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公示.pdf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东华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有着四十年的办学历史和学术 积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特色,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 文化、扩大江西文化声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和开拓。2006 年获 批“文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 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东华理工大学“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校级 重点建设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 (一)研究方向与培养方向 本学科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凝练,业已形成戏剧理论与小说文化思 潮研究、江右诗学与明清诗文批评、文体学与中西方文论、傩与江西 非遗文化和语用研究与文献整理等五个特色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标 志性成果。 现设臵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 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五个学科方向。 (二)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术思想端正、科研教学能力较 强的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52 人。其中,硕导 28 人,教授 10 人, 副教授 23 人,讲师 19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 63%;省级高层次 人才 2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 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5 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4 人,占总人数 65 %;35 岁(含 35 岁) 以下教师 7 人,占总人数 13%。36-45 岁(含 45 岁)教师 19 人,占 总人数 37%;46-60 岁教师 26 人,占总人数 50%;有在国内外学术 1 机构进修、访学经历者 10 人,占总人数 19%。教师学历、职称、年 龄、学缘结构合理。本学位点负责人系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高层次 人才,各二级学科方向带头人均为本专业领域省内知名学者,具有正 高职称,科研业绩突出,符合审核的基本条件。 (三)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充分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人文社科重 点研究基地“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基地” 、临川文化研究所及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 及王安石纪念馆、曾巩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文昌里历史街区、抚 州名人雕塑园等实践基地,保障研究生的教学与实践所需。 本学位点拥有提供给研究生学术训练与实践教学的充足条件、场 地和设施。学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订阅中国语言文学类学术期刊 78 种,藏书 60 万册。订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超星等学 术数据库供学生使用。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制度较为完备,覆盖面广。全日制硕士研究 生奖助体系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优秀 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三助”岗位津贴等。其中,学 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100%覆盖。学校设立助教、助研和助管“三 助”岗位。助教津贴包括基本津贴和实际承担教学工作量酬金;助研 津贴由导师项目发放。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2 本学位点依托学校研究生导师遴选核管理办法,结合专业实际, 制定了诸如《研究生导师任内绩效考核办法》 《研究生导师定期培训 方案》 《青年导师培养制度和遴选办法》等一系列有专业特色的制度, 注重师德师风的考察,结合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对师德师风方面 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激励,对有负面表现的实行一票否决,效果明显。 建立主、辅结合的双导师制,鼓励和支持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参 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建立培养青年导师的有效机制。建立导师指导过 程跟踪机制,设立导师工作日志,及时评价和反馈指导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师德师风主体责任,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小 组、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东华理工大学师德考核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等文件制度。 高度重视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实施分流淘汰。依据《东华理 工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规定》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公开做 学术报告的实施办法》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考核实施办法》 等制度要求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公开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听学术讲 座 10 次、通过中期考核与学术报告、完成文献综述与外文文献翻译 等方面进行考核,不达标者,延期答辩或退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水平明显提升。教学力量充足,以教授、博士为主体,形 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热心教育事业的师资团队。2021 年 新增教授 1 人,副教授 1 人,硕导 2 人。 3 2.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显著提高。2021 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 2 项; 获教育部“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大学教师组二等奖 1 人、校级青 年教学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 人。 (三)培养条件建设 1.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根据研究生核心课程的国家标准,不断推进课程设臵模 块化,构建更加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建课程思政新模式。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主干课程的 教学中,结合教材基本内容,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讲授、讨论 等教学方式,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20 世纪 中国文学思潮》 《戏剧戏曲学研究》三门课程获批校级研究生“课程 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基地建设: 在已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新增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 —东华理工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项目——江山吴语语音词汇调查。 (三)科学研究工作 2021 年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 项,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艺术规划项目 4 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5 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 5 部,在《明清小说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 表学术论文 4 篇;荣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 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 4 (四)招生与培养效果 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硕士点的学生逐年上 升,从 2016 年的 3 名至 2021 年,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有 29 人。 培养:研究生学术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成果显著,在全国中文核 心期刊、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在 省、校各级科技创新项目中取得佳绩,获批省青马工程 1 项,省级研 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 3 项,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 2 项。 学术交流:2021 年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方铭、福建师范大学郭 丹等 4 位专家来校讲学,同时,合理安排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活动,选派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1 年 10 月,本学位授权点邀请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长江 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导谭帆教授、教育部中文教指委首都师范大学 博导马自力教授、南昌大学博导徐阳春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博导颜敏 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博导李舜臣教授五位专家对学位点进行了会议或 通讯评审,专家反馈一致认为该学位点达到合格水平。 综合同行专家对本学位授权点的意见,本学位授权点目前存在的 问题及相关改进建议如下: 1.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较少,生源 质量有待提高,如语言学等薄弱方向的课程设臵合理性等有待加强, 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的比例较低,学生优质就业需要进一步推进。 2.在师资队伍方面,各学科方向的领军人才较少,师资结构趋于 5 老化,高级职称人数较少,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学术科研活力有 待提升。 3.在学术科研方面,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高质量、标志性成果较 少,需要进一步提炼具有品牌特色的学术成果,并且要积极争取更多 高级别科研项目的获批。 4.在对外交流方面,学科品牌的国内外推介与宣传力度较弱,教 师国内外交流较少,高级别学术会议举办次数较少,未能在学术界产 生应有的学术影响。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人才培养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面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广 告学、新闻学等相关相近本科专业,开展中国语言文学类考研介绍与 辅导,提高本校第一志愿报考数量与质量;加大外校招生宣传,派硕 士生导师就中国语言文学类研究生招生就业情况作专门介绍,全面提 升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率。 根据本学科点研究方向明确性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的整体情况, 加强文献学、史料学、学术论文撰写方法等基础性研究课程的设臵, 尤其重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薄弱研究方向的课程设臵,凝聚、打 造一批能够体现学科研究方向的优质课程,如戏剧戏曲研究、临川文 化研究等,以期系统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与水平。 鼓励研究生报考博士,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研究 生就业质量。 6 (二)师资队伍 依托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在学院层面竭力提升高层次人才 的待遇水平,解决高层次人才生活与工作的后顾之忧。学科带头人定 期走访并与国内高层次人才积极沟通,介绍学校学院人才引进政策, 争取引进 1-2 名在古代文学、文艺学领域有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加强对有学术潜力的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在争取学校支持的基础 上,资源配臵如低职高聘等向青年人才倾斜,每年走访国内知名博士 单位,宣讲青年人才引进政策,争取引进 1-2 名 35 岁以下优秀博士。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争取在 2-3 年内使老、中、青三代达成 20%、 30%、50%的比例结构,在学院层面竭力帮扶青年人才提升职称,整 体优化职称结构。 (三)学术科研 凝练学科方向,凸显学科特色,围绕“汤显祖与地方戏曲研究” “临川文化研究”“文学史料研究”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标 志性学术成果,争取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如《文学 评论》 《文学遗产》 《文艺理论与研究》等,并且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 2-3 部。 由领军人物牵头,以学科骨干为主体,积极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 如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等,邀请国内外 学科评审专家帮扶论证,争取立项突破。 (四)对外交流 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继续推进“鼎秀枫林”专家 7 讲学活动的进程,周期性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打造“汤显祖与地方 戏曲” “临川文化”等学术品牌。同时,由学院领导牵头,积极走访 国内兄弟高校,考察交流学科建设经验,争取组建部分学科交流基地。 同时,积极选送优秀师生赴境外留学、参会,结合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硕士培养实践,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学术科研实 践基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