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

爱wo别走……14 页 45.998 KB下载文档
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
当前文档共14页 2.7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920定稿.docx

附件 1: 可移动文物推荐名单 序 提供单 号 位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用温润黄绿色的岫岩玉琢制,呈“C”型。其体型肥硕,首部有 竖立大耳,大圆眼,鼻梁有多道皱纹,嘴部紧闭前突,嘴与尾相 对,头尾间留有缺口,背劲有一对钻孔,可供系挂。此器磨光匀 1 天津博 物馆 新石器时代 润,刻线流畅,工艺精美。 红山文化黄 红山文化玉猪龙形珮是在神话与宗教观念影响下创造的,在当时 玉猪龙形珮 已进入初农社会,猪已是家畜,猪有喜水的习性;龙是祈雨之神, 二者相结合作为祈雨时所敬奉的神玉是顺理成章的。玉猪龙做猪 首龙身形态,整体呈“C”型。其造型既奇妙又合理,反映出了 红山先民的宗教信仰和高度的艺术创造智慧。 质地为青玉,正面阴线雕兼镂雕正视站姿展翅,爪下连人面及最 2 新石器时代 下面一兽面,用浅浮雕琢制而成。 天津博 龙山文化青 在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山东龙山文化应属鸟崇拜的氏族部落, 物馆 玉鹰攫人面 此玉饰有可能是山东龙山文化先民借鹰的凶猛矫健之力来降服 珮 敌族,并作为图腾崇拜的“族徽”之用。此玉饰不仅是山东龙山 文化的玉器珍品,也是山东东夷族鸟图腾崇拜的物证。 灰青色玉质,器的表面有朱砂。上唇勾翘,张口露齿,“臣”字 3 天津博 商青玉龙形 物馆 玦 眼形,角紧贴颈项,边缘出脊齿。纹饰完全用阴线刻双钩技法, 刀法刚劲,属商代晚期的玉龙精品之作。 商代玉器表面常有涂朱砂者,说明这种玉器原是商王戚贵族所享 用。这种规律性的工艺方法,在鉴定古玉上很有意义。 4 5 天津博 物馆 春秋黄玉兽 天津博 清乾隆白玉 物馆 三羊 青黄色。圆雕一回首卧兽,吐舌,弓背,曲腿,卷尾,全身分别 以卷云纹、鳞纹及阴刻线装饰。 三羊相依而卧,大羊口吐九朵祥云及阴阳鱼,两只小羊甜蜜地依 偎在母亲怀抱中,神态自然平和,取“三阳开泰”之意。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翡翠蝈蝈白菜是一件珍稀的俏色作品。该藏 品高 19.4 厘米,宽 14 厘米,重约 2 公斤。白菜下部分为灰黄相 6 天津博 清翡翠蝈蝈 物馆 白菜 间,伴有褐色斑,其上的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 简约。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圆雕一对肥的大腹蝈蝈和 一只螳螂,它们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蔬菜和草虫的 生命活力会引起观者的爱抚情愫。作者的巧思妙构,更使人叹赏 不已,其卓越的技艺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 方形,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 7 天津博 物馆 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 西周太保鼎 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 异。从器型和纹饰特点来看,其铸造年代应为西周早期。鼎腹内 壁铸“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为官职名,西周始置,是监 -1- 护与辅弼国君的重臣。《尚书·君奭》载:“召公为保,周公为 师,相成王左右。”《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奭与周同 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据考证,此件 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时的重臣召公奭所铸造的。 据传此鼎为清道光、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同出的尚 有敦、甗、彝等,即著名的“梁山七器”。该鼎历经李宗岱、丁 麐年、徐世昌等名家收藏,是享誉海内外的青铜重器,历史价值 与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国之瑰宝。徐世昌著《水竹邨人集》中有 专为此鼎所作的《得鼎歌》,对太保鼎倍加赞颂。 鎛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椭圆体,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纹凸棱 装饰,鼓部有铭文七十九字,叙述克接受周王的赏赐及命令,沿 泾水东到京师巡查。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接受车辆和马匹的 赏赐,因而作此器,以追念逝去的祖先,并祈求幸福。此器是出 土的克氏青铜器中唯一的一件镈,器型完整,纹饰精美,气势宏 8 天津博 物馆 伟。 西周克鎛 相传清光绪十六年(1890 ),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出 土了一批西周晚期青铜器,计有大克鼎一件,小克鼎七件,克钟 五枚,还有克盨等多件器物。本馆藏其中三件,分别为克镈、克 钟、小克鼎。由于这些器物都是西周历王时期一个叫克的贵族铸 造的,所以这批器物称为克氏青铜器。克原为姬姓,是周王室的 宗族。这批克氏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及军事活动的重 要史料。 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 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记载了楚幽 9 天津博 物馆 王盦(熊)忎(悍)(公元前 237—228 年在位),为庆贺胜利 战国楚王鼎 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王鼎造型雄 浑敦厚,气魄宏大,是出土楚器中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南北楚 器之冠”。同出的楚铜器数量甚多,其中楚王鼎、豆、匜、簠、 勺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印文为满汉合文,左为汉朱文芝英篆书(篆脚呈燕尾式)“和硕 10 天津博 物馆 清和硕庆亲 王宝鎏金银 印 庆亲王宝”,右为满文篆书,篆脚也为燕尾式,朱文六字,周饰 宽边。背铸龟龙钮(龟身、龙首、独角)。 此系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诞辰,晋封庆郡王奕劻 为庆亲王时颁给他的鎏金银印。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溥仪逊 位,奕劻及全家避居天津直到去世,此印遂落津城。 龙形钮,铸造精良,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 形,铸满、汉两种文字:“祺皇贵太妃之宝”。 此印是清宣统 11 天津博 清祺皇贵太 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 物馆 妃之宝银印 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咸丰八 年(1858)进宫,咸丰十一年(1861)被封为“皇考祺妃”, 卒于宣统二年(1910),宣统皇帝尊她为“皇祖祺皇贵太妃”。 12 天津博 物馆 清提督湖北 印面呈正方形,宽边,印文为朱文兼镌满汉两种文字,三种书体。 总兵官印银 左为满文篆书,中为满文楷书,右为汉文小篆“提督湖北总兵官 印 印”两行八字。背铸三台虎钮,钮右镌汉文楷书款两行:“提督 -2- 湖北总兵官印礼部造”,钮左镌满文楷书三行释文。右侧边镌汉 文楷书“咸字九号”,左侧镌“咸丰三年四月日”。此印是清朝 政府授予湖北总兵向荣的官印。向荣于咸丰三年正月廿日接任湖 北提督,曾任剿灭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的首脑。清代传世银质官 印很少,非常珍贵,此印对研究我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13 天津博 物馆 清山水人物 山子形寿山 石章 质色纯净细润,章体随形雕刻仙山楼阁、祥云、灵芝、仙鹤、神 道人物等祥瑞图案,章身刻“紫气东来”等吉祥语。底刻阳文 “如南山之寿”五字,寓意长寿,与印体纹饰相互呼应。浮雕、 浅浮雕技巧并用,工艺高超,是难得的寿山石雕作品。 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泥质细腻,色泽鲜艳。砚背衬以荷 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 与沉着相得益彰。可谓造型生动活泼,雕刻精细传神,线条流畅 14 天津博 明朱砂荷鱼 物馆 澄泥砚 自然,色彩鲜丽华美,技法高超,巧夺天工,是极为稀见的古代 文房艺术精品。 此方砚台不仅闪耀着古人灿烂的艺术光辉,而且所蕴含的文化信 息也颇值得回味。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 年有余,吉祥富贵。 砚作随形,砚面作一“井”字形墨池,石质坚润,砚面石内密布 15 天津博 清黄任铭墨 物馆 雨端砚 天然黑色纹点,好似丝丝细雨,故名墨雨。此类石品在端石中很 罕见。砚面刻有周绍龙题款,记载黄任当时任高要知县时巧得古 砚的情况。此砚为其所藏最名贵的十方古砚之一,石品难得,作 工精致,加上名家收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北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产生了画史上著名的 “三家山水”,陕西画家范宽即是三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以表现 北方山水之壮美雄奇的北派山水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幅 画作是传世极少的范宽画作之一,为三拼绢大幅立轴,气势恢弘。 画面构图严谨,笔触苍润浑厚,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寒气 逼人,森然中孕育着生机的情景,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稀世珍宝。 16 天津博 宋范宽 雪 物馆 景寒林图轴 该件作品流传有绪,曾经清代天津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安岐收藏, 并著录在其《墨缘汇观》中,评价此图“宋画中当为无上神 品”。安岐家道中落后入藏清代乾隆内府,1860 年英法联军入 侵北京时从内府流出,为清工部侍郎张翼收藏,后由其子张叔诚 捐赠。 范宽,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字仲立,陕西华原 (今耀县)人。工画山水,始师李成、荆浩,后感悟“与其师人, 不如师诸造化”,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 势尽收心意。评者谓其山水“能得其骨”。 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金明池水上争标(龙舟比赛) 的情景。金明池是北宋四园之一,太平兴国(976——984)年间, 17 天津博 物馆 宋张择端 宋太宗下令在琼林苑以北开凿金明池,导金水河水注入。每年由 金明池争标 皇帝赐令士大夫、庶民于金明池中共赏龙舟争标比赛。《宋史》 图页 及《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金明池赛龙舟的详细记载,与此图描 绘的场景相吻合,可与之相互印证。该作品界画严整,笔触细致, 人物虽细小如蚁,但描摹生动,形态各异,绝不含糊,是研究当 -3- 时社会风俗、建筑形制的重要历史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艺 术价值。署款“张择端呈进”。曾经明代安国、项元汴等递藏。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期,字正道,东武(今山 东诸城)人。工界画,尤善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现藏 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卷是其传世代表作。 18 天津博 宋苏汉臣 物馆 婴戏图页 绘儿童嬉戏,设色鲜润,人物形象生动,画面意趣盎然,绘画风 格呈现典型的宋代人物画特征,画面右下角署“苏汉臣”楷书款, 为目前仅见的苏汉臣题名的作品。 “明四家”之一仇英的绘画代表作。大青绿设色,所绘山水气象 万千,人物生动传神,技法纯熟,出自南宋院体画派。安岐《墨 缘汇观》著录,称其:“又名为三教图,其布景用意之妙与《玉 洞仙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相仿佛,可称双美画。”此 19 天津博 明仇英 桃 画曾经明陈怀云,清安岐鉴藏,后入藏清代乾隆内府,自内府流 物馆 源仙境图轴 出后经杨曾、张翼等人鉴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珍贵画作。张翼 之子张叔诚先生捐赠。 仇英(1494—1561),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初师周 臣,工山水、人物、仕女。精于临摹,落笔乱真,为吴门四大家 之一。 20 天津博 物馆 明曾鲸 王 绘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 25 岁肖像。图中人物身着宽大白衣, 时敏小像图 手持拂尘,盘膝端坐蒲团上,面庞俊秀,双目有神。 轴 尺幅恢宏,赋色鲜丽,清新脱俗。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山雀之间 细微的情态交流,生动细致的描绘与作者自题的拟人化的诗句 “山雀亦知解爱梅”相呼应,使整幅画面主题突出,鲜活无比, 21 天津博 清华嵒 山 是传世花鸟画的经典力作。 物馆 雀爱梅图轴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临汀(今福建上 杭)人,流寓杭州,后居扬州。工山水、人物、花鸟,既能汲取 前人的传统技法,又重视创新,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其花鸟画,形象栩栩如生,风格清新,独树一帜。 以金粉在磁青绢上绘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苏州一带的风光。 其中山川楼阁、风土人情、市井生活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 幅恢弘的历史风情画长卷。此图为世居苏州的范瑶(范仲淹裔孙) 22 天津博 清无款 万 物馆 笏朝天图卷 组织人员绘制。“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 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该图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 的场面冠以“万笏朝天”,语意双关,画中乾隆皇帝仅以一幅伞 盖表现,也从侧面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构图清晰流畅,色彩 鲜丽,金碧辉煌,是极难得的珍品。曾入藏清乾隆内府,《石渠 宝笈三编》著录。 唐代钩填本,现存王羲之草书五行。笔势灵动,潇洒随意中蕴含 23 天津博 物馆 唐摹王羲之 草书寒切帖 卷 规矩法度,神采超逸,从容丰腴,较完整的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 风貌,是研究王羲之书法及其各种刻本的宝贵资料。卷尾有明代 董其昌、娄坚题记。曾经宋代绍兴内府,明代韩世能、王锡爵, 清代王时敏等人鉴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书法艺术珍品,国内稀 有。 -4- 帖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 寒切,比各佳不(否)?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 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注:谢司马即谢安,是王羲之 至亲。) 王羲之(321 或 303~379),字逸少,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 名书法家,世称“书圣”。 天津博物馆藏有的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瓶高 18.5 厘米 ,口 径 5.2 厘米 ,底径 2.5 厘米, 腹径 11 厘米。盘口,单颈,双 腹相连,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 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双龙 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却生动逼真。双平底刻 有铭文:“此传瓶,有並。”由此得知,这个瓶子的名称应为传 24 天津博 隋白釉龙柄 瓶。“有並”又作何解呢?可以理解为此瓶瓶身双腹相连,也可 物馆 联腹传瓶 理解为此瓶成双。相同造型的瓶子还有一件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与天津博物馆所藏瓷瓶尺寸相若,国博那件出土于隋李静训墓, 然而却无刻款,因此天博这件更显珍贵,瓶子本身透露的信息更 具有直观的说服力。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既具北朝和隋代 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灵秀活泼,其线条刚柔相济,是 隋代创新的器型,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成为隋 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 天津博物馆的唐白釉辟雍砚高 5.5 厘米、口径 12.5 厘米、足径 15.5 厘米,圆形,砚面上凸,四周为环形水槽,圈足上有二十六 25 天津博 隋白釉辟雍 根蹄状柱托起砚面,形成高圈足。外底无釉,露胎处洁白干净。 物馆 砚 圆形砚堂无釉,可以用于研墨。砚体及水槽均施白釉,釉薄光润。 砚边内凹,形成圆形水渠,用于储存墨汁。此砚造型独特,是唐 代瓷砚的典型器物。 馆藏清雍正粉彩荷莲纹盘,高 6.1 厘米、口径 33.8 厘米、足径 25 厘米。敞口,曲壁,圈足。盘里洁白的釉面上用粉彩绘出水荷花 图。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向背翻转,深绿的叶面和浅绿的叶背 清雍正“弍 26 交相辉映。色彩雍容华贵,浓重艳丽而又不失清雅之趣。由此盘 天津博 年试乙号样” 可知,雍正粉彩已不单纯是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而发展成在各种 物馆 款粉彩荷莲 色地上彩绘,其工艺特点大大超过了康熙朝的水平。盘底暗刻的 纹盘 “二年试乙号样”六字两行楷书款,更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清雍 正二年(1724 年)烧制的,是将要呈现给皇帝御览的一件瓷器 样品。这种款识粉彩瓷中极为少见,也为我们研究雍正早期粉彩 瓷的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 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芙蓉雉鸡。两只雌 27 清乾隆款珐 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芙蓉花及 天津博 琅彩芍药雉 秋季花草。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迎 物馆 鸡图玉壶春 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 瓶 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 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为皇帝所垄 断。乾隆皇帝也曾说过:“庶民弗得一窥也”,并不准赏赐王公 -5- 大臣,因而极为稀少,珍贵异常。 此瓶构图十分精美,芙蓉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 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蒋廷锡的手稿。此 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 仿古铜器扁壶形制,小口,直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高 57.1 厘米、口径 10.6 厘米、长足径 21.5 厘米。颈部有两个透雕夔龙 28 天津博 物馆 清乾隆款斗 形耳,腹部两面开光内斗彩绘江南农耕小景,分别为耕地和耙耨 彩农耕图双 两个画面。壶侧用斗彩绘勾莲纹,间绘蝙蝠、莲花、如意、万寿、 耳扁壶 编磬,寓“家园长庆”、“福增寿长”、“吉庆如意”之意。足 内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此器造型精美,色 彩艳丽,图案新颖,是乾隆官窑中的绝妙之作。 此杯通体呈深杏黄色,包浆自然,由一整根犀角雕刻而成。犀角 29 天津博 物馆 明 莲叶形 根部雕成一片凹陷的荷叶状作为杯身,其下为透雕成花束状的杯 荷花口犀角 柄,该“花束”由六枝各不相同的花枝组成,有荷花、兰花、梅 杯 花等。整只杯造型别致,设计巧妙,雕工精美,生趣盎然,是明 代犀角雕件中的精品。 人工模印八仙图案,并用团寿字点缀整个瓶身,瓶底模印“乾隆 赏玩”阳文楷书款。瓶体工整,八仙神像模压得非常清晰逼真, 清“乾隆赏 30 天津博 玩”款折方 物馆 开光人物纹 葫芦瓶 神态怡然,是匏器中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 匏器,也称葫芦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其制作工 艺是将初生的葫芦用雕好花纹、文字的木模,分块贴包在嫩葫芦 外面,让其依模子长成各式各样的器型,成为具有印成浮雕式阳 文花纹的各式葫芦器。据记载,我国早在明代就已经开始制作匏 器,到清康熙、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制作最为精巧,出现了一批 宫廷督造、专供皇室玩赏的贡物。 这份诗文手稿,由三张红格宣纸托裱在一起,用毛笔竖行书写。 诗文是董其武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之日所作。 1949 年 1 月 21 日,《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正式公布。 次日,董其武即从绥远飞抵北平向傅作义表达了愿意走和平道路 的愿望。 1949 年 10 月 1 日绥远全省为了庆祝起义成功和新中国的诞生分 别在归绥、包头、陕坝等地举行了庆祝大会。董其武参加完庆祝 31 董其武送给 大会回来后,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他庆幸 平津战 苗玉春的庆 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不仅给绥远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宁,自己也感 役纪念 祝绥远起义 受到了重获新生的幸福和光荣。激动之余,挥毫写下了以下诗句: 馆 所做的诗文 为迎东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手稿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政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看万民解倒悬。 后来,他将此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一句抄写并送给了老部下、好友 苗玉春。1996 年 6 月平津馆建馆期间,苗玉春将珍藏多年的这 份诗文手稿捐赠给平津馆。风霜雨雪 70 余载,如今再看这份诗 文手稿,细细品来仍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董其武在书写时的那份 激动、喜悦和感怀的心情。展示了董其武上将跟着中国共产党和 -6- 人民走的决心;诉说了董其武和平起义的心声和绥远重获新生。 章面图为嘉禾图案簇围着一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持枪守卫 着“万里长城”和“八一军旗”,奖章下方铭刻“华北解放纪念” 六字;奖章另一部分由横幅红面黄杠的绶带组成,与章面连成一 体;奖章背部有发放时间“1950”字样。奖章整体看上去金光闪 闪,威武豪迈。 “华北解放纪念章”的设计者,是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两名 原日军反战人士小野泽亘和森茂,二人毕业于日本美术专科学校、 这两位穿解放军装的日本画家,还是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宫灯 的设计者。 平津战 32 役纪念 馆 华北解放纪 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为表彰解放华北地区的 参战人员和纪念华北解放,经中央人民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批准, 决定颁发“华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的名称,与 解放战争其他地区解放纪念章有区别,其他纪念章名称多为“解 放某某地纪念章”,即“解放”二字在前面,地区在后。而“华 北解放纪念章”则是“地区”在前面,“解放”在后,原因在于 强调在华北地区的解放过程中,爱国民主力量所发挥的作用。 平津战役的参战将士们一般都由华北人民政府颁发了一枚“华北 解放纪念章”,作为解放华北的永久纪念物。 华北解放纪念章从 1950 年 8 月开始到 1952 年 10 月底,送发 和收回颁发登记表共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由华北军区政治部颁发, 此类纪念章也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现存最多的纪念章类之一。 李广正,1924 年 10 月生于天津武清,1945 年参加八路军,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东北期间参加了四平攻坚战和辽沈战役, 是特级爆破英雄。平津战役期间是东北野战军第 7 纵队 19 师 55 33 平津战 李广正生前 团副连长。 役纪念 使用的指北 此指北针为折叠式,大体上内圆外方,打开后,盒体内部印有" 馆 针 五一式"中国上海永红仪器厂,仪器刻度和红色五角星并配有一 个方型皮质针盒,盒体内侧衬有黑色绒布,盒体后面有皮带环。 这个指北针是李广正同志生前使用过的,去世后,一直由妻子赵 淑娟保存至 2005 年 11 月捐赠给平津馆。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 装一颗发一颗。而马克沁的机枪,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 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 平津战 34 役纪念 馆 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 马克沁重机 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 枪 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 打完为止,能够省下很多装弹时间。此枪是当时最先进的重机枪 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射速高达每分钟 600 发,有效射程到达 1000 米,是名副其实的 “生命收割机”。 35 平津战 聂荣臻在战 望远镜被称为战场上的“千里眼”,对于指挥员观察掌握敌情, 役纪念 争年代使用 把握战机,确定下达作战命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馆 的望远镜 这架望远镜后端左侧有“ME OPTA”和“ANTIREFLEX”字样, -7- 右有“10X40”和“3081477”字样,配有环形皮条。望远镜保 存较好。 这架望远镜是聂荣臻战争年代使用的。解放后一直保存在身边, 这个望远镜的视角是根据聂荣臻的特点固定的(即聂荣臻眼睛的 宽度),别人无法改动,聂帅一拿起来不用调眼距即可使用,后 送给了聂力至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 人民解放军 军号,是战争时期的“红色乐器”,是军队通信用的喇叭形音响 战士在平津 通信工具,以规定的号谱和号音传递简短的命令、报告和识别敌 战役期间使 我等。这把平津战役期间的军号,就曾以嘹亮号声鼓舞和指引解 用的军号 放军战士奋勇拼杀。 苏静在北平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厅里,一支派克钢笔十分引人注意,这支 和谈和签署 钢笔就是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时的我方代表, 平津战 “关于和平 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同志签字用的钢笔。在平津战役纪念馆 役纪念 解决北平问 筹建期间,苏静同志亲自将这支珍藏近 50 年的钢笔捐赠给了纪 馆 题的协议” 念馆。 平津战 36 役纪念 馆 37 时使用的钢 笔 驳壳枪,又称盒子炮,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具有威力大、 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在平津 战役中也十分常用。 平津战 38 役纪念 馆 杨得志在平 这支驳壳枪为德国制造,带快慢机,可装 20 发子弹。枪身烤蓝, 津战役期间 刻有外文字母。枪柄是紫红色,末端有金属环,缀有皮条。枪盒 使用的驳壳 为木质,套有半截皮套,带皮枪带。 枪 这支枪是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由组织上配发给杨得志的警卫员 宋志华使用。平津战役期前,宋志华调离工作,将这支驳壳枪交 给了杨得志,伴随他经历了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长期保存 在他身边。 1999 年 12 月由杨得志子女杨建华和杨秋华捐赠给了平津馆。 锦旗为横幅,从左至右依次为“奖给 天津战役三四一团步兵第 三连打得好纪律好团结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卅八军司令政治部” 字样。 39 中国人民解 天津战役发起前,38 军党委从平津决战,解放华北的战略意义, 放军第 38 从大兵团协同作战以及解放天津在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等考虑, 军 341 团步 在部队纪律方面提出了“成为英勇战斗的模范,成为团结人民团 平津战 兵第三连在 结友军,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战斗当先,缴获不 役纪念 天津攻坚战 争”,“完成任务好,遵守政策纪律好,互相礼让团结好”等要 馆 后获得的 求。东北野战军第 1 纵队响应号召,开展了“一战两胜三好”活 “打得好 动,即打好天津这一仗,夺取军事、政治两个胜利,努力做到 纪律好 团 “完成任务打得好、遵守政策纪律好、互相礼让团结好”。战后, 结好”锦旗 38 军涌现出一批“三好连队”。 341 团步兵 3 连就是在争创"三好连队"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 典型。天津战役中,步兵 3 连奉命攻打敌人核心据点一一大德隆 棉纺厂,敢打敢拼,为我军向纵深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入城后, -8- 3 连负责看守医院仓库。数九寒天中,战士们严守入城纪律,忠 诚地守护物资,没有人想着进去仓库取暖,更没有人想过要动用 仓库中的食品,只吃着部队发放的玉米面饼子充饥。他们用自己 的行动做到了"原封不动,秋毫无犯,缴获归公,来去清白",最 终赢得了"三好连队"的锦旗。由于攻津各部队认真爱护市民利益, 使市民深为赞扬和美誉,树立起解放军军政兼优的光辉形象。 周恩来、邓颖超平易近人,对身边工作人员待如家人。工作人员 结婚,他们都尽量亲临婚礼与大家热闹一番。1950 年 2 月,周 恩来总理办公室干事郑勤结婚时恰逢周恩来出访苏联,当时邓颖 超拿出一块红缎并拟定贺词亲自送到郑勤的办公室,她请一位毛 1950 年 2 月 40 周恩来 17 日邓颖超 邓颖超 等人送给郑 纪念馆 勤夫妇的结 婚贺幛 笔字写得好的同志将贺词书写在红缎上。贺幛内容为“八互”原 则: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周恩来与邓颖超聚少离多,但 始终心心相印、患难与共,用“八互”原则实践着对革命、对国 家、对彼此的承诺,经受住历史和岁月的考验。 “八互”不仅是周恩来、邓颖超处理夫妻之间关系的信条,同时 也是他们对年轻夫妇的期望。邓颖超强调说“八互”不是目的, “八互”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题字的同志根据邓颖超 的意见,把“八互”设计成一个圈,把“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放 大,邓颖超对此设计表示满意,并带头签名。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妻,他们既是志同道合的亲 密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 1954 年 5 月 41 周恩来 日内瓦会议 邓颖超 期间邓颖超 纪念馆 寄给周恩来 的枫叶 们的爱情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患难与共、悲喜分担,经过风风雨 雨,依然那样热烈深沉、那样忠贞不渝。1954 年 4 月,周恩来 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怎样才能使忙碌中的周恩来稍 稍减轻一下工作的疲劳呢?西花厅的女主人邓颖超托信使将一 片压好的枫叶带给周恩来,并写上:“枫叶一片,寄上想念。” 周恩来收到枫叶后,以日内瓦的山茶花回赠情深意笃的妻子。枫 叶、茶花,成为他们传递两地相思的使者,也成为他们忠贞不渝 爱情的见证。 这是皖南事变时期盛放过周恩来、邓颖超重要纪念物的瓷盒。 42 皖南事变时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一天晚上,邓颖超来到周恩来在 周恩来 期盛放过周 南开学校时的老师伉乃如的家,把这个精美的小瓷盒交给伉乃如 邓颖超 恩来、邓颖 一家托管,当时她说:“我和恩来随时都可能被捕,把这个小瓷 纪念馆 超重要纪念 盒交给你们,希望代我保存好,盒内有恩来获得的勋章和我母亲 物的瓷盒 的手表。”天津解放后,邓颖超专程到天津取走了盒里的勋章和 手表,把小瓷盒留给伉家作纪念。 尺寸:纵 38 厘米 横 30 厘米 天津自 43 然博物 馆 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画中的植株整体图形 蓖麻(北疆 象生动,色彩柔和,叶片和果实质感强烈。图中描绘了叶片正反 植物科学画) 两面,叶片网络明显、边缘锯齿形象逼真;可见蓖麻的花雌雄同 株,花序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已结果),无花瓣。画中标 注时间为 1931 年 9 月 25 日,地点为河北深县。 -9- 尺寸:纵 38 厘米 横 30 厘米 44 天津自 耧斗菜(北 毛茛科 耧斗菜属 然博物 疆植物科学 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和北美,在我国分布于青海、山西、 馆 画) 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生山谷林中或沟边多石处。根可药 用。画中标注时间为 1932 年 5 月 1 日,地点是河北省深县。 北疆博物院一楼陈列室展示了一具幼年披毛犀骨架化石,它是上 世纪二十年代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内蒙萨拉乌苏发现的 两具完整骨骼之一,另一具现存于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该 骨架化石 100%的完整性使其成为北疆博物院的珍贵藏品。 天津自 45 然博物 披毛犀 馆 披毛犀生活在寒冷的冰雪环境中,是最有代表性的冰期动物之一。 披毛犀具有非常粗壮的骨架,体型与现存的印度犀牛相当,庞大 的体型保证了自身热量不会过多散失,而遍布于全身的浓密长毛 更是提供了第二重保障。另外一个特征是它的鼻部伸出一支扁平 的大角,以像铲子一样将地上的积雪扫到两边寻找食物。 北疆博物院馆藏的扇角黇鹿化石是桑志华上世纪三十年代采自 于山西榆社北村,时代为更新世早期。该标本由德日进和汤道平 于 1937 年发表,是黇鹿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这是一件模式标本, 天津自 46 然博物 扇角黇鹿 馆 包括部分额骨及两角,也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扇角黇鹿 鹿角化石。主要鉴别特征是鹿角眉枝长,在角节部上的位置相当 高。主枝呈明显的弓形弯曲,掌状部分有四个主要的叶,有些叶 还分成小枝,掌状部分对称扩张如扇状。 天津自然博物馆二楼恐龙厅展出的巨型禄丰龙骨架是由我馆科 研人员刘家声、陈瑾瑜于 1958 年秋赴云南禄丰盆地采集而来。 天津自 47 然博物 巨型禄丰龙 馆 他们在野外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工作挖出了这具完整度超过 70% 的恐龙标本,这也是天津自然博物馆自解放后在古生物科考方面 取得的最大发现,堪称镇馆之宝!巨型禄丰龙(Lufengosaurus magnus)是我国早侏罗世禄丰蜥龙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红铜鎏金,西藏铸造。尊像表现了释迦在菩提迦耶大菩提树下成 48 天津市 13-14 世纪 文物交 铜鎏金释迦 流中心 牟尼像 道时的情景。此件作品体量高大,造型优美,通体鎏金,工艺精 湛,堪称十四世纪西藏金铜造像的上乘佳作。 尊像具有浓郁的 尼泊尔艺术风韵,尤其是其面部和衣纹表现具有尼泊尔艺术鲜明 特点,但在整体造型和局部细节上又明显融入了西藏本土审美元 素,是一件尼泊尔和西藏艺术融合的艺术作品。 口径 18.9 厘米 49 足径 21.5 厘米 高 48 厘米 天津市 清光绪 清 圆口,溜肩,两侧各饰鹿首耳,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 文物交 华通景博古 口沿绘一周缠枝朵花纹,其下绘一周蕉叶纹,胫部绘一周变形莲 流中心 图鹿头尊 瓣纹,腹部两面均绘博古图。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 行篆书款。 口径 12.8 厘米 足径 4.4 厘米 高 6.2cm 厘米 50 天津市 清雍正 斗 敞口,弧腹,圈足。内里素白,外壁等距饰五个青花篆体寿字, 文物交 彩贯套寿字 其上端和下端均绘一周斗彩缠枝藤蔓,并在两两寿字间装饰与藤 流中心 纹碗(一对) 蔓相连的“8”字形纹样和红蝠。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 字二行双圈楷书款。 - 10 - 天津市 51 文物交 宋 纹佩 流中心 天津市 52 文物交 流中心 白玉螭 元 白玉龙 纹牌 长 6.8 厘米 宽 4.8 厘米 白玉,玉质温润细腻。镂雕一螭。蟠螭为方形首,浓眉上扬,凸 眼,口与尾相连,身体弯曲呈圆形。 长 11.7 厘米 宽 7.1 厘米 白玉,玉质温润,平地浮雕,龙穿行于花卉之间。此器工艺精湛, 龙纹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 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1998 年 11 月 天津市 —1999 年 1 月,在大直沽天妃宫遗址中就发掘出红陶象棋子 29 文化遗 枚,保存较为完整。象棋子是遗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出土文物, 产保护 53 中心 (元明 它直接反应了当时生活在天妃宫附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大直 红陶象棋子 沽居民们在紧张和劳累的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可以通过下象棋 这种娱乐方式,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劳,也使得他们枯燥的 清天妃 生活变得更加有乐趣、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居民们也能体到“棋” 宫遗址 开得胜马到成功的愉悦。陶质象棋子的出土见证了古代人民的文 博物馆) 化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 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当我们走进大街小巷,不期而遇的经常会看到中国古建筑屋檐下 秀美的瓦当,这不禁让你感受到了古建筑的文化韵味!在元明清 54 天津市 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二楼的展线上就为大家展出了天妃宫遗址出 文化遗 土的瓦当!这些瓦当不仅体现了建筑之美以及人们不同的美好 产保护 期盼,也充分体现了当时这一地区民宅建筑的水平和居民的审美 中心 “福禄寿” 层次。在出土的瓦当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块“福禄寿”字 (元明 字纹瓦当 纹瓦当,虽然略有残破,但是上面的纹饰仍然非常清晰,它是由 清天妃 一个大的“福”字包裹着“禄寿”两个字,禄字在左,福字在右, 宫遗址 福禄寿象征着幸福、吉利、长寿。通过这块瓦当,也反应出了当 博物馆) 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期盼。瓦 当的图案构思巧妙,纹饰也简洁大气,富有变化,让人看后心旷 神怡,赏心悦目。 1884 年“乐威毅公祠”铁钟,系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 宝,国家一级文物,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 大沽口 55 炮台遗 址博物 馆 1884 年“乐 威毅公祠” 铁钟 乐善而铸。1900 年,铁钟被英国军舰“奥兰多”号运往朴茨茅 斯。2005 年 7 月 20 日重归故里。铁钟口径 58.5 厘米,高 65 厘 米,重量 105 公斤;钟钮已经残缺;钟体外壁上有八个方格,分 别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 字,钟体下段铸有铭文,分别是“大清光绪十年立 海口大沽 乐威毅公祠”“皇图巩固 保定府 练军官兵 仝人公立”。 这件白真鲨标本,长约 3 米,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的展现了白真 鲨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即假胎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天津国 56 家海洋 博物馆 通过类似胎盘的结构与母体进行交换,最后以幼体的形式产出体 白真鲨 外,这种繁殖方式也被称为假胎生。在标本制作的时候,我们发 现这条白真鲨的腹部隆起,经过解剖发现有 25 只小鲨鱼存在于 母体里,为了更好的展示,经过处理,制作标本时候将部分小鲨 鱼从母体取出,另一部分依旧保留在母体内。在制作方法上,本 - 11 - 件标本利用了剥制和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成。能够更好的展示鲨 鱼的外部特征、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内脏系统等细节过程。 在菊石家族中,有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成员,彩斑菊石既是一种 化石,也是一种宝石,它的英文名字是将菊石的英文名称 “Ammonite”中的一个字母改动而成——“Ammolite”。它的 表面有一层文石矿物薄层,由于其薄层对光线的作用导致的变彩 效应和晕彩效应,成就了彩斑菊石表面绚丽多彩的颜色。但并不 是所有的彩斑菊石都可以被称之为宝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出 天津国 57 家海洋 彩斑菊石 博物馆 产的菊石化石有很多种,但只有位于熊爪地层中米克糕菊石和交 替糕菊石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才能形成宝石级别的彩斑菊石,也 因此在 2004 年被官方正式的定为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省石”。 马达加斯加也产出彩斑菊石,虽然具有一定的光学效应,但却无 法被切割制作成宝石。宝石级别的彩斑菊石颜色多为绿色和红色, 蓝色和紫色相对来说较少,且同一块彩斑菊石的颜色变化往往跨 度很大,经常在同一个平面可以看到红-黄-绿-蓝的变化,一些美 丽的彩斑菊石色彩斑斓宛如琉璃一般,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这件大王乌贼标本实际上对它进行制作的时候它是支离破碎的, 头部、腕部、酮体部、肉鳍部都是彼此分离的,但不缺少,后期 经过难度较大的标本制作技术才得以还原成如今的模样。大王乌 贼准确来说应该叫大王鱿,它并不是乌贼,是世界上第二大软体 动物,第一大软体动物是大王酸浆鱿。这件展品是一件塑化标本, 天津国 58 家海洋 大王乌贼 博物馆 长约 8.3 米。大王乌贼生活在深海中,成年大王乌贼体长平均在 8 米左右,最大体长可达 20 米左右。大王乌贼有 10 个腕,有两 个非常长的触手和 8 个较短的触腕,我们可以看得它的腕上布满 吸盘,吸盘内部还有很多角质化的环锯齿,因此大王乌贼有着非 常强的捕食能力。同时,大王乌贼的体表有丰富的色素细胞,色 素细胞能使大王乌贼变化体表颜色,适应周围的环境,同时躲避 天敌。 海百合是种棘皮动物,它们叫花却不是花,反而与海胆、海星和 海参同属一门下。远古海洋展厅的海百合由萼、腕、茎、根所组 成,也可以说是由冠、茎、根组成,跟植物一样,长这长长的柄, 天津国 59 家海洋 海百合 博物馆 通过根附着在海底或者浮木上。身体的主要部分如消化、生殖等 器官都在萼,也就是海百合的花托里,依靠腕上的羽枝来捕获海 里的浮游生物或者有机碎屑。海百合跟珊瑚都是种成功的生物, 因为它们都成功的战胜了地球史上的五次大灭绝事件,成功的延 续到了今天。 小鳁鲸又叫小须鲸,属于鲸目,须鲸科。这件标本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须鲸类塑化标本,长 6.2 米,有 2 吨多重,这件标本不仅 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塑化技术展现了小鳁鲸的皮肤、肌肉、骨 天津国 60 家海洋 博物馆 小鳁鲸 骼和内脏结构。小鳁鲸没有真正的牙齿,它们进食时主要依靠上 颌左右两侧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先张开嘴猛吞一大口海水, 之后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包含的小鱼小虾则被鲸须挡住, 最后化为一顿美餐。我们能在小鳁鲸骨骼后半部分看到一根短小 的肢骨,大家都知道,鲸类祖先大约在 5000 万年前重返海洋, - 12 - 这是它残留的已经退化的后肢骨,说明鲸的祖先是有四肢的,它 属于痕迹器官。 是一种化石只在中国产出的角石。何为震旦,音译自古梵文“中 国”之意,而震旦角石,顾名思义就是中华角石。开采出的震旦 角石化石形状一般为圆锥状,其主体为保存至今的震旦角石的硬 天津国 61 家海洋 震旦角石 博物馆 质壳体,外形酷似竹笋或宝塔的形状,因此在民间也常被称之为 “竹笋石”、“宝塔石”。由于震旦角石化石存量较大,且形态 奇特,因此它们不仅常被用于收藏品鉴,在一些建筑建材中,也 偶尔会发现它们的身影。而且由于震旦角石在地层对比研究中有 重要的意义,因此它还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 两件摩羯杯分别高 12.7cm 和 9.5cm,口大张,眼圆睁,眼后螺 天津国 62 家海洋 博物馆 旋羊角绕一小牛耳,龙身鱼尾,与古代印度的摩羯纹极为相似, 北宋越窑摩 反映了外来纹饰对我国陶瓷审美的影响。“摩羯”是印度神话中 羯杯 的一种动物,为海洋河水之精,能镇妖驱邪。在南亚、西亚等国 的寺院、塔门、建筑雕塑上常绘有摩羯鱼纹饰。这两件摩羯鱼形 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佛教文化对中国陶瓷影响的见证。 天津国 63 家海洋 博物馆 北宋越窑青 北宋越窑青釉刻“上”款划对蝶纹六出葵口洗,口径 16.4cm, 釉刻“上” 底径 10.2cm,高 4.5cm,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 款划对蝶纹 釉质腴润光亮,釉层薄而匀,造型、纹饰极具美感。 六出葵口洗 北宋越窑青釉莲花形盖盒,通高 6cm,座口径 6.8cm,盖口径 8.1cm,盖身饰覆莲纹,盖顶饰有莲叶蒂,线条流畅生动,釉面 青碧,晶莹润泽。 瓷粉盒,出现于唐代,历经五代,盛行于宋代,是一种带盖的小 盒子,是古代女子存放脂粉的化妆盒。在宋代,有众多窑口烧造 粉盒,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青瓷褐彩等各种不同的色彩,造 64 天津国 北宋越窑青 家海洋 釉莲花形盖 博物馆 盒 型纹饰较为丰富,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堆塑、 彩绘等。 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唐、五代是越窑 发展的鼎盛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在这千余年间,经历 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阶段,主要产地是在 浙江省的宁绍地区。 越窑青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 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通常以划花居多。越窑在全盛期烧造 的“秘色瓷”,专门用于供奉朝廷,代表了历史上越窑青瓷的最 高水平。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海船的统称,是我国古代帆船 三大船型(福船,沙船,广船)之一。唐代就已成型;宋元时期 天津国 65 家海洋 博物馆 开始大规模使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主要船舶;宋元之后, 仿宋元时期 福船的用途还扩大到官船和战船。福船的结构特征是艏部尖,艉 福船 部宽,底尖而上阔,两头上翘,艏艉高昂,两舷外拱,外加巨大 的风帆。其内部结构最早采用了水密隔舱技艺。福船是中国古代 造船科技的杰出代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交 通载体,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文明史和科技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 13 - 天津国 66 家海洋 博物馆 菱花形,圆钮,镜钮上方铸有 “煌丕昌天”四字铭文。镜背纹 煌丕昌天海 饰为一艘桅杆高耸的船只在惊涛骇浪中前行。船内有人,船头有 舶镜 龙探出水面,钮的左侧有鲤鱼跃起,右侧有龙头掩映浪花之中, 描绘了古人在航行途中遇风浪时祈求龙王庇护的情景。 唐长沙窑褐绿彩绘花叶云纹碗,直径 15.5cm,敞口,弧腹,圈 67 天津国 唐长沙窑褐 足。这件唐长沙窑褐绿彩绘花叶云纹碗是唐代沉船黑石号的出水 家海洋 绿彩绘花叶 文物,胎色灰白,碗内外施青黄釉,造型规整大气,口绘四褐彩, 博物馆 云纹碗 追求平衡对称美,碗中画有褐绿彩花叶云纹图,画工流利,随意 洒脱,纹饰不常见。 注:素材资料请至公共邮箱(邮箱:tjswcds@163.com 密码:TJS123wcds)自行下载。 - 14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