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春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小结——那些台湾教给我的事和影响我的事.pdf

FOCUS-33ち橘色暗1 页 145.475 KB下载文档
2017春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小结——那些台湾教给我的事和影响我的事.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春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小结——那些台湾教给我的事和影响我的事.pdf

那些台湾教给我的事和影响我的事 ——台湾政治大学交流总结 2017-12-12 08:44:30 从今年2月13日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开始,我觉得自己就开始生活在一场梦中,这场梦也许是从我高中时幻想来政大读书开始,也可 能是大一时第一次报名交流时开始,真正落实却是在去年年底政大给我发送邀请信时。 现在从台湾回来也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关于台湾 的记忆逐渐淡去,但是有一些东西却一直扎根在内心深处,我时常反思,这四个多月,100多天的交流学习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 了什么?答案非常难说,因为这种影响是隐性的。但是我依旧试图梳理思路,慢慢讲述我在台湾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思考。 专业学习: 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和年轻人的勇气 在台湾政治大学的传播学院,我一共选修了4门与专业有紧密关系的课程,其中既包括非常重视实 践的《图文编辑》等课程,也有非常注重学术规范训练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我还在新闻学的专业之外,学习了广告学的相关 课程。 之前我一直对台湾的大学生抱有一种偏见,即台湾大学生活非常轻松,学生们都不爱学习。但是直到我参与其中,才发现,台湾 的大学生们根本不是这样,他们可能不会花大把时间苦读书,但是对于每一门课或者每一次作业,都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例如,我 在《图文编辑》这门课上,就学到了之前复旦新闻学院比较不看重的页面设计和审美训练,老师对我们的排版和设计训练非常重视,经 常布置大量的作业,并且在课后和学生一对一交流,提供意见;而在《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这门课上,老师从头开始教给我们如何搜 索文献、阅读文献、引用文献、论文写作,让虽然已经写了很多论文但是从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我对如何写论文有了深入了解。 同时, 我还在政治大学的新闻学系学生身上感受到了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年轻人的勇气。虽然很多人唱衰台湾的新闻行业尤其是电视新闻,事 实也确实是如此,但是从台湾的年轻新闻人身上,我还是可以看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或许这些特质会逐渐改变台湾新闻行业 的未来生态。 作为新闻人,最为重要的特质无非是不带偏见、中立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将有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事情告知大众,不受权 力、金钱等因素的影响。我看到很多我的同学或者是学长学姐,真正敢于深入到各种事件中央去,例如外籍渔民被杀害事件、老机场危 楼事件、救助机构性侵事件等。很多同学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进入事件中,采访利益相关人,并作出报道,最终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关注。 我反思以前接受过的新闻相关专业教育,可能确实学习了非常多的专业理论和写作技巧,但是在我过去的无论是课堂实践还 是社会实习中,都没有勇气或者说是机会深入现场,采访许多当事人,这样形成的报道总是不痛不痒,不能够真正打动人。 所以从台湾 回来之后,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度的新闻报道,并且去到现场,这也是我从台湾回来之后,立刻投入《解放日报》的实 习中,我希望我在台湾感受到的这种新闻专业精神,能够一直伴随着我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同时,这段学习经历也影响了我的未来选 择,在去台湾交流之前,我对新闻行业或者说整个媒体行业抱有的期待逐渐下降,本来想选择一个与新闻或媒体无关的专业进行硕士学 习。但是在交流回来之后,我最终选择了继续进行财经新闻硕士专业的学习,并且希望未来有机会继续进行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 行 事态度: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和极致审美 在台湾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不仅仅是在课程作业上,台湾同学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完美的 追求非常重视,其实在台湾,大到一个建筑,小到一个牛奶瓶的设计,都充满了细节的设计美感和完美主义追求。 我印象很深的有几个 细节:在宿舍里的学生餐厅吃饭时,每次老板把餐盘端给学生的时候,都会用布仔细把盘子边缘的食物汁水擦干净,再递给我们;在台 湾乘坐火车时,每个列车员都会非常仔细地检查每一道车门;和大学交流处的老师接触时,老师每次都会问我们有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然后才决定聚餐的地点和菜品。 记得大一选修李晓茹老师的《心理学导论》时,李老师有提过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抱有一种尊敬, 并且认为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性,就会对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所以我在台湾的时候,觉得无论是一个列车 员,还是一个餐厅服务员,还是学校的行政老师,学院的学生,都非常珍视自己的职业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社会的作用,所以无论这件 事在外人看来有多么微不足道和枯燥,但是他们都会努力完成并且做到最好。 以前的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虽然不能算是“过得 随便”,也被很多人说过是“很努力地学习和生活”,但是等到我到了台湾,还是感觉有一些惭愧。确实,以前的我也能算把每件事做到 80分,但是真正问问自己的内心,每件事有做到100分吗? 确实,一个人不可能把每件事儿做到100分,但是可贵的是每件事都追求 做到完美的态度和不断追求的姿态。而且,以前的我做事的态度可能会根据事情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一旦我觉得某件事不重要或者无关 紧要,我的态度就会明显转变,变得不认真而敷衍。但是在台湾,我见到了太多在我们眼中“无关痛痒”的小事,被非常认真地对待。 所 以在回来之后,我的生活态度和行事态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变,无论是打扫寝室卫生、洗衣服、整理东西这种小事,还是写论文、做实 习工作这种与学习、工作关系更为紧密的任务,我都会抱着与之前不同的态度去完成。 为人处事:处处心存善意和宽容 2月我刚刚抵 达台湾的时候,就立刻感受到台湾人的善意。比如飞机抵达机场,刚刚站起身,身后的小哥听到了我们的谈话,热情地对我们说:“欢 迎来台湾”;接机的游览车把我们送到宿舍门口,司机大叔帮我们一个个把超级重的行李箱搬下来,对我说:“你的行李箱最好看”;我 的学伴站在宿舍门口等我,带领我完成一项项入住工作;在台湾的第一天,就在学伴的带领下办了交通卡买了好多东西走遍政大周围。 每每在台湾出门,总能遇到各种热情帮助的人们。比如一次我和室友乘坐公交车去火车站搭乘火车,快到的时候,司机一边把火车的时 刻表告诉我们,一边催促我们快点跑到火车站,我们下车后,司机还探出头来对我们大喊“快点跑”;我和室友在花莲太鲁阁等公交车 时,一个志愿者怕我们等太久无聊,就一直和我们聊天;我们在宜兰的一个小火车站下车后,当地的一个老奶奶在院子里用我们听不懂 的方言一个劲儿地告诉我们火车的时刻表。 在我看来,台湾的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即使你我在很多观念上不同, 但是我们互相尊重对方的观点,而且对待任何人都心存善意,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而且一定帮人帮到底。 我在台湾的 这四个多月,看到了非常多的社会运动,很多社会上的不同族群都在努力争取自身的权益,希望自己这个族群能够被社会所见,所接 纳,我觉得正是由于这些族群持续不断的努力争取,再加上官方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使得近年来台湾的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人们也 都变得越发宽容。 无论在学校课堂里、社团里,还是在公共场合,人们不会要求统一的意见或者观念,即使观点不同,大家会尊重对方 的观点,并且欢迎争论和理性讨论。在台湾的这四个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开放和宽容,也更能够接受不同观点。 回到 复旦后,我每每遇到一些因为不够宽容或者善意而引发的事件都会不由自主地反思,我们是不是应该面对生活中的陌生人多一些善意, 面对不同的声音多一些宽容呢。我常常和同学开玩笑,回上海四个多月了,台湾留在我身上最深也是最明显的印记就是喜欢随时随地 说“谢谢”。 人生态度:真正的自由而无用 在复旦生活了三年,听到了很多次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也听过了很多次对于“自 由而无用”的诠释。但是一直到我去到台湾,去到政大,我才真正感受到学生身上那种为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而生活、不求功利、没有竞 争主义的生活态度,那才是我见过最为接近“自由而无用”状态的态度。 例如政治大学的学生社团,是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爱好社团,也就 是所有社员们不计成本不计利益愿意为其付出和努力的地方,每每经过风雨走廊,都能见到在广场上、凉亭里练习跳舞的政大学生们。 他们参加社团,完全不是为了所谓的增加人生经验,或是为简历添上丰富的一笔,或是发展人脉关系,他们只是因为觉得喜欢这件事, 想和一群同样喜欢这件事的人在一起。他们一起辛苦地练习街舞或是集体舞,也不是为了在某个比赛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只是想一 起把这件自己喜欢的事做好。 我们宿舍附近就是政治大学的艺文中心,其中设有乐团的练团室,我经常在路过时听到乐团的练团声。学 生乐队一直是政大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二十年前至今,政大这个以金融、新闻、外语出名的大学,却出了很多艺文界的著名人士,很 多人都最终放弃了进入专业职业领域而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最终获得了一定成就。也许他们在大学期间,就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 并且不以功利为目的地努力练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 等到我回到复旦,并且对比两岸的情况,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之前的生 活和今后想要做出的选择。虽然在去台湾之间,我在复旦无论是学习还是参加社团,也是一个不太考虑所谓利益和好处的人,也是一个 一直自诩为“顺从内心的想法”“因为兴趣而去做”的人。但是经过在台湾的学习经历,我真正感受到巨大差距的存在,即使之前的我表面 上没有那么所谓“功利主义”,但是潜意识中依旧保存着从初高中的教育体制下留存下来的那一种竞争意识,认为自己做某一件事,做出 某一个选择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某一方面的好处,能够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胜过别人,而并非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和感兴趣。我开始时常反 问自己:“你是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而不是因为这件事仅仅是‘好的’就去做吗?”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爱复旦和政大,我爱家乡浙 江、大学所在地上海、台北。大概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人生中留下了永远不会磨灭的印记吧。但是我大概可以说,在台北的这132 天,也许是我人生中最最快乐和无忧无虑的132天了。 未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面对,要做出选择,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台湾生 活的这一百多天仿佛给了我面对未知未来的勇气,无论实习工作多难,无论以后的学习多忙碌,无论未来怎么走,好像自己都有了信心 去面对,这才是交流生活给我的最好礼物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