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

从不后悔分手14 页 1016.542 KB下载文档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
当前文档共1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pdf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 韩秋红教授长期致力于对西方哲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验 总结、范式转型及其中国化方式的理论反思,形成百余篇理论成果。韩秋红 教授秉持站在马克思主义学科框架下展开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旨 归,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铺垫,延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 性理论研究的中国意义与当代价值,提出以“主题 专题 课题”的谱系式致 思路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传统、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之间 的勾连关系中探索思想特质、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使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理 论显现为现代性理论问题研究的新视域,成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具 代表性的学术贡献。韩秋红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著有《西方哲学的人文精 神》《现代性的迷思与真相》《现代性批判的变奏》《现代西方哲学概论》《超 越自身的自我》等十余部学术专著、译著,主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计划出版 1 2部,已出版 8部)。35年来,韩秋红教 授坚守本科教学一线,坚持以研学相长的方式教学育人,力行基础理论研究 厚重性与立德树人根本性相结合的高远站位,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建构方面形成特色。 一、主要成果与代表性观点 韩秋红教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聚焦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 论批判主题上,主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丛书”,发表近二十篇 CSS CI级以上刊物论文,对“现代性”概念作出新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 性批判的生成逻辑进行凝练概括,在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比较中 266—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特质,提出“时间维度辩证法与空间 维度辩证法”的范式创新。 (一)“现代性”概念新识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批判》(人民出版社, 2018年)、《现代性 的迷思与真相》(人民出版社,2013年)、《现代性批判的变奏———西方马克 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多部著作与研究成 果中,韩秋红教授对“现代性”展开时间维度辩证法与空间维度辩证法的新 识,认为现代性时间维度的辩证法预示了现代性问题将不断被克服、被超 越,而现代性却将永远奔涌向前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空间维度的辩证法揭 示出现代性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凝固性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一个不断打破各种物理界限和非物理界限的过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 性批判理论中,现代性自身具有的自我要求、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的人类形而上精神,也就是人类寻求自由和解放的终极理想和价值追求。 广义上理解现代性时间维度的辩证法,现代性本身就是历史,代表的是人类 追求实现自身持续向前发展的一个过程……可以在一种宏大的历史感中把 握现代性,把现代理解成为一个向未来敞开而又与过去相通的持续“在场”, 这样便使现代在具有深厚底蕴的同时又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狭义上而 言,现代性就是当下的时代,当下的意识,强调的是把现代性与特定社会存 在形式等同起来,实现对现代性本身的深刻理解。空间维度辩证法在一定 程度上是以时间维度辩证法的形式展开的。广义上侧重现代性本身是一个 空间的整合过程,即外层突破地域、国界等的物理界限,内层突破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等的非物理界限。狭义上侧重空间的具体性、确定性,对内在构成 的把握,即在历史的某个时刻,所提出的现代必定是具有一定界限、特征和 结构的现代。这样,就强调突出了现代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内涵。而 之所以强调是时间维度的辩证法和空间维度的辩证法,即强调二者的不可 分离、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一旦单从某个维度或单就广义、单就狭义来单 解现代性,则必然陷入抽象化、虚无化、孤立化、固定化的陈腐思维模式中,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67 曲解现代性内在的辩证法精神。① 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 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② 从时间维度辩证法和空间维度辩证法的范式对现代性概念进行解读, 是韩秋红教授根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思想理路的整体把握及基 础性研究基础上,对其范式特征的理论总结,并以此为镜像,对现代性本身 进行立体坐标式理解的观点创新、范式创新。在其看来,现代性不是一个语 词概念,而是一种时代特征意味,内涵着辩证精神与立体逻辑,不仅是历史 与当下的统一,也是结构与地域的整合,同样是理论与现实的双螺旋。因 此,现代性是断裂与传承相结合的历史运演,以及理想与现实相纠缠的形而 上精神,它在特定的时代有着特殊的内涵,比如在资本主导的时代,它就与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不解之缘”,构成了现代西 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者的对话空间,即资本主义现代性 批判。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生成逻辑 时间维度辩证法与空间维度辩证法既是对现代性概念理解的观点创 新,也是一种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的范式创新,既来自又作用于西方马克思 主义现代性理论批判研究。在此范式下,韩秋红教授主要通过从思想演进、 逻辑特质、关系比较的“史与论”脉络把握中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 论的生成逻辑与思想特质。 韩秋红教授在梳理现代性辩证法气质的自我变迁中认识西方马克思主 义现代性批判的生成逻辑,认为现代性的基本观念来自启蒙精神,从某种意 义上说启蒙就是现代性的代名词,现代性的秘密就蕴藏在启蒙之中。如果 说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主体性原则打开了现代性问题域的话,那么近代 理性主义的生成过程就开启了启蒙的理论逻辑。“启蒙”和现代性本身就蕴 含着辩证法精神,这种辩证法精神既意味着所向披靡的批判,也意味着一种 ① 参见韩秋红、史巍、胡续明:《现代性批判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 2 01 1年,第 2 8~3 4页。 ② 参见韩秋红、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江苏社会科学》, 2 01 0年第 1期。 26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沉思和反省,是对形而上精神的不断重塑和超越。以“启蒙”精神为内核的 现代性从本质上讲也可以看作一种不断自我否定、内在超越、拒绝停滞、渴 望前行的欲求和冲动。缘此,启蒙也必须走出自己的新路———马克思主义 的道路、现代西方哲学的道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道路。① 在其看来,现代性可以被视为贯穿于西方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逻辑主 线, 发源于启蒙运动,启蒙理性构成其内核,主体性原则成为其基本原则,但 其本身蕴含着辩证法气质,即在自我确证中自我否定,通过不断自我扬弃实 现自我超越。因此,现代性在运演路径上必然产生出从现代性意识觉解到 现代性问题凸显到现代性批判自觉。对现代性问题展开现代性批判的现代 性意识觉解首先来自现代西方哲学,黑格尔曾经指出:“在时代困境中,人要 么成为客体遭到压迫,要么把自然作为客体加以压迫。”②这已构成现代性自 我悖反的最初判断。 沿着这一批判路向,即延展到自叔本华、尼采以来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 主义、生存论、语言学、后现代主义等转向时,对理性现代性的挞伐愈加直接 而猛烈,这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最初的西方哲学现代性批判话语背 景,使其携手前四者构成现代西方哲学围绕现代性批判的五大转向。加之 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维方式革命,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现 代性批判的路径上找到了“此岸”路标。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 的独特路径便从卢卡奇融合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思想精华的早期 开创而一路披荆斩棘,在林林总总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丛中得以立言。易言 之,从西方哲学的母体到马克思主义的滋养,西方马克思主义接承了现代西 方哲学对启蒙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现 代性批判中汲取养分,对西方工业文明社会展开多维批判,重新找寻现代性 自我确证的话语与路径,形成自身理路特质。③ ① 参见韩秋红、王馨曼:《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科研究》, 2 0 17年第 2期。 ② 转引自[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 2 00 4年,第 3 3页。 ③ 参见韩秋红、孙颖:《现代性理论的逻辑理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运思》,《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科研究》, 2 0 1 8年第 2期。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69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特质 韩秋红教授在《现代性批判理论转变的三重维度》中总结西方马克思主 义现代性理论路演的基本思想特质,认为其走出了“理论目标向启蒙现代性 批判关切,批判主题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哲学文化批判转轨,价值取向以重 建乌托邦契合人类形而上精神”的基本转变。① 在另一篇《新华文摘》全文转 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思想特质》中,她具体指出:西方马克思 主义继承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辩证汲取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资源,彰显其 现代性理论的独到之处:在哲学基调上,由近代西方哲学倡扬的“摆脱蒙昧 状态”转变为对“现代性的堕落”的有力批揭;在批判主题上,由马克思主义 意义上的“资本的扬弃”转化为对“现代社会的总批判”;在价值取向上,由后 现代主义主张的“解构元叙事”到对“未竟事业”的不懈追求。② 在其看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特质表现为对现代西方 哲学的有限超越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援借曲解。现代西方哲学常以决绝的态 度解构以启蒙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元叙事”,使对现代性问题的现实性批 判走向极端的本体论否决,似乎不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就无法解决伴生 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则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历史展开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吸收二者的精华,但也有自身的理 论局限性,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运思特质。在《现代性理论的逻 辑理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运思》一文中,韩秋红教授提道:西方马克 思主义背靠宏博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资源,以对现代性的辩证态度与揭批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问题的现实性取向,超越于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批 判的思辨性与激进化;继承和援借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性批判的现实性特 征和方法论原则,努力实现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合流,在对现代性的诠 释批判中,重构现代性哲学话语,一方面表征现代性深蕴的人类形而上精 神,一方面彰显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辩证性、现实性、开放性的理论品 ① 参见韩秋红:《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三重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 2 01 9年 2月 28日。《新 华文摘》2 0 19年第 1 2期全文转载。 ② 参见韩秋红、王馨曼:《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思想特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2 01 8年第 1期。《新华文摘》2 0 1 8年第 1 2期全文转载。 270—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质。但遗憾的是,在理论归宿上重陷思辨乌托邦的窠臼,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的实质根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即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 终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忠实继承者和接班人,但其对马克思主 义基本立场原则的背离成为其不可克服的局限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思想进路与研究理路 韩秋红教授对现代性概念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体所作出的 独到见解与独特把脉在思想进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其以“西方哲学中国化” 为主题作出的理论探索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期准备,以问题为线 索的谱系式研究突出了其研究思路所强调的“元”意义与“新”价值。 (一)从“西方哲学中国化”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韩秋红教授围绕“西方哲学中国化”主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①,以二十余篇成果群建 构起对“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阐释与解读框架,提出将西方哲学在中国 的传播历程及逻辑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 比较型”“当代阐释型”,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角度经“哲学就是哲学史”“哲 学就是认识史”“哲学就是创造史”的思想演进。② 整个发展过程充分体现国 人立足于国情对西方哲学自我诠释的主体自觉,是从“西化”到“化西”再到 “融涵”的内化过程。③ 这一基本思路成为其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播与发展的主要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 ① 该重大项目成为韩秋红教授从西方哲学中国化研究进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问题研究 的主要理论铺垫与范式基础,研究成果所反映出的研究思路与思维方式是其研究团队展开西方马克 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所形成的二十余篇研究成果均发表于 CS SCI级以上刊物, 其中四篇文章《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历程》《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西方哲学形而上轨迹与西 方哲学中国化历程》《“西方哲学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 载,成为标志性成果。 ② 参见韩秋红:《“西方哲学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求是学刊》, 2 016 年第 4期。《新华文摘》2 0 1 6年第 2 3期全文转载。 ③ 参见韩秋红:《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1 3年 第 5期。《新华文摘》2 01 4年第 3期全文转载。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71 体把脉。 在其看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内涵与思维范式同样适用于研究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程与范式转型。西方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哲学同样作 为“舶来品”,同样来自与东方文化差异悬殊的西方传统,同样需要在“异乡” 遇“新知”,产生文化文明、思维观念间的碰撞,同样在时代与理论发展所需 的相似境遇下展开彼此对话,同样需要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主体 自觉。因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自然也经历着同西方哲学中国化相 似的逻辑进程与思想演进。具体聚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 究上来,则体现出从知识型译介丰拓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视野,到思想史梳理 凸显资本主义批判意识自觉,再到文化式解读增进资本主义批判主题下的 中西对话的整体进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研究某种意义上同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同题等意,均在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文 化自觉中围绕当代社会现代性问题、资本主义批判问题聚焦当代前沿,以问 题导向牵引理论思考,回应社会现实,关注“中国问题”的学术探索、话语建 构,推动当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认识向形成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批判理论体系的方向行进。 (二)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镜鉴到中国智慧的回应 韩秋红教授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学术使命与任务在 于着眼中国问题,证成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因此,对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不仅在于译介了解,更在于在中西文化碰撞交 融中互释再读,体现中国学者以问题为导向的主体自觉与文化自觉。循此, 西方哲学中国化是指在反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人类性问题、时代 性问题、现代性问题、全球性问题的思想意向上,西方哲学已有知识经验与 理论学说以中国特色的表征形式得以重释新生,强调异质文化间哲学精神 与哲学理论的相互借鉴与彼此交融。其大体囊含三方面内容:其一,西方哲 学已有智慧学说经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新生与潜在的现代性共有问题的 理论反馈与知识引介;其二,中国现代化民族性功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 验对西方哲学相关理论内容的创新整合;其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基础 27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上,中西思维方式的有机融合对世界性哲学的理路启新,为人类思想文明引 路辟径。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对中国的当代理论价值 将在三个方面提供参鉴:中国意义的深度挖掘,中国话语的基本建构,中国 问题的同域经验。① 即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一 些同西方现代性问题相似,同域同题的世界性、历史性、现实性问题,从西方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观点、逻辑体系中汲取相关经验与分析方法, 将其发现与总结的合规律的理论贡献放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加 以互释重思,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立场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倾向或理论偏失进行分析研判,既立足于中国实际探寻解决现代性 特殊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源于文化自信提出破解现代性普遍难题的中国方 案,由异质文化主体在对现代性这一同题同域的对话交融中建构中国话语、 寻求理论认同、达成文明共识。 在《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研究动态述评》中,韩秋红教授 她提到,历史事实已经或正在证明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对于解读或解决人类 共同面临的现代性危机,尤其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困境的有效性。如人民民 主专政从“人民统治人民”的前设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质中实现权利理性 与义务理性的统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常批判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经济 理性与生态理性等理性失衡问题给予一定回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以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强调尊重市场运行规律,服务于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基本立场,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根本解决自身内在矛 盾、无法突破对资本逻辑管控流于形式等问题的一定回应;如以“人类命运 共同体”倡议为标志的亲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治理理念,是对西 方马克思主义常口诛笔伐的以生态环境恶化为表征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异化关系的一定回应。② 韩秋红教授对中国意义与当代价值的理论 思考通过“以之为镜”和“以我为主”双重视路紧扣前沿,有助于致思当代理 论研究的关键学术任务之一,即如何明辨中国方案合乎人类文明进步逻辑, ① 参见韩秋红、孙颖:《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研究动态述评》,《毛泽东邓小平理 论研究》, 2 0 19年第 6期。 ② 参见韩秋红、孙颖:《国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经验启示与中国意义》,《东北师 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2 0年第 2期。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73 使之获得国际社会共识,如何确证中国形象从以往多需借助他山之石的追 赶者,已正在转为成为他山之石的引领者,正在努力携手他者共建共治共享 人类文明。 三、研究特色与展望 韩秋红教授在致思理路上努力探索并实现从“人物 思想 流派”的点位 式解读向“主题 专题 课题”的谱系式研究的转向,这也成为贯穿其在学科 建设、学术研究、话语创新一体化发 展 方 面 的 重 要 特 色,形 成 可 期 的 理 论 前景。 (一)注重“关系坐标”的比较性研究 前已提到在与西方哲学传统、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比较中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思路。这是从理论层面展开 的比较性研究,同理适用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定位的反思。韩秋红 教授从学科发展的高度认识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任务,主张将明晰 学科边界意识作为展开交互性研究的前提,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 科之间的融通关系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整体。站稳学科立场,保 持清晰的学科边界意识,是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最 为 基 本 的 前 提 性 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构成马克思主义理 论一级学科的核心,前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系统研究, 后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生发出的理论成果的系统研 究,这两个系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性”,构成了该学科的理 论内核或“理论”维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维度,前者描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 历史进程,后者表达中国社会近现代以来所面临的状况和问题,构成对基本 理论的现实拓展,代表这一学科的“历史”维度。 27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最具实践色彩的学科,其 目的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实践转化, 实现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真正起到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真 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功能,使这一学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 论一级学科的“现实”维度。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外的其他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和实践方式的理 论学科,其中探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具有借鉴和启示 意义的国外各种学说、流派、思潮、人物等,形成这一学科的“比较”维度。理 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比较维度共同构成立体型、统一性、系统化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框架。在整体框架下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 内涵和学科边界,既需要离析和甄别何谓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与非正统问题, 又可以认真引介国外各种思想学说和文本翻译,更需要具体分析国外马克 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不同的二级学科之间 找寻自身定力与思想张力。① 韩秋红教授带领团队建立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 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心,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 学科的整体部署和战略规划,全面加强与整体提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 级学科的学术研究能力、团队整体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社会发展影响力。 借研究中心平台依托,助力国外马克思主义二级学科创新发展,在最新的高 校研究生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中,取得该学科排名全国第五的成 绩,激励研究团队继续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主题下 进行新思考。 (二)注重“史与论”的思想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关键在于方法,理论研究的思想性、深刻性取决 于其在何种方法论结构中得出结论。正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反思如何以 ① 参见韩秋红、谢昌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 16年第 2期。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75 “史与论”的方法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学科框架下聚焦西方马克思主 义现代性理论研究。韩秋红教授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能够发 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各二级学科的交融协同中实现整体发展与学术攻 关,关键在于秉持着“史与论”的理论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既来源于西方马 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理路特征,也彰显着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展 开研究的基本运思路向,即坚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为主轴,以世界马克 思主义思潮分析为逻辑主线。 思想研究不仅仅在于把握历史,更是把握历史背后的思想,才能使“问 题成为时代的格言”和“在思想中把握时代”。韩秋红教授指出,历史性研究 方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首要方法,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作为叙述者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故事”中自觉展现出来的 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承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语境下展开对西 方社会的批判,是努力作为历史的再“叙述者”而讲历史的新故事。现代性 批判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框架。西方马 克思主义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性批判的诠释路径向人们敞开了一 种新的立论方式———把握历史意味着诠释理论和展望未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究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仍然在续写批判史和诠释史, 其构成的自身发展的“历史”即便无法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功勋标榜的史 册,但能为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交融互动提供一些思想资源与视 角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自觉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勾连中,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诠释;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比照中, 展现出的问题意识和运思路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能够提供一 些借鉴;在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靠拢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背离需要 我们去考量。① ① 参见韩秋红、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价值与局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 14 年第 8期。 276—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三)注重“中国意义”的前沿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群,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群,还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群,这样的历史群像集合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大屋顶下,目的就是以历史为原点,以群为主体,以进 一步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发展为 参照,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 义理论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一致。① 因此,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展 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实践语境下,聚焦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 批判问题的再批判、再反思的思想性研究:一则强调理论层面的比较分析, 即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甄别和判断的尺度与标 准;二则强调思想史层面的理论借鉴,即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在马克思 主义发展史的轨迹中寻踪觅迹,探寻其在资本主义批判史中的独特作用;三 则强调中国化层面的价值意义,即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更需要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实践作为话语背景,应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框架 中加以横向审视和把握。 对此,韩秋红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价值与话 语创新》②与 《试 论 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的 学 科 意 义、学 术 价 值 与 话 语 创 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意义上》③ 中指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 究范式过去经历从“属性论范式”到“思想史范式”的转换,当代正面临着向 为中国问题提供理论参考的“问题式范式”的历史性转换,在学术研究上要 求用中国话语对中国方案进行理论建构与解读。对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资源、话语方式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有效经验,无论是在 ① 参见韩秋红、谢昌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 16年第 2期。 ② 韩秋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价值与话语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 19年 12月 26日。 ③ 韩秋红:《试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价值与话语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 论创新发展的意义上》,《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于 h t t p:/ / kn s .c n k i .n e t / k c ms/ d e t a i l / 2 2. 1 0 62.C. 2 0 1 9 1 21 6. 15 41. 0 0 6.h t ml 。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77 概念范畴的具体应用、体现时代精神的问题意识、立足于民族现实的主体自 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凸显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范式 转型,以及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 系的重要意义与未来路向。在此认识上其聚焦“国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 批判理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等当代性话题,申请国 家级科研项目、成果认定,形成新期待。 (四)注重“研学相长”的价值性研究 韩秋红教授始终秉持勤恳耕耘、无私奉献的教书匠精神,以立德树人为 3 5年坚守本科教学一线,不断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上取得突破;坚 己任, 持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协同创新的建设发展方式,集中教学资源,以科研 带动教学,以教学助力科研;积极创新探索个性化、超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倡并落实本硕博联合培养机制,落实校部设立的第二导师聘任制,潜心培 养学术型、复合型人才,为科研创新“引智”,充分彰显科研育人的价值所在。 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韩秋红教授立足于中国视角与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根基,在科研思路下形成教学设计,努力运用“大思政”理念实现研学相 长,坚持思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理论性与方法性的统一、学术性与政治性 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本质突破。例如,其将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与哲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国外马克思主义”课程基本授课思路从“人物— 流派—思想”转变到“问题—主题—专题”,并以融入理论专家教学讲座、汇 集实践专家指导体验、网络课程互动联通为基本形式,完成“五位一体”升 级,在专家团队的客座助力下打造“高阶一流”本科金课。 课程内容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主题,针对异化问题、生态 问题、女性问题、社会治理问题、空间问题等现代性问题,设置“西方马克思 主义现代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生态学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当代西方激进左 翼共产主义思潮”“空间理论的现代性批判研究”“二十一世纪世界马克思主 义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等专题,通过知识讲授与理论反思引导学生了解世 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动态,与之展开理论对话。 27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9) 同时,这种方式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真理性,正 确分析各思潮的社会背景与理论特质,提高对打着马克思旗号实则“非马克 思”的甄别能力,批判与抵制腐朽文化,坚定“四个自信”。注重培养学生的 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在价值引领中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该 课程已申请国家首批本科“线下一流”课程,并将向实现双语教学、跨学科教 学继续探索升级。同样,按此思路承担研究生专业课程,可以通过研学式、 论坛式、实践式教学,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后备人才提供支持。 可以说,坚持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协同创新的建设发展方式成为注重价值 性研究特色的重要表征之一。 分报告八 韩秋红教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述评—2 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