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度报告.pdf
目录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简介 ............................................ 1 2020 年学院基本数据 ................................................ 2 学院组织机构 ...................................................... 4 学院各系部人员情况一览表 .......................................... 7 科研工作总结 ..................................................... 10 2020 年度新增科研项目 ............................................. 11 发表学术论文 ..................................................... 19 获奖 ............................................................. 33 学术交流 ......................................................... 33 科研亮点 ......................................................... 38 教学工作总结 ..................................................... 44 教学工作量统计 ................................................... 44 教改项目 ......................................................... 4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47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 47 教学获奖 ......................................................... 48 教学交流 ......................................................... 49 学生工作总结 ..................................................... 50 毕业生名录 ....................................................... 50 荣誉与奖励 ....................................................... 56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 57 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 59 2020 年工作完成情况 ............................................... 78 2021 年工作计划................................................... 98 2020 年学院新制度................................................ 108 2020 年旧闻回放.................................................. 131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暨山西省)重点实 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 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光源与照明三 个本科专业, 并承担大学物理教学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公共基础课教学, 其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应用物理学入选山西省 品牌专业。拥有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物理 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型 硕士学位点。 目前教职工总人数为150名, 其中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名, 长江 学者讲座教授1名,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全职教授26名, 副教授 53名,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8名, 博士生指导教师15名, 硕士生指导教师85 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5名, 山西省 青年拔尖人才3名, 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 名, 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4名, 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7人, 山 西省“三晋英才”优秀人才49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4名, 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16名, 香江学者1名, 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 山西 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3名。 拥有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 课, 一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一个“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 一个山西省“1331 工程”重点创新培育团队, 一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两个山西省科 技创新重点团队, 一个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一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 导师团队。物电研究所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与香港 浸会大学签署了“3+2”本硕连读合作项目1项。现有在校本科生695名, 硕士生 444名, 博士生40名。 1 2020 年学院基本数据 在校学生 本 科 生:695 人(应用物理学 212 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378 人, 光 源与照明 105 人) 硕士研究生: 444 人(物理学 95 人, 光学工程 155 人, 仪器科学与技术 20 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 6 人,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4 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 11 人, 控制工程 55 人, 集成 电路工程 88 人) 博士研究生: 40 人 教学工作 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58780.06 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502.39;人均本科教学工作量:359.71 科研工作 科研合同经费:953.49 万元 进 账 经 费: 736.58 万元 校内可支配经费:73 万元 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 48 项(国家级项目 15 项, 省部级项目 18 项, 企业 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15 项) 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92 篇(SCI 收录论文 151 篇, 其中一区论文 27 篇, 二 区论文 70 篇, 在物理类顶级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发表论文 1 篇, 在国内顶级期刊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上发表论文 1 篇, 发表 EI 收 录论文 19 篇)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 84 项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 36 项国家发明专 利;授权 5 项软件著作权。 获奖: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 山西省专利 2 奖二等奖 1 项;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奖项 2 项;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类二等奖 2 项;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企业命题方向特等 奖 1 项、一等奖 1 项;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全国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第十五 届“兆易创新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2 项、 三等奖 2 项。 3 学院组织机构 院党委 书 院行政 记:郭 菲 院 长:郝玉英 副书记:戴 震 副院长:乔铁柱 王安帮 党委委员 郭 菲 戴 震 乔铁柱 王安帮 杨玲珍 办公机构 党务行政办公室:孙志宏 安跃华 韵小艳 教学科研办公室:张雍家 赵秀峰 单召辉 学生工作办公室:李 翠 贾宇琦 院 佛 团 委:白 学科学位工作组 物 理 学:杨玲珍(负责人) 刘瑞萍(联系人) 光学工程:王安帮(负责人) 刘绍鼎(联系人) 仪器科学与技术:乔铁柱(负责人) 张海涛(联系人) 教学机构 物 理 学 系:费宏明(主 任) 曹恩思(副主任)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黄 平(主 任) 刘红利(副主任) 物 理 实 验 中心:孙 礼(副主任) 李 辉(副主任) 光 学 工 程 系:杨玲珍(主 任) 陈景东(副主任)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王 王 宇(主 任) 东(副主任) 党支部 机 关 党 支 部:贾宇琦(支部书记) 安跃华(副 书 记) 4 张雍家(副主任) 实验中心党支部:李 辉(支部书记) 薛 林(副 书 记) 陈 波(组织委员) 韩 燕(宣传委员) 樊文浩(纪检委员) 物理学系党支部:王 磊(支部书记) 时秋峰(组织委员) 陈 彬(宣传委员) 大学物理党支部:郝文涛(支部书记) 张雍家(副 书 记) 张 鹏(组织委员) 刘一凡(宣传委员) 刘瑞萍(纪检委员) 光工系党支部:王娟芬(支部书记) 高少华(组织委员) 张建忠(宣传委员) 仪科系党支部:王 王 贾 东(支部书记) 宇(组织委员) 研究所党支部:李战峰(支部书记) 刘绍鼎(副 书 记) 赵 彤(宣传委员) 郭园园(纪检委员) 本科生党支部:李 翠(支部书记) 程姿嘉(副 书 记) 孟煜杰(宣传委员) 第一研究生党支部:白 陈 佛(支部书记) 乔丽君(组织委员) 殷时雨(组织委员) 祺(纪检委员) 耿 鑫(组织委员) 杨宇凡(宣传委员) 第二研究生党支部:吴天龙(支部书记) 张 均(宣传委员) 第三研究生党支部:杨 强(支部书记) 皮慧慧(组织委员) 赵 乐(组织委员) 续文敏(宣传委员) 第四研究生党支部:耿 伟(支部书记) 徐淑婉(组织委员) 王子箬(宣传委员) 院工会 主 席:乔铁柱 副主席:曹恩思 组织委员:孙钦军 宣传委员:贾 鹏 文体委员:高少华 办 公 室:李 翠 重点实验室三级工会主席:李战峰 学术委员会 主 副 任:郝玉英 主 任:杨毅彪 杨玲珍 5 鹏(宣传委员) 女工委员:刘瑞萍 委员(拼音序):崔艳霞 靳宝全 刘绍鼎 乔铁柱 王安帮 王云才 物电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学位委员会 主 任:郝玉英 委员(拼音序):靳宝全 刘绍鼎 乔铁柱 王安帮 杨玲珍 教授委员会 轮值主席:杨玲珍 教学督导组 组 长:吕玉祥 成 员:崔彩娥 李秀燕 曹斌照 李维强 实验室安全督导组 组 长:孙志宏 成 员:各科研团队负责人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 6 杨毅彪 张明江 学院各系部人员情况一览表 (名字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应用物理系(19 人) 教 授:曹斌照 副 教 授:曹恩思 讲 费宏明 杨毅彪 陈 彬 陈建宾 冯 磊 张 杰 张万舟 孙钦军 吴宇坤 张明达 张 莹 致 田 媛 王 师:马 宁 时秋峰 琳 冀 婷 厉华明 田彦婷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28 人) 教 郝玉英 黄 平 康爱国 李秀燕 杨 副 教 授:郝文涛 郝 阳 贺晓宏 李孟春 刘红利 刘瑞萍 王丽平 徐利春 杨 平 张 叶 张 鹏 张雍家 师:郭海洁 刘一凡 温 荣 武 媛 薛萍萍 邢丽丽 荀宇畅 张彩霞 赵文娟 讲 授:崔彩娥 物理实验中心(28 人) 教 授:李战峰 副 教 授:曹 玲 王文艳 张龙龙 朱子鹏 讲 师:陈 波 范明明 韩 燕 李 辉 李向前 马丽静 孙 礼 孙永丽 武余树 薛 林 杨建新 袁树青 张晨曦 刘绍鼎 王安帮 王冰洁 李国辉 刘香莲 赵旭东 高级工程师:樊林林 工 程 师:单召辉 张 峰 韩国华 李维强 徐 强 韵小艳 张青兰 张文静 赵晓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41 人) 教 授:陈智辉 崔艳霞 黄小勇 李 杨玲珍 张明江 张建忠 张朝霞 副 教 授:陈景东 郭晓敏 郭龑强 郭园园 韩 毅 王娟芬 王龙生 王文杰 韦宏艳 副研究员:郭鹏飞 刘一超 孙 虞 张 刘 非 7 璞 应 红 强 赵 彤 讲 师:常朋发 陈 杰 高少华 冀炜邦 贾志伟 乔丽君 王 涛 吴建红 易小刚 赵文静 刘 欣 聂仲泉 东 王 光源与照明系(22 人) 教 霄 胡 彧 靳宝全 吕玉祥 乔铁柱 副 教 授:蔡冬梅 贾 鹏 李静霞 刘 丽 马 珺 王 杜 刘芳宇 杨 毅 翟爱平 讲 授:邓 徐 航 张建国 师:程 鹏 崔丽琴 张 丽 超 新进成员 常朋发 陈杰 郭海洁 南开大学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兰州大学 郝阳 温荣 吴建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虞应 8 韵小艳 张峰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宇 张海涛 调出人员 樊文浩 郭 玮 薛海斌 退休人员 马湘东 魏 循 杨周琴 周颖娟 魏循 马湘东 杨周琴 2010-2020 学院教师综合情况表 年份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平均 男女 教师 职工 年龄 比例 总数 总数 博士 2010 7 10 28 0 19 37.3 18:27 45 64 2011 10 13 41 0 40 35.6 30:34 64 87 2012 12 21 52 0 58 36.1 45:40 85 110 2013 13 28 57 0 74 36.5 57:41 98 125 2014 14 33 59 0 85 37 61:43 104 132 2015 16 39 55 0 98 37.1 63:45 108 135 2016 17 37 61 0 101 37.1 62:48 110 132 2017 18 41 58 0 101 38.8 68:49 117 140 2018 22 43 55 0 112 38.4 70:50 120 140 2019 16 39 43 0 92 39.4 56:42 98 116 2020 16 40 44 0 97 39.5 57:43 100 117 9 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经费 2020 年科研合同经费 953.49 万元,进账经费 736.58 万元。 学院 2009-2020 进账经费与进账人数 2020 年科研进账经费明细表 姓名 经费(万元) 姓名 经费(万元) 姓名 经费(万元) 赵晓丹 3.00 吴宇坤 3.00 李翠 1.00 张叶 9.08 韦宏艳 10.58 贾鹏 30.50 张强 14.40 王宇 21.50 冀炜邦 5.00 张鹏 11.00 王文艳 1.18 黄小勇 5.00 张明江 17.22 王娟芬 2.43 郝玉英 53.88 张明达 1.30 王东 10.59 费宏明 1.65 张龙龙 4.45 王安帮 172.50 范明明 1.12 张丽 14.40 田彦婷 3.00 杜超 3.00 张朝霞 20.00 孙礼 10.00 邓霄 40.00 虞应 25.56 孙非 4.17 戴震 2.00 杨致 5.00 时秋峰 20.00 崔艳霞 73.40 10 杨玲珍 5.55 吕玉祥 6.60 崔丽琴 12.68 荀宇畅 14.40 刘芳宇 13.00 陈杰 15.40 薛林 4.00 李向前 3.00 陈建宾 11.28 徐利春 4.62 李辉 6.00 曹恩思 5.00 武媛 10.00 李国辉 20.00 白佛 2.00 2020 年度新增科研项目 2020 年新增科研项目 48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5 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8 项、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 项目 15 项。 国家级各类项目 1. 乔铁柱(参与),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 平台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6393 万, 2020 年 6 月 1 日-2023 年 5 月 31 日. 2. 王安帮, 高速键控半导体激光器混沌同步实现 Gbps 物理密钥分发(项目编号 62035009),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05 万, 2021.01-2025.12. 3. 李璞(合作单位负责人), 高速光量子噪声源芯片安全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247 万(54.5 万元), 2020.01-2023.12. 4. 张明江, 面向交通隧道渗漏水监测的光时域门控混沌拉曼传感(项目编号 62075151),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1 万, 2021.01-2024.12. 5. 郝玉英, 原位限域生长实现高效稳定的 2D-3D 梯度体异质结锡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编 号 62074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9 万, 2021.01-2024.12. 6. 张建忠, 面向高压电缆温度监测的混沌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传感技术(项目编号 62075153),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5 万, 2021.01-2024.12. 7. 郭晓敏, 混沌放大产生高熵高速量子随机数(项目编号 620751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 58 万, 2021.01-2024.12. 8. 李璞 , 高性 能真 随机 数产生 机理 及实 现技 术研究 , 国防科技 重点实验室基金 , 25 万 , 2020.01-2021.12. 9. 张强, 金属薄膜耦合二聚体等离激元纳腔中的空间非局域效应研究(项目编号 12004273),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4 万, 2021.01-2023.12. 10. 张丽, 基于光纤光栅衰荡传感机理的静冰荷载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项目编号 52009088),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4 万, 2021.01-2023.12. 11. 白清, 多波长相移键控双脉冲调制提升布里渊 -瑞利融合系统传感性能研究 (项目编号 620051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24 万, 2021.01-2023.12. 12. 荀宇畅, 北京上空 Ca、Ca+密度的同时观测及高空大气中性成分与电离成分的耦合研究(项 目编号 42000402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4 万, 2021.01-2023.12. 13. 杨毅彪,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校内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11 20YJA88007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0 万, 2020.01-2022.12. 14. 刘毅,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68 批面上项目二等资助, 8 万, 2020.12−2022.12. 15. 徐利春(太原理工大学负责人), 动态压缩下单晶铁 BCC-HCP 结构相变的微观机理与动力学 模型研究(项目编号 U2030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AF 联合基金, 7 万, 2021.01-2023.12. 省部级各类项目 1. 郝玉英, 高效稳定大面积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201101012), 山西省 揭榜招标项目, 33 万, 2020.06-2022.06. 2. 郝玉英,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培 育项目, 10 万, 2020.06-2022.06. 3. 荀宇畅, 基于子午工程激光雷达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钠层上边界的影响, 空间天气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5 万, 2020.01-2022.01. 4. 薛林, 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省立省) (项目编号:2020L0078), 二维金属氧化物缺陷 与掺杂的光电性能调制, 3 万, 2020/06-2022/06. 5. 李国辉, 基于仿生蛾眼光学减反增透膜的高透光护目镜研发(项目编号:2020CG013), 山西 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 20 万, 2020.06-2022.05. (到账 20 万) 6. 张朝霞,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超宽带雷达乳腺肿瘤成像分类方法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 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 20 万, 2020.6-2022.6. 7. 黄小勇, LED 植物照明用高效高稳定性发光材料(项目编号:2020-skllmd-01), 发光材料与器 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5 万, 2020.01-2021.12. 8. 靳宝全,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超声波测距报警系统(项目编号:20200735), 山西省专利推 广实施资助专项, 10 万, 2020.07-2021.06. 9. 靳宝全, 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器样机研发, 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项目, 5 万, 2020.06-2023.06. 10. 崔艳霞, 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10 万, 2020. 11. 张建忠, 山西省专利推广实施资助专项:智能电网高性能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应用 (项目编号 20200734), 10 万, 2020.07-2021.07. 12. 靳宝全,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超声波测距报警系统(项目编号:20200735), 山西省专利推 广实施资助专项, 10 万, 2020.07-2021.06. 13. 乔铁柱, 输送带损伤智能视听感知与 5G 诊断技术研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30 万, 2020. 14. 郭晓敏, 高熵高速连续变量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国家密码局密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项目, 10 万, 2020.07-2022.06. 15. 郭晓敏, 基于混沌放大高频量子噪声实时并行产生量子随机数的研究, 山西省留学回国人 员项目, 5 万, 2020.01-2023.01. 16. 李翠, 转型综改背景下山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YY031), 2020 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1 万, 2020.11-2021.10. 17. 戴 震 , 能 源 革 命 综 合 改 革 背 景 下 山 西 高 校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 2019041009-5),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般项目), 2 万, 2019.12-2021.11. 5. 18. 冀炜邦, 面向无标记检测自由液体中分子相互作用的光微流激光微量热传感机制研究(项目 编号:201901D111124),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自然基金项目, 5 万, 2019.09-2022.09. 19. 刘毅, 面向地壳性形变监测的布里渊光纤激光传感技术(项目编号:201903D121124), 山西 12 省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一般项目, 15 万, 2019.12-2021.12. 20. 白佛, 山西省理工科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041056-1), 山西省软 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般项目), 2 万, 2019.12-2021.11. 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1. 陈杰, 太赫兹绝缘层下水汽检测原型系统, 30 万, 2020.12-2021.11 2. 张鹏, Gd2O3WAl 复合屏蔽材料试验样品研制, 合同 20 万, 到账 6 万, 2020.06-2023.06. 3. 张鹏, 一种碳纤维增强的铝基碳化硼中子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 到账 5 万, 2020.10-2023.10 4. 孙礼, 钛酸铜钙电子陶瓷材料的介电稳定性和老化问题研究, 5 万, 2020.10-2021.10. 5. 邓霄, 机载结冰探测技术研究, 47 万, 2020.06-2021.06. 6. 邓霄, 分散式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5 万, 2020.03-2020.10. 7. 乔铁柱, 山西汾西矿业井下车辆规避系统研究与应用, 30 万, 2019.12-2020.12. 8. 李静霞, 地面电子单元(LEU)C 接口性能分析, 5 万, 2020.09-2021.09. 9. 王冰洁, 混沌激光雷达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10 万, 2020.09-2021.09. 10. 王冰洁, 专利实施许可项目, 5 万, 2020.09-2022.09. 11. 贾鹏, 低信噪比光谱处理软件, 4.5 万, 2020.07-2020.12. 12. 贾鹏, 在轨像质检验工作包, 45 万, 2020.12-2022.12 13. 贾鹏, 空间目标大视场观测图像与光变曲线模拟软件, 18 万, 2020.12-2022.12 14. 贾鹏, 星系和星系团中星系图像的自动化去重叠, 18.69 万, 2020.12-2022.06 15. 刘芳宇, 弹性电网关键技术, 10 万, 2020.12-2024.9. 校级各类项目 学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1. 刘一超(经费 20 万) 2. 崔艳霞(经费 200 万) 发明专利 1. 郝玉英, 李仕奇, 刘红利, 孙钦军, 李战峰, 崔艳霞, 一种甲胺铅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 作方法, 专利号:ZL201710468541.0, 授权日:2020.04.28. 2. 张鹏, 贾程鹏, 王文先, 李靖, 马颖峰. 一种碳纤维增强的铝基碳化硼中子屏蔽材料的制备 方法, 专利号:CN201811611745.6. 授权日:2020.7.31 3. 孙礼, 田媛, 倪青, 郝文涛, 曹恩思, 张雍家, 一种兼具磁性和气敏特性的铁酸铜镍纳米材 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号:ZL201810456284.3, 授权日:2020.09.22. 4. 薛林, 韩燕, 陈波, 一种光伏组件用玻璃叠放的隔离膜技术, 专利号:ZL 201711363861.6, 授权日:2020.03.06. 5. 曹恩思, 陈彬, 初志文, 武爱婷, 张雍家, 孙礼, 郝文涛, 一种 Au 和 Cl 共修饰的 LaFeO3 基 乙醇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71369892.2, 授权日:2020.04.28. 6. 曹恩思, 刑丽丽, 王慧慧, 张雍家, 孙礼, 郝文涛, 一种高气敏性能的 LaFeO3 基乙醇气体传 13 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71369871.0, 授权日:2020.06.02. 7. 曹恩思, 陈建宾, 王慧慧, 张雍家, 孙礼, 郝文涛, 一种高气体响应和选择性的 LaFeO3 基 乙醇气体传感器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71369893.7, 授权日:2020.07.17. 8. 田彦婷, 聂仲泉, 郭祥, 翟爱平, 刘超, 二维材料辅助浸渍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 的方法, 专利号:ZL201810408506.4, 授权日:2020.07.03. 9. 田彦婷, 郭祥, 邓霄, 聂仲泉, 翟爱平, 制备多孔阳极支撑体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 方法, 专利号:ZL201810408471.4, 授权日:2020.07.24. 10. 孙钦军, 武媛, 石晓磊, 高利岩, 王晓春, 郝玉英, 基于气相还原氧化铜制备铜纳米网格透 明电极的方法, 专利号:ZL201811548576.6, 授权日:2020.04.28 11. 费宏明, 张琦, 武敏, 林翰, 郭冉, 杨毅彪, 张明达, 刘欣, 曹斌照, 田媛, 一种可实现宽频 带圆偏振的耦合腔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专利号:ZL201910651226.0, 授权公告日:2020.05.12 12. 费宏明, 严帅, 武敏, 林翰, 杨毅彪, 张明达, 刘欣, 曹斌照, 田媛, 一种实现光波单向高透 射的椭圆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专利号:ZL201910410806.0, 授权公告日:2020.06.16. 13. 费宏明, 严帅, 武敏, 林翰, 杨毅彪, 张明达, 刘欣, 曹斌照, 陈智辉, 可实现宽频带光波单 向传输的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专利号:ZL201910413899.2, 授权公告日:2020.06.23. 14. 费宏明, 张琦, 武敏, 林翰, 杨毅彪, 张明达, 刘欣, 曹斌照, 田媛, 可实现宽频带单向高透 射的波导型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专利号:ZL201910436968.1, 授权日:2020.08.04, 15. 易小刚, 薛欣, 闫慧文, 王云才, 利用通信信号自身实现光网络中的多支路故障检测方法及 装置, 专利号:ZL201810062043.1, 授权日:2020.08.21. 16. 王娟芬, 张煊, 高仁, 杨玲珍, 张朝霞, 樊林林. 基于高阶 Akhmediev 呼吸子提取高质量脉 冲串的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ZL201911290398.6, 授权日:2020.10.02. 17. 靳宝全, 白清, 张瑜, 王云才, 王东, 王宇, 张明江, 刘昕, 高妍. 一种基于混沌调制的布里 渊光时域反射应变检测装置, 专利号:ZL201711399475.2, 授权日:2020.04.03. 18. 张红娟, 耿嘉胜, 靳宝全, 田振东, 郭凌龙, 杜亚玲, 高妍, 黄飞, 王宇, 王东. 一种刮板输 送机断链故障多参数融合识别装置, 专利号:ZL201810512534.0, 授权日:2020.04.03. 19. 高妍, 王宇, 李晓敏, 田振东, 郭凌龙, 靳宝全, 乔铁柱, 张红娟. 井下危险区域人体接近超 声与红外一体化预警装置, 专利号:ZL201711052146.0, 授权日:2020.04.03. 20. 王宇, 白清, 谷行, 靳宝全, 王云才, 王东, 刘昕, 田振东, 郭凌龙, 高妍, 张建国, 张红娟, 一 种 物 理 随 机 数 调 制 的 布 里 渊 光 时 域 反 射 仪 , 专 利 号 : ZL201810968261.0, 授 权 日 : 2020.04.03. 21. 王宇, 王东, 王云才, 靳宝全, 李宁, 张明江, 刘昕, 白清, 高妍, 张红娟, 一种基于混沌光 源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方法及其装置, 专利号:ZL201711338706.9, 授权日:2020.04.03. 22. 王宇, 钱汉明, 黄文军, 丁凯, 荣英佼, 陈果, 郭茂森, 高妍, 靳宝全, 王云才, 一种混沌激 光干涉型多防区入侵目标预警系统, 专利号:ZL201810750234.6, 授权日:2020.04.03. 23. 王宇, 刘昕, 应启瑞, 王云才, 靳宝全, 白清, 王东, 张明江, 高妍, 张红娟, 一种分布式矿 用无源应急救援信号检测装置, 专利号:ZL201711382722.8, 授权日:2020.04.03. 24. 王宇, 刘昕, 李培鸿, 张建国, 王云才, 靳宝全, 王东, 张明江, 白清, 高妍, 一种用于电缆 局部放电检测的光纤拾音探头装置, 专利号:ZL201810723043.0, 授权日:2020.12.15. 25. 王宇, 刘昕, 郭茂森, 白清, 张红娟, 高妍, 靳宝全, 一种分布式光纤区域警戒系统, 专利号: ZL201910470132.3, 授权日:2020.12.15. 26. 王宇, 靳宝全, 高妍, 张红娟, 杜志超, 乔铁柱, 白清, 刘昕, 换能器阻抗自适应匹配的超声 波物位监测装置, 专利号:ZL201711325093.5, 授权日:2020.04.03. 27. 蔡 冬 梅 , 贾 鹏 , 韦 宏 艳 , 李 娟 娟 , 一 种 基 于 压 缩 感 知 的 波 前 探 测 系 统 , 专 利 号 : ZL201811029190.4, 授权日:2020.4.28. 14 28. 王东, 薛志平, 靳宝全, 王云才, 王宇, 张明江, 一种基于光混沌的精度可调的光纤液位测 量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488193.8, 授权日:2020/05. 29. 王东, 韩青, 靳宝全, 王云才, 王宇, 张明江, 编码按键、无源编码键盘、信号解码系统以及 编解码方法, 专利号:ZLC201910296867.9, 授权日:2020/07. 30. 王宇, 李君婵, 刘昕, 王云才, 靳宝全, 田振东, 郭凌龙, 张建国, 王东, 高妍, 张红娟, 白清, 基于编码脉冲的光纤振动定位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852685.0, 授权日:2020.07.07. 31. 靳宝全, 白清, 薛博, 王云才, 王东, 王宇, 刘昕, 田振东, 郭凌龙, 高妍, 张明江, 乔铁柱, 张红娟, 分布式无源输气管线泄漏多参量融合预警检测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 ZL201810896531.1, 授权日:2020.10.20. 32. 王宇, 刘昕, 宋晓达, 靳宝全, 王云才, 田振东, 郭凌龙, 张建国, 王东, 高妍, 张明江, 白清, 张红娟, 一种矿用无源拾音装置, 专利号:ZL201810986897.8, 授权日:2020.10.20. 33. 张丽, 崔丽琴, 邓霄, 潘丽鹏, 顾惠南, 程元国, 韦纪州, 一种基于 FPGA 的波长可调谐激 光器, 专利号:ZL201711390224.8, 授权日:2020.01.03. 34. 程鹏, 张建国, 李媛媛, 张丽, 崔丽琴, 邓霄, 郭宏杰, 朱旻晨, 一种基于压磁传感器的冰层 厚度测量装置, 专利号:ZL201711403374.8, 授权日:2020.11. 3 35. 程鹏, 崔丽琴, 宋春花, 张丽, 邓霄, 丁喆, 张文凯, 冯启, 一种基于压磁材料的冰层厚度测 量装置, 专利号:ZL201711402170.2, 授权日:2020.11.13 36. 王安帮, 王龙生, 高华, 赵彤, 郭园园, 贾志伟, 王云才, 基于无周期混沌同步的高速密钥安 全分发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719806.4, 2020.10.30. 37. 赵 彤 , 王 安 帮 , 郭 园 园 , 吴 梅 , 李 青 天 , 一 种 激 光 显 示 专 用 消 散 斑 光 源 , 专 利 号 : ZL201810661176.X, 授权日:2020.11.06. 38. 王龙生, 王安帮, 武超人, 郭园园, 王大铭, 王云才, 一种基于色散键控同步的混沌密钥分 发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201910866410.7, 2020.10.30. 39. 王龙生, 王安帮, 高华, 郭园园, 赵彤, 贾志伟, 王云才, 基于混沌激光相干键控的高速密钥 安全分发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504618.X, 授权日:2020.10.02. 40. 郭园园 赵彤 王安帮 吴梅 李青天, 激光投影机激光光源, 专利号:ZL201810660442.7, 授 权日:2020.9.8. 41. 韩红, 王大铭, 高华, 赵彤, 王龙生, 郭园园, 贾志伟, 基于 TWDM-PON 的双向混沌保密通 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专利号: ZL201910025139.4, 授权日:2020.3.31. 42. 张明江, 许扬, 李健, 闫宝强, 余涛,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基于噪声调制的光纤温度、应 力传感系统及测量方法, 专利号:ZL201910505245.2, 授权日:2020.11.13. 43. 张明江, 李健, 张军, 薛晓辉, 张建忠, 乔丽君, 闫宝强, 靳宝全, 王东, 王宇, 王云才, 面向 采空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光纤多参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659521.6, 授权日: 2020.08.21. 44. 张明江, 李健, 张建忠, 乔丽君, 闫宝强, 张军, 薛晓辉, 靳宝全, 王东, 王宇, 王云才, 基于 环路解调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及应变解调方法, 专利号:ZL201810660633.3, 授权日: 2020.01.23. 45. 张明江, 李健,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王云才, 靳宝全, 王宇, 王东, 一种面向分布式光纤 拉曼传感器的高精度温度解调方法, 专利号:ZL201810913070.4, 授权日:2020.01.03. 46. 张明江, 张建忠, 吕天爽, 乔丽君, 刘毅, 赵彤, 王安帮, 王云才, 一种单片集成半导体随机 激光器, 美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5307590, 授权日:2020.11.03. 47. 张明江, 张建忠, 吕天爽, 乔丽君, 刘毅, 赵彤, 王安帮, 王云才, 一种单片集成半导体随机 激光器, 专利号:ZL201711139130.3, 授权日:2020.09.04.. 48. 张明江, 徐雨航, 张建忠, 乔丽君, 吕天爽, 赵彤, 一种双反馈加光注入结构的集成混沌渡 15 光器, 专利号:ZL201810564033.7, 授权日:2020.04.14. 49. 张明江, 张建忠, 牛亚楠, 刘毅, 赵彤, 乔丽君, 王安帮, 王云才, 一种随机散射光反馈的 InP 基单片集成混沌半导体激光器芯片, 专利号:ZL201711140218.7, 授权日:2020.01.03. 50. 张明江、王亚辉、张建忠、张倩、李梦文、乔丽君, 基于宽频混沌激光的分布式光纤动态应 变传感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0408414.6, 授权日:2020.02.11. 51. 张明江, 赵乐, 王亚辉,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张倩, 李健, 基于瑞利散射的单端混沌布里 渊动态应变测量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910373314.9, 授权日:2020.10.13. 52. 张建忠, 张晓程, 李梦文,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李健, 吴星亮, 基于超连续谱的布里渊光 时域反射仪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910477961.4, 授权日:2020.09.25. 53. 张建忠, 张晓程, 李梦文,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李健, 吴兴亮, 基于超连续谱的布里渊光 相关域分析器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 ZL201910477926.2, 授权日:2020.09.18. 54. 张建忠, 宋盈盈, 李石川,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李健, 基于随机布里渊动态光栅的随机光 纤激光器, 专利号:ZL201910066146.9, 授权日:2020.03.31. 55. 张建忠, 于小雨, 张明江, 乔丽君, 杨帅军, 王兴, 激光器温度反馈调节控制电路及方法, 专 利号:ZL201810280303.1, 授权日:2020.07.31. 56. 陈景东, 宋亚婷, 冀炜邦, 王文杰, 刘绍鼎, 基于不同周期 PDMS 褶皱的可调随机激光 芯片及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810116873.7, 授权日:2020.05.08 57. 陈景东, 宋亚婷, 王文杰, 冀炜邦, 刘绍鼎, 一种基于双面 PDMS 褶皱的可调随机激光 芯片, 专利号:ZL201810189388.2, 授权日:2020.09.15 58. 郭晓敏, 刘日鹏, 郭龑强, 姬玉林, 李璞, 一种基于真空态量子涨落高速产生量子随机数的 方法, 专利号:ZL201710224634.9, 授权日:2020.03.31. 59. 郭龑强, 房鑫, 郭晓敏, 李璞, 一种利用纳米光纤谐振腔实现全光量化的装置及方法, 专利 号:ZL201811638050.7, 授权日:2020.06.16 60. 郭龑强, 吴明川, 彭春生, 郭晓敏, 刘香莲, 李璞, 一种利用高速时数转换精确测量混沌光 场相干时间的系统, 专利号:ZL201810126658.5, 授权日:2020.07.28. 61. 郭龑强, 王李静, 郭晓敏, 李璞, 张建国, 一种基于非确定性量子噪声的混沌信号产生方法 及装置, 专利号:ZL201810436360.4, 授权日, 2020.08.28. 62. 郭龑强, 房鑫, 赵彤, 郭晓敏, 利用宽带自发辐射量子噪声抑制混沌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专 利号:ZL201910797486.9, 授权日:2020.10.27. 63. 李战峰, 吕响, 袁树青, 任静琨, 郝玉英. 9,9′-联蒽类蓝光多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专利号: ZL201610845709.0, 授权日:2020.04.07 64. 桑鲁骁, 王云才, 张建国, 王安帮, 龚利爽, 刘海芳, 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 的装置, 专利号:ZL 2019l0945170.X, 授权日:2020.05.05. 65. 桑鲁骁, 王云才, 李璞, 张建国, 王安帮, 张国栋, 一种基于 TOAD 的全光随机数产生装置, 专利号:ZL2019l1048528.5, 授权日:2020.05.22. 66. 王云才, 桑鲁骁, 张建国, 李璞, 王安帮, 一种基于反馈干涉原理的全光真随机数发生器, 专利号:ZL2019l1048505.4, 授权日:2020.05.26. 67. 乔铁柱, 刘宇, 张海涛, 阎高伟, 庞宇松, 一种基于多帧图像运动信息的蓝宝石接种检测装 置和方法, 专利号:ZL201810333442.6, 授权日:2020.06.05. 68. 乔铁柱, 董鹏飞, 阎高伟, 吕玉祥, 一种煤层气管道缺陷的弱磁无损检测传感器及使用方 法, 专利号:ZL201710717778.8, 授权日:2020.07.03. 69. 乔铁柱, 侯成成, 杨毅, 张海涛, 韦宏艳, 阎高伟, 靳宝全, 一种基于声音定位的煤矿输送机 异常检测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1456113.7, 授权日:2020.10.30. 70. 乔铁柱;车健;杨毅;张海涛;靳宝全;红外视听频谱融合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16 专利号:ZL201910533224.1 授权日:2020.11.05. 71. 张海涛, 冯伟, 乔铁柱, 刘芳宇, 杨瑞云, 一种螺丝自动紧固机电批头跳动量精密测量装置 及方法, 专利号:ZL201811000463.2, 授权日:2020.08.18 72. 张海涛, 高远, 乔铁柱, 刘芳宇, 蔡冬梅, 冯伟,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前后缘微小弧面检测 方法, 专利号:ZL201810383709.2, 授权日:2020.08.04 73. 张海涛, 杨惠欣, 王璇, 乔铁柱, 杨毅, 一种 REVO 测头探针长度标定方法, 专利号: ZL201910326119.0, 授权日:2020.10.13. 74. 张海涛, 王璇, 郭健, 乔铁柱, 杨毅, 一种 REVO 测头 A 轴零位误差标定方法, 专利号: ZL201811188519.1, 授权日:2020.03.20. 75. 张海涛, 张旭, 高瑜璋, 乔铁柱, 杨毅, 一种 REVO 测头 AB 轴垂直度误差标定方法, 专利号: ZL201811188275.7, 授权日:2020.03.20. 76. 张海涛, 冯伟, 乔铁柱, 刘芳宇, 郝晓丽, 基于面型基准的转台转角误差检测方法, 专利号: ZL201810184500.3, 授权日:2020.05.19. 77. 刘香莲, 王云才, 李璞, 郭晓敏, 郭龑强, 张建国,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产生全光高速随机数 的装置与方法, 专利号:CN10720336B,.授权日:2020.05.15. 78. 刘香莲, 王云才, 郭晓敏, 郭龑强, 李璞, 张建国, 利用四波混频效应实现全光量子随机数 产生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CN107368284B,.授权日:2020.05.15. 79. 靳宝全, 白清, 张瑜, 王云才, 王东, 王宇, 张明江, 刘昕, 高妍. 一种基于混沌调制的布里 渊光时域反射应变检测装置, 专利号:ZL201711399475.2, 授权日:2020.04.03. 80. 刘毅, 刘丽, 王宇, 刘香莲, 基于级联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波长稳频系统 , 专利号: ZL201810817208.0, 授权日:2020.05.28. 81. 杨毅彪, 白雅婷, 赵晓丹, 张明达, 费宏明, 一维光子晶体日盲紫外带通滤波器, 专利号: ZL201810876263.7, 授权日:2020.10.30. 82. 武敏, 杨毅彪, 费宏明, 林瀚, 张明达, 刘欣, 曹斌照, 田媛, 陈智辉, 一种光波单向传输的 二维六方氮化硼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专利号:201910651222.2, 授权日:2020.06.26. 83. 李璞, 王云才, 蔡强, 贾志伟, 张建国, 王安帮, 张明江, 基于多路多模混沌激光器并联的超 宽带白噪声源, 专利号:201910620625.0, 授权日:2020.08.03. 84. 贾鹏, 汪梦真, 一种面向工业现场环境的交互式监控方法, 专利号:ZL201911073530.8, 授 权日:2020.11.11. 2020 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28 项 贾志伟, 冯尚可, 张建国, 王龙生, 王安帮, 李璞, 赵彤,一种波长宽调谐的混沌激光器, 申 请号:CN202010547188.7, 公开日:2020.11.10. 2. 王龙生, 王安帮, 王大铭, 武超人, 贾志伟, 王云才, 基于多态叠加键控同步的高速密钥安 全分发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201910866416.4, 公开日:2020.10.30. 3. Mingjing Zhang(张明江), Jian Li, Jianzhong Zhang, Lijun Qiao, Tao Wang, Yuncai Wang, Baoquan Jin, Dong Wang, Yu Wang,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DEMODULATION METHOD ORIENTED TOWARD DISTRIBUTED FIBER RAMAN SENSOR, 专利号:PCT/CN2019/000087, 国际公布日:2020.02.20. 4. Mingjing Zhang(张明江), Jian Li, Jianzhong Zhang, Lijun Qiao, Baoqiang Yan, Yang Xu, Baoquan Jin, Dong Wang, Yu Wang, Yuncai Wang, SELF-CALIB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TEMPERATURE DEMODUL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FIBER RAMAN 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 专利号:PCT/CN2019/000086, 国际公布 17 日:2020.01.16. 5. 李健, 于福浩, 张明江, 张建忠, 许扬, 余涛, 周新新,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厘米量级空 间分辨率的双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号:202010604040.2, 受理日期: 2020.06.30. 6. 李健, 于福浩, 张明江, 张建忠, 许扬, 余涛, 周新新,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面向隧道渗 漏 水 监 测 的 分 布 式 光 纤 拉 曼 传 感 装 置 及 方 法 , 公 开 号 : 202010425069.4, 受 理 日 期 : 2020.06.30. 7. 张明江, 周新新, 李健, 张建忠, 许扬, 余涛, 于福浩,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基于双脉冲 调 制 的 分 布 式 光 纤 拉 曼 温 度 解 调 装 置 及 方 法 , 公 开 号 : 202010603326.9, 受 理 日 期 : 2020.06.29 8. 李健, 周新新, 张明江, 张建忠, 许扬, 余涛, 于福浩,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一种厘米级 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光纤拉曼传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号:202010604056.3, 受理日期: 2020.06.29. 9. 张明江, 卫晓晶, 乔丽君, 柴萌萌, 杨强, 张博鑫, 一种非对称多路径相干光反馈的无时延 混沌激光产生装置, 专利号:ZL202010898270.4, 申请日:2020.08.31. 10. 张明江, 续文敏, 王兴,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面向不同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度双 通道可调驱动系统, 专利号:ZL202010022628.7, 申请日:2020.01.09. 11. 张明江, 续文敏, 王兴,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一种面向混沌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 度高稳定温度控制系统, 专利号:ZL202010428247.9, 申请日:2020.05.20. 12. 张明江, 王亚辉, 赵乐,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胡鑫鑫, 基于无时延混沌激光的高 精度动态应变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号:CN111307054A, 公开日:2020.06.19. 13. 张明江, 胡鑫鑫, 王亚辉, 赵乐,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时域差分高速混沌布里渊 光相干域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号:CN111637910A, 公开日:2020.09.08. 14. 王亚辉, 赵乐, 张明江, 胡鑫鑫,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多点并行的高速混沌布里 渊动态应变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号:CN111637846A, 公开日:2020.09.08. 15. 王涛, 张倩, 张明江, 张建忠, 乔丽君, 高少华, 赵婕茹, 刘靖阳, 一种基于噪声调制的免扫 频 BOTDA 装置, 专利号:CN202010109487.2, 公开日:2020.06.19 16. 张明江, 张倩, 王涛, 张建忠, 乔丽君, 高少华, 赵婕茹, 刘靖阳, 李健, 一种偏振正交型双 泵浦脉冲 BOTDA 传感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CN202010424936.2, 公开日:2020.09.08. 17. 张明江, 赵婕茹, 王涛, 张倩, 刘靖阳, 张建忠, 乔丽君, 高少华, 一种基于泵浦光扫频获取 增益/损耗谱的 BOTDA 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CN202010513533.5, 公开日:2020.09.25. 18. 王涛, 赵婕茹, 张明江, 张倩, 刘靖阳, 张建忠, 乔丽君, 高少华, 一种噪声调制线阵 CCD 采集的免扫频 BOTDA 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CN202010513250.0, 公开日:2020.09.29 . 19. 王涛, 刘靖阳, 张明江, 张倩, 赵婕茹, 张建忠, 乔丽君, 高少华, 一种高/低频交替调制获取 增益/损耗谱的 BOTDA 系统, 专利号:CN202010514528.6, 公开日:2020.09.29 . 20. 张明江, 冯凯, 周新新, 李健,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基于混沌激光的亚毫米级分 辨率分布式光纤拉曼传感装置, 公开号:202011181284.0, 受理日期:2020.10.30. 21. 张建忠, 刘双双, 张晓程,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李健, 基于混沌 BOCDA 的温度 与应变同时测量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201911377111.3, 公开日:2020.05.12. 22. 张建忠,吴星亮, 刘双双,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高少华, 李健, 一种混沌布里渊动态光栅 全光触发器实现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202010334629.5, 公开日:2020.08.21. 23. 张建忠, 张晓程, 李梦文,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李健, 一种基于超连续谱布里渊光时域分 析器的传感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201910477901.2, 公开日:2020.10.25. 24. 张建忠, 张晓程, 李梦文,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李健, 一种基于超连续谱光源 OTDR 的 18 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1910477885.7, 公开日:2020.10.25. 25. 张建忠, 张晓程, 张明江, 原建明, 燕建军, 孔飞飞, 孟亮, 司凯龙, 基于超连续谱光源单端 BOTDA 的高压电缆测温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201910478570.4, 公开日:2020.09.17. 26. 李静霞, 陈鑫澎, 范文龙, 王冰洁, 徐航, 刘丽, 卫澍恩, 用于地下管线定位的加权二次相关 后向投影成像算法, 申请号:202010967164.7, 申请日期:2020.09.15. 27. 杨毅彪, 高英杰, 张中飞, 赵晓丹, 赵稔, 姚敏强, 邓霄, 武敏, 一种硅谐振压力传感器双频 输出转换成单频输出的方法, 申请号:202010570349.4, 申请日:2020.06.19 28. 陈智辉, 李霖伟, 杨毅彪, 孙非, 费宏明, 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 结构, 申请号:CN202010425981.X 申请日:20200519 29. 李国辉, 皮慧慧, 崔艳霞, 提高钙钛矿纳米片激光器稳定性的表面保护层及制备方法, 申请 号:202010634790.4, 申请日:2020.07.03. 30. 李国辉, 周博林, 崔艳霞, 一种高能效钙钛矿光子晶体激光器, 申请号:202011189709.2, 申 请日:2020.10.30. 31. 冀婷, 王英奎, 张恒康, 崔艳霞等人, 一种界面钝化的二维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202010183477.3, 申请日:2020.03.16. 32. 曹斌照, 任英楠, 费宏明, 刘欣, 张明达, 杨毅彪, 田媛. 基于双六边形环结构的高增益高方 向性超材料微带天线, 专利号:202010867596.0, 申请日:2020.08.26. 33. 曹斌照, 李禹蓉, 任英楠, 费宏明, 刘欣, 张明达 杨毅彪 田媛. 一种二氧化钒超材料加载 于介质层的宽带可调吸波器, 专利号:202010331974.0, 申请日:2020.04.24. 34. 翟爱平, 赵成杰, 崔艳霞, 李国辉等人, 一种含有 BCP 插入层的 8-羟基喹啉铝/金属异质结热 电子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申请号:202010145549.5, 申请日 2020.03.05. 35. 石林林, 张叶, 崔艳霞, 王文艳, 冀婷, 李国辉等人, 基于超薄银膜阳极的柔性有机光电倍 增探测器, 申请号:201911334247.6, 申请日:2019.12.23. 36. 崔艳霞, 邱开放, 李国辉, 高琳华, 石林林等人, 一种宽带光吸收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申 请号:201911372212.1, 申请日:2019.12.27. 授权软件著作权 1. 张明江, 续文敏, 混沌半导体激光器驱动和温控系统软件 V1.0 登记号:2020SR0798316, 批准日:2020.07.20. 2. 张建忠, 面向电力电缆检测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 登记号:2019SR0355565, 批准 日:2020.01.13. 3. 4. 张建忠, 高精度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 登记号:2020SR0060108, 批准日:2020.01.13 乔 铁 柱 , 张 伟 , 蓝 宝 石 生 长 缺 陷 检 测 软 件 V1.0, 登 记 号 : 2020SR0037431, 批 准 日 : 2020.01.08 5. 乔铁柱 , 刘宇, 泡生法制备蓝宝石单晶中智能引晶视觉特征识别软件 V1.0, 登记号: 2020SR0045639, 批准日:2020.01.09 发表学术论文 本年度我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身份共发表期刊学术论文 192 篇, 其中 SCI 收录 151 篇、EI 收录 19 篇。中科院 SCI 一区论文 27 篇、 19 二区论文 70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论文 7 篇。 1. 期刊论文 Yifan Zhang, Xuerui Gong, Zhiyi Yuan, Wenjie Wang (王文杰)* and Yu-Cheng Chen*, DNA Self-Switchable Microlaser, ACS Nano, 14 (2020) 16122-16130. ( SCI 1 区, IF=14.588) 2. Z. W. Jia, C. X. Yuan, Y. F. Liu*, X. J. Wang, P. Sun, L. Wang (王磊)*, H. C. Jiang, J. Jiang, Strategies to approach high performance in Cr3+-doped phosphors for high-power NIR-LED light sourc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9 (2020) 86. (SCI 1 区, IF=13.98) 第二单位 3. J. Meng*, Q. Zhang ( 张强)*, D. Lei, Y. Li, S. Li, Z. Liu, W. Xie, and C. W. Leung, Plasmon-Induced Optical Magnetism in an Ultrathin Metal Nanosphere-Based Dimer-on-Film Nanocavity, Laser Photonics Reviews, 14 (2020), 2000068. (SCI 1 区, IF=10.655) 4. L. Shi, K. Chen, A. Zhai (翟爱平) *, G. Li, M. Fan, Y. Hao, F. Zhu, H. Zhang* and Y. Cui (崔艳 霞)*, Status and Outlook of Metal-Inorganic Semiconductor-Metal Photodetectors,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2020) 2000401. (SCI 1 区, IF=10.655) 5. Thangavel Sakthivel, Xiaoyong Huang( 黄 小勇 )*, Yucheng Wu, and Sami Rtimi, “Recent progress in black phosphorus nanostructures as environmental photocatalyst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79, 122297. (SCI 1 区, IF = 10.652) 6. Z. Li (李战峰)*, Y. Tong, J. Ren, Q. Sun, Y. Tian, Y. Cui, H. Wang, Y. Hao*, C.-S. Lee*. Fluorinated triphenylamine-based dopant-free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hemical Energing Journal, 402 (2020) 125923. (SCI 1 区, IF= 10.652) 7. L. N. Hu, S. Q. Li, L. L. Zhang, Y. F. Liu, C. X. Zhang, Y. K. Wu, Q. J. Sun, Y. X. Cui, F. R. Zhu, Y. Y. Hao(郝玉英)*, and Y. C. Wu*. Unravelling the role of C60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into active layer for achieving high-efficiency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arbon, 167 (2020) 160-168. (TOP SCI 1 区, IF= 8.821) 8. S.Q. Li, Y. K. Wu, C. X. Zhang, Y. F. Liu, Q. J. Sun, Y. X. Cui, and S. Z. Liu*, Y. Y. Hao(郝玉 英 )*, Interface Modification of a Perovskite/Hole Transport Layer with Tetraphenyldibenzoperiflanthen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Solar Cel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12 (2020) 45073-45082. (TOP SCI 1 区, IF= 8.758) 9. Y. C. Liu (刘一超), F. Sun(孙非)*, Y. B. Yang(杨毅彪), Z. H. Chen(陈智辉), J. Z. Zhang (张建忠), S. L. He, and Y. G. Ma*,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Tunneling with Transmuted Material Singularit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207401 (2020). (SCI 1 区, IF= 8.385) 10. G. Li# (李国辉), K. Chen#, Y. Cui,*(崔艳霞) Y. Zhang, Y. Tian, B. Tian, Y. Hao, Y. Wu and H. Zhang*,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Light Sources: Status and Challenge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020) 1902012. (SCI 1 区, IF= 8.286) 11. Ling Cao( 曹 铃 )*, Kangli Xu, Mingming Fan, Zn0.5Cd0.5S nanoparticles modified TiO2 nanotube arrays with efficient charge separation and enhanced light harvesting for boosting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1, 482: 228956. (SCI 1 区, IF= 8.247) 12. Y. Wang, M. Zhou, Li-Chun Xu(徐利春)*, W. T. Zhao, R. Li, Z. Yang, R. P. Liu, X. Y. Li, Achieving superior high-capacity batteries with the lightest Ti2C MXene anode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Overarching role of S-functionate (Ti2CS2) and multivalent cations carrier, 20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451(2020)227791. (SCI 1 区, IF=8.247) 13. Shao-Ding Liu(刘绍鼎)*, Jun-Yan Liu, Zhaolong Cao, Jin-Li Fan and Dangyuan Lei*, Dynamic tuning of enhanced intrinsic circular dichroism in plasmonic stereo-metamolecule array with 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 Nanophotonics, 9 (2020) 3419-3434. (SCI 1 区, IF= 7.491) 14. Mohammad Kamal Hoossain, Pengfei Guo (郭鹏飞), Wayesh Qarony, Yuen H. Tsang, Chaoping Liu, Sai W. Tsang, Johnny C. Ho, and Kin Man Yu*, Controllable optical emission wavelength in all-in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 alloy microplates grown by two-step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Nano Research, 2020, 13, 2939. (SCI 1 区, IF= 7.394) 15. L. L. Zhang (张龙龙)*, Y. Y. Hao, Y. Wu, W. Qin, X. H. Liu, B. Cui, and S. J. Xie, Self-trapping effect on the excitonic and polaronic properties of a single-layer 2D metal-halide perovskite, 2D Mater. 7 (2020) 035020. (SCI 1 区, IF= 7.107) 16. E. Cao (曹恩思)*, Z. Guo, G. Song, Y. Zhang, W. Hao, L. Sun, Z. Nie, MOF-derived ZnFe2O4/(Fe-ZnO)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acetone sensing performance, Sens. Actuators B 325 (2020) 128783. (SCI 1 区, IF= 7.1) 17. T. Ji (冀婷), H. Zhang, N. Han, W. Wang, B. Wu, G. Li, M. Fan, Z. Li, Y. Hao, F. Zhu, Y. Wu* and Y. Cui (崔艳霞)*, Plasmonic nanoprism enhanced quasi-2D Ruddlesden-Popper layered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8 (2020) 1110-1117. (SCI 1 区, IF= 7.059) 18. S. Q. Li, C. X. Zhang, Y. K. Wu, Y. F. Liu, Q. J. Sun, Y. X. Cui, Y. Y. Hao (郝玉英)* and Y. C. Wu*, In situ growth of a 2D/3D mixed perovskite interface layer by seed-mediated and solvent assisted Ostwald ripening for stable and efficient photovolta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8 (2020) 2425-2435. (SCI 1 区, IF= 7.059) 19. Liangling Sun, Balaji Devakumar, Jia Liang, Shaoying Wang, Qi Sun,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A broadband cyan-emitting Ca2LuZr2(AlO4)3:Ce3+ garnet phosphor for near-ultraviolet -pumped warm-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n improved color rendering index,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0, 8, 1095-1103. (SCI 1 区, IF = 7.059) 20. Shaoying Wang, Balaji Devakumar, Qi Sun, Jia Liang, Liangling Sun,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Highly efficient near-UV-excitable Ca2YHf2Al3O12:Ce3+,Tb3+ green-emitting garnet phosphor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high color rendering warm-white LED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0, 8(13), 4408-4420. (SCI 1 区, IF = 7.059) 21. Jia Liang, Balaji Devakumar, Liangling Sun, Shaoying Wang, Qi Sun,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Full-visible-spectrum lighting enabled by an excellent cyan-emitting garnet phospho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0, 8(14), 4934-4943. (SCI 1 区, IF = 7.059) 22. Y. Y. Guo (郭园园), Y. P. Zhao, Y. Q. Miao, L. S. Wang, B. Li, H. Wang, All-exciplex-base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y employing an interface-free sandwich light-emitting unit achieving high electroluminescence perpormance, J. Mater. Chem. C, 8 (2020), 12247, 2020. (SCI 1 区, IF=7.059) 23. L. N. Hu, S. Q. Li, L. L. Zhang (张龙龙), Y. F. Liu, C. X. Zhang, Y. K. Wu, Q. J. Sun, Y. X. Cui, F. R. Zhu, Y. Y. Hao*(郝玉英)and Y. C. Wu*, Unravelling the role of C60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into active layer for achieving high-efficiency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arbon, 167 (2020) 160. (SCI 1 区, IF= 6.962) 24. G. Li (李国辉) , R. Gao, Y. Han, A. Zhaj, Y. Liu, Y. Tian, B. Tian, Y. Hao, S. Liu, Y. Wu and Y. Cui*, High detectivity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perovskite nanowires with suppressed surface defects, Photonics Research, 8 (2020) 1862. (SCI 1 区, IF= 6.099) 21 25. Q. Cai, Y. Guo, P. Li(李璞)*, ADONIS BOGRIS, K. ALAN SHORE, AND YUNCAI WANG, Modulation format identification in fiber communications using a single dynamical node based photonic reservoir computing, Photonics Research, 9 (2020) B1-B8. (SCI 1 区, IF= 6.099). 26. Xiaoyong Huang(黄小勇)*, Full-color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tuning: A marriage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and lanthanide ions,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 63, 165-166. (SCI 1 区, IF = 6.098) 27. Xiaoyong Huang( 黄 小 勇 )*, High-throughput DFT screening enables the discovery of a super-broadband white-emitting phosphor for high-CRI white LEDs,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 63, 325-326. (SCI 1 区, IF = 6.098) 28. J. L. Shen, Z. Yang (杨致)*, Y. T. Wang, L. C. Xu, R. P. Liu, X. G. Liu, The Gas Sensing Performance of Borophene/MoS2 Heterostructur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504 (2020) 144412. (SCI 2 区, IF=6.182) 29. Jia P (贾鹏), Liu Q, Sun Y.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stronomical Targets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in Wide-field Small Aperture Telescope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59 (2020) 212. (SCI 2 区, IF=5.838) 30. Jia P (贾鹏), Wu X, Yi H, Cai B, Cai D. PSF–NET: A Nonparametric Point-spread Function Model for Ground-based Optical Telescope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59 (2020) 183. (SCI 2 区, IF=5.838) 31. Y. Hao, Li-Chun Xu( 徐 利 春 )*, J. Pu, L. Wang, L. F. Huang, Stable zigzag edges of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338 (2020) 135865. (SCI 2 区, IF=5.383 ) 32. Jia P (贾鹏), Li X, Li Z, Wang W, Cai D. Point spread function modelling for wide-field small-aperture telescopes with a denoising autoencoder.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93 (2020) 651-60. (SCI 2 区, IF=5.356) 33. Sun R, Yu S, Jia P (贾鹏), Zhao C. Improving position accuracy for telescopes with small aperture and wide field of view utilizing point spread function modelling.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497 (2020) 4000-8. (SCI 2 区, IF=5.356) 34. Peng Jia (贾鹏)*, M. Y. Ma, D. M. Cai, J. J. Li and C. Li, Compressive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ing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s, MNRAS, 500 (2020). (SCI 2 区, IF= 5.356) 35. Peng Jia (贾鹏)*, X. B. Wu, B. Li, W. H. Wang, Q. Liu and A. Popowicz, Modelling the Point Spread Function of Wide Field Small Aperture Telescopes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pplications in Point Spread Function Estimation, MNRAS, 500 (2020). (SCI 2 区, IF= 5.356) 36. Y. Chang, Li-Chun Xu(徐利春)*, Z. Yang, X. Y. Li, Achieving superior high-capacity K-ion batteries with the C57 carbon monolayer anode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526 (2020) 146638. (SCI 2 区, IF=5.155 ) 37. W. T. Hao (郝文涛)*, Y. P. Wang, S. Yang, B. Yu, J. P. Zhao, H. T. Huang, P. P. Xu**, L. Sun, E. S. Cao, Y. J. Zhang, Reduce the low-frequency dielectric loss of (In0.5Nb0.5)0.05Ti0.95O2 ceramics by constructing insulating ZrO2 phase bounda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38 (2020) 155617. (SCI 2 区, IF= 4.650) 38. Jia Liang, Liangling Sun, Shaoying Wang, Qi Sun, Balaji Devakumar,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 "Filling the cyan gap toward full-visible-spectrum LED lighting with Ca2LaHf2Al3O12:Ce3+ broadband green phosphor,"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36 (2020) 155469. (SCI 2 区, IF = 4.65) 39. Y. T. Tian (田彦婷)*, X. Guo, P. P. Wu, X. Zhang, Z. Q. Ni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22 Ni-based anodes with straight open pore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17 (2020) 153244. (SCI 2 区, IF= 4.65) 40. Y. K. Wu(吴宇坤), Y. He, S. Q. Li, X. Y. Li, Y. F. Liu, Q. J. Sun, Y. X. Cui, Y. Y. Hao(郝玉英)*, Y. C. Wu,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and suppressed defects of methylammonium lead iodide by introduction of phenothiazine as additiv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23 (2020) 153717.(SCI 2 区, IF=4.65) 41. Q.F. Shi( 时 秋 峰 )*, Y. Huang, K.V. Ivanovskikh, V.A. Pustovarov, L. Wang, P. Huang,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host sensitization study of Ba3La(PO4)3:Ce3+ with (V) UV and X-ray excita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17 (2020) 152704. (SCI 2 区, IF= 4.65) 42. Yuehua An, Xia Shen, Yanyan Zhang, Da Liu, Yu Wu, Pengfei Guo (郭鹏飞)*, Weichang Zhou, Yuying Hao, Color-tunable photoluminescence and whispering gallery mode lasing of alloyed CsPbCl3(1-x)Br3x microstructures,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0, 1902126. (SCI 2 区, IF= 4.498) 43. Dong wang (王东)*, Jie Zou, Yu Wang, Baoquan Jin, and Yi Liu,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low-frequency vibration detecting using cross-correlation spectrum analysi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38 (2020) 6664-6670. (SCI 2 区, IF= 4.288) 44. Pengfei Wang, Yuejuan Lv, Yu Wang (王宇), Xin Liu, Qing Bai (白清), Hongjuan Zhang, and Baoquan Jin (靳宝全). Adaptability and Anti-noise Capacity Enhancement for φ-OTDR with Deep Learning,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38 (2020) 6699-6706. (SCI 2 区, IF= 4.288) 45. Q. Ni, L. Sun (孙礼) *, E. Cao, W. Hao, Y. Zhang, L. Ju, Enhanced magnet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NiFe2O4 ferrite ceramics cosubstituted by (Li1+, Zn2+ and La3+),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6 (2020) 9722-9728. (SCI 2 区, IF=3.83) 46. X. Deng (邓霄)*, Y. Cheng, L. Li, J. Feng, L. Cui, C. Du, L. Zhang, L. Zhang, J. Qi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ice cover profile of river based on the resistance residual compensation method, IEEE Access. 8 (2020), 7899-906. (SCI 2 区, IF= 3.745) 47. H. Han(韩红)*, X. M. Cheng, Z. W. Jia, K. A. Shore, Suppression of Cavity Time-Delay Signature Using Noise-Phase -Modulated Feedback, IEEE Access, 8(2020) 35344-35349. (SCI 2 区, IF=3.745) 48. L. L. Zhang (张龙龙)*, Y. Y. Hao, W. Qin, S. J. Xie, and F. Y. Qu, Circularly polarized coherent light-induced boosting of polymer solar cells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N. J. Phy. 22 (2020) 103034. (SCI 2 区, IF= 3.716) 49. Y. H. Wang, L. Zhao, M. J. Zhang (张明江)*, J. Z. Zhang, L. J. Qiao, T. Wang, S. H. Gao, Q, Zhang, and Y. C. Wang, Dynamic strain measurement by a single-slope-assisted chaotic Brillouin optical correlation-domain analysis, Optics Letters, 45(7): 1822-1825, (2020). (SCI 2 区 , IF=3.714) 50. Z. W. Jia, C. X. Yuan, R. Y. Li, P. Sun, R. Dong, Y. F. Liu, L. Wang (王磊)*, H. C. Jiang, J. Jiang.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Mechanisms of Broadband Near-Infrared Emissions from Cr3+ in the Ca3Sc2Si3O12 Garnet.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2 (2020) 10343-10350.(SCI 2 区, IF=3.69) 51. L. Shi, J. Song, Y. Zhang*, G. Li, W. Wang, Y. Hao, Y. Wu and Y. Cui*(崔艳霞), 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organic photomultiplication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n ultra-thin silver transparent electrode, Nanotechnology, 31 (2020) 314001. (SCI 2 区, IF= 3.672) 23 52. Y. X. Wang, Z. W. Jia, Z. S. Gao, J. L. Xiao, L. S. Wang, Y. C. Wang, Y. Z. Huang, A. B. Wang* (王安帮), Generation of laser chaos with wide-band flat power spectrum in a circular-side hexagonal resonator microlaser with optical feedback. Optics Express 28 (2020) 18507-18515. ( SCI 2 区, IF=3.669) 53. L. Zhao, Y. H. Wang, X. X. Hu, M. J. Zhang (张明江)*, J. Z. Zhang, L. J. Qiao, T. Wang, S. H. Gao, and A. A. Himika, Effect of chaotic time delay signature on Brillouin gain spectrum in the slope-assisted chaotic BOCDA, Optics Express, 28 (2020) 18189-18201. (SCI 2 区, IF=3.669) 54. Xiaomin Guo, Tong Liu, Lijing Wang, Xin Fang, Tong Zhao, Martin Virte, Yanqiang Guo (郭鹏 飞)*, Evaluating entropy rate of laser chaos and shot noise, Optics Express, 28 (2020) 1238-1248. (SCI 2 区, IF: 3.669) 55. Z. Y. Wang, Y. C. Liu (刘一超)*, T. H. Cheng, F. Sun (孙非)*, and S. L He*, Designing conformal cloaks by manipula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in the physical space, Optics Express 28 (2020) 23105-23113. (SCI 2 区, IF= 3.669) 56. Qing Han, Wenjing Zhao, Aiping Zhai, Zhirun Wang, and Dong Wang(王东)*, Optical encryption using unco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cattering media and spatially random sampling of a plaintext, Optics Express 28 (2020) 36432-36444. (SCI 2 区, IF= 3.669) 57. Y. C. Xun, Y. Liu (刘一超), H. M. Fei(费宏明), Z. H. Chen(陈智辉), Y. B. Yang(杨毅彪), X. C. Tu, J. Chen*, and F. Sun(孙非)*, Asymmetric universal invisible gateway, Optics Express 28 (2020) 35363-35375. (SCI 2 区, IF= 3.669) 58. F. Sun (孙非)*, Y. Liu (刘一超), and S. L. He*, Surface transformation multi-physics for 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and acoustic waves simultaneously, Optics Express 28 (2020) 94-106. (SCI 2 区, IF= 3.669) 59. Y. C. Liu (刘一超), J. C. Fu, F. Sun(孙非), and S. L. He*, Magnifying lens designed by optical conformal mapping, Optics Express, 24 (2020) 36892-36901. (SCI 2 区, IF= 3.669) 60. Q. Yang, L. J. Qiao, M. J. Zhang Mingjiang (张明江)*, J. Z. Zhang, T. Wang, S. H. Gao, M. M. Chai, M. P. Menjabin. Generation of a broadband chaotic laser by active optical feedback loop combined with a high nonlinear fiber, Optics Letters, 45 (2020) 1750-1753. (SCI 2 区, IF= 3.624) 61. Dayan Li, Sujit Kumar Sahoo, Huy Quoc Lam, Dong Wang(王东), Cuong Dang, Non-invasive optical focusing inside strongly scattering media with linear fluorescen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16 (2020) 241104. (SCI 2 区, IF= 3.597) 62. R. Li, Y. Wang, Li-Chun Xu (徐利春)*, J. Shen, W. Zhao, Z. Yang, R. P. Liu, J. Shao, C. Guo, X. Y. Li, A boron-exposed TiB3 monolayer with a lower electrostatic-potential surface as a higher-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and Na-ion batterie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2 (2020) 22236. (SCI 2 区, IF=3.567 ) 63. Luxiao Sang, Jianguo Zhang, Tong Zhao, Martin Virte, Lishuang Gong, and Yuncai Wang (王云 才)*, Optical Boolean chaos, Optics Express, 28 (2020) 29296-29305. (SCI 2 区, IF= 3.561) 64. Xia Shen; Longlong. Zhang; Lijuan Liu; Yuehua An; zhensen Gao; Pengfei Guo (郭鹏飞)*;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of Pt/Ga2O3−x/SiC/Pt Thin Film with Ultrahigh OFF/ON Resistance Ratios, Nanotechnology, 31 (2020) 225206. (SCI 2 区, IF= 3.551) 65. L. L. Zhang (张龙龙)*, Y. Y. Hao, and K. Gao, Efficient quantum theory for studying cold charge-transfer state dissociations in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 Appl. Phy. Lett. 117 (2020) 123301. (SCI 2 区, IF= 3.476) 66. D. W. Kang*, Z. W. Zuo, S. Zhang, Z. W. Wang and L. L. Zhang (张龙龙), Stacking order driving bandgap and conductance of graphene/C3B(C3N) van der Walls heterostructures, 24 App. Phys. Lett. 116 (2020) 153103. (SCI 2 区, IF= 3.476) 67. R. Gao, G. Li (李国辉)*, Y. Han, Y. Xi, T. Ji, Y. Tian, B. Tian, Y. Hao, Y. Wu* and Y. Cui (崔艳 霞)*, Carrier lifetime exceeding 81 ns in single crystalline perovskite nanowires enable large on-off ratio photodetectors, Organic Electronics., 83 (2020) 105744. (SCI 2 区, IF= 3.45) 68. Lin Xue (薛林)*, Zhi Yang, Bo Chen, Hui Li and Jihua Zhang*, The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nH– VSn complex: impurity effects on p-type SnO monolayer, Phys. Chem. Chem. Phys., 22 (2020) 19275-19281. (SCI 2 区,IF=3.43) 69. L. S. Wang (王龙生), X. X. Mao, A. B. Wang (王安帮)*, Y. C. Wang, Z. S. Gao, S. S. Li, L. S. Yan, Scheme of coherent optical chaos communication, Optics Letters, 45 (2020) 4762-4765. (SCI 2 区, IF=3.40) 70. X. Deng (邓霄)*, H. Gu, L. Yang, H. Lyu, Y. Cheng, L. Pan, Z. Fu, L. Cui, L. Zhang, A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ompensation in a low-cost soil moisture sensing measurement based on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150 (2020) 107052. (SCI 2 区, IF= 3.364) 71. X. Deng (邓霄)*, L. Li, B. Cheng, X. Lu, L. Cui, C. Du, L. Zhang, J. Qin, Multi-sensors monitoring method on ice and snow parameters in upstream of Heilongjiang, the northernmost river of China, Measurement, 152 (2020) 107303. (SCI 2 区, IF= 3.364) 72. Ruiyun Yang , Tiezhu Qiao (乔铁柱)*, Yusong Pang, Yi Yang, Haitao Zhang, Gaowei Yan,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longitudinal tear of mine conveyor belt, Measurement , 165 (2020) 107856. (SCI 2 区, IF=3.364) 73. Yu Liu, Tiezhu Qiao (乔铁柱)*, Yi Yang , Haitao Zhang , Yusong Pang, Hong Chen , The MIVD method of optimal seeding state detection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sapphire crystal growth via the Kyropoulos method, Measurement, 151 (2020) 107186. (SCI 2 区, IF=3.364) 74. Shaoying Wang, Balaji Devakumar, Qi Sun, Jia Liang, Liangling Sun,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Efficient green-emitting Ca2GdZr2Al3O12:Ce3+,Tb3+ phosphors for near-UV-pumped high-CRI warm-white LED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0 (2020) 117012. (SCI 2 区, IF = 3.28) 75. Zongjie Zhang, Liangling Sun, Balaji Devakumar, Jia Liang, Shaoying Wang, Qi Sun, Sanjay J. Dhoble, and Xiaoyong Huang ( 黄 小 勇 )*, Novel highly luminescent double-perovskite Ca2GdSbO6:Eu3+ red phosphors with high color purity for white LE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1 (2020) 117105. (SCI 2 区, IF = 3.28) 76. Qi Sun, Thangavel Sakthivel, Balaji Devakumar, Shaoying Wang, Liangling Sun, Jia Liang, Sanjay J. Dhoble,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勇)*, Realizing bright blue-red color-tunable emissions from Gd2GeO5:Bi3+,Eu3+ phosphors through energy transfer toward light-emitting diod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2 (2020) 117127. (SCI 2 区, IF = 3.28) 77. Zongjie Zhang, Liangling Sun, Balaji Devakumar, G. Annadurai, Jia Liang, Shaoying Wang, Qi Sun, and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a new blue-light-excitable red phosphor Ca2LaTaO6:Eu3+ for white LED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2 (2020) 117173. (SCI 2 区, IF = 3.28) 78.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Qi Sun, and Balaji Devakumar, Novel efficient deep-red-emitting Ca2LuTaO6:Mn4+ double-perovskite phosphors for plant growth LED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2 (2020) 117177. (SCI 2 区, IF = 3.28) 79.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Qi Sun, and Balaji Devakumar, Prepara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high-brightness red-emitting Ca2LuNbO6:Eu3+ double-perovskite phosphors for high-CRI warm-white LED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5 25 (2020) 117373. (SCI 2 区, IF = 3.28) 80.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Shaoying Wang, Jia Liang, and Balaji Devakumar, “Eu3+-activated Ca2YTaO6 double-perovskite compound: A novel highly efficient red-emitting phosphor for near-UV-excited warm w-LED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6 (2020) 117408. (SCI 2 区, IF = 3.28) 81. G. Annadurai, Liangling Sun, Heng Guo, and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Bright tunable white-light emissions from Bi3+/Eu3+ co-doped Ba2Y5B5O17 phosphors via energy transfer for UV-excit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6 (2020) 117474. (SCI 2 区, IF = 3.28) 82. Zongjie Zhang, Jia Liang, Liangling Sun, Shaoying Wang, Qi Sun, Balaji Devakumar, Sami Rtimi*, and Xiaoyong Huang ( 黄 小 勇 )*,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ear-UV-excited cyan-emitting Ca2YHf2Ga3O12:Ce3+ garnet phosphor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7 (2020) 117544. (SCI 2 区, IF = 3.28) 83. Wei Li, Nan Ma, Qi Sun, Shaoying Wang, Zongjie Zhang, Balaji Devakumar,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勇)*, A novel efficient Mn4+-activated Ba2YTaO6 far-red emitting phosphor for plant cultivation LEDs: Prepar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28 (2020) 117621. (SCI 2 区, IF = 3.28) 84. H. Chen, S. H. Gao, M. J. Zhang*, J. Z. Zhang, L. J. Qiao, T. Wang, F. Gao, X. X. Hu, S. C. Li, and Y. C. Zhu. Advances in Random Fiber Lasers and Their Sensing Application. Sensors, 20 (2020) 6122. (SCI 2 区, IF= 3.275) 85. Lishuang Gong, Jianguo Zhang, Luxiao Sang, Haifang Liu and Yuncai Wang (王云才)*. The unpredictability analysis of Boolean chao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II: Express Briefs, 67 (2020) 1854-1858.(SCI 2 区, IF=3.250) 86. Xiaoyong Huang (黄小勇)*, Shaoying Wang, and Balaji Devakum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deep-red-emitting Ca2YTaO6:Mn4+ phosphors for LEDs applications,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130 (2020) 106349. (SCI 2 区, IF = 3.233) 87. Y. Xu, J. Li, M. J. Zhang (张明江)*, T. Yu, X. X. Zhou, F. H. Yu, J. Z. Zhang, L. J. Qiao, T. Wang, S. H. Gao,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using Raman distributed fiber sensor with dynamic threshol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EEE Sensors Journal, 20 (2020) 7870-7877. (SCI 2 区, IF= 3.073) 88. J. Li, Q. Zhang, T. Yu, M. J. Zhang (张明江)*, J. Z. Zhang, J. Z. Zhang, L. J. Qiao, T. Wang, R-DTS with heat transfer functional model for perceiving the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IEEE Sensors Journal, 20 (2020) 816-822. (SCI 2 区, IF= 3.073) 89. Wei Zhang, Tiezhu Qiao (乔铁柱)*, Yusong Pang, Yi Yang, Hong Chen, and Guirong Hao, A Novel Defect Diagnosis Method for Kyropoulos Process Based Sapphire Growth, IEEE SENSORS JOURNAL, 20 (2020) 10. (SCI 2 区, IF=3.073) 90. X. Deng (邓霄)*, D. Wang, L. Pan, L. Zhang, J. Zhang, X. Lu, C. Du, L. Zhang, Static ice pressure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fiber loop Ring-Down spectroscopy and FPGA, Sensors, 20 (2020) 5927. (SCI 2 区, IF= 3.031) 91. Peng Zhang (张鹏)*, Jing Li, Wen-xian Wang, Xiao-yue Tan, Lei Xie, Xi-ping Chen, Design, shielding mechanism and tensile property of a novel (B4C+6061Al)/Cf/6061Al laminar neutron-shielding composite,Vacuum, 177 (2020) 109383. (SCI 2 区, IF=2.906) 92. Jing Li, Peng Zhang (张鹏)*, Wen-xian Wang, Xiao-yue Tan, Ying-feng Ma, Cheng-peng Jia,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Gd2O3/6061Al neutron shielding composite during rolling,Vacuum 172 (2020) 109098. (SCI 2 区, IF=2.906) 26 93. Tai-Fu Feng*, Chao-Hsi Chang, Jian-Bin Chen (陈建宾), GKZ-hypergeometric systems for Feynman integrals, Nuclear Physics B 953 (2020) 114952. (SCI 2 区, IF=2.817) 94. L. Yan, M. K. Wang, L. G. Gong, D. Wang, Y. T. Tian, Y. Tian*, E. S. Cao, Z. Q. Nie*(聂仲泉), Enhanced and tunable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s of nitrogen-doped nickel oxide induced by femtosecond laser excitation, Optical Materials, 106 (2020) 109987. (SCI 2 区, IF=2.779) 95. Q. Xu (徐强)*, L.F. Luo, Investigation of relativistic symmetry from different fields with the similarity renormalization group, Eur. Phys. J. A, 56 (2020) 129. (SCI 2 区, IF= 2.2) 96. Y. He, Y. F. Yao, S. Q. Li, Q. J. Sun, Y. K. Wu, Y. F. Liu, Z. F. Li, Y. X. Cui , C. Q. Ma,Y. Y. Hao (郝玉英)* and Y. C. Wu*,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Inverted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Piperazine as an Efficient Dopant Into PCBM, IEEE Journal of Photovoltaics, 10 (2020) 811-817. (SCI 2 区, IF=3.052) 97. Y. K. Wu (吴宇坤), Y. He, S. Q. Li, X. Y. Li, Y. F. Liu, Q. J. Sun, Y. X. Cui, Y. Y. Hao (郝玉英)* and Y. C. Wu*,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and suppressed defects of methylammonium lead iodide by introduction of phenothiazine as additiv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823 (2020) 153717. (SCI 2 区, IF=4.650) 98. H.F. Guo, Q.F. Shi, K.V. Ivanovskikh, L. Wang, C.e. Cui, P. Huang (黄平)*, A high color purity red-emission phosphor based on Sm3+ and Eu3+ co-doped Ba3Bi(PO4)3,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26 (2020) 110836. (SCI 3 区, IF= 4.019) 99. H. B. Sedeh, M. H. Fakheri, A. Abdolali*, and F. Sun (孙非),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n arbitrary shape dc electric concentrator, Scientific Reports 10 (2020) 16722. (SCI 3 区, IF= 3.998) 100. P. P. Xu, Y. P. Wang, W. T. Hao (郝文涛)*, L. Sun, E. S. Cao, Y. J. Zhang, Influence of SiO2-add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In0.5Nb0.5)0.05Ti0.95O2 ceramic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54 (2020) 123460. (SCI 3 区, IF= 3.408) 101. Xiaoyong Huang ( 黄 小 勇 )*, Shaoying Wang, Sami Rtimi, and Balaji Devakumar, "KCa2Mg2V3O12: A novel efficient rare-earth-free self-activated yellow-emitting phosphor,"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401 (2020) 112765. (SCI 3 区, IF = 3.306) 102. Yu Wang (王宇), Jie Zou, Yuelin Xu, Yu Chen, Xin Liu, Qing Bai (白清) and Baoquan Jin (靳宝 全). Optical Fiber Vibration Sensor Using Least Mean Square Error Algorithm, Sensors, 20 (2020) 2000. (SCI 3 区, IF= 3.275) 103. Xiang-Qian Li (李向前)*, Bo Chen, Li-li Xing, Charged Lovelock black holes in the presence of dark fluid with a nonlinear equation of state, Eur. Phys, J. Plus, 135 (2020) 175. (SCI 3 区, IF= 3.228) 104. Y. Zhang, X. Zhao, W. Hao, L. Sun, E. Cao (曹恩思)*, Ethanol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u and Cl-comodified ZnO nanoparticles, Mater. Lett. 279 (2020) 128505. (SCI 3 区, IF= 3.204) 105. E. Cao (曹恩思)*, G. Song, Z. Guo, Y. Zhang, W. Hao, L. Sun, Z. Nie, Acetone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of Fe2O3/In2O3 nanocomposite, Mater. Lett. 261 (2020) 126985. (SCI 3 区, IF= 3.204) 106. Peng Zhang (张鹏)*, Chengpeng Jia, Jing Li, Wenxian Wang, Shielding composites for neutron and gamma-radiation with Gd2O3@W core-shell structured particles, Materials Letters, 276 (2020) 128082. (SCI 3 区, IF=3.204) 107. Chengyuan Liu*, Wenlian Li*, Yuan Yu and Yuying Hao (郝玉英)*, A universal strategy to continuously tune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hrough internal strain, RSC Adv., 10 (2020) 39967. (SCI 3 区, IF=3.119) 27 108. Hong-Gang Hu, Min Yang, Peng Yue, Ya-Ting Bai, Wen-Jie Wang and Shao-Ding Liu (刘绍鼎)*,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with metal/dielectric/metal hybridized nanoantennas: enhanced effi-ciency, reduced mode volume and ideal magnetic/electric dipole scattering, J. Phy. D: Appl. Phys., 53 (2020) 215101. (SCI 3 区, IF= 3.169) 109. Jun Tian, Lingzhen Yang (杨玲珍)*,; Chong Qin; Tianlong Wu; Juanfen Wang; Zhaoxia Zhang; Kang Li; Nigel Joseph Copner,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Based on Chaotic Correlation Fiber Loop Ring Down System Using Tapered Fiber, IEEE Sensors Journal, 20 (2020) 4215-4220. (SCI 3 区, IF= 3.073) 110. L. Yan, M. K. Wang, L. G. Gong, D. Wang, Y. T. Tian , Y. Tian (田媛) *, E. S. Cao and Zh. Q. Nie *. Enhanced and tunable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s of nitrogen-doped nickel oxide induced by femtosecond laser excitation. Optical Materials,106 (2020) 109987. (SCI 3 区, IF= 2.779) 111. Yanqiang Guo, Lijing Wang, Yu Wang, Xin Fang, Tong Zhao, Xiaomin Guo, Tiancai Zhang, High-order photon correlations through double Hanbury Brown–Twiss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Optics, 22 (2020) 095202. (SCI 3 区, IF: 2.753) 112. Bo Chen (陈波)*, Lin Xue, Yan Han, Xiang-Qian Li, Zhi Yang, Structural,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nanotubes based on buckled arsenen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2 (2020) 100791. (SCI 3 区, IF= 2.678) 113. C. Li, J. Zhang (张建国)*, L. Sang, et al. Deep Learning-Based Security Verification for a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Using White Chaos. Entropy, 22 (2020) 1134. (SCI 3 区, IF= 2.494) 114. Mengwen Li, Xingliang Wu, Jianzhong Zhang, Adiba Afrah Himika, Mingjiang Zhang, Lijun Qiao, Tao Wang and Shaohua Gao, Suppression of fluctuant sidelobes around chaotic Brillouin dynamic grating based on optical switch,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32 (2020) 701-704. (SCI 3 区, IF= 2.451) 115. Yu Wang (王宇), Yuejuan Lv, Baoquan Jin (靳宝全), Yuelin Xu, Yu Chen, Xin Liu and Qing Bai (白清). Co-Processing Parallel Computation for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Vibration Sensing, Applied Sciences, 10 (2020) 1747. (SCI 3 区, IF= 2.474) 116. Han, Yan (韩燕)*, Lin Xue , and Bo Chen . Generation of two-mode squeezing of mechanical oscillators in the multi-mode optomechanical system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9 (2020).(SCI 3 区, IF= 2.433) 117. L. Liu (刘丽)*, Q. Q. Chen, Y. P. Han, H. Xu, J. X. Li, and B. J. Wang, Improved Clutter Removal by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Chaos Through-Wall Imaging Radar, Electronics, 9 (2020) 9010025. (SCI 3 区, IF=2.412) 118. Y. T. Tian (田彦婷)*, P. P. Wu, X. Zhang, X. Guo, L. L. Ding, Performance of a linear array solid oxide fuel cell micro-stack operated in single-chamber conditions, Ionics, 26 (2020) 6217-6224. (SCI 3 区, IF= 2.394) 119. Y. C. Liu (刘一超), J. C. Fu, H. G. Dong, C. S. Gong, F. Sun (孙非), S. L He*, Extending the Scanning Angle of a Phased‐Array Antenna Using a Thin Radome of Curved Metasurface, physica status solidi (RRL)–Rapid Research Letters, 14 (2020) 1900624. (SCI 3 区, IF= 2.291) 120. X. Zhang, Q. Zhang (张强)*, Y. Yaun, J. Liu, and X. Liu, Ultra-Directional Forward Scattering by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Dielectric T-Shaped Nanoantenna in the Visible, Physics Letters A, 384 (2020) 126696. (SCI 3 区, IF=2.278) 121. Mengmeng Chai, Lijun Qiao, Mingjiang Zhang (张明江)*, Anbang Wang, Qiang Yang, Jianzhong Zhang, Tao Wang, and Shaohua Gao, Simulation of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Laser Subject to Random Feedback and Mutual Injection,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28 56 (2020) 1-8. (SCI 3 区, IF= 2.225) 122. Q. X. Yu, L. Wang, P. Huang, Q. F. Shi, Y. Tian, C.e. Cui ( 崔 彩 娥 )*,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Eu2+-activated Sr9In1−yLuy(PO4)7 phosph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31 (2020) 196-201. (SCI 3 区, IF= 2.22) 123. L. Zhang (张丽)*, H. T. Lin, C. Du, X. Liu, X. S. Lu, X. Deng, L. Q. Cui,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n Pressure Sensing from Fiber Bragg Grating Loop Ring-Down Cavity, Optics Communications, 469 (2020) 12579. (SCI 3 区, IF= 2.125) 124. Tingting Zhang, Zhuonan Jia, Zhenghua Li, Shuangquan Hua, Jingdong Chen, Wenjie Wang (王 文 杰 )*, and Shaoding Liu. Generation of optofluidic laser in stable fiber Fabry-Pérot microcavities, Optics Communications, 475 (2020) 26234 (SCI 3 区, IF=2.125) 125. Jingdong Chen (陈景东)*, Yating Song, Tingting Zhang, Wenjie Wang and Shaoding Liu. Effect of particle on the lasing threshold of optofluidic laser based on Fabry-Pérot microcavity. Optics Communications, 460 (2020) 125161 (SCI 3 区, IF= 2.125) 126. F. Sun (孙非), Y. C. Liu (刘一超)*, Y. B. Yang (杨毅彪), Z. H. Chen (陈智辉), and S. L He*. Arbitrarily shaped retro-reflector by optics surface transformat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18 (2020) 102201. (SCI 3 区, IF= 2.045) 127. M. Zhou, Y.T. Wang, Y.J. Zhang (张雍家)*, L. Sun, W.T. Hao, E.S. Cao, Z. Yang, Effects of oxygen vacancy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II)-doped anatase TiO2,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754 (2020) 137738. (SCI 3 区, IF= 2.029) 128. K. Li, J. Zhang (张建国)*, P. Li, et al.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n-overlapping Template Matching Test Using CUDA. China Communications, 17 (2020) 234-241. (SCI 3 区, IF= 2.024) 129. E. Cao (曹恩思)*, Y. Feng, Z. Guo, H. Wang, G. Song, Y. Zhang, W. Hao, L. Sun, Z. Nie, Ethanol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Ba)(Fe,Ti)O3 nanoparticles with impurity phases of BaTiO3 and BaCO3, J. Sol-Gel Sci. Technol. (2020) 431-440. (SCI 3 区, IF= 2.008) 130. J. R. Zhao, T. Wang, Q. Zhang, M. J. Zhang (张明江)*, J. Z. Zhang, L. J. Qiao, S. H. Gao, J. Y. Liu, and J. Li, Signal-to-noise ratio improvement of 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Applied Optics, 59 (2020) 4220-4227. (SCI 3 区, IF= 1.973) 131. B. Q. Yan, J. Li, M. J. Zhang (张明江)*, Y. Xu, T. Yu, J. Z. Zhang, L. Q. Qiao, T. Wang, Temperatur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improvement for a Raman distributed fiber-optics sensor by using the Rayleigh noise suppression method, Applied Optics, 59 (2020) 22-27. (SCI 3 区, IF=1.961) 132. Cao, BZ (曹斌照), Li, YR, Liu, X, Fei, HM, Zhang, MD, Yang, YB. Switchable broad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reflector based on vanadium dioxide rings APPLIED OPTICS, 59 (2020) 8111-8117 (SCI 3 区, IF= 1.961) 133. X. Zhang, Q. Zhang (张强)*, C. Li, Y. Yaun, J. Liu, J. Guo, W. Liu, X. Chu, and F. Xie, Color-Dependent Unidirectional Scattering of a Plasmonic Heterodimer Investigated by a Dipole-Dipole Interference Model, Applied Optics, 59 (2020) 9667-9672. (SCI 3 区, IF=1.961) 134. Hongming Fei*, Min Wu, Han Lin, Yibiao Yang, Xin Liu, Mingda Zhang and Binzhao Cao. A highly efficient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rbitrary 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41 (2020) 100829. (SCI 3 区, IF=2.453) 135. Hongming Fei*, Shuai Yan, Han Lin, Xin Liu, Yibiao Yang, Mingda Zhang and Binzhao Cao. Photonic crystal with 2-fold rotational symmetry for highly efficient asymmetric 29 transmission. Optics communication, 477 (2020) 126346. (SCI 3 区, IF=2.125) 136. Hongming Fei*, Qi Zhang, Min Wu, Han Lin, Xin Liu, Yibiao Yang, Mingda Zhang Ran Guo and Xueting Han.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light waves in photonic crystal waveguide heterostructure with complete bandgap. Applied Optics, 59 (2020) 4416-4421. (SCI 3 区, IF=1.961) 137. B. W. Dong, W. J. Sun, D. Q. Liu, N. Ma (马宁)*, The mechanical strain induced anomalous de Haas–van Alphen effect on graphene, Physica B, 577 (2020) 411824. (SCI 3 区, IF=1.902) 138. 郭龑强, 王李静, 王宇, 房鑫, 赵彤, 郭晓敏*, 光场高阶光子关联的分析与测量, 物理学报 69 (2020) 174204. (SCI 3 区, IF=1.2) 139. 郤育莺, 韩悦, 李国辉, 翟爱平, 冀婷, 郝玉英, 崔艳霞*, 异质结构在光伏型卤化物钙钛矿 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69 (2020) 23-39. (SCI 3 区, IF=1.2). 140. W. Yang, L. Liu, X. Su, L. Dong, Y. Liu, Z. Li (李战峰)*. Dynamic modulation band rejection filter based on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Electronics, 9 (2020) 993. (SCI 4 区, IF= 2.412) 141. Yuchang Xun(荀宇畅); Guotao Yang* ; Jihong Wang; Lifang Du; Zelong Wang; Jing Jiao; Xuewu Cheng; Faquan Li; Xu Zou;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ow Thermospheric Sodium Layers during the 24th Solar Cycle, atmosphere, 11 (2020) 284-284. (SCI 4 区, IF= 2.397) 142. Shaoying Wang, Qi Sun, Jia Liang, Liangling Sun, Balaji Devakumar,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 Prepar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ovel Mn4+ doped Li3Mg2TaO6 red-emitting phosphors,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116 (2020) 107903. (SCI 4 区, IF = 1.943) 143. Xiaoyong Huang( 黄 小 勇 )*, Heng Guo, Jia Liang, and Shaoying Wang,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ovel red-emitting KBaLu(MoO4)3:Eu3+ phosphor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high color purity,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116 (2020) 107938. (SCI 4 区, IF = 1.943) 144. Y. Liu (刘毅)*, Y. Shang, X. Yi, R. Guo, Y. Zheng. Triple Brillouin frequency spacing Brillouin fiber laser 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54 (2020). (SCI 4 区, IF= 1.617) 145. H. M. Li (厉华明)*, H. Ding, Y. T. Tian, Y. L. Sun, and S. W. Fang, Linear Isotherm Regularities of Solid Sodium Under Pressure, AIP Advances, 10 (2020) 125114. (SCI 4 区, IF= 1.6) 146. Ke-Sheng Sun, Jian-Bin Chen( 陈 建 宾 ), lα→3lβ in minimal R-symmetric supersymmetric Standard Model,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35 (2020) 1950359. (SCI 4 区, IF=1.391) 147. 闫玠霖, 韦宏艳*, 贾鹏, 蔡冬梅, 乔铁柱, 大气湍流信道中聚焦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串扰特 性, 物理学报, 69 (2020) 144203. (SCI4 区, IF=1.384) 148. Y. Shang, R. Guo, Y. Liu(刘毅)*, X. Yi. Managing Brillouin frequency spacing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with Brillouin fber laser senso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52 (2020). (SCI 4 区, IF= 1.257) 149. L. Feng (冯琳)*, Investigation on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ll-d-Metal Pd2MnTi and Pt2MnTi by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Journal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 33 (2020) 2245-2250. (SCI 4 区, IF= 1.244) 150. Yuehua An, Xia Shen, Yuying Hao, Pengfei Guo,∗Weihua Tang,∗Enhanced Resistance Switching of Ga2O3 Thin Films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 (2020) 3283-3286. (SCI 4 区, IF = 1.134) 151. B. J. Wang (王冰洁)*, Z. W. Guo, Z. M. Shen, H. Xu, L. Liu, and J. X. Li, Underwater 3D 30 Imaging Utilizing 520 nm Chaotic Lidar, Journal of Russian Laser Research, 41 (2020) 399-405. (SCI 4 区, IF=0.993) 152. Qi Sun, Shaoying Wang, Liangling Sun, Jia Liang, Balaji Devakumar,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Achieving full-visible-spectrum LED lighting via employing an efficient Ce3+-activated cyan phosphor," Materials Today Energy, 17 (2020) 100448. (IF = 5.604) 153. Liangling Sun, Jia Liang, Shaoying Wang, Qi Sun, Balaji Devakumar, and Xiaoyong Huang(黄小 勇 )*, "Bright cyan-to-green color-tunable emissions from Ce3+/Tb3+ co-activated garnet phosphors for high-color-quality solid-state lighting," Materials Today Energy, 17 (2020) 100487. (IF = 5.604) 154. Xiaoyong Huang(黄小勇)*, Qi Sun, and Balaji Devakumar, "Facile low-temperature solid-state synthesis of efficient blue-emitting Cs3Cu2I5 powder phosphors for solid-state lighting," 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 17 (2020) 100288. 155. 张鹏*,李靖, 王文先, 贾程鹏, 马颖峰, 徐文瑞.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 Gd2O3/6061Al 中 子屏蔽材料的力学性能预测[J]. 原子能科学技术, 54 (2020) 1513-1518. (EI) 156. 张恒康, 冀婷*, 李国辉, 韩娜, 王英奎, 王文艳, 郝玉英, 崔艳霞, 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 研究进展, 半导体技术, 45 (2020) 43-50. (中文核心) 157. 冀婷*, 王英奎, 张恒康, 李国辉, 李战峰, 郝玉英, 崔艳霞*, 空穴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电 池中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4 (2020) 63-76. (EI) 158. 郭祥, 田彦婷*, 吴萍萍, 张旭, 聂仲泉,直通孔陶瓷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硅酸盐 学报, 48 (2020) 887-893. (EI) 159. 李禹蓉, 曹斌照*, 费宏明, 刘欣, 张明达. 双频段太赫兹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及传感特性研 究. 微波学报, 4 (2020) 63-67. 160. 师春娟, 张杰*, F=1 自旋相干态在外场中的量子演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 (2020). 161. 费宏明*, 严帅, 徐瑜成, 林瀚, 武敏, 杨毅彪, 陈智辉, 田媛, 可实现宽频带非对称传输的 自准直效应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物理学报, 69 (2020) 184214. 162. 韦宏艳*, 闫玠霖, 贾鹏, 蔡冬梅, 聚焦贝塞尔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螺旋相位谱, 光学学报, 40 (2020).(EI) 163. 高仁, 王娟芬*, 张煊, 杨玲珍, 张朝霞. 暗怪波的相互作用.光子学报, 49 (2020) 0426001.(EI) 164. 党婷婷, 王娟芬*.高斯型 PT 对称波导中高斯光波的控制.光学学报, 40 (2020) 0319001.(EI) 165. 林洪太, 张丽*, 刘欣, 卢新硕, 邓霄, 崔丽琴, 韩国华. FBG 环形衰荡腔的温度传感动态特 性研究, 光学学报, 40 (2020) 1006003. (EI) 166. 薛志平, 王东, 王宇, 张红娟, 高妍, 靳宝全. 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信噪比优化研究. 传 感技术学报, 33 (2020) 17-21. 167. 谷行, 白清, 王清琳, 闫伟, 李靖升, 王宇, 靳宝全. 基于窗函数优化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测温精度提升研究.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34 (2020) 25-31. 168. 顾惠南, 杨雷, 邓霄*, 吕华芳, 宋志强, 潘丽鹏, 张丽, 崔丽琴, 电容式土壤水分检测多参 数校正方法的研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4 (2020) 117-123. 169. Zeqi Li, Min Wu, Erwei Mi, Xianshu Kong, Yibiao Yang (杨毅彪)*, Cloud Water Content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DLAS Technology, Acta Photonica Sinica, 49 (2020) 0512003. (EI) 170. 米智, 陈智辉*, 杨毅彪, 费宏明, 刘欣. 电介质球复合纳米天线对荧光定向发射的增强[J]. 中国光学, 13 (2020) 121-130. (EI) 171. DONG Lin-xiu, CHEN Zhi-hui (陈智辉)*, YANG Yi-biao, FEI Hong-ming, LIU Xin. Far-field rang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by a hybrid metal-dielectric structure[J]. Chinese Optics, 13 (2020) 372-380. (EI) 31 172. Y. Liu (刘毅)*, R. Guo, X. Yi, Y. Zheng, P. Cheng.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gain-flatness of a Sagnac loop with an erbium-doped fiber. Chinese Optical, 13 (2020) 988-994. (EI) 173. 韩悦, 李国辉, 梁强兵, 冀婷, 郝玉英, 崔艳霞*, 全无机钙钛矿 CsPbX3 纳米晶的研究进展, 发光学报, 41 (2020) 542-556. (EI) 174. Peng J (贾鹏), Liu Q, Sun Y, Zheng Y, Liu W, Zhao Y. Smart obervation method with wide field small aperture telescopes for real time transient detection. In Observatory Operations: Strategies, Processes, and Systems VIII 2020 Dec 13 (Vol. 11449, p. 114491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EI) 175. Jia P (贾鹏), Ma M, Zhang M, Wu X, Wang W, Zhan Y. Non-parametric point spread function modelling for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In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VII 2020 Dec 13 (Vol. 11448, p. 114484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EI) 176. Peng J (贾鹏), Wu X, Yang X, Huang Y, Cai B, Cai D. Astronomical image restoration and point spread function estimation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InAdvances in Optical Astronomical Instrumentation 2019 2020 Jan 3 (Vol. 11203, p. 112030Q).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EI) 177. 刘占锋, 曹文静, 孙非, 陈智辉*,, 三角形硅二聚体纳米天线及其荧光增强效应研究, 半导 体光电. 5 (2020) 689-694. 178. 吴梅、王龙生、王云才、王安帮*,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混沌同步恢复时间研究, 激光与 光电子学进展, 2020. 179. 高华、王安帮、王云才*, 经典物理层高速密钥分发研究进展, 应用科学学报 38 (2020) 507-519. 180. 孙宇川, 毛晓鑫, 王安帮*, 开环单向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相位混沌同步, 中国激光, 47 (2020). 181. 王驿宣, 王大铭, 王安帮*, 啁啾光栅反馈诱发微腔激光器产生无时延特征的宽带混沌, 深 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0. 182. 乔丽君, 杨强, 柴萌萌, 卫晓晶, 张建忠, 徐红春, 张明江. 混沌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应 用科学学报, 38 (2020) 595-611. 183. 孟洁, 乔丽君, 张明江*, 张建忠, 王涛. 三段式集成 DFB 激光器生成微波信号的仿真研 究,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37 (2020) 459-465. 184. 王兴, 续文敏, 张建忠, 张明江, 乔丽君, 王涛, 基于 ADN8810 和 ADN8835 的混沌激光器驱 动及温控电路设计[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0(4):408-416.(中文核心期刊) 185. 师哲, 刘丽*, 徐航, 王冰洁, 李静霞, 基于压缩感知的混沌探地雷达空洞检测, 电子器件, 43 (2020) 1158-1167.(中文核心) 186. 宋亚婷, 陈景东*, 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玻璃表面改性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48 (2020) 208-215. 187. 薛志平, 王东, 王宇, 张红娟, 高妍, 靳宝全. 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信噪比优化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 33 (2020) 17-21. 188. 谷行, 白清, 王清琳, 闫伟, 李靖升, 王宇, 靳宝全. 基于窗函数优化的布里渊光时域反 射仪测温精度提升研究.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34 (2020) 25-31. 189. 赵成杰, 李国辉, 韩悦, 王文艳, 张叶, 郝玉英, 崔艳霞*, 结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57 (2020). (中文核心, 封面论文) 190. 邱开放, 翟爱平, 王文艳, 李国辉, 郝玉英, 崔艳霞*, 表面等离激元热载流子光电探测 器研究进展, 半导体技术, 45 (2020) 169-117. (中文核心) 191. 杨小姗, 潘雪峰, 苏少杰, 贾鹏*, 数据驱动的空间目标图像信息感知技术, 光学学报, 32 2020. 192. 李彩凤, 贾鹏*, 蔡冬梅, 地面层自适应光学系统多颗激光导引星位置优化研究, 光电工 程, (2020) 190515. 1. 会议论文 Pang, Yusong; Yan, Gaowei; Qiao, Tiezhu(乔铁柱), Kalman Filter Preview Control for Energy Savings of Large Scale Cascaded Belt Conveying Systems,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2020, ECC 2020, p1017-1022, May 2020. 2. Hongyan Wei(韦宏艳,) Jielin Yan, Tingzhuan Luo, Measuring OAM states of Bessel vortex beams by using an elliptical aperture covering the partical azimuth angle. Optical sen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Aug. 25-27, Xiamen (2020). 3. 邓霄, 冰盖剖面力热关键参数检测方法与应用, 第十届全国冰工程会议, 10月10日-14日, 辽 宁盘锦, 主题报告 (2020). 4. 陈 智 辉 , Micro/Nano Photonic Structures for light absorption/emission applications, 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ACP)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IPOC), Oct. 24-27, Beijing, China (2020). 5. 李璞, 蔡强, 张云山, 王云才, 单片光子集成互耦合混沌半导体激光器及其随机数产生应用, 第四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 Nov. 2-4, 上海, 邀请报告 (2020). 专著 时 秋 峰 著 . 《 稀 土 离 子 高 能 级 发 光 动 力 学 及 真 空 紫 外 光 谱 性 质 》 , ISBN: 978-7-5517-2324-4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8 月. 张 龙 龙 著 . 《 准 一 维 巡 游 电 子 体 系 的 光 电 性 质 及 其 光 致 相 变 理 论 》 , ISBN: 978-7-5517-2524-8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9 月. 张 明 达 著 . 《 人 工 结 构 材 料 中 光 子 霍 尔 效 应 以 及 光 子 与 声 子 束 缚 态 》 , ISBN: 978-7-5517-2521-7,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9 月. 易小刚 著.《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ISBN: 978-7-121-38233-1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11 月. 获奖 郝玉英, 王忠强, 张帆, 孙钦军, 马昌期,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结构调控与性能 研究, 2020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靳宝全荣获“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混沌激光相干法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授权专利号: ZL201310045097.3) 》获“第二届山西省专利奖二等奖” ;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发 明人:张明江, 王云才, 张建忠, 王安帮, 王文杰, 马喆, 许卫鹏, 柴晶, 张超。 刘绍鼎获“2019 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张明江获“2019 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33 学术交流 1. 2. 3. 4. 5. 6. 10 月 22 日, 山西大学贾锁堂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指导, 在明向校区科技楼 7 层会 议室作了题为“基于 Rydberg 原子的微波电场测量”的学术报告. 崔艳霞, 基于金属/氧化钛肖特基结热电子发射效应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全国红外技 术及其应用技术峰会, 10.20-10.22, 南京, 邀请报告 (2020). 崔艳霞, 高性能钙钛矿光电探测器,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会议, 10.31, 太原, 邀请报告 (2020). 崔艳霞, 基于原子级平滑单晶钙钛矿纳米线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 国际新型光电探测技 术及其应用研讨会, 11.05-11.07, 昆明, 邀请报告 (2020). 崔艳霞, 基于低维钙钛矿纳米结构的高性能光电子器件, 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高 峰论坛暨 2020 年第三届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 LDMAS2020, 12.05-12.08, 无锡, 邀请报告 (2020). 崔艳霞,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与微纳激光器, 第三届光电材料与器件发展研 讨会, 12.11-12.13, 长沙, 邀请报告 (2020). 1. 2. 3. 4. 2. 学术交流-海外篇 3 月 12 日至 15 日, 乔铁柱教授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 2020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ECC)May 12-15, 2020. Saint Petersburg, Russia”,线上会议并进行口头交流。 11 月 7 日, 张明江教授参加在长沙举行的 “Advanced Fiber Laser Conference (AFL2020)”, 作了题为“Novel chaotic Brillouin fiber sensor with high resolution”的特邀报告。 12 月 10 日, 贾鹏参加了“Point sprea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workshop”, 与法国 the Laboratory of Astrophysics of Marseille (UMR 7326 LAM), Aix-Marseille Université Dr. Olivier Beltramo-Martin 及 Professor Benoit Neichel 讨论了参与 ANR-APPLY 项目的细节, 共同商讨 2021 年申请中法联合项目. 12 月 14 日-12 月 18 日, 贾鹏在线参加“SPI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 Instrumentation 2020”, 会上贾鹏做了题为“Smart obervation method with wide field small aperture telescopes for real time transient detection”的口头报告,“Non-parametric point spread function modelling for adaptive optics systems”的张贴报告. 1. 邀请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国内篇 1 月 16 日, 杜超博士赴青岛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赵强博士共同调研了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并为双方共建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平台进行 了交流讨论. 3 月 13 日, 博士生李健参加首期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云上讲坛】暨“一流策略”青年 博士生讲坛第十四期报告会, 作了题为《新型分布式光纤拉曼传感技术及应用》学术报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告。 5 月 28 日, 郝玉英参加了中科院物理所举办的“第七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 学术研讨会”, 并做了题为“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优化”的邀请报告。 8 月 26 日-8 月 29 日, 贾鹏赴南京参加“第二届近地天体防御会议”, 并做了“大视场 小口径望远镜天文目标检测方法”专题报告. 8 月 28 日-8 月 29 日, 王宇在线参加“光学前沿在线: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会 议(2020) ”, 会上王宇做了题为“Research on composite interferometric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vibration sensing technology”的口头报告. 8 月 28 日, 张明江教授参加“光学前沿在线: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会议(2020) ” 线上会议, 并作题为“混沌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技术”的特邀报告。 9 月 15 日, 崔艳霞教授、李国辉副教授、冀婷副教授共三人访问了中北大学丑修建教授 课题组, 参观了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月 25 日, 郝玉英参加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举办的“2020 年度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互 联用户年会暨应用发展研讨会” 。 9 月 26 日, 李仕奇, 任炜桦、胡李纳博士生参加在成都市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 件第四届学术会议”, 李仕奇作了题为“原位生长的 2D-3D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口头 报告. 9 月 27 日, 郝玉英, 李康宁, 薛香羽, 孙礼泽童, 张学浩参加在苏州大学举办的“第四届 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 郝玉英做了题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性能 优化策略”的邀请报告。 9 月 25-27 日, 张强副研究员参加光学前沿在线:微纳光子学会议(2020, 线上), 并做 金属颗粒-薄膜耦合光学纳腔的等离激元特性的张贴学术报告。 10 月 10 日, 李国辉, 甲胺铅碘钙钛矿纳米片激光的研制及性能提高策略, 第十届纳米 与新能源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 , 无锡, 邀请报告 (2020). 10 月 11 日-10 月 14 日, 冰情检测课题组秦建敏、邓霄、崔丽琴、张丽、杜超、博士研 究生贾斌赴辽宁盘锦参加“第十届全国冰工程会议” 。邓霄作了题为“冰盖剖面力热关 键参数检测方法与应用” 、张丽作了题为“基于 FPGA 脉冲激光的 FBG 传感技术的静冰 压力检测方法研究”、杜超作了题为“可用于冰雪环境温度连续检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 系统” 、贾斌作了题为“应用于冰花-水两相流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的口头报 告. 10 月 12 日, 贾鹏赴北京参加“中国天文学会 2020 年学术年会”, 并做了“基于深度学 习的压缩感知 Shack-Hartmann 波前探测器”口头报告. 10 月 13 日, 贾鹏赴北京参加“中国天文学会 2020 年学术年会”, 并做了“端到端的天 文目标提取方法研究”口头报告. 10 月 14 日, 崔艳霞教授、李国辉副教授、冀婷副教授、王文艳博士共四人访问了山西 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肖连团教授课题组, 参观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 点实验室, 崔艳霞教授做了题为“纳米结构调控光电子器件性能研究”的报告。 10 月 20 日-10 月 22 日, 崔艳霞教授与石林林博士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红外技术及 其应用技术峰会”。 10 月 24 日-10 月 27 日, 郤育莺、韩悦、耿路路、曾文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ACP)202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IPOC)2020” 。 10 月 24-27 日, 王安帮教授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ACP 2020) ”,作了题为“Chaos key distribution”的邀请报告. 35 20. 10 月 27-30 日, 应邀参加第十一届纳博会, 作了“无机钙钛矿带隙调制及可调谐纳米激 光器”的学术报告。苏州, 国际会议中心。 21. 10 月 30 日, 崔艳霞教授访问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徐春祥教授以及物理学 院吕俊鹏教授团队, 在东南大学四牌楼以及九龙湖校区进行学术交流, 并做了题为 “Light Trapping by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Devices”的报 告。 22. 10 月 31 日, 贾鹏赴上海天文台参加“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研讨, 并制定了“底片数 字化”项目指导意见. 23. 10 月 31 日, 李国辉, 高稳定性低阈值甲胺铅碘钙钛矿纳米片激光,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 源系统学术会议, 10.31, 太原, 邀请报告 (2020). 24. 10 月 31 日-11 月 2 日, 靳宝全、白清赴深圳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光纤传感 技术及应用大会”, 会上靳宝全做了题为“BOTDR 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传感性能提升 研究”的口头报告. 25. 10 月 31 日, 张明江教授参加“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暨国际光电技术研 讨会”, 并作题为“混沌激光分布式光纤传感”的特邀报告。 26. 11 月 2-4 日, 王安帮教授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 第四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作了 题为“混沌相干光通信初探”的邀请报告. 27. 11 月 4 日,李璞教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作了题为“ 单片光 子集成互耦合混沌半导体激光器及其随机数产生应用”的邀请报告. 28. 11 月 5 日, 刘芳宇赴上海参加“2020 中国自动化大会”, 并参加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Nodes in Power-Information Coupled Network”的海报交流(所有录用论文均 是海报交流). 29. 11 月 6-8 日, 王安帮教授受邀参加在河北保定举办的“ 第十二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 坛”,作了题为“高速混沌激光的高速物理密钥产生与分发”的邀请报告. 30. 11 月 11 日-11 月 12 日, 靳宝全、王宇赴武汉参加“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 坛, 王宇在“2020 中国光纤传感论坛”上做了题为“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新型幅相 解调方法研究”的口头报告. 31. 11 月 23 日, 崔艳霞、李国辉前往北京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唐鑫教授的实验室。23 日下 午, 崔艳霞受毛海央研究员邀请,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做了题为“纳米结构光俘获效应及 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并参观了中科院微电子所先导中心实验平台。24 日, 二人参加了 2020 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25 日, 二人参观了清华大学熊启华教授 的实验室。 32. 11 月 24 日, 贾鹏赴厦门参加“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2020 年工作会议”, 并 做了“天文大数据平台智能应用设计思考及建议”的专题报告. 33. 11 月 26 日, 贾鹏赴厦门参加“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 2020 年学术年会”, 并做了“天 文光学望远镜数字孪生研究及应用”的大会报告. 34. 11 月 25-26 日, 应邀参加第五届香江学者年会, 作“一维半导体材料组分调制及光电器 件研究”的学术报告。杭州, 浙江大学。 35. 11 月 26 日, 李国辉、崔艳霞前往吕梁兴县参与“吕梁市科技局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计 划考察座谈会”项目评审。 36. 11 月 27 日至 30 日, 徐航、 刘丽和李静霞参加在广州举行的 “第二届全国光子技术论坛” 。 37. 11 月 27 日-11 月 30 日, 冰情检测课题组张丽、杜超博士赴广州参加“第二届全国光子 技术论坛”. 38. 11 月 27 日至 29 日, 崔艳霞、李国辉、石林林前往广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光子技术” 36 论坛”, 29 日上午崔艳霞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单晶钙钛矿纳米线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 的口头报告, 李国辉副教授于 28 日作了题为“高稳定性钙钛矿纳米片激光的研制”的 口头报告, 石林林博士张贴海报。 39. 2020 年 11 月 27 日-30 日, 费宏明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届光子学术论坛. 40. 12 月 5 日, 崔艳霞应杭州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军的邀请, 参与“第 174 期至真讲坛”, 并作了题为“申请国家基金的三有要素与三无原则”的报告。 41. 2020 年 12 月 11 日-13 日, 费宏明赴山西大学参加 2020 年山西大学量子物理研讨会. 37 科研亮点(一) 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Yichao Liu(刘一超), Fei Sun(孙非)*, Yibiao Yang, Zhihui Chen, Jianzhong Zhang, Sailing He, and Yungui Ma*,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Tunneling with Transmuted Material Singularity”, Phys. Rev. Lett. 125(20), 207401(2020). SCI Top 1 区, IF:8.385 研究内容: 近零折射率材料具有电磁波隧道效应, 然而目前的实现方法都具有带宽窄、 损耗大的不足。该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实现近零折射率材料, 并仿真验证了其隧道效应。新的方法只用到折射率大于 1 的渐变折射率材料, 因 此具有大带宽和低损耗等特点, 这为近零折射率材料实现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 路。 新闻简介: 近零折射率材料由于其材料参数的特殊性而展现出许多非凡的光学特性, 比如电磁隧道效应、光捕获、定向辐射等, 因而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近零折 射率材料可以借助于人工超构材料、光子晶体或者特殊波导结构等方法实现, 以 前实现近零折射率材料的方法通常只能窄带工作, 并且损耗对近零折射率介质 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针对该问题, 变换光学及超构材料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变 换光学方法设计的“近零折射率功能(NZIF)结构”, 该结构可以用普通电介质 的材料实现, 同时具有宽带低损耗的近零折射率材料特性。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了 一个特殊波导来展示 NZIF 结构的电磁波隧道效应, 并从传输线模型、波导模式 理论、变换光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 NZIF 结构隧道效应的物理机制。该研究利用 了变换光学中几何空间和电磁介质之间的等价对应关系, 提出了通过几何结构 复杂化来换取材料参数简单化的方法。研究团队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验证了 NZIF 结构具有大带宽、低损耗、对某些缺陷不敏感以及加工的鲁棒性等多个优 点。 38 网页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207401 同行评价: “The authors did a great job to improve presentation of their results and I like it. They disclosed physics behind the structural singularity and revealed which defects do not disturb wave propagation. The level of fabrication imperfections is also estimated. The manuscript looks much more mature now not least thanks to the detailed supplemental material.” 39 科研亮点(二) 2019 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表面等离激元多重法诺共振增强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 获奖者:刘绍鼎 雷党愿 王文杰 段辉高 陈景东 特色及创新 微纳光子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现代光学分支之一, 对突破光学衍射极 限、提高光学器件集成度和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已在全光器件、数据存储、显 示成像、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 金属/电介质微纳结构 独特光学响应是实现上述应用的基础。然而, 微纳结构的辐射、非辐射损耗会引 起光谱展宽, 降低共振模式品质因子及近场增强, 进而影响微纳光子器件的性 能。项目提出基于微纳结构多极模式耦合抑制辐射损耗的方案, 通过结构的调整 实现多重法诺共振、表面晶格共振等弱辐射共振的激发, 有效增强了微纳米尺度 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实验及理论验证了所提出方案对增强光学非线性响应 及生物传感灵敏度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内容为超快非线性微纳光子器件、高灵敏 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等提供了关键的研究基础。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法诺共振增强光学非线性效应。 (a)基于纳米棒聚合体多 重法诺共振宽波段增强二次谐波发射。 (b)基于劈裂纳米盘的高调制深度法诺共 振及增强二次谐波效应。 40 研究意义 研究结果对实现纳米尺度上操控光子, 使得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的全光集成器件 (如光开关、光调制器等)的设计和实现成为可能。此外同样基于法诺共振抑制 辐射损耗的特性, 研究成果亦可用于开发具有高灵敏度的生化传感器件, 有利 于个体化医疗、新型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项目研究对改变我省单一 煤炭工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能够以点带面, 对发展全光非线性纳光子 器件、生物化学检测等低碳绿色技术和工业领域都有积极的影响, 对推动我省制 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1 科研亮点(三) 2020 年山西省专利奖二等奖 基于混沌激光相干法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发明人:张明江,王云才,张建忠,王安帮,王文杰等 特色、创新及用途: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 电网、油气管网、交通基础设施、水 利工程、军事边境安防等大型设施结 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监测关乎 人民生命、国家经济安全,亟需长距 离、高分辨率、高速实时的稳定监测 手段。本项目首次将宽频带、类噪声 的混沌激光应用于布里渊分布式光 纤传感系统,提出独创的混沌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反射技术,研制出模块级、 仪器级宽带混沌激光源,以此为核心器件研发了系列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并 应用于地方重大工程健康监测,实现特长隧道火灾、高陡边坡局部垮塌、燃气管 网泄露等灾害的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本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十千米级传感距离、 毫米级空间分辨率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研究机构的技术垄断,为我国新一代 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开辟道路,促进我国传感技术及相关产业迈向高端、走向世 界。 产品样机: 42 推广应用: 基于本项目成果光子集成混沌半导体激光器,牵头与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保密通信用 混沌激光器研究” (2017B19)行业标准研究课题,通过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 会的审查,推动混沌激光技术发展,促进混沌激光器商业化应用。 研发的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已由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应用 于“燃气管网数字化系统开发与示范”工程,在黄土地质沉陷灾害高发区的 沁水县“南大阀室-郭家岭”段天然气输气管道,实现了输气管道燃气泄漏、 外界入侵和地质沉陷变形等灾害监测,为输气管网高效、及时安全监测预警 提供解决方案。 43 教学工作总结 2020 年我院承担教学工作量 58780.06。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 3 项, 省 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3 项;获批校级教改项目 7 项,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 项。9 人次获学院“线上教学优秀教师”称号;1 人次获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先进教师”二等奖;2 人次获“青欧奖”优秀教师奖。 10 人次指导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奖。7 人次指导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并获 奖。1 人次指导本科生获得校级本科特优毕业论文。约 8 人次参加教学交流及培 训。 教学工作量统计 承担教学工作量 58780.06, 较 2019 年增 7607.59 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502.39;人均本科教学工作量:359.71 2020 年学院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承担的教学工作量 上半年 下半年 全年 理论工作量(大物+专业) 11335.23 8831.12 20166.35 大学物理实验 6514.2 7497.6 14011.8 课内实验 0 592.76 592.76 实习 301.6 226.25 527.85 课程设计 0 798.8 798.8 毕业设计 4015.2 0 4015.2 教学研讨 1029.5 944 1973.5 研究生 7993.8 8700 16693.8 合计 31189.53 27590.53 58780.06 44 45 教改项目 1. 郝玉英、吴宇坤、杨玲珍、徐利春、任静琨, 多学科交叉下物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经费 1 万, 起止年月:2020.06-2022.06 2. 武媛、张叶、王丽平、翟爱萍, 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大学物理混合式协作学习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3-2022.12 3. 张雍家、黄平、刘瑞萍、武媛, 太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物理混 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3-2023.03 4. 孙礼, 韩燕, 徐强, 杨蕾, 邓平, 校级教改项目: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模块化、 开放式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3-2022.03 5. 薛林, 孙礼, 李辉, 校级教改项目:基于 MOOC 平台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物理实验教 学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6-2022.06. 6. 李国辉, 杨玲珍, 崔艳霞, 陈景东,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培养面向新基建的光电 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科教协同实践基地建设, 经费 20 万, 起止年月: 2020.1-2020.12. 7. 张朝霞, 郝玉英, 乔铁柱, 张万舟, 程鹏, 基于 MOOC 平台的软件技术基础(C 语言程序设 计)SPOC 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6-2022.06 8. 张明江, 冀炜邦, 王娟芬, 高少华, 王涛, 2020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激光原理》 线下培育课程(编号 K2020353), 起止年月:2020.01-2021.12 9. 翟爱平, 崔艳霞, 王东, 赵文静, 吴宇坤, 太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 “智慧浪潮”下的《光电 显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7-2021.12 10. 张建忠, 光电教指分委 2019 年“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太原理工 大学光电专业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的探索(gdyljis05), 起止年月:2020.01-2021.12. 11. 贾鹏, 乔铁柱, 郝玉英, 蔡冬梅, 荀宇畅, 韦宏艳, 山西省教改项目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虚 拟现实光电教学研究, 经费 3 万, 起止年月:2020.01-2022.12. 12. 王磊,《电路分析原理》,太原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培育项目, 5 万. 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1. 李仕奇. 2D-3D 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20 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 创新项目, 导师:郝玉英, 经费 0.5 万元, 起止年月:2020.03-2021.03 2. 马玥. 薄膜式飞机翼面结冰探测机理研究, 2020 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导师:邓霄, 经费 0.25 万, 起止年月:2020.05-2021.05 3. 许扬. 面向隧道渗漏水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2020 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46 导师:张明江,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2020.06-2021.06. 4. 杨强. 有源光反馈结合非线性效应产生宽带平坦混沌激光, 2020 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 目, 导师:张明江, 经费 0.25 万, 起止年月:2020.05-2021.05 5. 石林林. 基于量子点掺杂高性能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应用及其性能研究, 2020 年山西省研 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导师:崔艳霞, 经费 0.5 万元, 起止年月:2020.05-2021.05 6. 韩悦. CsPbBr3 钙钛矿纳米晶光电探测器, 2020 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导师:崔艳霞, 经费 0.25 万, 起止年月:2020.05-2021.05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 卢文龙, 陈靖, 王晓鹏, 刘利锋, 基于机器学习的西瓜成熟度检测技术, 2020 年山西省高等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费宏明, 经费 0.7 万, 起止年月:2020.08-2021.08 2. 马建露, 陈方可, 潘兴华, 赵嘉盛, 安珊萱, 基于超宽带雷达原理的人体姿势轨迹识别系统, 2020 年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 张朝霞, 经费 0.3 万, 起止年月: 2020.06-2022.06 3. 高歌、何鹏、李尚阳、袁如日. 波长调谐 Hadamard 相机检测有害气体泄漏分布的技术研究, 2020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王东, 经费 0.5 万, 起止年月: 2020.06-2021.06 4. 田佳冉、王天宇、单小丽、徐焕然、王丽娇. “互联网+”智能光纤视频联动安防系统, 2020 年度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指导教师:靳宝全, 经费 0.3 万, 起止年 月:2020.09-2021.06. 5. 杨田, 雷迪, 韩扬, 陈斯, 基于 5G 技术的物联网视觉智能检测传感器研究, 2020 年山西省高 等 学 校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项 目 , 指 导 教 师 : 乔 铁 柱 , 经 费 0.5 万 , 起 止 年 月 : 2020.01-2021.12 6. 田佳冉、王天宇、单小丽、徐焕然、王丽娇. “互联网+”智能光纤视频联动安防系统, 2020 年度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指导教师:靳宝全, 经费 0.3 万, 起止年 月:2020.09-2021.06.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张彩霞 郝玉英 等《浅谈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同时的相对性》, 教育教学论坛, 285-286 (2020) 2. 王宇, 靳宝全, 乔铁柱, 吕玉祥, 王东, 张海涛.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 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5):264-266. 47 3. 崔艳霞, 石林林, 戴震, 韩悦, 郤育莺, 梁强兵, 李国辉.完善的科研团队管理在研究生思政 教育及科研育人中的作用——以太原理工大学纳米光电子团队为例,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15(1):41-45 (2020). 4. 崔艳霞, 韩悦, 张恒康, 李国辉, 冀婷, 张叶, 梁强兵. 太阳能光伏原理与应用的双语教学方 法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4):53-54 (2020). 获奖 杨玲珍、薛林、孙礼、樊文浩、李辉,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获批“首批国 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黄平、张雍家荣获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青欧奖”优秀教师奖. 崔艳霞荣获 “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称号(2020.2.29). 张雍家, 杨毅指导研究生卞凯, 付杰, 穆思宇获得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 赛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企业命题方向特等奖. 武媛荣获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先进教师”二等奖. 2020 年 3 月, 黄平、张雍家、武媛、王东、刘瑞萍、刘红利、陈景东、薛萍萍、吴宇坤获 学院“线上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2020 年 8 年, 吴宇坤指导的雷迪、陈斯、陈方可三位本科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 计大赛(华北赛区)二等奖. 2020 年 11 年, 吴宇坤指导的陈方可、雷迪、陈斯、胡李纳、闫彤五位同学荣获 2020 年全 国大学生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二等奖. 2020 年 12 月,张雍家,王丽平,刘一凡分获太原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奖一等奖、二等奖、三 等奖各一项。 卢文龙、王晓鹏、陈靖、刘利锋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荣获创意组优 秀奖, 指导教师:费宏明, 白佛. 孙非指导本科生徐愈成本科生毕业设计“基于变换光学理论设计的新型隐形门”被评为太 原理工大学特优本科生毕业论文。 侯兆华, 潘兴华, 郭家昊,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创意组优秀奖, 利用呼出气体快 速检出新冠病毒, 指导老师:张朝霞, 陈景东 王宇、靳宝全指导硕士研究生赵瑞、苑宏宇、闫朋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华北分赛区一等奖. 48 杜超、贾宇琦指导研究生田鹏、郑东圣、涂晓榜获得第十五届“兆易创新杯”中国研究生 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 杜超、李翠指导我院研究生(张均、蔡嘉城), 本科生(姜柯帆、乔一丹)荣获第八届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华北赛区)优秀奖. 王宇、靳宝全指导硕士研究生赵瑞、苑宏宇、闫朋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华北分赛区一等奖. 李健、余涛、许扬获得“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二等奖, 指 导教师:王涛、李翠。 王冰洁、刘丽指导硕士研究生张天舒、王凡、程蒙设计作品“基于布尔混沌信号的电缆故 障定位仪”获“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分赛区团队二等奖。 徐航、李静霞指导硕士研究生谢瑞欣、陈鑫澎、李颖鑫设计作品“面向周界入侵探测的混 沌导波雷达” 获“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分赛区团队三等奖。 乔铁柱:太原理工大学荣获 2020 年第十四届 CIMC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优 秀组织奖” 教学交流 1. 7 月 3 日-4 日, 曹斌照在网上参加中国高校第二届教学学术年会视频会议. 2. 7 月 20 日, 卢文龙、王晓鹏、陈靖、刘利锋参加太原理工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 指导教师:费宏明, 白佛. 3. 8 月 14 日-17 日, 曹斌照等赴西宁市参加“一流专业建设与规划暨专业认证研讨会”培训学 习. 4. 8 月 15 日, 翟爱平, 乔铁柱, 赵秀峰, 冀炜邦等参加“一流专业建设与规划暨专业认证研讨 会”. 5. 乔铁柱:太原理工大学荣任“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山西分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6. 8 月 14 日-8 月 16 日, 乔铁柱、曹斌照、张朝霞、赵秀峰等西宁一流专业建设及专业认证研 讨会 7. 10 月 9-11 日, 费宏明赴石家庄参加“华北地区物理类专业申报一流专业研讨会”. 8. 10 月 31 日, 曹斌照赴山西美域国际酒店参加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暨国 际光电技术研讨会, 并作了“立足一流专业建设, 推进工程认证落地”的交流报告. 49 学生工作总结 2020 年学院共培养毕业生 343 人, 其中研究生 104 人, 本科生 239 人。2020 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 73.2%, 其中本科生校内外升学共 94 人;2020 年全院学 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奖励和荣誉共 155 人次;参与创新实践项目 13 项, 其中 3 项获得全国一等奖和特等奖。 2020 届研究生名录(104 名) 光学工程(16 人) 晁晓欣 成 琛 杜海鋆 高 芮 贾振威 李霖伟 林洪太 王驿宣 徐 浩 闫宝强 闫 垒 张 赵成杰 赵嘉敏 梁 佳 刘占锋 倪 青 申嘉乐 师春娟 孙良玲 王亚通 王玉朋 王智聪 张恒康 张蓝云 张腾飞 李丽强 李 玮 田 武 潇 垚 孙宇川 田耀宗 凝聚态物理(19 人) 郭慧芳 郝 宇 胡红刚 孙 旗 王少荧 王晓春 周 敏 控制科学与工程(3 人) 康霞霞 薛志平 杨效霞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5 人) 侯鹏飞 李彩凤 李凯凯 李梦文 王 兴 电子科学与技术(4 人) 李世隆 刘嘉伟 徐晓宇 闫慧文 集成电路工程(21 人) 程碧钊 高 仁 谷 行 郭茂森 郭 祥 郭志文 靳 李夕玉 李泽麒 刘 锋 刘文辉 吕艺辉 吕悦娟 邱开放 闫 伟 张 伟 严 帅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7 人) 50 啸 俊 郭照青 贾卓楠 宋国庆 王李静 吴明川 杨伟高 姚毅峰 黄 孔乐天 李 靖 李灵傲 刘 杰 薛 刚 薛晓珍 杨 浩 云 控制工程(24 人) 陈德鹏 冯 伟 高 远 顾 岩 刘 洋 刘 宇 师 哲 宋志强 覃志强 吴 梅 杨 雷 杨瑞云 张嘉琦 张 周慧栋 邹 捷 琦 毅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5 人) 曹 勇 陈倩倩 郭 健 李禹蓉 宋盈盈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名录(201 名) 应用物理学(93 人) 安 琪 白卫东 曹菁杨 曾 淼 柴源泽 陈科地 陈 铭 陈雨生 程 邓福盛 杜亚鹏 方世伟 高 磊 高亚婧 关铭阳 郭亚宾 郭子良 侯好强 侯 伟 候承杰 胡 繁 黄 靖 黄世政 江昊男 焦马晋 靳军 鞠若凡 康快发 康寓新 亢 滢 来小雨 李柄慷 李金宇 李玉栋 梁钦翔 凌思帆 刘仁杰 刘 腾 刘永伟 马 骞 马宇翔 么铭怡 梅宇杰 孟凡琦 乔 磊 石少雄 宋光远 宋海南 宋焕东 孙铂涵 孙明宇 谭 鹏 汪旭东 王 骞 王健宇 王凌志 王世杰 王伟伟 王文哲 王亦池 王 正 吴 凯 吴清华 武 润 彤 闫赟彬 杨德彪 杨小燕 杨旭圆 姚翔铧 叶甲桂 扆晓雄 于天维 张光亮 张 恒 张嘉元 张凯旋 张梦娜 张 蓉 张如腾 张思维 张又夕 张紫玉 赵浩渝 赵培胜 赵全钊 赵瑞祺 赵 帅 赵万琦 赵晓如 赵政朋 郑鑫海 周凯翔 杜 闫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90 人) 班铭霞 薄舒文 陈丛丛 陈 磊 陈 湘 陈雨禾 邓金鑫 杜 杜欣晨 高 辉 关永帽 郭 冉 郭万祥 郭雅嵩 郭 阳 何承跃 胡维泽 姜茂杰 匡 恒 李灿辉 李 超 李飞熊 李文昊 李泽威 李泽勋 廉岚淇 梁家宁 梁泽锋 廖敏珠 刘昌辉 刘 欢 刘家安 刘嵩义 刘晓娜 刘晓鹏 刘钰欣 刘元杰 龙 飞 陆肖宇 骆廷专 吕佳琦 马泽鹏 潘雪峰 芮泽钜 51 超 江 商凯淋 史昀祺 宋俊伟 田晋敏 田晓峰 王佳杰 王金宇 王敬渊 王铭一 王 琪 王韶堃 王少博 王亚栋 王胤泽 王 钰 王智豪 王梓阳 韦景春 卫一帆 魏铭琪 魏翔宇 武 皞 武佳义 向赟胜 徐瑜成 严一彰 杨明哲 杨 平 杨玉冰 杨震威 原冰鑫 苑宇佳 张凤洲 张佳倩 张晋源 张 张六六 张天翊 张文妮 张孝源 张子奇 赵晶晶 钟一凡 周 萌 周益淳 靖 光源与照明(56 人) 白新宇 曹冰倩 曹 阳 陈宝全 陈黛娟 陈 欢 邓惠晶 窦子凯 段志鹏 冯 凯 洪欣迪 胡兴如 解翔宇 荆宁钊 赖振理 李 屾 李舒卉 郜燕南 李云凤 梁 博 刘凯扬 刘 铭 刘玺统 刘相秋 刘 轩 孟令谦 宁重阳 潘沈洋 潘 婷 裴钰齐 蒲国栋 蒲海潮 史超凡 宋慧鑫 汪泽鑫 王康博 王向兵 王 鑫 王宇昂 王 岳 谢维涛 徐子沛 许嘉程 薛云健 闫鹏伟 杨凡奇 杨慧玲 杨 瑞 袁 浩 张凯彦 张磊旺 张瑞师 张雅婷 郑治沧 周渝人 朱光韬 2020 届本科生升学(94 名) 专业班级 姓名 录取学校 光照 1601 张磊旺 上海交通大学 应物 1602 杨小燕(保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应物 1602 赵浩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光信 1603 田晋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光信 1601 徐瑜成(保研) 南京大学 光照 1601 宋慧鑫(保研) 复旦大学 光照 1601 汪泽鑫(保研) 东南大学 光照 1602 应物 1601 潘 亢 婷 东南大学 滢(保研) 西安交通大学 52 光信 1601 潘雪峰(保研) 西安交通大学 光信 1601 王韶堃 西安交通大学 光信 1603 张六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应物 1603 高亚婧 北京师范大学 应物 1603 张凯旋(保研) 南开大学 应物 1602 陈雨生 电子科技大学 应物 1602 姚翔铧 电子科技大学 光照 1601 段志鹏 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 1601 原冰鑫 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 1603 邓金鑫 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 1603 郭万祥 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 1602 胡维泽 天津大学 光照 1601 解翔宇 四川大学 光照 1602 蒲海潮 深圳大学 光照 1602 袁 浩 深圳大学 光信 1603 杜 超 深圳大学 光信 1603 武佳义 深圳大学 光照 1602 刘 轩 北京理工大学 光信 1603 王敬渊 北京理工大学 光信 1603 苑宇佳(保研) 北京理工大学 应物 1602 凌思帆 南方科技大学 应物 1603 李柄慷 北京科技大学 应物 1601 孙铂涵 西北工业大学 光信 1601 薄舒文 西北工业大学 光信 1601 郭雅嵩 西北工业大学 光信 1601 龙 飞 北京交通大学 光信 1602 张孝源 北京交通大学 应物 1602 江昊男 福州大学 53 光信 1601 姜茂杰 北京工业大学 光信 1603 芮泽钜 哈尔滨工程大学 应物 1603 宋焕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物 1603 赵晓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照 1601 洪欣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照 1601 李 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照 1601 杨慧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照 1602 白新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 1602 史昀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物 1601 靳 军 陕西师范大学 应物 1602 王世杰 陕西师范大学 应物 1603 张嘉元 陕西师范大学 光信 1601 李 超 陕西师范大学 应物 1602 张 恒 燕山大学 光信 1602 刘嵩义 光信 1603 陈 应物 1601 鞠若凡 北京体育大学 应物 1601 孟凡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物 1603 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光照 1601 孟令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光信 1602 关永帽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光信 1602 张文妮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应物 1602 么铭怡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光照 1602 曹冰倩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光照 1601 张雅婷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光信 1601 刘 欢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光信 1602 张 靖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应物 1602 张紫玉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湘 靖 5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光信 1602 杜欣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光信 1602 宋俊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光信 1603 王 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应物 1601 闫赟彬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应物 1601 白卫东(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应物 1601 曹菁杨(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应物 1601 闫彤(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应物 1602 高 磊 太原理工大学 应物 1602 侯好强(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应物 1602 张蓉(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1 陈 欢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1 李舒卉(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1 郑治沧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陈宝全(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冯 凯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梁 博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刘 铭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蒲国栋(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王康博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杨瑞(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信 1603 郭阳(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信 1603 廉岚淇(保研) 太原理工大学 光信 1603 梁泽锋 太原理工大学 光照 1602 王宇昂 太原理工大学 光信 1602 杜 应物 1601 宋海南 佛罗里达大学(美国) 光照 1602 许嘉程 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光照 1601 薛云健 南安普顿大学(英国) 江 55 杜伦大学(英国) 光照 1601 朱光韬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日本) 荣誉与奖励(155 人次) 国家奖学金(12 人)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雷 迪 张 强 许 扬 闫玠霖 李 才 赵 乐 李 伟 赵捷茹 杨小姗 胡鑫鑫 李 健 校长奖学金(1 人) 光信 1805 高丽娜 国家励志奖学金 (27 人) 应物 1701 付蓉 应物 1702 殷时雨 光照 1701 程姿嘉 光照 1701 张蕾 光照 1702 马建露 光信 1701 刘语欣 光信 1702 锁相严 光信 1703 牛林洮 光信 1704 王俊丽 应物 1801 安珊萱 应物 1802 高泽芳 应物 1803 王海洋 光信 1801 王园园 光信 1802 于杰 光信 1803 单小丽 光信 1804 宋慧敏 光信 1804 闫一心 光信 1805 高丽娜 应物 1902 陈俊媛 应物 1902 田一秀 光照 1901 蒋昊 光照 1901 田士豪 光照 1902 高嘉欣 光信 1901 任文敏 光信 1901 周峰立 光信 1902 梁可佳 光信 1903 臧晓灿 太原理工大学三好学生 (14 人) 光照 1701 程姿嘉 应物 1803 宋宇 光信 1801 杨田 光信 1805 程子若 应物 1901 马婧连 应物 1802 张美姗 光信 1904 张璇 光信 1703 牛林洮 光信 1702 陈祺 应物 1701 张新菲 光照 1702 马建露 光信 1902 陈汉川 光信 1904 娄亚筱 光照 1702 孟煜杰 太原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5 人) 应物 1801 安珊萱 应物 1701 林振伟 光信 1904 张 56 璇 光信 1902 陈汉川 光信 1805 杜建英 太原理工大学先进班集体 (2 个) 光信 1901 光信 1801 太原理工大学(2018 年)优秀学生奖学金 (92 人) 专业学习类(64 人) 柴鑫悦 王俊丽 郑红蓉 戴玺隆 陈 祺 侯兆华 武慧敏 段哲鑫 杨志婷 车 赵鑫生 王宇晴 柳 莹 李 李玉琴 赵惠芳 赵 光 李建树 袁 累 高 歌 杨苗苗 马建露 胡 张 赵德睿 卫姣旭 王 帅 郑裴俊 赵翼展 张鑫慧 林振伟 白文俊 吕佳蒙 张家晨 安珊萱 李 卢文龙 苗雨琇 田佳冉 高泽芳 刘 斌 施嘉旺 高鹏程 徐浩晖 师 冀彦忠 雷 迪 单小丽 王园园 陈 高丽娜 潘兴华 宋慧敏 周 洁 陈方可 赵新渊 李 格 赵倚帆 赵 泽 吴安俊 王信朝 郑栋仁 张永琪 谢书浩 维 杜劭冲 王道民 闫一心 鑫 斯 晴 庆 俊 柳 蕾 科技实践类(6 人) 华云岚 范卜文 王 校园文化类(22 人) 牛瑞欣 牛林洮 刘语欣 程姿嘉 黄泽诚 张新菲 殷时雨 张伟宇 宋 宇 贾瑞昕 张美姗 尚锦涵 王海洋 孙宝乐 杜建英 郭家昊 孙思凡 卜则源 朱亚琦 杨滨远 于 陆盛源 杰 太原理工大学优秀中共党员(2 人) 18 级博士研究生李健 18 级硕士研究生杨强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1、本科生雷迪、陈斯、陈方可参加的《多功能新型太阳能电池寿命检测系 统》项目获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二等奖; 57 2、本科生武晓洋;高嘉良;杜建英,硕士生刘家跃, 侯锐参加的《高精度混 沌光时域反射仪的设计》项目获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 等奖; 3、本科生张树琰、王丽娇、王佳参加的《垃圾回收智能分类检测》获得2020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 4、本科生王开宇 孙思凡 宋慧敏参加的《LED紫外线消毒灯》获得2020全 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 5、本科生陈祺、戴玺隆、范卜文、张璇,硕士生孙永阳、刘强参加的《基于 机器学习的智能监控系统项目》项目获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 区)三等奖; 6、本科生乔一丹, 姜柯帆,硕士生张均, 蔡嘉城参加的《基于FPGA与光纤光 栅的海水盐度检测系》项目获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优秀 奖; 7、本科生卢文龙, 王晓鹏, 陈靖, 刘利锋参加的《西瓜的无损检测》项目获 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优秀奖; 8、本科生侯兆华, 郭家昊, 潘兴华参加的《利用呼出气体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项目获得2020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优秀奖; 9、硕士生陈晨, 杨宸, 高瑜璋参加的《蓝宝石自动化接种测控系统》项目获 得2020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一等奖 10、硕士生武超人, 王翔宇, 巢萌, 郭亘立, 毛晓鑫参加的《宽带平坦微波噪 声源发生器》项目获得2020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优秀奖 11、本科生陈方可, 雷迪, 陈斯硕士生胡李纳, 闫彤参加的《面向新型太阳能 电池检测的可控光源设计》项目获得2020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二等奖 12、硕士生卞凯、穆思宇、付杰参加的《面向楼宇的网络双向视频传输系统 》项目获得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企业命题方向特等奖 58 13、硕士生杨宸、侯成成、陈宝全参加的《自行车线上交互系统》项目获得 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企业命题方向一等奖 学生就业质量报告 1. 2020 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1 2020 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343 人, 其中本科生 239 人、 硕士毕业生 104 人。 表 1-1 历年毕业生情况一览表(2016~2020) 毕业年份 本科生/人数 硕士研究生/人数 博士研究生/人数 合计/人数 2016 140 84 2 226 2017 184 99 5 288 2018 201 101 1 303 2019 232 98 3 333 2020 239 104 0 343 1.2 2020 届毕业生构成分析 1.2.1 2020 届毕业生性别构成 2020 届毕业生中, 男生 258 人, 占比 75.22%, 女生 85 人, 占比 24.78%, 男 女性别比约为 3.03:1。本科毕业生中, 男生 189 人, 占比 79.08%, 女生 50 人, 占比 20.92%, 男女比例约为 3.8:1;硕士毕业生中, 男生 69, 占比 66.35%, 女 生 35, 占比 33.65%, 男女比例约为 2:1。 表 1-2 2020 届毕业生性别构成 本科生 毕业生类型 性别 硕士研究生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男生 189 79.08% 69 66.35% 258 75.22% 女生 50 20.92% 35 33.65% 85 24.78% 59 1.2.2 2020 届毕业生专业及学历构成 2020 年, 我院共有毕业生 343 人, 其中本科毕业生 239 人, 分属于三个专 业, 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光源与照明;硕士研究生毕业生 104 人, 分属于光学工程、集成电路、凝聚态物理、电子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控制 科学与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仪器科学与测试 9 个专 业。 表 1-3 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表 专业名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源与照明 应用物理学 合计 毕业生人数 90 56 93 239 专业人数占比 37.66% 23.43% 38.91% 100.00% 表 1-4 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情况表 凝聚 仪器科学 态物 与测试技 理 术 19 5 专业名 控制 称 测试计量 电子科 技术及仪 学与技 器 术 5 4 7 4.81% 3.85% 6.73% 光学 工程 控制科 光电子材 工程 集成电 合 学与工 料与器件 路工程 计 程 毕业生 24 16 3 21 104 人数 专业人 23.0 18.27 15.3 4.81% 数占比 8% % 100. 8% 2.88% 20.19% 00% 1.2.3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学院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广泛, 涵盖了全国 2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 其中以山西生源为主, 占生源总数的 53.94%;省外生源来自全国 26 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 60 图 1-1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图 2020 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涵盖全国全国 26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以 山西生源为主, 占生源总数的 52.71%;省外生源来自全国 25 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 2020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生源地涵盖全国全国 1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 其中以山西生源为主, 占生源总数的 57.65%;省外生源来自 13 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 。 表 1-5 本科生 毕业生类型 生源地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表 硕士研究生 全部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36 52.71% 49 57.65% 185 53.94% 安徽省 8 3.10% 2 2.35% 10 2.92% 北京市 1 0.39% - - 1 0.29% 福建省 6 2.33% - - 6 1.75% 甘肃省 - - 1 1.18% 1 0.29% 广东省 2 0.78% - - 2 0.58% 广西 5 1.94% - - 5 1.46% 贵州省 4 1.55% - - 4 1.17% 海南省 6 2.33% - - 6 1.75% 省内 省外 61 河北省 10 3.88% 3 3.53% 13 3.79% 河南省 2 0.78% 9 10.59% 11 3.21% 黑龙江 1 0.39% 2 2.35% 3 0.87% 湖北省 4 1.55% 2 2.35% 6 1.75% 湖南省 6 2.33% 1 1.18% 7 2.04% 吉林省 6 2.33% - - 6 1.75% 江苏省 6 2.33% 3 3.53% 9 2.62% 江西省 4 1.55% - - 4 1.17% 辽宁省 4 1.55% - - 4 1.17% 内蒙古 5 1.94% 1 1.18% 6 1.75% 宁夏 4 1.55% - - 4 1.17% 山东省 7 2.71% 8 9.41% 15 4.37% 陕西省 8 3.10% 1 1.18% 9 2.62% 四川省 6 2.33% 2 2.35% 8 2.33% 天津市 6 2.33% 1 1.18% 7 2.04% 云南省 5 1.94% - - 5 1.46% 浙江省 2 0.78% - - 2 0.58% 重庆市 4 1.55% - - 4 1.17% 258 - 85 - 343 - 总计 注:比例=该生源地人数/该学历毕业生总数 1.3 2020 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1.3.1 毕业生就业率 我院 2020 届整体就业率为 73.18%。本科生就业率为 65.27%, 其中升学 89 人, 出国出境 5 人, 就业(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国家基层项目)62 人;硕士研 究生就业率为 91.35%, 其中升学 19 人, 出国出境 2 人, 就业(签约就业+灵活 就业)74 人。 表 1-6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表 62 毕业生数 升 出国出 就 未就 就业 业 率 毕业生类型 量 学 境 业 8 本科生 6 239 5 83 9 2 1 硕士研究生 % 7 104 91.35 2 9 9 4 1 合计 65.27 % 1 73.18 343 92 7 08 36 % 注:就业率=(已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境)人数)/总人数*100%;其 中已就业=签约+合同+灵活+项目+创业。 1.3.2 毕业生就业形式 2020 届毕业生 343 人, 其中协议签约 111 人, 升学深造 108 人, 灵活就业 9 人, 合同签约 14 人, 出国留学 7 人, 国家基层项目 2 人, 未就业 63 人。本科毕 业生中, 协议签约 43 人, 占比为 17.99%, 升学深造 89 人, 占比为 37.24%, 灵 活就业 7 人, 占比为 2.93%, 合同签约 10 人, 占比为 4.18%, 出国留学 5 人, 占 比为 2.09%, 国家基层项目 2 人, 占比 0.84%, 未就业 83 人, 占比为 34.73%。 硕士毕业生中, 协议签约 68 人, 占比为 65.38%, 升学深造 19 人, 占比为 18.27%, 灵活就业 2 人, 占比为 1.92%, 合同签约 4 人, 占比为 3.85%, 出国留 学 2 人, 占比 1.92%, 未就业 9 人, 占比 8.65%。 1.3.3 未就业情况分析 学院未就业毕业生共 92 人。本科生未就业人数为 83 人, 占比 90.22%, 硕 士研究生未就业人数为 9 人, 占比 9.78%。通过就业追踪调研显示:本科未就业 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为“准备升学考试”(77 人, 占比为 92.77%)。硕士研究生未 就业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是“未找到合适的工作”(7 人, 占比为 77.78%) 。 表 1-7 毕业生就业形式表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就业形式 总计 人 人数 比例 人 比例 数 63 比例 数 协议签约 43 17.99% 68 65.38% 111 32.36% 升学深造 89 37.24% 19 18.27% 108 31.49% 灵活就业 7 2.93% 2 1.92% 9 2.62% 合同签约 10 4.18% 4 3.85% 14 4.08% 出国留学 5 2.09% 2 1.92% 7 2.04% 基层项目 2 0.84% - - 2 0.58% 未就业 83 34.73% 9 8.65% 92 26.82% 总计 239 - 104 - 343 - 2.2020 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1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1.1 本科毕业生毕业总体去向 我院本科生毕业 239 人, 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 90 人, 升学 33 人、出国出境 1 人、就业 18 人、未就业 38 人;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 93 人, 升 学 29 人、出国出境 1 人、就业 27 人、未就业 36 人;光源与照明专业毕业 56 人, 升学 27 人、出国出境 3 人、就业 17 人、未就业 9 人。 表 2-1 本科毕业生去向表 升学 出国出境 就业 未就业 毕业生总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专业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3 36.67% 1 1.11% 18 20.00% 38 42.22% 90 光源与照明 27 48.21% 3 5.36% 17 30.36% 9 16.07% 56 应用物理学 29 31.18% 1 1.08% 27 29.03% 36 38.71% 93 总计 89 - 5 - 62 - 83 239 - 注:比例=类型人数/专业毕业生总人数 2.1.2 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行业分布 2020 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我院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较为契合。“制造业”、 “教育”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其 64 他就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电力、热力、燃 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国家基层项目”等。其中全院本科生选择制造业行业 32 人, 占比 51.61%, 教育行业 11 人, 占比 17.7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行业 6 人, 占比 9.68%, 其它行业 13 人, 占比 20.97%。 表 2-2 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行业分布表 专业名称 光电信息科学与 单位所在行业 光源与照明 应用物理学 共计 工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制造业 8 44.44% 11 64.71% 13 48.15% 32 51.61% 教育 2 11.11% 2 11.76% 7 25.93% 11 17.74% 5 27.78% 1 5.88% - - 6 9.68% - - - - 2 7.41% 2 3.23% 1 5.56% - - 1 3.70% 2 3.23% - - 1 5.88% 1 3.70% 2 3.23% 国家基层项目 - - 1 5.88% 1 3.70% 2 3.23% 现代服务业 - - 1 5.88% - - 1 1.61% 住宿和餐饮业 - - - - 1 3.70% 1 1.61% 交通运输 1 5.56% - - - - 1 1.61% 金融业 1 5.56% - - - - 1 1.61% 建筑业 - - - - 1 3.70% 1 1.61% 总计 18 - 17 - 27 - 6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 注:比例=行业就业人数/该行业专业就业总人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选择制造业行业 8 人, 占比 44.44%, 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5 人, 占比 27.78%, 教育行业 2 人, 占比 65 11.11%, 其它行业 3 人, 占比 16.67%。 光源与照明专业本科生选择制造业行业 11 人, 占比 64.71%, 教育行业 2 人, 占比 11.76%, 其他行业 4 人, 占比 23.52%。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选择制造业行业 13 人, 占比 48.15%, 教育行业 7 人, 占比 25.93%, 批发和零售业 2 人, 占比 7.41%, 其它行业 5 人, 占比 18.51%。 2.1.3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19 届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单位为其他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 他类型企业, 其他单位包括科研设计单位、中等初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等, 占 比均比较少。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就业单位性 质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院本科毕业生 62 人中前往其它企业 28 人, 占比 45.16%, 国有企业 19 人, 占比为 30.65%, 三资企业 7 人, 占比为 11.29%, 其它单位类型 8 人, 占比 12.90%。 表 2-3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 专业名称 单位类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源与照明 应用物理学 共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其他企业 7 38.89% 8 47.06% 13 48.15% 28 45.16% 国有企业 5 27.78% 6 35.29% 8 29.63% 19 30.65% 三资企业 3 16.67% 2 11.76% 2 7.41% 7 11.29% 中初教育单位 - - - - 2 7.41% 2 3.23% 其他事业单位 1 5.56% - - 1 3.70% 2 3.23% 国家基层项目 - - 1 5.88% 1 3.70% 2 3.23% 高等教育单位 1 5.56% - - - - 1 1.61% 科研设计单位 1 5.56% - - - - 1 1.61% 合计 18 - 17 - 27 - 62 - 2.1.4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型分布 2020 届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 毕业生就业的 专业相关度较高, 能够学以致用。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物理、光源与照 66 明专业三个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广泛多样。其他项中包含生产和运输设备操 作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教学人员等。其中本科签约就业毕业生职业类别为工 程技术人员的达 30 人, 占比为 48.39%;教学人员 11 人, 占比为 17.74%;其他 人员达 5 人, 占比为 8.06%;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4 人, 占比为 6.45%;其 它职位类型 12 人, 占比为 19.3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10 人, 占本专业就业人数的 55.56%; 教学人员 2 人, 占比为 11.11%;其他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商业和 服务业人员、经济业务人员、金融业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各一人, 占比 均为 5.56%。 光源与照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 12, 占本专业就业人数的 70.59%;教学人 员、其它人员各 2 人, 各占比为 11.76%;国家基层项目工作人员 1 人, 占比为 5.88%。 应用物理专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8 人, 占本专业就业人数的 29.63%;教学 人员 7 人, 占比为 25.93%;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3 人, 占比为 11.11%;其 他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各 2 人, 各占比为 7.41%;商业和服 务业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国家基层项目工作人员各 1 人, 各占比 3.70%。 表 2-4 本科生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分布表 专业名称 光电信息科学与 职位类型 光源与照明 应用物理学 共计 工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工程技术人员 10 55.56% 12 70.59% 8 29.63% 30 48.39% 教学人员 2 11.11% 2 11.76% 7 25.93% 11 17.74% 其他人员 1 5.56% 2 11.76% 2 7.41% 5 8.06% 1 5.56% - - 3 11.11% 4 6.45% 1 5.56% - - 1 3.70% 2 3.23% - - - - 2 7.41% 2 3.23% 生产和运输设 备操作人员 商业和服务业 人员 其他专业技术 67 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 - - - 2 7.41% 2 3.23% 经济业务人员 1 5.56% - - 1 3.70% 2 3.23% - - 1 5.88% 1 3.70% 2 3.23% 1 5.56% - - - - 1 1.61% 1 5.56% - - - - 1 1.61% 18 - 17 - 27 - 62 - 国家基层项目 工作人员 金融业务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 关人员 共计 注:比例=工作类别人数/本专业工作就业人数 2.1.5 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统计 本院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 89 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33 人, 光源与照 明专业 27 人, 应用物理学专业 29 人。 表 2-5 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统计 专业名称 单位类型 单位名称 应物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光信 光照 1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1 西北工业大学 1 2 西安交通大学 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1 4 双一流高校 天津大学 1 太原理工大学 6 3 11 四川大学 1 上海交通大学 1 陕西师范大学 3 68 1 南开大学 1 1 南京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复旦大学 1 福州大学 1 东南大学 2 电子科技大学 2 北京体育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北京理工大学 科研院所 北京科技大学 1 北京交通大学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北京工业大学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 3 1 2 1 1 4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 南方科技大学 1 燕山大学 1 1 其他院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 深圳大学 2 2.1.7 本科毕业生出国情况 69 2 2020 届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 5 人, 其中应用物理学 1 人, 前往美国佛罗里达 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 人, 前往英国杜伦大学;光源与照明专业 3 人, 分 别前往南安普顿大学(英国),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 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表 2-6 本科毕业生出国情况表 专业 学校 人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杜伦大学(英国) 1 应用物理学 佛罗里达大学(美国) 1 南安普顿大学(英国) 1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 1 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1 光源与照明 2.2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2.1 研究生毕业总体去向 2020 届研究生毕业生 104 人, 均为硕士研究生, 其中工作就业(签约+自由 职业)74 人, 占比为 71.15%, 升学 19 人, 占比为 18.27%。 2.2.2 研究生毕业就业行业分布 表 2-7 研究生毕业就业行业分布表 专业名称 控 控制 单位所在行业 测试计 光电子 电子科学与 量技术 仪器科 光学 集成电 制 科学 凝聚态 材料与 技术 及仪器 学与测 总计 工程 路工程 工 与工 物理 器件 试技术 程 程 电力、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 - - - - - - - 1 - 1 - - - - 1 - - - - 1 - - - - - 1 - - - 1 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 70 教育 - - - - 1 - - 2 - 3 金融业 - - - 1 1 2 - 1 - 5 - - 1 2 1 3 1 1 1 10 2 2 - 3 8 10 2 - 1 28 制造业 1 1 3 7 5 1 5 2 25 总计 3 3 4 13 17 17 10 4 74 科学研究和技 术服务业 信息传输、软 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 3 2019 届硕士毕业生工作就业 74 人, 其中前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 28 人, 占比为 37.84%, 制造 25 人, 占比为 33.7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业 10 人, 占比为 13.51%, 金融业 5 人, 占比为 6.76%, 教育业 3 人, 占比为 4.0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各 1 人, 各占比 1.35%。 2.2.3 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19 届硕士毕业生工作就业共 74 人, 其中签约国有企业 37 人, 占比为 50.00%, 其他企业 28 人, 占比为 37.84%, 三资企业 4 人, 占比为 5.41%, 科研 设计单位 3 人, 占比为 4.05%, 中初教育单位 2 人, 占比为 2.70%。 表 2-8 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 专业名称 单位类型 测试计 电子科 光电子 控制科 光学工 集成电 控制工 量技术 学与技 材料与 仪器科 凝聚态 学与工 程 路工程 程 学与测 总计 物理 及仪器 术 器件 3 2 3 9 8 5 2 1 4 37 - - - - - 2 1 - - 3 其他企业 - 1 1 3 7 9 - 7 - 28 三资企业 - - - 1 2 1 - - - 4 国有企业 程 试技术 科研设计单 位 71 中初教育单 - - - - - - - 2 - 2 3 3 4 13 17 17 3 10 4 74 位 总计 2.2.4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分布 2019 届硕士毕业生工作就业共 74 人, 其中毕业后成为工程技术人员 47 人, 占比 63.51%;占比第二高为科学研究人员(16 人), 占比 21.62%。 表 2-9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分布表 专业名称 职位类型 测试计 电子科 光电子 控制科 光学工 集成电 控制工 量技术 学与技 材料与 仪器科 凝聚态 学与工 程 路工程 程 学与测 总计 物理 及仪器 术 器件 程 试技术 法律专业人员 - - - 1 - - - - - 1 工程技术人员 3 2 4 6 12 13 - 5 2 47 教学人员 - - - - - - - 2 - 2 金融业务人员 - - - - - - - 1 - 1 科学研究人员 - 1 - 4 5 3 2 - 1 16 其他人员 - - - 1 - 1 1 2 1 6 - - - 1 - - - - - 1 3 3 4 13 17 17 3 10 4 74 其他专业技术 人员 合计 2.2.4 研究生毕业生升学院校统计 2019 届研究生升学 19 人。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表 2-10 研究生毕业生升学院校统计 硕士研究生升学院校分布 专业 升学院校 人数 专业 升学院校 人数 凝聚态物 武汉大学 1 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1 72 理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 1 东南大学 1 北京理工大学 2 大连理工大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西安交通大学 1 西安交通大学 1 东北大学 1 重庆大学 1 西安交通大学 1 与工程研究所 仪器科学 与测试技 集成电路 术 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 北京理工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厦门大学 1 南开大学 1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 光电子材 与技术 料与器件 2.2.5 研究生出国出境情况 2020 届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出国出境 2 人.凝聚态物理专业出国 1 人, 去往埃 因霍芬理工大学(荷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出国出境 1 人, 去往西澳大 利亚大学(澳大利亚)。 3.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对学院整体工作的考量。根据对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情况分 析,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反应同学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 知识, 而且基础知识扎实, 在专业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能够熟悉 自己的专业知识, 熟练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工作中, 指导 工作。受到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 同学们所从事的岗位基本实现了对口, 成为 对口就业, 对口工作。虽然有的同学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但是在校期间所掌握的 基本知识使得他们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 这 种学习的精神, 使他们勤恳务实, 善于学习, 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 注重个人 提高, 工作成绩进步较大, 技术掌握迅速, 有效的改进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从 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对用人单位的跟踪中, 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能力 表现突出, 积极并高效率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注重团队精神”, 个人工作能 73 力突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做人本分, 能够虚心接受 他人的建议, 努力学习不足之处, 工作上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认真负责, 技 术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关心同事, 工作热情高, 人品端正, 德行优良, 自身修养较高, 对待工作严谨, 踏实肯干, 服从领导安排, 能够虚心听取有经 验的师傅的工作建议, 并能很好的团结同事, 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受到一致好 评。 学院充分认识到就业是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关系到学生发展 的重要工作。因此我院积极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及时做好就业信息 和数据整理, 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不断总结就业工作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 下: 3.1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3.1.1 重视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培养,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我院本科生所开设的课程有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三个专业, 属于基础学科、长线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升 学。 因此学院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非常重视, 配备优秀的任课 教师,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院把“全员育人, 重点培 养”作为育人的指导思想,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提升学生直接就业的 重要举措, 同时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做好前期准备。 学院科研课题组面向本科生开放, 鼓励本科生进团队, 这样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升学做好准备。学院还有专业教师主要负责 指导的凌云科研训练营, 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院还有专 门的科协活动室,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 在活动室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从而带动整个学院的学习氛围;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旨在提高学 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为主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 的直接就业和升学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学院的就业率。 3.1.2 重视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职业探索, 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无论是学业发展还是能力积累等方面, 具有一定的普 74 遍规律。学生掌握好相应的规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高质量的就业。因此, 我院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全体本科学生下发了旨在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积累 的成长手册——《菁竹》,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特点、学科背景、做好在校 期间的规划, 有更好的发展。同时, 学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需求, 开展针 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 邀请专家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技能学习等专 项讲座。鼓励不同年级的同学参加创业意识培训, 鼓励在校生积极开展学涯探索 和职业探索,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毕业校友、成功职业人, 了解、探索、确立自 身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方向。此外, 学院通过组织职业规划大赛, 模拟 面试大赛等方式, 以赛促学, 引导学生在毕业之前做好规划, 积累经验, 锻炼 能力, 掌握求职技能;同时学院通过各种活动, 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爱 好, 择业方向, 从而进一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3.1.3 整合资源, 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 主动联系专业相关就业单位, 组织多场专 场招聘会, 直接服务学生就业。同时以扩展在校生实习实训的平台, 扩大毕业生 求职就业的渠道。学院与长治高科等企业建立合作, 设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每年输送大三、大四的学生参与实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加深所学专业 知识。同时充分发掘校友资源, 通过与已毕业的校友的联系交流, 了解适合毕业 生的发展道路, 了解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对学院的就业工作及时做出修正。 另一方面, 通过毕业校友与企业建立联系, 组织专场招聘会, 为学生提供更多 就业机会。 3.1.4 综合培训, 未雨绸缪 学院充分利用学期之初, 校招还没有完全开始的窗口期, 对学生开展针对 性的就业指导, 包括简历, 面试, 择业的等多方面的培训, 让学生尽快适应即 将到来的招聘季。同时, 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就业性格测试等学生乐于接受的 方式让毕业生在招聘季来临时有充分的准备。 3.1.5 专人负责 学院设有就业专员, 就业助理, 专门为毕业生服务。从就业信息的发布, 就 业管理系统填写、系统审核都有专人负责, 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75 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3.2 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思考 1、为提高在校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 就业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 提高, 能针对性地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理论知识和能力更好的指导和引导。 能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让就业工作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 2、增加各类就业信息的宣传, 使学生对各方面的工作都能较好理解, 更好 的择业, 避免盲目就业, 避免二次就业。进一步宣传就业创业方面的各类竞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优秀选手、优秀团队应当树立典型, 发掘其影响引导作 用;研究改善各类竞赛的组织形式, 争取更多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其中, 获得应有 的帮助。学校、学院应当在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竞赛宣传活动提高重视, 增加投 入, 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相应的锻炼, 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与毕业生建立长期联系, 重视走访毕业生及企业满意度调研。为在校生 的培养指明方向, 培养就业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 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学 校、学院应当重视并给予专门的人力、资金支持。同时与毕业生建立长期联系, 能 更好的对其所在单位的单位性质、工作性质等各方面待遇加以了解, 从而能更好 的服务于学生的择业. 4、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 使学生改变择业观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自主创业。同时多宣传国家的相关就业扶持 政策, 鼓励学生去国家更加需要的地方就业, 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3.3 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当前存在一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的发展没有一定的规划, 没有做 好进入社会, 投身职场的准备。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的选择和目标不够明确, 没 有一个较为确定的努力方向, 在考研和就业方面犹豫不决, 造成两面皆失的情况。 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要有目标, 有方向, 学院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的培 训, 通过社团活动, 学院组织, 老师科研课题组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给同学们 更全面的发展,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广度。 2. 部分同学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要求过高, 对于就业存在很大的误区。 部分毕业生不敢尝试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使得其就业面大幅降低, 还有一部分毕 76 业生对于第一份工作要求过高, 在工资、公司性质、公司平台上等方面的要求都 超过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对于这种现象, 应该给与毕业生更多的一对一指导, 可 通过就业指导的老师, 找到好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和找到好工作的同届应届生进 行经验的交流与分析。 3.4 疫情新状况下就业工作的新常态 鉴于 2020 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新形势, 恰逢学校就业系统的升级换 代, 我院以此为背景对就业工作进行了优化迭代。具体革新如下: 1.疫情期间春招无法像往常一样进行, 学院就业办努力发挥校友的资源优 势, 探听各个公司的春招计划并且及时整理成信息汇总发送给各位毕业生。 2.为相应国家减少接触的号召, 学院就业部门简化办理手续。放宽就业手续 的受理条件。尽量推行不接触办理-即收取电子版信息, 证件等。为疫情下不方 便返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巨大便利。 3.学校就业系统已升级完毕, 就业信息推送会更加便捷(微信公众号), 就 业手续会进一步简化, 三方协议的领取填写在线上可以直接操作, 方便了企业 和毕业生, 同时也减轻就业部门的压力。 3.5 毕业生调查反馈 学校对 2020 届毕业生实行了问卷调查追踪, 并成功收回了部分问卷。本科 生问卷回收 45 份, 所从事工作与专业结合紧密度较高, 月薪平均数(税前)6139 元、月薪中位数(税前)6000 元, 同学参加工作后对工作满意度达到 77.78%。 研究生问卷回收 43 份, 所从事工作与专业结合紧密度极高, 月薪平均数(税前) 9574 元、 月薪中位数 (税前)9000 元, 同学参加工作后对工作满意度达到 62.79%。 77 2020 年工作完成情况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一流党建工作为引 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学校的五大战 略工程, 围绕太原理工大学 2020 年工作要点和学院年度计划, 推进内涵发展、 深化综合改革, 对标“双一流”建设, 较好完成年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创建一流党建工作, 引领学院全局发展 1.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 按照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施办法》要求, 组织院党委中心组 学习、教职工和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以党支部为单位, 每月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并反馈学 习活动情况。出台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应用工作 实施方案》和《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关于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政 治理论学习的工作安排》, 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优质资源开展线上政治理 论学习。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新时代党建科学化水平。严格执行党委会和党 政联席会议制度,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学院党委与党支部签订党建目 标任务书, 号召各支部向我院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的物电研究所党支部学习, 以创建服务型支部和争先创优为目标开展支部建设。本年度, 学院获评“太原理 工大学改革创新先进单位”, 光学工程系党支部荣获太原理工大学“先进基层 党组织”荣誉称号。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推动思想 政治工作水平与质量双提升。加强思政平台双十工程“情系理工”品牌建设, 完 成 8 名教学名师采访报道, 累计阅读量达 30000 余次。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团队 育人模式, 依托科研团队纵向成立 23 个研究生班集体, 选聘专业教师担任兼职 辅导员, 与导师形成合力, 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4.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与各系部、党支部明确工作责任, 加 强对课堂、讲座、论坛、各类报告会、研讨会、出国的管理, 网站和新媒体平台 管理责任到人。通过规范教育、加强宣传、健全评价、强化监督、完善保障, “五 78 位一体”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常态化开展师生思想动态研判分析, 每个学期开 展工作自查和督查。 5.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学院党委下设有 7 个教工党支部, 5 个学生党支部, 共有教师党员 100 名, 学生党员 184 名;2020 年全年发展 70 名党员, 按期转正 54 名, 完成 48 名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33 名研究生新生党员档案互查。本 年度表彰优秀党员 43 人、优秀党务工作者 1 人、先进基层党组织 1 个。 6.加强文化建设。完成学院官方网站的改版和英文网站的建设, 完成学 院楼一楼亮化工程和文化墙建设, 彰显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实现榜样宣传, 汇 聚正能量。 7.从严治党,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加强作风建设。制定《从严治党责任 清单》, 明确从严治党责任和工作任务;完成廉政风险点排查, 及时整改风险隐 患;严格落实“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 聚焦“真问题”, 加强交流沟通, 改 进“会风”。合理利用在线会议平台等优化会议组织形式, 把精文减会的效果转 变为贯彻落实的能效。 8.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 我院推荐的厉华明老师当选“太原理工大学侨 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本年度召开学院工会会员大会, 完成第二次学生 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换届工作。 9.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及时贯彻学校要求, 出台《关于做 好现阶段教职工疫情防控和安全返程岗工作的通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关于 部分教职工返岗工作安排》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职工返岗安全防控工作要求》 等, 做好师生疫情防控要点宣讲, 加强人员流动管理等工作。疫情发生的第一时 间, 学院师生党员积极募捐抗疫资金, 52 名毕业班研究生党员加入学校“疫情 防控党员先锋队“, 主力学生返校工作。50 余名本科生党员积极投身社区一线, 宣传抗疫知识, 开展心理援助, 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隔离在家期间, 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抗疫之我没闲着计划”, “云端相聚, 共克时艰”等主 题党日活动, 发动同学们强身健体、凝心聚力, 为祖国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学院 定期开展楼道安全隐患排查和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 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 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和及时整改常态化。 10.主动开展为民服务。在学院楼三层、四层连廊建设党员服务站, 为师 79 生提供图书借阅、理论研读、研讨交流、学业指导等课外学习场所和志愿服务; 积极争取职工之家建设升级;投入资金改善学院楼会议室、水、电和卫生间改造 等, 优化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各支部先后开展了承诺践诺活动, 党员 420 余人 次参加志愿服务, 在各自岗位发挥影响力。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1.开展了七批博士生招聘面试, 面试人数 30 名, 入职人数 9 名, 包括高 层次人才 1 名, 工程技术人员 1 名。 2.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4 名。 3.申报国家优青项目 4 名, 其中 1 名进入答辩环节。 4.申报“青年长江学者”2 人。 5.支持 5 名教师出国进修, 2 名教师国内进修。 6.大学物理教研室获批山西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7.获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先进教师”二等 奖 1 名, 获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青欧奖”优秀教师奖 2 名。获院级 “线上教学优秀教师”10 名。组织院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1 次, 获得一 等奖 1 名, 二等奖 2 名, 三等奖 3 名。 8.组织“专业认证”培训 20 人次。 支持 15 人次教师参加国内教学会议。 9.强化了教学督导队伍, 完善了教学督导职能, 从一流专业建设、一流 课程建设、系部教学研讨、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 文)到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改论文的撰写、教改项目的申请与实施、教学档案 的规范等进行全面的指导。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在国资处的支持下, 完成了明向校区物理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的安全 改造及应急预案上墙工作,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2.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32 个教学视频的拍摄, 丰富了线上的教学资 源,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获批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充分发挥了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作用, 基本解决了疫情期间 2018 级学生 的物理实验课程需求, 部分没有网络、电脑条件的学生, 在下半年返校后也逐步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完成了所有实验项目的补做。 80 4.购置了近 100 万的仪器设备, 改善了我院本科专业的实验条件, 为光 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5.建立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了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及运行, 为专业 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条件和服务。 6.获批各类教改项目项 13 项目, 包括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 项, 光电教指分委“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1 项, 省级本科 教改项目 1 项, 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 1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2 篇。 7.修订完善了《大学物理》(第六版)教材, 并与《大学物理实验》(第 四版)一同参加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评选”。 8.《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学物理》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线上) 。 《激光原理》入选山西 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线下培育课程。《大学物理》MOOC 上线 1 年, 被 34 家 单位使用, 授课人数共计 25531, 为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条件。 9.本科生毕业设计“基于变换光学理论设计的新型隐形门”被评为太原 理工大学特优本科生毕业论文。 10.获批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 篇, 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篇, 推荐省级优秀学位论文 2 篇, 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篇。 11.1 人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104 人获得硕士学位授权, 其中 1 为来华留 学生, 研究生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7 篇, 发表 EI 收录论文 6 篇, 北大核心期刊 26 篇。239 名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 1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1 名本科生入选与香港浸会大学“3+2”本 硕连读项目。 13.以《电动力学》为示范, 面向产出导向, 开展一流课程建设, 为专业 认证奠定基础。 14.邀请 5 名企业专家为大四本科生进行讲座 5 场,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 就业能力。 15.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 项, 其中省级项目 3 项。获批山西省 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9 项, 其中博士生组 3 项, 硕士生组 6 项。 81 16.培育了多支创新实践育人队伍。在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 造挑战赛中, 一支队伍获企业命题方向特等奖, 一支队伍获企业命题方向一等 奖;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中, 1 支队伍获得华北赛区二等奖, 3 支队伍获得华北赛区三等奖。在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中, 1 支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 1 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在第十五届“兆易创新杯”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中, 一支队伍获华北赛区一等奖, 2 支队 伍获华北赛区二等奖、2 支队伍获华北赛区三等奖。 17.继续坚持学院领导巡考制, 专业教师、辅导员联动制, 加大学生诚信 考试教育力度。积极支持、表彰在专业学习和科技竞赛等方便表现突出的个人和 集体。在学院逐渐建立起“他律与自律”的机制, 为树立优良学风夯实基础。 18.公平公正做好推优奖助工作。本年度共有 14 名学生被评为校级三好, 5 名学生被评为校级优干, 9 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27 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 学金, 1 名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 2 名学生获得优秀中共党员荣誉称号, 2 个班 级获得先进班集体, 92 名同学获得优秀学业奖学金。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人 数共计 320 人, 在学生中覆盖率为 27.1%, ;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共计 141 人, 覆盖率为 20.3%。 19.利用校友与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 分别召开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 七研究所, 天马微电子集团,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专场招聘会, 为本院学生拓 展就业渠道。2020 年我院培养毕业生 343 人, 整体就业率为 79.5%。本科毕业生 239 人, 就业率为 65.27%, 其中升学 89 人, 出国出境 5 人, 就业(签约就业+ 灵活就业+国家基层项目)62 人;硕士毕业生 104 人, 就业率为 91.35%, 其中升 学 19 人, 出国出境 2 人, 就业(签约就业+灵活就业)74 人。 四、学科与专业建设有成效 1.完成了光学工程、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的自评估工作, 开 展了光学工程第五轮学科评估, 协助机械学院完成了工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 2.2020 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 我院光学工程学科排名位列前 40%(排名 32 位), 物理学排名位列前 50%(排名 83), 仪器科学与技术排未上 榜, 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82 3.合理统筹学科建设经费, 投入 110 万完善青年骨干教师团队的科研平 台条件。 4.在国资处的大力支持下, 对科研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改造, 改善了科研 环境。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 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 并申报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了“智 能感知”新工科专业。 五、科研工作有亮点 1.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 面上基金 1 项, 青年基金 3 项, NSAF 联合基金 1 项,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 科研合同经费总额 616 万 元, 进账经费总额 622.4 万元。 2.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 专利转化项目 1 项。。 3.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02 篇, 其中一区论文 24 篇, 二区论文 43 篇, 在 物理类顶级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发表论文 1 篇, 在国内顶级期刊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上发表论文 1 篇, 发表 EI 收录论文 10 篇。 4.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 申报省级科 学技术三等奖以上奖项 2 项。 5.出版专著 3 部 六、对外交流常态化 1.5 名青年教师赴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进修, 2 名教师赴国内大学进修。 全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31 人次, 其中参加国际会议 2 人次。 2.邀请企业专家做线上线下报告 5 场, 邀请学术专家做线下学术讲座 3 场, 线上学术讲座 1 场。 3.成功承办了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暨国际光电技术研讨会以及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 七、管理服务有进展 1.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包括《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 究生学位论文预审方案》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国内进修相关规定》 《物理与 光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相关规定》。修订了《物电学院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计 83 划方案》 《专业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办法》 。 2.针对上半年疫情, 制定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网络授课管 理及问题解决安排预案》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关于实施线上本科教学的组织保 障方案》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评选通知》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 院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开学教学工作方案》《2020 年毕业设计(论文)现场答辩 与视频答辩预案》 《物电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期检查办法(4 月 21 日) 》 《物 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开学教学工作预案》 《2020 年春季学期非毕业年级本科 生期末考试工作预案》教学应急预案。 3.组织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学习了《太原理工大学教职工人事劳动纪律 与考勤管理规定》, 规范了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的管理。 4.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和科研团队的电路气路安全改造、安全装置 的配置以及学院楼的安全改造。为学院楼 1-3 层制作了科研团队宣传展板和形象 墙, 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针对办公设备陈旧、运行速度慢的问题, 为党政 办、教科办、学工办配备了电脑 8 台, 打印机 4 台,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对 308 会议室进行了改造, 多媒体效果得到改善。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年12月18日 84 2020 年工会活动总结 2020 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会在校工会及学院 党政班子的领导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和十九届五中 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 坚持四个意识, 牢 固树立两个维护;围绕学院“注重师德建设,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课堂, 强化 爱党爱国教育, 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指导思想, 全方位、多层次、不 间断地积极主动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我们的工作以推进构建和谐学院、和谐校园 为主线, 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教学科研素质为抓手, 以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为突 破, 目的在于全面履行工会工作的各项职能, 加强工会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 切 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团结广大教职工, 关心教职工的生活, 进一步增强学院 和重点实验室的凝聚力, 促进学院/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的发展。我院工会一年来 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 促进工会队伍建设 1、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 结合学校和 学院的实际情况, 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充分体现了 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学院的凝聚力; 3、强化服务意思, 工作积极主动, 圆满完成各级工会、党政部门部署的各项 工作; 4、注重工会委员及会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加强队伍的建设。 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1、完善物电学院和重点实验室教职工之家的服务功能, 针对疫情期间教职 工带饭的需要, 为方便教职工生活细节, 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增设两台微波炉; 2、规范开展职工生病或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慰问活动, 为李建明、薛保平、 黄平、曹恩思等职工发放了慰问金。 3、发放了政府消费券、云旅游卡和中秋福利。 4、注重青年教师讲课能力培养,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5、为更好地发挥我校广大教职工在山西省贫困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组 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 合计捐款 9620 元。 85 三、广泛开展活动, 促进学院团结进步 1、2020 年 4 月 21 日-5 月 21 日, 以“共抗疫情 与爱同行”为主题,在疫情防控 期间, 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渠道, 全面了解、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承爱卫优 良传统, 开展了“万众一心, 战疫必胜”健步行活动、“疫”起答题, 静待花开 答题活动、居家锻炼活动及爱国卫生活动, 倡导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健身运动, 合理开展居家健身, 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爱国爱家、热爱生活,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2、2020 年 12 月 5 日, 以乔铁柱为领队, 戴震为教练组织参加了 2020 年教职工 羽毛球团体赛, 促进了羽毛球活动的推广, 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凝聚力。 86 3、2020 年 12 月 10 日, 组织了物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评委由校教 学督导组张洪斌、史纲老师, 院教学督导组崔彩娥、李秀燕、曹斌照老师组成, 参 赛选手由各教学单位推荐, 其中张雍家获得一等奖, 孙非和张海涛获得二等奖, 邢丽丽、薛林和吴玉坤获得三等奖。此外, 邀请了国赛二等奖电力学院张嘉杰老 师进行了教学示范。 四、强化服务维权, 履职尽责 1、完成学院“双代会”代表换届, 积极开展提案征集、申报、处理、反馈 工作; 2、积极推动学院教代会, 按时组织收取了 2020 年工会会员会费, 并及时公 布会费的收支明细; 87 3、按照校工会的要求及时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汇报和宣传工作, 并在学院 网站多次宣传报道院工会的活动, 有力地宣传了我院工会工作; 4、关心离退休职工, 并响应中央总工会的号召, 给退休职工送上生日蛋糕和 祝福; 5、完善了会员档案资料整理和家园建设的工作; 6、长期开展困难、特困职工的摸底登记帮助工作。 总之, 我院工会一年来的工作按照各级党委和校工会的要求, 切实履行工会 维护、参与、建设、督促等的职能,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 我院工会工作仍有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我们将会不断完善和强化 工会的职能机构, 规章制度、活动方式、工作方法, 能够更好地为职工办好事、 办实事,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坚信, 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 为教工服务, 为学校发展服务, 更好地发挥其桥梁作用。今后, 我们将再接再厉, 把工会办成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快乐工作的好帮手。 物电学院工会委员会 2020 年 12 月 14 日 88 物理学系 2020 年工作总结 以将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成省级一流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为目标, 围绕学 院和物理学系 2020 年工作计划, 物理学系完成工作如下: 1. 工作重点: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 争取省级获批。 应用物理学专业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已获批山西省级一流专 业。 申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基地 1 项, 未获批。 2. 针对理科认证, 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参加理工认证相关会议 5 人次。曹斌照老师带头认真学习专业认证相关事项, 积极准备相关材料, 为理科认证做准备。其中曹斌照做认证报告 1 次。 3. 继续引进物理学方向博士 1-2 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方向博士 2-3 名。 面试了 21 人次青年博士, 但预备入职物理学系的青年博士还未入职。 4. 组织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2-3 项。 邀请曹斌照老师做报告, 指导教师撰写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组织教师申报 教学改革项目 1 项;发表教改论文 1 篇;获批 1 项太原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培 育项目(王磊负责的《电路分析原理》)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鼓励青年教师做好科研工作, 2020 年获批 1 项省级重 点项目;出版专著 2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 申请 3 项;发表 SCI 收 录论文 24 篇。 5.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学会议, 计划 4-5 人次。 由于疫情, 2020 年参加教学会议 5 人次。 6. 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3 项。 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 其中费宏明指导的“基于机器学习 的西瓜成熟度检测技术”项目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一般项目; 7.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科技竞赛。 组织教师参加科技竞赛 4 人次, 获奖 3 人次。其中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 计大赛(华北赛区)中, 吴宇坤指导的雷迪、陈斯、陈方可三位本科生获二 等奖, 费宏明指导的卢文龙、王晓鹏、陈靖、刘利锋获优秀奖;吴宇坤指导 89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半导体光源系统创新竞赛二等奖。 组织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吴宇坤参赛。 8. 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院进行专场招聘, 提高学生就业率。 由于疫情, 无法邀请企业来校招聘, 没有完成计划。 9. 努力拓展学生实践模式, 争取实践模式多样化。 由于疫情, 校外实践无法完成。 90 光学工程系 2020 年工作总结 围绕学院 2019 年工作重点, 结合光学工程系发展实际, 凝心聚力, 在师资 队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工作, 汇报如下: 1. 圆满完成本年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2. 完成 2019 修订版培养计划。 3. 新增国家级项目 1 项, 省部级项目 4 项。 4. 刘一超, 孙非等在近零折射率材料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其成果发表在 发表在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并 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Suggestion) 。 5. 新增教改项目 2 项:(1)李国辉, 杨玲珍, 崔艳霞, 陈景东, 教育部产学合 作协同育人项目: 培养面向新基建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科教协同实践基 地建设, 经费 20 万; (2)张朝霞, 郝玉英, 乔铁柱, 张万舟, 程鹏, 基于 MOOC 平台的软件技术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SPOC 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费 0.5 万。 6. 新增一门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张明江, 冀炜邦, 王娟芬, 高少华, 王涛, 2020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 《激光原理》线下培育课程(编 号 K2020353) 。 7. 孙非指导本科生徐愈成本科生毕业设计“基于变换光学理论设计的新型隐形 门”被评为太原理工大学特优本科生毕业论文。 8. 张朝霞, 陈景东指导的本科生侯兆华、潘兴华、郭家昊的“利用呼出气体快 速检出新冠病毒”作品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创意组优秀奖。 9. 新增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马建露, 陈方可, 潘兴华, 赵嘉盛, 安 珊萱, 基于超宽带雷达原理的人体姿势轨迹识别系统, 2020 年太原理工大学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张朝霞。 10.陈景东, 冀炜邦赴西宁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一流专业建设与 规划暨专业认证研讨会”, 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11.完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12.完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 100 万仪器设备采购任务。目前仪器设备 已经用于专业实验教学, 光电仿真平台已基本正常运行。 91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2020 年工作总结 一、师资队伍 1.贾鹏老师申报并参加答辩国家优青项目 1 项, 获批企业及科研院所技术 开发与服务项目 3 项, 经费超 30 万元。 2.张丽老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3.邓霄老师获批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2 项, 经费超 50 万元。 4.张莹老师因学科方向不同, 调离仪器系。 二、人才培养 1.系部老师开展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水平。贾鹏老师获批山西省教改重点项 目 1 项, 题目为《人工智能+虚拟显示光电仪器教学研究》。翟爱平老师获批太原 理工大学教改项目 1 项, 题目为“智慧浪潮”下的《光电显示技术》课程教学改 革与实践研究。 2.系部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加学科竞赛项目。王东老师指导光照 1701 班、1702 班高歌、何鹏、李尚阳、袁如日同学获批 2020 年度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 开展了波长调谐 Hadamard 相机检测有害气 体泄漏分布的技术研究。王宇老师、靳宝全老师指导硕士研究生赵瑞、苑宏宇、 闫朋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分赛区一等奖。杜超老师、贾宇 琦老师指导研究生田鹏、郑东圣、涂晓榜获得第十五届“兆易创新杯”中国研究 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杜超老师、李翠老师指导研究生张均、蔡嘉城, 本科生姜柯帆、乔一丹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华北赛区)优秀奖。 3.邓霄老师获批 2020 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系列项目“薄膜式飞机翼面 结冰探测机理研究”。 三、专业建设 1.系部结合学科发展需求, 申报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 面向山西传感器产业, 汇集高端人才, 助力重点实验室发展, 支撑学科建设, 对接仪器科学与技术, 系部申请设置以“人工智能+传感器”为特色的智能感知 工程新工科专业, 顺利通过学校评审, 已将申报材料提交至教育部。 92 2.系部骨干教师参与了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筹备工作, 与 光源与照明行业主管部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半导体光源系统专委会加强了沟通 与协作。 3.系部开展了 2020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 向学校提交了光源与照明专业的申报材料, 结果未获批。 4.邓霄老师、翟爱平老师于 8 月 15 日至 16 日赴青海省西宁市, 参加了中国 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一流专业建设与规划暨专业认证研讨会”。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2020 年 12 月 6 日 93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 2020 年工作总结 2020 年,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教师团队全体教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体 制, 强化了大学物理教学中心的功能, 树牢了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人才培 养中的中心地位,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大学 物理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现将大学物理教学中心 2019 年工作总结如下: 1、 团队结构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现有教师 26 人, 其中教授 4 人, 副教授 13 人, 讲师 9 人, 人员构成比例合理。 2020 年, 曹斌照、薛海斌、郭玮 3 位教师调离大学物理教学中心, 马湘东老 师光荣退休。 2020 年,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引进郭海杰、温荣、郝阳、张峰 4 位青年博士, 初 步缓解了因人员调离及退休导致的人员严重不足。 2、教学工作 2020 年, 教学中心全体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共 12941, 人均教学工作量 517, 远高于学院平均教学工作量。 在 2020 年春学期疫情期间, 在智慧树平台运行的由大学物理教学部全体教 师于 2019 年上半年建设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物理(上) 、大学物理(下)除满 足太原理工大学校 6000 余名学生学习外, 还为兄弟院校如石河子大学、内蒙古 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 40 余所高校 25000 余名学生提供了线上 教学所需的大学物理慕课资源。 3、荣誉 大学物理 被认定为 2020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线上), ( http://jyt.shanxi.gov.cn/xwzx/ggtz/202008/t20200807_838339.html ) 4、教材 2020 年, 由王纪龙、杨毅彪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 划教材《大学物理》上, 由郝玉英、周希坚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物理》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并参与“首届全国教材建 设评选”工作。 94 5、获批教改项目 2020 年, 张雍家、刘瑞萍、武媛分别获批太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 黄平 2020 年 12 月 5 日 95 物理实验中心 2020 年工作总结 围绕 2020 年度工作计划, 物理实验中心本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 1、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 物理实验中心全体教职工经过多次讨论, 制定物理实 验课程方案,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及各种网络工具, 在线指导近 5000 名 2018 级本 科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推进物理实验课程的进行; 2、疫情平稳, 部分 2018 级学生返校后, 物理实验中心即招聘代课教师数十名, 同时开放线下物理实验室, 与线上平台同步进行, 基本解决了 2018 级学生的第 二学期的物理实验课程需求, 部分没有网络、电脑条件的学生, 在 2020 年后半 年返校后逐步利用我们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完成了所有实验的补做; 3、2020 年秋季学期, 物理实验中心两校区组织 70 余名教师完成了 210 余班级, 共计 6000 余学时的教学任务; 4、在校教务部和学院的支持下, 继续建设、完善“物理实验选课管理系统”; 5、协助电力学院等学院完成专业认证工作; 6、配合教务部完成学校招生宣传片的制作及网络直播任务; 7、徐强、孙礼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首届全国物理实验竞赛并担任评委工作; 8、孙礼、李辉等教师开展物理学术竞赛初赛工作, 为明年的竞赛做准备。 二、课程建设 1、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团队利用暑假的时间完成了 30 余个教学视频的拍摄, 目前 正逐步上线, 线上资源逐步丰富; 2、中心建设的《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 课程; 3、薛林老师获批校级教改项目:基于 MOOC 平台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物理 实验教学; 4、孙礼老师获批校级教改项目: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模块化、开 放式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三、实验室改造及专业实验室建设 1、本学期在专业实验室里共完成 408 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 96 2、将博睿楼 C343 实验室由大学物理创新基地改为光信一流专业实验室, 并在今 年暑期招标采购一批约 63 万的仪器设备, 已于 11 月份完成安装调试并开始投入 使用; 3、用安全建设经费对博睿楼 C 座所有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共 20 个实验室)进行了电路安全改造, 并在每层楼道两侧安装了监控设备, 提升了物 理实验室中心安全等级。 四、实验中心队伍建设 1、新入职一名工程系列教师:韵小艳老师; 2、退休两名教师:魏循老师(10 月份)和杨周琴老师(12 月份) 。 97 2021 年工作计划 一、 党建工作 1. 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工作机制, 严格执行党委会、 党政联席会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建立党委决议事项督查 督办制度, 完善办理事项反馈机制。 2. 加强思想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规范开展政治理论 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 抓好道德建设, 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加强组织建设。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 党支部工作督查和考核, 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建设, 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 设计划, 争取获评省级(含)以上优秀党组织荣誉称号。要坚持做好党员发展、 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4.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 强化 “一岗双责”, 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体系, 深化细化廉政风险防控, 增 强工作透明度, 持续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 思想政治教育 1.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健 全“三全育人”机制, 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加强学科思政教 育和导师思政教育, 推行“研究生党团班一体化建设” “科研团队育人”新模式, 实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新举措。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依托我院“情系理工”思 政教育基地和本科生五星级党支部等育人平台, 全面推进我院“三全育人”综合 改革和“生涯导航”教育计划,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加强集体建设和学生骨干培养, 努力提升我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三、 宣传意识形态工作 强化学院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 加强 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 做好网络舆情研判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对课堂、讲座、 98 论坛、各类报告会、研讨会、出国、接受境外资金资助的管理, 严把政治关。加 强对各类宣传阵地的管理, 建好宣传管理工作队伍, 优化宣传内容的提供, 选 树身边榜样, 唱响主旋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 全面梳理总结学院和重点实验 室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展厅、宣传栏、公众号等宣传渠道, 讲述好学科故 事、代表人物和身边榜样, 传播好声音, 塑造好形象。 四、 师资队伍建设 1. 围绕三个本科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需要, 引进博士 8 名;高层次人 才 3 人。加强光信息、电子和控制类人才的引进力度。新增 1-2 名工程技术人员, 补充行政人员队伍。 2. 申报国家“青年千人”、“长江学者”、“山西百人”计划或学校双聘 人才 1-2 名, 申报国家“优青”、 “杰青”人才项目 2-3 项。 3. 新增博士生导师 1-2 名, 教授 2-3 名, 副教授 5-7 名。新增省级人 才 2-3 名, 国家级人才 1 人。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多渠道到国内外研究机构进修或 进行合作研究, 进修人数 5-8 人。 4.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助课和教学检查考核工作, 积极组织青年 教师教学观摩、教学基本功竞赛, 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 教指委及学会组织的各类教学会议。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各类讲课竞 赛。增设学院立德树人优秀个人奖和优秀团队奖, 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 伍。力争新增山西省教学名师 1-2 名, 申报山西省教学团队 1-2 名。 五、 人才培养 1. 进一步加强省级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公共基础实验建设, 加强物理实 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信息化、多层次的创新教学模式, 健全以学生为中心 的实验教学体系。 2. 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建立专业实验室高效运行机制, 加强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着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 进一步拓展稳定的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邀请企业专家做专题 讲座, 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成效。 99 4. 进一步加强系部中心的职能,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 落 实好院系领导听课制度, 做好教学研讨制度, 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制 度, 促进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5. 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双万工程”建设。做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 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应用物理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争取“应用 物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 争取“智能感知”新工科专业获批。加强“金 课”建设, 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 争取 省级精品课程 2-3 门。鼓励优秀教师主编或参编特色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申报各 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争取获批省部级项目 2-3 项。争取在学院认定的期刊上发 表教改论文 5-10 篇。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争取获批 1-2 项。 6. 进一步开拓对外合作办学渠道, 推选更多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进 行国际交流或联合培养。邀请外籍优秀教师授课,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7. 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 增强师生交流, 各专业每学期至少举办 一次师生见面交流会, 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进一步落实。严格执行本科生毕业实 习制度, 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答辩的规范化管理。 8. 继续落实好学位论文院内预审制度, 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 争取申报成功 1-2 项省部级教改项目, 争取省级或 校级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 1-2 个, 申报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1 个, 争 取山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1 篇, 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 2-3 篇。 9.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 良好的学习风气。要求学生严格考风考纪, 确立诚信之本, 自觉抵制作弊行为。 号召学生提倡诚信, 反对抄袭, 遵从学术规范, 树立道德新风。 10.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托我院“凌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本 科生进团队”等创新平台, 加强与教学、科研团队合作, 密切社会实践与专业实 习相互配合, 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科技竞赛,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 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11. 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深化就业服务理念, 加强就业指导, 促进 招生就业工作。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教育, 使其明确发展目标, 发展方 向。做好毕业生灵活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工作满意度、行业契合度等方面的调查, 为在校生的培养方向提供支持。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提高就业质量。 100 六、 学科建设 1. 积极开展光学工程、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点建设, 提升学 科影响力, 争取光学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 B 类行列。 2. 围绕学科研究方向, 打造优势学科团队, 统筹学科建设经费, 推动 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与共享, 促进科研团队的发展与壮大。争取新增省部级科技创 新团队 1-2, 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1-2 个。 七、 科学研究 1. 力保本年度国家级各类项目获准项目数不少于 10 项, 争取在国家级 重点项目、重大仪器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优青项目上取得突破, 积极争取 横向课题, 实现科研进账经费总额不低于 600 万元。 2. 申请 15 项左右国家发明专利,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产学研结合, 争 取专利转化 2-3 项。 3. 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其中 TOP 期刊不 少于 20 篇。 4.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全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超过 60 人次, 其中参加国际会议与交流应不少于 15 人次。 5. 申报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奖项 1-2 项, 争取获批 1 项。 八、 管理服务 1. 严格执行学院党政工作的预算管理规定。继续坚持党务、院务工作 定期公开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 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服务保障。 2. 落实岗位职责, 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服务能力。 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 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管理的硬 件投入, 改善办公设备, 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 3. 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能, 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 的人才工作理念, 力争引进高端人才, 并加大本土培养优青、拔尖人才和领军人 才的力度。 4. 强化学院工会职能, 积极建设和完善学院教职工之家, 充分调动教 职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切实推进学院教代 会议事制度。 101 5. 完善与实施学院绩效考核制度, 发挥好绩效杠杆作用, 推动学院各 项事业的发展。 6.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 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 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02 物理学系 2021 年工作计划 应用物理学专业于 2020 年被评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 2021 年争取获 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未来的三年将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 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努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进一步扩大特色优势, 提高教学团队实力, 加速课程建 设,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拓宽就业渠道等, 2021 年规划具体思路和举措如 下: 10. 完善培养计划, 修订教学大纲。 11. 加强课程建设:争取申报一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申报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线上课程建设, 每门核心课至少录制 3 大节课。 12. 继续引进物理学方向博士 1-2 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方向博士 2-3 名。 13. 组织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2-3 项。, 发表教改论文 1-2 篇。 14.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学会议, 计划 4-5 人次。 15. 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3 项。 16.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科技竞赛 1-2 项。 17. 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院进行专场招聘, 提高学生就业率。 18. 努力拓展学生实践模式, 争取实践模式多样化。 10.加强师生交流, 组织多样化活动 2-3 次。 11.加强基层组织活动, 组织系部团建活动 1-2 次。 103 光学工程系 2021 年工作计划 1、 根据教学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年级教学任务。 2、 打造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精品课程和“金 课” 。 3、 规范教学研讨, 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组织申报各类教学改革 项目2-3项。 4、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试讲和教学观摩, 提升教学基本功, 鼓励青年教师积 极参与教学竞赛积极和科技竞赛,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学会议, 计划3-6 人次。 5、 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3项。 6、 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制度, 进一步规范专业课程。 7、 引进教师2-3名, 引进工程技术教师1人, 专门用于光学工程系专业实验 的管理。 8、 根据已经采购实验仪器设备, 完善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 程, 实验项目实施集体讨论, 专人负责建设。 9、 积极鼓励教师出版与本科专业有关的教材出版。 10、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 104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2021 年工作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 1. 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发展的需要, 2021 年计划继续引进 1~3 名博士, 重点 引进仪器科学与技术方向博士 1~2 名; 2.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 2021 年计划支持 1~2 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基本功竞 赛; 3. 鼓励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1 年计划支持 1~2 名教师赴国外开展学术 交流; 4.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助课和教学检查工作; 二、人才培养: 5. 继续补充专业课随课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加强光照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6. 鼓励系部老师开展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水平, 2021 年计划支持 1~2 名教师申 报教学改革项目; 7. 鼓励系部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加学科竞赛项目, 2021 年计划指导学 生 20~30 人次参加学科竞赛项目, 获得 1~2 项国家级奖励; 三、专业建设: 8. 逐步完善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为新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9. 逐步整理光源与照明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所需材料, 为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10. 努力促进形成 1~2 个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团队; 11. 积极鼓励我系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会议, 发表相关的教学文章; 四、支部建设: 12. 规范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开展 2~3 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五、日常事务: 13. 继续完善系办公室室内空间的合理配置, 教学档案的存档管理。 105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 2021 年工作计划 1、完成 2021 年“大学物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 2、完成 2021 年“大学物理”山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混合)申报工作; 3、引进 2-3 名青年博士; 4、采取各种措施, 减少教学中心青年教师教学负担, 力争使教学中心青年 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降低到物电学院专业系部平均教学工作量的 2 倍以下, 使副教授以下(包括副教授)青年教师有一定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5、申报 2-3 项校级教改项目; 6、督促张雍家、刘瑞萍、武媛 3 位老师高质量完成各自校结题题工作, 为 报奖做好准备。 黄平 2020 年 12 月 5 日 106 物理实验中心 2021 年工作计划 一、课程教学 1. 保质保量的完成全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任务。 2. 围绕国家级一流课程, 录制线上课程, 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对物 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3. 指导本科生的物理学术竞赛, 为省赛、区赛做准备, 努力冲击国赛。 4. 对物理实验教材继续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等工作。 5. 积极申请教改项目, 撰写教改论文, 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突出问题进行 探索研究。 6.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对物理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完善。 7. 学习、参观国家级实验中心,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的交流合作。 8. 深入物理实验仪器制造公司进行地参观、学习交流, 加强校企合作。 二、教师队伍 1. 争取新引进教师 2 名, 工程技术教师 2 人, 缓解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压力。 2. 督促本中心教师和工程系列人员的职称晋升。 3. 积极组织和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学校院的各种活动。 4. 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基金项目, 发表论文, 申报专利。 5. 鼓励物理实验中心人员参加国内外教学会议, 学习交流经验。 三、中心建设 1. 完善教师报告柜和学生报告柜的管理工作。 2. 加强实验中心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3. 加强专业实验室的人员建设和仪器管理 107 2020年学院新制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关于部分教职工返岗工作安排 各系(中心)、各位老师: 根据 2 月 15 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第十一次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会议上所作的“大中小学的校领导要到岗、老师要到校、防控要到位” 指示精神和学校《关于部分教职工返岗的通知》安排, 从 2 月 24 日开始, 学院 副处级以上干部正常上班, 学院机关在明向校区错峰上班(值岗)。具体安排如 下: 一、 教职工可联系学院相关办公室人员或值岗人员(安排见附件)办理 相关事宜。 二、 现阶段教职工到校(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 仍需经学院备案审批 (学校和学院安排的人员除外), 审批流程:需提前提交电子版到校申请报安跃 华老师处备案, 申请中需说明上班的时间、地点(具体到房间号)及乘坐的交通 工具信息。 三、 到校教职工对办公室或实验室进行卫生消杀, 消杀用品可到各楼层 卫生间取用, 用后请放回原处, 方便他人使用。(后勤保障处物业中心每日均对 学校和学院楼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消杀工作) 四、 学校将陆续错峰返岗, 务请各位老师更加注意按时、如实做好健康 状况和当前所在地等报告工作。 五、 建议当前在外地的教职工(所在地为湖北、浙江、山东、安徽、河 南、天津、山西平遥以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除外)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地返 (抵)并人员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要求, 尽快返回太原或榆次, 返程途中做好防 护, 注意安全。当前在湖北、浙江、山东、安徽、河南、天津、山西平遥等地的 教职工, 严禁自行返程返校。当地政府管控解除后, 须主动提前报告学院并经批 准后方可返程。(学院将逐一跟踪联络) 六、 教工餐厅运行安排:迎西校区和明向校区教工餐厅拟定于 2020 年 2 月 24 日中午开始营业, 就餐需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08 1. 请使用工作证刷卡就餐, 临时卡不能在教工餐厅使用。 2. 进入餐厅前, 请自觉佩戴好口罩, 接受餐厅工作人员的体温检测。 3. 就餐时请自觉分散就餐, 就餐之前不要摘下口罩, 坐下吃饭的最后 一刻再摘口罩, 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 4. 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 保持安全就餐距离(最好相隔一米以上), 避免交叉感染。 5. 错峰就餐, 避免人员密集。 6. 建议自带餐具, 打包带回单独用餐。 7. 就餐完毕, 请自觉佩戴好口罩, 把用过的餐具自觉送至餐具回收处 再离开餐厅。 七、 校车运行安排:从 2 月 24 日开始, 学校决定开通以下班车线路: 1. 2. 长风小区——迎西校区班车 8:00 长风小区——迎西校区 12:00 迎西校区——长风小区 14:30 长风小区——迎西校区 17:00 迎西校区——长风小区 迎西校区——明向校区班车 8:00 迎西校区——明向校区 17:00 明向校区——迎西校区 乘车须知:乘车人员必须携带工作证刷卡乘车, 必须佩戴口罩、上车前必 须进行体温测量方可乘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 2 月 22 日 109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职工返岗安全防控工作要求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本硕博毕业生返校开学工作方案》, 4 月 10 日起符合 返校条件的学生将分批返回学校, 校区实行封闭管理。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 确保校园安全, 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现对学院返岗教职工的安全 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望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自觉遵守, 具体要求如下: 1.教职工凭工作证, 一人一证验证测温入校。本校师生备案车辆经验证测 温可入校, 其他车辆及外来车辆禁止进入校园。 2.教职工在校内公共场合须佩戴口罩、携带工作证, 并严格执行学校各项 管控规定。师生凭工作证(学生证)进入学院楼并做好出入登记。需入校(院) 办理因公业务的外单位人员, 须事先与学院党政办联系, 履行手续后方可进入。 3.全体教职工坚持每日两次本人健康网报制度。如体温超过 37.3℃, 有咳 嗽等可疑症状或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 第一时间报学院负责人, 并做好个人防 护措施。 4.教职工严禁带病上岗, 严禁带病出入学校餐厅、教室、实验室、超市等 公共场所。全体教职工应强化诚信意识、法律意识, 务必以大局计, 以生命安全 计, 不瞒报, 不漏报, 不谎报、不迟报。 5.按照校疫情防控办开学方案具体安排, 4 月 10 日我院学生返校。学院党 政职能部门、教辅部门需全员到岗, 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任务安排到校工作 (各类到岗人员应为已返回学校所在地且至开学之日满足居家观察 14 天健康状 况正常者) 。到校工作的教职工要做到两点一线, 确保安全。 6.严格卫生消杀制度。教职工要按照所在办公室和实验室的安排, 做好卫 生消杀工作。操作要求:每日分上午、下午下班前各消杀一次(包括地面喷洒), 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或物品使用 75%医用酒精, 每两小时喷擦消毒一次;有垃圾 及时清理, 特殊垃圾放置到特殊垃圾桶内;每日保持至少开窗通风两次(上下午 各 1 次), 每次通风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消杀结束后做好记录。(消杀用品可 到各楼层走廊取用, 用后请放回原处, 方便他人使用。 ) 7.工作期间, 所有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与他人接触时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办公电脑及办公用品应专人专用。所有非密公文和信息, 应采用电子化、信息化 110 等方式传输, 减少纸质文件传递和人员接触。必须线下传递时, 要做好个人防护。 8.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请销假管理。原则上不安排教职工出差, 如有特殊情 况, 需报请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批准。 9.学院 502、525 和 308 会议室严格按照使用前登记、消杀, 使用后再次消 杀程序使用。多人办公或召开会议时, 必须佩戴口罩, 保持 1 米以上距离。50 人以上的会议上报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备审核。 10.疫情防控期间, 暂停对教职工开放室内运动场馆。教职工乘坐电梯时必 须全程戴口罩, 触碰电梯按钮后马上洗手。 11.所有上门入户维修人员佩戴口罩、手套, 维修完毕后使用 75%酒精对维 修物品进行擦拭, 并将维修残余用品带走, 每日对维修工具进行消毒, 做好个 人卫生清洁与防护。 12.自 4 月 10 日起实行高峰期(中午 11:30—13:30;晚上 17:30—19: 00)分区就餐, 持工作证人员到各校区教工餐厅就餐, 持临时卡人员在迎西校区 智林餐厅和明向校区清韵轩餐厅二层就餐。明向校区教工餐厅进出路线为:由宁 馨轩东门左侧(南侧)楼梯进, 东门右侧(北侧)楼梯出。迎西校区教工餐厅进 入路线为:由清泽餐厅东北角门(后门)进、出。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 4 月 7 日 111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新型传感器与智 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硕博毕业生返校开学工 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硕博毕业年级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 (晋教办【2020】20 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 2020 年春季学期全省高校毕业年级 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晋疫情防控领导组发【2020】9 号)和《太原理工大学 本硕博毕业生返校开学工作方案》精神, 结合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实际情况, 制定 本硕博毕业生返校开学工作方案如下: 一、设立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组 长:郭菲 郝玉英 杨毅彪 副组长:戴震 靳宝全 乔铁柱 成 王安帮 员:各办公室负责人、系(中心)主任、各团队负责人 二、返校开学时间及计划人数 (1)4 月 10 日:博士生 27 人;全日制硕士毕业生 109 人。 (2)4 月 11 日:本科毕业生 214 人。 因特殊原因第一批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 按照第二批(4 月 16—17 日)返 校的时间同步返校。 (3)4 月 16 日:本科毕业生 19 人。 三、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安排 (一)开展教职工疫情摸排与返校工作 牵头单位:党政办、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负 责 人:安跃华 焦海丽 工作内容: 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 做好教职工的健康管理, 全面 落实“三到”要求, 以保障安全、分类分步、错峰有序为原则适时返程返岗。 1. 教职工疫情防控摸排工作 坚决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梳理、掌握职工寒假外出动向、健康状 112 况, 筛查有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人员、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人员、疑似病例 和确诊病例等重点人员情况, 建立一人一档跟踪观察台账, 做到 “底数清、情 况明”。 2. 教职工返程返岗安排 认真做好教职工返岗审查把关工作, 确保教职工安全顺利返岗, 做到疫情 防控和重点工作两不误,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1) 按照学校安排, 前期已返(抵)太原或榆次的教职工, 严格按照 2 月 9 日人事处《关于做好现阶段教职工疫情防控和安全返程返岗工作的通知》要 求, 居家隔离观察期满后, 身体健康状况报告无异常的教职工, 报基层党委(党 总支)备案后, 根据开学各项工作需要, 安排返校工作。 (2)教职工返程按照动态精准防控的原则, 实行属地管理。境外、国内返 程教职工需主动提前向返回目的所在社区申报, 由社区按照实时动态精准管控 要求审核同意后, 方可返程。返程中, 要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健康证明、点对点接 送、分类隔离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返程教职工所属基层党委(党总支)全程做好 健康追踪, 有异常及时向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3)校内非家属楼居住的返程教职工执行校区所在社区相同动态精准管控 政策, 由职工所属基层党委(党总支)与社区对接落实, 并做好返程职工全程健 康追踪, 如有异常及时向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4)职工流动返程情况由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向校人事处报备, 校人事 处根据上级部门统计要求, 及时上报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3. 教职工返岗后管理 (1)按照学校要求, 做好教职工安全防控的宣讲及监督工作, 准备好公共 场所的消杀防疫物资并指导教职工科学合理使用, 负责教职工健康状况监测统 计汇总上报。 (2)坚持职工每日两次健康网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如若体温超过 37.3℃, 有咳嗽等可疑症状或异常情况, 第一时间上报单位负责人, 并做好个 人防护措施, 送校医院诊疗, 同时协助上级教育、卫健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做好教职工心理援助服务, 引导职工理性看待疫情, 加强心理疏导和 干预,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113 (4)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请销假管理, 原则上不安排教职工出差, 如有特殊 情况, 需报请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批准。 (二)强化学生健康信息管理 牵头单位:学工办 负 责 人:李翠 工作内容: 1. 学生疫情防控摸排工作 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疫情摸排工作, 梳理、掌 握学生寒假外出动向、健康状况;筛查有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人员、接触疑 似或确诊病例人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等重点人员情况。坚决落实疫情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 通过信息化手段, 建立一人一档学生健康追踪监控档案, 做到 “底数清、情况明” 。 2. 学生返程返校安排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 做好学生返校和入校后相关工作。对还不能返校学生 做好安抚工作。 3. 学生返校后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规定, 开学后, 上好开学第一课, 做好学生安全防控的 宣讲及监督工作, 负责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统计汇总上报。 (2)坚持学生每日健康网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如若体温超过 37.3℃, 有咳嗽等可疑症状或异常情况, 第一时间上报单位负责人, 并做好个人防护措 施, 送校医院诊疗, 同时协助上级教育、卫健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做好学生心理援助服务, 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 恐惧心理, 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4)按照学校要求, 细化学生管理。实施校、院、班、宿舍四级管理管理 制度。 (三)防控物资采购及工作场所管理 牵头单位:党政办 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负 责 人:孙志宏 薛保平 工作内容: 114 根据开学实际和疫情防控需要, 积极安排资金, 储备口罩(仅用于应急)、 感应式洗手液机、洗手液等、75%酒精喷雾等相应的开学保障物资和疫情防控物 资。出台《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办公楼工作区防控工作要求》, 明 确办公楼工作区防控工作和卫生消杀要求。 加强对进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的人员监控, 要求必须佩戴好防护口罩, 各办公室、实验室做好人员审查和登记工作,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楼内。本校 在编职工和学生凭工作证(学生证), 经登记后进入学院楼。凡需入校办理有关 业务的外来办公人员, 须事先由学院对来校人员健康情况进行审核, 符合学校 防控要求的方可办理入校手续, 所有来访人员履行登记手续并测温合格后方可 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入校后的防控管理工作由本校对接单位负责。 开展全方位、全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 做到安全检查全覆盖、 安全隐患零容忍, 为师生返校提供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活动管理 牵头单位:教科办 负 责 人:张雍家 工作内容: 1. 制定返校学生学籍注册工作方案。 2. 制定学生教学与毕业实业工作方案, 保证单班教室内学生人数不超过 10 人, 双合班教室不允许超过 20 人, 三合班以上教室不允许超过 30 人。师生 间距离拉开, 确保符合安全间距, 开窗上课, 保持通风。 3. 制定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方案, 保证单班教室内学生人数不超过 10 人, 双合班教室不允许超过 20 人, 三合班以上教室不允许超过 30 人, 实验室人 员不允许超过 10 人。 4. 制定学生考试工作方案。 5. 针对因疫情在我校隔离或暂不能返校的毕业生, 制定相应的教学、考试、 毕业、答辩工作安排。 6. 完善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和网上办理就业手续工作, 如确实不能在线上 办理的, 由辅导员负责安排专人收集, 预约进行错峰办理, 尽最大努力减少人 员聚集。 115 7. 与后勤保障处配合制定学生错峰上下课工作方案。 2020 年 4 月 5 日 116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生 返校开学教学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硕博毕业年级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 (晋教办〔2020〕20 号)和《太原理工大学本硕博学生错峰开学工作方案》的 要求, 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 现制定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返 校开学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方案。 一、学籍、注册工作 1、学籍注册工作由各专业班级辅导员汇总返校学生名单后交学院教科办, 由教科办批量注册。 2、学生所需各类学籍、成绩等证明资料, 由各班班委将名单报给学院教科 办, 由学院打印后统一到教务部办理盖章。 3、 因本学期疫情特殊性, 申请休学的毕业生可于 5 月 10 日前办理休学手续。 二、毕业实习工作 1、返校毕业生实习环节全部调整为校内进行, 采用企业名师讲座结合校内 实习的模式进行。4 月 20 日至 4 月 24 日上午为名师讲座, 下午为学生讨论。4 月 25 日至 4 月 30 日为校内实习。实习期间各专业应做好视频、文档等资料的收 集归档。实习成绩由学生讲座出勤率和实习单位成绩单两部分构成。 2、每次实习集中指导人数单班教室内不超过 10 人, 双合班教室不超过 20 人, 三合班以上教室不超过 30 人。指导期间教室内要开窗通风, 师生间要确保 符合安全间距。 3、因疫情暂不能按时返校的本科毕业生, 根据实习课程要求, 专门组织教 师进行网上实习指导, 保证学生正常完成毕业实习。 4、学院督导组老师加大对实习过程的检查力度, 确保实习保质保量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毕业生返校后,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结合学生毕设完成情况与所 指导学生确定后续毕设施行场所。场所选择方式为指导教师所在实验室与学院指 117 定教室二选一, 具体方案见附件 1。同时要确保单班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数不 超过 10 人, 双合班教室不超过 20 人, 三合班以上教室不超过 30 人, 教室内通 风且学生间保持安全间距。 2、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 规程, 错峰进出实验室。同时根据实验室空间限制, 严格控制进入实验室的人数, 师生间必须符合安全间距。 3、针对因疫情暂不能按时返校的本科毕业生, 指导教师要继续利用学校毕 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和微信、QQ、钉钉等网络方式加强在线指导, 及时了解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 做好相应记录, 确保学生能按时保质完成毕业 设计(论文)。 4、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 院督导组老师加强对指导老师的抽查, 加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频率, 加强指导过程的监控, 高质量按期完成工作。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在答辩前均需进行质量检查, 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安排现场答辩, 答辩现场须符合安全间距原则。 因疫情原因无法组织现场答辩的学生, 学院提前做好线上答辩方案报教务部备 案, 并及时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提交答辩安排, 留存答辩过程资料。 四、考试工作 学院坚决按照学校的安排, 配合教务部顺利完成毕业生补考及重修考试。 五、其它 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后勤与食堂的安排。为减少餐厅人员聚集, 按照学院分专 业分年级错峰就餐方案分批次上下课, 引导学生有序到餐厅就餐。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教科办 118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办公楼工作区防控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 防范新冠疫情反弹, 现对学院办 公楼工作区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 各办公室、系(中心) 、实验室、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办公区的防控 工作。 2. 严格卫生消杀制度。各室负责人要准确掌握本单位人员到岗情况, 安排 卫生值日, 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无垃圾。有人员在岗时, 每日分上午、下午下班 前各消杀一次(包括地面喷洒), 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或物品使用 75%医用酒精, 每两小时喷擦消毒一次;有垃圾及时清理, 特殊垃圾放置到特殊垃圾桶内;每日 保持至少开窗通风两次(上下午各 1 次), 每次通风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每日 做好卫生消杀记录, 贴在办公室、实验室门后备查。 3. 严格登记制度。师生凭工作证、学生证进入学院楼并做好出入登记。党 政办负责会议室使用审批登记,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准入和进出登记制度, 确保 会议室、实验室使用前后消杀清洁, 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4. 实验室负责人应按照实验室空间限制, 严控实验室人数, 师生间必须符 合安全间距, 可采用错峰安排, 在实验室人员不允许超过 10 人。 5. 工作期间, 所有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与他人接触时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办公电脑及办公用品应专人专用。 公务文档应采用电子化、信息化等方式传输, 减少纸质文件传递和人员接触。 6. 消杀用品可到各楼层走廊取用, 用后请放回原处, 方便他人使用。遇到 教师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要立刻报学院党政办, 电话 0351-3176639, 并建议就 医。遇到学生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要立刻报学工办 0351-3176637, 并建议就医。 7. 根据学校要求, 出入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登记制度, 所有人员在进入实 验室、离开实验室时必须扫码进行信息登记。 各室负责人应加强对本单位人员防控知识和实验室安全规程的宣讲力度, 严格落实工作要求, 加强阵地管理。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 4 月 5 日 119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相关规定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开展的基 本遵循。本科教学是学生培养之根、教师生存之本, 本科不牢, 地动山摇。为了 确保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以及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本科教学质量, 制定如 下本科教学管理规定: 1. 我院由物理学部、光学工程部、仪器科学与技术部组成, 每个学部的教师须 首先承担本学部的本科教学任务, 如果需要跨学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须经 教学副院长签字同意。 2. 各学部教师(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师自愿)必须承担本科专业课或专 业基础课, 若不承担, 年度教学考核不合格。 3. 各学部教师(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师自愿)每年应指导所在学部本科 专业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 至少提供 3 个题目。若不承担, 核减当年硕士 研究生招生数量。每人应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数量根据当年专业所毕业的学 生人数动态调整。 4. 本系部所有教师必须参与系部本科教学公共事务, 例如:教学档案归档, 专 业实验管理, 课程设计管理, 系办公室日常整理, 招生毕业宣传等, 各系部 制定轮岗制度, 所有教师年终考核时上报本年度承担的公共事务情况。作为 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的重要依据。 5. 本学部所有教师必须参与对应本科专业建设, 例如: “双万计划”申报、教学 成果申报、专业认证、专业实验室建设等, 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的 重要依据。 6. 隶属于物理学部、光学工程部、仪器科学与技术部的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人员同样按上述本科教学管理规定执行。 本管理办法自 2020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0 年 5 月 120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春季学期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作方案 按照《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作方案》, 结合 学学院实际情况, 制定 2020 春季学期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 不 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省委、省政府, 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关于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返校复学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精准有力做好常态化疫情 防控, 全面有序推进各学段开学复课, 抓好闭环管理、抓好思政教育、抓好教 学管理、抓好预案应急, 确保其他年级按计划如期返校复学, 统筹推进学校“双 一流”建设和“五大战略工程”实施, 以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人民战“疫” 。 二、组织机构 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 成立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 作专班, 全面负责其他年级开学返校工作, 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郭菲 郝玉英 杨毅彪 副组长:戴震 靳宝全 乔铁柱 成 王安帮 员:各办公室负责人、系(中心)主任、各团队负责人 三、返校学生与时间安排 (一)总体思路:坚持三个“不开学”前提, 坚持疫情可控原则, 坚持属 地管理原则, 坚持校园阵地原则, 坚决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 一位,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确保开学后万无一失。 (二)返校时间及学生安排: 5月18日—5月19日, 我院返校学生包括全日制研究生(不含 2019级硕士研 究生)、国际生、本科毕业年级学生、2017 级本科生。 5月23日—5月24日, 我院返校学生包括2018 级本科生、2019 级本科生、4 月份已返校学生因特殊原因离校, 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 说明如下: 121 1.暂缓返校学生包括:六类重点学生;顶岗实习学生;2019 级硕士研究 生(暂定6月中下旬返校, 返校后合理利用假期做好科研和教学活动。具体时间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调整, 提前一周通知) ;未返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其中六类重点学生包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返 校前 14 天有发热、乏力、咳嗽、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 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 炎可能的身体异常学生;境外学生;中高风险和重点地区学生(根据全国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和学校属地疫情防控政策特殊要求调整, 截 至 5 月 12 日为北京市朝阳区、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黑龙江省、广东省、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 ;返校前 14 天有上述中高风险和重点地区或境外旅居 史(包括返校途中经停上述中高风险区和重点地区)的学生;与新冠肺炎确诊病 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 接触史的学生。 2.其他应返校学生在满足返校前居家隔离 14 天、身体健康且符合居住地 和学校属地防控政策要求的前提条件下, 接到学校通知后, 按时返校。 3.4月10日—18日已返校本硕博毕业年级学生因特殊原因离校, 符合返校 条件的, 接到学校通知后, 按时返校。 4.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如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返校, 需向学院提交请假 申请, 履行请假手续, 经审批同意后可以暂缓返校。 5.学生返校当日, 迎西校区南门为接站车辆和上岗教职工出入大门, 西 门为学生入校大门;虎峪校区北门作为学生自行入校、接站车辆和上岗教职工 出入大门;明向校区东门为接站车辆和上岗教职工出入大门, 南门为学生入校 大门。 在未接到学校开学通知前, 严禁学生擅自提前返校或提前返回学校驻地租 住。对于任何不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擅自提前返校的学生, 一经查实将严肃处 理。因此而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甚至导致疫情蔓延等行为, 学 校将对学生本人及所属学院负责人严肃追责问责。 四、开学前后各项工作安排 严格落实“十个到位”工作原则, 即:一是落实“三到”要到位;二是逐人 筛查要到位;三是封闭管理要到位;四是小班教学要到位;五是分散住宿要到位; 六是日常防护要到位;七是错时用餐要到位;八是健康管理要到位;九是物资保 122 障要到位;十是逐校验收要到位。 (一)教职工相关工作 牵头单位:党政办 责 任 人:安跃华 焦海丽 协同单位:各系(中心)、重点实验室 工作内容: 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 做好全院教职工(包括但不限于 在编在岗、非编人员、外籍教师、退休返聘、博士后人员、企业自聘、保资生、 劳务外包)的健康管理, 全面落实“三到”要求, 以保障安全、分类分步、错峰 有序为原则, 适时返程返岗。 1.掌握教职工健康信息摸排筛查重点人群 坚决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全覆盖摸排梳理, 掌握职工近一个月内行动轨迹和健康状况。建立一人一档跟踪观察台账, 做到 “底数清、情况明”, 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2.开学前做好教职工返程返岗安排 要认真做好教职工返岗审查把关工作, 确保教职工安全顺利返岗。 (1) 目前尚在湖北、国内其他重点地区人员, 暂缓要求返程, 待学校根 据疫情发展状况确定可返程时间后再行通知, 返程前及时与所在社区和二级单 位联系, 沟通返程事宜。 (2) 目前尚在境外的国内人员, 如近期有回国意愿, 需先报请本人 所在社区批准备案, 同时与学院联系, 由学院报校疫情防控办履行报批手续,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返回。返回后要按相关规定, 配合做好统一隔离 工作。 (3) 一个月内曾有离开学校驻地外出异地(湖北及国内其他重点地区、 境外除外)出行且无疫点人员接触史, 已返回学校驻地的, 自异地返回学校驻 地之日起, 自行严格居家医学观察满14天、身体健康状况报告无异常的教职工, 报学院党委备案后, 按开学具体安排返岗工作。 (4) 一个月内曾到湖北及国内其他重点地区出行, 或有湖北及国内 123 其他重点地区人员接触史者, 已返回学校驻地的, 自返回之日起, 须严格自行 居家医学观察满14天, 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检测结果为阴性的, 方可返校。 (5) 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的 职工, 需持有返校前7日内当地有资质机构开具的核酸阴性报告、持健康码绿码、 持当地政府或社区出具因密切接触而隔离观察14日的证明, 返回学校驻地后, 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居家隔离观察14天, 方可返校。 (6) 对目前尚未返回学校所在地的低风险区人员, 要求即刻安全返 程, 并做好14天居家观察, 观察期满无异常方可按需返岗。 3.返校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1) 校园封闭管理工作安排 封闭人员管理。疫情防控期间, 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行封闭管理, 封 闭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校园。封闭管理人员因疫情、因病、因事外出, 按照 《太原理工大学涉疫处置工作流程》, 由学院审批后, 校防控办或校防控领导 小组审核后准许外出, 外出期间的防控管理, 由学院负责。学校封闭管理人员, 因非涉疫急诊, 外出就医, 需经校医院同意, 拨打120(专车接送), 专人陪同, 出入校门时, 请在门岗登记备案, 在学校驻地医院就医后返回, 外出期间注意 个人防护, 外出期间的防控管理, 由学院负责。 办事大厅。每个校区设置一个行政办事大厅, 其中, 迎西校区设在清泽餐 厅四层;虎峪校区设在图书馆;明向校区仍使用现有办事大厅;各部门尽可能 开展线上业务办理, 减少校内人员流动与接触, 做到师生只跑一次路, 只进一 次门。 校区门禁管理。疫情防控期间, 迎西校区由南门出入, 虎峪校区由北门出入, 明向校区由东门出入。其他校门封闭。所有进入校门的人员均须进行体温检测, 检测合格者方可进入校园, 本校在编职工凭工作证进入校园, 非编人员凭所统 一制作的包含照片的工作证件进入校园。 入校车辆与人员管理。凡需入校办理有关业务的外来办公人员、载货车辆及 司乘人员, 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公务来访人员入校审批表》 《太原 理工大学疫情防控期间载货车辆及司乘人员入校审批表》的审批流程办理, 学院 124 对来校人员健康情况进行审核审批后, 向校防控办提交入校申请, 符合学校防 控要求的可办理入校手续, 外来人员入校后的健康监控和防控管理由对接单位 负责。 (2) a. 日常健康和防控管理 坚持职工每日两次健康网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如若体温超过 37.3℃, 有咳嗽等可疑症状或异常情况, 第一时间上报学院负责人, 并做好个 人防护措施, 由所在单位指定专人送校医院诊疗, 同时协助上级教育、卫健部 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b. 学院对未封闭管理的教职工严格实行名单制“点对点”管理。教职 工签订疫情防控个人承诺书, 自觉执行“家校两点一线”制度, 离开“两点一 线”范围, 必须在当日向各二级单位上报行动轨迹, 不得私自离开。未封闭管 理的教职工, 应尽量避免跨市区、跨校区流动。如在明向校区工作并已在榆次 区分配公租房的教职工, 要求必须在该公租房居住。 c. 强化全校师生诚信意识、法律意识, 务必以大局为重, 不瞒报, 不 漏报, 不谎报、不迟报。严禁带病出入学校餐厅、教室、实验室、快递、澡堂、 理发、超市等公共场所。 d. 疫情防控期间, 师生进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严格执行学校各 项管控规定, 教职工严禁带病上岗, 严禁带病出入学校公共场所。所有非密公 文和信息, 师生要充分利用 OA 或网络系统传送, 要尽量减少与校内外他人接 触, 必须线下传递时, 要做好个人防护。教职工应记录每日活动轨迹和接触非 本班人员、非本单位人员日志备查。 e. 疫情防控期间, 一律减少校园内一切不必要的大型集会活动, 特殊 情况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 f. 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教职工出差, 不离开校园驻地, 如有特 殊情况, 需按流程审批。 g. 疫情防控期间, 教职工自觉做好自己办公区域内或个人学习生活范 围的每日通风和消杀工作,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 做好个人卫生管理。 h. 多人办公或召开会议时, 必须佩戴口罩, 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 距离, 空间不能满足时, 可以使用会议室集体办公。尽量减少会议次数, 充分 125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工作安排部署。必须现场召开的会议, 应选择空间较大 的会场, 尽可能减少参会人员, 尽可能缩短会议时间, 50 人以上的会议向报校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备审核。 i. 维修工作对接人要负责工作要求的落实, 即:所有上门入户维修人 员佩戴口罩、手套, 维修完毕后使用75%酒精对维修物品进行擦拭, 并将维修残 余用品带走, 做好个人卫生清洁与防护。 (二)学生相关工作 牵头单位:学工办 责 任 人:李翠 工作内容: 1.开学前做好学生返程返岗安排 (1) 对所有学生摸排梳理, 坚决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通过信 息化手段, 建立一人一档学生健康追踪监控档案。掌握学生近一个月内行动轨 迹和健康状况,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2) 安排部署拟返校各类学生, 在目前居住地居家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确保在返校开学前居家隔离14天以上。 (3) 要求全国各地学生依据当地防控部门要求, 下载、注册并填报信息, 申报生成电子健康码, 推荐使用“支付宝”APP 申领电子健康码, 为健康返校 做好准备。 (4) 做好学生住宿安排。提前与公寓服务中心沟通, 确定需要宿舍调整 的学生名单, 并及时通知到学生本人, 如有特殊物品需要存放保管, 由学院办 理并保管。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引导和心理安抚, 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返校当日, 辅导员要配合公寓完成学生入住调宿和搬迁工作, 做到有序平稳入 住。 (5) 制定错峰就餐方案。指导师生错峰就餐, 减少人员聚集交叉。请教 科办通知任课老师, 按照学生用餐时间错峰上下课。 2.返校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1) 建立辅导员与家长的家校联系制度,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 级学生健康监测机制, 通畅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确保信息上报准确、及时。 126 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为师生健康管理责任人, 必须及时全面掌握 师生健康情况, 必须保证 24 小时手机开机。 (2) 组织全体辅导员深入学习学校关于学生返校工作安排, 熟悉工作要 求、各类问题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理程序。要求学生记录每日活动轨迹和接触非 本班人员、非本单位人员日志并报辅导员留存备查。 (3) 开学当晚召开返校学生疫情防控教育专题会议, 学习疫情防控知识 和学校疫情防控管理规定, 确保学生应知尽知, 自觉遵守学校防控管理规定, 主动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4) 精心组织好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后第一堂思政大课和第一次 心理健康课, 要求做到学生全覆盖, 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要在教务处和研究生 院网站发布。 (5) 成立学生、职工、党员志愿防控先锋队, 由校医院组织医学观察培训 指导, 为隔离观察等应急处置工作储备服务保障队伍。 (三)办公区和实验室安全管理 牵头单位:党政办 责 任 人:孙志宏 协同单位:各系(中心) 、重点实验室 工作内容: 1. 按照学校相关要求, 开展全方位、全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 动, 为师生返校提供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 加强抽查巡查力度。加强对学院办公区域、实验室等区域清洁与消杀 执行情况的考核管理。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并第一时间报告院防 控工作组。 3. 加强对进出办公楼的人员管理。要求必须佩戴好防护口罩, 做好验证 审查和登记工作,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楼内。 4. 通知实验室负责人严格执行学校工作要求:对所有实验场所进行综合 检查, 排除疫情和安全隐患后, 方可重新启用;科学调配实验场所使用时间, 控 制人员密度,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 建立使用实验场所和参加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登记台账, 每日报告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实验场所危险物、爆 127 炸品和气体的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五双”管理制度, 加强巡查检查, 发现异常 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做好实验室内部日常消杀工作, 及时做好消杀记录, 建立消 杀台账, 消杀用品由校后勤保障处提供。 (四)教学安排和毕业生离校工作 牵头单位:教科办 责 任 人:张雍家 协同单位:各系(中心) 、重点实验室 工作内容: 1. 按照学校要求, 完成已返校学生注册、在校生学籍异动和各类证明办 理工作。 2.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作方案》, 做 好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本科生线上教学工作、本科生实践教学工作、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本科生考试工作、本科生暑期学期安排等工作安排。 3.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其他年级返校复学工作方案》, 做 好研究生学籍注册工作安排、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安排、研究生毕业答辩 工作安排、暑假安排等工作安排。 4. 为避免学生扎堆就餐, 不利于疫情防控, 通知教师严格按照学院错峰 就餐方案分批次上下课, 引导学生有序的到餐厅就餐。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 要 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错峰进出实验室。同时按照实验室空间限制, 师生间符合安全间距。 五、其他日常生活安排. 1. 场馆防控管理。室内场馆全面开放。进入场馆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检 测体温、手部消毒, 听从场馆工作人员指挥, 遵守场馆的规定和管理。 2. 通勤运输防控管理措施。所有乘车人员须持证乘坐通勤车辆, 务必 全程佩戴口罩, 并配合乘车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工作和体温检测, 咳嗽、发热等身 体异常人员严禁乘坐。 3. 超市购物管理。与师生密切相关的超市服务报批后, 在做好防控工 作的前提下, 可以开业。师生在校内超市购物, 佩戴口罩且测温正常方可进入。 128 4. 校园快递、公共浴室、理发店管理。校内所有经营场所和各类商业 服务网点, 员工每日上岗前必须测量体温、上报健康状况、戴口罩上岗, 并做好 记录, 严禁带病服务。每天做好快递站点、公共浴室和理发店栏杆、门把手、货 架、电瓶车等清洁消毒工作;加强对校内社会企业在内的第三方服务商的宣传和 监督工作, 向社会企业发出防控疫情提示, 要求快递车辆发车前必须做好清洗 和消毒处理, 送货员工必须持证上岗、进校门测体温、进行身份登记, 戴好口罩; 浴室和理发店人员要持证上岗, 服务期间全程戴手套和口罩。 5. 图书馆借阅管理 (1) 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 调控入馆学生人数, 避免人员聚集, 读者入 馆必须佩戴口罩、检测体温、手部消毒, 听从图书馆工作人员指挥, 遵守图书馆 的规定和管理。 (2) 图书馆阅览室、阅览区向读者有序开放, 提供借阅等服务, 接收毕 业生还书。 (3) 已返校读者, 通过校园网访问图书馆主页, 检索、下载图书馆所有 电子资源;未返校读者, 通过 SSL VPN 远程接入校园网访问图书馆主页, 检索、 下载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图书馆在确保现有电子资源数据库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继续积极与国内外数据商沟通协商, 为我校师生开通更多校外检索、下载电子资 源权限, 以满足师生需求。及时了解更多图书馆电子资源更新信息, 请读者关注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主页(http://www.lib.tyut.edu.cn)和“太原理工大学图 书馆”微信公众号。 (4) 通过太原理工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服务平台, 结合电话、 QQ、微信 等沟通方式为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文献检索、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并将打 印盖章后的报告统一放置在图书馆门口开阔处,读者自助领取。 (5) 充分利用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图书馆读者服务 QQ 群(693483004)及时发布图书馆各类线上服务、通知通告, 提供咨询服务。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年5月18日 129 物电学院学科平台建设经费使用方案 按照校发〔2018〕27 号文件《太原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的精 神, 现制定物电学院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方案。拟将平台建设经费部分优先支持 45 岁以下优秀的年轻人, 支持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 所购买设备需对学 科具有支撑作用并能产生预期效果, 尽量购买受益面较大的设备。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年轻教师, 将逐步给予支持, 每条资助每人只能享用 一次, 可分年度分解支持。 (1)以培育国家级人才为目标, 按层次资助各类人才:青年三晋学者、省青 年拔尖人才, 资助金额 50 万元;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中 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特聘教授等“四青”人才, 资助金额 100 万元;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 军人才、三晋学者, 资助金额:150 万元。若获得多个人才称号, 各层次人才资 助不累加, 只按照最高层次人才资助金额进行增补。 (2)主持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或类似级别的其它类国家级项目的 年轻教师。 (资助金额:30 万) (3)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教师。(资助金额:100 万) (4)在 Nature 或 Science 或其有影响力的子刊发表 1 篇及以上论文。(资助 金额:第一单位 50 万元, 多个单位:50 万/n) (5)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科技厅颁发)。(资助 金额:一等奖 80 万, 二等奖 60 万) (6)专利转让进账经费 50 万及以上。(资助金额:按照进账经费 1:1 资助) (7)新获批的省级(包括教育厅、科技厅)科研团队 (资助金额:50 万元) (8)山西省重大专项资助经费 100 万以上。(资助金额:进账经费 1/10) (9)横向课题 300 万以上(资助金额:进账经费 1/10)。 (10)对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且满足上述条件的 45 岁以上的教师也可做相 应支持。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0 年 9 月 19 日 130 2020年旧闻回放 一月 3 日, 郭玮老师从学院调出。 6 日, 樊文浩老师从学院调出。 8 日, 田彦婷老师从香港理工大学返校报到。 10 日, 薛海斌老师从学院调出。 二月 3 日, 薛萍萍老师到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访学。 同日, 武媛老师到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访学。 同日, 邢丽丽老师到德国汉堡大学访学。 同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全体党员一同观看《非典十年祭》 。 4 日, 王磊老师到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访学。 24 日, 学院组织学习习总书记给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26 日, 我院多名团员青年在家乡参加防控疫情志愿者。 三月 5 日, 我院开展网课学习心得征文比赛。 7 日, 我院开展“战‘疫’有我, 武汉加油!”视频征集。 8 日, 我院组织党员自愿为疫情捐款。 9 日, 我院学生线上共上疫情防控思政课。 13 日, 我院举行“一流策略”青年博士生讲坛, 李健博士主讲。 131 14 日, 我校举办首期研究生《云上讲坛》暨“一流策略”青年博士生讲坛第十 四期报告会 15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开展“交流感想、凝聚力量”党日活动。 同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第三党小组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礼赞抗疫先锋”党日活 动。 18 日,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两项措施”、“五项要求”保障线上教学。 同日, 大学物理实验测试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19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打赢防疫阻击战, 决胜脱贫攻坚战” 党日活动。 同日, 我院组织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 员的回信” 。 20 日, 我院组织了“战疫精英, 赢在云端”2020 届考研(就业)经验分享会。 21 日, 我院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23 日, 我院在迎西校区逸夫楼 801 召开大学物理网络教学研讨工作会议。 28 日, 我院在迎西校区逸夫楼 801 召开网络教学经验与问题交流研讨会议 四月 3 日, 我院招募 20 名学生党员作为第一批返校志愿者。 5 日, 我院进行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团组织推优工作。 15 日, 我院党委书记给返校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 同日, 我院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 21 日, 黄平老师、张雍家老师获得 2020 年“青鸥奖”优秀教师奖。 29 日, 我院进行了 2019 年度“五四青年节”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 五月 132 4 日, 我院举办了 2020 届毕业研究生学术海报展。 同日, 学院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五四讲话内容。 6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组织开展“云”校庆主题党日活动。 同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为未返校同学千里邮书寄真情活动。 6-8 日, 我院举行 2020 届毕业研究生报告会(四场)。 8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第三党小组开展“诵家风, 扬美德, 浓情五月, 感恩母亲” 主题党日活动。 14 日, 我院招募 20 名学生党员作为第二批返校志愿者。 24 日, 周颖娟老师调出我院。 27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了发展新党员支部扩大会议。 同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了预备党员转正会议。 29 日, 我院在明向校区物电学院楼 308 会议室召开学生工作会议。 同日, 我院“光纤激光技术及雷达应用课题组”在学院楼 308 会议室组织 2020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月 1 日, 我院进行了研究生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 7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组织“欢送毕业生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13 日, 我院举办 2021 届研究生招生暨本科生进团队宣讲。 同日, 我院完成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 17 日, 我院第三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李健、杨强获得太原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 24 日, 我院开展 2017 级和 2018 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学院评选工作。 26 日, 我院对“国际禁毒日”进行宣传、学习。 27 日, 我院 2020 届毕业生发起“智慧团建”转出、办理团关系转接介绍信。 30 日, 我院 239 名本科生, 104 名硕士研究生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133 七月 1 日, 学院组织学习习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 2 日, 学生工作办公室整理邮寄本科生毕业证学位证 227 份, 研究生 102 份, 本 科生档案 118 份。 6 日, 华中科技大学虞应博士来我院报到。 8 日, 南开大学常朋发博士来我院报到。 10 日, 我院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观看“建行杯”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 16 日,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我校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1 日, 兰州大学郭海洁博士来我院报到。 24 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韵小艳博士来我院报到。 同日,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华北区赛) 。 29 日, 学生工作办公室整理邮寄本科生毕业证、学位证和报到证 15 份, 本科生 档案 32 份。 八月 2 日, 学生工作办公室整理邮寄本科生档案 13 份。 同日, 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学生处档案室交接 2020 届毕业生档案 72 份, 与研究生 院档案室交接升学学生档案 20 份。 5 日, 我院暨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 议精神。 27 日, 我院组织参加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0 年工程教育认证第一次 培训会议。 九月 134 9 日, 学院开展太原理工大学第二批学生返校志愿活动。 18 日, 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完成新生党员档案、积极分子档案的接收。 19 日, 我院迎接 193 名研究生新生入学, 179 名硕士, 14 名博士。 20 日, 学院 2020-2021 学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贷款办理审核。 20 日, 本科党支部集体学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21-22 日, 我院举行 2020 级研究生入学教育, 围绕爱校荣校、学科前沿、安全 教育、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展开教育。 23 日, 我院“凌云”志愿队为学生们开具志愿时长证明。 25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家乡知多少”主题党日活动。 同日, 我院团委开展“庆国庆, 迎中秋”的征文活动。 十月 1 日, 我院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开展“温暖在路上, 我们在行动”中秋-国庆送温 暖活动。 2 日, 我院组队参加太原理工大学首届“协作杯”研究生导学团队篮球赛。 3 日,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祖国共成长·体育嘉年华”活动。 5 日, 开展 2019-2020 学年太原理工大学物电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工作。 7 日, 我院团委开展 2020 年团课培训第一讲。 9 日, 我院在明向校区物电楼 308 会议室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 同日, 开展 2020 年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 11 日, 我院科协组织“华为杯”大学生物理知识竞赛。 12 日, 朱林彦老师向凌云基金捐款 1000 元。 20 日, 我院团委开展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推优工作。 22 日, 山西大学贾锁堂教授应邀在我校明向校区科技楼 7 层会议室进行指导交 流。 同日, 马宁老师到香港大学访学。 23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织观看《决战的时刻》。 135 同日, 本科党支部集体学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 会重要讲话内容。 25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举办“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26 日, 开展 2019-2020 学年太原理工大学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 部评选工作。 同日, 我院团委凌云志愿队完成“第四届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暨先进光 电技术研讨会”志愿者招募。 同日, 我院团委完成所有团员团员证补办工作。 27 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郝阳博士来我院报到。 29 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杰博士来我院报到。 30 日, 开展 2019-2020 学年太原理工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工作。 同日, 开展 2021 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审核工作。 30 日至 11 月 1 日, 我院成功承办 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暨国际 光电技术研讨会。 31 日, 我院科协完成“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报名工作。 同日, 我院团委完成智慧团建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 十一月 1 日, 我院马湘东老师、魏循老师退休。 同日, 我院学生会学纪部组织“十五天自习打卡”活动。 2 日, 华东师范大学温荣博士来我院报到。 同日, 学院开展为期五天的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课程。 5 日, 浙江大学吴建红博士来我院报到。 6 日, 举办第一届本科生专业节。 13 日, 我院完成我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大 会。 15 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了发展新党员支部扩大会议。 同日, 我院本科党支部开展了预备党员转正会议。 136 同日, 本科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6 日, 我院举行“一流策略”青年博士生讲坛, 龚利爽博士和张玲玲博士主讲。 17 日, 我院团委组织“百强团支书”初试。 18 日, 我院学生会组织足球队参加“求实杯”足球赛。 20 日, 开展 2020 年校长奖学金评选工作。 21 日, 我院第一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中共预备党员转正会议。 22 日, 学院面向 2020 级新生召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宣讲会。 同日, 马宁老师到香港大学访学。 24 日, 我院团委组织百强团支书暨百优团日活动评比大赛。 25 日, 开展 2020 年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 同日, 完成 2020-2021 学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工作。 十二月 3 日, 北京理工大学李晓炜教授应邀在我院作了题为《超快激光时空整形的电子 动态调控微纳加工》的学术报告。 7 日, 北京理工大学张峰博士来我院报到。 10 日, 杨周琴老师退休。 16 日,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恒教授应邀在我院作 了学术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