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小结(2).pdf
UCEAP项目UCSD秋季交流小结 2019-03-01 08:42:09 三个月的交流学期倏忽而过,仿佛昨天还带着兴奋又茫然的心情刚坐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怀着多少憧憬,多少期待,多少幻想,而今天 却已经与这刚刚熟悉起来的一切告别。回想起这三个月,仿佛是忙碌的大学生活里做的一场梦,得以暂时摆脱成绩、实习或者其他工作 的种种羁绊,而仅仅去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回归纯粹学习的乐趣,肆意感受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哪怕有跳出comfort zone时的阵 痛,但回想起来依然多是明媚而发光的日子,一如加州的好天气。 细数起来,这三个月的日子其实大多数仍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每天早 上7点起晚上12点睡的日子比在复旦还要规律,每天图书馆、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看似和在复旦也没什么不同,但事实上各个细 微方面的差别与文化的碰撞在下飞机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无形中裹挟着我:无论是在课程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的细节里,既带给我新鲜 感与惊喜,也带给我挑战与思考。 首先课程的学习是交流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在这个quarter,我选择了三门专业课: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Finance and Money)。其实其中两门和美国政治有关的课应该算政治学的课程,另一门则算国际政治的课程,貌似和我本来的行政管理专业不相 关,但我想这也正是交流的好处——以“交流”的名义去体验一些自己感兴趣却本身难接触到的课程,本身也是open mind的重要一部 分。 所幸这学期的三门课也都没有让我失望。两门美国政治的课总会有很多的reading:从立宪会议上Founding Fathers的争论与妥 协,到两党的兴衰与发展,从间接民主和三权分立面临的困境,到Civil Rights Movement和直接民主的发展……从一篇篇经典原作 中汲取养分,我看到的是深藏于美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自由与平等的不懈追求,看到的是美国在解决个体与集体行为的困境中的 探寻与智慧,看到的是时代演变下美国式民主所经历的曲折与发展,以及无论身处何时代关于“public interest”的那些变与不变的理 解和思考。这两门课带领着我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美国,去思考美国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去尝试更深地理解这个国家兴盛之所 在,危机之所在,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之处,体会到不同国家政治智慧的不同与相通之处。想起Peter G教 授结课时的那句玩笑“I am too old to see where it is going, but it is on your hands”总还是会心有触动,大约感受到的是一种跨 越国界的作为政治学人对世界的使命感。 另一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也给了我未曾有过的视野与思考。Prof. Bergman以WB和 IMF为切入口去讲解国际政治经济学,以案例数据等等实证材料带领我们思考权力、利益、信息、知识在国际组织的舞台上各自发挥着 怎样的作用,更从宏观层面引导我们思考国际组织本身的使命与改革的方向……不得不说这是一门令我获益匪浅的课程,不仅仅向我打 开了研究和理解国际组织的大门,更深层次的是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维——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去看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与文化的 交错影响。这门课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课程的讨论部分,教授引导我们从实际数据和国际组织的改革效果出发去评判 WB和IMF。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教授还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对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实际 “霸权主义”影响力提出了批判,并支持 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更高的地位。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我看到的是他们课堂中对于自由平等的交流的鼓励,以及对学生 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更有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观在个体层面上的交流与互通。其二是这门课程的一项任务——自己选取一个国家和 国际组织编写一份Wikipedia的条目。最初收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感到非常tricky和challenging,因为任务本身意味着既要做一个完整 独立的小研究,还要按照Wikipedia的编写规则做成完整的版面。但老师把这个大任务拆分成每一周的小任务并一步步指导我们去操作 时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我自己在搜索大量材料,翻遍WB官网,一遍遍打磨语言,一次次修改细节之后终于做成了自己的 Wikipedia条目,点击Publish的一刹那,心中的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课堂作业或者小挑战,更是一次纯 粹的沉浸式研究的经历,且不说自己编写的条目最终或许能带给他人一些知识和思考,亦或是收到了老师的极大的肯定和鼓舞,仅仅是 投入的过程本身,已经足够难忘。 除了课堂上对于美国文化的体验与感知,课堂下的生活细节、平凡小事也带给我很多感动,像加州的 阳光一样融进了这段关于美国的记忆。从每天上学放学和Uber司机的亲切交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友好热心,让每一天都伴着have a wonderful day的祝福开始。从垃圾分类、车让行人、car pool的生活细节中我看到的是他们严格的规则意识,将秩序化作每个人自 觉对规则的遵守。从每次进被塞得满满的电梯时总会看到有人主动在电梯停在中间楼层时先出来再进去,方便他人出入的细节上我看到 的是换位思考的习惯,即使在没有规则之处也会用换位思考创造一个饱含温情的社会……虽都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却有直逼人心的 力量,让我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与感动。当然,还有那些构成了我在美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人们——我的老师、 同学、和一同前行的朋友,在短暂的三个月中大家渐渐亲如一家,正是他们和那些有关他们的记忆,让我这三个月的旅程如此可爱而难 忘。 此刻的我,又回到了复旦文图那熟悉的书桌前,似乎和走之前的我也没什么不一样。三个月的交流,仿佛是一场梦,即使留恋,梦 醒却发现依然留不下也回不去。但所幸那些美好、那些体验、那些思考都已经真真切切地珍藏在心底,这些心底里的记忆,终将成为我 今后前行道路上永恒的光,时时闪耀,时时提醒。