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doc
授 课 计 划 2016 — 2017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 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 中国哲学史 课程编码: 23A02040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 48 学 (理论:48 实验:0) 分:3 授课时间:1-8;10-18 周 授课地点: 教 学 班:思政 1501、1502 授课教师: 刘 静 填报日期: 2017 年 3 月 1 日 中国哲学史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中国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 强的学问。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中国历史自先秦至近代期间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分为 四个部分:先秦哲学、秦汉至隋唐哲学、宋至清代中叶哲学及近代哲学。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特点,了解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时 期的主要学派、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把握中国哲学演化发展的的脉络和原因。在批判 地继承中国优秀哲学遗产的基础上,进而思考现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前景,极力为中国哲学既 彰显其时代性又坚守其民族性提供理论参照。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演化脉络和 精神特质拓宽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理论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与精神境界并在这一过程中获 得理论思维的训练与提高。特别是在使学生掌握中国哲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达至“转识成智”的目 的。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40 课时;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0 课时;讨论课(包括学生课程陈述):6 课时; 辅导答疑:2 课时。 三、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等占总成绩的 30%。 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百分制占总成绩的 7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资料: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教师联系电话:15194177597 邮箱:sss_liuj@ujn.edu.cn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1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传统精神 第一章 孔子的哲学 第一节 正名思想 第二节 仁学思想 第三节 中庸之道 第四节 天命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的学习,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中国哲学的 特点及传统精神。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2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二章 老子的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特点以及孔子与老子之间的 异同,明确他们的理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3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墨子的哲学 第一节 “兼爱”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天志” “非命”的天人观 第三节 “三表法”与“察类明故”的认识论 第四章 庄子的哲学 第一节 道论与天论 第二节 齐物论 第三节 逍遥游与无待境界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墨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 的理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4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五章 荀子的哲学 第一节 “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 第二节 “化性起伪”的人性观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周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荀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们的理论贡 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5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六章 韩非的哲学 第一节 法、术、势统一的法治观 第二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第三节 “道理相应”的自然观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同学们能够认识理解韩非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 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6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七章 董仲舒的体系建构与儒学的经学化神学化 第一节 董仲舒的宇宙论 第二节 董仲舒的人性论 第三节 董仲舒的宇宙观 第四节 儒学的经学化与今古文经学之争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同学们能够认识理解董仲舒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 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7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八章 王充的哲学 第一节 元气自然的宇宙论 第二节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们理解认识王充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论 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8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九章 《黄帝内经》的哲学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整体观 第二节 脏腑经络学说的整体观 第三节 辩证施治思想的整体观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们掌握《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 理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1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第一节 吉藏与三论宗 第二节 玄奘与唯识宗 第三节 法藏与华严宗 第四节 慧能与禅宗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们掌握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明确他的理论贡献 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2-13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宋初思潮与理学初兴 第一节 周敦颐的宇宙论与境界论 第二节 邵雍的象数学 第三节 王安石的心学 第四节 沈括的哲学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和沈括的哲学思想特点, 明确他们的理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4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张载的哲学 第一节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第二节 天、道、神、化的宇宙观 第三节 德性所知的修养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从总体上了解张载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们的理 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5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三章 朱熹的哲学 第一节 理本气末的理气论 第二节 理欲观与心性论 第三节 修养论与知行观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朱熹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论贡 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6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 陆九渊的心学 第一节 本心即理的本体论 第二节 发明本心的修养论 第三节 自作主宰的人格精神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陆九渊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论 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7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五章 王阳明的心学 第一节 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龙场悟道与心即理 第三节 知行合一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论 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 第 18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 王夫子的哲学 第一节 气化日新的宇宙本体论 第二节 日生日成的人性论 第三节 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目的要求:通过本周学习,使学生们了解王夫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的理论贡献及 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将于案例讲解中让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其它说明:学生应先上网查看相关资料。 说明:1、周次:应与校历上的周数相对应,为实际上课的周次; 2、学时:表内学时之和应与封面的计划学时相符; 3、授课方式: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项目撰写,并阐述教学设计、组织、方法、手段等; 4、其它说明:可以撰写学生作业、学生学习的要求、学生应准备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