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

Alien、外星人5 页 1.414 MB下载文档
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吕晓娟).pdf

教师教育 理解学生:教师应有之为* ——基于三位教师的案例分析 吕晓娟 [摘 颜晓程 要]理解是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更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现代教育中教育主体间性的缺失、教 育关怀性的匮乏、后喻文化背景下师生间的教育鸿沟,一系列教育问题的涌现都呼唤教师对学生的理 解。理解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成为创造教育教学各种可能性的必然条件。教师可以在认识理解学 生的行动路径,即冲突的注意—积极的反思—理解的行动—理解行动结果的基础上,将理解学生付诸 实践。 [关键词]理解学生;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7)07-0083-05 现象学家胡塞尔曾说过:“在我们的时代,我们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呼唤理解学生 在任何地方都强烈地需要对精神的理解。”伴随国际 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国的理解教育应运而 (一) 理解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互动性需要 生 。“ 理 解 ” 成 为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品 质 。 有 研 究 者 认 教育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源于教师与学生主体间 为,“学生接受教育就是理解教育。教育就在学生的 理解的缺失,理解是师生主体间交往的需要。“主体 理解中,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意义是由学生自 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 觉的理解而生成的” [1] 。有研究者认为,“理解教育是 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相关性” [4] 。这种主体间性本质 理解理论指导的,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与理解对象沟 上是对象化活动的交往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 通,在感情、认知与行为上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的 体关系。在这种交互主体关系中,不存在纯粹的客 过程” 。有研究者提出,“现实的人是教育的基本出 体,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 发点,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的思想方式,要从人的日 者,并且都把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 常生活维度理解教育” [3] 。足见“理解”在教师专业 性作为相互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在一定的规 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共同承诺中遵循交流、对话、 [2] 吕晓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颜晓程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授 博士 730070 730070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14XMZ064) 的 阶段性成果。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83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沟通、理解等活动。 [5] 主体间性强调的是各个主体在 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这 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与对话。传统的认识论在理解师生 种差异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代沟。后喻文化下的师生 关系的问题上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 关系给教师的绝对权威带来空前的挑战,在这种文化 客体。现代教育论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应该 条件下,学生拥有太多值得教师思考和学习的优秀品 以学生为中心或倡导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现代教育论 质。尤其在网络普及的时代,教师的“绝对真理”地 对学生地位认识的转变意味着对学生主体性的肯定。 位被撼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更多的是与学生共同学 海德格尔认为,理解的本质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的 习的同伴、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对话者、学生能力自我 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本身。在这种意义上,人们 发掘的引导者。而这些角色的扮演都拥有共同的倾 生活着并理解着,理解并生活着,理解是人的生命, 向,即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 追求理解就是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理解是人生活的 [6] 二、践行理解学生的案例分析 本性,是个体的存在方式和普遍规律。学生作为独立 现如今是一个需要理解、呼唤理解教育的时代。 的个体而存在,理应得到理解。 (二) 理解学生:教育关怀性匮乏的破冰行动 在这个时代里,技术的革新、人际互动方式的转变使 教育的成功,需要教育的关怀;成功的教育是基 得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 于爱的干预和基于教育的关怀。关怀伦理学家诺丁斯 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新特点,并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对 认为,关怀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关怀者发出关怀行 学生的理解。 为,而被关怀者给予回应的互动行为。 [7] 传统的中国 (一) 理解学生的认知,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教育使教师形成了绝对的权威,教师是传道、授业、 W 教师的案例分析:我对音乐教学的理解 解惑的知识传播者,学生则为接受者,具有服从性和 起初,我的音乐教学方法就是中规中矩地让学生 向师性,这在无形之中使师生的交往成为一种不平等 记乐谱、记音符,同学们的表现也一样中规中矩。一 的交流。 次,与学生的对话改变了我的音乐教学。 教师: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教育中要想扭转这种不平等,最根本的做法在于 教师主动地走进学生、关怀学生、理解学生。理解与 学生:当然喜欢啊。 关怀本是同根生,理解是关怀的前提,只有在理解学 教师:那与数学相比呢? 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采取对学生关怀的行动。以单 学生:都一样喜欢啊,我记音符就是用数学符号 一学业成绩为标准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沦为单一的教育 来记的,我喜欢学数学,用数学符号记音符特别快。 客体,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同样具有一定的工具性, 学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如果我也将教学与 教育的关怀性被逐渐泯灭,师生间的理解似乎变得无 数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就大 足轻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同坚冰,唯有理解教育 不相同了呢?在后来的课上,我开始试着将音符与数 才是针对教育关怀匮乏的破冰行动。 学符号联系在一起,设计了一个“给音符找朋友”的 (三) 理解学生:跨越文化鸿沟的纽带 游戏,给每一个音符编号,再与数学加减法的形式相 玛格利特·米德将社会文化划分为三种形态:前 结合,我说出一个结果,让同学用琴键上的几个音键 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通过自上 来得出得数,同学们的反应由原来的中规中矩开始跃 而下的传递,即年幼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同喻文 跃欲试。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在课堂上创新, 化是通过同辈互动传递,即同辈之间相互传授、相互 让同学们自己给音乐编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 学习的文化;而后喻文化则是通过自下而上传递,即 同学们展示自己。 年长者向年幼者学习的文化。 84 W 教师的教学案例是理解学生认知,实现课堂教 [8] 当前,我国已经加速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与此 学创生的典型案例。W 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到 同时,这种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学校当中,表 自己“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与学生通过“数学符 现在教师不得不向学生学习,以弥补师生在思维方 号”联想音符的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即教师与学生在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教师教育 音乐学习方法上的认知产生了冲突。通过“中规中 因为越是“奇异”的作品,有时候越是能表达学生的 矩”的教学反馈,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萌 想法。 生顺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来进行教学的想法。W 在另一节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课上,一个学生在 教师通过持续的反思找出新的适应学生音乐学习认知 人物的下巴上画了很多线条。基于先前的经验,我让 的教学方法,并课堂上大胆实践,收获了学生们“跃 这个学生讲解这幅画的内容。学生说:“我画的是唱 跃欲试”的学习效果。 戏的老爷爷,我爷爷爱看戏,我看电视里唱戏的老爷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我 爷都是胡子长长的。”这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将 意识,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带着丰富的知 这位同学表扬了一番,该学生从此在美术课上的表现 识、经验、概念以及对世界差异性认识的前概念进入 特别活跃,学生的表现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教学方 课堂。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一笔可利用 法的正确性。 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教 从上述的教育叙事中可以看出,在同一幅画上 H 学资源。案例中的学生就是利用自己对数学的前概念 教师理解“着火”的家与学生理解的弥漫着“饭香” 经验,利用联想的方法将数学学习方法与音符记忆方 的家存在着强烈的视角和理解上的冲突。H 教师开始 法紧密结合,建立对音乐学习新的理解。这种新理解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 的建立是学生自发的、不规律的、零散经验的简单重 的机会解释作品”是 H 教师反思的结果。人物形象课 组,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学生的新理解,顺着 上同样“奇异”的作品通过学生解释,得到了 H 教师 学生对学科的认知理解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的充分肯定,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更加活跃,这是 总结出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推广,实现 对 H 教师教学方法革新正确性的肯定。 学科教学的创生。最终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快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思维 乐,而且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的解放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H 教师给学生更多的 (二) 理解学生的行为,给学生的思维松绑 机会解释自己的作品,是教师通过理解的方式,走进 H 教师的案例分析: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 学生的视界。所谓视界,简单地说是由知识、经验、 能力、价值观与行为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理解前提。 [9] 思维 在一节以风景画为主题的练习课上,我给孩子们 视界的融合,可以使教师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学 布置了一个画“家”的作业,一个男孩画的家引起了 生为主体的教学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可能性。 我的注意。他在画纸上一个醒目的地方画了一座房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要具 子,房子的周围画了许多线条。 备应对课堂突发能力的教育智慧。 (三) 理解学生的情感,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关注 我心想画了一个着火的房子,这是想捣乱吧,就 Z 教师的案例分析:请给我一个机会理解您的 语气不佳地问他:房子周围这些线条是怎么回事? 同学回答:“这是一个房子,里面住着爸爸、妈 孩子 妈还有孩子。房子周围的线条是他们在家里做饭飘出 在一次数学作业批改中,家长留言引起了我的注 的香味。” 意,内容是:“老师,你好。请你帮我观察一下我的 听了学生的解释,我为自己错误的想法感到无地 孩子,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我怀疑她的智商有问 自容。这次事件让我认识到,相同的一幅画,成人与 题。如果你也认为孩子有问题,我马上带孩子去做智 学生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一味地以成人的 商鉴定。”这个留言让我震惊,甚至有些惊吓。 视角去理解学生的作品,不给学生表达自己作品思想 我开始注意这个学生。她给我一种一直不开心的 的机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那以后,我就转变了 感觉,下课了也只是一个人在座位上画画。通过对学 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醒自己不能先入为主地给学生的 生的初步观察,我回复了家长:“亲爱的家长,请给 作品“下定义”,我开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解释自 我一周的时间,先不做智商鉴定好吗?我会尽力跟孩 己的作品,尤其是对那些看似“奇异”的学生作品。 子沟通,提高孩子的成绩的。”有了这个承诺,我开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85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突,引发教师对这一事件的注意。 始反思,是不是我做老师不够尽职尽责,忽略了对学 生的关心?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接近她呢?之后, 上述三位教师在描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分别用到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跟她沟通、交流,让学生多帮助 了“震撼”“无地自容”“惊吓”等描写内心活动的词 她。慢慢地,这个学生上课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课 语,说明教育事件已然与教师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 上走神的时间少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我跟她 突。正是对冲突发生的注意打开了教师理解学生的教 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一年下来,她的数学成绩达到了 育之门。 关键事件中冲突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师不理 95 分。 在 Z 教师的个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在作业本上 解学生,学生亦不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时常会有教 布置的观察“任务”,让这位“智商低下”的学生走 师与学生因价值观、教学地位、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 进了 Z 教师的视野。通过对学生的观察,Z 教师开始 异所引起的冲突。冲突分为外显的冲突和内隐的冲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状态,反思对学生的了解状态。 突。外显的冲突伴有显著的言语冲突,甚至是身体上 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与情感交流,教师逐渐拉近了 的激烈冲突,易引起教师的注意;内隐的冲突则是由 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逐步得到 师生在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改善。 所引起的,这种内隐性的冲突常常会被教师忽视。冲 一方面,理解内含一定的感情特性,它不仅能促 突产生时教师应主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 进师生感情的发展,而且本身包含感情。 [10] 感情的投 和位置上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 入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意味着师生间亲密 来达成对学生的理解,用对话的方式解决冲突。由此 度的增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效 可见,关键事件中对冲突的注意会使教师与学生的对 果。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会有被重视的积极感受, 话成为可能,这也将是教师实践理解教育的开端。 并且逐渐产生学习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 (二) 理解学生的途径:教育反思中的自我突破 情感会产生泛化效应,泛化到教师的教学上。如同上 教学中的冲突会让教师认识到教育问题的存在, 述案例中的学生,伴随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度的增进, 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会导致教师的“不适”,为了改变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也越加密切,这种情感泛化到 Z 这种“不适”的现状,教师全自主进行自我反思。教 教师所教的数学课上,学生期待教师的数学课,并 师对问题的反思实质上是教师的自我理解和理解学生 且课上有一系列的积极表现,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 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我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进行 效果。 自我理解。诚如上述案例中 H 教师“不能给学生的作 品下定义,多给学生解释作品的机会”就包含 H 教师 三、理解学生:教师何以为之 对自我教学方式的反思。 理解学生最终要归于教学实践,只有理清理解学 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培养自我反思习惯。 生的行动路径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解学生在教学实践中 首先,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的写作过程是教师 的积极作用。在上述三位教师的教育叙事案例中,我 对当天教学事件的回忆过程,教育日记虽不能保证每 们可以分析出教师理解学生的行动路径:冲突的注意 一件教育事件都是有意义的关键事件,但是,通过教 —积极的反思—理解的行动—理解行动结果。 育日记资料的积累,教师可以将其归类,从中看见自 (一) 理解学生的开端:关键事件中冲突的注意 身的专业成长轨迹。其次,书写教学总结。教学总结 “关键事件”指历史中的某个事件或情景在一个 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在教学 人或一个组织的生命中,或在某些社会现象中标志着 总结中,教师要做到“一课三省”,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大的转折点或变化。 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里总 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准确?学生是否真正理 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教育事件,但不是所有的教育事件 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再次,分享教育故事。教师可 都是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 以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的过程是教 某个事件,是对教师原有的认知的强化或与之产生冲 师将自身教学经验重组的过程,教师教育故事选择的 [11] 86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教师教育 过程就是对该教育事件“重要性”肯定的过程。 降低了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几率。最后,理解学生 (三) 理解学生的原则:行为实践中的意义建构 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个体是在人际交往中实 伽达默尔指出,“人的实践行为最根本的是一种 现自我认识的,在理解的交往状态下,师生能在一定 理解行为,获得对他人、对一切文本意义的理解。人 程度上收获归属感、尊重感等积极的心理认同,使得 们在理解中获得和创造出指导行为的意义准则,理解 师生处于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之中,为师生的心理 本身就是实践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 健康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行为实践是一个意义理解、意义创造的过程,人的行 (五) 理解对学生的意义: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旨归 为意义是自由的、开放的、相对的,是理解中的创 理解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造” [12] 。W 教师的案例中“给音符找朋友”的授课方 在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大背景之下,理解将会成为学 式来源于教学生活,最终 W 教师也将这种联想的方 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品质。理解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学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 包括:首先,有助于学生民主意识的养成。在社会主 是其最终归宿。 义国家,民主意识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理解以师 教学实践中理解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 生的平等性为前提,在理解中师生关系具有民主性。 一,“理解先行”原则。在处理教学问题或教学冲突 这种民主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贯穿学 时,教师应先“冷静”下来,运用换位思考或移情的 生社会生活的始终。其次,有助于学生理解素养的形 手段从学生那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背后 成。学生处于理解的教育环境中,会在潜移默化中习 的隐性意义。第二,普遍性原则。在教学中,由于教 得理解的素养,形成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行为。学生 师的个人情感偏向常常会出现厚优等生、薄后进生的 带着理解的素养走向社会,自觉地用理解的方式理解 教育理解现象。很多教师将后进生定义为“无药可 和影响身边的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和 救”的学生,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教师将这些学生 冲突。 “边缘化”。针对后进生,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 [注释] 理解。第三,平等性原则。教师与生俱来的权威身份 [1]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 往往在师生互动中占有强势地位,平等是理解的前 提。教师要想更好地理解学生,就要以开放的、平等 [2] 熊川武.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的心态与学生交往,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 [3] 舒志定.理解教育——基于生活的立场[M].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9:2. 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内在世界。 [4]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 (四) 理解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师生 教育研究,2003, (2). 共赢 [5] 王锐生.社会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5. 理解学生的践行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师生的 [6] 海德格尔.理解和解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12. 共同发展。 首先,理解学生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 [7] 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 量。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位教师都在不同 出版社,2006:18. 程度上践行了理解学生,分别收获了课堂教学效果的 [8] 郑艳,吕京.后喻文化背景下中学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J]. 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学习成 教学与管理,2011, (30). 绩的提升。理解学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 [9][10] 熊川武.教育理解论[J].教育研究,2005, (8). 效率,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志趣、学习方法都产生积 [11] 大卫·特里普.教学中的关键事件[M].邓妍妍,郑汉文,译.石 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25-34. 极影响。其次,理解学生有助于创建和谐的教育氛 [12] 张能为.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M].北京:人 围,减少师生冲突。理解是一种和谐的交往状态,在 民出版社,2002:95. 这种交往状态之下,师生互相尊重、相互认同,大大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责任编辑:刘京翠)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