预估值为一级,逐级加载,每级加载结束后,静载 2mi n. ( a)柱铰示意 图 1 试件加载装置 ( b)试件底部 1/4 处 ( c)试件跨中部位 图 2 试件应变片布置(单位:mm) F i 1 Spe c imenl oad i ngs e t ?up g. F i 2 Layou to fs t r a i ngauge s( un i t:mm) g.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试验现象 试件的破坏形 态,如 图 3 所 示 .在 不 同 偏 心 率 下,试 件 的 荷载?侧向变形曲线,如图 4 所 示 .图 4 中: 狌 为侧 ζ 为 偏 心 率; 向变形 .由 图 3 可知:试 件整体变 形为中 部弯 曲,局部 鼓曲,在 偏心荷载作用 下,试 件 破 坏 特 征 均 表 现 为 弯 曲 破 坏 .因 此,高 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 土 柱 与 普 通 矩 形 截 面 钢 管 混 凝 土 柱 的偏心受压力 学 特 性 类 似,破 坏 形 态 基 本 一 致 .采 用 Q420 型 图 3 典型试件的破坏形态 高强钢管 设 计 的 试 件 在 偏 心 荷 载 作 用 前 期 试 验 现 象 并 不 明 F i 3 Fa i l u r emode so ft i c a lspe c imens g. yp 显;在长细比、偏心率和宽厚比的影响下,随着偏心荷载 加载 至钢管 屈 服,试 件 跨 中 部 位 弯 曲 现 象 显 著, 鼓曲现象发展迅速,最终试件因丧失承载能力而导致完全破坏 . ( a)试件 CFST?Z4 ( b)试件 CFST?Z5 ( c)试件 CFST?Z6 图 4 试件荷载?侧向变形曲线 F i 4 Load l a t e r a lde f o rma t i oncu r veo fspe c imens ?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82 2019 年 由图 4 可知:在极限承载力范围内,偏心荷载越大,试件的侧向变形曲线的曲率越大,表明偏心率对 该类偏压柱侧向位移影响显著;偏心距越大,对侧向变形影响越明显,破坏荷载则越小 . 2. 2 破坏特征 试件在不同偏心率下的荷载?跨中 挠 度 曲 线 和 不 同 参 数 下 的 荷 载?竖 向 位 移 曲 线,分 别 如 图 5, 6所 示 .图 5, 6 中: 犉 为荷载; 狊 为挠度 .试件破坏过程经历了 3 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 1)弹性阶段 .加载初期,当荷载逐渐增加至极限荷载的 60% 时,试 件无明 显现象 .力 与 变 形 呈 直 线 上升,力增速较快,应力与变形均较小 .钢管套箍作用可 忽略,跨中钢 管 表 面 油 漆 出 现 褶 皱,核 心 混 凝 土 有被压密实的微小噼啪声 . 2)弹塑性阶段 .当荷载增加至极限荷载的 70% 时,试件变形速率大于力增加速率 .跨中轻微弯曲并 出现油漆剥落,试件上、下端部油漆轻微褶皱,应力和挠度明显增加 .荷载?位移曲线出 现拐 点,由 直线段 到达弯曲段,钢管局部屈曲,跨中截面前后侧钢管出现鼓曲 . 3)破坏阶段 .随着荷载继续增加,试件跨 中 挠 度 增 速 加 快,钢 管 套 箍 效 应 明 显 .核 心 混 凝 土 被 压 碎 并伴有轻微破碎炸裂声,跨中截面前后侧钢管严重鼓 曲,左 右侧 出现鼓 曲,鼓 曲 位 置 逐 渐 由 中 部 向 角 部 扩展 .此时,受位移引起的二阶弯矩作用影响,二阶效应明显,试件加速弯曲,鼓曲显著,荷载增加速率小 于变形速率,加载后期试件迅速达到 了 极 限 承 载 力 .当 超 过 峰 值 荷 载 后,承 载 力 快 速 下 降,试 件 急 剧 变 形,跨中部位严重鼓曲,最终弯曲破坏 . ( a)不同宽厚比 ( b)不同偏心率 ( c)不同长细比 图 5 试件跨中挠度曲线 F i 5 Mi dspande f l e c t i oncu r veo fspe c imens g. ( a)不同宽厚比 ( b)不同偏心率 ( c)不同长细比 图 6 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F i 6 Load d i sp l a c emen tcu r veo fspe c imens ? g. 由图 5 可知:试件挠曲变形在弹性阶段时呈线性变化,变形缓慢;弹塑性阶段时呈非线性变化,变形 加快;破坏阶段时,变形迅速,出现塑性破坏 .由图 5( a)可知:宽厚比越小,极限承载力越大 .由图 5( b)可 知:偏心率对挠曲变形影响明显,弹 性 阶 段 变 形 速 率 较 快,偏 心 率 越 大,承 载 能 力 越 小 .由 图 5( c)可 知: 长细比越大,极限承载力越小,越易屈曲破坏 . 由图 6 可知:试件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钢管的套箍效应显著,一定程度提高试件的整体承载能力 .加 载过程中,核心混凝土横向变形明显;加载初期,核心混凝土泊松比由加载初期小于钢管的泊松比,逐渐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黄泳水,等: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 183 增加变为大于钢管的泊松比 .由图 6( a)可知:宽厚比对试件的偏 心受压 性能 影响明 显,随着 宽厚 比的增 大,偏心受压承载能力缓慢减小 .由图 6( b)可 知:偏 心 率 对 试 件 偏 心 受 压 承 载 力 的 影 响 显 著,偏 心 率 越 大,偏心受压承载力越小,变化迅速 .由 图 6( c)可 知:长 细 比 越 大,承 载 力 越 小,长 细 比 对 偏 心 受 压 性 能 影响较大 . 2. 3 荷载?竖向应变 根据竖向应变片采集的应变数据得到不同参数下试件的荷载?竖向应变曲 线,如 图 7 所示 .图 7 中: ε 为应变 .由图 7 可知:与宽厚比、偏心率相比,长细比对竖向应变影响最大,曲线分散,极限承载力差别 较大 .因此,长细比越大,竖向位移变化越迅速,钢管混凝土柱越容易弯曲破坏 .在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 在试件的跨中截面位置处,远离荷载作用点一侧受拉,试件的应变值为正值;临近荷载作用点一侧受压, 试件的应变值为负值 .跨中截面受压区的应变远大于受拉区的应变,偏心荷载越大,应变值越大 .当钢管 屈服后,试件应变增加迅速,大于荷 载 增 速 .在 受 拉 区 和 受 压 区 的 应 变 均 有 一 定 的 流 幅 阶 段,但 并 不 明 显 .加载完成后,试件拉、压区的应变均达到屈服应变 . ( a)不同宽厚比 ( b)不同偏心率 ( c)不同长细比 图 7 试件跨中荷载?竖向应变曲线 F i 7 Mi dspanl oad ve r t i c a ls t r a i ncu r veo fspe c imens ? g. 2. 4 跨中截面应变 试件在不同长细比( 犎为 λ)下跨中截 面 沿 高 度 方 向 等 分 点 应 变 的 分 布 曲 线,如 图 8 所 示 .图 8 中: 截面高度 .由图 8 可知:沿截面高度应力分布变化趋势相同;加载前期,试件截面平均应变表现为线性变 化趋势,处于弹性阶段,加载后期,试件的截面应变表现 为非 线性变 化 趋 势,表 明 钢 管 局 部 屈 曲,钢 管 壁 与核心混凝土剥离;长细比越大,试件受二阶弯矩影响越大越容易破坏 . ( a)λ=45. 0 ( b)λ=30. 0 ( c)λ=22. 5 图 8 试件跨中沿高度方向应变分布 F i 8 Mi dspans t r a i nd i s t r i bu t i ona l onghe i td i r e c t i on g. gh 3 承载力计算 根据 CECS28:2012 《钢管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21], GB50936-2014《钢 管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范》[22],基 于极限 平衡 理 论,考虑长细比 和 偏心 率对承 载力的 影响,得 到矩形 截面 钢管混凝 土柱偏 压承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84 2019 年 载力计算公式为 ( 1) 犖u = φlφe 犖0 . 9犃c犳c( 1+α 0. 5 <ξ ≤ [ 烄0. ξ], ξ), 犖0 = 烅 [ 9犃c犳c( 1+ 槡 5. 烆0. ξ +ξ), ξ]<ξ ≤ 2. ξ = 犃a犳a/犃c犳c. φe = 1/( 1+1. 85 犲0/ γc), { 0. 4/( 犲0/ γc), ( 2) ( 3) 犲0/ 55, γc ≤ 1. 犲0/ 55. γc > 1. 烄1, φl = 烅 115 槡 犔e/犇 -4, 烆1-0. ( 4) 犔e/犇 ≤ 4, ( 5) 犔e/犇 > 4. ( 犔e = μ 犽犔 . 6) 式( 1)~ ( 6)中: 犖0 为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强度承载力设计 值, N; α为 ξ 为 钢管混 凝土 的套箍 系数;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的系数; 狉c 为 钢 管 内 核 心 混 凝 土 横 截 面 的 半 径, mm; 犲0 为 柱 端 轴 向 压 力 偏 心 距较大者, mm; 犇 为钢管的 外直径, mm; 犔e 为钢管 φe, φl 分别为偏心率和长细比影响系数,且 φeφl≤φ0 ; 混凝土柱的等效计算长度, mm; 犔 为钢管混凝土柱的实际长度, mm. 依据现有规范法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结果,基于多参 数 影响 因 素,考 虑 宽 厚 比 对 承 载 力 的 影 响,引 入宽厚比影响系数 φk.假定水平坐标为宽厚比 犅/ 狋,竖向坐标为试验值与规范值的比值, φk 表达式为 φk = 1+0. 00093犅/ 狋, 1, { 犅/ 狋 ≥ 20, 犅/ 狋 < 20. ( 7) 适于长细比、偏心率和宽厚比等多参数影响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 犖u = φlφeφk犖0 . 8) 不同参数影响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对比结果,如表 3 所 示 .由 表 3 可 知:试 验 值 与 计 算 值 相 近,吻 合度较好;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偏心距、宽厚比和长细比的增 大 而 减 小,其 中,长 细 比 影 响 显 著,偏 心 率 次之;在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共同影响下,试件产生较大的二阶效应 . 表 3 不同参数影响下极限承载力 Tab. 3 Ul t ima t ebe a r i ngc apa c i t o rd i f f e r en tpa r ame t e r s yf 规范值 极限承载力/kN 试验值 修正值 20. 0 1379 1250 1448 45. 0 20. 0 1202 1150 1246 45. 0 20. 0 1008 1041 1045 50 30. 0 37. 5 1198 1245 1242 200×150×5 50 30. 0 30. 0 1531 1761 1589 200×150×6 50 30. 0 25. 0 1817 1898 1884 200×100×5 50 45. 0 20. 0 1202 1200 1202 200×150×5 50 30. 0 30. 0 1531 1762 1588 200×200×5 50 22. 5 40. 0 1962 2273 2035 截面尺寸/mm×mm×mm 犲/mm λ/mm 犅/ 狋 200×100×5 30 45. 0 200×100×5 50 200×100×5 80 200×150×4 4 结论 1)在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试件破坏形式表现为弯曲破坏 .当试件达到极限承载 力时,钢管 呈现为 屈服状态、局部钢管出现屈曲并形成塑性铰 .随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最终试件变形严重直至完全丧 失承载能力而破坏 . 2)试件破坏过程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 .破坏过程稳定,无 异常变形 或位移 变化 情况,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和偏压性能,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协同能力 . 3)试件偏心受压破坏过程中,宽厚比 犅/ 狋 越 大,钢 管 混 凝 土 柱 的 极 限 承 载 力 犳u 越 小;长 细 比 λ 越 大,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 犳u 越小;偏心率犲 越大,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 犳u 越小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黄泳水,等: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 185 4)试件偏压破坏过程受二阶效应影响 较 大,加 载 前 期,试 件 的 中 和 轴 偏 移 较 缓 慢;加 载 后 期,试 件 鼓曲程度迅速、跨中弯曲增幅明显 . 5)提出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可用于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 计算,可为方形、圆 形等截面形式的高强冷弯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 1] NEOGIP K, SEN H K, CHAPMANJC. Conc r e t e f i l l edt ubu l a rs t e e lc o l umnsunde re c c en t r i cl oad i ng[ J].The ? S t r uc t u r a lEng i ne e r, 1969, 47( 1): 187 195. ? [ 2] 蔡绍怀,邸小坛 .钢 管 混 凝 土 偏 压 柱 的 性 能 和 强 度 计 算 [ J].建 筑 结 构 学 报, 1985, 6( 4): 32?41. DOI: 10. 14006/ j. z 1985. 04. 004. j j gxb. [ 3] RANGAN B V, JOYCE M. S t r eng t ho fe c c en t r i c a l l oadeds l ende r s t e e lt ubu l a rc o l umnsf i l l ed wi t hh i t r eng t h ?s yl gh J]. ACIS t r uc t u r a lJ ou r na l, 1992, 89( 6): 676 681. c onc r e t e[ ? [ 4] YANG You f u, HAN L i nha i. Behav i o ro fc onc r e t ef i l l eds t e e lt ubu l a r( CFST)s t ubc o l umnsunde re c c en t r i cpa r t i a l J]. Th i n l l edS t r uc t u r e s, 2011, 49( 2): 379 395. DOI: 10. 1016/ tws. 2010. 09. 024. c omp r e s s i on[ ?Wa ? j. [ 5] ANDREW E, KILPATRICK, RANGAN B V. Te s t sonh i s t r eng t hc onc r e t e f i l l eds t e e lt ubu l a rc o l umns[ J]. ACI ? ? gh S t r uc t u r a lJ ou r na l, 1999, 96( 2): 268 274. DOI: 10. 14359/618. ? [ 6] 顾维平,蔡绍怀 .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压柱性能 和 承 载 能 力 的 研 究[ J].建 筑 科 学, 1993, 9( 3): 8 12. DOI: 10. 13614/ ? j. 1962/ t u. 1993. 03. 002. cnk i. 11 ? [ 7] WANG We i. Ul t ima t ec apa c i t l s i so fc onc r e t e f i l l eds t e e lt ubu l a rs t r uc t u r eunde re c c en t r i cc omp r e s s i on[ C]∥ ? yana y Se c ond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Tr anspo r t a t i on Eng i ne e r i ng.Chengdu:Ame r i c an So c i e t fC i v i lEng i ne e r s, yo 2009: 1481 1486. DOI: 10. 1061/41039( 345) 245. ? [ 8] 戴苗 .偏压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 2011. [ z 9] 李斌,高春彦,王斌,等 .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分析[ J].建筑结构, 2010, 40: 398 400. DOI: 10. 19701/ ? j. j j g. 2010. s 2. 118. [ 10] 潘鑫,史艳莉,王文达 .圆钢管混凝土 偏 压 柱 全 寿 命 周 期 力 学 性 能 研 究 [ J].钢 结 构, 2018, 33( 4): 38?39. DOI: 10. 13206/ j. g j g201804007. [ 11] 关萍,陈兰响,刘晴晴 .钢 骨 钢 管 高 强 混 凝 土 偏 心 受 压 柱 非 线 性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5, 36 ( 3): 332 337.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5. 03. 0332. ? ? [ 12] 郭雪源,张明聚,刘 义,等 .矩 形 钢 管 混 凝 土 柱 偏 压 极 限 荷 载 半 解 析 计 算 方 法[ J].工 业 建 筑, 2018, 48( 8): 190 196. ? DOI: 10. 13204/ z 201808032. j. gy j [ 13] 杜闯,魏少武,杨小明,等 .钢管混凝土 柱 偏 压 承 载 力 新 公 式 [ J].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14, 36( 2): 235?240. DOI: 10. 7688/ i s sn. 1000 1646. 2014. 02. 21. ? j. [ 14] SHANMUGAM N E, RICHARDLJY, LEESL. Th i n l l eds t e e lboxc o l umnsunde rb i ax i a ll oad i ng[ J]. J ou r na l ?wa 1989, 115( 11): 2706 2727. DOI: 10. 1061/ ( ASCE) 0733 9445( 1989) 115: 12( 2076) o fs t r uc t u r a leng i ne e r i ng, ? ? [ 15] 曹宝珠 .薄壁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静力性能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 [ 16] 陈勇 .新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静力性能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 [ 17] 陶忠,王志滨,韩林海 .矩形冷弯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 J].工程力学, 2006, 23( 3): 147 155. ? [ 18] 王静峰,郭水平,陈莉萍,等 .冷 弯 薄 壁 方 钢 管 混 凝 土 柱 的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分 析 [ J].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城 市 科 学 版), 2008, 25: 88 91. DOI: 10. 3969/ i s sn. 2095 0985. 2008. 04. 024. ? ? j. [ 19] 王兰,叶勇,郭子雄,等 .带脱空的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 2): 179 185.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710013. ? ? [ 20] 申兴月 .高强 .冷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试验研究[ D].荆州:长江大学, 2017. [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钢管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CECS28:2012[ S].北 京: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 2012.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2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1075 ? 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 连通空隙影响分析 李翔,蔡旭,肖天佑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通 过 成 型 不 同 级 配 排 水 沥 青 混 合 料 试 件,测 算 连 通 空 隙 率,进 而 分 析 影 响 连 通 空 隙 率 的 主 要 因 素 .结 果表明:相同级配的混合料的连通空隙率受沥青粘度的影响,普通 70# 沥青、橡胶 沥 青、高 粘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空 隙率都在 19% 左右,但连通空隙率 分 别 为 14% , 11% , 8% ,相 差 较 大;当 具 有 相 同 沥 青 膜 厚 度 及 相 同 空 隙 率 时,公称粒径越大,连通空隙率越大,连通空隙率在 OGFC? 5 到 OGFC? 10 的 涨 幅 最 大、 OGFC? 10 到 OGFC? 13 的涨幅不明显;随着筛孔 2. 36mm 通过率的增大,空隙率 与 连 通 空 隙 率 均 随 之 减 小,且 空 隙 率 与 连 通 空 隙 率 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当空隙率为 15% 时,连通空隙率已不满足排水性能的要求 . 关键词: 道路工程;排水路面;空隙率;连通空隙 中图分类号: U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86 06 ? ? ? 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犆狅狀狀犲 犮 狋 犲 犱犞狅 犻 犱犈犳 犳 犲 犮 狋狅狀犇狉 犪 犻 狀犪 犲 狔 犵 犘犪狏 犲犿犲狀 狋犃狊 犾 狋犕犻 狓 狋 狌 狉 犲 狆犺犪 LIXi ang,CAIXu,XIAO Ti anyou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Guang zhouUn i ve r s i t zhou510006,Ch i na) y,Guang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d r a i nagea spha l tmi x t u r espe c imenswe r ef o rmedwi t hd i f f e r en tg r ada t i ons,t heme a su r ec on  hema i n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gc onne c t edvo i dwe r eana l z e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 ne c t edvo i dwa sme a su r ed,t y 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o fmi x t u r ewi t ht hes ameg r ada t i oni sa f f e c t edbyt hev i s c o s i t fa spha l t.Thevo i dr a t i o s yo o fo r d i na r spha l tmi x t u r e,r ubbe ra spha l tmi x t u r eandh i i s c ousa spha l tmi x t u r ea r ea l labou t19% , y70# a ghv bu tt he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i s14% ,11% ,8% r e spe c t i ve l i chi sd i f f e r en tt o19% vo i dr a t i o.Fo rt he y,wh s amea spha l tf i lmt h i ckne s sandvo i dr a t i o,a st henomi na lpa r t i c l es i z ei nc r e a s e s,t he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i n  c r e a s e s,t hei nc r emen to fc onne c t i v i t i dr a t i obe twe enOGFC? 5andOGFC? 10i smax imum,t hei nc r emen t yvo be twe enOGFC 10andOGFC 13i sno tobv i ous.Ast hepa s sr a t eo f2. 36mms i e vei nc r e a s e s,bo t ht hevo i dr a  ? ? t i oandt he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de c r e a s e,andt hed i f f e r enc ebe twe ent hevo i dr a t i oandt hec onne c t i v i t i dr a  yvo t i oi nc r e a s e sg r adua l l r15% vo i dr a t i o,t he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c anno tme e tt her e i r emen to fd r a i nage y.Fo qu r f o rmanc e. pe 犓犲 狉 犱 狊: r oadeng i ne e r i ng;d r a i nagepavemen t;a i rvo i d;c onne c t eda i rvo i d 狔狑狅 排水沥青混合料是铺设在路面结构上面层的功能性路面材料,因其一般采用开级配设计,拥有较大 的空隙率,且在材料内部大量的空隙都是相互连通的,所以,此种沥青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排 水效率远超过普通沥青路面表面径流的方式,在雨天 时可以 迅速排 除 表 面 的 积 水,几 乎 不 会 产 生 水 膜, 收稿日期: 2018 11 26 ? ? 通信作者: 蔡旭( 1985 E i l: cx_ c a i xu@163. c om.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道路工程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08144);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 1201630223) 第2期 李翔,等:不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分析 187 [ ] 提高了道路行车的安全性 [1?5].目前,已有较多 学 者 借 用 图 像 断 层 技 术 研 究 沥 青 混 合 料 .Ma s ad 等 6?8 对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分布及细观特征进行研究,利用 CT 技术得到空隙在旋转压实试件中的 分布特征,沿 [] 试件深度空隙率的变化,以及空隙数量、空隙等效直径的分布状态 . Ar ambu l a 等 9 利 用 CT 技术 与数字 图像技术研究空隙分布及空隙连通性,评价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与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肖鑫等 [10?12]基 于工业 CT 技术分析研究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结构,提出影响渗水性能的重要因素有弯 曲度、连通空 隙率、过水面积等,并提出流速与空隙当量直径的相关程度 犚2 =0. 9999,当空隙当量 直径 小于 0. 5 mm 时,流速小于 0. 0051 m·s-1 ,因 此,当 空 隙 当 量 直 径 小 于 0. 5 mm 时,不 能 成 为 有 效 连 通 空 隙;刘 威 等 [13]认为连通空隙对排水性能的影响比空隙率 更 显 著 .蒋 玮 等 [14?16]通 过 X? r ayCT 技 术 获 取 多 孔 混 合 料断层图像并重建混合料试件的三维模型,研究分析空隙在试件内部的分布特性,认为在相同空隙率的 情况下,粗型级配能够提高抗堵塞性能 .徐皓等 [17]对不同沥青混合料试件进 行渗水试 验,发 现空 隙率与 渗水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当试件有相同空隙率时,粒径 越大,渗 水 系 数 越 大 .但 遗 憾 的 是,上 述 研 究并没有提出连通空隙的影响因素以及连通空隙对排水性能 的 影响 .大空 隙 沥 青 混 合 料 连 通 空 隙 率 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连 表 1 集料性能指标 通空隙的影响规律 . Tab. 1 Agg r ega t epe r f o rmanc ei ndex 1 试验部分 材料名称 1. 1 试验材料 为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多孔沥青混合料的 粗集料 体积参数,成 型 马 歇 尔 试 件 所 用 集 料 均 为 花 试验项目 质量要求 试验结果 石料压碎值/% 洛杉矶磨耗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26 18. 25 ≤28 17. 3 <15 0 ≤2. 10. 5 均符合 - 2. 569 6 ≥2. 2. 655 5 ≥2. 2. 643 ≥60 65 吸水率/% -3 毛体积相对密度/g·cm 表观相对密度/g·cm-3 岗岩,其技术指标如表 1 所示 . 我国的 排 水 沥 青 路 面 一 般 采 用 改 性 沥 青 .在不同油石比和相同有效沥青的条件下, 细集料 采用普通 70# 沥青、自制外掺质量分数 15% 表观相对密度/g·cm-3 砂当量/% 的 40 目橡胶粉的橡胶沥青和高粘改性 沥 青 制 作 试 件,开 展 连 通 空 隙 率 的 测 定 试 验 . 3种沥青的基本指 标,如表 2 所示 . 表 2 沥青技术性能指标 Tab. 2 Te chn i c a li ndexo fr ubbe ra spha l t 沥青 普通 沥青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 软化点/℃ 延度( /cm 15 ℃ ) 48 >100 0. 1mm 针入度 粘度( /Pa·s 135 ℃ ) 66 沥青 橡胶 沥青 0. 41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 软化点/℃ 延度( /cm 15 ℃ ) 66 0. 1mm 针入度 粘度( /Pa·s 135 ℃ ) 94 42 沥青 高粘 沥青 3. 67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 软化点/℃ 延度( /cm 5 ℃) 81. 8 0. 1mm 针入度 粘度( /Pa·s 135 ℃ ) 38. 6 43. 1 4. 72 1. 2 试验方案 设定 3 种不同最大公称粒径、 6 个开级配抗滑表层( OGFC)级配,其通过筛孔(方孔筛)的质量分数, 如表 3 所示 .各级配的油石比和空隙率,如表 4 所 示 .表 3, 4 中:将对 筛 孔 2. 36 mm 通 过 率 不 同 的 OG FC? 13 级配编号为 1~4. 表 3 不同 OGFC 级配通过筛孔(方孔筛)的质量分数 Tab. 3 Ma s sf r a c t i ono fd i f f e r en tOGFCg r ada t i onspa s s i ngt hr oughs r eho l es i e ve qua 方孔筛孔径/mm 级配类型 OGFC 5 ? % 16 13. 2 9. 5 4. 75 2. 36 1. 18 0. 6 0. 3 0. 15 0. 075 - - 100. 0 90. 0 21. 1 20. 0 15. 5 11. 9 9. 1 7. 0 OGFC 10 ? - 100 84. 7 22. 8 15. 6 12. 6 9. 4 6. 5 5. 1 4. 6 OGFC 13( 1) ? OGFC 13( 2) ? 100 87 63. 7 28. 3 22. 1 14. 0 10. 2 7. 2 5. 2 4. 7 100 87 63. 7 22. 0 19. 3 14. 0 10. 2 7. 2 5. 2 4. 7 OGFC 13( 3) ? ( OGFC 13 4) ? 100 87 63. 7 22. 0 16. 5 14. 0 9. 2 6. 3 4. 5 4. 0 100 87 63. 7 13. 2 12. 3 8. 4 7. 0 6. 3 5. 0 4. 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88 2019 年 选取不同公称粒径的级配时,应 保 证 混 合 料 空 隙 率 基 本 相 同,采 用 经 验 公 式 计 算 各 级 配 所 需 油 石 比,保证试件沥青膜厚度相同 .通过双面击实 50 次成型 马歇 尔试件,采 用 体 积 法 测 算 空 隙 率、水 中 质 量 法测算连通 空 隙 率 .由于普通 70# 沥青、橡 胶沥青、高粘 沥青密 度不同,同一级配 在相同 沥青 膜厚度 条 件下的油石比略有差异 .普通 70# 沥青密度最小,因此,其混合料油石比最小 . 表 4 不同混合料类型的油石比和空隙率 Tab. 4 Oi l s t oner a t i oandvo i dr a t i oo fd i f f e r en tmi x t u r et s ? ype 普通 70# 沥青 空隙率/% 橡胶沥青 高粘沥青 6. 35 17. 7 17. 5 17. 9 5. 7 - - 17. 8 - - 5. 9 - - 14. 6 - - 5. 8 - - 17. 2 - - 5. 7 - - 19. 5 - - 5. 6 - - 22. 9 - 普通 70# 沥青 油石比/% 橡胶沥青 高粘沥青 OGFC 5 ? 6. 25 6. 3 10 OGFC ? OGFC 13( 1) ? - 13( 2) OGFC ? OGFC 13( 3) ? OGFC 13( 4) ? 沥青种类 1. 3 连通空隙的测算 在排水沥青路面中,空隙分为连通空隙、半连 通空隙和 封闭空隙 3 种,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连 通 空 隙 既 能 排 水 又 可以吸噪;半连通空隙只能储水和吸噪;而封闭空 隙不能 吸 噪也不能排水 . 因此,连通空隙 率 越 大,排 水 效 果 与 吸 噪 效 果 就 越 好, 而通常所说的空隙率 是 指 三 者 之 和 .对 连 通 空 隙 的 影 响 因 素进行研究,将 试件 放 置水中浸泡约 1h,使 水填 满连 通 空 隙,并计算连通空隙率,计算式为 图 排水路面内部空隙 1 犞 -犞c ×100%. F i 1 Dr a i nagepavemen ti n t e r na lvo i d g. 犞 上式中: / 犞′为连通空隙率; 犞 为试件体积; 犞c 为集料与封闭空隙 的 体积, 犞c= ( 犃-犆) 犃 为试 件空中 ρw , 犞′ = 质量, 犆 为试件水中质量, ρw 为常温水的密度 . 2 试验结果分析 2. 1 沥青种类对连通空隙率的影响 根据 3 种不同沥青的基本指标可以看出,高粘沥青的性能最好,其 次是橡 胶沥 青,普 通 70# 沥青的 性能较差 .对比 3 种沥青 135 ℃ 的粘度(表 2)可知:高粘沥青的粘度最大,其次是橡胶 沥青,最后 是普通 70# 沥青;普通 70# 沥青在 135 ℃ 时的粘度只有 0. 41Pa·s,相比于其他两类改性沥青更 为流淌,更接 近于流体,自由流动的能力最高 .通过成型相同的级配 OGFC? 5、不同沥青种类 的试件,研究 混合 料的空 隙率( 犞v)与连通空隙率( 犞′),结果如图 2 所示 . 由图 2 可知:在相同的级配条件下,不同沥青 种类的 空 隙率大致相同,基 本 在 17% 左 右,但 是 其 连 通 空 隙 率 相 差 较大,普通 70# 沥 青 的 试 件 连 通 空 隙 率 约 为 14% ,橡 胶 沥 青试件的连通空隙率为 11% ,而 高 粘 沥 青 的 连 通 空 隙 率 只 有 8% 左右 . 高粘沥青混合料连 通 空 隙 率 最 小 有 以 下 3 点 原 因 . 1) 在高温状态下,粘度更 大 的 高 粘 沥 青 与 细 集 料 混 合 成 的 胶 结料容易形成团粒,不能均匀地附着在粗集料的表面,而 这 些团粒中间或是团粒与团粒之间往往会包裹一些 空气且 难 图 2 不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 以分散,阻碍了连通空隙的形成,这也是规范中改 性沥青混 F i 2 Vo i dsandc onne c t edvo i ds g. o fd i f f e r en ta spha l tmi x t u r 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翔,等:不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分析 189 合料不采用真空法计算理论密度的原因 . 2)在击实试件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将会下 降,而 高粘 沥青的 粘温曲线相比橡胶沥青与普通沥青的粘温曲线更 为陡峭,也 就是说,当 温度 在 140 ℃ 以下 时,随 着 温 度 逐渐降低,高粘沥青的粘度会迅速增加,使细集料之间或是细集料与粗集料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隙稳定成 型,这部分细集料不能再通过击实的做功继续裹附粗集料 . 3)粘度大的沥青流动性较 差,在 试件 内部会 堵塞一些骨架间隙,使部分区域没有被胶浆填充,反而被胶浆包裹形成封闭空隙 . 与普通 70# 沥青 相比,橡胶沥青不 仅粘度 高于普 通 沥青,而 且还存在 没有 发生完 全溶胀反 应 的 橡 胶核,相当于添加了细集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 . 橡胶沥青混合料与高粘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率也 有较大 的差异,但两者 在 135 ℃ 时 的 粘 度 差 异 没有橡胶沥青与普通沥青的差异那么大,可连通空隙的 差异 与橡胶 沥青和 普 通 沥 青 的 连 通 空 隙 差 异 相 同,说明在相同级配的条件下,温度下降和粘度的迅速上升是形成封闭空隙的主要因素 . 2. 2 公称粒径对连通空隙的影响 当试件的空隙率不变、排水路面的公称粒径发生改变 时,连 通 空 隙 率 会 随 着 发 生 改 变 .研 究 相 同 空 隙率的 OGFC 5, OGFC 10, OGFC? 13( 2)橡胶沥青混合 料 的 连 通 空 隙 率,得 出 公 称 粒 径 越 大,连 通 空 隙 ? ? 率越大 .部分马歇尔试件,如图 3 所示 .不同粒径混合料的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如图 4 所示 . 图 3 马歇尔试件 图 4 不同粒径混合料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 F i 3 Ma r sha l lspe c imens g. F i 4 Vo i dr a t i oand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o f g. mi x t u r ewi t hd i f f e r en tpa r t i c l es i z e 由图 3 可知:大粒径的试件表面明显有许多的凹凸空隙,构造深度较深 .由图 4 可知:在相同沥青膜 厚度的条件 下,改 变 了 公 称 粒 径,试 件 的 空 隙 率 均 为 18% 左 右,但 是 连 通 空 隙 逐 步 递 增,OGFC?10 到 OGFC 13 的涨幅较小,仅为 2% ,而 OGFC? 5 到 OGFC 10 的涨幅较大,接近 5%. ? ? 不同公称粒径混合料连通空 隙 率 存 在 差 异 主 要 有 以 下 2 个 原 因 . 1)大 粒 径 集 料 在 形 成 骨 架 结 构 时,粗集料之间的空隙直径较大,细集料与沥青形成团粒 无法 填 补这 么大的空 隙 .而试 件 OGFC? 5大部 分是由 2. 36~4. 75mm 的集料搭成的骨架,骨 架 间 隙 宽 度 远 小 于 试 件 OGFC? 10 与 OGFC? 13,很 容 易 被胶浆填补形成封闭空隙 . 2)在击实过程中,大粒径粗集料很 少 可以 直接形成骨 架空隙,而在 OGFC? 5 混合料中,部分粗集料可以直接封闭空隙,这是因为形成骨架的集料过细,在 OGFC 厚沥青 膜的 特性下 容易抱团、黏结在一起 . 2. 3 关键筛孔对连通空隙的影响 为保证排水路面拥有足够的空隙,在材料的级配设计 中,关 键 筛 孔 通 过 率 的 把 控 至 关 重 要 .针 对 排 水路面普遍使用的粒径 OGFC? 13 沥青混合料,通过对改变 关键 筛 孔 2. 36 mm 的 通 过 率 研 究 其 连 通 空 隙率的变化 .采用橡胶沥青混合料成型 4 种不同空隙 率的试 件,改 变粗 细 集 料 之 比,其 空 隙 率 与 连 通 空 隙率的关系,如图 5 所示 . 由图 5 可知:当空隙率大于 15% 时,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其表达式为 犞′ = 1. 06×犞v -0. 043犚2 = 0. 986.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 OGFC 13 沥青混合料中,随着空隙 率的提高,连通空隙 率也 随 之 提 高,基 本 保 ? 持在空隙率上升 1% ,连通空隙率上升 0. 95%.当筛孔 2. 36mm 的通过率提升时,粗细集料的占 比会发 生改变 .细集料增多会增加细集料与沥青形成的胶结料,此时,胶结料不仅裹附在粗集料的表面,还可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90 2019 年 于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因此,空隙率会随着关键筛孔通过 率 的增大 而减 小 .总 的 空 隙 率 减 小 会 有 一 部 分 连通空隙被胶浆填充,当填充位置在连通空隙管道中部时,形成的封闭空隙较少,影响不大;当被填充位 置连通空隙管道两端时,会形成较大的封闭空隙 . 对于筛孔 2. 36mm 的通过率与空隙率、连通空隙率的关系,如图 6 所示 . 图 5 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的关系 图 6 筛孔 2. 36mm 通过率与空隙率、连通空隙率的关系 F i 5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vo i d g. pbe F i 6 Re l a t i onsh i s sr a t eo f2. 36mm g. pamongpa r a t i oand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 s i e ve,vo i dr a t i oandc onne c t edvo i dr a t i o 由图 6 可知:筛孔 2. 36mm 通过率与空隙率、连通空隙率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此相关性 只适用 于空隙率大于 15% 的多空沥青混合料;当空隙率小于 15% 时,连通空隙率下降迅速,与关键筛孔通过率 不再呈线性相关 . 关键筛孔通过率与空隙率、连通空隙率的关系可表达为 犞v = 0. 840×犜 +0. 0878犚2 = 0. 892, 犞′ =-0. 886×犜 +0. 103犚2 = 0. 868. 上式中: 犜 为筛孔 2. 36mm 的通过率 . 对比两个式子可以发现,两条拟合直线的斜率不同,这说明 当 空 隙 率 越 来 越 小 时,空 隙 率 与 连 通 空 隙率的差值会越来越大 .这是因为当胶结料增多,胶结料 之 间会形 成一 定 的 封 闭 空 隙;且 在 填 充 骨 架 空 隙的过程中,胶结料的增多会在粗集料形成较细的骨架空隙处形成封闭空隙 .因此,筛孔 2. 36 mm 通过 率的提高使封闭空隙逐渐增大,同时,连通空隙率与空隙率的差值逐渐增大,此相 关关 系与蒋 玮 [16]的研 究结论趋势一致,但能否推及其他沥青混合料类型还有待研究 . 3 结论 1)级配相同、沥青种类不同的混合料制备的试件连通空隙率有一定的差别 .普通70# 沥青、橡胶沥 青、高粘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都在 19% 左右,但连 通 空 隙 率 分 别 为 14% , 11% , 8%.随 着 沥 青 粘 度 的 上 升,混合料的连通空隙下降,对路面的排水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排水沥青路面在满足力学性能 的前提下,为确保有足够的连通空隙率,混合料应使用粘度较小的沥青 . 2)在具有相同沥青膜厚度和相同空隙率 的 前 提 下,随 着 公 称 粒 径 增 大,混 合 料 骨 架 间 隙 宽 度 有 所 增加,连通空隙率也随之增长,但是连通空隙率的 涨 幅 越 来 越 小, OGFC? 5 到 OGFC? 10 的 涨 幅 最 大,接 近 5% ; OGFC 10 到 OGFC 13 涨幅不明显,仅有 2%. ? ? 36 mm 通 3)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两 者之间 的 差 值 为 3% 左 右,随 着 筛 孔 2. 过率的增 大,空 隙率 与连通空 隙率都 会 减小,且之 间的差值 会 逐渐增 大,当 空隙率为 15% 时,连 通 空 隙 率已不满足排水性能的要求 . 参考文献: [ 1] POULIKAKOSLD, GILANIS M, DEROME D, 犲 狋犪 犾. Timer e s o l vedana l s i so fwa t e rd r a i nagei npo r ousa spha l t y ap r ad i s o. c onc r e t eus i ngneu t r onr ad i og r aphy[ J]. App l i edRad i a t i onandI s o t ope s, 2013, 77( 7): 5 13. DOI: 10. 1016/ ? j. 2013. 01. 04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翔,等:不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分析 191 [ 2] ELVIK R, GREIBEP. Roads a f e t f f e c t so fpo r ousa spha l t:Asy s t ema t i cr e v i ewo fe va l ua t i ons t ud i e s[ J]. Ac c i den t ye Ana l s i sandPr e ven t i on, 2005, 37( 3): 515 522. DOI: 10. 1016/ a ap. 2005. 01. 003. ? y j. [ 3] BUENO M, LUONGJ, TER?NF, 犲 狋犪 犾.Ma c r o t ex t u r ei n f l uenc eonv i b r a t i ona lme chan i smso ft het r e r oadno i s eo f ? y ana spha l tr ubbe rpavemen t[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Pavemen tEng i ne e r i ng, 2014, 15( 7): 606 613. DOI: 10. 1080/ ? 10298436. 2013. 790547. [ 4] 刘英,田波,牛开民,等 .不同纹理水泥混凝土路面降噪与抗滑特性[ J].公路交 通 科 技, 2012, 29( 1): 28 33. DOI: 10. ? i s sn. 1002 3969/ 0268. 2012. 01. 005. ? j. [ 5] FU Dongsun, REN Yuanyuan. Low?no i s ea spha l tno i s er educ t i onp r i nc i l e sands a f e t r f o rmanc ec onc r e t epave  p ype /amr. J]. Advanc ed Ma t e r i a l sRe s e a r ch, 2014, 1049/1050: 276?280.DOI: 10. 4028/www. s c i en t i f i c. ne t 1049? men t[ 1050. 276. [ 6] MASADE,MUHUNTHAN B, SHASHIDHAR N, 犲 狋犪 犾. Agg r ega t eo r i en t a t i onands eg r ega t i oni na spha l tc onc r e t e [ C]∥1998Annua lConven t i ono ft heAme r i c an c i e t f i v i l i ne e r s( Ge o r e s s98). Bo s t on:Ame rSo c ?So ?o ?C ?Eng ?Cong y 1998: 69 80. C i v i lEng i ne e r s, ? [ 7] MASADE,MUHUNTHAN B, SHASHIDHAR N, 犲 狋犪 犾. I n t e r na ls t r uc t u r e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a spha l tc onc r e t eu  s i ngimageana l s i s[ J].ASCE J ou r na lo fCompu t i ngi n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1999, 13( 2): 88?99.DOI: 10. 1061/ y ( ASCE) 0887 3801( 1999) 13: 2( 88). ? [ 8] MASADE, JANDHYALA V K, DASGUPTA N, 犲 狋犪 犾.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a i rvo i dd i s t r i bu t i oni na spha l tmi xe su  s i ng X? r ayc ompu t edt omog r aphy[ J]. J ou r na lo fMa t e r i a l si n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2002, 14( 2): 122 129. DOI: 10. 1061/ ? ( ASCE) 0899 1561( 2002) 14: 2( 122). ? [ 9] ARAMBULA E,MASADE,MARTIN A E. I n f l uenc eo fa i rvo i dd i s t r i bu t i onont hemo i s t u r esus c ep t i b i l i t fa s  yo J]. J ou r na lo fMa t e r i a l si n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2007, 19( 8): 655?664. DOI: 10. 1061/(ASCE) 0899?1561 l tmi xe s[ pha ( 2007) 19: 8( 655). [ 10] 肖鑫,张肖宁 .基于工业 CT 的排水沥青混合料连通空隙特征研究[ J].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 8): 22 28. ? [ 11] 肖鑫,张肖宁 .排水沥青混合料各向异性空隙结构对渗水特性的影响[ J].华南理 工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46( 1): 91 96.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565X. 2018. 01. 012. ? ? j. [ 12] 肖鑫 .排水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及排水特性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4. [ 13] 刘威,易文,汤显平,等 .多孔隙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试验研究[ J].公路, 2017( 3): 221 224. ? [ 14] 蒋玮,沙爱民,肖晶晶,等 .多 孔 排 水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细 观 空 隙 特 征 与 影 响 规 律 [ J].同 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5, 43( 1): 67 74. DOI: 10. 11908/ 374x. 2015. 01. 010. i s sn. 0253 ? ? j. [ 15] 蒋玮,沙爱民,肖晶晶,等 .多孔沥青混 合 料 的 空 隙 堵 塞 试 验 研 究 [ J].建 筑 材 料 学 报, 2013, 16( 2): 271?275.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9629. 2013. 02. 016. ? j. [ 16] 蒋玮 .透水沥青路面材料和结构的组成设计与功能评价[ D].西安:长安大学, 2011. [ 17] 徐皓,倪福建,刘清泉,等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渗 透 系 数 测 试 研 究 [ J].公 路 交 通 科 技, 2005, 22( 3): 47 50. DOI: 10. ? 3321/ i s sn: 1001 7372. 2004. 03. 001.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1055 ? 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 抗折强度的影响 苗福生1,2,李媛3,李星4 ( 1.宁夏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宁夏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 3.宁夏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4.宁夏大学 数学统计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 针对功能梯度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问题,研 究 多 因 素 作 用 对 聚 合 物 水 泥 基 混 凝 土 抗 折 强 度 的 影响 .试验使用均匀设计方案,建立两种回归分析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模型对主效应及交互主效 应进行分析;采用多因子及平方项逐 步 回 归 模 型 的 降 维 子 模 型 对 单 因 素 及 交 互 作 用 对 抗 折 强 度 的 影 响 进 行 分析 .结果表明: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中,主 效 应 从 大 到 小 为 水 胶 比、聚 丙 烯 酸 酯 乳 液、粉 煤 灰、硅 粉、聚 丙 烯 纤 维;交互主效应从大到小为硅粉和聚丙烯纤维、聚丙烯 纤 维 和 聚 丙 烯 酸 酯 乳 液、粉 煤 灰 和 聚 丙 烯 酸 酯 乳 液、硅 粉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水胶比和聚丙烯纤维、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水胶比和硅粉、水胶比和粉煤灰、粉煤灰和 硅粉、水胶比和聚丙烯酸酯乳液;并且当水胶比、粉煤灰 掺 量、硅 粉 掺 量、聚 丙 烯 纤 维、聚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分 别 为 0. 22, 29. 87% , 7. 46% , 1. 19kg, 8. 72% 时,抗折强度最优,为 28. 47 MPa. 关键词: 聚合物;聚丙烯酸酯乳液;功能梯度混凝土;抗折强度;回归分析;均匀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528. 41;TU528. 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192 09 ? ? ? 犐 狀 犳 犾 狌 犲狀犮 犲狅 犳犕狌 犾 狋 犻 犮 狋 狅 狉 狊狅狀犉 犾 犲 狓狌 狉 犪 犾犛 狋 狉 犲 狀犵 狋 犺狅 犳 ?犉犪 犘狅 犾 狉犆犲犿犲 狀 狋 狊 犲 犱犆狅狀犮 狉 犲 狋 犲 ?犅犪 狔犿犲 , MIAOFusheng1 2,LIYuan3,LIXi ng4 ( 1.Schoo l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andHyd r au l i cEng i ne e r i ng,Ni ngx i aUn i ve r s i t nchuan750021,Ch i na; y,Yi 2.Ac ademi cJ our na lCen t e r,Ni ngx i aUn i ve r s i t nchuan750021,Ch i na; y,Yi 3.Co l l egeo fRe s our c e sand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Ni ngx i aUn i ve r s i t nchuan750021,Ch i na; y,Yi 4.Schoo lo fMa t hema t i c sandS t a t i s t i c s,Ni ngx i aUn i ve r s i t nchuan750021,Ch i na) y,Y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i n f l uenc eo fmu l t i l ef a c t o r sont he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o fpo l rc emen t ba s edc onc r e t ei ss t ud  p yme i edt os o l vet heapp l i c a t i onp r ob l emo ft hef unc t i ona l l r ad i en tc onc r e t ei nunde r r oundeng i ne e r i ng.Us i ngu  yg g n i f o rmde s i cheme,twor eg r e s s i onana l s i smode l sa r ee s t ab l i shed;t hep r i nc i le f f e c tandt hei n t e r a c t i on gns y pa r i nc i le f f e c ta r eana l z edbyt hepa r t i a ll e a s ts r e squad r a t i cpo l a lmode l;t hei n f l uenc eo fs i ng l ef a c  p pa y qua ynomi t o r sandi n t e r a c t i onson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i sana l z edbyt hed imens i onr educ t i onsub mode lo fmu l t i  f a c t o rand y s r es t epwi s er eg r e s s i onmode l.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p r i nc i le f f e c to fe a chf a c t o ronf l exu r a ls t r en  qua pa 收稿日期: 2019 01 27 ? ? 通信作者: 李星( 1964 E?ma i l: l i_ x@nxu. ?),男,教 授,博 士,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从 事 复 分 析 及 其 在 力 学 中 应 用 的 研 究 . edu. cn.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51468053);高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2011640111 0002) 第2期 苗福生,等: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193 t hf r oml a r osma l li s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po l c r l a t eemu l s i on,f l sh,s i l i c apowde randpo l r opy l ene g get ya y ya yp f i be r;t hei n t e r a c t i onp r i nc i le f f e c tf r oml a r osma l li ss i l i c apowde randpo l r o py l enef i be r,po l r opy l  pa get yp yp l shandpo l c r l a t eemu l s i on,s i l i c apowde randpo l c r l a t eemu l  enef i be randpo l c r l a t eemu l s i on,f ya ya y ya y ya y s i on,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andpo l r opy l enef i be r,f l shandpo l r opy l enef i be r,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ands i l i c a yp ya yp r,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andf l sh,f l shands i l i c apowde r,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andpo l c r l a t eemu l  powde ya ya ya y l sh29. 87% ,s i l i c onpowde r7. 46% ,po l r opy l enef i be r1. 19kgand s i on.Fo rwa t e rb i nde rr a t i o0. 22,f ya yp l c r l a t eemu l s i on8. 72% ,t heop t imum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i s28. 47 MPa. po ya y l r;po l c r l a t eemu l s i on;f 犓犲 狉 犱 狊: po unc t i ona l l r ad i en tc onc r e t e;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r eg r e s s i ona  yme ya y yg 狔狑狅 i f o rmde s i na l s i s;un gn y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由于 其 界面 过 渡 区 的 存 在,使 其 力 学 性 能、耐 久 性 能受到极大 的影响 .为了改善其性能, 1999 年,国 内首次 把梯 度的概念引入 水泥基材 料中,引 用 梯 度 的 概念研究水泥基混凝土的界面问题,利 用 组 分 梯 度 复 合 的 方 法,从 一 定 程 度 上 改 善 了 水 泥 基 材 料 的 缺 陷 [1?3],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通过在混凝土材料中 添加聚 合物得到的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 l rc emen tba s edc onc r e t e, PCC)可以克服 普通混凝 土自身 存在 po yme 的缺陷 [4?12],如界面薄弱、功能单一、抗弯拉强度低、韧性差、抗渗性弱等问题,能作 为功能梯 度混凝 土的 功能层应用于特定的场合及环境中 [4?12],尤 其 是 能 作 为 重 要 地 下 工 程 的 抗 渗 功 能 层 [13]. PCC 的 材 料 性 能对于梯度混凝土所呈现的最终性 能 影 响 至 关 重 要,因 此, PCC 材 料 的 组 成 设 计 不 仅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义,而且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 采 用均匀 设计 方 案,用 两 种 回 归 分 析 方 法 建 立 各组成因素对功能层材料 PCC 的抗折强度的影响模型,分析各组成因素及其相互匹配对抗 折强 度的影 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抗折强度最优的功能层材料 PCC 的配比组成 . 1 材料与方法 1. 1 原材料 水泥采用宁夏赛马水泥有限公司的 P. O52. 5R 型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各 项 技 术 指 标 符 合 GB175- 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采用 华 电 宁 夏 灵 武 发 电 有 限 公 司 的 F 类 Ⅰ 级 粉 煤 灰,各 物 理 性 能 均 符 合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 的 粉 煤 灰》;硅 粉 产 自 宁 夏 融 通 实 业 有 限 公 司;骨 料 产 自 宁 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贺兰山石英厂;减水减缩剂采用北 京恒安 减水 减缩剂 厂 配 制 的 聚 羧 酸 高 效 减 水 减 缩剂,减缩率为 8% ,减水率为 28% ,固体 含 量 为 12% ;聚 丙 烯 纤 维 产 自 山 东 泰 安 同 伴 工 程 塑 料 有 限 公 司(长度为 6mm,纤维直径为 33μm,密度为 0. 91kg·m-3 ,燃点为 590 ℃ ,弹性模量大于 2. 5GPa,抗 拉强度为 530 MPa);聚合物采用太原市晋源区晋远建材厂生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0,黏度 pH 值为 6. 为 210 mPa·s,断 裂 延 伸 率 为 表 1 原材料的主要化学组成 470% ,固体含量大于45% ,机械 稳 定 性 为 2800r· mi n-1 下 20 Tab. 1 Ma i nchemi c a lc ompo s i t i ono fr aw ma t e r i a l s mi n 不破乳);拌合水 选 用 饮 用 自 来水, 7.原 材 料 的 化 pH 值 为 7. 学组 成,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狑 组成 狑( S iO2 ) 狑( Al Fe2O3 ) 2O3 ) 狑( 水泥 20. 08 5. 230 粉煤灰 60. 59 硅灰 石英砂 % 狑( CaO) 狑(MgO) 5. 080 64. 21 1. 89 26. 590 2. 920 3. 59 0. 98 97. 24 0. 044 0. 071 0. 18 0. 18 60 ≥98. 080 ≤1. 080 ≤0. 04 ≤0. 05 ≤0. 为质量分数 . 1. 2 试验设计 根据功能梯度混凝土设计的需要,将 PCC 作为抗渗保护层,试验强度设 计等级 为 C60.试验 目的是 寻找 PCC 使抗折强度高的最佳配方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14];采用 DPSV14. 10 进行试验方案设计、 建模和计算 [15];采用 Ma t l abR2015b 进行图形的绘制 . 1. 2. 1 选 择 因 素 水 平 选 取 对 PCC 性 能 影 响 较 大 的 5 个 因 素:水 胶 比 狓1 、粉 煤 灰 掺 量 狓2 、硅 粉 掺 量 狓3 、聚丙烯纤维 狓4 、聚丙烯酸酯乳液 狓5 ,每种因素选取 12 个水平,即 5 因素 12 水平 .均匀设计因素水平 表,如表 2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94 2019 年 表 2 均匀设计因素水平表 Tab. 2 Fa c t o r sandl e ve l so fun i f o rmde s i gn 处理号 狓1 狓2/% 狓3/% 狓4/kg 狓5/% 处理号 狓1 狓2/% 狓3/% 狓4/kg 狓5/% N1 0. 20 25 5. 0 0. 6 6. 0 N7 0. 26 31 8. 0 1. 2 9. 0 N2 0. 21 26 5. 5 0. 7 6. 5 N8 0. 27 32 8. 5 1. 3 9. 5 N3 0. 22 27 6. 0 0. 8 7. 0 N9 0. 28 33 9. 0 1. 4 10. 0 N4 0. 23 28 6. 5 0. 9 7. 5 N10 0. 29 34 9. 5 1. 5 10. 5 N5 0. 24 29 7. 0 1. 0 8. 0 N11 0. 30 35 10. 0 1. 6 11. 0 N6 0. 25 30 7. 5 1. 1 8. 5 N12 0. 31 36 10. 5 1. 7 11. 5 1. 2. 2 选择均匀设计表 根据水平数,采用 犝121212 均 匀 设 计 表 [14],均 匀 设 计 表 通 常 以 中 心 偏 差( c en  [ ] CD)作为均匀性度 量 指 标 15 .依 据 中 心 偏 差 和 因 素 个 数 得 到 均 匀 设 计 使 用 表 犝12125 t r a ld i s c r epancy, ( CD=0. 16555213).对 犝12125 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 PCC 均 匀 设计 表( CD=0. 149412132,以 狓1 水 平为升序排列),如表 3 所示 . 表 3 优化后的 PCC 均匀设计表 Tab. 3 Op t imi z edun i f o rmde s i fPCC gno 处理号 狓1 水平 狓2 水平 狓3 水平 狓4 水平 狓5 水平 9 9 10 狓1 水平 狓2 水平 狓3 水平 狓4 水平 狓5 水平 N1 1 N2 2 4 5 2 4 N8 8 2 2 3 9 N3 3 12 6 5 10 N9 9 3 7 11 2 N4 4 7 1 7 1 N10 10 8 8 1 7 N5 5 1 12 8 6 N11 11 11 3 9 5 N6 6 6 4 12 12 N12 12 5 10 6 11 1. 2. 3 生成均匀设计试验方案 8 处理号 N7 7 10 11 4 3 在 DPS 中生成的 PCC 均匀设计试验方案,如表 4 所示 . 表 4 PCC 均匀设计试验方案 Tab. 4 Un i f o rmde s i e s ts chemeo fPCC gnt 处理号 狓1 狓2/% 狓3/% 狓4/kg 狓5/% 处理号 狓1 狓2/% 狓3/% 狓4/kg 狓5/% N1 0. 20 33 9. 0 1. 5 9. 5 N7 0. 26 34 10. 0 0. 9 7. 0 N2 0. 21 28 7. 0 0. 7 7. 5 N8 0. 27 26 5. 5 0. 8 10. 0 N3 0. 22 36 7. 5 1. 0 10. 5 N9 0. 28 27 8. 0 1. 6 6. 5 N4 0. 23 31 5. 0 1. 2 6. 0 N10 0. 29 32 8. 5 0. 6 9. 0 N5 0. 24 25 10. 5 1. 3 8. 5 N11 0. 30 35 6. 0 1. 4 8. 0 N6 0. 25 30 6. 5 1. 7 11. 5 N12 0. 31 29 9. 5 1. 1 11. 0 1. 2. 4 确定试验用料配比 根据表 4 计算得到的均匀设计试验用料配合比,如表 5 所示 . 表 5 PCC 均匀设计试验用料配合比表 kg·m-3 Tab. 5 Pr opo r t i onf o rPCCun i f o rmde s i e s t gnt 编号 胶凝材料用量 骨料用量/目 水泥 粉煤灰 硅灰 25~60 60~80 MJY1 568. 4 323. 4 88. 2 576. 86 576. 86 MJY2 637. 0 274. 4 68. 6 MJY3 553. 7 352. 8 MJY4 627. 2 303. 8 MJY5 632. 1 MJY6 622. 3 294. 0 MJY7 548. 8 MJY8 MJY9 水用量 调整组分用量 减水减缩剂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酸酯乳液 196. 00 25. 676 1. 5 93. 1 582. 95 582. 95 205. 80 24. 108 0. 7 73. 5 73. 5 563. 98 563. 98 215. 60 22. 540 1. 0 102. 9 49. 0 581. 81 581. 81 225. 40 20. 972 1. 2 58. 8 245. 0 102. 9 565. 40 565. 40 235. 20 19. 404 1. 3 83. 3 63. 7 546. 33 546. 33 245. 00 17. 934 1. 7 112. 7 333. 2 98. 0 564. 67 564. 67 254. 80 16. 366 0. 9 68. 6 671. 3 254. 8 53. 9 545. 90 545. 90 264. 60 14. 798 0. 8 98. 0 637. 0 264. 6 78. 4 558. 54 558. 54 274. 40 13. 230 1. 6 63. 7 MJY10 583. 1 313. 6 83. 3 542. 62 542. 62 284. 20 11. 760 0. 6 88. 2 MJY11 578. 2 343. 0 58. 8 543. 00 543. 00 294. 00 10. 192 1. 4 78. 4 MJY12 602. 7 284. 2 93. 1 524. 34 524. 34 303. 80 8. 624 1. 1 107. 8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苗福生,等: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195 1. 3 试件制备及养护 试 件制备及养护参照 DL/T5126-2001《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将骨料按质量比1∶1 倒 入搅拌机,干拌 30s;将胶凝材料倒入搅拌机,干 拌 1 mi n;将 聚 丙 烯 纤 维 倒 入 搅 拌 机,干 拌 1 mi n;将 减 水剂倒入80% 的水中拌匀,将乳液倒入拌匀,将混合液倒入搅拌机,搅拌 5mi n;将剩余20% 的水倒入搅 拌机,搅拌 2mi n;卸料、入模具,浇筑成型 .浇筑成型在( 20±3)℃ ,相对湿度 60% 以上的试验室进行 . 试件浇筑、振捣、成型、抹平后,覆膜,并在膜外淋 水, 48h(从 加 拌 和 水 搅 拌 开 始 计 算 龄 期)后 脱 模; 脱模后,在温度( 20±3)℃ 的水中养护 7d;水养 7d 后,在干养护箱中养护至龄期 . 由于聚丙烯 酸酯 乳液对 PCC 具 有缓 凝作用,故 48h 脱模,以保证试 块充分硬化 和水泥充 分 水 化, 这可使脱模后的试块达到较高的力学性能 .硬化脱模 后,在 水中 养护是 为 了 使 水 泥 得 以 充 分 地 水 化,由 水化硅酸钙( C?S ?H)形成混凝土的刚性骨架,使混凝土强度得以 尽快增 长 .水 养后,在干养 护箱中养护, 有利于 PCC 添加的聚合物失水固化、成膜,使其形成的点、网、膜胶联于 C?S ?H 形 成的混凝 土刚性 骨架 之中,紧密黏固,并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道填塞 [16?18]. 1. 4 抗折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测量参照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测定抗折强度的长方体 试件尺寸为 40mm×40mm×160 mm,将 试 件 置 于 夹 具 中,在 压 力 机 上 完 成 测 试 .压 力 机 采 用 CHT? 4106 型微机液压万能试验机(上海新三思计量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最大承载力为 1000kN. 2 试验结果与建模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对 PCC28d 抗折强度进行单指标多元回 归建模,就主 效应、交互 主 效 应、单 因 素 及 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 2. 1 试验结果 PCC28d 抗折强度( 犳28)试验结果,如表 6 所示 . 表 6 PCC28d 抗折强度表 Tab. 6 28d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o fun i f o rmde s i o rPCC gnf 编号 狓2/% 狓3/% 狓4/kg 狓5/% 犳28/MPa 狓1 编号 狓2/% 狓3/% 狓4/kg 狓5/% 犳28/MPa 狓1 MJY1 0. 20 33 9. 0 1. 5 9. 5 20. 58 MJY7 0. 26 34 10. 0 0. 9 7. 0 10. 98 MJY2 0. 21 28 7. 0 0. 7 7. 5 18. 81 MJY8 0. 27 26 5. 5 8 0. 10. 0 12. 00 MJY3 0. 22 36 7. 5 1. 0 10. 5 14. 14 MJY9 0. 28 27 8. 0 1. 6 6. 5 11. 08 MJY4 0. 23 31 5. 0 1. 2 6. 0 16. 89 MJY10 0. 29 32 8. 5 0. 6 9. 0 10. 31 MJY5 0. 24 25 10. 5 1. 3 8. 5 14. 91 MJY11 0. 30 35 6. 0 1. 4 8. 0 7. 69 MJY6 0. 25 30 6. 5 1. 7 11. 5 11. 51 MJY12 0. 31 29 9. 5 1. 1 11. 0 7. 29 2. 2 抗折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 根据试验结果,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 2. 2. 1 偏 最 小 二 乘 二 次 多 项 式 回 归 将 表 6 的 试 验 结 果 录 入 DPS 中,选 中 数 据 模 块,在 菜 单 中 选 择 “多元分析”→ “有偏回归分析”→ “偏 最 小 二 乘 二 次 多 项 式 回 归”,建 立 模 型 [15,19].建 立 的 抗 折 强 度 关 于 狓1 ~狓5 的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狔1 为 2 2 32+34. 76狓1 +1. 11狓2 -5. 58狓3 -33. 41狓4 -6. 49狓5 +63. 99狓1 -0. 044狓2 + 狔1 =73. 0. 14狓2 44狓2 09狓2 65狓1狓2 -4. 53狓1狓3 -34. 69狓1狓4 -1. 94狓1狓5 + 3 +1. 4 -0. 5 -1. 0. 02狓2狓3 +0. 30狓2狓4 +0. 16狓2狓5 +2. 16狓3狓4 +0. 18狓3狓5 +1. 48狓4狓5. 表 7 狔1 数据标准化后模型误差平方和及决定系数 可从误差平方和看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 型的拟合效果 .提取不同潜变量个数时,数据 Tab. 7 Squa r esumo fmode le r r o r sand 标准 化 后 模 型 的 误 差 平 方 和 与 PRESS 统 计 de t e rmi nan tc oe f f i c i en t sa f t e rno rma l i z i ngo f狔1 ( 1) 量的 下 降 情 况,以 及 相 应 组 分(潜 变 量)时 的 潜变量个数 误差平方和 犚2 PRESS 统计量 模型拟合的 决 定 系 数 犚2 ,如 表 7 所 示 .经 犉 1 1. 2231 0. 8888 13. 1111 2 0. 1549 0. 9859 11. 1576 3 0. 0134 0. 9988 8. 9408 检验,回归模型在α=0. 01 时达到显 著 .从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96 2019 年 定系数可以看出,提取 3 个组分(潜变量)时,回归模型的 拟合 程 度很 好 .故 模 型 可 以 用 于 分 析 各 因 素 的 主效应 . 2. 2. 2 多因子及平方项逐步回归 将表 6 的 试 验 结 果 录 入 DPS 中,选 中 数 据 模 块,在 菜 单 中 选 择 “多 元分析”→ “回归分析”→ “多因子及 平 方 项 逐 步 回 归”,建 立 模 型 [15,19].建 立 的 抗 折 强 度 关 于 狓1 ~狓5 的 多因子及平方项逐步回归模型 狔2 为 46+675. 85狓1 +16. 70狓2 +9. 88狓3 +62. 35狓4 +17. 74狓5 - 狔2 =-446. ( 2) 1540. 42狓2 28狓2 66狓2 6. 19狓2 02狓2 1 -0. 2 -0. 3 -2 4 -1. 5. 该回归 Durb i n Wa t son 统计量 犱=1. 8449,回归模型经过 犉 检验,在α=0. 01 水平达到显 著, 犚2 = 0. 9897,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 .故回归模 型 可 以 很 好 地 反 映 各 因 素 及 交 互 作 用 与 抗 折 强 度 之 间 的 关系 [15]. 2. 3 单因素及互作项对抗折强度影响分析 [ ] 2. 3. 1 各因素主效应分析 标准回 归 系 数 可 以 无 量 纲 地 比 较 各 个 自 变 量 对 因 变 量 的 影 响 20 .抗 折 强 度的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主模型 狔1 各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如表 8 所示 . 表 8 狔1 一次项标准回归系数 Tab. 8 S t anda r dr eg r e s s i onc oe f f i c i en t so ff i r s to r de rt e rmo f狔1 因素 狓1 狓2 狓3 狓4 狓5 标准回归系数 -0. 6495 -0. 0413 0. 0218 -0. 0088 -0. 2259 由表 8 可知:各 因素主效应对抗 折 强度的 影响顺 序为 狓1 >狓5 >狓2 >狓3 >狓4 ,即 对抗折 强 度 影 响 的 顺序从大到小为水胶比、聚丙烯酸酯乳液、粉煤灰、硅粉、聚 丙烯 纤 维 .其 中,除 了 硅 粉 为 正 效 应,其 他 因 素都为负效应 . 2. 3. 2 互作项的影响顺序分析 准化回归系数,如表 9 所示 . 抗折强度的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主模型 狔1 各因素互作项的标 表 9 狔1 交互项标准回归系数 Tab. 9 S t anda r dr eg r e s s i onc oe f f i c i en t so fi n t e r a c t i oni t emo f狔1 因素 标准回归系数 狓1狓2 狓1狓3 狓1狓4 狓1狓5 狓2狓3 狓2狓4 狓2狓5 狓3狓4 狓3狓5 狓4狓5 -0. 0444-0. 0566-0. 0968-0. 0257 0. 0345 0. 0729 0. 1942 0. 2364 0. 1358 0. 2202 由表 9 可知:根据交互项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正负 可 以看出,两两 因 素 交 互 作 用 对 抗 折 强 度 的 影 响顺序为 狓3狓4 >狓4狓5 >狓2狓5 >狓3狓5 >狓1狓4 >狓2狓4 >狓1狓3 >狓1狓2 >狓2狓3 >狓1狓5 ,即 影 响 顺 序 为 硅 粉 和 聚 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粉煤灰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硅粉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水胶比和 聚丙烯纤维、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水胶比和硅粉、水胶 比和 粉煤灰、粉 煤 灰 和 硅 粉、水 胶 比 和 聚 丙 烯 酸 酯乳液 .从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添加对各因素的交互影响较大 . 2. 3. 3 单 因 素对抗折 强度影响子模 型分 析 利 用抗 折强度 多因子及平 方项逐步 回归模 型 狔2 ,进行 单 因素影响分析时,可以采取降维法 [15].将其他因子水平固定在 0 水平,便可以 得到 反映各单 因素对 抗折 强度影响过程的子模型 .降维后,由式( 2)得到的关于 狓1 ~狓5 的偏回归的子模型分别为 狓1)=-446. 46+675. 85狓1 -1540. 42狓2 狔2( 1, 烌 狓2)=-446. 46+16. 708狓2 -0. 28狓2 狔2( 2, 狓3)=-446. 46+9. 88狓3 -0. 66狓2 狔2( 3, 烍 狓4)=-446. 46+62. 35狓4 -26. 19狓 , 狔2( 狓5)=-446. 46+17. 74狓5 -1. 02狓2 狔2( 5. 烎 ( 3) 2 4 各因素对相对抗折强度的影响曲线,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狑 为质 量分数; 犿 为质 量; 犳r 为相 对抗折 强度 .由图 1 可知:在各因素取值区间内,各因素对相对抗折强度的影响曲线均呈二次抛物线的形式,且 抛物线开口向下 . 5 种影响因素对抗折强度的影响与其对应的水平大 小有着 密切的关 系,较 小和 较大对 抗折强度都有不利的影响 .当各因素的水平较低,在抛物 线 的对称 轴左 侧 时,其 对 抗 折 强 度 的 影 响 呈 现 明显的正效应,这与模型所表现的正效应一致,即抗折强 度 随着各 因素 水 平 的 增 加 而 增 加;随 着 各 因 素 水平高于抛物线对称轴水平时,其平方项效应的贡献超过其一次项主效应的贡献,各因素对抗折强度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苗福生,等: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197 影响呈现为负效应,即抗 折 强 度 随 着 因 素 水 平 的 增 加 而 减 小 . 从影响曲线变 化 上 可 以 看 出:各 因 素 对 抗 折 强 度 的 影 响 过 程 类似,合适的因素水平可 以 得 到 最 好 的 抗 折 强 度 .各 因 素 对 抗 折强度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其影响程度大小,如表 8 所示 . 式( 2)分别对 狓1 ~狓5 求 一 阶 偏 导 数,令 其 为 0,可 得 到 各 影响因素的极 大 值,即 抗 折 强 度 最 优 时 的 值 .当 水 胶 比、粉 煤 灰掺量、硅粉掺量、聚丙烯纤维、聚丙烯酸酯 乳液分 别为 0. 22, 29. 87% , 7. 46% , 1. 19kg, 8. 72% 时,抗折强度最优;当它们 分 别为 0. 31, 36% , 10. 5% , 0. 60kg, 11. 5% 时,抗折强度最差 . ( a)水胶比 ( b)粉煤灰掺量 ( c)硅粉掺量 ( d)聚丙烯纤维 ( c)聚丙烯酸酯乳液 图 1 各因素对相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F i 1 I n f l uenc eo fe a chf a c t o ronr e l a t i ve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 g. 2. 3. 4 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影响的子模型分 析 抗 折 强 度 受 影 响 的 因 素 较 为 复 杂,单 一 因 素 并 不 能 对抗折强度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交互作用采用抗折 强度多因子及平方项逐步回归模型 狔2 进行分析 .对 多 因 子 及 平 方 项 逐 步 回 归 模 型 狔2 采 用 降 维 法 进 行 两两交互作 用 的 分 析 [15].将交互 作用外 的其 他 因子水 平固 定在 0 水平,便可 以得 到反映两 个因素 交互 对抗折强度影响过程的子模型 .分析以交互作用影响大小为序 . 降维后,由回归模型式( 2)得到的抗折强度关于两两因素交互的子模型分别为 狓3 , 狓4)=-446. 46+9. 88狓3 +62. 35狓4 -0. 66狓3 -26. 19狓4 , 狔2( 2 狓4 , 狓5)=-446. 46+62. 35狓4 +17. 74狓5 -26. 19狓4 -1. 02狓2 狔2( 5, ( 4) ( 5) 狓2 , 狓5)=-446. 46+16. 70狓2 +17. 74狓5 -0. 28狓2 -1. 02狓5 , 狔2( 2 狓3 , 狓5)=-446. 46+9. 88狓3 ++17. 74狓5 -0. 66狓3 -1. 02狓2 狔2( 5, ( 6) ( 7) 狓`1 , 狓4)=-446. 46+675. 85狓1 +62. 35狓4 -1540. 42狓1 -26. 19狓4 , 狔2( 狓2 , 狓4)=-446. 46+16. 70狓2 +62. 35狓4 -0. 28狓2 6. 19狓2 狔2( 2 -2 4, ( 8) ( 9) 狓1 , 狓3)=-446. 46+675. 85狓1 +9. 88狓3 -1540. 42狓1 -0. 66狓3 , 狔2( 2 狓1 , 狓2)=-446. 46+675. 85狓1 +16. 70狓2 -1540. 42狓1 -0. 28狓2 狔2( 2, ( 10) ( 11) 狓2 , 狓3)=-446. 46+16. 70狓2 +9. 88狓3 -0. 28狓2 -0. 66狓3 , 狔2( 2 狓1 , 狓5)=-446. 46+675. 85狓1 +17. 74狓5 -1540. 42狓1 -1. 02狓2 狔2( 5. ( 12) ( 13) 2 2 2 2 2 2 2 2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2 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198 2019 年 由式( 4)~ ( 13)得到的两个因素对抗折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如图 2 所示 . 由图 2 可知: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下,无论一种因素固定 在什么 水 平,抗 折 强 度 都 会 随 着 另 一 种 因 素 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趋势明显 .以上趋势表明,交互作用两因素存在着最佳配料值 .由图 2( a)可知:当硅粉掺量为 7. 46% ,聚 丙 烯 纤 维 添 加 量 为 1. 19kg 时,抗 折 强 度 存 在 峰 值;当 硅 粉 掺 量 为 10. 5% ,聚丙烯纤维添加量为 0. 60kg 时,抗 折 强 度 存 在 最 小 值 .由 图 2( b)可 知:当 聚 丙 烯 纤 维 添 加 量 为 1. 19kg,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量为 8. 72% 时,抗折 强度存在 峰值;当聚 丙 烯 纤 维 添 加 量 为 0. 60kg,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添加量为 11. 5% 的时候,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由图 2( c)可知:当粉煤灰的添加量为 ( a)硅粉和聚丙烯纤维 ( b)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酸酯乳液 ( c)粉煤灰和聚丙烯酸酯乳液 ( d)硅粉和聚丙烯酸酯乳液 ( e)水胶比和聚丙烯纤维 ( f)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 ( g)水胶比和硅粉 ( h)水胶比和粉煤灰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苗福生,等: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 i)粉煤灰和硅粉 199 ( j)水胶比和聚丙烯酸酯乳液 图 2 两个因素对相对抗折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 F i 2 I n t e r a c t i vee f f e c to ftwof a c t o r sonr e l a t i vef l exu r a ls t r eng t h g. 29. 87% ,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量为 8. 72% 时,抗折强度存在峰值;当粉煤灰添加量为 36% ,聚丙烯酸酯 乳液添加量为 11. 5% 时,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由图 2( d)可知:当硅粉添加 量为 7. 46% ,聚 丙烯 酸酯乳 液添加量为 8. 72% 时,抗折强度存在 峰 值;当 硅 粉 添 加 量 为 10. 5% ,聚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添 加 量 为 11. 5% 时,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由图 2( e)可知:当水胶比为 0. 22,聚丙烯纤维添加量为 1. 19kg 时,抗 折强度 存在峰值;当水胶比为 0. 31,聚丙烯纤维添加量为 0. 60kg 时,抗折强度存在 最小值 .由图 2( f)可知:当 粉煤灰添加量为 29. 87% ,聚 丙 烯 纤 维 添 加 量 为 1. 19kg 时,抗 折 强 度 存 在 峰 值;当 粉 煤 灰 添 加 量 为 36% ,聚丙烯纤维添加量为 0. 60kg 时,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由图 2( 22,硅粉的 g)可知:当水胶比为 0. 添加量为 7. 46% 时,抗折强度存在峰值;当水胶比为 0. 31,硅粉的 添加量为 10. 5% 时,抗折 强度 存在最 小值 .由图 2( h)可知:当水胶比为 0. 22,粉煤灰的添加量为 29. 87% 时,抗折强 度存在 峰值;当水 胶比为 0. 31,粉煤灰添加量为 36% 时,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由图 2( i)可 知:当 粉 煤 灰 添 加 量 为 29. 87% ,硅 粉 添加量为 7. 46% 时,抗折强度存在峰值;当粉煤灰添加量为 36% ,硅粉添加 量为 10. 5% 时,抗折 强度存 在最小值 .由图 2( 22,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量为 8. 72% 时,抗折强度存在峰值;当 j)可知:当水胶比为 0. 水胶比为 0. 31,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量为 11. 5% 时,抗折强度存在最小值 . 2. 4 抗折强度最优时的因素组合方案 根据 DPS 建立的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多因子及平方项逐步回归模型为 46+675. 85狓1 +16. 70狓2 +9. 88狓3 +62. 35狓4 + 狔2 =-446. 17. 74狓5 -1540. 42狓2 28狓2 66狓2 6. 19狓2 02狓2 . 1 -0. 2 -0. 3 -2 4 -1. 5 求得 5 因素影响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最优组合为水胶比 0. 22,粉煤灰掺量 29. 87% ,硅 粉掺量 7. 46% ,聚丙烯纤维 1. 19kg,聚丙烯酸酯 乳 液 8. 72% ,此 配 比 基 础 上 的 最 优 抗 折 强 度 为 28. 47 MPa. 3 结论 1)在单因素对抗折强度的影响中,对抗折强度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为水胶比、聚丙烯 酸酯乳液、粉 煤灰、硅粉、聚丙烯纤维 .在取值区间内,各因素对相对抗折强 度的影 响 曲 线 均 呈 二 次 抛 物 线 的 形 式,且 抛物线开口向下,较小和较大对抗折强度都有不利的影响 . 2)在交互作用对抗折 强 度 的 影 响 中,抗 折 强 度 存 在 峰 值 和 最 小 值,其 影 响 顺 序 为 狓3狓4 >狓4狓5 > 狓2狓5 >狓3狓5 >狓1狓4 >狓2狓4 >狓1狓3 >狓1狓2 >狓2狓3 >狓1狓5 ,即硅粉和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和 聚丙烯 酸酯 乳液、粉煤灰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硅粉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水胶 比和 聚 丙 烯 纤 维、粉 煤 灰 和 聚 丙 烯 纤 维、 水胶比和硅粉、水胶比和粉煤灰、粉煤灰和硅粉、水胶比和聚丙烯酸酯乳液 . 3)根据 DPS 建立的聚合物水泥基 混 凝 土 抗 折 强 度 的 多 因 子 及 平 方 项 逐 步 回 归 模 型,得 到 5 因 素 的最优组合方案为水胶比 0. 22,粉煤灰掺量 29. 87% ,硅粉掺量 7. 46% ,聚丙烯纤维 1. 19kg,聚 丙烯酸 酯乳液 8. 72% ,在此配比基础上的最优抗折强度为 28. 47 MPa.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 2019 年 参考文献: [ 1] 杨久俊,贾晓林,谭伟,等 .水泥基梯度复合 功 能 材 料 物 理 力 学 性 能 的 初 步 研 究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01( 11): 1  3. i s sn. 1001  702X. 2001. 11. 001. DOI: 10. 3969/ j. [ 2] YANG J i u un,HAIRan,DONG Yan l i ng, 犲 狋犪 犾.Ef f e c to ft hec omponen tandf i be rg r ad i en td i s t r i bu t i onsont he j s t r eng t ho fc emen t ba s edc 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 s[ J]. J ou r na lo fWuhan 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 2003, 18( 2): 61  64. yo DOI: 10. 1007/BF02838805. [ 3] 杨久俊,海然,董 延 玲,等 .组 分 梯 度 复 合 对 水 泥 基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 影 响 [ J].硅 酸 盐 学 报, 2002, 30( 6): 803  806. i s sn: DOI: 10. 3321/ 0454  5648. 2002. 06. 029. j. [ 4] 王超,刘兆爽,赵文杰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 料 的 机 理 研 究 进 展 [ J].硅 酸 盐 通 报, 2017, 36( 4): 1254  1258. DOI: 10. cnk i. i s sn1001  1625. 2017. 04. 026. 16552/ j. [ 5] 沈荣熹,崔琪,李清海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 i s sn. 1672 6] 陈培正 .不同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 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 12): 131 133. DOI: 10. 3969/ ? ? j. 2469. 2018. 12. 035. [ 7] 左艳梅,诸昌武 .核壳苯丙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 微 观 结 构 研 究 进 展 [ J].中 国 胶 粘 剂, 2018, 27( 11): 53 57. DOI: 10. ? 13416/ c a. 2018. 11. 014. j. [ 8] 李兆恒,陈晓文,杨永民,等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在海堤建设中的应用[ J].广东水利水电, 2018( 11): 102 ? 105. [ 9] 黄凯健,何若楠,卢政,等 .复合掺合料和聚合物 对 钢 渣?碎 石 透 水 混 凝 土 性 能 的 影 响 [ J].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2018 ( 12): 1 5. ? [ 10] 王 锋,杨 正 .聚 合 物 改 性 水 泥 混 凝 土 路 用 性 能 研 究 [ J].粉 煤 灰 综 合 利 用, 2018( 5): 77?80. DOI: 10. 3969/ i s sn. j. 8249. 2018. 05. 018. 1005 ? [ 11] 许芸熙 .基于聚合物改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耐磨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 12] 李悦,朱金才,吴玉生 .聚 合 物 对 超 高 韧 性 水 泥 基 复 合 材 料 性 能 的 影 响 [ J].建 筑 材 料 学 报, 2018, 21( 1): 26?32.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9629. 2018. 01. 005. ? j. [ 13] 马保国,高英力,王信刚,等 .无 细 观 界 面 过 渡 区 水 泥 基 材 料 的 设 计 及 其 性 能 [ J].硅 酸 盐 学 报, 2007, 35( 7): 886? 892. DOI: 10. 3321/ i s sn: 0454 5648. 2007. 07. 017. ? j. [ 14] 方开泰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 15] 唐启义 . DPS 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2 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 16] 建筑施工手册第 3 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M]. 3 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 17] OHAMA Y. Po l r s edadmi x t u r e s[ J]. Cemen tandConc r e t eCompo s i t e s, 1998, 20( 2/3): 189?212. DOI: 10. ?ba yme 1016/s 0958 9465( 97) 00065 6. ? ? [ 18] 王晓明,王培铭 .聚 合 物 干 粉 对 水 泥 砂 浆 凝 结 时 间 的 影 响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05( 3): 51?53.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1 702X. 2005. 03. 019. ? [ 19] 唐启义,唐洁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在均匀设计试验建模分析中的应 用 [ J].数 理 统 计 与 管 理, 2005, 25( 5): 45 49. ? 10. 13860/ DOI: cnk i. s l t 2005. 05. 008. j. j. [ 20] KUMARS, DEYP. E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n tmu l che sandi r r i t i on me t hodsonr oo tg r owt h,nu t r i en tup t ake,wa t e r ? ga us ee f f i c i encyandy i e l do fs t r awbe r r J]. Sc i en t i a Ho r t i cu l t u r a e, 2011, 127( 3): 318 DOI: 10. 1016/ s c i en t a. ?324. y[ j. 2010. 10. 023.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2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9013 ? 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对偶氮染料 酸橙 7 的降解性能 刘淑坡1,王黛瑶1,王梦云1,邹景1,杨志敏2,周真明1 ( 1.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过氧化氢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降解有 机 污 染 物 的 反 应,选 择 偶 氮 染 料 酸 橙 7( AO7)作 为 目 标 污 染 物,研究各种反应参数对 AO7 降解的影响;同时,利用抗坏血酸、叔丁醇、糠醇、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4 种不 同 自 由基猝灭剂鉴定染料在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 .实验 结 果 表 明:碱 催 化 过 氧 化 氢 的 高 级 氧 化 体 系 可 有 效 地降解水中典型偶氮 染 料 AO7,最 适 pH 值 为 11,且 随 着 过 氧 化 氢 浓 度 的 增 加 和 反 应 温 度 的 上 升, AO7 的 降 解速率随之显著升高;超氧自由基是降解 AO7 的主要活性物质 .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酸橙 7;超氧自由基;碱催化 中图分类号: TU9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01 08 ? ? ? 犈犳 犳 犲 犮 狋 犻 狏 犲犇犲 狉 犪犱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犃犮 犻 犱犗狉 犪狀犵 犲7犫狔 犵 狋 犪 犾 狕 犲 犱犎狔犱 狉 狅 犲 狀犘犲 狉 狅狓 犻 犱 犲 犃犾 犽犪 犾 犻 ?犆犪 狔 犵 1 1 LIUShupo1,WANG Da i yao ,WANG Mengyun , ZOUJ i ng1,YANGZh imi n2,ZHOU Zhenmi ng1 ( 1.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Cen t e ro fFo r e c a s t i ngandAna l i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s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imi ng a tt her e a c t i on o fdeg r ad i ng o r i c po l l u t an t s by a l ka l i  c a t a l z ed hyd r ogen pe r ox i de gan y (H2O2 ),t hei n f l uenc eo fva r i ouspa r ame t e r son AO7deg r ada t i onbya l ka l i c t i va t ed H2O2 wa se va l ua t edby ?a AO7)a st het a r to r i cpo l l u t an t.Fu r t he rmo r e,r ad i c a ls c avenge r s,i n  choo s i nga z odyeo fa c i do r ange7 ( ge gan c l ud i nga s c o r b i ca c i d,t t ano l,f u r f u r la l c oho landn i t r ob l uet e t r a z o l i um,we r et e s t edt oi den t i f hea c t i ve ?bu y yt spe c i e si nvo l vedi nt hedyedeg r ada t i on.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p r o c e s so fa l ka l i c a t a l z edH2O2i s ? y e f f e c t i vef o rdeg r ad i ngt het i c a la z odyeo fAO7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Theop t imum pH va l uef o rdeg r ad i ng yp AO7i s11.Mo r e ove r,t hedeg r ada t i ono fAO7i sa c c e l e r a t eds i i f i c an t l t ht hei nc r e a s i ngo fH2O2c onc en  gn ywi t r a t i onandr e a c t i ont empe r a t u r e.Thema o rr e a c t i veox i dan tf o rdeg r ad i ng AO7bya l ka l i a t a l z ed H2O2 i s ?c j y · c on f i rmeda sO2 - . 犓犲 狉 犱 狊: hyd r ogenpe r ox i de;a c i do r ange7;supe r ox i der ad i c a l;a l ka l i c a t a l z ed ? y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8 04 15 ? ? 通信作者: 邹景( 1986 E?ma i l: z ou i ng@hqu. edu.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高 级 氧 化 水 处 理 新 技 术 与 理 论 的 研 究 . j 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资助项目( 14185013);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2018Z005);华侨 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16BS70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 2019 年 由于纺织、皮革、造纸和塑料等行业大量使用染料,其产生的废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1].这些染 料废水通常具有高色度、高毒性的特性,当其未经处理或 处理不达 标就 排 入 自 然 水 体 时,将 严 重 威 胁 人 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偶氮染料是在印染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 的一类 合成染料,约占 有机 染 料的 80%. 由于偶氮染料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同时,又 具 有 高 化 学 稳 定 性,传 统 的 方 法,如 物 理 法 [3]、生 物 法 [4]、化学法 [5]等很难将染料完全降解 .因此,偶氮染料 废 水 的 处 理 一 直 是 水 处 理 领 域 的 研 究 热 点 和 难 [ ] 点 .高级氧化工艺( AOPs)因对污染物具有高速、高效的去除能力,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6?8 .过氧化氢 方法作为高级氧化工艺的一种,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活化过氧化氢的方法主要包括金 属离子活化、电活化、微波活化等 .由于 Fen t on 试剂( Fe2+/H2O2)需要在严格的酸性 条件( pH<3)才能 [ ] 使用 [9],而电活化 [10]和微波活化 [11]均需要外加能 量,增 加 处 理 费 用 . Ka t a f i a s 等 12 研 究 表 明,碱 性 环 境 可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活性物质,降解有机污染物 .因此,本文 考察碱 催化 过 氧 化 氢 的 方 法 对 偶 氮 染 料 酸 橙 7( AO7)的降 解情 况,在 不同反应 条件 下,研 究碱催 化过 氧化氢对 AO7 降解的 影响,同时,探究 碱 催 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作用机理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剂与仪器 试剂: AO7,叔丁醇和糠醇(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 份 有 限 公 司);过 氧 化 氢( 30% )、氢 氧 化 钠、抗 坏 血酸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NBT)(上 海 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上 述 药 品 均 为 分 析 纯,溶 液 均 采 用 Mi l l l l i r e公司). ?Q 超纯水制备系统生产的水配制(美国 Mi ? po 仪器: TU? 1901 型紫外可见分 光 光 度 计 (北 京 普 析 通 用 仪 器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PB10 型 pH 计 (德 国 Sa r t o r i us公司). 1. 2 实验方法 首先,将 2mL10mmo l·L-1 的 AO7 溶 液 和 确 定 体 积 的 超 纯 水 加 入 150 mL 的 锥 形 瓶 中,使 用 1 mo l·L-1 的 NaOH 调节溶液的 pH 值,直到 pH 值为所需数值;然后,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 液以 启动反 应,反应溶液总体积为 100mL,空白 实 验 中 没 有 加 入 过 氧 化 氢 .自 由 基 猝 灭 实 验 由 抗 坏 血 酸、叔 丁 醇、 NBT 和糠醇作为猝灭剂,将其分别注入锥形瓶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启动反应 . 按规定时间取样,每次从锥形瓶中取 1mL 反应液与 1mL0. 5mmo l·L-1 磷酸缓冲液( pH=6)混 合 .在 AO7 初始浓度为 0. 2mmo l·L-1 ,反应温度 为( 25±2)℃ 的 条 件 下,考 察 不 同 pH 值 时,偶 氮 染 料 AO7 的全扫描光谱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b)插图为偶氮染料 AO7 的化学结构 . λ 为波长;图 1( ( a)未混合磷酸缓冲溶液的偶氮染料 AO7 ( b)偶氮染料 AO7 与磷酸缓冲溶液混合 图 1 不同 pH 值条件下偶氮染料 AO7 全扫描光谱图 F i 1 Fu l ls c ann i ngspe c t r og r amo fAO7a z odyeunde rd i f f e r en tpHc ond i t i ons g. 由图 1( a)可知:当 pH 值为 10, 11 时,最大特征峰波长为 484nm;当 pH 值为 12 时,最 大特 征峰波 长为 480nm;当 pH 值为 13 时,最大特征峰波长为 453nm. 由图 1( b)可知:偶氮染料 AO7 与磷酸缓冲液混合后,基本消除了反应溶液 pH 值对偶氮 染料 AO7 最大特征峰波长的影响,使其 pH 值在 10~13 时的最大特征峰波长均为 484nm.这说明在 测定反 应过 程中的吸光度值时,偶氮染料 AO7 体积按 1∶1 加入 0. 5 mmo l·L-1 的 磷 酸 缓 冲 液( pH=6)是 非 常 有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刘淑坡,等: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对偶氮染料酸橙 7 的降解性能 203 必要的,不仅可以将溶液 pH 值调到中性,还可以 终 止 反 应 的 进 行,使 测 量 结 果 更 加 准 确;同 时,还 可 消 除反应溶液的 pH 值对偶氮染料 AO7 最大特征峰波长的影响 . 1. 3 数据处理 狋 时刻时, AO7 的降解率计算式为 犆0 -犆狋 ×100%. 犆0 式( 1)中: DE 为染料降解效率; 犆0 , 犆狋 分别为染料的初始浓度和狋 时刻的浓度, mmo l·L-1 . DE = ( 1) 2 结果与讨论 2. 1 碱催化过氧化氢对 犃犗7 的氧化降解 在 AO7 初 始 浓 度 为 0. 2 mmo l· L-1 , pH 值 为 11, H2O2 初始浓度为 36mmo l·L-1 ,反 应 温 度 为 ( 25±2)℃ 的条件 下,考 察 碱 催 化 过 氧 化 氢 降 解 AO7 的 情 况,如 图 2 所示 .图 2 中: 狋 为反应时间; 犆狋/犆0 为 AO7 的 剩 余 率 .由 图 2 可知:在不含过 氧 化 氢 的 空 白 试 验 中, AO7 几 乎 无 降 解, 但加入过氧化氢后, AO7 的降解 率 ( 1-犆狋/犆0 )得 到 显 著 的 提高;当 pH 值 为 11,反 应 时 间 为 60 mi n 时,AO7 降 解 率 达到 54. 7% ,同时,反应 前、后 溶 液 的 pH 值 几 乎 没 有 变 化 (该数据文中未给出).因此,碱催化过氧化氢溶液 可有效降 解 AO7. 图 2 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2. 2 最佳工艺条件的筛选 2. 2. 1 初始 pH 值 的 影 响 F i 2 Deg r ada t i ono fAO7by g. a l ka l i c a t a l z ed H2O2 ? y 溶 液 中 的 初 始 pH 值 是 影 响 基于活化过氧化氢的高级氧化体系氧化效果的重 要 因 素 之 一,改 变 pH 值 可 显 著 影 响 体 系 对 染 料 的 降 解效果 [13].在 AO7 初始浓度为 0. 2mmo l·L-1 , H2O2 初始浓度为 36mmo l·L-1 ,反应温度为( 25±2) ℃ 的条件下,考察溶液初始 pH 值对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可 知:当 溶 液 初 始 pH 值 从 10 上 升 到 11 时, AO7 在60mi n 的降解率从15. 6% 上升到54. 7% ;而当 pH 值继续升高到 13 时, AO7 在 60 mi n 的降 解率 则 快速 下 降 到 5. 3% ;同时,当 pH 值为 10~13 时,碱 催 化 过 氧 化 氢 降 解 AO7 的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相应的反 应表观 速 率常数 犽obs计算式为 ( l n( 犆0/犆狋)= 犽obs ×狋 . 2) 当溶液 pH 值从 10 上 升 到 11 时,相 应 的 反 应 表 观 速 率常数 犽obs从 0. 0028mi n-1 提高为 0. 0165mi n-1 ;当溶液 pH 值 进 一 步 上 升 到 13 时,相 应 的 反 应 表 观 速 率 常 数 犽obs 为 0. 0009mi n-1 .因此,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反 应的 图 3 溶液初始 pH 对碱催化 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 F i 3 Ef f e c to fi n i t i a ls o l u t i onpHon g. 最适 pH 值为 11. deg r ada t i ono fAO7bya l ka l i ne c a t a l z ed H2O2 ? y 事实上,碱催化过氧 化 氢 降 解 AO7 反 应 的 最 适 pH= [ ] 11 与过氧化氢的 p犓a=11. 6214 相近 .根据文献[ 15]可知,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的稳 定性 由 pH 值决 定,并且当 pH 值为 11~12 时,过氧 化氢 的自分解 速率 达到 最 大;同时,根据文 献[ 14, 16 19]可 得 化 学 ? 方程式( 3)~ ( 14),即 H2O2  HO2- + H+ , p犓a = 11. 62. · - - -1 HO2 + H2O2 → HO2 +·OH + OH , 犽 = 3L· ( mo l·s) . · HO2 +·OH → H2O + O2 , · · HO2 + O2- → H2O2 + O2 , -1 犽 = 7. 5×109 L· ( mo l·s) . 7 -1 犽 = 9. 7×10 L· ( mo l·s)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3) ( 4) ( 5) ( 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4 2019 年 - - ·OH + O· 2 → OH + O2 , -1 犽 = 1. 01×1010 L· ( mo l·s) . · -1 HO2 + H2O2 → H2O +·OH + O2 , 犽 = ( 0. 50±0. 09)L· ( mo l·s) . · ·- + HO2 O2 + H , p犓a = 4. 80. ·- 2 ·OH + H2O2 → H2O + O , ·- , ·OH + HO2- → H2O + O2 ·OH +·OH → H2O2 , ·- 2 ·OH + O · 犽 = 2. 7×10 L· ( mo l·s) . -1 犽 = 7. 5×109 L· ( mo l·s) . -1 7 犽 = 5. 5×10 L· ( mo l·s) . 1 9 - -1 mo l·s) . → OH + O2 , 犽 = 8×10 L· ( 9 -1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 ( 3×105 L· ( HO2 + HO2 → H2O2 + 1O2 , 犽 = 8. mo l·s) . 14) 由式( 3)~ ( 14)可得,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通过自分解反应生成一系列活性物质,如羟基自由基 ·OH,超氧自由基 O2·- 和单线态氧1O2 等 .由此可推测,降解 AO7 的主要氧化剂为过氧化 氢通过 自催 化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同时可以看出,在碱性条件下,式( 4)为过氧化氢自分解生成活性物质的限速步 骤 .当反应溶液 pH 值接近过氧化氢 p犓a=11. 62 时,式( 4)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导致生成活性物质(羟 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 O2·- 和单线态氧1O2)的速率加快,在 60 mi n 内, AO7 的降解 率最大 .综上 所述,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反应的最适 pH 值为 11. 2. 2. 2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由于过氧化氢是碱催化过氧化氢方法中活性物质的来源,故有必要探究 过氧化氢浓度对该方法的影响 .在 AO7 初始浓度 为 0. 2 mmo l·L-1 , 25±2) pH 值 为 11,反 应 温 度 为( ℃ 的条件下,考察过氧化氢浓度( 犆(H2O2))对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知:在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浓度分别为 9, 18, 36, 54, 72mmo l·L-1 时, AO7 的降 解率均 呈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该体系中, AO7 的降解受过氧 化氢浓度 的影响 较为 明显; 当过氧化氢浓度为 9mmo l·L-1 时,反应时间超过 60 mi n 后, AO7 的 降 解 率 为 15. 6% ;随 着 过 氧 化 氢 浓度的增加,反应达到终点时刻, AO7 降解率 为 27. 5% , 54. 7% , 73. 2% , 83. 3% ;相 应 的 假 一 级 反 应 表 -1 -1 观速率常数 犽obs从 0. 0028mi n 提高为 0. 0292mi n .在碱催 化过 氧化氢的 方法中,随着 过 氧 化 氢 浓 度的增加, AO7 的降解速率也随之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由此可推测,随着过 氧化氢浓 度的增 加,过氧化 氢自分解生成的活性物质增多,从而提高 AO7 的降解效率 . 2. 2. 3 温度的影响 在 AO7 初始浓度为 0. 2mmo l·L-1 , H2O2 初始浓度为 36mmo l·L-1 , pH 值为 11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 θ)对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如图 5 所示 . 由图 5 可知:当反应温度为 10 ℃ ,反应时间为 60 mi n 时, AO7 的 降 解 率 为 34. 2% ;随 着 反 应 温 度 逐步升高到 40 ℃ ,染料的降解率也随之增加,达到 77. 5%.这是因为反应温度的升高,加剧 了溶 液中分 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 图 4 过氧化氢浓度对碱催化 H2O2 降解 AO7 的影响 图 5 反应温度对碱催化 H2O2 降解 AO7 的影响 F i 4 Ef f e c to fH2O2 c onc en t r a t i onon g. F i 5 Ef f e c to fr e a c t i ont empe r a t u r eon g. deg r ada t i ono fAO7bya l ka l i ne c a t a l z ed H2O2 ? y deg r ada t i ono fAO7bya l ka l i ne c a t a l z ed H2O2 ? y 同时,染料在各个温度下的降解动力学都遵循假一 级反 应,根 据 在 不 同 温 度 下 的 AO7 降 解 的 动 力 学参数,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反应活化能 [20],即 犽obs = 犃·exp( -犈/犚犜 ). ( 15) 式( 15)中: 犃 为指前因子; 犈 为反应活化能; 犚=8. 314J·( mo l·K)-1 为气体常数; 犜 为绝对温度, K.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刘淑坡,等: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对偶氮染料酸橙 7 的降解性能 205 在 AO7 初始浓度为 0. 2mmo l·L-1 , H2O2 初始浓度为36mmo l·L-1 的条件下,绘制 pH 值为11, 犽obs? l n犽obs?犜-1 曲线,如图 6 所示 . θ, 由图 6 可 知: l n犽obs 和 犜-1 之 间 具 有 良 好 的 线 性 关 系, 犚2 =0. 999.计 算 得 出 碱 催 化 过 氧 化 氢 降 解 AO7 的反应活化 能 为 31. 65kJmo l-1 .由 于 通 常 普 通 热 反 应 的 反 应 活 化 能 在 60~250kJ· mo l-1 之 间 [20],故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反应更容易发生 . ( b)l n犽obs?犜-1 关系图 ( a)犽obs? θ 拟合图 图 6 估算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反应活化能 F i 6 Es t ima t i ono fr e a c t i ona c t i va t edene r r ada t i ono fAO7bya l ka l i ne c a t a l z ed H2O2 ? g. gyondeg y 2. 3 主要活性物质的鉴定 文献[ 14, 16 19]研究表明,过氧化氢可在碱性条件下原位自分解,生成包括羟基自由基 ·OH,超氧 ? 自由基 O2·- 和单线态氧1O2 在内的多种活性物 质(式( 3)~ ( 14))降 解 有 机 污 染 物 .为 判 断 以 上 的 活 性 物质在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反应中是否起到主要作用,利用一种普遍使用的自由基猝灭剂抗坏 血酸进行鉴别 [21].在 AO7 初始浓度为 0. 2mmo l·L-1 , H2O2 初始浓度为 36mmo l·L-1 , pH 值为 11, 反应温度为( 25±2)℃ 的条件下,考察自由基猝灭剂对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如图 7 所示 . ( a)抗坏血酸 ( b)叔丁醇 ( c)糠醇 ( d)NBT 图 7 自由基猝灭剂对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影响 F i 7 I n f l uenc eo fr ad i c a ls c avenge r sondeg r ada t i ono fAO7bya l ka l i c a t a l z ed H2O2 ? g. y 由图 7( a)可知:在碱性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浓度为 72mmo l·L-1 的抗坏 血酸溶 液后,该混 合溶液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6 2019 年 对 AO7 几乎没有降解 .由此可知,上述提 及 的 自 由 基 中 的 一 种 或 多 种 (羟 基 自 由 基 ·OH,超 氧 自 由 基 · O2 - 和单线态氧1O2)即为该方法中起降解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 . [ ] 叔丁醇为羟基自 由基的猝灭剂,其 与 羟基自 由基的 二级 反应速率 为 6×108 L·(mo l·s)-1 22 .由 图 7( b)可知:加入浓度为 0. 1mo l·L-1 的叔丁醇溶 液后,其 对 AO7 的降解效 果几乎 无影 响 .这 说 明 羟 基自由基并不是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主要活性物质 . [ ] 糠醇一般被认为 是单线态氧的 猝灭 剂,其与 单线态 氧的 反应速 率 为 1. 2×108 L·(mo l·s)-1 22 . 由图 7( c)可知:糠醇加入后,也并未影响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对 AO7 的降 解 .由此 可知,单线 态氧也 不是该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 . [ ] Peng 等 23 研究表明, NBT 不与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以外的物质发生反应,且在前文已验证 羟基自由基不是碱催化过氧化氢降 解 AO7 的 主 要 作 用 物 质,故 NBT 在 此 处 可 用 于 鉴 定 超 氧 自 由 基 . 由图 7( d)可知:加入浓度为 0. 6 mmo l·L-1 的 NBT 溶 液 后,过 氧 化 氢 溶 液 在 碱 性 条 件 下 几 乎 对 AO7 没有产生降解,此现象与图 7( a)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的现象一致 .这表明 NBT 的 加入完全 抑制体 系中 AO7 的降解,说明超氧自由基为碱活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主要活性物质 . [ ] Xu 等 24 研究表明, NBT 可以与超氧 自 由 基 反 应,并 被 还 原 为 甲 腙,生 成 的 甲 腙 在 560nm 处 有 最 大吸收峰值 .因此, NBT 与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的紫外 可见吸收 光 谱 被 用 于 进 一 步 证 明 该 反 应 中 超 氧 自 由 基 的 生 成 .在 NBT 初始浓度为 0. 6mmo l·L-1 , H2O2 初始浓度为36 25±2)℃ 的条 件下,考 mmo l·L-1 , pH 值为 11,反应温度为( 察 NBT 与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 反 应 的 紫 外 可 见 吸 收 光 谱, 如图 8 所示 . 由图 8 可知:在 只 有 NBT 和 氢 氧 化 钠 的 体 系 中,并 无 甲 腙的生成,而向体系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 液后,在 400~800 nm 的吸收波长 内,吸 光 度 值 随 时 间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上 升,说 明 在该反应中生成甲腙 .综 上 所 述,在 碱 催 化 过 氧 化 氢 反 应 过 程 图 8 NBT 与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 反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中,生成了超氧 自 由 基,且 超 氧 自 由 基 为 该 反 应 降 解 AO7 过 F i 8 UVVi sspe c t r aob t a i nedf r om g. 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 2. 4 产物分析 r e a c t i ono fNBTand H2O2 unde ra l ka l i nec ond i t i on [ ] Cheng 等 25 研究表明,偶氮染料 AO7 的紫外 可 见 吸 收 光 谱在 484nm 处的吸收峰对应 AO7 的偶氮键, 310, 280nm 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 AO7 的萘环和苯环 .在 AO7 初始 浓 度 为 0. 2 mmo l·L-1 ,H2O2 初 始 浓 度 为 36 mmo l·L-1 ,反 应 温 度 为 ( 25±2)℃ 的 条 件 下,考 察 AO7 在降解过程中的紫外 可 见 吸 收 光 谱 的 变 化 情 况,如 图 9 所 示 .由图 9 可 知:在 AO7 降 解 过 程 中, 484, 310, 280nm 吸 收峰的吸光度值随时 间 的 增 加 均 有 明 显 的 下 降,这 说 明 在 降解过程中,偶氮键、萘环和苯环均发生破坏 . [ ] Qi等 26 研究表明,由碱活化过一硫酸盐产生超氧自 由 基氧化脱色偶氮染料 AO7 是通过断裂染料偶氮键进 行的 . 通过气相色谱质 谱 联 用 仪 ( GC/MS)检 测 得 出:-N=N- 键断裂后, AO7 分解生成 对 氨 基 苯 磺 酸 和 1 2 ?氨 基? ?萘 酚; 对氨基苯磺酸由于脱硫作用生成 1, 4 1 2 ?苯醌、 ?氨基? ?萘酚, 这可进一步氧化生成 1( 2H)萘酮, 3, 4 2 ?二氢, ?氨 基 肉 桂 酸 图 9 pH=11 时, AO7 降解过程中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 F i 9 UV v i sspe c t r a lchange so fAO7 g. 或1 2 1 ?丁酮, ?羟基? ?苯基;至此,偶氮染料 AO7 的脱色过程 du r i ngdeg r ada t i ona tpH=11 完成 .故推测偶氮染料 AO7 被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 是通过 断 裂染 料 偶 氮 键 进 行 的,降 解 的 生 成 物 或中间产物为对氨基苯磺酸、 1 2 1, 4 1( 2H)萘酮、 3, 4 2 ?氨基? ?萘酚、 ?苯醌、 ?二氢、 ?氨基肉桂酸或 1 ?丁酮和 2 1 ?羟基? ?苯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刘淑坡,等: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对偶氮染料酸橙 7 的降解性能 207 3 结论 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偶氮染料 AO7 的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 3 结论 . 1)碱催化过氧化氢的高级氧化体系可有效地降解水中典型偶氮染料 AO7. 2)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最适 pH 值为 11,且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上升, AO7 的降解速率也随之显著提高 . 3)在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 AO7 的反应中,超氧自由基被证明是降解 AO7 的主要活性物质 . 参考文献: [ 1] WANG J i ade,ZHANG Ti an,YU Me i, 犲 狋犪 犾.Tr e a tmen to fr e ve r s e?o smo s i sc onc en t r a t eo fp r i n t i ng anddye i ng wa s t ewa t e rbye l e c t r o?ox i da t i on p r o c e s s wi t hc on t r o l l edox i da t i on?r educ t i on po t en t i a l (ORP)[ J]. Chemo sphe r e, 2018, 201: 621 626. DOI: 10. 1016/ chemo sphe r e. 2018. 03. 051. ? j. [ 2] LONG Xi z i, PAN Qi n r ong,WANGChuq i ao, 犲 狋犪 犾.Mi c r ob i a lf ue lc e l l t oe l e c t r o c a t a l t i cc e l lc omb i nedsy s t emf o r ?pho y b i o r t e ch. 2017. t her emova lo fa z odyewa s t ewa t e r[ J]. B i o r e s ou r c eTe chno l ogy, 2017, 244: 182 191. DOI: 10. 1016/ ? j. 07. 088. [ 3] TEH C Y, BUDIMANP M, SHAK KPY, 犲 狋犪 犾. Re c en tadvanc emen to fc oagu l a t i on f l o c cu l a t i on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 ? i nwa s t ewa t e rt r e a tmen t[ J]. I ndus t r i a land Eng i ne e r i ng Chemi s t r s e a r ch, 2016, 55( 16): 4363?4389.DOI: 10. y Re 1021/a c s. i e c r. 5b04703. [ 4] FALASP,WICK A, CASTRONOVO S, 犲 狋犪 犾.Tr a c i ngt hel imi t so fo r i c mi c r opo l l u t an tr emova li nb i o l og i c a l gan J].Wa t e rRe s e a r ch, 2016, 95: 240 249. DOI: 10. 1016/ wa s t ewa t e rt r e a tmen t[ wa t r e s. 2016. 03. 009. ? j. [ 5] BARRERADIAZC, LINARESHEMANDEZI, ROAMORALESG, 犲 狋犪 犾. Remova lo fb i o r e f r a c t o r ompoundsi ni n  yc dus t r i a lwa s t ewa t e rbychemi c a land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p r e t r e a tmen t s[ J]. I ndus t r i a land Eng i ne e r i ng Chemi s t r  y Re s e a r ch, 2009, 48( 3): 1253 1258. DOI: 10. 1021/ i e 800560n. ? [ 6] PIGNATELLOJJ, OLIVEROSE,MACKAY A. Advanc edox i da t i onp r o c e s s e sf o ro r i cc on t ami nan tde s t r uc t i on gan J]. Cr i t i c a lRe v i ewsi n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ba s edont heFen t onr e a c t i onandr e l a t edchemi s t r y[ 2006, 36( 1): 1 84. DOI: 10. 1080/10643380500326564. ? [ 7] 王炳煌,张倩,汤 须 崇,等 .废 铁 屑 活 化 过 硫 酸 盐 降 解 偶 氮 染 料 RB5 废 水[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38 ( 5): 653 65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07002. ? ? [ 8] 张圆春,汤须崇,薛秀玲,等 .低成本铁碳复合非均相 Fen t on 催化剂制备及其性 能[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38( 4): 515 520.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4013. ? ? [ 9] BOKAREA D, CHOIW. Re v i ewo fi r on f r e eFen t on l i kesy s t emsf o ra c t i va t i ng H2O2i nadvanc edox i da t i onp r o c e s  ? ? ha zma t. 2014. 04. 054. J]. J ou r na lo fHa z a r dousMa t e r i a l s, 2014, 275( 2): 121 135. DOI: 10. 1016/ s e s[ ? j. j [ 10] LTAIEF A H, SABATINOS, PROIETOF,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 chemi c a lt r e a tmen to faque ouss o l u t i onso fo r i cpo l l u  gan / t an t sbye l e c t r o t onwi t hna t u r a lhe t e r ogene ousc a t a l s t sunde rp r e s su r eus i ng Ti I rO2?Ta2O5 o rBDDanode s ?Fen y [ J]. Chemo sphe r e, 2018, 202: 111 118. DOI: 10. 1016/ chemo sphe r e. 2018. 03. 061. ? j. [ 11] YUAN Nannan, HONGJun. Ther e s e a r chonRhodami neBdeg r ada t i oni n MW/H2O2 sy s t emunde ra l ka l i neenv i  / J]. App l i ed Me chan i c sand Ma t e r i a l s, 2011, 105/106/107: 1505 1508. DOI: 10. 4028/www. s c i en t i f i c. ne t r onmen t[ ? AMM. 105 107. 1505. ? [ 12] KATAIFASA, LIPINSKA M, STRUTYNSKIK. Al ka l i nehyd r ogenpe r ox i dea sadeg r ada t i onagen to fme t hy l ene i ne t i candme chan i s t i cs t ud i e s[ J]. Re a c t i onKi ne t i c s,Me chan i smsandCa t a l s i s, 2010, 101( 2): 251 266. DOI: b l ue ?k ? y 10. 1007/s 11144 010 0234 7. ? ? ? [ 13] CHAHVANE N, POPESCU D,MITCHELL D A, 犲 狋犪 犾. FeⅢ?TAML? c a t a l z edg r e enox i da t i vedeg r ada t i ono ft he y r i cpe r ox i de s:Pr oduc t s,t ox i c i t i ne t i c s,andme chan i sms[ J]. Gr e enChem a z odyeOr angeⅡ by H2O2ando gan y,k i s t r 2007, 9( 1): 49 57. DOI: 10. 1039/b604990g. ? y, [ 14] CHRI STENSEN H, SEHESTED K, CORFITZEN H. Re a c t i ono fhyd r oxy lr ad i c a lwi t hhyd r ogenpe r ox i dea tam b i en tande l e va t edt empe r a t u r e s[ J]. J ou r na lo fPhy s i c a lChemi s t r 1982, 86( 9): 1588 1590. DOI: 10. 1021/ 100206a ? y, j 023. [ 15] QIANGZh imi n, CHANGJH, HUANGCP. El e c t r o chemi c a lgene r a t i ono fhyd r ogenpe r ox i def r omd i s s o l vedoxy  na c i d i cs o l u t i ons[ J].Wa t e rRe s e a r ch, 2002, 36( 1): 85 94. DOI: 10. 1016/S0043 1354( 01) 00235 4. ? ? ? geni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8 2019 年 [ 16] BUXTON G V, GREENSTOCK CL,HELMAN W P, 犲 狋犪 犾. Cr i t i c a lr e v i ewo fr a t ec ons t an t sf o rr e a c t i onso fhy  d r a t ede l e c t r ons,hyd r ogena t omsandhyd r oxy lr ad i c a l s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 J]. J ou r na lo fPhy s i c a landChemi c a l 1988, 17( 2): 513 886. DOI: 10. 1063/1. 555805. Re f e r enc eDa t a, ? [ 17] CUIHang, GU Xi aogang, LUShuguang, 犲 狋犪 犾. Deg r ada t i ono fe t hy l ben z ene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bys od i um pe r c a r  bona t ea c t i va t edwi t hEDDS omp l ex[ J].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7, 309: 80 88. DOI: 10. 1016/ ?Fe(Ⅲ )c ? j. c e 2016. 10. 029. j. [ 18] FU Xi ao r i, GU Xi aogang, LUShuguang, 犲 狋犪 犾. Ben z eneox i da t i onbyFe(Ⅲ ) a c t i va t edpe r c a r bona t e:Ma t r i x c ons t i t  ? ? c e uen te f f e c t sanddeg r ada t i onpa t hway s[ J].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7, 309: 22?29.DOI: 10. 1016/ j. j. 2016. 10. 006. [ 19] MIAOZhouwe i, GU Xi aogang, LUShuguang, 犲 狋犪 犾. Enhanc emen te f f e c t so fche l a t i ngagen t sont hedeg r ada t i ono f a t a l z edpe r c a r bona t esy s t em[ J].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5, 281: 286 t e t r a ch l o r oe t henei nFe(Ⅲ )c ?294. y DOI: c e 2015. 06. 076. 10. 1016/ j. j. [ 20] SUN Shengpeng, LICheng i e, SUNJ i anhu i, 犲 狋犪 犾. De c o l o r i z a t i ono fana z odyeOr angeG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by j Fen t onox i da t i onp r o c e s s:Ef f e c to fsy s t empa r ame t e r sandk i ne t i cs t udy[ J]. J ou r na lo fHa z a r dousMa t e r i a l s, 2009, ha zma t. 2008. 04. 080. 161( 2/3): 1052 1057. DOI: 10. 1016/ ? j. j [ 21] LIYang, LILe i, CHENZ i x i, 犲 狋犪 犾. Ca r bona t e a c t i va t edhyd r ogenpe r ox i deox i da t i onp r o c e s sf o ra z odyede c o l o r i z a  ? o c e s s,k i ne t i c s,andme chan i sms[ J]. Chemo sphe r e, 2018, 192: 372?378. DOI: 10. 1016/ t i on:Pr chemo sphe r e. 20 j. 17. 10. 126. [ 22] ZHOU Yang, J IANGJ i n, GAO Yuan, 犲 狋犪 犾. Ac t i va t i ono fpe r oxymono su l f a t ebyben z oqu i none:Anove lnon r ad i c a l ox i da t i onp r o c e s s[ J]. 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2015, 49( 21): 12941?12950. DOI: 10. 1021/a c s. e s t. 5b03595. [ 23] PENGJ i anb i ao, SHIHuanhuan, LIJ i anhua, 犲 狋犪 犾. B i c a r bona t eenhanc edr emova lo ft r i c l o s anbyc oppe r(Ⅱ )c a t a  l z edFen t on l i ker e a c t i on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 J].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16, 306: 484 491. DOI: 10. 1016/ ? ? y c e 2016. 07. 088. j. j. [ 24] XU Ai hua, LIXi aox i a, XIONG Hu i, 犲 狋犪 犾. Ef f i c i en tdeg r ada t i ono fo r i cpo l l u t an t si naque ouss o l u t i onwi t hb i c a r  gan chemo sphe r e. 2010. a c t i va t edhyd r ogenpe r ox i de[ J]. Chemo sphe r e, 2011, 82( 8): 1190 1195. DOI: 10. 1016/ bona t e ? ? j. 11. 066. [ 25] CHENGLong,WEIMi ngyu, HUANGL i anghua, 犲 狋犪 犾. Ef f i c i en tH2O2 ox i da t i ono fo r i cdye sc a t a l z edbys im gan y l eCoppe r(Ⅱ )i onsi nb i c a r bona t eaque ouss o l u t i on [ J]. I ndus t r i a landEng i ne e r i ngChemi s t r s e a r ch, 2014, 53 p y Re ( 9): 3478 3485. DOI: 10. 1021/ i e 403801 f. ? [ 26] QIChengdu, LIU Xi t ao,MAJun, 犲 狋犪 犾. Ac t i va t i ono fpe r oxymono su l f a t ebyba s e:Imp l i c a t i onsf o rt hedeg r ada t i on chemo sphe r e. 2016. 02. 089. o fo r i cpo l l u t an t s[ J]. Chemo sphe r e, 2016, 151: 280 288. DOI: 10. 1016/ ? j. gan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33 ? 不同散热末端耦合运行调节方法 马佳慧,王美萍,田琦 (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 针 对 目 前 集 中 供 热 系 统 热 量 提 供 的 不 准 确 和 用 户 端 的 热 力 失 调 等 问 题,提 出 3 种 对 不 同 末 端 用 户 进 行耦合计算的方法 .采用水力失调度和热力失调度作为判断依据,进而由综合失调度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具 体实例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加权值计算方法耦合的一次侧运行调节公式更适合指导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 关键词: 供热量;耦合计算;水力失调度;调节公式 中图分类号: TU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09 06 ? ? ? 犆狅狌狆 犾 犻 狀犵犗狆犲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犚犲 犾 犪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狅 犳 犵狌 犕狌 犾 狋 犻 犾 犻 狀犵犜犲 狉犿犻 狀犪 犾 ?犆狅狅 MAJ i ahu i,WANG Me i i ng,TIAN Qi p ( 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Co l l egeTa i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J i nzhong030600,Ch i na) yuanUn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tp r e s en t,t hec en t r a lhe a t i ngsy s t emi sope r a t edandad us t eda c c o r d i ngt ot heend e ra sat ?us j ype o fhe a td i s s i t i onmode,wh i chl e adst ot hei na c cu r a cyo ft hesy s t emhe a tsupp l het he rma limba l anc eo f pa yandt e r.I nt h i spape r,t hr e ek i ndso fc oup l i ng way sf o rt hed i f f e r en tend e rhe a t i ngpa r ame t e r swe r e t heend ?us ?us henc ompa r ed c a l cu l a t edus i nghyd r au l i cimba l anc edeg r e eandt he rma limba l anc edeg r e ea st heba s e s,andt t hr ought hec omp r ehens i veimba l anc edeg r e eandt hec a l cu l a t i onana l s i sr e su l t so ft heexamp l e s.Ther e su l t s y showt ha tas i deope r a t i onad us tmen tf o rmu l ac oup l edbyt hewe i t edva l uec a l cu l a t i onme t hodi smo r esu i t  j gh ab l ef o rgu i d i ngt heope r a t i ono ft hehe a t i ngsy s t em. 犓犲 狉 犱 狊: he a t i ngl oad;c oup l i ngc a l cu l a t i on;hyd r au l i cimba l anc edeg r e e;ad us tmen tf o rmu l a j 狔狑狅 三北地区集中供热系统因其管网的庞大 [1?3]、热量输送过程的时间差 [4]、建筑物的热惯性 [5]等问题, 目前系统集中运行调控大多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 [6].随着室外温度变化 [7?8],目前热源、热交 换站 运行调 控往往仅对单一用户进行执行 [9],未对不同末端用户类型进行区别对待 [10?11],各种用户均采用相同的供 热参数,导致系统供热量与用 户 需 热 量 不 符,用 户 热 舒 适 性 差 [12?13],系 统 运 行 能 耗 大 [14?16].本 文 针 对 散 热器和地板辐射两种供暖末端用户,对供热系统一次侧运行调节提出 3 种耦合处理方法 . 1 不同供暖散热末端运行调节的耦合方法 1. 1 不同供暖末端供暖系统模型 不同供暖末端供暖系统为间接连接的集中供热系统、散热器和地暖的热负荷确定比例后,通过三通 收稿日期: 2018 08 23 ? ? 通信作者: 王美萍( 1976 E?ma i l: ?),女,副 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集 中 暖 通 空 调 系 统 节 能 优 化 及 新 能 源 利 用 的 研 究 . wangmp@126. c om.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J 04B02) 21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阀门调节流量分配比例,进而调节热量输配的比例 .由热源提供热水,再经两个换热站换热,热量一部分 提供至散热器的热用户,另一部分提供至地板辐射的热用户 .然后,在末端充分放热后流回至换热站,再 由热源提供的热水进行换热,以此循环 .系统运行模型,如图 1 所示 . 图 1 系统运行模型 F i 1 Sy s t emope r a t i onmode l g. 1. 2 二次网调节公式 1. 2. 1 运行调节方式 常见的两种运行调节方式有质 调节和 量调节 .质 调 节 是 指 在 整 个 供 暖 期 间,随 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只改变热源处网路的供水温度,而网路的循环流量维持设计流量不变的一种调节方 法 .量调节是指在整个供暖期间,网路供水温度始终维持设计温度不变,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不断改变 热源处网路循环流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的一种调节方法 . 1. 2. 2 散热器末端用户 根据目前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散 热 器 热 水 供 暖 用 户 系 统 热 平 衡 方 程 [17],可 得 如 下 两种运行调节公式 . 1)二次网为无混水时的质调节的运行调节公式为 珚1/(1+犫) +0. 珚. 狋gS =狋n +0. 5( 狋 ′gS +狋 ′hS -2 狋n) 犙 5( 狋 ′gS -狋 ′hS) 犙 ( 1) 珚 珚. ( 狋hS =狋n +0. 5( 狋 ′gS +狋 ′hS -2 狋n) 犙 5( 狋 ′gS -狋 ′hS) 犙 2) -0. 由于供暖系统中各供暖末端用 户 散 热 器 形 式 不 一,但 实 际 上,供 热 系 统 中 用 户 末 端 多 选 用 柱 型 和 1/( 1+犫) [ ] M? 132 型散热器 .根据相关技术资料 15 , 犫=0. 3, 1/( 1+犫)=0. 77. 2)二次网为量调节时的运行调节公式为 狋gS =狋 ′gS, ( 3) 珚 狋hS = 2 狋n + ( 狋 ′gS -狋 ′hS -2 狋n) 犙 1/( 1+犫) ( ′gS. 4) -狋 珚 为相对供暖负荷比和相对流量比; 式( 1)~ ( 4)中: 犙 狋gS, 狋 ′gS分别为散热器二次网实 际运行供 水温度 和设 计供水温度; 狋hS, 狋 ′hS分别为散热器二次网实际运行回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狋n 为供暖室内设计温度 . [ ] 1. 2. 3 地板辐射用户末端 依据地暖热水供暖用户系统热平衡方程 18 ,可得如下两种运行调节公式 . 1)二次网为无混水的质调节时的运行调节公式为 珚0.969 + ( 珚, 狋gD =狋n + ( 狋 ′pj -狋n) 犙 狋 ′gD -狋 ′pj) 犙 珚0.969 + ( 珚. 狋hD =狋n + ( 狋 ′pj -狋n) 犙 狋 ′hD -狋 ′pj) 犙 ( 5) ( 6) 0. 969 ( ) ,其中,狇 为单位 狇 式( 5),( 6)中:地板辐射供暖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计算表达式为狋pj=狋n+9. 82 100 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W ·m-2 ; 狋n 为室内温度 . 2)二次网为量调节时的运行调节公式为 ( 狋gD =狋 ′gD , 7) 珚0.969 + ( 珚. ( 狋hD = 2 狋n -狋 ′gD +2( 狋 ′pj -狋n) 犙 狋 ′gD +狋 ′hD -2 狋 ′pj) 犙 8) 式( 7)~ ( 8)中: 狋gD , 狋 ′gD 分别为地 暖 二 次 网 实 际 运 行 供 水 温 度 和 设 计 供 水 温 度; 狋hD , 狋 ′hD 分 别 为 地 暖 二 次 网实际运行回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狋 ′pj为地板辐射供暖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马佳慧,等:不同散热末端耦合运行调节方法 211 1. 3 不同供暖散热末端运行调节耦合计算方法 针对间接连接供热系统,利用二 次 侧 两 种 散 热 类 型 的 运 行 调 节 方 法,给 出 一 次 侧 采 用 质 调 节 时, 3 种不同的耦合计算方法 . 1. 3. 1 依据散热末端负荷偏大者的调节 若 散 热 器 用 户 热 负 荷 犙nS 大 于 地 板 辐 用 户 热 负 荷 犙nD ,则 一 次网供回水温度调节根据二次侧供暖用户末端为散热器确定,即 τ1 =τ1S, τ2 =τ2S. 其中: τ1 , τ2 为供暖末端为散热器时一次侧设计工况下的供回水温度 .若 犙nS<犙nD ,则一次网供回水温度 调节根据二次侧供暖用户末端为地板辐射确定, τ1 =τ1D , τ2 =τ2D ,其中, τ1 , τ2 为供暖末端为地板 辐射时, 一次侧设计工况下的供回水温度 . 1. 3. 2 依据 散 热末端的 平均值调节 若 犙nS >犙nD 或 犙nS <犙nD ,则一 次网供 回水 温度均根 据二次 侧供 暖用户末端为散热器和地板辐射时一次侧设计工况下的供回水温度的平均值决定,即 τ1 = τ1S +τ1D , 2 τ2S +τ2D . 2 一次侧 供回水 温度根 据供 暖用 户 末 端 为 散 热 器 的 计 算 负 τ2 = 1. 3. 3 依据散热末端的加权平均值的调节 荷 犙nS和供暖用户末端为地板辐射的计算负荷 犙nD 占总计算负荷 犙n 的比例确定 .假设 犙nS占总计算负荷 比例 犙n 为 犪, 犙nD 占总计算负荷比例 犙n 为犫,即 τ1 = 犪 τ1S +犫 τ1D , τ2 = 犪 τ2S +犫 τ2D . 其中: 珚 +狋犺 ] [( ′1 -τ ′2) 犙 e犇S -狋犵 ; τ 犇S e -1 珚 +狋犺 ] [( ′1 -τ ′2) 犙 e犇D -狋犵 ; τ τ1D = 犇D e -1 珚; ′1 -τ ′2) 犙 τ2S =τ1S - ( τ τ1S = 珚. ′1 -τ ′2) 犙 τ2D =τ1D - ( τ ′1 分别为耦合后一次网实际运行供水温度和设计供水温度; ′2 分别为耦合后一次网实际运行回 τ1 , τ τ2 , τ 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1S分别 为 散 热 器 一 次 网 实 际 运 行 供 水 温 度 和 设 计 供 水 温 度; ′2S 分 别 τ1S, τ τ2S, τ 为散热器一次网实际运行回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1D 分别为地 暖一次 网实 际运行供 水温度 和设 τ1D , τ 计供水温度; ′2D 分别为地暖一次网实际运行回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犇S, 犇D 均为常数, τ2D , τ /Δ 犇S = [( ′1 -τ ′2)- ( 狋 ′gS -狋 ′hS)] 狋 ′S, τ ′1 -狋 ′gS , τ / 狋 ′S = [ ′1 -狋 ′gS)- ( ′2 -狋 ′hS)] l n Δ τ τ ′2 -狋 ′hS τ /Δ 犇D = [( ′1 -τ ′2)- ( 狋 ′gD -狋 ′hD )] 狋 ′D , τ ′1 -狋 ′gD τ / 狋 ′D = [( ′1 -狋 ′gD )- ( ′2 -狋 ′hD )] l n . Δ τ τ ′2 -狋 ′hD τ 利用耦合而得的一次网供回水温度,计算出二次网的供回水温度 . 2 供热稳定性判断依据 水力失调是影响系统供热质量的重要原因 .衡量供热系统 水力失 调 的 程 度 用 热 用 户 实 际 流 量 和 规 定流量的比值表示 [17],即 狓=犞S/犞g.其中, 狓 为水力失调度; 犞S, 犞g 分别为热 用户 的 实际 流 量 和 规 定 流 量 .热力失调是最终判断系统供热质量好坏的指标,用热 用 户实际 供热 量 和 规 定 供 热 量 的 比 值 表 示,即 犙S, 犙g 分别为热用户的实际供热量和规定需热量 . 狔 = 犙S/犙g.其中: 狔 为热力失调度; 当水力失调度或热力失调度等于 1 时,即实际流量等 于 设计 流 量、系 统 供 热 量 等 于 实 际 需 热 量,供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12 2019 年 热系统处于稳定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当水力失调度或热力失调度与 1 相差越大,供热系统水力失调 与热力失调越严重 .因此,通过比较用户端的水力失调度和热力失调度判断哪种耦合供热参数的方法更 适合一次网系统的运行调节 . 3 算例分析 以山西省太原市某一热水供热间接连接系统为 例,供暖 建筑的 面 积 为 840 万 m2 ,供 暖 面 积 热 指 标 取 50 W ·m-2 .一次侧设计供回水温度取 120 ℃/70 ℃.二次侧用户末端为 散热器时,设计 供回 水温度 取75 ℃/50 ℃ ;地板辐射采暖时,取50 ℃/40 ℃ ,且考虑面层为木板 .一次网、二次网循环流量公式和供 暖热负荷公式可参考文献[ 19].设散热器用户负荷占比为 40% ,地板辐射用户负荷占比为 60%.供热末 端为散热器时,一次网运行调节的公式中常数 犇=1. 253;供热末端为地板辐射时,一次网运行调节公式 中常数 犇=0. 847.依照提出的 3 种耦合计算方 法,水 力 失 调 度 和 热 力 失 调 度,如 表 1~2 所 示 .表 1~2 珡 中: Q 为相对负荷 . 表 1 不同耦合方式下散热器的失调度 Tab. 1 Imba l anc edeg r e eo ft her ad i a t o runde rd 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 s 调节方式 项目 偏大值 质调节 平均值 加权值 偏大值 量调节 平均值 加权值 珚 犙 失调度 0. 40 0. 50 0. 60 0. 70 0. 80 0. 90 1. 00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热力失调度 0. 82460 0. 84580 0. 86760 0. 89130 0. 91880 0. 95290 0. 99970 水力失调度 00030 1. 21270 1. 18240 1. 15260 1. 12190 1. 08840 1. 04940 1. 热力失调度 0. 91229 0. 92286 0. 93378 0. 94566 0. 95940 0. 97647 0. 99885 水力失调度 00315 1. 09614 1. 08359 1. 07092 1. 05746 1. 04232 1. 02409 1. 热力失调度 0. 89476 0. 90744 0. 92054 0. 93480 0. 95128 0. 97176 0. 99981 水力失调度 1. 11762 1. 10200 1. 08632 1. 06975 1. 05122 1. 02906 1. 00019 表 2 不同耦合方式下地板辐射的失调度 Tab. 2 Imba l anc edeg r e eo ft hef l oo rr ad i a t i onunde rd 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 s 调节方式 项目 偏大值 质调节 平均值 加权值 偏大值 量调节 平均值 加权值 珚 犙 失调度 0. 40 0. 50 0. 60 0. 70 0. 80 0. 90 1. 00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热力失调度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水力失调度 热力失调度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水力失调度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1. 00000 热力失调度 1. 14183 1. 12648 1. 11132 1. 09511 1. 07582 1. 04894 1. 00305 水力失调度 99896 0. 87579 0. 88772 0. 89983 0. 91315 0. 92953 0. 95335 0. 热力失调度 1. 11284 1. 10075 1. 08889 1. 07628 1. 06141 1. 04086 1. 00381 水力失调度 0. 89861 0. 90847 0. 91837 0. 92913 0. 94215 0. 96074 0. 99620 由表 1, 2 可以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 1)当一次网、二次网均采用质调节时,散热器和地 板辐 射的水 力失调 度和 热力失 调度 均 为 1,不 受 末端用户计算方法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强,系统供热量 也 满足供 暖末 端 实 际 的 需 热 量,但 单 纯 质 调 节 运行能耗高,不利于节能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马佳慧,等:不同散热末端耦合运行调节方法 213 2)当一次网为质调节、二次网采用量调节时,如选用供热参数偏大值,散热器 和地板辐 射的水 力失 调度和热力失调度均较大地偏离 1,热力失调度最高可达 18% ,水 力失 调度高达 21% ,系统 的水 力工况 不稳定,系统供热量也不满足供暖末端的需热量 .如选用 供 热参数 平均 值 和 加 权 值,散 热 器 和 地 板 辐 射 的水力失调度和热力失调度均较小地偏离 1,热力失调度低至 0. 3% ,水力失调度低至 0. 1%. 为进一步判断平均值和加权值两种耦合计算方法,引入综合失调度概念,比较结果,如表 3 所示 .综 合失调度 =|散热器失调度 -1|+|地板辐射失调度 -1|,综合失调度值越高,系统供热量与用户实际需 热量偏差越大,反之亦然 . 表 3 散热器和地板辐射的综合失调度 Tab. 3 Comp r ehens i vedeg r e e so ft her ad i a t o randt hef l oo rr ad i a t i on 项目 平均值 加权值 珚 犙 失调度 0. 40 0. 50 0. 60 0. 70 0. 80 0. 90 1. 00 热力失调度 0. 22954 0. 20362 0. 17754 0. 14944 0. 11642 0. 07075 0. 00420 水力失调度 0. 22035 0. 19587 0. 17109 0. 14430 0. 11279 0. 07075 0. 00419 热力失调度 0. 21808 0. 19332 0. 16835 0. 14148 0. 11013 0. 06910 0. 00400 水力失调度 0. 21902 0. 19354 0. 16795 0. 14062 0. 10907 0. 06832 0. 00399 由表 3 可知:采用加权值的综合失 调 度 较 小 地 偏 离 1,系 统 的 稳 定 性 最 强,系 统 供 热 量 与 供 暖 末 端 的需热量更加接近 .因此,通过加权耦合得出指导意义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狋 为温度. ( a)质调节 ( b)量调节 图 2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 F i 2 Cu r veo fwa t e rsupp l e t u r nt empe r a t u r eo ft hes e c onda r two r k g. y &r yne 4 结束语 实际供热系统中既有散热器又有地板辐射末端用户,而 常规系 统 的 运 行 调 节 仅 依 赖 于 单 一 散 热 末 端进行,导致系统供热量与用户需热量间不匹配问题 .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用户末端的 3 种耦合计算方 法,考虑在一次侧采用质调节情况下,采用综合失调度作 为判断供 热质 量 好 坏 的 依 据,通 过 计 算 实 例 分 析两种散热末端用户在不同分配比下,得出用加权耦合一次侧供热参数的方法,系统供热量与热用户需 热量间更加匹配,更符合经济性和节能性要求 . 参考文献: [ 1] XIAO Ti i ao.Hyd r au l i cimba l anc eo fc en t r a lhe a t i ngp i two r kandi t sc oun t e rme a su r e s[ J].He i l ong i angSc i  j pene j enc e, 2016: 7( 16): 56 57. DOI: 10. 3969/ i s sn. 2095 6630. 2016. 27. 325. ? ? j. [ 2] WANG Xi ao, LIN Fu, ZHAO Xi l i ng, 犲 狋犪 犾. The rmodynami cana l s i so fac en t r a lhe a t i ngsy s t emc omb i ngt heu r ban y he a tne two r kwi t hge o t he rma lene r C]∥ASME20137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Ene r t a i nab i l i t l  gy[ gySus yCo l o c a t edwi t ht heASME2013 He a tTr ans f e rSumme rCon f e r enc eandt heASME201311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 i ne e r i ngandTe chno l ogy.[ S. l.]: ASME, 2013: 14 19. DOI: 10. 1115/e s 2013 18285. onFue lCe l lSc i enc e,Eng ? ? [ 3] 晋娜娜,田琦,王美萍,等 .基于供热调节方式的混 水 直 连 模 式 的 适 用 性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4, 3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14 2019 年 ( 1): 72 7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1. 0072. ? ? [ 4] ZHU Xi ao i ng,MOROOKAS, OKA Y. Nume r i c a li nve s t i t i ono fg r i dspa c e re f f e c tonhe a tt r ans f e ro fsupe r c r i t i c a l j ga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The rma lSc i enc e s, 2014, 76( 2): 245?257.DOI: 10. wa t e rf l owsi nat i tr odbund l e[ gh 1016/ i t he rma l s c i. 2013. 10. 003. j. j [ 5] GU We i,WU Chenyu,WANGJun, 犲 狋犪 犾. Op t ima lope r a t i onf o ri n t eg r a t edene r s t emc ons i de r i ngt he rma li ne r t i a gysy J].App l i ed Ene r 2017, 199( 5): 234?246.DOI: 10. 1016/ apene r o fd i s t r i c the a t i ngne two r kandbu i l d i ngs[ gy, j. gy. 2017. 05. 004. [ 6] 关银俊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区域燃气锅炉房调控运行分析[ 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6. [ 7] CAOJ i ng f u, LI Mi ngc a i,WANG Mi n, 犲 狋犪 犾.Ef f e c t so fc l ima t echangeonou t doo r me t e o r o l og i c a lpa r ame t e r sf o r bu i l d i ngene r s av i ngde s i nt hed i f f e r en tc l ima t ez one so fCh i na[ J]. Ene r i l d i ngs, 2017, 146( 4): 65 72. ? ? gy gni gyandBu 10. 1016/ enbu i l d. 2017. 04. 045. DOI: j. [ 8] ZAKHAREVICH A E. Thei n f l uenc eo ft heda i l l uc t ua t i onso fou t s i dea i rt empe r a t u r eont hei ndoo rc l ima t e[ J]. yf 15( 6): 476 480. DOI: 10. 21122/2227 1031 2016 15 6 476 480. 2016, ? ? ? ? ? ? ? [ i s sn. 9] 张美玲,刘曙光 .区域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预 测 方 法 研 究 [ J].山 西 建 筑, 2018, 44( 3): 120 DOI: 10. 3969/ ?121. j. 1009 6825. 2018. 03. 065. ? [ 10] LIYemao, XIAJ i an un, SU Yi ngbo, 犲 狋犪 犾. Sy s t ema t i cop t imi z a t i onf o rt heu t i l i z a t i ono fl ow? t empe r a t u r ei ndus t r i a l j J]. Ene r 2018, 144( 1): 984 991. DOI: 10. 1016/ exc e s she a tf o rd i s t r i c the a t i ng[ ene r 2017. 12. 048. ? gy, j. gy. [ 11] KANG Zh i i ang,MENG Qi n, YANG Xue, 犲 狋犪 犾.Ana l s i so ft heene r onsump t i onande c onomi cf o rc omb i ned q y gyc J]. Pr o c ed i aEng i ne e r i ng, 2016, 146( 6): he a t i ngsupp l s t emba s edong r oundwa t e rhe a tpumpandbo i l e rp l an t[ ysy 530 535. DOI: 10. 1016/ r oeng. 2016. 06. 391. ? j. p [ 12] CAOB i n, ZHU Yi ngx i n, LIMi n, 犲 狋犪 犾. I nd i v i dua landd i s t r i c the a t i ng:Ac ompa r i s ono fr e s i den t i a lhe a t i ng mode s en  wi t hanana l s i so fadap t i vet he rma lc omf o r t[ J]. Ene r i l d i ngs, 2014, 78( 78): 17?24. DOI: 10. 1016/ j. y gyandBu bu i l d. 2014. 03. 063. [ 13] 袁炯炯,孟庆林,袁彦峰 .厦门地 区 典 型 农 村 住 宅 夏 季 室 内 热 环 境 实 测 与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38( 1): 53 5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1010. ? ? [ 14] YAN Feng. He a t i ngene r av i ngc on t r o lsy s t emba s edond i f f e r en t i a le vo l u t i ona l r i t hm[ J]. J ou r na lo fShenyang gys go 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 2017, 39( 3): 328 332. DOI: 10. 7688/ 1646. 2017. 03. 16. i s sn. 1000 ? ? yo j. [ 15] 赵蕾,王嘉,朱立东,等 .间接连接区域供热 系 统 动 态 特 性 及 控 制 策 略 仿 真 [ J].热 科 学 与 技 术, 2014( 2): 142 ?149. DOI: 10. 13738/ 8097. 2014. 02. 005. i s sn. 1671 ? j. [ 16] 李静,杨俊红,王朴方,等 .集 中 供 热 系 统 运 行 能 效 评 价 及 节 能 潜 力 分 析 [ J].区 域 供 热, 2017( 3): 7?14. DOI: 10. 16641/ cnk i. cn11 3241/ t k. 2017. 03. 002. ? j. [ 17] 贺平,孙刚 .供热工程[M]. 4 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279 280. ? [ 18] 王潇 .地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调节的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19] 李德英 .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9018 ? 抗癌药物马赛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 张嘉颖1,裘京晓2,黄程勇1,吴振3,王立强1 ( 1.华侨大学 生物医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附属医院,北京 100024; 3.厦门大学 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摘要: 对现有文献报道的马赛替尼合 成 工 艺 进 行 优 化 改 进 .以 2 ?甲 基?5 ?硝 基 苯 胺 为 原 料,经 缩 合、噻 吩 环 1 化、还原氢化、酰化等反应制备马赛替尼,产物 结 构 经 电 喷 雾 质 谱 ( ES I ?MS),核 磁 共 振 氢 谱 (H?NMR),核 磁 13 共振碳谱( C ?NMR)等 确 证,并 对 其 中 的 合 成 条 件 进 行 优 化 对 比 研 究 .结 果 表 明:优 化 工 艺 后,马 赛 替 尼 的 总 收率为 37. 3% (以 2 5 ?甲基? ?硝基苯胺计),与文 献 报 道 的 工 艺 相 比,提 高 了 9% ;优 化 后 的 工 艺 具 有 反 应 时 间 短、成本低、收率高等特点,更易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关键词: 马赛替尼;抗癌药物;2 5 ?甲基? ?硝基苯胺;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15 06 ? ? ? 犐犿狆狉 狅 狏 犲 犱犛狔狀 狋 犺犲 狊 犻 狊狅 犳犃狀 狋 犻 犲 狉犇狉 狌犵 犕犪 狊 犻 狋 犻 狀 犻 犫 ?犆犪狀犮 ZHANGJ i ay i ng1,QIUJ i ngx i ao2,HUANGChengyong1, WU Zhen3,WANGL i i ang1 q ( 1.Schoo lo fB i omed i c a lSc i enc e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Af f i l i a t edHo sp i t a l,Be i i ngI n t e r na t i ona lS t ud i e sUn i ve r s i t i i ng100024,Ch i na; j y,Be j 3.Schoo lo fPha rma c eu t i c a lSc i enc e s,Xi amenUn i ve r s i t amen361102,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syn t he s i sp r o c e s so fma s i t i n i b wh i ch wa sr epo r t edi nt hel i t e r a t u r ewa simp r oved.Ma s i t i n i b wa ssyn t he s i z edbyus i ng2 t hy l 5 i t r oan i l i nea sar aw ma t e r i a l,v i ac ondens a t i on,cy c l i z a t i on,hyd r ogena  ?me ? ?n t i onanda cy l a t i on犲 狋 犮,i t ss t r uc t u r ewa sc on f i rmedbye l e c t r o sp r ayi on i z a t i on ma s sspe c t r ome t r ES I ?MS), y( 1 13 r o t onnuc l e a rmagne t i cr e s onanc e( H?NMR)andc a r bon13nuc l e a rmagne t i cr e s onanc e( C he ?NMR),andt p r e a c t i onc ond i t i onso fs omes t epswe r eop t imi z e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y i e l do fma s i t i n i ba f t e rop t imi z a  t i onwa supt o37. 3% ( i nt e rmso f2 t hy l 5 i t r oan i l i ne),wh i chi s9% h i rt hant ha tr epo r t edi nl i t e r a  ?me ? ?n ghe t u r e;t heop t imi z edp r o c e s sha st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ucha ssho r tr e a c t i ont ime,l owc o s tandh i i e l d,andi t ′ ghy se a s i e rt oapp l oi ndus t r i a lp r oduc t i on. yt 犓犲 狉 犱 狊: ma s i t i n i b;an t i c anc e rd r ug;2 t hy l 5 i t r oan i l i ne;op t imi z a t i on ? ?me ? ?n 狔狑狅 马赛替尼( ma s i t i n i b)学名为 4 4 1 4 3 4 3 2 ?[( ?甲基? ?哌嗪基)甲基] ?N?[ ?甲 基? ?[[ ?( ?吡 啶 基) ? ?噻 唑 基] 氨基]苯基]苯 甲 酰 胺,是 由 法 国 制 药 巨 头 ABSc i enc e公 司 研 制 的 一 种 选 择 性 多 靶 点 酪 氨 酸 酶 抑 制 剂 [1],作用于小胶质细胞 和 肥 大 细 胞 [2].临 床 前 动 物 实 验 结 果 表 明,与 一 线 药 物 伊 马 替 尼 ( ima t i n i b)相 比,马赛替尼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活 性,且 因 其 不 作 用 于 非 受 体 蛋 白 酪 氨 酸 激 酶 c l,降 低 了 心 脏 毒 ?Ab 收稿日期: 2018 09 10 ? ? 通信作者: 王立强( 1970 E i l: wl c om.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剂学和创新药物的研究 . ?ma q1599@16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YFE0101700);华侨大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育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1701407 1021)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16 2019 年 性 [3?4],对胃肠道肿瘤、黑色素瘤及胰腺癌 具 有 潜 在 治 疗 作 用 [5?8].此 外,马 赛 替 尼 还 可 治 疗 哮 喘 [9]、类 风 湿性关节炎 [10]、多发性硬 化 症 等 炎 症 [11?12],目 前 正 处 于 三 期 临 床 研 究 阶 段 . 2008 年,欧 洲 药 物 管 理 局 [ ] ( EMA)批准马赛替尼作为犬肥大细胞肿 瘤 13 和 皮 肤 恶 性 肿 瘤 的 治 疗 药; 2015 年 和 2016 年,马 赛 替 尼 又先后被美国食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 FDA)和 EMA 授 予 治 疗 肌 萎 缩 侧 索 硬 化 症 (ALS)的 孤 儿 药 地 位 [14].目前,该药物尚未在中国 上 市 及 进 口 .因 此,本 文 对 马 赛 替 尼 的 合 成 工 艺 进 行 优 化 改 进,简 化 操 作,提高产率,使其更易于产业化 .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仪器 N?甲基哌嗪(优级纯,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公司); 3 ?乙酰基吡啶(优级纯,上海书亚医药公司);其他 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 245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R? 201 型旋转蒸发器(上海申胜生物技术 有限公 UV? 司); X? 5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河南省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Q Exa c t i ve 型 高分辨质 谱仪(美国 The rmoSc i en t i f i c公司); AVANCE AV? 400 型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仪(瑞 士 Bruke r公 司); 1200 型 高 效 液 相 色谱仪( DAD 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合成路线 文献报道的马赛替尼合成方法 主 要 有 2 种 [15?19].第 1 种 是 以 2 5 ?甲 基? ?硝 基 苯 胺 为 原料,经酰化、缩合生成 N?( 2 5 ?甲基? ?硝基 苯 基 胺 基 硫 代 甲 酰)乙 酰 胺 (中 间 体 5),在 碱 性 条 件 下,与 2 ? 溴? 1 3 2 5 4 3 2 ?(吡啶? ?基)乙酮(中间体 2)生成 N?( ?甲基? ?硝 基 苯 基) ? ?(吡 啶? ?基)噻 唑? ?胺(中 间 体 6),中 间体 6 经 Raney Ni催化氢化还原后,通过 Scho t t en 4 1 ?Baumann 反应与 4 ?( ?甲基哌嗪? ?基)甲基 苯甲酰 氯(中间体 3)得到马赛替尼 [15].第 2 种是以 2, 4 ?二氨基甲苯为原料,先用二碳酸二 叔丁酯 选择性保 护 4 位氨基;然后,与硫氰酸铵和苯甲酰氯反应生 成 [ 3 3?苯 甲 酰 基 硫 脲 基) 4?甲 基 苯 基]氨 基 甲 酸 叔 丁 基 ?( ? 酯;再在碱性条件下脱去苯甲酰基后,与 2 1 3 ?溴? ?(吡啶? ?基)乙酮成环为噻唑化合物,脱去叔 丁氧 羰基保 [ 1618] 护基团得到 4 3 2 2 5 4 ?(吡啶? ?基) ? ?[( ?甲基? ?氨基苯基)氨基]噻唑 ? ;最后,与事先制备得到的 4 ?( ?甲基 [ 19] 哌嗪? 1 7%.该合 成方法步 骤较复 杂,且在 合成 中间体 ?基甲基)苯甲酰氯 生成目标产物,总收率为 26. 的后处理中经过多次柱层析,成本高且效率低,不适合工业生产 . 因此,经文献调研分析,文中选用第一种路线合成马赛替尼,其合成路线如图 1 所示 . 图 1 马赛替尼的合成路线 F i 1 Syn t he t i cr ou t eo fma s i t i n i b g. 1. 2. 2 2 1 3 2 mL, 18 mmo l)置 于 二 氯 甲 烷 ?溴? ?(吡啶? ?基)乙酮(中间体 2)的 制备 将 3 ?乙酰基 吡啶( ( 30mL)中,于 25 ℃ 下加入质量分数为 30% 的氢溴酸溶液( 3. 6mL, 54mmo l).在 1h 内滴加溴素( 0. 9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嘉颖,等:抗癌药物马赛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 217 mL, 18mmo l)的二氯甲烷( 3. 5mL)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 2h,薄层板( TLC)监测反应完全 .抽滤,滤饼 用丙酮( 5mL)洗涤 2 次, 80 ℃ 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状固体 2( 3. 24g,产率为 90. 1% ),熔点为 195. 1~ 196. 0 ℃ (文献[ 3]产率为 75. 0% ,熔点 为 192. 2~193. 8 ℃ ),纯 度 为 98. 9% (HPLC 面 积 归 一 化 法,检 R 测条件:色谱柱为 I ne r t s i l○ C18( 4. 6 mm×250 mm, 5μm),流 动 相 A 为 体 积 分 数 为 0. 1% 的 三 氟 乙 酸 ( TFA) 1% 的 TFA?水,等 度 洗 脱(流 动 相 A∶ 流 动 相 B=90∶10),流 ?乙腈,流动相 B 为体积分数为 0. 速为 0. 4mL·mi n-1 ,检测波长为 306nm,进样体积为 10μL,柱温为 30 ℃ ). 4 1 6. 0g, 35. 2 1. 2. 3 4 ?( ?甲基哌嗪? ?基)甲基苯甲酸二盐酸盐(中间体 4)的制备 将 4 ?氯甲基苯甲酸( mmo l)加入正丁醇( 74mL)中,溶解后加入 1 4. 7mL, 42. 4mmo l),于 25 ℃ 下反应 6h, TLC ?甲基哌嗪( -1 监测反应完全 .反应液减压浓缩,加入乙酸乙酯( 100mL),用 3mo l·L NaOH 溶液( 100mL)萃取,取 水层,用乙酸乙酯洗涤 3 次,收集水层,用 3mo l·L-1 盐 酸 调 节 pH 值 至 3~4,加 入 异 丙 醇,静 置 过 夜 . 过滤,滤饼用异丙醇( 5mL)洗涤 2 次,于 50 ℃ 真空干燥,得白色 固体 4( 10. 37g,产率 为 96. 0% )(文献 [ 3]产率为 94. 1% ),熔点为 309. 8~311. 4 ℃ (文献[ 20]熔点为 310~312 ℃ ),纯度为 98% (HPLC 面积 R 归一化法,检测条件:色谱柱为I ne r t s i l○ C18 ( 4. 6 mm×250 mm, 5μm),流动相 A 为体积分数 0. 1% 的 TFA?乙腈,流动相 B 为体积分数 0. 1% 的 TFA?水,等 度 洗 脱(流 动 相 A∶ 流 动 相 B=90∶10),流 速 为 -1 0. 4mL·mi n ,检测波长为 254nm,进样体积为 10μL,柱温为 30 ℃ ). 1 狕): 235. 24[M+H]+ . H?NMR( 400 MHz, DMSO?d6 ),化 学 位 移( 7. 88( d, ES I ?MS(质荷比 犿/ δ): 13 犑=8. 1 Hz, 2H), 7. 39( d, 犑=8. 1 Hz, 2H), 3. 51( s, 2H), 2. 37(m, 8H), 2. 17( s, 3H). C?NMR ( 101 DMSO? d6), 167. 82, 143. 90, 130. 71, 129. 45, 129. 20, 62. 02, 55. 03, 52. 86, 45. 99. MHz, δ: 1. 2. 4 4 4 1 2. 3g, 7mmo l)悬浮 于四氢 ?( ?甲基哌嗪? ?基)甲基苯甲酰氯(中间体 3)的制备 将中间体 4( 呋喃( THF, 50mL)中,加入二氯亚 砜( 0. 7 mL, 10 mmo l)及 吡 啶( 1 滴), 60 ℃ 回 流 反 应 0. 5h,减 压 浓 缩,得中间体 3. 2?甲 基?5 10. 0g, 0. 13 1. 2. 5 N?( ?硝 基 苯 基 胺 基 硫 代 甲 酰)乙 酰 胺 (中 间 体 5)的 制 备 将 硫 氰 酸 铵 ( mo l)置于丙酮( 250mL)中,于 25 ℃ 下加入乙酰氯( 9mL, 0. 13mo l),搅拌15mi n,分3 次向反应液中加 入2 5 16. 5g, 0. 11mo l),加入完毕后反应 20mi n,抽滤,滤饼用丙酮( 5mL)洗涤 2 次, ?甲基? ?硝基苯胺( 干燥后得白色固体 5( 27. 02g,产率为 97. 1% )(文献[ 3]产率为 96. 5% ),熔点为 204. 1~205. 3 ℃ (文献 [ 3]熔点为 203. 8~204. 2 ℃ ). 1 犿/狕): 253. 95[M+H]+ . H?NMR( 400 MHz, DMSO?d6 ), 66( d, 犑=2. 3 Hz, 1H), ES I ?MS( δ:8. 13 8. 05( s, 1H), 7. 58( d, 犑=25 Hz, 1H), 2. 32( s, 3H), 2. 18( s, 3H). C?NMR( 101 MHz, DMSO?d6 ), δ: 180. 32, 173. 29, 145. 95, 141. 91, 138. 28, 131. 94, 131. 73, 109. 30, 24. 28, 18. 30. 2 4. 2g, 30 1. 2. 6 N?( ?甲 基?5?硝 基 苯 基) ?4?(吡 啶?3?基)噻 唑?2?胺 (中 间 体 6)的 制 备 将 K2CO3 ( mmo l)悬浮于甲醇( 200mL)中,加入中间体 5( 2. 6g, 10 mmo l),搅 拌 20 mi n 后,加 入 中 间 体 2( 4. 0g, 20mmo l),反应 2h, TLC 检测反应完全 .向反应液中加水( 200mL)搅拌 10mi n,抽 滤,烘 干得中间 体 6 ( 2. 56g,产率为 82. 1% )(文献[ 3]产率为 76. 3% ),熔点为 223. 5~225. 2 ℃ ,纯度为 99. 2% (HPLC 归 R 一化法,检测条件:色谱柱为 I ne r t s i l○ C18 柱( 4. 6mm×250 mm, 5μm),流 动 相 A 为 甲 醇,流 动 相 B 为 体积分数为 0. 1% 的 TFA?水,等度洗脱(流动相 A∶ 流动相 B=60∶40),流速为 0. 4mL·mi n-1 ,检测 波长为 253nm,进样量为 10μL,柱温为 30 ℃ ). 1 犿/狕): 312. 98[M+H]+ . H?NMR ( 400 MHz, DMSO?d6), 9. 80( s, 1H), 9. 30( s, 1H), ES I ?MS( δ: 9. 18( d, 犑=1. 8 Hz, 1H), 8. 52( d, 犑=4. 7 Hz,1H), 8. 27( s, 1H), 7. 79( d, 犑=2. 2 Hz, 1H), 7. 65( dd, 13 犑=5. 3, 1. 7 Hz, 1H), 7. 47( d, 犑=2. 6 Hz, 1H), 7. 10( s, 1H), 2. 43( s, 3H). C?NMR( 101 MHz, DM SO? d6), 161. 10, 149. 01, 147. 40, 145. 06, 143. 77, 137. 40, 134. 46, 133. 04, 131. 67, 130. 43, 126. 69, δ: 124. 22, 112. 89, 106. 88, 18. 96. 1. 2. 7 6 4 3 2 1, 3 ?甲基?N?[ ?(吡啶? ?基)噻唑? ?基] ? ?苯二胺 二盐酸 盐(中 间体 7)的制备 将中 间体 6( 1. 5 5mmo l)置于 40mL 甲醇和氯化铵(体积比 为 1∶3)的 饱 和 溶 液 中,在 氮 气 保 护 下,加 入 活 化 的 锌 粉 g, ( 1. 0g, 15mmo l), 65 ℃ 回流反应 3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过滤,滤饼用甲 醇( 5 mL)洗 涤 3 次 后,用 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21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氯甲烷( 80mL)溶解,过滤,滤液 减 压 浓 缩,得 到 白 色 粉 末 7( 1. 16g,产 率 为 82. 2% )(文 献 [ 3]产 率 为 69. 3% ),熔点为 136. 2~137. 9 ℃ (文献[ 3]熔点 137. 5~138. 3 ℃ ). ES I 犿/狕): 283. 10[M+H]+ . ?MS( 1. 2. 8 马赛替尼(目标化合物 1)的制备 将 中 间 体 7( 1. 4g, 5 mmo l)置 于 二 氯 甲 烷( 50 mL)中 溶 解, 冰水浴降温至 0 ℃ ,加入 N, N?二异丙基乙胺( DIPEA)( 3mL, 22mmo l).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中间体 3 ( 1. 6g, 5mmo l)的二氯甲烷( 10mL)溶液,室温反应9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反应液依次用体积分数为 10% 的 NaOH( 15mL×2)溶液和水( 20mL)萃取,二氯甲烷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加入乙醇 ( 60mL)溶解,用体积分数为10%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9~10,过滤,烘干,得目标化合物1( 1. 42 0% ),熔点为 93. 7~95. 1 ℃. g,产率为 57. 1 ES I 犿/狕): 499. 42[M+H]+ . H?NMR( 400 MHz, DMSO? d6), 10. 20( s, 1H), 9. 46( s, 1H), ?MS( δ: 9. 14( s, 1H), 8. 60( d, 犑=7. 1Hz, 1H), 8. 46( d, 犑=5. 7Hz, 1H), 7. 90( d, 犑=6. 7 Hz, 2H), 7. 53( d, 犑= 1H), 7. 36( d, 犑=6. 8 Hz, 2H), 7. 17~7. 30( m, 3H), 6. 92( s, 1H), 3. 50( s, 2H), 2. 25(m, 4H), 6. 4 Hz, 13 2. 14( m, 4H), 1. 92( s, 6H). C?NMR( 101 MHz, DMSO?d6 ), 23,165. 70,148. 74,147. 67, δ:166. 142. 59, 139. 71, 138. 23, 134. 29, 133. 72,133. 14,130. 93,130. 74, 129. 13, 128. 09, 124. 56, 124. 12, 116. 11, 113. 75, 104. 98, 61. 93, 54. 83, 52. 57, 45. 68, 18. 07. 2 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2. 1 中间体 2 的合成工艺优化 按文献[ 3]方法制备中间体 2 时发现,氢溴酸(HBr)在反应中既作诱导剂又作溶 剂,腐 蚀性强,挥发 性大,成本高,且后处理需要重结晶 .为了降低成本,提 高产 率,更换溶剂(氯仿、水、乙 醚、二 氯 甲 烷、醋 酸)摸 索 最 佳 反 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二 氯 甲 烷( DCM)为 反 应 溶 剂 时, 中间体 2 产率最高,达到 90% ,且无需重结晶进行后处理 . 通过预实验发现,原料 3 ?乙酰吡啶与 HBr物 质的量的 比值对反应产率影响较大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固 定反应时 间为 2h,反应温度为 25 ℃ ,考 察 原 料 物 质 的 量( 狀)之 比 对 中间体2 产率( η(中间体2))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 .由图 2 可知:当 狀(HBr)∶狀( 3 ?乙酰吡啶)=3∶1 时,中 间体 2 产 率最佳,为 90. 1%. 图 2 原料物质的量比对中间体 2 产率的影响 F i 2 Ef f e c to fmo l a rr a t i oon g. 2. 2 中间体 4 的合成工艺优化 合成中间体 4 的过程属于取代型 N?烷基化反应,其 机 i e l do fc ompound2 y 理为 4 3]中,氮 气 保 护 下 制 备 中 间 体 4 时,需 ?氯甲基苯甲酸与 N?甲基哌嗪发生亲电取 代反应 .在 文献[ 要 4 当量的 N?甲基哌嗪,条件要求较高,且产 物 不 易 纯 化 .通 过 考 察 原 料、产 物 的 稳 定 性 及 分 析 反 应 机 理,改变原工艺中的氮气条件,发现总产率并无明显变化,因此,省略 氮 气 保 护 以 降 低 成 本,且 更 适 用 于 工业化生产 . 去氮气保护后,改变溶剂对中间体 4 的产率无影响,但对反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单因素 考察反应溶剂对 反 应 时 间 的 影 响,结 果 如 表 1 所 表 1 不同反应溶剂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示 .表 1 中: 狋 为 4?氯 甲 基 苯 甲 酸 消 失 所 需 的 时 Tab. 1 E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n ts o l ven t sonr e a c t i ont ime 间 .由 表 1 可 知:将 反 应 溶 剂 乙 醇 更 换 为 正 丁 醇, 反应溶剂 可使反应时间从 16h 缩 减 为 6h,在 保 证 产 率 和 /h 狋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正丁醇 10~12 16~18 5~8 3~6 纯度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经条件优化后,中间体 4 的产率达 96. 0%. 2. 3 中间体 6 的合成工艺优化 为 了进一步提高中间体 6 的产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控制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25 ℃ ,考察 K2CO3 和中间体 5 物质的量之比对中间体 6 产率( η(中间体 6))的影响,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 当狀( K2CO3)∶狀(中间体5)为1∶1~3∶1 时,反应产率随比值的增大而增加;当狀( K2CO3)∶狀(中间体 5)为 3∶1 时,反应产率最高,为 76. 3% ,而后趋于恒定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嘉颖,等:抗癌药物马赛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 219 通过对反应时间的考察,发现 反 应 时 间 对 中 间 体 6 的 产 率 有 较 大 影 响 .因 此,设 定 反 应 温 度 为 25 ℃, 狀( K2CO3)∶狀(中间体 5)=3∶1 时,探究反应时 间对 产率 的 影 响,结 果 如 图 4 所 示 .由 图 4 可 知:当 反应时间为 2h 时,中间体 6 产率达到最高,为 82. 1%. 图 3 物质的量的比值对中间体 6 产率的影响 图 4 反应时间对中间体 6 产率的影响 F i 3 Ef f e c to fmo l a rr a t i oony i e l do fc ompound6 g. F i 4 Ef f e c to fr e a c t i ont imeony i e l do fc ompound6 g. 2. 4 马赛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 以酰氯为反应原 料 进 行 酰 化 反 应 时,缚 酸 剂 可 中 和 反 应产生的氯化氢,因此,寻找适当的缚酸剂可以有 效地提高 反应产率 .当反应溶 剂 为 二 氯 甲 烷,反 应 时 间 为 5h 时,研 究不同缚酸剂对马赛替尼产率( η(马赛替尼))的影响,结 果 如图 5 所示 .由 图 5 可知:采用有 机碱 N, N?二异丙 基 乙 胺 ( DIPEA)做缚酸剂时,产率最优,且处理较为简单 .文献[ 3] 中,反应 5h 并不能使反应完全,因此,将反应时间延长至 9 h 可反应完全,收率提高至 57. 0% (以中间体 7 计). 3 结束语 图 5 缚酸剂对马赛替尼产率的影响 F i 5 Ef f e c to fba s espe c i e s g. ony i e l do fma s i t i n i b 以2 5 3]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合成 ?甲基? ?硝基苯胺等为原料制备抗癌新药马赛替尼,并对文献[ 的马赛替尼经由质谱,核磁氢谱及碳谱等确证结构 .制备中间体 2 时,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工艺,采用 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既可减少 HBr的用量,反应后也无需重结晶处理,当原料物质的量比值 狀(HBr)∶ 狀( 3 1% ;在 合 成 ?乙酰吡啶)为 3∶1,反应温度由原文献中 的 60 ℃ 调 整 为 25 ℃ 时,产率 最 优 可 达 到 90. 中间体 4 时,省去氮气保护,选用正丁醇代替乙醇作为反应溶剂,反应时间由 16h 缩短为 9h,反应绿色 环保,产率提高至96. 0% (文献[ 3]产率为94. 1% );当合成中间体6 时,投料物质量的比值狀( K2CO3)∶ 狀(中间体 5)为 3∶1,反应时间为 2h 时,产 率 最 佳,为 82. 1% (文 献[ 3]产 率 为 76. 3% );合 成 目 标 产 物 马赛替尼时,更换缚酸剂三乙胺( TEA)为 DIPEA,并将反应时间由 5h 增加至 9h,使反应完全,产率由 54. 8% 提高至 57. 0% (以中间体 7 计).改进后 的合成工艺 操作 简单,绿 色环保,反 应易于 控制,总 收 率 从 28. 0% 提高至 37. 3% (以 2 5 ?甲基? ?硝基苯胺计),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参考文献: [ 1] 鲍书馨 .多韦替尼和马赛替尼合成工艺研究[ 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11. [ 2] LORTHOLARY O, CHANDESRI S M O, BULAILIVIDEANU C, 犲 狋犪 犾.Ma s i t i n i bf o rt r e a tmen to fs e ve r e l  ysymp andomi s ed,p l a c ebo?c on t r o l l ed,pha s e3s t udy[ J].Lanc e t, 2017, 389 t oma t i ci ndo l en tsy s t emi cma s t o cy t o s i s:A r ( 10069): 612 620. DOI: 10. 1016/S0140 6736( 16) 31403 9. ? ? ? [ cnk i. 3] 杨照,王志祥,方正,等 .马赛替尼合成工艺研究[ J].中国现代 应 用 药 学, 2013, 30( 1): 35 38. DOI: 10. 13748/ ? j. i s sn1007 7693. 2013. 01. 001. ? [ 4] SORIAJC,MASSARDC,MAGN?N, 犲 狋犪 犾. Pha s e1do s e e s c a l a t i ons t udyo fo r a lt r o s i nek i na s ei nh i b i t o rma s i t i n i b ? y rme t a s t a t i cs o l i dc anc e r s[ J].Eu r ope anJ ou r na lo fCanc e r, 2009, 45( 13): 2333?2341.DOI: 10. i nadvanc edand/o e c a. 2009. 05. 010. 1016/ j.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20 2019 年 [ 5] BRAHMIM, CASS IER P A.Ma s i t i n i bf o r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a ls t r oma lt umo r s[ J]. Expe r tOp i n i ononOr ugs, phanDr 2016, 4( 6): 671 676. DOI: 10. 1080/21678707. 2016. 1180973. ? [ 6] DEPLANQUE G, DEMARCHIM, HEBBAR M, 犲 狋犪 犾. Ar andomi z ed,p c on t r o l l edpha s eⅢ t r i a lo fma s i t i n i b l a c ebo ? l usgemc i t ab i nei nt het r e a tmen to fadvanc edpanc r e a t i cc anc e r[ J].Anna l so fOnc o l ogy, 2015, 27( 7): 1194?1200. p /mdv133. DOI: 10. 1093/annonc [ 7] TESTA U. Ki tmu t a t i onsi nc anc e randt he i rt r e a tmen twi t hp r o t e i nk i na s ei nh i b i t o r s[ J]. Dr ugso ft heFu t u r e, 2008, 33( 2): 161 174. DOI: 10. 1358/do f. 2008. 033. 02. 1164207. ? [ 8] HAMMAM K, SAEZ?AYALA M, REBUFFET E, 犲 狋犪 犾. Dua lp r o t e i nk i na s eandnuc l e o s i dek i na s emodu l a t o r sf o r J].Na t u r eCommun i c a t i ons, 2017, 8( 1): 1420.DOI: 10. 1038/s 41467?017? r a t i ona l l s i l rma c o l ogy[ yde gnedpo ypha 01582 5. ? [ /PDGFr 9] HUMBERT M, DEBLAY F,GARCIA G, 犲 狋犪 犾.Ma s i t i n i b,ac i t e c ep t o rt r o s i nek i na s ei nh i b i t o r,im ?k y r ove sd i s e a s ec on t r o li ns e ve r e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ta s t hma t i c s[ J]. Al l e r 2009, 64( 8): 1194 DOI: 10. ?dependen ?1201. p gy, 1398 9995. 2009. 02122. x. 1111/ ? j. [ 10] TEBIBJ,MARIETTEX, BOURGEOI SP, 犲 狋犪 犾.Ma s i t i n i bi nt het r e a tmen to fa c t i ver heuma t o i da r t hr i t i s:Re su l t s o famu l t i c en t r e,open? s e2as t udy[ l abe l,do s e ang i ng,pha J].Ar t hr i t i sRe sThe r, 2009, 11( 3): R95. DOI: 10. ?r 1186/a r 2740. [ 11] VERMERSCH P, BENRABAH R, SCHMIDT N, 犲 狋犪 犾.Ma s i t i n i bt r e a tmen ti npa t i en t swi t hp r og r e s s i vemu l t i l e p s c l e r o s i s:Ar andomi z edp i l o ts t udy[ J]. BMC Neu r o l, 2012, 12( 1): 1 9. DOI: 10. 1186/1471 2377 12 36. ? ? ? ? [ 12] PAULC, SANSB, SUAREZ F, 犲 狋犪 犾.Ma s i t i n i bf o rt het r e a tmen to fsy s t emi candcu t ane ous ma s t o cy t o s i s wi t h hand i c ap:A pha s e2as t udy[ J].Ame r i c anJ ou r na lo f Hema t o l ogy, 2010, 85( 12): 921?925.DOI: 10. 1002/a h. j 21894. [ 13] DALY M,SHEPPARDS, COHEN N, 犲 狋犪 犾. Sa f e t fma s i t i n i bme sy l a t ei nhe a l t hyc a t s[ J]. J ou r na lo fVe t e r i na r yo y 1939 2011, 25( 2): 297 302. DOI: 10. 1111/ 1676. 2011. 0687. x. I n t e r na lMed i c i ne, ? ? j. [ 14] KINET J P,MOUSSY A,MANSFIELD C.Us eo f ma s i t i n i bf o rt r e a tmen to famyo t r oph i cl a t e r a ls c l e r o s i s: WO2015/063318A1[ P]. 2015 05 07. ? ? [ 15] MOUSSY A, REGINAULTP, BELLAMYF, 犲 狋犪 犾. Pr o c e s sf o rt hesyn t he s i so f2 ami no t h i a z o l ec ompoundsa sk i  ? na s ei nh i b i t o r s:US8153792B2[ P]. 2008 08 21. ? ? [ 16] MARCO C, CAMILLE W, BRUNO G, 犲 狋犪 犾. 2 3 ami noa r l)ami no 4 a r l t h i a z o l e sandt he i rus ea sc i ti nh i b i  ?( ? ? ? ? ?k y y t o r s:US008450302B2[ P]. 2013 05 28. ? ? [ 17] MOUSSY A, KINETJP. Us eo fc i ti nh i b i t o r sf o rt r e a t i ngt Id i abe t e s:US20070032521A1 [ P]. 2005 02 24. ?k ? ? ypeI [ 18] KOROLEVA E V, KADUTSKI IA P, FARINAC A V, 犲 狋犪 犾. Ap r a c t i c a lsyn t he s i so f4 4 t hy l i r a z i n 1 l) ?[( ?me ? ?y p pe me t hy l]ben z o i ca c i d:Thekeyp r e cu r s o rt owa r dima t i n i b[ J]. Te t r ahed r onLe t t e r s, 2012, 53( 38): 5056 5058. DOI: ? t e t l e t. 2012. 06. 107. 10. 1016/ j. [ 19] HAP M P, TURCOTTES, FLANAGANJU, 犲 狋犪 犾. 4?Py r i dy l an i l i no t h i a z o l e st ha ts e l e c t i ve l a r tvon Hi l ? yt ge ppe L i ndaude f i c i en tr ena lc e l lc a r c i nomac e l l sbyi nduc i ngau t ophag i cc e l lde a t h[ J]. JMedChem, 2010, 53( 2): 787 797. ? DOI: 10. 1021/ jm901457w. [ 20] BORNMANN W, ALAUDDIN M, GELOVANIJ, 犲 狋犪 犾. Rad i oha l o ima t i n i bsandme t hodso ft he i rsyn t he s i sandus e i npe timag i ngo fc anc e r s:US20060823324P[ P]. 2008 02 28. ?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0032 ? 利用干涉测量技术的染液均匀性方法 梅小华,李平,金福江,李扬森 (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染色过程中染料和助剂不均容易导致色花问题,搭建干涉测量实验平台,采集染液处于不同均匀 程度下的干涉条纹图,根据干涉条纹图形状特点及其 频 域 特 征,实 现 染 液 均 匀 性 定 性 判 断 .实 验 结 果 表 明:当 染液存在化料不均的情况时,干涉条纹形态及频域特征相 对 均 匀 状 态 染 液 差 异 明 显,利 用 干 涉 测 量 技 术 实 现 对染液均匀性检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 关键词: 均匀性检测;染液;干涉测量;干涉条纹 中图分类号: TS193. 4;TP2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21 05 ? ? ? 犎狅犿狅犵 犲狀犲 犻 狋 狊 狋 犻 狀犵狅 犳犝狀 犻 犳 狅 狉犿 犇犲 狉 犲 犲狅 犳 狔犜犲 犵 犇狔 犲 犻 狀犵犛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犝狊 犻 狀犵犐 狀 狋 犲 狉 犳 犲 狉 犲 狀犮 犲犕犲 犪 狊 狌 狉 犲犿犲 狀 狋 MEIXi aohua,LIP i ng,J IN Fu i ang,LIYangs en j ( 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Whent hed i s s o l u t i ono fdye so rdyeaux i l i a r i e si sno tun i f o rm, i tc anbee a syt oc aus ec o l o r edspo t. r imen t a lsy s t em p l a t f o rm o fi n t e r f e r ome t r sde s i hei n t e r f e r enc e Tos o l vet h i sp r ob l em,expe y wa gned,andt f r i ngeimage si nd i f f e r en tun i f o rmdeg r e eo fdyewe r ec o l l e c t ed.Theshapef e a t u r eo f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 sand t hef e a t u r e si nf r e i na r ewa sus edt oj udget heun i f o rmdeg r e eo fdye i ngs o l u t i on.Expe r imen t a lr e  quencydoma su l t sp r ovet ha tt hed i f f e r enc eo ft heshapeo f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 sandt hef e a t u r e si nf r e i na r eob  quencydoma v i ouswhent hedye si nd i f f e r en tdeg r e eo fun i f o rmi t c o r d i ng l l s i st hedeg r e eo fun i f o rmi t fdye s y.Ac y,ana y yo byus i ngi n t e r f e r ome t r i ct e chn i sf e a s i b l e. quei 犓犲 狉 犱 狊: homogene i t e s t i ng;dyel i r;i n t e r f e r enc eme a su r emen t;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 yt quo 狔狑狅 为了避免染色过程中染料或助剂不均导致织物色花,配 制好的 染 液 首 先 需 要 通 过 化 料 机 进 行 搅 拌 处理 [ 1 3] ? .化料机通常由化料桶和 搅 拌 棒 构 成,化 料 时 间 长 短 通 常 根 据 经 验 进 行 设 定 .如 果 化 料 时 间 过 短,会导致化料不均,进而容易染花织物,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 染花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重新染色 .通常需要尽量延长化料时 间,但 这又 会 影 响 生 产 进 度,不 利 于 提 高 产 量 .黄旭明等 [4]通过添加助剂的方法调节染液染料的 均匀性,但 是 无 法 实 时 观 察 染 液 均 匀 程 度,且 增 加 额外的助剂成本 .沈娟等 [5]通过示差折光检测器测量溶液折射率,实现对溶液均匀性、稳定性的检测,但 对于质量浓度较低的溶液,存在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干涉测量技术 [6]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试 的一门技术,相对于一般的光学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 灵敏度 .随着 激光 的 出 现 及 计 算 机 的 应 用,在 提 高 精度的同时,实现了条纹的实时自动分析 .文献[ 7  8]成功地将干涉测试技术应用于玻 璃的 均匀性 检测 . 本 文 利 用 干 涉 测 试 技 术 的 优 势,搭 建 染 液 均 匀 性 检 测 系 统,以 解 决 染 料 化 料 不 均 的 问 题 . 收稿日期: 2017 10 16 ? ? 通信作者: 梅小华( 1978 E i l: f o r e s t 999@126. c om. ?),女,讲师,主要从事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61273069);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3Z2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22 2019 年 1 干涉原理与检测方法 [] 1. 1 光的干涉原理 9 设 犈01( 狉, 狋)和 犈02( 狉, 狋)是两列频率相同的平面电磁波,在空间产生的电磁场分别为 犈1( 狉, 狋)= 犈01cos( 2π 狋-犽1狉+φ1), ν 犈2( 狉, 狋)= 犈02cos( 2π 狋-犽2狉+φ2) . ν } ( 1) 式( 1)中: 犈01 , 犈02 为电磁波振幅; 狉 为失径; 犽1 , 犽2 为波矢量; ν 为频率; φ1 , φ2 为初始相位 . 根据叠加定理,两电磁波相遇区域电场为 犈( 狉, 狋)= 犈1( 狉, 狋)+犈2( 狉, 狋) . ( 2) 相遇区域的光场强度犐 为 2   犐 =〈 犈犈 〉= 〈 犈2 01 +犈02 +犈1犈2 +犈1 犈2 〉= 2 〈 犈2 犈01犈02) co sθ〉=犐1 +犐2 + 〈 2犈01犈02c osψ·c o sθ〉 . 01 +犈02 +2( ( 3) 式( , 分别表 示两平面 电磁波 的平 均光强; 3)中:〈〉表示对时间求平均,则犐1 = 〈 犈2 犐2 = 〈 犈2 01 〉 02 〉 ψ 为 犈01 和 犈02 的夹角; 犽2 -犽1) 狉- ( 3)中的第 3 项 为干涉 项,当 两 平 面 电 磁 波 不 相 干 时,干 涉 项 为 θ= ( φ2 -φ1).式( 零, 犐=犐1 +犐2 ,光场一片均匀 .若两列光波相干,则干涉项不为零,光强分布呈现干涉图纹 . 当 ψ=0,即两偏振电磁波偏振方向相同,有 ( 4) 犐 =犐1 +犐2 +2 槡 犐1犐2cosθ . 犐 随θ 变化,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 烌 犐max =犐1 +犐2 +2 槡 犐1犐2 , 烍 犐min =犐1 +犐2 -2 槡 犐1犐2.烎 激光是一种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且亮度极高的光源,是光学干涉计量中的理想光源 . ( 5) 1. 2 染液均匀性检测方法 染液均匀性检测 系 统 示 意 图 [10],如 图 1 所 示 .从 氦 氖激光器发出的 点 光 源 经 空 间 滤 波 器 和 正 透 镜 扩 束 成 相干光束,由空间分光棱镜 B1 分为两束相干平面波,分 别经反 光 镜 M1 ,M2 反 射,光 束 1 通 过 装 有 待 测 溶 液 的 比色皿与光束 2 在分光棱镜 B2 处汇合,形成混合光,在 电荷耦合器件( CCD)相机屏产生干涉 条纹图,并 采 集 传 送至个人计算机( PC)端 . 图 1 染液均匀性检测系统示意图 如果比色皿中的染液处于均匀状 态,则由 光 束 1 组 F i 1 Di ag r amo fdyeun i f o rmi t g. y 成的波面仍为平面波,与光束 2 平面波之间 仍保 持 相 干 deg r e ede t e c t i onsy s t em 性,满足式( 5)的形式,干涉图条纹形态固定且相互平行 .如果 染液处 于不 均 匀 状 态,光 束 1 通 过 不 均 匀 染液后,会对光束中的各光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波面 不 再是平 面波,与 光 束 2 波 面 之 间 的 相 干 性 发 生了变化,光场不再满足式( 5),而是变成了其他更为复杂的形式,导致干涉条纹图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 由以上分析可知,可直接通过肉眼观测条纹的形态对 染 液均 匀 性 进 行 判 断 .除 此 之 外,为 了 减 轻 人 眼观测负担,可提取干涉条纹频谱特征,设定判断指标,实现染液均匀性自动判断 . 设染液为均匀状态, CCD 相机采集到的干涉条纹图某点( 狓, 狓, 狔)处的物光和参考光波分别为 犗( 狔) 和 犚( 狓, 3)可得 CCD 屏光场强度为 狔),由式( 2 2    犐= ( 犗( 狓, 狓, 犗( 狓, 狓, 狔)+犚( 狔))· ( 狔)+犚( 狔)) =狘犗狘 +狘犚狘 +犚 犗 +犚犗 . ( 6) 对干涉光强分布 I作傅里叶变换,即 2 2 犃0 = 犉( 狘犗狘 +狘犚狘 ), 犃+1 = 犉( 犚犗), 犃-1 = 犉( 犚犗  ) . ( 7) 式( 7)中: 犃0 , 犃+1 , 犃-1 分别表示频谱图中的 零 级 频 谱、+1 级 频 谱 和 -1 级 频 谱 .当 染 液 均 匀 性 发 生 变 化时,物光波的相干性受到影响,频谱图不仅仅由这三级主频谱构成,通过程序设定适当的判断条件,即 可实现染液均匀度的定性判断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梅小华,等:利用干涉测量技术的染液均匀性方法 223 2 实验部分 2. 1 材料与仪器 激 光干涉测量平台( CCD 相机的分辨率为 1024px×1024 FN? 2R 黄 均 匀 染 液、染 色 助 剂 (元 明 粉、固 px)、光学减震 平 台; 色碱). 2. 2 实验方法 搭建激光干涉测量实验平台,如图 2 所示 .实验有如下 5 个 图 2 激光干涉实验平台 F i 2 Expe r imen t a lp l a t f o rmo f g. 主要步骤: 1)调 节 光 路,使 物 光 和 参 考 光 波 在 CCD 屏 发 生 干 涉; 2)在比色皿中缓慢滴入 0. 1g·L-1 FN? 2R 黄均匀染液 10 l a s e ri n t e r f e r enc e mL,静置 30s; 3)用移液器取 10g·L-1 FN? 2R 黄均匀染液,往比色皿中缓慢滴入两滴染液; 4)在滴入 染 液的同时,采用 CCD 相机每隔 1s采集1 次,采集 10 次获得 10 幅干涉条纹图;用搅拌棒搅拌均匀,采 集 1 幅染液处于较为均匀状态下的干涉条纹图; 5)清空比色皿中的染液,将步骤 3)中的 FN? 2R 黄均匀 染液分别换成元明粉及固色碱进行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采集到 3 组实验图像 . 3 结果与分析 3. 1 干涉图纹形态分析 取 3 组干涉实验条纹图中第 2 秒、第 4 秒、第 8 秒和染 液处 于 均 匀 状 态 时 的 干 涉 条 纹 图 进 行 对 比, 结果如图 3~5 所示 .由图 3~5 可知:加入溶质后,由于溶 液的不 均匀 性,干 涉 条 纹 扭 曲 且 不 断 变 化,随 着时间的推移,溶液逐渐变均匀,干涉条纹逐渐恢复相互平行状态且形态稳定 .因此,在进行染液均匀性 检测时,可以通过观测干涉条纹图的条纹是否处于稳定的相互平行状态,而对染液均匀性做定性判断 . ( a)第 2 秒 ( b)第 4 秒 ( c)第 8 秒 ( d)均匀情况 图 3 加入 FN? 2R 黄染液后的不同时刻干涉条纹图 F i 3 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image s a td i f f e r en tt imepo i n ta f t e radd i ngdye i ngs o l u t i ono fye l l owFN? 2R g. ( a)第 2 秒 ( b)第 4 秒 ( c)第 8 秒 ( d)均匀情况 图 4 加入元明粉后的不同时刻干涉条纹图 F i 4 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image s a td i f f e r en tt imepo i n ta f t e radd i ngs od i umsu l f a t e g. ( a)第 2 秒 ( b)第 4 秒 ( c)第 8 秒 ( d)均匀情况 图 5 加入固色碱后的不同时刻干涉条纹图 F i 5 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image s a td i f f e r en tt imepo i n ta f t e radd i ngs odaa sh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24 2019 年 3. 2 干涉图纹频域分析 图像的频率是表征图像中灰度变换剧烈程度的指标,是灰度在平面空间上的梯度 .将图像从空间域 变换到频域,对于图像的特征提取 和 图 像 识 别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11].利 用 MATLAB 对 染 液 加 入 元明粉后采集到的干涉条纹图进行离散 快 速 傅 里 叶 变 换,求 得 的 干 涉 条 纹 频 谱 图,如 图 6 所 示 .由 图 6 可知:在主频谱周边,存在不同程度的杂谱,且杂谱的影响随着染液均匀度的提高逐渐减小 . ( a)第 2 秒 ( b)第 4 秒 ( c)第 8 秒 ( d)均匀情况 图 6 加入元明粉后不同时刻干涉条纹频谱图 F i 6 Fr e r t so f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image s a td i f f e r en tt imepo i n ta f t e radd i ngs od i umsu l f a t e g. quencycha 为了便于实现染液均匀程度的定性检测,设置合适的 阈 值,将 幅 值 小 于 阈 值 的 点 置 为 零,设 阈 值 为 1. 0×106 ,染液加入元明粉后的不同时刻频谱 处 理 平 面 图,如 图 7 所 示 .由 图 7 可 知:染 液 越 均 匀,白 点 所占比重越少,可以利用计算均值的方法实现图像的特征提取 . ( a)第 2 秒 ( b)第 4 秒 ( c)第 8 秒 ( d)均匀情况 图 7 加入元明粉后的不同时刻频谱处理图 F i 7 Fr e r o c e s s i ngcha r t so fi n t e r f e r enc ef r i ngeimage s a td i f f e r en tt imepo i n ta f t e radd i ngs od i umsu l f a t e g. quencyp 10241024 珨a = 各频谱处理平面图中像 素 平 均 值 的 计 算 结 果 如 下: 1)图 7( a)的 像 素 平 均 值 犕 ∑ ∑犕 (狓, a 狓=1 狔=1 10241024 珨b = /( 1024×1024)≈3697; 2)图 7( b)的像素平均值 犕 狔) ∑ ∑犕b(狓,狔)/(1024×1024)≈1853; 狓=1 狔=1 10241024 珨c = 珨d = 3)图 7( c)的像素平均值 犕 ∑ ∑犕c(狓,狔)/(1024×1024)≈1291;4)图 7(d)的像素均值 犕 狓=1 狔=1 10241024 /( 1024×1024)≈1095.由计算结果可知:染液越均匀,像素平均值越小,可根据均匀 狔) ∑ ∑犕 (狓, d 狓=1 狔=1 大小实现染液均匀性的定性判断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梅小华,等:利用干涉测量技术的染液均匀性方法 225 分别对加入固色碱、 FN? 2R 黄的均匀染液干涉条纹图进 行频 域分析,溶质 均匀状 态的 频谱处 理图, 如图 8 所示 .各 频 谱 处 理 平 面 图 中 像 素 平 均 值 的 计 算 结 果 如 1024 1024 珨固色碱 = 下: 1)图 8( a)的 像 素 平 均 值 犕 ∑ ∑ 犕 固 色 碱 (狓,狔)/ 狓=1 狔=1 珨FN?2R黄 = ( 1024×1024)≈1119; 2)图 8( b)的 像 素 平 均 值 犕 10241024 ∑ ∑犕 FN? 2R黄 ( /( 狓, 1024×1024)≈ 1126.综上 可得,当 狔) 狓=1 狔=1 染液中加入不同溶质后,达 到 均 匀 状 态 时,其 频 谱 处 理 图 中 像 ( a)固色碱 ( b)FN? 2R 黄 图 8 均匀状态频谱处理图 素平均值小于 1200,即可判断染液处于较为均匀状态 . F i 8 Fr e r o c e s s i ngcha r t s g. quencyp 4 结论 o fun i f o rmc ond i t i on 1)当染液处于均匀状态时,干涉图条纹间接近相互平行状态;而当染液不为均匀 状态 时,干 涉条纹 相对于均匀状态变化明显 . 2)均匀状态下染液的干涉图纹与不均匀 状 态 下 的 频 域 存 在 较 大 差 异,染 液 越 均 匀,围 绕 零 级、+1 级和 -1 级主频谱的杂谱越少,且主频谱幅值越大 . 3)直接通过肉眼观察采集到的干涉图纹,可 实 现 对 染 液 均 匀 状 态 的 定 性 判 断 .通 过 图 像 处 理 的 方 法,在频域提取图像特征,当像素平均值小于 1200 时,即可实现对染液均匀程度的定 性判 断 .通 过图像 处理的方法实现对染液均匀性的判断方法,可摆脱人眼观察的不便性,有利于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 参考文献: [ 1] 刘 江 岭,陈 蒙,李 华,等 .涤 纶 织 物 染 色 色 花 问 题 分 析 与 修 补 [ J].针 织 工 业, 2003( 4): 63 DOI: 10. 3969/ i s sn. ?64. j. 4033. 2003. 04. 012. 1000 ? [ 2] 李振峰,王纪年,苏长志 .影响浸染染色质量的因素[ J].印染, 2007, 33( 2): 20 22. ? [ 3] 杨晓红 .针织物活性艳绿色的染色实践[ J].纺织科技进展, 2007( 2): 51 52. ? [ 4] 黄旭明,金雅,蔡再生 .稳定液体活性染料的制备及印花喷墨油墨的试制[ J].纺织科技进展, 2006( 1): 58 60. ? [ 5] 沈娟,吴建刚,李咏雪,等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 准 物 质 丙 三 醇 水 溶 液 的 研 制 [ J].医 疗 卫 生 装 备, 2011, 32( 9): 22 ?23. DOI: i s sn. 1003 10. 3969/ 8868. 2011. 09. 008. ? j. [ 6] 王文生,华苗,陈宇,等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7] MANTEL K, SCJWIDERJ. I n t e r f e r ome t r i chomogene i t e s tus i ngadap t i vef r e ombi l l umi na t i on[ J].Ap  yt quencyc 2013, 52( 9): 1897 1912. l i edOp t i c s, ? p [ 8] HARDERI, LEUCHSG,MANTELK, 犲 狋犪 犾. Adap t i vef r e ombi l l umi na t i onf o ri n t e r f e r ome t r nt hec a s eo f quencyc yi ne s t edtwo amc av i t i e s[ J]. App l i edOp t i c s, 2011, 50( 25): 4942 4956. ?be ? [ 9] 熊秉衡,李俊昌 .全息干涉计量: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 10] 王铁汉 .基于干涉法测量溶液浓度变化的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 11] 张强,王正林 .精通 MATLAB 图像处理[M]. 2 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7033 ? 犔犆犔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 开关频率控制 潘健,李坤,廖冬初 (湖北工业大学 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 针对光伏系统工作在低功率状态下 LCL 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根据逆变器 瞬 时 输 出功率改变开关频率的控制策略 .首先,分析 LCL 滤波器各参数的设计方法,采用单级光伏并网逆 变 结 构,在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 VOC)的基 础 上 建 立 频 率 控 制 环,以 确 定 当 前 功 率 状 态 下 开 关 管 的 最 佳 开 关 频率 .其次,分析频率环中功率鉴定器、频率鉴定器和频率滞环比较器的设计方法 .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传统固 定开关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的并网电流波形 .实 验 结 果 表 明:该 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 方 法 能 降 低 并网电流畸变率,有效改善并网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开关频率;LCL 滤波器;频率环;电能质量 中图分类号: TM4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26 06 ? ? ? 犃犱犪狆 狋 犻 狏 犲犛狑犻 狋 犮犺 犻 狀犵犉狉 犲 犲 狀犮 狋 狉 狅 犾狅 犳 狇狌 狔犆狅狀 犔犆犔犌狉 犻 犱 犮 狋 犲 犱犐 狀狏 犲 狉 狋 犲 狉 ?犆狅狀狀犲 PANJ i an,LIKun,LIAO Dongchu (Hube iKeyLabo r a t o r o rHi f i c i enc i l i z a t i ono fSo l a rEne r r a t i onCon t r o lo f ?Ef yf gh yUt gyandOpe Ene r t o r ageSys t em,Hube i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Wuhan430068,Ch i na) gyS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imi nga tt hep r ob l emt ha tt hef i l t e r i nge f f e c to fLCLf i l t e rbe c ome swo r s ewhent hepho t ovo l t a i c sy s t em wo r ksa tl owpowe r,t h i spape rp r e s en t sa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t ochanget heswi t ch i ngf r e c c o r d i ng quencya t ot hei ns t an t ane ousou t tpowe ro ft hei nve r t e r.F i r s t l l z i ngt hede s i t hodo fe a chpa r ame t e ro f pu y,byana y gnme i ng l e s t agepho t ovo l t a i cg r i d c onne c t edi nve r t e rs t r uc t u r ei sus edt oe s t ab l i sht hef r e on  LCLf i l t e r,as ? ? quencyc t r o ll oopba s edong r i dvo l t ageo r i en t edve c t o rc on t r o l( VOC)t ode t e rmi net heop t ima lswi t ch i ngf r e  quencyun de rt hecu r r en tpowe rs t a t e.Se c ond l hede s i t hodso fpowe rde t e c t o r,f r e t e c t o randf r e  y,t gnme quencyde quen cyhy s t e r e s i sc ompa r a t o ra r eana l z edi nde t a i l.F i na l l heg r i d onne c t edcu r r en twave f o rmso ft r ad i t i ona l ?c y y,t f i xed swi t ch i ngf r e on t r o landadap t i veswi t ch i ngf r e on t r o la r ec ompa r edbyexpe r imen t s.The ? quencyc quencyc 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adap t i veswi t ch i ngf r e on t r o lme t hodc anr educ et heg r i d c onne c t ed ? quencyc c onne c t edpowe rqua l i t on t r o ls t r a t egyi sf e a s i  cu r r en td i s t o r t i onr a t eande f f e c t i ve l r ovet heg r i d ? yimp y.Thec b l eande f f e c t i ve. 犓犲 狉 犱 狊: pho t ovo l t a i cg r i dc onne c t i on;i nve r t e r;swi t ch i ngf r e i l t e r;f r e oop;powe r quency;LCLf quencyl 狔狑狅 l i t qua y 基于 LCL 滤波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滤波器参数是根据并网逆变器额定功率设 计 的 [1?3],然 而,由于 收稿日期: 2018 07 19 ? ? 通信作者: 潘健( 1962 E i l: 86146969@qq. c om. ?),男,教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 2018AAA0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677058) 第2期 潘健,等:LCL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227 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强度随着时间和季节不断变化,所以逆变器不 会一直工作在额定功率 [4].当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逐 渐 降 低 时,按 额 定 输 出 功 率 设 计 的 LCL 滤 波 电 路 的滤波性能随着输出电流降低而降低 [5],以至于输出电流谐波增加 .谐波电流注入电网使电网的电压和 电流畸变 [6],而电网电压的谐波又增大本地并网 电 流 的 谐 波 [7?8].所 以,必 须 对 并 网 电 流 谐 波 加 以 限 制, [] 提高并网电能质量 .目前,针对并网电 能 质 量 问 题, La i等 9 将 并 网 电 流 和 电 网 电 压 经 过 滑 动 平 均 滤 波 器分离出谐波成分,对谐波进行预测补偿,但是这种方法 存在计算 延时,以 至 于 不 能 和 电 网 电 压 完 全 同 [ ] 步. Judex i c z等 10 采用预测电流控制法,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小 并 网电流谐波,但 是 该 控 制 方 法 中 影 响 系 统带宽和鲁棒性的控制参数λ 很难确定,以至于无法 达 到 较 好 的 效 果 .为 降 低 功 率 器 件 的 开 关 损 耗,逆 变器 一般 按 额定功 率 选择较低开 关频率 [11].逆 变器 工作在较 低功 率时,功率 器件 的开关损 耗已不 再是 限制因素 .因此,随输出功率降低,按一定约束提高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有利于降低并网电流谐波含量, 提高并网电能质量 .本文提出一种根据逆变器瞬时输出功率改变开关频率的控制策略 . 1 逆变器模型及滤波器的设计 1. 1 犔犆犔 型逆变器结构 三相 LCL 型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犞in为直流母线电压; PV 为光 伏阵列; C为 直流母线电容; S1 ~S6 为开关管; L 为网侧电感; 犻 为 电 流; EMI为 电 磁 干 扰; 犪, 犫, 犮 为 三 相 交 流 电 .由 图 1 可知: PV 产生的直流电经过 C1 滤波后,由开关管 S1 ~S6 进 行调 制,得 到 逆 变 后 的 调 制 方 波,经 LCL 滤波得到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波 [12],最后,经变压器并入电网 . 图 1 三相 LCL 型逆变器电路结构 s eLCLt nve r t e rc i r cu i ts t r uc t u r e F i 1 Thr e e ?pha ypei g. 1. 2 三相 犔犆犔 滤波器的设计 1. 2. 1 LCL 滤波电容的设计 LCL 滤波电容越大,滤 波 器 引 入 的 无 功 功 率 就 越 大,流 过 电 感 L1 和 开 关管的电流也越大,因此,开关管导通损耗也会增加 .定义电 容 犆 在整 个逆变 器中 引入的无 功功率 与输 出额定有功功率之比为λC ,通常规定其值小于等于 5% [13],则滤波电容 犆 的最大值为 λC犘one ( 1) 2. ω0犞g 式( 1)中: 犘one为三相 LCL 型逆变器一相的功率; 犞g 为电网相电压有效值 . ω0 为电网角频率; 1. 2. 2 逆变侧电感 L1 的设计 流过电感 L1 的 电 流 也 就 是 流 过 开 关 管 的 电 流(图 1),当 电 感 L1 的 电 犆= 流纹波过大,电感损耗就变大,也会增加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导致开关管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的增加 . 定义电感 犔1 的纹波系数为λL1 .在电网频率 50 Hz的情况下,滤波电感 犔1 的最小值 [1]为 犔1-min = 3犕r犞in犞g 槡 . 4 λL1犘犳sw ( 2) 式( 2)中: 犞in为直流母线电压; 犕r 为调制比, 犕r=2槡 2犞g/犞in; 犘 为逆变器的总功率; 犳sw 为开 关管 的载波 频率 . 1. 2. 3 网侧电感 L2 的设计 网侧电感 L2 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逆变器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因此,可通过 仿真模型找出逆变器输出电流的主要高次谐波,然后,选取电感 犔2 的大小,其最小值的计算公式 [1]为 1 狘犞aN ( ωh)狘) j ( ( 犔1 + . 3) 2 犔1犆ωh -1 ωhλh犐2 式( 3)中: 犐2 ωh 为主要谐波频率; |犞aN ( ω犺 ) |为主要谐波 有 效值; λh 为 主 要 谐 波 占 额 定 并 网 电 流 的 比 例; j 犔2-min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28 2019 年 为额定并网电流有效值 . 1. 3 犔犆犔 滤波器频率分析 当 LCL 滤波器 的 参 数 设 计 完 成 后,它 的 谐 振 频 率 1 犔1 +犔2 也就确定了 通常情况下,谐振频率 . 2π 犔1犔2犆 大于电网频率 的 10 倍,小 于 开 关 频 率 犳sw 的 一 半 . LCL 犳res = 槡 滤波器的伯德图,如 图 2 所 示 .图 2 中: 犃 为 放 大 倍 数. 由图 2 可知:在谐 振 频 率 右 侧, LCL 滤 波 器 对 高 频 信 号 有更强 的 抑 制 能 力,所 以 开 关 频 率 犳sw 越 高, LCL 滤 波 器对其衰减 倍 数 越 大,增 大 开 关 频 率 有 助 于 增 强 LCL 图 2 三相 LCL 滤波器伯德图 F i 2 Thr e e s eLCLf i l t e rBoded i ag r am ?pha g. 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 2 犔犆犔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2. 1 犔犆犔 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在 LCL 滤波器的设计中,电感 犔1 通常较电感 犔2 大 [1],因此,电感 犔1 成为 滤 波 器 体 积 和 经 济 的 主 要限制因素 . 犔1 的最小值与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和开关管的载波频率成反比(式( 2)), LCL 滤波器的参数 根据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设计,然而,光伏逆变器在一整天 中并不总 是工 作 在 额 定 功 率 下,特 别 是 在 早 晨 和傍晚 .由于输出功率低, LCL 滤 波 器 的 滤 波 效 果 变 差,为 此 提 出 一 种 可 变 开 关 管 载 波 频 率 的 控 制 策 略,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PWM 为脉冲宽度调 制; PI 为 调 节 器; 犪, 犫, 犮 指 三 相 电 的犪, 犫, 犮 相; 犲犪,犫,犮 = [ 犲犪 , 犲犫 , 犲犮]为电网相电压; 犻犪,犫,犮= [ 犻犪 , 犻犫 , 犻犮]为并网相电流; 犱, 犻狇 为 无 功 电 流 的 给 定 值; 犐犱 为 α, 狇 为 坐 标 轴; β, 有功电流给定值; 犞dc 为母线电压 的 给 定 值; 犞dc为 母 线 电 压 实 际 值; 狌 为 电 压 给 定 值; θe 为 电 网 电 压 相  位; 犔 为电感犔1 和 犔2 的和; ω0 为电网角频率; 犳fre为当前开关管的开关频率; 犳fre为通过频率鉴定 器鉴定 后的开关频率; 犘fre为当前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 图 3 三相 LCL 型逆变器控制策略 s eLCLi nve r t e r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 F i 3 Thr e e ?pha g. [ ] 该策略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 VOC)14?15 的基础上,增 加了一个 频率环 .在 3 个控制 环中,电流 环最快,电压环其次,频率环最慢 .电流环主要包括 Cl a rk 变 换、 Pa rk 变 换和 前馈解 耦,目 的 是 为 了 快 速 跟踪电网电压,保证并网电能质量;电压环的输出作为电 流环中有 功电 流 的 参 考 给 定 值,目 的 是 稳 定 直 流母线电压;频率环主要包括功率鉴定器、频率鉴定器和 频率滞环 比较 器 3 个 部 分,功 率 鉴 定 器 的 作 用 是获得当前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频率鉴定器的作用是根据当前功率确定开关管的最佳载波频率,频率滞 环比较器主要是防止因传感器测量误差引起的频率抖动 . 2. 2 频率环设计 2. 2. 1 功率鉴定器 功率鉴定器的目的是为了计 算 并 网 逆 变 器 当 前 并 入 电 网 的 复 功 率,三 相 LCL 型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潘健,等:LCL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229 3 3 并网逆变器的瞬时有功功率 犘犱 ( 犘犱 = ( 犲犱犻犱 +犲狇犻狇)),无功功率 犘狇( 犘狇 = ( 犲犱犻狇 -犲狇犻犱 )).由瞬时功率理 2 2 论,该三相 LCL 型并网逆变器并入电网的复功率 犘s 为 3( 3 ( 犲犱犻犱 +犲狇犻狇)+j ( 犲犱犻狇 -犲狇犻犱 ). 4) 2 2 由于采用的是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所以犲狇 =0,瞬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分别简化为 犘s = 犘犱 +j 犘狇 = 3 3 犘犱 = 犲犱犻犱 , 犘狇 = 犲犱犻狇 ,有 2 2 3 3 ( 犲犱犻犱 +j 犲犱犻狇 . 5) 2 2 在光伏逆变器功率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滤 波器 的滤波 性能,当 前功率 犘 和当 犘s = 2. 2. 2 频率鉴定器 前频率犳sw 的乘积 犘犳sw 应为一恒定值(式( 2)).设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额定功率为 犘R ,额定功 率下 的开关 管频率为 犳R ,则 犘犳sw =犘R犳R ,由式( 5)可以得出视在功率|犘s|,即 狘犘s狘= 3 2 2 2 2 犲犱犻犱 +犲犱 犻狇 . 槡 2 ( 6) 则可得 2犘R犳R . 2 2 2 2 3槡 犲犱 犻犱 +犲犱 犻狇 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也和其开关频率有关,开关管的开关损耗计算公式 [16]为 犳sw = ( 7) 1 1 ( 犞DS犐D狋r犳sw , 犘switch?off = 犞DS犐D狋f犳sw . 8) 2 2 式( 8)中: 犘switch?on为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犘switch?off为开关管的关断损 耗; 犞DS 为开 关管 完全关断 时所承 受的 犘switch?on = 压降; 犐D 为开关管导通时所流过的电流; 狋r 为电流上升时 间 与电压下 降 时 间 的 和; 狋f 为 电 流 下 降 时 间 与 电压上升时间的和 .由式( 8)可知: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和 其开关 频率 成正 比 .当 系 统 功 率 降 低 时,开 关 管 的开关频率增加,尽管此 时 流 过 开 关 管 的 电 流 在 减 小,但 系 统 的 效 率 随 着 开 关 频 率 的 增 加 而 减 小 (式 ( 7)),其表达式为 犘switch?on +犘switch?off +犘on 犞DS犐D ( 狋r +狋f) 犘on . = 犳sw + 犘 2犘 犘 式( 9)中: 犘on为开关管的导通损耗 .为了保证系统效率,开关 频率必须有一个上限值 . η= 2. 2. 3 频率滞环比较器 为防止因传感器采 样误差 引起 的 频率抖动,需 要 一 个 频 率 滞 环 比 较 器,如 图 4 所 示 .图 4 中: 犓 为 频 率 选 择 开 关,当 犓 =1 时, Δ犎 为频率滞环一半宽度; 选择 犳fre,当 犓 =0 时,则选择 犳f 当 犳f 犓= r e. r e-犳f r e>Δ犎 时,  d( 犳fre-犳fre) 1;当 -Δ犎 <犳f 犓 =1;当 <0 时, r e-犳f r e<Δ犎 且 d 狋  犓 =0;当 -Δ犎 <犳f 犳fre -犳fre < -Δ犎 时, r e -犳f r e <Δ犎 图 4 频率滞环比较器 F i 4 Fr e s t e r e s i sc ompa r a t o r g. quencyhy ( ) 且d 犳fre-犳fre >0 时, 犓 =0.频率 滞环比 较 器 的 输 出 反 d 狋 映的是实际开关频率偏离计算开关频率的开关状态量 .  3 实验验证与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实验 室搭 建 实 验 平 台,如图 5 所 示 .利 用 LCL 滤 波 器 参 数 设 计 方 法,设 计 额定功率 5kW 时 的 参 数 如 下:额 定 功 率 犘R 为 5kW ; 并网电压 犞g 为 220V;电网频率 犳0 为 50Hz;直流母线 图 5 逆变器实验平台 F i 5 I nve r t e rexpe r imen t a lp l a t f o rm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9)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30 2019 年 电压 犞in为 650V;逆变侧电感 犔1 为 2. 25mH;滤波电容 犆 为 10μF;网侧电感 犔2 为 0. 45 mH;初始开 关频率 犳R 为 10kHz . 在三相 LCL 型并网逆变器在 500 W 输出 功 率下,开关 管频率 为 10kHz时 的 测 试数据,并网 电 流与 电网电压 波形,如图 6( a)所 示 .并网电 流 的频谱 测试 数据,此 时的并 网电流畸 变 率 ( THD)为 1. 5% ,如图 6( b)所示 . 逆变器输出功率降为 250 W 时,固定开关频率控制下 并网电 流 与电 网 电 压 测 试 波 形,如 图 7( a)所 示 .传统固定开关频率控制下的并网电流 THD,如 图 7( b)所 示 .采 用 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 下 的 并 网 电 流 THD,如图 7( c)所示 . ( a)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波形 ( b)并网电流 THD 图 6 输出功率为 500 W 的逆变器波形图 F i 6 I nve r t e rwave f o rm wi t hou t tpowe ro f500 W g. pu ( a)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 ( b)固定开关频率控制 ( c)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图 7 输出功率为 250 W 的逆变器波形图 F i 7 I nve r t e rwave f o rm wi t hou t tpowe ro f250 W g. pu 由图 7( b)可知:由于输出功率降低,滤 波 器 的 滤 波 性 能 变 差,导 致 并 网 电 流 THD 从 1. 5% 上 升 至 3. 6%.由图 7( c)可知:为利用频率控制环改变开关管的 开关频 率 后,使并网电流的 THD 从 固 定 频 率 控 制 的 3. 6% 降 为 2. 3% ,虽 然相比 500 W 输出功率下的 1. 5% 仍有增加,但相比同功率下 的 传统固定开关频率控制有很大改善,有效验 证了 该 自适 应 开 关 频 率控制的有效性 . 固定开关频率控 制 方 法 和 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 方 法 在 非 额 定功率状态下的并网电流 THD 变化情况,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 知:随着系统瞬时 功 率 的 降 低,在 固 定 频 率 控 制 方 法 下 的 并 网 电 流 THD 上升迅速,而在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 策 略 下 的 并 网 电 流 THD 虽然仍在上升,但是上升较为缓慢 . 图 8 固定开关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开关 4 结束语 F i 8 F i xedswi t ch i ngf r e on t r o l g. quencyc 频率控制在非额定功率下的 THD andadap t i veswi t ch i ngf r e quency 结合并网逆变器 LCL 滤波器的 设 计 方 法 及 电 流 内 环 电 压 外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c on t r o lf o rTHDa tnon r a t edpowe r ? 第2期 潘健,等:LCL 型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 231 环的控制策略,增设带功率鉴定器、频率鉴定器和频率滞 环比较器 的频 率 控 制 环,对 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的频率环做了详细推导,从理论上证明了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实验给出了固 定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实验数据对比,验证 了逆 变器在 低功率 状 态 下 该 自 适 应 开 关 频 率 控 制方法能降低并网电流 THD,有效改善并网电能质量 . 参考文献: [ 1] RUAN Xi nbo,WANG Xuehua, PAN Donghua, 犲 狋犪 犾. Con t r o lt e chn i sf o rLCL t r i d c onne c t edi nve r t e r s[M]. ? ? que ypeg S i ngapo r e: Sp r i nge rNa t u r eS i ngapo r ePt eLt dandSc i enc ePr e s s, 2018. [ 2] 黄亚峰,李龙,严干贵,等 .大容量光伏逆变 器 LCL 滤 波 器 参 数 优 化 设 计 [ J].电 力 系 统 保 护 与 控 制, 2013, 41( 21): i s sn. 1674 104 109. DOI: 10. 7667/ 3415. 2013. 21. 017. ? ? j. [ 3] 刘飞,查晓明,段善旭 .三相并 网 逆 变 器 LCL 滤 波 器 的 参 数 设 计 与 研 究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0, 25( 3): 110 ?116. 10. 19595/ cnk i. 1000 6753. t c e s. 2010. 03. 017. DOI: ? j. [ 4] 赵熙临,明 航,吴 胧 胧,等 .非 线 性 准 PR 双 模 逆 变 器 的 设 计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1): 81 85. ?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2017. DOI: ? [ 5] 许津铭,季林,葛小伟,等 .计及逆变器侧电流反馈影响的 LCL 滤波器 参 数 优 化 设 计[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2016, 36( 17): 4656 4664. DOI: 10. 13334/ 0258 8013. s e e. 151579. ? ? j. pc [ 6] 阳同光,桂卫华 .电网不平衡情况下并网逆变 器 控 制 策 略 综 述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5, 30( 14): 241 246. DOI: 10. ? i s sn. 1000 6753. 2015. 14. 033. 3969/ ? j. [ 7] 全宇,年珩 .不平衡及谐波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的谐振滑模控制技术[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9): 1345 1352. ? 10. 13334/ 8013. s e e. 2014. 09. 004. DOI: 0258 ? pc j. [ 8] 刘伟增,周洪伟,张磊,等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光 伏 并 网 控 制 策 略 研 究 [ J].太 阳 能 学 报, 2013, 34( 4): 647 652. DOI: ? i s sn. 0254 10. 3969/ 0096. 2013. 04. 017. ? j. [ 9] LAIN B, KIM K H. Animp r ovedcu r r en t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f o rag r i d c onne c t edi nve r t e runde rd i s t o r t edg r i dc ond i  ? J]. Ene r i e s, 2016, 9( 3): 190. DOI: o r 3390/en9030190. t i ons[ g g/10. [ 10] JUDEWICZ M G, GONZALEZSA, ECHEVERRIA NI, 犲 狋犪 犾. Gene r a l i z edp r ed i c t i vecu r r en tc on t r o l( GPCC)f o r t i et hr e epha s ei nve r t e r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i a lEl e c t r on i c s, 2016, 63( 7): 4475?4484. DOI: 10. r i d ? g 2015. 2508934. 1109/TIE. [ 11] 皇 金 锋 . DC?DC 开 关 变 换 器 开 关 工 作 频 率 设 计 [ J].电 源 技 术, 2011, 35( 5): 574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577. j. 087X. 2011. 05. 028. [ 12] 洪雪梅,金福江,李扬森,等 .三相正弦波逆变器 容 错 控 制[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6, 37( 4): 497 502. ?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04021. DOI: ? [ 13] LI SERRE M, BLAABJERGF, HANSENS. De s i on t r o lo fanLCL? f i l t e rba s edt hr e e s ea c t i ver e c t i f i e r ?pha gnandc [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l i c a t i ons, 2005, 41( 5): 1281 1291. DOI: 10. 1109/TIA. 2005. 853373. ? yapp [ 14] 王赞,肖岚,姚志垒,等 .并网独立双模式控制 高 性 能 逆 变 器 设 计 与 实 现 [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2007, 27( 1): 54 ? i s sn: 59. DOI: 10. 3321/ 0258 8013. 2007. 01. 010. ? j. [ 15] 过亮,许爱国,谢少军 .间接电流控制 独 立/并 网 双 模 式 逆 变 器 研 究 [ J].电 力 电 子 技 术, 2008, 42( 4): 36?38.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100X. 2008. 04. 014. ? j. [ 16] 王博宇 .混沌 SPWM 控制 AC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4. ?DC 变换器 IGBT 的损耗计算方法及温升研究[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6031 ? 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 抑制与损耗计算 邵鹏飞1,2,徐锡烽1,2,李勇3,陈浩1,肖华4 ( 1.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福建省电机控制与系统优化调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3.湖南大学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2; 4.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30) 摘要: 为研究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抑制与损耗,以原理样机实测电流为激励,建立有限元二维仿真 模型 .基于场路耦合方法,对新型换流变压器是否投入 感 应 滤 波 调 谐 装 置 的 多 种 情 况 进 行 仿 真 .结 果 表 明:新 型换流变压器在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时,能有效抑制铁心谐波磁通,降低铁心损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谐波磁通;铁心损耗;场路耦合 中图分类号: TM4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32 07 ? ? ? 犆狅犿狆狌 狋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犛狌狆狆狉 犲 狊 狊 犻 狅狀犪狀犱犔狅 狊 狊狅 犳犆狅 狉 犲犎犪 狉犿狅狀 犻 犮 犕犪犵狀犲 狋 犻 犮犉 犾 狌狓狅 犳犖犲狑犆狅狀狏 犲 狉 狋 犲 狉犜狉 犪狀 狊 犳 狅 狉犿犲 狉 , , SHAOPeng f e i1 2,XU Xi f eng1 2,LIYong3, CHEN Hao1,XIAO Hua4 ( 1.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Fu i an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o fMo t o rCon t r o landSys t em Op t ima lSchedu l e, j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3.Na t i ona lEne r r s i onandCon t r o l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HunanUn i ve r s i t i na; gyConve y,Changsha410082,Ch 4.Guang zhouS i emensTr ans f o rme rCompanyL imi t ed,Guang zhou510530,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t udyt hec o r eha rmon i cf l uxsupp r e s s i onandl o s so ft henewc onve r t e rt r ans f o rme r,t he f i n i t ee l emen ttwo?d imens i ona ls imu l a t i on mode li se s t ab l i shedba s edont hea c t ua ls amp l ecu r r en tme a su r e  c i r cu i tc oup l i ngme t hod,t hes i t ua t i ono fwhe t he rt henewc onve r t e rt r ans f o rme ri spu t men t.Ba s edont hef i e l d ? i n t ot hei nduc t i onf i l t e rt un i ngde v i c ei ss imu l a t e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newc onve r t e rt r ans f o rme rc ane f  f e c t i ve l r e s st hec o r eha rmon i cmagne t i cf l uxwheni ti spu ti n t ot hei nduc t i onf i l t e rt un i ngde v i c e,andt he ysupp c o r el o s si sr educ ed,wh i chha sgoodene r av i nge f f e c t. gys 犓犲 狉 犱 狊: c onve r t e rt r ans f o rme r;ha rmon i cmagne t i cf l ux;c o r el o s s;f i e l d c i r cu i tc oup l i ng ? 狔狑狅 换流变压器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电 网输送 起着重 要 作 用 .在 实 际 运 行 中,换 流 阀 作 为 主要谐波源将引起变压器谐波电流增大、振动加剧、铁心 损 耗增加 和过 热 等 问 题 .直 流 输 电 换 流 站 使 用 收稿日期: 2018 06 12 ? ? 通信作者: 邵鹏飞( 1982 E?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 事 新 型 电 气 设 备 电 磁 场、温 度 场 优 化 计 算、继 电 保 护 等 的 研 究 . ma i l: he r o l ampa r d@ho tma i l.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7001,51477058);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14BS103) 第2期 邵鹏飞,等: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抑制与损耗计算 233 晶闸管换流器,造成输电系统在运行中,产生大量 的 特 征 次 谐 波,给 电 网 系 统 带 来 诸 多 负 面 影 响 [1?3].目 前,电力系统谐波抑制技术主要分为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 .无 源滤 波 成 本 低、结 构 简 单,但 滤 波 效 果 差; 而有源滤波虽然改进了无源滤波方案中的滤波效果,但成本 高,技 术难 度 大 .传 统 的 换 流 变 压 器 的 滤 波 装置接在网侧,谐波电流仍然可以在换流变压器内自 由流通,铁心 和结 构 件 中 的 谐 波 磁 通 量 高 .在 运 行 过程中,铁心损耗及其谐波损耗都会增大 .而感应滤波换 流变压器 运用 感 应 滤 波 技 术,克 服 了 有 源 滤 波 与无源滤波的缺点 [4?7].换流变压器采用感应滤波技 术,即 在 其 内 部 增 设 滤 波 装 置,接 在 阀 侧 端,就 近 隔 离谐波,可有效地抑制变压器铁心的谐波磁通,同时,还能降低铁心损耗和电磁振动 .由于经常在非正弦 激励下工作,换流变压器铁心磁通会发生明显的畸变,从而导致变压器常用的经验公式法和传统铁心损 耗分离计算方法无法采用 [8?10].国内外 学 者 提 出 采 用 磁 滞 数 学 模 型 的 方 法,在 非 正 弦 条 件 下,考 虑 计 算 畸变 磁通 对 变压器 铁 心损耗的影 响 [11],但该方 法在实际应 用中较 为复杂,很难用 简单的解 析式来 计算 表达 .近 年来,随 着有限 元仿真技 术的不 断发 展,计算 铁心的损 耗 也逐 渐成 熟 [12],其计算 的基本原 理 如 下:首先,基于损耗分离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铁心 的磁 场分布;然 后,依 据 铁 心 的 磁 通 密 度 进 行 傅 里叶分析,提取铁心的磁通密度以计算各次的特征次 谐波损 耗;最 后,分 别 将 各 次 的 特 征 次 损 耗 相 加 得 到总铁心损耗 .本文针对新型换流变压器原理样机 [13?15],根 据新 型换流 变 压 器 的 基 本 滤 波 机 理,采 用 场 路耦合法,建立换流变压器场路耦合电路模型,并搭建二维电磁场有限元模型 . 1 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滤波原理 1. 1 接线方案 新型换流变压器与传统的换流变 压 器 不 同,具 有 独 特 的 接 线 方 式 [16],新 型 换 流 变 压 器 原 理 绕 组 接    线,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网侧绕组由 AO, 犐A , 犐B , 犐C 为对应的电流,采用 星形 接法,中性点 BO, CO 组成,      接地;阀侧绕组采用三角形接法,由公共绕组 de, e f, f d 和延边绕组 ad, be, c f构成,其中, 犐a, 犐b, 犐c, 犐α, 犐β,  犐γ 为对应绕组中的电流;滤波调谐 装 置 ( LC 滤 波 支 路)是 在 新 型 换 流 变 压 器 阀 侧 绕 组 端 接 入,由 5, 7,    犐f,a, 犐f,b, 犐f,c为 各 滤 波 支 路 中 对 应 的 电 流,在 滤 波 的 同 时,可 兼 顾 无 11, 13 次特征谐波调谐滤波器组成, 功补偿;箭头代表各绕组的电流方向 . 1. 2 铁心谐波磁通抑制机理 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流径,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犲1,狀 , 犲2,狀 , 犲3,狀 为 感 生 谐 波 电 动 Ф狀 为 交 变 谐 波 磁 通; 势; 犐1,狀 , 犐2,狀 , 犐3,狀 为谐波电流; 犐f,狀 为流过滤波装置绕组 的 电 流 .由 图 2 可 知:当 网 侧 绕 组 1 和 滤 波 绕 组 3 开路时,换流阀及直流负载产生的 狀 次特征谐波电流犐2,狀 将在阀侧绕组 2 上产生谐波磁动势 犖2犐2,狀 ,相 应地,在铁心中会产生交变谐波磁通 Ф狀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该磁通将在 3 个绕组中分别感 生谐 波电动 势,即犲1,狀 , 犲2,狀 , 犲3,狀 .网侧绕组产生的谐波电动势犲1,狀 必然在网侧绕组中产生谐波电流犐1,狀 .若减弱铁心中 谐波磁通 Ф狀 ,可大大降低犲1,狀 ,从而减小网侧的谐波电流犐1,狀 ,实现滤波效果 [17]. 图 1 新型换流变压器原理绕组接线 图 2 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流径 F i 1 Wi nd i ng wi r i ngo fnewc onve r t e r g. F i 2 F l ow pa t ho fha rmon i cmagne t i c g. t r ans f o rme rp r i nc i l e p f l uxi nt r ans f o rme rc o r e 1. 3 绕组电流计算波形与实测波形的对比 为验证滤波效果,对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网侧绕组和阀 侧 绕组 的 电 流 进 行 实 测 与 计 算,如 图 3 所 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34 2019 年 图 3 中: 犐 为电流; 狋 为时间 .由图 3 可知:投入 感 应 滤 波 调 谐 装 置 前,网 侧 绕 组 的 电 流 波 形 严 重 畸 变 (主 要为基波和 5, 7, 11, 13 次特征谐波);投入滤波装置后,电流 波形有 了 极 大 改 善,接 近 理 想 正 弦 波,表 明 网侧绕组中仅有少量谐波成分,大部分的特征次谐波电 流被 感应滤 波调谐 装 置 和 滤 波 绕 组 构 成 的 滤 波 支路滤除,从而实现良好的滤波效果 . ( a)绕组电流实测波形(三相) ( b)绕组电流计算波形(单相) 图 3 绕组电流波形 F i 3 Wave f o rmo fwi nd i ngcu r r en t g. 2 新型换流变压器场路耦合模型 依据新型换流变压器原理样机的接线方案,建立对应的有限元二维变压器场路耦合的模型 .该新型 换流变压器为单相式三绕组结构,为满足 12 脉波换流要 求,即 新型 换流变压 器 两 套 绕 组(上 桥 和 下 桥) [ ] 阀侧线电压之间相角差为 30 °.根据移相的要求计算,可得 3 个绕组的额定电压 18 .其中,原 理样 机基本 参数为:额定电压为 220. 0, 195. 9, 112. 9V;额定电 流为 82. 65, 46. 89, 80. 96 A;频 率 为 50 Hz;磁 通 密 度为 1. 5104T;额定视在容量为 18. 2395kV·A;绕组型号为同心式;材料为 30Q130 . 感应滤波换流变压器单相三绕组的绕组结构布置,以及新型换流变压器场路耦合的电路部分模型, 分别如图 4, 5 所 示 .图 4 中: 犫1 , 犫2 , 犫3 分 别为网 侧 绕组、滤 波绕 组和阀 侧绕组 的径向厚度; 犎t 为 网 侧 绕 图 4 原理样机绕组布置 图 5 新型换流变压器场路耦合电路模型 F i 4 Wi nd i nga r r angemen to fp r o t o t g. ype Mode lo fnewt r ans f o rme rf i e l dr oadc oup l i ngc i r cu i t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邵鹏飞,等: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抑制与损耗计算 235 组、阀侧绕组、滤波绕组的轴向高度; 犇1 , 犇2 , 犇3 为各绕组与铁 犵1 , 犵2 , 犵3 为各绕组之间的平均绝缘距离; 心的距离 . 网侧绕组接入对应的系统阻抗,阀侧绕组端分别并联 基 波电 流 和 5, 7, 11, 13 次 主 要 特 征 次 谐 波 电 流,以模拟阀侧换流阀负载产生电流 .在滤波绕组端接入感应 滤 波 调 谐 装 置,其 对 应 于 5, 7, 11, 13 次 特 征次调谐滤波器装置 . 3 仿真计算与分析 在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磁场计算与分析中,采用节点法二维 瞬态磁 场 分 析 与 电 磁 电 路 耦 合 分 析 对 变 压器铁心部分进行磁场仿真计算 .原理样机电磁分析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μr 为相对磁导率;ρ 为 表 1 原理样机电磁分析参数 电阻率 . 对感应滤波换流变压器进行二维有限元建 Tab. 1 Ana l s i spa r ame t e r so fp r o t o t l e c t r omagme t i c y ypee 模,由于 磁 场 分 布 的 对 称 性,可 建 立 变 压 器 铁 模块名称 单元类型 心、绕组及空气的二分之一模型,并设各个绕组 铁心 绕组 空气 域内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 . PLANE53 μr 犅?犎 曲线 -8 ρ/×10 Ω·m - PLANE53 1 2 PLANE53 1 - 3. 1 铁心的磁场特性 以直流输电实验平台原理样机的实测电流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输入 激励,在阀侧 绕组端加载 1, 5, 7, 11, 13 次谐波电流进行场路耦合 .模型采用平行边界条件,即取空气边界为 0.采用节点法二维瞬态磁场 分析,可以得到新型换流变压器在未投入与投入 5, 7 次、投入 11, 13 次 和 全 投 入 感 应 滤 波 调 谐 装 置 时, 绕组及其铁心的磁通密度分布云图,如图 6 所示 . ( a)未投入滤波 ( b)投入 5, 7 次滤波器 ( c)投入 11, 13 次滤波器 ( d)全投入滤波器 图 6 4 种工况下滤波装置的磁通密度分布云图 F i 6 Cl oudmapso fmagne t i cdens i t i s t r i bu t i ono ff i l t e rde v i c eunde rf ou r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s g. yd 由图 6 可知:未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时,铁心磁通密度 饱 和 度 比 投 入 5, 7 次、投 入 11, 13 次 和 全 投入滤波调谐装置时的铁心 磁通密度 饱和度 大;从 铁 心 部分中最大的磁通密度分析,未投入感 应 滤波调 谐 装 置 时,铁心的最 大 磁通密度 为 1. 464T,投入 5, 7 次、投 入 11, 13 次和全投入滤波调谐装置之后的磁通密度分别降 低为 1. 393, 1. 435, 1. 355T.这 表 明 感 应 滤 波 调 谐 装 置 可有效减小铁心的磁通密度,并降低铁心的磁饱和度 . 为验证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时,对铁 心 谐 波 磁 通 的抑制及降低各 特 征 次 谐 波 的 损 耗,在 这 4 种 工 况 下, 图 7 4 种工况下感应滤波装置 选取铁心部分中磁通密度最 大的节点,并 提取 其磁 通 密 磁通密度幅值变化曲线 度幅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7 所 示 .图 7 中: 犅 为磁 F i 7 Magne t i cdens i t r i a t i oncu r veo f g. yva 通密度 . f i l t e rde v i c eunde rf ou r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s 对图 7 中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分析,得到铁心磁通密度|犅|(取 磁通 密度的 绝对 值)最 大 的 节 点 幅 值 频率分布对比图,如图 8 所示 .图 8 中: 犳 为频率 .铁心磁通密 度最大 的节 点傅里 叶分解谐 波|犅|的 幅 值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36 2019 年 大小,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知:投入感应调谐滤波器后, 5, 7, 11, 13 次谐 波 分 量 的 磁 通 密 度|犅|幅 值 比 未 投 入 滤 波 调 谐装置时略有减小,对铁心的谐波磁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a)未投入与投入 5, 7 次滤波装置 ( b)未投入与投入 11, 13 次滤波装置 ( c)未投入与全投入滤波装置 图 8 铁心磁通密度|犅|最大的节点幅值频率 F i 8 Max imumamp l i t udef r e fc o r emagne t i cf l uxdens i t g. quencyo y|犅| 表 2 铁心磁通密度最大的节点傅里叶分解谐波|犅| Tab. 2 Amp l i t udeo fc o r emagne t i cf l uxdens i t nFou r i e rde c ompo s i t i on y|犅|i 谐波次数 |犅|/T 未投入滤波器 投入 5, 7次 投入 11, 13 次 全投入滤波器 5 0. 5604 0. 5296 0. 5182 0. 4986 7 0. 3841 0. 3289 0. 3279 0. 3062 11 0. 2007 0. 1392 0. 1349 0. 1195 13 0. 1453 0. 1023 0. 0982 0. 0777 3. 2 铁心的损耗分析 铁心中的磁通对损耗(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的计算有较大影响,由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经 常在非正弦条件下工作,因此,必须考虑在畸变磁通条件 下对铁心 损耗 计 算 的 影 响,其 传 统 的 铁 心 损 耗 公式法已不再适用 .故提出一种在非正弦激励情况下,考虑畸变磁通影响的铁心损耗计算方法 . 基于损耗的分离理论 [19?20],铁心损耗可表示为 2 犱2 2 犘 = 犓h犳α犅β +πσ ∑犳2狀2犅狀 . 6 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 第2期 邵鹏飞,等: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抑制与损耗计算 237 2 犱2 2 式( 为涡流损耗; 1)中: 犓h犳α犅β 为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之和;πσ ∑犳2狀2犅狀 狀 为谐波次数; 犱 犳 为频率; 6 狀 为硅钢片的厚度; 犓h, σ 为硅钢片的电导率; α, β 为系数,需 结合损 耗 曲 线 数 据 拟 合 计 算 .计 算 得 出 犓h = 003961, 0103.由此可知,在畸变磁通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式( 1)中的第 2 项计算出涡流损 0. α=1, β=2. 耗,而式( 1)中的第 1 项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得到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 . 文献[ 21]指出,在畸变磁通作用下,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之和等于基波及各次谐波各自作用下产生 的损耗之和 .依据 Pr e i s a ch 磁滞模型计算高次谐波产生的磁滞 损耗,依 据磁畴 理论 计 算 异 常 损 耗 的 值 . 由于 Pr e i s a ch 磁滞模型在计算损耗时,难度会相对较大,且计算 异常 损耗所需 要的 一 些 参 数 难 以 确 定 . 故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将不采纳上述计算损耗的方法 . 假设在高次谐波下,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产生的损耗值与在相应频率和正弦磁化情况下,磁滞损耗 和异常损耗产生的损耗值近似相等 .此时,可根据傅里叶分解得到的感应滤波换流变压器铁心磁通密度 犅 结合相应的频率值,通过式( 1)分别计算各自的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再将产生的损耗相加,从 而得到 总的损耗值 .此时,计算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相对简单,适合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与操作 . 因此,可将式( 1)中第 1 项的磁滞损耗与异常损耗之和的公式变换为 ( 2) 犘A = 犓h∑犳α犅β 狀. 狀 式( 2)中: 犅狀 为基波及高次谐波的磁通密度 . 换流变压器阀侧主要含有 5, 7, 11, 13 次特征谐波,而其他次谐波含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对此,基波 频率的磁通密度幅值采用铁心中节点磁通密度的最 大值,而 5, 7, 11, 13 次 谐 波 的 磁 通 密 度 幅 值 可 以 利 用表 2 中的相关数据,再通过式( 1),( 2)计算出 4 种工况 的单位 质量铁 心损 耗,即 未 投 入 滤 波 器 的 单 位 质量铁心损耗、投入 5, 7 次的单位质量铁心损耗、投入 11, 13 次的单 位 质 量 铁 心 损 耗,以 及 全 投 入 滤 波 器的单位质量铁心损耗分别为 1. 0776, 0. 8775, 0. 8839, 0. 7831 W.计 算 结 果 表 明,投 入 感 应 滤 波 调 谐装置可以使铁心单位质量的损耗下降,从而有效地抑制铁心中高频交变磁场产生的损耗,提高系统的 电能质量,改善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磁场特性 . 3. 3 节能降耗的对比 对单台新型换流变压器在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前、后的功率进行测量,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 犛 为视在功率; 犙 为无功功率; 犘 为有功功率; λ 为功率因数 . 由表 3 可知:投入之后,功率因数由 0. 8915 提高到 0. 9671,输入的有功功率有所下降,无功补偿 的效果良好,表 明 感 应 滤 波 装 置 能 有 效 降 低 换 流 表 3 感应滤波装置投入前后功率对比 变压器网侧绕组 的 谐 波 电 流 .利 用 变 压 器 内 部 的 Tab. 3 Compa r i s ono fpowe rwi t handwi t hou tf i l t e r s 谐波磁势平衡,可 减 少 换 流 变 压 器 铁 心 中 的 谐 波 状态 犛/kV·A 犙/kV·A 犘/kW λ 磁通,从而降低换流变压器的谐波损耗,达到节能 未投入 16. 848 7. 631 15. 021 0. 8915 投入 14. 667 4. 733 14. 184 0. 9671 降耗的效果 . 4 结束语 根据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原理样机,建立二维变压器有限元仿真模型 .利用场路耦合的分析方法对未 投入与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的多种工况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其铁心谐波磁通的抑制,并计算铁心损 耗 .结果表明:投入感应滤波调谐装置后,可抑制铁心的 特征 次谐波 磁 通,降 低 铁 心 磁 饱 和 度,进 而 降 低 铁心损耗;而高次谐波磁通的减少,可以改善换流变压器 的运行环 境,有 利 于 提 高 换 流 变 压 器 的 运 行 寿 命和效率 . 参考文献: [ 1] 邵鹏飞,罗隆福,宁志豪,等 .感应滤波技术应用于工 业 定 制 电 力 系 统 的 运 行 经 验 分 析 [ J].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2011, 31( 4): 59 63. DOI: 10. 3969/ 6047. 2011. 04. 013. i s sn. 1006 ? ? j. [ 2] 肖彩艳,文继锋,袁源,等 .超高压直流系统中的换流变压器保护[ J].电力系统 自 动 化, 2006, 30( 9): 91 94. DOI: 10.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38 2019 年 3321/ i s sn: 1000 1026. 2006. 09. 020. ? j. [ 3] 莫丽琼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 统 不 稳 定 研 究 [ J].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2012, 32( 5): 118?122. DOI: 10. 3969/ j. 6047. 2012. 05. 022. i s sn. 1006 ? [ 4] 李勇,罗隆福,刘福生,等 .变 压 器 感 应 滤 波 技 术 的 发 展 现 状 与 应 用 前 景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09, 24( 3): 86?92. DOI: 10. 3321/ i s sn: 1000 6753. 2009. 03. 015. ? j. [ 5] 周远翔,刘心曲,王明渊,等 .换 流 变 压 器 损 耗 现 场 测 试 影 响 因 素 及 仿 真 [ J].高 电 压 技 术, 2016, 42( 5): 1608 ?1616. 1003 DOI: 10. 13336/ 6520. hve. 20160412050. ? j. [ 6] 张良县,陈模生,彭宗仁,等 .非正 弦 负 载 电 流 下 特 高 压 换 流 变 压 器 绕 组 的 谐 波 损 耗 分 析 [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0258 2014, 34( 15): 2452 2458. DOI: 10. 13334/ 8013. s e e. 2014. 15. 016. ? ? j. pc [ 7] #玲英,王胡 .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 2): 212 ? 21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2015. ? [ 8] STEINMETZCP. Ont hel awo fhy s t e r e s i s[ J]. Pr o c.IEEE, 1984, 72( 2): 197 DOI: 10. 1109/PROC. 1984. 12 ?221. 842. [ 9] BERTOTTIG. Gene r a lp r ope r t i e so fpowe rl o s s e si ns o f tf e r r o t i cma t e r i a l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 Mag  ?magne ne t i c s, 1988, 24( 4): 621 630. DOI: 10. 1109/20. 43994. ? [ 10] 刘洋,景崇友,李琳,等 .基于平波电抗器模型的交直流混合激励条件下硅钢片磁性能的 模 拟 与 验 证[ J].电 工 电 能 新技术, 2016, 35( 1): 48 52. DOI: 10. 3969/ 3076. 2016. 01. 009. i s sn. 1003 ? ? j. [ 11] ENOKI ZONO M, TODAKA T, URATAS. Dynami cve c t o rmagne t o s t e r e t i cE&S mode lc ons i de r i ngeddycu r  ?hy J]. COMPEL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sand Ma t hema t i c si nEl e c t r i c a l, 2009, 28( 1): 85 97. r en te f f e c t[ ? DOI: 10. 1108/03321640910918896. [ 12] 王永强,郑志宏,欧阳宝龙,等 .基于有限元耦合算法的变压器铁芯损耗计算[ J]系统仿真学 报, 2016, 28( 8): 1757 ? cnk i. o s s. 2016. 08. 00763. 1763. DOI: 10. 16182/ j. j [ r s eba l anc edt r ans f o rme rf o rr a i lwayt r a c t i onapp l i  13] ZHANGZh iwen,WU B i n, KANGJ i ns ong, 犲 狋犪 犾. A mu l t i ?pu po c a t i ons[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Powe rDe l i ve r 2009, 24( 2): 711 718. DOI: 10. 1109/TPWRD. 2008. 2008491. ? y, [ 14] SHAO Peng f e i, LUO Long f u, LIYong,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magne t i cv i b r a t i onana l s i so ft hewi nd i ngo fanew HVDC y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Powe rDe l i ve r 2012, 27( 1): 123?130. DOI: 10. 1109/TPWRD. c onve r t e rt r ans f o rme r[ y, 2011. 2174164. [ 15] 王灿,罗隆福,陈跃辉,等 .一种改进型感应滤波高压 直 流 输 电 系 统 及 其 谐 波 传 递 特 性 分 析 [ J].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2015, 35( 10): 127 132. ? [ 16] WAGN Can, NINGZh i hao, ZHANG Ke r en, 犲 狋犪 犾. Ana l s i so fi nduc t i vef i l t e r i ngt e chno l ogyba s edonmu l t i nd i ng ?wi y t r ans f o rme randi t st i c a lp r a c t i c a lapp l i c a t i on[ C]∥Ene r n t e r ne tandEne r s t emI n t eg r a t i on ( EI 2). Be i  yp gyI gySy i ng: IEEEPr e s s, 2017: 1 6. DOI: 10. 1109/EI 2. 2017. 8245488. ? j [ 17] 许加柱,董欣晓,梁崇淦,等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新型谐波抑制方法研究[ J].湖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6, 43( 10): 80 86. DOI: 10. 16339/ cnk i. hdxb zkb. 2016. 10. 010. ? j. [ 18] 许加柱,罗隆福,李季,等 .自耦补偿 与 谐 波 屏 蔽 换 流 变 压 器 的 接 线 方 案 和 原 理 研 究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06, 21 ( cnk i. 1000 9): 44 50. DOI: 10. 19595/ 6753. t c e s. 2006. 09. 008. ? ? j. [ 19] REINERTJ, BROCKMEYER A, DONCKERR W. Ca l cu l a t i ono fl o s s e si nf e r r o andf e r r imagne t i cma t e r i a l sba s ed ont hemod i f i edS t e i nme t ze t i on[ J]. IEEETr ans a c t i onon Magne t i c s, 2001, 37( 4): 1055 1061. ? qua [ 20] GIRGI SR S. Ca l cu l a t i ono fwi nd i ngl o s s e si nshe l lf o rmt r ans f o rme r sf o rimp r oveda c cu r a cyandr e l i ab i l i t J]. y[ IEEPPWRD, 1987, 2( 2): 398 410. DOI: 10. 1109/ t d. 1987. 4308122. ? pwr [ 21] Te chn i c a lCommi t t e eI SE/NFE/5. De t e rmi na t i ono fmagne t i cl o s sunde rmagne t i cpo l a r i z a t i onwave f o rmsi nc l ud i ng h i rha rmon i cc omponen t s:Me a su r emen t,mode l i ngandc a l cu l a t i on me t hods:PDIEC/TR62383[ S].[ S. l.]: ghe BST, 2006. (编辑:李宝川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5047 ? 有限状态机的多 犃犌犞 路径优化策略 王淑青1,毛月祥1,袁晓辉2 ( 1.湖北工业大学 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8; 2.华中科技大学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为解决多自动运输引导车( AGV)在实际 物 流 中 易 发 生 冲 突、堵 塞 的 问 题,提 出 一 种 基 于 有 限 状 态 机 模型的实时路径规划方法 .通过 A 算法对自动导 引 运 输 车 系 统 ( AGVS)进 行 预 路 径 规 划,以 工 作 路 径 长 度 作为适应度函数,对不同任务的 AGV 进行优先级 分 配;然 后,引 入 有 限 状 态 机 的 模 型,动 态 地 对 不 同 任 务 的 AGV 进行协同控制 .若 AGV 之间存在路径冲突点,通过去交叉法,在优先级低的 AGV 中暂设冲突 节 点 为 障 碍物状态 .对 优 先 级 低 的 AGV 重 新 进 行 路 径 规 划,优 先 级 高 的 AGV 继 续 运 行,实 现 AGVS 的 无 冲 突 发 生 .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工作路径是最优的同时,能有效地避免 AGV 在物 流 运 输 中 的 碰 撞,实 现 系 统 调 度过程中无冲突的发生,提高系统的效率 .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路径规划;有限状态机;A 算法;无冲突 中图分类号: TP242.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39 06 ? ? ? 犕狌 犾 狋 犻 狋 犺犗狆 狋 犻犿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犛 狋 狉 犪 狋 犲 ?犃犌犞犘犪 犵 狔 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犉 犻 狀 犻 狋 犲犛 狋 犪 狋 犲犕犪 犮犺 犻 狀犲 狊 WANGShuq i ng1,MAO Yuex i ang1,YUAN Xi aohu i2 ( 1.Hube iCo l l abo r a t i veI nnova t i onCen t e rf o rHi f i c i enc i l i z a t i ono fSo l a rEne r t ?Ef gh yUt y, Hube i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Wuhan430068,Ch i na; yo 2.Schoo lo fHyd r opowe randDi i t a lEng i ne e r i ng,Hua zhongUn i ve r s i t f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Wuhan430074,Ch i na) g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r e a l t imepa t hp l ann i ng me t hodba s edonf i n i t es t a t e ma ch i ne mode lwa sp r opo s edf o rde a l i ng ? wi t hau t oma t i cgu i dedveh i c l e( AGV)c on f l i c t sandc onge s t i onp r ob l emsi nr e a ll og i s t i c s.A a l r i t hmo fau  go t oma t i cgu i dedveh i c l e( t hp l ann i ng .Es t ab l i shedpa t hl eng t ho ft hef i t ne s s AGVS)i sus edt oimp l emen tp r e ?pa f unc t i on,t hr oughf i t ne s sf unc t i ona l l o c a t i ono fp r i o r i t o rt heAGV.F i n i t es t a t ema ch i nemode lha sbe enbu i l t yf f o ra ch i e v i ngc o l l abo r a t i vec on t r o lo ft heAGV.Whent heobs t a c l e sa r ei nt hepa t h,byus i ngr emov i ngc r o s s r i o r i t l lbet empo r a r i l e ta sanobs t a c l es t a t e,t l ann i ng me t hod,c o l l i s i onnodeo ft hel ow?p hen,p y AGV wi ys new pa t hf o rt heh i rp r i o r i t henon c on f l i c t i ngope r a t i ono ft heAGVSi sa ch i e ved.Thes imu l a t i on ? ghe y AGV,t 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p r opo s eds t r a t egyensu r e st ha tt hepa t hi sop t ima landc ane f f e c t i ve l i dAGVc o l l i s i on yavo i nl og i s t i c st r anspo r t a t i on,r e a l i z enon c on f l i c ti nsy s t ems chedu l i ng,andimp r ovet hesy s t eme f f i c i ency. ? 犓犲 狉 犱 狊: au t oma t i cgu i dedveh i c l e;pa t hp l ann i ng;f i n i t es t a t ema ch i ne;A a l r i t hm;non c on f l i c t i ng ? go 狔狑狅 目前,多自动运输引导车( AGV)系 统 主 要 应 用 在 仓 储 物 流 系 统 中,对 于 工 厂 自 动 化 建 设 有 重 要 意 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 AGV 优越性更加明显,将在 未来广泛流 行和应 用 . AGVS 的 工 作 原 理 主 要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在复杂的工 作 环 境 中,将 物 料 通 过 预 规 划 的 路 径 以 一 定 的 精 准 度 传 输 到 指 定 收稿日期: 2017 03 29 ? ? 通信作者: 王淑青( 1969),女,教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智 能 控 制、计 算 机 控 制 技 术 和 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 的 研 究 . E?ma i l: 494493276@qq.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9080) 24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 的目的 [1].在多 AGV 路径规划问题上, Fa z l o l l ah t aba r等 2 提 出 转 折 点 的 概 念,解 决 自 动 导 引 运 输 车 系 [] 统( AGVS)中的死锁问题 . Smo l i c ak 等 3 基 于 时 间 窗 模 型 动 态 路 径 规 划 的 方 法,判 断 不 同 的 AGV ?Roc [] [] 之间是否有资源的竞争与碰撞冲突 . Han 等 4 改 进 遗 传 算 法,得 到 优 化 的 最 短 路 径 规 划 . Al c a i de a等 5 [] 提出一种运用 pe r t cpm(关键 路 径 模 型)解 决 机 器 人 调 度 问 题 的 模 型 . Dr agan a c等 6 提 出 一 种 基 于 多 ? j [] AGV 系统的分散控制算法,保证 AGVS 的安全运行 .吕太之等 7 提出一种 B 样条曲线结合粒子 群优化 算法,解决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的问题 .余婷等 [8]建立 一 种 染 缸 资 源 配 置 系 统 的 自 动 机 模 型,得 到 染缸的资源利用率最大的配置方式 .基于此,本文提出 一种基 于 有限状态机 的多 AGV 路径 规 划 方 法, 用离散事件的动态系统对 AGV 的每个状态进行建模并响应,从而消除交叉点,提高 AGVS 运行效率 . 1 多 犃犌犞 路径规划问题 1. 1 问题描述 在动态规划物流运输中 AGV 路径时,为避免 AGV 之间冲突与堵塞的发生 .通过 A 算法,得到不 同任务目标的 AGV 的最短路径集,若 AGV 的 路 径 集 中 存 在 冲 突 点,即 路 径 存 在 交 叉,对 低 优 先 级 的 AGV 重新进行路径 规 划,从 而 实 现 无 冲 突 的 发 生 .引 入 AGV 的 选 择 路 径 长 度 作 为 适 应 度 函 数,对 AGV 分配优先级 .结合有限状态 机 模 型,优 化 AGVS,提 高 系 统 效 率 . 在实际的多 AGV 的物流运输中,往 往 由 多 台 AGV 协 同 实 现,即 任 务 的运输路径最短 [9].将 AGV 初始状态点和最终 状态点 作为 节点,将状 态的迁移过程作为边 .由 于 AGV 的 工 作 环 境 是 一 个 二 维 空 间 静 态 空 间(有障碍物存在),不 考 虑 高 度,因 此 采 用 栅 格 法 建 立 栅 格 地 图 作 为 工作环境 .将整个工作环境当作 坐 标 系,栅 格 长 度 与 坐 标 标 度 一 致,并 且每个栅格与其坐标一一映射 [10].建立一个 10×10 栅格 地图,随机 生 成障碍物,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绿 色 为 起 始 位 置;红 色 为 目 标 点 .假 设 ( 1, 10)为初始位置,( 10, 1)为 目 标 位 置,机 器 人 从 初 始 位 置 通 过 A 算法找到最优路径 .规定初始位 置 与 目 标 位 置 不 重 合,基 于 应 用 场 景, 提出如下 4 个规定 . 1)一个栅格中只允许存在一辆 AGV,每个 栅格同 图 1 10×10 栅格地图模型 F i 1 10×10r a s t e rmap mode l g. 一时刻只允许通过一辆 AGV. 2)AGV 运行时速度恒定,栅格长度为 单位 长度 . 3)AGV 一 次只 能完成 一个任务,接到调度指令时不能中途返回 . 4)为防止 AGV 之间意外碰撞,规定车辆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该距离由车身长度和速度确定. 1. 2 多 犃犌犞 路径规划模型 AGV 的工作路径可以描述为 犔= { 犾1 , 犾2 ,…, 犾狀 }, 犾1 为 AGV 的起点, 犾2 ,…, 犾狀 为 A 算 法规 划的路 径点 .路径规划的目标函数为 狀-1 mi n犑 = ∑犔( 犾犻, 犾犻+1) . ( 1) 犻=1 式( 1)中: 犔(·)为路程算子 AGV 路径规划,即为系统规划一条最短距离的工作路径 . 1. 3 冲突描述 在物流运输中,随着车 辆 的 增 加, AGVS 中 小 车 的 路 径 规 划 会 变 得 更 加 复 杂,在 对 小 车 路 径 规 划 时,不可避免地出现 AGV 路径冲突、死锁等问题 .多 AGV 的冲突问题主要分为静止冲突、相向冲突、追 击冲突和交叉冲突 .在物流运输中,小车的速度是恒定的,小车 任务 已 分 配,且 路 径 只 支 持 单 向 移 动,因 此,对相向冲突与追击冲突的情景不予讨论 . 狓+1, AGV1 向 上 1. 3. 1 静止冲突 AGV 静止冲突图,如图 2 所 示 .当 AGV1 在( 狔+1)栅 格 故 障 时, 位机发送( 狓+1, 狔+1)栅格信号,上位机将栅格设置为障碍点,若上位机检测到 AGV2 正在向障 碍物栅 格移动,以当前栅格为起点,重新为 AGV2 规划工作路径. 1. 3. 2 交叉冲突 AGV 交叉冲突图,如图 3 所示 .若 AGV1 与 AGV2 在一段路径中存在交叉点,则表 示在某一时刻, AGV1 与 AGV2 存在碰撞 的 可 能 .传 统 的 方 法 有 两 种,一 是 通 过 预 处 理 法,在 上 位 机 对 分配任务的 AGV 进行路径规划时,通过检测冲突,若存在相同的节点,则重 新规划路 线;二 是通 过分配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淑青,等:有限状态机的多 AGV 路径优化策略 241 优先级,向优先级 低 的 AGV2 发 出 停 止 信号 .将 AGV2 的 停 止 节 点 设 为 障 碍 点,重 新 对 AGV1 的 工 作 路 径 进 行 规 划,从而 避 免 重 新 交 叉 冲 突,但 是 该 方 法效率 低,易 发 生 死 循 环,导 致 AGVS 图 2 AGV 静止冲突图 图 3 AGV 交叉冲突图 停止工 作 .基 于 此,引 入 有 限 状 态 机 模 F i 2 AGVs t a t i cc on f l i c t g. F i 3 AGVc r o s sc on f l i c t g. 型,若路径中存在交叉点,即 存 在 冲 突 障 碍 状 态,将 交 叉 点 设 为 低 优 先 级 AGV 的 障 碍 点,对 低 优 先 级 AGV 的工作路径重新规划,从而消除交叉点,避免交叉冲突 . 2 有限状态机 2. 1 有限状态机的特点 在物流运输中, AGV 之间协作策略的选择是一 个 离散事 件 的规划问 题,所 以 AGVS 中 AGV 之 间 的调度问题可以看成是一个离散事件的动态系统,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常用的模型一般有两种:有限状 [ ] 态 机和 pe t r i网 11 .由于有限状态机具有以下 4 个特点: 1)系统必须有几个有限的输入或可以出发状态 间 的 变 迁 事 件; 2)系 统 在 某 个 特 定 的 时 间 点 的 行 为 取 决 于 当 前 的 状 态 和 在 此 时 间 的 输 入 或 发 生 的 事 件; 3)系统的每个可能的状态和行 为 都 有 明 确 的 可 能 的 输 入 或 事 件; 4)系 统 有 一 个 确 定 的 初 始 状 态, [ 12] 因此,引入有限状态机对 AGVS 协同控制层进行建模 .有限状态机的模型为 犕 = ( 犓, 狊, 犃) .其 Σ, σ, 中: 犓 为一个有 限 的状态机集 合; 犃 为一 组 接受 状态即最终 状态,是属于 犓 的 其中一个子 集; Σ 是系统 能接收的所有事件的集合; 狊 为系统的初始状态 . σ 为状态转换函数,反映 犓 ×Σ→犓 上的映射; 2. 2 有限状态机模型 初始由于自动机 犓 =,所以 自动 机的 状态集合 为空,将其 标记为 空集σ( 狓, )=狔.其 中: 为 每 个 相关事件的标签,表示事件从状态 狓 转到狔,模拟 AGV 从初始状态移动到目标状态的 过程 . ∈Σ; 狔∈ [ ] 犓 .在 AGV 路径状态改变过程模型中 13 , 狊 集合由 4 初 始 状 态 集 合 组 成; 犃 集 合 由 2 个 最 终 状 态 组 成. 每个 状 态 提 供 一 个 预 定 义 的 响 应 . 6 种 状 态 的 信 息 如 下: 1)离 开 节 点 状 态 ( LVN); 2)正 常 行 驶 状 态 ( NR); 3)到达预期节点状态 ( REN); 4)到 达 目 标 节 点 状 态 (AD); 5)遇 障 状 态 (MO); 6)警 告 状 态 (WA). 2. 2. 1 模 型 各 状 态 的 响 应 1)处 于 LVN 状 态 时,接 受 上 位 机 根 据 目 标 点 确 定 的 一 条 路 径 曲 线 ( GPC),开始向下一个期望节点移动; 2)处 于 NR 状 态 时,小 车 向 上 位 机 反 馈 行 驶 状 态,上 传 经 过 站 点 数量; 3)处于 REN 状态时,小车向上位机反馈 已 到 达 规 划 路 径 节 点,并 准 备 接 受 离 开 信 号,到 达 LVN 状态; 4)处于 AD 状态时, AGV 停止输入事件,并向上位机反馈一个已完成的 信号,准备接 受新 的工作 路径; 5)处于 MO 状 态 时,生 成 一 条 新 的 路 径 曲 线( GNPC),使 得 AGV 避碍; 6)处于 WA 状态时, AGV 停止输入事件,并向上 位机发生一个请求(HELP)帮助信号. 2. 2. 2 有限状态 机 模 型 事 件 的 输 入 Σ 的 事 件 输 入 集 合 由 以 下对象表示: 1)开始; 2)离开 节 点; 3)正 常 行 驶; 4)期 望 节 点; 5)目标节点; 6)障碍物; 7)运行错误. 2. 2. 3 有限状态机状态迁移流程 AGV 的 起 始位置 视为 一节 点,如果上位机将 开 始 信 号 发 送 至 AGV, AGV 准 备 离 开 节 点, 则有限状态机模型了有了第一个初始状态 LVN 状态,并且 存在 两个可能 的 最 终 状 态———AD 或 WA.当 AGV 到 达 最 终 状 态 时,有限状态机停止接受事件, AGV 工作任务结束,并将适当的 信号发送到上位机,等待新的指令 . AGV 的状态迁移转换图,如 图 4 有限状态机状态迁移图 图 4 所示 .图 4 中:控 制 输 入 标 记 为 开 始;初 始 状 态 为 最 终 状 态 F i 4 F i n i t es t a t e g. 双圈 .在 4 个非最终 状 态 中,分 别 输 入 开 始、离 开、正 常 行 驶、期 ma ch i nes t a t emi r a t i on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42 2019 年 望节点、目标节点、障碍物和运行错误,控制系统将分别控制到 LVN, NR, REN, RDN,MO 和 WA,默认 AGV 离开访问节点并沿着工作路径移动,不会返回到已访问节点,除非它发生错误,或者被避障系统指 示返回 .若发生 AGV1 与 AGV2 发生冲 突,则 按 照 优 先 级 将 低 优 先 级 的 AGV2 设 为 障 碍 物,并 以 当 前 节点为新的起点,对 AGV1 工作路径重新规划, AGV1 离开后, AGV2 继续行驶. 3 多 犃犌犞 规划路径优化 3. 1 犃犌犞 优先级分配 对于所有 AGV,分配任务后,根据 A 算法进行相应任务的路径规划 .通 过适 应度函 数对 AGV 进 行优先级的分配,在行驶过程中,当上位机检测到交叉点时,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因此存在交叉的路径一定不是最优路径,引入去交叉法,针对优先级低 的 AGV 先 运行至与 之发生 冲突 的 AGV 的当前节点,并以当前节点为新的起点,低优先级 AGV 将交叉点视为障碍物,实现交叉 [14]. 在 AGVS 中,为了减少多 AGV 的碰撞与冲突,对 AGV 进行优先级的分配,提高 系统 的效率 .文中 的优先级分配的计算方法是以路径长度为适应度函数,对路径进行约束,其目标函数为式( 1).按照适应 度函数对 AGV 进行优先级的分配,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要求 .在 AGV 速度一定的条件下,保 证 AGV 完成任务的效率最高,即 AGV 工作路径尽可能短, AGV 工作路径的长度为 犱 2 2 犇 = ∑ 槡( 狓犻+1 -狓犻) +( 狔犻+1 -狔犻) . 犻=1 上式 中: 犇 为 AGV 的 工 作 路 径 长 度;( 狓犻, 狔犻)为 AGV 当前坐标;( 狓犻+1 , 狔犻+1 )为 AGV 即 将 到 达 的 坐标其适应度函数 犉 为 路 径 长 度 的 倒 数, 犇 越小 适应度越好,即 犉= 1 . 犇 优先级 分 配 具 体 有 如 下 3 个 步 骤 . 1)选 择 AGV 工作路径长度评估,按照适应度函数将任务 路径进行优先级的 分 配 . 2)若 存 在 多 辆 AGV 路 径长度相等,则比较 AGV 与其他 AGV 任务路径 中的节点个 数,节 点 个 数 多 的 AGV 为 停 靠 站 点 最好,因此将其优先级设为最高; 3)以此类推,更 新 AGV 的 优 先 级 .通 过 以 上 方 式,当 AGV1 与 AGV2 发生碰撞 时,在 交 叉 点 位 置 对 优 先 级 低 的 AGV2 重 新 进 行 新 的 路 径 规 划,避 免 AGV1 与 AGV2 的碰撞,减少 AGV 之间冲突的发生. 3. 2 多 犃犌犞 工作路径优化流程 多 AGV 的工作路径规划算法的流程,如图 5 所示 .通过 A 算法确定 AGV 的 工 作 路 径,以 有 限状态 机 模 型 作 为 AGV 的 协 同 控 制 层,完 成 AGV 的优先级分配,实现 多 AGV 的 无 碰 撞 冲 突 的路 径 规 划 [15?16]具 体 有 7 个 步 骤 . 1)参 数 初 始 化,确定参与 AGV 数量 . 2)确认各 AGV 任务 的 图 5 多 AGV 路径规划流程图 起点与终点 . 3)通 过 A 算 法 依 次 求 解 各 AGV F i 5 Mu l t i t hp l ann i ngp r o c e s s ?AGV pa g. 的最短路径,直到任务为空集 . 4)通过上位机,对 AGV 的优先级进行分配 . 5)当上位机检测到冲突时, 判断冲突类 型 .若为 静 止冲突,即 工作 路 径出现新的 障 碍物,上位 机对工作 路径 存在障 碍物的 AGV 重 新规划;若为相向冲突,将交叉节点判为障碍物节点,对优先级低的 AGV 重新进行路径规划 . 6)上位机 继续检测是否存在冲突冲突,若无,则调到步骤 7;存 在,则 返 回 步 骤 5. 7)AGV 到 达 目 标 点,顺 利 完 成 目标任务,等待上位机新的指令并退出算法.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淑青,等:有限状态机的多 AGV 路径优化策略 243 4 仿真结果分析 4. 1 仿真平台 选用 Vi sua l2017 作为仿真工具,在 仿 真 平 台 下,选 择 10×10 的 环 境模型,显示 AGV 的 路 径 规 划 结 果,同 时 检 测 在 文 中 调 度 方 法 下 多 AGV 的适用性 .通过随机生成障碍物检测多 AGV 的 动 态适应 能力,其 栅格地图,如图 6 所示. 4. 2 结果分析 传统多 AGV 工作路径规划,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黑色 方 块为 障碍 物;红色方块为目标点;灰色折线为最终生成的工作路径 .以 3 辆小车为 图 6 随机栅格地图 一组,进行试验,选 用 两 种 仿 真 模 型 进 行 验 证 调 度 方 法 的 适 用 性:第 一 F i 6 Random g r i dmap g. 种,一般路径规划方法下的多 AGV 路径规划结果图;第二 种,调 度 方 法 下 的 多 AGV 路 径 规 划 结 果 图 . 在 Vi sua l2017 中,为了验证其各 自 路 径 规 划 方 法 的 防 碰 撞、避 障 的 能 力,随 机 生 成 任 务 请 求,AGV1, AGV2, AGV3 小车的起点分别为绿色、蓝色、黄色方块 . 只采用 A 算法进行多 AGV 的路径规划时, AGV1 与 AGV2 在坐标( 7, 4)存 在 交 叉 点; AGV1 与 AGV3 在坐标( 4, 9)存在交叉点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多 AGV 优化调度的 路径 规划,如图 8 所示 .通过引 入有限状态机模型,对其调度进行优化,因为上位机检测到交叉点( 7, 4),在交叉点( 7, 4)前,对低优先级 的蓝色小车 AGV2 进行重新规划,合并蓝色小车和绿 色小 车的工 作 路 径 .又 因 为 AGV 速 度 恒 定,因 此 在同一条路径中不存在碰撞的问题,即交叉点已经消失 .按照优先 级,对低优 先级的 AGV2 重新 进行路 径规划,消除了交叉点,避免了碰撞、堵塞的发生 .同理, AGV2 与 AGV3 的交 叉点( 4, 9)也 已经消失 .由 图 7, 8 可知:当 有障 碍物存在 时,对各 AGV 进行 规划,通 过与有限状态机 的调 度 策略 相结 合,在 AGV 遇到障碍物后,动态地更新运行路径,实现实时避障 . 图 7 传统多 AGV 工作路径规划 图 8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多 AGV 优化调度的路径规划 F i 7 Tr ad i t i ona lmu l t i ?AGV g. F i 8 Pa t hp l ann i ngo fmu l t i ?AGV g. wo r kpa t hp l ann i ng op t ima ls chedu l i ngba s edonf i n i t es t a t ema ch i ne A 算法和结合 有 限状态机 模型算 法 的 AGV 冲突 次数 与路径 搜索时间 对比,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知:在起始点与目标点相同的条件下,结合有限状态机 模型后的 A 算法 的 冲 突 次 数 消 失,路 径 搜 索 时间减少,降低了多 AGV 路径规划时计算的复杂度,减少 了 路径规 划时 对内存 的 占 据,提 高 AGVS 的 工作效率 . 表 1 AGV 冲突次数与路径搜索时间对比 Tab. 1 Numbe ro fAGVc o l l i s i onsands e a r cht ime 冲突次数/次 编号 AGV1 路径搜索时间/ms 路径长度/单元 A 算法 结合有限状态机 模型后的算法 A 算法 结合有限状态机 模型后的算法 A 算法 结合有限状态机 模型后的算法 2 0 1. 9500 1. 2000 18 18 AGV2 1 0 0. 8300 0. 5500 10 10 AGV3 1 0 0. 7500 0. 5800 10 1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44 2019 年 5 结束语 为实现多 AGV 的无碰撞、无堵塞的安全运行,提出基于 有 限 状 态 机 的 调 度 方 法 对 多 AGV 进 行 动 态路径规划,解决了多 AGV 中 AGV 之间的潜在碰撞冲 突,并且 通过 去 交 叉 的 方 法,将 交 叉 点 移 除,保 证了路径尽可能最优,而且提 升 系 统 效 率 .在 AGV 的 工 作 路 径 中,若 路 径 中 出 现 障 碍 物,通 过 调 度 方 法,为 AGV 提供了新的工作路径,实现其实时避障的目的,增强 AGVS 的适用性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 该调度方法的可行性 . 参考文献: [ 1] QIU L i ng, HSU W J. Schedu l i ngandr ou t i nga l o r i t hmsf o rAGVS:Asu r vey[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Pr oduc ton 2002, 40( 3): 745 760. DOI: 10. 1080/00207540110091712. Re s e a r ch, ? [ 2] FAZLOLLAHTABAR H, SAIDI t hema t i c a lmode lf o rde ad l o ckr e s o l u t i oni n ?MEHRABAD M,MASEHIAN E.Ma mu l t i l eAGVs chedu l i ngandr ou t i ngne two r k:Ac a s es t udy[ J]. I ndus t r i a lRobo t, 2015, 42( 3): 252 DOI: 10. ?263. p 1108/ IR? 12 2014 0437. ? ? [ 3] SMOLIC BOGDANS, KOVACICZ, 犲 狋犪 犾. Timewi ndowsba s eddynami cr ou t i ngi nmu l t i s t ems ?ROCAK N, ?AGVsy [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 Au t o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 2010, 7( 1): 151 DOI: 10. 1109/TASE. 2009. ?155. 2016350 [ 4] HANZeng l i ang,WANG Dongq i ng, FENGL i u, 犲 狋犪 犾.Mu l t i t hp l ann i ng wi t hdoub l e t hc ons t r a i n t sbyu  ?AGV pa ?pa s i nganimp r ovedgene t i ca l r i t hm[ J]. P l o sOne, 2017, 12( 7): e 0181747. DOI: 10. 1371/ ou r na l. 0181747. go j pone. [ 5] ALCAIDEA D, CHUBC, KATSC V, 犲 狋犪 犾. Cy c l i cmu l t i l e r obo ts chedu l i ng wi t ht ime ndowc ons t r a i n t sus i nga ? ?wi p c r i t i c a lpa t happ r oa ch[ J]. Eu r ope anJ ou r na lo fOpe r a t i ona lRe s e a r ch, 2007, 177( 1): 147 DOI: 10. 1016/ e o r. ?162. j. j 2005. 11. 019. [ 6] DRAGANJACI,MIKLID, KOVAIZ, 犲 狋犪 犾. De c en t r a l i z edc on t r o lo fmu l t i s t emsi nau t onomouswa r e  ?AGVsy hous i ngapp l i c a t i ons[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Au t o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 2016, 13( 4): 1433 1447. DOI: ? 10. 1109/TASE. 2016. 2603781. [ 7] 吕太之,周武,赵春霞 .采 用 粒 子 群 优 化 和 B 样 条 曲 线 的 改 进 可 视 图 路 径 规 划 算 法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1): 103 10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2101. ? ? [ 8] 余婷,王飞,汲洋弘康 .染缸资源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及优化[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 1): 31 ? 3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1. 0031. ? [ 9] 戴志存 . AGV 调度系统的设计[ J].物 流 技 术 与 应 用, 2015, 20( 9): 149 152. DOI: 10. 3969/ 1059. 2015. i s sn. 1007 ? ? j. 09. 024. [ 10] 王娟娟,曹凯 .基 于 栅 格 法 的 机 器 人 路 径 规 划 [ J].农 业 装 备 与 车 辆 工 程, 2009, 2009( 4): 14?17. DOI: 10. 3969/ j. 3142. 2009. 04. 004. i s sn. 1673 ? [ 11] 朱金旺 .离散事件系统的 Pe t r i网控制器设计[ 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0. [ 12] 黄子超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车队纵向协作策略建模与仿真[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3. [ 13] GIRAULTJ, LOI SEAUJJ, ROUX O H. On l i nec ompo s i t i ona lc on t r o l l e rsyn t he s i sf o rAGV[ J]. Di s c r e t eEven t ? 2016, 26( 4): 583 610. DOI: 10. 1007/s 10626 015 0222 1. Dynami cSy s t ems, ? ? ? ? [ 14] 伍国华,马满好 .路径交叉检测与消除方法 和 邻 节 点 置 换 方 法 改 进 TSP 的 解 [ J].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2011, 28( 2): i s sn. 1001 485 487. DOI: 10. 3969/ 3695. 2011. 02. 021. ? ? j. [ 15] 熊光明,李勇,王诗源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智能车 辆 交 叉 口 行 为 预 测 与 控 制 [ J].北 京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15, 35( 1): 34 38. DOI: 10. 15918/ t b i t 1001 0645. 2015. 01. 007. ? ? j. [ 16] 冯海双 . AGV 自动运输系统调度及路径规划的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64 ? 采用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 图像重建方法 张圣祥1,2,郑力新1,2,朱建清1,2,潘书万1,2 ( 1.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工业智能化与系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为满足实际工业生产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 .采用一种快速的卷 积神经网络结构,使用级联的小卷积核以取得重建速度上的提升,加深卷积网络以取得重建质量上的提升 .实 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公共数据集上,该算法重建的高分辨率图像在主观视觉感受和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峰 值信噪比)上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且 重 建 时 间 大 大 缩 短;将 算 法 应 用 在 实 际 的 项 目 中,能 达 到 阈 值 分 割 后 准 确 检 测物体的标准,减少企业对高额工业相机的经济开支 . 关键词: 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级联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45 06 ? ? ? 犉犪 狊 狋犛狌狆犲 狉 狊 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犐犿犪 犲犚犲 犮 狅狀 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犻 狅狀 ?犚犲 犵 犕犲 狋 犺狅犱犝狊 犻 狀犵犇犲 犲 犪 狉 狀 犻 狀犵 狆犔犲 , , ZHANGShengx i ang1 2,ZHENGL i x i n1 2, , , ZHUJ i anq i ng1 2,PANShuwan1 2 ( 1.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I ndus t r i a lI n t e l l i eandSys t em Fu i anUn i ve r s i t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 genc j yEng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me e tt hene edso fa c t ua li ndus t r i a lp r oduc t i on,af a s t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imager e c ons t r uc  ? t i onme t hodba s edonde epl e a r n i ngi sp r opo s ed.Wep r opo s edou rown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 us i ngc a s c adedsma l lc onvo l u t i onke r ne l st oa ch i e veah i rr e c ons t r uc t i onspe ed,andde epen i ngt hec onvo l u  ghe t i onne two r kt oa ch i e veanimp r ovemen ti nr e c ons t r uc t i onqua l i t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showt ha tont he y.Theexpe s t anda r dpub l i cda t a s e t,t heh i r e s o l u t i onimager e c ons t r uc t edbyt heou ra l r i t hma ch i e ve sbe t t e rr e su l t si n ? gh go aks i l sub e c t i vev i sua lpe r c ep t i onandob e c t i veimagequa l i t va l ua t i on ( t o i s er a t i o),a tt he me an ? ?no pe gna j j ye t ime,t her e c ons t r uc t i ont imei sg r e a t l r t ened.Thea l r i t hmi sapp l i edi np r o e c t st os o l vet hep r ob l emf o r ysho go j ta l s or educ e st heh i e so fen  a c cu r a t e l t e c t i ngob e c t sa f t e rt hr e sho l ds egmen t a t i on.I nt h i sway,i yde j ghexpens t e r r i s e sf o rpu r cha s i ngi ndus t r i a lc ame r a s. p 犓犲 狉 犱 狊: 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imager e c ons t r uc t i on;de epl e a r n i ng;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c a s c ade ? 狔狑狅 视觉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眼睛”,从视觉系统中得到图片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运算速度的快速提升,基于深度 学 习的超 分辨 率 重 建 方 法 快 速 发 展 起 来,它 弥 收稿日期: 2018 04 19 ? ? 通信作者: 郑力新( 1967 E i l: z l xgxy@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光电检测与智能计算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61602191);福 建 省 厦 门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3502Z20173045); 福建省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2017G03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46 2019 年 补了工业相机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和光学系统的打光偏差,但是,这也提高了对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成像 速度和成像质量上的要求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主要分为基于重建的方法和基于学习的方法两大 类 [1].基 于重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若大幅度提高分辨率,则其性 能会 急 剧 下 降,也 会 出 现 丢 失 高 频 细 节、边缘模糊等问题 .基于学习的方 法 应 用 于 单 幅 图 像 的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领 域 [2],如 Yang 等 [3]提 出 的 稀 疏表示法在超分辨率重建领域一直占领着主导地位,但是该 算法 中,系 数 正 则 化 效 果 不 明 显、字 典 完 备 性不强且复原边缘细节质量不高 .针对稀疏表示法在物体特征表示不足和字典表示能力不够的问题,研 [] [] 究者们利用高斯金字塔 [4]、拉普拉 斯 金 字 塔 [5]、 Sr e e r ab l e 金 字 塔 6 和 Con t our l e t金字塔 7 等方法建立 图像不同分辨率之间的信息对应样本库 .针对传统基于稀疏表示方法存在的问题,张晓燕等 [8]也提出了 一些改进的算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 限 性,在 处 理 一 些 细 节 比 较 多 的 图 像 时,容 易 造 成 纹 理 过 重 .近 年 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及图像分割等任务中的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发展,它弥补了 传统浅层学习方法的不足 [9?10].基于此,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的方法 . 1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作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幅图像重建( SRCNN)算法 是 深 度 学 习 在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问 题 的 开 山 之 .与传统非深度学习的算法相比, SRCNN 算法的优 势 在 于 其 三 层 卷 积 神 经 网 络,在 保 持 高 质 量 图 [ 11] 片输 出 的 情 况 下,能 够 快 速 重 建 高 分 辨 率 的 图 像 .虽 然 SRCNN 算 法 使 用 较 大 的 卷 积 核 可 以 减 少 计 算 量,但每次卷积时还会丢失大量高频信息,从而导致重建质量不高 [12]. [ ] [ ] 在 SRCNN 算法的基础上, Kim 等 13 借鉴擅长图像分类的 VGG 14 神经网络结构,提出了极深网络 ( VDSR)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采用更深层网络对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之间 的映射关 系进行 建模,该方 法克服了 SRCNN 算法上、下文信息缺乏关联、单一尺 度 放 大 等 问 题 .但 是 该 方 法 却 不 能 实 现 多 尺 度 的 自由放大,且其参数存储和检索也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另外,它以牺牲时间为代价,在实时系统或应用到 实际项目中有致命的弱点 . [ ] Sh i等 15 提出了一种在低分辨率图像上直接计算 卷积 得到高分 辨率图 像的方 法( ESPCN).在 该 方 法中,直接将原始低分辨率图像输入网络中,通过两个卷 积 层后,得 到的 特 征 图 像 大 小 与 输 入 图 像 一 样 的重建图像,其中,核心 则 是 亚 卷 积 层 ( i xe lconvo l u t i on).该 亚 卷 积 层 大 大 减 少 了 图 像 重 建 的 时 sub ?p 间,在图像重建领域,这是 ESPCN 算法立足的最大优势,但相比于 VDSR 的重建方法, ESPCN 则在上、 下文信息缺乏关联和物体特征的表达上还略显不足,边缘细节处理有所欠缺 . 2 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的方法 2. 1 总体框架 [ ] 文中算法的总体结构框架主要由 Mi n i two rk 层和亚 卷 积层 15 两部 分组成,如图 1 所 示 .各 层 的 ?ne 参数细节:卷积层 1( Conv1)的卷积核大小和激活函数分别为 3×3×32 和 Tanh;级联层 2( Conv2)的卷 积核大小和激活函数分别为( 3×3+3×3)×64 和 ReLU;卷积层 3( Conv3)的卷积核大小和激活函数分 别为 3×3×32 和 Tanh;损失函数为欧式距离损失函数;通道数为狉×狉. 图 1 文中算法的总体结构框架 F i 1 Ove r a l ls t r uc t u r a lf r amewo r ko ft hea l r i t hm g. go 2. 2 重建速度的改进 2. 2. 1 Mi n i two rk 层 ?ne 为了缩短超分辨率的时间,在三层卷 积网络 中使 用 一个 Mi n i two rk,即两 ?n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圣祥,等:采用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 247 个级联的 3×3 卷积核 .神经网络中,大 的 卷 积 核 可 以 带 来 更 大 的 感 受 野,但 其 使 用 了 更 多 的 神 经 元 参 数,同时,也增加卷积运算的计算量 .由于神经元参数的 数量仅 与卷 积 核 的 大 小 有 关,因 此,越 小 的 卷 积 核产生的神经元参数就越少,用于卷 积 运 算 的 计 算 量 也 就 越 少 .这 里 使 用 ReLU 激 活 函 数 提 取 非 线 性 特征,从 ReLU 激活函数的表达式可以看 出,计 算 机 只 需 要 判 断 输 入 是 否 大 于 零 即 可 输 出 结 果,所 以, 其计算速度非常快 . 时间复杂度 犜=犗( 犖2 ·犓2 ·犉).其 中: 犜 表 示 时 间 复 杂 度; 犖 是 输 入 图 像 的 大 小; 犓 是卷积核大 小; /犛+1.其 中: 犉 是过滤器的数量 .卷积公式 Ou t t= ( 犐-犓 +2犘) 犐 为输 入图像大小; 犓 是卷 积核大 pu 小; 犘 表示填充,即在图像之间添加额外的零层,使输出图像与输入大小相同; 犛 表 示原始图 像中水 平和 垂直方向上 滤 波 器 的 步 长 .为 便 于 讨 论,假 定 犘 =0, 犛=1.根 据 时 间 复 杂 度 和 卷 积,将 文 中 算 法 中 的 Mi n i ne two rk 和 ESPCN 算法中的 5×5 卷积核进行性能比较,结果如表 1 所示 . ? 表 1 Mi n i two r k 和的 5×5 卷积核的性能比较 ?ne Tab. 1 Pe r f o rmanc ec ompa r i s onbe twe en Mi n i two r kand5×5c onvo l u t i onke r ne l ?ne 项目 卷积核( 5×5) Mi n i two r k( 3×3+3×3) ?ne 时间复杂度 犗( 犖 ×( 5×5×64))=犗( 1600×犖 ) 犗( 犖 ×( 3×3+3×3)×64)=犗( 1152×犖2 ) 参数量 5×5+1=26 3×3+1+3×3+1=20 计算量 2 2 2 25( 犐-4) 2 2 9( 犐-2) 2+9( 犐-4) 由表 1 可 知:Mi n i two rk 在 3 种 性 能 上 都 有 优 势;在 计 算 量 比 较 中,当 犐>10 时,Mi n i two rk ?ne ?ne 在卷积乘法和加法两个方面的计算量都少于 5×5 模型 . 2. 2. 2 亚卷积层 在卷积层中,将低分辨率的图像直接作为整个网络的 输入,在不同滤 波器 犠s 中,有 卷积核大小为 犽s 的参数在低分辨率空间中被激活 后 的 数 量 正 好 是狉2 .在 激 活 模 式 的 对 应 位 置 上,刚 好 2 激活( 个大小的权重 .然后,将 mod( 犽s/ 狉) 狓, 狉), mod( 狉)( 狓, 狔, 狔 是高分 辨率 空间中 的输出像 素坐标)的 结果重新排列,排列后的位置表示为元素所在位置 .在最后一层,使用一个亚像素卷积层重建一个图像, 即周期性的混洗操作( r i od i cshu f f l i ngope r a t o r).周期性的混 洗 操作 将从 亚 卷 积 层 中 输 出 的 高 犎 ,宽 pe 犠 ,通道数 犆,即 犎 ×犠 ×犆×狉2 的张量元素重新映射为形状狉犎 ×狉犠 ×犆 的张量 .由于周期性混洗操作 直接将低分辨率特征图重建成高分辨率图像,节省了 卷积运 算的计 算 成 本,因 此,与 其 他 卷 积 反 卷 积 操 作相比,其花费的时间更少 .这个周期性混洗算子操作可以描述为 狓 狔 SR( 犘) . 狓, 犆 = 犘[狉 ],[狉 ], 犆· 狉·mod( 狉) 狓, 狉) +犆·mod( 狔, 狔, 深层神经网络的 体 系 结 构 由 多 层 参 数 化 非 线 性 模 块 组 成,每 个 模 块 的 参 数 都 经 过 学 2. 2. 3 隐含层 习 .添加的隐藏层越多,网络学习的 功 能 就 越 多 .此 外,与 ESPCN 算 法 相 比,文 中 算 法 增 加 了 一 个 新 的 层,用以利用神经网络内部的高频信息 . 在 ESPCN 算法的网络结构中,卷积核的数量分别为 64 和 32,这 两层 应用了 Tanh 激 活函数 .隐藏 层由 3 个卷积层组成 .众所周知,当添加更多卷积神经网络层时,可以从图像中提取更多特征 .文中算法 提出的隐含层网络结构为: Conv1 表示隐藏层中的第一 层 .然 后, Conv1 和 Conv3 包 含 相 同 的 卷 积 核 数 ( 32),相同大小的卷积核( 3×3)和 相 同 的 激 活 函 数( Tanh).在 Mi n i two rk 的 结 构 中,涉 及 2 个 卷 积 ?ne 内核级联,即大小为 3×3 的卷积内核和 ReLU 激活函数 . 2. 3 重建质量的改进 分析比较 3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算法, SRCNN 算法虽然结 构简单,但其重 建质量远 超过传 统训 练字典的重建方法;而 VDSR 重建算法增加了很多隐含层,以增加对高频信 息的捕获 能力,但它 是以牺 牲重建的时间为代价,重建质量的提高伴随着重建时间的增加; ESCPN 算法以速度取胜,在重建质量上 超过了初代的 SRCNN 算法,但在整体的结构上可以做出一定的改良,吸取 VDSR 算法的经验,在神经 网络的隐含层上增加并调整合适的参数,在增加网络 层的同 时,保 证速 度 不 会 慢 太 多 .针 对 以 上 3 种 算 法的优缺点,采用各个算法的优点去弥补其相应的缺 点,再 通过 调节参 数,构 成 文 中 算 法 的 整 个 神 经 网 络框架 . [ ] 通过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网络结构大大提高了超分辨率重建的质量 . SRCNN 算法 11 首先 使用预 处理操作,即先将原图像放大狉 倍,这样在卷积神经网 络 中 加 入 池 化 层 可 以 减 少 计 算 量,而 不 会 对 原 图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48 2019 年 像的细节信息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文中算法是直接将 低分辨 率的图 像 作 为 输 入,如 果 加 入 池 化 层,会 直 接减少低分辨率图像中的特征点,严重影响图片重建的质量,因此,文中算法不使用池化层 .单幅图像的 高频细节信息与过滤器提取的 感 受 野 有 关,在 Mi n i two rk 中,应 确 保 2 个 级 联 3×3 卷 积 核 与 ES ?ne PCN 算法中 5×5 模型所提取的感受野大小相同 .此外,还添加一个新的卷 积层以 增强对低 分辨率 图像 中高频信息的提取 .深层神经网络结构由多层参数化 非线性 模块组 成,每 个 模 块 的 参 数 都 需 要 学 习,添 加的隐藏层越多,网络结构学到的特征就越多,重建出来 图 片的细 节信 息 也 就 越 多,重 建 质 量 也 得 到 了 相应的提升 . 3 实验结果 R 实验环境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测试用的计算机配置为 I n t e l○ Co r e( TM)i 7 6700CPU@3. 40 ? GHz, GPU 为 NVIDIA GeFo r c eGTX1050Ti.实 验 平 台 搭 载 的 操 作 系 统 是 64 位 Wi ndows7, Ca f f e, Ma t l abR2016a, CUDA Too l k i tv8. 0 和 Ana conda2. 3. 1 公共数据集上测试 在测试评价期间,选 择 使 用 广 泛 的 5 种 公 开 数 据 集 ( Se t 5, Se t 14, BSD300, BSD500 和 Supe rTex  t ur e)进行测试 .将文中算法与以速度著称的 ESPCN 算法比较重建时间,同时,与传统的 B i cub i c算法比 较重建质量,采用峰值信噪比( 犚PSN )值评判重建质量的好坏 .统计 3 种算法在 5 种 数据集上 的重建 质量 和重建时间( 狋),实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 知:在 同 样 的 数 据 集 上,文 中 算 法 重 建 的 图 像 质 量 远 高 于传统的 B i cub i c算法,且与基于深度学习的 ESPCN 算法 相比,峰 值 信 噪 比 提 高 了 0. 37dB;在 算 法 运 行时间上,文中算法在各个数据集上的平均速度比 ESPCN 算法快了 50ms. 表 2 文中算法与 ESPCN 算法的参数对比 Tab. 2 Pa r ame t e r sc ompa r i s onbe twe ent hea l r i t hmo ft h i spape randESPCNa l r i t hm go go B i cub i c算法 犚PSN/dB ESPCN 算法 文中算法 ESPCN 算法 文中算法 3 32. 611 35. 086 35. 456 0. 365 0. 220 Se t 14 3 32. 256 35. 379 35. 735 0. 236 0. 251 BSD300 3 36. 258 39. 197 39. 764 0. 277 0. 201 BSD500 3 32. 898 35. 131 35. 309 0. 241 0. 217 Supe rTex t u r e 3 23. 031 28. 901 29. 368 0. 217 0. 187 数据集 放大倍数 Se t 5 /s 狋 3 种算法在数据集 Se t 5, Se t 14, BSD300 上的重建质量效果图,如图 2~4 所示 .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 c)ESPCN 算法 ( d)文中算法 图 2 在 Se t 5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2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t heSe t 5da t as e t g. 3. 2 算法的应用 以实际生产项目出发,使用提出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降低使用工业相机的成本,从一个低分辨率的 图像重建出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高分辨率图像 .具体有以下 3 个步骤 . 步骤 1 将低分辨率的图像作为输入,直接输入网络 . 步骤 2 得到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滤波,增强 和 检 测 .使 用 大 津 算 法 [16]将 图 像 阈 值 化,采 用霍夫变换 [17]检测直线 . 步骤 3 检测出待检测的物体 . 重建前的图像分割过程,如图 5 所示 .在不改变实验阈值的条件下,输 入像 素 213px×160px 的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张圣祥,等:采用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249 ( c)ESPCN 算法 ( d)文中算法 图 3 在 Se t 14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3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t heSe t 14da t as e t g.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 c)ESPCN 算法 ( d)文中算法 图 4 在 BSD300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4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t heBSD300da t as e t g. 分辨率的原始图像(图 5( a)),在阈值分割时出 现了明显的 边 缘 不 闭 合 现 象 (图 5( b)),料 盘 中的小方块右下角出现缺 口,使得在检测 物 体 时,目标丢失(图 5( c)). 重建后的图 像 分 割 过 程,如 图 6 所 示 .将 像素为 213px×160px 的低分辨率图 像(图 6 ( a)),输入网络 训 练 后 重 建 出 像 素 大 小 为 615 b)),阈 值 分 割 后 px×456px 的 清 晰 图 (图 6( ( a)原图 ( b)阈值分割图 ( c)目标丢失图 图 5 重建前的图像分割过程 F i 5 Images egmen t a t i onp r o c e s sbe f o r er e c ons t r uc t i on g. 出现完整的小方块闭合图像,顺利完成物体的精确定位(图 6( d)). ( a)原图 ( b)清晰图 ( c)阈值分割图 ( d)精准检测图 图 6 重建后的图像分割过程 F i 6 Images egmen t a t i onp r o c e s sa f t e rr e c ons t r uc t i on g. 4 结论 分析并总结 3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算法,调整合适的参 数和网 络 结 构 以 达 到 图 像 重 建 的 最 优 效 果 .根据在公共数据上测试的结果,文中算法比 ESPCN 算法的峰值信噪比提升了 0. 37dB,在图像重建 的质量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重建时间上,文中算法相比 ESPCN 算法快了 50ms.在工程的实际应用 中,文中算法只需要0. 37s就可以完成图像重建,远远小于 SRCNN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4. 30s.因此, 所提算法的网络结构在速度上有较大的优势,能满足 实际工 业场景 中 实 时 应 用 的 要 求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文中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减小了对昂贵工业相机的依赖,使用低分辨率的相机就 可以满足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需求,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经济开支 . 然而,文中算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物体的纹理处理上 还是过 于 平 滑,如 遇 到 车 轮 的 纹 路 等 重 建 问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50 2019 年 题时,还不能很好地提取出特征,不能将网络结构设计地 更深,并提 取 出 更 为 明 显 的 体 征 .因 此,每 层 卷 积层参数的优化和改进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 参考文献: [ i s sn. 1] 曾 凯,丁 世 飞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的 研 究 进 展 [ J].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应 用, 2017, 53( 16): 29 DOI: 10. 3778/ ?35. j. 1002 8331. 1705 0097. ? ? [ 2] YANG C Y,MA Chao, YANG M H. S i ng l e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A benchma r k[ C]∥Eu r ope anCon f e r enc eon ? ? Compu t e rVi s i on. Swi t z e r l and: Sp r i nge r, 2014: 372 386. DOI: 10. 1007/978 3 319 10593 2_ 25. ? ? ? ? ? [ 3] YANGJ i anchao,WRIGHTJ, HUANG T,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a s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r awimagepa t  ? C]∥IEEE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Ancho r age: IEEEPr e s s, 2008: 1 DOI: che s[ ?8. 10. 1109/CVPR. 2008. 4587647. [ 4] HE Hu, KONDILP. Ar egu l a r i z a t i onf r amewo r kf o rj o i n tb l u re s t ima t i onand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o fv i de os e e s ? quenc [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005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Genova: IEEEPr e s s, 2005: 329 ? 332. DOI: 10. 1109/ ICIP. 2005. 1530395. [ 5] LIXi aoguang, LAM K M, QIU G P, 犲 狋犪 犾. Examp l eba s ed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wi t hc l a s s spe c i f l cp r ed i c t o r s[ J]. ? ? J ou r na lo fVi sua lCommun i c a t i onandImageRep r e s en t a t i on, v c i r. 2009. 03. 2009, 20( 5): 312 DOI: 10. 1016/ ?322. j. j 008. [ 6] SU Congyong, ZHUANG Yue t i ng, LIHuang, 犲 狋犪 犾. S t e e r ab l epy r ami d s edf a c eha l l uc i na t i on[ J]. Pa t t e r nRe c ogn i  ?ba 2005, 38( 6): 813 824. DOI: 10. 1016/ t c og. 2004. 11. 007. t i on, ? j. pa [ 7] J I J ICV, CHAUDHURIS. S i ng l e f r ame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t hr oughc on t ou r l e tl e a r n i ng[ C]∥EURAS IPJ ou r na l ? ? onAdvanc e si nS i lPr o c e s s i ng. New Yo r k: Sp r i nge r, 2006: 235. DOI: 10. 1155/ASP/2006/73767. gna [ 8] 张晓燕,秦龙龙,钱渊,等 .一种改进的稀疏表示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算 法 [ J].重 庆 邮 电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6, 28 ( 3): 400 405. DOI: 10. 3979/ i s sn. 1673 825X. 2016. 03. 020. ? ? j. [ 9] FREEMAN W T, PASZTOREC, CARMICHAELOT. Le a r n i ngl ow? l e ve lv i s i on[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om 2000, 40( 1): 25 47. DOI: 10. 1109/ ICCV. 1999. 790414. t e rVi s i on, ? pu [ 10] FREEMAN W T, JONE T R, PASZTOR EC. Examp l e s ed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 J]. IEEECompu t e rGr aph i c sand ?ba ? App l i c a t i ons, 2002, 22( 2): 56 65. DOI: 10. 1109/38. 988747. ? [ 11] DONGChao, CHEN CL, HE Ka imi ng,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de epc onvo l u t i ona lne two r ks[ J]. IEEE ? 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 Ana l s i sand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16, 38( 2): 295?307. DOI: 10. 1109/TPAMI. 2015. y genc 2439281. [ 12] 刘晨羽,蒋云飞,李 学 明 .基 于 卷 积 神 经 网 的 单 幅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算 法 [ J].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与 图 形 学 学 报, 2017, 29( 9): 1643 1649. DOI: 10. 3969/ 9775. 2017. 09. 007. i s sn. 1003 ? ? j. [ 13] KIMJ, LEEJK, LEE K M. Ac cu r a t e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ve r epc onvo l u t i ona lne two r ks[ C]∥IEEE ? yde 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La sVega s: IEEEPr e s s, 2016: 1646 1654. DOI: 10. 1109/ ? CVPR. 2016. 182. [ /OL]. 14] S IMONYAN K, ZI SSERMAN A.Ve r epc onvo l u t i ona lne two r ksf o rl a r c a l eimager e c ogn i t i on[ J yde ge?s /1409. f Compu t e rSc i enc e, 2014.[ 2017 06 10]. h t t r x i v. o r 1556. ? ? p:∥a g/pd [ 15] SHIWen zhe, CABALLEROJ, HUSZARF, 犲 狋犪 犾. Re a l t imes i ng l eimageandv i de o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ane f f i  ? ? C]∥IEEE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h t  c i en tsubp i xe l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 t La sVega s: IEEEPr e s s, 2016: 1874 1883. DOI: 10. 1109/CVPR. 2016. 207. ? p. [ 16] OTSU N.At hr e sho l ds e l e c t i on me t hodf r om g r ay l e ve lh i s t og r ams[ J].Au t oma t i c a, 1979, 9( 1): 62?66. DOI: 10. ? 1109/TSMC. 1979. 4310076. [ 17] XU Xi aohong,WU Zh i hu i, CHEN Yu, 犲 狋犪 犾. P l an tr oo tspa t i a ld i s t r i bu t i onme a su r emen t sba s edont hehought r ans  f o rma t i on[ J]. Neu r o c ompu t i ng, 2014, 145: 209 220. DOI: 10. 1016/ neuc om. 2014. 05. 041.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2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46 ? 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跨语言 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党莉,陈锻生,张洪博 (华侨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文本情感分类任务中,有 情 感 标 注 的 语 料 在 不 同 语 言 中 的 不 均 衡 问 题,结 合 深 度 学 习 和 迁 移 学 习,提出一种基于对抗长短时记忆 网 络 ( ALSTM)的 跨 语 言 文 本 情 感 分 类 方 法 .设 置 双 语 各 自 独 立 的 特 征 提 取网络和共享特征提取网络,把获取到的特征拼接输入到分类器进行分类 .在共享特征提取网络中,设置语言 分类器,运用对抗思想优化模型,通过投票法决定文本 最 终 的 情 感 极 性 .实 验 表 明:该 方 法 可 以 取 得 跨 语 言 文 本情感分类任务更高的准确度 . 关键词: 文本情感;跨语言;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共享特征 中图分类号: TP183;TP39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51 06 ? ? ? 犆狉 狅 狊 狊 犻 狀犵狌犪 犾犛 犲狀 狋 犻犿犲狀 狋犆 犾 犪 狊 狊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犅犪 狊 犲 犱狅狀 ?犔 犃犱狏 犲 狉 狊 犪 狉 犻 犪 犾犔狅狀犵犛犺狅 狉 狋犜犲 狉犿 犕犲犿狅 狉 狋狑狅 狉 犽 狔犖犲 DANGL i,CHEN Duansheng,ZHANG Hongbo ( Co l l egeo fCompu t e r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 i spape rp r opo s e sac r o s s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me t hodba s edonadve r s a r i a ll ongsho r t ? t e rm memo r ALSTM)ne two r k,wh i cha imsa tt hep r ob l emo ft ex t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i nt hed i spa r i t f y( yo emo t i ona l l t a t edc o r nd i f f e r en tl anguage s,c omb i nedwi t hde epl e a r n i ngandt r ans f e rl e a r n i ng.B i l i n  yanno pusi lf e a t u r eex t r a c t i onne two r ksandasha r edf e a t u r eex t r a c t i onne two r ka r es e tup,andt hent heex t r a c t edf e a  gua t u r e sa r eme r o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I nt hesha r edf e a t u r eex t r a c t i onne two r k,al anguagec l a s s i f i e ri ss e tup.U gedf s i ngt headve r s a r i a li de at oop t imi z et hemode l,andt hef i na lpo l a r i t ft het ex tdependsont hevo t i ngr e su l t s. yo Expe r imen t sshowt ha tc r o s s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c ana ch i e veh i ra c cu r a cybyt h i sme t hod. ? ghe 犓犲 狉 犱 狊: s en t imen to ft het ex t;c r o s s l i ngua l;adve r s a r i a l;l ongsho r tt e rm memo r two r k;sha r edf e a  ? yne 狔狑狅 t u r e s 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在各种交易平台都会找到各种商品的评价 .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找到其背 后的潜在价值,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中文较其他语言起步较晚,缺乏高质量的语料资源,人工标注 又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文情感分类的研究 .跨语言情感分析是利用一种 语言的丰富情感资源协助或提高另一种语言的情感分析 [1].在跨语言情感分类任务中,最常用的是机器 翻译的方法 [2],但是机器翻 译 的 方 法 会 出 现 翻 译 误 差 .Wan 等 [3]采 用 半 监 督 的 方 法 弥 补 翻 译 损 失 .此 外,还有基于双语词典和平行语料的方法 [4],但是,这些 双 语 资 源 在 现 实 中 都 很 难 获 取 .近 年 来,深 度 学 收稿日期: 2018 04 14 ? ? 通信作者: 陈锻生( 1959 E i l: ds chen@hqu. edu. cn.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502182);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015H002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52 2019 年 [] 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6]. Zhou 等 7 提 出 一 种 基 于 去 噪 自 动 编 码 机( DAE)的 双 语 情感词嵌入算法,通过语义学习和情感学习阶 段 获 得 两 个 视 图 的 共 同 表 示,准 确 率 达 到 80. 68%. Zhou [] 等 [8]提出双语语义和情感特征表示( BSSR)算法,准确 率达到 82. 24%. Zhou 等 9 提 出 一 种 基 于 注 意 力 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 At t en t i on s edLSTM),利用词级注意力和句子级注意力进行优化,将分类准 ?ba [ 10] 确度提高到 82. 40%. Ben i d 等 提出,一 个 良 好 的 特 征 表 示,应 该 是 域 分 类 器 分 不 出 此 特 征 来 自 ?Dav 源领域还是目标领域 .目前,利用对抗思想,在计算机视觉的图片生成 [11]和领域适配 [12]方面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跨语言问题也是同样道理,一个好的迁移特征应该使语言分类器分不清特征来源于源语言还是 目标语言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 ALSTM)的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 1 基于 犃犔犛犜犕 的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 1. 1 数据预处理 [ ] 采用基于 Foo lNLTK 的中文分词 和 基 于 Gl ove 模 型 13 的 词 向 量 进 行 预 训 练 .基 于 Foo lNLTK 分 词工具( h t t ockyzhengwu/Foo lNLTK)进 行 优 化,构 建 常 用 的 网 络 用 语 词 表 作 为 中 i t hub. com/r ps:∥g 文分词的辅助词表,实现更准确的中文分词,为后续词向量的预训练提供更好的数据来源 .同时,采用基 于 Gl ove模型的词向量预训练方法,通过预训练的方式 引 入 额 外 的 语 料 库,其 中,包 括 大 量 中 文 无 标 注 数据 . Gl ove模型综合运用词的全局统计信息和局部统计信息生成语言模型 和词的向 量化表 示 .由于词 向量是依据大量的无标注语料生成的,所以,能比单纯地使用标注语料进行情感文本分类接触到更多的 数据 .实验中,采用的词向量维数为 300. 1. 2 网络框架 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网络研究框架,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狓s 和 狓t 分 别 为 源 语 言 和 目 标 语 言 的 输 入 .该网络主要包括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两部分 .特征提 取 部分主 要包 括 3 个 网 络:源 语 言 特 征 提 取 网 络 Fs 目标语 言特 征 提取网络 Ft 分 类预测部 分主 要 包括 2 个分 类器:文 本 情 c. p, p 和共享 特 征提取 网络 F 感极性分类器 Cp 和语言分类 器 Cl.其 中,文 本 情 感 极 性 分 类 器 用 来 预 测 3 种 方 式 融 合 得 到 的 特 征 极 性;语言分类器用来预测共享特征提取网络提取的特征来源于源语言还是目标语言 .文本情感极性分类 器最小化文本极性分类损失,语言分 类 器 最 大 化 语 言 分 类 损 失,使 语 言 分 类 器 最 大 程 度 分 不 清 特 征 来 源 .通过这种对抗训练,使网络参数得以优化,以便于获取双语不变特征 . 图 1 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框架图 F i 1 Cr o s s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f r amewo r k ? g. [ ] 在特征提取部分,采用加入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14 .传统的 LSTM 网络 中,每个 输入的词语都赋予了相同的权重 .采取基 于 注 意 力 机 制 的 LSTM 网 络 有 两 方 面 原 因:一 是 机 器 翻 译 的 方法不可避免地引入噪音,通过注意力机制可以减小这些噪音的影响;二是注意到不同的词语对语句的 极性贡献大小不同 .注意力机制通过保留 LSTM 对 输 入 序 列 的 中 间 输 出 结 果,经 过 So f tmax 进 行 归 一 化得到符合概率分布取值区间的注意力分配概率分布数值,然后,训练模型对输入进行选择性学习 . 通过一个单层的神经网络,计算每个时刻隐藏状态所占权重,即 狋 anh( 犺犻犠a +犫a), β = 犞at 犻 α犻 = eβ犻/∑eβ犽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犽=1 第2期 党莉,等: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253 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隐藏状态,即 狋 犺 = ∑犺犻α犻. 犻=1 特征提取网络,如图 2 所示 .通过机器翻译工 具,把源语言的训练数据 狓s 翻译成目标语 言 的训 练数 据 狓t.源 语 言 特 征 提 取 网 络 Fs p 获取到源语 言特征 犺s 目 标 语 言 特 征 提 取 网 络 Ft p, p 获取到目 共 享 特 征 提 取 网 络 Fc 获 取 到 源 标语言 特 征 犺t p, t 语言特 征 犺s 然 后,将 源 语 言 c 和目标语言特征犺 c. 特征和源语言 特 征 拼 接,目 标 语 言 特 征 和 目 标 语 言特征拼接,源语言特征和目标语言特征拼接,分 图 2 特征提取网络 别输入极性分类器 Cp 进行分类 .最终的分类结果 F i 2 Fe a t u r eex t r a c t i onne two r ks g. 取决于 3 种融合特征的投票结果 . 整个网络的损失为 l os s e s=l os s_ en_ en+l os s_ cn_ cn+l o s s_ en_ cn . 上式中: l o s s_ en_ en=l o s s_ Po l a r i t c l a s s+α×l os s_ d i f f e r enc e+l os s_ en 表示 对源 语言特征 拼接后 的极 y_ 性分类预测损失; l os s_ cn_ cn=l os s_ Po l a r i t c l a s s+β×l o s s_ d i f f e r enc e+l o s s_ cn 表 示 对 目 标 语 言 特 征 y_ 拼接后的极性分类预测损失; l os s_ en_ cn=l os s_ Po l a r i t c l a s s+l o s s_ s imi l a r i t os s_ Language_ c l a s s y_ y+l 表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特征拼接后的极性分类预测损失 .其中, l o s s_ Po l a r i t c l a s s为极 性分类误差; y_ l os s_ d i f f e r enc e为独立特征提取网络获取 的 特 征 和 通 过 共 享 特 征 提 取 网 络 获 取 的 特 征 之 间 的 距 离,文 中采用欧氏距离; l os s_ en 为英文分类损失; l os s_ cn 为中文 分类 损 失; l os s_ s imi l a r i t y 为通过 共享 特征提 t 取网络获取的特征 犺s l os s_ Language_ c l a s s为通过语言分类 器的语 言类 别分类 损失; c 和犺 c 之间的距离; 1. α, β 为超参数,取 0. 1. 3 领域对抗训练 设置共享特征提取网络,使源语言的分布和目标语言的分布尽可能地接近,以便于网络学习到双语 t 的不变性特征 .对共享特征提取网络获取的源语言特 征 犺s 采用最大均值差异损失 c 和目标 语言特 征 犺 c, (MMD)[15]衡量 2 个分布的相似性 .表达式为 s s t 犖 , 犖 犖 ( t 犖 1 2 1 (s l os s_ s imi l a r i t 犺s 犺s 犺t 犽( 犺t 犺s . - s t ∑犽( + ( t) y= ( s) 犻, 犻, 犻, c, c, c, c, c, c, 犼) 犼) 犼) 2 ∑犽 犺 犖 犖 犖 犻,犼=0 犖 2犻∑ , 犻, 犼=0 犼=0 上式中: 犽(·)为映射,用于把原变量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实验采用高斯核函数 . 设置语言分类器,最大程度模糊两个分布,让分类器分 不清 特 征 来 源 于 源 语 言 还 是 目 标 语 言 .对 共 享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到的源语言特征 犺s 0, 1),目标语言特征 犺t 1, 0),依次 输入到 c 添加标签( c 添 加标签( 语言分类器 Cl 中 .定义 犔( ^),其中, ^ 为域分类器预测的标签 . 狔, 狔 狔 为数据的原始标签, 狔 [ ] 在特征提取网络和语言分类器之 间,采 用 梯 度 反 转 层 ( GRL)16 .在 前 向 传 播 期 间, GRL 作 为 一 种 恒等交换;在后向传播过程中, GRL 从后面的层 获 得 梯 度 并 改 变 其 符 号,即 将 其 乘 以 -1,然 后,将 其 传 递到前一层 . GRL 是对抗性的 .一方面,优化网络以增强语言分类器区分特征来源 于源语言 还是目 标语 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梯度反转层使判别特征表示来自哪种语言的能力被降低 .交叉熵损失为 犖s+犖t l os s_ Language_ c l a s s= ∑ { og^ 1-狔犻) l og( 1-^ . 狔犻l 狔犻 + ( 狔犻)} 犻=0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实验数据 采用第二届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中跨语言情感分析评测任务的公开数据集 .其中,源语言 为英文,目标语言为中文 .数 据 主 要 来 自 亚 马 逊 的 中 英 文 商 品 评 论,覆 盖 book, dvd,mus i c3 个 领 域 . 3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54 2019 年 个领域的训练数据均包含积极、消极比例为 1∶1 的 4000 条有 标注的英文 训练数据 和 4000 条 无标注 中文测试数据,以及积极和消极的比例不平衡的大量中文无标注数据 .实验数据集,如表 1 所示 . 表 1 实验数据集 将 4000 条英文数据作为源语 言训 练 集,同 时,利 Tab. 1 Expe r imen t a lda t as e t 用谷歌在线翻译工具,将 4000 条英文 数据进 行翻译, 得到对应的 中 文 数 据 作 为 目 标 语 言 训 练 集 .将 4000 条中文数据作为 测 试 集,并 将 4000 条 中 文 数 据 进 行 翻译得到的对应英文数据作为源语言测试集 .同时,将 大量无标注中文数据作为前期词向量预训练的部分语 条 领域 数据集 book dvd mus i c 英文(有标注训练集) 4000 4000 4000 中文(无标注测试集) 4000 4000 4000 中文(无标注训练集) 44113 17815 29678 料 .采 用 Goog l e在线翻译工具( h t t r ans l a t e. ps:∥t l e. cn),此工具被认为是现 阶 段 最 好 的 机 器 翻 译 系 统 .采 用 的 编 程 语 言 为 Py t hon,编 辑 器 为 PyC goog R r f l ow.采用 Ubun t u16. 0464 位操作系统,主机内存为 64GB,处理器 是 I n t e l○ ha rm,网络框架为 Tenso Xeon( R)CPU E5 2630. ? 2. 2 结果分析 为了检测实验结果,采用两部分的基准模型作为实验结果的参照 .第一部分是与当前在跨语言文本 情感分类任务上比较先进的方法作对比;第二部分是实验所采用方法作自身对比 . [] [] 当前比较先进的方法主 要 包 括 逻 辑 回 归( LR),支 持 向 量 机 ( SVM), DAE7 , BSSR 8 和 At t en t i on ? [] 9 ba s ed ?LSTM 等方法 . 为了说明文中系统框架下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实验的分支部分独立进行结果验证,具体流程包括 如下 4 种 . 1)Sh.仅利用共享特征提取网络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特征提取,然后,拼接输入分类器分类 . 2)Sh ?Ad.利用共享特征提取网络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特征提取,同时,加入语言分类器,进行 对抗训练 . 3)Pr ?Sh.同时设置独立的网络特征 提 取 网 络 和 共 享 特 征 提 取 网 络、源 语 言 和 源 语 言 特 征 拼 接、目 标语言和目标语言拼接、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拼接,输入到分类器进行分类 . 4)ALSTM.文中的最终做法是设置 3 个特征提取网络,同时,加入语言分类器,运用对抗思 想优化 模型,通过投票法决定文本最终的情感极性 . 实验中,词向量的维度取 300 维; ba t ch_ s i z e大小为 200;训练集的 d r opou t率设置为 0. 5,防止过拟 合;学习率衰减权重为 0. 95;迭代次数为 40 次,直至准确度不再提升 .两部分的基准模型与文中方法的 表 2 实验结果对比 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 知:传 统 的 机 器 学 习 方 法 LR 和 SVM 的平均准确度都低于 80% ; 而 DAE 降噪自 动 编 码 机 方 法 的 准 确 度 相对传 统 方 法 有 所 提 升; BSSR 方 法 相 比 DAE 方 法 的 准 确 度 提 升 了 1. 56% ; At t en t i on?ba s ed?LSTM 方 法 较 BSSR 方法的准确度提 升 了 0. 16% ;文 中 提 出 Tab. 2 Compa r i s ono f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 准确度/% book dvd mus i c 平均准 确度/% LR 76. 60 79. 50 75. 50 77. 20 SVM 79. 60 80. 20 78. 50 79. 43 DAE 81. 05 81. 60 79. 40 80. 68 BSSR 82. 15 83. 03 81. 55 82. 24 At t en t i on s ed ?ba ?LSTM 82. 10 83. 70 81. 30 82. 40 分类方法 的 ASLTM 模 型 比 At t en t i on?ba s ed? Sh 79. 85 80. 35 78. 70 79. 63 LSTM 方法的准确度提 升 了 0. 82%.实 验结果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 Sh ?Ad 80. 50 81. 20 79. 40 80. 37 Pr ?Sh 82. 20 83. 30 81. 50 82. 33 ALSTM 83. 10 83. 85 82. 70 83. 22 通过对实验自身模型的层层剖析可 以看出:加入对抗训练的 Sh 74% ;加 入 对 抗 训 练 的 ASLTM 比 ?Ad 方 法 比 Sh 方 法 的 准 确 度 提 升 了 0. Pr 89%.这说明通过对抗训练,源语言和 目 标 语 言 之 间 进 行 了 交 互 学 习,这 种 知 识 迁 移 让 ?Sh 提升了 0.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联系更紧 密,达 到 了 知 识 迁 移 的 效 果 .而 Pr ?Sh 方 法 较 Sh ?Ad 方 法 的 准 确 度 有 1. 96% 的提升,这是因为该方法既可以获取到双语的不变特征,又 能保留 各自的独 的特征,说 明设置 独立特征提取网络和共享特征提取网络的有效性 .最终的 ALSTM 方法 得益于 这两个方 面的共 同 作 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党莉,等: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方法 255 力,从而提高了分类准确率 . 在 book, dvd, mus i c3 个领域上的损失函数函数值变化,如图 3 所示 . ( a)book ( b)dvd ( c)mus i c 图 3 损失函数数值 F i 3 Va l ueo fl o s sf unc t i on g. 由图 3 可知:在 book, dvd, mus i c3 个领域上的 损 失 函 数 函 数 值 随 着 训 练 步 数 的 增 加,整 体 呈 递 减 趋势,直至最终收敛,证明了网络的可训练性和有效性 . 为了验证不同大小数据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取了大、中、小 3 种规模的数据集,分别进行对比实 验 .实验中的准确度包括在整个测 试 集 上 的 准 确 度( ηtot)、在 积 极 数 据 集 上 的 准 确 度( ηP )和 在 消 极 数 据 集上的准确度( ηN ).各数据集上的准确度,如表 3 所示 . 表 3 各数据集上的准确度 Tab. 3 Ac cu r a cyr e su l t sone a chda t as e t 训练集/条 中规模 大规模 参数 小规模 book dvd mus i c book dvd mus i c book dvd mus i c 4000 4000 4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测试集/条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η /% ηP/% 83. 10 83. 85 82. 70 76. 45 76. 50 76. 20 69. 65 70. 10 70. 35 84. 00 84. 40 81. 10 75. 10 77. 15 76. 35 67. 30 71. 85 72. 10 ηN/% 82. 20 83. 30 84. 30 77. 80 75. 85 76. 05 72. 00 68. 35 68. 60 t o t 由表 3 可知:训练集数据的大小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当训练集的数量减小时,测试准确度降低;同 时,积极和消极 2 个子数据集的准确度在整个测试集准确度的合理范围内波动,其准确度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数据集的质量,说明网络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 3 结束语 针对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任务,提出一种基于对抗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跨语言情感分类方法 .通过设 置独立的特征提取网络和共享的特征提取网络,获取 到双语 各自的 独 立 特 征 和 共 享 特 征 .同 时,设 置 语 言分类器,通过对抗训练使源语言特征和目标语言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尽可能接近,以获得双语的不变特 征 .较之以前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双语各自的特征,又获得了双语之间的不变特征,加强了双 语之间的交互学习,减小了语义鸿沟,达到了较好的迁移效果 .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 1] NAKOV P, RITTER A, ROSENTHALS, 犲 狋犪 犾. SemEva l 2016t a sk4:Sen t imen tana l s i si ntwi t t e r[ C]∥I n t e r na  ? y t i ona lWo r kshoponSeman t i cEva l ua t i on. SanDi ego:[ s. n.], 2016: 1 18. DOI: 10. 18653/v1/S16 1001. ? ? [ 2] WAN Xi ao un.Us i ngb i l i ngua lknowl edgeandens emb l et e chn i sf o runsupe r v i s edCh i ne s es en t imen tana l s i s j que y [ C]∥Con f e r enc eonEmp i r i c a l Me t hodsi n Na t u r a lLanguagePr o c e s s i ng.Hawa i i: DBLP, 2008: 553?561. DOI: 10. 3115/1613715. 1613783. [ 3] WAN Xi ao un. Co t r a i n i ngf o rc r o s s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J o i n tCon f e r enc eo ft he ? ? j 47 t hAnnua lMe e t i ngo ft heACLandt he4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Con f e r enc eonNa t u r a lLanguagePr o c e s s i ngo ft h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56 2019 年 AFNLP. S i ngapo r e: DBLP, 2009: 235 243. DOI: 10. 3115/1687878. 1687913. ? [ 4] LU B i n,TAN Chenhao,CARDIE C, 犲 狋犪 犾. J o i n tb i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wi t hun l abe l edpa r a l l e lc o r r a po [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49 t h Annua lMe e t i ngo ft heAs s o c i a t i onf o rCompu t a t i ona lL i ngu i s t i c s:HumanLanguage Te chno l og i e s. Or egon: DBLP, 2011: 320 330. ? [ 5] TANGXuewe i,WAN Xi ao un. Le a r n i ngb i l i ngua lembedd i ngmode lf o rc r o s s l anguage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C]∥ ? j IEEE/WIC/ACM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Con f e r enc e son WebI n t e l l i e (WI)andI n t e l l i t Agen tTe chno l og i e s genc gen ( IAT).Wa r s aw: IEEEPr e s s, 2014: 134 141. DOI: 10. 1109/WI IAT. 2014. 90. ? ? [ 6] 方圆 .跨语言文本情感分类技术研究[ D].厦门:华侨大学, 2015. [ 7] ZHOU Hu iwe i, CHEN Long, SHIFu l i n, 犲 狋犪 犾. Le a r n i ngb i l i ngua ls en t imen two r dembedd i ngsf o rc r o s s l anguage ? 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53r dAnnua lMe e t i ngo ft heAs s o c i a t i onf o rCompu t a t i ona lL i ngu i s  s. n.], 2015: 430 440. DOI: t i c sandt he7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Con f e r enc eonNa t u r a lLanguagePr o c e s s i ng. Be i i ng:[ ? j 10. 3115/v1/P15 1042. ? [ 8] ZHOU Hu iwe i, YANG Yun l ong, LIU Zhuang, 犲 狋犪 犾. J o i n t l e a r n i ngb i l i ngua ls en t imen tands eman t i cr ep r e s en t a  yl t i onsf o rc r o s s l anguage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C]∥Ch i naCon f e r enc eonI n f o rma t i onRe t r i e va l. Shangha i: Sp r i ng  ? e r, 2017: 149 160. DOI: 10. 1007/978 3 319 68699 8_ 12. ? ? ? ? ? [ 9] ZHOU Xi n i e,WAN Xi ao un, XIAOJ i angguo. At t en t i on s edLSTMne two r kf o rc r o s s l i ngua ls en t imen tc l a s s i f i c a  ?ba ? j j C]∥Con f e r enc eonEmp i r i c a lMe t hodsi nNa t u r a lLanguagePr o c e s s i ng. Aus t i n: As s o c i a t i onf o rCompu t a t i ona l t i on[ L i ngu i s t i c s, 2016: 247 256. DOI: 10. 18653/v1/D16 1024. ? ? [ 10] BEN?DAVIDS, BLITZERJ, CRAMMER K, 犲 狋犪 犾. Ana l s i so fr ep r e s en t a t i onsf o rdoma i nadap t a t i on[ C]∥I n t e r na  y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Neu r a l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Sy s t ems. Vanc ouve r: DBLP, 2006: 137 144. ? [ 11] GOODFELLOWI, POUGET?ABADIEJ,MIRZA M, 犲 狋犪 犾.Gene r a t i veadve r s a r i a lne t s[ C]∥Advanc e si n Neu r a l 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Sy s t ems.Mon t r e a l:MITPr e s s, 2014: 2672 2680. ? [ 12] GANIN Y, LEMPITSKY V.Unsupe r v i s eddoma i nadap t a t i onbyba ckp r opaga t i on[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32nd a rXi v, 2014: 1180 1189. 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L i l l e: ? [ 13] PENNINGTONJ, SOCHER R,MANNINGC. Gl oVe:Gl oba lve c t o r sf o rwo r d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C]∥Con f e r enc eon s. n.], 2014: 1532 1543. DOI: 10. 3115/v1/D14 1162. Emp i r i c i a lMe t hodsi nNa t u r a lLanguagePr o c e s s i ng. Doha:[ ? ? [ 14] TAIKS, SOCHER R,MANNING C D. Imp r oveds eman t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sf r omt r e e s t r uc t u r edl ongsho r t t e rm ? ? J]. Compu t e rSc i enc e, 2015, 5( 1): 36. DOI: 10. 3115/v1/P15 1150. memo r two r ks[ ? yne [ 15] IYER A,NATH S, SARAWAGIS.Max imum me and i s c r epancyf o rc l a s sr a t i oe s t ima t i on:Conve r ebounds genc andke r ne ls e l e c t i on[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31s t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Be i i ng: JMLR j o r 2014: 1 530. ? g, [ 16] GANIN Y, USTINOVA E, AJAKAN H, 犲 狋犪 犾. Doma i n adve r s a r i a lt r a i n i ngo fneu r a lne two r ks[ J]. J ou r na lo fMa  ? ch i neLe a r n i ngRe s e a r ch, 2016, 17( 1): 2096 2030. DOI: 10. 1007/978 3 319 58347 1_ 10. ? ? ? ?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34 ? 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 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涂平,赵唯为,梁娟珠 (福州大学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 以福建省市、县(区)为研究区域,在脱钩理论的 基 础 上,结 合 区 位 熵 和 脱 钩 指 数 构 建 产 业 集 聚 扩 散 判 定条件,对 2005-2015 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进行实证 研 究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2005-2010 年 产 业 集 聚地区分布较为均匀,产业扩散地沿海呈阶梯状 分 布, 2010-2015 年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沿 福 厦 铁 路、鹰 厦 铁 路 扩 散,内陆地区产业集聚高于东部沿海; 2005-2015 年 福 建 省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产 业 转 出 现 象 明 显,内 陆 非 鹰 厦 铁 路沿线地区适合承接产业转移且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要 素 投 入、政 府 政 策、产 业 结 构、人 力 资 本 等对产业转移存在显著影响作用 .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产业集聚;时空分析;脱钩理论;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O212( 57);F129. 9( 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57 07 ? ? ? 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犛狆犪 犮 犲 犻犿犲犜狉 犪狀 狊 犳 犲 狉犪狀犱犐 狀 犳 犾 狌 犲狀犮 犲犉犪 犮 狋 狅 狉 狊狅 犳 ?犜 狔 犎犻 犮犺犐 狀犱狌 狊 狋 狉 狀犉狌 犻 犪狀犘狉 狅 狏 犻 狀犮 犲犉狉 狅犿 ?犜犲 犵犺 狔犻 犼 犘犲 狉 狊 犮 狋 犻 狏 犲狅 犳犃犵 犾 狅犿犲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犇犻 犳 犳 狌 狊 犻 狅狀 狆犲 犵 TU P i ng,ZHAO We iwe i,LIANGJuanzhu ( Spa t i a lI n f o rma t i onEng i ne r r i ngRe a s e a r chCen t r eo fFu i anPr ov i nc e,FuzhouUn i ve r s i t i na) j y,Fuzhou350003,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ak i ng c i t i e s,c oun t i e s( d i s t r i c t s)o fFu i an Pr ov i nc ea st hes t udy a r e a,ba s edon de c oup l i ng j t he r oy,c omb i n i ngl o c a t i onen t r opywi t hde c oup i ngi ndext oc ons t r uc tt hec ond i t i onso fi ndus t r i a lagg l ome r a t i on andexpans i on,anemp i r i c a ls t udyont hespa c e t imet r ans f e ro fFu i an ′ sh i t e chi ndus t r sc a r r i edou tbe  ? ? j gh ywa twe en2005and2015.Ther e su l t swe r ea sf o l l ows:f r om2005t o2010,t hei ndus t r i a lagg l ome r a t i ond i s t r i bu  t i onwa smo r eun i f o rm,andt hei ndus t r i a ld i f f us i ona r e a swe r el adde r sa l ongt hes e a.Fr om2010t o2015,t he h i t e chi ndus t r i a lsp r e adeda l ongt heFu zhou amenRa i lwayandt heYi ng t an amenRa i lway,andt heag  ? ?Xi ?Xi gh l ome r a t i oni nl and l o ckeda r e a swa sh i rt hane a s t e r nc o s t a ld i s t r i c t s.Fr om2005t o2015,t hephenomenon g ghe t e chi ndus t r i a lt r ans f e rou tt hee a s t e r nd i s t r i c t so fFu i anPr ov i nc ewa sobv i ous,andt hel and l o ckeda r e  o fh i ? j gh a sa l ongnon ng t an amenRa i lway we r esu i t ab l ef o rh i t e chi ndus t r i a lt r ans f e randspa t i a ld i s t r i bu t i oni s ?Yi ?Xi ? gh r nmen tpo l i cy,i mo r eun i f o rm.Hi t e chi ndus t r a c t o ri npu t,gove ndus t r i a ls t r uc t u r e,humanc ap t i a lhavea ? gh yf s i i f i c an timpa c toni ndus t r i a lt r ans f e r. gn 犓犲 狉 犱 狊: h i t e chi ndus t r ndus t r i a lt r ans f e r;i ndus t r i a lagg l ome r a t i on;spa c e t imeana l s i s;de c oup l i ng ? ? gh y;i y 狔狑狅 t he r oy;Fu i anPr ov i nc e j 收稿日期: 2018 08 29 ? ? 通信作者: 涂平( 1973 E i l: t up i ng@263. ne t. ?),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3BAC08B0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58 2019 年 随着全球化分工不断加深,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空间转移,而是逐渐表现为多个 企业抱团转移的模式 [1],即集聚扩 散 式 转 移 .作 为 知 识、技 术 和 资 本 密 集 型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业,具 有 高 风 险、高投入和高集聚的特性,往往布局在最佳区位以求降 低 企 业 运 营 成 本 与 研 发 风 险 [2].高 新 技 术 产 业 集聚产生行业规模效应,减少企业合作交流成本,降 低 创 新 风 险 [3?4],促 进 区 域 共 享 经 济 的 发 展 .现 有 的 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3 个 方 面: 1)不 同 地 理 尺 度 下,研 究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空 间 布 局、影响因素、规律等 [5?7],而对市、县(区)尺 度 下 产 业 转 移 研 究 很 少 触 及; 2)从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区 位 选 择 的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变动 [8?9],不能揭示区 域 内 产 业 空 间 变 动 及 区 域 之 间 的 相 互 影 响; 3)分 析 高 新 技 术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的其他现象 [10?11],未能正视高新 技术 产业作 为整体 的 时 空 转 移 特 点 及 集 群 之 间 的相互影响 .本文以福建省各市、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区位熵和脱钩指数构建产业转移判定标准,探 究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 .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1 研究方法 产业静态聚集指数,即区位熵,是衡量产业专业化发展 的常用 指 标,可 以 测 度 特 定 地 区 产 业 集 中 和 专业化程度 [12],其公式为 狀 狇犻,犼/(∑狇犻,犼) 犻=1 LQ犻,犼 = . 狀 / ( ) 犙犻 ∑犙犻 ( 1) 犻=1 式( 1)中: 犙犻 为犻 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 LQ犻,犼值越 大,表 示产 业集聚 狇犻,犼为犻 地区犼 产业总产值或增加值; 程度越高,产业专业化优势越明显 . 脱钩理论源自于物理学领域,指两 个 或 以 上 物 理 变 量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不 再 存 在 [13].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组织( OECD)和世界银行将“脱钩”概念引进到农业和资源环境领域,逐渐 完善了脱 钩理论 体系 .脱钩 理论主要用于研究某一时间段内,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环境污染 和资源消耗速度,称为“脱钩”,即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程度降 低、发 展状况 良好 . Tap i o 分 析欧洲 经济增长、交通通行量及 CO2 排放量之间的弹性关系 [14],提出 Tap i o 脱钩指数,避免时间段基期选择的 影响,消除量纲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稳定且精度较高 . 受陈景新等 [14]将脱钩理 论 运 用 到 产 业 转 移 定 量 测 度 研 究 的 启 发 [15?16],借 鉴 Tap i o的弹性分析方 法 [17],从产业动态聚集角度出发,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公式为 狋 狉t 犞犻,e/犞犻,s -1 DAtp = p = 狋 狀槡 . 狀 犚tp ∑犞犻,e/∑犞犻,s -1 槡 犻=1 ( 2) 犻=1 式( 2)中: DAtp为犻 产业在t 狉tp为t 犚tp为 t p 时期脱钩指数; p 时期地区犻 产业平均 增长速度; p 时期 全省犻 狀 狀 产业平均增长速度; 犞犻,s, 犞犻,e分别为t p 时期开始时和结束时某地 区犻 产业增加 值;∑犞犻,s,∑犞犻,e 分别 犻=1 犻=1 为t 狀 为全省市、县(区)数量; 狋 为间隔年数 . p 时期开始和结束时全省犻 产业增加值, 静态聚集指数可以衡量地区产业专业化优势,直观反映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全省专业化程度, 脱钩指数弥补了区位熵对产业动态检测的不足,表现了特定时间段内产业集聚速度变化 . 1. 2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域的设定 福建省市、县(区)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统 计 数 据 来 自 2005-2015 年 《福 建 省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研 究 报 告》,包括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业 人 员、企 业 数 量 等;基 础 地 理 数 据 (不 包 括 金 门 县)来 自 1∶ 100 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 h t t webmap. cn/ma i n. do?me t hod=i ndex);国民生 产总 值来自 p:∥www. 2005-2015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文中以 5 年为一个时间段,共分 为两个时 期,即 犜1 ( 2005-2010), 犜2 ( 2010-2015).研究单元按照福建省统计局行政区划分 标准,将各个 市 辖 区 合 并 为 同 一 个 研 究 单 元,其 他县和县级市不变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涂平,等: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59 在产业脱钩指数基础之上,结合产业区位熵,总结出了产业集聚和扩散判定标准,如表 1 所示 . 表 1 基于脱钩产业理论的产业聚集和扩散判断条件 Tab. 1 Judg i ngc ond i t i onso fi ndus t r i a lagg r ega t i onandd i f f us i onba s edonde c oup l i ngi ndus t r he o r yt y 趋势 状态 扩张 集聚 产业集聚 衰退 (负脱钩) 集聚 判断条件 狉tp >0, DAtp >1, LQ犻,犼 >1 Ⅰ 型 犚tp >0, 狉tp >0, DAtp >1,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强集聚 狉tp >0, DAtp <0,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产业扩散 强衰退 (脱钩) 衰退 扩散 转移策略 某产业在某地和全省均处于增长阶段, 优先产业集聚 但在该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平, 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向该地区转移, 逐步产业集聚 且 Ⅰ 型的专业化高于 Ⅱ 狉tp <0, 0<DAtp ≤1, LQ犻,犼 >1 某产业在某地和全省均处于衰退阶段, 优先产业转移 Ⅰ 型 犚tp <0, 但该地的衰退速度低于全省的衰退速度, 某产业在该地相对集中, 逐步产业集聚 狉tp <0, 0<DAtp ≤1,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Ⅰ 型的专业化高于 Ⅱ 型 狉tp >0, DAtp <0, LQ犻,犼 >1 Ⅰ 型 犚tp <0, 弱扩散 特征 某产业在某地和全省均处于衰退状态, 优先产业集聚 但该地产业处于增长阶段, 表明某产业在该地绝对聚集, 逐步产业集聚 Ⅰ 型的专业化强于 Ⅱ 型 狉tp >0, 0<DAtp ≤1, LQ犻,犼 >1 某产业在某地和全省均处于成长阶段, 逐步产业转移 Ⅰ 型 犚tp >0, 但该地的增速低于全省水平, 某产业在该地处于衰退阶段, 优先产业转移 狉tp >0, 0<DAtp ≤1,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且 Ⅰ 型的专业化高于 Ⅱ 型 狉tp <0, DAtp <0, LQ犻,犼 >1 Ⅰ 型 犚tp >0, 狉tp <0, DAtp <0,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狉tp <0, DAtp >1, LQ犻,犼 >1 Ⅰ 型 犚tp <0, 狉tp <0, DAtp >1, LQ犻,犼 <1 Ⅱ 型 犚tp <0, 某产业在全省增速处于成长阶段, 在该地区呈现绝对衰退, 且 Ⅰ 型的专业化高于 Ⅱ 型 逐步产业转移 优先产业转移 某产业在该地和全省均处于衰退阶段, 逐步产业转移 但该地的衰退速度高于全省的衰退速度, 表明某产业从该地向外扩散, 优先产业转移 且 Ⅰ 型的专业化高于 Ⅱ 型 2 高新技术产业时空集聚扩散转移规律分析 2. 1 区域专业化优势和产业增加速度变化 由福建省 犜1 和 犜2 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熵分析可知: 犜1 时期,东部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 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非沿海市、县(区)中 除 上 杭 外,其 他 地 区 的 区 位 熵 小 于 1,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落 后, 说明在 犜1 时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沿海发展速度较快,内陆落后地区产业发展速较慢; 犜2 时期,东部 沿海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泉州市区、晋江、长乐 等 地 产 业 集 聚 规 模 明 显 扩 大;非 沿 海其他地区中,专业化优势明显的地区集中于鹰夏铁路沿线 .从 犜1 , 犜2 区位 熵变动上 看:区 位熵 下降地 区主要分布在龙厦铁路沿线,福州市区,莆田,福清及内陆个别市(区)、县,如建宁、泰宁、建阳等地,东南 沿海 与 闽 江 口地区 经 济 普遍较发 达 [18],产业向 周边地区转 移较易;区 位熵增 加的 地区主要 集中在 福建 省中西部、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及漳州市南部部分 地区 .通过空 间分 布 格 局 分 析 可 知: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专业化优势地区主要集中在鹰厦铁路沿线及东部沿海等地区,呈现“点?轴”的空间模 式,以 福州、厦门为 核心,沿海、沿鹰厦铁路分布;从区位熵变化上看,厦门、福州、莆 田 等 地 的 区 位 熵 呈 现 下 降 的 趋 势,内 陆 市、县(区)区位熵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可能向内陆地区发生了转移 . 犜1 , 犜2 期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各地区的 增 长 走 势 各 异 . 犜1 时 期,产 业 发 展 速 度 较 快 的 地 区 主 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市、县(区),其中,连江、平潭、连成、漳 浦、政 和、清 流、大 田 等 地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从 无 到有,产业增加迅速;在闽粤两省交界处及福州、南平等 市区 周边地 区,产 业 发 展 速 度 较 快,可 能 这 些 地 区接收了其他地区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厦门、福州等地 产 业增加 速度 减 缓,产 业 开 始 逐 步 向 外 扩 散 转 移,快速向周边及中西部转移 . 犜2 时期,产业增加速 度 减 缓 的 市、县 (区)集 中 在 东 部 沿 海 及 中 西 部 经 济 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渐饱和,开始向外扩散转移;福建省西北部、漳州市南部等 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2. 2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 犜1 , 犜2 两个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扩散状态,如图 1 所示 . 犜1 时期内,产业扩散地区 主要 集中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60 2019 年 闽南三角地区、闽江口地区及仙游、德化、霞浦等地,产业集聚市、县(区)空间分布均匀,主要在福建省内 陆及沿海经济欠发达地区 . 犜2 时期,产业扩散类型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内 陆地区 的上杭、南平市区、三明等地由于历史上“小三线”建设形成了工业设施使这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 况良好 [19],并向周边地区扩散 . ( a)2005-2010 年 ( b)2010-2015 年 图 1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扩散状态 F i 1 Agg l ome r a t i onandd i f f us i ons t a t eo fh i t e chi ndus t r i nFu i aPr ov i nc e ? g. gh y j 犜1 , 犜2 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策略差异较大,如图 2 所示 . ( a)2005-2010 年 ( b)2010-2015 年 图 2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策略 F i 2 Tr ans i t i ons t r a t egyo fh i t e chi ndus t r nFu i anPr ov i nc e ? g. gh yi j 由图 2 可 知以 下 2 点 . 1)犜1 时 期, 表 2 2005-2015 年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类型变动次数表 龙海、仙 游、德 化、长 乐、古 田、霞 浦、寿 Tab. 2 Changenumbe r so ft hei ndus t r si nt he yt ype 宁、建宁、将 乐 等 地 区 产 业 专 业 化 程 度 r o c e s so ft hei ndus t r r ans f e r,2005-2015 p yt 低、增长速度慢,已经成为衰退的产业部 产业类型 门,应该优先 向 周 围 或 产 业 发 展 环 境 相 对较好的地 区 转 移;厦 门、福 州 市 区、福 清、南靖等地产业发展环境好,但增长速 集聚式 转入产业 度低于全省平均速度,交通、人力资本等 生产成本逐 年 增 高,一 些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传统高新技术制造业应逐渐向其他地区 一般 产业转入 转移;闽侯、漳州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速度快,与产业发达地区邻近,产业基础 衰退式 转出产业 设施好,适 合 优 先 接 收 转 出 的 产 业 . 2) 与 犜1 时期相 比, 犜2 时 期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处于衰退状 态 的 地 区 有 所 增 多,从 原 来 扩散式 转出产业 产业状态变动 弱扩散 Ⅱ 型 → 扩张集聚 Ⅰ 型 次数/概率 1/0. 015 弱扩散 Ⅱ 型 → 扩张集聚 Ⅱ 型 3/0. 045 弱扩散 Ⅰ 型 → 扩张集聚 Ⅱ 型 1/0. 015 强衰退 Ⅱ 型 → 扩张集聚 Ⅱ 型 2/0. 030 扩张集聚 Ⅱ 型 → 扩张集聚 Ⅰ 型 扩张集聚 Ⅰ 型 → 扩张集聚 Ⅰ 型 2/0. 030 3/0. 045 扩张集聚 Ⅱ 型 → 扩张集聚 Ⅱ 型 扩张集聚 Ⅱ 型 → 弱扩散 Ⅱ 型 7/0. 104 4/0. 06 扩张集聚 Ⅱ 型 → 弱扩散 Ⅰ 型 1/0. 015 扩张集聚 Ⅰ 型 → 弱扩散 Ⅰ 型 030 2/0. 扩张集聚 Ⅱ 型 → 强衰退 Ⅱ 型 弱扩散 Ⅰ 型 → 弱扩散 Ⅰ 型 3/0. 045 3/0. 045 弱扩散 Ⅱ 型 → 弱扩散 Ⅱ 型 7/0. 104 的 13 个增加 到 了 20 个,空 间 分 布 以 沿 福厦铁路、鹰厦铁路为主,多为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发达 的地 区,这些 地 区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逐 渐 饱 和,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涂平,等: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61 始向周边及其他地区扩散转移,其中,龙岩市区、永定、明溪、建瓯、古 田、莆 田 市 区 等 与 周 边 及 其 他 地 区 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产业转移策略从产业转入变为优先产业转出;建宁、将乐、仙游、柘荣、 霞浦等产业转策略从产业转出地转变为产业承接地 . 产 业布 局包 括 在已有 的良好 产业基 础上 继续 吸引 其他 同 类产业以扩大 规 模,也 包 括 将 本 地 发 展 成 熟 的 产 业 转 移 到 条 件相对较好的地区 继 续发 展 [20].福建省 高 新技 术产业 2005- 2015 年转 移 策 略 变 化,如 图 3 所 示 .由 图 3 可 知:扩 散 式 转 出 主要分布在东 部 沿 海发达城市,如厦 门、龙 海、福州市 区等,衰 退式转出产 业 地 区 包 括 龙 岩、三 明、南 平 等 市 区 和 沿 海 的 南 安、晋江、石狮、莆田市区等地 . 3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扩散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3. 1 评价指标设计 传统产业转移理论 认 为 劳 动 力、国 家 政 策、内 部 交 易 成 本 图 3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在 2005-2015 年转移策略变化情况 F i 3 Tr ans i t i ons t r a t egychange s g. 等对企业区位 选 择 具 有 重 要 的 影 响,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转 移 除 了 o fh i t e chi ndus t r n ? gh yi Fu i anPr ov i nc e,2005-2015 j 遵循一般产业转移理论 的 同 时,还 受 到 外 部 条 件、技 术 创 新 能 力、经济结构等特有因素影响 .结合 产 业 转 移 一 般 性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 独 特 性,选 择 要 素 投 入、集 聚 效 应、政策影响、市场发育指数、交通区位条件、经济结 构、国 际 化 水 平、人 力 资 本 等 因 素 为 解 释 变 量 [21?2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数据来自 2010-2015 年《福建 省 统 计 年 鉴》、各 地 区 国 民 经 济 统 计 公报、《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选取指标,如表 3 所示 . 表 3 主要指标、指标含义和数据来源 Tab. 3 Ma i ni nd i c a t o r s,i nd i c a t o r sands ou r c e s 指标 指标含义 数据来源 要素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va l ue)(取对数)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个)( c omp)(取对数) 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个)( emp)(取对数)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集聚效应 区位熵( LQ) 上文计算所得 政策影响 企业所得税(万元)( t ax)(取对数) 科学技术和教育支出(万元)( s i c?ou t)(取对数) 金融机构贷款(亿元)( l oad)(取对数) 《福建省统计年鉴》 《福建省统计年鉴》 《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 市场发育度 GDP 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平方根( ma r k?i nd) 《福建省统计年鉴》 交通区位条件 《福建省统计年鉴》 经济结构 单位面积公路通车里程( km·km-2 )( r oad?den) 第二和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 r op) p 《福建省统计年鉴》 国际化水平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c ap t i a l)(取对数) 《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人力资本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wage s)(取对数) 《福建省统计年鉴》 3. 2 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对模型 Ⅰ~ 模型 Ⅶ 做 Hausman 检验,其中, 犘 值均为 0. 00,小于 0. 05,所以选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 回归分析,如表 4 所示 .表 4 中:变量系数括号内的数据是狋 统计量;上标“ ”“ ”“ ”分 别表示 在 10% , 5% , 1% 的置信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Wi t h i n犚2 为模型对被解释变量变动的解释程度; 犖 为数 据的个数; 犉 为检验值 .为了验证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影 响 因 素,加 入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从 业 人 员 和 高 新 技 术 企业数量,以考察要素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影响 . 由表 4 可知:模型 Ⅰ 考察集聚效应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从业人员、企业数量、区位熵对高新技术 产业转移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从业人员、企业数量、区位熵每增加 1% ,高新 技术 产业增加 值分别 增加 0. 737% , 0. 950% , 1. 722% ,说明要素投入和集聚效应能够 有 效 地 推 动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促 进 产 业 在 当地集聚转移;模型 Ⅱ 考察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影响,企业税收、科教支出、金融机构贷款对高新 技术产业转 移 具 有 显著正 向影响,科 教 支出、金融 机构贷款 每 增加 1% ,高新技术 产业增 加值 分别增 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62 2019 年 0. 767% , 0. 681% ,企业税收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影响为负且显 著,企业税 收每减少 1% ,高新 技术产 业产值就增加 0. 681% ,可见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通过降低税收、提高地 方科技实 力、改 善企 业融资 环境能够有效吸引科技企业入驻;模型 Ⅲ ,Ⅳ 考 察 市 场 发 育 度 和 交 通 区 位 条 件 对 高 新 技 产 业 转 移 的 影 响,市场发育指数和公路密度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没有显著影响;模型 Ⅴ 考察产业结构对高新技术产业 转移的影响,第二和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每上升 1% ,高新技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增 加 9. 246% ,说 明 工 业 基 础和服务业相对较强的地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相对 较强;模型 Ⅵ 考察 地 区 国 际 化 水 平 对 产 业 转 移 的影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对承接产业转移没有显著的影 响;模型 Ⅶ 考 察 人 力 资 本 对 产 业 转 移 的 影 响,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影响为负,在岗职工人均工资 每 提高 1% ,高新技术 产业增 加值 [ ] 增加 1. 669%.在岗职工多为收入稳定的城市在职人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周边环境日益重视 23 , 对承接环境友好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抱有欢迎态度 . 表 4 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 Tab. 4 Pane lda t aana l s i so fh i e chno l ogyi ndus t r r ans f e r y ght yt 参数 模型 Ⅰ 模型 Ⅱ 模型 Ⅲ 模型 Ⅳ 模型 Ⅴ 模型 Ⅵ 模型 Ⅶ c omp 0. 737   ( 14. 65) 0. 468   ( 5. 97) 0. 741   ( 12. 72) 0. 747   ( 13. 16) 0. 655   ( 10. 57) 0. 742   ( 12. 66) 0. 432   ( 6. 02) emp 0. 950   ( 1. 77) 0. 249   ( 4. 50) 0. 264   ( 4. 58) 0. 262   ( 4. 56) 0. 272   ( 4. 80) 0. 263   ( 4. 57) 0. 252   ( 4. 65) LQ 1. 722   ( 9. 55) t ax -0. 347  (-2. 38) s i c?ou t 0. 767   ( 4. 13) l oad 0. 681  ( 2. 45) 0. 217 ( 0. 33) ma r k?i nd 0. 083 ( 1. 01) r oad?den 9. 246   ( 0. 37) r op p 0. 010 ( 0. 24) c ap t i a l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1. 669   ( 6. 54) 控制 Wi t h i n犚 0. 672 0. 618 0. 582 0. 583 0. 596 0. 582 0. 590 犖 409 409 409 409 409 409 409 犉 226. 83 133. 83 154. 19 154. 92 163. 16 154. 15 159. 11 wage s 个体效应 2 4 结论 借鉴了脱钩理论,综合静态聚集指数和脱钩指数,构建产业 集 聚 扩 散 转 移 判 定 条 件,分 析 了 福 建 省 2005-2015 年高新技术产业县域转移特征,得出以下 3 个结果 . 2005-2010 1)2005-2015 年,福建省高新技术 产 业 在 各 市、县 (区)内 存 在 明 显 的 集 聚 扩 散 现 象 . 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扩散聚集类 型 较 为 复 杂,中 西 部 地 区 扩 散 集 聚 类 型 较 为 单 一,以 产 业 集 聚 为 主; 2010-2015 年,产业扩散地区向东部沿海和鹰厦铁路聚集 . 2005-2015 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以 集聚类型为主,大范围的产业扩散还没有形成 . 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是区域产业发展中 重 要 的 经 济 现 象,分 析 其 时 空 转 移 的 规 律,有 助 于 因 地 制 宜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 2005-2015 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衰退产业 转出和 扩散 产业转出 地主要 沿福 厦铁路、鹰厦铁路两条近似平行的轴线,产业转入地均匀的分布在内陆地区 . 3)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影响因素 的 分 析,结 果 表 明:除 了 要 素 投 入 因 素 外,集 聚 效 应、政 府 政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涂平,等: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63 策、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显著 .文中将重 点 放在高 新技 术 产 业 转 移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上,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及高 新技术 龙头 企业对 当 地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转 移 的 影 响有待下一步考证研究 . 参考文献: [ 1]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等 .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 程 机 理 研 究 [ J].中 国 软 科 学, 2012( 8): 119 129. ? i s sn. 1002 DOI: 10. 3969/ 9753. 2012. 08. 011. ? j. [ 2] 刘树林,吴锡林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区位因素[ J].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学 报, 2006( 6): 83 86. DOI: 10. 3969/ i s sn. ? j. 5230. 2006. 06. 018. 1003 ? [ 3] 赵玉林 .高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 4] 孙晓华,郭旭,王昀 .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 J].管理世界, 2018, 34( 5): 47 62. ? [ 5] 刘青,李贵才,仝德,等 .基于 ESDA 的深圳市高新 技 术 企 业 空 间 格 局 及 影 响 因 素 [ J].经 济 地 理, 2011, 31( 6): 926 ? cnk i. d l. 2011. 06. 008 933. DOI: 10. 15957/ j. j j [ 6] 雷勋平, QIU R.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及空间布局[ J].社会科学家, 2015, 5( 10): 76 80. DOI: 10. 3969/ i s sn. ? j. 1002 3240. 2015. 10. 015. ? [ 7] 倪卫红,董敏,胡汉辉 .对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规律的理论分析[ J].中国软 科 学 杂 志, 2003( 11): 141 145. DOI: ? 10. 3969/ i s sn. 1002 9753. 2003. 11. 027. ? j. [ 8] DEVEREUX M, GRIFFITH R, S IMPSON H. Thege og r aph i cd i s t r i bu t i ono fp r oduc t i ona c t i v i t nt heUK [ J]. Re  yi i ona lSc i enc eandUr banEc onomi c s, 2004, 34( 5): 533 564. DOI: 10. 1016/S0166 0462( 03) 00073 5. ? ? ? g [ 9] ZHENG DAN, KURODA T. Theimpa c to fe c onomi cpo l i cyoni ndus t r i a lspe c i a l i z a t i onandr eg i ona lc onc en t r a t i ono f Ch i na ′ sh i t e chi ndus t r i e s[ J]. Anna l so fReg i ona lSc i enc e, 2013, 50( 3): 771 790. ? ? gh [ 10] 王琛,林初癉,戴世续 .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J].地理研究, 2012, 31( 8): 1375 1386. ? [ 11] 牛冲槐,张帆,封海燕 .科技型人才聚集、高新技 术 产 业 聚 集 与 区 域 技 术 创 新 [ J].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2012, 29( 15): 46 48, 50 51. DOI: 10. 6046/KJ JBYDC. 2011070181. ? ? [ 12] 毛广雄,廖庆,刘传明 .等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 及 机 理 研 究:以 江 苏 省 为 例 [ J].经 济 地 理, 2015, 35( 12): 105 112. DOI: 10. 15957/ cnk i. d l. 2015. 12. 015 ? j. j j [ 13] DUARER, PINILA V, SERRANO A. I st he r eanenv i r onmen t a lku zne ts cu r vef o rwa t e rus eapane lsmoo t ht r ans i  J]. Ec onomi cMode l l i ng, 2013, 31( 38): 518 527. t i onr eg r e s s i onapp r oa ch[ ? [ 14] 张文彬,李国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脱钩指数分析 [ J].经 济 地 理, 2015, 35( 11): 8 14. DOI: ? 10. 15957/ cnk i. d l. 2015. 11. 002. j. j j [ 15] 陈景新,王云峰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时空分析[ J].统计研究, 2014, 31( 2): 35 42. DOI: 10. 19343/ ? j. cnk i. 11 1302/c. 2014. 02. 005 ? [ 16] 成祖松 .中国高技术产业转移趋势时空分析:基于 1995 2015 年 中 国 高 技 术 产 业 相 关 数 据 [ J].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 2018, 35( 2): 66 75. DOI: 10. 6049/k bydc. 2017030445. ? j j [ 17] 钟太洋,黄贤金,韩立,等 .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 J].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8): 1400 1412. ? [ 18] 王成军,徐伟明,罗星,等 .福建省耕 地 保 护 成 效 评 价 与 地 域 差 异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 1): 152 15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3112. ? ? [ 19]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 .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布 局 及 其 与 制 造 业 空 间 分 布 的 关 系 分 析 [ J].地 理 科 学, 2012, 32 ( 7): 507 815. DOI: 10. 13249/ cnk i. sgs. 2012. 07. 005. ? j. [ 20] 黄顺奎,王裕瑾,张可云 .中国制造业八大区域转移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 析[ J].经 济 地 理, 2013, 33( 12): 90 96. ? DOI: 10. 15957/ cnk i. d l. 2013. 12. 029. j. j j [ 21] 申玉铭,邱灵,任旺 兵,等 .中 国 服 务 业 空 间 差 异 的 影 响 因 素 与 空 间 分 异 特 征 [ J].地 理 研 究, 2007, 26( 6): 1255? 1264. DOI: 10. 3321/ i s sn: 1000 0585. 2007. 06. 019. ? j. [ 22] 陈政,胡吉,洪敏,等 .湖南文化产业发 展 的 时 空 特 征 与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 J].经 济 地 理, 2018, 38( 3): 129?134. DOI: 10. 15957/ cnk i. d l. 2018. 03. 016. j. j j [ 23] 张建伟,苗长虹,肖文杰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经 济 地 理, 2018, 38( 3): 106 112. DOI: 10. ? cnk i. d l. 2018. 03. 013. 15957/ j. j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3071 ? 犛狆犪 狉犽 平台下 犓犖犖?犃犔犛 模型推荐算法 邹小波,王佳斌,詹敏 (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考虑 Spa r k 大数据平台内存计算框架在 迭 代 计 算 的 优 势,提 出 Spa r k 平 台 下 KNN?ALS 模 型 的 推 荐 算法 .针对矩阵分解算法只考虑隐含信息而忽视相似度信息的缺陷,将相似度信息加入评分预测中,并采用适 合并行化的交替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最优 .在 Mov i eLens数据 集 上 的 实 验 表 明:该 算 法 能 够 提 高 协 同 过 滤 推 荐算法在大数据集下的处理效率,且加速比也达到并行处理的线性要求,相比其他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 关键词: 推荐算法;KNN?ALS 模型;协同过滤;Spa r k 平台;矩阵分解 中图分类号: TP39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64 05 ? ? ? 犚犲 犮 狅犿犿犲狀犱犪 狋 犻 狅狀犃犾 狅 狉 犻 狋 犺犿狅 犳犓犖犖?犃犔犛 犕狅犱 犲 犾 犵 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犛狆犪 狉 犽犘 犾 犪 狋 犳 狅 狉犿 ZOU Xi aobo,WANGJ i ab i n,ZHAN Mi n ( Eng i ne e r i ngI ns t i t ud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ak i ngi n t oa c c oun tt he memo r ompu t i ngadvan t ageo fSpa r kf r amewo r ki ni t e r a t i vec ompu t a  yc heKNN?ALSmode lo fr e c ommenda t i ona l r i t hmba s edonSpa r ki sp r opo s edi nt h i spape r.Thema t r i x t i on,t go f a c t o r i z a t i ona l r i t hmon l ons i de r st heimp l i c i ti n f o rma t i onbu ti r e st hes imi l a r i t n f o rma t i on,t hemode l go yc gno yi addst hes imi l a r i t n f o rma t i oni n t ot her a t i ngp r ed i c t i onandt henus et heme t hodo fa l t e r na t i ngl e a s ts r e st o yi qua op t imi z et hemode l.Fr omt heexpe r imen t sont heMov i eLensda t a s e t,t hea l r i t hmc animp r ovet hep r o c e s s i ng go l s ogo tar egu l a rpa r ame t e ro fspe edup e f f i c i encyo ft he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a l r i t hmi nl a r t as e t,anda go geda i npa r a l l e lp r o c e s s i ng.Fu r t he rmo r e,t hep r opo s edmode lhavebe t t e ra c cu r a cyt hano t he rme t hods. 犓犲 狉 犱 狊: r e c ommenda t i ona l r i t hm;KNN?ALS mode l;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Spa r kp l a t f o rm;ma t r i x go 狔狑狅 f a c t o r i z a t i on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人们从诸多纷杂的数据中找到自己想要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推荐系统 已经成为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1].推荐算法从提出到发 展至今 主 要 分 为 3 类:基 于 内 容 的 推 荐、协 同 过 滤 推荐、基于知识的推荐等 [2?5].推荐领域的推荐算法研究主要 集 中在 基于模 型的协同 过滤推荐上 [6?12],且 [ ] 使用最多的是矩阵分解技术 [13?15].在诸多的 Ne t f l i x 推荐算法 16 竞赛中,基于矩阵 分解模型 的协同 过滤 推荐相比其他的推荐算法能产生更加准确的推荐 .在大数据下,单机模式进行算法的计算已渐渐不能满 足实时推荐的需求,因此,分布式推荐算法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在已有的分布式研究中,大多是基 [ ] 于 Hadoop[17]平台进行推荐算法的并 行 化 设 计,但 是 MapReduc e18 框 架 在 迭 代 计 算 时 效 率 低 下,影 响 [ ] 算法执行速度 .大数据平台 Spa rk19 是 UCBe rke l ey AMPLab 开 源的 通 用 分 布 式 内 存 计 算 框 架,通 过 收稿日期: 2017 03 28 ? ? 通信作者: 王佳斌( 1974 E?ma i l: f a twang@ ?),男,副教授,博士,主 要 从 事 物 联 网、云 计 算、大 数 据、智 能 仪 器 的 研 究 . hqu. edu. cn.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61505059);福 建 省 厦 门 市 科 技 局 产 学 研 科 技 创 新 项 目 ( 3502Z20173046);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项目( 1511422010) 第2期 邹小波,等:Spa r k 平台下 KNN?ALS 模型推荐算法 265 将数据缓存至内存进行计算,极大提高了数据的读写 速率,并在多 种情 景 下 都 能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本 文 考 虑在大数据内存计算 Spa rk 平台下,研究基于矩阵分解模型的推荐算法在 Spa rk 平台上的移植,将相似 度的推荐算法 [18]与矩阵分解模型的推荐算法结合,以解决大数据背景下数据 庞杂 及矩阵分 解算法 在单 机下执行效率低的问题 . 1 基于矩阵分解技术的 犓犖犖?犃犔犛 模型 1. 1 矩阵分解 矩阵分解的核心是将用户?物品评分矩阵从高维分解为若干低维矩阵的乘积组成 .区别 于基 于内存 的推荐算法,该类算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评分预测算法,其实际意义在于将评分矩阵中缺失的评分通过 回归的方式填充 . 假设具有 犖 个用户 犕 个项目,先把矩阵的缺失值填充成 犚 ′;然后,将该矩阵分解,即将 犚 ′分解为用 户矩阵 犘∈犚犖×犓 和物品矩阵犙∈犚犖×犓 , 犓 为用户与项目间的主题 . 通过分解后的矩阵估计评分为 ^ 狉狌,犻 = 狆狌狇犻. ( 1) 2 2 2 ^ 犆( n∑ ( 狉狌,犻狆u狇犻T ) +λ(‖狆狌 ‖ + ‖狇犻‖ ). 狆, 狇)= mi ( 2) 风险函数构造为 狀 ( 狌, 犻)∈犽 式( 2)中: 犽 表示评分项,评分预测的目的就是将上述 的损失 λ 为正则化模型参数,用来避免过拟合问题; 函数最小化 . [ ] [ ] 最优化中,最小化损失函数的方法一般有随机 梯 度 下 降 法( SGD)20 和 最 小 二 乘 法 ( ALS)21 .从 实 现上看,梯度下降法更为简单且迭代的收敛速度更快,但由 于其 本身是 序 列 化 的,因 而 不 容 易 实 现 并 行 化;而最小二乘法更容易实现并行化,这也是基于 Spa rk 平台利用 ALS 优化方法进行改进的依据 . 1. 2 基于 犓犖犖?犃犔犛 的推荐模型 Spa rk MLl i b 中 已 有 的 对 于 协 同 过 滤 推 荐 算 法 的 应 用 主 要 有 基 于 矩 阵 分 解 的 ALS 算 法 . Spa rk ALS 算法的核心就是将稀疏矩阵进行 分 解 为 用 户 矩 阵 和 物 品 矩 阵,然 后,交 替 使 用 最 小 二 乘 法 进 行 用 户与物品的特征向量更新使其误差平方和最 小 . KNN?ALS 算 法 针 对 传 统 的 矩 阵 分 解 模 型 推 荐 算 法 忽 略相似度信息的缺点,将 KNN 算法得到的相似度信息融入进 ALS 算法中的损失函数 . 实际上,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有时评分系统与用户物品无关,而用户有些属性与物品无关,物品也有 些属性和用户无关 .因此,在预测评分中加入偏置项,得到的预测公式为 ^ ( 狉狌,犻 = μ+犫狌 +犫犻 +狆狌狇犻. 3) 式( 3)中: 犫狌 是 用 户 偏 置 项; 犫犻 是 物 品 偏 置 项 .在 对 物 品 进 行 μ 为训练集中所有记录评分的全局平均 数; 评分时,有的用户可能比较苛刻,评 分 普 遍 较 低,有 时 某 项 物 品 本 身 质 量 高,与 用 户 评 价 没 有 很 大 的 关 联,上述的偏置项是可以在 Spa rk 平台下进行并行化的统计所得 .因此,在评分的预测项中加入偏置项, 能很好地提升算法的表现并利用并行化的优势 . 根据式( 2)中 ALS 模型训练的损失函数,在使 用 ALS 模 型 求 解 用 户 矩 阵 和 物 品 矩 阵 的 过 程 中,发 现并没有将用户或物品相似度考虑进去 .由此,将用户或物品相似度融入损失函数中,以减小系统误差, 得到 KNN?ALS 推荐模型,相似度误差计算式为 犝 = ∑( 狆狌,犽 - ∑( )(犛狆狆 狆 ) 狆狏 ∈KNN 狆狌 狌 狏 狏, 犽 ∑( )(犛狇狇狇 ) 狇犼∈KNN 狇 犻 犻 犼 犽 犼, , 犞= ( . 4) 狇犻,犽 - ∑( 犻∈犖犻 犛 犛 ∑ 狆 )狆狌狆狏 ∑ 狇 )狇犻狇犼 狆狏 ∈KNN( 狇犼∈KNN( 狌 犻 式( 4)中: 犖 表示用户和物品 的 集 合; KNN( 犛 表示两者间的相似 狆)表 示 某 个 用 户 或 物 品 的 相 似 近 邻; 狌∈犖狌 度; 犽 表示用户与物品的任意属性 . 上述公式从相似用户或物品的角度进行用户?物品评分误差的计算,并将得到 的相似度 误差信 息融 入基于 ALS 的评分误差预测中,从而得到 KNN?ALS 算法 . KNN?ALS 模型的损失函数计算式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66 2019 年 狀 2 2 2 ^ n∑ ( 狉狌,犻 -狆狌狇犻T ) 犆( +λ(‖狆狌 ‖ + ‖狇犻‖ )+犝 +犞 . 狆, 狇)= mi ( 5) ( 狌, 犻)∈犽 增加相似度信息的算法在 Spa rk 上的并行化优势 在 于:每个 用 户 和 物 品 的 相 似 度 可 以 通 过 并 行 计 算得到用户物品相似度矩阵,构造 ALS 模型时,只需将相似度信息加入到损失函数中进行迭代计算 .根 据上述算法的计算步骤,可以得到整体算法的计算流程,如图 1 所示 . 图 1 并行化推荐算法的流程图 F i 1 Pa r a l l e l i z a t i ono fp r opo s eda l r i t hmf l owcha r t g. go 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实验使用 3 台主频 3. 3GHz、内存为 8GB 的主机组成的 Spa rk 集群, Spa rk 部署在 Ubun t u14. 04 系统下,并且 使 用 最 新 的 Spa rk2. 0. 2.实 验 数 据 集 来 表 1 实验数据集 自 Gr oupLens的 Mov i eLens数据集 .在实验中 使用 的 Tab. 1 Expe r imen t a lda t as e t 是标准数据集在分布式集群下进行推荐算法模型的训 数据集 用户数 物品数 练,从运行时间、评分 预 测 的 均 方 根 误 差,以 及 并 行 化 100K ml ? 943 1682 1. 0×105 2 性能加速比进行分析 .同时,为了测试文中所提算法在 ml 1M ? 6040 3900 1. 0×106 20 10M 71567 ml ? 10681 1. 0×107 250 27278 7 2. 0×10 500 17770 8 3072 大数据集下的效能,使用 Ne t f l i x 的公开电影数据集进 行实验验证 .表 1 为实验中使用的数据集汇总 . ml 20M 138493 ? Ne t f l i x 480189 评分数 容量/MB 1. 0×10 2. 1 运行时间 根据不同数据集在 Spa rk 集群下推荐模型 的 训 练 时 间,得 到 集 群 和 大 数 据 集 的 运 行 时 间 ( 狋),如 图 2, 3 所示 .由图 2 可知:同一数据集的大数据平台 Spa rk 下,增加集群中主机 数可以明 显减少 处理 时间, 从而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而且集群主机数越多效果 越明显 .由图 3 可 知:算 法 的 耗 时 随 着 迭 代 次 数 的 增加大致是呈线性增加的 . 图 2 集群运行时间 图 3 大数据集运行时间 F i 2 Runn i ngt ime sonc l us t e r s g. F i 3 Runn i ngt ime sonb i t a s e t s g. gda 2. 2 加速比 加速比通过单节点与多节点所耗时间之比计算算法的并行化性能好坏,其计算式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邹小波,等:Spa r k 平台下 KNN?ALS 模型推荐算法 267 ( 狏( 狋狆 , 狆 = 1, 2, 3,… . 6) 狆)=狋1/ 式( 6)中: 狋1 为算法在单 个 节 点 上 的 运 行 所 耗 时 间; 狋狆 为 多 个 节 点运行消耗的时间 . 通过加速比表现并行化算法的性能,结果如图 4 所示 . 2. 3 均方根误差 利用均方根误差( 犈RMS)作 为 评 价 参 数,计 算 实 际 用 户 评 分 与预测用户评分之间的误差来衡量准确性,其计算式为 狀 1 2 ( ( 犈RMS = 7) 狆犻 -狉犻) . ∑ 犖犻 =1 式( 7)中: 犖 为品评分数; 狉犻 为 实 际 评 分 . 犈RMS 值 狆犻 为预测评 分; 槡 越小,代表误差越小,预测准确性越高 . 图 4 并行化推荐算法的加速比 F i 4 Pa r a l l e l i z a t i onr e c ommended g. a l r i t hmspe edup go 上述并行 化 推 荐 算 法 在 不 同 的 参 数 下 犈RMS 的 变 化 情 况 ( Ranks=10),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λ 为正则化系数 .由表 2 可知:不同参数训练的模型对 犈RMS具有一定 表 2 不同参数下并行化推荐算法的 犈RMS 变化 影响,在属性 个 数 和 正 则 化 系 数 一 定 的 情 况 下,迭代次数增多, 犈RMS会越来越小并趋于平 Tab. 2 犈RMSchange so fpa r a l l e l i z ed 稳,之后,正 则 化 系 数 对 犈RMS 的 影 响 会 成 为 r e c ommenda t i ona l r i t hmswi t hd i f f e r en tpa r ame t e r s go 主要因素 .由 大 数 据 集 上 的 变 化 情 况 也 可 以 数据集 看出,迭代 次 数 增 大 能 够 减 小 犈RMS,迭 代 次 数很少时,表现不如小数据集;而从数据集属 性可知,这是由数据的稀疏性引起的,当增大 ml 100K ? λ 迭代 次数 0. 001 0. 01 0. 1 1 1. 981323 2. 180021 2. 023059 5 0. 730234 0. 712914 0. 792341 10 0. 700484 0. 693018 0. 772354 到 20 次时,表现趋于稳定 .因此,所提算法在 20 0. 695818 0. 675462 0. 682456 大数据与小 数 据 上 是 有 类 似 表 现 的,证 明 所 40 0. 689425 0. 673256 0. 694268 提算法具有一定鲁棒性 . 1 2. 800325 3. 133657 3. 701477 2. 4 算法对比 为了比较改进后算法与其他算法的运行 Ne t f l i x 效果,在单机环境下,对同一数据集 ml 100K ? 5 0. 908376 0. 917227 0. 975160 10 0. 798455 0. 805930 0. 848851 20 0. 694444 0. 698339 0. 747946 进行算法测试 .选用的 算 法 分 别 是 Spa rk ML 库 中 的 ALS 模 型 及 利 用 KNN 算 法 (选 用 Pe a r son 相 似 度)进行基于 近 邻用户的 推荐,评价 指标仍 然 采用 犈RMS,结果如 图 5 所 示 .图 5 中: KNN 算 法横坐 标 表 示 犓 值, 2 个 ALS 模型表示 最 小 化 损 失 函 数 过 程 中 的 迭 代 次 数,其他 2 个参数λ 和 Ranks分别使用了 0. 1 和 10. 由图 5 可知: ALS 模 型 的 精 度 较 基 于 KNN 算 法 的 高,而 加入了相似度信息后的 ALS 也减 小了 其预 测的误差;在 犈RMS 指数下降的过程中, KNN?ALS 的 收 敛 速 度 明 显 慢 于 ALS,造 成 KNN?ALS 算法耗时更多,这也是精度提升的代价 . 3 结论 提出结合大 数 据 处 理 与 推 荐 技 术 进 行 推 荐 算 法 改 进 .改 图 5 改进前后的算法对比 进后的 KNN?ALS 算法在原 有 的 ALS 算 法 基 础 上 加 入 KNN F i 5 Compa r i s ono fa l r i t hms g. go 相似度信息 .实验表明:在 Spa rk 平 台 下 的 KNN?ALS 有 更 快 be f o r eanda f t e rimp r ovemen t 的运行效率,通过加速比 的 比 较 可 知,算 法 有 较 好 的 并 行 化 性 能 .通过 犈RMS参数可知:迭代次数的增加及正则化系数的调整有益于减小实验的误差 . 通过对大数据集上的鲁棒性测试也说明算法有良好的表现 .由于算法依赖用户数据,存在数据稀疏 和冷启动问题,如何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中保持算法一定的伸缩性及实时性,是算法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补 充和完善的地方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68 2019 年 参考文献: [ r e s en t,andf 1] AMATRIAIN X. Pa s t,p u t u r eo fr e c ommende rsy s t ems:Ani ndus t r r spe c t i ve[ C]∥I n t e r na t i ona l ype Con f e r enc eonI n t e l l i tUs e rI n t e r f a c e s. Bo s t on: ACM, 2016: 211 214. DOI: 10. 1145/2959100. 2959144. ? gen [ 2] JANNACH D, FELFERNIDG A, FRIEDRICH G.推荐系统[M].蒋凡,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1 8. ? [ 3] 孟 祥 武,刘 树 栋,张 玉 洁,等 .社 会 化 推 荐 系 统 研 究 [ J].软 件 学 报, 2015, 26( 6): 1356 DOI: 10. 13328/ cnk i. ?1372. j. o s. 004831. j [ 4] KOREN Y, BELLR. Advanc e si n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M]. Be r l i n: Sp r i nge r, 2011: 145 DOI: 10. 1007/978 ?186. ?1 ? 4899 7637 6_ 3. ? ? [ 5] SU Xi aoyuan, KHOSHGOFTAAR T M. Asu r veyo f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t e chn i s[ J]. Advanc e si nAr t i f i c i a lI n  que t e l l i e, 2009( 12): 1 19. DOI: 10. 1155/2009/421425. ? genc [ 6] SARWARB, KARYPI SG, KONSTANJ, 犲 狋犪 犾. I t em?ba s ed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r e c ommenda t i ona l r i t hms[ C]∥ go 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Wo r l d Wi de Web. New Yo r k: ACM, 2001: 285 295. DOI: 10. 1145/371920. 372071. ? [ 7] BILLSUSD, PAZZANIM J. Le a r n i ngc o l l abo r a t i vei n f o rma t i onf i l t e r s[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F i f t e en t hI n t e r na  r fmannPub l i she r sI nc, 1998: 46 54.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Ma ch i neLe a r n i ng. SanFr anc i s c o:Mo ? ganKau [ 8] SALAKHUTDINOV R,MNIH A. Pr obab i l i s t i c ma t r i xf a c t o r i z a t i on[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0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 r r anAs s o c i a t e sI nc, 2007: 1257 1264. Con f e r enc eonNeu r a l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Sy s t ems. Vanc ouve r:Cu ? [ 9] SALAKHUTDINOV R,MNIH A.Baye s i anp r obab i l i s t i cma t r i xf a c t o r i z a t i onus i ng Ma r kovcha i n Mon t eCa r l o [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Ma ch i neLe a r n i ng. New Yo r k: ACM, 2008: 880 887. DOI: 10. 1145/1390156. 13902 ? 67. [ 10] WANG Chong, BLEID M. Co l l abo r a t i vet op i cmode l i ngf o rr e c ommend i ngs c i en t i f i ca r t i c l e s[ C]∥Pr o c e ed i ngso f t he17 t h ACM S IGKDD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Knowl edgeDi s c ove r t a Mi n i ng.New Yo r k:ACM, yand Da 2011: 448 456. DOI: 10. 1145/2020408. 2020480. ? [ 11] WANG Hao,WANG Na i YEUNGD Y. Co l l abo r a t i vede epl e a r n i ngf o rr e c ommende rsy s t ems[ C]∥Pr o c e ed i ng yan, KDD′ 15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1 t hACM S IGKDD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Knowl edgeDi s c ove r t a Mi n  yandDa i ng. New Yo r k: ACM, 2015: 1235 1244. DOI: 10. 1145/2783258. 2783273. ? [ 12] ZHANGZ i ke, ZHOU Tao, ZHANG Yi cheng.Tag?awa r er e c ommende rsy s t ems:As t a t e f he r tsu r vey[ J]. ?o ?t ?a J ou r na lo fCompu t e r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2011, 26( 5): 767 777. DOI: 10. 1007/S11390 011 0176 1. ? ? ? ? [ 13] KOREN Y,BELL R,VOLINSKY C.Ma t r i xf a c t o r i z a t i ont e chn i sf o rr e c ommende rsy s t ems[ J].Compu t e r, que 2009, 42( 8): 30 37. DOI: 10. 1109/MC. 2009. 263. ? [ 14] SYMEONIDI SP.Ma t r i xandt ens o rde c ompo s i t i oni nr e c ommende rsy s t ems[ C]∥ACM Con f e r enc eonRe c ommen  de rSy s t ems. Bo s t on: ACM, 2016: 429 430. DOI: 10. 1145/2959100. 2959195. ? [ 15] 张川 .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29 50. ? [ 16] PARASCHAKI SD. Re c ommende rsy s t emsf r omani ndus t r i a lande t h i c a lpe r spe c t i ve[ C]∥ACM Con f e r enc eon Re c ommende rSy s t ems. New Yo r k: ACM, 2016: 463 466. DOI: 10. 1145/2959100. 2959101. ? [ 17] WHITET. Hadoop 权威指南[M]. 3 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 18] 杜江,张铮,张杰鑫,等 .MapReduc e并行编程模型研究综述[ J].计算机科学, 2015, 42(增刊 1): 2635 2642. ? [ 19] KARAU H, KONWINSKIA,WENDELLP, 犲 狋犪 犾. Spa r k 快 速 大 数 据 分 析 [M].王 道 远,译 .北 京: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2015: 187 209. ? [ 20] 李卫平,杨杰 .基于随机梯度矩阵分 解 的 社 会 网 络 推 荐 算 法 [ J].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2014, 31( 6): 1654?1656. DOI: i s sn. 1001 10. 3969/ 3695. 2014. 06. 011. ? j. [ 21] ZHOU Yunhong,WILKINSON D, SCHREIBER R, 犲 狋犪 犾. La r s c a l epa r a l l e lc o l l abo r a t i vef i l t e r i ngf o rt hene t f l i x ? ge r i z e[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4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Al r i t hmi cAspe c t si nI n f o rma t i onand Manage  p go Sp r i nge r r l ag, 2008: 337 348. DOI: 10. 1007/978 3 540 68880 8_ 32. men t. Be r l i n: ?Ve ? ? ? ? ?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2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7050 ? 变步长 犅犔犛犜犕 集成学习股票预测 王子癑,谢维波,李斌 (华侨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提出采用变步长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BLSTM)集成学习方法学习历史数据中股票价格 变 动 的 规 律 . 针对股票涨跌变化的预测改进均方误差(MSE)损 失 函 数,采 用 简 易 的 模 拟 交 易 盈 利 评 价 指 标 以 更 好 地 度 量 预测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期望表现 .通过前 10~50 步 长 的 数 据 训 练 BLSTM,预 测 下 1 mi n各 股 票 的 涨 跌 变 化 .实验结果验证了不同数据预处理下,改进损失函数的有效性及变步长集成方法相对于单一网络的有效性 . 关键词: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集成学习;变步长;股票价格;改进均方误差损失 中图分类号: TP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69 08 ? ? ? 犞犪 狉 犻 犪犫 犾 犲犛 狋 犲 狊 犲犿犫 犾 犲犔犲 犪 狉 狀 犻 狀犵犳 狅 狉犛 狋 狅 犮犽犘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狀 狆犅犔犛犜犕 犈狀 WANGZ i i bo,LIB i n yue,XIE We ( Co l l egeo fCompu t e r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Wep r e s en tab i d i r e c t i ona ll ongsho r t t e rm memo r BLSTM)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me t hodwi t hva r  ? ? y( i ab l es t ept ol e a r nr egu l a rpa t t e r no fs t o ckp r i c ef l uc t ua t ef r om h i s t o r t a.Imp r ovedt heme an s r ee r r o r ? yda qua (MSE)l o s sf unc t i onf o rs t o ckf l uc t ua t i onp r ed i c t i on.Th i spape rus es imp l es imu l a t edt r ad i ngs t r a t egya se va l  ua t i ngi nd i c a t o rt obe t t e re va l ua t et hemode lpe r f o rmanc ei nf i nanc i a lma r ke t s.Us et hes t epbe twe en10and50 t ot r a i nBLSTMt of o r e c a s tt her i s eandf a l lo ft hes t o cki nnex tmi nu t e.The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ve r i f i edt he e f f e c t i vene s so ft heBLSTM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 me t hodunde rd i f f e r en tda t ap r ep r o c e s s i ngandva r i ab l es t epen  s emb l ei smo r ee f f e c t i vet hananys i ng l ene two r k. 犓犲 狉 犱 狊: b i d i r e c t i ona ll ongsho r t t e rm memo r emb l el e a r n i ng;va r i ab l es t ep;s t o ckp r i c e;imp r oved ? ? y;ens 狔狑狅 s r ee r r o rl o s s me an ? qua 股票的运动走势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大量的噪声,现 有的 金融理 论 倾 向 于 认 为 股 票 市 场 是 不 可 预 测 的 [1].然而,数十年来,对股票趋势预测的研究从未间断 [2],且在金融市场中切实运行着各种有效 的基于 预测的投资策略 .有效的涨跌预测可以帮助投资者更 好地控 制风险,同 时,算 法 交 易 也 可 以 帮 助 市 场 节 约更多的交易人力,减少人为情绪波动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已有文献在股票预测领域的应用主要分 [] 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直接 对 采 集 的 股 票 及 相 关 特 征 进 行 分 析,得 到 预 测 结 果 . Kim 3 在 韩 [] 国股票中,采用特征工程人工提取经济统计特征,然后,送入 支持 向 量机( SVM)进 行 预 测; Soman i等 4 [] 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拟合股票数据进行预测; Chen 等 5 分析在加入不同数量的特征及不同 的数 据预处 [] 理状况下,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 LSTM)网络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DiPe r s i o 等 6 采用标普 500 的成分股 股价作为数据输入预测大盘指数涨跌走势,并对比多层感知机(MLP)、循环神经网络( RNN)、卷 积神经 [] 网络( CNN)在这种预测中的性能差别; Yang 等 7 采用 bagg i ng 方法,对原始数据训练多个神经网络,然 收稿日期: 2018 07 29 ? ? 通信作者: 谢维波( 1964 E i l: xwb l x f@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号处理、视频图像分析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271383);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 161131401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70 2019 年 [] 后,进行组合以提高精度 .除此之外,还有跨模型的组合使用方法 . Bao 等 8 先对股 票原始数 据进行 小波 去噪;然后,采用自编码 提 取 抽 象 特 征;最 后,将 这 些 特 征 输 入 LSTM 神 经 网 络 得 到 预 测 结 果 . Zhong [ ] 等 [9]使用 SVM,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 的 组 合 模 型 共 同 预 测 股 票 结 果 .另 外, Zhang 等 10 研 究 股 票 预 测 领域的特征选择问题 .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股票涨跌的另 一类是 结合自然语言 处理( NLP)的 手 段 分 析 文 [ ] 本信息,从而得出相关股票及大盘指数涨跌的预测 . Ak i t a等 11 将文本和数据分开输入神经 网络 生成抽 [ ] 象特征,然后,送入 LSTM 做组合预测 . Di ng 等 12 以 事 件 驱 动 策 略 将 新 闻 信 息 分 为 高、中、低 频 分 别 送 入卷积神经网络,再进行组合得到涨跌分类结果,采用 S&P500 股票 日 K 数 据进行 预测,同时,对比了 [ ] 多种不同的事件驱动策略 .Me zha r等 13 以 Twi t t e r数据为基础,研究社交媒体中,噪声文本信息在股票 预测中的应用 .不依赖文本信息的机器学习方法有 SVM、随 机 森 林、神 经 网 络 等,在 已 有 文 献 中 也 采 用 了日 K 数据,以及以每 15mi n 为一个 时 间 窗 口,采 用 金 融 分 析 工 具,提 取 多 个 特 征 对 单 只 股 票 进 行 预 测 [14],但是,此类 方法在粗 粒度价格 数 据下 的建模方法 可 以直接 迁移 进中、高 频数据进 行预测,这 是 目 前基于消息面分析的模型所不能比的 .本文提出以双 向 长 短 期 记 忆 网 络( BLSTM)为 基 础,做 变 步 长 集 成的方法进行预测,在不同步长下训练神经网络,将各个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从而利用狋 时刻前狀 mi n 的各成分股股价预测狋+1 时刻的各成分股股价 . 1 预测模型 1. 1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 ] BLSTM 是循环神经网络的一种变体 15 .相较于 RNN, LSTM 解决了长程依赖问题,而 BLSTM 则 是将两个不同方向的 LSTM 结合,以同 时提取数 据 的 正、反 向 信 息 . 对于股票这类带有很强 时 间 序 列 特 性 的 数 据,选 择 循 环 神 经 网 络 可 以更好地结合历史信息;而 相 较 于 LSTM, BLSTM 能 同 时 利 用 两 个 方向上的时序信息,更容易挖掘出潜在模 式 .采 用的 BLSTM 将 经过 预处理的数据作为输入,网络结构及参数设置,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全连接层权重和偏置初始化采用随机标准正态分布 . 1. 2 变步长集成方法 由于金 融 数 据 的 可 解 释 性 较 差,采 用 变 步 长 方 法 训 练 多 个 BLSTM 神经网络,进行集成学 习 以 作 出 涨 跌 预 测 .不 同 步 长 的 神 经 网络输出结果,相当于根 据 不 同 时 长 数 据 窗 口 下 股 票 价 格 的 运 动 规 图 1 BLSTM 网络结构 律做出的涨跌判断,而集成是为了将结果进行组合以降 低错误 率 .记 Fig. 1 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o fBLSTM LSTM 中步长为 犽,单一步长的 LSTM,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犡犽 表示连续输入样本时的 狔犽 为预测结果; 第 犽 条样本 . BLSTM 的输入输出格式与 LSTM 相同 .对应的 训练 数 据 采 样,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不 同 的 犽 值代表时间上连续的犽 条股价记录,每条记录包含所有成分股股价 .变步长集成步 骤如下: 1)用相 同的训练集 分别 以步 长 犪~犫 训练若干 个 BLSTM 神 经网 络; 2)将这 若干个 神经 网络在测 试数据 上每 分钟的预测结果求平均值; 3)将所求预测结果作为最终的预测值 . 图 2 固定步长 LSTM 图 3 数据采样 F i 2 S i ng l es t epLSTM g. F i 3 Da t as amp l i ng g. 变步长集成方法基于所提的改造的 MSE 损 失 函 数,在 预 测 结 果 中,将 每 只 成 分 股 输 出 [-1,+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子癑,等:变步长 BLSTM 集成学习股票预测 271 间的数值作为其对应的预测,大于零预测上涨,小于零预测下跌,对应的数值表示预测网络的置信水平 . 记^ 狔 为步长犽 的神经网络对狋+1 时刻所有成分股的预测结果,则最终预测值的计算式为 犫 ^ /犿). i gn((∑^ 狔 =s 狔犽) ( 1) 犽=犪 ^ 式( 1)中: 犿 为步长犪~犫 所训练的神经网络的数量; 狔 表达了对 犿 个不同步长训练出的神经网络作出的 判断的求和平均再符号化判断涨跌 .为了验证变步长的有效性,将步长限制在 10~50 之间 . 1. 3 犕犔犘 和 犚犖犖 采用多层感知机(MLP)及循环神经网络( RNN)的实验结果作为对比 .在 MLP 中,采用3 个隐藏层 搭配 Re l u 激活函数,并使用文中所提改造的 MSE 损失函 数 生成实 验 结 果 .MLP 的 网 络 结 构 及 内 部 参 数,如图 4 所示 .作为对比的 RNN 将采用单层 网 络 结 构,损 失 函 数 同 样 采 用 改 造 的 MSE 函 数,步 长 则 与文中采用的变步长范围相同,其网络结构,如图 5 所示 . 图 4 MLP 网络结构 图 5 RNN 网络结构 F i 4 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o fMLP g. F i 5 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o fRNN g. 2 数据预处理 股票市场的数据可看作是一个时间序列的数据,使用 S&P500 从 2017 年 4 月 3 日到 2017 年 8 月 31 日每 分 钟 的 500 只 成 分 股 股 价 记 录,该 数 据 由 S t a two rx 团 队 采 集 ( h t t i l e s. s t a two rx. com/ p:∥f sp500. z i p),总计 41266 条 .为方便计算,采用前 20000 条数据作为训练数据,第 20001 至第 40000 条 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大盘指数,如图 6 所示 . [ ] Ey r aud i s e l16 指出,应当 使 用 差 值 数 据 作 为 原 始 数 据 ?Lo [ ] 输入 . Zhuge等 17 采用每个时刻的涨跌百分比作为输入数 据; [ ] S i ngh 等 18 将原始数据作两时刻间的差 值,然 后 进行 最 大、最 [ ] 小归一化; F i s che r等 19 则是将涨跌百分比再次归一化 . 对比在 MSE 损失函数和文中所提的改造 MSE 损失函数 下,采用 5 种数据预处理方案训练出的神经 网 络的性 能差别 . 记^ 狓狋 为要输入模型的数据, 狓狋 表示 在狋 时 刻 原 始 的 500 只 成 分股股价数据,数据预处理有以下 5 种方案 . 图 6 大盘指数 方案 A.原始数据做差值,即 ^ 狓狋 = 狓狋 -狓狋-1 . ( 2) F i 6 S t o ckma r ke ti ndex g. 方案 B.原始数据做差值再做高斯归一化,即 ( 狓狋 -狓狋-1)-犈( 狓狋 -狓狋-1) ^ 狓狋 = . ( 犇 狓狋 -狓狋-1) 式( 3)中: 犈 和 犇 分别表示均值和方差 . 方案 C.将原始数据变换为每一时刻的涨跌百分比,即 ^ 狓狋 = 狓狋/狓狋-1 -1. ( 3) ( 4) 方案 D.原始数据不作处理,即 ^ 狓狋 = 狓狋.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72 2019 年 方案 E.原始数据做高斯归一化,即 狓狋 -犈( 狓狋) ^ . 狓狋 = 犇( 狓狋) ( 6) 3 损失函数 将某一时刻 500 只成分股股价作为输入数据,预测这 500 只成分股下一时刻的价格变化 .在预测模 型中,使用 MSE 损失是为了让预测结果更贴近真实值,以达到尽可能准确的预测,MSE 损失公式为 500 2 ^ ^ l os s( 500. 狔)= ∑ ( 狔, 狔犻 -狔犻)/ ( 7) 犻=1 ^ 式( 7)中: 500 代 表 所 采 用 数 据 狔犻 为神经网络输出的对狋+1 时 刻 的 预 测 结 果; 狔犻 为 期 望 拟 合 的 真 实 值; 的 500 只成分股 . 股票价格是一种定量数据,但对于神经网络来说,预测真实 值 会 使 预 测 的 范 围 变 大 .在 每 次 误 差 反 向传播过程中,损失函数计算的 狔犻 经常不一样,相当于在一定范围内的真实值都会成 为待 预测的 结果, 这使神经网络不易识别出准确的模式 .为了一次输出 500 只成分股的预测结果,提出将 MSE 损失函数 改进为 500 2 ^ l os s( t anh^ i 500. gn狔犻)/ 狔)= ∑ ( 狔, 狔犻 -s ( 8) 犻=1 将网络输出^ 狔犻 加上双曲正切函数是为了让网络更加关注在零点附近的输出,使其尽可 能准确 地判 断出 涨 跌 而 忽 视 涨 跌 的 幅 度;将 期 望 拟 合 的 真 实 值 狔犻 加 符 号 函 数 处 理 是 为 了 结 合 前 面 的 双 曲 正 切 函 数,使网络在计算损失时能将判断准确的结果向[-1,+1]两端拉近 . 经过改进的损失函数训练后,网络输出值代表了判断的置信水平 .因此,在进行变步长集成时,会将 各个网络的判断结果进行相加,以求得最终的预测值 . 4 评价标准 针对股票数据预测,同时使用两类评价标准衡量模型 的 性能 .第 一 类 是 传 统 的 统 计 指 标,主 要 采 用 准确率、召回率及 犉 值,这是目前股票预 测 模 型 中 使 用 较 多 的 评 价 标 准 .准 确 率 ( ηA )、召 回 率 ( ηR )和 犉 值的计算式分别为 TP+ TN ηA = TP+FP+ TN +FN, ( 9) ( TP+ FN), 10) ηR = TP/( A × R ( 犉 = 2×η η . 11) ηA +ηR 式( 9)~ ( 11)中: TP 预测上涨实际上涨; FP 预测上涨实际下跌; TN 预测下跌实际下跌; FN 预测 下跌实 际上涨; 犉 值则用于综合衡量模型的好 ηA , ηR 反映了模型整体 的 预 测 精 度 和 捕 捉 上 涨 机 会 的 准 确 率; 坏 .由于分钟级数据中存在少量的 零(占 总 数 据 量 的 17. 85% ),即 个 股 在 2 mi n 内 价 格 未 发 生 变 化 .为 了更准确地反映模型的预测效果,此类数据不计入上述 4 种类别中的任何一种 . 第二类评价指标是模拟收益盈利状况,在已有文献中,也有提出使用此类指标与统计指标同时衡量 模型价值,如 Lav r enko 采用的模拟交易策略是,当 预 测 次 日 上 涨 就 买 入 10000 美 元,次 日 若 涨 幅 超 出 [ ] 2% 就卖出,否则,持有到当日收盘按收盘价卖出 20 .因此,将采用如下的模拟交易策略来统计结果 . 1)若在狋 时刻预测狋+1 时刻第犻 只股票上涨,则在狋 时刻以当前价格买入 1 股;若预测第犻 只股票 下跌,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 2)在狋+1 时刻将狋 时刻买入的所有股票全部卖出,若狋<20000mi n,则重新回到 1). 3)将交易所得进行求和,得到总盈利 狏s.记 狏狋,犻为第犻 只股票在狋 时刻的价格,市场盈利为 狏r,则有 500 狏r = ∑ ( 狏狋,犻( 狋 = 40000)-狏狋,犻( 狋 = 20001)). 犻=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2) 第2期 王子癑,等:变步长 BLSTM 集成学习股票预测 273 通过比较 狏s 和 狏r 的差值,可以看出模型模拟交易盈利状况的好 坏 .经过 计算 可得文中 采用的 数据 集中, 狏r=-167. 1.为了在每个时间点上更好地呈现模型交易状况的变化细节,将 模拟持仓 操作控 制在 一个时间步内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各个交易所规定的交易手续费不同,所以,在这里不列入计算 . 5 实验结果和分析 为了说明所提损失函数及变步长集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划分为两组 .第一组在 5 种不同的数据预 处理方案下,对比使用改进的 MSE 损 失 函 数 和 标 准 的 MSE 损 失 函 数 在 BLSTM 中 的 预 测 性 能 差 别, 从而验证改进 MSE 损失函数的有效性 并 筛 选 出 最 优 的 数 据 预 处 理 方 案 .第 二 组 实 验 在 第 一 组 的 基 础 上,使 用 选 择 出 的 预 处 理 方 法 和 改 造 的 损 失 函 数 进 行 变 步 长 集 成,同 时 与 其 他 3 种 网 络 结 构 (MLP, RNN 及固定步长的 BLSTM)做横向比较,进一步验证所提集成方法在股票预测中的有效性 . 5. 1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为I 7 6700HQ CPU, 128GBSSD 的硬盘, 16GB 的内存, GTX960M GPU, 2GB 的显存 . ? 采用的操作系统为 Wi ndows10,网络框架为 Tenso r f l ow1. 4. 0GPU 版,同时 使用 Py t hon3. 5. 2解释 器( Ana conda4. 2. 0( 64b i t)). 5. 2 实验分析 对比 BLSTM 在不同数据预处理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其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中: A~E 表示不同的 珔A , 珔R 分别为 BLSTM 在步长 10~50 之间, 数据预处理方案,参见节 2; 41 组步长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η η 珔 为 模拟 收益 指 标狏s-狏r 的 平 均 值, 平均值; 犉 值由准确率与召回率平均值计算得出; 狏 狏s 表 示 在 模 拟 交 易条件下,按照前文所述的模拟交易规则进行买卖的 收益, 狏r 表 示市 场自然增 加的价 值,使用 该 模 拟 收 益指标能更好地体现算法的有效性及在各组实验间的差距 . 各组实验在步长为 10~50 时,准确率和模拟收益的波动范围 及 方差,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ηA 表示 步长为 10~50 时,准确率波动的范 围; 狏, σ1 为 准 确 率 的 波 动 方 差; σ2 分 别 为 表 1 中 模 拟 收 益 指 标 的 波 动范围及其对应的方差 . 表 1 固定步长 BLSTM 不同损失下预测结果均值 Tab. 1 Me anva l ueo fp r ed i c t edr e su l t sunde rd i f f e r en tl o s so fs i ng l es t epBLSTM 方案 改进的 MSE 损失函数 10359. 68 珔A/% η 50. 25 MSE 损失函数 珔 犉 ηR/% 50. 86 50. 56 5615. 11 51. 05 2906. 58 50. 47 50. 80 50. 63 3338. 24 52. 38 8542. 54 50. 02 50. 04 50. 03 166. 54 52. 49 51. 23 70. 59 49. 90 32. 47 39. 34 -29. 05 51. 00 50. 49 60. 12 49. 98 50. 98 50. 47 143. 31 珔R/% η 53. 72 犉 珔 狏 A 珔A/% η 51. 18 52. 42 B 50. 40 51. 72 C 51. 05 53. 79 D 50. 02 E 50. 00 珔 狏 表 2 固定步长 BLSTM 不同损失下准确率和收益范围 Tab. 2 Ac cu r a cyandp r o f i tr angeunde rd i f f e r en tl o s so fs i ng l es t epBLSTM 方案 改进的 MSE 损失函数 MSE 损失函数 A 狏 狏 σ1 σ2 σ1 σ2 ηA/% ηA/% 50. 80~51. 38 0. 1432 7649. 39~11671. 68 974. 96 50. 10~50. 40 0. 0578 3098. 91~6982. 85 827. 06 B 50. 34~50. 46 0. 0286 190. 20~3360. 95 C 50. 84~51. 25 0. 1019 7333. 07~9669. 91 580. 22 49. 96~50. 07 0. 0271 D E 503. 40 50. 34~50. 57 0. 0593 2219. 64~4596. 81 496. 12 163. 59~270. 60 1. 77 08 0. 0283 49. 96~50. -224. 11~533. 22 154. 54 49. 89~49. 92 0. 0093 -207. 27~270. 60 58. 26 49. 93~50. 06 0. 0250 -398. 20~421. 80 153. 23 49. 95~50. 02 0. 0223 -207. 27~443. 19 170. 23 在考量性能时,把模拟收益水平作为主要考量指 标 .由 表 1 可 知:模 拟 收 益 最 高 的 3 位 分 别 是 差 值 处理下的改进 MSE 损失函数、涨跌百分比处 理 下 的 改 进 MSE 损 失 函 数 和 差 值 处 理 下 的 MSE 损 失 函 数,在具体数值上,前两位模拟收益相差了 21. 27% ( 1817. 14 美元),而第 3 位与第 2 位相差了 52. 13% ( 2927. 13 美元),由此认为,表现最好的是前两者;就准确 率而言,在改进损失函 数下,使用 差 值 与 使 用 涨跌百分比的准确率最高,但二者之间相差较小,为 0. 13% ;从 召 回 率 和 犉 值 上 看,排 在 前 3 位 的 均 采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74 2019 年 用改造的 MSE 损失函数,且模拟收益最高的两组在 犉 值上表现也最优 . 由表 2 可知:方案 D, E 的下限均低于 50% ;方案 A, B, C 中,方案 B 的改 进损 失函数模 拟收益 波动 也较大,方案 C 的准确率下限也低于 50%. 两种损失函数下,在步长( 犽)为 10~50 时, 5 种数据预处理方式的准 确率,分别如 图 7, 8 所 示 .由图 7, 8 可知:改进 MSE 损失函数下作差值的准确率 最 优,但 无 论 哪 条 准 确 率 变 化 折 线 都 未 能 表 现 出 明 显 的单调性 .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变步长集成中,直接选择步长为 10~50 的神经网络作输出集成 . 图 7 改进 MSE 损失准确率 图 8 MSE 损失准确率 F i 7 Ac cu r a cyo fimp r oveMSEl o s s g. F i 8 Ac cu r a cyo fMSEl o s s g.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得到 2 个结论: 1)在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股票预测 时,数 据预 处理采 用差值类(方案 A, B, C)比采用原始数据类(方案 D, E)更好; 2)所提改造的 MSE 损失函数 在差值 处理 与涨跌百分比处理下,取得了比其他条件都优秀的预测精度及模拟收益 . 由于方案 A, C 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中,将选 择这两 种数据预处理方案及单纯使用改造 的 MSE 损 失 函 数 来 尝 试 变 步 长 集 成,并 以 同 样 的 条 件 控 制 变 量 进 行网络模型间的横向对比 . BLSTM 和 RNN 的准确 率、召 回 率,以 及 模 拟 收 益 在 步 长 为 10~50 时 训 练 出的网络输出的平均值,如表 3 所示 .在方案 A, C 的数据预处理下, RNN 的准确率变化,如图 9 所示 . 表 3 集成学习与其他神经网络模型对比 Tab. 3 Compa r i s onsbe twe enens emb l el e a r n i ngando t he rneu r a lne two r kmode l s 参数 ηA/% ηR/% 犉 狏 集成学习 BLSTM MLP RNN 方案 A 方案 C 方案 A 方案 C 方案 A 方案 C 方案 A 方案 C 51. 63 51. 54 51. 18 51. 05 50. 34 50. 02 50. 96 50. 04 55. 50 55. 24 53. 72 53. 79 64. 04 55. 59 52. 31 54. 35 53. 50 53. 33 52. 42 52. 38 56. 37 52. 66 51. 63 52. 11 14300. 71 11814. 69 10359. 68 8542. 54 4592. 56 282. 25 7552. 40 73. 57 由表 3 可知:差值和涨跌百分比两种数据预处理方法的性能差距被进一步扩大,尽管在 BLSTM 下 二者相差较小,但在 MLP 和 RNN 中,二者的模拟收 益 均 有 显 著 差 距;在 变 步 长 集 成 条 件 下,二 者 差 距 基本不变,为 21. 04% ( 2486. 02 美元).因此,差值数据预处理是最理想的预处理方案 . 从模拟收益可以看出,在变步长集成条件下,收益水平 得到 了 显 著 提 高,在 差 值 处 理 下 的 集 成 方 法 相比固定步长的 BLSTM 的平均模拟收益( 10359. 68 美 元),提 升 了 38. 04% ( 3941. 03 美 元).变 步 长 集成方案和表 2 中固定步长 BLSTM 收益的最大值相比,方案 A 变步长集 成提升 了 22. 52% ( 2629. 03 美元),方案 C 提升了 22. 18% ( 2144. 78 美 元 ).另 外,变 步 长 集 成 方 案 在 模 拟 收 益 上 远 高 于 MLP 和 RNN.由此说明,尽管不知道哪个步长下最优,但综合不同步长模型的结果可使预测准确率显著提高 . 在准确率水平上,方案 A, C 的变步长集成相比于固定步长平均值分别提升了 0. 45% 和 0. 49% ,提 升后的准确 率 均 高 于任何固定步 长的模 型 .由 图 9 可 知:在 RNN 模型下,原始数据 在所有 步 长 下 作 差 值显著优于采用涨跌百分比的数据 预 处 理 方 法 .在 召 回 率 和 犉 值 上,变 步 长 集 成 仅 低 于 采 用 差 值 处 理 的 MLP,然而,MLP 由于准确率较低,因此,模型模拟收益不理想 . 表 1, 3 中,各个网络的准确率与模拟收益散点图,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可知:准确率与模拟收益二 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以涨跌准确率为标准设计损失函数并优化网络可以提升模拟收益水平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王子癑,等:变步长 BLSTM 集成学习股票预测 275 图 9 RNN 准确率 图 10 准确率与模拟收益散点图 F i 9 Ac cu r a cyo fRNN g. F i 10 Ac cu r a cyands imu l a t i oni nc omes c a t t e rp l o t g. 测试数据上的大盘指数变化,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中:开始的时间点为整体数据的第 20000mi n.由 图 11 可知:在整个测试数据中,大盘指数变化幅度较大,整体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线性规律 .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算法的模拟性能,将表 3 中各个模型在 20001~40000mi n 的累计收益绘图,如 图 12 所示 .图 12 中: BLSTM 和 RNN 模型的累计收益是在 10~50 步长下 的平均值; 狀 表 示统计点,将 每 200mi n 的收益做 一 次统计,因 此, 狓 轴上有 100 个 统计点 .由图 12 可 知:股票价 格波动 在 细 粒 度 水 平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 图 11 测试数据指数 图 12 模拟收益 F i 11 Te s tda t ai ndex g. F i 12 S imu l a t ei nc ome g. 6 结论 使用 BLSTM 进行股票价格的预测,提出变步长集成方法及改进的 MSE 损失函数,经过两组实验, 得到 3 个主要结论 . 1)差值数据预处理能更好地预测下一时刻的 价格波动; 2)所 提的改进 损失函 数是 有效的; 3)变步长集成方法在预测上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提升 . 由于股票市场本身波动的高度复杂性,尽管验证了变步长集成方法的有效性,但文中未讨论通用的 最优步长范围,且验证过程是在非常理想的交易环境 下进行 的,未 考虑 实 际 市 场 中 的 手 续 费、滑 点 等 问 题,因此,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的差距 . 参考文献: [ 1] MALKIELBG, FAMA E F. Ef f i c i en tc ap i t a lma r ke t s:Ar e v i ewo ft he o r i r i c a lwo r k[ J]. J ou r na lo fF i  yandemp 1970, 25( 2): 383 417. DOI: 10. 2307/2325486. nanc e, ? [ 2] 杜威望,肖曙光 . FF 五因子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改进研究[ 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 39 53. ? DOI: 10. 16067/ cnk i. 35 1049/c. 2018. 03. 004. ? j. [ 3] KIM KJ. F i nanc i a lt imes e r i e sf o r e c a s t i ngus i ngsuppo r tve c t o rma ch i ne s[ J]. Neu r o c ompu t i ng, 2003, 55( 1/2): 307 ? 319. DOI: 10. 1016/S0925 2312( 03) 00372 2. ? ? [ 4] SOMANIP, TALELES, SAWANTS. S t o ck ma r ke tp r ed i c t i onus i ng Hi dden Ma r kov Mode l[ C]∥IEEE7 t hJ o i n t IEEE Pr e s s, 2014: 89?92. I n t e r na t i ona lI n f o rma t i onTe chno l ogyand A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eCon f e r enc e. Chongq i ng: genc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76 2019 年 DOI: 10. 1109/ ITAIC. 2014. 7065011. [ 5] CHEN Ka i, ZHOU Yi, DAIFangyan. A LSTM?ba s ed me t hodf o rs t o ckr e t u r nsp r ed i c t i on:Ac a s es t udyo fCh i na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B i t a. San t aCl a r a: IEEEPr e s s, 2015: 2823 2824. DOI: 10. s t o ckma r ke t[ ? gDa 1109/B i t a. 2015. 7364089. gDa [ 6] DIPERS IO L, HONCHAR O. Ar t i f i c i a lneu r a lne two r ksa r ch i t e c t u r e sf o rs t o ckp r i c ep r ed i c t i on:Compa r i s onsand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 i r cu i t s,Sy s t emsandS i lPr o c e s s i ng, 2016, 10: 403 413. app l i c a t i ons[ ? gna [ 7] YANGB i ng, GONGZ i i a, YANG Wenq i. S t o ck ma r ke ti ndexp r ed i c t i onus i ngde epneu r a lne two r kens emb l e[ C]∥ j 36 t hCh i ne s eCon t r o lCon f e r enc e. Da l i an: IEEEPr e s s, 2017: 3882 3887. DOI: 10. 23919/Ch i CC. 2017. 8027964. ? [ 8] BAO We i, YUEJun, RAO Yu l e i. Ade epl e a r n i ngf r amewo r kf o rf i nanc i a lt imes e r i e sus i ngs t a ckedau t oenc ode r sand l ong sho r tt e rm memo r J]. P l o sOne, 2017, 12( 7): e 0180944. DOI: 10. 6084/m9. f i r e. 5028110. ? y[ gsha [ 9] ZHONG We i i ng, ZHANGL i l i. Thep r ed i c t i onr e s e a r cho fs a f e t t o ckba s edont hec omb i na t o r i a lf o r e c a s t i ng mod  p ys e l[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015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a t i on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 Pa r i s: At l an t i s 2015: 200 206. Pr e s s, ? [ 10] ZHANG Xi ang zhou, HU Yong, XIE Kang, 犲 狋犪 犾. Ac aus a lf e a t u r es e l e c t i ona l r i t hmf o rs t o ckp r ed i c t i onmode l i ng go [ neuc om. 2014. 01. 057. J]. Neu r o c ompu t i ng, 2014, 142: 48 59. DOI: 10. 1016/ ? j. [ 11] AKITA R, YOSHIHARA A,MATSUBARA T, 犲 狋犪 犾. De epl e a r n i ngf o rs t o ckp r ed i c t i onus i ngnume r i c a landt ex  C]∥IEEE/ACI S15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and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 Okayama: t ua li n f o rma t i on[ IEEEPr e s s, 2016: 1 6. DOI: 10. 1109/ ICI S. 2016. 7550882. ? [ 12] DING Xi ao, ZHANG Yue, LIU Ti ng, 犲 狋犪 犾. De epl e a r n i ngf o re ven t d r i vens t o ckp r ed i c t i on[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 ? f e r enc eonA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e. Bueno sAi r e s: AAAIPr e s s, 2015: 2327 2333. DOI: 10. 1109/ ICALIP. 2010. 56851 ? genc 87. [ 13] MEZHAR A, RAMDANI M, EIMZABIA. Exp l o i t i ngno i syda t ano rma l i z a t i onf o rs t o ck ma r ke tp r ed i c t i on[ J]. e a s c i. 2017. 69. 77. J ou r na lo fEng i ne e r i ngandApp l i edSc i enc e s, 2017, 12( 1): 69 77. DOI: 10. 3923/ ? j [ 14] NELSON D M Q, PEREIRA A C M, DE OLIVEIRA R A. S t o ckma r ke t ′ sp r i c emovemen tp r ed i c t i onwi t hLSTM neu r a lne two r ks[ C]∥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Con f e r enc eon Neu r a lNe two r ks.Ancho r age: IEEE Pr e s s, 2017: 1419? 1426. [ 15] SCHUSTER M, PALIWAL K K. B i d i r e c t i ona lr e cu r r en tneu r a lne two r k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S i lPr o  gna 1997, 45( 11): 2673 2681. DOI: 10. 1109/78. 650093. c e s s i ng, ? [ 16] EYRAUD?LOI SEL A. Ba ckwa r ds t o cha s t i cd i f f e r en t i a le t i onswi t hen l a r i l t r a t i on:Op t i onhedg i ngo fani n  qua gedf s i de rt r ade ri naf i nanc i a lma r ke twi t hj umps[ J]. S t o cha s t i cPr o c e s s e sandThe i rApp l i c a t i ons, 2005, 115( 11): 1745 ? 1763. DOI: 10. 1016/ spa. 2005. 05. 006. j. [ 17] ZHUGE Qun, XU L i ngyu, ZHANG Gaowe i. LSTM neu r a lne two r kwi t hemo t i ona lana l s i sf o rp r ed i c t i ono fs t o ck y J]. Eng i ne e r i ngLe t t e r s, 2017, 25( 2): 167 175. r i c e[ ? p [ 18] S INGH R, SRIVASTAVAS. S t o ckp r ed i c t i onus i ngde epl e a r n i ng[ J].Mu l t imed i aToo l sandApp l i c a t i ons, 2017, 76 ( 18): 18569 18584. DOI: 10. 1007/s 11042 016 4159 7. ? ? ? ? [ 19] FI SCHER T, KRAUSSC. De epl e a r n i ng wi t hl ongsho r t t e rm memo r two r ksf o rf i nanc i a lma r ke tp r ed i c t i ons ? yne [ J]. FauDi s cus s i onPape r si nEc onomi c s, 2017, 270( 2): 1 32. DOI: 10. 1016/ e o r. 2017. 11. 054. ? j. j [ 20] LAVRENKO V, SCHMILL M, LAWRIED, 犲 狋犪 犾.Mi n i ngo fc oncu r r en tt ex tandt imes e r i e s[ C]∥Pr o c e ed i ngso f t heKDD2000Con f e r enc eTex tMi n i ng Wo r kshop. Doha:[ s. n.], 2000: 37 44. DOI: 10. 1017/CBO9781107415324. ? 004.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3 月 Vo l. 40 No. 2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Ma r.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32 ? 上半平面的带权 犅犲 狉 犵犿犪狀 投影 与犅 犾 狅 犮犺 空间 李西振,陈行堤,王洁 (华侨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 研究上半平面带权 Be r r Π)空间映 gman 投影的范数估计 .结果表明:带权 Be gman 投影算子 犘α 将犔∞ ( 射到上半平面 B l o ch 空间,且满足不等式 ‖犘α犳 ‖犅(Π)≤犆‖犳‖犔∞ (Π),其 中, 犆 为 常 数,并 给 出 犆 的 精 确 值;构 造一个新的上半平面 Be r gman 投影,并给出它的一个范数估计 . 关键词: 带权 Be r l o ch 空间;范数估计;精确值 gman 投影;B 中图分类号: O174.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2 0277 04 ? ? ? 犅 犾 狅 犮犺犛狆犪 犮 犲犪狀犱犖狅 狉犿狅 犳犅犲 狉 狅 犲 犮 狋 犻 狅狀狅狀 犵犿犪狀犘狉 犼 犝狆狆犲 狉犎犪 犾 犳犘 犾 犪狀犲 LIXi zhen,CHEN Xi ngd i,WANGJ i e ( Schoo lo fMa t hema t i c a lSc i enc e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Wes t udyt hee s t ima t eo ft heno rmo fwe i t edBe r r o e c t i onont heuppe rha l fp l ane.Ther e  gh gmanp j su l t sshowt ha tt hewe i t edBe r r o e c t i on犘α mapst hespa c e犔∞ ( n t oaB l o chspa c e,s a t i s f i ngt ha t Π)i gh gmanp j y r e犆i sasha r ons t an t.Mo r e ove r,wec ons t r uc tonenew Be r r o e c  ‖犘α犳‖犅(Π)≤犆‖犳‖犔∞ (Π),whe pc gmanp j t i onope r a t o r,andwea l s oob t a i ni t sno rme s t ima t e. 犓犲 狉 犱 狊: we i t edBe r r o e c t i on;B l o chspa c e;no rme s t ima t e;sha r ons t an t gh gmanp j pc 狔狑狅 1 预备知识 令 Π= { 狕∈犆: Im狕>0}表示上半平面,当α> -1 时,上半平面 Π 上的带权 Lebe sgue测度可表示为 α+2 d犃α( 狕)= ( 2 Im狕) d犃( 狕). α+1)( 1 上式中: d犃( 狕)= d狓d狔. π 如果对一个解析函数 犳,其 B ′狘< ∞ ,则称 犳 为上半平面 l och 范数满足 ‖犳‖犅(Π) = sup( Im狕)狘犳 狕∈Π och 函数,上半平面 Bl o ch 函数全体构成的上半平面 B l o ch 空间,记为 犅( Π 上的一个 Bl Π). 对于单位圆盘的情形, Be rgman 投影算子 犘α 在单位圆盘 犇 上的积分表达式为 α ( 1-狘狑狘2) 狑) ( ), 犳( d犃 狑 α+1 ( 犇 1-狕狑 珡) 犘α犳 = ( α+1) ∫ 狕 ∈ 犇, 犳 ∈ 犔∞ ( 犇). 收稿日期: 2018 08 23 ? ? 通信作者: 陈行堤( 1976 E i l: chx t t@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471128);福 建 省 高 校 创 新 团 队 发 展 计 划 ( 2018 年 度);福 建 省 泉 州 市 高 层人才团队项目( 2017ZT012);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701307000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78 2019 年 [] 将单位圆盘上的有界函数 犔∞ ( 犇)映到单位圆盘上的 Bl o ch 空间 犅( 犇). Zhu1 证明了在α=0 时,有 8 [ 3] . Ka l a r  l 的 j等 推广了 Pe π 结果,给出了 狀 维情形下 Be rgman 投影算子 犘α 范 数 估 计 的 精 确 上 界,然 而 所 使 用 ‖ · ‖犅(犇)并 非 一 个 [] 犆 为常数 . Pe r  l 2 给出常数 犆 的精确值为 ‖犘犳‖犅(犇)≤犆‖犳‖ ∞ ,其中, [] 完备的范数 . Pe r  l 4 给出一个完备的范数估 计,在 一 定 意 义 上 补 充 完 善 文 献 [ 2?3]的 工 作 .更 多 Be rg  5 6]. man 投影算子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文献[ ? [ 7] 函数 犳∈犔∞ ( r Π)的上半平面的 Be gman 投影算子 为 狑) 犳( 犃α( 狑). α+2d ( Π 狕-狑 珡) [ ] Be rgman 投影算子工作多集中在该投影核的 范 数 估 计 8?10 ,文 中 研 究 侧 重 于 上 半 平 面 Be r gman 空 间与上半平面 B l och 空间的联系,同单位圆情形相似,有 α+1 犘α犳( 狕)=i ∫ ‖犘α犳‖犅(Π) ≤ 犆‖犳‖犔∞ (Π), 1 狕 并且给出了常数 犆 的精确值 .通过复合单位圆盘到上半平面的共形映射( 狕)=i + : 犇 → Π,得到一 1-狕 个不同的上半平面 Be rgman 投影算子,并给出一个范数估计 . 引理 犃[2] Be rgman 投影算子 犘 将犔∞ ( 犇)空间有界的映到 Bl och 空间,且满足不等式 ‖犘犳‖犅(犇) ≤ 犆‖犳‖犔∞ (犇), 常数 犆 的精确值为 8 . π [ 11] 引理 犅 假设 犪> -1, 犫> -1 且 2犪-犫>2,则有 Im 狑 1+犫) 2犪-犫-2)( Γ( Γ( 2+犫-2犪 Im狕) . 22犪-2Γ2( 犪) ∫狘狕-狑珡狘 d犃(狑)= 2犪 Π 引理 犆[11] 假设 犪∈犚 且犫> -1,则有 2 犫 ( 狘狕-i狘 Im 狑) 22犫-2犪-2 -2犪 , ; ; ( ) 犪 犪 2 犫 + d 犃 狑 狕 i 犉 = 狘 + 狘 2 . 2犪 2 犫 2犪 4 Π 狘狕-狑 1+犫 狘狕+i狘 珡狘 狘狑 +i狘 - + ∞ 犽 ( 犪) 犫) 犽( 犽狓 [ , ; ; ] 为超几何函数, [ , ; ; ] ,其中,( ( 犉 犪 犫犮 狓 犉 犪 犫犮 狓 = ∑ () 犪) 犪) 犪+1)…( 犪+犽- 0 =1, 犽 =犪( 犮 犽 犽! 犽=0 [ ∫ 1), 犽 ≥ 1;Γ( 狊)为欧拉函数,Γ( 狊)= ∞ ] 狊-1 -狋 ∫狋 e d狋,狊> 0. 0 2 主要结果及证明 引理 1 设 犪> -1,则有 犪 ( Im 狑) -1 犃( 狑)∽ ( Im狕) . 犪+3d Π 狘狕- 狑狘 ∫ 证明 令犫=α, 2犪=α+3,由引理 B 可得 α ( ( )( 3 Im 狑) 1 2) 1+α) ( Γ( -1 -1 , 犃( 狑)= Γ +α Γ α+ -α- ( Im狕) Im狕) = α+3d Π 狘狕-狑 珡狘 α+1 2 α+3 α+1 2 α+3 2 Γ 2 Γ 2 2 ∫ ( ) ( ) 从而有 犪 ( Im 狑) -1 犃( 狑)∽ ( Im狕) . 犪+3d Π 狘狕- 狑狘 ∫ 引理 1 证毕 . 定理 1 设 -1<α<∞ , 犘α 为上半平面带权 Be rgman 投影,则 犘α 将上半平面犔∞ ( Π)有 界映 到上半 平面 Bl och 空间 犅( 犆 为常数 . Π),且满足不等式 ‖犘α犳‖犅(Π)≤犆‖犳‖犔∞ (Π),其中, 证明 假设 犵∈犔∞ ( Π)且 犳=犘α犵,则有 α ( Im 狑) 狑) ( ) 犵( 犃狑 . α+2 d ( Π 狕-狑 珡) α+2 ( 狕)=i α+1) 犳(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2期 李西振,等:上半平面的带权 Be r l o ch 空间 gman 投影与 B 279 α ( Im 狑) 狑) ( ) 应用引理 ,可得 犵( 犃狑 . 1 α+3 d ) ( Π 狕-狑 珡 α+2 对上式等号两边微分,可得 犳 ( ′( 狕)=-i α+1)( α+2) ∫ ( Im狕) 狕) ′|∽|犵( |犳 |,也即 犳∈犅( Π),且有 ‖犘α犳‖犅(Π) ≤ 犆‖犳‖犔∞ (Π). 引理 2 常数 犆 的最佳值可表示为 α ( Im狕)( 2 Im 狑) d犃( 狑). 3 Π 珡狘α+ 狘狕-狑 犆 = sup( α+1)( α+2) ∫ 狕∈Π 证明 令 犳∈犔 ( Π),则 ∞ α ( Im 狑) 狑) ( ), 犳( 犃狑 α+2 d ( Π 狕-狑 珡) α+2 ( 犘α犳( 狕)=i α+1) ∫ 从而有 α ( ( 2 Im 狑) Im狕) 狑) ( ) 犳( d犃 狑 . α+3 狕∈Π 狕∈Π Π 珡狘 狘狕-狑 对任意ε>0,存在函数 犵ε∈犔∞ ( Im狕) 犘α犵ε) ′|>犆-ε. Π), |( ζ∈Π,使得 ‖犵ε‖ ∞ <1 且有( 对任意的 狕∈Π,令 Im狕)狘 ( 犘α犳) ′狘= sup( ‖犘α犳‖犅(Π) = sup( α+2)( α+1) ∫ 狑)= 犳狕( 3 α ( Im 狑) 狘狕-狑 珡狘α+ . α+3 狕-狑 珡) 狘Im 狑狘α( 对任意的 狕∈Π 有 ‖犳‖ ∞ =1,因此,对于 ‖犵ε‖ ∞ <1,有 α α ( ( Im 狑) 狑) d犃( 狑) Im 狑) 狑) d犃( 狑) 犳狕( 犵( 狘 狘 狘≤ ≤ 3 + α α+3 ( ) ( ) Π Π 狕-狑 狕-狑 珡 珡 ∫ 狘 ∫ 狑), 狘Im 狑狘αd犃( α+3 Π 珡狘 狘狕-狑 ∫ 从而有 ( Imζ)狘 ( 犘α犳ζ) ′( Imζ)狘 ( 犘α犵ε) ′( ζ)狘≥ ( ζ)狘. 引理 2 得证 . ( )( )( ) 定理 2 常数 犆 的最佳值为犆= α+2 α+1 Γ 1+α . α+3 2Γ2 2 ( ) 证明 由引理 2 可知 α ( Im狕)( 2 Im 狑) d犃( 狑). α+3 Π 珡狘 狘狕-狑 犆 = sup( α+1)( α+2) ∫ 狕∈Π 令α=犫, α+3=2犪,应用引理 B,可得 ( 2)( 1) ( ) 1 犆 = α+ α+ Γ +α . α+3 2Γ2 2 ( ) 定理 2 证毕 . 单位圆盘 犇 上的 Be rgman 投影算子为 α ( 1-狘狑狘2) 狑) ( ), 犳( d犃 狑 α+2 ( ) 犇 1-狕狑 珡 犘α犳( 狕)= ( α+1) ∫ 狕 ∈ 犇. 1+狕: 单位圆到上半平面的共形变换为 ( 狕)=i 犇→Π,从而对 狕, 狑∈犇 有 1-狕 2 i( 1-狕狑 珡) , 狕)-( 狕)= ( ( 1-狕)( 1-狑 珡) 2 4 , 4 狘1- 狑狘 1 狑 Im( 狕)= -狘 狘2 . 狘1- 狑狘 1 狕 狕)=i + , ζ = ( 1-狕 1 狑 狑)=i + , ξ = ( 1- 狑 犑 ( 狕)= 令ζ, 狕, 狑∈犇,则有 ξ∈Π, 犉( 狕))= ζ)=犳(狑)( ( α ( 1-狘狑狘2) 狑) ( ) 犳( d犃 狑 = α+2 ( 犇 1-狕狑 珡)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80 2019 年 2 α -1 ( 1-狘-1( ξ)狘 )犳(  ( ξ)) 犑 ( d犃( ξ) ξ). -1 -1 α+2 Π ) ( ) ) ( 1- ( ζ ξ ∫ 整理即可得到上半平面 Be r gman 投影算子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即 α α+2 ( Imξ) 犳( α+2 ξ)( ζ+i) d犃(). 犉( ζ)=i Π ( -珋) ξ α+2 α+2 ζ ξ ( ξ+i) ∞ 为了方便记 犉( 狕)=犜α犳( 狕),其中, . Π).进而有定理 3 犳∈犔 ( ∫ α+2; 定理 3 设α> -1,有 ‖犜α ‖≤ 1 犉 α+2, 2+α; 1 . 2 2 1+α [ 证明 ] α+2,注意到 令 犫=α, 犪= 2 犫-2犪+4=α+3,应用引理 C 可得 2 狘犜α 狘≤ 2 α+2, α+2; 狘狕-i狘 , 1 2+α; 犉 2 2 2 1+α 狘狕+i狘 [ ] i-狕,则有 α+2 , 又对于 狕∈Π,令ζ=ψ( 狕)= 0, 1),对于 >0 2+α>0,由于 超几 何函数 ζ∈犇.令| ζ|=狉∈ ( i+狕 2 犉 α+2; , 2+α; 狉 ]在区间( 0, 1)是单调递增的,因此有 [α+2 2 2 α+2, α+2; 1 2+α; 1] 犉[ . ‖犜 ‖ ≤ 2 2 1+α 2 α ∞ 定理 3 证毕 . 参考文献: [ 1] ZHU Kehe. Ope r a t o rt he o r nf unc t i onspa c e s[M]. New Yo r k: Ame r i c an Ma t hema t i c a lSo c, 2007: 101 132. ? yi [ 2] PER?L? A.Ont heop t ima lc ons t an tf o rt heBe r r o e c t i onon t ot heB l o chspa c e[ J].Ann Ac adSc iFenn gman p j Ma t h, 2012, 37( 1): 245 249. DOI: 10. 5186/a a s fm. 2012. 3722. ? [ 3] KALAJD,MARKOVIC M.No rm o ft heBe r r o e c t i on[ J].Ma t hSc and, 2012( 1): 143?160. DOI: 10. 7146/ gmanp j ma t h. s c and. a 18007. ? [ 4] PER?L? A. B l o chspa c eandt heno rmo ft heBe r r o e c t i on[ J]. Ann Ac adSc iFenn Ma t h, 2013, 38( 2): 849 ? gmanp j 853. DOI: 10. 5186/a a s fm. 2013. 3850. [ 5] HEDENMALM H, KORENBLUM B, ZHU K. The o r fBe r c e s[M].[ S. l.]: Sp r i nge rSc i enc eandBus i  yo gmanspa 2012: 1 27 ne s sMed i a, ? [ 6] ZHU Kehe. Asha r rme s t ima t eo ft heBe r r o e c t i onon犔狆 spa c e s[ J]. Con t emp Ma t h, 2006, 404: 199 205. ? pno gmanp j 10. 1090/c onm/404/07644. DOI: ′ [ 7] DOSTANIC M. I n t eg r a lope r a t o r si nduc edbyBe r r ne l si nt heha l fp l ane[ J]. Asymp t o tAna l, 2010, 67 gmant ypeke ( 3): 217 228. DOI: 10. 3233/ASY? 2010 0979. ? ? [ 8] LIU Congwen. No rme s t ima t e sf o rt heBe r r o e c t i onandt heCauchy:Sz egp r o e c t i onove rt hes i ege luppe r gmanp j j ha l f spa c e[ J]. a rXi Cons t rapp r ox, 2018, 48( 3): 385 413. DOI: 10. 1007/s 00365 01 9390 6. ? ? ? ? ? [ 9] POMMERENKEC. Bounda r i ou ro fc on f o rma lmapp i ngs[M]. London r k: Aspe c t so fc on t em?po r a r ?New Yo ybehav y c omp l exana l s i s,Ac ademi cPr e s s, 1980: 313 331. ? y [ 10] SEIDELJ,WALSH L. Ont hede r i va t i ve so ff unc t i onsana l t i ci nt heun i tc i r c l eandt he i rr ad i io fun i va l enc eando f y va l enc e[ J]. Tr ansAme rMa t hSo c, 1942, 52( 1): 128 216. DOI: 10. 2307/1990157. ? 狆? [ 11] LIU Congwen, ZHOU LF. Ont he狆?no rmo fani n t eg r a lope r a t o ri nt heha l fp l ane[ J]. Canad Ma t hBu l l, 2013, 56 ( 3): 593 601. DOI: 10. 4153/cmb 2011 186 3. ? ? ?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黄心中)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华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 然科学综 合性学 术刊 物. 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和理 论与实 践相 结 合 的 方 针,广 泛 联 系 海 外 华 侨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华侨大 学等高 等 学 府 在 基 础 研 究、应 用 研 究 和 开 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华侨高等教育和繁荣 社会 主义科 技事业 服 务. 本 刊 主 要 刊 登 机 械 工 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 机 技术、应 用 化 学、材 料 与 环 境 工 程、化 工 与 生 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数学和管理工程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 结,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的论述,以及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论等内容. 1 投稿约定 1. 1 作者应保证文稿为首发稿及文稿的合法性;署名作者对文稿均应有实质性贡献,署名正确,顺序无 争议;文稿中所有事实均应是真实的和准确的,引 用他 人 成 果 时,应 作 必 要 的 标 注;不 违 反 与 其 他 出版机构的版权协议及与其他合作机构的保密协议;无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数据伪造及一稿两 投等不良行为 .如由上述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由作者本人负全部责任 . 2 个 月 之 后,作 者 若 没 有 收 到 反 馈 意 见,可 与 编 辑 1. 2 自投稿日期起 2 个月之内,作者 不 得 另 投 他 刊 . 部联系 .无论何种原因,要求撤回所投稿件,或者变更作 者 署 名 及 顺 序,需 由 第 一 作 者 以 书 面 形 式 通知编辑部并经编辑部同意 . 1. 3 作者同意将该文稿的发表权,汇编权,纸型版、网络 版 及其他 电子 版 的 发 行 权、传 播 权 和 复 制 权 交 本刊独家使用,并同意由编辑部统一纳入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 . 1. 4 来稿一经刊用,作者须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同时编辑部按篇一次性付给稿酬并赠送该期刊物 .本刊 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收录刊源,对此特别声明不另收费用,也不再付给稿酬 . 1. 5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 1 来稿务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 2. 2 论文题名字数一般不超过 18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 .文中各级层次 标题要 简短 明确,一般不超 过 15 字,且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 2. 3 署名作者应对选题、研究、撰稿等作出主要贡献 并能文 责自负,一 般 以 不 超 过 3 名 为 宜 .作 者 单 位 应标明单位、所在城市、省份及邮政编码 . 2. 4 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和引出的结论等,应写成独立性短文且不含图表 和引用参考文献序号等 .其篇幅一般以 150~250 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 4~8 个为宜 . 2. 5 量和单位符号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2. 6 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画成曲线图的数据,不宜再列表 .图表应有中英文标题 . 2. 7 参考文献仅选最主要的,且已公开发表的,按规范的内容、顺序、标点书写列入,并按其在文中出现 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和标注. 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引用 . 2. 8 英文摘要尽可能与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 姓名、作 者 单 位、摘 要、关 键 词 .用 过 去 时 态 叙 述 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并符合英文写作规范 . 2. 9 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收稿日期;通信作 者为可 联系 作 者 的 姓 名、出 生 年、性 别、职 称、学 历、研 究方向、电子邮件地址;基金项目为课题资助背景及编号,可几项依次排列 . 2. 10 投稿请直接登陆本刊唯一官方网站( www. hdxb. hqu. edu. cn)在线投稿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犚犆犆犛犈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犐 犛犜犐犆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刊被以下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刊源 ·美国《化学文摘》( CAS) ·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 STN 国际”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力学文摘 ·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数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VINITI)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copus) ·德国《数学文摘》( Zb lMATH)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中国物理文摘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SCIENCE ) Huaq i aoDaxueXuebao (Z i r anKexueBan ) (双月刊,1980 年创刊 ) 第 40 卷 第 2 期 (总第 166 期) 2019 年 3 月 20 日 主管单位: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主办单位: 华 侨 大 学 ( 中 国 福 建 泉 州 362021 ) ( 中 国 福 建 厦 门 361021 ) 编辑出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话:0595  22692545 烄电 烌 电子信箱:j ourna l@hqu. edu. cn 址:www. hdxb. hqu. edu. cn烎 烆网 主 编: 黄 仲 一 印 刷: 泉 州 晚 报 印 刷 厂 国内发行: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邮 政 局 订 购 处: 全 国 各 地 邮 政 局 (所 ) 国外发行: 中 国 出 版 对 外 贸 易 总 公 司 (北京 782 信箱,邮政编码 100011)  5013 号:ISSN1000 CN35  1079/N 00 元/册 国内定价:10. 60. 00 元/套 刊 代 (B imon t h l t a r t edi n1980 ) y,S Vo l. 40No. 2 ( Sum166) Ma r.20,2019 犆狅犿狆犲 狋 犲 狀 狋犃狌 狋 犺狅 狉 犻 狋 a t i on 狔: TheEduc Depa r tmen to fFu i a nP r o v i n c e j 犛狆狅狀 狊 狅 狉: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y ( , Quanzhou362021 Fu i an,Ch i na) j ( Xi amen361021,Fu i an,Ch i na) j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 HUANGZhongy i 犈犱 犻 狋 犲 犱犪狀犱犘狌犫 犾 犻 狊 犺犲 犱犫狔 Ed i t o r i a l Depa r tmen to fJ ou rna lo f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r a lSc i enc e) y( l:0595  22692545 烄 Te 烌 Ema i l:j edu. cn ou rna l@hqu. //www. t hdxb. hqu. edu. cn烎 p: 烆 Ht 犇犻 狊 狋 狉 犻 犫狌 狋 犲 犱犫狔 Ch i naPub l i c a t i onFo r e i gn Tr ad i ngCo rpo r a t i on ( , P. O. Box782 Be i i ng,100011,Ch i na) j 国内邮发 34  41 号: 国外 NTZ10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